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虚自汗应该吃什么药

合集下载

体虚多汗怎么调理最有效?

体虚多汗怎么调理最有效?

体虚多汗怎么调理最有效?
体虚多汗是常见的一种问题,自然需要重视健康合理的调节,如果是气虚型的话,那么需要通过一些轻缓的运动帮助锻炼身体,而阴虚型的人也应该注意合理的饮食,麦冬、五味子等中药可以有效调节。

★第一,气虚型
这是最常见的一种自汗类型。

患者多表现为体质虚弱、体力下降,轻微活动后就流汗不止。

在调理的时候要以“补”为主,加强固摄,建议在日常生活中多吃如黄芪、大枣、山药等补气食材,以补益机体,缓解气虚。

另外还可以通过一些比较轻缓的运动来锻炼身体,例如打太极拳、练八段锦等。

★第二,阴虚型
有的气虚患者兼有阴虚,除体质虚弱外,还有内火旺、身体发烫,手脚心热,容易烦躁等表现。

晚上睡觉时出汗、醒来汗止,也就是“盗汗”。

针对气阴两虚的人,应当从益气养阴、滋阴清火着手,平常可吃一些百合、银耳、枸杞、洋参,少吃羊肉、洋葱、葱、姜、蒜等热性食物,必要时可用沙参、麦冬、五味子等中药调理。

★第三,阳虚型
还有一些人特别怕冷、怕吹风,身上时常无缘无故地冒冷汗,总是手脚冰凉、容易感冒。

这可能是由较重的气血不足,导致阳气亏虚所致。

对此,不可按常规办法清热止汗,而要用温阳固摄的方法进行调理。

平常注意心态平和,避免情绪大起大落;饮食上做到营养均衡,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避免烟酒等;气温变化时及时增减衣物,预防感冒。

气虚吃什么中成药效果好【健康小知识】

气虚吃什么中成药效果好【健康小知识】

气虚吃什么中成药效果好
文章导读
气虚需要及时的进行补气,这时候可以通过一定的中成药来达到补气的功效。

比如说十全大补丸,就是很好的补气的一种药物,对于身体出现气血两亏,出现头晕自汗,肢体寒冷,都有很好的效果,另外也可以吃香砂六君子丸,桂附地黄丸,茯苓益气
颗粒等等,都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1、十全大补丸
为气血双补剂,具有温补气血功效。

用于气血两虚,面色苍白,气短心悸,头晕自汗,体倦乏力,四肢不温,月经量多。

本品为棕揭色至黑褐色的水蜜丸或大蜜丸;气香,味甘
而微辛。

口服。

水蜜丸一次30粒(6克),一日2—3次。

方中人参、白术、白茯苓、甘草四味即四君子汤,能益气补中,健脾养胃;当归、熟地黄、白芍药、川芎四味即四物汤,能养血滋阴,补肝益肾;黄芪大补肺气,与四君
子同用,则补气之功更优,又用肉桂补元阳,暖脾胃。

诸药合用,共奏温补气血之功。

2、香砂六君子丸
共研细末,每料用生姜、枣子各30克,煎汤代水泛丸,如绿豆大,约成丸300克。

牡蛎散

牡蛎散

牡蛎散文章目录*一、牡蛎散概述*二、牡蛎散功能主治*三、牡蛎散服用方法*四、牡蛎散副作用*五、牡蛎散注意事项*六、牡蛎散药典记载牡蛎散概述1、定义牡蛎散,中医方剂名。

为固涩剂,具有敛阴止汗,益气固表之功效。

主治体虚自汗、盗汗证。

常自汗出,夜卧更甚,心悸惊惕,短气烦倦,舌淡红,脉细弱。

临床常用于治疗病后、手术后或产后身体虚弱、植物神经功能失调以及肺结核等所致自汗、盗汗属体虚卫外不固,又复心阳不潜者。

2、别名牡蛎散。

3、组方主要由黄芪、麻黄根、牡蛎组成。

4、制法黄蓍(去苗和土)、麻黄根(洗)、牡蛎(米泔浸、刷去土、火烧通赤),各一两。

上三味为粗散。

5、性状本品为粉末状。

牡蛎散功能主治1、功效作用具有敛阴止汗、益气固表之功效。

本证为气虚卫外不固,心阴耗伤,心阳不潜所致。

气虚卫表不固,阴液外泄,故常自汗出;汗为心之液,汗出太过,心阴不足而心阳不潜,又夜间属阴,故汗出夜卧更甚;汗出过多,不但心阴受损,心气亦耗,故心悸惊惕,短气烦倦;舌淡红,脉细弱为气阴耗伤之征。

治宜敛阴止汗,益气固表。

方中煅牡蛎敛阴潜阳,固涩止汗,为君药;生黄芪益气固表止汗,为臣药;麻黄根甘平,功专收涩止汗,为佐药;小麦甘凉,专人心经,益心气,养心阴,退虚热而止汗,为使药。

合而成方,补敛并用,兼潜心阳,使气阴得复,肌表得固,汗出可止。

2、临床应用临床多用于体虚自汗、盗汗证。

常自汗出,夜卧更甚,心悸惊惕,短气烦倦,舌淡红,脉细弱等症。

牡蛎散服用方法1、适宜人群适宜体虚自汗、盗汗证。

常自汗出,夜卧更甚,心悸惊惕,短气烦倦,舌淡红,脉细弱等患者。

2、用法用量黄芪(去苗土)、麻黄根(洗)、牡蛎(米泔浸,刷去土,火烧通赤)各30g。

上三味为粗散。

每服9g,水一盏半,小麦百余粒(30g),同煎至八分,去渣热服,日二服,不拘时候。

现代用法:为粗散,每服9g,加小麦30g,水煎温服;亦作汤剂,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加小麦30g,水煎温服。

