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运输法规政策
道路运输法律法规
道路运输法律法规道路运输法律法规一、简介道路运输法律法规是指用于管理和规范道路运输行业的相关法律和法规文件。
在不同国家和地区,涉及道路运输的法律法规可能有所不同,但其核心目标都是确保道路运输的安全、有序和公平。
道路运输法律法规涵盖了诸多方面,如车辆管理、运输许可、运输合同、运输安全等,对于确保道路运输行业的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道路运输法律法规内容。
二、车辆管理车辆管理是道路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确保道路运输车辆符合安全技术标准,并对车辆的机动性、稳定性、辐射噪声等进行有效控制。
根据道路运输法律法规,在许多国家和地区,车辆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车辆注册所有从事道路运输的车辆都需要进行注册,以确保车辆符合规定的安全标准。
注册程序通常包括提交车辆性能资料、车辆检测报告和车主联系明等文件。
2. 车辆技术检测道路运输法律法规要求定期对车辆进行技术检测,以确保车辆的机动性和安全性。
检测内容通常包括车辆底盘、发动机、制动系统、车轮、灯光、排放等方面。
3. 车辆安全装备道路运输法律法规对车辆的安全装备有严格要求,包括安全带、防抱死制动系统、安全气囊等。
车辆所有人必须确保车辆配备合适的安全装备,并在使用中加以保养和检修。
三、运输许可道路运输法律法规对从事道路运输业务的车辆和企业都有一定的准入门槛要求,需要取得相应的运输许可证,以确保运输活动符合法规要求。
运输许可的主要内容包括:1. 运输经营许可证从事道路运输业务的车辆所有人需要取得运输经营许可证,证明其具备从事运输业务的合法资质。
运输经营许可证的申请通常需要提交运输业务计划、车辆管理情况、驾驶员资质等相关文件。
2. 运输合同道路运输法律法规要求运输双方在进行运输活动时签订合同,明确运输方式、运输路线、运输费用等具体内容。
运输合同是保障运输双方权益的重要文件,双方在履行合同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合同要求进行操作。
四、运输安全运输安全是道路运输法律法规的核心关注点之一,其目的是确保道路运输活动的安全、可靠和高效。
道路运输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
道路运输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一、国家对道路运输安全的重视道路运输安全是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发展的关键环节之一。
为了确保道路运输的安全,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对道路运输的安全生产进行规范和监管。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是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的基本法律,对道路运输安全也有一定的规定。
该法规定了道路交通参与者的权利和义务,对交通违法行为进行了严格的规范,保障道路交通的安全运行。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是我国对公路建设和管理的基本法律,其中也包含了对道路运输安全的相关规定。
该法规定了公路的建设、维护和管理,明确了公路交通运输的安全管理制度,保障运输安全的各项措施。
四、《道路运输管理条例》《道路运输管理条例》是我国对道路运输行为进行管理的法规,主要规定了道路运输许可证制度、道路运输管理的组织机构和职责等内容。
该条例强调了运输车辆的安全技术标准和装备要求,确保运输车辆的安全运行。
五、《道路货物运输通则》《道路货物运输通则》是我国对道路货物运输进行管理的法规,规定了道路货物运输的组织和管理要求。
该通则包括了对货物装载、运输工具选择、驾驶员资质要求等方面的规定,保障道路货物运输的安全性。
六、《客运汽车发班和到站管理规定》《客运汽车发班和到站管理规定》是我国对客运汽车运输进行管理的法规,主要规定了客运汽车运输的管理要求和安全措施。
其中包括了对发班和到站管理的规定,明确了客运汽车运输的安全责任和运行要求。
七、《道路运输安全违法行为处理办法》《道路运输安全违法行为处理办法》是我国对道路运输安全违法行为进行处理的办法,对道路运输违法行为进行了分类和处罚标准的规定。
该办法的出台,有效地提高了道路运输安全的法律责任意识,维护了道路运输的安全秩序。
八、《道路运输车辆动态监控系统管理办法》《道路运输车辆动态监控系统管理办法》是我国对道路运输车辆监控系统进行管理的法规,规定了道路运输车辆动态监控系统的运行要求和管理措施。
道路运输行业法规与规范
02
充电设施建设
政府鼓励社会资本投资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建设,并提供一定的政策支
持和补贴。
03
公共交通推广
在一些城市和地区,政府积极推广新能源汽车在公共交通领域的应用,
提高公共交通的环保性和可持续性。
绿色物流体系建设与规划
绿色物流规划
政府和企业应制定绿色物流规划和实施方案,包括优化物流路线、提高物流效率、降低能 源消耗和排放等方面。
通过实时监测交通流量和路况信息,智能交通系统可以有效地缓解交通拥堵,提高道路运输效率。
方面的管理要求。
适用范围
适用于全国范围内的道路运输经营 活动。
监管部门
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负责实施本 条例,对违法行为进行查处。
道路交通安全法
01
02
03
法律内容
道路交通安全法是关于道 路交通安全管理的法律, 对车辆行驶、道路安全等 方面进行了规定。
适用范围
适用于所有在道路上行驶 的车辆和行人。
监管部门
市、县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
03
负责具体实施本行政区域内的道路运输管理工作,包括客运、
货运、机动车1 2
市场准入制度
对道路运输企业、车辆和从业人员实行市场准入 制度,确保从业者具备相应的资质和条件。
安全管理制度
要求道路运输企业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加 强车辆维护和安全检查,确保运输安全。
绿色包装材料
鼓励使用可回收、可降解的绿色包装材料,减少一次性塑料制品的使用,降低包装废弃物 对环境的影响。
绿色运输方式
推广多式联运、集装箱运输等绿色运输方式,减少公路运输对环境的影响,提高物流运输 的效率和可持续性。
06
道路运输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安全生产制度——道路运输许可证政策法规
安全生产制度——道路运输许可证政策法规1. 前言本文档旨在介绍道路运输许可证政策法规,以确保道路运输行业的安全生产制度得到有效实施。
本文将详细解释道路运输许可证的定义、申请程序、管理要求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
2. 道路运输许可证的定义道路运输许可证是指道路运输企业为从事道路运输活动所必须取得的许可证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所有从事道路运输业务的企业都需要获得道路运输许可证方可合法经营。
3. 道路运输许可证的申请程序申请道路运输许可证需要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
申请人应当向所在地的道路运输管理部门提交申请材料,并缴纳相关的费用。
申请材料包括企业基本信息、车辆信息、从业人员信息等。
道路运输管理部门将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核,并进行现场检查。
合格的申请者将获得道路运输许可证。
4. 道路运输许可证的管理要求道路运输许可证的管理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道路运输企业应当按照许可证的规定从事道路运输活动,不得超范围经营。
- 道路运输企业应当按照规定的运营范围、运营区域和运营时间从事道路运输活动。
- 道路运输企业应当定期进行车辆和从业人员的安全检查,确保运输安全。
- 道路运输企业应当按照规定的标准配备车辆和从业人员,并保证其具备相关的技术和安全知识。
