骶髂关节半脱位复位手法
骶髂关节脱位的治疗
·1537·
骶髂关阳 421001)
【提 要】 骶髂关节脱位是常见骨盆后环的损伤,其中特别是 Tile B、Tile C 型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容易发生失血性休 克,并且有较高的死亡率和致残率。目前对骶髂关节脱位的治疗采取开放或闭合复位,结合使用多种内外固定置入物,已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最大限度的复位以及牢固的固定骶髂关节脱位是治疗的重点。虽然通过多 种方法可以固定骶髂关节,对于固定系统、手术时机的选择和术后效果的评定还存在不一致,但治疗的目的以促进患者 尽早进行下床活动,降低围术期并发症发生为标准。
Berber[3]等通过生物力学实验总结出骶 髂 关 节 在 承 受 垂 直 应 力时会出现横向移位、垂直移位、骶骨相对髂骨轴向旋转。当骨盆 环的稳定性被破坏时,特别是骨盆后环,将会引起骨盆在受力时 会发生力学改变,特别是位于力学传导重要部位的骶髂关节处, 从而造成骨盆稳定性的失衡。 骨盆的稳定性依赖于其完整性。 Shaw 等[4]通过比较数种方法固定骶髂关节的实验 ,提出骶髂关节 的稳定性首先和骶髂关节的解剖位置有关。
【关键词】 骶髂关节; 脱位; 骨折固定术; 治疗 文章编号: 1009-5519(2012)10-1537-03 中图法分类号: R681.6 文献标识码: A
骨盆是由延续腰椎的骶骨和尾骨以及两侧的髋骨通过骶髂 关节连接而构成。人体躯干以上部位的重力沿脊椎向下传导,经 骶髂关节将重力分散至两侧的髂骨,再经双侧髋臼向双下肢传 导。按照骶髂关节在骨盆环的部位来看,骶髂关节位于骨盆的后 环 。骨 盆 后 环 对 于 整 个 骨 盆 环 的 稳 定 性 起 到 60%的 作 用[1]。骶 髂 关节在整个人体的重力传导中处于中枢部位。
手法复位治疗骶髂关节损伤96例
中可闻及复位响声。此法适用于前旋型半脱位 。 14 疗程及其 他 . 根据 患者情况 , 选用 以上 1 复位手 种 法即可 , 治疗后需卧床休 养 1 3d — 。病程 1 0d以内治疗 1
11 一般 资料 .
9 6例均 为我 院骨伤科 门诊患 者 , 4 男 2
果, 就会 导致本病被误诊及漏诊 。 骶髂关节损伤治疗以手法 治疗 为主 , 通过牵 引、 扳按 使半脱位之关 节复 位 , 故疗效 立竿 见影 。治 疗后 嘱患 者
牵引 , 另一助 手握 持 患者 踝部 , 行 床 面牵 引并 抖 动下 平 肢 。术者用双手 掌根按 压骶髂 关 节部 , 下肢 牵抖 同 时 在
术者用力 下按 , 力后 听到骶 髂 关节 弹 响为 复位 成 功。 发
盘突出症在非急性 期 的症 状 和骶髂 关节 损伤类 似 , 由于 C T检查 的广泛应用 , 腰椎 间盘退变及膨 出被大量报告 , 加
次即可 , 病程较长者 3d后再做 1次。 15 疗 效标 准 . 治愈: 腰骶 痛 消失 , 腿 活动 自如; 腰 好
例, 5 ; 女 4例 年龄 1 7 , 8— 0岁 平均年龄 4 岁 ; 1 病程 1d~ 5
