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诊断基础知识
CT诊断学基础知识个人总结解读
颅脑CT诊断二、造影增强的强化表现2.有强化(1)均匀强化:常见于脑膜瘤、脑动脉瘤、髓母细胞瘤、肉芽肿等。
(2)斑状强化:见于脑胶质瘤、血管畸形等。
(3)环状强化:常见于脑脓肿、胶质瘤、转移瘤等,其次是脑内血肿吸收期、梗塞灶、囊性肿瘤和脑瘤术后。
(4)不规则强化:多见于恶性胶质瘤。
肿瘤位于脑实质内者称为脑内肿瘤,反之为脑外肿瘤。
五、常见肿瘤(一)胶质瘤:起源于神经胶质细胞,为颅脑原发肿瘤中最常见者。
病理分型又可分为星形细胞瘤,少突胶质瘤,室管膜瘤,髓母细胞瘤,脉络丛乳头状瘤等。
以星形细胞瘤最常见。
1.星形细胞瘤(1)病理:kemohan氏将上星形细胞瘤分为四级,I、II级为分化良好型,相对恶性度低,与正常脑组织分界清;III、IV级为分化不良型,恶性程度高,呈浸润性生长,与与正常脑组织分界不清,易发生坏死、囊变,其血管形成不良。
(2)CT表现①部位:可发生于脑内任何部位,成人多见于大脑半球,儿童多见于小脑半球。
②平扫:a . I级星形细胞瘤表现为脑内圆形或类圆形低密度灶,境界清楚,占位效应轻或不明显;b. II、III、IV级星形细胞瘤表现为略高或混杂密度或囊性肿块,境界不清,灶内可见坏死、出血,灶周水肿及占位效应显着。
③增强扫描:a . I级星形细胞瘤无强化或轻度强化;b. II、III级多为环形强化,形态及厚薄不一,环壁上有时或伴有强化的瘤结节,是星形细胞瘤特征;c. IV级星形细胞瘤多不规则强化。
2.髓母细胞瘤(1)病理肿瘤来源于胚胎残余组织,血运丰富,边界清楚,质软,较少发生囊变、出血和钙化,肿瘤可同时沿脑脊液播散到脑室内及蛛网膜下腔。
对放疗敏感,为小儿后颅窝常见恶性肿瘤。
(2)CT表现①部位:好发于小脑蚓部和小脑半球,可侵入四脑室。
②平扫a. 肿瘤呈圆形或类圆形略高等密度灶,密度均匀。
b. 边界清楚,周围有低密度水肿带。
c. 四脑室受压变形向前移位或消失,三脑室和侧脑室扩大。
③增强扫描:a. 肿瘤呈明显均匀强化。
CT基本知识PPT课件
04
CT的优缺点
CT的优点
01
02
03
04
分辨率高
CT检查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 图像,能够清晰地显示组织的 细微结构,有助于发现病变。
多角度观察
CT检查可以从多个角度观察 病变,有助于全面了解病变的
性质和范围。
定位准确
CT检查可以准确地定位病变 的位置,有助于指导医生制定
治疗方案。
无创无痛
CT检查是一种无创无痛的检 查方式,对患者的身体不会造
深度学习重建算法
深度学习重建算法利用深度神经网络对投影数据 进行学习,自动提取特征并重建出高质量的图像 。这种算法具有强大的自适应性和鲁棒性,是当 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03
CT的类型
普通CT
总结词
普通CT是最基本的CT扫描方式, 主要用于观察人体解剖结构和病 变位置。
详细描述
普通CT扫描通常在平静呼吸状态 下进行,扫描速度较快,能够提 供高质量的图像,用于初步诊断 和筛查病变。
使用防护用品
在进行CT检查时,患者和医务人员 应穿戴防护用品,如铅围裙、铅眼镜 等,以减少辐射暴露。
定期维护和校准
医疗机构应定期对CT设备进行维护 和校准,确保设备性能稳定,降低辐 射剂量。
06
CT的未来发展
AI在CT诊断中的应用
人工智能(AI)在CT诊断中的应用已经成为一个热门话题。AI算法可以通过深度学习和图 像识别技术,自动分析CT图像,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
CT基本知识PPT课件
• CT简介 • CT的工作原理 • CT的类型 • CT的优缺点 • CT的辐射安全 • CT的未来发展
01
CT简介
什么是CT
计算机断层扫描(CT)是一种 医学影像技术,通过X射线对物 体进行多角度扫描,获取物体内
ct基础知识培训
ct基础知识培训CT(Computed Tomography)是一种利用X射线和计算机技术来生成人体内部断层图像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它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领域,成为了现代医学诊断中的重要工具。
对于医学从业人员来说,掌握CT基础知识是非常重要的,这篇文章将为大家介绍一些CT基础知识。
我们来了解一下CT的原理。
CT扫描是通过X射线在人体内部进行多个方向的连续扫描,然后利用计算机将这些扫描数据进行处理和重建,生成人体不同部位的断层图像。
