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有效的课堂交往

合集下载

论课堂上交往技能的训练

论课堂上交往技能的训练
【 民主教学 】
论 课堂上交往技能 的训 练
陈奎升
( 甘肃 省庆 阳市 西峰 区后 官寨 乡南佐 小 学 , 甘肃 庆阳 7 4 5 0 0 0 )
摘要 : 所 谓课 堂 交往 , 是 指在 课 堂教 学情 境 中 , 教师与学生之间、 学 生与 学 生之 间 、 教 师 与教 师之 间 的 “ 对话” , 师 生 透 过 语 言和 非 语 言信 息 工具 相 互 交流 、 相互影响、 相互作用, 实现预 期 交往 任 务 和 促 进 学 生发 展 的教 学 活 动 。课 堂就像 个交际的场所, 交 流 的话 题 就 是 学生 的 学 习任 务 。每 一 个 参 与 “ 课 堂 交 际” 的人 , 都应该具备一定的“ 课 堂 交往 技 能 ”

趣。在课 堂中, 我常设分组讨论 比赛 , 在讲 “ 三大战役 ” 时, 我设 问: “ 若你是三大战役的指挥员 , 将怎样做 ?下面分组 讨论 , 看谁是最成功的指挥员。 ” 学生分组后 , 针对问题 , 讨 论、 交流 、 总结 , 有 了 自由表 达 自己 见解 的机 会 , 较 好 地 发 挥了学生学 习的主动性。 四、 学 习任务 少 要 求独 立完成 。 多强调 学 生 集体 合作 在历史课堂 中加强学生之 间的交流 ,不仅为学生积 极、 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 , 理解掌握学 习方法 , 拓展 了途 径, 更重要的是发展 了个性 , 发展 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因 此, 课堂教学中 , 我采用 “ 小组合作学 习” 的模式来 让学生
大 限 度地 激 活 人 的 思维 ,是 学 生产 生 主动 学 习 的浓 厚 兴
课本 , 不能搞简单的就事论事 。历史课堂教学要不断创设 些 阶梯式问题 , 以疑增趣 , 以疑促思。如讲《 解放战争的 胜利 》 时, 针对本课 的重难点 , 我巧设 了以下 阶梯式问题 : ( 1 ) 假如你 是三大战役总指挥部 的一名指挥员 , 你将先发 动哪一场战役? 为什么?( 2 ) 你能根据课本地图 , 模拟出一 个战前攻 防沙盘军事拼图吗? ( 3 ) 此三次战役能够取胜 , 你 知道原因有哪些吗? 你从 中受到了哪些启发? 这样 , 随着问 题 由易到难的提 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也 由浅人深 , 由 认识知识点到运用知识点到情感价值观培养 , 思维空间不 断得到拓展。

关于课堂教学中“交往”有效性的思考

关于课堂教学中“交往”有效性的思考
关 于 课 堂 教 学 中 “ 往 " 效 性 的 思考 交 有
曹建鹏 ( 河北师大 附属 民族 学院 0 09 ) 50 1
新 一 轮 荩 础教 育 课 程 改 革 要 求 课 程 与教 学 关 注 学 生 的 生 活 经 验 和 生 活 世 界 , 调 知 识 与 技 能 、 程 与 方 法 以及 情感 态 度 价 值 强 过 观的养成。实现这些要求 , 必须将 新课程 的理念落实 到课堂教 学 的 层 面 J。课 堂 教 学 中 的“ 往 ” 系 需 要 重 新 确 立 , 使 新 课 标 I 交 关 以 下的课 堂教学真正实现“ 一学做人 , 二学 文化” 的高度统一 和回归 生活世界的美好 理想。交往贯穿在 整个课堂 教学 中。可 以说 , 没 有了交 往 , 也就没有 了课 堂教 学的活动 和师生 的对 话与 沟通 。现 在课 堂教 学中普遍存在着交往的缺失和阻隔, 存在着“ 普遍 虚假交 往现象”t ̄ 有: 的形式性 、 , H 交往 : L 交往 的造作性 、 交往 的垄 断性 、 交 往的独裁性 等, 致使“ 充分发挥学 生的主体性 ” 只是停 留在 E号上 , l 冈此’ 教师应更新教育观念, 提升教育理 念, 努力加入课 堂教学 改革 中, 研究疏通 、 创造课堂教学交往的种种途径, 使课堂教学交往 发挥 出 最 大 的效 能 。 热 爱 学 生 是 师 生 课 堂教 学 交往 有 效 进 行 的 前 提 别林斯基说 爱 应该是教 育的工具 , 鉴别 的尺度 。没 有真 又是 正的爱, 就没有真正的教育 。因为 只有 在爱 的关 怀 中, 生才会 逐 学 渐意识 到 自己的主体性存在, 才能积极 、 主动地 与教 师进行交往 活 动, 接受教师的教导。胡 塞尔有一段 经典的教育 名言:命 令” “ 可以 指挥我的行 动, 不能指挥我 的思想;巧 言” 但 “ 可以使我 口服, 不能 但 使我心服。只有相互 尊重 、 平等 地相互 交往, 能使 我心悦 诚服 。 才 教 学作 为教 师和学生 的交往 活动, 具有这 样 的要 求。热爱 学 应该 生不仅 是教师的一种崇 高的道德 情感, 而且是一 种重要 的教 育力 量 “ 母爱 教 育 ” 是 最 好 的 教 育 实 践 证 明 , 师 的 爱 能 增 强 学 生 就 教 的学 兴趣 , 提高学生智 力活 动的积极 性 。教师 的爱投射 到学 生 的心灵 }会唤起学生的情感, 生的学习兴趣 不断提高; 爱是 , 使学 师 对学生进行思想 教育的“ 化剂 ”是开启学 生心灵 的钥匙 。有 些 催 , 差生的转 变开始 并不是 因为真 正认 识到 自己的不足, 而是往往 出 于 对 教 师 的 爱 的 反 应 。相 反 , 师 对 学 生 的 冷 酷 还 会 导 致 学 生 的 教 反感, 进而将教师当做对立面加 以实质性 的掩护, 而使教育 活动 从 全 面 异 化 。 所 以 冷 酷是 教 育 的大 忌 。 在教学交往 中, 教师的期待对学 生的鼓励作 用很 大, 课堂 上教

