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中国主要饮食思想
中国饮食文化饮食文化的理论基础
第一章
22
⑨ 境 优雅的宴饮环境,有人工环境、自然环境、两者相结合的 环境等等。
⑩ 趣 愉快的情趣和高雅的格调,是物质享受同时的精神享受, 在中国古代整个筵宴过程总是要安排丰富多彩的活动。唱吟、歌 舞、丝竹、博戏、雅谈、书画等等,从而使饮食过程变成了一种 综合性的文化活动。
第一章
23
第二节 饮食文化理论的四大原则
第一章
2
① 中国饮食文化建立在中国哲学的“天人合一”与“阳刚阴柔”学 说基础之上,以“天地人和”为根本,以“滋阴补阳”为目的。 离开“滋阴补阳”,饮食就成了“饥不择食”;离开天地自然, 就丧失了饮食之源。北宋大文豪欧阳修诗云:“大哉沧海何茫茫, 天地百宝皆中藏”。
第一章
3
② 中国饮食文化起源于先秦诸子百家中的“农家”。农家以农为本, 奉神农氏为始祖。主张“民以食为天”。
第一章
25
五行和人体的对应关 系
• 五行就是木、火、土、金、水,代表五种属性,是抽象概念,不 要理解具体的某种东西。五是个普遍的数字,五指、五官、五脏、 五味。有很多事物可以分为五类。在中医里,用五行描述人体五 脏系统(肝心脾肺肾)的功能和关系,注意:这里的五脏也是个 功能概念(称为藏象),并不限于具体的解剖上的五脏。
③ 中国人的饮食生活属于文化人类学的范畴,特别注重其文化内涵。 中国饮食文化,是宗法文化、民俗文化、地域文化、中国诗文化 与饮食美学的结合。具有深邃的文化内涵与人格化的特点。
第一章
4
④ 中国饮食文化的地域性与民俗化。饮食因时而异,因地而异,因 人而异。《黄帝内经.素问》中,所谓,东方之民食鱼而嗜咸, 西方之民华食而脂肥,北方之民乐野处而乳食,中央者,其民杂 食。
第一章
15
中国饮食文化
周朝时期:五谷、五菜、五果、六禽、六畜齐备;
2 优质原料和系列调料开始涌现:五味出现。 3 4
2 中国饮食的初步形成时期
3
烹饪工艺形成初步格局
选料上,严格按时令和卫生要求等选择原料; 切配上,刀工日益精湛,注意分档取料和按需 切割;配菜日趋合理,注意按季节和原料的性 2
味配搭; 3
在加热、调味上,烹饪方法有所增加,油熟法、 4
2 中国饮食的初步形成时期 • • • • • • • • 淳熬:肉酱油烧稻米饭; 淳母:肉酱油烧黄米饭; 炮豚:煨烤炸炖乳猪; 炮:煨烤炸炖母羔; 捣珍:烧牛、羊、鹿里脊; 渍:酒糟牛羊肉; 熬:类似五香牛肉干; 肝网油:网油包烤猪肝。
2 3 4
2 中国饮食的初步形成时期 饮食市场雏形出现
5
商朝:都邑市场上开始出现饮食店铺,出 售酒肉饭食。
3 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
营养科学
技艺精湛
品种丰富 历史悠久 习俗多彩
第一章 中国饮食的起源与发展
划分饮食历史的三种主要方法: 一是以生产力水平和烹饪技艺水平为标志; 二是以历史朝代;
三是以饮食发展的进程。
第一章 中国饮食的起源与发展
1
中国饮食的萌芽时期 中国饮食的初步形成时期 中国饮食的蓬勃发展时期 中国饮食的成熟定型时期 中国饮食的繁荣创新时期
1 中国饮食的萌芽时期
3
烹饪技艺与饮食品初步发展
食物原料的初步加工。 烹煮等烹饪法的出现。
盐是百 味之王 哟!