若气虚明显者,可加人参、白术以益气;偏于阴虚者,可加生地、白芍以养阴。

病后体虚,试试中成药调理

病后体虚,试试中成药调理

44传统医学传统□广东省连州市北湖医院内科副主任医师 陈金伟病后体虚,试试中成药调理病后体虚属中医学“虚证”范畴,症见易感冒、自汗、贫血、软弱无力等。

治疗虚证,除可使用煎剂,还可用具有“简、便、廉、验”特点的中成药。

为此,笔者根据临床所见,搜集并整理了4个病后虚证使用中成药的案例介绍如下,供大家参考。

1.槐杞黄颗粒:儿童、老人体虚者较适用3岁的玲玲不久前出现感冒、出汗、食欲缺乏、大便秘结症状,既往有反复感冒史6个月。

她妈妈以为是“体虚、消化不良”,给予改善伙食、“小儿七星茶”冲服12天未见效,故带她到某医院中医科求诊。

中医师诊断为气阴两虚(白细胞、抗体、补体减少),给予槐杞黄颗粒冲服,3天出汗、食欲减退、大便秘结缓解;7天出汗、食欲减退、大便秘结消失,感冒痊愈。

效不更方,继续巩固用药3天,随访15天未见复发。

本药由槐耳菌质、枸杞子和黄精组成,具有益气养阴功效,主治气阴两虚证。

药理学发现,本药有促白细胞、抗体、补体生成作用。

临床上,本药用于气阴两虚所致的儿童体质虚弱、反复感冒;或老年人病后体虚、头晕头痛、神疲乏力、口干气短、心悸、易出汗、食欲缺乏、便秘、舌红少苔、脉细弱等;以及检查见白细胞、抗体、补体减少。

用法:开水冲服,成人每次1~2袋;小儿1~3岁,每次半袋;3~12岁,每次1袋。

均为开水冲服,每日2次,3天为1疗程。

注意事项:偶见轻微腹泻。

糖尿病患者禁服。

2.复方阿胶(胶囊、颗粒、合剂):缺铁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者较适用26岁的李小姐不久前因月经过多出现头晕目眩、心悸失眠、食欲不振等症状。

自认为是“崩漏、贫血”,自服“维血颗粒”“归脾丸”2个星期不见效,故到某医院中医科求诊。

中医师诊断为气血亏虚(月经过多、缺铁性贫血),给予复方阿胶合剂口服,14天头晕目眩、心悸失眠缓解;21天头晕目眩、心悸失眠消失,食欲增强,复查血常规血红蛋白、红细胞恢复正常。

效不更方,继续巩固用药1个月,随访2个月未见复发。

民间治疗自汗

民间治疗自汗

民间治疗自汗,常用黄芪红枣汤:黄芪15-30g、红枣15枚,煎汤,每日服2次。

也可以使用中成药黄芪口服液。

《医学衷中参西录》记载张锡纯治疗沧州一女,年二十余,胸胁满闷,心悸,动则自汗,其家适有预购黄芪一包,遂煎服,服后果愈。

产后多汗,有报道用黄芪30g、益母草30g,煎汤,日服2次。

本人经验,对于自汗而恶风者,可用桂枝汤加黄芪:黄芪20g、桂枝10g、白芍10g、甘草3g、生姜10g、红枣10粒,水煎服。

、每天用黄芪30克左右,水煎后服用。

或水煎好后代茶饮用。

用黄芪30克,加枸杞子15克,水煎后服用,对气血虚弱的人效果更佳。

2、取黄芪50克左右,煎汤以后,用煎过的汤液烧饭或烧粥,就变成黄芪饭、黄芪粥,也很有益。

3、还有些人喜欢在烧肉、烧鸡、烧鸭时,放一些黄芪,增加滋补作用,效果也不错。

人们都知道茯苓是好东西,但是日常生活中却不知道怎么服用它。

茯苓的药味很淡,微甜,所以可以和大米一同熬粥喝,味道甜美;也可以做成茯苓羊肉包子,另有一番风味,但是由于羊肉易上火,所以有内热的人不宜吃。

而对于上班族来说,用茯苓泡茶喝也颇有保健功效。

茯苓不同部位功效也各不同。

王主任说,茯苓嚼之粘牙,以粘牙力强者为佳。

茯苓可谓全身是宝,黑色外皮部为“茯苓皮”,皮层下的赤色部分是“赤茯苓”,菌核内部的白色部分为“白茯苓”,带有松根的白色部分,就是“茯神”。

茯神的作用偏于宁心安神,但是其宁神作用,主要在于健脾补中。

习惯上宁神多用茯神,实际上茯苓同样具有宁神作用。

而茯苓皮的主要作用是利水消肿,治疗水肿有良好的效果。

当归炖羊肉主治:小儿贫血伴食欲不振,怕冷。

原料:当归30克,生姜50克,羊肉150克。

制作:将羊肉、生姜分别洗净,切片,与当归同入锅,加水2碗,煎煮30分钟。

加盐、佐料少许调味。

茯苓药食兼备,是延年、益智、抗衰老之佳品。

如今,利用茯苓制作的各类保健食品越来越多。

以下介绍几种茯苓食疗方。

茯苓薏米粥茯苓15克,薏米60克。

共枸杞茯苓茶取枸杞子50克,茯苓100克,红茶100克。

老中医:主治体虚自汗、盗汗的“牡蛎散”

老中医:主治体虚自汗、盗汗的“牡蛎散”

牡蛎散的方歌方义方歌:牡蛎散内用黄,浮麦麻黄根最易,自汗盗汗心液损,固表敛汗见效奇。

方义:本方证多由气虚卫外不固,阴伤心阳不潜,日久心气亦耗所致。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卫气不固,则表虚而阴液外泄,故常自汗出;夜属阴,睡时卫阳入里,肌表不固,加之汗出过多,心阴不足而阳不潜藏,故汗出夜卧更甚;汗出过多,不但心阴受损,亦使心气耗伤,故心悸惊惕、短气烦倦。

治宜敛阴止汗,益气固表。

方中煅牡蛎咸涩微寒,敛阴潜阳,固涩止汗,为君药。

生黄芪味甘微温,益气实卫,固表止汗,为臣药。

君臣相配,是为益气固表、敛阴潜阳的常用组合。

麻黄根甘平,功专收敛止汗,为佐药。

小麦甘凉,专入心经,养气阴,退虚热,为佐使药。

牡蛎散的用法用量组成:黄芪(去苗土)、麻黄根(洗)、牡蛎(米泔浸,刷去土,火烧通赤)各30g。

用法:上三味为粗散。

每服9g,水一盏半,小麦百余粒(30g),同煎至八分,去渣热服,日二服,不拘时候。

现代用法:为粗散,每服9g,加小麦30g,水煎温服;亦作汤剂,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加小麦30g,水煎温服。

