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理气药

合集下载

理气药的名词解释

理气药的名词解释

理气药的名词解释理气药是中医药学中的一类药物,主要用于调节人体的气机功能,平衡气血运行,促进气机畅通,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理气药属于中药的一种,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

一、理气药的定义和意义理气药,顾名思义,是指能够调理人体气机的药物。

中医认为,气是人体正常运行和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贯穿于全身,通过经络运行,维持脏腑器官的正常功能。

而气机的畅通与否,直接影响到人体的健康。

因此,理气药的作用就是帮助恢复和维持气机的正常运行,消除气机阻滞引起的疾病。

二、常见的理气药1. 木香:木香是一味具有温中理气作用的理气药。

它能够舒缓腹胀、胸闷等症状,促进气机畅通。

常常被用来治疗脾胃气滞、胸腹胀满等病症。

2. 陈皮:陈皮是中医常用的理气药之一。

它能够行气化痰、理胃止呕。

临床上常见的脾胃气虚、消化不良等症状都可以采用陈皮来治疗。

3. 枳实:枳实是一种能够行气宣阳的理气药物。

它有橘皮,苦橙一类药物的气味,能够行气健胃,有清气和降逆的作用。

在中医理论中,枳实常被用来治疗痰湿凝滞、胃脘痛等症状。

4. 乌梢蛇:乌梢蛇是一味温性而毒药,具有理气作用。

它能够行气、活血、消肿,可用于治疗淤血、气机不畅引起的痛证。

三、理气药的临床应用理气药在中医临床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常用于治疗气滞、气滞血瘀、气滞痰湿等导致的各类病症。

例如,胸胁胀痛、腹胀、乳腺增生等都可以采用理气药进行治疗。

在治疗胸痹时,常用理气药与活血药结合应用,既能疏通气机,又能活血通络。

以柴胡、丹参为主的方剂,经常被用于治疗胸闷、痛、心悸、气急等症状。

在治疗痞满的时候,常用辛散解郁的理气药物。

如枳实、木香等,通过行气宣郁,消除胸腹部的痞满感,起到冲破气机阻滞的作用。

四、理气药的调理方法理气药在内服和外用上的调理方法也十分重要。

在内服上,常用煎剂、丸剂、散剂等剂型,可以根据病情和个体差异进行选择。

外用方面,常见的方法有贴敷、熏蒸等,通过通过皮肤渗透或吸入药物,起到理气的作用。

中药学--理气药 PPT课件

中药学--理气药 PPT课件

佛 手
► 1.疏肝解郁,理气和中——肝郁气滞及肝胃
不和之胸胁胀痛,脘腹痞满等。 ► 2.燥湿化痰——咳嗽日久痰多,胸膺作痛者。
薤 白 Xiebai
► 1.通阳散结——善通胸中之阳气,散阴寒之
凝结,为治胸痹之要药。 ► 2.行气导滞——胃肠气滞,泻痢里急后重。 ►※ ► ①特点:“最能通胸中之阳与散大肠之结” (《本草思辨录》)。 ► ②本品属蒜类植物,有强烈的蒜臭味,不耐 蒜者不宜用。
川楝子
运用
► 1.行气止痛——长于疏肝泄热、行气止痛。用于
肝郁气滞或肝胃不和,胁腹诸痛,兼有热象者, 如金铃子散(《保命集》)。 ► 2.杀虫——虫积腹痛。 ►※ ► ①本品有毒,不宜过量或持续服用,以免中毒。 又因苦寒,脾胃虚寒者慎用。 ► ②本品原名“楝实”,因产于四川而得名。因其 成熟后,表面呈金黄色,形似铜铃,又名“金铃 子”。 ► ③川楝子不同于苦楝子。苦楝子味极苦,毒性大, 易引起中毒。应区别用药,不能混淆。
柿 蒂
降气止呃——本品专入胃经,善降胃气而止 呃逆,为止呃逆要药。因其性平和,故凡胃 气上逆所致各种呃逆均可以应用。
【学习要点】
► 1.掌握理气药的含义、功效及主治。 ► 2.功效比较:陈皮与青皮、木香与香附、枳实与青皮 ► 3.掌握理气药的特点。
※药性寒温 性寒——枳实、枳壳、川楝子、青木香; 性温——余 ※力量强弱 破气——枳实、青皮 行气——余

► 【配伍】
► 使用本类药物,应根据导致气机不畅的原因选择相
应功效的药物,并进行必要的配伍。 ► 脾胃气滞,要选用调理脾胃气机的药物,因于饮食 积滞者,配伍消导药;因于脾胃气虚者,配伍补中 益气药; ► 肝气郁滞,应选用疏肝理气的药物,因于肝血不足 者,配伍养血柔肝药;由于肝经受寒者,配伍暖肝 散寒药; ► 肺气壅滞,应选用理气宽胸的药物,因于外邪客肺 者,配伍宣肺解表药;因于痰饮阻肺者,配伍祛痰 化饮药。 ► 【使用注意】 ► 本类药物性多辛温香燥,易耗气伤阴,故气阴不足 者慎用。

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二》常用单味中药部分——第八章 理气药

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二》常用单味中药部分——第八章 理气药

凡以疏畅气机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为理气药。

理气药多为辛苦芳香之品,性多偏温,主归脾、胃、肝、肺经,善于行散或泄降,主能理气调中、疏肝解郁、理气宽胸、行气止痛、破气散结、兼能消积、燥湿。

辨证信息本类药物主要用于:脾胃气滞之脘腹胀痛、嗳气吞酸、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肝气郁滞之胁肋胀痛、抑郁不乐、疝气疼痛、乳房胀痛、月经不调;肺气壅滞之胸闷胸痛、咳嗽气喘。

