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开放型经济对我国外贸发展的影响
开放型经济对我国外贸发展的影响随着国际交流日益频繁和国际化程度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国家选择开放型经济模式。
开放型经济不仅可以促进国际间的经济合作,推动贸易自由化,还可以刺激国内经济自上而下的发展。
对于中国这样的大国来说,开放型经济对外贸发展产生的影响尤为重要。
开放型经济促进了国际贸易作为全球最大的贸易国之一,中国的外贸规模和水平一直处于世界前列。
随着对外开放的力度不断加大,国际贸易的发展更加壮大。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贸易额不断上升,出口市场也不断扩大。
而这些都是开放型经济模式的带动下产生的结果。
一方面,开放型经济与自由贸易密不可分。
自由贸易政策的出台,将贸易限制、关税障碍和非关税壁垒等限制因素的减少,为国际贸易发展奠定了基础。
例如,我国加入WTO,就使得我国进一步加强了与其他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加速了全球经济化进程。
另一方面,开放型经济对外资的引入也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来自外部的资金、科技、人才和渠道方便了企业的国际化进程,带动了我国的出口。
开放型经济助力国内企业全球化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我国的企业不断突破创新,呈现出全球化之势。
开放型经济模式为国内企业走向全球提供了重要推动力。
随着国际贸易自由化的水平不断提高,中外企业之间的合作日趋密切,以及国际品牌的吸引力不断加强,使得市场开拓成本和风险大大降低,让国内企业加速了全球化布局。
此外,开放型经济模式还为我国的出口企业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随着外资、外贸以及人员往来不断扩大,我国企业与国际市场开展的贸易往来也随之扩大。
这种开放的经济模式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其市场,深入了解其国际竞争对手的表现和策略,并发现国内缺陷,以便进一步提升其竞争力。
开放型经济促进了开发型贸易开放型经济模式为开发型贸易的发展带来了更好的环境和条件。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之间的合作越来越紧密,各种合作方式日益增加。
这些合作方式可以通过开发型贸易模式来促进,可以有效地减少贸易中存在的环节以及重复工作,为市场的优化配置提供了更好的方式。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体制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体制的变化国贸102 张俊学号:2010241082前言对外贸易体制是指对外贸易的组织形式、机构设置、管理权限、经营分工和利益分配等方面的制度。
外贸体制属于上层建筑范畴,是由经济基础决定并为经济基础服务的。
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原有的经济体制和外贸体制已经不能适应新的需要。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以及中国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加速,外贸体制的改革也陆续展开,从放权、让利、分散,到推行外贸承包制和放开经营,在层次上渐次推进,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新的重大突破。
目录一、外贸管理制度改革的探索时期(1978-1987)二、外贸承包经营责任制时期(1988-1990)三、外贸企业经营机制转变时期(1991-1993)四、新型外贸管理体制建立时期(1994-2001)五、贸管理制度不断完善时期(2002至今)第一阶段:外贸管理制度改革的探索时期(1978-1987)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对外贸易制度改革处在探索时期。
其主要措施为精简政府管职能,并向地方政府及微观经营主体下放权力。
这一阶段的外贸体制改革,主要是解决外贸行政管理过于集中在中央政府,经营统得过死,产销脱节,各级地方政府、工业部门和生产企业缺乏从事对外贸易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外贸财务上的统收统支,外汇分配制度不合理等方面问题。
改革的目标首先通过下放外贸经营权,充分调动各级地方政府、工业部门、外贸公司和生产企业的积极性,使对外贸易取得较大的发展,适应国民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对外贸易超前增长的要求。
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1.外贸经营权下放地方、工业部门和部分生产企业。
全国29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以及计划单列市和经济特区,均开辟了外贸口岸,按批准的权限经营进出口业务,承担国家的进出口计划任务。
相继批准成立冶金、有色金属、煤炭、电子、船舶、石油化工、农业机械等十几个工业部门所属的专业进出口工贸总公司,直接对外出口本部门企业生产的产品,进口所需要的生产资料。
改革开放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改革开放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中国外贸体制的改革与完善改革开放前,中国对外贸易实行指令性计划管理和国家统负盈亏。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贸体制经历了由指令性计划管理到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由经营权高度垄断到全面放开、由企业吃国家“大锅饭”到自主经营和自负盈亏的转变。
在中国争取恢复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缔约方地位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谈判过程中,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的外贸体制逐步与国际贸易规则接轨,建立起统一、开放、符合多边贸易规则的对外贸易制度。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外贸体制改革主要是改革单一计划管理体制,下放外贸管理权和经营权,实行外汇留成制度并建立外汇调剂市场。
吸收外商直接投资,使外商投资企业作为新的经营主体进入外贸领域,打破了国有外贸企业的垄断。
此后,中国推行了外贸经营承包制,用指导性计划逐步取代指令性计划。
按照国际贸易通行规则,建立了出口退税制度。
1992年10月,中国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根据这一目标,对财政、税收、金融、外贸和外汇体制进行了全面改革。
1994年1月,中国政府取消对出口的所有财政补贴,进出口企业转变为完全自负盈亏。
人民币官方汇率与市场调剂汇率并轨,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外贸经营领域进行了企业股份化和进出口代理制试点。
同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正式颁布实施,确立了维护公平、自由的对外贸易秩序等原则,奠定了对外贸易的基本法律制度。
1996年12月,中国实现了人民币经常项目下可兑换。
与此同时,中国多次大幅度自主降低关税,减少配额和许可证等非关税措施。
这些改革使中国初步建立起以市场经济为基础,充分发挥汇率、税收、关税、金融等经济杠杆作用的外贸管理体制和调控体系。
2001年12月11日,历经16年谈判,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第143个成员。
根据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承诺,中国扩大了在工业、农业、服务业等领域的对外开放,加快推进贸易自由化和贸易投资便利化。
国际贸易与中国改革开放的关系
國際貿易與中國改革開放的關係一、引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并与世界各国开展贸易往来,进一步深化了中国与国际经济的联系。
而国际贸易则是中国改革开放所依赖的重要经济领域之一。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国际贸易与中国改革开放之间的关系。
二、中国改革开放带来的影响中国的改革开放自1978年启动以来,经济实力一直在稳步提升。