加减:若气虚明显者,可加人参、白术以益气;偏于阴虚者,可加生地、白芍以养阴。

自汗应重用黄芪以固表,盗汗可再加豆衣、糯稻根以止汗,疗效更佳。

牡蛎散的功用主治功用:上三味为粗散。

每服9g,水一盏半,小麦百余粒(30g),同煎至八分,去渣热服,日二服,不拘时候。

现代用法:为粗散,每服9g,加小麦30g,水煎温服;亦作汤剂,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加小麦30g,水煎温服。

主治:体虚自汗、盗汗证。

常自汗出,夜卧更甚,心悸惊惕,短气烦倦,舌淡红,脉细弱。

运用:本方为治体虚卫外不固,又复心阳不潜所致自汗、盗汗的常用方。

临床应用以汗出,心悸,短气,舌淡,脉细弱为辨证要点。

牡蛎散的禁忌若为阴虚火旺所致之盗汗,或大汗淋漓不止属于阳虚欲脱者,不宜使用本方。

中医治自汗经验

中医治自汗经验

中医治自汗经验
自汗是一种常见的症状,指的是在没有运动或热环境的情况下,身体自然而然地出现大量汗水。

这种情况通常与体质虚弱、气血不足、阳气亏损等有关。

中医认为,自汗是身体失去了调节阴阳的平衡状态,需要及时调理。

中医治疗自汗通常采用中药治疗和针灸疗法。

以下是针对自汗的中医经验:
1. 补益脾肾
自汗常常与脾肾虚弱有关,因此中医治疗自汗的首要任务就是补益脾肾。

常用的中药有党参、黄芪、熟地、山药、枸杞等。

这些药物可以补益脾肾,提高体质,防止自汗。

2. 活血化瘀
自汗也可能是因为气血不足,导致血液循环不畅,中药可以通过活血化瘀的作用来改善这种情况。

常用的中药有川芎、红花、桃仁、丹参等。

3. 调和脏腑
自汗也可能是由于脏腑失调引起的,中药可以通过调和脏腑的作用来改善自汗。

常用的中药有茯苓、白术、甘草等。

4. 针灸疗法
针灸疗法也是治疗自汗的有效方法。

常用的穴位有足三里、关元、气海、中脘等。

针灸可以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促进气血循环,从而改善自汗症状。

总之,中医治疗自汗需要根据不同的病因采取不同的方法。

如果您有自汗的症状,建议及时就医,并按照中医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

桂枝汤治自汗

桂枝汤治自汗

桂枝汤治自汗杨某,男,67岁。

因汗出过多与7月6日初诊。

体虚容易感冒,汗出多天,头痛,微热,恶风,稍进食则汗出不止,口干,不能进食寒凉之物。

既往患有心脏病、风湿病。

患者精神差,舌质淡,苔厚腻,脉沉细(轻取则浮),曾多方求治,疗效不明显。

观其脉证符合桂枝汤证,遂予炙黄芪30克,炮附子6克(先煎),桂枝15克,白芍12克,生姜6克,炙甘草6克,大枣6枚。

3剂,水煎温服,日2次。

7月11日二诊:患者自述服上方后一剂则汗止,余无不适。

此次因不慎受凉感冒又头痛,低热汗出,疲乏无力,口干,舌淡苔厚腻,脉浮细,给予炙黄芪45克,炙附子6克(先煎),桂枝15克,白芍12克,党参12克,羌活9克,防风10克,白术10克,炙甘草6克,大枣6枚。

3剂,水煎温服,日2次。

7月15日三诊:患者自诉服药后一切良好,头痛、出汗等症消失,仍感觉疲乏,口干,微热,舌淡苔厚,脉浮细,根据其病史去党参、羌活、防风。

给予炙黄芪45克,炮附子6克(先煎),桂枝15克,白芍15克,生姜9克,炙甘草9克,大枣6枚,泽泻9克,茯苓9克。

3剂,水煎温服,日2次,以巩固疗效。

按:患者感受风邪,外袭于皮毛腠理,体表营卫之气受邪,卫气被外邪所遏,而致恶风、恶寒。

由于平素体质较弱,营气的内守功能减弱,因而汗出,卫气与外邪作斗争,亢盛于体表而发热。

风性轻扬上犯头部又可出现头痛。

故辨为太阳中风证,方用桂枝汤加减调和营卫。

患者素体寒凉,故于桂枝汤中加炙黄芪、炮附子以温中。

三诊观其脉证考虑其内有湿热,故在原方的基础上加泽泻、茯苓以利湿热。

方证相符,效如桴鼓。

您的点赞是我们进步的动力!↘↘↘。

自汗、盗汗、手足出汗治疗口诀

自汗、盗汗、手足出汗治疗口诀

自汗、盗汗、手足出汗治疗口诀自汗、盗汗中医认为是阴阳失调,腠理不顾而致汗液外泄失常的原因。

此病不受外界环境、体力活动和心理情绪的任何影响,超乎寻常的出汗,也称为“汗出异常”。

“自汗”表现为不动就出汗,动则更出汗。

“盗汗”表现为睡觉时出汗醒则汗止,二者在生活中会常见到。

“自汗”多属于气虚不固,患者极易出现“感冒、体倦乏力、面色少华、舌苔薄白等症状”。

自汗用药:生脉饮口服液,补中益气丸。

“盗汗”属于阴虚内热,会出现“夜寐盗汗、手足心热、心烦口干、舌红少苔”等症状。

盗汗用药:六味地黄丸,大补阴丸。

中医认为,“汗为心液”,若盗汗长期不止,心阴耗伤十分严重,应积极治疗。

在治疗的同时,还要特别注意自我养护。

古人说“药补不如食补”。

自汗者宜吃鸡、鸭、鱼、蛋、山药、扁豆、羊肉、桂圆、狗肉等;盗汗者宜吃鱼、甲鱼、乌龟、蛤士蟆、猪肝、白木耳、菠菜、白菜等。

宜吃生冷的瓜菜,少吃凉拌的菜肴;盗汗者不宜吃辛辣的食品,尽量少饮或不饮酒。

自汗与盗汗仅仅是一种外在的表现,它可是由多种疾病引起,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结核病、风湿病和慢性消耗性疾病等等,所以在治疗汗证的同时,更要注意它的原发病灶。