调味方法的产生。
“五味调羹”
“羹”,即菜汤,传说最早的羹是黄帝首创的”太羹“, 是一种不备五味的浓肉汤。而“五味调羹” ,则是彭祖发 明的。史书上说,彭祖本姓钱,名铿。当年尧帝患了严重的 厌食症,满朝文武一筹莫展。彭祖毛遂自荐,便以酱、醋、 肉酱、盐和梅子等五味调雉羹,尔后献给了尧。尧尝上一口 就胃口大开,食后身心大悦,厌食之症离奇痊愈,尧认为他 既然能将诸调料巧妙的运用在一起,一定也善于组合协调部 民事务,于是封他与彭城,即今日的徐州一带。所以后人称
中国饮食文化选修课复习资料
第一章饮食文化1. 中国饮食文化情调优雅,氛围艺术化,主要表现在美器、命名、佳境三个方面。
2. 关于五谷主要有两种说法,主流的是稻(俗称水稻、大米)、黍(俗称黄米)、稷(又称粟,俗称小米)、麦(俗称小麦)、菽(俗称大豆)。
3. 在古代,甑是底面有孔的深腹盆,是用来蒸饭的器皿。
4. 依据中国饮食文化区位类型的不同,将中华食文化圈划分为12 个小圈。
第二章菜系1. 中国菜系的形成过程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人们生活习惯、经济文化发展状况和历史时期的不同,在饮食烹饪和菜肴品类方面,逐渐形成了不同的地方风味。
随着食生产的不断发展和食生活的逐渐丰富,由于金属炊具、尤其是铁质炊具较多地用于烹饪之后,菜的品种开始明显增多,菜的地方性也逐渐显现出来。
南北两大风味,自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出现。
《诗经》、《楚辞》、《山海经》等先秦诗文中对食物原料、食物品种及食风、食事的记述,已经表明了人们已开始注意到饮食的地域性差异。
汉至唐宋各期,曾出现了“胡食”、“素食”、“北食”、“南食”、“川味”等称呼。
因此,到唐宋时期已形成南食和北食两大风味派别。
宋代的时候,中国各地的饮食已经有了区别。
在当时,中国的口味主要有两种,北方人喜欢吃甜的,南方人喜欢吃咸的。
南宋时候,北方人大量南迁。
逐渐地,北方的饮食文化影响了南方。
在南方地区形成了自己的派系。
到了明代末期,中国饮食分为京式、苏式和广式。
京式偏咸,苏式、广式偏甜。
到清末初期,鲁菜、苏(淮皖)菜、粤菜、川菜已成为我国最具影响的地方菜。
民国开始,中国各地的文化有了相当大的发展。
苏式菜系分为苏菜、浙菜和徽菜。
广式菜系分为粤菜、闽菜,川式菜系分为川菜和湘菜。
因为川、鲁、苏、粤四大菜系形成历史较早,后来,浙、闽、湘、徽等地方2. 八大菜系中,苏菜和浙菜同为“南食”的两大台柱。
3. 佛跳墙是闽菜的特色菜。
4. 我国第一位典籍留名的职业厨师彭铿,又名彭祖。
彭祖制作野鸡羹供帝尧食用,其故乡被封为大彭国,亦即今天的徐州。
中国饮食文化ppt课件
中国饮食文化
第一章 第五节 中国现代饮食文化
工地内堆放材料的地面及行车路段全 部硬底 化,工 地大门 口设立 洗车槽 。保证 车辆出 入方便 安全, 也有利 于文明 施工。 基础土 方开挖 时,安 排专人 轮班在 工地出 入口冲 洗土方 运输车 辆的轮 胎,避 免运输 车辆轮 胎的淤 泥污染 校院路 面。
中国饮食文化
第二章中国烹饪原料与技术文化 第二节 中国烹饪技术文化
工地内堆放材料的地面及行车路段全 部硬底 化,工 地大门 口设立 洗车槽 。保证 车辆出 入方便 安全, 也有利 于文明 施工。 基础土 方开挖 时,安 排专人 轮班在 工地出 入口冲 洗土方 运输车 辆的轮 胎,避 免运输 车辆轮 胎的淤 泥污染 校院路 面。
绪论 第二节 中国饮食文化的基本特征
工地内堆放材料的地面及行车路段全 部硬底 化,工 地大门 口设立 洗车槽 。保证 车辆出 入方便 安全, 也有利 于文明 施工。 基础土 方开挖 时,安 排专人 轮班在 工地出 入口冲 洗土方 运输车 辆的轮 胎,避 免运输 车辆轮 胎的淤 泥污染 校院路 面。
中国饮食文化
第一章 第三节 中国古代饮食文化发展时期
工地内堆放材料的地面及行车路段全 部硬底 化,工 地大门 口设立 洗车槽 。保证 车辆出 入方便 安全, 也有利 于文明 施工。 基础土 方开挖 时,安 排专人 轮班在 工地出 入口冲 洗土方 运输车 辆的轮 胎,避 免运输 车辆轮 胎的淤 泥污染 校院路 面。
中国饮食文化
第七章 饮食与养生、哲学、 政治、语言、文学
第一节 中国的饮食养生
工地内堆放材料的地面及行车路段全 部硬底 化,工 地大门 口设立 洗车槽 。保证 车辆出 入方便 安全, 也有利 于文明 施工。 基础土 方开挖 时,安 排专人 轮班在 工地出 入口冲 洗土方 运输车 辆的轮 胎,避 免运输 车辆轮 胎的淤 泥污染 校院路 面。
中国饮食文化-第二章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理论基础
思考题
1. 中国饮食文化理论有哪四个原则?是如何 形成的? 2. “食医合一”与“饮食养生”有何差别?
3. 如果理解“孔孟食道”? 4. 中华民族饮食文化有哪五大特征?
