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直梁弯曲正应力实验报告
梁的纯弯曲正应力实验报告
梁的纯弯曲正应力实验报告梁的纯弯曲正应力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对实验材料进行纯弯曲加载,测量其正应力和弯曲角度,从而掌握材料在纯弯曲状态下的应力特性,并探究材料性能的影响因素。
二、实验原理当梁在纯弯曲时,受到的载荷可以分解为一个弯矩和一个剪力。
由于实验中去除了外部作用力,剪力为零,因此我们只需要考虑弯矩作用下的应力情况。
在梁的截面上,由于受到弯曲,不同位置的应变不同,因此会形成不同大小的应力。
在正常情况下,当梁未发生破坏时,梁的内部应力呈线性分布,即受到的弯矩越大,所受到的应力也会相应增大。
三、实验设备本实验所使用的设备包括:1.纯弯曲实验台2.测力仪3.梁材料(一定长度的圆形钢管或方管)四、实验步骤1. 选择一段合适材质的梁进行实验。
2. 将梁固定在纯弯曲实验台上。
3. 在梁的一端加上一定荷载。
4. 通过测力仪测量在梁部位不同位置受到的正应力。
5. 在梁的另一端加上一定数量的荷载,并重复步骤4,记录正应力。
6. 重复以上操作,直到梁发生破坏。
五、实验结果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记录了梁不同位置受到的正应力,并根据实验数据分析了不同弯矩下的应力分布曲线。
实验结果表明,在纯弯曲状态下,梁的内部应力呈线性分布,随着弯矩的增大,所受应力也会逐渐增大,直到梁发生破坏。
六、实验分析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发现梁的性能会受到材料的影响。
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弯曲特性,不同的性能和抗断性能。
而在实验中,我们也可以通过调整材料的材质和长度来控制弯曲的程度,从而控制梁的应力分布和破坏点位置。
七、实验结论本实验通过纯弯曲实验台对梁进行弯曲测试,得到了不同弯矩下的应力分布曲线。
实验结论表明,梁在纯弯曲状态下,其内部应力呈线性分布,随着弯矩的增大,所受应力也会逐渐增大,直到梁发生破坏。
同时,不同材质和长度的材料在弯曲状态下具有不同的弯曲特性和抗断性能。
弯曲正应力实验报告
浙江大学材料力学实验报告(实验项目:弯曲正应力)一、实验目的:1、初步掌握电测方法和多点测量技术。
;2 、测定梁在纯弯和横力弯曲下的弯曲正应力及其分布规律。
二、设备及试样:1.电子万能试验机或简易加载设备;2.电阻应变仪及预调平衡箱;3.进行截面钢梁。
三、实验原理和方法:一11、载荷P作用下,在梁的中部为纯弯曲,弯矩为M二一Pa。
在左右两端长为a的部分21内为横力弯曲,弯矩为M1 = ?P(a-c)。
在梁的前后两个侧面上,沿梁的横截面高度,每隔h贴上平行于轴线上的应变片。
温度补偿块要放置在横梁附近。
对第一个待测应变片联4同温度补偿片按半桥接线。
测出载荷作用下各待测点的应变「由胡克定律知-E ;另一方面,由弯曲公式;M Y,又可算出各点应力的理论值。
于是可将实测值和理论值进i行比较。
2、加载时分五级加载,F0=1OOON,=1000N, F max=5000N,缷载时进行检查,若应变差值基本相等,则可用于计算应力,否则检查原因进行复测(实验仪器中应变;的单位是10冷。
3、实测应力计算时,采用F =1000N时平均应变增量厶術计算应力,即二EL,同一高度的两个取平均。
实测应力,理论应力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
1 34、理论值计算中,公式中的匸bh3,计算相对误差时12e厂二'“理八“测100%,在梁的中性层内,因匚理=0,故只需计算绝对误差。
□理四、数据处理1、实验参数记录与计算:b=20mm, h=40mm, l=600mm, a=200mm, c=30mm,E=206GPa, P=1000N, P ma^ 5000 N , k=2.191I= bh3=0.106 10-6m4122、填写弯曲正应力实验报告表格(1)纯弯曲的中部实验数据记录(2)横力弯曲的两端实验数据记录注:应力值保留小数后位五、实验总结与思考题:实验总结:1、在纯弯曲变形的理论中有两个假设,即(1)平面假设,(2)纵向纤维间无正应力。
梁的弯曲正应力实验报告答案
梁的弯曲正应力实验报告答案应力弯曲答案实验报告梁弯曲正应力实验报告梁的弯曲正应力篇一:梁弯曲正应力测量实验报告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编号:XH03JW024-05/0实训(验)报告班级:课程名称:实训(验):梁弯曲正应力测量年月日一、实训(验)目的:1、掌握静态电阻应变仪的使用方法;2、了解电测应力原理,掌握直流测量电桥的加减特性;3、分析应变片组桥与梁受力变形的关系,加深对等强度梁概念的理解。
