腹部视诊
腹部检查顺序视`听`触`叩

目录
• 视诊 • 听诊 • 触诊 • 叩诊
01
视诊
腹部外形
01
02
03
腹部平坦
正常腹部外形无明显突出 或凹陷,呈平坦状态。
腹部膨隆
腹部膨隆可能提示腹腔内 器官肿大、肿瘤、积液等。
腹部凹陷
腹部凹陷可能提示腹膜粘 连、腹壁肌肉萎缩等。
呼吸运动
正常呼吸运动
正常腹部呼吸运动表现为腹壁随 呼吸而起伏,吸气时腹部内陷, 呼气时腹部外凸。
通过触诊感知肿块质地,有助于判断 肿物的性质。
判断肿块大小
测量肿块的大小,了解肿块的发展趋 势。
04
叩诊
肝浊音界
肝浊音界是叩诊肝上界、肝下界的方法,通过观察肝浊音界的变化,可以判断肝脏 是否正常或是否存在病变。
正常肝浊音界位于右锁骨中线第5肋间(叩诊肝上界),下界与右季肋缘大致重叠。
当肝脏肿大时,肝浊音界相应扩大;而当肝脏缩小或坏死时,肝浊音界相应缩小或 消失。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异常呼吸运动
异常的呼吸运动可能提示腹水、 腹腔内炎症、肠麻痹等。
腹壁静脉
正常腹壁静脉
正常腹壁静脉呈网状分布,血流方向 向心,无曲张。
异常腹壁静脉
异常的腹壁静脉可能提示门静脉高压 、下腔静脉阻塞等。
02
听诊
肠鸣音
肠鸣音亢进
当肠道蠕动增强时,肠鸣音频率增加,可能提示肠道炎症、梗阻或消化道出血 等病理情况。
移动性浊音
移动性浊音是检查腹腔内有无游 离液体的常用方法。
通过叩诊肝脏和脾脏,判断是否 有浊音出现,并观察浊音是否随
体位变化而移动。
阳性提示腹腔内存在游离液体, 常见于腹水、腹腔炎症等病变。
腹部查体(视、触、叩诊)详解

正常腹部 平坦
全腹膨隆 晚期肝硬化患者
局部膨隆
上腹中部膨隆→肝 右叶肿大、胃癌、 胃扩张、胰腺肿瘤
或囊肿。
全腹凹陷
舟状腹→恶病质 ,如结核病、恶 性肿瘤等慢性消
耗性疾病。
局部凹陷
多因手术后腹壁 瘢痕收缩所致。
(二)腹壁皮肤:
1、色素:
2、腹纹:白纹、紫纹
3、皮疹:麻疹、猩红热、伤寒、荨麻疹等
复习思考题
1、腹部四区分法和九区分法时各区的主要脏器有哪些? 2、腹壁静脉曲张的临床意义? 3、移动性浊音的检查方法? 4、肠鸣音改变的临床意义?
结语
谢谢大家!
第四节 腹部叩诊
(一)目的
(1)明确某些脏器的大小、有无叩击痛; (2)胃肠积气情况; (3)腹腔内有无积气、积液、包块等; (4)证实触诊结果。
(二)方法
间接叩诊法
• (三)注意事项
• ①光源充足,检查床高低适宜; • ②检查者站位 ,手温暖,指甲; • ③动作轻柔,注意检查顺序; • ④患者排空膀胱,低枕平卧,屈膝,充分合理暴
子宫、女性右侧输卵管、男性右 左侧卵巢和输卵管、男性左侧精
侧精索、
索、左输尿管
九区法各区主要脏器
右上腹部(右季肋部) 上腹部
左上腹部(左季肋部)
肝右叶、胆囊、结肠 胃、肝左叶、十二指 脾、胃、结肠脾曲、
肝曲、右肾、右肾上腺
肠、大网膜、横结肠、 胰尾、左肾、左肾 胰头胰体、腹主动脉 上腺
右侧腹部(右腰部) 升结肠、空肠、右肾
• 异常情况下,上腔静脉阻塞时,静脉血流方向为 自上而下;下腔静脉阻塞时,静脉血流方向为自 下而上。
上腔静脉阻塞时,静脉血流方向为自上而下 下腔静脉阻塞时,静脉血流方向为自下而上
健康评估:腹部视诊

腹部视诊
注意 事项
• 体位:排空膀胱,低枕仰卧位,充分暴露全腹 • 环境:温度适宜,光线充足,从前侧方射入视野 • 方法:护士站在病人右侧,按顺序自上而下观察 • 内容:腹部外形、呼吸运动、腹部皮肤、腹壁静脉、
胃肠型和蠕动波及疝
01 腹 部 外形
腹部外形
外形 腹部平坦 腹部饱满 腹部低平
意义 平卧时前腹壁大致处于肋缘与耻骨联合同一平面或略为低 凹,见于健康正常成年人
前腹壁稍高于肋缘与耻骨联合的平面,见于肥胖者或小儿
前腹壁稍低于肋缘与耻骨联合的平面,见于消瘦者及老年 人
腹部外形
腹部平坦
腹部饱满
腹部凹陷
腹部外形
腹部 膨隆
• 全腹膨隆 ——生理性:肥胖、足月妊娠 ——病理性:腹腔积液、气腹、腹内巨大肿块等
• 局部膨隆:常见为器官增大、肿瘤、胃肠胀气等 ——脐疝、多囊肾、肝大、脾大等
腹部膨隆
全腹膨隆
局部膨隆
腹部外形
腹部 凹陷
• 全腹凹陷: ——主要见于消瘦和脱水者、慢性消耗性疾病 ——严重时可呈舟腹
• 局部凹陷: ——多由于手术后腹壁瘢痕收缩所致
02 呼 吸 运动
呼吸运动
男性和儿童腹式呼吸为主
• 健康人:脐水平线以上,自下而上经胸壁静脉和腋静脉进 入上腔静脉,脐水平以下的腹壁静脉,自上而下经大隐静 脉而流入下腔静脉
• 门静脉高压:以脐为中心向四周伸展 • 下腔静脉阻塞:曲张的静脉大多分布在腹壁两侧,脐以下
的腹壁浅静脉血流方向由下向上 • 上腔静脉阻塞:脐水平以上的曲张静脉血流自上而下
腹壁静脉—血流方向
方向
腹壁静脉—评估方法
04 胃肠型和 蠕动波
胃肠型和蠕动波
6-2腹部评估视诊1

