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饮食文化思想和内涵
中国饮食文化思想
中国饮食文化思想当谈论中国饮食文化思想时,我们不仅是在谈论一种独特的烹饪艺术,而且是在谈论一种深深植根于中国历史、哲学、文化和社会的精神财富。
中国的饮食文化思想,不仅体现了中国人民对美食的热爱,更反映出中国人民在生活中的哲学理念。
中国饮食文化思想源远流长,其背后有着深刻的历史底蕴。
自古以来,中国人民就注重饮食,认为“民以食为天”。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对饮食的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饮食文化思想。
这种思想强调对食物的尊重,对食材的珍视,对烹饪的技艺以及对食客的关怀。
具体来说,中国的饮食文化思想包含了多个方面。
首先,养生思想是中国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注重养生,认为饮食是养生的重要手段。
通过选择有益于健康的食材,运用恰当的烹饪方式,可以在享受美食的同时,达到养生的目的。
例如,鸭子肉性凉,适合夏季食用;红枣、枸杞则有滋补作用,适合冬季食用。
其次,食疗思想也是中国饮食文化的重要特征。
中国人认为,食物除了满足口腹之欲外,还具有治疗疾病的作用。
因此,许多食物在中医中被视为药材,如生姜、大葱、梨等。
这些食物在烹饪过程中被充分利用,既满足了口感需求,又起到了治疗作用。
此外,中国的饮食文化思想还强调审美。
在中国的餐桌上,美食不仅是味觉的享受,更是视觉、嗅觉和触觉的享受。
精美的餐具、悦目的色彩、诱人的香气和细腻的口感,都让人们在品尝美食的同时,获得了美的享受。
最后,中国的饮食文化思想还体现了深厚的人文关怀。
在中国的饮食传统中,食物的选择和制作方式往往受到地域、季节、气候以及人们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状况的影响。
这种对人的和照顾,使得中国的饮食文化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充满人文精神的文化。
看向未来,中国的饮食文化思想将在不断创新中继续发展。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中国的饮食文化也将走向世界,与世界各地的饮食文化交流互鉴,共同丰富人类的美食文化宝库。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中国的饮食文化也将适应新的环境和需求,呈现出更加多元化和个性化的特点。
中国饮食文化思想和内涵
中国饮食文化思想和内涵中国饮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凝结着千百年来的智慧和传统。
它不仅仅是一种吃喝的方式,更是一种思想和内涵的体现。
中国饮食文化的思想和内涵体现在食材的选择、烹饪技艺的传承以及饮食礼仪的重视等方面。
首先,中国饮食文化思想和内涵体现在食材的选择上。
中国人讲究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认为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
因此,在选择食材时,中国人注重食物的色、香、味、形、质的平衡。
比如,中餐中常用的五味调和,即酸、甜、苦、辣、咸,能够激发人们的味觉,达到食物的完美享受。
此外,中国饮食文化还注重食物的营养平衡,追求“荤素搭配,营养均衡”的原则,以满足人们对健康和长寿的追求。
其次,中国饮食文化思想和内涵体现在烹饪技艺的传承上。
中国烹饪技艺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从古代的宫廷菜肴到地方特色小吃,每一道菜都有其独特的制作方法和烹饪技巧。
中国烹饪技艺强调火候的掌握、刀工的娴熟以及调味品的搭配。
在烹饪过程中,中国厨师注重食材的原汁原味,追求食物的自然美味。
同时,烹饪技艺也体现了中国人对生活的态度,注重细节和精致,追求“炉火纯青”的境界。
最后,中国饮食文化思想和内涵体现在饮食礼仪的重视上。
中国人讲究“礼仪之邦”,饮食礼仪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视为一种文化的象征。
中国饮食礼仪注重尊重他人和自我约束,体现了中国人的谦和和友善。
在正式的宴会上,人们会按照一定的次序入座,遵循一定的礼节,表达对主人的敬意。
此外,中国饮食礼仪还注重餐桌上的言谈举止,要求文雅、得体,不仅仅是为了展示个人修养,更是为了维护整个餐桌的和谐氛围。
总之,中国饮食文化思想和内涵丰富多样,体现了中国人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它不仅仅是一种吃喝的方式,更是一种思想和内涵的体现。
中国饮食文化通过食材的选择、烹饪技艺的传承以及饮食礼仪的重视,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传统,也为世界提供了一种独特的饮食文化体验。
我们应该珍惜和传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让中国饮食文化在世界舞台上绽放光彩。
中国饮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
中国饮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一、本文概述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自古以来便承载着深厚的哲学思想。
本文旨在探讨中国饮食文化中所蕴含的哲学思想,揭示其与道家、儒家、佛家等哲学流派之间的紧密联系。
通过深入挖掘中国饮食文化的内涵,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华民族的饮食习惯、烹饪技艺以及餐桌礼仪背后的哲学意蕴,从而深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本文将首先概述中国饮食文化的历史背景和基本特点,然后从多个方面详细分析其中蕴含的哲学思想。
我们将从道家哲学的视角出发,探讨“天人合一”思想在中国饮食文化中的体现。
我们将分析儒家哲学对中国饮食文化的影响,特别是“和为贵”和“礼之用,和为贵”等思想在餐桌礼仪中的表现。
我们还将关注佛家哲学对中国素食文化的影响,以及素食文化所蕴含的环保和慈悲精神。
通过本文的探讨,我们期望能够揭示中国饮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并展示其与现代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
我们也希望借此机会倡导一种健康、和谐、环保的饮食理念,以推动中国饮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二、中国饮食文化概述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历经数千年的发展和演变,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饮食体系。
中国饮食文化不仅仅是一种满足生理需求的行为,更是一种富含哲学思想、历史文化和艺术美感的生活方式。
它涵盖了食材选择、烹饪技艺、餐桌礼仪、饮食哲学等多个方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食材选择上,中国饮食文化注重“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中国人善于利用自然界的食材,注重食材的季节性和地域性,追求食材的新鲜、天然和营养。