从闭关自守到开放合作,中国的经济史上的巨大变革已经从这个国家的内部发生了,也发生了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
加入WTO是中国加速融入全球经济的重要标志之一。
这是中国加速开曼世界经济的必经之路。
在加入WTO之前,中国的贸易制度是限制性的。
例如,中国只能购买现成的机器设备,但不能进口技术及其配件。
而加入WTO之后,中国吸收了国际的经验,开放了市场,扭转了包括制度、政策、基础设施和招商引资等多个方面。
这些改革的产生不仅尝试着满足与需求之间的匹配,而且在改革中也实现了一种创新的方式。
三、国际贸易与中国改革开放的关系1. 推动经济发展当谈到经济的发展时,贸易总是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在改革开放期间,中国迅速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具活力和最富创造力的国家之一。
而经济发展中的贸易部分既包括出口也包括进口,促进外间商品和服务的流动,保障市场中商品与服务的供给充足,并提供商品和服务的多样性与选择。
因此,国际贸易为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 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国际贸易的存在推动了中国经济结构的更改。
贸易能够拓展市场,从而促进产业优化升级。
过去,中国在生产企业主要集中在一些初级领域,而加入WTO之后,中国经济逐渐向技术集中型发展,产业结构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由于市场的开放性,新的产业发展起来更加具有竞争力。
贸易也由此促进了中国产业的优化升级。
3. 减贫与小康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程中,国际贸易除了推动经济发展以外,还发挥了积极的社会、人口与政策作用。
由于国际贸易的持续发展,中国的人均收入也随之提高,在推动城市化进程中,中国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果,这一切都是通过国际贸易发挥的作用得来的。
改革开放中国经济与外交的转变
改革开放中国经济与外交的转变改革开放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大转折点,对中国经济和外交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从经济和外交两个方面来探讨改革开放对中国的转变。
一、中国经济的转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首先,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使得中国的经济活力得以充分释放。
由于市场机制的引入,中国的企业可以根据市场需求来决定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而不再局限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指令性安排。
这样一来,企业可以更好地适应市场的变化,提高生产效率,推动经济的持续发展。
其次,改革开放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中国积极参与世界贸易组织,并相继与多个国家签订自由贸易协定,加快了中国与世界的经济交流。
随着对外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中国正在逐渐从制造业大国转变为制造业强国,并且开始注重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
这些都为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第三,改革开放推动了中国产业结构的升级。
过去,中国的经济主要依赖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而现在则越来越重视发展高附加值的高科技产业。
近年来,中国的研发投入不断增加,高新技术产业的增速也明显快于传统产业。
这种产业结构的升级为中国经济提供了更多的动力和潜力。
二、中国外交的转变改革开放对中国外交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中国倡导和平发展,主动扩大对外开放。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与世界各国进行广泛的经贸合作。
这种开放的姿态使得中国在国际上树立了良好的形象,赢得了许多国家的信任和友好。
其次,改革开放推动了中国对外关系的多元化。
过去,中国外交主要集中在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合作,而现在中国已经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并与它们保持着广泛的联系。
中国还提出了“一带一路”的倡议,致力于加强与亚洲、欧洲、非洲等地区的经济合作,为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合作开辟了新的道路。
第三,改革开放使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了更加积极的作用。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机构的建设和改革,提出了一系列与全球治理相关的倡议。
改革开放下的中国国际贸易发展
改革开放下的中国国际贸易发展近四十年来,中国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发展成就。
国际贸易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崛起的重要引擎,中国的国际贸易呈现出高速增长、结构优化等特点,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改革开放下的中国国际贸易发展。
一、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中国的国际贸易迅速发展1978年12月18日,中共中央召开了中国改革开放大会,正式宣布改革开放。
自此以后,中国的国际贸易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
1978年至2017年,中国的进出口总额从206.6亿美元增长到3.9万亿美元,增幅达到了183倍。
在国际贸易中,中国的出口商品主要集中在加工制造业产品、电子信息产品、机械设备产品等,进口商品主要包括矿产、农产品等。
中国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不仅有助于为国内带来更加广泛的市场空间,更重要的是为世界经济的复苏和发展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例如,全球经济危机期间,中国通过扩大进口、促进贸易平衡、增加出口等措施,为世界经济稳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二、改革开放下的中国国际贸易结构持续优化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国际贸易结构不断优化,出口商品领域发生了重大变化,物流效率和质量稳步提升,各类配套产业逐步完善。
随着国内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海外市场的需求结构也发生了显著变化。
例如,1990年,中国的出口商品主要集中在传统的纺织、服装和玩具等行业;而到2000年,占比高达38%的电子和通讯产品已成为中国的主要出口商品。
2016年,中国的出口商品中,电子与机电产品已位列前两位,合计占比达到了42.6%,另外,商品结构逐渐由中低端产品向中高端产品转变,反映了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水平和整体国力不断提升。
三、中国积极探索自主开放型经济近年来,中国积极探索自主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进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
中国参与了多项全球性贸易协议,如世界贸易组织、亚太经合组织、自由贸易区等,并逐步加大自主开放型经济的力度。
例如,2018年,中国发布了全球首个数字贸易创新政策试验区建设方案,旨在推动数字贸易自由化和规范化,提高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
中国国际贸易的开放性及其影响
