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毅 《中医学哲学基础之阴阳学说(一)》学习笔记
中医基础之“阴阳学说”
中医基础之“阴阳学说”一、阴阳学说的概念阴阳学说定义:是研究阴阳的内涵及其运动变化规律,并用以阐释宇宙万物万象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一种古代哲学理论,是古人认识宇宙本原和阐释宇宙变化的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阴阳定义:阴阳是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
所谓“阴阳者,一分为二也。
”在古代哲学中:阴阳学说是中国古代朴素的对立统一理论,是用以认识自然和解释自然的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
阴阳是一个抽象概念,并不专指某一具体的事物和现象,故《灵枢·阴阳系日月》说:“阴阳者,有名而无形。
”历史沿革:1. 阴阳的概念大约形成于西周,《周易》把阴阳从哲学角度高度进行概括,指出“一阴一阳谓之道”,“立天之道,曰阴与阳”,把阴阳的存在及其运动变化视为宇宙的基本规律。
2. 春秋战国时期哲学理论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作为哲学理论的阴阳学说也逐渐形成,并被医家应用于医学理论之中。
(二)事物的阴阳属性阴阳既可以标示相互对立的事物或现象,又可以标示同一事物或现象内部对立的两份方面。
阳属性的特点:运动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无形的、明亮的、兴奋的。
阴属性的特点:静止的、内守的、下降的、寒冷的、有形的、晦暗的、抑制的。
在医学领域中的属性:人体中在外、在上的和具有外向、弥漫、推动、温煦、兴奋、升举等特性的事物及现象统属于阳;而将在内的、在下的和具有内守、凝聚、宁静、凉润、沉降等特性的事物和现象统属于阴,如“五脏”属阴,“六腑”属阳。
阴阳属性的标志:阴阳属性的标志是寒热、动静、明暗。
因水火具备了这一特性,故称为阴阳属性标志物。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
”(三)阴阳的特性:1.绝对性:主要表现在其属阴或属阳的不可变性,即不可反称性。
2.相对性: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阴阳属性相互转化:事物阴阳属性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②阴阳之中复有阴阳:阴阳双方中的任何一方又可以再分,即所谓的“阴中有阳”和“阳中有阴” 如昼为阳,夜为阴。
阴阳五项学说学习笔记
我学习了阴阳五行学说,收获颇丰。
感觉在专业上及常识上均有明显提高,特意整理笔记19个知识点如下:1 . 阴阳最初的概念是指日光的向和背。
山之南水之北为阳。
2. 《内经》:“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是说明阴阳之间的互根互用。
3. 阴阳的相互转化是有条件的。
4. 阴阳的属性是相对的。
5. 阴阳相互制约,其产生的原因是阴阳对立。
6. 王某,女,38岁,昨日冒雨,夜间出现恶寒发热,鼻塞流涕,咳嗽,痰稀薄色白,今日晨起诸症未见缓解,恶寒更重,无汗,头身疼痛,鼻塞流清涕,舌苔薄白,脉浮紧。
该患者诊断为感冒(风寒犯表证)。
用阴阳学说来分析患者的病理变化属于阴阳失调中的阴胜则寒。
7. “重阴必阳”、“重阳必阴”属于阴阳的转化8. 王某,男,69岁。
面色晃白,气短懒言,神疲乏力,语声低微。
其症状性质属于阴证。
9. 王某,男,3岁。
大叶性肺炎,面目红赤,气息喘促,体温41℃。
午后突然抽搐,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脉微。
其证型变化属于阴阳的转化。
10. 王某,男,3岁,三天前在外玩耍遇风寒后开始发热、咳嗽、出汗,口服小儿感冒灵颗粒后未见缓解,今起开始热象骤升,咳嗽加重,咳铁锈色痰,鼻翼煸动,面色红赤,查体40.5℃,HR130次/分,明显三凹征。
舌红苔黄,脉洪数。
对患儿面色红赤,舌红,脉洪数的症状归纳正确的是属阳。
11. 王某,男,3岁,三天前在外玩耍遇风寒后开始发热、咳嗽、出汗,口服小儿感冒灵颗粒后未见缓解,今起开始热象骤升,咳嗽加重,咳铁锈色痰,鼻翼煸动,面色红赤,查体T40.5℃,HR130次/分,明显三凹征。
舌红苔黄,脉洪数。
患儿入院后,护士小王即对患儿使用了冰枕,施行酒精擦浴。
关于使用冰枕,合理的解释是阴阳对立制约。
12. 面色青,喜食酸味,脉见弦,可诊为肝病。
13. “见肝之病,知肝传脾”是指木乘土。
14. 肝火犯肺,属于木侮金。
15. 根据五行的生克乘侮规律,若土气不足,则木乘土,水侮土。
16. 根据五行的生克乘侮规律制定的以下治疗法则错误的是火制土。
中医基础知识阴阳学说
中医基础知识阴阳学说
阴阳学说是在气一元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中国古代的朴素的对立统一理论,属于中国古代唯物论和辩证法范畴,体现出中华民族辩证思维的特殊精神。
其哲理玄奥,反映着宇宙的图式。
阴阳学说认为:世界是物质性的整体,宇宙间一切事物不仅其内部存在着阴阳的对立统一,而且其发生、发展和变化都是阴阳二气对立统一的结果。
在阴阳学说中,阴和阳是对立的两个方面,阳代表积极、主动、力量和独立,阴则代表消极、被动、柔弱和依赖。
阴阳之间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转化,从而维持了事物的动态平衡和协调发展。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中医学认为人体内部存在着阴阳的对立统一,人体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都与阴阳的关系密切。
例如,人体的五脏属阴,六腑属阳,阴阳的平衡是维持人体健康的重要条件。
如果阴阳失衡,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此外,阴阳学说还被应用于指导临床治疗。
中医学认为治疗疾病的关键在于调整阴阳的平衡,通过调整阴阳的平衡来恢复人体的健康。
例如,对于阳虚的患者,应采用温阳散寒的方法进行治疗;对于阴虚的患者,应采用滋阴降火的方法进行治疗。
总的来说,阴阳学说是中医学的理论基础之一,对于理解和掌握中医学理论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和应用阴阳学说,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生命现象的本质和规律,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促进人类健康事业的发展。
中医基础知识阴阳学说
中医基础知识阴阳学说
阴阳学说是中医基础知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中医理论的核心思想之一。
阴阳学说起源于古代中国的哲学思想,认为宇宙万物都是由阴阳两种相对而统一的对立面构成的。
阴阳的相互作用和平衡是宇宙万物生成、发展和变化的基本规律。
阴阳学说在中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中医认为,人体内部的脏腑、经络、气血等都存在阴阳之分,阴阳的平衡与协调对人体的健康至关重要。
当阴阳失衡时,人体就会出现各种疾病。
阴阳学说对于中医诊断和治疗也具有指导意义。
中医通过观察病人的面色、舌苔、脉象等来判断阴阳的盛衰,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治疗。
例如,面色苍白、舌苔淡白、脉象沉迟等表现为阳虚,中医会采用温阳补虚的方法进行治疗。
阴阳学说还与中医药物的运用密切相关。
中药按照其性味归属于阴性或阳性,通过调节阴阳的平衡来治疗疾病。
例如,寒性的中药可以用于治疗阳虚证,而热性的中药则适用于治疗阴虚证。
阴阳学说在中医的治疗方法中也有广泛应用。
中医通过调节阴阳的平衡来治疗疾病,包括针灸、推拿、艾灸等疗法。
这些治疗方法通过刺激经络、调整气血来调节阴阳,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阴阳学说是中医基础知识中的重要内容,它贯穿于中医理论和实践的方方面面。
了解和应用阴阳学说,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
中医,维持身体健康。
同时,阴阳学说也是中医文化的瑰宝,具有深远的历史和哲学意义。
1-2哲学基础.阴阳 (1).