三、本味原则 注重原料的天然味性,讲求食物的隽美 之味,是中华民族饮食文化早就明确、并 不断丰富发展的一个原则。所谓“味性”, 具有“味”和“性”两重含义,“味”是 人的鼻、舌等器官可以感觉和判断的食物 原料的自然属性,而“性”则是人们无法 直接感觉的物料的功能。 中医也讲究药物的“性味”,进一步证 实了药食同源的思想。
孟子以孔子的言行为规范,可以说是完全承 袭并坚定地崇奉着孔子食生活的信念与准则,不 仅如此,通过他的理解与实践,更使之深化完整 为“食治——食功——食德”鲜明系统化的“孔 孟食道”理论。他提出不碌碌无为白吃饭的“食 治”原则,这一原则既适用于劳力者也适用于劳 心者。所谓“食功”,可以理解为以等值或足当 量的劳动(劳心或劳力)成果换来养生之食的过 程。“食德”,则是坚持吃正大清白之食和符合 礼仪进食的原则。
二、饮食养生 饮食与养生也是对立统一的辨证关系,饮食的 目的在于达到养生的需求,养生最主要的依赖在于 饮食。二者相互作用,相辅相成。中国烹饪饮食的 变化和发展也始终是在哲学思想、养生思想指导 下进行的。如儒家的崇尚礼乐,饮食时宜;道家的崇 尚自然,饮食养生;阴阳家和医家的阴阳五行,四气 五味;释家的禁欲修行,创导素食等等,这些有关饮 食的哲理,对中国烹饪的影响是很深的,故中国有 “医食同源”之说。但饮食养生不同于饮食疗疾, 饮食养生是通过饮食调理达到长寿健康的目的,不 是治“已病”,而是治“未病”。这种治“未病” 之法就是促进健康、预防疾病的养生之道。
三、肴馔制作的灵活性 中国烹调技法的复杂多变,有中国肴馔的万 千名目,无穷花色。当然,这种灵活性表现在上、 下两大不同等级的的社会结构中是风格迥异、差 别甚大的。上层社会的示夸、悦目和适口之需, 要求他们的厨下不拘一格竞出新肴,以致餐桌广 延方丈不足以悉数罗列珍奇。肴馔色、质、香、 味、适、形等诸多审美旨的标的无穷变化,正是 中国食品文化的优秀传统,也是尚食者追求的美 学境界。是尚食者的价值指向,决定了美食创制 的风格趋向;后者又不断培育了前者的审美观念 头和价值观倾向。
《饮食与文化》教学大纲
《饮食与文化》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二、教学目标及任务本课程从哲学、美学、民俗学、心理学、消费学、社会学、政治学、宗教学等多学科交叉的角度,在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大背景下,和学生一起了解了饮食文化发展的总体历程,较全面地介绍了中国的饮食风味特色和民俗风情;着重探讨了食文化、酒文化和茶文化的历史渊源、特点,对相关知识作了较全面地介绍。
使学生在学习此课程后,能对中国饮食文化有比较系统和深入的了解,感受到中国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带领学生进入中国饮食文化宝库之门,并起到怡神冶性、陶冶情操的目的。
三、学时分配教学课时分配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第1章饮食文化绪论(1-4周)本章教学目的:本章是饮食与文化的导言,它概述饮食与文化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问题,如食材的抉择、获取与烹饪,食物的文化与美学内涵,食器与食法等。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对饮食与文化的概况有所了解,为以后各章的学习奠定基础。
本章主要内容:灿烂的饮食文化是我国文化自信的重要内涵;食材的抉择;食材的获取与烹饪;食物的文化与美学内涵;食器与食法。
本章重点、难点:食材的加工法演变;食物的文化与美学内涵。
本章参考文献:《饮食文化》,林胜华,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年5月1日第1版。
《中国饮食文化》,吴澎,化学工业出版社,2014年1月1日第2版。
《中外饮食文化》,何宏,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9月1日。
《华夏饮食文化》,王学泰,商务印书馆,2013年2月1日第1版。
《中国饮食文化史》,赵荣光,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5月1日第2版。
本章思考题:1、“饮食文化”的基本概念是什么?2、为什么说饮食文化是中国文化自信的重要内涵?3、世界主要宗教饮食禁忌有哪些?4、请简述中国烹饪技法——炒的分类和特征。
导语:中国饮食文化——文化自信的重要内涵第一节食材的抉择主要内容简介:1、资源物产影响食材抉择2、民族偏好影响食材抉择3、饮食禁忌影响食材抉择4、节庆时令影响食材抉择第二节食材的获取与烹饪主要内容简介:1、如何获取食物2、如何烹饪食物第三节食物的文化与美学内涵主要内容简介:1、主食神圣化现象2、食物命名法则3、盛食与摆盘第四节食器与食法主要内容简介:1、食器与文化圈层2、进食法则与习俗第二章中国饮食风味源流与发展(第5周)本章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中国餐饮风味的历史源流,理解中国餐饮风味的发展趋势,识记主要风味菜系的名称和特点。
中国饮食文化的理论基础
在正常情况下,人体的功能活动有升有降, 有浮有沉,升与降、浮与沉的相互协调平 衡就构成了机体的生理过程。反之,升与 降、浮与沉相互失调和不平衡又导致了机 体的病理变化。
凡性属升浮的食物主上升而向外,为阳; 性属沉降的食物主下行而向内,为阴。