CT图像可以显示出人体内部的组织结构、器官形态和病变情况,有助于医生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在CT扫描中,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常用的术语和参数。
首先是CT值,即衡量组织对X射线的吸收能力的数值。
CT值越高,表示组织对X 射线的吸收能力越强,如骨骼;CT值越低,表示组织对X射线的吸收能力越弱,如脂肪。
此外,还有扫描层厚度、间隔和FOV(Field of View)等参数,它们会影响到CT图像的分辨率和清晰度。
在进行CT扫描时,患者需要躺在扫描床上,然后通过扫描器进行扫描。
扫描过程中,我们需要确保患者的安全,避免过高的辐射剂量对患者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医院通常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扫描参数和辐射剂量,以达到最佳的影像质量和辐射安全性。
CT图像的解读需要医生具备一定的解剖学和病理学知识。
医生可以通过观察CT图像中的各种组织结构和病变表现,来进行疾病的诊断和评估。
例如,通过观察肺部CT图像中的结节形态和密度,可以判断结节的良恶性;通过观察脑部CT图像中的出血灶形态和位置,可以判断出血的原因和严重程度。
除了临床诊断之外,CT还在其他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在科学研究中,CT可以用来研究材料的内部结构和性质,如岩石、金属等。
在工业领域,CT可以用来检测零件的缺陷和异常,以提高产品的质量。
在安检领域,CT可以用来检查行李和包裹中是否携带危险物品。
总结一下,CT基础知识的学习对于医学从业人员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CT基础必学知识点
CT基础必学知识点1. 二进制与十进制互相转换:了解二进制与十进制之间的转换规则,能够将一个十进制数转换为二进制表示,或将一个二进制数转换为十进制表示。
2. 逻辑门与布尔代数:了解常见的逻辑门(与门、或门、非门等)的功能和真值表,理解布尔代数中的逻辑运算规则。
3. 逻辑电路与组合逻辑电路设计:掌握逻辑电路的基本原理和组成,了解如何使用逻辑门设计简单的组合逻辑电路。
4. 时序逻辑和触发器:了解时序逻辑的概念、特点和应用场景,能够使用触发器设计时序逻辑电路。
5. 计算机体系结构: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分(中央处理器、内存、输入输出设备等),了解计算机的指令集架构和存储器层次结构。
6. 汇编语言:熟悉常见的汇编指令及其功能,能够编写简单的汇编程序。
7. 计算机组成原理:了解计算机内部的数据表示方式(如原码、反码、补码)及其运算规则,了解存储器和寄存器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8. 指令级并行和流水线:了解指令级并行和流水线的概念和基本原理,了解如何提高计算机的性能。
9. 存储器层次结构与缓存:了解存储器层次结构的组成和特点,了解缓存的工作原理及其设计方法。
10. 数据传输和总线:了解数据在计算机内部和外部的传输方式,了解总线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11. 输入输出系统:了解计算机与外部设备之间的接口和通信方式,了解输入输出设备的原理和分类。
12. 操作系统基础: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功能,了解进程、线程和调度算法等基本概念与原理。
13. 数据库基础:了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和结构,了解关系数据库的建模和查询操作。
14. 网络基础: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成和通信原理,了解常见的网络协议和服务。
15. 算法与数据结构:了解常见的算法和数据结构,了解如何分析算法的时间和空间复杂度。
以上是一些CT(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础必学知识点,掌握这些知识对于理解计算机原理和编程技术都非常重要。
CT最基础的知识
CT诊断学第一章总论第一节CT发展慨论X线影像是把具有三维的立体解剖结构摄成二维的平面图像,影像互相重叠,密度分辨率不高。