中国国际贸易的开放性及其影响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际贸易的开放程度不断提高,成为引领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作为一个全球经济体系中的重要参与者,中国国际贸易的开放性对国内经济、国际贸易、以及全球经济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国际贸易的开放程度中国国际贸易的开放程度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考察。
其中最直接的度量指标是货物贸易额。
据世界贸易组织数据显示,中国货物贸易额已经连续多年位居全球第一,并且占全球货物贸易总额的比重也在不断增加。
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不断降低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积极主动地推进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
目前,中国的海关关税平均水平已经降至7.5%,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此外,中国还通过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措施,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进入中国市场。
中国国际贸易的开放性对国内经济的影响中国国际贸易的开放性对国内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开放带动了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
开放带来了更多的投资和技术,并扩大了市场规模,进而推动经济增长。
根据世界银行数据,1980年代初期,中国的对外贸易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还不到10%,到2019年已经超过了30%。
其次,开放让中国企业面对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从而不断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使得中国企业更加适应国际市场的需求。
比如,很多中国制造的产品已经成为国际市场的优选品牌,如华为、小米、海尔等。
最后,开放还加强了中国同其他国家的贸易往来,使得中国经济更加深度地融入全球经济体系,促进了国内与国外的交流与合作。
这样,中国企业和中国产品便可以更好地进入国际市场,拉动了贸易、增长了企业及员工的收益和福利,更积极地参与全球产业链。
中国国际贸易的开放性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中国国际贸易的开放性对国际贸易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市场庞大、消费力旺盛,从而吸引了全球众多企业。
这反过来增加了中国与其他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促进了贸易平衡,并促进了全球贸易体系更加均衡、稳健地发展。
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演变与影响
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演变与影响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对外贸易政策经历了长足的发展和演变。
这些政策的调整不仅促进了中国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合作,还对中国的经济、社会和全球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演变,并探讨其对中国和世界经济的影响。
一、改革开放初期的出口导向政策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的对外贸易政策主要以出口导向为主。
政府鼓励企业出口产品,吸引外商投资,并通过出口加工贸易形式吸纳外资。
政府实施一系列的经济特区和开放城市政策,为外资企业提供更加灵活的经营条件。
此外,政府还采取了降低关税、提供出口退税、取消贸易壁垒等政策来激励出口。
这一政策的效果显著,中国的出口逐年增长。
通过出口贸易,中国积累了大量的外汇储备,促进了国内工业的发展,并为中国的经济增长提供了动力。
同时,中国的对外开放也推动了国内产业的升级和技术进步,提升了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与贸易自由化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这标志着中国对外贸易政策发生了深刻的转变。
作为加入WTO的条件,中国承诺进一步开放市场,降低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提供给外资更多的市场准入机会。
加入WTO后,中国的对外贸易规模进一步扩大,与世界各国的贸易合作更加紧密。
中国成为全球重要的贸易伙伴,也受益于国际贸易规则的约束和保护。
此外,中国的加入也推动了全球经济贸易自由化的进程,为全球贸易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动力。
三、从出口导向到内外贸平衡发展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内市场的扩大,中国对外贸易政策逐渐从单一的出口导向转向内外贸平衡发展。
政府开始鼓励企业拓展国内市场,加强国内需求的拉动作用,减少对外贸易的依赖程度。
为了实现内外贸平衡发展,政府推出了一系列的政策支持,如扩大内需、增加居民收入、鼓励创新和转型升级等。
这些政策的实施促使中国经济结构得到优化,从而提高了经济的韧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四、贸易摩擦与新外贸政策随着中国的崛起,外部贸易环境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与影响
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与影响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其对外贸易发展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
中国的对外贸易起步较晚,但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如今已成为全球最大的货物贸易国和第二大服务贸易国。
中国对外贸易的成就不仅推动了本国经济的发展,还给世界各国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背景是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
上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中国开始实施改革开放政策,打破了封闭的经济格局,引进外资企业和技术,逐渐开放了对外贸易。
这一政策的实施为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中国的对外贸易发展经历了起步、加快和稳定三个阶段。
起步阶段是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以出口加工贸易为主导,以低劳动力成本吸引外资企业,并利用进口资金和技术改造国内产业。
加快阶段是上世纪90年代,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进一步开放市场,大幅降低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吸引了更多的外资和外商投资。
稳定阶段则是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对外贸易规模和质量稳步增长,出口产品逐渐从低端向中高端升级。
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对经济增长和就业的影响巨大。
首先,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为中国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出口加工贸易带动了大量的劳动力就业,特别是在沿海地区,成为推动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转移的重要因素。
其次,出口导向型经济模式使得中国的产业链不断延伸,从初级加工到高科技制造,催生了众多的企业和就业机会。
这些都为中国提供了强大的经济支撑,创造了大量税收和外汇收入。
中国的对外贸易也对全球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
首先,中国的商品出口量巨大,为各国提供了丰富的选择。
