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水肿病
《金匮要略》与《中医内科学》水肿病辨证思路比较
逐, 同时配合养清 、 解毒、 理气 、 化湿等法 ; 阴水以扶 正为 主 , 脾温 肾 , 健 同时 配 以利 水 、 阴 、 血 、 瘀 养 活 祛
等法 , 攻补 兼施 , 法详 于证 。
3 方 ‘
环之间的关系, 为后世活血化瘀利水法奠定 了基石。 这是《 金匮要略》 在理方面的主要学术思想 。
什 么 区别 呢?水 肿着 眼 于症状 , 而水 气琢 磨 于病机 。 水 得 阳气 而化 , 气得 阴凝 为 水 , 名 之 日水气 病 也 。 故 下 面就 理 、 、 、 四个方 面 , 谈 一下 自己的薄浅 法 方 药 浅
认识。
1 理
身 之气 , 主治节 、 调水道 , 输膀 胱 的作 用 , 有 通 下 风
江 西 中 医 学 院 学 报 2 4月 第 21 第 2期 09年 0 卷
J OUR NAL OF JA XIU V I NG NIERS T OF C 0 9Vo 2 . I Y T M 20 1 1No2 .
《 金匮要略 》 中医 内科学 》 与《 水肿 病辨证思路 比较
为阴阳二水 , 内容具体且祥 , 舌诊亦备。辨证授人以
详细 。其 主 要 证 型有 : 水 相搏 、 风 湿毒 浸 淫 、 水湿 浸 渍 , 热 壅 盛 、 阳虚 衰 、 阳衰微 、 水 互结 等 证 。 湿 脾 肾 瘀 治法 ,金 匮要 略 》 出了 “ 病 水 者 , 以下 肿 , 《 提 诸 腰 当 利小 便 ; 以上 肿 , 腰 当发 其 汗 乃 愈 ” 治疗 大 法 。顺 的
2 法
证 。例 如 其 原 文 附 录 中 条 文 : 脉 浮 而 洪 , 则 为 “ 浮 风 , 则 为气 , 气 相 搏 , 强则 为 隐 疹 , 体为 痒 , 洪 风 风 身 痒为泄风, 久为 痂 癞 ; 强则 为水 , 以俯 仰 。风气 气 难 相击 , 身体红 肿 , 出乃愈 。恶 风则 虚 , 为风 水 ; 汗 此 不 恶 风 者 , 便 通 利 , 焦 有 寒 , 口多 涎 , 为 黄 小 上 其 此 汗 。 “ 阳 脉 当 伏 , 反 紧 , 自有 寒 , 瘕 , 中 ”趺 今 本 疝 腹 痛, 医反 下之 , 之 即胸 满 短 气 。 “ 阳脉 当伏 , 下 ”趺 今
中医内科学水肿-试卷1_真题-无答案
中医内科学(水肿)-试卷1(总分66,考试时间90分钟)1. A1型题1. 湿热壅盛型水肿的治疗是A. 疏风清热,宣肺行水B. 宣肺解毒,利湿消肿C. 运脾化湿,通阳利水D. 分利湿热E. 温补脾肾,行气利水2. 越婢加术汤是治疗水肿哪一型的代表方剂A. 风水泛滥B. 湿热壅盛C. 湿毒浸渍D. 水湿浸渍E. 以上都不是3. 关格的主要临床表现为A. 大便不通,呕吐B. 小便不通C. 小便不通,呕吐D. 大便不通E. 腹部胀大4. 肾阳衰微水肿,选用的代表方A. 实脾饮B. 五苓散C. 济生肾气丸D. 真武汤E. 济生肾气丸合真武汤5. 与水肿关系最为密切的脏腑是A. 肺、脾、肾B. 肺、胃、肾C. 心、脾、肾D. 肝、脾、肾E. 心、肝、肾6. 水肿在什么情况下使用攻下逐水药最适宜A. 病初体实肿甚,正气已虚B. 病久体虚肿甚,日久不消C. 病初体实肿甚,正气尚旺D. 颜面水肿,兼有表证E. 以上都不是7. 水肿的治疗,《内经》提出“开鬼门”一法,属于八法中的A. 吐法B. 补法C. 汗法D. 消法E. 和法8. 水肿的治疗《内经》提出“洁净府”一法,属于八法中的A. 清法B. 汗法C. 消法D. 下法E. 和法9. 阳水辨证属湿热壅盛者,其治疗最佳选方是A. 己椒苈黄丸B. 木防己汤C. 舟车丸D. 疏凿饮子E. 八正散10. 石韦散可用于A. 气淋B. 血淋C. 劳淋D. 膏淋E. 以上均不可用2. A2型题1. 患者水肿8年,未系统治疗,出现心悸,咳喘,不能平卧,小便不利,下肢水肿,畏寒肢冷,舌淡,苔水滑,脉弦滑,其病机是A. 心脾两虚,血不养心B. 肺气不足,通调失司C. 脾气虚弱,健运失司D. 阳虚水泛,水气凌心E. 心阳不足,心失温养2. 患者,男,22岁,身发疮痍,甚者溃烂已1年余,久治无效。
近一周眼睑突然水肿,延及全身,伴恶风发热,小便不利,舌质红,苔薄黄,脉搏浮数,治疗宜选A. 黄连连翘赤小豆汤B. 越婢加术散C.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五味消毒饮D. 五苓散合五味消毒饮E. 防己黄芪汤合麻黄连翘赤小豆汤3. 患者因皮肤疮痍破溃而引发水肿,肿势自颜面渐及全身,小便不利,恶风发热,咽红,舌红苔薄黄,脉滑数。
中医内科学(水肿)-试卷3
中医内科学(水肿)-试卷3(总分:58.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 A1型题(总题数:10,分数:20.00)1.水肿证见湿热久羁,化燥伤阴,治宜选用(分数:2.00)A.猪苓汤√B.知柏地黄丸C.五皮饮D.滋肾通关丸E.大补阴丸解析:2.“诸有水者,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的治疗原则见于(分数:2.00)A.《金匮要略》√B.《伤寒论》C.《难经》D.《千金要方》E.《内经》解析:3.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五味消毒饮治疗水肿的证候是(分数:2.00)A.风水泛滥B.湿毒浸淫√C.水湿浸渍D.湿热壅盛E.脾阳虚衰解析:4.水肿日久,经一般治疗无效者,可联合下列何法(分数:2.00)A.泻肺行水B.攻下逐水C.通阳利水D.活血化瘀√E.补血益气解析:5.从病机而言,水肿是一种什么表现(分数:2.00)A.表里不和B.正虚邪实C.阴阳失调D.气血紊乱E.全身气化功能障碍√解析:解析:水肿是全身气化功能障碍的表现,与肺失宣降通调,脾失健运,肾失开合,膀胱气化失常有关,导致水液潴留。