5. 相关的法律法规道路运输许可证的政策法规主要包括以下几项:-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管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安全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安全管理规定请注意,以上法律法规仅为参考,具体的政策法规以相关部门最新发布的文件为准。
6. 结论道路运输许可证是保障道路运输行业安全生产的重要制度。
道路运输企业应当按照相关政策法规的要求,申请并合规经营道路运输活动。
相关部门应加强对道路运输许可证的管理,确保其有效实施,以促进道路运输行业的健康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最新修订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最新修订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维护道路运输市场秩序,保障道路运输安全,保护道路运输有关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道路运输业的健康发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从事道路运输经营以及道路运输相关业务的,应当遵守本条例。
前款所称道路运输经营包括道路旅客运输经营(以下简称客运经营)和道路货物运输经营(以下简称货运经营);道路运输相关业务包括站(场)经营、机动车维修经营、机动车驾驶员培训。
第三条从事道路运输经营以及道路运输相关业务,应当依法经营,诚实信用,公平竞争。
第四条道路运输管理,应当公平、公正、公开和便民。
第五条国家鼓励发展乡村道路运输,并采取必要的措施提高乡镇和行政村的通班车率,满足广大农民的生活和生产需要。
第六条国家鼓励道路运输企业实行规模化、集约化经营。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封锁或者垄断道路运输市场。
第七条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主管全国道路运输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负责组织领导本行政区域的道路运输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负责具体实施道路运输管理工作。
第二章道路运输经营第一节客运第八条申请从事客运经营的,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有与其经营业务相适应并经检测合格的车辆;(二)有符合本条例第九条规定条件的驾驶人员;(三)有健全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申请从事班线客运经营的,还应当有明确的线路和站点方案。
第九条从事客运经营的驾驶人员,应当符合下列条件:(一)取得相应的机动车驾驶证;(二)年龄不超过60周岁;(三)3年内无重大以上交通责任事故记录;(四)经设区的市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对有关客运法律法规、机动车维修和旅客急救基本知识考试合格。
第十条申请从事客运经营的,应当依法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办理有关登记手续后,按照下列规定提出申请并提交符合本条例第八条规定条件的相关材料:(一)从事县级行政区域内客运经营的,向县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提出申请;(二)从事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内跨2个县级以上行政区域客运经营的,向其共同的上一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提出申请;(三)从事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客运经营的,向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提出申请。
道路运输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包括
道路运输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一、交通运输安全法交通运输安全法是我国道路交通运输领域的基本法,旨在保障道路交通安全、维护交通秩序,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根据交通运输安全法,道路运输企业应当建立和完善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安全生产的组织机构和职责,并定期开展安全生产培训。
同时,该法还规定了道路运输车辆的技术标准和安全技术要求,要求运输企业确保车辆的安全可靠。
此外,交通运输安全法还规定了对于道路运输违法行为的处罚措施,如超速行驶、酒驾、疲劳驾驶等违法行为将会被罚款、扣除驾驶证分数等。
二、道路运输条例道路运输条例详细规定了道路运输经营者的行为规范和责任。
根据该条例,道路运输经营者必须经过行政许可并取得相应许可证后,方可从事道路运输业务。
同时,道路运输经营者还应当合法合规地购买车辆保险,确保货运和客运期间的人员和财产安全。
该条例还规定了道路运输经营者的责任和义务,包括制定和实施安全生产和事故应急预案,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确保车辆和驾驶员的安全,及时报告和协助处理道路交通事故等。
此外,道路运输条例还对道路运输市场的管理、违法行为的处罚以及安全生产的监督检查等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加强了对道路运输行业的监管。
三、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办法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办法是为了加强对道路交通违法行为的处罚和管理而制定的。
根据该办法,对于超速行驶、逆行、闯红灯、占用公交车道等道路交通违法行为,将会被处以罚款、扣分、暂扣驾驶证等相应的处罚措施。
该办法还规定了道路交通违法行为的认定和处罚程序,确保处罚的公正性和可执行性。
同时,对于酒驾、毒驾等严重违法行为,将会拘留、吊销驾驶证,并可能追究刑事责任。
此外,该办法还规定了道路交通违法行为的举报和处罚结果的公开,促使运输企业和驾驶员自觉遵守交通安全法律法规。
四、道路交通安全法规除了上述法律法规之外,还有一些相关的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如《道路运输车辆驾驶员从业资格管理办法》、《道路货物运输经营者安全质量管理规定》等。
道路运输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规范最新版
道路运输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规范最新版引言道路运输安全生产是指在道路交通环境下进行的各种货物和人员运输活动,它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的稳定发展。
为了保障道路运输安全生产,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以规范道路运输业的运营行为,提高运输效率,减少事故发生。
1. 道路运输安全法道路运输安全法是道路运输安全生产方面的基本法律,旨在加强和规范道路运输管理,确保运输安全。
该法规定了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的基本条件和资格要求,对货物和人员运输过程中的安全保障措施进行了明确要求,规定了运输企业的管理责任和违法行为的处罚措施。
2. 道路运输许可管理办法道路运输许可管理办法是对道路运输从业人员和运输企业进行管理的具体细则。
该办法规定了道路运输许可证申领和管理的程序和条件,明确了许可证的有效期和延期办法,规定了许可证的变更和注销程序。
3. 车辆技术等级评定标准道路运输车辆技术等级评定标准是对各种道路运输车辆进行技术安全性评估的依据。
根据车辆的用途和特点,该标准对不同类型的运输车辆提出了相应的技术要求,包括车辆外观、驾驶室结构、底盘和制动系统、燃油消耗等方面的指标。