例谈数学课堂中师生的有效交往互动

例谈数学课堂中师生的有效交往互动

师: , 哪有 不都是 4 、81 三个数相加吗?怎么不公 58 、2
平了!
生: 左边算式中先算的8+2正好可以凑成 1 , 8 1, 0 右 0
边要先算 4+8 13还得再算 13 1, 58=3, 3+2两次相加的都没
有凑整的数 , 比左边的难!
样拿?” 给学生留出了一定的思维空间, 促使学生主动思 考。 教学过程依托的是学生的生活经验 , 9 拿 个桃的不 同
嘲 熬 直 塞
j d c t n I rc i n e e rh u ai a Pa t ea d R s ac E o c
墨塑 窒
点, 还是只选一道计算 , 你们可以自己选择, 怎么样?
结论 , 而是要在教师的引导下 , 让不同观点和意见彼此碰
撞、 交融中真理脱颖而 出。 四、 关注个体差异 。 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教 师 应提 高 认 识 , 索措 施 , 升 实 效 。 探 提
关键词 : 学课堂 ; 数 交往 活动; 有效互动 中图分类号 : 2 .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0 9 0 X 2 1 )9 0 5 — 3 G6 35 A 1 0 — 1 ( 0 0 — 0 1 0 O 2
能使学生的主体人格获得和谐发展。
例如 , 一位老师在教完“ 加法结合律” 之后 , 了这 设计
样一个环节 :
师: 规律学到手了 , 咱们来快速用一用好吗?
生( 兴奋 )好 ! :
正确 的思考方向 ,让学生的思维沿着正确的方 向去发现
知识 、 探究知识 、 运用知识 。
师: 提点要求 : 、 一 二两组算左边 , 、 三 四两组算右边 , 不写过程 , 直接写得数 , 看哪组速度最快 !怎么样 ?预备 ( 屏幕快速出示 4+8+2 ,4+8+2两道算式 , 5 (8 1)(5 8)1 由于左边可以凑整百算 , 显然一 、 二组同学快 )

促进有效课堂交往变革研究

促进有效课堂交往变革研究

促进有效课堂交往的变革研究摘要:课堂交往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理论,这种教学方法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性、自主性等,且实现了师生之间以及生生之间情感信息的交往,形成了以情育人、以文载道的教育过程。

但目前仍没有一种课堂交往模式可以适应一切课堂教学,需要广大教育者根据课堂内容有针对性地选择课堂交往模式,从而实现课堂交往的高效性。

关键词:课堂交往;教学设计;高效性;交往模式早在20世纪70年代,德国的k·沙勒与k.h·舍费尔就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理论——交往教学论。

其核心问题是探讨师生之间的交往关系,该理论的观点为“教学的过程就是一种交往的过程”,也就是教师教学的过程必须通过交往来实现,各种知识的学习和获得都是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通过各种媒介在情感、价值观念、认知等多方面的人际交往中收获进行的。

尤其是随着新课程改革以及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传统的单一课堂交往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新课改的教学需求,课堂教学中的交往状态越来越被关注。

然而,如何才能构建科学有效的交往模式教学设计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一、构建科学的理论基础随着当前科学化教学进程的逐步推进,现代的信息论、方法论以及控制论等开始指导教学走向更为科学的进程。

由此再来看传统的教学观念,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代的教学科学化进程,唯有平等、合作、民主的关系,多向、多边的互动关系,才适合新型的课堂教学。

新型的课堂教学应是教师做指导,学生充分发挥其自主性、创造性,形成知识信息的交往形式,同时也实现了师生之间以及生生之间情感信息的交往,形成以情育人、以文载道的教育过程。

二、理顺各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课堂的交往过程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只有将各构成要素进行透彻分析,并理顺它们的关系,才能确保教学过程合理、有序、高效地进行。

1.课堂交往中的信息源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学生心理的个别差异以及心理发展水平。

(2)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它主要以静态的形式贮存于教材的逻辑性知识之中。

交往互动阿创建高效课堂论文

交往互动阿创建高效课堂论文

交往互动阿创建高效课堂在所有的自然科学中,数学被很多人认为是最枯燥乏味的一门学科。

在当前的传统教学模式下,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畏惧,缺乏兴趣,主动性不强。

因此,出现了大批的数学差生。

课堂上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莫名其妙,教室变成了老师的播音室,学生仅仅是特殊的听众罢了,教师和学生很少交流,提问过程也仅仅是最简单的一问一答。

教学改革以来,数学教学中的师生交往互动问题越来越被重视。

教学目标的重点在认识上经历了一个从强调基础知识到重视智力开发与能力培养再到重视创造力、个性和主体性的不断深化的过程,而学生个体主体性的确立、弘扬和凸现,如果离开了交往互动就难以成为可能。

因此,数学教学中如果能巧妙建立起师生之间交往互动,使教与学在一种和谐的氛围中进行,那么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将得以大幅度提高。

威廉姆·多尔(w.doll)对教师角色的界定是“平等中的首席”,教师的作用没有被抛弃,而是得以重新建构,从外在于学生情景转向与情景共存。

教师是内在于情景的领导者,而不是外在的专制者。

而体现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交往可以通过师生对话建立起互相关照、互相包容、共同成长的关系。

教学中教师通过创造积极的师生关系,也会使学生获得数学活动的积极体验,引导学生的主体性人格的生成与确立。

案例一:《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的教学片段。

教师提问:只给一个条件画三角形,大家画出的三角形一定全等吗?然后,学生互相交流,发表自己的意见,得出两种情况:(1)一条边;(2)一个角。

并得出一个条件不能判断三角形全等。

教师继续提问:给出两个条件时,大家所画的三角形一定全等吗?然后,学生分四人一个小组,讨论、交流,最后得出三种情况:(1)两条边;(2)两个角;(3)一条边和一个角。