二、实训(验)内容、记录和结果(含数据、图表、计算、结果分析等)1、实验数据:(1)梁的尺寸:宽度b=9mm;梁高h=30mm;跨度l=600mm;AC、BD:弯矩a=200mm。
测点距轴z距离:hhhhy1?=15mm;y2?=7.5mm;y3=0cm;y47.5mm;y515mm;E=210Gpa。
244223抗弯曲截面模量WZ=bh/6 惯性矩JZ=bh/12(2)应变?(1?10?6)记录:(3)取各测点?值并计算各点应力:??1=16×10 ;??2=7×10 ;??3= 0;??4=8×10 ;??5=15×10 ;??1=E?1=3.36MPa;??2 =E??2=1.47MPa;??3=0 ;-6-6-6-64=E?4=1.68MPa;??5=E?5=3.15MPa;根据ΔMW=ΔF·a/2=5 N·m而得的理论值:??1=ΔMW/WZ=3.70MPa;??2=ΔMWh/4(JZ)=1.85MPa ;??3=0 ;??4=ΔMWh/4(JZ)=1.85MPa;??5=ΔMW/WZ=3.70MPa;(4)用两次实验中线形较好的一组数据,将平均值?换算成应力??E?,绘在坐标方格纸上,同时绘出理论值的分布直线。
篇二:梁的纯弯曲正应力实验梁的纯弯曲正应力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电阻应变测试技术的基本原理,学会使用应力/2.测定矩形截面梁纯弯曲时横截面上的正应力分布规律,验证梁的平面弯曲正应力公式。
梁的弯曲正应力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通过实验,了解梁在弯曲状态下的应力分布规律;2. 验证梁的弯曲正应力计算公式的准确性;3. 掌握应变电测法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4. 培养学生严谨的实验态度和科学的研究方法。
二、实验原理梁在弯曲状态下,其横截面上各点的正应力可以用以下公式计算:\[ \sigma = \frac{M y}{I_z} \]其中,\(\sigma\) 为正应力,\(M\) 为弯矩,\(y\) 为梁横截面上某点到中性轴的距离,\(I_z\) 为梁截面对中性轴的惯性矩。
实验中,通过测量梁横截面上不同位置的应变,根据虎克定律,可计算出相应位置的应力。
实验装置主要包括梁、应变片、静态数字电阻应变仪等。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1. 梁材料:矩形截面试件,尺寸为 \(b \times h\);2. 应变片:电阻应变片,用于测量梁横截面上的应变;3. 静态数字电阻应变仪:用于测量应变片输出的电阻变化,从而计算出应变;4. 加载装置:用于对梁施加弯矩;5. 游标卡尺:用于测量梁的尺寸;6. 计算器:用于计算实验数据。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装置,包括梁、应变片、应变仪等;2. 将应变片粘贴在梁的预定位置,确保应变片与梁表面紧密贴合;3. 接通应变仪电源,调整应变仪的量程和灵敏度;4. 使用游标卡尺测量梁的尺寸,记录数据;5. 在梁上施加预定的弯矩,确保梁处于弯曲状态;6. 使用应变仪测量梁横截面上不同位置的应变,记录数据;7. 根据实验数据和应变片的位置,计算出梁横截面上不同位置的应力;8. 比较实验测得的应力与理论计算值,分析误差原因。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数据:表1:梁横截面上不同位置的应变测量值| 测点位置 | 应变值(με) || -------- | ------------ || A点 | 120 || B点 | 100 || C点 | 80 || D点 | 60 |表2:梁横截面上不同位置的应力计算值| 测点位置 | 应力值(MPa) || -------- | ------------ || A点 | 12.00 || B点 | 10.00 || C点 | 8.00 || D点 | 6.00 |2. 结果分析:通过实验数据与理论计算值的比较,可以看出,在梁的弯曲状态下,应力在梁横截面上呈线性分布。
直梁弯曲正应力实验报告
直梁弯曲正应力实验报告1. 背景直梁是一种常见的结构元件,广泛应用于建筑、桥梁、机械等领域。
在实际使用中,直梁会受到外部载荷的作用而产生弯曲变形。
为了保证直梁的安全可靠性,需要对其弯曲变形情况进行分析研究。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量直梁上不同位置的正应力分布,探究直梁在弯曲过程中正应力的变化规律。
2. 实验目的•理解直梁受弯曲作用时产生的正应力分布规律;•掌握测量和分析直梁上不同位置的正应力方法;•分析并总结直梁弯曲过程中正应力变化规律。
3. 实验设备和材料•直梁:长约1m,宽约5cm,高约1cm;•弯曲装置:用于施加外部载荷使直梁发生弯曲;•应变计:用于测量直梁上不同位置处的应变值。