二、进食选择的丰富性
与广泛性互为因果,相互促进的则是进食 心理选择的丰富性。
进食心理选择的丰富性表现在餐桌上,就 是肴馔品种的多样性和多变性。
三、肴馔制作的灵活性
由于上述的广泛性和丰富性,以及中国人 对饮食、对烹饪的独特观念,富于变化的 传统烹调方法,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人肴 馔制作的灵活性。
膳食均衡 —— 它从天人分离与形式结构 出发,着重强调通过均衡、合理的饮食, 使人健康长寿。
《黄帝内经·素问·宣明五气篇》
五五五五 谷果畜菜 为为为为 养助益充
平衡膳食宝塔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韩丁顿博士研究报告的部分内容
生理结构 肢体牙齿
牙 齿 唾液腺 唾液
胃酸 肠道 皮肤特征
人类 无爪 无尖锐突出的犬齿 有平坦的后臼齿 有发展完善的唾液腺 碱性唾液内有酶类, 可初步消化谷类
“五味调和论”是指要在重视烹调原料自 然之味的基础上进行“五味调和”,要用 阴阳五行的基本规律指导这一调和,调和 要合乎时序,又要注意时令,调和的最终 结果要味美适口。
中国烹饪追求的“和”:
味之和 食与人之和 食与自然之和
人与自然 之和
四、孔子食道
所谓孔子食道,即孔子(公元前 552~ 公 元前 479 年)的饮食思想和原则。
在日常食物中,甘味食物最多,咸味和酸 味食物次之,辛味食物再次之,苦味食物 最少。
中国饮食文化-2章
(3)原始调味的运用
“夙沙氏煮海水为盐” 果糖的发酵分解
第二节 中国饮食的形成时期
一、中国饮食形成时期的社会 状况
烹饪原料比过去有很大的提高 国家组织中有管膳食的官:庖正
二、饮食制作技术的初步发展
(一)注意原料的选择与加工 (二)重视刀工切配与火候 (三)讲究食物配伍与调味 (四)早期宴会的盛行
《清明上河图》的描写景况
三、饮食著作十分丰富
忽思慧与《饮膳正要》 袁枚与《随园食单》 其他饮食类著作
第五节 中国饮食的创新开拓时期
一、烹饪文化教育与研究新成果
(一)开设各类烹饪专业学校 (二)出版饮食类刊物和专业书籍 (三)饮食文化研究体系的建立
二、工艺与设备的更新与发展
1、菜点制作开始向标准化靠拢 2、调味方式逐渐向统一预制转变 3、烹饪工艺开始重视并趋向操作简便 4、菜品特色由重视口味转而更加重视营
养 5、厨房设备更加科学实用和高效
三、饮食市场的空前繁荣
(一)餐饮场所百花齐放,五彩缤纷 (二)快餐市场遍布城镇,不断壮大 (三)连锁经营奋起直追,发展迅猛 (四)健康饮食的观念不断深入人心 (五)文化经营与国际交流更加突出
中国饮食文化
主编 邵万宽
中国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游出版社
第二章 中国饮食文化史略
第一节 中国饮食的萌芽时期
一、从茹毛饮血到用火熟食
原始人的生活工具,有用石料的石器,用木头作 的木器,用兽骨作的骨器。石器是他们当时的主 要工具,在考古学上叫做“石器时代”。
吃的是植物的种子、根茎、山果和野兽的肉;喝 的是生水、鲜血。
三、从古文献中看饮食与烹饪的成就
(一)《吕氏春秋》与烹饪贡献 (二)《黄帝内经》与食料养生 (三)其他著述中有关于饮食 1.《诗经》 2.《周礼》 3.《楚辞》
《饮食与文化》教学大纲
《饮食与文化》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二、教学目标及任务本课程从哲学、美学、民俗学、心理学、消费学、社会学、政治学、宗教学等多学科交叉的角度,在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大背景下,和学生一起了解了饮食文化发展的总体历程,较全面地介绍了中国的饮食风味特色和民俗风情;着重探讨了食文化、酒文化和茶文化的历史渊源、特点,对相关知识作了较全面地介绍。
使学生在学习此课程后,能对中国饮食文化有比较系统和深入的了解,感受到中国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带领学生进入中国饮食文化宝库之门,并起到怡神冶性、陶冶情操的目的。
三、学时分配教学课时分配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第1章饮食文化绪论(1-4周)本章教学目的:本章是饮食与文化的导言,它概述饮食与文化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问题,如食材的抉择、获取与烹饪,食物的文化与美学内涵,食器与食法等。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对饮食与文化的概况有所了解,为以后各章的学习奠定基础。
本章主要内容:灿烂的饮食文化是我国文化自信的重要内涵;食材的抉择;食材的获取与烹饪;食物的文化与美学内涵;食器与食法。
本章重点、难点:食材的加工法演变;食物的文化与美学内涵。
本章参考文献:《饮食文化》,林胜华,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年5月1日第1版。
《中国饮食文化》,吴澎,化学工业出版社,2014年1月1日第2版。
《中外饮食文化》,何宏,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9月1日。
《华夏饮食文化》,王学泰,商务印书馆,2013年2月1日第1版。