一、阴阳的概念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
(二)事物的阴阳属性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
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
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既可标示两种 相互对立的事物或现象,又可标示一事物 内部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 阴阳最初的涵义是非常朴素的,是指日光 的向背而言,朝向日光则为阳,背向日光 则为阴。
举例1:就天地来说——“天为阳,地为阴”
(因天气轻清无形所以属阳,而地气重浊有形 所以属阴) 举例2:就动静来说——“阴静阳躁”(动) (阴主静,所以相对静止的状态属阴;阳主动, 所以剧烈运动的状态属阳。) 举例3:再就物质的运动变化来说——“阳化气, 阴成形”(当某一事物出现蒸腾气化的运动状 态时属于阳;如果出现凝聚成形的运动状态则 属于阴。)
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阴阳学说
中医学哲学基础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精气学说 阴阳学说 五行学说 中医学思维方法的特点
第二节
阴阳学说
阴阳学说,是研究阴阳的内涵及其运动变化 规律,并用以阐释宇宙间万事万物的发生、发展 和变化的一种古代哲学理论,是古人探求宇宙本 原和解释宇宙变化的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 本节主要内容: 一、阴阳的概念 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事物阴阳属性的规定:阴阳属性划分的标准 一般地说,凡是运动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 无形的、明亮的、兴奋的都属于阳;相对静止的、内 守的、下降的、寒冷的、有形的、晦暗的、抑制的都 属于阴。 水火为阴阳属性的标志,称为“阴阳之征兆”。 征兆—象征,“水为阴”而“火为阳”,水和火各自反 映和代表了阴阳的基本特性, 阴和阳的相对属性引入医学领域,将人体中具有中空、 外向、弥散、推动、温煦、兴奋、升举等特性的事物 及现象统属于阳,而将具有实体、内守、凝聚、宁静、 凉润、抑制、沉降等特性的事物和现象统属于阴。
中医基础理论阴阳学说
是指各种事物或现象及事物内部对立双方的阴阳属性
不是绝对的、一成不变的,而是相对的,可变的。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可分性:即属阴或阳的事
物还可以再分阴阳,即所谓阴中有
阳,阳中有阴。如昼夜分阴阳,
太极图等。
(2)转化性:在一定条件下,阴阳属性可以互相转
化:即阴可转化为阳,阳也可转化为阴。如气血之间。
2021/3/29 星期一
1
目的要求
一、掌握阴阳的基本概念 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三、了解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2021/3/29 星期一
2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 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
立双方的概括。 (二)阴阳学说的基本概念
阴阳学说,是研究阴阳的内涵及其运动变化规律,
11
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一)阴阳交感 (二)阴阳对立制约 (三)阴阳互根互用 (四)阴阳消长平衡 (五)阴阳相互转化
2021/3/29 星期一
12
(一)阴阳交感 1、概念: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而交合的 过程,是阴阳在运动过程中的一种最佳状态。
阴阳交感是万物化生和变化的根本条件,如 果没有阴阳的交感运动,就没有生命,也没有自 然界。
3. 分析和归纳药物的性能
① 药之四性(四气):
寒、凉——属阴,如黄连、石膏、知母。
温、热——属阳,如干姜、附子、肉桂。
②药之五味(六味):酸、苦、甘、辛、咸
辛、甘、淡——为阳,如菊花、薄荷、猪苓
酸、苦、咸——为阴、如地龙、乌梅、五味子
③药之作用
升、浮——属阳,如桑叶、升麻、浮萍
降、沉——属阴,如石决明、牡蛎、磁石
面发生质的改变。如自然界六月飘雪,人体急性热病
中医基础理论第一章中医学的哲学基础2阴阳学说
2018/10/28
2、事物阴阳属性的相对性和绝对性
(1)绝对性:指事物的阴阳属性有严格的划分,不能随意
改变,其阴阳属性一经确定即不可反称。
主要表现在事物的总体属性未变,或比较的对象或层
次未变,它的阴阳属性是固定不变的。(同一范畴或
同一层次)
2018/10/28
(2)相对性: 指各种事物或现象以及事物内部矛盾双方的属性不是 固定、一成不变的,而是在一定条件下有时是可以辐射转 化和可变的。 (事物的总体属性发生了改变,或比较的层次或对象变了) 如①阴阳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②阴阳之中复有阴阳(“阴阳者…《素问· 阴阳离合 论》) ③比较的对象不同
阴阳的概念
2018/10/28
一、阴阳的概念: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 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是对 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 属性的概括。它既可以标示既相互关联又相
互对立的两种事物或现象,又可以标示同一
事物内部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
2018/10/28
阴阳概念源于西周,发展于春秋战国时期。
2018/10/28
2.阴阳的互根互用
