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触诊

合集下载

产科四步触诊的方法和内容

产科四步触诊的方法和内容

产科四步触诊的方法和内容
产科四步触诊是指产科医生在进行孕妇产前检查时进行的一种重要的体格检查方法,通过手触摸来了解胎儿的位置、胎位、胎心率等信息。

这个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四个步骤:
1. 腹部触诊(Abdominal Palpation):
-目的:了解胎儿的位置和胎位。

-方法:医生通过手在孕妇的腹部轻柔触摸,感受胎儿的位置、大小、硬度等。

-内容:包括测定胎头或臀部的位置,判断是否为头位、臀位或横位。

2. 胎位触诊(Fetal Presentation Palpation):
-目的:确认胎儿的头位或臀位。

-方法:通过触摸,确定胎儿头部或臀部的位置。

-内容:确定胎儿是头位还是臀位,以及胎头的方向。

3. 胎方位触诊(Fetal Lie Palpation):
-目的:确定胎儿的长轴方向。

-方法:通过触摸,判断胎儿的头朝向,即是面朝上还是面朝下。

-内容:判断胎儿是处于纵位(头朝下)还是横位(头朝侧)。

4. 胎心触诊(Fetal Heart Palpation):
-目的:评估胎心率。

-方法:通过手触摸孕妇的腹部,听取或感受胎心的跳动。

-内容:测量胎心率,正常情况下胎心率在特定范围内。

这些触诊步骤是产前检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帮助医生了解胎儿的位置、姿势、发育情况以及胎心的正常性,从而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的问题,确保母婴的健康。

这些检查通常在孕中期和晚期进行,但医生可能会根据具体情况决定何时进行触诊。

腹部体查之触诊评分标准

腹部体查之触诊评分标准

腹部体查之触诊评分标准腹部触诊评分表姓名:评委:项目分值准备1.洗手、物品齐备 102.站在病人右侧,问候并告知注意事项3.嘱患者排空膀胱,正确暴露腹部(上至剑突,下至耻骨联合),屈膝、放松腹部,双上肢置于身体两侧4.操作者双手搓热,注意保护患者隐私操作1.腹部浅触诊:自左下腹开始、逆时针方向,力度约为下陷1cm,查腹肌紧张度,有无包块、压痛,观察患者表情、面色,询问有无压痛2.腹部深触诊:自左下腹开始、逆时针方向,观察患者表情、面色,询问有无压痛、检查有无反跳痛3.肝脏触诊:右锁骨中线及前正中线上双手触诊,手法正确(一手托住肝区,另一手自脐下向肝区深触诊)4.检查肝颈静脉回流征:右手掌面压住肝区10秒,嘱患者头偏向左侧,观察颈静脉是否充盈 155.检查胆囊点有否压痛、Murphy氏征检查:位置正确(锁骨中线与肋弓10的交点),手法正确、判断准确(嘱患者深吸气,同时拇指按压胆囊点,嘱患者做深呼吸,若屛住呼吸即为墨菲氏征阳性,反之为阴性)6.脾脏触诊:双手法,平卧未能触及,再行右侧卧位检查7.肾脏触诊:双手法,左手托腰部向上推起8.膀胱触诊:自脐向下触 10评估1.态度严肃认真、体现人文关怀(减少暴露、暖手) 102.操作熟练、连贯、正确有效腹部触诊评分表姓名:评委:项目分值准备1.洗手并准备好所需物品 102.站在病人右侧,问候并告知注意事项3.嘱患者排空膀胱,正确暴露腹部(上至剑突,下至耻骨联合),屈膝、放松腹部,双上肢置于身体两侧4.操作者双手搓热,注意保护患者隐私操作1.腹部浅触诊:自左下腹开始、逆时针方向,力度约为下陷1cm,查腹肌紧张度,有无包块、压痛,观察患者表情、面色,询问有无压痛2.腹部深触诊:自左下腹开始、逆时针方向,观察患者表情、面色,询问有无压痛、检查有无反跳痛3.肝脏触诊:右锁骨中线及前正中线上双手触诊,手法正确(一手托住肝区,另一手自脐下向肝区深触诊)4.检查肝颈静脉回流征:右手掌面压住肝区10秒,嘱患者头偏向左侧,观察颈静脉是否充盈 155.检查胆囊点有否压痛、Murphy氏征检查:位置正确(锁骨中线与肋弓10的交点),手法正确、判断准确(嘱患者深吸气,同时拇指按压胆囊点,嘱患者做深呼吸,若屛住呼吸即为墨菲氏征阳性,反之为阴性)6.脾脏触诊:双手法,平卧未能触及,再行右侧卧位检查7.肾脏触诊:双手法,左手托腰部向上推起8.膀胱触诊:自脐向下触 10评估1.态度严肃认真、体现人文关怀(减少暴露、暖手) 102.操作熟练、连贯、正确有效。