中国以其低成本和高质量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强,为消费者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
其次,中国对一些资源型国家的需求推动了其经济发展。
中国的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使得对能源和原材料的需求急剧增加,与之对应的是,中国投资和采购了大量的原油、煤炭、铁矿等资源,为一些资源型国家提供了巨大的市场。
再次,中国的对外投资推动了全球产业结构的重组。
中国外交政策对外贸发展的影响
中国外交政策对外贸发展的影响随着中国国力的不断增强,中国的对外贸易也日益重要。
然而,中国的外交政策不仅简单地影响了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关系,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对外贸的发展。
本文将探讨中国外交政策对外贸发展的影响,并提出建议,以提高中国对外贸的质量和水平。
一、中国的外交政策与对外贸易中国于1978年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这促进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然而,在实际的贸易实践中,中国受到了许多外部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国际关系和外交政策。
1. 保持政治独立保持政治独立是中国的外交政策的基石之一。
然而,在与其他国家进行贸易时,中国与其他国家的政策可能不一致,这可能会导致贸易障碍。
例如,在处理与美国的贸易纠纷时,中国的政策可能不同于美国,这可能会导致两国之间的关系恶化。
2. 国际合作中国的外交政策鼓励国际合作,这使得中国在与其他国家进行贸易时拥有更多的机会。
例如,中国参加了世界贸易组织,并与多个国家签订了自由贸易协定。
这些政策有助于减少贸易障碍,并为中国的进出口提供更多的商机。
3. 多边主义中国的外交政策重视多边主义,并强调各国之间的相互合作。
这也表明了中国愿意在全球贸易体系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例如,中国参与了《巴黎协定》和《东盟共同体》,这些都有助于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全球贸易的发展。
4. 走向开放中国的外交政策倡导对外开放,为外国投资者和企业提供更多的机会。
这也使得中国的出口更容易被其他国家接受。
中国的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也表明了这一点。
在实际贸易实践中,中国通过减少关税等措施来促进贸易自由化,这也有助于维持有利的贸易平衡。
二、外交政策对中国对外贸的影响中国的外交政策对中国的进出口贸易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从政治到经济、社会都有涉及。
1.政治影响中国的外交政策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关系紧密相关。
科技、有形商品、资本等物质品交流和人等要素交流之外,外交政策还关注国家之间相互认知的交流。
中国所处的政治环境并不总是稳定的,通过外交政策,中国可以更好地管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来确保稳定。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情况 (国贸)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情况 (国贸)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国际贸易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并为中国带来了大量的外汇储备和技术引进。
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通过推出一系列的对外开放政策,吸引了外国投资和技术,逐渐成为全球制造业的工厂。
中国的出口迅速增长,尤其是劳动力密集型产品如纺织品、服装、鞋类等。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进口需求也大幅增加。
从外国进口资源和能源成为中国的重要需求之一。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降低了关税和非关税壁垒,进一步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
中国逐渐成为全球最大的货物贸易国。
不仅如此,中国通过参与区域和自由贸易协定,如亚太经合组织(APEC)、东盟自由贸易区、中国-东盟自贸协定等,进一步拓展了对外贸易的规模和范围。
中国还大力推进跨境电商发展,促进了电子商务的繁荣。
中国的跨境电商平台如阿里巴巴和京东在全球范围内影响力逐渐增强。
然而,中国的对外贸易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例如,中国被指责存在不公平贸易行为,如知识产权侵权和产能过剩。
此外,国际贸易摩擦和贸易保护主义情绪的上升也给中国的对外贸易带来了压力。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贸易取得了巨大的进展,成为世界贸易的重要参与者和推动者。
中国将继续致力于促进开放、平等和互利的国际贸易环境,推动全球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改革开放对国际的影响
改革开放对国际的影响
改革开放对国际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经济影响:改革开放以市场经济为基础,吸引了大量外资和外商投资。
外国投资带来了技术、管理经验和市场机制,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
中国的开放政策还促使其他发展中国家效仿,加快了全球经济的发展。
2. 贸易影响:改革开放使中国融入全球贸易体系。
中国的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国之一。
中国的出口增长推动了全球需求和全球贸易的增长,对国际贸易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技术交流影响:改革开放推动了科技和技术的交流。
中国吸引了大量外国的科技专业人才和研究机构,促进了技术合作和创新。
中国在一些高科技领域的发展也对国际科技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
4. 文化交流影响:改革开放使中国与其他国家的文化交流更加频繁。
中国的文化产品输出增加,传统文化在国际上得到推广。
同时,中国也吸收了外国的文化元素,丰富了中国的文化内涵。
5. 地缘政治影响:改革开放使中国逐渐崛起为国际重要的大国。
中国的快速发展使其在全球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中国通过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促进了地区和平稳定,为国际秩序提供了新的贡献。
总的来说,改革开放使中国与国际社会的互动更加紧密,推动了全球化进程,对国际产生了重要的经济、贸易、技术、文化和地缘政治影响。
贸易改革开放不断深化
贸易改革开放不断深化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贸易在国际间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为了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各国纷纷推行贸易改革开放政策,并积极推进贸易自由化进程。
在中国,贸易改革开放也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
近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贸易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不仅极大地改变了中国的经济格局,也对全球贸易产生了重要影响。
首先,贸易改革开放带来了中国的经济腾飞。
作为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中国在改革开放后迅速崛起。
中国积极参与全球分工,大力发展出口,吸引了大量外资和技术,也促进了国内产业的转型升级。
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进一步降低贸易壁垒,加快市场化改革,提升了中国企业的竞争力。
中国的制造业不断蓬勃发展,成为全球制造工厂。
同时,中国不仅成为全球最大的商品出口国,也开始逐渐成为重要的服务出口国,为国际贸易注入了新的活力。