年; 首诊 3 , 6例 首诊 于外院 6 O例( 其中 2 5例被误诊 , 误诊 率 4 . %) 后旋半脱位 9 例 , 17 ; 3 前旋半脱 位 3例 。 12 诊断标准 . 参照 《 中医病证诊 断疗效 标准》 。有 … 急性腰部扭伤史 或慢性 劳损史 , 多见 于从事 体力 劳动 的 青 壮年 ; 一侧或双 侧腰骶 部疼痛 , 能弯腰 , 不 患侧 下肢站
屈膝向健 侧肩 部用力加压 , 最后 以猛力 下拉 患肢 , 此过程
骶髂关节恢复锻炼方法
骶髂关节恢复锻炼方法
1.仰卧交叉腿抬高:仰卧于地上并交叉双腿放在身前。
将腿上抬,尽可能地让骶髂关节超过地面。
保持姿势约10秒钟并重复。
2.膝盖抬高:仰卧于地上并弯曲双腿,将双脚放在地面上。
将一条腿向下伸直,仅依靠另一条腿将骶髂关节抬起。
保持姿势约10秒钟并重复。
3.单腿踢腿运动:站立并向前弯曲一条腿,同时后踢另一边的腿。
在完成动作时,尽可能让骶髂关节超过行动范围。
重复多次。
4.骑士的后倾:站立,脚稍微向外跨开,将膝盖向前伸直。
保持这个姿势,缓慢往后倾倒。
时刻注意身体平衡。
当感到到限制时,保持姿势约10秒钟并缓慢恢复原状。
5.向前弯曲:站立,肩膀微微向后弯曲,缓慢向前弯曲,使手指尽量贴在脚上,不过不用过头。
保持这个姿势,缓慢重复几次。
6.侧卧抬腿:侧卧于地上,将下方的腿弯曲并将上方的腿抬起。
将骶髂关节尽可能地向上抬起并保持姿势约10秒钟。
重复多次,并在每次换侧前重复。
正骨手法配合超短波治疗骶髂关节半脱位临床观察
骶髂 关节错位分 型与临床疗效关系 : 前错位与治疗 前相 比有非 常显 著性 差异
( 0 0 ) 岳错 位 与 治 疗 前 相 比有 非 常 P< . 1 , 显著性 差异 异 ( P<00 ) 前 旋 错 位 与 .1 。
节 处 明显 压 痛 或 深 在 叩击 痛 , 盆分 离 及 骨
民 卫生 出 版社 ,0 120 20 :5 .
状物 。慢性 劳 损患 者 因脊 柱姿 势 代 偿 ,
3 孙 树椿. 片 推拿手法 彩色 网谱. 实 J 北京 : 中
医药 科 技 出版 社 ,9 59 19 :7—12 0.
“ 歪臀跛行 ” 可不 明显 , 但仍 可在 体检 中
1 2 中国 杜 区医 师 ・ 2 医学 专业 2 1 年第 1 10 骶 部 、 股 沟 疼 痛 ) 一 侧 或 两 侧 下 腹 及 肢 痛 , 者 站 立 时 多 以健 肢 负 重 , 位 时 患 坐 以健 侧 臀部 触 椅 , 严重 者甚 至仰 卧时 不 能
联合处分离 , 同时亦会引起 本病 的发生 。
治疗 本病 的体 会 : 用 超 短 波 治 疗 , 使 是 为 了改 善骶 髂 部 的微 循 环 状 态 , 血化 活 瘀 、 炎 止 痛 、 张肌 肉韧带 等 软组 织。 消 舒
区别及治疗有重要 的意义。③排 除标准 :
排 除腰 椎 间盘 突 出 症 、 风 湿 关 节 炎 、化 类
效 比 较 ( >0 0 ) 无 显 著 性 差 异 。 结 尸 .5 ,
论 : 骨 手 法 配合 超 短 波 治疗 骶 髂 关 节 半 正
脱位 疗效 好 。
脓性骶髂关 节炎 、 髂关 节结核 、 骶 髂骨 致
针刺配合手法复位治疗骶髂关节半脱位290例
针 刺配 合 手法 复 位 治疗 骶 髂关 节 半脱 位 2 9 0例
张 沁 平 吴 齐飞 罗 智 超
针刺 肩 中穴 : 针刺对 侧肩 中穴 ( 董 氏奇 穴 : 后 臂肱 骨 外侧 , 距 肩骨缝 3寸处 , 三 角肌 中点 处 取 穴 ) , 提 插 捻 转