健康评估腹部评估-视诊1视诊内容☐腹部外形☐呼吸运动☐腹壁静脉曲张☐胃肠型与蠕动波☐腹部皮肤视诊准备☐病人排空膀胱☐仰卧位☐护士站于病人右侧腹部外形☐腹部凹陷:前腹壁稍低于肋缘至耻骨联合的平面,多见于老年人和消瘦者。
☐腹部平坦:平卧时前腹壁处于肋缘至耻骨联合的平面或略低。
☐腹部膨隆:前腹壁稍高于肋缘至耻骨联合的平面,常见于儿童和肥胖者。
腹部凹陷◆仰卧时前腹壁明显低于肋缘至耻骨联合的平面。
✓全腹凹陷、局部凹陷。
全腹凹陷✓见于消瘦和脱水者。
✓舟状腹:前腹壁凹陷几乎贴近脊柱,肋弓、髂嵴和耻骨联合显露,全腹呈舟状。
见于极度消瘦、严重脱水、恶液质。
局部凹陷✓少见。
✓多因腹部手术或外伤后瘢痕收缩引起。
腹部膨隆(abdominal p rotuberance)☐仰卧时前腹壁明显高于肋缘至耻骨联合的平面,外形呈凸起状。
✓全腹膨隆✓局部膨隆腹部膨隆☐全腹膨隆☐原因:腹腔内容物增多所致✓腹腔积液:腹水,常见于门脉高压症。
蛙腹;尖腹。
✓腹内积气:肠梗阻或肠麻痹;气腹。
✓腹腔巨大包块:巨大卵巢囊肿。
腹部膨隆蛙腹(f r o g b e l l y)大量腹腔积液者,仰卧位时液体因重力作用沉于腹腔两侧,致腹部外形宽而扁。
腹部膨隆尖腹(A p i c a l b e l l y)腹膜炎症或肿瘤浸润时,因腹肌紧张致脐部较突出,腹部外形常呈尖凸状,称为尖腹。
腹部膨隆肝硬化腹水所致腹部膨隆腹部膨隆巨大卵巢囊肿腹部膨隆☐监测全腹膨隆的程度和变化✓测腹围:嘱病人排尿后平卧,用软尺经脐绕腹一圈,测周长。
腹部膨隆☐局部膨隆✓见于局部腹块(增大的脏器、肿瘤、炎性包块);局部积液;局部胀气;腹壁肿物和疝。
✓根据不同的部位,判断是哪个脏器的疾病。
局部膨隆☐不同部位膨隆的鉴别✓左上腹膨隆:巨脾。
✓上腹中部膨隆:常见于幽门梗阻、胰腺肿瘤等。
✓右上腹膨隆:见于肝肿瘤、胆囊肿大。
✓下腹膨隆:常见于子宫增大、尿潴留,后者在排尿后可以消失。
局部膨隆☐腹壁与腹腔内肿块的鉴别✓抬头试验:双手托头,仰卧位起坐。
7-腹部检查——视、听、叩

第三节 听诊
听诊内容: 肠鸣音 振水音 血管杂音 摩擦音 搔弹音 胎心音
整理ppt
(一) 肠鸣音
正常 4~5次/分 活跃 概念 ﹥10次/分 音调不高亢
常见病:急性胃肠炎、服泻药后、消化道出血 亢进 概念 ﹥10次/分 音调高亢/金属调
常见病:机械性肠梗阻 减弱 概念 数分钟1次
常见病:低钾麻痹、腹膜炎 、胃肠功能低下 消失 概念 3~5分钟未听到一次
整理ppt
第二节 视诊
注意事项: 1 光源要适当 2 充分合理暴露腹部 3 患者体位,检查者站位 4 望诊的方法
整理ppt
视诊的主要内容
腹部外形 腹壁皮肤 腹壁静脉 呼吸运动 胃肠型和蠕动波 上腹部搏动
整理ppt
(一) 腹壁外形
是否对称? 正常 腹部平坦 异常 abdominal protuberance ----全腹膨隆
整理ppt
整理ppt
整理ppt
(四)摩擦音
深吸气时,肝、脾处可闻及高调摩擦音 周围炎
(五)搔弹音
搔刮试验 目的:协测肝下缘 手法
水坑试验 目的:可测120ml的腹水 手法
整理ppt
思考题
肠鸣音的概念、程度及意义 各个不同部位听到的不同性质的血管杂
音的临床意义
整理ppt
目的
第四节 叩诊
整理ppt
思考题
1 根据九区分法, 不同区域的局部膨隆可能有 哪些病理情况?
2 局部膨隆时,如何鉴别腹部局部膨隆是腹壁 上的还是腹腔内肿物?
3 局部膨隆的不同的物理性状有何诊断价值? 4 如何鉴别腹壁静脉的血流方向?其临床意义 5 当肝门静脉、上腔静脉、下腔静脉阻塞时,
腹壁静脉血流方向?
整理ppt
腹部视诊的正确方法

