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压与风速
风速与风压的换算关系及各级风速的自然表现

风速与风压的换算关系及各级风速的自然表现P = pV^2/2式中:P——风压,Pa ; p——空气密度,1.205 kg/m^3(20摄氏度时);V——风速,m/s。
风压就是垂直于气流方向的平面所受到的风的压力。
根据伯努利方程得出的风-压关系,风的动压为wp=0.5•ro•v² (1)其中wp为风压[kN/m²],ro为空气密度[kg/m³],v为风速[m/s]。
由于空气密度(ro)和重度(r)的关系为r=ro•g, 因此有 ro=r/g。
在(1)中使用这一关系,得到wp=0.5•r•v²/g (2)此式为标准风压公式。
在标准状态下(气压为1013 hPa, 温度为15°C), 空气重度r=0.01225 [kN/m³]。
纬度为45°处的重力加速度g=9.8[m/s²], 我们得到wp=v²/1600 (3)此式为用风速估计风压的通用公式。
应当指出的是,空气重度和重力加速度随纬度和海拔高度而变。
一般来说,r/g 在高原上要比在平原地区小,也就是说同样的风速在相同的温度下,其产生的风压在高原上比在平原地区小。
现在我们将风速代入(3), 10 级大风相当于 24.5-28.4m/s, 取风速上限28.4m/s, 得到风压wp=0.5 [kN/m瞉, 相当于每平方米广告牌承受约51千克力。
风力是指风吹到物体上所表现出的力量的大小。
一般根据风吹到地面或水面的物体上所产生的各种现象,把风力的大小分为13个等级,最小是0级,最大为12级。
其口诀:0级静风,风平浪静,烟往上冲。
1级软风,烟示方向,斜指天空。
2级轻风,人有感觉,树叶微动。
3级微风,树叶摇动,旗展风中。
4级和风,灰尘四起,纸片风送。
5级清风,塘水起波,小树摇动。
6级强风,举伞困难,电线嗡嗡。
7级疾风,迎风难行,大树鞠躬。
8级大风,折断树枝,江湖浪猛。
风速与风压的关系

风压就是垂直于气流方向的平面所受到的风的压力。
根据伯努利方程得出的风-压关系,风的动压为wp=·ro·v2 (1)其中wp为风压[kN/m2],ro为空气密度[kg/m3],v为风速[m/s]。
由于空气密度(ro)和重度(r)的关系为r=ro·g, 因此有ro=r/g。
在(1)中使用这一关系,得到wp=·r·v2/g (2)此式为标准风压公式。
在标准状态下(气压为1013 hPa, 温度为15°C), 空气重度r= [kN/m3]。
纬度为45°处的重力加速度g=[m/s2], 我们得到wp=v2/1600 (3)此式为用风速估计风压的通用公式。
应当指出的是,空气重度和重力加速度随纬度和海拔高度而变。
一般来说,r/g 在高原上要比在平原地区小,也就是说同样的风速在相同的温度下,其产生的风压在高原上比在平原地区小。
“作为一个复杂完整的系统,……除尘系统的性能一般要由多个参数来评定,评定气力除尘系统的参数如下: 风量____指在单位时间内通过气力除尘系统气流管道某一截面上的气体体积(m3/h);风速____指气力吸尘系统气流管道内气流的流动速度(m/s);风压____指气流管道内部与外部环境的压力差以Pa或mm水柱来表示。
风量、风速与风压三个参数,在一个气力除尘系统中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风量大小决定了管道内气流的浓度,风量与风速共同决定了气流管道截面的结构尺寸,风压的大小主要由气流管道的长度尺寸所决定。
在风机输出性能许可的范围内,设计中应尽量减少管道长度,以保证足够的压力差和风速,在保证管道内气流混合浓度的条件下,应尽量地减小气流管道截面结构尺寸,以增大风速,进而增大吸料口的吸力。
实际应用中的气力除尘系统往往由于这些参数选择的不尽合理,而造成吸力不足或能耗浪费。
较为典型的不合理现象有系统过于庞大,管道过长;气流混合浓度过低,管道截面过大;各段管道结构尺寸不合理,系统压力不平衡等。
风级、风速、风压对照表

风压计算和风力等级表风压就是垂直于气流方向的平面所受到的风的压力。