兼治食积脘胀、湿滞中焦。

理气药物以辛香燥散,易耗气伤阴,气虚及阴亏者慎用。

陈皮性味归经:辛、苦,温;归脾、肺经。

功效:理气调中,燥湿化痰。

主治:(1)脾胃气滞之脘腹胀满或疼痛、嗳气、恶心呕吐。

(2)湿浊阻中之胸闷腹胀、纳呆便溏。

(3)痰湿壅肺之咳嗽气喘。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本品辛散苦燥而温,能助热伤津,故舌红少津、内有实热者慎服。

橘红性味归经:辛、苦、温;归肺、脾经。

功效:行气宽中,燥湿化痰,发表散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本品辛苦温燥,能耗气伤阴,故阴虚燥咳及久咳气虚者忌服。

化橘红性味归经:辛、苦、温;归肺、脾、胃经功效:理气宽中,燥湿化痰,消食。

主治:(1)风寒咳嗽、喉痒痰多(2)食积伤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6g;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本品辛香温燥,耗气伤阴,故内有实热者慎服,气虚及阴虚燥咳者不宜服。

枳实性味归经:苦、辛,微寒;归脾、胃、大肠经。

功效:破气消积,化痰除痞。

主治:(1)食积便秘胀痛。

(2)泻痢里急后重。

(3)痰湿阻滞之胸脘痞满,痰滞胸痹证。

(4)胃扩张,胃下垂,脱肛,子宫脱垂。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大剂量可用至15g;或入丸散。

外用:适量,研末调涂或炒热熨。

【使用注意】本品破气,故脾胃虚弱及孕妇慎服。

枳壳性味归经:苦、辛,微寒;归脾、胃、大肠经。

功效:理气宽中,行滞消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本品苦泄辛散,大量、久服有耗气之虞。

中药药理之学理气药

中药药理之学理气药

陈皮
主要成分
主要含有挥发油、黄酮类、生物碱 、肌醇等成分。挥发油中主要含柠 檬烯、γ-松油烯、β-月桂烯等; 黄酮类主要为橙皮苷、新橙皮苷等 。还含有柑橘素、川陈皮素、二氢 川陈皮素、5-去甲二氢川陈皮素 ,以及肌醇、维生素B1等。此外陈 皮中尚含对羟福林。
陈皮药理作用 主要涉及以下几方面:
对胃肠平滑肌 助消化作用
机理:N-甲基酪胺对α、β受体均有兴奋作 用,而对羟福林只兴奋α受体。
枳实 枳壳
缩血管、升血压:对羟福林和N-甲基酪 胺是升压有效成分。N-甲基酪胺对α、β 受体均有兴奋作用,而对羟福林只兴奋α 受体。 α受体兴奋可使血管收缩提高外周 阻力;心脏β受体兴奋,可增加心肌收缩 力,增加心输出量,也参与升压作用。其 升压作用迅速持续时间长、呈双峰形上升, 然后徐缓下降,连续用药无快速耐受性, 心率无明显加快。
中药药理之学理气 药
理气药的药理作用 主要涉及以下几方面:
对消化系统影响
对支气管平滑肌
对子宫平滑肌作用
对心血管系统作用
对消化系统影响
1)对胃肠运动的调节作用:理气药对胃肠运动 显示兴奋和抑制双向作用,这与胃肠机能状态 、药物剂量及动物种类等有关。
2)对消化液分泌的影响:理气药对消化液分泌 呈促进和抑制双向作用,这与药物含不同成分 及机体所处状态有关。
陈皮
对心血管系统作用:陈皮对心 脏具有兴奋作用。给大鼠及麻 醉犬静脉注射陈皮液具有升高 血压的作用,但犬灌胃给药无 升压作用。甲基橙皮苷给犬、 猫、家兔静脉滴注,血压缓慢 下降,具有降压作用,其降压 由直接扩张血管所致。
陈皮
抗氧化作用: 陈皮水提液有明显的清除氧
自由基的作用。橙皮苷对羟自由 基有明显的清除作用。

中药学专业知识二-常用单味中药-08章 理气药

中药学专业知识二-常用单味中药-08章 理气药
乌药性温,功能温肾散膀胱冷气;
益智仁性温,功能暖肾固精缩尿;
山药性平,功能补气养阴,兼收涩;
三药相配,补肾缩尿力强,又不甚燥热,治肾虚遗尿、尿频。
薤白
性味归经
辛、苦,温。归肺、心、胃、大肠经。
功效
主治病症
通阳散结
行气导滞
(1)痰浊闭阻胸阳之胸痹证。
(2)胃肠气滞,泻痢里急后重。
性能特点
善散阴寒之凝结而温通胸阳,为治胸痹之要药;能行胃肠滞气而行气导滞。
川楝子
性味归经
苦,寒。有小毒。归肝、胃、小肠、膀胱经。
功效
主治病症
行气止痛
杀虫
疗癣
(1)肝气郁滞或肝胃不和之胸胁、脘腹胀痛,疝气痛。
(2)虫积腹痛。
(3)头癣。
使用注意
本品苦寒,有小毒,故不宜超量服用,脾胃虚寒者慎服。
性能特点
治肝郁气滞或肝胃不和诸痛,兼热者最宜。
配伍
川楝子配延胡索
川楝子性寒,能理气止痛;
配伍
枳实配白术
枳实苦辛微寒,善破气除痞、化痰消积;
白术苦甘而温,善补气健脾、燥湿利水;
两药相配,既补气健脾,又行气消积祛湿,治脾虚气滞夹积、夹湿有功。
青皮
性味归经
苦、辛,温。归肝、胆、胃经。
功效
主治病症
疏肝破气
消积化滞
(1)肝气郁滞之胸胁、乳房胀痛或结块,乳痈,疝气痛。
(2)食积脘腹胀痛。
(3)癥瘕积聚,久疟癖块。
行气解郁
活血止痛
(1)肝胃气滞之胸胁脘腹胀痛。
(2)肝郁血瘀之月经不调、乳房胀痛。
(3)外伤肿痛。
配伍
薤白配瓜蒌
薤白辛苦而温,善通阳散结、下气导滞;