互根——即阴阳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每一方都以对方的存在作为自己存 在的前提和条件。 含义 阴 互用——阴阳双方相互资生、相互促进和相互助长。 阴 阳 阳 的 意义 ①阴阳是对立统一的,二者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才能维持事物的生成、发展和变化。 互 ②阴阳互根互用关系失常,事物就失去了生成和发展变化的基本条件,在人体则导致种种疾病。 互 根 根 春夏阳气生而渐旺,阴气随之增长——雨水增多 阳生阴长 互 自然界 秋冬阳气衰而渐少,阴气随之潜藏——降水减少 阳杀阴藏 互 用 用 表现 气为血之帅——气能生血,气能行血,气能摄血。 生理 血为气之母——血能载气,血能养气。 举例 人体 互根失常——孤阴不生,独阳不长。 病理 互用失常——阳损及阴,阴损及阳。
中医学的哲学思想阴阳学说
中医学的哲学思想阴阳学说阴阳学说运用阴阳对立统一的关系,来研究、阐释自然界一切事物和现象所具有的相互对立、相互依存及其消长变化规律的学说。
阴阳学说的基本概念阴阳的基本概念阴阳,是对自然界相关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总概括。
阴阳既可代表相互关联而性质相反的两种事物或现象,又可代表同一事物或现象内部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
阴阳的基本特征事物观察的阴阳属性以运动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积极的,进取的,刚强的,无形的,亢奋的属“阳”的范畴以静止的,内向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消极的,退守的,柔弱的,有形的,抑制的属“阴”的范畴阴阳属性的特点阴阳的抽象性:代表的是事物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两个方面的属性,是抽象的概念阴阳的相关性:事物或现象阴阳属性的划分,必须满足彼此间具有的相互关联而又相互对立的条件,不具有相互关联的基础条件,无从划分彼此间的阴阳属性阴阳的普遍性:阴阳贯穿于一切事物之中,可运用于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分类归纳阴阳的相对性:事物或现象的阴阳属性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
阴阳的相互转化。
阴阳的无限可分性阴阳的可分性:自然界任何相互关联的事物或现象都可概括为阴阳两大类,而事物内部有可分为阴阳两个方面,每一事物的阴或阳的任何一方又可再分为阴阳。
阴阳所具有的抽象性、普遍性、相关性、相对性和可分性的特点,对揭示客观事物和现象的本质及其运动规律,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阴阳学说的主要内容阴阳的相互对立阴阳的相互对立是指自然界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存在着相互对立和相互制约的关系对立——属性截然相反,相互对立、相互排斥制约——相互牵制、掣肘、约束最终对立与制约达到动态平衡——阴平阳秘阴阳的相互依存相互对立的事物或现象之间,始终存在着互根互用的关系互根——阴阳双方都以对方的存在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和条件。
互用——在阴阳相互依存的基础上,阴阳相互资生、相互促进和相互助长。
阴阳的相互消长对立互根的阴阳双方,而是始终处于彼此增长和消减的变化之中,保持动态平衡。
潘毅中医基础理论课堂笔记(1)
五行传变:传:按相生关系传或相克关系传。
一个脏有病都可以传到其他的脏,传的概率不同,容易往那里传不容易往那里传有什么好处呢?预防性治疗。
比如肝血虚补血考虑到住心传变,即便没有也加上一两味补心血的药物,心血充实了不容易传(意见性的),但肝火可犯胃、心、肾我防不过来,犯到那里再说吧,肝火就清肝火,我不能分散药力啊,如果心肝脾肺肾我都管理一下,管不了那么多。
控制疾病的传变: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金匮工略》特指有肝气郁结,肝气郁结容易犯脾,肝血虚不容易犯脾。
治则:虚则补其母,实则泄其子心—苦、喜肾---咸、恐肺—辛、忧脾—甘、思肝---酸、怒辨证即是认证识证的过程。
证是对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病理反映的概括,包括病变的部位、原因、性质以及邪正关系,反映这一阶段病理变化的本质(全面情况)。
所谓辨证,就是根据四诊所收集的资料,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病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
部位:例某个关窍有病找到他的主管。
经络的病找到经络,经络也跟脏腑相关。
性质:一般是偏寒、热邪正关系:一般讲的虚实中医诊断:定性+定位阴虚(阴虚则热):低热、手足心热、午后潮热、盗汗、口燥咽干、大便干、颧红、心烦失眠、头晕耳鸣、舌红少苔,脉细数等症阴虚严重者可导致亡阴证,症状为:汗热而黏、呼吸短促、身畏热、手足温、躁妄不安、渴喜冷饮,或面色潮红、舌红而干、脉细数无力。
此属体液大量消耗而表现出的阴津枯涸的病变,为危重证候,应及时予以滋阴补津。
阳虚(阳虚则寒):主证,畏寒肢冷、面色苍白、大便溏薄、小便清长、脉沉微无力等。
气虚:在阳虚的基础上割出来的,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舌谈、脉弱(无力),纯粹是功能减退。
(功能减退+寒象=阳虚)血虚:指血液亏虚,脏腑、经络、形体失养,以面色淡白(不华)或萎黄,唇舌爪甲色淡,头晕眼花、视物模糊、两目干涩、夜盲、心悸多梦,失眠、手足发麻,皮肤干燥、毛发不荣、妇女月经量少、色淡、后期或经闭,脉细等为常见证候。
中医基础理论阴阳学说
3.阴阳的相对性
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阴阳双方以比较而分阴阳 (2)阴阳之中复有阴阳(可分性) (3)阴阳可相互转化
日中
可 分 性
平旦
黄昏
鸡鸣 “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 之可万。” ——《素问 • 阴阳离合论》
4.阴阳的普遍性
阴阳既可标示相互对立的事物或现象,又可 标示同一事物内部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
“法于阴阳”“冬病夏治”“夏病冬养”
3.归纳药物的性能
以药物之性纠正机体阴阳之偏
四 气
温、热——阳 寒、凉——阴
五味:酸、苦、甘、辛、咸