同时,中国饮食也倡导“五味调和”的原则,追求酸、甜、苦、辣、咸五种味道的平衡与和谐,以达到口感的最佳状态。
在烹饪技艺上,中国饮食文化展现了精湛的厨艺和独特的烹饪方法。
中国菜系种类繁多,包括川菜、鲁菜、粤菜、苏菜等八大菜系,以及许多地方特色小吃。
这些菜系和小吃各具特色,烹饪方法也各不相同,如炒、炖、煮、蒸、烤等,每一种烹饪方法都有其独特的口感和风味。
中国饮食文化思想和内涵
中国饮食文化思想和内涵中华饮食内涵中华饮食文化就其深层内涵来廛,可以概括成四个字:精、美、情、礼。
这四个字,反映了饮食活动过程中饮食品质、审美体验、情感活动、社会功能等所包含的独特文化意蕴,也反映了饮食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密切联系。
精。
是对中华饮食文化的内在品质的概括。
孔子说过:“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这反映了先民对于饮食的精品意识。
当然,这可能仅仅局限于某些贵族阶层。
但是,这种精品意识作为一种文化精神,却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深入地渗透、贯彻到整个饮食活动过程中。
选料、烹调、配伍乃至饮食环境,都体现着一个“精”字。
出盘则是圆盘相托,一团和气,又可反映出中国人的聚气而生, 以圆为主,平和而儒涵,往往是大家共享,以筷进食,灵巧而善于思考,理性而知性的中国人形象在饮食中被表现得淋漓尽致。
合餐文化中式餐饮一般采取圆桌共餐的形式,这是中国餐饮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往往能够制造和谐融洽的气氛。
餐饮文化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在长期历史条件下形成和保留下来的一种生活习惯和文化传统(中式餐饮的就餐形式即体现了中国餐饮文化传统的某些特点),国人长期习惯了这种就餐方式。
美,体现了饮食文化的审美特征。
中华饮食之所以能够征服世界,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它美。
这种美,是指中国饮食活动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是指它给人们所带来的审美愉悦和精神享受。
首先是味道美。
孙中山先生讲“辨味不精,则烹调之术不妙”,将对“味”的审美视作烹调的第一要义。
《晏氏春秋》中说:“和如羹焉。
水火醯醢盐梅以烹鱼肉,焯之以薪,宰夫和之,齐之以味。
”讲的也是这个意思。
中餐之美不仅表现在味道上,而且在形式上、颜色上、器具上,甚至在服务人员的服饰上,都透着美的成份,让人时时刻刻感觉到美的冲击和享受。
可见,美作为饮食文化的一个基本内涵,是中华饮食的魅力所在,贯穿在饮食活动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中。
美作为饮食文化的一个基本内涵,它是中华饮食的魅力之所在,美贯穿在饮食活动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中。
中国饮食文化思想和内涵
中国饮食文化思想和内涵中国饮食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
它反映了中国人民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审美情趣和社会交往方式。
中国饮食文化思想和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饮食与天人合一的思想中国古代哲学家们认为,人与自然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饮食是人与自然之间的重要联系。
中国人注重饮食的平衡和谐,追求天人合一的思想。
比如,中医养生理论中强调“饮食起居,有常无常”,即要根据季节、气候、个体差异等因素来调节饮食,以保持身体的健康平衡。
二、饮食与阴阳五行的关系中国古代哲学中的阴阳五行思想也深刻地影响了中国饮食文化。
阴阳五行是中国古代人们对宇宙万物变化规律的抽象概括,包括五行(金、木、水、火、土)和阴阳(阴性和阳性)。
中国人认为,饮食应该与阴阳五行相协调,以达到身体健康和平衡。
比如,夏天多吃寒凉食物可以降暑,冬天多吃温热食物可以御寒。
三、饮食与季节的变化中国饮食文化非常注重季节性的变化。
中国人认为,根据不同季节的气候变化和自然界的规律,选择不同的食材和烹饪方法可以达到营养平衡和身体健康。
比如,夏天多吃清凉解暑的食物如西瓜、黄瓜,冬天多吃温热补益的食物如鸡汤、羊肉。
四、饮食与社交文化的融合中国饮食文化与社交文化密不可分。
中国人认为,饮食是社交的一种方式,通过共同进餐可以增进感情、加强交流。
在中国,人们常常通过聚餐来庆祝节日、庆贺喜事,或者与亲朋好友团聚。
饮食文化中的礼仪和规矩也是社交交往的重要组成部分,比如宴席上的敬酒、宴客的次序等。
五、饮食与道德伦理的关联中国饮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道德伦理观念。
中国人认为,饮食不仅仅是满足生理需要,更是一种修养和道德追求。
比如,中国人崇尚节俭和勤劳,反对浪费和贪婪,这种道德观念也反映在饮食文化中。
中国的宴席中,主人会精心安排菜肴的数量和品种,以显示自己的节俭和对客人的尊重。
六、饮食与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中国饮食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中华饮食文化的基本内涵
中华饮食文化的基本内涵中华饮食文化是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一部分,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不仅是我国独有的宝贵文化遗产,也是世界文化的瑰宝之一。
中华饮食文化的基本内涵包括食材多样性、烹饪技艺、餐桌礼仪和饮食哲学等。
首先,中华饮食文化的基本内涵之一是食材多样性。
中国幅员辽阔,地理环境多样,使得中华饮食文化极具地域特色。
从北方的小麦、玉米到南方的水稻、茶叶,从海鲜到山珍,从畜肉到素食,中国食材的多样性为中华饮食文化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在中国的烹饪中,食材的选择和搭配非常重要,不同的食材能够激发出不同的味觉感受,丰富了食物的口感和营养价值。
其次,中华饮食文化的基本内涵还包括烹饪技艺。
中国拥有悠久的烹饪传统,积累了丰富的烹饪技艺。
中华饮食文化以烹调方法的多样性和独特性而著称,如炒、煎、煮、炸、蒸、煨等。
而且,中国的烹饪技艺注重火候、调味和刀工的讲究,追求色、香、味、形俱佳。
例如,川菜注重辣味,粤菜追求鲜嫩,鲁菜强调原汁原味,东北菜重视油腻风味。
这些烹饪技艺的独特魅力使得中国菜在世界上享有盛誉。
此外,中华饮食文化的基本内涵还涉及到餐桌礼仪。
在中国,餐桌礼仪是人们交际和表达尊敬的重要方式。
尊重长辈、遵循规矩、分享食物、注重谦让是餐桌礼仪的重要要素。
例如,年轻人要主动给长辈倒茶、夹菜,吃饭时要将筷子放在自己碗旁而不是插在饭中间,待长辈用餐结束才开始自己的餐点。
这些餐桌礼仪不仅体现出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也表达了对他人的尊重和友善。
最后,中华饮食文化的基本内涵还包括饮食哲学。
中华民族历来崇尚“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这种观念贯穿于饮食文化之中。
中国人认为食物与身体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追求“以食养生”的理念。
例如,中国人重视饮食的药膳功效,通过不同的食材和烹饪方法来滋补身体、调养健康。