具体口诀如下:盗汗自汗寻肾经,太溪复溜常按灵,手心脚心爱出汗;温溜刮痧病渐轻,(大肠经)心经痛点要常按;手足出汗此经行,阴郄后溪相配合;治愈汗症能祛病。

一、盗汗自汗寻肾经,太溪复溜常按灵肾是先天之本,属水。

“自汗”主要见于气虚证,偏见于阴虚症,如气虚感冒症、气虚发热症、“心气”虚症、“脾气”虚症、“肺气”虚症、“肾气”虚症等症候。

“肾主骨”,肾气足就能滋养骨髓,骨髓强健了筋骨就好,筋骨好了又能养肝(水生木);肝养好了心脏供血便会充足了(木生火),脾胃自然也就得到了调理(火生土)。

“脾为后天之本”,脾气顺则肺气顺(土生金);肺气顺反过来又能使肾气得到增强(金生水)。

这就是五行的相生之道,所以,治疗自汗和盗汗必先从肾经取之(见图1)。

中药调理虚汗盗汗

中药调理虚汗盗汗

健康指导:中药调理虚汗盗汗2010-11-05 10:07:19 新浪中医导读:人们适当出汗可调节体温、排除代谢废物等,但出虚汗、盗汗等,甚至大汗淋漓、精神萎靡,此时就属于病态了。

中药调理盗汗、中药调理虚汗,则是根据不同原因引起的虚汗盗汗来进行调理,让你拥有健康好身体。

健康指导:中药调理盗汗和虚汗以自汗(在清醒时出汗)为主,出汗部位以头部、躯干为主,并伴有精神疲惫、食欲下降、大便稀溏、小便清长(即小便色白、量多)、周身无力、手脚冰冷等症者为气虚,治宜益气固表止汗,选用生黄芪、太子参、炒白术、炒防风、浮小麦、煅牡蛎各15~20克,水煎服。

轻者可单服浮小麦炒熟,泡水代茶饮用。

以盗汗(睡着出汗、惊醒立止)为主,汗出部位常在胸背及手脚心,并伴有心烦易怒、睡眠不安、两颧红赤、大便干结、小便黄赤、午后低热等症者为阴虚,治宜清热养阴敛汗,选用生地、白芍、五味子、地骨皮、麦冬、知母各10~15克,水煎服。

盗汗除了气阴两虚,多见于阴虚内热。

调理以养阴清热、使热内消为主,可选用当归六黄汤、麦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六味地黄丸等方药。

配伍中药多用生地、麦冬、地骨皮、桑叶等药,如热过重可加黄连,汗出量多加龙骨、牡蛎、生黄芪等。

盗汗还可能与阴阳失调、表虚受风有关,症见汗出怕风,周身酸楚,时寒时热,或半身出汗,或局部出汗,苔白,脉缓,调理以调和营卫为法,中药方用桂枝汤等。

因情志不舒、过食辛辣肥厚、素体湿热偏盛等引起的肝火、湿热郁蒸型盗汗,症见全身出热汗、汗液易黏、面赤烘热、烦燥口苦、小便色黄、舌苔薄黄、脉弦数;调理以清肝泄热,化湿和营为法,中药方用龙胆泻肝汤等加减。

因此盗汗不可妄补,应辨证论治,当清则清。

还有一些老出虚汗的病人,既有气虚的症状,又有阴虚的表现,这属于气阴两虚,调理以补气固表、养阴敛汗为主,中药方选用太子参、生黄芪、白芍、五味子、浮小麦、煅牡蛎各15~30克,水煎服。

从出汗部位看健康导读:1、额头出汗=肝阳上亢2、鼻子出汗=肺气不足3、颈部出汗=内分泌失调4、胸口出汗=脾胃失和5、腋下出汗=汗腺过大或饮食过重6、手心、脚心出汗=脾失运化、脾胃湿热、血虚7、背部出汗=阴阳虚弱、极度疲劳8、私处出汗=湿热下注、肾阳虚弱中医辩汗能识病出汗是人体的一种自然景象:外界温度太高会全身出汗;精神紧张或痛觉刺激时会手心、脚心出汗;吃了某些刺激食品会脸上冒汗。

治疗体虚自汗的中药方剂

治疗体虚自汗的中药方剂

治疗体虚自汗的中药方剂体虚自汗是指人体元气虚弱,阴阳失调,导致出现自汗的症状。

中医认为,体虚自汗多与先天禀赋、后天养生不当等因素有关,常见于脾肾阳虚或肾阴虚的人群。

中药方剂可很好地治疗体虚自汗,下面介绍一些常用的中药方剂。

1.八珍汤八珍汤是由人参、黄芪、白术、党参、炙甘草、大枣、茯苓、当归等主要药材组成。

此方剂具有补气养血,健脾益胃的功效,能够改善体虚自汗引起的身体虚弱状况。

患者可每日饭前服用该方剂,一剂分两次服用,温水送服。

2.四物汤四物汤是由当归、川芎、熟地黄、白芍等主要药材组成。

此方剂具有补血养气,调经止痛的功效,适用于体虚自汗伴有血虚经络症状的患者。

患者可每日分两次服用该方剂,饭前服用,常用30天为一个疗程。

3.京制四君子汤京制四君子汤由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等药材组成。

此方剂可健脾益气,固冲肾阳,有助于改善体虚自汗的症状。

患者可每日分两次服用该方剂,早晚或饭前服用,疗程视病情而定。

4.六味地黄丸六味地黄丸是由熟地黄、山药、山茱萸、枸杞子、牛膝、麦冬为主要组成的中药丸剂。

此方剂具有补肾益气、滋阴壮阳的作用,适用于肾阴虚型的体虚自汗患者。

患者可每日两剂,每次9克,分早晚或饭前饭后服用。

5.人参地黄丸人参地黄丸是由人参、熟地黄、山药、制白术、牛膝等药材组成。

此方剂可健脾益气,滋阴壮阳,适用于体虚自汗伴有神疲乏力、脾胃不和的患者。

患者可每次15克,每日两次,早晚或饭前服用。

6.肾气汤肾气汤由熟地黄、山药、山茱萸、五味子等组成。

此方剂具有益肾安神、调补元气的作用,适用于体虚自汗伴有失眠多梦、心悸不宁等症状的患者。

患者可每日一剂,分早晚服用。

以上介绍的方剂是常用于治疗体虚自汗的中药方剂,但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具体的用药方案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和中医医生的建议来确定。