四部触诊实验报告

四部触诊实验报告

四部触诊实验报告四部触诊实验报告引言:触诊是一种常见的医学检查方法,通过手指或手掌对患者身体进行触摸和按压,以了解其内部状况。

本实验旨在通过四部不同的触诊实验,探究触诊在医学诊断中的应用和意义。

实验一:腹部触诊腹部触诊是常见的临床检查方法,用于评估腹部器官的大小、形状、位置和质地等信息。

在实验中,我们通过触诊患者的腹部,可以感受到不同的器官边缘和质地,如肝脏的光滑和硬度、脾脏的柔软等。

触诊还可以检测到腹部的肿块、肿瘤等异常情况,为医生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

实验二:心脏触诊心脏触诊是评估心脏功能和心脏病的一种方法。

通过触诊胸骨左缘和心尖区,可以感受到心脏的搏动和心脏瓣膜的运动情况。

触诊还可以检测到心脏的杂音、心包摩擦音等异常情况,为心脏疾病的诊断提供重要线索。

实验三:甲状腺触诊甲状腺触诊是评估甲状腺功能和甲状腺疾病的一种方法。

通过触诊颈部的甲状腺,可以感受到甲状腺的大小、质地和结节等情况。

触诊还可以检测到甲状腺的肿大、结节等异常情况,为甲状腺疾病的诊断提供重要线索。

实验四:淋巴结触诊淋巴结触诊是评估淋巴系统功能和疾病的一种方法。

通过触诊颈部、腋窝和腹股沟等部位的淋巴结,可以感受到淋巴结的大小、质地和敏感度等情况。

触诊还可以检测到淋巴结的肿大、硬化等异常情况,为淋巴系统疾病的诊断提供重要线索。

结论:通过四部不同的触诊实验,我们了解到触诊在医学诊断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触诊可以提供丰富的信息,帮助医生判断疾病的性质、定位病变部位和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

然而,触诊也有其局限性,有些病变可能无法通过触诊来确定,需要结合其他检查方法进行综合评估。

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医生需要综合运用触诊和其他检查手段,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触诊作为一种简便、无创且经济的检查方法,将继续在医学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

腹部浅部触诊法检查内容

腹部浅部触诊法检查内容

腹部浅部触诊法检查内容
《腹部浅部触诊法检查内容》
嘿,大家好呀!今天咱来说说这腹部浅部触诊法检查的那些事儿。

前几天我去医院体验了一把腹部浅部触诊。

当时我可紧张了,心里直犯嘀咕,这到底是咋检查的呢。

医生让我平躺在床上,那场面,就像等待一场特别的“审判”一样。

医生先是温暖的手放在了我的肚子上,开始慢慢移动。

他啊,就像是一个特别细心的探险家,在我的腹部这个“小天地”里寻找着各种“宝藏”或者“小秘密”。

他先从左边慢慢摸到右边,感受着有没有什么异常的肿块啊之类的。

感觉就好像在轻轻地按压着我的肚子,看看是不是藏了什么调皮的“小家伙”在里面捣蛋。

有时候他会稍微用点力,但又不会让我觉得疼,真的是恰到好处呢。

然后呢,他还会感受一下腹部的紧张度,就像是在测试我的肚子是不是“紧绷绷”的。

想象一下,就像是在试一个气球有没有充好气一样。

还别说,这一检查下来啊,我感觉自己对自己的肚子更了解了。

以前可从来没这么仔细地去感受过它呢。

而且医生还特别认真,一边检查还一边给我解释,让我知道他在做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可贴心了呢。

通过这次的
腹部浅部触诊体验,我深刻地体会到了医疗检查的重要性。

这看似小小的一个动作,却能发现许多潜在的问题呢。

所以呀,大家可别小看了这腹部浅部触诊法,它真的能帮我们及时发现身体里的一些小状况哦!让我们都重视起来,好好关注自己的身体吧!这就是我对腹部浅部触诊法检查内容的经历和感受啦,大家觉得有意思不?。