至得 气 即可 。取 针后病 人应 自我 感觉 局部 有轻 松感 , 压
/ 1 .北 京 弘 医堂 中医 医院 , 1 0 0 0 2 6 、
\ 2 .北 京 中 医药 大 学 /
痛减 轻 。若 患 者 初 来 时 行 走 不 便 , 此 时 令 患 者 下 地 活 动, 可见 患者 基本 已能 正常 行走 。通 过针刺 使得 骶髂 局 部 肌 肉松解 , 将 有利 于接下 来 的复位 过程 。
治 疗次 数最 多 , 为( 3 . 5 ±0 . 8 7 ) 次; 3 0 ~4 O岁 年 龄 组 平 均 治疗 次数 ( 1 . 5 ±0 . 5 6 ) 次, 4 O ~5 O岁 年龄 组 平 均治 疗 次数 ( 1 . 8 ±0 . 4 4 ) 次, 5 O ~6 0岁 年 龄 组 平 均 治 疗 次 数 ( 2 . 5 ±0 . 7 8 ) 次, 显示 年 龄越低 治疗 效果 越佳 。 病程 在 3 个 月 以 内的患 者 平 均 治疗 次数 为 ( 1 . 1 ±
3次 治疗后 痊 愈者 2 2 4例 , 占7 7 . 2 % 。经 4次 以上 手法
治 愈者 6 6例 , 占2 2 . 8 。
年 龄 与治疗 次 数 的 关 系 : 1 6 ~3 0岁 年 龄 组 平 均 治 疗 次数 最少 , 为( 1 . 2 ±0 . 0 7 ) 次; 6 O岁 以上 年 龄 组 平 均
骶髂关节半脱位
俯卧足跟压臀法(屈膝跟—臀法)
• 体位:患者俯卧,患侧屈膝,足跟接近臀 部。 • 手法:医者一手抵住患侧骶髂关节,一手 握持踝部,将足跟压向臀部。在操作过程 中,可握住踝部将髋关节同时内旋、下压 或外旋、下压,此时常可闻及骶髂关节复 位声或手下有滑动感。 • 适应症:骶髂关节半脱位之后脱位。
仰卧屈髋压膝法(分膝法)
下交叉综合征
髂腰肌拉伸方法
竖棘肌
• 收缩动作:躯干屈曲 • 拉伸动作:躯干伸展
腹肌强化训练
• 卷腹---开始位置:仰卧,两腿屈曲,两手 交叉放于胸前;呼气:腹部用力,上身抬 起直到肩胛骨离开垫子。
臀肌强化训练
• 健身俯卧伸髋 开始位置:俯卧于健身球上,将腹部置于球上。 呼气:向上抬腿 吸气:下落
骶髂关节半脱位
徐生坤
临床特点
• 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之一,但往往被误诊、 漏诊。 • 多数患者不能得到早期治疗,造成后期治疗 难度加大。
解剖
•骶髂关节是由骶骨与髂骨的近45度的耳状面 组合而成,其关节面凹凸不平,二者之间的 结合十分紧密。 •骶髂关节面上覆有关节软骨,两侧参差不齐 的关节面相互交错,借以稳定关节。 •韧带:骶髂骨间韧带,位于关节面的后上方, 连结于相对的骶骨粗隆和髂骨粗隆之间。在 关节的前后还分别在骶髂前韧带和骶髂后韧 带加强。坚韧的关节囊。 •因而,骶髂关节只有少量有限的活动,超过 生理功能外的扭转活动,则可引起关节扭伤 和半脱位。
后脱位
发生于下肢屈髋伸膝的位置上,如跨越沟 壕、弯腰搬取重物时,大腿的后部肌肉强 力收缩,牵拉髂骨向后,躯干、脊柱及骶 骨向对侧前方旋转时,导致骶骨向后上错 位。
前后错位的判出现症状为后脱位
临床表现
• 急性:明确的要扭伤史,不良姿势后咔擦声响 • 症状:下腰痛,抬大腿困难(单侧穿袜困难), 起床下地困难,跛行,久行后稍微缓解 • 体格检查:明显长短腿