1969年英国的Hounsfield首先设计成电子计算机体层成像装置(Computed Tomography,简称CT)。
1972年这一成果在放射学年会上公布于世。
1979年获得了诺贝尔医学生物学奖。
CT的优点:1 检查方便、迅速而安全,无创伤,无痛苦;检查时只要病人不动地卧于检查床上,即可顺利完成检查,易为病人所接受。
2 图像是断面图像,密度分辨率高,图像清晰,解剖关系明确,可直接显示X线照片无法显示的器官和病变。
因此病变检出率和诊断准确性高。
3 可以获得不同的正常组织与病变组织的X线吸收系数,以用于定性分析。
第二节CT成像原理与基本结构一、CT基本原理X线管发出的X线束得所选层面从多个方向进行扫描,探测器接收、测定透过的X线量,经模/数转换器转换成数字,转入计算机储存和计算,得到该层面各单位容积的X线吸收值,经数/模转换器在阴极射线管影屏上转成CT图像。
临床上将此图像再摄于胶片上。
因此,CT图像是计算机计算出的图像。
二、CT机基本结构1 扫描装置:由X线管、探测器及准直器组成。
X线管发射X线,探测器接收X线,准直器位于X线管前方,它的宽度决定扫描层厚。
2 计算机系统:是CT计神经中枢和心脏。
担负操纵整个扫描过程,处理和运算扫描数据,进行图像的重建和显示等重要工作。
3 外围设备:包括资料存储设备和显示终端两大类。
前者有磁盘机、磁带机和软盘机等;后者有扫描图像的显示终端和显示各种程序文件和指令等文字材料的计算机终端。
三、CT机的发展与分代CT机的发展速度很快,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问世至今,经历了第一代至第五代的演变。
扫描方式探测器元素探测器数扫描时间矩阵第一代平移/旋转式碘化钠1~2个3~5分/层256×256 已淘汰第二代平移/旋转式二氟化钠3~30个10~40秒/层256×256 已淘汰第三代旋转/旋转式氙气300个2~10秒/层256×256或512×512第四代旋转/静止BGO晶体1~4千个1~4秒/层512×512 或固定或高效稀土陶瓷或1024×1024(当球管连续旋转、床匀速前进时形成螺旋CT)第五代超快速或电子束CT,以偏转电子束来产生X线进行扫描,扫描时间缩至50ms/层,17 层/秒,拓宽了CT在心血管方面的临床应用,但价格昂贵。
CT基础知识
(2)对比剂的注射速度:1.5~2.0mL/s。
(3)对比剂的用量:一般为40~50mL。
(4)延时:20s。
(5)定位片及基准线:侧位定位片,以外耳孔前、上 2.5cm为定位片扫描定位点。
注:为观察肿瘤是否侵蚀蝶鞍,需摄取骨窗。
5.颅脑CTA (1)对比剂的注射速度:4~5mL/s。 (2)对比剂的用量:一般为1.2~1.5mL/kg
CT 基 础 知 识
大纲
1.CT的一些简单介绍 2.CT与临床应用的联系 3.头颅CT的简介 4.头颅CT的断层解剖示意图 5.头颅CT的适应症和优缺点 6.头颅CT的扫描方式 7.头颅CT的一些诊断知识
CT概述
1969年HOUNSFIELD 设计成计算机横断体 层成像装置。
晚期时,中央脓液和坏死组织液化(低密度),纤 维包膜增厚(稍高),周围水肿减轻(低密度)。
脑脓肿abscess
右侧低密度类圆性病变,并有 规则环形的高密度环,周围存 在水肿区。
左侧枕部处有一中心为低密 度病变,并有规则环形的高 密度环,周围存在水肿区。
男68,虚弱,疲惫,食欲缺乏,体重减轻和盗汗,进行常规 与增扫,出现环状增强病灶,并有心杂音史,诊断为亚急性 细菌的心内膜炎导致多发脑脓肿,培养中发现葡萄球菌奥里 斯呈阳性
经神经放射诊断学家Ambrose 应用于临床, 取得极为满意的诊断效果。它使脑组织和脑室 及病变本身显影,获得颅脑的横断面图像。
此种检查方法称之为计算机体层成像,这一 成果于1972年英国放射学会学术会议上发表, 1973年在英国放射学杂志上报道。
这种图质好、诊断价值高而无创伤、无痛苦、 无危险的诊断方法是放射诊断领域的重大突破, 促进医学影象诊断学的发展。
CT基础知识及临床应用
CT基础知识及临床应用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rized Tomography,CT)作为一种医学成像技术,已在临床诊断中广泛应用。
本文将介绍CT的基础知识,并探讨其在临床上的应用。
一、CT基础知识1. CT的原理CT采用X射线通过患者身体,利用X射线经组织后的吸收情况来生成图像。
不同组织对X射线的吸收能力不同,可以通过这种差异来区分不同的组织结构。
2. CT的成像方式CT可以采用不同的成像方式,如传统的螺旋扫描、多层次扫描和动态增强扫描等。
不同的成像方式适用于不同的临床需求,可以提供更全面和准确的影像信息。
3. CT图像的解剖学显示CT图像能够清晰地显示人体内部的解剖结构,如骨骼、内脏器官和血管等。
通过对图像的解读,医生可以准确诊断和评估疾病。