腹部触诊(液波震颤、振水音、移动性浊音)检查考核评分表

腹部触诊(液波震颤、振水音、移动性浊音)检查考核评分表
腹腔内游离腹水在多少时可查出移动性浊音?
1000ml以上
10
总分
100
10
检查者自腹中部脐平面开始向患者左侧叩诊,发现浊音时,板指固定不动,嘱患者右侧卧位,再度叩诊,如呈鼓音表明浊音移动。
15
同样方法向右侧叩诊,叩得浊音后嘱患者左侧卧,以核实浊音是否移动。这种因体位改变而出现浊音区移动的现象,称移动性浊音。
15
提问
腹腔内游离腹水在多少时可查出液波震颤?
3000-4000ml以上
15
为防止腹壁本身的振动传至对侧,可让另一人或受检者将手掌尺侧缘压于脐部腹中线上,即可阻止之。
10
振水音
检查者左耳凑近受检者上腹部或者将听诊器放于上腹部
5
右手示、中、环三指并拢至于上腹部,手指与腹壁呈70°做数次急速有力的冲击动作,如闻及气体和液体相撞击得声音为振水音。
10
移动性浊音
先让患者仰卧,腹中部由于肠管内有气体而在液面浮起,叩诊呈鼓音,两侧腹部因腹水集聚呈浊音。
腹部触诊检查考核评分表
(液波震颤、振水音和移动性浊音)
体检内容
分值
得分
准备
衣着得体,洗手,与患者沟通,自我介绍。站于患者右侧。
5
体位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被检查者取仰卧位,双腿屈曲。
5
液波震颤
检查者一手掌面贴于患者一侧腹壁,另一手四指并拢屈曲,用指端叩击对侧腹壁,如有大量液体存在,则贴于腹壁的手掌有被液体波动冲击的感觉,即波动感。

腹部评估—腹部触诊(健康评估课件)

腹部评估—腹部触诊(健康评估课件)

腹壁柔软
正常人
局限性腹壁紧张
局限性腹膜炎
板状腹
急性弥漫性腹膜炎
揉面感
结核性、癌性腹膜炎
慢性消耗性疾病、年老体弱者和 经产妇、大量放腹水后
腹部触诊
Hale Waihona Puke 01腹壁紧张度02
压痛反跳痛
03
脏器触诊
健康评估
压痛tenderness
• 腹壁或腹腔内病变
引起
胆囊压痛点
4
• 常为病变部位
阑尾压痛点
5
健康评估
反跳痛rebound tenderness
• 方法:手触压痛点停留片刻后,突 然抬手,腹痛加剧
• 意义:炎症累及到壁层腹膜
腹部触诊
01
腹壁紧张度
02
压痛反跳痛
03
脏器触诊
健康评估
肝脏触诊
➢ 方法:单手触诊 法或双手触诊法
➢ 正常肝脏大小
➢ 触及肝脏时应描述其:
•大小
•形态 质软
•质地 质韧
如 触
•压痛 质硬
健康评估
脾脏触诊
➢ 正常情况下脾不易触及 ➢ 仰卧屈膝位、右侧卧位触诊 ➢ 注意:大小、形态、质地、
表面光滑、有无压痛及摩 擦感等,并进行测量
健康评估
脾脏触诊
➢ 脾脏肿大的测量:3条线 ➢ 脾脏肿大的分度(深吸气时)
• 轻度:脾在肋下不超过3cm • 中度:肋下3cm至脐水平线 • 高度:超过脐水平以下或超过
腹正中线。
健康评估
胆囊触诊
➢ 胆囊压痛点:右腹直肌外 缘与肋缘交界处。
➢ Murphy征:左手拇指压迫 胆囊点,再嘱被检查者深呼 吸,如被检查者因疼痛而突 然屏气,即Murphy征阳性。

腹部触诊的检查内容

腹部触诊的检查内容

腹部触诊的检查内容:
腹部触诊是检查腹部是否存在病变的一种方法,其主要检查内容包括:
1.腹部柔软程度:正常人的腹壁柔软无抵抗感,若腹部触诊时出现揉面感,似揉面团
的感觉,多考虑腹部存有结核。