同时,在使用中药方剂的过程中,患者应注意调整饮食,保持充足的睡眠,适量运动,避免过度劳累。

另外,如有不适或过敏症状,应及时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

体虚自汗吃什么好的快【食物营养功效大全】

体虚自汗吃什么好的快【食物营养功效大全】

体虚自汗吃什么好的快
文章导读
\n 如今随着经济条件的逐步完善,很多人对于养生看得比较重。

当看中医的时候,我们经常会听到医生说体虚两个字。

可能有很多人会觉得非常奇怪,自己的身体那么健康,为什么会出现体虚的症状呢?体虚自汗是什么?体虚自汗吃什么好的快呢?下面便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说多出点汗对身体好,可以排毒。

中医说,天气热,出汗多是正常的,但是过犹不及,如果出汗过多或者是出汗异常,那么就需要提高警惕了,那可能是因为身体出了一些毛病了。

出汗是人体新陈代谢的需要,然而,出汗“过了头”或者在不该出汗的时候流汗不止,就要引起重视了。

出汗异常中医称“汗证”,往往是某些疾病的先兆或伴随症状,比如风湿性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结核病、内分泌紊乱、植物神经失调等。

此外,罹患重病、手术后体质虚弱也可能导致出汗异常。

饮食保健
常用的补气的食物可选用小米、粳米、糯米、莜麦、扁豆、菜花、胡萝卜、香茹、豆腐、马铃薯、红薯、牛肉、兔肉、猪肚、鸡肉、鸡蛋、鲢鱼、鲨鱼、黄鱼、比目鱼等。

这些食物都有很好的健脾益气作用。

亦可选用补气药膳调养身体。

人参大枣粥。

治疗自汗的方剂

治疗自汗的方剂

治疗自汗的方剂
自汗,即在没有外界热源或剧烈运动的情况下出现的异常出汗现象,可能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如内分泌失调、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心理因素等。

在中医理论中,自汗通常与脾虚、气虚或阳虚有关,治疗时会根据不同的体质和病因采取相应的方剂。

以下是几个常用的中医方剂,用于治疗自汗:
1. 玉屏风散:适用于表虚自汗,即因外邪侵袭导致卫气不固而出汗。

主要成分包括黄芪、白术、防风等,具有益气固表的作用。

2. 补中益气汤:适用于气虚型自汗,表现为出汗多、疲乏无力、舌淡脉弱等症状。

主要成分有人参、黄芪、白术、甘草等,旨在补中益气、固表止汗。

3.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适用于心阳不足、心神不宁所致的自汗,伴有心悸、失眠等症状。

主要成分有桂枝、白芍、龙骨、牡蛎等,能够温阳安神、固涩止汗。

4. 六味地黄丸:适用于阴虚火旺型自汗,表现为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口干咽燥等。

主要成分有熟地黄、山药、山茱萸、泽泻、牡丹皮、茯苓等,具有滋阴降火的功效。

5. 当归补血汤:适用于血虚型自汗,表现为面色苍白、头晕眼花、心悸失眠等。

主要成分有当归、白芍、川芎、熟地黄等,旨在养血安神、止汗。

在使用中药方剂治疗自汗之前,应先咨询专业的中医师进行诊断,以确定自汗的具体类型和病因,然后根据个人体质和病情选择合适的方剂。

此外,中药治疗需要一定的时间,患者应有耐心并遵循医嘱进行治疗。

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均衡饮食、适度运动等,也有助于改善自汗症状。

自汗怎样治疗?

自汗怎样治疗?

自汗怎样治疗?*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自汗的治疗方法,治疗自汗常用的西医疗法和中医疗法。

自汗应该吃什么药。

*自汗怎么治疗?*一、中医肺卫不固证证候:汗出恶风,稍劳尤甚,易于感冒,神疲乏力,面色少华,舌淡,苔薄白,脉弱。

治法:益气固表。

用法:加减:汗出多者,加浮小麦、糯稻根、牡蛎;气虚甚者,加党参、黄精;舌红、脉细数,加麦冬、五味子。

营卫不和证证候:汗出恶风,肢体酸痛,头痛,时寒时热,或半身、局部出汗,苔薄白,脉浮缓。

治法:调和营卫。

用法:加减:汗出多者,酌加牡蛎、龙骨。

风湿犯表证证候:汗出,恶风发热,身重酸楚,小便不利,苔薄腻,脉浮缓。

治法:祛湿解表。

用法:加减:恶心欲呕,加藿香、佩兰、苏叶;身重体痛,加羌活、防风、白芷。

暑伤津气证证候:发热,口渴引饮,神志躁扰不宁,身灼热,尿短黄,息粗气喘,面赤,舌红,苔黄,脉细数无力。

治法:清暑益气生津。

用法:加减:发热甚,加银花、生石膏;口渴甚,加生地、花粉;汗出过多,加五味子、煅牡蛎。

湿热蕴蒸证证候:头部蒸蒸汗出,口腻作渴,身热不扬,身体困重,舌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治法:清热化湿。

用法:加减:腹胀、便溏不爽,加苍术、大腹皮;身痛困重,加防己、大豆黄卷。

阳脱证证候: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冷汗淋漓,气息微弱,精神恍惚,舌淡,脉微或浮数无根。

治法:回阳固脱。

用法:加减:口渴舌燥,加麦冬、五味子。

对精神紧张伴失眠等症者,可给镇静剂,如安定等。

心率加快者,可给心得安等。

单方及成药:★麻黄根10g,牡蛎、浮小麦各20g,水煎服。

★黄芪、浮小麦各15g,大枣5枚,水煎服。

★天王补心丹,每次1丸,每日2次。

体针疗法夹脊穴(颈3-5)、间使、三阴交为主穴,配阴郄、复溜、太冲、内关等穴,交替使用。

常用止自汗中药:黄芪、牡蛎、浮小麦、麻黄根、五味子、五倍子等,可辨病、辩证基本上选用。

*温馨提示:上面就是对于自汗怎么治疗,自汗中西医治疗方法的相关内容介绍,更多更详尽的有关自汗方面的知识,请关注疾病库,也可以在站内搜索“自汗”找到更多扩展资料,希望以上内容对大家有帮助!。

黄芪颗粒说明书

黄芪颗粒说明书

黄芪颗粒说明书黄芪颗粒(汉方)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生肌。

用于气短心悸,虚脱,自汗,体虚浮肿,慢性肾炎,久泻,脱肛,子宫脱垂,疮口久不愈合。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黄芪颗粒说明书,欢迎阅读。