然后,教师再把学生分成三个大组,通过画图、剪切、重叠的实验方法,探索三种情况下的三角形是否全等。

在此期间,学生们分工、合作、讨论、交流得出结论。

教师紧接着再提出第三个问题:给出三个条件时,大家所画的三角形一定全等吗?学生分四人一个小组,讨论分类情况并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得出共有四种情况:(1)三个角;(2)三条边;(3)两个角及一条边;(4)两条边及一个角。

教师和学生的有效沟通技巧

教师和学生的有效沟通技巧

教师和学生的有效沟通技巧在教育管理过程中,教师的工作是指导帮助,而不是伤害。

有效的沟通方式是改善教育教学生活、增进师生关系的关键。

适当的沟通是一门艺术,需要不断地学习。

下面店铺整理了教师和学生的有效沟通技巧,供你阅读参考。

教师和学生的有效沟通技巧011、就事论事。

在和学生沟通时,要就事论事,不要去翻旧帐。

更不能不针对个人的个性与品格,否则,会给学生造成伤害,导致学生与你对立。

2、寻求合作。

在进行班级管理的时候,要给学生机会去体验独立,自治权越多,敌意越少,越自立就越不会怨恨别人。

和学生交流避免命令可以减少反抗。

如果遇到一些棘手的问题要放弃与学生争辩,因为辩论只会带来反辩,特别在课堂上学生发生轻微不当行为的时候,改变上课气氛比设法改变学生的想法,更容易得到学生的合作。

3、用心接纳。

师生之间相互接纳与了解是一门复杂的艺术,向学生提出要求,使用批评与非批评的语言效果不一样。

非批评的语言不涉及情绪并且减少冲突,而批评的语言引发怨气、制造紧张。

面对学生的问题,教师说出自己的感受与期待,用“我”字开头;回答学生的问题或请求,则用“你”字开头比较好。

4、在愤怒时不能用侮辱的语言。

在现实中班级人数多,自然需求就多,有时造成教师愤怒是不可避免的。

学生经常惹你生气,教师可以宣泄怒气但不可以侮辱人,不抨击学生的品行。

老师生气时,学生会特别注意听老师讲话。

5、不给学生贴标签。

贴标签就是一种伤害,贴标签的形式有:以成绩、以相貌、以家庭、以财富、以表现等贴标签。

处置学生问题时要尽量避免评断和预测,评断的结果可能会使学生形成真的毛病。

学生通常照着老师的消极性语言成长,变成老师所说的那种人。

6、不要带有敌意的盘问。

当学生出现问题时,不要带有敌意的盘问学生,这样学生容易接纳你,也有益于问题的解决。

教师不剧烈的反应,对学生具有长远的影响力,能使学生懂得尊重、自治、自我负责,这样会有更好的效果。

7、简明扼要。

教师要像剧作家一样引人入胜,学生会对喋喋不休的老师关起心门。

浅谈交往对课堂教学的意义

浅谈交往对课堂教学的意义

浅谈交往对课堂教学的意义【摘要】交往在课堂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促进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沟通,增加了教学的活跃度和效果。

交往可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促进学习的深入和持久。

良好的师生关系也能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交往也有助于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最重要的是,交往可以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

交往对课堂教学具有积极意义,加强了师生之间的联系,推动了教学成果的提高。

通过促进交往,教学可以更加有效地实现其教育目标,帮助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和成就感。

【关键词】交往,课堂教学,意义,互动沟通,理解,记忆,融洽,合作,交流,积极氛围,师生关系,联系,教学成果。

1. 引言1.1 交往的概念交往是人类社会中至关重要的一个概念,它指的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联系与交流的过程。

交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相互影响、相互理解、相互合作的方式。

在教学领域中,交往不仅仅是老师和学生之间简单的信息传递,更是一种沟通、互动和合作的关系。

通过交往,师生之间可以共同探讨问题,分享想法,达成共识,从而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和富有意义。

交往不仅包括言辞之间的交流,还包括情感上的联系和互动。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交往手段,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交往还可以帮助老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交往是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它能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沟通,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师生关系的融洽程度,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创造更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交往对课堂教学有着积极的意义,能够加强师生之间的联系,推动教学成果的提高。

1.2 教学的重要性教学是一项重要的社会活动,承载着传承文明、培养人才的使命。

教学的重要性在于它对于个体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教学是传授知识与技能的重要途径,通过教学可以使学生获得各种必要的能力,提升其综合素质。

浅谈有效的课堂教学交往

浅谈有效的课堂教学交往
和理 解 , 是一个 引子 。课 堂教 学交往 另 一种 普遍 的形式 是小 组合 作。学 生围绕共 同的话 题 , 相互交 流 , 诚地表 达 自己的 真
着 和进 行着 。课 堂教学 的主体—— 教师 和学 生 , 围绕 教学 内
容相互 交往 、 相互理解 和沟通 , 形成 共识 。课堂教学 交往是 客
种双 向理解 和 沟通 , 使教 师 的主导作 用真 正得 到发 挥和 体
现, 学生不 仅真 正掌握 教学 的知识 内容 , 而且学 生 的 自主性 、
主动性 和创 造性得 以真正 地发 展 , 学生 的主体 品质和 主体 能 力得到 培养 。有效 的课 堂教学交往 是在教 师引导下 的教学交
成熟 和 完善 的成人 ,课 堂教 学 是教 师施 展 其 主体 能力 的舞 台, 教师要 发挥 主导作 用 , 导真 正有效 的课 堂教 学交往 , 引 必 须发挥 其 自主性 、 主动 性和 创造性 , 了解 学生 的特 点和需 要 ,
深刻 理解 教 学 内容 和教 学 目的 , 课 堂教 学 交往 中 , 师 在 在 教
宁夏教 育科研
NI NGXI E A DUCA ONAL ES ARC TI R E H
总第 9 期 4
Ge e a . . 4 n r1 No 9
有效 的课 堂教学交 往
◆母 宏 英
交 往是 教学 的本质 特征 之一 。离开 了交 往 , 就不 可 能有
教学 的发生 。教学 , 其是 课堂 教学 总是 以交往 的形 式存 在 尤
理解 , 使交 往双 方无论 在知 识上 还是情 感上 都得 到提 升 和发
丰 富。学生 是正 在发展 中的个体 , 无论 是主 体 品质 、 能力 , 还 是 知识技 能 、 感 等方 面都处 于发 展 和积 累的 阶段 。而正 是 情