4. 实验步骤4.1 实验准备•将直梁固定在弯曲装置上,并调整装置,使直梁处于自由悬空状态;•确保应变计与直梁表面充分接触,并校准应变计。
4.2 弯曲实验•施加逐渐增加的外部载荷,使直梁发生弯曲;•同时记录不同外部载荷下直梁上各位置处的应变值。
4.3 数据处理•根据应变计测得的应变值,计算出各位置处的正应力;•绘制正应力与位置的关系曲线。
5. 实验结果分析通过实验测量得到的正应力与位置的关系曲线如下图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外部载荷的增加,直梁上不同位置处的正应力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
在弯曲中心附近,正应力较大;而在距离中心较远的位置,正应力逐渐减小。
进一步分析发现,在弯曲中心附近,由于受到较大弯矩作用,直梁产生了较大的拉伸应力。
而在离中心较远的位置,由于受到较小弯矩作用,直梁的拉伸应力逐渐减小。
6.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得出以下结论:•直梁在受到外部载荷作用时会发生弯曲变形;•弯曲中心附近的直梁产生较大的正应力;•距离中心较远的位置处的直梁正应力逐渐减小。
7. 建议根据实验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在设计直梁结构时,应合理考虑弯曲中心附近的正应力,并采取相应措施加强该区域的抗拉能力;•对于距离中心较远的位置,可以适当减小材料厚度以降低材料成本。
梁的弯曲正应力测定
梁的弯曲正应力实验梁弯曲变形时,其横截面上会产生弯曲正应力和弯曲切应力,测定梁横截面上弯曲正应力分布规律,了解约束对梁弯曲正应力的影响,使学生对弯曲理论有进一步的了解。
直梁(单一材料矩形截面梁,俗称直梁)和组合梁(如叠梁、楔块梁和夹层梁)均可作为弯曲正应力实验试样,而叠梁、楔块梁和夹层梁又均可以是几种不同材料的组合。
它们的测试原理、实验方法基本相同,仅组合截面上应力分布规律不一样而已。
学生可自己选择其中一种试样完成梁的弯曲正应力实验。
本节结合直梁和夹层梁、叠梁叙述其测试原理和实验方法。
一、实验目的1.熟悉电测法的基本原理和静态电阻应变仪的使用方法。
2.测定梁纯弯曲段横截面上的正应力分布规律,将实测值与理论计算值进行比较。
二、仪器、设备1.力学试验台。
2.静态应变仪。
3. 辅助工具和量具。
三、实验原理与方法直梁和组合梁的结构、尺寸和加载方式如图4.1(a)、(b)、(c)、(d)所示。
图4.1(a)为直梁,二端铰支,四点弯曲加载;图4.1(b)为夹层梁,二端铰支,四点弯曲加载;图4.1(c)为叠梁,二端铰支,三点弯曲加载;图4.1(d)为悬臂叠梁,在自由端加载。
直梁可采用铝合金或45号钢制成。
在梁指定截面的梁侧面上,沿与梁轴线平行的中性层、±h/6和±h/3处共贴有五枚应变片;上下表面各布置了两枚应变片,以检查载荷是否偏斜,及用于各种组桥方式测定最大应变值。
夹层梁上、下层是45号钢板,厚度相同,中层是铝合金板,三层用螺栓联结,锥销定位。
在梁指定截面的上、下表面各粘贴两枚应变片,一个侧面上等间距地粘贴五枚应变片。
(a)直梁(矩形截面)实验装置参考尺寸:a=130mm b=18mm C=140mm(b)夹层梁实验装置(四点弯曲加载)参考尺寸:a=155mm b=18mm L=400mm(c) 叠梁实验装置(三点弯曲加载)叠梁上、下梁可以是同一材料,亦可以是不同材料,可任意组合。
图示是由45号钢和LY 12CZ 铝合金叠合而成的组合梁,截面为正方形。
梁弯曲正应力电测实验报告
yy5????15mm;E=210Gpa。
2442
23
抗弯曲截面模量WZ=bh/6惯性矩JZ=bh/12
(2)应变?记录:
(3)取各测点?值并计算各点应力:
??1=16×10;??2=7×10;??3= 0;??4=8×10;??5=15×10;??1=E?1=;??2=E??2=;??3=0;
二、实验仪器和设备
1、多功能组合实验装置一台;2、TS3860型静态数字应变仪一台;3、纯弯曲实验梁一根。4、温度补偿块一块。三、实验原理和方法
弯曲梁的材料为钢,其弹性模量E=210GPa,泊松比μ=。用手转动实验装置上面的加力手轮,使四点弯上压头压住实验梁,则梁的中间段承受纯弯曲。根据平面假设和纵向纤维间无挤压的假设,可得到纯弯曲正应力计算公式为:
图4-1
此值与理论公式计算出的各点正应力的增量即
?理?
?MyIZ
?pa2
进行比较,就可验证弯曲正应力公式。这里,弯矩增量?M?。
梁上各点的应变测量,采用1/4桥接线,各工作应变片共用一个温度补偿块。
四、实验步骤
1.记录实验台参数,设计实验方法。
2.准备应变仪:把梁上各测量点的应变片(工作应变片)按编号逐点接到电阻应变仪A、B接线柱上,将温度补偿片接到电阻应变仪接线柱上作公共补偿。
把Δσ实与理论公式算出的应力??式中的M应按下式计算:
实
来依次求出各点应力。
??
比较,从而验证公式的正确性,上述理论公??
??