其次,贸易改革开放推动了中国与世界的互利合作。
中国积极与世界各国开展贸易往来,加强了国际间的经济联系与合作。
中国的贸易改革开放政策为各国提供了更大的市场机遇,吸引了大量外国企业来华投资兴业。
与此同时,中国的不断发展也为其他国家提供了更多的合作空间。
中国的对外投资与合作不仅促进了其他国家的经济发展,也为中国企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舞台。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贸易规则的制定与完善,为国际贸易秩序的稳定与繁荣作出了积极贡献。
进一步,贸易改革开放有助于提升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通过贸易往来与经济合作,中国积累了丰富的国际经验,提升了国家的软实力。
中国的贸易改革开放不仅能够促进国内经济发展,也为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提供了基础。
中国积极推动区域贸易合作,参与了多个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与签署,为区域和全球经济一体化做出了贡献。
同时,中国在国际舞台上主张自由贸易,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积极参与世界贸易组织的改革,对维护公平、开放、包容的国际贸易环境起到了重要作用。
总的来说,贸易改革开放是中国发展的重要动力。
改革开放对国内和国际的影响
改革开放对国内和国际的影响
改革开放对国内的影响:
1. 经济发展:改革开放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的经济发展,中国从一个封闭的农业社会转变为世界最大的制造业和出口大国。
2. 就业机会:改革开放为数以亿计的中国人提供了就业机会,减轻了农村贫困和城市失业问题。
3. 政府体制改革:改革开放推动了中国政府的体制改革,加强了行政效能和公共服务,提高了政府的责任和透明度。
4. 教育和科技进步:改革开放带来了教育和科技领域的进步,为人民提供更好的教育机会和科学创新环境。
改革开放对国际的影响:
1. 贸易和投资:改革开放使中国成为全球最大受益者之一,吸引了大量外国投资和促进了国际贸易。
中国的开放政策对全球贸易和投资产生了重大影响。
2. 地区合作和互联互通:改革开放促进了中国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合作,推动了区域互联互通的进程,例如“一带一路”倡议。
3. 社会交流和文化交流:改革开放使中国与世界沟通更加紧密,促进了国际间的社会交流和文化交流,增进了各国之间的理解和友谊。
4. 全球治理:中国的改革开放使其成为全球舞台上的重要参与者,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和全球治理,为解决全球性问题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对外贸改革开放前后我国对外贸易状况及对中国的影响
改革开放前后我国对外贸易状况及对中国的影响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就,我国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经济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对外贸易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对外贸易领域从货物到服务不断拓展,规模从小到大不断扩大,质量从低到高不断提升。
中国正在以开放的新英姿在世界经济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改革开放对外贸易我国社会主义对外贸易是在无产阶级取得革命胜利和建立政权的基础上建立的,并不断发展,改革开放后,我国对外贸易飞速发展。
一、我国对外贸易的建立和发展(一)我国对外贸易的建立新中国成立前,我国对外贸易完全依附于帝国列强,是半殖民地性质的,完全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建立了全国统一的社会主义对外贸易。
(二)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1、改革开放前1949年9月通过的政协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中国对外贸易政策是“实行对外贸易的管制,并采用保护贸易政策”,明确指出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保护倾向。
同时,由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经济封锁和禁运政策,使得自力更生和自给自足成为中国发展经济的指导思想。
在这个阶段,中国执行的是国家统制型的封闭式保护贸易政策。
具体而言,在对外贸易体制上建立了传统的“高度集中、独家经营、政企合一”的形式,完全由政府来取代市场进行资源配置;在政府的对外贸易管理手段上,基本以行政计划为主,主要靠计划和数量限制来直接干预进出口,不参与世界性的贸易组织,很少进行双边经济贸易合作;同时对外贸易的目的主要是创汇,为满足必须的进口对外汇的需求,而采取人民币币值高估以及外汇管制的汇率政策。
从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我国对外贸易在几经曲折中向前发展,为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1950年,我国对外贸易总额11 .35亿美元,其中出口亿美元,进口亿美元。
到1978年,我国对外贸易总额发展到20 亿美元,其中出口亿美元,进口108 .93亿美元。
建国初期,我国出口商品的80%以上是初级产品,反映中国当时的经济结构和生产水平。
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演变与影响
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演变与影响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中国对外贸易政策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历史角度出发,分析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演变以及对中国经济和全球经济的影响。
一、改革开放初期的对外贸易政策1978年,中国实施了改革开放政策,对外贸易开始迈向国际市场。
当时的中国对外贸易政策主要是以出口导向为主,积极吸引外资,推动出口贸易增长。
为了吸引外资,中国设立了一系列经济特区和开放城市,提供了税收优惠和特殊待遇,吸引了大量外资进入中国市场。
这一阶段的对外贸易政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推动中国经济增长:通过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方式,中国在短时间内迅速实现了经济的起飞,并成为全球最大的出口国和制造业基地。
2. 吸引外资:出口加工贸易模式吸引了大量外资进入中国,推动了中国工业化发展。
3. 增加外汇储备:外贸顺差使中国大量积累外汇储备,提升了国际金融实力。
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对外贸易政策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对外贸易政策出现了新的变化。
中国在加入WTO后,逐步实现了市场准入的自由化和开放化,取消或降低了大部分商品和服务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
这一阶段的对外贸易政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加速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市场准入的自由化和开放化使得外国企业更容易进入中国市场,推动了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2. 提高国际竞争力:减少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使得中国商品更具竞争力,进一步扩大了中国的出口。
3. 促进技术转移与创新:外资企业的引入促使了中国企业的技术转移与创新能力的提升,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三、当前的对外贸易政策当前,中国对外贸易政策正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新的调整。
在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中国积极应对外部压力,推动了一系列对外贸易政策的调整。