4. 驾驶员从业资格管理规定驾驶员从业资格管理规定是针对道路运输行业的驾驶员从业人员制定的管理政策。
该规定明确了驾驶员从业人员的基本条件和资格要求,包括年龄限制、驾驶技能要求、身体健康状况等方面的要求,同时规定了驾驶员从业资格的审批和管理办法。
5. 道路运输安全标准规范道路运输安全标准规范是对道路运输过程中的安全要求进行详细规定的标准。
该规范从运输车辆、运输设备、道路运输环境、运输人员等多个方面对安全管理要求进行规定,包括车辆保养和维修要求、货物装载和固定要求、司机行车安全行为要求等。
6. 赔偿责任保险管理办法赔偿责任保险管理办法是对道路运输企业进行赔偿责任保险管理的规定。
该办法要求道路运输企业必须购买赔偿责任保险,以应对在运输过程中发生的意外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障受害人的合法权益。
道路运输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有哪些
道路运输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有哪些随着交通运输业的发展,道路运输安全生产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为了保障道路运输安全,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下面将介绍其中的几条主要法规。
1. 道路运输管理条例《道路运输管理条例》是我国道路运输行业的基本法规之一。
该法规规定了道路运输活动的管理制度,包括道路运输企业的管理要求、运输车辆的技术标准、驾驶员的资质要求、道路运输运价的管理等方面内容。
这些管理制度的实施对于保障道路运输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
2. 道路交通安全法《道路交通安全法》是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的基本法律法规。
该法规规定了道路交通的基本原则,包括交通参与者的各项权利和义务、交通行为的规范、车辆和道路设施的安全要求等内容。
这些规定对于提高道路运输安全生产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3. 道路运输车辆安全技术条件《道路运输车辆安全技术条件》是我国针对道路运输车辆制定的法规标准。
该法规规定了道路运输车辆的技术要求和安全装备标准,包括车辆的尺寸、质量、制动系统、照明信号设备等方面内容。
这些要求的实施可以有效降低道路运输事故的发生率,保障道路运输的安全。
4. 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管理办法《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管理办法》是我国对道路运输从业人员进行管理的法规。
该法规规定了驾驶员的资质要求、培训考试制度、工作时间和休息制度等内容。
通过加强对从业人员的管理,可以提高驾驶员的素质水平,确保道路运输的安全运营。
5. 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是我国对道路运输经营者进行管理的法规。
该法规规定了道路运输经营者申请许可证的条件、程序和责任等内容。
凡是从事道路运输经营活动的企业和个人,都必须取得经营许可证,以确保运输活动的合法安全运营。
6. 道路运输事故处理办法《道路运输事故处理办法》是我国对道路运输事故处理进行规范的法规。
该法规规定了道路运输事故的报告和调查程序,以及赔偿责任的界定等内容。
通过健全事故处理的机制,可以追究事故责任,保护受害人的权益。
道路运输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道路运输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道路运输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是保障道路运输安全的重要法律法规,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该法规明确了道路交通安全的基本原则和法律责任,规定了驾驶员的行为规范、机动车的技术标准和安全要求,以及交通管理部门的职责和权限。
该法规对道路运输安全起到了基础性和总纲性的作用。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管理法》:该法规为道路运输管理提供了法律依据,明确了道路运输经营者的资质要求、经营行为和责任,为保障道路运输安全提供了具体的管理措施。
三、《道路客运管理条例》:该法规详细规定了道路客运经营者的资质要求、车辆安全要求和驾驶员培训要求,严格规范了道路客运市场,保障了道路客运安全。
四、《道路货物运输管理办法》:该法规规定了道路货物运输经营者的资质要求、车辆安全要求和驾驶员培训要求,规范了道路货物运输市场,保障了道路货物运输安全。
五、《道路危险物品运输安全管理规定》:该法规具体规定了危险物品的运输条件和要求,包括车辆设备、驾驶员资质、安全操作规程等,为危险物品运输提供了安全保障。
总之,道路运输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是我国道路运输安全的基础,通过规范道路运输经营者的行为和要求,保障了道路运输的安
全性和可靠性,为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规范运输道路管理规定(3篇)
第1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运输道路管理,保障运输安全,提高运输效率,维护运输市场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本行政区域内所有从事道路运输的车辆、驾驶员、运输企业和相关单位。
第三条运输道路管理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二)统一规划、分级管理;(三)依法行政、公开透明;(四)企业自律、社会监督。
第二章运输车辆管理第四条从事道路运输的车辆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并取得相应的行驶证和营运证。
第五条运输车辆应当按照规定进行安全技术检验,确保车辆技术状况良好。
第六条运输车辆应当按照规定安装和使用安全设备,如卫星定位系统、紧急制动装置等。
第七条运输车辆应当按照规定进行维护保养,确保车辆性能稳定。
第八条运输企业应当建立健全车辆管理制度,对车辆实行统一管理、统一调度。
第九条运输车辆在运输过程中,应当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不得超载、超速、疲劳驾驶。
第十条运输车辆发生交通事故后,驾驶员应当立即停车,保护现场,并及时报警。
第三章运输驾驶员管理第十一条从事道路运输的驾驶员应当取得相应的驾驶证,并经过培训考核合格。
第十二条驾驶员应当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不得酒后驾驶、疲劳驾驶、超速行驶。
第十三条驾驶员应当定期参加体检,确保身体健康,符合驾驶要求。
第十四条运输企业应当加强对驾驶员的管理和教育,提高驾驶员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第十五条驾驶员在运输过程中,应当文明驾驶,礼貌行车,不得违章停车、占用应急车道。
第十六条驾驶员发生交通事故后,应当立即停车,保护现场,并及时报警。
第四章运输企业管理第十七条从事道路运输的企业应当取得相应的运输经营许可证,并按照规定办理相关手续。
第十八条运输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确保运输安全。
第十九条运输企业应当加强对驾驶员和车辆的管理,定期进行安全检查。