根据伯努利方程得出的风-压关系,风的动压为:wp=0.5·ρ·v2 (1)其中wp为风压[kN/m2],ρ为空气密度[kg/m3],v为风速[m/s]。
由于空气密度(ρ)和重度(r)的关系为 r=ρ·g, 因此有ρ=r/g。
在(1)中使用这一关系,得到wp=0.5·r·v2/g (2)此式为标准风压公式。
在标准状态下(气压为1013 hPa, 温度为15℃), 空气重度 r=0.01225 [kN/m3]。
纬度为45°处的重力加速度g=9.8[m/s2], 我们得到wp=v2/1600 (3)此式为用风速估计风压的通用公式。
应当指出的是,空气重度和重力加速度随纬度和海拔高度而变。
一般来说,ρ在高原上要比在平原地区小,也就是说同样的风速在相同的温度下,其产生的风压在高原上比在平原地区小。
现在我们将风速代入(3), 10 级大风相当于 24.5-28.4m/s, 取风速上限 28.4m/s, 得到风压wp=0.5 [kN/m2], 相当于每平方米广告牌承受约51千克力。
风级、风速、风压对照表风速与风压(风载)的关系风压就是垂直于气流方向的平面所受到的风的压力。
根据伯努利方程得出的风-压关系,风的动压为wp=0.5·ro·v (1)其中wp为风压[kN/m瞉,ro为空气密度[kg/m砞,v为风速[m/s]。
由于空气密度(ro)和重度(r)的关系为r=ro·g, 因此有ro=r/g。
在(1)中使用这一关系,得到wp=0.5·r·v/g (2)此式为标准风压公式。
在标准状态下(气压为1013 hPa, 温度为15°C), 空气重度r=0.01225 [kN/m砞。
纬度为45°处的重力加速度g=9.8[m/s瞉, 我们得到wp=v/1600 (3)此式为用风速估计风压的通用公式。
风速风压风级对照表

风压与风速的关系当风以一定的速度向前运动遇到阻塞时,将对阻塞物产生压力,即风压。
设速度为v 的一定截面的气流冲击面积较大的结构物时,由于受到阻碍,气流改成向四周外围扩散,形成压力气幕,如下图所示。
如果气流原先的压力强度为b w ,气流冲击结构物后速度逐渐减小,其截面中心一点的速度减小至零时,在该点处产生的最大气流压强,设为m w 。
则结构物受气流冲击的最大压力强度为m b w w -,此即工程上所定义的风压,记为w 。
为求得风压w 与风速v 的关系,设气流每点的物理量不变,略去微小的位势差影响,取流线中任一小段dl,如图所示。
设1w 为作用于小段左端的压力,则作用于小段右端近压力气幕的压力为11w dw +。
以顺流向的压力为正,作用于小段上的合力为1111()w dA w dw dA dw dA -+=-,该合力应等于小段的气流质量M 与顺流向加速度a 的乘积,即1dvdw dA Ma dAdl dtρ-==。
由此式可得1dvdw dldtρ-=,注意到dl vdt =,代入前式得1dw vdv ρ=-,而方程的解为2112w v c ρ=-+。
此式称为伯努利方程,其中c 为常数。
从该方程可以看出,气流在运动过程中,其本身压力随流速变化而变化,流速快,则压力小;而流速慢,则压力大。
当v=0时,1m w w =,代入方程的m c w =;而当风速为v 时,1b w w =,则212b m w w v ρ==-,因此,221122m b w w w v v gγρ=-==,此式即为风速与风压的关系公式,其中γ为空气单位体积的重力,g 为重力加速度。
在气压为101.325kPa 、常温15C 和绝对干燥的情况下,γ=0.0120183kN m ,在纬度45处,海平面上的重力加速度为g=9.82m s ,代入前式得此条件下的风压公式为22220.012018229.81630v w v v kN m g γ===⨯。
风压与风速的计算

风压与风速的计算风压和风速是风力的两个重要指标。
风压指的是单位面积上受到的风力作用力,而风速则是指风的运动速度。
风压与风速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下面将详细介绍风压和风速的计算方法。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些相关的物理概念。
风压的计算是建立在风力作用力的基础上的。