四、实验步骤
1
?Pa(3.16)2
1、检查矩形截面梁的宽度b和高度h、载荷作用点到梁支点距离a,及各应变片到中性层的距离yi。
2、检查压力传感器的引出线和电子秤的连接是否良好,接通电子秤的电源线。检查应变仪的工作状态是否良好。分别采用1/4桥,1/2桥,全桥的接线方法进行测量,其中1/4桥需要接温度补偿片,1/2桥通过交换接线方式分别进行两次试验来比较试验结果。
梁的弯曲正应力实验报告
梁的弯曲正应力实验报告梁的弯曲正应力实验报告引言:梁是工程中常见的结构元件,其在受力过程中会产生弯曲。
了解梁在弯曲过程中的应力分布对于工程设计和结构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旨在通过悬臂梁的弯曲实验,研究梁在不同加载条件下的正应力分布规律。
实验目的:1. 了解悬臂梁的弯曲原理及其正应力分布规律;2. 掌握悬臂梁弯曲实验的基本操作和数据处理方法;3. 分析不同加载条件下悬臂梁的正应力变化。
实验装置和材料:1. 悬臂梁实验台;2. 弯曲实验仪;3. 悬臂梁样品;4. 负荷传感器;5. 数据采集系统。
实验步骤:1. 将悬臂梁样品固定在实验台上,并调整实验仪的位置,使其与悬臂梁接触;2. 通过数据采集系统连接负荷传感器,确保能够准确测量悬臂梁的受力情况;3. 依次施加不同大小的荷载,记录悬臂梁在不同加载条件下的挠度和负荷数据;4. 根据挠度和负荷数据,计算悬臂梁在不同位置处的正应力;5. 分析实验数据,得出悬臂梁在不同加载条件下的正应力分布规律。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我们得到了悬臂梁在不同加载条件下的正应力分布规律。
实验结果表明,悬臂梁在受力过程中,正应力的分布呈现出以下特点:1. 负荷集中区域正应力较大:在悬臂梁的受力过程中,负荷集中的区域正应力较大。
这是由于在该区域,悬臂梁受到了较大的外力作用,导致该区域的纤维受到较大的拉伸力,从而产生较大的正应力。
2. 负荷作用点附近正应力较小:在悬臂梁的负荷作用点附近,正应力较小。
这是因为在该点附近,悬臂梁的受力相对均匀,各个纤维受力相近,因此正应力较小。
3. 悬臂梁中部正应力分布均匀:在悬臂梁的中部区域,正应力分布相对均匀。
这是由于在该区域,悬臂梁受力相对均匀,各个纤维受力相近,因此正应力分布较为均匀。
4. 正应力随负荷增大而增大:随着施加在悬臂梁上的负荷增大,悬臂梁的正应力也随之增大。
这是由于负荷增大会导致悬臂梁的挠度增大,从而使悬臂梁各个纤维的受力增大,进而使正应力增大。
弯曲正应力测定实验报告
弯曲正应力测定实验报告弯曲正应力测定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1. 理解弯曲应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掌握使用梁的弯曲应力测试仪器的操作方法; 3. 通过实验探究材料的弯曲应力。
• 实验设备:梁的弯曲应力测试仪器、杆状试样。
• 实验原理:梁的弯曲应力是指纵向拉伸状态下的应力状态。
采用三点弯曲法进行测定,使试样左右两端之间产生应力。
根据弯曲梁的基本原理,应力随距离的变化呈现出弧形曲线,计算得到杆状试样左右两端的弯曲应力。
• 实验步骤: 1. 将杆状试样放入梁的弯曲应力测试仪器中,调整完善器中的设置,并将试样固定到夹具上; 2. 打开仪器电源,进行仪器自检,调整试样外形和位置,保证试样在中心点上; 3. 选择合适的测量单位,设置仪器仪表,确定测量参数并进行校准; 4. 开始测量,记录试样左右两端的弯曲应力数据; 5. 根据实验原理和公式计算出杆状试样的弯曲应力。
• 实验结果:在测量过程中,我们发现在试样左右两端的应力状态并不相同,应力值普遍较大而且存在波动明显的情况。
在进行多次试验的数据统计和计算中,确定了试样的实际弯曲应力值。
根据实验所得数据,我们得到弯曲应力的平均值为XMPa,弯曲应变为X。
•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材料的弯曲应力特性,掌握了梁的弯曲应力测试仪器的操作方法。
实验结果表明,在杆状试样被弯曲的过程中,左右两端存在明显的应力波动,但经过多次试验得出试样的弯曲应力值比较稳定。
本次实验对于材料力学的理解和应用有着深远的意义。
• 实验中可能存在的误差及影响因素: 1. 杆状试样自身的内部缺陷和材料差异等因素对测量值有一定的影响; 2. 杆状试样在被夹具夹住后,由于夹具形状对试样弯曲形状的影响并未考虑,测量值可能出现较大误差; 3. 实验过程中的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等)也可能会对测量值产生一定的影响。
• 实验的改进方案: 1. 选取更加均匀的材料、充分检查试样内部是否有缺陷; 2. 优化夹具形状,减少对试样弯曲形状的影响; 3. 保证实验环境的稳定性,消除室温等环境因素造成的影响。
梁的弯曲正应力实验报告总结
梁的弯曲正应力实验报告总结梁的弯曲正应力实验是力学实验中的一项重要实验,通过该实验可以了解梁的弯曲变形规律和弯曲正应力的计算方法。
本文将对梁的弯曲正应力实验进行总结。
一、实验原理梁的弯曲正应力实验是通过在梁上施加一定的弯曲力,使梁发生弯曲变形,然后通过测量梁的变形量和力的大小,计算出梁的弯曲正应力。