第八章理气药

第八章理气药
19
沉香与檀香
药物 沉香
檀香
相同点
不同点
皆辛温,均 能纳气平喘,可用治肾
有行气止痛, 气虚寒之气逆喘息,化
散寒调中的 湿降逆之力强
作用,多用 于气滞寒凝 之脘腹冷痛, 呕恶食少之
散寒温中之力强于沉香, 善畅脾肺、利胸膈,兼 调中

20
川楝子
来源:为楝科落 叶乔木楝的干 燥成熟果实。 主产于四川。 冬季采收。晒 干。用时捣碎, 生用或麸炒用。 又名:金铃子
33
青木香
来源:为马兜铃 科多年生缠绕 草本马兜铃的 干燥根。主产 于江苏、浙江、 安徽等地。春、 秋二季采挖。 晒干。生用。
药材
34
[性味归经]:辛、苦,微寒。归肝、胃经。 [功 效]:行气止痛,解毒消肿。 [临床应用]:
1 . 用于肝胃气滞证。 2 . 用于夏令饮食不慎、秽浊内阻之腹痛吐泻。 3 . 用于痈疮疔毒,皮肤湿疮,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煎服,3 ~ 16g。散剂1.5~2g,吞服。 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本品不宜多用,多服易引起恶心呕 吐。肾病患者忌服。
22
[性能特点]:本品苦寒降泄,既善行气止痛、疏肝 泄热,治肝胃气滞或肝郁化火之胁肋胀痛、 脘腹胀满、疝气作痛。又能杀虫疗癣,治虫 积腹痛及头癣。
23
荔枝核
来源:为无患子科常
绿乔木荔枝的干燥
成熟种子。主于福
建、广东、广西、
四川等地。夏季采
收。晒干。用时捣
碎,或盐水炒用。


24
[性味归经]:辛、微苦,温。归肝、胃经。 [功 效]:理气止痛,祛寒散结。 [临床应用]:
31
薤白
来源:为百合 科多年生草本 小根蒜的干燥 鳞茎。主产于 江苏、浙江。 夏、秋二季采 挖。蒸透或置 沸水中烫透,晒 干。生用。

执业药师资格考试 中药学12

执业药师资格考试 中药学12

第八章理气药概述概念凡以疏畅气机,治疗气滞或气逆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之为理气药。

气机不利有气机阻滞和气机上逆之分,故理气药中有的药以疏畅气机为主,有的药则以降气为主。

药性理气药性味大多苦、辛,温。

其气芳香而燥,故能行散,理气。

作用、适应证及分类1.行气消胀:用于脾胃气滞之脘腹胀痛,纳食不香,或大便泄泻等证。

2.疏理肝气:用于肝气郁结之胁肋胀痛,或妇女月经不调,经前乳胀等症。

3.降逆顺气,用于胃气上逆之呕吐,嗳气,呃逆和肺气上逆之咳喘等。

理气药作用较强者,称为破气,适用于气结及气滞血结,气滞痰结所致的癥瘕积聚。

配伍:①脾胃气滞因湿而致者,配化湿药;②兼脾胃虚弱者配补脾药;③兼食积者配消食药;④兼湿热者配清热利湿药;⑤寒湿困脾者,配温中燥湿药;⑥肝郁日久化热者,配清肝火药;⑦肺气壅滞咳喘者,配宣肺化痰药;⑧兼痰热者,配清热化痰药。

使用注意:大多温燥,气虚阴亏者慎用。

考点:关注药性特点,功用及分类。

理气药分类【偏于理脾胃气滞的药物】橘皮★★★★、枳实★★★★、枳壳、木香★★★★、化橘红、橘红、甘松药性橘皮、木香、化橘红橘红味辛、苦,性温、枳实、枳壳味苦、辛,性微寒,甘松味辛、甘,性温。