课堂教学的互动与沟通

课堂教学的互动与沟通

课堂教学的互动与沟通课堂教学的互动与沟通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有效的互动与沟通,教师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困惑,而学生也可以更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和能力。

本文将介绍几种促进课堂教学互动与沟通的方法和技巧。

一、构建积极的课堂氛围在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创造积极的课堂氛围来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互动。

首先,教师应该营造一种开放、友好的氛围,让学生感到安全和自在,鼓励他们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其次,教师可以运用一些互动游戏或小组活动,让学生们在轻松的氛围下相互交流和合作,增强彼此之间的沟通和理解。

最后,教师还可以提供一些激励机制,奖励那些积极参与课堂互动的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二、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的互动和沟通。

例如,教师可以采用讨论式教学,让学生们就一个话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讨论,并激发他们之间的互动。

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通过小组讨论或合作项目,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另外,教师还可以引入一些案例分析或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积极思考和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倾听和反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倾听学生的声音,及时反馈他们的问题和想法。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思考和参与,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意见。

同时,教师还应该耐心倾听学生的回答和观点,给予积极的反馈和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此外,教师还可以设置一些反馈机制,例如课堂问卷调查或小测验,收集学生的反馈和意见,及时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和需求。

四、利用技术手段现代技术手段在促进课堂教学互动与沟通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展示丰富的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在线教育平台或社交媒体工具,与学生进行互动和交流,分享学习资料和作业,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

试析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交往

试析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交往

试析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交往前言在课堂上,交往是学生和教师之间进行沟通和互动的基础。

课堂的有效交流和互动将带来更好的教学效果和学生表现。

这篇论文将探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交往,包括交流、互动和合作。

主体交流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交流是指学生和教师之间通过口头或书面表达信息的过程。

这种信息可以是学术性的,也可以是非学术性的。

交流可以是双向的或单向的,也可以是面对面的或通过其他媒介的。

有效的学术性交流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双向的交流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与教师进行相互沟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而面对面的交流则可以增加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联系,促进课堂气氛的活跃。

互动互动是指学生和教师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这种作用可以在课堂活动中进行,也可以在课后进行。

互动可以包括问答、讨论、组织和共同解决问题等。

在课堂教学活动的中,互动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互动,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思维方式,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困难并进行帮助。

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互动来获取更多的学习机会和知识,从中学习与他人沟通的技能。

合作合作是指学生和教师之间进行共同合作的过程。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合作可以是学生之间互相合作,也可以是学生与教师之间合作。

在合作过程中,学生可以互相学习和帮助,使学习变得更轻松和愉快。

合作还可以促进学生与教师之间进行更好的互动,并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技能。

结论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交流、互动和合作是非常重要的。

有效的交流将带来更佳的教学效果和学生表现,互动将促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联系,合作将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技能。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该积极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交流、互动和合作,以便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浅谈课堂教学中的“有效交往”