这一阶段的对外贸易政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扩大进口:为了平衡贸易关系,中国积极扩大进口,减少关税限制,开展贸易投资自由化试验区等举措,鼓励更多的进口。
经济体制改革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经济体制改革对国际贸易的影响近年来,伴随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各国对经济体制的改革也成为一项重要议题。
经济体制改革对国际贸易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一点在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实践中得到了充分验证。
其一,经济体制改革为国际贸易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中国等一些发展中国家通过强化市场经济体制,降低贸易壁垒和促进外商投资,创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
这些改革举措吸引了大量外国企业来华投资,同时也促进了中国产品走向国际市场。
中国贸易额不断增长的背后,正是经济体制的改革开放使国际贸易获得了极大的发展。
其二,经济体制改革提升了国际贸易的效率和质量。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面临更强烈的市场竞争压力,这迫使它们不断提升自身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这种改革过程造就了一批具备竞争力的企业,它们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大的竞争力,形成了一种良性的竞争与合作格局。
这种格局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从而进一步加速了全球经济的融合与发展。
其三,经济体制改革带来了贸易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发展中国家在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逐渐由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转型。
例如中国开始逐步减少对原材料出口的依赖,加大对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和出口。
这一转变使得国际贸易的贸易结构更加均衡,同时也提高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收入水平。
在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下,亚洲地区出口贸易增长迅猛,同时非洲和拉美国家也开始积极寻求结构调整,提升贸易水平。
然而,经济体制改革对国际贸易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首先是市场准入壁垒的问题,虽然经济体制改革可以降低贸易壁垒,但各国在实践中仍然存在一些非关税壁垒,如技术壁垒、标准壁垒等。
这些壁垒限制了某些产品的国际贸易,因此各国需进一步加强合作,推动国际贸易的自由化。
其次,经济体制改革也带来了产业结构调整的问题。
一些传统产业在改革过程中面临竞争力下降的困境,需要加快转型升级,以适应新的市场环境。
这对相关国家而言是一项复杂的任务,需要制定合理的政策和措施,以促进企业自身的创新和发展。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与变化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与变化自1978年改革开放政策开启之后,中国的外贸一直处于不断发展与变化之中。
40年的时间,见证了中国对外贸易的蓬勃发展,也见证了中国外贸在新时代下的变革与挑战。
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来探讨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与变化。
进出口总量的快速增长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贸易的总量一直在快速增长。
2018年,中国进出口总额已经达到了30.51万亿元,相比于1978年的125.1亿美元,增长了200多倍,远超其他国家。
这个巨大的数字背后,反映了中国外贸的快速发展与壮大,也是中国经济发展壮大的重要体现之一。
贸易结构的不断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对外贸易的贸易结构也不断发生了变化。
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对外贸易主要集中在传统的低附加值产品,如纺织品、皮革、轻工工艺品等,这些产品以数量为主导,价格较低。
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中国逐渐开始生产高附加值商品,如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高科技产品等,这些电子产品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为中国对外贸易的贸易结构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贸易伙伴的不断扩展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对外贸易伙伴也在不断扩展。
过去中国以发达国家为主要贸易对象,但现在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对非洲、南美等发展中国家的贸易不断增长,这些发展中国家成为了中国对外贸易新的增长点。
而在中国与欧盟、中美等贸易大国之间,争议与不信任也在逐步增加,这也表明了中国对外贸易在新时代下的挑战和不确定性。
电子商务的崛起40年的时间,电子商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成为了中国对外贸易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部分。
电子商务的发展,使得我们的对外贸易的速度和效率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提高了交易的效率与便捷性。
在此过程中,它也为小微企业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许多小型企业逐渐走上了国际贸易的大舞台。
稳步推进进口自由化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对外贸易政策也在不断地调整和改变。
小市场、自贸区、产业园区的建立,提供了一系列平台,为高水平开放和国际合作搭建了新的平台。
改革开放进程中中国外贸的演变及影响
改革开放进程中中国外贸的演变及影响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外贸一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外贸主要由国家体制下的对外贸易公司负责,而在经过多年的改革和发展后,外贸经营已经逐渐实现市场化,企业主体地位得以提升。
本文将从改革开放初始阶段到今天的外贸形势进行梳理,探究外贸改革带来的影响。
一. 初期对外贸易政策调整改革开放的初期,中国的对外贸易管理遵循了“全家出动,全国发展”的原则,即国家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协调、统一监督,所有对外贸易业务都由国家委托外贸公司代理。
这一时期,外贸公司是政府的直接代表,负责了对外贸易的方针、政策、组织、实施和监督,形成了一条受政府直接控制的“国家贸易通道”。
1984年,外贸体制改革开始了。
经济特区、沿海开发开放区和边境开放地带率先试水,建立了以企业为主导的新型外贸体制。
1985年,全国范围内的外贸体制改革措施逐步推进,外贸体制改革进入了全面推进的快车道。
国家对外贸易政策的调整,主要包括“享受国家对出口企业实行退税”、“由国家统一控制转向市场调节”等,这些调整的政策为外贸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 企业主体地位的提升20世纪80年代,我国与国外的贸易逐步增长,一批有实力的企业在许可证制度改革后小试牛刀,掀起了市场化的新浪潮,外贸企业开始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寻求与海外市场进行直接的贸易往来以及探索新的商业模式。
随着国家对外贸易政策、法律法规以及产业政策的不断完善,企业主体地位得以提升,他们已经成为跨越国界、进行国际贸易的重要力量。