同时,中国人还注重饮食的协调平衡,追求营养均衡和五味调和。
中华饮食文化中的饮食哲学体现了中国人对健康和谐生活的追求。
总之,中华饮食文化的基本内涵体现了中国人民对食材多样性、烹饪技艺、餐桌礼仪和饮食哲学的重视。
中国饮食的文化内涵
中国饮食的文化内涵中国饮食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得到沿袭和发展的文化传统之一,也是中华民族的一种民族特色和国家形象的体现。
中国饮食的文化内涵非常丰富多样,包括饮食风俗、烹饪技艺、食材选择、饮食禁忌等方面。
下面我们将从几个方面来介绍中国饮食的文化内涵。
首先,中国饮食的文化内涵体现在饮食风俗上。
中国人提倡节俭和和谐的饮食方式。
在饮食过程中,人们强调饮食的品味和吃饭的礼仪。
例如,在中国餐桌上,人们常常采用共同碗筷,互相盛菜,体现着团结、和谐和分享的精神。
另外,在中国,什么时候吃什么样的食物也有一定的讲究。
譬如,春季多吃嫩黄的食物,夏季多吃清凉、富含水分的食物,秋季多吃食欲调节、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冬季多吃高热量、保暖的食物。
这种“因时而食”的饮食习惯反映了中国人对生活的观念和态度。
其次,中国饮食的文化内涵还表现在烹饪技艺上。
中国烹饪技艺源远流长,独具特色。
中国的烹饪技艺有八大菜系,分别是鲁菜、川菜、粤菜、苏菜、浙菜、闽菜、湘菜和徽菜。
每个菜系都有不同的特点和风味,展示了中国饮食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中国烹饪技艺讲究“色、香、味、形”的完美结合,饭菜既要味道鲜美,又要营养丰富。
独特的刀功、火功以及辅料的搭配使得中国菜肴常常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让人们在享用美食的同时,也能欣赏到烹饪的艺术魅力。
此外,中国饮食的文化内涵还体现在食材选择上。
中国有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各地的食材种类繁多,这使得中国菜肴的风味多样,口味齐全。
中国的烹饪技艺注重使用新鲜、优质的食材,以保证菜肴口感的美味,同时也考虑到食材的营养价值。
譬如,粮食类食材如米、面、豆类等是中国人的主食,为人提供了必需的碳水化合物;同时,蔬菜、水果和肉类等食材也为人们提供了各种不同的营养素,保证了人们的营养需求。
中国的饮食文化鼓励人们摄入多样化、均衡的食物,以维持身体健康。
最后,中国饮食的文化内涵还体现在饮食禁忌上。
中国的饮食禁忌与中医养生学说有着密切的关系。
中医认为,食物的属性与人体的体质相结合,能够达到滋阴、壮阳、辟邪等效果,所以对于一些人来说,应该避免一些与自身体质不适合的食物。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观念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观念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中国传统饮食文化观念:
1. 民以食为天:这是中国传统饮食文化最基本的原则,强调了食物对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
2. 尊重自然:中国传统饮食文化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遵循自然规律,注重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 注重礼仪:中国传统饮食文化非常注重礼仪,主张“食以礼为先”,即在饮食中要遵循一定的规矩和礼节。
4. 追求美感:中国传统饮食文化强调食物的色、香、味、形、器的和谐统一,不仅追求味觉享受,还注重视觉和嗅觉的感受。
5. 寓意深远: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中的很多菜肴都有寓意深远的文化内涵,如“鱼”寓意年年有余,“团圆饼”寓意团圆和谐等。
6. 注重养生:中国传统饮食文化强调食物的养生功能,主张在饮食中注意营养均衡,合理搭配食物,以达到养生保健的效果。
7. 崇尚节俭: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主张节俭,反对浪费,认为只有在节俭中才能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8. 强调情感交流:中国传统饮食文化认为,饮食不仅是满足生理需求的行为,更是人们情感交流的重要方式之一。
在宴请宾客时,注重情感的交流和表达。
总之,中国传统饮食文化观念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尊重礼仪、
追求美感、寓意深远、注重养生、崇尚节俭和强调情感交流等方面,这些观念不仅影响了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和餐桌礼仪,还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社会的价值观和文化传统。
饮食文化
第九讲中国饮食文化第一节饮食文化概述一、饮食文化的定义饮食文化是人们在长期饮食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创造和引发的一切物质、行为和精神的现象及其关系的总和,指的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饮食行为和习惯,主要包括食物本身的属性,制作过程和仪式,用餐的器具、环境、礼仪和风俗等。
二、中国饮食文化的基本内涵中国饮食文化历史悠久,烹调技艺精湛,闻名寰宇,在世界上素有“饮食王国”之美誉。
中国饮食文化是中国数千年灿烂的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种宝贵的旅游资源。
可以说,在今天的旅游活动中,饮食早已超越了单纯生物学意义上的目的,而是体现人们热爱生活、彰显自我、追求高雅、注重体验、丰富情趣的文化载体和符号,是一项包含着丰富社会意义的重要文化活动。
三、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过程饮食文化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出现而产生的,又随着人类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发展而不断形成自己丰富的内涵。
1、大约在1万至4万年前,人类发明了烧石传热熟物的石烹法,这是最原始的烹调方法。
2、夏、商、周三代到秦统一中国,是我国烹饪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阶段。
中国自夏代以后,已进入青铜器时代。
人们开始用铜制炊具,将原料改成小块,使用动物油烹制菜肴,这就使烹饪又进步到油烹法。
我国饮食文化的基本程式,就是在这个时期初步定下的。
3、汉代的饮食品种和烹饪水平都较前朝有了长足的发展。
4、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各族人民饮食文化大交流、大融合时期。
加之受道教“长生不老”思想的影响,在食馔的内容和形式上多姿多彩,追求“医食同源”、“药食如一”的丰富多彩的烹饪方法。
5、唐宋时期是我国饮食文化的全盛时期。
唐代是中国茶文化的形成时期,被后人称为“茶圣”的陆羽所著的《茶经》的问世。
到了宋代,饮食文化生活成为文人士大夫重要的社交文化活动,文人们对饮食讲究美食、美味、美器、美境,强化了饮食文化的审美性质。
6、明清时期,饮食文化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内容更为丰富多彩。