梁的弯曲正应力可以用公式σ=M*y/I来计算,其中M为弯矩,y为梁上某一点到中性轴的距离,I为梁的截面惯性矩。
二、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实验室内的环境调整到稳定状态,准备好实验所需的仪器和材料。
2. 实验装置:将梁放置在实验台上,将弯曲力施加在梁的一端,另一端固定在实验台上。
3. 测量变形量:通过测量梁的变形量,确定梁上某一点到中性轴的距离y。
4. 测量力的大小:通过测量施加在梁上的力的大小,确定弯矩M。
5. 计算弯曲正应力:根据公式σ=M*y/I,计算出梁的弯曲正应力。
三、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梁的弯曲正应力的计算结果。
在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改变施加在梁上的力的大小和位置,来观察梁的弯曲变形规律和弯曲正应力的变化情况。
实验结果表明,梁的弯曲正应力与施加在梁上的力成正比,与梁的截面惯性矩成反比。
四、实验分析通过梁的弯曲正应力实验,我们可以了解到梁的弯曲变形规律和弯曲正应力的计算方法。
在实际工程中,梁的弯曲正应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它可以用来评估梁的强度和稳定性。
因此,对于工程师和设计师来说,了解梁的弯曲正应力的计算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五、实验结论通过本次梁的弯曲正应力实验,我们得到了梁的弯曲正应力的计算结果。
实验结果表明,梁的弯曲正应力与施加在梁上的力成正比,与梁的截面惯性矩成反比。
因此,在实际工程中,我们需要根据梁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材料和截面形状,以保证梁的强度和稳定性。
梁的弯曲正应力实验是力学实验中的一项重要实验,通过该实验可以了解梁的弯曲变形规律和弯曲正应力的计算方法。
在实际工程中,了解梁的弯曲正应力的计算方法是非常必要的,可以帮助我们评估梁的强度和稳定性,从而保证工程的安全和可靠性。
梁的弯曲正应力实验报告
梁的弯曲正应力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验手段,探究梁在弯曲状态下的正应力分布情况,验证理论分析结果,加深对梁弯曲正应力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
梁的弯曲正应力是指梁在弯曲状态下,截面上的正应力分布情况。
根据弹性力学理论,梁的弯曲正应力与截面的几何形状、材料性质以及外力分布等因素有关。
本实验通过测量梁的弯曲正应力,验证相关理论。
三、实验步骤
1. 准备实验器材:包括梁试件、加载装置、应变计、测量仪器等。
2. 安装应变计:在梁试件的指定位置粘贴应变计,确保粘贴牢固。
3. 加载实验:通过加载装置对梁试件施加弯曲力,记录加载过程中的应变数据。
4. 数据处理: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计算梁截面上的正应力分布。
5. 数据分析:将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误差原因。
四、实验结果
通过实验测量,得到梁在弯曲状态下的正应力分布数据如下:
五、数据分析与结论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看到梁在弯曲状态下,截面上的正应力分布并不均匀。
在靠近加载点的位置,正应力较大;而在远离加载点的位置,正应力逐渐减小。
这与理论分析结果一致。
同时,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结果的误差也在可接受范围内。
通过本实验,我们验证了梁在弯曲状态下的正应力分布规律,加深了对梁弯曲正应力的理解。
同时,实验结果也为我们提供了实际工程中设计梁结构的重要依据。
纯弯曲正应力实验报告
纯弯曲正应力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 掌握纯弯曲正应力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2. 通过实验数据分析,了解梁在不同弯曲程度下的正应力分布情况;3. 培养实验操作能力,提高数据处理和分析水平。
二、实验原理纯弯曲正应力是指在受力构件的横截面上只有弯矩作用而无轴向力作用的情况下的正应力。
根据材料力学的基本理论,纯弯曲正应力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σ=My/I其中,σ为正应力,M为弯矩,y为截面点到弯曲中心的距离,I为截面对弯曲中心的惯性矩。
三、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器材:梁、砝码、测力计、测量尺、支撑架等;2. 将梁放在支撑架上,调整梁的位置,使其一端固定,另一端自由;3. 在梁上放置砝码,施加弯矩;4. 使用测力计测量梁上的作用力,记录数据;5. 使用测量尺测量梁的弯曲程度,记录数据;6. 改变砝码的数量和位置,重复步骤4和5,获取多组数据;7. 将实验数据整理成表格。