《中国饮食文化史》,赵荣光,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5月1日第2版。
本章思考题:1、“饮食文化”的基本概念是什么?2、为什么说饮食文化是中国文化自信的重要内涵?3、世界主要宗教饮食禁忌有哪些?4、请简述中国烹饪技法——炒的分类和特征。
导语:中国饮食文化——文化自信的重要内涵第一节食材的抉择主要内容简介:1、资源物产影响食材抉择2、民族偏好影响食材抉择3、饮食禁忌影响食材抉择4、节庆时令影响食材抉择第二节食材的获取与烹饪主要内容简介:1、如何获取食物2、如何烹饪食物第三节食物的文化与美学内涵主要内容简介:1、主食神圣化现象2、食物命名法则3、盛食与摆盘第四节食器与食法主要内容简介:1、食器与文化圈层2、进食法则与习俗第二章中国饮食风味源流与发展(第5周)本章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中国餐饮风味的历史源流,理解中国餐饮风味的发展趋势,识记主要风味菜系的名称和特点。
00986 中国饮食文化 自考考试大纲
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课程名称:中国饮食文化课程代码:00986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一、课程性质与特点《中国饮食文化》是酒店管理专业的一门针对性、实用性强的课程。
本课程全面介绍了中国饮食文化的历史发展、中国肴馔文化、中国宴会文化、中国饮食民俗、中国酒文化和中国茶文化。
本课程注重理论性和实用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与行业动态实时更新,并融入社会需求,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课程目标: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了解中国不同地域的饮食文化,能够很好的有针对性的服务客人,增加对客服务的文化性。
能够将中国饮食文化与旅游业进行结合,探索开发饮食文化旅游发展模式。
基本要求:学习本门课程,要求理论联系实际,能用所学中国饮食文化方面的知识与旅游业发展过程中的实际问题紧密结合,为饮食文化旅游发展添砖加瓦。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本课程是酒店管理专业所设的一门专业核心课,它是一门以中国饮食文化为研究对象的人文科学。
学生在学习本门课程之前,需要掌握中国文化知识、民俗文化与旅游、旅游学知识。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第1章绪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当了解文化与饮食文化的定义、饮食文化主要研究的内容、中国饮食文化的地域特征,掌握中国饮食史上的三个里程碑的价值、中国饮食文化的基本特性、中外饮食文化交流的主要内容。
通过调查所在地区饮食文化的特色,训练学生相应的专业能力。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中国饮食文化概述(重点)识记:文化、饮食文化、饮食思想理解:饮食文化的研究内容应用:中国饮食文化的创造者(二)中国饮食文化的传统特色(次重点)识记:南米北面理解:中国饮食文化的地域特征、基本特性应用:调查所在地区饮食文化的特色(三)中国饮食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一般)识记:郑和下西洋理解:国内各地饮食文化的交流、中外饮食文化的交流第2章中国饮食文化史略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当了解中国饮食不同时期的发展变化、我国古代主要烹饪理论的贡献、现代烹饪发展的新特点,掌握不同时期饮食制作技术的突破、中国古代饮食市场的变化、创新开拓时期饮食的特点。
中国传统文化之饮食文化ppt课件
采用PP管及配件:根据给水设计图配 置好PP管及配 件,用 管件在 管材垂 直角切 断管材 ,边剪 边旋转 ,以保 证切口 面的圆 度,保 持熔接 部位干 净无污 物
• 距今1万至8000年前的 新石器时代早期,黄 河流域开始出现了一 些原始的农耕部落, 创造了粟作农业文明, 以粟类种植作为获得 食物的主要来源。与 此几乎同时,位于南 方的长江流域开始了 水稻的种植。
• 这是杜甫《丽人行》中对达官贵人奢华盛 筵的描绘。餐具之于美食,恰如华服之于 丽人,给人带来赏心悦目的视觉享受。餐 具的发展折射出饮食文化繁荣的一面。
采用PP管及配件:根据给水设计图配 置好PP管及配 件,用 管件在 管材垂 直角切 断管材 ,边剪 边旋转 ,以保 证切口 面的圆 度,保 持熔接 部位干 净无污 物
采用PP管及配件:根据给水设计图配 置好PP管及配 件,用 管件在 管材垂 直角切 断管材 ,边剪 边旋转 ,以保 证切口 面的圆 度,保 持熔接 部位干 净无污 物
3、汉唐的饮食发展
• 紫驼之峰出翠釜, • 水精之盘行素鳞。 • 犀箸厌饫久未下, • 鸾刀缕切配 置好PP管及配 件,用 管件在 管材垂 直角切 断管材 ,边剪 边旋转 ,以保 证切口 面的圆 度,保 持熔接 部位干 净无污 物
2、周秦的粮食和菜肴
• 这是出土的成周时期 青铜鼎照片。鼎是商 朝周朝国家政权的威 严象征,在现代被看 做一种我国特有的艺 术品种类。但是,你 知道鼎最初的作用却 是用来烹制肉食的么?