无论是宫廷饮食、贵族饮食和官府饮食,还是民族饮食、地方饮食和民间饮食都出现了蓬勃发展的趋势。
【精品】中国饮食文化思想和内涵
【精品】中国饮食文化思想和内涵中华饮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思想和内涵涵盖了广泛的方面,包括哲学思想、社会伦理、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等等。
它不仅是中国人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生活需求之一,也是中国历史和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展现了中国人民对于生活的真正追求和极致追求。
中华饮食文化的哲学思想和内涵主要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天人合一”思想。
在中国哲学中,天人合一一直是一个重要的理念,其思想也延伸到饮食文化中。
中华饮食文化认为,饮食不仅是满足人的生理需求,更是涵盖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文化、人与心灵之间的各种关系的综合体,是在天地万物中寻找理性和精神的一种方式。
其次,是“以食为天”的观念。
在中国文化中,食物是生命的源泉,是人们求生存和生命延续的基本要素,所以人们常说“民以食为天”。
这句话也体现了中华饮食文化中人们对于食物重要性的强调和敬畏之心。
中华饮食文化的社会伦理思想和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是礼仪和规矩。
在中国饮食文化中,菜肴的制备方法、饭桌礼仪、食用方式以及境物的搭配等都有着相当严格的规矩和约定,这些规矩和约定不仅是为了尊重食物、营造氛围,更是传承文化、彰显礼仪的重要手段。
其次,是家庭伦理。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在人心中是最核心的价值体系,其中饮食文化是家庭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因此,中华饮食文化也包括了家庭和谐、亲情友情等方面的思想和内涵。
中华饮食文化的文学艺术思想和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文学表现方式。
比如说“诗经”中的美食诗、《红楼梦》中的风味描写等等,都是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和影响。
其次,是艺术表现方式。
中国饮食文化中烹饪技艺的升华,强调了烹饪艺术的重要性。
中国烹饪艺术之所以能够闻名于世,除了其独特的制刀、切菜、火候等技巧之外,更在于其体现出的审美和文化价值。
最后,中华饮食文化的科学技术思想和内涵也体现在其不断的变化和创新中,人们利用新的工具、新的技术、新的材料等不断改进和丰富饮食文化的内涵。
饮食文化:概念及其内涵
饮食文化:概念及其内涵1.饮食文化的概念饮食文化是指特定社会群体在食物原料开发利用、食品制作和饮食消费过程中的技术、科学、艺术,以及以饮食为基础的习俗、传统、思想和哲学,即由人们食物的生产和饮食生活的方式、过程、功能等结构组合而成的全部食事的总和。
在一个特定的社会群体(大至国家、民族,小如部落、村寨乃至家庭)中,人们的饮食行为在特定的自然、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下而形成了种种属于本群体的特色,反过来这些特色也成为了特定群体的文化标识——与其他群体的不同之处。
当以一个特定的社会群体作为人类文化研究对象时,其饮食行为自然也就成为了文化研究基本内容之一。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人们常常将与人类饮食活动相关的诸事项称之为“饮食文化”。
但是,文化定义的复杂性使得要寻找一个能令大家都接受的,关于“饮食文化”的定义显得颇为困难。
应该注意的是,饮食文化的研究分析一般是以特定的群体为对象而展开的,空泛地讨论“人类饮食文化”通常是没有什么实际价值的。
一般来讲,人们把文化分作三个层次:观念文化、制度文化和器物文化。
所谓观念文化,主要是指一个民族的心理结构、思维方式和价值体系,它既不同于哲学,也不同于意识形态,是介于两者之间而未上升为哲学理论的东西,是一种深层次的文化。
所谓制度文化,是指在哲学理论和意识形态的影响下,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各种制度。
它们或历代相沿,或不断变化,或兴废,或长短,既没有具体的存在物,又不是抽象的看不见,是一种中层次的文化。
所谓器物文化,是指体现一定生活方式的那些具体存在,如住宅、服饰等,它们是人的创造,也为人服务,看得见,摸得着,是一种表层次的文化。
2.饮食文化的内容当我们以一个特定的社会群体的饮食生活为文化分析对象时,首先感受到的是纷繁复杂的饮食现象,各式各样的原料、名目繁多的食物、稀奇古怪的习惯……,对这些现象加以必要的分类处理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和认识这些现象所表达出的与众不同之处,否则,我们就可能被一些表面的现象所迷惑而不得要领。
中国饮食文化的主要内容
中国饮食文化的主要内容饮食文化是一个国家的文化传统之一,它反映了人们对食物的态度、饮食习惯、烹饪技艺和饮食礼仪。
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丰富多样,被誉为世界四大美食文化之一。
它包含着丰富的内容,下面将从中国饮食的历史渊源、典型菜系、烹饪技艺以及饮食礼仪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历史渊源中国饮食文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
在中国古代,饮食一直被视为重要的社交活动,有着丰富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
从古代的宫廷御宴到民间的庆典盛宴,食物的种类、颜色、口味、烹饪方法都受到了深刻的影响。
二、典型菜系中国饮食文化以其独特的菜系而闻名于世。
八大菜系被公认为中国最具代表性的菜系,它们分别是川菜、粤菜、鲁菜、苏菜、闽菜、浙菜、湘菜和徽菜。
每个菜系都有其独特的口味、风格和烹饪方法,反映了不同地区的地域特色和人们对美食的不同追求。
三、烹饪技艺中国烹饪技艺以其精湛的刀工技巧和独特的烹调方法而闻名。
刀工是中国烹饪技艺的重要组成部分,巧妙的刀工可以使食物更加美观,提升口感和食欲。
同时,中国烹饪注重火候的掌握,讲究时间、温度和火力的平衡,以保持食材的原汁原味和养分。
炒、蒸、煮、炖等多种烹调方法的运用使中国菜肴有着丰富的口味层次和独特的风味。
四、饮食礼仪中国饮食文化注重饮食礼仪的规范和传承。
从古代的宴会制度到现代的饭局规矩,饮食礼仪一直被认为是展示个人教养和社交能力的一种方式。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餐桌上的座次、用餐顺序、菜肴摆放等方面都有着严格的规范和礼节。
例如,尊长先食、客人先食主人下筷等都是中国饮食礼仪中的常见规矩。
中国饮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它深深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交往。
从传统的饮食习惯到现代的美食文化,中国饮食一直在不断演变和发展。
中国人崇尚天人合一的饮食观念,注重食物的天然和健康,强调饮食的和谐和平衡。
今天,中国的饮食文化正逐渐受到世界的认可和喜爱。
中华美食正通过各种传媒渠道和人员交流传遍全球,丰富了人们的餐桌和生活。
饮食文化概念及其内涵