骶髂关节错位的诊断与手法治疗
骶髂关节错位的诊断与手法治疗发表时间:2013-08-16T09:05:25.793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20期供稿作者:宁国安[导读] 骨盆正位片可见骶骨中间轴线偏移,耻骨联合处两侧耻骨不在同一水平线上,内骨盆及两闭孔不对称等。
宁国安(广西柳州市融安县中医院针灸推拿科 541400)【中图分类号】R2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0-0316-01 1、骶髂关节错位是指骶骨与髂骨的耳状关节在外力和其他致病因素的作用下,超出生理活动范围使耳状关节面产生移位而不能自行复位,导致该关节内外力学平衡失衡和相关软组织损伤,并出现临床症状者。
临床较为常见,中青年多发,女性多于男性。
骶髂关节半脱位,分急性与慢性两种,可单独发病,也可因其他伤病而并发或就是该病的一个组成部分。
但诊断和治疗中常常被忽略,或误诊、漏诊。
若脱位关节未被矫正可长期遗留腰骶部疼痛或坐骨神经痛麻等症状。
有的则表现为泌尿生殖系统病症(如月经不调,尿频、尿急、遗尿、阳痿等)且久治不愈。
实际上根源多为骶髂关节半脱位致骨盆扭转/倾斜,使盆内脏器及所支配的神经血管受到压迫或牵拉,一旦骶髂关节错位纠正,骨盆位置恢复正常,许多内脏病变亦随之得到缓解。
急性骶髂关节损伤多由外伤所致,如弯腰搬取重物时姿势不当;跌倒时臀部着地;肩担重物时突然失足等,身体失去平衡,重心突然转移,身体来不及适应而导致骶髂关节错位。
根据受伤的姿势与外力的作用方向,可造成骶髂关节向前或向后错位。
2、诊断要点(1)病史:有急慢性腰腿痛病史或外伤史或妊娠产后史。
(2)症状:一侧腰骶部疼痛,或伴腹股沟、臀腿痛,歪臀跛行,行动缓慢,重者患肢不能着地、负重及站立。
坐位时患侧臀部不敢着力,常以健侧臀部着床侧卧,患肢保持屈髋屈膝位,翻身困难,不能平卧,有的产生盆腔脏器功能紊乱症状。
(3)体征:骶髂关节的投影区有明显压痛,并有深在性叩击痛,髂后上棘、髂嵴、双下肢均不等长;骨盆分离试验和挤压实验、床边实验、单髋后伸实验、“4”字试验、直腿抬高试验等,急性期都可呈阳性。
关节脱位复位技术基本操作
关节脱位复位技术基本操作颞下颌关节脱位【病因】颞下颌关节脱位一般为双侧性,老年人多见,多发生于大笑或打呵欠开口过大时易习惯性脱位。
【诊断】患者呈半张口弹性固定位,唾液不断外流,说话不清,进食﹑咀嚼﹑吞咽均有困难。
由于下颌髁突滑出,在耳屏前可触及明显凹陷区。
【复位】1、予每侧关节腔内注入2%普鲁卡因5ml下手法复位.2、人靠墙低坐头后部紧抵墙壁。
术者面对而站,纱布包好两拇指伸进其口,分别按在两侧最后一颗磨牙上,其余手指托住下颌。
两拇指向前下方压拖至感到骨端滑动牵开,其余手指逐渐将下颌向后﹑上方托起,可听到“咔嗒”一声,迅速双拇指移向两侧颊部以免咬伤.若病人口能张合﹑咬合关系良好示复位成功.3、位后宜进饮食,避免张大口,用四头带将下颌适当固定2~3天,松紧度以能小口进食﹑说话无障碍为限。
肩关节脱位【病因】肩关节由肱骨头和肩胛盂构成,因肩胛盂小而浅加之外力作用常可脱位.创伤是肩关节脱位主要原因,多为间接暴力所致。
临床分前后、上下脱位。