第二十条运输企业应当建立健全投诉处理机制,及时处理乘客投诉。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2023)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2004年4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06号公布,根据2012年11月9日《国务院关于修改和废止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第一次修订;根据2016年2月6日《国务院关于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第二次修订;根据2019年3月2日《国务院关于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第三次修订;根据2022年3月29日《国务院关于修改和废止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第四次修订;根据2023年8月21日《国务院关于修改和废止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第五次修订,自2023年8月21日起施行。
)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道路运输经营第一节客运第二节货运第三节客运和货运的共同规定第三章道路运输相关业务第四章国际道路运输第五章执法监督第六章法律责任第七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维护道路运输市场秩序,保障道路运输安全,保护道路运输有关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道路运输业的健康发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从事道路运输经营以及道路运输相关业务的,应当遵守本条例。
前款所称道路运输经营包括道路旅客运输经营(以下简称客运经营)和道路货物运输经营(以下简称货运经营);道路运输相关业务包括站(场)经营、机动车维修经营、机动车驾驶员培训。
第三条从事道路运输经营以及道路运输相关业务,应当依法经营,诚实信用,公平竞争。
第四条道路运输管理,应当公平、公正、公开和便民。
第五条国家鼓励发展乡村道路运输,并采取必要的措施提高乡镇和行政村的通班车率,满足广大农民的生活和生产需要。
第六条国家鼓励道路运输企业实行规模化、集约化经营。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封锁或者垄断道路运输市场。
第七条国务院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主管全国道路运输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的道路运输管理工作。
第二章道路运输经营第一节客运第八条申请从事客运经营的,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有与其经营业务相适应并经检测合格的车辆;(二)有符合本条例第九条规定条件的驾驶人员;(三)有健全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为规范并促进道路运输行业的发展,保障交通安全,保护道路交通参与者的合法权益,维护公共利益,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道路运输对物流和旅客出行具有重要意义,符合市场需要,有序推进道路运输的发展。
第三条道路运输业应当依法开展运输活动,遵守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提供安全、高效、优质的运输服务。
第二章 道 路第四条道路运输活动必须在具备法律规定的道路上进行。
第五条道路运输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健全道路运输基础设施,确保道路畅通和安全。
第六条高速公路和普通公路应当按照公路管理部门的规定进行、投资建设、开放和使用。
第三章 运 输第七条道路货物运输业务分为普通货物运输和危险货物运输。
第八条进行普通货物运输业务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取得道路货物运输经营许可证。
第九条进行危险货物运输业务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在取得道路货物运输经营许可证的基础上,取得危险货物运输经营许可证。
第十条进行国际道路运输的单位和个人,应当依法取得国际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
第四章 经 营第十一条进行道路货物运输经营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具有与所经营车辆相适应的营运能力;(二)取得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执业资格。
第十二条从事道路货物运输经营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下列规定:(一)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定期检验所使用的车辆;(二)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配置驾驶员;...第五十五条省级以上交通运输行政部门和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制定并发布道路运输管理的信息公告,及时向社会公布有关道路运输管理的发布政策、法律法规和规章、标准和规范、通知通告以及行政处罚和其它决定。
第五十六条道路运输违法行为的举报和投诉,应当及时受理,并按照有关程序进行处理。
第六十二条本条例的解释权归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主管部门。
附件:1. 道路交通安全法2.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安全管理条例3.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法律名词及注释:1. 道路运输:指在公路上运输货物或者旅客的行为。
道路货物运输的法规、政策和标准
一些大城市针对城市内短途配送制定了特定的管理办法,以解决城市配送中的 交通拥堵、环保等问题。
国际法规
01
CMR公约(国际公路货物运输合同公约):由联合国主 持制定的国际公约,为跨国公路货物运输提供了统一的 法规框架。成员国之间按照CMR公约的规定进行货物运 输,简化了跨国运输的法律程序。
02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
条例明确规定了货物运输的基本条件、程序和责任,为 道路货物运输提供了基本的法律依据。
03
《道路货物运输及站场管理规定》
该规定详细阐述了道路货物运输的管理办法,包括运输 企业的资质管理、运输装备的技术要求等内容。
地方性法规
各省市的《道路运输管理条例》
各省市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的条例,细化了国家层面的法规,更具体地规范了当 地的道路货物运输市场。
满足。
运价标准:运价是运输服务的重要组成 部分,应遵循公平、合理、透明的原则 。国家和行业应制定相应的运价政策, 防止不正当竞争和价格垄断,保障市场
的公平和秩序。
通过以上货物分类与包装标准、运输车 辆标准和运输服务标准的制定和执行, 可以确保道路货物运输的安全、高效和 优质,促进道路货物运输行业的健康发
包装标准
为确保货物在运输过程中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对货物的包装 有明确的规定。包装应符合防震、防潮、防锈、防磨损等要 求,对于易碎、易燃、易爆等特殊货物,包装要求更为严格 。
运输车辆标准
车辆技术标准
运输车辆应符合国家和行业的技术标准,确保车辆的安全性和环保性。例如,车 辆应定期进行安全检查、排放检测等,确保车辆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
奖惩措施
奖励措施
对遵守法规、政策和标准,且在货运安全、效率等方面表现优秀的企业或个人,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资金扶持 等奖励。
国家交通运输工作有关法律、法规、方针、政策
国家交通运输工作有关法律、法规、方针、
政策
1. 法律
-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该法律规定了道路交
通安全的基本原则、交通参与者的权利和义务,以及交通违法行为
的处罚措施。
-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此法规定了公路建设与管理、