黄芪颗粒商品介绍通用名:黄芪颗粒生产厂家: 贵州汉方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19993254药品规格:15g*10袋药品价格:¥15元黄芪颗粒说明书【通用名称】黄芪颗粒【商品名称】黄芪颗粒【拼音全码】HuangQiKeLi(HanFang)【主要成份】黄芪。

【性状】黄芪颗粒为淡黄色的颗粒;味甜。

【适应症/功能主治】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生肌。

用于气短心悸,虚脱,自汗,体虚浮肿,慢性肾炎,久泻,脱肛,子宫脱垂,疮口久不愈合。

【规格型号】15g*10袋【用法用量】开水冲服,每次15克,一日2次。

【不良反应】尚不明确。

【禁忌】糖尿病患者禁服。

【注意事项】1.忌辛辣、生冷、油腻食物。

2.感冒发热病人不宜服用。

3.黄芪颗粒宜饭前服用。

4.高血压、心脏病、肝病、肾病等慢性病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5.服药2周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

6.儿童、孕妇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7.对黄芪颗粒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8.黄芪颗粒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9.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10.请将黄芪颗粒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11.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黄芪颗粒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药物相互作用】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贮藏】密封。

【包装】铝塑复合热合包装,10袋/盒。

【有效期】24月【执行标准】wS3-B-2224-96【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19993254【生产企业】贵州汉方药业有限公司黄芪颗粒(汉方)的功效与作用黄芪颗粒(汉方)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生肌。

用于气短心悸,虚脱,自汗,体虚浮肿,慢性肾炎,久泻,脱肛,子宫脱垂,疮口久不愈合。

黄芪颗粒服用常见问题黄芪颗粒是临床上常用的药物,适用一些体质虚弱的患者服用。

病常自汗出的治疗原则

病常自汗出的治疗原则

病常自汗出,中医认为可能是气虚、阴虚或热盛等情况导致的症状。

治疗原则主要包括调整体质、益气养阴、清热解毒等方面:
1.调整体质:根据个体情况进行调整,包括饮食、作息、情绪等方面的调
整,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2.益气养阴:补益气血,滋养阴液。

常用的中药有党参、黄芪、人参等补
气药,枸杞子、龙眼肉等滋阴药物。

3.清热解毒:如果有体内有热毒,需要清热解毒。

一些清热利湿的中药如
知母、栀子、黄芩等可以辅助治疗。

4.针灸调理:针灸疗法可以辅助治疗,调整气血运行,改善体质。

5.中西医结合治疗:在确诊后,可以结合中西医疗法,针对病因进行综合
治疗。

请注意,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治疗原则,病常自汗出可能是多种因素引起的症状,具体治疗还需根据个体情况、中医诊断和医生建议来制定。

最好在寻求治疗之前咨询医生或中医师的意见,因为针对每个人的情况,治疗方法可能会有所不同。

中医通治方自汗盗汗24方

中医通治方自汗盗汗24方

中医通治方自汗盗汗24方1、属性:治伤风脉浮,自汗恶风。

方见伤寒门2、属性:治中湿脉细,自汗体重。

方见头痛门3、属性:治男子血气不足,体常自汗。

方见诸虚门4、属性:治盗汗之圣药也。

当归黄柏生地黄熟地黄黄芩黄连(以上各一钱半)黄(二钱)上作一服,水二盅,煎至一盅,临卧服。

5、属性:治喜怒惊恐,房室虚劳,致阴阳偏虚,或发厥自汗,或盗汗不止,并宜服之。

黄(去芦,蜜炙,二钱)白茯苓(去皮)熟地黄(酒蒸)肉桂(不见火)天门冬麻黄根龙骨(以上各一钱)五味子浮小麦(炒)防风(去芦,各八分)当归(去芦,酒浸)甘草(炙,各七分)上作一服,水二盅,生姜五片,煎至一盅,食远服。

发厥自汗加附子,发热自汗加石斛。

6、属性:治真气不足,上盛下虚,面赤自汗,小便频数。

如汗不敛,加肉桂黄。

方见诸虚门7、属性:治表虚自汗。

芍药(五钱)官桂甘草(炙,各二钱)上作一服,水二盅,生姜五片,枣二枚,煎至一盅,食前服。

本方加黄二钱,名黄建中汤,治虚劳自汗。

加当归名当归建中汤,治妇人血虚自汗。

其自汗漏不止者,加桂枝一钱,熟附子半个,名桂枝附子汤,煎空心服。

8、属性:治盗汗。

防风(五钱)川芎(二钱半)人参(一钱二分半)上为细末,每服二钱,临卧米饮调下。

9、属性:治盗汗极验。

白术(不拘多少,锉作小块,或稍大)浮麦(一升)上用水煮干,如白术尚硬,又加水一二升,煮软取出,去麦不用,切作片,焙干,研为细末,每服二三钱,不拘时,另用浮麦煎汤调服。

10、属性:治荣卫不调,夜多盗汗,四肢烦疼,饮食进退,面黄肌瘦,并皆治之。

柴胡(去苗)秦艽(各二两)鳖甲(二两,醋煮三五十沸,去裙,再用醋炙黄)干漆(炒尽烟)人参茯苓干葛川乌(炮,去皮尖)玄参(以上各一两)上为细末,每服二钱,先用小麦三七粒,煎汤一盏,去麦入药,再煎三五沸,食后服。

11、属性:治虚热盗汗,百节酸疼,腰痛,肢体倦怠,日渐羸弱,口苦舌涩,心怔短气。

绵黄(炙)远志(灯心煮,去心)当归(酒洗)泽泻(以上各二钱)白芍药龙骨()人参(以上各一钱半)甘草(一钱,炙)上作一服,水二盅,生姜五片,煎至一盅,食前服。

主治阳虚自汗中药方剂:《加味补中益气汤》

主治阳虚自汗中药方剂:《加味补中益气汤》

主治阳虚自汗中药方剂:《加味补中益气汤》展开全文《医林绳墨大全》卷四:加味补中益气汤【处方】人参、黄耆、当归身、白术、升麻、柴胡、橘红、甘草、麻黄根、浮小麦、白芍、桂皮、酸枣仁。

【功能主治】阳虚自汗。

【用法用量】加大枣2枚,水煎,温服。

虚极者,加附子2片。

【摘录】《医林绳墨大全》卷四《万氏家抄方》卷二:加味补中益气汤【处方】黄芩1钱,黄耆1钱,柴胡1钱,半夏8分,芍药8分,人参8分,白术8分,当归8分,甘草5分,升麻3分,陈皮6分。