6.按照水肿的致病因素及体质的差异,其病理性质可分为(分数:2.00)A.皮水和涌水B.风水和石水C.阴水和阳水√D.正水和黄汗E.水气和痰饮解析:7.急性肾小球肾炎脾肾亏虚,水气泛滥证的治法是(分数:2.00)A.消热解毒,利湿消肿B.健脾渗湿,通阳利水C.散风清热,宣肺行水D.益气扶正,利水消肿√E.补肺肾,益气阴解析:8.慢性肾小球肾炎脾肾阳虚证的治法是(分数:2.00)A.补气健脾益肾B.补益肺肾C.温补脾肾√D.滋养肝肾E.益气养阴解析:9.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全身水肿,有胸水腹水,治疗宜选用(分数:2.00)A.茯苓汤加减B.五皮饮合五苓散加减√C.小半夏汤加减D.济生肾气丸加减E.桃红四物汤加减解析:10.《金匮要略》称水肿为“水气”,按病因、病证分五类,下列哪项不属于此五类(分数:2.00)A.风水B.皮水C.涌水√D.石水E.黄汗解析:解析:《金匮要略》称本病为“水气”,按病因、病证分为风水、皮水、正水、石水、黄汗五类。
《金匮要略》与《中医内科学》水肿病辨证思路比较
孙姗姗等:l:金匮要略> <中医内科学>水J堙瘟辨证墨路比较
水饮所作,桂枝去芍药加麻辛附子汤主之。”桂枝去 芍药加麻辛附子汤方:桂枝三两,生姜三两,甘草二 两,大枣十二枚,麻黄二两,细辛二两,附子一枚 (炮),以上七味,以水七升,煮麻黄,去上沫,内诸 药,诸取二升。分温三服,当汗出,如虫行皮中,即愈。 再看《中医内科学>,有方而无剂量,而药味皆超过 八味,有的还是合方。亦无具体煎服之法,均水煎服 日二服也,更无服药后的向愈转归指征。 4药 <金匮要略》本篇所用药之种类不过麻黄、桂 枝、石膏、姜、芍药、黄酒、细辛、枳实等,皆是现在临 床常用之药。<中内》所用药物种类较多,其中有不 少动物类药,可谓后世药学发达,新发现的药物较 多,亦是后人在治法上的不断总结。 综上理法方药比较可见,总体上<金匮要略》在 水肿病的辨证施治上较《中内》是简朴的,但经后世 代代相传授公认为《金匮要略》乃经典之著,那么它 的价值到底何在?我想回顾性地就上面比较集中的 理法方药几个方面中的个别问题谈谈,其余的诸多 问题值得深思。 第一,<金匮要略:》辨五脏以水肿,分为心水、肝 水、脾水、肺水、肾水。虽然没有相应的方药,但示后 人五脏与水液代谢的密切关系,肺乃水之上源,通调 水道以下输膀胱;脾乃运化之官,布散水液上输于 肺;肾乃主水之脏,司二关,这时后世阐发的与水液 代谢关系密切的三脏,不能不说其源于<金匮要 略>;至于心肝二脏,<中内》未明确提出,但这正需 要我们大力发扬。“心水者,其身重而少气,不得 卧,烦而躁,其人阴肿。~肝水者,其腹大,不能自转 侧。胁下腹痛,时时津液微生,小便续通。”心水的 发生,多因心阳虚衰所致。肝水的发生,多因肝郁乘 脾所致。临床遇到症与之相符的情况,当仔细钻研。 第二,《金匮要略》该篇中“问日,病有血、水分 何也?师日:经水前断,后病水,名日血分,此病难 治;先病水,后经水断,名日水分,此病易治。何以 故?去水,其经自下。”该条揭示了血液与水液代谢 的关系。“经水前断,后病水,名日血分”是说血瘀 于前而水病于后,瘀血不行化水而肿,病在血分,故 其病难治。“先病水,后经水断,名日水分”是说水
水肿的中医辨证论治
现代医学多用于:急性肾炎水肿、血管神经性水肿, 腱鞘积液等。
(五)阴水--脾阳虚衰
主证:身肿,腰以下为甚,按之凹陷不易恢复,脘腹
(三)阳水--水湿滞留
主证:全身浮肿,小便短少,身体困重,
胸闷,纳呆,苔白腻,脉沉缓。
治法:化湿健脾,通阳利水 方药:五苓散合五皮饮加减
桂枝10白术20猪苓20茯苓30泽泻10桑白皮10
陈皮10大腹皮15茯苓皮20生姜皮10 苍术10 葶苈子10
(四)阳水--湿热壅盛 主证:遍体浮肿,皮肤绷急光亮,胸脘痞闷,烦热
西医对应疾病参考:急性肾盂肾炎,急性肾小球肾炎,慢 性肾炎急性发作 等属于风水泛滥证的。
(二)阳水--湿毒浸淫
主证:眼睑头面浮肿,延及全身,小便不利,
身发疮痍,甚则溃烂,或恶风发热,舌质红, 苔薄黄,脉浮数或滑数。 治则:宣肺解毒,利湿消肿。 方药: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五味消毒饮。
麻黄6克,连翘9克,杏仁9克,赤小豆30克,大枣12枚,桑白 皮10克,生姜6克,甘草6克,金银花15g,野菊花6g,蒲公英6g, 紫花地丁6g,紫背天葵6g 。 西医对应疾病:以皮肤瘙痒、水疱、糜烂、渗出等为特征的皮 肤科疾病。如荨麻疹、急性湿疹、红皮病、脂溢性皮炎、水痘、 玫瑰糠疹、过敏性皮炎等。急性传染性黄疸型肝炎、重型病毒 性肝炎、肝硬化腹水、术后黄疸、妊娠期黄疸等 。
茯苓10 白芍10 附子(炮、去皮、破八)10 白术20 甘草5 生姜10 现代医学多用于:肝、肾、心性水肿,耳源性眩晕 等属于脾肾阳虚者。