公路收费、公路交通运输等方面的规定。
- 《中华人民共和国航空法》:该法律涉及民用航空领域的管
理、航空器运输安全、航空器注册等方面的内容。
-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法》:此法规定了铁路运输管理、铁
路设施与设备的安全管理、铁路运输合同等方面的规定。
2. 法规
- 《道路交通安全设施管理条例》:该法规详细规定了道路交
通安全设施的管理和维护要求。
- 《公路客运管理条例》:此法规规定了公路客运的管理制度、运输许可的申请和审批程序等内容。
- 《民用航空器适航管理规定》:该法规详细规定了民用航空
器的适航审定、登记和管理等要求。
- 《铁路安全管理条例》:此法规规定了铁路运输安全管理的
具体制度和要求。
3. 方针
- 全面推进交通运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 加强运输安全管理,提升交通运输的服务质量。
- 实施绿色低碳交通发展战略,推动交通运输的可持续发展。
- 促进交通运输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为国家发展提供有力
支撑。
4. 政策
- 发展多式联运,推动不同交通方式的协调发展。
- 推进交通智能化建设,提升交通运输效率和管理水平。
- 加强乡村交通运输建设,提高农村地区的交通便利性。
- 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参与交通运输建设和运营。
道路运输行业政策法规解读
道路运输行业政策法规解读在现代社会,道路运输行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从货物的运输到人员的出行,道路运输的高效与安全至关重要。
而这一切,都离不开相关政策法规的规范和引导。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解读道路运输行业的政策法规。
首先,我们要了解道路运输行业政策法规的重要性。
它们的存在旨在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运输市场的公平竞争秩序,促进道路运输业的健康发展。
通过明确各方的权利和义务,规范运输企业和从业人员的行为,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提高运输服务的质量。
在道路运输行业中,经营许可制度是一项关键的政策法规。
这一制度要求从事道路运输经营活动的企业和个人必须获得相应的许可证。
比如,客运企业要取得道路客运经营许可证,货运企业要获得道路货运经营许可证。
这样做的目的是确保运输经营者具备必要的条件和能力,如车辆技术状况良好、驾驶员资质合格、有健全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等。
只有在满足这些条件的情况下,才能保障运输活动的安全、高效。
驾驶员管理也是政策法规关注的重点。
驾驶员必须持有相应准驾车型的驾驶证,并具备一定的驾驶经验和安全意识。
同时,还需要定期参加安全教育培训,了解最新的交通法规和运输安全知识。
对于疲劳驾驶、超速行驶等违法行为,相关法规都有严格的处罚措施。
这是因为驾驶员的行为直接关系到道路运输的安全,一旦出现疏忽,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车辆技术管理方面,政策法规规定了运输车辆的技术标准和维护要求。
车辆要定期进行检测和维护,确保性能良好、安全可靠。
不符合技术标准的车辆不得上路行驶,这是为了防止因车辆故障引发交通事故,保障道路运输的顺畅和安全。
在货物运输领域,政策法规对货物的装载、运输和保管都有明确的规定。
严禁超载、超限运输,要保证货物的捆绑牢固、遮盖严实,避免货物掉落造成安全隐患和环境污染。
对于危险货物的运输,更是有着严格的特殊规定,包括车辆的专用设备、驾驶员和押运员的资质要求等,以确保危险货物运输过程中的安全。
国家交通运输工作有关法律、法规、方针、政策
国家交通运输工作有关法律、法规、方针、
政策
国家法律与法规
-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路交通安全法》
国家方针与政策
1. 发展安全、高效、绿色、智能的交通运输网络。
2. 推动公共交通发展,提高城市交通运输服务质量。
3. 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提高交通运输的整体效能。
4. 推行交通运输创新发展,推动新技术、新业态在交通领域应用。
5. 完善交通运输管理体制,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
6. 提倡绿色出行,减少交通污染和能源消耗。
地方法律与法规
- 根据地方实际情况,各省份、城市可能会制定相关交通运输法律和法规,以适应当地特殊的交通运输需求。
地方方针与政策
- 各地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交通运输发展的方针和政策,以促进当地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和提高服务水平。
这些方针和政策可能包括:发展新能源交通工具、优化公共交通路线、改善交通设施等。
责任部门与监管机构
- 国家交通运输部及其所属各局、局属事业单位是主要的责任部门和监管机构。
- 各地方政府的交通运输部门以及所属的交通管理局和运输局也承担相关职责。
总结
国家交通运输工作的相关法律、法规、方针和政策旨在构建安全、高效、绿色、智能的交通运输网络,促进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和提高服务水平。
同时,地方也会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方针和政策,以满足本地特殊的交通运输需求。
各级交通运
输部门和监管机构承担着协调、监督和管理交通运输工作的重要责任。
道路运输行业政策法规汇编
道路运输行业政策法规汇编道路运输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经济发展、保障人民出行、推动社会进步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确保道路运输行业的规范、有序和安全运行,国家和地方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
以下是对部分重要政策法规的汇编。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这是道路运输行业的基础性法规,对道路运输经营、道路运输相关业务、国际道路运输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规范。
它明确了道路运输经营者的权利和义务,规定了从事道路运输经营活动应当具备的条件,以及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的职责等。
例如,条例要求从事客运经营的,应当有与其经营业务相适应并经检测合格的车辆、有符合规定条件的驾驶人员等。
对于货运经营,也规定了相应的车辆和人员要求,同时强调了不得运输法律、行政法规禁止运输的货物。
二、《道路旅客运输及客运站管理规定》此规定细化了道路旅客运输及客运站经营的相关管理要求。
在客运线路的许可、客运车辆的管理、客运站的服务规范等方面都有明确规定。
规定指出,客运班线的经营期限为 4 年到 8 年。
经营期满需要延续客运班线经营许可的,应当重新提出申请。
同时,对于客运站的设施设备、服务流程、安全管理等也提出了具体的标准,以保障旅客的出行安全和舒适。
三、《道路货物运输及站场管理规定》它对道路货物运输经营和货运站经营活动进行了规范。
明确了货物运输经营者应当遵守的规定,如按照许可的经营范围从事经营活动、不得非法转让或出租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等。
在货运站经营方面,规定了货运站的布局、设施配备、作业流程等要求,强调了货运站要对进出站车辆进行安全检查,防止超载、超限车辆出站。
四、《机动车维修管理规定》机动车维修关系到道路运输车辆的技术状况和安全性能。
该规定对机动车维修经营的许可、维修质量管理、监督检查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规定要求机动车维修经营者应当按照维修技术标准和规范进行维修作业,使用合格的配件,保证维修质量。