功用相同点:皆主归脾胃经,以行脾胃气滞为主,主治脾胃气滞所致的脘腹胀满,甚则胀痛,或兼饮食不思,恶心呕吐等证。

各药特点:橘皮①行气调中(健脾),用于脾胃气滞,脾失健运之脘腹胀满疼痛,消化不良;入补益剂中使之补而不滞,滋而不腻。

②燥湿化痰,用于湿浊中阻之胸闷腹胀,纳呆便溏,痰湿阻肺之咳嗽气喘。

枳实①行气作用较强,故谓之破气消积,用于食积、热结腹痛便秘;湿热积滞泻痢,腹胀腹痛,里急后重,大便脓血。

②化痰除痞,用于痰浊中阻之胸脘痞满之证。

如痰阻胸阳,气机闭阻之胸痹疼痛,心下痞塞者;痰饮内停胸胁而见胸胁胀满痞塞者。

另外,还可治胃扩张,胃、子宫下垂,脱肛。

枳壳与枳实同为酸橙、香橼的果实,枳壳为成熟的果实,两者性味、归经、功效应用相同,但枳壳作用较缓。

理气药

理气药

• • • • •
药理 1·对胃肠平滑肌的作用,双重作用 与机体状态和药物浓度有关 造胃瘘的犬胃肠运动有兴奋作用 对离体平滑肌主要呈抑制效应,明显降 低其张力,抑制其收缩,此作用可被A ch和组胺所拮抗,可调整和恢复病理 状态下胃肠功能失调。
• 2·对子宫的作用 • 对兔为兴奋,对小鼠为抑制。从中分离一种生 物碱样物质,对兔离体子宫有一定收缩作用, 尤其以垂体后叶素兴奋子宫后其作用更明显, 余下成分对子宫为松弛。 • 3.对心血管1)兴奋αR,收缩血管,升高血压, 有效成分:对羟福林、N-甲基酪胺。2)增加 心肌收缩力,对休克十分有关。N-甲基酪胺增 强心肌作用可被βR阻滞剂心得安所拮抗,间接 兴奋(促NA释放)。
理气药
主要药理作用
• 1.对胃肠运动的调节作用,可抑制也可兴奋 • 1)抑制胃肠运动,大多数理气药具有松弛胃 肠平滑肌的解痉作用。对抗多种肠肌兴奋剂如 陈皮、青皮对ACH/BACl2引起的肠肌痉挛。或 阻滞M胆碱受体及直接抑制肠肌所致。2)兴奋 胃肠平滑肌、增强胃肠运动,一般针对胃肠功 能低下的情况。 • 2.对消化液分泌的作用,理气药大多性味芳香, 具行气健脾。 • 3.;利胆作用,促进胆汁分泌作用,可加速胆 蘘运动,松弛奥狄氏括约肌。
• 2)降压,对血管有扩张作用。 • 3)强心 增强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 • 3。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酸性 成分) • 4抗菌作用 • 5对子宫收缩作用 • 应用:1.高血压 • 2高血脂3冠心病4急性菌痢肠炎,炒三仙 (神曲、麦芽、山楂)
• 健胃消食,炒三仙比焦三仙好,因为山 楂有效成分总黄酮不耐高温,受热时间 越长,破坏越多,神曲、麦芽中含淀粉 酶,转化糖E,维生素B,不耐高温。 • 5肝炎,改善肝内胃循环。
• 5.对子宫,陈皮可收缩在体子宫甲基橙皮 苷可完全抑制大鼠离体子宫运动,并对 抗ACH收缩子宫作用。 • 主要用于消化不良及咳嗽痰多等。

8 理气药[1]

8  理气药[1]

橘皮──为成熟果实的果皮,其性较缓,温和不 峻,质轻上浮,主理脾肺之气,长于理气调中,燥 湿化痰,为脾肺二经的气分药。 青皮──为未成熟果实的果皮或幼果,其性较 猛,沉降下行,主疏肝胆之气,偏于疏肝破气,消 积化滞,主治肝气郁滞,胁肋胀痛、乳房胀痛; 疝气疼痛;食积气滞,脘腹胀痛;气滞血瘀, 癥瘕痞块、久疟癖块等证。
[性味 苦,寒,有小毒。 [功能] 行气止痛, 杀虫疗癣。
[性味] 辛、微苦、微甘,平。 [功能] 疏肝理气, 调经止痛,
中药:乌药 [基源与药材]樟饮片特征
根。全年均可采挖,除去 细根,洗净,趁鲜切片, •晒干,或直接晒干。多呈 纺锤状,略弯曲,有的中 部收缩成连珠状,长615cm,直径1-3cm。表面 黄棕色或黄褐色,有纵皱 纹及稀疏的细根痕。质坚 硬。切片厚0.2-2mm,切 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射 线放射状,可见年轮环纹, 中心颜色较深。气香,味 微苦、辛,有清凉感。
第八章:理气药
中药:陈皮 [基源与药材]为芸香科常绿小乔木植物橘及其栽 培变种的成熟干燥果皮。
• 陈皮:常剥成数瓣,基 部相连,有的呈不规则 的片状,厚1~4mm。 外表面橙红色或红棕色, 有细皱纹及凹下的点状 油室;内表面浅黄白色, 粗糙,附黄白色或黄棕 色筋络状维管束。质稍 硬而脆。气香,味辛、 苦。广陈皮: 常3瓣相连, 形状整齐,厚度均匀, 约lmm。点状油室较大, 对光照视,透明清晰。 质较柔软
中药:枳实_ [基源与药材]芸香科酸橙及其变种或甜橙的幼果。
药材性状特点
该品呈半球形,少数为 球形,直径0.5~2.5cm。 外果皮黑绿色或暗棕绿 色,具颗粒状突起和皱 纹,有明显的花柱残迹 或果梗痕。切面中果皮 略隆起,黄白色或黄褐 色,厚0.3~1.2cm,边 缘有1~2列油室,瓤囊 棕褐色。质坚硬。气清 香,味苦、微酸。

理气药

理气药

理气药理气药主要用于治疗“气滞”引起的胸腹疼痛等证候。

以疏通气机、消除气滞、平降气逆为主要作用的一类中药。

又称行气药。

多辛、苦,性温,气味芳香,具有行气消胀,解郁止痛、降逆等功效,主要治疗气滞、气郁和气逆证。

目录乳房胀痛等证。

调脾和胃药主要用于脾胃分类根据理气药的归经部位及治疗作用的不同,可分为理脾和胃药、疏肝解郁药、疏肝和胃药和通宣理肺药4类。

根据理气药作用强弱的不同,又可分为行气药(含调气、匀气、疏气、顺气药)、降气药、破气药3类。

理脾和胃药主要用于饮食不节,或思虑过度,劳伤心脾,致使脾胃气滞,升降失常,气机紊乱而出现脘腹痞满胀痛,嗳气吞酸,恶心呕吐,不思饮食,大便秘结,或泻痢不爽、里急后重等脾胃气滞的病证。