若是腹部触诊时硬如硬板,多考虑有急性腹膜炎。

2.腹部压痛:正常人的腹部按压不会出现疼痛感,若上腹部在触诊时出现压痛,多考
虑肝胆、胃肠道疾病。

若下腹部在触诊时出现压痛,多考虑为阑尾炎引起的。

3.腹部包块:正常人的腹部是不会存在包块,若在触诊时发现腹部存在肿块,应及时
拍彩超和CT片明确其位置和形态。

4.肝脏触诊:正常人的肝脏一般触不到,若在深吸气时在肋下缘可触及肝下缘,说明
存在腹壁松弛脾脏轻度肿大,若在脾下缘在肋缘下至脐水平线说明脾脏存在中度肿大,若脾下缘超过脐水平线下说明脾脏出现高度肿大。

腹部触诊的操作流程

腹部触诊的操作流程

腹部触诊的操作流程如下:
1. 视:观察患者腹部是否存在隆起、静脉曲张、皮疹或异常蠕动等现象,还要看患者腹部是否存在反跳痛和压痛现象。

2. 触:从患者腹部外周围不痛的地方逐渐向疼痛的部位按压,期间要注意患者腹部是否触及包块的体积、边界等是否存在疼痛现象。

3. 叩:通过叩诊观察患者腹部是否存在异常鼓音和浊音,明确腹部是否存在移动性浊音。

4. 听:通过听诊明确患者腹部是否存在肠鸣音或震水音,声音的频率是否存在亢进或者减弱。

建议咨询专业医生获取更准确的信息。

腹部触诊的注意事项与要点

腹部触诊的注意事项与要点

腹部触诊的注意事项与要点
腹部触诊的注意事项:
1.检查前医师要向病人讲清触诊的目的,消除病人的紧张情绪,
取得病人的密切配合。

2.医师手应温暖,手法应轻柔,以免引起肌肉紧张,影响检查效果。

在检查过程中,应随时观察病人表情。

3.病人应采取适当体位,才能获得满意检查效果。

通常取仰卧位,双手置于体侧,双腿稍曲,腹肌尽可能放松。

检查肝、脾、肾时也可
嘱病人取侧卧位。

4.触诊下腹部时,应嘱病人排尿,以免将充盈的膀胱误认为腹腔
包块,有时也须排便后检查。

5.触诊时医师应手脑并用,边检查边思索。

应注意病变的部位、
特点、毗邻关系,以明确病变的性质和来源。

腹部触诊的要点:
1、病变的部位、腹痛及症瘕积聚的性质。

2、在脘腹(中上腹)属胃、在两胁下(左右侧腹)属肝胆,在脐周围
属胃或大小肠,在小腹属肝、膀胱或肾。

3、压后疼痛减轻的(喜按),多属虚痛,按压后疼痛加剧的(拒按),多属实痛、热痛。

4、有块物,按之软,甚至能散的,称之为瘕或聚,多属气滞,部位固定,按之较坚,不能消失的称为瘕积,多属瘀血、痰、水等实邪结聚而成。

简述腹部触诊的内容

简述腹部触诊的内容

腹部触诊是一种常见的体格检查方法,医生通过手部触摸患者的腹部来获取有关患者腹部内部器官的信息。

下面是腹部触诊的常
见内容:
1.位置:让患者平躺,医生站在患者身侧,双手放在患者腹部,双肘微曲。

2.触诊方法:医生可以采用手掌或指尖进行触诊。

3.触诊顺序:通常按照右上腹、左上腹、右下腹和左下腹的顺序进行触诊。

4.触诊的目的:触诊的目的是检查腹部内部器官的大小、形状、位置、质地、压痛、包块等情况。

5.注意事项:医生应该注意触诊的深度、力度和节律,避免对患者造成不适。

总之,腹部触诊是一种常见的体格检查方法,通过手部触摸患者的腹部,医生可以获取有关患者腹部内部器官的信息,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腹部触诊的方法及内容

腹部触诊的方法及内容

腹部触诊的方法及内容
腹部触诊是医学诊断中的重要手段之一。

以下是腹部触诊的方法及内容:
方法:
1.患者取仰卧位,保持身体放松,双手自然放在两侧。

2.医师分别用左右手按压腹部,以指尖或手掌触诊。

内容:
1.触诊腹部表面:观察腹部外形和凸起区域。

2.触诊肝脏:左手托起患者右侧肋骨,右手用平放的手指在右上腹部轻压,可以感觉到肝脏受力下移。

3.触诊脾脏:右手握拳,用拳头越过肋弓缘斜下压迫左上腹部,可以感觉到脾脏受力下移。

4.触诊肾脏:左右手掌用双手并拢成V字形,右手插入腰窝,左手随后贴着右手,前后移动以触及两侧肾脏。

5.触诊肠道:用手指按压腹肌层次,探测肠道的平滑程度和蓬松状态,可以判断是否有胀气、肠结石等情况。

需要注意的是,腹部触诊应轻柔,避免使用过多的力量,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和不适。