饮食文化概念及其内涵饮食文化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于食物的选择、烹饪方式、食用习惯以及餐桌礼仪等方面的文化表现。
饮食文化既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种传统文化的载体。
通过饮食文化可以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历史、地理、经济、社会风俗等方面的信息。
因此,饮食文化对于传承和弘扬一国传统文化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首先,饮食文化体现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历史和传统。
不同的地域和民族,由于自然环境和社会发展的差异,形成了各自独特的饮食文化。
例如,中国的传统饮食文化以米饭、面食和菜肴为主,反映了农业社会的特点。
而西方国家的传统饮食文化则倾向于肉类和面包,反映了他们的畜牧业和工业化发展的历史。
通过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饮食文化,我们可以了解到它们的发展历程和传统价值。
其次,饮食文化也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地理和气候条件。
不同的自然环境决定了当地的农作物种植和畜牧业发展的差异。
这又影响了饮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例如,澳大利亚的饮食文化以牛肉和羊肉为主,反映了那里广袤的牧场和丰富的畜牧资源。
而日本的饮食文化则以鱼类和海产品为主,反映了那里丰富的海洋资源。
通过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饮食文化,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其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
此外,饮食文化还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状况和社会发展水平。
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往往会影响人们的饮食方式和习惯。
例如,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人们可能更侧重于吃饱为主,关注食物的数量和热量。
而在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人们可能更追求食物的品质和味道,注重饮食的多样性和营养价值。
通过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饮食文化,我们可以了解到其社会经济状况和人们的生活水平。
最后,饮食文化还可以体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风俗和道德观念。
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下,人们对于饮食的习惯和行为规范也会有所不同。
例如,中国的饮食文化注重以家庭为单位,强调团圆和谐,讲究尊重长辈和孝敬父母。
而西方国家的饮食文化则更注重个人的自由和独立,鼓励独立就餐和随意选择食物。
简述中国饮食文化的内涵
简述中国饮食文化的内涵中国饮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多样的内涵。
它不仅包括了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和饮食方式,还涉及到饮食的历史、食材的选择、烹饪技艺、餐桌礼仪以及饮食与健康等方面的内容。
中国饮食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
中国的饮食文化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如《尚书·禹贡》中就有关于古代饮食的记载。
随着历史的变迁,中国饮食文化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特点和风格。
例如,中国人讲究“五谷杂粮”、“荤素搭配”、“色香味形俱佳”的饮食原则,强调食物的平衡和营养的丰富。
中国饮食文化注重食材的选择。
中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多样的气候条件,这为中国饮食文化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中国饮食文化中的食材选择讲究时令、地域和品质。
中国人崇尚自然的美味,注重食材的新鲜和绿色,追求食物的原汁原味。
中国饮食文化注重烹饪技艺。
中国有着独特的烹饪技艺,如炒、煮、蒸、炸、炖、烤等多种烹饪方法。
中国的烹饪技艺讲究火候和刀工,注重食物的色、香、味、形。
中国菜系繁多,每个菜系都有自己独特的特色和风味,如川菜的麻辣、粤菜的鲜美、鲁菜的重油重味等。
中国饮食文化也注重餐桌礼仪。
中国人讲究餐桌礼仪,包括吃饭姿势、用餐顺序、饮食礼节等方面。
例如,在中国,人们一般会先给长辈或客人夹菜,表示尊重和关爱;还有一些特殊的餐桌礼仪,如喝酒时敬酒要双手捧杯,用筷子夹菜时要注意不要碰到其他人的筷子等。
中国饮食文化与健康息息相关。
中国人讲究“药膳同源”,认为饮食与健康是密不可分的。
中国饮食文化强调食物的药用价值,讲究食物的药补作用,如人参、枸杞、黄精等草药常被加入到传统的食谱中。
此外,中国人还注重饮食的调养,如夏天吃清凉食物、冬天吃温热食物等,以适应不同季节的需要。
中国饮食文化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它不仅涉及到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和饮食方式,还包括了饮食的历史、食材的选择、烹饪技艺、餐桌礼仪以及饮食与健康等方面的内容。
中国饮食文化独具特色,丰富多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
简述中国饮食特点及文化内涵
简述中国饮食特点及文化内涵
中国饮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经几千年的演变和发展,形成了独特的风味和文化内涵。
中国饮食的主要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讲究色、香、味、形、器。
中国饮食注重菜肴的美感和饮
食艺术,追求色彩鲜艳、香气扑鼻、口感细腻、造型美观和器皿精美
的效果。
菜品的配色、调料的使用和摆盘的艺术都要求讲究。
第二、重视营养平衡。
中国饮食讲究食物的荤素搭配、口味鲜咸
酸甜的调配,追求营养均衡,能够保证人体各种营养素的平衡摄入。
民间常说:“荤素相宜,五谷养身”。
第三、注重健康保健。
中国传统饮食更重视药食同源,认为食物
与药物有相同的作用,能够预防疾病、保健身体。
如猪蹄、鸡脚、燕
窝等有益于美容、滋润皮肤;生姜、蒜、花椒等具有消炎杀菌的功能
等等。
第四、有地方特色。
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形成了各种地方饮
食文化。
各地食材、烹饪方法、调味区别很大,如广东菜、湘菜、川
菜等,都各具特色,表现了当地的历史、文化、气候等因素。
总体来说,中国饮食文化崇尚天然、绿色、营养、健康,讲究烹
调技巧、器具和礼仪等,代表了中国人的优美生活理念和人文精神。
简述中国饮食文化的内涵