常用的理脾和胃药有橘皮、枳实、枳壳、木香、乌药、沉香、降香、檀香、甘松、刀豆、柿蒂、厚朴、大腹皮、路路通、天仙藤、紫苏梗等。

疏肝解郁药主要用于情志失调、或寒暖不适、或瘀血阻滞,致使肝失疏泄,气机郁滞,出现两肋胀痛,烦躁易怒,疝气腹痛,睾丸坠胀,经闭痛经,乳房胀痛或生结块等病证。

常用的疏肝解郁药有香附、青皮、橘核、川楝子、天仙藤、路路通等。

疏肝和胃药主要用于情志不遂,肝气横逆,胃失和降,肝胃气滞,胸胁胃脘攻冲作痛,恶心呕吐,嘈杂吞酸,不思饮食,苔黄脉弦等证。

常用的疏肝和胃药有佛手、香橼、青木香、八月札、玫瑰花、绿萼梅花等。

通宣理肺药主行肺气郁滞,有宣降肺气、宽利胸膈及化痰止咳等作用。

主要用于外邪犯肺,或痰湿阻肺,肺失宣降,胸闷喘咳,及痰滞寒凝气阻,胸中阳气不得宣通所致的胸闷作痛,喘息咳唾的胸痹证。

常用的通宣理肺药有橘皮、化橘红、佛手、香橼及薤白、枳实等。

药物配伍理气药要针对病情配伍用药。

如用治脾胃气滞、因食积停留者,当配消食导滞药;因脾胃虚弱者,当配健脾益胃药;脾胃气滞兼有挟寒、挟热、挟湿的不同,当配伍温里、清热、燥湿药。

如用治肝郁气滞、因肝血不足者,当配养血柔肝药;因寒滞肝脉者,当配暖肝散寒药;月经不调者,当配活血调经药。

第八章 理气药

第八章  理气药



4、胸痹。本品辛行温通,入肺走胸,而能行 气通痹止痛。治疗胸痹胸中气塞短气,可配伍 枳实、生姜,如橘皮枳实生姜汤。 此外本品还可用于肝气乘脾(木克土)所致的 腹痛、腹泻者,可配白术、白芍、防风。如痛 泻要方。

皮(熟悉)
青 皮(熟悉)



一、来源:同橘皮,但药用其幼果或未成熟果 实(青色)的果皮,幼果为“个青皮”,未成 熟果皮为“四花青皮”, 二、药性:苦、辛,温。归肝、胆、胃经。 三、功效:疏肝破气,消积化滞。

皮(掌握)
一、来源为芸香科植物柑橘属成熟果皮。又名 红皮(王好古称)。 处方用名:广陈皮、广柑皮、广皮、新广皮、 橘皮等。新会皮以广东新会产的新会柑、茶 枝柑的柑皮为佳。 二、药性:辛、苦,温;气芳香。归脾、肺经。 三、功效:行气健脾,燥湿化痰,降逆止呕。




四、应用 1、行气健脾:本品主归脾经,善治脾胃气 滞。 脾胃气滞的脘腹胀痛,恶心吐或大便泄泻者。 偏寒阻气滞者可配白术、木香等。如宽中丸。 偏寒湿中阻者可配苍术、厚朴等。如平胃散。 兼脾气虚弱者可配党参、白术、茯苓、甘草 等。如五味异功散。
一、药性:辛、苦,微温,归脾、胃、肾经。 二、功效:行气止痛,温中止呕,纳气平喘。 三、应用 1、脾胃气滞,脘腹胀痛。 寒凝气滞者:可配香附、砂仁。如“沉香降气散”。 痰饮内停者:可配半夏,茯苓等。如“沉香化气 丸”。 若属脾胃虚寒者(脘腹冷痛):可配肉桂、干姜、 附子等。如“沉香桂附丸”。

现代研究认为:行气药的药理作用主要表现 在以下几个方面:
1、某些行气药能兴奋胃肠道平滑肌,使其 收缩加强,紧张性增加,从而有利于胃肠积 气的排除消除或缓解痞满、胀痛等症状。 2、某些药物能促进消化液的分泌,改善消 化吸收功能,起到健脾胃的作用。 3、某些药物还能抑制胃肠蠕动,缓解胃肠 道平滑肌痉挛而止痛。

理气药名词解释

理气药名词解释

理气药名词解释理气药是一种药物,源于中医,它的特征是能够帮助消除脏腑气血的不足,改善气血循环,使人们的体质更加健康和强壮。

它经常用于治疗缺少气血的病症,如气虚证、气郁证、血虚证、瘀血证等。

一、理气药的概念理气药是一种源于中医流派的药物,它是专门针对气血不足引发的病症而制成的,它的作用是帮助消除脏腑气血的不足,改善气血循环,使人们体质更加健康和强壮。

由于理气药的疗效非常显著,因此在中医学上被广泛用于气血缺乏的治疗。

二、理气药的类型理气药的类型主要分为温热型、温和型和清凉型三种。

温热型理气药主要为滋阴补虚,如枳壳、狗脊、蜈蚣等,能够增强气血运行,对虚脱症状有极好的疗效。

温和型理气药主要为健脾托肝、行气降压,如红枣、黄芪、白术等,能够增强气血运行,提高抵抗力。

清凉型理气药主要为生津止渴、利尿清心,如菊花、薄荷、杏仁等,能够帮助调节气血的运行,改善气虚证的症状。

三、理气药的应用理气药能够用于治疗气血不足引发的病症,如气虚证、气郁证、血虚证、瘀血证等。

1、气虚证。

气虚证是由于气血不足引起的病症,它最显著的症状是气短、头晕、乏力、食欲不振等,出现这些症状时,可以选用温热型的理气药,以配合食疗的方法来改善气血的不足,可用的药物有枳壳、狗脊、蜈蚣等。

2、气郁证。

气郁证是由于气血不足而引起的疾病,它的症状表现为心悸、头胀、头晕、出汗、大便不易排出等,当出现这些症状时,可以使用温和型的理气药来改善气血的不足,可以用红枣、黄芪、白术等来治疗。

3、血虚证。

血虚证是由血液不足引起的病症,它的典型表现是虚弱、乏力、头晕等,出现这些症状时,可以选用温和型的理气药来改善血液的不足,可以用人参、桑枝、桂枝等来治疗。

4、瘀血证。

瘀血证是一种较为严重的血液疾病,它的典型症状是水肿、发热、关节疼痛、黯淡青白等,出现这些症状时,可以使用清凉型的理气药来改善血液不足,可以用菊花、薄荷、杏仁等来治疗。

四、理气药的使用理气药在使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用药前应充分了解药物的性质、规格、用法,根据合理的用药原则,确定用药的剂量和频率,以避免药物的过度使用,以免引起病情加重。