同时,建立了机动车维修质量保证期制度,在质量保证期内,因维修质量原因造成机动车无法正常使用的,维修经营者应当无偿返修。
道路运输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技术标准
道路运输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技术标准一、引言道路运输作为我国最主要的交通方式之一,对经济社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道路运输领域的安全生产问题一直是亟待解决的难题。
为了保障道路运输的安全,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及技术标准,以规范道路运输行业的运营及管理。
二、法律法规1. 道路运输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是我国道路运输领域的基本法律法规,于1984年首次颁布实施。
该条例规定了道路运输企业的设立及管理、运输许可、运输安全、运价管理等方面的内容,为提高道路运输安全生产水平提供了法律依据。
2. 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是我国交通领域的基础法律,其中包含了对道路运输安全的相关规定。
该法对驾驶人的行为规范进行了明确,同时规定了道路交通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强化了道路运输安全的监管和管理。
3. 道路运输安全生产管理办法为进一步加强道路运输安全工作,我国交通运输部于2018年发布了《道路运输安全生产管理办法》。
该办法规定了道路运输企业和驾驶人的安全责任、运输安全管理措施、事故处理程序等内容,有效提高了道路运输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三、技术标准1. 道路运输车辆技术标准道路运输车辆是道路运输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需要符合一系列技术标准。
我国交通运输部颁布了《道路运输车辆与装备技术条件标准》,对道路运输车辆的外观尺寸、质量指标、安全装置等进行了规定,确保了道路运输车辆的安全性能。
2. 驾驶人技能标准驾驶人的技能水平是影响道路运输安全的关键因素之一。
我国制定了驾驶人的技能标准,包括道路运输从业人员驾驶证的考试标准、理论知识考试内容、实际驾驶技能考核内容等,通过科学的考核手段,提高了驾驶人的技能水平。
3. 运输装载标准为保障道路运输的安全性和运输质量,我国制定了一系列运输装载标准。
这些标准包括货物的装载方式、货物的固定措施、超限超载的限制等内容,保证了运输过程中货物的安全及道路运输的顺利进行。
四、总结道路运输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技术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保障道路运输的安全至关重要。
道路运输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标准规范
道路运输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标准规范一、道路运输安全生产法律法规1.1 道路交通安全法道路交通安全法是我国道路交通管理的基本法律,主要目的是保障道路交通安全,防止和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该法规定了驾驶人的资格条件、机动车的标准和管理、交通违法行为等内容,并提供了相应的处罚措施。
1.2 道路运输管理条例道路运输管理条例是基于道路交通安全法制定的,对道路运输行业的管理与规范起着重要作用。
该条例规定了道路运输经营者的资格条件、车辆的装备要求、驾驶员的安全培训要求等内容,同时也规定了违规行为的处罚措施。
1.3 道路货物运输安全管理办法道路货物运输安全管理办法是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和道路运输管理条例制定的,用于管理和规范道路货物运输行业的安全生产。
办法规定了运输车辆的技术装备要求、驾驶员的安全培训要求、货物运输危险品的规范管理等内容。
二、道路运输安全生产标准规范2.1 道路货运车辆技术条件道路货运车辆技术条件是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和道路运输管理条例制定的,用于规范道路货运车辆的技术要求。
该标准规范了车辆的尺寸、质量、装备以及安全设施等方面的要求,旨在确保道路货运车辆的安全性能和运行质量。
2.2 道路货运车辆驾驶员资格考试和培训标准道路货运车辆驾驶员资格考试和培训标准是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和道路运输管理条例制定的,用于规范道路货运车辆驾驶员的资格考试和培训。
标准明确了驾驶员考试的内容和要求,同时规定了驾驶员培训的内容和培训机构的条件,旨在确保驾驶员具备安全驾驶的技能和素质。
2.3 道路货物运输安全操作规程道路货物运输安全操作规程是根据道路货物运输安全管理办法制定的,用于规范道路货物运输行业的操作流程和安全措施。
规程包括了货物装卸、运输过程中的安全防护、紧急情况处理等方面的内容,以提高运输操作的安全性和效率。
2.4 道路货物运输装载、固定及包装标准道路货物运输装载、固定及包装标准是根据道路货物运输安全管理办法制定的,用于规范道路货物运输中的装载、固定和包装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2019)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2004年4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06号公布;根据2012年11月9日《国务院关于修改和废止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第一次修订;根据2016年2月6日国务院令第666号《国务院关于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第二次修订;依据2019年3月2日《国务院关于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国务院令第709号)第三次修订)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道路运输经营第三章道路运输相关业务第四章国际道路运输第五章执法监督第六章法律责任第七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维护道路运输市场秩序,保障道路运输安全,保护道路运输有关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道路运输业的健康发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从事道路运输经营以及道路运输相关业务的,应当遵守本条例。
前款所称道路运输经营包括道路旅客运输经营(以下简称客运经营)和道路货物运输经营(以下简称货运经营);道路运输相关业务包括站(场)经营、机动车维修经营、机动车驾驶员培训。
第三条从事道路运输经营以及道路运输相关业务,应当依法经营,诚实信用,公平竞争。
第四条道路运输管理,应当公平、公正、公开和便民。
第五条国家鼓励发展乡村道路运输,并采取必要的措施提高乡镇和行政村的通班车率,满足广大农民的生活和生产需要。
第六条国家鼓励道路运输企业实行规模化、集约化经营。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封锁或者垄断道路运输市场。
第七条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主管全国道路运输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负责组织领导本行政区域的道路运输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负责具体实施道路运输管理工作。
第二章道路运输经营第一节客运第八条申请从事客运经营的,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有与其经营业务相适应并经检测合格的车辆;(二)有符合本条例第九条规定条件的驾驶人员;(三)有健全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申请从事班线客运经营的,还应当有明确的线路和站点方案。