浅谈课堂教学中的“有效交往”
浅 谈 课 堂 教 学 中 的 有 效 交 往 "
云 南 省丽 江 市 华 坪 整个学校教 育教学 活动来说是一个重要 的场所 ,课 堂教 学是学校教 育的重要 形式;我们常说的学校要以教学为 中 心 ,而这个中心落 脚点就在课堂教学 。教学是指教育者指导学 习 者进行的一切有 目的的学 习活动 ;课堂教学是在课堂 上教师指导 学生进行的一切有 目的的 学习活动 。教 学的本质是一种特殊的师 生交往 ,是 “ 师生 之间以交流 、对话 、合作、互动作 为基础进行 文 化 传承 和 创 新 的 特殊 交 往 活动 ” ,这 种 交 往 在 教 学 实践 活 动 中 以对话的形式表现 出来 。教 学是一种特殊 交往活动,是动态的、 不是 静 止 的 。从 教 学 的形 态 起 源 来 看 ,教 学 源 于 人类 的交 往 活 动 ;从教 学 的 存在 形态 来 看 ,教 学是 以 交往 为 一 般形 态 存 在 的 , 教 学 是 师生 之间 的 一 种特 殊 交往 形 式 : 学 是教 师的 教 与 学 生 的学 教 的 双 边 活动 ,文 本 教材 是 教 师与 学 生 之 问 交往 的 主要 内容 因此 教学只有通过特殊交往才 能实现 其目的。缺乏有效交往就不是真 正意义上的教学。课堂教 学也如此,课 堂教学缺乏有效交往 ,也 不是真正意义的课堂教学。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的教育,从文 献 中 可 以看 出 “ 话 ”是 孔子 的 主要 教 育 方式 ,通 过 发现 问题 、 对 提出 问题 ,讨论问题、解决问题 的方式最终达到思想、方法 、知 识的传授 。孔子的教育方式就是一种 “ 有效 的交往”。 笔者在调研听课的过程 中发 现,许 多教师 的课堂教学缺 乏有 效交往 ,把课上成报告、演讲、讲故事 ,表演课 ,只是教 师的单 边 活 动 ,教 师充 当 演 员 ,学 生 只 是 观 众 :教 师 演 得 很 精彩 、很 辛 苦 ,而学 生 作 为 观 众 可 听 可 不 听 、 可看 可不 看 ,好 听 就 听 听 , 好 看 就看 一 看 :不 好 听 、 不 好看 ,就 不 听不 看 。大 多 数课 堂 沉 闷、压抑 ;有的课堂学生在打 瞌睡、在 看课外书籍、带着耳机听 音 乐 、玩 东 西、 开 小 差 等 等 。课 堂教 学 效率 低 下 ,课 后作 业练 习 成堆 :学生课后负担加重 ,厌 学情绪越 来越浓 。学生情愿 回家务 农 或 打 工 ,也 不 愿 在 学校 继 续 读 书 : 至 有 学 生 把学 校 称 为 现 代 甚 “ 明监 狱 。 教 育 行政 部 门 已 认 识 到 问题 的 所在 ,曾 经三 令 五 文 申 ,要 求切 实减 轻 中 小 学 学 生 的 负担 。 学校 也 积 极 响 应 ,提 出 “ 减负增效 ”的 口号 ,将 减负进行到底 。于是取消补课,规定学 生的教辅材料的数量 ,规 定学生的作业量,规定学生的在校 时间 等一系列措施。结果学校减负 ,家长增负。在城镇家教成风 ,甚 至在农村 一些有条件的家庭也不得不请 家教 。学校到是减负 了, 而学生家庭的负担反而加重。减轻学生的负担 ,对于教师和 学生 来说是一件 大好事 ,和乐而不为。表面上的减 负,应该说并 不 难 ,下个文件 ,教育行政 部门派 人督 察就能做到 。难就难在减负 后如何保证教育教学质量 ;教学时间减少了,学生的练习、作业 量减少 ,而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并没有减少。 “ 减负增效 ”最大 的矛盾在 于 增效” ,核 心在于课堂教 学。只有紧紧抓住课堂教 学这个中心 ,提高课堂教 学的效 率 ,才可能实现真正的减负 。 现代许多教育专家比较公认的一堂好课 的标准其中有一 点就 是 “ 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广度和深度”。所以笔者认为一堂 好课 ( 或有效课堂教学)必须看师生之间是否进行有效交往。因为学 生的参与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在与教师的交往或互动 ;如果学生鸦 雀 无 声 ,就 很难 看 出学 生 是 否 参 与 ,更 难 看 出 学生 参 与 的深 度 。 现 代 许 多 成 功的 课 堂 教 学 案 例 都 有 一 个 共性 ,那 就 是 最大 限 度 地 调动 了学生的学 习积极 ,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 学。江苏洋思 中学 的 “ 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 ;山东杜郎 口中学 “ 学生动起来 ,课 堂活起来,效果好起来” ;这些独特的成功的课堂教学模 式就是 课堂教学中 “ 效交往”的最好典范。 有 实践证 明,成功的课 堂教学在于有效的课 堂交往 ( 或有效互 动 ),缺少有效的课堂交往 ( 或有效互动)的课堂教学是没有生 命的课堂 ,也是低效的课 堂。活动是学生生活得 以表现的基本形 式 ,活 动过 程 是 学 生 的 内 容 在 潜 能 得 以 双 向对 象化 的 过程 , 离开 了活动 ,学生的潜能就失去 了得以凸显、发生、确认与表征的基 础。交往是活动的最基本形式 ,亦是人的最基本的精神需要之 在教学中,交往是一个有 目的的活动过程 ,参与是交往的前 提。因此我们倡导教师们要用激励评价手段 ,激励学生积极参与 课堂交往。通过课堂的有效 交往,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让课堂 充满生命的绿色 ,让学生享受愉快 的学 习生活。 交 往就 是 互 相 来 往 。 “ 而不 往 ,非 理 也 ” 。教 育 交 往 理 论 来 认为 ,教育活动实质是教育环境 中教育主体的交往 ,交往渗透在 方 方 面 面 。从 交 往 的 主体 看 有 :师 生 交 往 ,是 课 堂 教 学 的 主 要 形 式 ;生 生 交往 ,是 课 堂 中 生 生 之 间的 互 动 交 流 学 习。 从 交 往 的 形 式看 有 :对 话 、 交流 、沟 通 、 合 作 等 形 式 :从 交 往 的 内容 来 看 有 :师 生 交往 以灵 魂 和 思 想 的 交往 ,知 识 内容 的 传 授 ,生 命 内 涵 的领悟 ,行为规范的解读和人文精神 的感染 :生生交往既有行为 的互动 ,也有思维的互动 :既有知识 的交流 ,也有情感的传递 。 本文所谈的有效交往 ,就是指有 目的的交往 :是 为了实现教学 目 标而进行的交往活动 。课堂上的有效 交往要体现如下功能 :智知 共享功能 ( 即师生通过对话沟通获得新知 ):相互理解的功能 ; 意义 创 生 功 能 :情 感 体 验 功 能 ;社 会 适 应 功 能 ;个 性 发 展 功 能 。 如何实施课 堂的有效交往。首先教 师要转变观念和角色 ,教师应 该 是 学 生 学 习 和发 展 的 促 进 者 ( 学生 学 习和 发 展 的动 机 的 激 发 者 ,学生学习能 力的培养者 ,学生科 学学 习方法和过程 的示范 者 ) ;新 型 的 传授 者 ( 发 、 点拨 、 引导 、理 解 ) ;终 身 的 学 习 启 者 ;新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其次是要构 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有效交往 的前提是交往双 方要平等 ,不 平等就谈不上真正的有效交往 ;师生之间课堂上 的交往是 为了思 想的交流、情感 的传递 、文化的传承 ,最终使师生都得到发展。 教学过程也是师生交往 、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这就要求教师要 由 “ 识 权 威 ”转 变 为共 同 的 学 习 者 、合 作 者 ,教 师与 学 生 都 是 知 学 习的主体。要建立一种师生相互理解和认 同,相互接受 ,民 主、 平 等 与 开 放 的教 育 氛 围 。 第三 更新 教 学 观 念 ,树 立 新 的 教 师 观 、新 的 学 生 观 、新 的 评 价 观 。第 四 、要 改 变 传 统 的 教 学 方 法 , 多采用 自学式、讨论式 、探究式、合作式等有利于课堂交往的教 学方法 :教师要努力创设交往的情境 。第五 、教师在课前要精心 设计交往的内容。交往的内容多以问题 的形式出现 ,常言道 : “ 问则疑 ,疑则思 。”教师要善于设疑和 质疑 ,创设探究 问题的 情境同时要鼓励 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 ,允许学生 向教师提问、质 疑 、甚 至 争 辩 。第 六 教 师要 练 就 较 强 的课 堂 组 织 和 管 理 的 能 力 。 有效交往大多要求开放式课堂教学 ,课堂上 师生之 间、学生之 间 的交往、互动、讨论 、辩论往往是激励的 ,如果控制不好就可能 导致课堂混乱 ,甚至有的学生浑水摸鱼 。最终学生动起来 了,课 堂活起来了 ,但效果并没有好起来 ,适得其反 。这也许是教师们 不敢 把 课 堂 变 成 开放 式课 堂 的 原 因 所在 。 总之课堂教学是离不开师生之间交往 ,离开 师生之 问的交往 的教学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学。当然有效教学也离不开有效交 往 。只 有 通 过教 师 、 学生 之 间的有 效 交往 才 能 实现 有 效 教 学 , 同 时要提高课堂教 学的效率和质量也要通过有效交往来实现 。所以 教 师要 鼓 励 学 生 进行 有 效 交 往 ,教 师也 要 主动 与 学 生 进 行 平 等 的 交往 ,通过有效交往达到思想的交流、情 感的传 递、文 化的传 承 ,最终使师生都得到发展 。所以教师要 在如何提 高师生 之间的 有效交往上下功夫:课堂教学的改革也应该把 “ 师生