辛味药有发散、促进运动之性; 甘味药能滋补和缓急; 淡味可渗泄作用;故辛、甘、淡属阳。 酸味能收敛; 苦味能清热、坚阴; 咸味能软坚散结;故酸、苦、咸属阴 。
药物的作用趋向—升降浮沉:升、浮→阳 沉、降→阴
地之阴气上升
⑵人体 男(阳)
女(阴)
媾精
诞生
新的生命
阴阳互藏
1.含义:指相互对立的阴阳双方中的任何一 方都包含着另一方,即阴中有阳, 阳中有阴。 阳中涵阴,因而阳依阴而 存在,阳以阴为源而生; 阴中寓阳,因而阴依阳而 存在,阴以阳为根而化。
阴阳互藏
2.举例:
⑴自然界 上(阳)
下(阴) ⑵人体 心(阳) 肾(阴)
1.分析病因的阴阳属性
风、暑、(火)热邪---阳邪
如:六淫
寒、湿邪---阴邪
2.分析病机
阳盛 1.阴阳偏盛 阴盛 阴阳失调
阳邪犯人 机能亢奋 阳亢盛 实热证 阳胜则热 邪并于阳 产热过剩 阳长阴消 伤阴 阳胜则阴病
阴邪犯人 机能障碍 阴亢盛 实寒证 阴胜则寒 邪并于阴 产热不足 阴长阳消 伤阳 阴胜则阳病
中医哲学思想笔记摘抄(3篇)
第1篇一、中医哲学概述中医哲学是我国传统医学的哲学基础,其核心思想主要包括阴阳五行、整体观念、辨证施治等。
中医哲学思想贯穿于中医的各个领域,对中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对中医哲学思想的一些摘抄。
1. 阴阳五行学说(1)阴阳:阴阳是中医哲学的基本概念,指自然界和人体内部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的两个方面。
阴阳平衡是人体健康的基础。
(2)五行:五行即木、火、土、金、水,是自然界中五种基本物质,它们相互生成、相互克制,构成了自然界和人体的物质基础。
2. 整体观念(1)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各个器官、组织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人体与外界环境也相互联系,人体内部的阴阳五行平衡与外界环境的阴阳五行相应。
(2)脏腑经络学说:脏腑经络是中医对人体结构和功能的认识,脏腑是人体内部的功能单位,经络是连接脏腑、传递气血的通道。
3. 辨证施治(1)辨证:中医治疗疾病,首先要进行辨证,即根据患者的病情、体质、病史等因素,确定病因、病机,找出疾病的本质。
(2)施治:辨证明确后,根据病因、病机,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如中药、针灸、推拿等。
二、中医哲学思想摘抄1. 《黄帝内经》(1)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2)故善治者,治皮毛,治肌肤,治筋脉,治骨髓,治五脏,治六腑,治奇恒之府,治九窍,治五体,治皮毛,治肌肉,治筋脉,治骨髓,治五脏,治六腑,治奇治奇恒之府,治九窍,治五体,治皮毛,治肌肉,治筋脉,治骨髓,治五脏,治六腑,治奇恒之府,治九窍,治五体,治皮毛,治肌肉,治筋脉,治骨髓,治五脏,治六腑,治奇恒之府,治九窍,治五体,治皮毛,治肌肉,治筋脉,治骨髓,治五脏,治六腑,治奇恒之府,治九窍,治五体,治皮毛,治肌肉,治筋脉,治骨髓,治五脏,治六腑,治奇恒之府,治九窍,治五体,治皮毛,治肌肉,治筋脉,治骨髓,治五脏,治六腑,治奇恒之府,治九窍,治五体,治皮毛,治肌肉,治筋脉,治骨髓,治五脏,治六腑,治奇恒之府,治九窍,治五体,治皮毛,治肌肉,治筋脉,治骨髓,治五脏,治六腑,治奇恒之府,治九窍,治五体,治皮毛,治肌肉,治筋脉,治骨髓,治五脏,治六腑,治奇恒之府,治九窍,治五体,治皮毛,治肌肉,治筋脉,治骨髓,治五脏,治六腑,治奇恒之府,治九窍,治五体,治皮毛,治肌肉,治筋脉,治骨髓,治五脏,治六腑,治奇恒之府,治九窍,治五体,治皮毛,治肌肉,治筋脉,治骨髓,治五脏,治六腑,治奇恒之府,治九窍,治五体,治皮毛,治肌肉,治筋脉,治骨髓,治五脏,治六腑,治奇恒之府,治九窍,治五体,治皮毛,治肌肉,治筋脉,治骨髓,治五脏,治六腑,治奇恒之府,治九窍,治五体,治皮毛,治肌肉,治筋脉,治骨髓,治五脏,治六腑,治奇恒之府,治九窍,治五体,治皮毛,治肌肉,治筋脉,治骨髓,治五脏,治六腑,治奇恒之府,治九窍,治五体,治皮毛,治肌肉,治筋脉,治骨髓,治五脏,治六腑,治奇恒之府,治九窍,治五体,治皮毛,治肌肉,治筋脉,治骨髓,治五脏,治六腑,治奇恒之府,治九窍,治五体,治皮毛,治肌肉,治筋脉,治骨髓,治五脏,治六腑,治奇恒之府,治九窍,治五体,治皮毛,治肌肉,治筋脉,治骨髓,治五脏,治六腑,治奇恒之府,治九窍,治五体,治皮毛,治肌肉,治筋脉,治骨髓,治五脏,治六腑,治奇恒之府,治九窍,治五体,治皮毛,治肌肉,治筋脉,治骨髓,治五脏,治六腑,治奇恒之府,治九窍,治五体,治皮毛,治肌肉,治筋脉,治骨髓,治五脏,治六腑,治奇恒之府,治九窍,治五体,治皮毛,治肌肉,治筋脉,治骨髓,治五脏,治六腑,治奇恒之府,治九窍,治五体,治皮毛,治肌肉,治筋脉,治骨髓,治五脏,治六腑,治奇恒之府,治九窍,治五体,治皮毛,治肌肉,治筋脉,治骨髓,治五脏,治六腑,治奇恒之府,治九窍,治五体,治皮毛,治肌肉,治筋脉,治骨髓,治五脏,治六腑,治奇恒之府,治九窍,治五体,治皮毛,治肌肉,治筋脉,治骨髓,治五脏,治六腑,治奇恒之府,治九窍,治五体,治皮毛,治肌肉,治筋脉,治骨髓,治五脏,治六腑,治奇恒之府,治九窍,治五体,治皮毛,治肌肉,治筋脉,治骨髓,治五脏,治六腑,治奇恒之府,治九窍,治五体,治皮毛,治肌肉,治筋脉,治骨髓,治五脏,治六腑,治奇恒之府,治九窍,治五体,治皮毛,治肌肉,治筋脉,治骨髓,治五脏,治六腑,治奇恒之府,治九窍,治五体,治皮毛,治肌肉,治筋脉,治骨髓,治五脏,治六腑,治奇恒之府,治九窍,治五体,治皮毛,治肌肉,治筋脉,治骨髓,治五脏,治六腑,治奇恒之府,府,治九窍,治五体,治皮毛,治肌肉,治筋脉,治骨髓,治五脏,治六腑,治奇恒之府,治九窍,治五体,治皮毛,治肌肉,治筋脉,治骨髓,治五脏,治六腑,治奇恒之府,治九窍,治五体,治皮毛,治肌肉,治筋脉,治骨髓,治五脏,治六腑,治奇恒之府,治九窍,治五体,治皮毛,治肌肉,治筋脉,治骨髓,治五脏,治六腑,治奇恒之府,治九窍,治五体,治皮毛,治肌肉,治筋脉,治骨髓,治五脏,治六腑,治奇恒之府,治九窍,治五体,治皮毛,治肌肉,治筋脉,治骨髓,治五脏,治六腑,治奇恒之府,治九窍,治五体,治皮毛,治肌肉,治筋脉,治骨髓,治五脏,治六腑,治奇恒之府,治九窍,治五体,治皮毛,治肌肉,治筋脉,治骨髓,治五脏,治六腑,治奇恒之府,治九窍,治五体,治皮毛,治肌肉,治筋脉,治骨髓,治五脏,治六腑,治奇恒之府,治九窍,治五体,治皮毛,治肌肉,治筋脉,治骨髓,治五脏,治六腑,治奇恒之府,治九窍,治五体,治皮毛,治肌肉,治筋脉,治骨髓,治五脏,治六腑,治奇恒之府,治九窍,治五体,治皮毛,治肌肉,治筋脉,治骨髓,治五脏,治六腑,治奇恒之府,治九窍,治五体