第九条从事客运经营的驾驶人员,应当符合下列条件:(一)取得相应的机动车驾驶证;(二)年龄不超过60周岁;(三)3年内无重大以上交通责任事故记录;(四)经设区的市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对有关客运法律法规、机动车维修和旅客急救基本知识考试合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路运输法规、政策 2学时道路危险货物运输法规我国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的主要法规简介我国对危险货物运输一直有比较严格的管理,特别加强了对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的立法管理,近几年,修改或颁布实施了一系列有关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的法律、法规、条例和标准,构成了危险货物运输法规体系。
作为一名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都必须了解这些法规、标准的实施意义和所规定要求,并在实际生产中严格执行,本章节所摘录的法律条文与在岗的危运驾驶员、押运员日常安全营运服务息息相关,对危险货物运输驾驶员、押运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是驾驶员必须熟悉掌握的行业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以下简称《安全生产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于2002年6月29日通过,自2002年11月1日起施行,根据2014年8月3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的决定修正自2014年12月1日起施行。
(二)颁布主旨为了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发展,我国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一)安全生产重要意义。
《安全生产法》第三条:安全生产工作应当以人为本,坚持安全发展,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强化和落实生产经营单位的主体责任,建立生产经营单位负责、职工参与、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的机制。
《安全生产法》第四条:生产经营单位必须遵守本法和其他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改善安全生产条件,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提高安全生产水平,确保安全生产。
(二)从业人员安全生产管理规范。
《安全生产法》第二十五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保证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了解事故应急处理措施,知悉自身在安全生产方面的权利和义务。
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
(三)从业人员基本权利。
1.从业人员知情和建议权。
《安全生产法》第五十条: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有权了解其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及事故应急措施,有权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提出建议。
2.从业人员批评、检举等权利。
《安全生产法》第五十一条:从业人员有权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批评、检举、控告;有权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冒险作业。
生产经营单位不得因从业人员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提出批评、检举、控告或者拒绝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而降低其工资、福利等待遇或者解除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
3.从业人员享有其他特定的权利。
《安全生产法》第五十二条:从业人员发现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时,有权停止作业或者在采取可能的应急措施后撤离作业场所。
生产经营单位不得因从业人员在前款紧急情况下停止作业或者采取紧急撤离措施而降低其工资、福利等待遇或者解除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
4.从业人员依法要求赔偿权利。
《安全生产法》第五十三条:因生产安全事故受到损害的从业人员,除依法享有工伤社会保险外,依照有关民事法律尚有获得赔偿的权利的,有权向本单位提出赔偿要求。
5.从业人员义务和操作规范要求。
《安全生产法》第五十四条:从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守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服从管理,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安全生产法》第五十五条:从业人员应当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掌握本职工作所需的安全生产知识,提高安全生产技能,增强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能力。
《安全生产法》第五十六条:从业人员发现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应当立即向现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者本单位负责人报告;接到报告的人员应当及时予以处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以下简称《安全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于2007年12月29日通过,自2008年5月1日起施行。
另外,安全法的修改决定还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于2011年4月22日通过,自2011年5月1日起施行。
道路交通安全法是为了维护道路交通秩序,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保护人身安全,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财产安全及其他合法权益,提高通行效率,而制定的。
(一)准入要求《安全法》第十九条:驾驶机动车,应当依法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二)驾驶员基本要求《安全法》第二十一条:驾驶人驾驶机动车上道路行驶前,应当对机动车的安全技术性能进行认真检查;不得驾驶安全设施不全或者机件不符合技术标准等具有安全隐患的机动车。
(三)日常行驶准则1.按速行驶规定。
《安全法》第二十二条:机动车上道路行驶,不得超过限速标志标明的最高时速。
在没有限速标志的路段,应当保持安全车速。
夜间行驶或者在容易发生危险的路段行驶,以及遇有沙尘、冰雹、雨、雪、雾、结冰等气象条件时,应当降低行驶速度。
2.保持车距规定。
《安全法》第四十三条:同车道行驶的机动车,后车应当与前车保持足以采取紧急制动措施的安全距离。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超车:一是前车正在左转弯、掉头、超车的;二是与对面来车有会车可能的;三是前车为执行紧急任务的警车、消防车、救护车、工程救险车的;四是行经铁路道口、交叉路口、窄桥、弯道、陡坡、隧道、人行横道、市区交通流量大的路段等是没有超车条件的。