腹部视诊的正确方法腹部视诊是临床医生在检查患者腹部时使用的常见方法。
通过仔细观察和检查腹部的外观和相关特征,医生能够获得一些重要的信息,以帮助他们进行初步的诊断。
下面将介绍正确的腹部视诊方法及其重要性。
腹部视诊的正确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患者准备:在进行腹部视诊之前,医生通常会要求患者在一张舒适的床上躺下。
这样可以使患者放松身体,让医生更容易观察腹部的外观和特征。
2. 察看腹部的外观:医生应该从患者的头端开始,缓缓向观察者方向推进,仔细观察腹部的外观。
他们应该留意腹壁的颜色、形状、肿胀、皮肤状况等。
正常腹部应该呈现均匀的皮肤颜色,形状对称,没有明显肿胀。
3. 察看腹部的膨隆:医生在视诊过程中需要注意腹部的膨隆情况。
正常的腹部应该是平坦的,没有明显的膨胀或凹陷。
如果腹部膨胀,可能是由于气体积聚、鼓肠、积液等原因。
4. 察看腹部的肿块:医生还需要检查腹部是否存在肿块。
在观察过程中,医生应该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来判断肿块的性质。
有时,医生可以通过触摸或轻轻按压来进一步确定肿块的位置和触感。
5. 观察就位和移动性:医生还需要判断腹部内部器官的位置和移动性。
他们可以用手指轻轻按压腹部,观察是否有器官或组织的反应。
正常的腹部应该有弹性,器官应该位于正确的位置,并且能够自由移动。
6. 察看腹肌收缩情况:腹壁肌肉的收缩情况也是腹部视诊中一个重要的观察指标。
医生可以让患者尽可能地做不同方向的运动,观察腹肌收缩的情况。
正常的腹壁肌肉应该有适度的紧张感,能够参与正常的呼吸运动。
腹部视诊是临床医生在诊断时非常重要的一个步骤。
通过正确地观察和检查腹部的外观和特征,医生可以获得一些重要的信息,帮助他们进行初步的判断和诊断。
例如,腹部外观的异常可能暗示着腹腔内器官的疾病,如肝脏肿大、腹水、肠梗阻等。
此外,肿块的发现也可能与腹部肿瘤、囊肿等疾病相关。
因此,腹部视诊在医生诊断和治疗疾病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总之,腹部视诊是临床医生在检查患者腹部时使用的一种重要方法。
孕期腹部检查(视诊、四步触诊及听诊)

一、孕期腹部检查(视诊、四步触诊及听诊)
二、骨盆外测量(IS、IC、EC、TO)
三、临产时肛门检查
四、产程式图的绘制
五、临产时外阴的准备及消毒
六、临产时接生者的准备
七、临产后阴道检查
八、产包的使用及接产
九、新生儿即刻处理
十、第三产程的处理
十一、产褥期护理
十二、新生儿沐浴(脐带未脱落时)
十三、新生儿沐浴(脐带脱落后)
十四、新生儿抚触
十五、新生儿游泳
十六、新生儿窒息的复苏
十七、手术基本操作(切开、止血、结扎、缝合)
十八、产后乳房护理
十九、人工破膜术
二十、会阴侧切术。
简述腹部听诊的内容

1.腹部视诊检查进行腹部视诊前,嘱被检查者排空膀胱,取低枕仰卧位,两手自然置于身体两侧,充分暴露腹部(从肋弓下缘、剑突至腹股沟韧带和耻骨联合)。
室内必须温暖,光线要充足,最好利用自然光线,因为在灯光下常不能辨别皮肤的某些变化,如皮肤黄染等。
光源应从头部或侧面射来,这样有利于观察腹部表面隆起、凹陷、蠕动和搏动。
检查者应立于被检查者的右侧,自上而下进行全面观察,有时检查者需要将视线降低至腹平面,从侧面呈切线方向观察腹部细小征象。
腹部视诊的主要内容有腹部外形、呼吸运动、腹壁静脉和腹壁皮肤等。
1)腹部外形应注意腹部外形是否对称,有无全腹或局部的膨隆或凹陷。
(1)正常腹部外形在发育营养良好的青壮年和运动员平卧时,前腹壁大致处于肋缘至耻骨联合同一平面或略为低凹,称为腹部平坦,坐起时脐以下部分稍前凸。
(2)全腹膨隆平卧时前腹壁明显隆凸于肋缘与耻骨联合的平面,称为全腹膨隆。
全腹膨隆时,常需测量腹围,观察膨隆程度和变化。
测量方法是让被检查者排尿后,取平卧位,用软尺经脐绕腹一周,所测得周长即为腹围,通常以厘米为单位。
(3)局部膨隆腹腔内脏器肿大、腹内肿瘤、炎性包块、胃或肠曲胀气,局限性积液、腹壁上肿物等在病变处可见前腹壁局部隆起,称为局部膨隆。
应注意膨隆的部位、外形、是否随呼吸或体位而移动、有无搏动等。
(4)全腹凹陷仰卧位时见前腹壁明显低于肋缘与耻骨联合的平面称腹部凹陷。
(5)局部凹陷较少见,可见于腹壁疝(白线疝、脐疝、腹股沟疝或切口疝)和手术后腹壁瘢痕。
2.呼吸运动正常人腹壁随呼吸上下起伏,即为腹式呼吸运动。
3.腹壁静脉正常人腹壁皮下静脉一般不能看见,在较消瘦或皮肤白皙的人常隐约可见。
4.腹壁皮肤腹壁皮肤检查包括有无皮疹,色素沉着,腹纹和瘢痕等。
并描写其所在部位。
2.腹部触诊检查触诊是腹部检查的主要方法,为了达到满意的腹部触诊,被检查者应排尿后取低枕仰卧位,两手自然置于身体两侧,两腿屈起稍分开,以使腹肌松弛,作张口平静腹式呼吸,使膈下脏器随呼吸上下移动。
腹部视诊的操作方法