,治皮毛,治肌肉,治筋脉,治骨髓,治五脏,治六腑,治奇恒之府,治九窍,治五体,治皮毛,治肌肉,治筋脉,治骨髓,治五脏,治六腑,治奇恒之府,治九窍,治五体,治皮毛,治肌肉,治筋脉,治骨髓,治五脏,治六腑,治奇恒之府,治九窍,治五体,治皮毛,治肌肉,治筋脉,治骨髓,治五脏,治六腑,治奇恒之府,治九窍,治五体,治皮毛,治肌肉,治筋脉,治骨髓,治五脏,治六腑,治奇恒之府,治九窍,治五体,治皮毛,治肌肉,治筋脉,治骨髓,治五脏,治六腑,治奇恒之府,治九窍,治五体,治皮毛,治肌肉,治筋脉,治骨髓,治五脏,治六腑,治奇恒之府,治九窍,治五体,治皮毛,治肌肉,治筋脉,治骨髓,治五脏,治六腑,治奇恒之府,治九窍,治五体,治皮毛,治肌肉,治筋脉,治骨髓,治五脏,治六腑,治奇恒之府,治九窍,治五体,治皮毛,治肌肉,治筋脉,治骨髓,治五脏,治六腑,治奇恒之府,治九窍,治五体,治皮毛,治肌肉,治筋脉,治骨髓,治五脏,治六腑,治奇恒之府,治九窍,治五体,治皮毛,治肌肉,治筋脉,治骨髓,治五脏,治六腑,治奇恒之府,治九窍,治五体,治皮毛,治肌肉,治筋脉,治骨髓,治五脏,治六腑,治奇恒之府,治九窍,治五体,治皮毛,治肌肉,治筋脉,治骨髓,治五脏,治六腑,治奇恒之府,治九窍,治五体,治皮毛,治肌肉,治筋脉,治骨髓,治五脏,治六腑,治奇恒之府,治九窍,治五体,治皮毛,治肌肉,治筋脉,治骨髓,治五脏,治六腑,治奇恒之府,治九窍,治五体,治皮毛,治肌肉,治筋脉,治骨髓,治五脏,治六腑,治奇恒之府,治九窍,治五体,治皮毛,治肌肉,治筋脉,治骨髓,治五脏,治六腑,治奇恒之府,治九窍,治五体,治皮毛,治肌肉,治筋脉,治骨髓,治五脏,治六腑,治奇恒之府,治九窍,治五体,治皮毛,治肌肉,治筋脉,治骨髓,治五脏,治六腑,治奇恒之府,治九窍,治五体,治皮毛,治肌肉,治筋脉,治骨髓,治五脏,治六腑,治奇恒之府,治九窍,窍,治五体,治皮毛,治肌肉,治筋脉,治骨髓,治五脏,治六腑,治奇恒之府,治九窍,治五体,治皮毛,治肌肉,治筋脉,治骨髓,治五脏,治六腑,治奇恒之府,治九窍,治五体,治皮毛,治肌肉,治筋脉,治骨髓,治五脏,治六腑,治奇恒之府,治九窍,治五体,治皮毛,治肌肉,治筋脉,治骨髓,治五脏,治六腑,治奇恒之府,治九窍,治五体,治皮毛,治肌肉,治筋脉,治骨髓,治五脏,治六腑,治奇恒之府,治九窍,治五体,治皮毛,治肌肉,治筋脉,治骨髓,治五脏,治六腑,治奇恒之府,治九窍,治五体,治皮毛,治肌肉,治筋脉,治骨髓,治五脏,治六腑,治奇恒之府,治九窍,治五体,治皮毛,治肌肉,治筋脉,治骨髓,治五脏,治六腑,治奇恒之府,治九窍,治五体,治皮毛,治肌肉,治筋脉,治骨髓,治五脏,治六腑,治奇恒之府,治九窍,治五体,治皮毛,治肌肉,治筋脉,治骨髓,治五脏,治六腑,治奇恒之府,治九窍,治五体,治皮毛,治肌肉,治筋脉,治骨髓,治五脏,治六腑,治奇恒之府,治九窍,治五体,治皮毛,治肌肉,治筋脉,治骨髓,治五脏,治六腑,治奇恒之府,治九窍,治五体,治皮毛,治肌肉,治筋脉,治骨髓,治五脏,治六腑,治奇恒之府,治九窍,治五体,治皮毛,治肌肉,治筋脉,治骨髓,治五脏,治六腑,治奇恒之府,治九窍,治五体,治皮毛,治肌肉,治筋脉,治骨髓,治五脏,治六腑,治奇恒之府,治九窍,治五体,治皮毛,治肌肉,治筋脉,治骨髓,治五脏,治六腑,治奇恒之府,治九窍,治五体,治皮毛,治肌肉,治筋脉,治骨髓,治五脏,治六腑,治奇恒之府,治九窍,治五体,治皮毛,治肌肉,治筋脉,治骨髓,治五脏,治六腑,治奇恒之府,治九窍,治五体,治皮毛,治肌肉,治筋脉,治骨髓,治五脏,治六腑,治奇恒之府,治九窍,治五体,治皮毛,治肌肉,治筋脉,治骨髓,治五脏,治六腑,治奇恒之府,治九窍,治五体,治皮毛,治肌肉,治筋脉,治骨髓,治五脏,治六腑,治奇恒之府,治九窍,治五体,治皮毛,治肌肉,治筋脉,治骨髓,治五脏,治六腑,治奇恒之府,治九窍,治五体,治皮毛,治肌肉,治筋脉,治骨髓,治五脏,治六腑,治奇恒之府,治九窍,治五体,治皮毛,治肌肉,治筋脉,治骨髓,治五脏,治六腑,治奇恒之府,治九窍,治五体,治皮毛,治肌肉,治筋脉,治骨髓,治五脏,治六腑,治奇恒之府,治九窍,治五体,治皮毛,治肌肉,治筋脉,治骨髓,治五脏,治六腑,治奇恒之府,治九窍,治五体,治皮毛,治肌肉,治筋脉,治骨髓,治五脏,治六腑,治奇恒之府,治九窍,治五体,治皮毛,治肌肉,治筋脉,治骨髓,治五脏,治六腑,治奇恒之府,治九窍,治五体,治皮毛,治肌肉,治筋脉,治骨髓,治五脏,治六腑,治奇恒之府,治九窍,治五体,治皮毛,治肌肉,治筋脉,治骨髓,治五脏,治六腑,治奇恒之府,治九窍,治五体,治皮毛,治肌肉,治筋脉,治骨髓,治五脏,治六腑,治奇恒之府,治九窍,治五体,治皮毛,治肌肉,治筋脉,治骨髓,治五脏,治六腑,治奇恒之府,治九窍,治五体,治皮毛,治肌肉,治筋脉,治骨髓,治五脏,治六腑,治奇恒之府,治九窍,治五体,体,治皮毛,治肌肉,治筋脉,治骨髓,治五脏,治六腑,治奇恒之府,治九窍,治五体,治皮毛,治肌肉,治筋脉,治骨髓,治五脏,治六腑第2篇一、中医哲学概述中医哲学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融合了古代中国哲学、医学、伦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知识,形成了独特的哲学体系。
阴阳学说-笔记
阴阳学说-笔记阴阳的概念一、阴阳的含义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
阴阳,既可以标示相互对立的事物或现象,又可以标示同一事物或现象内部对立着的两个方面。
一般的说,凡是运动的、外向的、上升的、弥散的、温热的、明亮的、兴奋的都属于阳;相对静止的、内守的、下降的、凝聚的、寒冷的、晦暗的、抑制的都属于阴。
寒热、动静、明暗是阴阳的标志性属性,而水火皆具备,故称“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
二、事物阴阳属性的绝对性和相对性事物的阴阳属性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
其一,阴阳的可分性,即阴阳双方中的任何一方又可以再分阴阳,即所谓阴中有阳,阳中有阴。
如昼为阳,夜为阴。
白天的上午与下午相对而言,则上午为阳中之阳,下午为阳中之阴;夜晚的前半夜与后半夜相对而言,则前半夜为阴中之阴,后半夜为阴中之阳。
其二,阴阳的相互转化性,即在一定条件下,阴阳可以发生相互转化,阴可以转化为阳,阳也可以转化为阴。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一、阴阳的对立制约阴阳的对立制约是指属性相反的阴阳双方在一个统一体中的相互斗争、相互排斥和相互制约。
“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
”“阳胜则阴病”“阴胜则阳病”;“阳虚则阴盛”“阴虚则阳亢”。