3.减速慢性规定。
《安全法》第四十四条:机动车通过交叉路口,应当按照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交通标线或者交通警察的指挥通过;通过没有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交通标线或者交通警察指挥的交叉路口时,应当减速慢行,并让行人和优先通行的车辆先行。
《安全法》第四十七条:机动车行经人行横道时,应当减速行驶;遇行人正在通过人行横道,应当停车让行。
机动车行经没有交通信号的道路时,遇行人横过道路,应当避让。
(四)交通事故处理1.保护现场,及时救援。
《安全法》第七十条: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车辆驾驶人应当立即停车,保护现场;造成人身伤亡的,车辆驾驶人应当立即抢救受伤人员,并迅速报告执勤的交通警察或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
因抢救受伤人员变动现场的,应当标明位置。
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未造成人身伤亡,当事人对事实及成因无争议的,可以即行撤离现场,恢复交通,自行协商处理损害赔偿事宜;不即行撤离现场的,应当迅速报告执勤的交通警察或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
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仅造成轻微财产损失,并且基本事实清楚的,当事人应当先撤离现场再进行协商处理。
2.交通事故责任认定。
《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应当载明交通事故的基本事实、成因和当事人的责任,并送达当事人。
《安全法》第七十四条:对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的争议,当事人可以请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调解,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经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调解,当事人未达成协议或者调解书生效后不履行的,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3.事故责任赔偿问题。
《安全法》第七十六条: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不足的部分,按照下列规定承担赔偿责任:一是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有过错的一方承担赔偿责任;双方都有过错的,按照各自过错的比例分担责任;二是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没有过错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赔偿责任;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有过错的,根据过错程度适当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赔偿责任;机动车一方没有过错的,承担不超过百分之十的赔偿责任。
交通事故的损失是由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故意碰撞机动车造成的,机动车一方不承担赔偿责任。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以下简称《安全管理条例》)已经2011年2月16日国务院第144次常务会议修订通过,自2011年12月1日起施行。
(二)颁布主旨为了加强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预防和减少危险化学品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保护环境。
二、重要规定摘选《安全管理条例》第四十四条: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企业、水路运输企业的驾驶人员、船员、装卸管理人员、押运人员、申报人员、集装箱装箱现场检查员应当经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考核合格,取得从业资格。
具体办法由国务院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制定。
危险化学品的装卸作业应当遵守安全作业标准、规程和制度,并在装卸管理人员的现场指挥或者监控下进行。
《安全管理条例》第四十五条:运输危险化学品,应当根据危险化学品的危险特性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并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和应急救援器材。
用于运输危险化学品的槽罐以及其他容器应当封口严密,能够防止危险化学品在运输过程中因温度、湿度或者压力的变化发生渗漏、洒漏;槽罐以及其他容器的溢流和泄压装置应当设置准确、起闭灵活。
运输危险化学品的驾驶人员、船员、装卸管理人员、押运人员、申报人员、集装箱装箱现场检查员,应当了解所运输的危险化学品的危险特性及其包装物、容器的使用要求和出现危险情况时的应急处置方法。
《安全管理条例》第四十七条:通过道路运输危险化学品的,应当按照运输车辆的核定载质量装载危险化学品,不得超载。
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应当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安全技术条件,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定期进行安全技术检验。
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应当悬挂或者喷涂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警示标志。
《安全管理条例》第四十八条:通过道路运输危险化学品的,应当配备押运人员,并保证所运输的危险化学品处于押运人员的监控之下。
运输危险化学品途中因住宿或者发生影响正常运输的情况,需要较长时间停车的,驾驶人员、押运人员应当采取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运输剧毒化学品或者易制爆危险化学品的,还应当向当地公安机关报告。
《安全管理条例》第五十一条:剧毒化学品、易制爆危险化学品在道路运输途中丢失、被盗、被抢或者出现流散、泄漏等情况的,驾驶人员、押运人员应当立即采取相应的警示措施和安全措施,并向当地公安机关报告。
公安机关接到报告后,应当根据实际情况立即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卫生主管部门通报。
有关部门应当采取必要的应急处置措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以下简称《道条》)经2004年4月14日国务院第48次常务会议通过,自2004年7月1日起施行,根据2012年11月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628号公布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的《国务院关于修改和废止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修正。
(二)颁布背景道路运输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直接影响人民群众的利益和经济建设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道路运输事业取得的了很大发展,但是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