前脱位常见,因腋窝部肌力较弱当侧身跃倒或受到撞击,上肢外展、外旋位手掌着地时,间接暴力上达肱骨头推向腋窝部冲破关节囊前臂致前脱位,肱骨头可能位于锁骨下、喙突下、肩前方及关节盂下,以喙突下脱位最常见.【诊断】1、明确上肢外展外旋或后伸着地的外伤史,肩部肿痛、畸形、功能障碍。
2、检查时见患者用健手托住患侧前臂、头向患侧倾斜姿势.肩峰突出,下方凹陷,呈现典型的方肩畸形,上臂外展20°~30°弹性固定。
应考虑肩关节脱位的可能。
3、肩部触诊关节盂空虚感,在不同位置可触摸到有肱骨头:①盂下型:患侧上肢长于健侧,腋窝可触到圆滑的肱骨头。
②喙突下型:在喙突下可触摸到肱骨头.③锁骨下型:锁骨下可触到肱骨头。
④后脱位:肩前方变平,喙突及肩峰明显突出,上臂内旋畸形,肩胛冈骨下可触到肱骨头。
⑤肩关节脱位合并骨折:局部肿痛,肱骨头附近明显压痛,或有淤血斑,应考虑肱骨大结节撕脱骨折,需作X线检查。
遇到骶椎错位、骨盆旋移时怎样调理呢?5种手法教你正骨复位
遇到骶椎错位、骨盆旋移时怎样调理呢?5种手法教你正骨复位骶髂关节呈耳状面,周围有较稳固的韧带连接,是属微动关节,一般较稳固不易发生错位。
但有严重外伤史的顽固性腰痛患者也可发生错位,应重视骶髂关节的检查,以防漏诊。
经产妇因怀孕多致骨盆韧带松弛,也较易患骶髂关节错位。
当遇到骶椎错位、骨盆旋移时怎样调理呢?5种手法教你这样正骨复位。
1. 提臀撞正法适用于骶椎向后骶椎点头的滑脱式错位者。
患者仰卧,双下肢并拢伸直,术者站于其足部床上,双手同时握住其双踝部,将其双髋屈曲90°从床上提起,使其臀部离床约10cm,急速放下,使骶椎在床上发生撞击,先轻,而后可加大撞击力。
此法不宜用于有骨质疏松的老年患者。
此法可在地上施行。
2. 按骶扳髂法适用于骶椎向后髂骨前旋的骶髂关节旋转式错位者。
患者侧卧位,贴床一侧下肢屈髋屈膝,离床—侧下肢向后伸直,术者立于其后,一手抓扶其髂前上棘部,另一手掌掌根于其骶椎中部,嘱患者放松腰臀部,术者用爆发力,双手同时一推一拉进行扳按,可重复2~4次。
此法亦可于俯卧位进行。
3. 仰卧旋髋按压法适用于骶髂关节旋转式错位,纠正“阴阳脚”。
术者一手握紧“阴脚”踝部,另手托扶膝部,将此下肢做屈髓屈膝位的旋髋动作,“阴脚” 旋髋由内向外,活动1~3下,将髋旋向外屈位时(将膝关节转向同侧肩部外侧),助手固定”阳脚”髂骨及大腿部,术者双手同时将其“阴脚”大腿向外上方用力按压2—3下(冲压使髂骨后旋复位),随即将其腿向下牵抖1一3下;“阳脚”复位时,不用做内收肌群手法,屈髋屈膝和牵抖法同“阴脚”.但旋髋方向不同,而是由外向内旋,冲压方向将患者膝部屈向对侧肩部按压2一3下,(冲压使髂骨前旋复位),随即向下牵抖。
此法可重复2—3遍。
4. 俯卧内收肌松解手法将“阴脚”屈曲作“4”字状(“4”字试验阳性),术者将拇指按压于内收肌群的耻骨附丽处(可免弹拨时,骨膜牵张剧痛),另手揉捏、弹拨其痉挛的内收肌群,由上而下,3—5遍,缓解肌痉挛。
蛙式四步扳法治疗骶髂关节半脱位
t 1 (vrgd . t e )A cri vl t ns nado co i i buai ,1 ae tgt n xe eteut o 0 aeae 3 i s. codn t eau i adr faria j n s l t n 7 t ns o a cl n rsl 4 m go ao t s lco tu x o pi e l ,
・
6 6・ 2