人体阴阳之间的动态平衡,是阴阳双方相互对立、相互制约的结果。
《素问·生气通天论》所谓“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二、阴阳互根互用阴阳互根,是指一切事物或现象中相互对立着的阴阳两个方面,具有相互依存,互为根本的关系。
即阴和阳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每一方都以相对的另一方的存在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和条件。
如果由于某些原因,阴和阳之间的互根关系遭到破坏,就会导致“孤阴不生,独阳不长”,甚则“阴阳离决,精气乃绝”而死亡。
阴阳互用,是指阴阳双方具有相互资生、促进和助长的关系。
阳以阴为基,阴以阳为偶;阴为阳守持于内,阳为阴役使于外。
所谓“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中医阴阳学说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
阴阳
代表相互对立的两个事物 天——阳 地——阴
代表同一事物内部相互对立的两方面 昼——阳 夜——阴
《素问.阴阳离合论》:“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 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
2、关于事物阴阳属性的理解
其
不
虚寒证 补阳(阴病治阳,益火 足
之源,以消阴翳。)
阳盛 伤阴
实热证(阳胜则热) 兼阴虚(阳胜则阴病)
阴不制阳
阴虚
虚热证(阴虚则热)
不能生阳 阳虚(阴损及阳)
阳虚 阳不制阴 虚寒证(阳虚则寒)
不能生阴
阴虚(阳损及阴)
4、用于疾病的诊断
(1)症状、体征的阴阳属性归纳
望诊 颜色 光泽
闻诊
语音
呼吸
脉诊 部位 至数 形势
阳 赤、黄 鲜明 高亢洪亮 声高气粗 寸部 数 浮大洪滑 阴 青白黑 晦暗 低微无力 声低气怯 尺部 迟 沉小细涩
四气 阳 温热 阴 凉寒
五味 辛甘(淡)
酸苦咸
升降沉浮 升浮 降沉
阴阳 偏盛 实证
调 整 阴 阳
阴阳 偏衰 虚证
阴盛 伤阳
阳盛 伤阴
实寒证 寒者热之(热性方药)
兼阳虚(酌加温阳药)
泻
其
实热证 热者寒之(寒性方药) 有
兼阴虚(酌证 补阴(阳病治阴,壮水 补
之主,以制阳光。)
(2)病证属性的阴阳归纳
阳证 阴证
表里 表证 里证
寒热 热证 寒证
虚实 实证 虚证
5、用于疾病的防治
(1)指导养生
养生总原则:顺从四时阴阳变化,保持人与自然界的协调统一
中基哲学基础之阴阳学说
04
阴阳失调与疾病
阴阳偏盛
阳偏盛
阳邪侵入人体,滞留于体内,使阳气 亢盛而阴液未损,导致实热证。
阴偏盛
阴邪侵入人体,滞留于体内,使阴气 亢盛而阳气未衰,导致实寒证。
阴阳偏衰
阳偏衰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阴偏衰
机体阳气虚损,温煦、推动、兴奋作用减弱, 导致虚寒内生,出现虚寒证。
机体阴液亏少,滋润、宁静、抑制作用减退, 导致虚热内生,出现虚热证。
阴阳的平衡
指阴阳双方在动态变化中维持着相对稳定的平衡状态。
03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 用
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阴阳概括人体组织结构 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其内部组织结构复杂而有序。阴阳 学说将人体组织结构划分为阴阳两部分,以说明其相互对 立、相互依存的关系。
脏腑分阴阳 根据阴阳学说,脏腑可分为阴脏和阳脏。五脏属阴,主藏 精、气、神;六腑属阳,主传化水谷、排泄糟粕。
要点二
静心养神
通过冥想、瑜伽等方式静心养神,保持内心平静、情绪稳定。
调摄精神,保持平和
调节情绪
学会控制情绪,避免过度波动,保持心态平和、乐观向上。
培养兴趣
根据个人喜好培养兴趣爱好,如书法、绘画等,以陶冶情 操、愉悦身心。
THANKS
感谢观看
05
调整阴阳与养生
顺应四时,调养阴阳
01
02
03
04
春季养生
春季阳气初生,应顺应春气, 养肝疏肝,保持心情愉悦,避
免抑郁。
夏季养生
夏季阳气旺盛,应顺应夏气, 养心护心,保持神清气爽,避
免烦躁。
秋季养生
秋季阳气渐收,应顺应秋气, 养肺润肺,保持情绪稳定,避
中医阴阳经典哲学
第二节阴阳学说【目的要求】1、掌握阴阳的基本概念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2、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第二节阴阳学说阴阳学说,是研究阴阳的内涵及其运动变化规律,并用以阐释宇宙间万事万物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一种古代哲学理论,是古人探求宇宙本原和解释宇宙变化的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
一、阴阳的概念(一)阴阳的基本概念(二)事物的阴阳属性(一)阴阳的基本概念1. 原始含义——日光的向背温暖太阳明亮上升运动兴奋男月亮寒冷晦暗下降静止抑制女2.哲学含义—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
(二)事物的阴阳的属性[1.阴阳的规定性:一般而言,凡是运动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无形的、明亮的、兴奋的都属于阳;相对静止的、内守的、下降的、寒冷的、有形的、晦暗的、抑制的都属于阴。
[2.阴阳的相对性:阴阳的相对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在一定条件下,阴阳属性可以互相转化,即阴可转化为阳,阳也可转化为阴。
(2)事物的无限可分性(即阴阳之中复有阴阳):即属阴或阳的事物还可以再分阴阳,所谓阴中有阳,阳中有阴。
(3)比较对象不同:事物的阴阳属性往往是通过比较而划分的。
若比较的对象发生了改变,那么事物的阴阳属性也可以发生改变。
[3.阴阳的相关性相关性是指用阴阳所划分的事物或现象必须是同一范畴、同一层次的。
即这些事物之间必须有内在的联系。
[4.阴阳的普遍性普遍性是指阴阳理论被广泛地应用于阐释宇宙间各种客观事物的形成、发展和相互关系。