二、CT在临床上的应用1. 诊断与鉴别诊断CT在临床上广泛用于各种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如脑卒中、肺部感染和肿瘤等。
通过CT图像,医生可以观察到异常的组织结构和病变区域,从而进行病情评估和诊断。
2. 导向治疗和手术规划CT还可用于导向治疗和手术规划。
医生可以通过CT引导下针吸引活检或穿刺治疗,对病灶进行准确定位和治疗;在手术前,医生可以利用CT图像对手术区域进行立体观察和规划。
3. 疾病进展监测CT可以用于监测疾病的进展和治疗效果,如肿瘤的大小和位置变化。
通过定期进行CT扫描,医生可以评估病情的发展和治疗效果的反馈,从而调整治疗方案。
4. 放射治疗计划对于需要放射治疗的患者,CT图像可以用于确定放疗的范围和计划。
医生可以通过CT图像的测量和定位,确定放疗的剂量和方向,提高放疗的准确性和治疗效果。
5. 心脏CT检查近年来,心脏CT检查在冠心病的诊断和评估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通过心脏CT扫描,医生可以观察冠状动脉的狭窄和斑块,评估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并指导治疗。
CT作为一种快速、无创且准确的影像学技术,为临床医生提供了丰富的图像信息和诊断依据。
它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并显著提高了医学的诊疗能力和效果。
CT基础知识全套
CT基础知识全套一、什么是电流互感器电流互感器和变压器很相像,变压器接在线路上,主要用来改变线路的电压,而电流互感器接在线路上,主要用来改变线路的电流,所以电流互感器从前也叫做变流器。
后来,一般把直流电变成交流电的仪器设备叫做变流器,把改变线路上电流大小的电器,根据它通过互感的工作原理,叫做电流互感器。
二、电流互感器的作用我们为什么需要电流互感器?线路上的电流大小不一,而且相差悬殊,有的只有几安,有的却大至几万安。
要直接测量这些大大小小的电流,就需要根据线路电流的大小,制作相应为几安直到几万安不同的许多电流表和其他电气仪表,这样就会给仪表制造带来极大的困难。
例如高压输电供电线路,要直接用电气仪表测量高压线路上的电流,那是极其危险的,也是绝对不允许的。
如果在线路上接入电流互感器变电流,那么就可以把线路上大大小小的电流,按不同的比例,统一变成大小相近的电流。
只要用一种电流规格的电气仪表,例如通用的电流为5A的电气仪表,就可以通过电流互感器,测量线路上小至几安和大至几万安的电流。
同时电流互感器的基本结构和变压器很相像,它也有两个绕组,一个叫原边绕组或一次绕组;一个叫副边绕组或二次绕组。
两个绕组之间有绝缘,使两个绕组之间有电的隔离。
电流互感器在运行时一次绕组W1接在线路上,二次绕组W2接电气仪表,因此在测量高压线路上的电流时尽管原边电压很高,但是副边电压却很低,操作人员和仪表都很安全。
由此可见,电流互感器除了可以将线路上大小不一的电流变成一定大小的电流,以便于测量之外,还可以起到与线路绝缘的作用,以保证操作人员和仪表的安全。
三、电流互感器的原理电流互感器的结构较为简单,由相互绝缘的一次绕组、二次绕组、铁心以及构架、壳体、接线端子等组成。
其工作原理与变压器基本相同,一次绕组的匝数(NI)较少,直接串联于电源线路中,一次负荷电流(I1)通过一次绕组时,产生的交变磁通感应产生按比例减小的二次电流(12);二次绕组的匝数(N2)较多,与仪表、继电器、变送器等电流线圈的二次负荷(Z)串联形成闭合回路。
CT检查技术基础知识题库100道及答案解析
CT检查技术基础知识题库100道及答案解析1. CT 图像的基本单位是()A. 像素B. 体素C. 矩阵D. 视野答案:A解析:CT 图像的基本单位是像素。
2. 下列关于CT 值的描述,错误的是()A. 是测定人体某一局部组织或器官密度大小的一种计量单位B. 通常将水的CT 值定为0 HUC. 空气的CT 值为-1000 HUD. 骨皮质的CT 值为100 HU答案:D解析:骨皮质的CT 值通常在+1000 HU 左右。
3. CT 增强扫描常用的对比剂是()A. 碘海醇B. 硫酸钡C. 二氧化碳D. 氧气答案:A解析:碘海醇是常用的CT 增强扫描对比剂。
4. 以下哪种情况不适合进行CT 检查()A. 孕妇B. 婴幼儿C. 躁动患者D. 以上都是答案:D解析:孕妇、婴幼儿及躁动患者一般不适合进行CT 检查。
5. CT 图像中,窗宽为200 HU,窗位为50 HU,那么显示的CT 值范围是()A. -50 HU ~150 HUB. -75 HU ~125 HUC. 0 HU ~200 HUD. 50 HU ~250 HU 答案:A解析:窗宽是显示的CT 值范围,窗位是中心位置,所以范围是-50 HU ~150 HU。