中医内科学——水肿
中医内科学—肾系病症:水肿【定义】水肿是体内水液滞留,泛滥肌肤,以头面、眼睑、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肿为特征表现的一类病证。
严重的还可能伴有胸水、腹水等。
西医学中的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继发性肾小球疾病等均属本病范畴,可参照本节论治。
【病因病机】水肿的病因有风邪袭表、疮毒内犯、外感水湿、饮食不节及禀赋不足、久病劳倦;形成本病的机理为肺失通调、脾失转输、肾失开阖、三焦气化不利。
【病位】病位在肺、脾、肾,而关键在肾。
【诊断与鉴别诊断】(一)诊断1.水肿先从眼睑或下肢开始,继及四肢全身。
轻者仅眼睑或足胫浮肿;重者全身皆肿,甚则腹大胀满,气喘不能平卧。
2.尿闭或尿少,恶心呕吐,口有秽味,鼻衄牙宣,头痛,抽搐,神昏谵语等危象。
3.可有乳蛾、心悸、疮毒、紫癜以及久病体虚病史。
尿常规、24小时尿蛋白总量、抗核抗体、肝肾功能、血浆蛋白、心电图、肝肾B超等有助于水肿的诊断。
(二)鉴别诊断鼓胀、饮证水肿主要影响肺、脾、肾而致水气通调失职,水泛肌肤,四肢皮色不变,发病时头面或下肢先肿,甚者全身浮肿,可有喘息但先肿后喘,多伴有尿量减少。
鼓胀主要影响肝、脾、肾,脾虚木贼,湿热相乘,水聚腹腔,单腹肿胀,青筋暴露;病重时或兼下肢肿,或先积聚后成鼓胀,有时小便减少。
饮证由水气射肺所致,病位在肺,水凌胸肺,久咳喘逆后面目浮肿,其形如肿,实不是肿;严重时可见身肿,先喘,久喘才成肿胀,小便初正常,后偶有不适。
【辨证论治】(一)阳水1.风水相搏临床表现:眼睑浮肿,继则四肢及全身皆肿,来势迅速。
可兼恶寒,发热,肢节酸楚,小便不利等症。
偏于风热者,伴咽喉红肿疼痛;舌质红,脉浮滑数。
偏于风寒者,兼恶寒,咳喘;舌苔薄白,脉浮滑或浮紧。
治法:疏风清热,宣肺行水。
代表方:越婢加术汤。
2.湿毒浸淫临床表现:眼睑浮肿,延及全身,皮肤光亮,尿少色赤,身发疮痍,甚则溃烂,恶风发热;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或滑数。
治法:宣肺解毒,利湿消肿。
代表方: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五味消毒饮。
《中医内科学》水肿病教学教材
《仁斋直指方·虚肿方论》创用活血利水法治疗瘀血 水肿。
中医内科——水肿
6
(五)、护理:
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水肿》中首次提出了 水肿必须忌盐。
(六)、 预后:
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水肿》指出水肿有五 不治:“一、面肿苍黑, 是肝败不治; 二、掌肿无 纹理, 是心败不治;三、腰肿无纹理 , 是肺损不 治;四、阴肿不起者, 是肾败不治; 五、脐满反 肿者, 是脾败不治。”
中医内科——水肿
7
急慢性肾炎综合症 肾病综合症
急慢性肾功能衰竭 继发性肾病
讨论范围
肾性水肿 心性水肿 肝性水肿 营养不良性水肿 功能性水肿 内分泌失调性水肿
表现以头 面、眼睑、
四肢、腹 背、甚至 全身浮肿。
中医内科——水肿
8
【病因病机】
(一)病因 1.风邪袭表:挟寒、热 2.疮毒内犯:肌肤患痈疡疮毒 3.外感湿邪:久居湿地、冒雨涉水 4.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嗜食辛辣或营养不良 5.禀赋不足 先天不足或劳倦、纵欲、生育
中医内科——水肿
3
(二)分类及证候表现
《灵枢·水胀》 对其症状作了详细的描述 , 如“水 始起也,目窠上微肿, 如新卧起之状, 时咳,其颈脉动 ,阴股间寒, 足腔肿, 腹乃大, 其水已成矣。 以手按 其腹, 随手而起, 如裹水之状, 此其候也”
《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描述风水脉证 :“ 寸口脉沉滑者,中有水气,面目肿大有热,名曰风水。 ”
《中医内科学》水肿病
中医内科——水肿
1
【概述】
一概念:
水肿是体内水液潴留,泛溢肌肤,表现以头面、 眼睑、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肿为特征的一类病 证。
中医内科学—水肿
中医内科学—水肿真题演练1、水肿风水相博证,其病位在()A、心B、肺C、肝D、脾E、肾2、下列各项,对于鉴别水肿与鼓胀无意义的是()A、有无腹壁青筋暴露B、有无目睛黄染C、水肿与腹水出现的先后D、有无胁下癥积坚硬E、有无头面浮肿3、治疗水肿肾阳衰微证,首选的方剂是()A、实脾饮B、五皮饮合胃苓汤C、疏凿饮子D、济生肾气丸合真武汤E、麻黄连翘赤小豆汤4、治疗水肿湿热雍盛证,应首选的方剂是()A、疏凿饮子B、木防己汤C、舟车丸D、己椒厉黄丸E、八正散5、王某,男,45岁。
水肿延久不退10年,肿势轻重不一,以下肢为主,腰部刺痛,伴血尿,舌紫暗,苔白,脉沉细涩。
其治疗应首选的方剂是()A、济生肾气丸合真武汤B、桃红四物汤合五苓散C、实脾饮D、疏凿饮子E、五皮饮合胃苓汤加减6、水肿风水相搏证的水肿特点是()7、水肿湿热雍盛证的水肿特点是()A、麻黄、杏仁B、苏子、葶苈子C、白鲜皮、地肤子D、苦参、土茯苓E、茯苓、泽泻正确答案:BBDAB EA知识点总结:水肿定义:体内水液潴留,泛滥肌肤,表现以头面、眼睑、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肿为特征一类病证。