医学好东西腹部检查(三)-触诊

医学好东西腹部检查(三)-触诊

医学好东西腹部检查〔三〕—触诊触诊是腹部检查的主要方法,对腹部体征的认知和疾病的诊断有重要作用。

有些体征如腹膜刺激征、腹部包块、脏器肿大等主要靠触诊发现。

一、腹部触诊检查要点1.根据检查目的不同,嘱被检查者采取不同体位。

假设取仰卧位检查时,头垫低枕,两手自然放于躯干两侧,两下肢屈曲并稍分开,平静状态下做腹式呼吸,以放松腹肌,并使膈下脏器上下移动;检查肝、脾时,可分别采用向左、向右侧卧位;检查肾时可用坐位或立位;检查腹部肿瘤时可用肘膝位。

腹部触诊体位2.检查者站在被检查者右侧,前臂应与腹部外表在同一水平。

检查时手要温暖,动作要轻柔,先行腹部浅表触诊,以全手掌放于腹壁上部,使患者适应片刻,并感受腹肌紧张度。

3.检查顺序,作为常规,自左下腹开始逆时针方向触诊腹的各部。

腹部触诊顺序4.假设病人有腹痛,应先触诊未诉病痛的部位,逐渐移向病痛部位,以免造成患者感受的错觉。

边触诊边观察被检查者的反响与表情,对精神紧张或有痛苦者给以抚慰和解释。

亦可边触诊边与患者交谈,转移其注意力而减少腹肌紧张,顺利完成检查。

5.合理应用不同触诊法。

如浅部触诊法,目的在于检查腹壁的紧张度、抵抗感、表浅的压痛、包块、搏动和腹壁上的肿物(皮下脂肪瘤、结节)等。

为了解腹腔内脏器情况、检查压痛、反跳痛和肿物时,需要用深部触诊法,包括脏器触诊、深压、滑动、浮沉(冲击)触诊法。

有时还要用双手触诊(双合诊)感知脾、肾、子宫等脏器。

浅部触诊法二、腹部触诊内容主要包括腹壁紧张度、有无压痛和反跳痛、腹部包块、液波震颤及肝脾等腹内脏器情况等号。

分述如下:(一)腹壁紧张度(abdominal wall tensity)指触诊腹部时腹肌的紧张程度。

是根据腹肌抵抗感来确定的。

正常人腹壁有一定张力,但触之柔软,较易压陷,称腹壁柔软。

有些人,尤其是儿童因不习惯触摸或怕痒而发笑,致腹肌自主性痉挛,称肌卫增强。

在适当诱导或转移注意力后可消失,此属正常情况。

某些病理情况可使全腹或局部紧张度增加、减弱或消失。

腹部触诊

腹部触诊

4. 肾脏触诊 检查方法:取卧位或立位, 检查方法:取卧位或立位,用双 手触诊法 正常: 正常:不易触到或于深吸气时可 触到右肾下端, 触到右肾下端,无力型体 质者易触到,钝园光滑、 质者易触到,钝园光滑、 软
异常:深吸气时,触到 以上肾脏, 异常:深吸气时,触到1/2以上肾脏, 以上肾脏 即为肾下垂;明显下垂并能 即为肾下垂; 向各方移动,则称为游走肾。 向各方移动,则称为游走肾。 肾肿大:见于肾盂积液/积脓,多 积脓, 肾肿大:见于肾盂积液 积脓 囊肾; 囊肾; 肾肿瘤,质硬、表面不平。 肾肿瘤,质硬、表面不平。
表面和边缘: 表面和边缘: 表面光滑、 正常 表面光滑、边齐 脂肪肝、瘀血肝: 脂肪肝、瘀血肝:缘钝 肝癌:表面不光滑、结节状、 肝癌:表面不光滑、结节状、边 不齐 压痛: 压痛: 轻触痛:肝炎、肝瘀血( 轻触痛:肝炎、肝瘀血(急剧发 生的右心衰, 生的右心衰,可有明显 触痛) 触痛) 明显触痛:肝脓肿、 明显触痛:肝脓肿、肝癌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6. 胰腺触诊 胰位于腹膜后,跨第1、 腰椎水 胰位于腹膜后,跨第 、2腰椎水 平及其两侧 检查方法:仰卧屈膝, 检查方法:仰卧屈膝,用深部滑 行触诊 正常: 正常:触不到
异常: 异常: 触痛+肌紧张 肌紧张+相应腰部触压痛 触痛 肌紧张 相应腰部触压痛 见于胰腺炎(急性明显) 见于胰腺炎(急性明显) 结节、包块、 结节、包块、硬、表面不平 提示胰腺癌 囊性包块 见于胰腺假囊肿
第五节