四、实验数据分析与结论通过实验数据,我们可以计算出梁在不同弯曲程度下的正应力值。
根据计算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随着弯矩的增大,梁的正应力值逐渐增大;2. 随着梁的弯曲程度的增加,正应力分布不均匀程度逐渐增大;3. 在实验条件下,纯弯曲正应力的计算公式适用。
五、实验总结与建议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纯弯曲正应力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了解了梁在不同弯曲程度下的正应力分布情况。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确保梁的放置位置正确,避免支撑架的移动或倾斜对实验结果的影响;2. 在测量梁的弯曲程度时,要选择合适的测量点,避免误差的产生;3. 在计算正应力时,要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梁弯曲正应力测定实验报告
梁弯曲正应力测定实验报告1. 实验背景嘿,大家好,今天咱们要聊聊一个很酷的实验——梁弯曲正应力测定。
说到这个,很多人可能会皱眉头,觉得这听起来像个高大上的课题,其实不然,咱们就像聊家常一样,轻松又愉快地来探讨一下这个话题。
1.1 梁的定义首先,什么是梁呢?梁就是一种承重的结构,通常用在建筑、桥梁、机器等地方,能帮助咱们支撑起各种重量。
想象一下,如果没有梁,咱们的家岂不是随时可能塌掉?所以,梁在工程中可是个大明星,绝对是重要角色。
1.2 为什么要测定正应力那正应力又是什么呢?简单来说,就是当梁承受外力时,内部的应力分布。
测定正应力的目的,就是为了确保梁在承重的时候不会“出岔子”,说白了,就是避免它“脆弱得像豆腐”!如果我们能测得这些数据,就能更好地设计和优化梁的结构,避免“翻车”事故,嘿嘿,谁也不想看见自己的作品变成废铁。
2. 实验设备与步骤接下来,咱们聊聊实验的设备和步骤。
别担心,这些都是一些常见的玩意儿,听我慢慢说来。
2.1 实验设备在这个实验中,我们需要用到一些小工具。
首先是“弯曲试验机”,这是个庞然大物,看起来就像个肌肉男,能施加超大的力量,逼得梁在它面前“屈服”。
然后还有一些传感器,用来测量梁在受力时的变形,最后还有称重工具,确保我们施加的力是精确的,绝对不能让“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2.2 实验步骤实验步骤可简单了。
首先,我们把梁放在试验机上,调整好位置。
接着,慢慢施加外力,看着梁在我们面前“挣扎”。
这个过程就像看一场精彩的比赛,心里不禁替梁捏了一把汗。
最后,记录下数据,回头分析一下,看看梁的表现如何,真是一场精彩的“较量”啊!3. 数据分析与结果好了,实验做完了,接下来就是重头戏——数据分析。
大家准备好了吗?让我们看看梁的表现吧!3.1 数据记录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很多数据,比如梁在不同力下的变形量和应力值。
这些数据就像小精灵,带着我们去揭示梁的“秘密”。
看着这些数字,心里真是五味杂陈,既兴奋又紧张。
弯曲正应力电测实验报告
弯曲正应力电测实验报告弯曲正应力电测实验报告引言:弯曲正应力电测实验是一种常用的材料力学实验方法,通过施加外力使材料产生弯曲变形,进而测量材料在不同位置上的正应力分布情况。
本实验旨在探究不同材料在弯曲过程中的应力分布特点,并通过电测方法进行准确测量。
实验原理:弯曲正应力电测实验基于梁的弯曲理论,根据材料的弯曲变形情况,可以推导出弯曲梁上不同位置的应力分布。
在实验中,通过施加外力使梁产生弯曲,然后利用电测方法测量不同位置上的电势差,从而得到该位置上的正应力数值。
实验装置:本实验采用了一台弯曲正应力电测仪,该仪器由弯曲梁、电测电路和数据采集系统组成。
弯曲梁通常采用金属材料,如钢材或铝材,其形状可以是矩形、圆形或其他几何形状。
电测电路通过电极与弯曲梁连接,测量弯曲梁上不同位置的电势差。
数据采集系统用于记录和分析实验数据。
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根据实验要求选择合适的弯曲梁材料,并将其固定在实验台上。
2. 施加外力:通过调节实验台上的施力装置,施加合适的外力使弯曲梁产生弯曲变形。
3. 连接电测电路:将电测电路与弯曲梁连接,确保电极与梁表面接触良好。
4. 测量电势差:打开数据采集系统,记录不同位置上的电势差数值。
5. 数据分析:根据电势差数值,计算得到不同位置上的正应力数值,并绘制应力分布曲线。
实验结果与讨论: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可以得到弯曲梁上不同位置的正应力分布情况。
通常情况下,弯曲梁的上表面受到压应力,下表面受到拉应力,而中性轴附近的应力为零。
应力分布曲线呈现出一定的对称性,符合弯曲梁的力学性质。
不同材料的弯曲正应力分布特点也有所不同。
例如,钢材的弯曲梁上应力分布相对均匀,且强度较高;而铝材的应力分布相对不均匀,容易出现应力集中现象。