腹部视诊的操作方法腹部视诊是体检和诊断过程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它是通过观察和检查患者的腹部外形、皮肤、肌肉、血管等,来初步判断腹部疾病和异常情况的方法。
下面将详细介绍腹部视诊的操作方法。
1. 准备工作:在进行腹部视诊前,医生需要先了解患者的病史,包括症状、持续时间、就医记录等。
准备好光源、体温计、听诊器、量表等仪器和器械。
2. 客观观察: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腹部暴露在光线充足的环境中。
医生首先用肉眼观察患者的腹部。
观察腹部的外形、体积、轮廓、皮肤颜色、血管走行等情况。
正常情况下,腹部应该平坦、对称,皮肤颜色均匀,血管走行自然。
如果发现腹部肿块、脉络扩张、静脉曲张等异常情况,需进一步检查。
3. 主观感受:医生用手温热后,轻轻触摸患者的腹部,以探查其温度、湿度和光滑程度等感觉。
正常情况下,腹部应该温暖、干燥和光滑。
如果腹部温度异常升高,可能是有感染或炎症;如果腹部湿度增加,可能是有体液积聚;如果腹部表面粗糙不光滑,可能是有皮肤异常。
4. 腹壁肌肉观察:医生可以请患者轻轻收缩腹部肌肉,观察肌肉的对称性、松紧度和任何异常突起或下陷等情况。
正常情况下,腹肌应该对称,松紧适度,没有异常突起或下陷的情况。
5. 反射观察:医生用触摸的方式,轻轻敲击患者的腹部,观察患者腹壁肌肉的反射。
正常情况下,患者的腹肌应该出现收缩的反射。
如果反射减弱或消失,可能是与神经系统相关的问题。
6. 脏器观察:医生可以通过腹部视诊来初步观察脏器的情况。
例如,通过观察腹部是否鼓胀、腹部是否隆起、腹部是否出现移动性肿块等情况来判断是否存在腹水、脂肪堆积或肿瘤等问题。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腹部视诊只能提供一些初步的信息,不能代替其他各种检查手段。
通过腹部视诊,医生只能对腹部外部结构和部分脏器进行观察和判断,对于更深层次和更精确的诊断,还需要进一步进行其他影像学或实验室检查。
总之,腹部视诊是一种简单、无创的检查方法,可以帮助医生初步了解患者的腹部情况。
腹部视诊操作规范

缺一项扣1分
(1)腹部外形应注意是否对称,有无膨隆或凹陷,以及局部隆起等,有腹水或腹部包块时,还应测量腹围的大小。
全腹膨隆常见于腹腔积液、腹内积气、腹内巨大包块;局部膨隆应注意膨隆的部位、外形,是否随呼吸而移位或随体位而改变,有无搏动等。
全腹凹陷见于消瘦和脱水者,舟状腹见于恶病质,吸气时出现腹部凹陷见于膈肌麻痹和上呼吸道梗阻。局部凹陷较少见。
15
操作方法叙述错误扣10分
(4)胃肠型及蠕动波多见于胃肠道梗阻。
5
(5)其它情况:皮疹、色素、腹纹(紫纹是皮质醇增多症的常见征象)、瘢痕(常提示患者的手术史)、疝、脐部、腹部体毛、上腹部搏动。
10
缺一项扣1分
终末质量标准(10分)
1.叙述全面,操作规范。
4
2.所需时间20分钟。
2
每超1分钟扣1分
3.回答问题流利、快捷。
15
(2)呼吸运动:腹式呼吸减弱常因腹膜炎症、腹水、急性腹痛、腹腔内巨大肿物或妊娠。腹式呼吸消失常见于胃肠穿孔所致急性腹膜炎或膈肌麻痹等,腹式呼吸增强不多见。
15
(3)腹壁静脉曲张见于门脉高压,要检查其血流的方向。
叙述检查血流方向的方法:检查者将手示指和中指并拢压在静脉上,然后一只手指紧压静脉向外滑动,至一定距离放松该手指,另一手指紧压不动,看静脉是否迅速充盈,再同法放松另一手指,即可看出血流方向。
2
4.工作态度认真。
2
13.腹部视诊
项目
内容
得分
扣分
备注
准备质量标准(10分)
1.仪表端庄,态度和蔼。
4
一项不合格扣2分
2.做好解释,取得合作。
2
未解释扣2分
3.光线充足而柔合,温度适宜。
腹部视诊实训报告总结范文

一、实训背景腹部视诊是临床医学中常用的一种检查方法,通过对腹部外观、形态、蠕动波、搏动等情况的观察,可以初步判断患者的腹部疾病。
为了提高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诊疗技能,我们进行了腹部视诊实训。
本次实训旨在让学生熟悉腹部视诊的步骤、方法及注意事项,提高学生的临床诊断能力。
二、实训目的1. 使学生掌握腹部视诊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判断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临床诊断水平。
三、实训内容1. 腹部视诊的基本步骤(1)患者取仰卧位,两腿自然伸直,全身放松。
(2)医生站在患者右侧,观察患者腹部皮肤颜色、弹性、毛发、皮下脂肪、静脉等。
(3)观察腹部形态、轮廓、蠕动波、搏动等情况。
(4)观察腹部是否有压痛、反跳痛、肌紧张等。
2. 腹部视诊的方法(1)观察腹部皮肤:注意皮肤颜色、弹性、毛发、皮下脂肪、静脉等。
(2)观察腹部形态:注意腹部是否对称、有无膨隆、凹陷、疤痕等。
(3)观察蠕动波:注意蠕动波的方向、速度、幅度等。
(4)观察搏动:注意搏动的部位、强度、频率等。
(5)观察腹部压痛、反跳痛、肌紧张等。
3. 腹部视诊的注意事项(1)光线充足,避免强光直射。
(2)患者全身放松,观察过程中尽量减少对患者的影响。
(3)注意观察腹部各部位,避免遗漏。
(4)结合病史、体征等综合判断。
四、实训过程1. 实训前准备:学生分组,每组由一名教师指导,学生提前了解腹部视诊的基本知识。
2. 实训过程:学生按照实训内容,对患者进行腹部视诊。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操作错误。
3. 实训总结: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实训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教师点评。
五、实训结果1. 学生基本掌握了腹部视诊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2. 学生的观察、分析、判断能力有所提高。
3. 学生的临床诊断水平得到提升。
六、实训总结1. 通过本次腹部视诊实训,学生掌握了腹部视诊的基本步骤和方法,为临床诊断奠定了基础。
2. 实训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认真观察,互相学习,取得了良好的实训效果。
腹部视诊(方法、内容,并需在腹部指出体表标志与分区)