8中药学第八章——理气药

8中药学第八章——理气药
3~10g,煎服。
陈皮
【附药】
• 橘核:
来源—橘的种子。 性味归经—苦,平,归肝经。 功效—理气散结止痛。 应用—用于疝气痛、睾丸肿
痛及乳房结块等。 用量用法—煎服,3~10克。
橘核仁治腰痛疝气之癫
陈皮
【附药】
• 橘络:
来源—橘的中果皮及内果皮之 间的纤维束群。
性味归经—甘、苦,平,归肝、 肺经。
– 因外邪袭肺者,~宣肺解表药; – 因痰饮阻肺者,~化痰药。
• 4)凡补益、活血、祛湿、利湿、化 湿、化痰、消导、泻下等方剂中均 宜酌配行气药,以疏畅气机,增强 药效。
5. 使用注意
• 1)本类药多辛温香燥,易耗气伤阴, 气阴不足者慎用。
• 2)入煎剂不宜久煎。
理气药
•陈皮(A) •青皮(B) •枳实(A) •佛手(C )
第八章 理气药
【概述】
1. 定义
• 以疏理气机为主要功效,治疗气滞证 或气逆证的药物,称为理气药。其中 理气药中作用强者,又称破气药。
2. 性能特点
1)性味归经:
• 多辛、苦,气芳香而温。主入肝、脾、胃、 肺经。
2)作用
• 行气消胀,解郁止痛,降逆平喘及破气散结。
3.适应范围
–1) 脾胃气滞证; –2)肝气郁滞证; –3)肺气壅滞证。
七、相似药物比较
四、临床应用
【药用来源】
枳实
芸香科植物酸橙及其栽培变种或甜橙的干燥幼果。
【处方用名】
枳实 小枳实 陈枳实 江枳实 川枳实 炒枳实
枳实
【性能特点】
苦、辛、酸,微寒。归脾、胃经。
枳实
功效
破气除痞 化痰消积
宽中下气,枳壳缓而枳实速也;
【临床应用】

中药学PPT课件 理气药

中药学PPT课件 理气药
此外,在补益方中常少佐本品,以助脾 运,使补而不腻。
青皮
青皮
1.疏肝破气:本品峻烈,沉降下行,长于疏肝 胆、破气结。
(1)肝郁气滞之胸肋胀痛。 (2)乳房胀痛或结块。 (3)乳痈初起。 (4)寒疝疼痛。如天台乌药散。
2.消积化滞:用于食积气滞、气滞血瘀等证。 如青皮丸、大七气汤。
枳实
枳实
1.破气消积:本品行气作用峻猛,功善破气 除痞、消积导滞。
2.理气和中:用于脾胃气滞诸证。
3.燥湿化痰:本品有燥湿化痰、行气宽胸之功, 治痰湿壅肺之咳嗽痰多等。
香橼
川楝子
川楝子(金铃子)
1.行气止痛、疏肝泄热:本品性寒,有疏肝理 气止痛之效,常用于肝郁化火胁肋胀痛及疝痛 属肝经有热者。如金铃子散。
2.杀虫疗癣:用于虫积腹痛,头癣。
青木香
薤白
薤白
木香
木香
1.脾胃气滞、脘腹胀痛。如木香顺 气散、香砂六君子汤。
行气止痛 2.湿热壅滞大肠或食积兼湿热互结 之泻痢后重。如香连丸、木香槟榔 丸。 3.肝胆气滞证。
用法:行气多生用;止泻多煨用。
沉香
沉香
本品能行气、降气、纳气。
1.行气止痛:用于寒凝气滞之胸腹胀痛或脾胃 虚寒之脘腹冷痛等证。如沉香四磨汤。
木香—善调胃肠气滞;且可健脾消食,用 于食积气滞之脘腹胀痛或泻痢后重等 证;煨木香还可止泻。
行气止痛 香附—善调肝气郁滞;并能调经止痛,多
用于肝郁胁肋胀痛、月经不调等证。
乌药 —偏理中下焦寒凝;用于气滞寒凝胸 腹疼痛、膀胱虚冷小便频数等。
荔枝核
荔枝核
1.理气止痛:本品有疏肝理气、行气散结、散 寒止痛之功,以治肝经寒凝气滞之疝气痛尤宜。 如疝气内消丸。
2.祛寒散结:常用于肝郁气滞血瘀痛经、产后 腹痛等。