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言:“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一)阴阳对立制约(二)阴阳互根互用(三)阴阳交感与互藏(四)阴阳消长(五)阴阳转化(六)阴阳自和与平衡(一)阴阳对立制约阴阳对立制约,是指属性相反的阴阳双方在一个统一体中的相互斗争、相互制约和相互排斥。
对立:对待而立制约:主要表现于它们之间的相互斗争、相互制约。
潘毅中医学哲学基础之阴阳学说学习笔记
潘毅《中医哲学基础之阴阳学说(一)》学习笔记中医的哲学基础什么是哲学?哲学是讨论自然社会最一般规律的学问。
它的关键词是“规律”。
中国人讲规律只有一个字“道”, 哲学是外来词汇, 对于中国人而言, 哲学基本上属于“道”的范畴。
哲学事实上是论道之学。
道要解决两个问题, 一是世界的本源, 二是天地自然的规律。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阴阳学说、五行学说和精气学说。
一、阴阳学说阴阳学说解决规律问题。
一阴一阳之谓道, 意思是天地自然之道最容易体现出来的就是阴阳的变化。
“道”听起来觉得玄乎, 有点像凌空倒叙, 不能落到实处的感觉。
其实不是, 中医讲的道是要落到实处, 不落到实处毫无意义。
古人有以天道推人事的欲望, 医学是人事, 假如天道自然规律把握好了, 医学的人事就能推出来。
规定道, 就要先寻找规律。
怎么寻找?科学史的发展, 基本上是以天文学为先驱, 以数学为基础。
特别中国是农业大国, 她对天文地理的依赖限度更高。
中国古代的天文学很发达, 古人通过对太阳系的观测, 发现对地球影响最大就是太阳和月亮, 相对而言, 太阳对地球影响比月亮更大, 而月亮对地球的影响还是受太阳的影响的结果, 所以, 宇宙对地球的影响重要归结于日地运动, 日地运动的规律也就是天地自然之道。
日地运动产生什么后果呢?春夏秋冬周而复始, 这就是规律。
一天之中, 昼夜晨昏还是周而复始, 还是规律。
天地呈现出规律, 人就要遵循规律。
这就是古人的原始思维: 找到天地的自然规律, 人就要服从规律, 这就叫顺应自然, 或者叫道法自然。
中国版图之大, 当然也会带来南北的差异, 这种差异呈现出一个空间。
但是, 刚才讲的昼夜晨昏、春夏秋冬、一年24节律周而复始, 感觉是时间的规律性强于空间的规律性。
尚有空间是有形的, 时间是无形的, 空间可以截断, 时间则是截不断的。
如此看来, 时间与道的本质更加接近。
道看不见摸不着, 时间看不见摸不着;道是连续的, 时间是连续的;道有规律, 时间有规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潘毅《中医哲学基础之阴阳学说(一)》学习笔记中医的哲学基础什么是哲学?哲学是讨论自然社会最一般规律的学问。
它的关键词是“规律”。
中国人讲规律只有一个字“道”,哲学是外来词汇,对于中国人而言,哲学基本上属于“道”的范畴。
哲学实际上是论道之学。
道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世界的本源,二是天地自然的规律。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阴阳学说、五行学说和精气学说。
一、阴阳学说阴阳学说解决规律问题。
一阴一阳之谓道,意思是天地自然之道最容易体现出来的就是阴阳的变化。
“道”听起来觉得玄乎,有点像凌空倒叙,不能落到实处的感觉。
其实不是,中医讲的道是要落到实处,不落到实处毫无意义。
古人有以天道推人事的欲望,医学是人事,假如天道自然规律把握好了,医学的人事就能推出来。
要求道,就要先寻找规律。
怎么寻找?科学史的发展,基本上是以天文学为先驱,以数学为基础。
尤其中国是农业大国,她对天文地理的依赖程度更高。
中国古代的天文学很发达,古人通过对太阳系的观察,发现对地球影响最大就是太阳和月亮,相对而言,太阳对地球影响比月亮更大,而月亮对地球的影响还是受太阳的影响的结果,所以,宇宙对地球的影响主要归结于日地运动,日地运动的规律也就是天地自然之道。
日地运动产生什么后果呢?春夏秋冬周而复始,这就是规律。
一天之中,昼夜晨昏还是周而复始,还是规律。
天地呈现出规律,人就要遵循规律。
这就是古人的原始思维:找到天地的自然规律,人就要服从规律,这就叫顺应自然,或者叫道法自然。
中国版图之大,当然也会带来南北的差异,这种差异呈现出一个空间。
但是,刚才讲的昼夜晨昏、春夏秋冬、一年24节律周而复始,感觉是时间的规律性强于空间的规律性。
还有空间是有形的,时间是无形的,空间可以截断,时间则是截不断的。
如此看来,时间与道的本质更加接近。
道看不见摸不着,时间看不见摸不着;道是连续的,时间是连续的;道有规律,时间有规律。
所以,中医学就时间因素大于空间因素。
西医学就空间因素大于空间因素。
比如物理学,凡是研究具体物质的,都讲究空间结构,讲究长宽高。
所以你看,两个体系从时空角度就不一样。
怎样总结出规律呢?太阳与地球的相对运动,最直接我们能看到的表象就是晒到太阳的地方很光明、温度高,晒不到太阳的地方背阴、有阴影,这就是产生阴阳的原始观念。
(一)事物的阴阳属性有了原始观念就好办了,中国人很擅长推演,我们说万事万物分阴阳,这阴阳是怎么分出来的?不是有日光向背吗?把向日的所有意象集中起来、串成一串,那就是属阳。
背阴的所有意象集中起来,串成一串,就是属阴。
阳:上,外,左,南,天,昼,春,夏,温,热,干,轻,清,明阴:下,内,右,北,地,夜,秋,冬,寒,凉,湿,重,浊,暗“上”属阳,“下”属阴。
万事万物的上部容易接受阳光,下部相对困难。
“外”属阳,“内”属阴。
道理相同。
“南”属阳,“北”属阴。
为什么太极图的南北跟地图的是相反的呢(图一),因为太极图是以阴阳为依据的,以中国的地理为参考,南方炎热,日照时间长,属阳的特征明显,所以南方属阳。
北方日照时间短,气候平均温度低于南方,寒冷的特征属阴。
太极图的南北就是这样来的。
这也是“南”属阳“北”属阴的道理。
(图一)“左”属阳,“右”属阴。
南北的阴阳属性确定后,左右的阴阳属性也就方便了。
假如太极图中,南北东西对应于上下左右(如图二所示):(图二)之前已经确定了南北的属性,左右的阴阳属性怎么确定呢?中国人最推崇的坐向是坐北向南,因为面向太阳内心就阳光灿烂,背向太阳看到的是阴影。
帝皇也是坐北向南,向南看得清楚,看得清楚就是明君,看不清楚不就昏了吗?建筑物也是坐北向南,抛开分水不讲,从采光的角度也是对的。
假如某人的坐向是坐北向南,那么,他的左边恰好是太阳升起的东方,故左属阳。
右边恰好是太阳落山的西方,故右属阴。
之后再衍生出男左女右。
“天”属阳,“地”属阴。
可简单从天在上,地在下来解释它们的属性(其它含义再说)。
“昼”属阳,夜属阴。
白天光明,温度高,晚上黑暗,温度低。
光明、黑暗,温度高低。
“春”、“夏”属阳,“秋”、“冬”属阴。
春夏温热,秋冬寒凉。
阳:化气上升运动兴奋亢进阴:成形下降静止抑制衰退“化气”属阳,“成形”属阴。