风力作用力与风速、密度和作用面积有关。
根据物理学的理论,风力作用力可以表示为:F=0.5xρxv^2xA其中,F表示风力作用力,ρ表示空气密度,v表示风速,A表示作用面积。
风速的计算比较简单,通常使用风速测量仪器(如风速计)进行测量。
常见的风速单位有米/秒(m/s)和千米/小时(km/h)。
风压的计算则需要根据上述公式进行计算。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空气密度的计算方法。
空气密度正比于温度的倒数,也就是说,温度越高,空气密度越小。
在大气中,温度不均匀,会随海拔高度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一般来说,我们可以采用国际标准大气压条件下的数值作为参考值。
在计算风压时,作用面积的选择也非常重要。
常见的作用面积可以是墙面、建筑物的侧面、飞机的机翼等等。
在实际工程中,常常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作用面积,以便得到更准确的风压计算结果。
在实际工程中,常见的应用是建筑物的风压计算。
建筑物可以看作是一种形状复杂的物体,不同部位受风力作用的程度也不同。
根据建筑物的形状和风的方向,可以进行风压的计算。
常见的风压计算方法有经验法和数值模拟法。
经验法是根据工程实践总结的一些公式和经验参数进行计算,适用于一些简单的建筑物。
而数值模拟法则是通过计算机模拟建筑物周围的风场,进而计算出风压的分布情况,适用于形状复杂的建筑物。
无论采用哪种方法进行风压计算,都需要准确的风速数据。
因此,在实际工程计算中,通常会先进行风速的测量和记录,然后根据测量结果进行风压计算。
在工程设计中,风压的计算和分析对于建筑物的结构安全和防风性能至关重要。
合理确定风压的分布和范围,可以为建筑物的结构设计和材料选择提供依据,从而确保建筑物在强风天气条件下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风级、风速、风压、海浪对照表

8.0-10.7
4-7.16
有叶的小树摇摆
中浪 Moderate
2.0 2.5 中浪,波浪相当大,白碎浪很多,呼啸声不断,间或有浪花溅起
6
Strong breeze 强风
22-27
39-49
10.8-13.8
7.29-11.9
小树枝摇动,电线 呼呼响
大浪 Rough
3.0
4.0
开始形成大浪,波浪白沫飞布海面,呼啸声大作(可能有少数浪花 溅起)
建筑物有小损
可拔起树来,损坏 建筑物
狂涛 Very high
7.0 10.0 高浪,泡沫纤维更加浓密,海浪卷翻,泡沫可能影响能见度
9.0
12.5
大高浪,波浪成长形突出,纤维状泡沫更加浓厚,并成片状。海浪 颠簸好像槌击,浪花飞起带起白色,能见度受影响
11 Storm 暴风 56-63 103-117 28.5-32.6
海面征象
0
Calm 无风
<1
<1
0-0.2
0-0.0025
静
静 Calm-glassy
-
-
海面像镜子一样平静(无浪)
1
light air 软风
1--3 1-5
0.3-1.5
0.0056-0.014
烟能表示方向,但 风向标不动
微波 Calm-rippled
0.1 0.1
海面有波纹,但还没有白色波顶
2
light breeze 轻风
0.6 1.0
波较大,波顶开始分裂,泡沫有光,间或见到白色波浪
4
Moderate breeze 和风
11-16
20-28
5.5-7.9
风量的计算方法风压和风速的关系

风量的计算方法风压和风速的关系风量,又称风流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其中一横截面的空气体积。
在工程中,风量的计算是非常重要的,尤其在通风系统设计和空气流动分析中。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风量计算方法:1.基本风量计算方法:基本风量计算主要是通过实际测量得到的数据进行计算。
通常使用的方法有风速和风口截面积法,以及温度差和质量流量法。