采用PP管及配件:根据给水设计图配 置好PP管及配 件,用 管件在 管材垂 直角切 断管材 ,边剪 边旋转 ,以保 证切口 面的圆 度,保 持熔接 部位干 净无污 物
谈一谈你所知道的特色饮食
采用PP管及配件:根据给水设计图配 置好PP管及配 件,用 管件在 管材垂 直角切 断管材 ,边剪 边旋转 ,以保 证切口 面的圆 度,保 持熔接 部位干 净无污 物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文章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文章中国饮食文化博大情深、源远流长,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中国饮食文化就其深层内涵来廛,可以概括成四个字:精、美、情、礼。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中国传统饮食文化文章,希望大家喜欢。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文章篇1:中华传统饮食文化中华饮食文化博大情深、源远流长,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中华饮食文化就其深层内涵来廛,可以概括成四个字:精、美、情、礼。
这四个字,反映了饮食活动过程中饮食品质、审美体验、情感活动、社会功能等所包含的独特文化意蕴,也反映了饮食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密切联系。
中国人常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地区的人吃什么,这其中涵盖着历史和文化的因素。
从饮食的角度,能够揭示出中国是个大一统的国家。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对美食就有一样无法化解的情感,喜欢庖丁解牛,并不远庖厨。
最顶级的美食总是在民间、在乡野,而不是在五星级酒店和私人会所。
市井美食与草根生活,市井味与人文味的和谐混搭,让人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饮一啄饱蘸苦辣酸甜。
”美食的背后,总是离不开辛勤的劳作。
我们口中的美食,无不来自别人的汗水。
对美食的尊重,也是对劳动的尊重,对劳动者的尊重。
中华美食蕴含着醇厚的文化底蕴,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总结、流传下来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民以食为天”,中国的烹饪文化凝聚了中国人丰富而独特的经验和情感,承载了中华民族深刻的历史记忆。
随着时代的变迁,食物已经不仅仅是裹腹的代名词,人们对食物的追求和要求已经逐步的升华。
人们要求的不仅是味觉上的享受,同时还希望嗅觉视觉上的冲击。
这些对于有着悠久历史传承的中华美食,其实并不算苛刻。
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与繁荣,是与整个中国历史的发展相和谐统一的,以中国古代饮食文化为例,具体体现在从宫廷到民间从内地到边疆,从王公贵族到平民百姓,食风的盛、雅艺精、奇等方面:“吃”的繁荣---菜系林立,风味饮食小吃上千种,各地食风食味之独特与多样化。
饮食文化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理论基础
饮食文化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理论基础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1】第一章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理论基础【2】0、开篇俗话说:民以食为天。
“食”者,可以是名词,也可以是动词。
所谓“食色性也”就说明“吃”其实是人类的一种天性。
十九世纪英国着名的作家、诗人、戏剧大师奥斯卡·王尔德的一部名剧中,其主角说:“我碰到麻烦时,吃是我唯一的安慰。
”中国人讲吃,不仅仅是一日三餐,解渴充饥,它往往蕴含着中国人认识事物、理解事物的哲理,一个小孩子生下来,亲友要吃红蛋表示喜庆。
“蛋”表示着生命的延续,“吃蛋”寄寓着中国人传宗接代的厚望。
孩子周岁时要“吃”,十八岁时要“吃”,结婚时要“吃”,到了六十大寿,更要觥筹交错地庆贺一番。
这种“吃”,表面上看是一种生理满足,但实际上“醉翁之意不在酒”,它借吃这种形式表达了一种丰富的心理内涵。