6. 螺旋CT 的主要优势是()A. 扫描速度快B. 图像质量高C. 辐射剂量小D. 以上都是答案:D解析:螺旋CT 具有扫描速度快、图像质量高、辐射剂量小等优势。
7. 下列关于多层螺旋CT 的描述,错误的是()A. 探测器排数增加B. 扫描时间更短C. 空间分辨率提高D. 对比剂用量减少答案:D解析:多层螺旋CT 对比剂用量不一定减少。
8. CT 机房的温度应保持在()A. 18℃- 22℃B. 20℃- 24℃C. 22℃- 26℃D. 24℃- 28℃答案:C解析:CT 机房的温度通常应保持在22℃- 26℃。
9. 决定CT 图像空间分辨率的主要因素是()A. 探测器孔径B. 探测器数目C. 重建算法D. 扫描层厚答案:D解析:扫描层厚是决定CT 图像空间分辨率的主要因素之一。
医学影像诊断学学习指南
医学影像诊断学学习指南导言医学影像诊断学是现代医学领域中的重要学科之一,通过应用不同的影像技术,如X射线、CT扫描、MRI和超声等,来获得患者内部身体结构和功能的信息,为医生提供准确、可靠的诊断结果。
本文旨在为医学影像诊断学学习者提供一份全面而实用的学习指南,助力其快速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学习1.1 解剖学基础医学影像诊断学的基础是对人体解剖学的深入了解。
学习者应掌握人体各个系统的结构、位置和相互关系,包括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
同时,理解解剖学术语的使用方法和意义也至关重要。
1.2 影像学物理学理解影像学物理学的原理是学习医学影像诊断学的先决条件。
学习者需要了解X射线的产生和作用机制,以及不同影像技术的原理。
此外,掌握辐射防护和安全性知识,是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安全的重要一环。
1.3 影像学病理学影像学病理学是将影像学与病理学结合起来,通过影像学表现来识别和评估疾病的特征和过程。
学习者需要掌握各种常见病变的影像学表现,如肿瘤、炎症、损伤等。
此外,对不同器官、组织的病理学特点也应有一定了解,为影像信息的正确解读提供基础。
第二部分:技能训练2.1 影像学解读影像学解读是医学影像诊断学学习者最核心的技能之一。
通过认真阅读和分析影像学图像,学习者需要逐步培养对正常解剖学结构和异常病变的鉴别能力。
在此基础上,学习者应学会编写准确和完整的影像学报告,为医生提供决策支持。
2.2 影像学技术操作学习者还需要掌握不同影像技术的操作和操作。
对于X射线、CT和MRI等常用设备,学习者应熟悉其使用方法、图像调整和处理技巧。
此外,在临床实践中,学习者还应注意辐射防护和安全操作,确保患者和自身的安全。
2.3 影像学技术发展趋势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进步,影像学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学习者需关注最新的影像学技术发展趋势,如数字化成像、多模态影像和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等。
了解这些新技术的原理和应用,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性和效率。
医学影像诊断学重点知识
一、名词解释1.螺旋CT(SCT): 螺旋CT扫描是在旋转式扫描基础上, 通过滑环技术与扫描床连续平直移动而实现的, 管球旋转和连续动床同时进行, 使X线扫描的轨迹呈螺旋状, 因而称为螺旋扫描。
2.CTA: 是静脉内注射对比剂, 当含对比剂的血流通过靶器官时, 行螺旋CT容积扫描并三维重建该器官的血管图像。
3.MRA: 磁共振血管造影, 是指利用血液流动的磁共振成像特点, 对血管和血流信号特征显示的一种无创造影技术。
常用方法有时间飞跃、质子相位对比、黑血法。
4.MRS:磁共振波谱, 是利用MR中的化学位移现象来确定分子组成及空间分布的一种检查方法, 是一种无创性的研究活体器官组织代谢、生物变化及化合物定量分析的新技术。
5.MRCP: 是磁共振胆胰管造影的简称, 采用重T2WI水成像原理, 无须注射对比剂, 无创性地显示胆道和胰管的成像技术, 用以诊断梗阻性黄疽的部位和病因。
6.PTC: 经皮肝穿胆管造影;在透视引导下经体表直接穿刺肝内胆管, 并注入对比剂以显示胆管系统。
适应症: 胆道梗阻;肝内胆管扩张。
7.ERCP: 经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在透视下插入内镜到达十二指肠降部, 再通过内镜把导管插入十二指肠乳头, 注入对比剂以显示胆胰管;适应症: 胆道梗阻性疾病;胰腺疾病。