第八章理气药

第八章理气药

第八章理气药1.木香除行气调中止痛外,还有的功效是A.降逆止呕B.健脾消食C.疏肝解郁D.燥湿化痰E.温肾散寒答案:B2.善行肠胃气滞,生用专行气滞,煨熟用实肠止泻的药物是A.沉香B.香附C.薤白D.川楝子E.木香答案:E3.既能疏肝理气,又可调经止痛的药物是A.青皮B.陈皮C.香附D.佛手E.川楝子答案:C4.治肝郁胁痛、月经不调、痛经,首选的药物是A.佛手B.川楝子C.香附D.厚朴E.木香答案:C5.沉香不具有的功效是A.行气B.通阳散结C.止痛D.温肾纳气E.温中止呕答案:B6.川楝子除行气止痛外,还有的功效是A.温肾纳气B.杀虫疗癣C.疏肝解郁D.通阳散结E.调经止痛答案:B7.苦寒,有小毒,故不宜超量服用的药物是B.枳壳C.香橼D.川楝子E.枳实答案:D8.既能通阳散结,又可行气导滞的药物是A.化橘红B.佛手C.橘红D.木香E.薤白答案:E9.上能温通胸阳为治胸痹之要药,下能行大肠之滞气的药物是A.薤白B.乌药C.香附D.沉香E.橘红答案:A10.常配伍治疗痰浊闭阻、胸阳不振之胸痹的药物组是A.香附配高良姜B.陈皮配半夏C.薤白配瓜蒌D.木香配黄连E.枳实配白术答案:C11.既能疏肝破气,又可消积化滞的药物是A.陈皮B.香橼C.化橘红D.玫瑰花E.青皮答案:E12.佛手、香橼、梅花除疏肝理气外,又均能A.和中化痰B.温肾纳气C.调经止痛D.杀虫疗癣E.通阳散结答案:A13.既行气止痛,又温肾散寒的药是A.木香B.甘松D.青皮E.乌药答案:E14.能行气、燥湿、发表散寒的药物是A.佛手B.绿萼梅C.橘红D.枳壳E.香橼答案:C15.枳壳的功效是A.理气宽中,燥湿化痰B.理气宽中,行滞消胀C.理气宽中,和中化痰D.理气宽中,消癥化积E.疏肝理气,杀虫疗癣答案:B16.含马兜铃酸,对肾脏有损伤,肾功能不全者忌服的药物是A.陈皮B.青皮C.川楝子D.青木香E.枳实答案:D17.玫瑰花的功效是A.疏肝破气,消积导滞B.疏肝理气,和中化痰C.行气解郁,活血止痛D.通阳散结,行气导滞E.行气止痛,杀虫疗癣答案:C18.理气药不宜用于治疗A.肺气壅滞B.脾胃气滞C.肝气郁滞D.气阴不足E.气逆呕吐答案:D19.寒湿中阻的脾胃气滞,脘腹胀痛、恶心呕吐、泄泻,首选的药物是A.川楝子B.香附C.乌药D.陈皮答案:D20.生用行气力强,煨用力缓并止泻的药是A.陈皮B.甘松C.木香D.白扁豆E.川楝子答案:C21.下列几项中,不属于木香主治病症的是A.脾胃气滞,脘腹胀痛B.下痢腹痛,里急后重C.脾虚食少吐泻D.下元虚冷、肾不纳气之虚喘E.脾失健运、肝失疏泄之泄泻答案:D22.下列药物中不具有行气止痛功效的是A.木香B.香附C.沉香D.桃仁E.川楝子答案:D23.治肝郁气滞或肝胃不和诸痛属热者最宜选用A.木香B.香附C.川楝子D.沉香E.乌药答案:C24.下列药物中一般不用于治疗肝郁气滞证的是A.川楝子B.佛手C.香附D.青皮E.陈皮答案:E25.用于治疗肝郁气滞,脾胃气滞,咳嗽痰多的药物是A.陈皮B.香附C.佛手D.化橘红E.川楝子答案:C26.患者,女,38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来源】 为楝科植物川楝的成熟果实。
【药性】 苦,寒;有小毒。归肝、小肠、膀胱经。 【功效与临床应用】 疏肝泄热,行气止痛-肝郁化火诸痛证
杀虫-虫积腹痛
疗癣-头癣。 【用法用量】 煎服,5~10g,炒用寒性降低。外用适量,研末调 涂。 【使用注意】 本品有毒,不宜过量或持续服用。又因苦寒,脾胃 虚寒者忌用。孕妇慎用。
通阳散结-胸痹证 为治胸痹要药
行气导滞-脘腹痞满,泻痢后重 【用法用量】 煎服,5~10g。
【使用注意】 气虚无滞及胃弱纳呆者不宜用。
理气药-大腹皮
【来源】 为棕榈科植物槟榔的果皮。
【药性】 辛,微温;双重趋向,归脾、胃、大肠、小肠经。 【功效与临床应用】 行气宽中-胃肠气滞证 行水消肿-水肿,脚气肿痛 【用法用量】 煎服,5~10g。 【使用注意】 气虚体弱者慎用。
理气药-枳实
【功效与临床应用】
2. 化痰散痞-痰阻气滞,胸痹,结胸
此外治脾气虚、中气下陷之胃下垂、子宫脱垂、脱肛等脏 器下垂证。
【用法用量】 煎服,3~10g。麸炒后药性较平和。
【使用注意】 孕妇慎用。
理气药-枳实
附药
枳壳
本品为芸香科植物酸橙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未成熟果实。 生用或麸炒用。性味苦、辛、酸,微寒。归脾、胃经。功能 理气宽中,行滞消胀。用于脾胃气滞,脘腹胀满,食积不化 ,痰饮内停,脏器下垂。煎服,3~10g。孕妇慎用。
使用注意: 本类药物药性多属辛温香燥之品,有耗气伤阴之弊,故气 阴不足者忌用。破气药作用峻猛而更易耗气,故孕妇慎用。
理气药-陈皮
【来源】 为芸香科小乔木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的成熟果皮。
【药性】 苦、辛,温。归脾、肺经。 【功效与临床应用】 1.理气健脾-脾胃气滞证 脾胃气滞,脘腹胀痛 寒湿中阻之脾胃气滞 脾虚气滞,脘痛喜按,不思饮食 肝郁乘脾,腹痛泄泻
【用法用量】 煎服,6~9g。
理气药-柿蒂
【来源】 为柿树科植物柿的宿萼。
【药性】 苦、涩,平。趋向沉降。归胃经。 【功效与临床应用】 降逆止呃-呃逆证 【用法用量】 煎服,5~10g。
【使用注意】气虚下陷者忌用。
理气药-了解药物
了解药物功用简表
药名 功效 主治证 用法用量
疏肝理气,宽中,化 痰 疏肝解郁,和血,止 玫瑰花 痛
祛寒止痛-气滞疼痛 ,胃脘痛,痛经,产后腹痛