企业已经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主体和生力军,外贸体制也由以外贸公司为主导,逐渐转变为公司自主经营,企业快速成长壮大。
三. 外贸增速逐渐放缓新世纪至今,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规模稳步增长。
但同时也发现,贸易增速稳中微降,这与全球贸易形势变化、自身经济转型升级的需求有关。
在美国对中国加征关税的背景下,对美出口额下降,尤其是在制造业和原材料出口上,负增长严重。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模式及其影响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模式及其影响中国一直以来都是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国之一。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快速增长,对外贸易也不断扩大。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国的对外贸易发展模式也在不断演变。
本文将讨论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模式及其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首先,我们来看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模式。
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采取了出口导向型的贸易模式,以低端制造业为主导,吸引了大量外国投资和订单。
这一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的经济发展,也为中国的外汇储备增加提供了重要支撑。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上升以及国际贸易环境的变化,出口导向型的模式已经不再适应中国的需求。
因此,中国开始探索一系列新的贸易发展模式。
其次,中国逐渐将重点转向了服务贸易。
服务贸易指的是跨国公司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涵盖了金融、教育、医疗、旅游等领域。
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服务业的重要性逐渐凸显。
中国的服务贸易增速远高于商品贸易,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之一。
尤其是在金融科技和互联网等领域,中国的服务贸易表现出了巨大潜力和竞争力,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也越来越显著。
此外,中国还积极开展区域贸易合作。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贸易环境,中国积极参与亚太经合组织、亚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等区域贸易协定的谈判和签署。
这些协定对于中国来说具有战略意义,有助于扩大中国的市场准入、提高贸易便利化程度,以及促进技术创新和经济发展。
同时,区域贸易合作也有助于稳定中国周边地区的经济和社会环境,为中国的对外贸易提供更加有利的条件。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模式的转变对中国经济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中国的贸易结构得到优化。
由于服务贸易的快速发展,中国的贸易发展更加多元化和平衡化,减少了对低附加值商品的过度依赖。
这有助于提高中国的经济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其次,中国的创新能力得到了提升。
随着服务贸易的发展,中国的科技创新和创业环境得到了改善。
大量技术和知识密集型的项目涌现,不断推动着中国的创新能力提升和产业升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改革开放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中国外贸体制的改革与完善改革开放前,中国对外贸易实行指令性计划管理和国家统负盈亏。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贸体制经历了由指令性计划管理到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由经营权高度垄断到全面放开、由企业吃国家“大锅饭”到自主经营和自负盈亏的转变。
在中国争取恢复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缔约方地位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谈判过程中,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的外贸体制逐步与国际贸易规则接轨,建立起统一、开放、符合多边贸易规则的对外贸易制度。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外贸体制改革主要是改革单一计划管理体制,下放外贸管理权和经营权,实行外汇留成制度并建立外汇调剂市场。
吸收外商直接投资,使外商投资企业作为新的经营主体进入外贸领域,打破了国有外贸企业的垄断。
此后,中国推行了外贸经营承包制,用指导性计划逐步取代指令性计划。
按照国际贸易通行规则,建立了出口退税制度。
1992年10月,中国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根据这一目标,对财政、税收、金融、外贸和外汇体制进行了全面改革。
1994年1月,中国政府取消对出口的所有财政补贴,进出口企业转变为完全自负盈亏。
人民币官方汇率与市场调剂汇率并轨,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外贸经营领域进行了企业股份化和进出口代理制试点。
同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正式颁布实施,确立了维护公平、自由的对外贸易秩序等原则,奠定了对外贸易的基本法律制度。
1996年12月,中国实现了人民币经常项目下可兑换。
与此同时,中国多次大幅度自主降低关税,减少配额和许可证等非关税措施。
这些改革使中国初步建立起以市场经济为基础,充分发挥汇率、税收、关税、金融等经济杠杆作用的外贸管理体制和调控体系。
2001年12月11日,历经16年谈判,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第143个成员。
根据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承诺,中国扩大了在工业、农业、服务业等领域的对外开放,加快推进贸易自由化和贸易投资便利化。
在履行承诺过程中,中国深化外贸体制改革,完善外贸法律法规体系,减少贸易壁垒和行政干预,理顺政府在外贸管理中的职责,促进政府行为更加公开、公正和透明,推动开放型经济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加快对外经济贸易法制化建设。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集中清理了2300多部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
对其中不符合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承诺的,分别予以废止或修订。
新修订的法律法规减少和规范了行政许可程序,建立健全了贸易促进、贸易救济法律体系。
根据世界贸易组织《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中国对与知识产权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进行了修改,基本形成了体系完整、符合中国国情、与国际惯例接轨的保护知识产权法律法规体系。
——进一步降低关税,削减非关税措施。
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过渡期,中国进口商品关税总水平从2001年的15.3%逐步降低到2005年的9.9%。
到2005年1月,中国绝大多数关税削减承诺执行完毕。
根据承诺,中国自2005年1月起全部取消对424个税号产品的进口配额、进口许可证和特定招标等非关税措施,仅仅保留了依据国际公约以及在世界贸易组织规则下为保证生命安全、保护环境实施进口管制产品的许可证管理。
2010年,中国关税总水平已经降至9.8%,其中农产品平均税率降至15.2%,工业品平均税率降至8.9%。
关税约束率自2005年起一直维持在100%。
——全面放开外贸经营权。