吃的文化已经超越了“吃”本身,获得了更为深刻的社会意义。
例如:(第一,中国人善于在极普通的饮食生活中咀嚼人生的美好与意义,哲学家和文学家更是如此,庄子认为上古社会美好,最值得人们回忆与追求,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人们可以“鼓腹而游”,也就是在说在吃饱喝足以后能充分享受人生的乐趣。
第二。
中国人对付死神也象处理人际关系一样,总是通过食物来疏通关系,西方人悼念亡者是一束鲜花。
但中国人不成,事死如生,活人吃什么,祭祀死人至少是同等待遇(一般还要高一个档次),古代祭祀鬼神都有食物,而且根据鬼神的贵贱亲疏和对他的期盼的大小决定祭祀食品的丰俭。
这完全是与老百姓对付官吏衙门一样。
因此有人认为祭祀不过人对鬼神的贿赂。
)与其他国家的饮食生活比较,中国饮食文化属于文化哲学范畴,具有与众不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特征:【3】1)中国饮食文化建立在中国哲学的“天人合一”与“阳刚阴柔”学说基础之上,以“天地人和”为根本,以“滋阴补阳”为目的。
离开“滋阴补阳”,饮食就成了“饥不择食”;离开天地自然,就丧失了饮食之源。
第二章 饮食文化基础理论
(2)血虚体质者
• 多表现为面色苍白或萎黄,唇色、指甲淡白, 心悸怔忡,头晕眼花,健忘失眠,手足发麻,妇 女行经量少色淡等。宜常食补血之晶。中医认为 “气为血帅”,气旺则血生,故在补血的同时常 配伍补气之晶,气血双补。常选食当归、何首乌 、桂圆肉、枸杞于,桑葚子、白芍、猪心、猪蹄 ,鸡肉、动物肝脏、菠菜、胡萝卜等,膳食如菠 菜肝片、归参炖鸡、桂圆肉粥、桑葚里脊等。
5、烹调方法选择
• 食疗膳食一般不应采取炸、烤、煎、爆等烹调 方法,以免破坏其有效成分或改变其性质而失去 治病作用。食疗膳食应采取蒸、炖、煮或煲汤等 方法烹调制作。
二、饮食养生
• (一)不同人群的饮食养生
• • 1、不同体质者的食养 人体素质有强弱之异和偏寒偏热之别,必须根据人的不 同体质进行食养。 • (1)气虚体质者 多表现为少气懒言,疲倦乏力,食欲不振 ,不耐劳动,稍动即感气短、汗出,平时易感冒等。宜常 食补气健脾之晶。因脾为气血生化之源,故补脾是补气的 主要方法。常选食山药、莲米、慧苡仁,白术、芡实、糯 米,红枣、猪肉、猪肚、鸡肉、黄鳝,鲫鱼等,膳食如山 药莲米粥、山药包子、八宝糯米饭,补中益气糕等。
Hale Waihona Puke (二)饮食疗疾的特点及应用原则
• 1、饮食疗疾的特点 • 中医一贯重视饮食疗疾,并有“药食同源”、 “寓医于食”的说法。许多食物本身就是中药, 食物与中药并没有严格划分,但食疗与药物疗法 则有所区别。药疗效果虽快,但药物性偏,苦口 难吃,久服碍胃,故病人很难长期坚持服药。而 食疗则配制得法,烹调有方,使人们乐于接受, 可以长期制食,而且食药同用,食借药威,药助 食性,相得益彰。
•
老年人生机减退,气血不足,阴阳渐衰,而以 脾胃虚弱,肾气渐衰为主。人体生长、发育、衰 老,主要取决于脾、肾两脏是否健旺。脾胃为后 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维持人体生长、发育乃 至各种生命活动的一切物质,都靠脾胃供给,肾 为先天之本,生命之根,元阴元阳之所居,肾气 是否旺盛,决定着衰老的速度和寿命的长短。可 见,进食健脾补肾、益气养血之品,实为益寿延 年、抗衰防老的关键。特别对于老年人,饮食的 抗衰防老作用尤其重要。
中医饮食营养学(中医饮食营养学讲稿)
第一章中医饮食营养学的概念和内容概念“营养”一词并非外来语,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养生说》中即有“营养生者使之能逸而能劳”。
“营养”古代又作“荣养”。
[例如]《晋书·赵至传》云:“至年十三,请师受业……至日,吾小未能荣养,使老父不免勤苦。
”至今,在日本仍沿用“荣养”一词。
营:经营,营造。
荣:荣盛,繁荣。
养:养护,补养。
营养,系指机体摄取、消化、吸收和利用食物或养料,以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过程。
近百年来,西方医学传入我国,其中一门与营养学性质相近的学科(nutrition)被译为“营养学”,而实际上,我国固有的中医饮食营养学已有两千多年历史,自成体系,渗透于中医各科之中。
中医饮食营养学,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应用食物来保健强身,预防和治疗疾病,或促进机体康复以及延缓衰老的一门学科。
它和药物疗法、针灸、推拿、气功、导引等学科一样,都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某种意义上讲,中医饮食营养学在预防医学、康复医学、老年医学领域中,更占有重要地位。