课堂师生互动的有效策略

课堂师生互动的有效策略

课堂师生互动的有效策略当前,新课程已经在全国各地中小学实施。

对新课程中师生角色行为的转变及师生课堂交往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也成为教育领域讨论的热点问题。

在新的课程理念中,凸显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师生课堂中的有效交往,提高师生互动生成的新知识的比例,应成为课程改革中课堂教学改革的中心问题。

结合教育研究的结果及自身教育实践,我对更好的促进课堂师生互动提出如下建议,与各位同行共同商榷。

一、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促进课堂师生互动教学环境是学校教学活动所必需的客观条件的综合。

首先,物理环境作为教学中有形的、静态的硬环境部分影响着课堂中师生的身心活动。

在物理环境中班级规模又是影响学生行为和师生交往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它首先影响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和程度。

在一个人数少、规模适宜的班级内,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课堂讨论,回答教师问题,与教师和其他同学开展正常的交往活动。

而在我所调查的地区,班级规模达、人数较多是课程改革实验班普遍存在的难题,所以,只有一部分学生能参与正常的课堂活动,而性格内向或能力较差的学生由于环境因素而被剥夺了课堂交往的机会。

除此之外,课堂中的座位编排也会影响课堂师生交往,而座位编排直接受班级规模和教室空间的限制。

创设宽松的课堂教学物理环境,决策权在于教育行政机构和学校管理者,当具备足够的空间时,教师可以尝试通过座位的编排改善师生交往,在空间容许的情况下,把座位排成马蹄形或环形,教师可以在教室里不断走动,能顾及到教室中的各个区域;还可以把小组长安排在全组可以看见的中心位置,把特别安静的学生安排在组长对面或面对比较健谈的组员,把讲话过多的组员安排在指定的组长旁边,通过减少对视机会缩短其参与时间。

另外,课堂心理环境作为教学中无形的、动态的软环境对师生互动也具有重要意义。

在课堂中,师生之间健康、和谐的交往有助于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良好的课堂气氛又有利于师生间的有效互动。

在教学中师生间建立相互尊重、彼此信任、和谐合作的师生关系,必然要以情感为纽带,教师以满腔热情与学生相处,尊重学生,平等的对待学生,给学生以亲切感和信赖感,学生就会愿意接近老师,并与老师合作。

课堂教学中实现有效的师生互动

课堂教学中实现有效的师生互动

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有效的师生互动古慧芳作为一个刚大学毕业、走上教育第一线的新教师,在学习有关教育理论的时候,听的最多的莫过于“新课改”了。

而“新课改”重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教育理念,也就是说,更强调师生间的有效互动,从而真正达到“教学相长”。

在这个精神的指导下,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有效的师生互动成为更加值得探讨的问题。

以下是本人的一些拙见。

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就是师生之间的互动。

师生互动是指在师生间发生的一切交互作用和影响。

“互动”从狭义来讲,指在一定社会背景和具体情景下,人与人之间发生的各种形式、各种性质、各种程度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就是指在课堂教学这一时空内,师生之间发生的一切交互作用和影响,它既指师生间交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方式和过程,也指师生间通过信息交换和行为交换所导致的相互间心理上、行为上的改变。

有效的师生互动,就是创设和谐教学氛围的重要标志,组织得合理、有效,将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完成教学任务。

新课标中倡导的师生“互动”是要彻底变单一、接受的学习方式为多样化的学习方式,高度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亲自研究,动手操作,强调师生间的交流与合作。

我们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教学三要素,就是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

什么是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以师生相互作用的形式进行的,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教科书为主要认识对象的,实现教学、发展和教育三大功能和谐统一的特殊的认识和实践活动过程。

这个定义概括了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三个要素,并且提出了新时期各学科教学过程的一些重要特征:即注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的发挥,强调师生的相互作用。

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自主学习、相互讨论,打破了老师“给水喝”的局面,学会“找水源”的方法。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师生相互交往、交流、探讨的互动过程。

只有有效的师生互动,才能提高课堂效率。

生物课堂中教学交往有效性的探讨

生物课堂中教学交往有效性的探讨

生物课堂中教学交往有效性的探讨课堂教学中,师生的交往是教学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贯穿了整个课堂。

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教师的问与学生的答都是师生课堂交往的体现。

在课堂教学中,很多课堂交往都是效率很低的,这不仅影响了教学质量,也浪费了教学资源。

提高课堂教学中交往的效率,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

在课堂交往中,交往有效性的提高实际上是通过一定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活动,使学生的学习达到比较好的效果。

在实际教学中,课堂教学往往多是以教师为主体,很多教师在与学生交往的过程中,没有意识到他与学生的交往不是一种交互式的交往,而是一种单方向的交往,是教师说,学生照着做。

这种交往会使交往的有效性大打折扣,出现“低效交往”,甚至会出现“无效交往”的现象,使很多的教学过程流于形式,不能真正体现出经过精心教学设计的价值。

如何提高教学过程中交往的有效性的关键是要把学习的主体——学生吸引进入课堂,参与你的课堂教学,让学生成为你课堂的主体,让他们在你的课堂中积极地思考,把他们思考的成果与你交流,在交流过程中把不合适的观点进行调整,把不完善的地方进行完善,建立正确的观点。