中 国骨 伤 2 1 00年 8月 第 2 3卷第 8 期 C iaJO t。 hn r P& TamaAu . 0 0, 1 3, . h ru g 2 1 Vo 四步扳法治疗骶髂关节半脱位
手法治疗骶髂关节半脱位
再 出现 疼 痛 。 5 讨 论
将 患 部 用 7 %酒 精 消 毒 , 梅 花 针 1 消 毒 , 5 取 枚 然 后 对 准 患 部 沿 神 经 走 行 方 向 逐 一 进 行 叩 刺 , 法 要 手 重 , 至 水 疱 破 裂 。把 事 先 调 好 的 酒 雄 黄 涂 在 患 部 , 直
3 治 疗 结 果
( 河 市 中 医 院 , 林 蛟 河 10 0 ) 蛟 吉 3 O 0
关键 词 : 法 ; 髂 关 节 半 脱 位 ; 手 骶 临床 报 道
中 图分 类 号 : 7 1 1 R 5 .2
文 献标 识 码 : B
治 愈 : 状 和 体 征 完 全 消 失 , 9例 , 6 .% 。 症 1 占 33 好 转 : 状 和 体 征 明 显 减 轻 ,0例 , 3 . % 。未 愈 : 症 1 占 33 治 疗 后 症 状 、 征 无 改 善 , 例 , 33 。 体 1 占 .%
手 法 治 疗 骶 髂 关 节 半 脱 位
程 宏 刚 ・
②点按环跳 、 承扶 、 中 等 , 通 经 络 。③前 下 移 位 委 舒
者 行 仰 卧位 患 侧 屈 髋 屈 膝 法 , 上 移 位 者 行 俯 卧 位 后 后
扳 法 。施 术 时 , 往 可 以 听 到 关节 复 位 之 响 声 。 ④ 患 往 处施揉按 , 束 治疗 。 结
痛 及 提 高 某 些 免 疫 机 制 及 自调 机 制 , 利 于病 变 局 部 有 的抗炎和修 复。 D F P的 热 效 应 又 有 改 善 局 部 血 液 循
环 , 善 微 循 环 , 进 溢 出 液 的 吸 收 , 速 病 愈 的 作 改 促 加 用 。三 者 同 用 , 缩 短 疗 程 , 轻 患 者 痛 苦 , 果 显 可 减 效 著。 ( 收稿 日期 :02 0 — 1 20 — 4 0 )
骶髂关节半脱位
骶髂关节半脱位十分常见,分急性与慢性两种,可单独发病,也
可因其他伤病而并发或就是该病的一个组成部分。大多与急性或 长时间在不良事件下劳动有关。 外伤史
剧烈体育活动、外伤或 久坐后,少数患者可无 明显外伤史,急性发作 期,在下腰部一侧可出 现疼痛,大多较为严重 ,放射至臀部或腹股沟 区;
姿势
•患者常取侧卧位或俯卧 位,翻身时疼痛加剧。 拒绝站立或是下肢取屈 曲姿势。步行时,患侧 常呈臀沟下垂状跛行步 态。
解剖定义
骶髂关节是由骶骨与髂骨的耳 状面组合而成,其关节面凹凸 不平,二者之间的结合十分紧 密。骶髂关节面上覆有关节软 骨,两侧参差不齐的关节面相 互交错,借以稳定关节。骶髂 关节的前后侧有长短不等的韧 带保护,在髂骨粗隆与骶骨粗 隆之间有骶骨间韧带加强。因 而,骶髂关节只有少量有限的 活动,属于微动关节,超过生 理功能外的扭转活动,则可引 起关节扭伤和半脱位。
检查
直腿抬高患侧受限,并有 骶部疼痛。骨盆分离试验 “4”字试验、对抗性髋 外展试验及俯卧提腿试验 等均为阳性,其它凡可促 使髂骨旋转的活动均可引 起患肢疼痛,但无神经根 性放射痛。
鉴别诊断及并发症
腰椎退变
骨关节炎
脊柱动静力平衡失调合
并腰椎退变
影响中年女性盆腔副交
感神经并发尿道综合征
局部关节软骨过度集中
引起滑膜炎或骨关节炎
腰骶髂关节 添加标 题炎