触诊为腹部检查的主要方法,各 触诊为腹部检查的主要方法, 种触诊方法都可用到, 种触诊方法都可用到,一般先浅部触 而后进行深部触诊;钩指触诊, 诊,而后进行深部触诊;钩指触诊, 多用于坐位时肝脾触诊。 多用于坐位时肝脾触诊。 一、腹壁紧张度 正常:腹壁柔软; 正常:腹壁柔软;但有些人尤其儿 童,因怕触摸或怕痒致腹肌自主性痉 挛,称肌卫增强。 称肌卫增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腹部触诊
实践技能考试时,腹部触诊要注意触诊手法、压痛及反跳痛、肝脏、脾脏触诊法及注意事项。

1.腹部触诊方法
(1)被检查者应排尿后取低枕仰卧位,双手自然置于身体两侧,两腿屈起稍分开,腹肌放松,做深而均匀的腹式呼吸。

(2)检查者立于被检查者右侧,前臂应与腹部表面在同一水平,检查时手要温暖,手法要轻柔。

(3)按顺序触诊腹的各部。

一般从左下腹开始,逆时针方向进行检查;原则是由下而上、先左后右、从健康部位逐步移向病变区域。

(4)边触诊边观察被检查者的反应与表情,对精神紧张或有痛苦者应给以安慰和解释。

(5)触诊手法的应用:①浅触诊法:腹壁压陷1cm左右,用于检查腹壁的紧张度,表浅的压痛、肿块、搏动和皮下脂肪瘤、结节等;②深触诊法:腹壁压陷2cm以上,用于检查压痛、反跳痛以及腹腔脏器、腹内肿物的状况;③滑动触诊法:触及腹腔脏器或肿块时,在其上作上下、左右的滑动触摸,以了解脏器或肿块的形态及大小;④双手触诊法:用于检查肝、脾、肾和腹腔内肿块等;⑤浮沉(冲击)触诊法:用于大量腹水时检查深部的脏器和肿块;⑥钩指触诊法:用于肝、脾检查。

(6)注意事项:①为避免被检查者腹肌紧张,检查者可先将手掌置于腹壁上,使被检查者适应片刻,再行触诊检查;②检查时可同时与被检查者交谈,转移其注意力,减少腹肌紧张;③各种触诊手法应结合不同的检查部位,灵活应用。

2.压痛及反跳痛
(1)压痛:正常腹部触诊时无疼痛感,重按时可有一种压迫感。

触诊时,由浅入深进行按压,发生疼痛者,称为压痛。

压痛多来自腹壁或腹腔内的病变,如果抓捏腹壁或仰卧屈颈抬肩时触痛明显,可视为腹壁病变,否则多为腹腔内病变。

腹部压痛常因炎症、结核、结石、肿瘤等病变引起。

压痛的部位常提示相关腹腔脏器的病变。

临床常见的压痛点和压痛部位有:①阑尾点叉称麦氏点,位于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的外1/3处,阑尾炎时此处有压痛;②胆囊点,位于右侧腹直肌外缘与肋弓交界处,胆囊炎时此处有明显的压痛;③急性肝炎时,可在右季肋部、上腹部产生压痛;④十二指肠溃疡可在中上腹部产生压痛;⑤胰腺炎症,可在左侧腹部产生
压痛;⑥子宫及附件的疾病,可在下腹部产生压痛等。