每门学科都有着各自学科鲜明的特点,就生物学科而言,它的学科特点明显。

我们必须充分利用学科特点,为课堂的有效交往更好地开展服务。

前段时间听了陈老师讲解《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这一课后,对比自己的教学,发现陈教师这节课的教学效果比较好,我对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交往的有效性进行了思考,有一些问题与看法提出来供大家共同探讨,不正之处欢迎批评指正。

一、精心设计的“粗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位教师对你的课堂的一个整体把握,在设计之前去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了解学生的技能水平,这些都是必须考虑的,对教学要求的把握,什么地方需要重点评讲、仔细分析,哪些地方可以简单交代,也是设计之前应该了然在胸的。

在教学设计中,要从学生的思维角度出发,创设各种问题情境和故事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挖掘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去探索、去发现。

试析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交往

试析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交往

试析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交往试析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交往交往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必要条件,也是每一个人都需要具备的重要素质。

在教育领域,交往是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

因为课堂教学活动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学生与教师之间进行有效交流的过程。

只有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良好交往,才有可能让课堂教学活动更具有互动性、参与性、和启发性。

因此,本文将从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交往这一方面展开探讨。

一、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交往意义1.促进信息传递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往能够促进课堂上信息的传递,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

因为教师只有与学生之间进行良好的互动,才能在交流中感知到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和所存在的问题。

同时,学生只有在与教师的交流中,才有可能充分理解和消化所学的内容。

所以,交往在信息传递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2.增强彼此之间的理解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往还能够增强彼此之间的理解。

因为教育是人与人之间发生的交流过程,教育者和受教者之间需要有相互理解,才能够使教育活动得以真正意义上的开展。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交往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学生也通过交往了解教师的教学观点,进而在学习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和接受知识。

3.提升教育效果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良好交往不仅可以促进信息传递和增强彼此之间的理解,还能够提升教育效果。

因为交往是一种互动的过程,通过互动可以以不同的方式促进学生的认知和思维发展。

而且交往使得教育过程变得生动有趣,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更容易在学习过程中获得自信和满足感,从而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二、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交往方式1.语言交流语言是课堂教学活动中最基本的交流方式。

在语言交流中,教师可以通过语言描述和解释知识,学生也可以通过语言回答问题和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意见。

因此,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良好语言交流能够使教育活动更加顺畅和有效。

2.眼神交流眼神交流是一种非语言交流方式,但对于课堂教学活动同样有着重要的意义。

眼神交流可以促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让双方感觉到彼此的存在和注意,同时也能够增加教师的说服力和学生的信任感。

新课程呼唤有效课堂交往

新课程呼唤有效课堂交往
20 年 1 08 1月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Ju a o injn oeeo E uao or l f l g agCl g f d ct n n Heo i l i
NO . 0 8 V2o V0 . 127 No. l 1
第2 7卷第 1 1期
新 课 程 呼 唤 有 效 课 堂 交 往
性, 对促进学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学思考 、 使哲学思 考转化为 日常的生活 。作 为一种
教学 活动 , 有效课堂交往也具备三个结构层 次: 浅层的
“ 知识性” 交往 , 中层 的“ 学术 性 ” 交往 , 深层 的“ 活 生 性” 交往。在第一层次学 习知识 中, 师生是围绕着课程 知识而进行着教学 交往 , 使得每一个 学习者通过基础
用、 培养学生的课 堂交往能力等方面建构新课 程背景 下的有效课堂交往 。 关键词 : 有效课 堂交往 ; 形式化 ; 建构策略
中图 分类 号 : 44 2 G2.1 文 献 标 志码 : A 文章 编 号 :0 1 7 3 (0 8 1 — 05一 3 10 — 86 20 ) 1 0 6 O
新课程改革倡导课堂教 学过程应是师生交往 、 共 同发 展 的 互 动 和 谐 的 过 程 。在 推 进 课 程 改 革 的 过 程
自我 内心发 展 为 交 流任 务 的 教学 活 动 。雅 斯 贝 尔斯 认
为, 教学活动可分 为三个层次 : 习人类 知识 、 学 参加哲
中, 广大教师也非常重视通过交往 、 作等手段改善教 合 学中的人际关系 , 从而实现对学生 的个性 、 主体性和创 造性的培养 。但 也 出现 了一些问题 , 如师 生互动频 率 增加了 , 生生交往合作的积极性提高了 , 学生学习的兴 趣、 能力等基本素养却没有像预想 的那样得到发展 , 课 堂交往的时效 性降低 了。如何 保证 课 堂交 往的有 效

试析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交往

试析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交往

试析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交往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交往是指课堂内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进行认知、情感、价值等方面的交换,是教育教学活动重要的一部分。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通常以讲授知识为主,学生相对被动地接受教育,以及很少与教师以及同学进行交流与互动,而在新时代中,教学的理念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革,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发展、自主学习以及交流。

而跟随这一趋势的还有“经验主义”的转变──课堂教学已不再是从教师经验中抽象归纳出来的知识体系,而是学生以及教师共同经验的结果,交互性、协作性成为了解决问题、获取知识的方式。

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交往,不论是学生之间还是教师和学生之间,都是必不可少的。

试析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交往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教学效果产生的积极意义。

一、交往重在协作与合作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交往不仅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沟通交流,更重要的是和谐的互动。

换句话说,交往应该重在协作与合作,因为课堂教学的本质就是一个群体活动,需要所有人共同协作完成任务。

协作与合作可以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例如:同城,树立小组,进行集体合作;或者取消小组,各自完成任务后进行合作。

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团队协作的效率。

课堂教学活动实质上是一种集体拼图的过程。

每一个学生或者教师只有在与其他人相互交流,彼此合作和互助的过程中才能实现更高效的知识共享和成长。

在课堂上进行交往,学生的应该是互相尊重,尝试理解。

这样可以避免沟通中出现直接否认、质疑等不适当的反应。

交流中应该切忌观点武断,但同时也不应该磨磨蹭蹭,必须尽可能地明确意图,达成共识,完成任务。

二、交往提高沟通能力课堂教学交往对于提高沟通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当学生与教师或者同学沟通时,不仅是知识的交流,也是一种情感的交流。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注意到自己表达的逻辑性、连贯性以及对方是否理解了自己的意思。