水肿病位:在肺脾肾,关键在肾。
基本病机:肺失通调脾失转输肾失开阖,三焦气化不利。
水肿辨证首辨阴阳治疗原则:发汗、利小便、泻下逐水(治水三法)《内经》分为“风水”“石水”“涌水”病理因素——风邪、水湿、疮毒、瘀血。
阳水——属实。
多由外感风邪、疮毒、水湿而成。
病位在肺、脾。
阴水——属虚或虚实夹杂。
多由饮食劳倦、禀赋不足、久病体虚所致。
病位在脾、肾。
治疗原则:三条基本原则——发汗、利尿、泻下逐水《内经》“开鬼门”“洁净府”“去菀陈莝”(一)阳水1. 风水相搏证:疏风清热,宣肺行水—越婢加术汤加减2. 湿毒侵淫证:宣肺解毒,利湿消肿—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五味消毒饮加减3. 水湿浸渍证:运脾化湿,通阳利水—五皮饮合胃苓汤4. 湿热壅盛证:分利湿热—疏凿饮子(二)阴水1. 脾阳虚衰证:健脾温阳利水—实脾饮2. 肾阳衰微证:温肾助阳,化气行水—济生肾气丸合真武汤加减3. 瘀水互结证:活血祛瘀,化气行水—桃红四物汤合五苓散。
中医内科学-水肿
五. 分型治疗
重点在于通过水肿各种类型临床症状的分析,使同 学学会这样两点:一.平时自学或上课时,能正确的把 临床症状分为主症及其特点,伴随证以及舌苔脉象三部 分,而这三部分均与病机密切相关。二.考试或实习时 ,能正确的根据病机推理出临床症状或根据临床症状推 理病机,这样就能避免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学会寻找 规律的学习方法。
栓塞性静脉炎、 丝虫病的橡皮肿、 偏瘫的一侧肢体。 。 局部炎症、 过敏。
【病因 病 机】
一.正常生理
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若肺气不降,通调 失利,可导致水液潴留,而发为小便不利,水肿。
脾主运化,输布水谷精微,若脾虚失运,生 湿聚水,泛滥肌肤。
肾主水液,司开合之权,蒸腾气化,升清降 浊,肾虚则气化无权,开合失司,水无所主,泛 滥为害 。
二.病因影响
或外邪侵犯,或脏腑亏损,或它 病影响,均可导致肺不通调,脾失转 输,肾失开合,终致膀胱气化无权, 三焦水道失畅,水液潴留,泛滥肌肤 而成水肿。
单一脏器病变
多脏器病变
三.病机演变
病因病邪
1寒热风邪
部位脏腑
肺卫体表
功能失调
肺失宣降,不能 通调水道下输膀胱
临床症候
头面先肿
2痈疡疮毒 内归肺脾 肺失通调,脾失转输
水肿
本课教学重点
掌握 1 辨证要点 2 分型论治
熟悉 1 病因病机 2 诊断过程
概述
一 、 定义
指体内水液潴留,泛滥肌肤,引 起眼睑、头面、四肢、腹背甚至 全身浮肿,严重者还可伴有胸水 、腹水。
二、历史沿革
《内经》: 肾为水脏,在水肿证中起关键作用。 基本治则:去菀陈莝……开鬼门,洁
中医内科学水肿(案例教学法)
●3.流行病学 水肿可发生于多种疾病,不同的疾病,流行病学特 点不同。
【学术沿革】
1.病名及发病特点
● 《黄帝内经》称为“水”。《灵枢 水胀》描述其特点:“水始 起也,目窠上微肿,如新卧起之状,其颈脉动,时咳,阴股间寒, 足胫肿,腹乃大,其水已成矣。以手按其腹,随手而起,如裹水 之状,此其候也”;《金匮要略》称为“水气”;《诸病源候论 水 肿候》始将“水肿”作为各种水病的总称。
2.案例二 湿毒浸淫证
●(1)案例导入:苏某,女,24岁。1990年5月8日就诊。患者 左肩背上方突生疮疡,红肿疼痛已1周,伴发咽喉肿痛,随即身 热,微恶寒,继则颜面肿甚,一身悉肿,小便短赤,大便数日一 行。未能及时行正规治疗,诸症渐加重,遂求治。舌红,苔薄黄, 脉浮数。查尿常规,可见红细胞,尿蛋白。
●处方:麻黄、浮萍、桂枝各9g ,羌活、甘草、苏叶各6g ,茯苓 皮15g ,炒白术、泽泻、车前子(包)各,10g ,白茅根30g , 生姜3g ,大枣10枚。连服3剂,患者汗出,小便量渐增,水肿 大部消退。
●二诊:颜面、眼睑浮肿已消,腹壁柔软,皮肤起皱,阴囊水肿不 显,腰痛酸软,舌苔白滑,脉沉。治法:温肾利水。原方改为真 武汤加味:炙附子、炒白术、炒白芍各10g ,茯苓20g ,泽泻 12g ,椒目、生姜各5g ,白茅根30g。
●1.与鼓胀鉴别 鼓胀为单腹胀大如鼓,四肢多不肿,反见瘦削, 后期或可伴见轻度肢体浮肿;水肿多周身皆肿;鼓胀多有肝病病 史,水肿多有心肾病史。
●2.肾病水肿与心病水肿鉴别 肾病水肿多从眼睑、颜面开始,继 则延及四肢周身,伴腰痛等;心病水肿多从下肢足跗开始,而遍 及全身,伴见心悸,胸闷等。
中医内科学0602淋证论述
病理性质有实虚之分,且多见虚实夹杂。初起多因湿
热为患,正气尚未虚损,多属实证。淋久湿热伤正, 由肾及脾,每致脾肾两虚,而由实转虚。如邪气未尽 ,正气渐伤,或虚体受邪,则成虚实夹杂之证,且常 见阴虚夹湿热,气虚夹水湿等。 淋证初期若治疗及时得当,湿热得除,则病情趋愈 ;但热淋、血淋也可发生热毒人血,出现高热、神昏 等重笃证候。若久病迁延不愈,不仅可转变为劳淋, 甚则可转变成水肿、癃闭、关格等。膏淋日久,精微 外泄,可转虚劳之疾。
(三)分证论治