腹部视诊在临床医学中,腹部视诊是一种重要的体格检查方法,用于评估患者腹部的症状和体征。
通过腹部视诊,医生可以观察到腹部的形态、肿块、皮肤变化等信息,为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腹部视诊需要仔细的操作和观察,下面将介绍腹部视诊的方法、内容,并指出腹部的体表标志与分区。
方法腹部视诊首先需要让患者置身于舒适的姿势,通常是卧床平躺。
医生应该站在患者的侧面或床边,从脚底向头部方向观察患者的腹部。
在进行观察时,需要使用适当的光源照射腹部,确保能够清晰地看到腹部的形态和表面变化。
观察时要注意保持患者的隐私,并尽可能避免对患者造成不适。
内容腹部视诊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腹部形态:观察患者的腹部形态,包括是否对称、是否膨隆或凹陷等。
2. 皮肤变化:检查腹部皮肤的颜色、温度、潮湿度等情况,观察是否有红斑、皮疹、疤痕等皮肤病变。
3. 腹部肿块:轻柔地按压腹部,观察是否有压痛或腹部肿块。
4. 蠕动波:观察腹部肌肉的蠕动波,检查肠道蠕动是否正常。
5. 血管纹理:观察腹部的血管纹理,检查是否有静脉曲张等情况。
腹部体表标志与分区在腹部视诊中,医生还需要了解腹部的体表标志与分区,以便准确定位和描述腹部症状。
常见的腹部体表标志包括: - 胸骨剑突:位于胁部中央,是上腹部与下腹部的分界标志。
- 脐部:位于腹部的中央,是上下腹部的分界标志。
- 腹壁中线:从胸骨剑突经过脐部到骨盆前联合,分割腹部为左右两侧。
腹部可以按照以下分区进行描述: 1. 上腹部:位于胸骨剑突与脐部之间的区域。
2. 中腹部:位于脐部周围的区域。
3. 下腹部:位于脐部以下的区域。
通过了解腹部的体表标志与分区,医生可以更加准确地描述腹部的异常体征和症状,为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支持。
总结:腹部视诊是一种重要的体格检查方法,通过仔细观察腹部的形态、肿块、皮肤变化等信息,可以帮助医生进行初步的诊断和评估。
在进行腹部视诊时,需要注意操作方法和观察内容,同时了解腹部的体表标志与分区,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2.7.1腹部评估视诊触诊

腹部评估-触诊
脾肿大的测量:第1线(甲乙线):左锁骨中线与左肋缘交点至脾下缘的距离。第2线(甲丙线):左锁骨中线与左肋缘交点至脾脏最远点的距离。第3线(丁戊线):脾右缘至前正中线的最大距离。
脾肿大分度及临床意义:轻度:深吸气时,脾在左肋缘下2cm以内者,见于急慢性肝炎、伤寒等。中度:超过2cm至脐水平线以上, 见于肝硬化、慢淋、淋巴瘤。重度:超过脐水平线或前正中线,见于慢粒、慢性疟疾等。
腹部评估-视诊
舟状腹
腹膨隆
腹部评估-视诊
正常男性及小儿:腹式呼吸 ;女性:胸式呼吸异常腹式呼吸减弱:腹膜炎症、腹水、急性腹痛、腹腔内巨大肿物或妊娠。腹式呼吸消失:急性腹膜炎或膈麻痹。腹式呼吸增强:癔病、胸水等。
呼吸运动
腹部评估-视诊
腹壁静脉
正常 不显露, 血流方向:脐水平线以上是自下而上;以下则是自上而下。异常腹壁静脉曲张 :指腹壁静脉显而易见或迂曲变粗见于:门静脉高压、上腔或下腔静脉梗阻
腹部评估-触诊
触诊方法:单手触诊方法、钩指触诊肿大意义:胆囊肿大,有囊性感,明显压痛者见于急性胆囊炎。胆囊肿大,有囊性感、无压痛可见于壶腹周围癌。胆囊肿大,实性感可见于胆囊癌、胆囊结石。胆囊触痛:Murphy征阳性,可见于急性胆囊炎
钩指触诊法
腹部评估-触诊
触诊内容大小质地边缘表面压痛
触诊方法:单手触诊法、脾脏双手触诊
腹部评估-触诊
腹部评估-触诊
压痛:正常无局部多表示病变所在部位。脏器的炎症、淤血、破裂、肿瘤、扭转以及腹膜的刺激。明确而固定的压痛点,是诊断某些疾病的重要依据。反跳痛
见于表示炎症己波及腹膜壁层,提示局部或弥漫性腹膜炎。
腹膜刺激征:腹肌紧张、压痛及反跳痛
腹部评估-触诊
腹部视诊实训报告

腹部视诊实训报告腹部视诊是通过观察腹部外形、皮肤、腹壁运动、腹肌紧张度以及腹部静态与动态的变化,对腹腔内脏器的大小、形态、位置、表面结构和运动等情况进行综合判断的一种检查方法。
在腹部视诊中,我主要参与了以下几个步骤。
首先,进行一般观察。
在一般观察中,我仔细观察了病人的姿势、面色、黄疸、皮疹、皮肤纹路变化等情况。
我注意到病人呈卧位,面色苍白,并无黄疸、皮疹等异常情况,皮肤纹路也基本正常。
接着,观察腹部外形。
我仔细观察了病人的腹部外形,注意到病人的腹部稍微凸起,脐部无凹陷或突出,腹腔对称,无明显异常。
然后,观察腹壁运动。
我观察到病人的腹壁呈规则的呼吸运动,无明显异常。
同时,我还通过咳嗽试验和直接叩诊判断病人腹壁肌肉收缩是否存在异常。
我发现病人咳嗽时腹壁肌肉收缩均匀有力,不存在异常情况。
接下来,观察腹肌紧张度。
我通过触诊检查病人的腹肌紧张度,轻柔地用手指触压腹部不同部位,包括上腹部、中腹部和下腹部。
我发现病人的腹肌紧张度适中,没有过度松弛或过度紧张的情况。
最后,观察腹部静态与动态的变化。
我通过观察病人的腹部在静止状态和运动状态下的变化,判断腹腔内脏器的大小、形态、位置和运动情况。
我发现病人的腹部在静止状态下呈圆弧形,稍微凸起;在运动状态下,腹部呈现明显的收缩和扩张,腹部中线有一个明显的纵向收缩带,说明病人的腹部腹直肌于正常工作。
通过以上步骤的观察和判断,我可以初步得出病人腹部视诊没有明显异常的结论。
但需要注意的是,腹部视诊只是一种初步检查方法,不能完全确定腹腔内脏器的状况,还需要结合其他检查方法进行综合评估。
总结起来,腹部视诊是通过观察腹部外形、皮肤、腹壁运动、腹肌紧张度以及腹部静态与动态的变化,对腹腔内脏器的大小、形态、位置、表面结构和运动等情况进行综合判断的一种检查方法。
在实训中,我通过参与腹部视诊,学会了如何观察和评估病人腹部的相关情况,提高了自己的临床诊断能力。
腹部视诊