简述中国饮食文化的内涵中国饮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它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而且蕴含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文化精神。
中国饮食文化强调“五味调和”和“色香味俱全”,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
在中国饮食文化中,食物的色、香、味、形、器皿等方面都受到重视。
色彩丰富、香气扑鼻、味道独特、形状美观的菜肴,不仅满足了人们的味觉需求,更能够满足人们的视觉和嗅觉需求,给人们带来愉悦的感受。
中国饮食文化注重食物的营养均衡和调理养生。
中国人讲究“药食同源”,很多常见的食材具有药用价值,如人参、枸杞等。
中国饮食文化中的“四时调养”和“五谷杂粮”等理念,强调了食物与季节的关系,提倡人们根据不同季节的气候特点和人体需求来选择适宜的食材和烹饪方法,以达到调节身体健康的目的。
中国饮食文化注重传统节令食品和餐桌礼仪。
中国人民在传统节日和重大场合会准备一些特定的食品,如年夜饭、月饼、饺子等,这些食品代表了中国人民的美好愿望和祝福。
此外,在餐桌上,中国人注重礼仪和文化传统,如尊老爱幼、尊师重道、宾主尽欢等,在进餐过程中体现出尊重他人、和谐共处的价值观。
中国饮食文化注重节俭和合理利用资源。
中国人民有“粒粒皆辛苦”的观念,尊重食物,避免浪费。
中国菜的烹饪方法多样,能够充分利用各种食材,使之发挥最大的营养和美味。
中国饮食文化注重家庭和社交。
中国人喜欢与家人、朋友一起品味美食,分享快乐。
中国人民重视饮食的团圆和社交意义,饮食文化成为人与人之间交流的纽带。
中国饮食文化注重地域和民族特色。
中国地大物博,各地的饮食文化各具特色,如川菜、粤菜、湘菜等,都有着独特的烹饪方法和口味。
中国饮食文化中的少数民族饮食文化更是丰富多样,如藏族的酥油茶、蒙古族的烤全羊等,充分展示了中国的多元文化。
中国饮食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
它不仅满足了人们的生理需求,更承载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中国饮食文化内涵
中国饮食文化内涵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拥有丰富多样的饮食文化。
中国饮食文化内涵丰富,涵盖了传统的烹饪技巧、饮食习俗、餐桌礼仪等多个方面,承载着人们的情感和文化传承。
中国饮食文化的烹饪技巧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中国人对烹饪有独特的见解,讲究“色、香、味、形、器”的完美组合。
在中国,食物的色泽要求颜色鲜艳、光亮诱人;香气要求浓郁诱人,能够唤起人们的食欲和美好回忆;味道注重鲜美、适宜,追求五味调和的境界;形状要求栩栩如生,给人以美感;器皿要选用适宜的容器,能够凸显食物的美感和特点。
另一方面,中国饮食文化还体现在饮食习俗上。
中国人讲究饮食的时间和环境,一日三餐是每个家庭的基本习惯。
早餐讲究清淡、营养,常常以面食为主;午餐是一天中的主要饭点,讲究五谷杂粮的综合搭配;晚餐由于时间相对较晚,更加重视菜品的种类和口味,能够满足一天的需求。
此外,中国人还有许多与餐饮相关的节日习俗,如春节的团圆饭、中秋节的月饼等,这些习俗体现了中国人情感交流和家庭团聚的重要性。
餐桌礼仪是中国饮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餐桌礼仪主要包括安座、分食、对碰杯、干面条等。
在饮食过程中,中国人注重尊重他人,并以吃饭的方式展现出对他人的关切和关爱。
分食是一种尊重他人的表现,通常会把最好的菜肴夹给长辈或客人,体现了中国人的谦虚礼貌。
中国饮食文化内涵丰富,还体现在食谱和饮食文化传承上。
中国人烹饪技艺独特,拥有众多的名菜和特色小吃。
如北京的烤鸭、四川的辣子鸡、广州的糖醋排骨等,这些美食成为了中国饮食文化的代表,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同时,中国各地的饮食文化也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和传统,如川菜、粤菜、湘菜等,它们丰富多样的口味和烹饪技巧,反映出中国地域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饮食文化的传承也是中国饮食文化内涵的重要方面。
中国人非常重视家庭的传统,饮食文化也不例外。
不论是传统的烹饪技巧还是饮食习俗,都会从一代传承到另一代。
中国的大厨师傅们可以掌握传统的烹饪技法,并将其与现代创新相结合,创造出独具特色的菜肴。
中国传统美食的文化内涵
中国传统美食的文化内涵中国传统美食向来享有着举世闻名的美誉,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丰富多彩的口味吸引了无数海内外食客前来品尝。
中国美食文化的独特之处,在于美食的制作过程和口味的呈现方式,都与中华文化的传统价值观及其审美理念密切相关。
本文将较为系统地阐述中国传统美食的文化内涵。
一、美食为什么如此重要?美食在中国文化中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从古代至今,人们就注重美食烹饪,这种文化传承至今,成为了中国餐饮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至今,中国人们对于饮食的看重依然非常高,美食也成为了社会交际、文化交流和表达情感的重要手段。
面对美食,中国人有着“食为天”的观念。
在中国传统思想中,食物不仅仅是能量来源和生命维持的物质基础,更代表了文化的象征意义和精神修养。
在中华文化中,美食的重要性不亚于文学、音乐、舞蹈等其它形式的艺术表现。
二、食材的选择与制作过程的讲究中国传统美食注重食材的选择和制作过程的讲究,它倡导健康的饮食习惯和合适的营养摄入量。
中国烹饪采用的食材和制作方式与中国人的健康理念、道德观、伦理价值观等紧密关联在一起。
在原材料的选择上,中国人注重季节性食材的应用,以及山珍海味的讲究。
例如,龙门石窟上的壁画上描绘了明清时期的遵义人民食野泉鱼的场景,说明当时人们注重的是野生鱼类的肉质和口感等方面的特色。
在制作过程中,中国传统美食注重细节的处理。
例如,人们对于美食的色、香、味、形都有着精致的要求。
素有“色、香、味俱全”之誉的美食,是中国美食中的典范。
而中国菜馆讲究“八大菜系”以及“东南西北菜系”的原因之一,正是因为不同地理和文化环境下,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食材、口味和烹调方法。
三、饮食文化蕴含的哲学思想中国传统美食蕴含着众多的哲学思想,在口味和美学之外,还有着传承和表达了具有深度的文化思想。
例如,中国美食中的“五味”即口味,包括了辣、咸、甜、酸和苦五种口感,这五味代表了中国哲学中的“五行”之说。
五行学说将宇宙万物均分为金、木、水、火、土五行,而中国美食的五味恰好也将中华饮食文化与中国哲学环境紧密联系在了一起。
中国饮食思想总结
中国饮食思想总结中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深受土地、气候、历史及多民族文化的影响。
在中国的辽阔土地上,不同地域和民族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饮食文化,代表了不同的饮食思想。
下面将对中国饮食思想进行总结。
中国饮食思想主张五味调和。
中国人注重食物的味觉平衡,即酸、甜、苦、辣、咸五味的协调。
这体现了中国人对食物的口感要求以及追求健康的饮食习惯。
五味调和的理念也体现在传统中医药文化中,以五行理论来调整饮食结构,达到阴阳平衡的目的。
中国饮食思想强调季节变化。
中国人认为食物应该与季节相契合,即应该根据不同季节的气候和物产选择相应的食材。
夏季食物以清热解暑的食材为主,冬季则以温补养生为主。