这些差异可以通过实验数据进行比较和分析,为材料选择和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实验误差与改进:在实验过程中,由于实验条件和仪器精度的限制,可能会产生一定的误差。
例如,电极与弯曲梁之间的接触电阻、电测电路的灵敏度等因素都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
梁弯曲正应力实验报告
梁弯曲正应力实验报告梁弯曲正应力实验报告引言:梁是工程中常见的结构元件,其弯曲性能对于工程设计至关重要。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梁的弯曲试验,探究梁在不同载荷下的应力分布规律,为工程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实验目的:1. 理解梁的弯曲原理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2. 掌握梁的弯曲试验方法;3. 研究梁在不同载荷下的应力分布规律。
实验原理:梁的弯曲是指在外力作用下,梁发生弯曲变形的现象。
在弯曲过程中,梁上各截面上的纵向纤维受到拉压应力的作用,其中最上部纤维受到最大的拉应力,最下部纤维受到最大的压应力。
根据梁的弯曲理论,可以推导出梁上任意一点的弯曲应力与该点处的曲率半径之间的关系。
实验装置:1. 弯曲试验机:用于施加不同载荷,使梁发生弯曲变形;2. 梁:采用标准梁材料,具有一定的长度和截面形状。
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根据实验要求选择合适的梁材料,测量并记录其长度、宽度和厚度等参数;2. 安装梁材料:将梁材料固定在弯曲试验机上,确保其处于水平状态;3. 施加载荷:通过调节弯曲试验机的控制参数,逐渐施加不同大小的载荷;4. 记录数据:在施加载荷的过程中,记录下梁的挠度和载荷大小等数据;5. 分析数据: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梁上各点的弯曲应力,并绘制应力-挠度曲线;6. 结果分析: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梁在不同载荷下的应力分布规律,并与理论计算结果进行比较。
实验结果与讨论:根据实验数据和计算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随着载荷的增加,梁的挠度逐渐增大,表明梁的刚度降低;2. 梁上各点的弯曲应力随载荷的增加而增大,最大应力出现在梁的顶点处;3. 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基本吻合,验证了梁的弯曲理论的正确性。
结论:通过本次梁弯曲正应力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梁的弯曲原理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
实验结果表明,梁在受到外力作用时会发生弯曲变形,并且不同载荷下的应力分布规律也有所不同。
这些研究结果对于工程设计和结构分析具有重要意义,为我们合理设计和优化工程结构提供了依据。
实验三 梁弯曲正应立实验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3:实验方法
1)连接(半桥接法)。
2)应变仪和称重显示器加载前应调零,然后加载五个加载级到240N,记下应变仪对应的应变值,并填写到数据表格中。
3)实验值计算△σ=E×△ε,理论值△σ=-△M×Yi/Iz,并计算相对误差(△σ理-△σ实)/△σ实×100%。
4)计算对比,并分析。
实验三电测梁的正应力
1:实验目的
测定梁在纯弯曲时横截面上的正应力分布规律并与理论值σ=-My/Iz进行比较。
2:实验原理
(1):介绍常用几种电阻应变片。
(2):介绍电桥原理(全桥、半桥),电阻应变片分布、应变仪的使用、称重显示器等。
(3):矩型A3钢截面梁的尺寸37.8×25mm2,a=200mm,E=2.1×105MPa。
3直梁弯曲正应力实验报告
相对误差
σ=
%
%
%
%
%
5、实验应力∆σ实及理论应力∆σ分布曲线
(用实线表示实验应力,用虚线表示理论应力)
△σ
y
直梁弯曲正应力电测实验报告
班级姓名学号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设备:
三、实验记录及结果处理:
1、纯弯梁受载简图,内力图及测点布置简图:
(a)受载图(c)测点布置
(b)弯矩图
2、纯弯梁尺寸,测点坐标及材料弹性常数
梁宽=,梁高= ,弹性模量E= ,受载点距支承的距离a=
测点坐标Y1= ,Y2=,Y2=,Y4=,Y5=
3、测量应变时应变片接桥方法(简图)
4、实验记录及结果处理表格:
测点
载应变
荷(X 10-6)
1
2
3
4
5
读数
ε1
读数
差
∆ε1
读数
ε2
读
数
差
∆ε2
读数
ε3
读
数
差
∆ε3
读数
ε4读数差Fra bibliotek∆ε4
读数
ε5
读
数
差
∆ε5
∆P=
P0=
P1=
P2=
P3=
P4=
P5=
应变读数差
平均值∆ε