1.热淋 症状:小便频数短涩,灼热刺痛,溺色黄赤,少腹拘 急胀痛,或有寒热,口苦,呕恶,或有腰痛拒按,或 有大便秘结。苔黄腻,脉滑数。 病机析要:湿热蕴结下焦,膀胱气化不利,故见小 便频数短涩,灼热而刺痛,痛引小腹拘急胀痛,腰痛 拒按;湿热郁蒸,少阳枢机不利,可见恶寒发热,口 干口苦,恶心呕吐。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临床首先应辨六淋之类别,热淋起病多急骤,或伴有 发热,小便赤热,溲时灼痛,腰痛拒按;石淋以小便排 出砂石为主症,或排尿时突然中断,尿道窘迫刺痛,或 腰腹绞痛难忍;气淋小腹胀满较明显,小便艰涩疼痛, 尿后余沥不尽;血淋为小便带血,排尿有涩滞疼痛感; 膏淋见小便浑浊如米泔水或滑腻如脂膏;劳淋小便不甚 赤涩,溺痛不甚,但淋沥不已,时作时止,遇劳即发。 其次辨证候之虚实。虚实夹杂者,须分清标本虚实之 主次,证情之缓急。最后须辨明各淋证的转化与兼夹。
西医学中泌尿系急、慢性感染,泌尿系结核,泌尿系
结石,急、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肥大,乳糜尿以及 尿道综合征等病,见有淋证特征者,可参照本节辨证 论治。
【病因病机】
淋证的病因可归结为外感湿热、饮食不节、情志失调
、禀赋不足或劳伤久病四个方面。基本病机是湿热蕴 结下焦,肾与膀胱气化不利。
《中医内科学》考试复习重点(五)
《中医内科学》考试复习重点(五)肾系病证水肿(1)水肿的病机可归纳为什么?水肿的病机归纳为肺失通调、脾失转输、肾失开合,膀胱气化不利,使水液潴留,泛滥肌肤而成。
(2)水肿与鼓胀的鉴别要点。
水肿以肌肤浮肿,按之凹陷,小便不利,甚则遍身浮肿为主,肿自下而上者多从足跗始,自上而下者,先见于眼睑、头面。
为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水液停聚,泛滥肌肤而致。
鼓胀以单腹胀大如鼓,皮色苍黄,脉络暴露为主,余处一般不肿。
为肝脾肾疏泄运化功能失调,气血交阻,水聚腹中所致。
(3)阳水、阴水的临床特征。
阳水由肺气失宣,三焦壅滞,肺不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所致,临床症状为颜面先肿,继及全身,腹胀,口渴,小便短涩,大便结,苔黄腻,脉滑或数。
阴水由脾阳不振,肾阳虚衰,不能运化水湿所致;临床表现为面浮足肿,或下肢先肿,胸闷食减,肢冷神疲,便溏尿少,身重腰酸,舌胖苔白,脉沉迟(1)李某,男,21岁,因全身浮肿1周入院。
1年前因全身浮肿在某省级医院住院,诊断为肾病综合征(中度系膜增生性肾炎),服用强的松后尿蛋白转阴、病情缓解,但强的松仍维持10mg/d。
1周前因劳累过度、受凉后,又出现眼睑、下肢浮肿,伴发热、咽痛、尿少,当地医院予先锋Ⅵ静脉滴注,现已无发热、咽痛,但全身浮肿,身体肥胖,尿少尿黄,面部满布痤疮,口苦口干,舌暗红,苔黄腻,脉滑数。
诊断:水肿(湿热内蕴)治法:清热解毒,活血利湿方药:五味消毒饮加减:银花野菊花紫花地丁蛇舌草茵陈车前子石苇白茅根薏苡仁茯苓丹参厚朴(2)麦某,男,65岁。
因双下肢浮肿半个月而就诊。
患者有高血压病史10多年,服用心痛定或波依定可控制。
半个月前无明显原因出现双下肢浮肿,尿量减少,全身困重,纳呆,经服用西药双氢克尿噻、安体舒通,效果不明显。
现在症:双下肢浮肿,朝轻暮重,腰酸膝软,全身乏力,纳呆口淡,尿少,舌淡,苔白润,脉沉细。
诊断:水肿(脾肾阳虚)治法:温阳利水方药:真武汤加减:附子桂枝白术茯苓猪苓泽泻车前子生姜陈皮泽兰益母草川牛膝淋证1.淋证的基本治则是?实则清利,虚则补益2.尿血与血淋如何鉴别?鉴别要点是有无尿痛,尿血多无疼痛之感,或仅有轻微胀痛或热痛,而血淋则小便滴沥而疼痛难忍,故一般以痛者为血淋,不痛者为尿血。
中医内科学试题(3)【含答案】
中医内科学试题及答案1、水肿的治疗,《内经》提出“开鬼门”一法,是属于八法中的A.吐法B.补法C.汗法D.消法E.和法【答案】C2、聚证的主要病位在A.肝B.心C.脾D.肾E.肺【答案】A C3、厥证的病机是A.气机逆乱B.升降乖戾C.痰瘀互阻D.气血运行失常E.肝郁气滞【答案】A B D4、内伤头痛的病因包括A.情志不遂B.肝肾阴虚C.风寒上扰D.稟赋不足E.外伤久病【答案】A B D E5、水肿的治疗,《内经》提出“开鬼门”一法,是属于八法中的A.吐法B.补法C.汗法D.消法E.和法【答案】C6、痰饮的病理属性是A.本虚标实B.标实致虚C.阳虚及阴D.阳虚阴盛E.阳盛阴虚【答案】A D7、下列哪项是阳痿的常见原因A.劳欲过度B.情志失调C.饮食不节D.劳逸失度E.禀赋不足【答案】A B C D E8、癫狂的病位在A.心B.肝C.脾D.肾E.脑【答案】E9、阴茎萎软,阴囊潮湿,瘙痒腥臭,小便赤涩灼痛,胁胀腹闷,泛恶口苦,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应选用A.归脾汤B.逍遥散C.大补阴丸D.龙胆泻肝汤E.知柏地黄丸【答案】D10、若痉证久治不当,可以出现下列哪些症状A.半身不遂B.头痛C.痴呆D.痫证E.肢体不利【答案】A B C D E11、患者石淋日久,症见神疲乏力,少腹坠胀者,其主方为A.补中益气汤加减B.无比山药丸加减C.参苓白术散D.大补元煎E.举元煎【答案】A12、颤证的基本病机是A.肌肉筋脉失养B.肝风内动,筋脉失养C.筋脉失养而挛急D.劳逸不当,筋脉损伤E.肢体筋脉拘急失控【答案】C13、刘某,男,46岁,工人。
因汗出受风诱发腰痛月余就诊。
自述腰痛重着,转侧不能,热敷后症状可以减轻,阴雨天加重。