饮食:泛指固态、流态、半流态的食物或食品。
食物:给人提供养分,满足心理要求的自然界的一种物质。
食品:食物进一步的加工品。
天然营养保健品:介于药食之间的天然物质,古称为“饵”。
食品的标准:色、香、味、形、器(器皿)、意(含义、意义)、质(营养成分、中医作用)、效(效果)、量,或营养成分、心理满足、饱腹感。
研究内容中医饮食营养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基础理论和临床应用两大部分,从历代有关文献记载和临床实际情况分析,基本包括饮食养生、饮食治疗、饮食节制和饮食宜忌四个方面,前两者是指饮食在实际生活与临床中应用的范围;后二者是指饮食在生活与临床中应用的方式方法。
四者密切相关,不可分离或孤立。
所以有一种看法,认为使用添加药物的药膳,如黄芪炖鸡之类,就是“中医饮食营养学”,实际上,这种看法是不全面的。
饮食养生中医饮食养生,习称“食养”、“食补”,是泛指利用饮食来达到营养机体、保持健康或增进健康的活动。
中国饮食文化
中国饮食文化第一章中国饮食文化概论第一节中国饮食文化的定义及特点一、饮食文化的定义从文化所涵盖的范围出发,最基本的定义可归纳为两种:一种是广义的,指人类在改造自然,进行社会活动的实践中所创造、引发的一切物质、行为和精神现象及其联系的总和。
另一种是狭义的,指人类在实践中的一切行为、精神现象及其联系的总和。
中国饮食文化广义的定义:中华民族在饮食生产、消费中所创造、引发的一切物质、行为、精神现象及其总和。
狭义的定义:中华民族在饮食生产、消费中所创造、引发的一切行为、精神现象及其总和。
从饮食文化构成上可分为:饮食制作、饮食产品、产品消费三部分文化。
三者既互相联系又相互区别。
二、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1、具有悠久的历史性自山西猿人和云南猿人用火进行熟食开始,中国已有170-180万年的熟食历史。
如从确切有用火熟食的北京猿人算起,也有50-60万年的历史。
从火在下水在上的“烹饪”算起,中国至少也有1万年的历史,这在世界民族之林中绝无仅有的。
2、饮食文化的传统性(1)饮食选料、用料上形成“物尽其用”的优良传统。
(2)饮食以“味”为主,并辅以色、香、味、形、器等。
(3)饮食重视食疗。
除饮食外,重视食疗、养生等,是现代功能食品的“源”。
3、饮食文化的民族性和博大精深的文化性(1)中华民族的博食中国现代饮食原料总数已达1万种以上。
(2)独特的饮食制作方法蒸、炒、爆是中华民族特有的。
蒸法已有6000年,爆法已有2000多年,至今仍为华人所独有。
(3)风味流派众多人们知道最多的是川、鲁、苏、粤、浙、湘、闽、徽8大菜系。
还有许多地区性的乡士、养生素食等风味有百种之多的风味流派。
4、中国饮食文化具有巨大的拓展性和博大的兼容性(1)对周边国家的影响春秋时期,越南、泰国;明清时期,日本、朝鲜、越南、泰国等一些国家都一直或间接的受中国饮食原料、工艺、食品、风俗左右。
日本的茶道、豆腐的制作,馒头制作等在元代就传到日本。
直到目前日本的食法、食谱、食典、食俗等方面都有中国饮食的痕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老庄的饮食思想
• (一)老子的饮食思想
• • • • 1、自然清淡的饮食观念 2、贵身重己的养生主张 3、以俭养德的生活方式 4、素朴之美的饮食情趣
• (二)庄子的饮食思想
• 1、充分享受人生的乐趣 • 2、饮食要有节制
(一)食品审美
• 1、味
• (1)选择原料 • (2)掌握火候 • (3)重在调味
• • • • • •
2、香 3、质 4、形 5、养 6、卫 7、器
(二)筵宴审美
• 1、整体美 • 2、节奏美 • 3、高雅美
(三)饮食活动的审美
• 1、良辰 • 2、美景 • 3、可人 • 4、韵事 • 5、趣序
第二节 中国历史上著名饮食思想简介
• 一、孔孟的饮食思想
• 二、老庄的饮食思想
一、孔孟的饮食思想
• (一)孔子的饮食思想
• • • • • 1、强调“民以食为天”的强国富民之道 2、主张饮食简朴 3、讲究饮食卫生 4、讲究饮食艺术 5、注重礼仪礼教
• (二)孟子的饮食思想
• 1、食志 • 2、食功 • 3、食德
第二章 中国主要饮食思想
第一节 中国饮食审美
第二节 中国历史上著名饮食思想简介
第一节 中国饮食审美
• 一、中国饮食的审美原则
• 二、中国饮食审美的方式
一、中国饮食的审美原则
•
二、中国饮食审美的方式
• (一)食品审美
• (二)筵宴审美
• (三)饮食活动的审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