视诊进行腹部视诊前,嘱患者排空膀胱,取低枕仰卧位,两手自然置于身体两侧,充分暴露全腹,上自剑突,下至耻骨联合,躯体其她部分应遮盖,暴露时间不宜过长,以免腹部受凉引起不适。
光线宜充足而柔与,从前侧方射入视野,有利于观察腹部表面得器官轮廓、肿块、肠型与蠕动波等,医生应站立于患者右侧,按一定顺序自上而下地观察腹部,有时为了查出细小隆起或蠕动波,诊视者应将视线降低至腹平面,从侧面呈切线方向进行观察。
腹部视诊得主要内容有腹部外形、呼吸运动,腹壁皮肤,腹壁静脉,胃肠型与蠕动波以及疝等。
一、腹部外形应注意腹部外形就是否对称,有无全腹或局部得膨隆或凹陷,有腹水或腹部肿块时,还应测量腹围得大小。
健康正常成年人平卧时,前腹壁大致处于肋缘至耻骨联合同一平面或略为低凹,称为腹部平坦,坐起时脐以下部分稍前凸。
肥胖者或小儿(尤其餐后)腹部外形较饱满,前腹壁稍高于肋缘与耻骨联合得平面,称为腹部饱满。
消瘦者及老年人,因腹壁皮下脂肪较少,腹部下陷,前腹壁稍低于肋缘与耻骨联合得平面,称为腹部低平,这些都属于正常腹部外形。
(一)腹部膨隆平卧时前腹壁明显高于肋缘与耻骨联合得平面,外观呈凸起状,称腹部膨隆(abdominal distension),可因生理状况如肥胖、妊娠、或病理状况如腹水、腹内积气、巨大肿瘤等引起,因情况不同又可表现为:1.全腹膨隆弥漫性膨隆之腹部呈球形或椭圆形,除因肥胖、腹壁皮下脂肪明显增多,脐凹陷外,因腹腔内容物增多所致者腹壁无增厚,腹压影响使脐突出。
常见于下列情况:(1)腹腔积液:腹腔内有大量积液称腹水(ascites)。
平卧位时腹壁松弛,液体下沉于腹腔两侧,致侧腹部明显膨出扁而宽,称为蛙腹(frog belly)。
侧卧或坐位时,因液体移动而使腹下部膨出。
常见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腹水量多致腹压增高,此时可使脐部突出。
亦可见于心力衰竭、缩窄性心包炎、腹膜癌转移(肝癌、卵巢癌多见)、肾病综合征、胰源性腹水或结核性腹膜炎等。
腹部视诊的内容