伴有畏寒肢冷,双下肢冷凉尤甚,舌苔白腻,脉沉而缓。
该病例为何种类型腰痛A.寒湿腰痛B.湿热腰痛C.肾虚腰痛D.瘀血腰痛E.痛痹【答案】A14、周某,男,16岁。
以进食海鲜为诱因,诱发血证,皮下紫斑遍身,并有鼻衄.齿衄,腹痛,便血尿血,发热,四肢关节疼痛,舌红苔黄,脉弦数。
中医内科学 第六单元 肾系病证【中医助理】
2021年中医执业助理医师《中医内科学》第六单元肾系病证水肿水肿的概念水肿是体内水液潴留,泛滥肌肤,表现以头面、眼睑、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肿为特征的一类病证。
●水肿的病机病位:肺、脾、肾,关键在肾病机:肺失通调,脾失转输,肾失开阖,三焦气化不利,水液泛滥肌肤。
●水肿的诊断要点水肿先从眼睑或下肢开始,继及四肢全身。
轻者仅眼睑或足胫浮肿,重者全身皆肿;甚则腹大胀满,气喘不能平卧;更重者见癃闭或尿少,抽搐,神昏谵语等。
●水肿的鉴别●水肿的辨证要点首先须辨阳水、阴水其次应辨病变之脏腑●水肿的治疗原则发汗、利尿、泻下逐水为治疗水肿的三条基本原则●水肿的辨证论治(1/3)●水肿的辨证论治(2/3)●水肿的辨证论治(3/3)水肿反复消长不已,面浮身肿,腰以下甚,按之凹陷不起,尿量减少或反多,腰酸冷痛,四肢厥冷,怯寒神疲,面色白,甚者心悸胸闷,喘促难卧,腹大胀满,舌质淡胖,苔白,脉沉细或沉迟无力。
温肾助阳化气行水●水肿的转归阳水易消,阴水难治。
病变后期,可发展为关格,转为癃闭或兼见眩晕之证。
●水肿的预防调护肿势重者予无盐饮食,轻者予低盐饮食(每日3~4g)每日记录水液的出入量。
每日尿量少于500ml时,警惕癃闭的发生。
患者,男,26岁,晨起出现眼睑浮肿,继而四肢及全身皆肿,伴见恶寒,发热,肢节酸楚,小便不利,舌苔薄白,脉浮滑。
选用:A.五皮饮合胃苓汤B.越婢加术汤加减C.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五味消毒饮D.疏凿饮子合己椒苈黄丸E.实脾饮『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风水相搏证证候主症:眼睑浮肿,继则四肢及全身皆肿,来势迅速,多有恶寒,发热,肢节酸楚,小便不利等症。
偏于风热者,伴咽喉红肿疼痛,舌质红,脉浮滑数。
偏于风寒者,兼恶寒,咳喘,舌苔薄白,脉浮滑或浮紧。
治法:疏风清热,宣肺行水。
代表方:越婢加术汤加减水肿风水相搏证的治法是:A.宣肺解毒,利湿消肿B.疏风清热,宣肺行水C.健脾运湿,通阳利水D.分利湿热,利水消肿E.健脾温阳,利水消肿『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风水相搏证证候主症:眼睑浮肿,继则四肢及全身皆肿,来势迅速,多有恶寒,发热,肢节酸楚,小便不利等症。
《中医内科学》复习题及答案
1.感冒:感受风邪或时行疫毒,导致肺卫功能失调,临床以鼻塞、流涕、咳嗽等为主要特征的常见外感病证。
病机:外邪袭肺、肺卫失和。
2.真心痛:是胸痹进一步发展的严重病证,其特点为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伴心悸、水肿、肢冷、喘促、汗出、面色苍白等症状,甚至危及生命。
3.泄泻:是指以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溏或完谷不化,甚至泻出如水样为主症的病证。
4..黄疸:是因外感湿热疫毒,内伤饮食劳倦或他病后,导致肝胆脾胃功能失调,胆失疏泻而胆汁外溢,以目黄、身黄、小便黄为主症的一种病证。
5.辨别阳黄与阴黄、(阳黄证候、治法,方药(含用量用法)。
阳黄多由湿热或疫毒所致,起病急,病程短,黄色鲜明如橘色,常伴湿热或热毒炽盛之象。
阴黄多有寒湿所致,病势缓,病程长,黄色晦黯如烟熏,常伴脾虚寒湿之象。
阳黄:热重于湿清热通腑,利湿退黄茵陈蒿汤加味湿重于热利湿化浊运脾,佐以清热茵陈五苓散合甘露消毒丹加减胆腑郁热疏肝利胆,泄热退黄大柴胡汤加减急黄清热解毒,凉血开窍《千金》犀角散加味6.消渴:是因禀赋不足,情志失调,饮食不节,劳欲过度,导致阴津亏损,燥热偏盛,以多饮、多食、多尿、形体消瘦乏力,或尿有甜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
7.心悸:是因气血阴阳亏虚,心失所养,或痰饮瘀血阻滞心脉,邪扰心神,心神不宁所致,以心中悸动,惊惕不安,甚则不能自主为主要表现的病证。
8.呕吐:是指胃失和降,气机上逆,迫使胃中之物从口中吐出的一种病证。
9.水肿:是指体内水液潴留,泛滥肌肤,临床以头面、眼睑、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肿为特征的一类病证。
10.(肾阳虚水泛证候、治法、方药(含用量用法)。
(1)证候:面浮身肿,腰以下尤甚,按之凹陷不起,腰部冷痛酸重,尿少或增多,四肢逆冷,怯寒神疲,甚则心悸,喘促难卧,面色晦黯或淡白。
舌质淡胖,脉沉细或沉迟无力。
(2)治法:温肾助阳,化气行水(3)方药:真武汤11.胃脘痛、判断胃痛的虚实、(肝气犯胃证型、治法、方药(含用量用法)(1)胃脘痛:指以上腹胃脘近心窝处疼痛为主症的病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内科——水肿
5
(三)病因病机
1.与肺、脾、肾有关