【用法用量】 煎服,5~10g。
理气药-香附
【来源】 为莎草科植物莎草的根茎。 【药性】 辛、微苦、微甘,平。归肝、脾、三焦经。 【功效与临床应用】 1.疏肝解郁,理气宽中-肝郁气滞证 2.调经止痛-月经不调,痛经,乳房胀痛 李时珍誉之为“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
理气药-概述
配伍原则: 肝郁气滞,因肝血不足者,当配养血柔肝药; 因寒凝肝脉者,当配暖肝散寒药。 脾胃气滞,因饮食积滞者,当配伍消食药; 因脾胃气虚者,当配伍补中益气药; 因湿热阻滞者,当配伍清热除湿药; 因寒湿困脾者,当配伍苦温燥湿药。 肺气壅滞,因外邪袭肺者,当配伍解表药; 因痰饮阻肺者,当配伍化痰药。
《中药学》 各论 第八章 理气药
长春中医药大学 尚坤
理气药-概述
定义 凡以疏畅气机为主要功效,常用于治疗气滞证或气逆证的药物 ,称为理气药。其中理气作用强者,又称破气药。 药性 多辛香苦温,辛香行散,味苦降泄,性温通行,主归肝、脾、 胃、肺经。 作用与主治 调畅气机-气滞证(肝郁气滞证、脾胃气滞证、肺气壅滞证)
理气药-甘松
【来源】 为败酱科植物甘松的根及根茎。
【药性】 辛、甘,温。归脾、胃经。 【功效】 理气止痛,开郁醒脾-脘腹胀痛 外用祛湿消肿-脚气
【用法用量】 煎服,3~6g。外用适量,泡汤漱口或煎汤洗 脚或研末敷患处。
理气药-刀豆
【来源】 为豆科植物刀豆的成熟种子。
【药性】 甘,温。趋向沉降。归胃、肾经。 【功效与临床应用】 降气止呃-呃逆,呕吐 温肾助阳-肾虚腰痛
【用法用量】煎服,1~5g,后下。
【使用注意】 气虚下陷及阴虚火旺者忌用。
理气药-檀香
【来源】 为檀香科植物檀香树干的心材。
【药性】 辛,温。归脾、胃、心、肺经。
【功效与临床应用】 行气温中,开胃止痛-寒凝气滞诸痛证 【用法用量】 煎服,2~5g。 【使用注意】 阴虚火旺,实热吐衄者慎用。
理气药-川楝子
肝胃气滞,胸胁胀痛,脘腹痞满,呕 煎服,3~10g 吐嗳气,痰多咳嗽。 肝胃气痛,食少呕恶、月经不调,跌 煎服或泡服, 打损伤。 3~6g 肝胃气痛,郁闷心烦,梅核气,瘰疬 梅花 疏肝和中,化痰散结 煎服,3~理气,和胃止痛 肝胃气滞,胸腹胀闷,胃脘疼痛。 土木香
煎服,3~9g
消积化滞-食积气滞证
【用法用量】 煎服,3~10g。醋炙止痛力增强。 【使用注意】 气虚者慎用。
理气药-枳实
【来源】 为芸香科小乔木植物酸橙及栽培变种或甜橙的幼果。
【药性】 苦、辛、酸,微寒。归脾、胃经。
【功效与临床应用】 1. 破气消积-胃肠积滞,湿热泻痢 饮食积滞,脘腹胀痛 脾胃虚弱,脘腹痞满胀闷 热结便秘,痞满胀痛 湿热积滞,脘痞腹满或泻痢后重 治脾虚气滞,寒热互结,心下痞满
理气药-木香
【来源】 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木香的根。
【药性】 辛、苦,温。归脾、胃、大肠、三焦、胆经。
【功效与临床应用】 行气止痛,健脾消食-1.脾胃气滞证 2.大肠气滞证 3.肝胆气滞证
【用法用量】 煎服,3~6g。生用行气力强,煨用宜于实肠 止泻。
理气药-沉香
【来源】 为瑞香科乔木植物白木香含树脂的木材。 【药性】 辛、苦,微温。趋向沉降。归脾、胃、肾经。 【功效与临床应用】 行气止痛-寒凝气滞诸痛证 温中止呕-胃寒呕吐 纳气平喘-虚喘证
健脾和胃,行气止痛, 胸胁、脘腹胀痛,呕吐泻痢,胸胁挫 多入丸散服, 安胎 伤,岔气作痛,胎动不安。 3~9g 胃寒胀痛,肝胃气痛,肾虚阳痿,腰 煎服,3~9g 膝酸痛。
九香虫 理气止痛,温肾助阳
橘红 功能理气宽中,燥湿化痰。主治咳嗽痰多、食积伤酒 、呕恶痞闷。3~10g。
化橘红 功能理气宽中,燥湿化痰。主治寒痰或湿痰之咳嗽 痰多、食积、胸闷等。3~6g。
理气药-青皮
【来源】 为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的幼果或未成熟果实的 果皮。 【药性】 苦、辛,温。归肝、胆、胃经。 【功效与临床应用】 疏肝破气-1.肝气郁滞证 2.气滞血瘀证
理气药-佛手
【来源】 为芸香科植物佛手的果实。 【药性】 辛、苦、酸,温。归肝、脾、胃、肺经。 【功效】 疏肝理气-肝郁气滞证 和胃止痛-脾胃气滞证
燥湿化痰-痰湿壅肺证
【用法用量】 煎服,3~10g。
理气药-薤白
【来源】 为百合科植物小根蒜或薤的鳞茎。 【药性】 辛、苦,温。归心、肺、胃、大肠经。 【功效与临床应用】
理气药-乌药
【来源】 为樟科植物乌药的块根。
【药性】 辛,温。归肺、脾、肾、膀胱经。 【功效与临床应用】 行气止痛-寒凝气滞诸痛证 温肾散寒-遗尿,尿频 【用法用量】 煎服,6~10g。
理气药-荔枝核
【来源】 为无患子科植物荔枝的成熟种子。 【药性】 甘、微苦,温。归肝、肾经。 【功效与临床应用】 行气散结-疝气腹痛,睾丸肿痛
理气健脾之佳品,故尤适 用于湿浊中阻之脾胃气滞证
理气药-陈皮
【功效与临床应用】 2.燥湿化痰-痰湿壅滞证 湿痰咳嗽,胸闷气促 寒痰咳嗽,痰多清稀 痰湿阻滞,胃气上逆,呃逆呕吐 “其治百病,总取其理气燥湿之 功。同补药则补,同泻药则泻, 同升药则升,同降药则降。”
理气药-陈皮
附药:
橘叶 功能疏肝行气,散结消肿。主治胁肋作痛、乳痈、乳 房结块、癥瘕等。6~10g。 橘核 功能行气散结止痛。主治乳房结块、睾丸肿痛及疝气 腹痛等。3~9g。 橘络 功能行气通络,化痰止咳。主治痰滞经络、胸胁作痛 、咳嗽痰多等。3~5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