腹部视诊的内容
《腹部视诊的内容》
嘿,咱今天来聊聊腹部视诊这档子事儿哈。
你知道不,有一次我去医院看个朋友,正好碰到医生在给他做腹部视诊呢。
那场面,可有意思啦!
医生让我朋友躺好,然后就开始仔细观察起来啦。
先看看腹部的外形,哎呀呀,就像在打量一个大西瓜似的,看看是不是鼓鼓的呀,有没有啥不正常的凸起呀。
我朋友那肚子,平时看着挺正常的,可医生那眼神,就跟能看出花来似的,特别专注。
接着呢,医生又看看腹部的皮肤,瞅瞅有没有啥皮疹呀、颜色变化呀。
我在旁边看着都觉得新鲜,这肚子上的皮肤平时谁会那么仔细去瞧呀。
医生还摸摸这儿,摸摸那儿,好像在找啥宝贝似的。
然后呀,医生还看了看腹部的静脉,我都不知道肚子上还有静脉呢!医生说看看静脉有没有曲张啥的,这可真是专业呀。
还有呢,医生观察腹部有没有蠕动波,就像在看肚子里有没有小虫子在爬一样,哈哈。
反正这一番观察下来,医生就大概知道我朋友肚子的情况啦。
你说这腹部视诊是不是挺神奇的呀,就靠这么瞅瞅看看摸摸,就能发现好多问题呢。
咱平时可真得注意自己的肚子呀,要是有啥不对劲,赶紧找医生瞅瞅,可别不当回事儿哟!
这就是我经历的关于腹部视诊的事儿啦,现在想起来都觉得挺好玩的呢。
咱可得重视自己的身体,从这小小的腹部视诊开始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视诊进行腹部视诊前,嘱患者排空膀胱,取低枕仰卧位,两手自然置于身体两侧,充分暴露全腹,上自剑突,下至耻骨联合,躯体其他部分应遮盖,暴露时间不宜过长,以免腹部受凉引起不适。
光线宜充足而柔和,从前侧方射入视野,有利于观察腹部表面的器官轮廓、肿块、肠型和蠕动波等,医生应站立于患者右侧,按一定顺序自上而下地观察腹部,有时为了查出细小隆起或蠕动波,诊视者应将视线降低至腹平面,从侧面呈切线方向进行观察。
腹部视诊的主要内容有腹部外形、呼吸运动,腹壁皮肤,腹壁静脉,胃肠型和蠕动波以及疝等。
一、腹部外形应注意腹部外形是否对称,有无全腹或局部的膨隆或凹陷,有腹水或腹部肿块时,还应测量腹围的大小。
健康正常成年人平卧时,前腹壁大致处于肋缘至耻骨联合同一平面或略为低凹,称为腹部平坦,坐起时脐以下部分稍前凸。
肥胖者或小儿(尤其餐后)腹部外形较饱满,前腹壁稍高于肋缘与耻骨联合的平面,称为腹部饱满。
消瘦者及老年人,因腹壁皮下脂肪较少,腹部下陷,前腹壁稍低于肋缘与耻骨联合的平面,称为腹部低平,这些都属于正常腹部外形。
(一)腹部膨隆平卧时前腹壁明显高于肋缘与耻骨联合的平面,外观呈凸起状,称腹部膨隆(abdominal distension),可因生理状况如肥胖、妊娠、或病理状况如腹水、腹内积气、巨大肿瘤等引起,因情况不同又可表现为:1.全腹膨隆弥漫性膨隆之腹部呈球形或椭圆形,除因肥胖、腹壁皮下脂肪明显增多,脐凹陷外,因腹腔内容物增多所致者腹壁无增厚,腹压影响使脐突出。
常见于下列情况:(1)腹腔积液:腹腔内有大量积液称腹水(ascites)。
平卧位时腹壁松弛,液体下沉于腹腔两侧,致侧腹部明显膨出扁而宽,称为蛙腹(frog belly)。
侧卧或坐位时,因液体移动而使腹下部膨出。
常见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腹水量多致腹压增高,此时可使脐部突出。
亦可见于心力衰竭、缩窄性心包炎、腹膜癌转移(肝癌、卵巢癌多见)、肾病综合征、胰源性腹水或结核性腹膜炎等。
腹膜有炎症或肿瘤浸润时,腹部常呈尖凸型,称为尖腹(apical belly)。
(2)腹内积气:腹内积气多在胃肠道内,大量积气可引起全腹膨隆,使腹部呈球形,两侧腰部膨出不明显,变动体位时其形状无明显改变,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肠梗阻或肠麻痹。
积气在腹腔内,称为气腹(pneumoperitoneum),见于胃肠穿孔或治疗性人工气腹,前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腹膜炎。
(3)腹内巨大肿块:如足月妊娠、巨大卵巢囊肿、畸胎瘤等,亦可引起全腹膨隆。
当全腹膨隆时,为观察其程度和变化,常需测量腹围。
方法为让患者排尿后平卧,用软尺经脐绕腹一周,测得的周长即为腹围(脐周腹围),通常以厘米为单位,还可以测其腹部最大周长(最大腹围),同时记录。
定期在同样条件下测量比较,可以观察腹腔内容物(如腹水)的变化。
2.局部膨隆腹部的局限性膨隆常因为脏器肿大,腹内肿瘤或炎性肿块、胃或肠胀气,以及腹壁上的肿物和疝等。
视诊时应注意膨隆的部位、外形,是否随呼吸而移位或随体位而改变,有无搏动等。
脏器肿大一般都在该脏器所在部位,并保持该脏器的外形特征。
上腹中部膨隆常见于肝左叶肿大、胃癌、胃扩张(如幽门梗阻、胃扭转)、胰腺肿瘤或囊肿等。
右上腹膨隆常见于肝大(肿瘤、脓肿、淤血等),胆囊肿大及结肠肝曲肿瘤等。
左上腹膨隆常见于脾肿大、结肠脾曲肿瘤或巨结肠。
腰部膨隆见于多囊肾,巨大肾上腺肿瘤,肾盂大量积水或积脓。
脐部膨隆常因脐疝、腹部炎症性肿块(如结核性腹膜炎致肠粘连)引起。
下腹膨隆常见于子宫增大(妊娠、子宫肌瘤等),膀胱胀大,后者在排尿后可以消失。
右下腹膨隆常见于回盲部结核或肿瘤、Crohn病及阑尾周围脓肿等。
左下腹膨隆见于降结肠及乙状结肠肿瘤,亦可因干结粪块所致。
此外还可因游走下垂的肾脏或女性患者的卵巢癌或囊肿而致下腹部膨隆。
有时局部膨隆是由于腹壁上的肿块(如皮下脂肪瘤、结核性脓肿等)而非腹腔内病变。
其鉴别方法是嘱患者仰卧位作屈颈抬肩动作,使腹壁肌肉紧张,如肿块更加明显,说明肿块位于腹壁上。
反之如变得不明显或消失,说明肿块在腹腔内,被收缩变硬的腹肌所掩盖。
局部膨隆近圆形者,多为囊肿、肿瘤或炎性肿块(后者有压痛亦可边缘不规则);呈长形者,多为肠管病变如肠梗阻、肠扭转、肠套叠或巨结肠征等。
膨隆有搏动者可能是动脉瘤,亦可能是位于腹主动脉上面的脏器或肿块传导其搏动。
膨隆随体位变更而明显移位者,可能为游走的脏器(肾、脾等),带蒂肿物(卵巢囊肿等)或大网膜,肠系膜上的肿块。
腹壁或腹膜后肿物(神经纤维瘤、纤维肉瘤等)一般不随体位变更而移位。
随呼吸移动的局部膨隆多为膈下脏器或其肿块。
在腹白线、脐、腹股沟或手术瘢痕部位于腹压增加时出现膨隆,而卧位或降低腹压后消失者,为各该部位的可复性疝。