这样的饮食方式有助于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并提供适合人体的营养供给。
中国饮食思想强调药食同源。
中国人认为食物具有药物的功效,食物和药物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传统中医药文化中,很多食物被视为药食兼治,如生姜、蒜、花椒等,常被用于调理身体。
这种食物养生的理念在中国的食材选择和烹饪方式上得到了体现。
中国饮食思想强调以饮食为节。
中国人常常将饮食与传统节日和宴会活动相结合,强调节日饮食的独特性和仪式感。
如农历春节的团年饭、端午节的粽子、中秋节的月饼等。
这样的做法不仅培养了人们的家庭亲情和友情,也丰富了中国饮食文化的内涵。
中国饮食思想强调饮食的杂粮均衡。
中国人注重饮食的均衡和多样化,不偏食且尽可能摄入各种均衡营养。
中国餐桌上常常有米饭、面食、粗粮等多种主食选择,不同的主食搭配提供了不同的营养元素,有助于维持人体的平衡养生。
中国饮食思想注重食物的烹饪技巧和刀工艺术。
中国烹饪历史悠久,是世界四大烹饪文化之一。
中国菜以独特的烹饪方法和刀工艺术而闻名,如川菜的烹调技巧、粤菜的切剁技法等。
这些烹饪技巧和刀工艺术不仅提升了食物的口感,也让菜品更加具有美感。
总之,中国饮食思想丰富多样,集中体现了五味调和、季节变化、药食同源、以饮食为节、杂粮均衡以及烹饪技巧和刀工艺术等思想。
中国饮食的文化内涵
中国饮食的文化内涵张少飞(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河南郑州450008)摘要:一部中国饮食史,从中可以看出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
中国的饮食何以能有如此大的魅力,是与其中的文化内涵休戚相关的。
中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文章从中国饮食的文化渊源、养生文化、艺术文化与社会文化等方面简要论述了中国饮食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饮食文化;养生文化;艺术文化;社会文化中图分类号: TS9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1750 ( 2005) 06 - 0043 - 03中国饮食文化迄今已有约8 000多年的历史。
古老的饮食文化不仅创造了中国史前文明,而且随着中华民族的繁盛进入现代,成为中华民族引为骄傲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载体,为世界越来越多的国家、民族、地区认同、接受,被公认为人类饮食文化中的重要体系之一。
所谓中国饮食的文化内涵,是指由饮食物质文化、技术文化、意识文化等反映的植根于中华文化的饮食思想和观念。
这是反映中华饮食文化本质属性的因素,是中华饮食文化深厚坚实的思想渊源。
历史的延续,孕育了生生不息的中华民族。
世代繁衍生息的民族,创造出一脉相承的富有深刻哲理的民族文化。
没有中华五千年的延续史,就没有肇基久远、内蕴丰富的中华饮食文化。
想主张。
儒家的‚仁‛、‚和‛的哲学思想及对饮食的积极、肯定的基本态度,道家为实现长生不老所做的不懈努力,这一切都造就了中国饮食文化以追求‚食与人之和‛、‚食与自然之和‛、‚食与社会之和‛为最高境界。
‚求和‛赋予了中国饮食生存的准则,‚和‛衍生出‚民以食为天‛、‚治大国若烹小鲜‛、‚调和鼎鼐‛、‚嗟来之食‛等以食论国、以食论道、以食论人的中华文化特有的经典治国修身理念。
中国饮食文化受儒家文化的影响极大。
在儒家‚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以及‚君子远庖厨‛等重‚有为‛轻饮食思想的影响下,古代社会对饮食文化的研究, 要么是御用文人为皇族达官们献媚邀功的产物,要么是失意文人的寄情抒怀,抑或骚人墨客们闲情逸致的生活感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饮食文化思想和内涵中华饮食内涵中华饮食文化就其深层内涵来廛,可以概括成四个字:精、美、情、礼。
这四个字,反映了饮食活动过程中饮食品质、审美体验、情感活动、社会功能等所包含的独特文化意蕴,也反映了饮食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密切联系。
精。
是对中华饮食文化的内在品质的概括。
孔子说过:“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这反映了先民对于饮食的精品意识。
当然,这可能仅仅局限于某些贵族阶层。
但是,这种精品意识作为一种文化精神,却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深入地渗透、贯彻到整个饮食活动过程中。
选料、烹调、配伍乃至饮食环境,都体现着一个“精”字。
出盘则是圆盘相托,一团和气,又可反映出中国人的聚气而生, 以圆为主,平和而儒涵,往往是大家共享,以筷进食,灵巧而善于思考,理性而知性的中国人形象在饮食中被表现得淋漓尽致。
合餐文化中式餐饮一般采取圆桌共餐的形式,这是中国餐饮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往往能够制造和谐融洽的气氛。
餐饮文化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在长期历史条件下形成和保留下来的一种生活习惯和文化传统(中式餐饮的就餐形式即体现了中国餐饮文化传统的某些特点),国人长期习惯了这种就餐方式。
美,体现了饮食文化的审美特征。
中华饮食之所以能够征服世界,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它美。
这种美,是指中国饮食活动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是指它给人们所带来的审美愉悦和精神享受。
首先是味道美。
孙中山先生讲“辨味不精,则烹调之术不妙”,将对“味”的审美视作烹调的第一要义。
《晏氏春秋》中说:“和如羹焉。
水火醯醢盐梅以烹鱼肉,焯之以薪,宰夫和之,齐之以味。
”讲的也是这个意思。
中餐之美不仅表现在味道上,而且在形式上、颜色上、器具上,甚至在服务人员的服饰上,都透着美的成份,让人时时刻刻感觉到美的冲击和享受。
可见,美作为饮食文化的一个基本内涵,是中华饮食的魅力所在,贯穿在饮食活动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中。
美作为饮食文化的一个基本内涵,它是中华饮食的魅力之所在,美贯穿在饮食活动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中。
情,这是对中华饮食文化社会心理功能的概括。
吃吃喝喝,不能简单视之,它实际上是人与人之间情感交流的媒介,是一种别开生面的社交活动。
一边吃饭,一边聊天,可以做生意、交流信息、采访。
朋友离合,送往迎来,人们都习惯于在饭桌上表达惜别或欢迎的心情,感情上的风波,人们也往往借酒菜平息。
这是饮食活动对于社会心理的调节功能。
过去的茶馆,大家坐下来喝茶、听书、摆龙门阵或者发泄对朝廷的不满,实在是一种极好的心理按摩。
中华饮食之所以具有“抒情”功能,是因为“饮德食和、万邦同乐”的哲学思想和由此而出现的具有民族特点的饮食方式。
对于饮食活动中的情感文化,有个引导和提升品位的问题。
我们要提倡健康优美、奋发向上的文化情调,追求一种高尚的情操。
“礼”,是指饮食活动的礼仪性。
中国饮食讲究“礼,这与我们的传统文化有很大关系。
生老病死、送往迎来、祭神敬祖都是礼。
《礼记·礼运》中说:“夫礼之初,始诸饮食。
”“三礼”中几科没有一页不曾提到祭祀中的酒和食物。
礼指一种秩序和规范。
坐席的方向、箸匙的排列、上菜的次序……都体现着“礼”。
我们谈“礼”,不要简单地将它看作一种礼仪,而应该将它理解成一种精神,一种内在的伦理精神。
这种“礼”的精神,贯穿在饮食活动过程中,从而构成中国饮食文明的逻辑起点。