(2)反跳痛:在检查到压痛后,手指按压在原处稍停片刻,使压痛感稍趋于稳定,然后迅速将手抬起,如果被检查者感觉腹痛骤然加重,并伴有痛苦表情或呻吟,称为反跳痛。

反跳痛的出现是腹膜壁层受到炎症累及的征象,见于腹内脏器病变累及邻近腹膜、腹膜炎。

腹壁紧张,同时伴有压痛和反跳痛,是急性腹膜炎的重要体征,称为腹膜刺激征(或腹膜炎三联征)。

3.肝脏触诊:主要了解肝脏下缘的位置和肝脏的大小、质地、表面、边缘及搏动等。

(1)单手触诊法:检查者立于被检查者右侧,将右手四指并拢,手掌平放于被检查者右上腹部(或脐右侧),使示指桡侧缘面向肋缘。

配合被检查者的腹式呼吸运动,呼气时手指压向腹部,吸气时手指自下而上向肋缘方向探触下移的肝脏边缘。

如此反复,手指逐渐向肋缘方向移动,直到触及肝下缘或肋缘为止。

分别在右锁骨中线和前正中线的腹壁垂直线上触摸肝下缘,并测量其与肋缘或剑突根部的距离,以厘米表示。

(2)双手触诊法:检查者右手位置同单手触诊法,左手托住被检查者的右腰部,拇指张开置于肋部;触诊时左手向上托起右腰部,并限制右下胸壁扩张,以增加横膈肌下移的幅度,提高触诊的效果。

(3)肝大的测量:第一测量:右锁骨中线上,肝上界(肝相对浊音界)至下缘之间的距离。

第二测量:右锁骨中线上,肝下缘距肋弓的距离。

第三测量:前正中线上,剑突基底部至肝下缘的距离。

正常肝脏于肋下≤1cm,剑突下≤3~5cm,上下径9~11cm。

肝脏弥漫性增大见于肝炎、肝淤血、脂肪肝、早期肝硬化、白血病、血吸虫病;局限性增大见于肝脓肿、肝囊肿、肝肿瘤。

(4)肝脏触诊的内容:①肝脏大小:健康人的肝脏一般在肋缘下触摸不到。

如触及肝脏,且质地柔软、边缘较薄、表面光滑、无压痛和叩击痛者,应考虑肝下移。

可叩诊肝上界,如肝上界相应降低,肝脏上下径正常,则为肝下移;如肝上界正常或抬高,则为肝大。

②肝脏质地:一般将肝脏质地分为三级:质软、质韧(中等硬度)和质硬。

正常肝脏质地柔软,如触摸口唇;质韧者如触鼻尖,质硬者如触前额。

③肝脏表面形态及边缘:触及肝脏时应注意肝脏表面是否光滑,有无结节,边缘是否整齐。

正常肝脏表面光滑、边缘整齐、薄厚一致。

肝淤血、肝炎、脂肪肝者,肝脏表面光滑,边缘圆钝;肝硬化者,肝脏表面有小结节,边缘不整齐;肝癌、多囊肝者,肝脏表面呈粗大不均匀的结节状,边缘厚薄也不一致;巨大型肝癌、肝脓肿和肝包虫病者,肝脏表面呈大块状隆起。

④肝脏压痛:正常肝脏无压痛。

当肝包膜有炎性反应或被增大的肝脏牵拉时,则有压痛。

急性肝炎、肝淤血时,常有轻度弥漫性压痛;
较表浅的肝脓肿有剧烈而局限性压痛。

⑤肝脏搏动:正常肝脏触不到搏动,当肝大压到腹主动脉或右心室增大到向下推压肝脏时,可出现肝脏搏动。

由于肝脏病变的性质不同,物理性状也各异,故触诊时须逐项仔细检查,综合判断其意义。

如急性肝炎时,肝脏可轻度增大,质稍韧,表面光滑,边缘钝,有压痛;慢性肝炎时,肝大较明显,质韧或稍硬,压痛较轻;肝淤血时,肝可明显增大,表面光滑,质韧,边缘圆钝,有压痛,肝颈回流征阳性为其特征;脂肪肝时,肝大,质软或稍韧,表面光滑,但无压痛;肝硬化早期肝常增大,晚期则缩小,质较硬,表面可触及小结节,边缘锐利,无压痛;肝癌患者肝逐渐增大,质地坚硬如石,表面高低不平,有大小不等的结节或巨块,边缘不整,压痛明显。