(二)腹部凹陷仰卧时前腹壁明显低于肋缘与耻骨联合的平面,称腹部凹陷(abdominal concavity),凹陷亦分全腹和局部,但以前者意义更为重要。
1.全腹凹陷患者仰卧时前腹壁明显凹陷,见于消瘦和脱水者。
严重时前腹壁凹陷几乎贴近脊柱,肋弓、髂嵴和耻骨联合显露,使腹外形如舟状,称舟状腹(scaphoid abdomen),见于恶病质,如结核病、恶性肿瘤等慢性消耗性疾病,吸气时出现腹凹陷见于膈肌麻痹和上呼吸道梗阻。
早期急性弥漫性腹膜炎引起腹肌痉挛性收缩,膈疝时腹内脏器进入胸腔,都可导致全腹凹陷。
2.局部凹陷较少见,多由于手术后腹壁瘢痕收缩所致,患者立位或加大腹压时,凹陷可更明显。
白线疝(腹直肌分裂)、切口疝于卧位时可见凹陷,但立位或加大腹压时,局部反而膨出。
二、呼吸运动正常人可以见到呼吸时腹壁上下起伏,吸气时上抬,呼气时下陷,即为腹式呼吸运动,男性及小儿以腹式呼吸为主,而成年女性则以胸式呼吸为主,腹壁起伏不明显。
腹式呼吸减弱常因腹膜炎症、腹水、急性腹痛、腹腔内巨大肿物或妊娠等。
腹式呼吸消失常见于胃肠穿孔所致急性腹膜炎或膈肌麻痹等。
腹式呼吸增强不多见,常为癔症性呼吸或胸腔疾病(大量积液等)。
三、腹壁静脉正常人腹壁皮下静脉一般不显露,在较瘦或皮肤白皙的人才隐约可见,皮肤较薄而松弛的老年人可见静脉显露于皮肤,但常为较直条纹,并不迂曲,仍属正常。
其他使腹压增加的情况(腹水、腹腔巨大肿物、妊娠等)也可见静脉显露。
腹壁静脉曲张(或扩张)常见于门静脉高压致循环障碍或上、下腔静脉回流受阻而有侧支循环形成时,此时腹壁静脉可显而易见或迂曲变粗,称为腹壁静脉曲张。
门静脉高压显著时,于脐部可见到一簇曲张静脉向四周放射,如水母头(caput rnedusae),常在此处听到静脉血管杂音。
为辨别腹壁静脉曲张的来源,需要检查其血流方向。
正常时脐水平线以上的腹壁静脉血流自下向上经胸壁静脉和腋静脉而进入上腔静脉,脐水平以下的腹壁静脉自上向下经大隐静脉而流入下腔静脉。
门静脉阻塞有门静脉高压时,腹壁曲张静脉常以脐为中心向四周伸展,血液经脐静脉(胚胎时的脐静脉于胎儿出生后闭塞而成圆韧带,此时再通)脐孔而入腹壁浅静脉流向四方(图2-6-4)。
下腔静脉阻塞时,曲张的静脉大都分布在腹壁两侧,有时在臀部及股部外侧,脐以下的腹壁浅静脉血流方向也转流向上(图2-6-5)。
上腔静脉阻塞时,上腹壁或胸壁的浅静脉曲张血流方向均转流向下,借简单的指压法即可鉴别。
检查血流方向可选择一段没有分支的腹壁静脉,检查者将右手示指和中指并拢压在静脉上,然后一只手指紧压静脉向外滑动,挤出该段静脉内血液,至一定距离后放松该手指,另一手指紧压不动,看静脉是否充盈,如迅速充盈,则血流方向是从放松的一端流向紧压手指的一端。
再同法放松另一手指,观察静脉充盈速度,即可看出血流方向(图2-6-6)。
四、胃肠型和蠕动波正常人腹部一般看不到胃和肠的轮廓及蠕动波形,除非腹壁菲薄或松弛的老年人、经产妇或极度消瘦者可能见到。
胃肠道发生梗阻时,梗阻近端的胃或肠段饱满而隆起,可显出各自的轮廓,称为胃型或肠型(gastral or intestinal pattern)伴有该部位的蠕动加强,可以看到蠕动波(peristalsis)。
胃蠕动波自左肋缘下开始,缓慢地向右推进,到达右腹直肌旁(幽门区)消失,此为正蠕动波。
有时尚可见到自右向左的逆蠕动波。
肠梗阻时亦可看到肠蠕动波,小肠梗阻所致的蠕动波多见于脐部,严重梗阻时,胀大的肠襻呈管状隆起,横行排列于腹中部,组成多层梯形肠型,并可看到明显的肠蠕动波,运行方向不一致,此起彼伏,全腹膨胀,听诊时可闻高调肠鸣音或呈金属音调。
结肠远端梗阻时,其宽大的肠型多位于腹部周边,同时盲肠多胀大成球形,随每次蠕动波的到来而更加隆起。
如发生了肠麻痹,则蠕动波消失。
在观察蠕动波时,从侧面观察更易察见,亦可用手轻拍腹壁而诱发之。
五、腹壁其他情况1.皮疹不同种类的皮疹提示不同的疾病,充血性或出血性皮疹常出现于发疹性高热疾病或某些传染病(如麻疹、猩红热、斑疹伤寒)及药物过敏等。
紫癜或荨麻疹可能是过敏性疾病全身表现的一部分。
一侧腹部或腰部的疱疹(沿脊神经走行分布)提示带状疱疹的诊断。
2.色素正常情况下,腹部皮肤颜色较暴露部位稍淡,散在点状深褐色色素沉着常为血色病。
皮肤皱褶处(如腹股沟及系腰带部位)有褐色素沉着,可见于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Addisbn’s disease)。
左腰部皮肤呈蓝色,为血液自腹膜后间隙渗到侧腹壁的皮下所致Grey-Turner征(Grey-Turner sign)可见于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
脐周围或下腹壁皮肤发蓝为腹腔内大出血的征象cullen征(cullen sign),见于宫外孕破裂或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
腹部和腰部不规则的斑片状色素沉着,见于多发性神经纤维瘤。
妇女妊娠时,在脐与耻骨之间的中线上有褐色素沉着,常持续至分娩后才逐渐消退。
此外长久的热敷腹部可留下红褐色环状或地图样痕迹,类似皮疹,需注意辨别。
3.腹纹多分布于下腹部和左、右下腹部,白纹为腹壁真皮结缔组织因张力增高断裂所致,呈银白色条纹,可见于肥胖者或经产妇女。
妊娠纹出现于下腹部和髂部,下腹部呈以耻骨为中心略呈放射状,条纹处皮肤较薄,在妊娠期呈淡蓝色或粉红色,产后则转为银白色而长期存在。
紫纹是皮质醇增多症的常见征象,出现部位除下腹部和臀部外,还可见于股外侧和肩背部。
由于糖皮质激素引起蛋白分解增强和被迅速沉积的皮下脂肪膨胀,真皮层中结缔组织胀裂,以致紫纹处的真皮萎缩变薄,上面覆盖一层薄薄表皮,而此时因皮下毛细血管网丰富,红细胞偏多,故条纹呈紫色。
4.瘢痕腹部瘢痕多为外伤、手术或皮肤感染的遗迹,有时对诊断和鉴别很有帮助,特别是某些特定部位的手术瘢痕,常提示患者的手术史。
如右下腹McBurney点处切口瘢痕标志曾行阑尾手术,右上腹直肌旁切口瘢痕标志曾行胆囊手术,左上腹弧形切口瘢痕标志曾行脾切除术等。
对诊断很有帮助。
5.疝腹部疝可分为腹内疝和腹外疝两大类,前者少见,后者较多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