精、美、情、礼,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概括了中华饮食文化的基本内涵,换言之,这四个方面有机地构成了中华饮食文化这个整体概念。
精与美侧重于饮食的形象和品质,而情与礼,则侧重于饮食的心态、习俗和社会功能。
但是,它们不是孤立地存在,而是相互依存、互为因果的。
唯其“精”,才能有完整的“美”;唯其“美”才能激发“情”;唯有“情”,才能有合科时代风尚的“礼”。
四者环环相生、完美统一,便形成中华饮食文化的最高境界。
我们只有准确是把握“精、美、情、礼”,才能深刻地理解中华饮食文化,因则也才能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饮食文化。
从沿革看,中国饮食文化绵延170多万年,分为生食、熟食、自然烹饪、科学烹饪4个发展阶段,推出6万多种传统菜点、2万多种工业食品、五光十色的筵宴和流光溢彩的风味流派,获得“烹饪王国”的美誉。
从内涵上看,中国饮食文化涉及到食源的开发与利用、食具的运用与创新、食品的生产与消费、餐饮的服务与接待、餐饮业与食品业的经营与管理,以及饮食与国泰民安、饮食与文学艺术、饮食与人生境界的关系等,深厚广博。
从特质看,中国饮食文化突出养助益充的营卫论(素食为主,重视药膳和进补),并且讲究“色、香、味”俱全。
五味调和的境界说(风味鲜明,适口者珍,有“舌头菜”之誉),奇正互变的烹调法(厨规为本,灵活变通),畅神怡情的美食观(文质彬彬,寓教于食)等4大属性,有着不同于海外各国饮食文化的天生丽质。
中国的饮食文化除了讲究菜肴的色彩搭配要明媚如画外,还要搭配用餐的氛围产生的一种情趣,它是中华民族的个性与传统,更是中华民族传统礼仪的凸现方式。
节日食俗1、春节食俗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
节日期间,人们有互相拜年、喝年酒、吃年糕、吃饺子等风俗。
人们在春节必食年糕的风俗,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盛于明代,是我国大江南北共有的民间食俗,寓意”年年高”。
饺子也是一种不可缺少的佳肴,过去在除夕之夜子时吃饺子,含有”更岁交子”、”辞旧迎新”的意思,饺子味道鲜美,被誉为”东方第一美食”。
喝年酒是拜年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有请客酒、拜年酒、新婿酒、团拜酒。
2、元宵节食俗元宵节是正月十五,是整个农历新年的欢喜结尾。
这一天,人们挂灯笼、吃元宵、放鞭炮。
元宵是用糯米粉制成的圆形食品,寓意新的一年合家幸福、万事如意,又有元旦完了之意。
清同治年间湖南《巴陵县志》曰:”“元夜”作汤圆,即呼食元宵,圆元语同,又有完了意。
”3、端午节食俗端午节是农历五月五日。
节日里,民间有赛龙舟、食粽子、饮雄黄酒、放艾草、挂香袋等活动。
最主要的节令食品是粽子,有三棱形、方形、枕头形等,流传说是为了纪念屈原,南朝梁人吴均《续齐谐记》载”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罗江而死,楚人哀之,每至此日竹筒贮米,投水祭之。
”饮雄黄酒流传说是避虫毒,抗病消灾。
4、中秋节食俗中秋节指农历八月十五,此夜月亮又圆又亮,人们合家团聚赏月。
吃月饼、瓜果是中秋节最流行的习俗,原为祭月供品,节日美点,现表示团圆美满之意,月饼又称”团圆饼”。
明田汝成《西河游览志余﹒熙朝乐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意。
”5、冬至节食俗冬至日,标志冬天到来。
冬至节,北方有”冬至饺子夏至面”之谚,认为冬天寒冷,耗热量多,应多吃营养食品,饺子为冬令佳品,朝鲜族必吃冬至粥。
福建有冬至吃糯米丸之俗。
6、腊八食俗腊八,亦称”佛成道节”。
腊八日,民间有吃腊八粥之俗,是礼佛食品、民间小吃,也是腊八节的重要礼品。
清同治年间湖北《长阳县志》载”用糯米、黏米、绿豆、红豆、黄豆、黑豆、白豆,腊肉剁碎杂煮作粥者,名‘腊八粥’”。
我国北方一些地方,人们不吃腊八粥,而吃腊八面。
主要传统年节食俗春节时间:农历正月初一起源:①源于”腊祭”(原始社会)②尧舜时已有主要活动与食俗:祀祖、吃年饭、守岁、拜年、喝春酒、吃年烂、吃饺子等元宵节时间:正月十五起源:①远古以大把驱邪(祀太一神)②受佛(灯笼)、道教(上元天宫大帝生日)主要活动与食俗:张灯结彩、吃元宵清明节时间:公历4月5日前后起源:①24节气之一②与寒食节合一(唐代)主要活动与食俗:扫墓祭祖,踏青,插柳,植树,荡秋千,野宴等端午节时间:农历五月初五起源:多种说法:祭祖日、赵王勾践,纪念介子推,屈原,伍子胥,曹娥,祭”地腊”主要活动与食俗:赛龙舟,食粽子,咸蛋,饮雄黄酒,菖蒲酒,放艾草,挂香袋,吃蒜挂蒜,插草蒲七夕节时间:农历七月初七起源:源于神话故事主要活动与食俗:姑娘们聚会,竞赛女红,陈瓜果食品,观”牛郎织女相会”中秋节时间:农历八月十五起源:祭月神主要活动与食俗:赏月、吃月饼、瓜果,”摸秋”,”送瓜”重阳节时间:农历九月初九起源:可能起源于秋游去灾并深受道家影响主要活动与食俗:登高野游、赏菊、放风筝、吃花糕、插茱萸,迎出嫁女归宁冬至节时间:公历12月22日前后起源:24节气之一,周代秦以十一月(农历)为正(过年)主要活动与食俗:祭天、祭祖,送寒衣,宴饮,腌制鱼肉,吃饺子,饮酒腊八节时间:农历十二月初八起源:受佛教影响主要活动与食俗:佛门弟子施粥扬义,宣扬佛法,吃腊八粥送灶节时间: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前后起源:祭祀灶神主要活动与食俗:用胶牙糖、糍粑、果品、豆腐、马料等祭灶(曾用黄羊祭灶),吃”小年”饭,有的地区吃”人口粥”(迎玉皇)中国古代饮食审美思想一、甘、美、善——饮食美思想的萌芽美的本义为甘,甘:”从口含一”,是口含食物所产生的一种快感。
美:羊和大的组合,是对羊的味觉上的感受。
美、善同义。
二、五味调和——和谐美的探求“五味”是泛指各味道。
“和”是中国饮食的最高境界“和”与”同”的差别:”同”是单一、相同,必然单调乏味。
”和”是谐调,是将各种不同的味加以合理调配,使其适中和平衡,以达到整体和谐至美的最佳效果。
三、十美风格——系统完善的审美原则十美:质(营养、品质)香(嗅感)色(颜色)味(滋味感)适(触感)器(器具)序(上食品的顺序)境(宴饮环境)趣(情趣)(一)质:原料和成品的品质、营养。
1.原料品质优良。
2.营养合理搭配,有利人体健康。
3.食品卫生安全,无毒副作用。
(二)香:令人产生愉快感觉的气味气味:一些挥发性物质作用于人的嗅觉器官而使人产生的感觉。
异味:令人产生不愉快感觉的味道。
(三)色:悦目爽神的颜色。
1.色彩的象征意义与心理味觉色彩象征意义心理味觉白纯洁、朴实、洁净、明快质洁、软嫩、清淡,白色,带油光时肥浓黑严肃、庄重、威严、神秘、静寂糊苦感,干香,味浓,余味隽永红热情,激昂,喜庆,健康,愤怒,强烈、鲜明,味浓,酸,甜,香危险黄光明,愉快,希望,智慧,尊贵金黄、多酥脆,干香浓黄嫩而淡香,甜味感,有时有淡,味寡之感深黄香甜、肥糯绿和平、健康、宁静、新生、清新、清淡、嫩爽春天、暗绿恐怖2.色彩的组合艺术①调和色的组合②色彩面积不同的组合③食品色彩与环境的谐调(四)形:体现美食效果,服务于食用目的的富于艺术性和美感的造型。
1.食品的常见形态:自然形态、几何形态、象形形态2.形式美的构成法则对称、平衡、调和、对比、渐次、节奏与韵律、反复与比例(五)味:饱口福、振食欲的滋味,也指美味。
1.滋味:是某种物质刺激味蕾所引起的感觉。
2.味觉美的类型:浓烈美、清淡美(六)适:舒适的口感1.触感(食物):指食物在口腔中咀嚼所产生的对口腔皮肤的接触感觉。
2.几种触感类型:嫩、酥、脆、烂、韧3.触感的设计艺术①把握人们吞咽难易之度。
②要有层次,避免单调。
③因人而异。
(七)器:精美适宜的炊饮器具,以饮食器具为主。
1.饮食器具:食具(餐具):盛器、取食器饮具:酒具、茶具2.盛器与菜点的配合原则①盛具的大小应与菜点的分量相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