骶髂关节劳损长期导致来自关节力学失衡
仰卧单膝压腹法 适应症:骶髂关节半脱位之前脱位。 俯卧足跟压臀法 适应症:骶髂关节半脱位之后脱位。 仰卧屈髋压膝法(分膝法) 适应症:无论是前脱位还是后脱位,亦无论是单侧或 双侧,均可复位。
复位手法是建立在生物力学及经典力学杠杆原理的基础
三步手法治疗产后骶髂关节半脱位合并耻骨联合分离22例
三步手法治疗产后骶髂关节半脱位合并耻 骨联合分离 2 2 例
张 盛
( 浙 江省舟 山市妇幼保健 医院 , 浙江 舟 山 3 1 6 0 0 0 )
摘 要 目的 : 探讨 三步手法治疗产后骶髂 关节 半脱 位合并耻骨联合 分 离的临床 疗效 。方法 : 对2 2例产后 骶髂 关节半脱位合 并
患者 健侧 卧 位 , 医者 站 于患 者 背 侧 , 用 一 指 禅 弹拨 法 施 于患侧 第 3腰椎 横 突和臀 上皮 神 经 , 松解 腰 大肌 和 臀上 皮神 经 , 时 间共 约 1 0 m i n 。
2 . 2 复位 手 法
局部疼痛和下肢抬举 困难等功能障碍 的软组织损伤
节 , 故 一 般 认 为没 有 强大 的外 力 不 会 造 成 关 节 错 缝 或 分 离 。产
后 妇女 由于 内分 泌 变 化 , 骨盆韧带松 弛, 耻 骨 联 合 过
度 分离 者 常伴 有 骶 髂 关 节 半 脱 位 。该 病 虽 发 生 率 较
复位 , 产 生 以顽 固性下 腰痛 为 主 的 临床 症 状 。耻 骨联 合 分离 , 是 指 骨盆 前 方 两 侧 耻 骨纤 维 软 骨 联 合 处 , 因 外 力 而发 生 的微小 错位 , 表 现耻 骨 联合 距 离 增 宽 出现
按环跳 、 秩边 、 承扶、 殷 门、 委 中、 风市 、 伏兔等穴位 , 充 分松解臀大肌、 臀 中肌、 梨状肌 、 股 四头肌 和髂筋束。
低, 但延误治疗会严重影响产妇 的健康 。至今相关文 献报导甚少 , 临床 由于缺乏足够认识 , 而常被误诊为
产后 妇科 疾 病或 其他 腰部 疾 病影 响治 疗 , 目前 尚无 药
骶髂关节半脱位课件
骶髂关节半脱位导致关节稳定,影响行走 、坐立等活动,需手术复位固定。
骶髂关节半脱位压迫神经,导致肢麻木、 无力等症状,保守治疗无法缓解时,需手 术治疗。
手术方法
01
开放复位术
通过切开关节囊,直视将脱位 骶髂关节复位,并使内固定物 (如螺钉、钢板等)进行固定
。
02
关节镜复位术
关节镜辅助通过微创切口进行 骶髂关节复位,具创伤小、恢
物理疗法
冷敷
急性期疼痛,可收缩血管,减少局部充 血炎症反应。
热敷
慢性期疼痛,可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 环,缓解肌肉紧张疼痛。
电疗
如低频电疗、中频电疗等,可刺激肌肉 收缩,缓解疼痛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按摩
通过按摩肌肉关节,可缓解局部紧张疼 痛,促进血液循环。
康复训练
核心肌群训练
强化核心肌群,提高关节稳定性,预防 再次脱位。
复快优点。
03
融合术
龄较大、骨质疏松严重患者, 可考虑行骶髂关节融合术,消
除关节活动,减轻疼痛。
术后护理与康复
术后护理
术后需保持伤口清洁干燥,定期换 药,预防感染。根据手术方式同,
可能需术后进行一定制动固定。
康复训练