8.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用计算机处理数字影像信息, 消除骨骼和软组织影像, 使血管成像清晰的成像技术。
9.造影检查: 对于缺乏自然对比的结构或器官, 可将高于或低于该结构或器官的物质引入器官内或其周围间隙, 使之产生对比显影。
10.血管造影:是将水溶性碘对比剂注入血管内, 使血管显影的X线检查方法。
11.HRCT: 高分辨CT, 为薄层(1~2mm)扫描及高分辨力算法重建图像的检查技术12.CR: 以影像板(IP)代替X线胶片作为成像介质, IP上的影像信息需要经过读取、图像处理从而显示图像的检查技术。
13.T1: 即纵向弛豫时间常数, 指纵向磁化矢量从最小值恢复至平衡状态的63%所经历的弛豫时间。
CT基础知识
密度分辨率
表示CT设备对密度差别的分辨能力,以% 表示。如果CT的密度分辨率为0.5%,则表示两 种物质的密度差别等于或大于0.5%时,即可分 辨出来,而密度差小于0.5%时,则CT图像上无 法鉴别出来。
密度分辨率与每个系统容积所得到的光子数 有关,光子数越多,密度分辨率越高。CT的密 度分辨率远远高于X线照片。
重建(Reconstruction)
X1(3)
X2(2)
X3(5)
X4(7)
8
9
5 X1+X2=5 X3+X4=12
12 X2+X4=9
X1+X3=8
CT值
CT值为 CT扫描中X线衰减系数的单位,用于表示CT 影像中组织结构的线性衰减系数的相对值。 其单 位名称为亨氏单位HU(Hounsfield Unit)
CT衰减值(单位:Hounsfield Unit)
生物物质 气
脂肪 水
软组织 凝固的血液
骨及钙化 致密骨
H.u -1000 -100
0 (+22~+46 (+55~+76 (+80~+1000
(+1000
图相 黑
灰阶
白
窗口技术
窗宽 Window Width(WW):图像上所包 括的CT值的范围
简言之:物体对水的相对吸收值定义为CT值
某物质CT值=1000(某物质- H2O)/ H2O =衰减系数
CT值水=1000(H2O - H2O)/ H2O =0(HU)
空气值近似于0 CT值空气=1000(0 - H2O)/ H2O =-1000(HU)
骨值近似于1 CT值骨=1000(1 - H2O)/ H2O =1000(HU)
CT诊断基础知识
肺部炎症
肺部出现磨玻璃样密度影或实变影,可伴有 支气管扩张。
肾结石
肾盂内出现高密度结石影,可伴有肾盂扩张 。
图像伪影的识别与排除
金属伪影
金属物体在CT图像上产生高密度 伪影,可通过调整扫描参数或重
建算法来减轻。
运动伪影
由于患者呼吸或器官运动产生的 伪影,可通过嘱咐患者配合呼吸
或采用呼吸门控技术来减轻。
总结词
详细描述
CT在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中具有无创、无 痛、无辐射的优点。
与传统的X线检查相比,CT检查无辐射,对 患者的身体无创伤,且成像质量更高。
消化系统疾病的CT诊断
总结词
CT在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价值,能够显示胃肠道和肝胆 胰脾等器官的病变。
详细描述
CT扫描能够检测胃肠道肿瘤、肝炎、肝硬化、胰腺炎等疾病,为早期 发现和治疗提供帮助。
详细描述
CT扫描能够检测骨折、 关节炎、椎间盘突出等疾 病,为治疗提供准确的定 位和评估。
总结词
CT在骨骼肌肉疾病的诊 断中具有高分辨率和高对 比度。
详细描述
通过调整CT参数,可以 获得高分辨率和高对比度 的骨骼肌肉图像,准确识 别微小病变和损伤。
肿瘤的CT诊断
总结词 详细描述
总结词 详细描述
CT在肿瘤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能够发现肿瘤并评估其大小 和位置。
腹部和盆腔
CT扫描可以用于腹部和 盆腔疾病的诊断,如肝 癌、胰腺癌、卵巢囊肿
等。
骨骼系统
CT扫描可以用于骨骼系 统疾病的诊断,如骨折 、骨肿瘤、关节炎等。
02
CT成像原理
X射线的产生与性质
01
X射线是一种电磁辐射,具有穿透 物质的能力。当高速运动的电子 撞击金属靶时,会释放出X射线。
为你普及ct科普知识
为你普及ct科普知识很多患者在就诊过程中被医生安排进行脑部CT、胸部CT,CT作为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被大家所熟知。
但是还是有很大一部分患者不是很清楚什么是CT、CT能做些什么、做CT需要注意什么、CT对人体是否有辐射等。
本文就为大家详细科普关于CT的知识。