(5)注意事项:①触诊时手掌应紧贴腹壁,随呼吸运动而上下起伏。

吸气时,手指上抬的速度应落后于腹壁的抬起;呼气时,手指应在腹壁下陷前按压。

②检查腹肌发达者,右手应置于腹直肌外缘向上触诊,避免将腹直肌腱误认为肝下缘。

③如遇右腹饱满者,应考虑肝大因素,触诊时,右手应置于右锁骨中线在腹部垂直线平脐水平或自右髂前上棘位置,开始触诊。

④如遇腹水患者,可采用浮沉触诊法,待排开腹水后,手指有物体浮起的感觉。

⑤腹腔内容物的鉴别:腹直肌腱左右两侧对称,不超过腹直肌外缘,不随呼吸运动上下移动;右肾下极位置较深,边缘圆钝,不向两侧延展;横结肠为横向索条状物,可用滑动触诊法鉴别。

4.脾脏触诊
(1)单手触诊法:被检查者取仰卧位,双腿屈曲或取右侧卧位,右下肢伸直,左下肢屈曲。

检查者立于被检查者右侧,将右手掌平放于其左上腹部,中间三指并拢,示指桡侧缘面向肋缘,自脐水平线开始触诊。

自下而上与被检查者的腹式呼吸配合,手指向肋缘方向探触下移的脾脏边缘,手指逐渐向肋缘方向移动,直到触到脾下缘或肋缘为止。

(2)双手触诊法:被检查者取仰卧位,双腿屈曲,检查者左手绕过其腹前方,手掌置于其左胸部第9~11肋处,将脾从后向前托起。

右手掌平置于上腹部,与左肋弓成垂直方向,以稍微弯曲的手指末端轻压向腹部深处,随被检查者吸气时向肋弓方向迎触脾,直至触到脾缘或左肋缘。

如脾脏轻度增大而仰卧位不易触到时,可嘱被检查者取右侧卧位,右下肢伸直,左下肢屈曲,则较易触及。

(3)脾大的测量:①第Ⅰ线测量(甲乙线):左锁骨中线与左肋缘交点至脾下缘的距离;
②第Ⅱ线测量(甲丙线):左锁骨中线与左肋缘交点至脾脏最远点的距离;③第Ⅲ线测量(丁戊线):脾脏右缘与前正中线的距离。

测量结果以厘米表示。

临床上常将脾大分为三度:深吸气时,脾缘不超过肋下2cm为轻度增大;超过2cm 至脐水平线以上为中度增大;超过脐水平线或前正中线为高度增大。

正常人体的脾脏不能触及。

罹患内脏下垂、左侧胸腔积液、积气等疾患,膈肌下降,触诊时能触及下移的脾脏,除此之外能触到脾脏则提示脾大。

触到脾脏后应注意其大小、形态、质地、表面光滑、有无压痛及摩擦感等。

脾脏轻度增大见于慢性肝炎、伤寒、粟粒性结核、急性疟疾、感染性心内膜炎、败血症和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一般质地柔软。

脾中度增大常见于肝硬化、疟疾后遗症、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慢性溶血性黄疸、淋巴瘤、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质地一般较硬。

脾高度增大,表面光滑者见于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黑热病、慢性疟疾和骨髓纤维化症等;表面不平而有结节者见于淋巴肉瘤和恶性组织细胞病。

脾脏表面有囊性肿物者,见于脾囊肿。

脾脏压痛见于脾脓肿、脾周围炎和脾梗死。

脾周围炎或脾梗死时,由于脾包膜有纤维素性渗出,并累及壁层腹膜,故脾触诊时可有摩擦感。

(4)注意事项:①触诊时按压要轻柔,不宜过重,以免将脾脏推入腹腔深部,更不宜触及;②脾大的形态不一,应仔细触诊,认真感触;③脾脏切迹为其形态特征,有助于与腹腔脏器或其他肿块鉴别;④腹腔内容物的鉴别:左肾位置较深,表面光滑,边缘圆钝无切迹;肝左叶,可沿其边缘向右触摸,如发现其隐没于右肋缘或与肝左叶相连,则为肝脏;结肠脾曲肿物,质硬,近似圆形或不规则形。

5.腹部肿块(或包块):包括增大的脏器、炎症性肿块、囊肿、淋巴结、良性肿块、恶性肿瘤、胃内结石、结肠内粪块等。

腹部触及肿块,应注意其位置、大小、形态、质地、压痛、移动度和有无搏动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