-风速和风口截面积法:通过测量风口截面的面积和风口的风速,可以计算出单位时间内通过该风口的风量。
公式为:风量=风口截面积×风速。
-温度差和质量流量法:通过测量空气流动前后的温度差和空气的质量流量,可以计算出单位时间内通过该横截面的风量。
公式为:风量=质量流量/空气密度。
2.风速计算法:在一些实际应用场景中,可能无法直接测量风量,但可以通过测量风速来计算。
常用的风速计算方法包括理论风量法和风道阻力法。
-理论风量法:通过设定一定的风速和风口形状,根据通风原理和流体力学计算方法,计算出理论上通过该风口的风量。
这种方法适用于通风系统初期设计时的估算,计算结果一般较为粗略。
公式为:风量=风速×风口截面积。
-风道阻力法:通过测量风道中的风压差(更准确地说是风道两侧的总压差)和风道的阻力特性,结合流体力学的计算方法,计算出单位时间内通过该风道的风量。
公式为:风量=风压差/风道总阻力。
风压和风速的关系:风压和风速是风量计算中的两个重要参数,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风压是指风力作用于单位面积上的压力,常用帕斯卡(Pa)作为单位。
风速则是指单位时间内空气流过其中一点的速度,常用米每秒(m/s)作为单位。
在理想条件下,风压与风速之间是成正比关系的,即风压随着风速的增大而增大。
这是由于风速的增大会导致单位面积上受到的风力增大,从而使得风压增大。
具体的关系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风压=0.5×ρ×v²其中,ρ为空气密度,v为风速。
可以看出,当空气密度保持不变时,风压与风速的平方成正比。
风压与风速的关系

风压与风速的关系风压与风速的关系当风以⼀定的速度向前运动遇到阻塞时,将对阻塞物产⽣压⼒,即风压。
设速度为v 的⼀定截⾯的⽓流冲击⾯积较⼤的结构物时,由于受到阻碍,⽓流改成向四周外围扩散,形成压⼒⽓幕,如下图所⽰。
如果⽓流原先的压⼒强度为b w ,⽓流冲击结构物后速度逐渐减⼩,其截⾯中⼼⼀点的速度减⼩⾄零时,在该点处产⽣的最⼤⽓流压强,设为m w 。
则结构物受⽓流冲击的最⼤压⼒强度为m b w w -,此即⼯程上所定义的风压,记为w 。
为求得风压w 与风速v 的关系,设⽓流每点的物理量不变,略去微⼩的位势差影响,取流线中任⼀⼩段dl,如图所⽰。
设1w 为作⽤于⼩段左端的压⼒,则作⽤于⼩段右端近压⼒⽓幕的压⼒为11w dw +。
以顺流向的压⼒为正,作⽤于⼩段上的合⼒为1111()w dA w dw dA dw dA -+=-,该合⼒应等于⼩段的⽓流质量M 与顺流向加速度a 的乘积,即1dvdw dA Ma dAdl dtρ-==。
由此式可得1dvdw dldtρ-=,注意到dl vdt =,代⼊前式得1dw vdv ρ=-,⽽⽅程的解为2112w v c ρ=-+。
此式称为伯努利⽅程,其中c 为常数。
从该⽅程可以看出,⽓流在运动过程中,其本⾝压⼒随流速变化⽽变化,流速快,则压⼒⼩;⽽流速慢,则压⼒⼤。
当v=0时,1m w w =,代⼊⽅程的m c w =;⽽当风速为v 时,1b w w =,则212b m w w v ρ==-,因此,221122m b w w w v v gγρ=-==,此式即为风速与风压的关系公式,其中γ为空⽓单位体积的重⼒,g 为重⼒加速度。
在⽓压为101.325kPa 、常温15C 和绝对⼲燥的情况下,γ=0.0120183kN m ,在纬度45处,海平⾯上的重⼒加速度为g=9.82m s ,代⼊前式得此条件下的风压公式为22220.012018229.81630v w v v kN m g 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速与风压的关系我们知道,风压就是垂直于气流方向的平面所受到的风的压力。
根据伯努利方程得出的风-压关系,风的动压为wp=0.5·ro·v² (1)其中wp为风压[kN/m²],ro为空气密度[kg/m³],v为风速[m/s]。
由于空气密度(ro)和重度(r)的关系为r=ro·g, 因此有ro=r/g。