《素问· 水热穴论》指出 :“勇而劳甚, 则肾汗 出, 逢于风,内不得入于脏腑, 外不得越于皮肤, 客于穴府, 行于皮里, 传为附肿” 。“故其本 在肾, 其末在肺” 《素问· 至真要大论》又指出 :“诸湿肿满, 皆 属于脾” 2.与疮毒有关 明代李梃《医学人门· 水肿》提出疮毒致水 肿的病因学说 , 对水肿的认识日趋成熟。
基本病机:肺失通调, 脾失转输, 肾失开阖, 三焦气化不利。 病位:在肺、脾、 肾, 而关键在肾。 病理因素:风邪、水湿、疮毒、瘀血。 病性:阴水、阳水 转归:阴水、阳水之间可以相互转化;水肿各 证之间亦可以相互转化。(如示意图) 预后:阳水易消, 阴水难治(如示意图)
中医内科——水肿
12
病理转变:
中医内科——水肿 15
阴水与阳水的区 别及相互转化? 由于致病因素及体质的差异, 水肿的病理性质 有阴水、阳水之分, 并可相互转换或夹杂。 阳水属实, 多由外感风邪、疮毒、水湿而成, 病位在肺、脾。阴水属虚或虚实夹杂, 多由饮食劳 倦、禀赋不足、久病体虚所致, 病位在脾、肾。 阳水迁延不愈, 反复发作, 正气渐衰, 脾肾阳 虚, 或因失治、误治, 损伤脾, 阳水可转为阴水。 反之, 阴水复感外邪, 或饮食不节, 使肿势加剧, 呈现阳水的证候, 而成本虚标实之证。
阴 水
饮食 劳倦, 先天 或后 天因 素
脾肾
发病 缓慢 ,病 程较 长,
肿多由足踝开始, 自下 而上, 继及全身, 肿处 皮肤松弛, 按之凹陷不 易恢复, 甚则按之如泥 ,
属里 、属 虚或 虚实 夹杂,
正 水 、 石 水
中医内科——水肿
19
三:相关检查
水肿病人一般可先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肾功能、 肝功能 ( 包括血浆蛋白 ) 、心电图、 肝肾B超。 如怀疑心性水肿可再查心脏超声、胸片, 明确心功 能级别。 肾性水肿可再查24小时尿蛋白总量、蛋白电泳、血 脂、补体 C3 、C4 及免疫球蛋白, 肾穿刺活检有助于 明确病理类型, 鉴别原发性或继发性肾脏疾病。 女性患者尤须注意排除狼疮性肾炎所致水肿, 须查 抗核抗体、双链 DNA 抗体, 必要时进行肾穿刺活检。 此外可查甲状腺功能,以排除粘液性水肿。
主证:全身水肿, 下肢明显 , 按之没指, 小便短少, 兼证:身体困重, 胸闷 , 纳呆 , 泛恶 ,起病缓慢, 病 程较长。 舌脉:苔白腻,脉沉缓, 证机概要: 水湿内侵, 脾气受困, 脾阳不振。 治法: 运脾化湿, 通阳利水。 代表方: 五皮饮合胃苓汤加减。前方理气化湿利水; 后 方通阳利水, 燥湿运脾。两方合用共起运脾化湿, 通 阳利水之功, 主治水湿困遏脾 , 阳气尚未虚损, 阳 不化湿所致的水肿。 常用药: 桑白皮、陈皮、大腹皮、茯苓皮、生姜皮化湿 行水; 苍术、厚朴、陈皮、草果燥湿健脾; 桂枝、白 术、茯苓、猪苓、泽泻温阳化气行水。 中医内科——水肿 27
中医内科——水肿
4
(二)分类及证候表现
《灵枢· 水胀》 对其症状作了详细的描述 , 如“水 始起也,目窠上微肿, 如新卧起之状, 时咳,其颈脉动 ,阴股间寒, 足腔肿, 腹乃大, 其水已成矣。 以手按 其腹, 随手而起, 如裹水之状, 此其候也” 《金匮要略· 水气病脉证并治》描述风水脉证 :“寸 口脉沉滑者,中有水气,面目肿大有热,名曰风水。” 宋代严用和将水肿分为阴水、阳水两大类。 区 分了虚实两类不同性质的水肿 , 为其后水肿病的临 床辨证奠定了基础
中医内科——水肿
24
2. 湿毒侵淫证
主证:眼睑浮肿, 延及全身, 皮肤光亮, 尿少色赤, 身 发疮痍, 甚则溃烂, 兼证: 恶风发热, 舌脉:舌质红, 苔薄黄, 脉浮数或滑数。 证机概要: 疮毒内归脾肺, 三焦气化不利, 水湿内停。 治法: 宣肺解毒, 利湿消肿。 代表方: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五味消毒饮加减。前方宣肺 利尿, 治风水在表之水肿; 后方清解热毒, 治疮毒内 归之水肿。主治痈疡疮毒或乳蛾红肿而诱发的水肿o 常用药:麻黄、杏仁、桑白皮、赤小豆宣肺利水; 银花 、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清热解毒。 中医内科——水肿 25
肝、脾、肾功能 失调, 导致气滞 、血瘀、水湿聚 于腹中;
18
2. 水肿阳水和阴水
证 型 阳 水 病因 风邪 、疮 毒、 水湿 病变 脏腑 肺脾 发病 特点 发病 较急 ,一 般病 程较 短, 症状 肿多由面目开始, 自上 而下, 继及全身, 肿处 皮肤绷急光亮, 按之凹 陷即起, 兼证 兼有 寒热 等表 证, 病性 属表 风 、属 水 实, 、 皮 水
加减:
脓毒甚者, 当重用蒲公英、紫花地丁清热解毒;
湿盛糜烂者, 加苦参、土茯苓; 风盛者, 加白鲜皮、地肤子; 血热而红肿, 加丹皮、赤芍; 大便不通, 加大黄、芒硝; 症见尿 痛、尿血, 乃湿热之邪下注膀胱, 伤及血络, 可酌加凉血止血之品 , 如石韦、大蓟、荠菜花等。
中医内科——水肿
26
3. 水湿浸渍证
难愈:肺脾肾累及
肝 阳损及阴, 肝肾阴虚, 肝阳上
亢 , 则可兼见眩晕之证
关格:肾阳衰败,气化不行,浊毒内闭,上 转为他病
逆下闭,造成呕吐、小便不通。
癃闭:膀胱开阖不利,小便点滴或闭塞不通。
中医内科——水肿 14
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造成 水肿的机理?