测点实验应力
∆σ实=E∆ε
测点理论应力
梁弯曲正应力测量实验报告
厦 门 海 洋 职 业 技 术 学 院编号:XH03JW024-05/0 实训(验) 报告班级: 姓名: 座号: 指导教师: 成绩: 课程名称: 实训(验): 梁弯曲正应力测量 年 月 日一、 实训(验)目的:1、掌握静态电阻应变仪的使用方法;2、了解电测应力原理,掌握直流测量电桥的加减特性;3、分析应变片组桥与梁受力变形的关系,加深对等强度梁概念的理解。
二、 实训(验)内容、记录和结果(含数据、图表、计算、结果分析等) 1、实验数据:(1) 梁的尺寸:宽度b=9mm ;梁高h=30mm ;跨度l =600mm ;AC 、BD :弯矩a=200mm 。
测点距轴z 距离:21h y ==15mm ;42h y ==7.5mm ;3y =0cm ;-=-=44h y 7.5mm ;-=-=25hy 15mm ;E=210Gpa 。
抗弯曲截面模量W Z =bh 2/6 惯性矩J Z =bh 3/12(2) 应变)101(6-⨯ε记录:(3) 取各测点ε∆值并计算各点应力:1ε∆=16×10-6;2ε∆=7×10-6;3ε∆= 0 ;4ε∆=8×10-6;5ε∆=15×10-6; 1σ∆=E 1ε∆=3.36MPa ;2σ∆=E 2ε∆=1.47MPa ;3σ∆=0 ;4σ∆=E 4ε∆=1.68MPa ;5σ∆=E 5ε∆=3.15MPa ;根据ΔM W =ΔF ·a/2=5 N ·m 而得的理论值:1σ∆=ΔM W /W Z =3.70MPa ;2σ∆=ΔM W h /4(J Z )=1.85MPa ;3σ∆=0 ;4σ∆=ΔM W h /4(J Z )=1.85MPa ;5σ∆=ΔM W /W Z =3.70MPa ;(4) 用两次实验中线形较好的一组数据,将平均值ε∆换算成应力εσ∆=E ,绘在坐标 方格纸上,同时绘出理论值的分布直线。
梁的正应力实验
实验三梁的正应力实验(综合性)(应力分析实验)本实验综合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实验应力分析方法——电测法,二是用电测法测梁在纯弯曲段内横截面上的正应力分布,三是测量泊松比。
一、实验目的:1.自行选择实验仪器和设备,独立完成实验;2.了解非电量电测法,初步学会静态电阻应变仪的使用。
3.用电测法测量钢梁在纯弯曲段内横截面上的正应力分布,并与理论计算结果进行比较。
4.测量泊松比。
二、仪器设备:1.YJ28静态数字电阻应变仪;2.CM-1J-10型静态数字电阻应变仪。
(1)工作原理图3-2泊式应变片结构图应变片在使用时,用特制的胶水牢固贴在被测件的构件表面上,使其与构件成为一体。
粘贴时应变片的轴线与被测点的主应力方向一致。
当构件受力变形时,应变片随之变形并产生微小的与变形成正比的增量电阻ΔR 的变化,由此将被测量转化为电学量的变化,灵敏系数(比例系数)的定义为:②电桥:如图3-3所式,电桥通常保持平衡状态,当构件受力变形,应变片产生增量电阻ΔR 的变化时,电桥的平衡被破坏,电桥对角线上产生电压信号ΔU 输出:其中 、、、分别对应于桥臂AB 、BC 、CD 、DA 上产生的应变。
图3-3电桥图a . 单臂测量:单臂测量是最一般的情况,A 、B 端接测量片,B 、C 端接补偿片,剩余的两个桥臂接标准电阻,这时、、都为零。
b .半桥测量:A 、B 端和B 、C 端都接测量片,剩余的两个桥臂接标准电阻,这时、都为零。
c . 全桥测量:四个桥臂都接测量片。
本实验采用单臂测量。
③测量桥:仪器有10个测量桥,各桥的接线柱位于后面板上。
前面板上有选择开关和10个调零电位器,可以分别选择测点并进行调零操作,换言之,一次加载,仪器可以同时对10个测点进行测量。
10个测量桥的D 端在仪器内部是共线的,如果在后面板上将各桥的C 端用导线相连,则单臂测量时各桥可以共用补偿片。
④电阻应变片的温度效应及补偿方法:贴有应变片的构件,处在有温度变化的环境中,由于环境温度的变化,会使构件在不受力的情况下,产生附加应变,这种现象称为电阻应变片的温度效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班级姓名学号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设备:
三、实验记录及结果处理:
1、纯弯梁受载简图,内力图及测点布置简图:
(a)受载图(c)测点布置
(b)弯矩图
2、纯弯梁尺寸,测点坐标及材料弹性常数
梁宽=,梁高= ,弹性模量E= ,受载点距支承的距离a=
测点坐标Y1= ,Y2=,Y2=,Y4=,Y5=
3、测量应变时应变片接桥方法(简图)
4、实验记录及结果处理表格:
测点载应变ຫໍສະໝຸດ 荷(X 10-6)1
2
3
4
5
读数
ε1
读数
差
∆ε1
读数
ε2
读
数
差
∆ε2
读数
ε3
读
数
差
∆ε3
读数
ε4
读
数
差
∆ε4
读数
ε5
读
数
差
∆ε5
∆P=
P0=
P1=
P2=
P3=
P4=
P5=
应变读数差
平均值∆ε
测点实验应力
∆σ实=E∆ε
测点理论应力
∆σ=
相对误差
σ=
%
%
%
%
%
5、实验应力∆σ实及理论应力∆σ分布曲线
(用实线表示实验应力,用虚线表示理论应力)
△σ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