在(1)中使用这一关系,得到wp=0.5·r·v²/g (2)此式为标准风压公式。
在标准状态下(气压为1013 hPa, 温度为15°C), 空气重度r=0.01225 [kN/m³]。
纬度为45°处的重力加速度g=9.8[m/s²], 我们得到wp=v²/1600 (3)此式为用风速估计风压的通用公式。
应当指出的是,空气重度和重力加速度随纬度和海拔高度而变。
一般来说,r/g 在高原上要比在平原地区小,也就是说同样的风速在相同的温度下,其产生的风压在高原上比在平原地区小。
引用Cyberspace的文章:风力风压风速风力级别我们知道,风压就是垂直于气流方向的平面所受到的风的压力。
根据伯努利方程得出的风-压关系,风的动压为wp=0.5·ro·v²(1)其中wp为风压[kN/m²],ro为空气密度[kg/m³],v为风速[m/s]。
由于空气密度(ro)和重度(r)的关系为r=ro·g, 因此有ro=r/g。
在(1)中使用这一关系,得到wp=0.5·r·v²/g (2)此式为标准风压公式。
在标准状态下(气压为1013 hPa, 温度为15°C), 空气重度r=0.01225 [kN/m³]。
纬度为45°处的重力加速度g=9.8[m/s²], 我们得到wp=v²/1600 (3)此式为用风速估计风压的通用公式。
应当指出的是,空气重度和重力加速度随纬度和海拔高度而变。
一般来说,r/g 在高原上要比在平原地区小,也就是说同样的风速在相同的温度下,其产生的风压在高原上比在平原地区小。
风压P = pV^2/2 = 1.2*9^2/2 = 48.6 (Pa) 假如说9[m/s]风速,风压应该怎么计算,请把公式也写下要测风道中的风速但手边没有风速计,只有个测风压的,我知道一般风压与风速的换算公式近似为风压=风速^2x1600不是风道中测的负压能不能直接带进去,或者有什么其他的换算方式?你的风压计测得的风道中的压力是静压Pj吧,如果能测出同一断面处的全压Pq,则该断面的动压Pd=Pq-Pj(静压Pj为负值,连同负号代入),而动压Pd=pV^2/2,从中可以算出风速V=(2Pd/p)^(1/2)。
我们知道,风压就是垂直于气流方向的平面所受到的风的压力。
根据伯努利方程得出的风-压关系,风的动压为wp=0.5·ro·v²(1)其中wp为风压[kN/m²],ro为空气密度[kg/m³],v为风速[m/s]。
由于空气密度(ro)和重度(r)的关系为r=ro·g, 因此有ro=r/g。
在(1)中使用这一关系,得到wp=0.5·r·v²/g (2)此式为标准风压公式。
在标准状态下(气压为1013 hPa, 温度为15°C), 空气重度r=0.01225 [kN/m³]。
纬度为45°处的重力加速度g=9.8[m/s²], 我们得到wp=v²/1600 (3)此式为用风速估计风压的通用公式。
应当指出的是,空气重度和重力加速度随纬度和海拔高度而变。
一般来说,r/g 在高原上要比在平原地区小,也就是说同样的风速在相同的温度下,其产生的风压在高原上比在平原地区小。
风力是指风吹到物体上所表现出的力量的大小。
一般根据风吹到地面或水面的物体上所产生的各种现象,把风力的大小分为13个等级,最小是0级,最大为12 级。
陆地上出现的风力一般多在0-9级之间,10-12级的风陆上很少见,有则拔树、摧毁建筑物,破坏力极大。
为便于记忆,其口诀:0级静风,风平浪静,烟往上冲。
1级软风,烟示方向,斜指天空。
2级轻风,人有感觉,树叶微动。
3级微风,树叶摇动,旗展风中。
4级和风,灰尘四起,纸片风送。
5级清风,塘水起波,小树摇动。
6级强风,举伞困难,电线嗡嗡。
7级疾风,迎风难行,大树鞠躬。
8级大风,折断树枝,江湖浪猛。
9级烈风,屋顶受损,吹毁烟囱。
此外,根据需要还可以将风力换算成所对应的风速,也就是单位时间内空气流动的距离,用"米/秒"表示,其换算口诀供参考:二是二来一是一,三级三上加个一。
四到九级不难算,级数减二乘个三。
十到十二不多见,牢记十级就好办。
十级风速二十七,每加四来多一级。
即:一级风的风速等于1米/秒,二级风的风速等于2米/秒。
三级风的风级上加1,其风速等于4米/秒。
四到九级在级数上减去2再乘3,就得到相应级别的风速。