医生指导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包括 肌肉收缩练习、关节活动度训练等
,促进术后恢复。
物理治疗
02
骶髂关节半脱位保守治疗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骶髂关节半脱位保守治疗重手 段之一,主缓解疼痛消炎。
处方药:如可待因、吗啡等强效止痛药 ,需由医生开具处方,治疗重度疼痛。
非处方药:如布洛芬、乙酰氨基酚等非 处方药,可药店购买,缓解轻中度疼痛 。
除口服药物,还外药物如药膏、贴剂等 ,可直接作患处,缓解局部疼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骶髂关节半脱位复位手法
骶髂关节半脱位其实十分常见,分急性与慢性两种,可单独发病,也可因其他伤病而并发或就是该病的一个组成部分。
但诊断和治疗中常常被忽略,或误诊、漏诊。
若脱位关节未被矫正可长期遗留腰骶部疼痛或坐骨神经痛麻等症状。
有的则表现为泌尿生殖系统病症(如月经不调,尿频、尿急、遗尿、阳痿等)且久治不愈。
实际上根源多为骶髂关节半脱位致骨盆扭转/倾斜,使盆内脏器及所支配的神经血管受到压迫或牵拉,一旦骶髂关节错位纠正,骨盆位置恢复正常,许多内脏病变亦随之得到缓解。
由于很多医务人员对这一问题缺乏足够重视或至今仍不太熟悉这一病症,我们在此不防多做一些介绍(当然也只能是择其要领)。
(一)诊断要点:
病史:①外伤、劳损、产后、风寒湿侵袭、先天因素。
②继发于其他疾病及损伤,如:腰间盘突出、腰肌劳损、椎管狭窄、骨质增生、盆内脏炎症……(需排除关节结核,强直性脊柱炎、肿瘤侵犯等)
症状:腰骶部痛,或可沿坐骨神经放射性痛(或麻)。
鞍区症状,腹股沟部及内收肌群痉挛性疼痛,其他内脏表现(如痛经、阳痿等)。
体征:压痛(关节部、梨状肌、坐骨神经行程、内收肌群……)。
髂后上
棘不等高、腰骶三角不等腰、髂嵴不等高、下肢不等长、腰椎侧弯……
x线片:关节间隙不等宽,密度不均,骨盆倾斜。
(或可见)耻骨联合分离。
(二)复位手法:
1.由于骶髂关节内外有坚强的韧带固定,关节面耳状面相互嵌扦咬合紧密,
(对维持骨盆环的完整性和稳定性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而有人认为是“不可动关节”,但实际上仍属于“微动关节”。
一般情况下不易轻易半脱位,但一旦形成半脱位,则自行归位的可能性很小,所以常常遗留顽固性疼痛等症状,且给腰腿痛诊断和鉴别诊断带来混淆和困难。
正因为如此,其手法复位尤其显得重要。
2、由于骶髂关节属于微动关节,其复位难度也相对大一些。
人们对腰椎复位的方法都比较熟悉,研究也很多,手法多达数十种。
而对骶髂关节移位(错动或半脱位),人们对其重视、认识,了解的普遍性以及掌握有效复位手法的种类和熟练程度就差得多,因而有必要多加一些介绍。
3、以下介绍几种经作者精选、改进和创编的有效手法供参考。
这里必须指出的是,手法复位前,首先必须弄清楚患者属于前脱位还是后脱位。
这样施术才能有的放矢,事半而功倍,否则将弄巧成拙,适得其反,南其辕而北其辙了。
(注:复位手法名称为本人自行命名的,不一定科学准确,而只是为了形象化和便于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