根据2004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自2004年7月起,中国政府对企业的外贸经营权由审批制改为备案登记制,所有对外贸易经营者均可以依法从事对外贸易。
取消外贸经营权审批促进了国有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和民营企业多元化外贸经营格局的形成。
在国有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持续增长的同时,民营企业对外贸易发展迅速,进出口市场份额持续扩大,成为对外贸易的重要经营主体。
2010年,国有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和民营企业进出口分别占中国进出口总额的20.9%、53.8%和25.3%。
——进一步扩大服务市场开放。
中国认真履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承诺,为境外服务商提供了包括金融、电信、建筑、分销、物流、旅游、教育等在内的广泛的市场准入机会。
在世界贸易组织服务贸易分类的160个分部门中,中国开放了100个,开放范围已经接近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
2010年,中国服务业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3905家,实际利用外资487亿美元,占全国非金融领域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和实际利用外资的比重分别为50.7%和46.1%。
——营造更为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
中国通过建立、完善公平贸易法律制度和执法、监督机制,遏制与打击对外贸易经营中的侵权、倾销、走私、扰乱市场秩序等不公平贸易行为,努力为境内外企业提供一个宽松、公平、稳定的市场环境。
中国政府依据国内法律和国际贸易规则,加强预警监测,同时利用贸易救济和反垄断调查等措施,对贸易伙伴的不公平贸易行为予以纠正,维护国内产业和企业的合法权益。
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过程中,中国与国际社会一起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严格遵守世界贸易组织相关规定,在实施经济刺激计划时平等地对待境内外产品,促进了境内外企业的公平竞争。
截至2010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所有承诺全部履行完毕。
中国认真履行承诺的实际行动得到世界贸易组织大多数成员的肯定。
2006年、2008年和2010年,中国政府接受了世界贸易组织的三次贸易政策审议。
世界贸易组织所倡导的非歧视、透明度、公平竞争等基本原则已经融入中国的法律法规和有关制度。
市场意识、开放意识、公平竞争意识、法治精神和知识产权观念等在中国更加深入人心,推动了中国经济进一步开放和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完善。
中国外贸发展对世界的贡献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不仅推动了中国经济的现代化和综合国力的提升,提高了13亿多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也使中国经济成为世界经济一部分,促进了经济全球化向有利于世界各国和地区共同繁荣的方向发展。
改革开放和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使中国成为世界上增长最快的经济体之一。
最近10多年来,中国与其他新兴经济体一起,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日益重要的力量。
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201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比2001年增长4.6万亿美元,占同期世界经济总值增量的14.7%。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经济总值的比重增加至9.3%。
世界贸易组织的数据显示,2000年至2009年,中国出口量和进口量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为17%和15%,远远高于同期世界贸易总量3%的年均增长速度。
中国对外贸易在国际金融危机中率先趋稳,促进了全球经济复苏。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后,中国政府及时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刺激经济,扩大内需,稳定进出口规模。
2009年,世界货物贸易进口量下降12.8%,中国进口量增长2.9%,是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唯一保持增长的国家。
中国因素支撑了许多受危机冲击国家的出口,刺激了全球大宗商品市场需求,提振了人们的信心,对世界经济复苏和增长起到巨大拉动作用。
世界贸易组织在对中国进行第三次贸易政策审议时指出,应对金融危机期间,中国在刺激全球需求方面发挥了建设性作用,为世界经济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提高了中国与贸易伙伴的国民福利。
随着加速融入世界分工体系,中国依靠劳动力成本优势、较强的产业配套和加工制造能力、不断提高的劳动生产率,逐渐发展成为世界工业品的主要生产国和出口国,为世界各国和地区提供了物美价廉的商品,满足了国际市场多种多样的需求。
中国在全球制造业环节的规模经济优势和加工成本优势,部分地消化了上游生产要素的价格上涨,起到了抑制全球通货膨胀、提高贸易伙伴消费者实际购买力的作用。
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为贸易伙伴提供了广阔市场。
2001年以来,中国货物进口总额扩大了约5倍,年均增长约20%,中国迅速扩张的进口已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为贸易伙伴扩大出口创造了巨大市场空间。
目前中国已经是日本、韩国、澳大利亚、东盟、巴西、南非等国家第一大出口市场,是欧盟的第二大出口市场,是美国和印度的第三大出口市场。
中国工业化、城镇化正在快速推进,内需持续增长,不断扩大和开放的市场将为贸易伙伴提供越来越多的发展机会。
中国是对最不发达国家开放市场程度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
截至2010年7月,中国已经对36个已建交最不发达国家原产的4700多个税目商品实施进口零关税,约占全部税则税目的60%。
中国已承诺将继续扩大对已建交最不发达国家的给惠范围,使实施零关税商品达到全部税则税目的97%。
零关税措施促进了最不发达国家对中国的出口。
自2008年以来,中国一直是最不发达国家第一大出口市场。
2010年,中国自最不发达国家的货物进口总额比上年增长58%,约占这些国家出口总额的四分之一。
中国全面参与并推动了全球经济治理机制的改革。
中国政府积极倡导以“均衡、普惠、共赢”作为多边贸易体制改革的目标,努力推动建立公平、公正的国际经济贸易新秩序。
作为迅速成长的发展中大国,中国积极参与了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多哈回合谈判等国际对话和合作机制,努力承担与自身发展水平及国力相适应的国际责任。
中国不断加强与新兴国家在经济、金融、贸易和投资等领域的合作,促进国际经济秩序朝着公正、合理、共赢的方向发展。
中国严格履行有关出口管制的国际义务。
中国一贯主张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一切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坚决反对此类武器及其运载工具的扩散。
中国有关法律明确规定对裂变、聚变物质或者衍生此类物质的货物、技术进出口,以及与武器、弹药或者其他军用物资有关的进出口采取必要的限制措施。
中国认真遵守有关出口管制的国际公约,履行防扩散承诺,为国际和平与地区稳定作出了积极努力。
近年来,中国政府广泛采纳国际通行规范和做法,形成了一整套涵盖核、生物、化学和导弹等敏感物项和技术的完备的出口管制体系,为更好地实现防扩散目标提供了法律依据和制度保障。
结束语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还在不断显露,世界经济复苏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更加凸显,全球经济结构和贸易格局面临着深刻调整。
中国对外贸易也将进行新的调整,努力实现从规模扩张向质量和效益提高转变,从主要依赖低成本优势向增强综合竞争优势转变,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