什么叫化气呢?有功能,但是看不出具体形质。
比如太阳照下来,能够感觉到明亮和热度,但是看不到阳光是什么具体物质。
这种属于化气。
但是阴影可以看出成形的东西。
化气、成形就分出了阴阳。
把它外推到中医学,就变成:功能——物质“功能”属阳,“物质”属阴。
功能能够体会到,比如太阳具有能量,但是这个能量是啥样子却看不见,类似于化气,所以功能属阳。
物质呢?比如我们的血,血中有白血球、红血球这是看得见摸得着可以测量的,跟阴影一样,所以,物质属阴。
这里就带来一个价值取向的问题了。
从阴阳属性的列举中可以看出来,属阳的褒义词多,属阴的贬义词多。
尽管阴阳的本来面貌就是这样,但是古人总是有个潜在观念叫着“崇阳抑阴”。
崇拜阳的,有点贬义阴的。
比如《易经》讲代表天的乾卦有一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讲代表地的坤卦则:“顺天而行”老子的《道德经》也讲“天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地球是整个宇宙的一小部分,当然是局部(地球)服从整体(天)。
这就是天属阴地属阳的另一种理解。
既然中医认为功能属阳物质属阴,那么可以看出,中医重功能,轻结构。
相反,西医重结构,从结构研究功能。
有什么细胞就有什么功能,结构决定功能。
中医则是是通过调制功能,来最终调制物质。
物质是有形的,功能是无形的,中医重功能(阳),轻结构(阴),不就是崇阳抑阴吗?所以,中医更崇尚无形的。
这表现在养生学上。
比如,练气功,先要炼精化气,精是有形的,练到接近无形的气,再到练气化神,更加无形,接着炼神还虚,更无形,最后是练气合道。
更讲不清楚了。
总之,整个过程就是试图从有形往无形。
这是什么道理呢?因为,有形属阴,还有清浊的问题。
无形的阳光请而上浮,有形的东西浊(有重量)而往下,阳清阴浊。
人是有形的,为阴浊之体。
是有型的,也就是会生老病死,很容易得病。
那么,怎么减少疾病呢?有形化无形,改变体内有形与无形的比例,化无用为有用。
体内的代谢增强了,就容易把无用的化为有用的,就变成了功能。
通过功能体现体内无形的阳增多了。
但假如代谢功能不好,无用的东西化不了,化不了就长出来一块块的东西(病体)。
不同的功法可能会衍生出不同的操作步骤,但大道理却是相同的。
“干”属阳,“湿”属阴。
因为干轻浮、上盛,湿比较重,往下。
“上升”属阳,“下降”属阴。
因为清的上升,浊的下降。
其它的阴阳属性在前面讲的过程中都已涉及到了。
再说说中医的气和血。
“气”属阳,“血”属阴。
气可以借助风来理解,它们都具有推动作用,可以到处游走,是无形的,所以属阳。
血流动慢,是有形的,所以属阴。
有些东西介于阴阳之间怎么办?既不纯阳也不纯阴。
可以借助太极图来理解:太极图的两仪中,一黑一白像两条鱼。
白“鱼”中有个黑“眼”,黑“鱼”中有个白“眼”。
这叫阴中有阳阳中有阴。
其实,在太极图中,任何一个部位,每一个层次,都阴中有阳阳中有阴,每一深层次都能找到对立物。
所以,万事万物都可以分阴阳。
既然什么事都可以分阴阳,这就为阴阳学说作为说理工具做了很好的铺垫。
把阴阳属性总结一下。
什么是阴阳?阴阳:是对自然界中相互关联而相互对立的事物和现象的双方属性的概括这里的关键词是“相互关联”和“相互对立”。
黑白对立,光明黑暗对立,但是一定要有关联。
什么叫有关联呢?你似乎不能问“左”跟“地”哪个属阳哪个属阴。
因为左边跟地不构成一对矛盾一定要同范畴来比。
太极图就能表达这种意思。
一白一黑对待而立,深层次的白中有黑黑中有白对待而立,为什么有个圈呢?用一个圈把对待而立的两个东西统一在一个统一体之中,大家在同一个范畴。
这就是哲学中说的对立统一。
阴阳属性有绝对性绝对性指的是同一范畴的阴阳比如上下,上属阳下属阴是不变的,这是绝对。
但这是大前提,一般不说出来。
通常强调的是相对。
什么是相对性呢?相对的意思是可变的。
如图三,用太极图表示一天的中午、傍晚、夜晚、早上。
用两分法:从早上到傍晚是白天,属阳。
从傍晚到第二天早上属阴。
(图三)在图四中,采用了四分法:在阳的前提下,从早上都中午,温度越来越高,明亮度越来越大,阳的特征越来越明显,这是阳中之阳。
在阳的前提下,从中午到傍晚,太阳开始西斜,温度逐渐下降,明亮度下降,阴的东西开始产生,这是阳中之阴。
同理,在阴的前提下,从傍晚到夜晚,属阴中之阴。
在阴的前提下,从夜晚到第二天早上,属阴中之阳。
(图四)其实还可以再分,选取太极图中的任一块区域,按照上属阳下属阴,左属阳右属阴的理论,可以无限地分出任意个阴阳。
构造理论时,可根据需要选择相应层次的阴阳。
以上属于阴阳中互有阴阳,再看另一种情形,60°C的水和20°C的水比较,前者属阳后者属阴。
而60°C的水和100°C的水比较,前者属阴后者属阳。
如果60°C的水没有比较(参照物),则无法判定其阴阳。
这也是相对性,所谓相对性就是可变的。
阴可以转为阳,阳可以转为阴。
至于如何转化,后面再专题讲解。
潘毅《中医哲学基础之阴阳学说(一)》知识点小结中医的哲学基础哲学是讨论自然社会最一般规律的学问。
哲学基本上属于“道”的范畴。
哲学实际上是论道之学。
道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世界的本源,二是天地自然的规律。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阴阳学说、五行学说和精气学说。
一、阴阳学说阴阳学说解决规律问题。
一阴一阳之谓道,意思是天地自然之道最容易体现出来的就是阴阳的变化。
古人通过对太阳系中日地运动观察到昼夜晨昏、春夏秋冬、一年24节律周而复始的天地自然之道。
并从太阳与地球的相对运动的表象中发现和总结出日光向背(晒到太阳的地方很光明、温度高,晒不到太阳的地方背阴、有阴影等)的规律,产生了阴阳的原始观念。
(一)事物的阴阳属性古人从日光向背的原始阴阳观念出发,把向日的所有意象集中起来、串成一串,把背阴的所有意象集中起来,串成一串,进一步总结事物的阴阳属性:阳:上,外,左,南,天,昼,春,夏,温,热,干,轻,清,明阴:下,内,右,北,地,夜,秋,冬,寒,凉,湿,重,浊,暗阳:化气上升运动兴奋亢进阴:成形下降静止抑制衰退古人再从事物的阴阳属性推演出中医学的阴阳属性:阳:功能气阴:物质血在中医中功能属阳物质属阴,也就是说,中医重功能,轻结构。
中医重功能(阳),轻结构(阴),这正好体现了古人“崇阳抑阴”的观念。
功能是无形的,中医更崇尚无形的。
在养生学上。
比如,练气功,炼精化气,练气化神,炼神还虚,练气合道,把有形化无形,把无用化为有用。
把崇阳抑阴、崇尚的思想体现得淋漓尽致。
其实,有些东西并非介于阴阳之间,而是阴中有阳阳中有阴。
而且,万事万物都可以分阴阳。
阴阳的这种特性为它作为说理工具做了很好的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