【功能主治】平素不足,兼以劳役内伤,挟感寒暑,致患疟疾,寒热交作,肢体倦软,乏力少气。

【用法用量】上作1服。

水2钟,加生姜3片,煎8分,空心服。

有汗及寒重,加桂枝5分,倍黄耆;热盛,倍柴胡、黄芩;渴,加麦门冬、天花粉。

【摘录】《万氏家抄方》卷二《直指附遗》卷九:加味补中益气汤【处方】人参1钱,黄耆7分,甘草4分,白术1钱,当归(酒洗)1钱2分,陈皮(去白)1钱,柴胡(去芦)5分,升麻3分,麦冬7分(制,去心),天花粉5分,黄柏7分(酒盐炒),黄芩5分(酒浸)。

【功能主治】动作劳倦。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

用水2钟,煎至1钟,去滓温服。

【摘录】《直指附遗》卷九《便览》卷二:加味补中益气汤【处方】人参1钱,黄耆(蜜炙)1钱,白术(炒)1钱,杜仲(炒)1钱,牛膝1钱,白芍(炒)1钱,甘草(炒)6分,当归(酒浸)8分,升麻3分,陈皮7分,柴胡5分,五味子9粒,黄柏(炒)1钱,枸杞子1钱。

【功能主治】一切中气不足,脾胃弱,下元虚,腰膝软弱,夜有房劳。

【用法用量】水煎,空心服。

如梦遗,加知母、牡蛎各1钱;腹胀,加半夏、厚朴;咳嗽,加知母、麦冬各8分;泄泻,加肉豆蔻、干姜各7分;呕逆恶心,加藿香、半夏。

【摘录】《便览》卷二《寿世保元》卷三:加味补中益气汤【处方】黄耆(炒)2钱,人参1钱,白术(去芦,炒)2钱,白茯苓2钱,陈皮8分,柴胡4分,升麻3分,白芍(酒炒)1钱5分,当归(酒炒)3钱,萝卜子(炒)3钱,厚朴(姜炒)1钱,甘草(炙)8分,枳实(麸炒)8分。

体质虚弱吃什么中药

体质虚弱吃什么中药

体质虚弱吃什么中药气虚是中医名词术语,有人认为气虚既然是中医上的病症,就应该多吃中药来调理,那么气虚应该吃什么中药呢?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体质虚弱吃什么药方,希望能帮到你。

体质虚弱吃什么中药党参能补中益气、生津养血,常用于气虚不足的乏力、气短、心悸、食少、便溏、气津两伤的口渴;气血两虚的面色萎黄、头晕等症,以及病后体虚、营养不良。

太子参补肺健脾、益气生津,可用于脾气虚弱的食少、倦怠、小儿清瘦;肺虚咳嗽、自汗心悸、津液不足的口渴及病后气阴两亏等病症。

白术补气健脾、燥湿利水、止汗安胎,可用于脾气虚弱的食少、便溏、倦怠少气、自汗;水湿停滞的痰饮、水肿;妊娠脾虚气弱、胎气不安、足肿等症。

人参大补元气,有补益强身作用,可抗衰老,适用于久病体虚、心悸心慌、肢冷、气短、虚脱、心衰、神经衰弱等症,提高免疫功能,促进疾病的康复。

黄芪补气升阳、益精固表、利水退肿,适用于自汗、盗汗、浮肿、内伤劳倦、脾虚、泄泻、脱肛及一切气衰血虚之症。

但有高热、大渴、便秘等实热症者忌用。

西洋参补气养阴、清火生津,适用于肺虚劳嗽、久咳、喘咳、咯血、失音等症。

激烈活动后疲劳乏力、大汗虚脱者服用不错。

这两款中成药也能治气虚补中益气丸本品为棕黑色的浓缩丸;味微甜、辛。

每8丸相当于原生药3克。

口服,一次8-10丸,一日3次。

方中黄芪(蜜炙)、党参、甘草(蜜炙)、白术(炒)、当归、升麻、柴胡、陈皮、生姜、大枣可补中益气。

用于体倦乏力,内脏下垂。

人参健脾丸本品为棕褐色至棕黑色的水蜜丸或大蜜丸;气香,味甜、微苦。

适用于脾胃虚弱所致的饮食不化、脘闷嘈杂、恶心呕吐、腹痛便溏、不思饮食、体弱倦怠。

口服,一次2丸,一日2次。

方中人参、茯苓、白术、黄芪益气健脾;山药、陈皮、砂仁健脾和胃;木香理气健脾,调理中焦气机;酸枣仁、远志安神定志;当归活血养血。

诸药共奏健脾益气,和胃止泻之功。

适宜的饮食这类人要多吃清补、甘凉性质、水分多、纤维素含量高的瓜果蔬菜,用来生津养液。

脑灵素片说明书

脑灵素片说明书

脑灵素片说明书脑灵素片(老君炉)补气血,养心肾,健脑安神。

用于神经衰弱,健忘失眠,头晕心悸,身倦无力,体虚自汗,阳痿遗精。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脑灵素片说明书,欢迎阅读。

脑灵素片商品介绍通用名:脑灵素片生产厂家: 长春人民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20073109药品规格:0.3g*60片药品价格:¥15元脑灵素片说明书【通用名称】脑灵素片【商品名称】脑灵素片(老君炉)【拼音全码】NaoLingSuPian(LaoJunLu)【主要成份】黄精(蒸)、枸杞子、茯苓、淫羊藿、大枣、五味子、酸枣仁(炒)、麦冬、鹿角胶、熟地黄、人参、龟甲(制)等15味。

【性状】脑灵素片(老君炉)为糖衣片,除去糖衣后棕褐色,味苦、微酸。

【适应症/功能主治】补气血,养心肾,健脑安神。

用于神经衰弱,健忘失眠,头晕心悸,身倦无力,体虚自汗,阳痿遗精。

【规格型号】0.3g*60s【用法用量】口服,一次3-4片,一日2-3次。

【不良反应】尚不明确。

【禁忌】尚不明确。

【注意事项】高血压患者忌服。

【药物相互作用】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贮藏】密封。

【包装】0.3g*60s/盒。

【有效期】24月【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20073109【生产企业】长春人民制药有限公司脑灵素片(老君炉)的功效与作用脑灵素片(老君炉)补气血,养心肾,健脑安神。