十至十二级的风速算法是一样的,十级风速是27米/秒,在此基础上加4得十一级风速31米/秒,再加4得十二级风速35米/秒。
级数名称风力表示陆地表现mph km/h knots m/s0 无风0 0~1 0~1 0~0.2 没有气流,十分闷促1 一级风1~3 1~5 1~3 0.3~1.5 仅烟能表示风向,但不能转动风标2 微风4~7 6~11 4~6 1.6~3.3 人面感觉有风,树叶摇动,普通风标转动3 温风8~12 12~19 7~10 3.4~5.4 树叶及小枝摇动不息4 和风13~18 20~28 11~16 5.5~7.9 尘土及碎纸被风吹扬,树枝摇动5 劲风19~24 29~38 17~21 8.0~10.7 有叶的小树开始摇摆6 强风25~31 39~49 22~27 10.8~13.8 树的木枝摇动7 较大风32~38 50~61 28~33 13.9~17.1 逆风行走感到困难8 大风39~46 62~74 34~40 17.2~20.7 小树枝折断,步行困难9 强大风47~54 75~86 41~47 20.8~24.4 小型简易建筑物受损10 暴风55~63 87~101 48~55 24.5~28.4 大树枝折断,小树连根拔起气象学的风力级别和风速的关系V=0.84*F^(3/2)V是风速(m/s),F是蒲氏风级通常,人们把空气流动称为风。
风是地球大气运动的一种形式,它是一个矢量。
风在单位时间里移动的距离称为风速,单位是米/秒或者公里/小时;移来的方向称为风向。
1805年英国人蒲福(Frincis Beanfort)根据我国唐代天文学家李淳风撰写的《乙巳占》把风力定为13个等级,最小0级,最大为12级。
0级风风速为0.0~0.2米/秒,称为无风,唐朝诗人王维《使至塞上》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写的就是0级风景象;1级风风速是0.3~1.5米/秒,称为软风。
每级风风速包含的数字范围自下而上逐渐增大,如3级风风速为3.4~5.4米/秒,称为微风,上下相差2.0米/秒;4级风风速为5.5~7.9米/秒,称为和风,上下相差2.4米/秒。
蒲福创立的风级,具有科学、精确、通俗、适用等特点,已为各国气象界及整个科学界认可并采用。
蒲福之后,“蒲福风力等级’几经修订补充,现已扩展为18个等级。
如11级风,即现在所说的达到台风标准的风,风速是32.7~36.9米/秒,海面浪高一般为14.0米,征象是“海浪滔天”、“陆上极少,其摧毁力极大”。
13级以上的风,浪高及海陆征象就很难表达了;如11级风,即现在所说的达到台风标准的风,风速是32.7~36.9米/秒,这种风也称为飓风,海面浪高一般为14.0米,征象是“海浪滔天”、“陆上绝少,其摧毁力极大”。
13级以上的风,浪高及海陆征象就很难表达了;最高一级——17级风的风速是56.1~61.2米/秒。
17级以上的风速,极为罕见,但也绝非未出现过,只是现在还没有制订出衡量它们级别的标准。
风速风向和风力风由风矢表示,由风向秆和风羽组成。
风向秆: 指出风的业向,有8个方位。
风羽: 由3、4个短划和三角表示大风风力,垂直在风向杆末端右侧(北半球).风力等级表*注:本表所列风速是指平地上离地10米处的风速值风级和符号名称风速(米/秒)陆地物象海面波浪浪高(米)0 无风0.0~0.2 烟直上平静0.01 软风0.3~1.5 烟示风向微波峰无飞沫0.12 轻风 1.6~3.3 感觉有风小波峰未破碎0.23 微风 3.4~5.4 旌旗展开小波峰顶破裂0.64 和风 5.5~7.9 吹起尘土小浪白沫波峰 1.05 劲风8.0~10.7 小树摇摆中浪折沫峰群 2.06 强风10.8~13.8 电线有声大浪到个飞沫 3.07 疾风13.9~17.1 步行困难破峰白沫成条 4.08 大风17.2~20.7 折毁树枝浪长高有浪花 5.59 烈风20.8~24.4 小损房屋浪峰倒卷7.010 狂风24.5~28.4 拔起树木海浪翻滚咆哮9.011 暴风28.5~32.6 损毁普遍波峰全呈飞沫11.512 飓风32.7以上摧毁巨大海浪滔天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