一、CT是什么1.首先要了解CT的中文全称是“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英文全称是“Computed Tomography”。
工作原理是利用专业的CT机器发射出的利用X射线束对人体某一部位的层面实施扫描,并使用计算机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最终为影像医生提供图像。
CT检查时可将人体划分为一层一层来检查,清晰、准确地显示各组织、器官的内部结构,尤其时对微小细节做到一目了然。
2.目前常见的CT检查方法分为平扫CT和增强CT。
平扫CT就是我们常见的躺在机器内,由专业机器完成扫描,呈现黑白图像。
近些年在平扫CT的基础上发展出更清晰的增强CT,患者需静脉注射造影剂,随着血液循环到达全身组织器官中,以完成对病变组织情况的观察,呈现的是彩色图像。
3.CT设备多为扫描架、扫描床和控制台等组成,其中最重要的两项设置包括球管(X线的发生装置),探测器(X线的接收装置)。
而CT检查单上的16排CT、64排CT、128排CT等,就是指探测器的排数。
使用排数越多,扫描速度就越快,动态器官图像质量越好,单位时间内扫描范围越大。
二、CT的辐射首先要确定的是,CT辐射对人体的影响是微乎其微的。
人们在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在接受着各类辐射,例如坐飞机、过地铁安检、使用家用电器等,并且我们赖以生存的空气、食品、水中都存在辐射。
大部分患者每年已经一至两次的CT 检查完全无需担心辐射问题,更加不用焦虑CT形成的辐射是否可能致癌。
并且随着医学技术和设备的不断进步,各种CT检查受到的辐射只会越来越小,患者不可因过度担忧辐射危害而拒绝CT检查。
三、CT的临床应用1.CT检查的主要范围包括:颅脑、颈椎、胸部脏器、腹部脏器、四肢的二维及三维立体图像,尤其是对颅脑、胸部、腹部、四肢及关节骨骼和软骨组织等脏器的病变有着清晰、准确的反应。
ct基础知识
ct基础知识一、什么是CT?CT(Computed Tomography)即计算机体层成像,是一种通过医学图像设备对人体进行断层扫描并生成三维图像的技术。
CT技术是近年来医学影像学领域的重要进展,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和临床意义。
通过CT扫描可以获取人体的精确解剖结构,尤其对于软组织、血管系统、骨骼的显示效果非常好。
二、CT的原理CT的原理基于X射线的物理特性,通过利用X射线的穿透能力对人体进行多次扫描,然后由计算机对得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重建,最终生成人体的断层图像。
具体原理如下:1. X射线吸收X射线在物质中的传播过程中会发生吸收现象。
不同组织结构和密度的物质对X射线吸收的程度不同,硬组织(如骨骼)吸收X射线较多,软组织和液体吸收较少。
2. X射线透射和记录当X射线透过人体后,透射到X射线感应器(探测器)上。
探测器会记录下X射线透射的强度,形成一层层的数字信号。
3. 数据采集在扫描过程中,X射线源和感应器会围绕患者旋转,多个角度下对人体进行扫描,得到一系列的X射线强度数据。
这些数据将被计算机保留进行处理。
4. 数据处理与重建利用计算机对收集到的X射线数据进行处理,通过数学算法重建出横断面图像。
计算机根据数据的各个方面(如密度、吸收程度)来对图像进行灰度显示,使医生能够清晰地观察人体内部的组织结构。
三、CT的应用CT技术在医学诊断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疾病诊断CT扫描能够提供人体内各个部位的详细结构图像,可以帮助医生发现疾病的存在和位置,如肿瘤、感染、损伤等。
CT扫描还可以用于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和分期,为医生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2. 指导手术CT扫描生成的三维图像可以提供更精确的人体解剖结构信息,对于手术操作的指导和规划具有重要意义。
医生可以在手术前通过CT图像对手术的过程进行模拟和规划,以提高手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3. 疗效评估通过CT扫描可以及时观察治疗效果,评估疾病的变化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25
窗 宽
window width
亮灰阶所代表的CT值与暗灰 阶所代表CT值的跨度。
高于上界的组织与上界相同, 低于下界的组织与下届相同。 超出上下限值的组织无法分辨。