• 肺主一身之气, 有主治节、通调水道、下输膀胱的作用。 风邪犯肺, 肺气失于宣畅, 不能通调水道, 风水相搏, 发 为水肿。脾主运化, 有布散水精的功能。外感水湿, 脾阳 被困, 或饮食劳倦等损及脾气, 造成脾失转输, 水湿内停 , 乃成水肿。肾主水,水液的输化有赖于肾阳的蒸化、开 阖作用。久病劳欲, 损及肾脏, 则肾失蒸化, 开阖不利, 水液泛滥肌肤, 则为水肿。诚如《景岳全书· 肿胀》篇指出 :“凡水肿等证, 乃肺、脾、肾三脏相干之病。盖水为至阴 ,盖故其本在肾; 水化于气, 故其标在肺; 水唯畏土, 故 其制在脾。今肺虚则气不化精而化水, 脾虚则土不制水而 反克,肾虚则水无所主而妄行。”
阴阳转化:阳水 阴水
阴水与阳水的区 别及相互转化?
寒热转化:水湿浸渍
湿丛热化
湿从寒化 水肿 各证 型之 间寒 热虚 实的 转化?
虚实转化:实转虚 寒湿 脾阳不振 肾阳虚衰 湿热伤阴 肝肾阴虚
中医内科——水肿
13
转归: 阳水患者如属初发年少, 体质尚好, 脏气未损, 治疗及时, 则病可向愈。 痊愈
因生活饥馑、饮食不足所致水肿, 在饮食条件 改善后, 水肿也可望治愈。 脾肾衰微, 水气上犯, 出现水 心 邪凌心犯肺重证。
肾膀胱病证
第一节:水肿(edema)
威海市中医院 肾内科 刁亚军
中医内科——水肿
1
目Hale Waihona Puke :☆概述☆病因病机 ☆诊察要点 ☆辨证论治 ☆预防调护
☆结语
☆临证备要
中医内科——水肿 2
【概述】
一概念:
水肿是体内水液潴留,泛溢肌肤,表现以头面、 眼睑、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肿为特征的一类病 证。
1、潴留之水变为水湿之邪,它可以阻遏气机,影响脏 腑功能; 2、浮肿最常见和最早见的部位:眼睑或下肢、其与眼 睑部位结缔组织疏松有关,下肢与水性下垂有关; 3、外在的肌肤水肿,内在的脏腑亦水肿,其更重要, 它影响脏腑的功能活动。
中医内科——水肿 17
二、病证鉴别
1. 水肿与鼓胀
病证 相同表现 临床表现 病机 水肿 均可见肢 水肿则头面或下肢先肿 水肿乃肺、脾、 体水肿, , 继及全身, 面色晄白 肾三脏气化失调, , 腹壁亦无青筋暴露。 而导致水液泛滥 腹部膨隆 肌肤 。 。
鼓胀
单腹胀大, 面色苍黄, 腹壁青筋暴露,四肢多 不肿 , 反见瘦削, 后 期或可伴见轻度肢体浮 肿。 中医内科——水肿
中医内科——水肿
6
(三) 治疗:
《素问· 汤液醪醴论》提出 “平治与权衡,去菀陈 挫……开鬼门,洁净府” 的治疗原则, 这一原则, 一直沿用至今。 《金匮要略· 水气病脉证并治》在治疗上又提出了发 汗、利尿两大原则:“诸有水者, 腰以下肿, 当利小 便,腰以上肿, 当发汗乃愈。” 对于水肿的治疗, 严用和又倡导温脾暖肾之法, 在 前人汗、利、攻的基础上开创了补法。 《仁斋直指方· 虚肿方论》创用活血利水法治疗瘀血 水肿。
中医内科——水肿 16
【诊察要点】
一、诊断要点 1. 水肿先从眼险或下肢开始 , 继及四肢全身。 2. 轻者仅眼险或足踝浮肿, 重者全身皆肿; 甚则腹 大胀满, 气喘不能平卧; 更严重者可见尿闭或尿 少恶心呕吐, 口有秽味, 鼻衄牙宣, 头痛 , 抽搐, 神昏谵语等危象。 3. 可有乳蛾、心悸、疮毒、紫癜以及久病体虚病 史。
中医内科——水肿
3
二文献摘要
水肿是《内经》为基础逐步发展起来的。 (一)病名 《内经》肿称之为“水”,并根据不同症状 分为“风水”、“石水”“涌水”。 《金匮要略· 水气病脉证并治》以表里上下为 纲 , 分风水、皮水、正水、石水、黄汗五种类型 。又根据五脏发病的机制及证候将水肿分为心 水、肝水、肺水、脾水、肾水。
中医内科——水肿 7
(五)、护理: 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 水肿》中首次提出了 水肿必须忌盐。 (六)、 预后:
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 水肿》指出水肿有五 不治:“一、面肿苍黑, 是肝败不治; 二、掌肿无 纹理, 是心败不治;三、腰肿无纹理 , 是肺损不 治;四、阴肿不起者, 是肾败不治; 五、脐满反 肿者, 是脾败不治。”
加减: 风寒偏盛, 去石膏, 加苏叶、桂枝、防风祛风散寒; 若风热偏盛, 可加连翘、桔梗、板蓝根、鲜芦根, 以 清热利咽, 解毒散结;
若咳喘较甚, 可加杏仁、前胡, 以降气定喘;
如见汗出恶风, 卫阳已虚, 则用防己黄芪汤加减, 以 益气行水;
若表证渐解, 身重而水肿不退者, 可按水湿浸渍证论 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