用于神经衰弱,健忘失眠,头晕心悸,身倦无力,体虚自汗,阳痿遗精。

脑灵素片服用常见问题问:脑灵素片(老君炉)的主治功能是什么呢?答:补气血,养心肾,健脑安神。

用于神经衰弱,健忘失眠,头晕心悸,身倦无力,体虚自汗,阳痿遗精。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虚自汗应该吃什么药
很多人都知道如果自己体虚的话,那么干什么工作都会觉得浑身无力,并且感觉很疲惫。

所以这个时候我们就要选择一些好的药物来进行自我调理和治疗。

有些人就会出现体虚自汗的情况,那么这个时候我们要怎么吃药来调理呢?接下来就看看权威专
家为我们带来的方子吧。

1 气虚:气虚之体的主要表现为;少气懒言、全身疲倦乏力、声音低沉、动则气短、易出汗,头晕心悸、面色萎黄、食欲不振,虚热,自汗,脱肛,子宫下垂,舌淡而胖,舌边有齿痕,脉弱等,为功能减退,不一定有病,气虚者需补气,补气的药物可选用人参、黄芪、党参等。

1.1 补气虚食品:牛肉、鸡肉、猪肉、糯米、大豆、白扁豆、大枣、鲫鱼、鲤鱼、鹌鹑、黄鳝、虾、蘑菇等。

可经常交替选服。

1.2补气虚药膳食疗方举例:玉珍鸡:母鸡一只洗净,鸡肚内放人桂圆、荔枝干、黑枣、莲子、枸杞各30g,加调味蒸食,可补气养精。

黄芪蒸鹌鹑:黄芪6~9g,鹌鹑2只共蒸食,可补气虚。

2血虚:血虚之体的主要表现为;面色萎黄苍白,唇爪淡白,头晕乏力,眼花心悸,失眠多梦,大便干燥,妇女经水愆期、量少色淡‘、舌质淡、苔滑少津,脉细弱等。

进补宜采用补血、养血、生血之法,补血的药物可选用当归、阿胶、熟地、桑椹子等。

2.1补血虚食品:乌骨鸡、黑芝麻、胡桃肉、龙眼肉、鸡肉、猪血、猪肝、红糖、赤豆等,可经常交替选用。

2.2补血虚药膳食疗方举例:当归乌骨鸡:当归、黄芪各15g放入纱布袋中与乌骨鸡一只共蒸煮,吃鸡肉喝汤,可补血虚。

阿胶糯米粥:阿胶9g(打碎)与黑糯米 60g共煮粥服食,可补血虚。

3 阴虚:又称阴虚火旺,俗称虚火,阴虚之体的主要表现为;怕热,易怒,面颊升火,口干咽痛,大便干燥,小便短赤或黄,舌少津液,五心(二只手心、二只脚心与头顶心)烦热,盗汗,腰酸背痛,梦遗滑精,舌质红,苔薄或光剥,脉细
数等。

进补宜采用补阴、滋阴、养阴等法,补阴虚的药物可选用生地、麦冬、玉竹、珍珠粉、银耳、冬虫夏草、石斛,龟板等。

3.1 补阴虚食品:甲鱼、燕窝、百合、鸭肉、黑鱼、海蜇、藕、金针菇、枸杞头、荸荠、生梨等,可经常交替选服。

3.2补阴虚药膳食疗方举例:银耳红枣羹(或百合莲子羹):银耳、红枣(或百合、莲子)适量共煮羹当点心服食,可补阴虚。

甲鱼二子汤:甲鱼1只与女贞子、枸杞子各20g同煮汤,加调味,食甲鱼饮汤,连食数剂,可补阴虚和治肝肾阴虚所致的腰痛,遗精、头晕、目花等症。

石斛河鱼;石斛6g,河鱼1条共蒸食,可滋阴。

虫草老雄鸭:虫草9g与三年老雄鸭1只共煮,吃鸭肉喝汤,可补阴虚。

4 阳虚:又称阳虚火衰,是气虚的进一步发展,阳虚之体的主要表现为;除有气虚的表现外,平时怕冷,四肢不温,喜热饮,
体温常偏低,腰酸腿软,阳痿早泄,小腹冷痛,乏力,小便不利,舌质淡溥,苔白,脉沉细等。

进补宜补阳、益阳、温阳:补阳虚的药物可选用红参、鹿茸、杜仲、虫草、肉桂、海马等。

4.1 补阳虚食品:黄牛肉、狗肉、羊肉、牛鞭、海参、淡菜、胡桃肉、桂圆、鹌鹑、鳗鱼、虾、韭菜、桂皮、茴香等,可经常交替选服。

4.2补阳虚药膳食疗方举例:海马童子鸡:海马9g,童子鸡1只,共蒸食,可补阳虚。

韭菜白米虾:韭菜200g,白米虾(或虾仁)100g,共炒,加调味,常服食,可补阳虚。

5 两虚:体虚者亦常出现两虚之体,两虚之体有以下几种:
5.1气阴两虚:既有气虚又有阴虚,其主要表现为;既有
头晕、乏力、腿软等气虚表现,又有升火、咽干、舌红等阴虚表现,但没有慢性疾病,这种体质称气阴两虚体质,进补宜采用益气养阴之补法,即在进补时应同时考虑补气和补阴。

5.2 阴阳两虚:既有阴虚又有阳虚,称阴阳两虚,其主要
表现为;既怕冷又怕热,冬天特别怕冷,夏天又特别怕热,这是阴阳失调或阴阳两虚之体质,进补宜采用阴阳并补,养阴温阳和滋阴壮阳等补法。

5.3气血两虚:气血两虚一般出现在贫血、白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症、大出血后、妇女月经过多者等,其主要表现为;既有气虚的表现,又有血虚的表现,进补宜采用益气生血、培补气血、气血并补。

对两虚之体的食补可分别选用上述补气、补血、补阴、补阳的食品及药膳进行辨证辨体施补,更应根据虚弱的轻重交替选服,通过进补待虚弱的表现消失,恢复健康后应停服进补食品及进补药膳,到服食正常的平衡膳食即可,真正做到“虚则补之,实则泻之”,无虚不须补,避免不虚而补,补之过度或进补不当而引
起的不良反应,反而对健康不利。

以上就是为大家带来的关于体虚自汗应该吃什么药的相关文章了,看了以上文章之后相信大家也都知道遇见这种情况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吃来调理自己的身体了吧。

这样就能让自己的身体慢慢的变好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