a
26
窗宽
• 窗宽越宽:
a
15
a
16
空间分辨力
• 图像对物体空间大小的分辨能力。 • 表示方法: lp/cm (每厘米线对)
5÷lp/cm = 可分辨物体最小直径(mm) • 影响因素:
– 像素越小、层厚越薄, 空间分辨力越高。 – 像素是决定空间分辨力的重要因素。
a
17
像素是决定空间分辨率的重要因素
• FOV及矩阵决定像素的大小
– 可观察组织CT值的变化范围越大 – 但灰阶差值亦大 – 适合观察CT值变化范围较大的组织。如骨、肺等。
• 窗宽越窄 • 可观察组织CT值的变化范围越大 • 灰阶差值越小 • 适合观察CT值变化范围较小的组织,如颅脑、眼
眶等
a
27
同一图像,不同窗宽
a
28
窗位 Window level (central)
• 同一层面中,垂直厚度内如果有两种以上不同 密度组织相互重叠时,所获得的密度不能如实 反映其中的任何一种组织。
• 层厚越薄,部分容积效应越小。
a
21
a
22
部分容积效应
a
23
错构瘤
S=6.5mm S=6.5mm
a
S=3.2mm
24
窗宽、床位技术
• 利用数字图像特点,改变亮度与CT值的关 系,显示不同组织变化的技术。
矩阵
V
像素
512×512
350mm
0.68mm
512×512
250mm
0.49mm
512×512
150mm
0.29mm
320×320
350mm
1.1mm
320×320
200mm
a
0.63mm
18
空间分辨力
• HRCT • 小的病变和解剖结构需要较小的FOV
a
19
空间分辨力
a
20
部分容积效应
– 像素越大、层厚越厚, 密度分辨力越高。
像素
体素
像素×层厚=体素
a
14
C T 值的概念及应用
• 定义:用于测量CT图像中密度值的统一计量单位。 • 单位:HU (Hounsfield Unit) • 公式:CT值= μMμW×α • 常用正常值: μW
– 纯水 0 HU – 液体:-10~20Hu,基本确定 – 脂肪:~40~-120,特异性很高 – 骨皮质 1000 HU左右 – 空气 -1000HU左右 – 肺:-700左右
硬射线伪影
a
34
CT检查技术
• 普通扫描
– FOV,mAs,Kv,层厚,螺距等对图像的影像
• 强化扫描 • 动态强化扫描 • 图像处理技术
– MPR – CPR – VR – MIP及MinIP
a
35
肝脏动态强化扫描
– 方法与分期:
• 肝动脉期:20~35s(25s) • 门静脉期:35~75s(60s) • 肝实质期:3min~5min,亦称平衡期 • 延迟扫描:具体而定15min
a
7
无组织结构的重叠
a
8
空间整体思维
a
9
诊断不仅考虑细节,还要把握整体形态
a
10
长短轴
例2 右侧肾上腺腺癌 侵及下腔静脉且向右房内延伸
a
11
切线位及垂直于切线位
a
12
密度分辨力
• 定义及实质 • 影像因素 • C T 值的概念 • CT值的应用
a
13
密度分辨力
• 定义:图像对组织密度差别的分辨能力。 • 实质:体素吸收X线的量。 • 影像因素:
CT诊断基础知识
a
1
a
2
螺旋CT
a
3
多层螺旋CT
a
4
CT图像特点
• 数字图像 • 断面图像 • 密度分辨力和空间分辨力 • 窗宽/床位技术 • 容积效应 • 常见伪影 • 常用技术
a
5
数字图像
a
6
断面图像
• 无组织结构的重叠 • 建立空间整体思维
– 断层解剖与系统解剖的关系 – 整体形态表现不良 – 细节表现较好 – 长短轴图像 – 切线与垂直切线
– 肝实质密度逐渐降低
– 动脉、门脉和静脉内对比剂浓度降低,密度相近
a
38
平扫
动脉期
肝脏动态强化方式
门脉期
平衡期
a
39
a
40
a
41
Take home points
• 密度分辨力 • 空间分辨力 • 窗宽/床位技术 • 容积效应 • 常见伪影 • 肝脏的动态增强扫描
a
42
The End
a
43
• 又称窗平,为窗宽的中心值。 • 一般将所观察组织的CT值定为窗位,这样
既能显示比该组织密度高的病变,也能 观察比该组织密度低的病变。
a
29
a
30
常见伪影
• 宏观运动伪影
– 可控制:呼吸、肢体运动 – 不可控制:心脏波动、肠蠕动
• 硬射线伪影
a
31
心脏搏动性伪影
a
32
大血管搏动性伪影
a
33
a
36
a
37
• 动脉期
– 肝实质轻微均匀强化 – 门静脉内无或有少量对比剂 – 肝静脉内无对比剂
• 门静脉期
– 肝实质均匀显著强化达到高峰 – 门静脉内对比剂浓度明显升高 – 肝静脉因对比剂进入而显影
• 平衡期
•肝动脉带进的对 比剂较少
•门静脉内无对比 剂或对比剂未进 入肝血窦或组织 间隙
•门脉血流对对比 剂的稀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