在表达中,应该注意用简单明了的语言,避免使用过多的专业术语。

一些帮助沟通的技能如:快速准确地转换想法、理性思考、主动引导讨论,都是为了提高沟通效果的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有效的课堂交往随着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的深入和视野的扩大,人们日益关注教学交往的研究,尤其是有效课堂交往,已成为当前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的最具前沿性的理论问题之一。

透过有效课堂交往,推动教学认识的发展、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弘扬人的主体性、唤起人的主体意识,是我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与完善的客观需求,是新世纪社会发展的现实选择,是时代的要求。

有效课堂交往研究对我校教学现实的变革和课程与教学论的发展均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部分从课堂交往需要的满足策略、课堂交往的引导策略、课堂交往环境的优化策略和课堂交往行为的合作策略四个方面对有效课堂交往的策略问题进行了粗疏的探究。

一、有效课堂交往的意义首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一方面,通过有效课堂交往,闻道在先、术有专攻的专职教师可以便捷有效地将科学文化知识传递给学生,而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和主动积极的学习表现反过来又可以促进教师不断地获取新知、断地提高教书育人的技艺,即教学相长;另一方面,通过有效课堂交往,师生双方除交流学术性信息外,还交流非学术性信息,最直接的就是进行思想情感的交流。

师生通过有效课堂交往,传递信息、增进了解、交流情感,逐渐形成一定的师生相互作用关系。

其次,作为同龄人的学生,他们之间往往有较高的心理认同感,有自己的价值标准,因之,在有效课堂交往中,他们之间通常比较容易自发地、自觉自愿地形成相互切磋、相互交流的作用关系,透过这种相互作用关系,学生彼此之间可以相互启发、集思广益,从而加速自身的认识进程。

可以肯定地讲,有效课堂交往涵盖师生、生生之间发生的一切相互作用关系。

我们平常所使用的一系列表达课堂教学中师生、生生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概念,比如交际、交流、交换、交谈、竞争、冲突、对立等,仅仅反映了有效课堂交往中的某些方面或某种形式。

课堂教学中的相互影响、相互合作、相互冲突、相互矛盾等都是课堂教学中师生、生生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不同表现形式而已。

二、有效课堂交往的策略课堂教学活动实际上是一种多极主体间的交往活动。

在这种交往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发生着频繁而密切的联系,这种师生间、学生间的广泛交往与联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意义,是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得以发挥的前提,是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本部分拟从课堂交往需要的满足策略、课堂交往的引导策略、课堂交往环境的优化策略和课堂交往行为的合作策略四个方面对有效课堂交往的策略问题做一粗疏的探究。

(一)课堂交往需要的满足策略所谓课堂交往需要的满足策略,是指课堂教学通过满足学生的课堂交往需要来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交往,使学生在有效课堂交往中得到全面发展的一种操作对策。

在教学实践领域中,不少教师往往重视那些与学生学习能力发展相关的需要,而相对忽视学生的课堂交往需要,这不仅不利于有效的课堂交往,而且无助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应当承认,学生的学习需要的确是课堂教学理应关注的首要对象,但教师不能因此而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及课堂交往需要。

事实上,学生的课堂交往需要在课堂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如若学生的个性发展及课堂交往需要始终得不到满足,不仅会影响有效课堂交往的动力,而且会削弱学生的学习需要。

所以,满足学生的课堂交往需要,从一定意义上讲,就是根据学生有效课堂交往对象整体选择心理发展特点来满足学生的社会接纳、决策及亲和需要。

1.满足学生的社会接纳需要社会接纳需要是学生在课堂教学环境中所体验的多种交往需要中最有影响力的一种需要。

一般而言,社会接纳需要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个体跟教师与同学成功交往和相互作用的需要。

当某一学生能很快满足自己的社会接纳需要时,其学习需要的满足将不成问题。

可那些在课堂教学中不能跟教师与同学成功交往和相互作用的学生,则有可能就连学习需要的满足都成问题。

如果社会接纳需要长期得不到满足,就会导致亚社会行为或超社会行为的产生。

亚社会行为是指学生个体远离教师、远离同学、远离集体的行为。

沉溺于亚社会行为的学生可能会脱离教师、脱离同学、脱离集体,装出一副很独立的样子。

事实上,他们的真实想法却是;“既然根本没人在乎我,为什么我要在乎他们?”这种态度代表着对无力跟教师与同学成功交往和相互作用的一种补偿。

换言之,它是一种伪装。

亚社会行为对课堂教学中的有效交往会产生消极的影响。

首先,其它学生不太可能主动或继续跟亚社会行为者交往。

亚社会行为者的社会接纳需要将继续得不到满足。

其次,亚社会行为者在脱离教师和同学的同时,也使自己失去作为重要学习资源的合作。

课堂学习活动需要合作,设若学生戒绝与教师和同学合作,那么,课堂教学中的有效交往便不可能产生。

亚社会行为者在满足学习需要时,将会不可避免地遇到困难。

超社会行为是指学生个体在不恰当的时间、以不恰当的方式吸引教师和同学注意的行为。

与亚社会行为者相似,超社会行为者在思想认识上同样存在误区。

所不同的是,超社会行为者不是努力自我宽容而是力图惹人注意。

例如,在课堂教学中,他们往往会在不恰当的时间进行交往,或者在教师作为组织者更合适的时候硬要充当组织者。

此外,这类学生甚至可能会通过违反课堂社会准则的方式来吸引教师和同学的注意。

这无助于教育教学目的的实现,相反,还可能引起其它同学的反感。

这种反感肯定会对超社会行为者的学习需要产生消极影响。

由此可见,课堂教学要满足学生的社会接纳需要。

社会接纳需要得不到满足不仅会影响有效课堂交往的动力,而且会严重地毁损学生的学习需要。

如果学生个体因社会接纳需要得不到满足而产生有害于集体的亚社会行为或超社会行为,那么,其它同学的学习需要也会受到伤害。

2.满足学生的决策需要除社会接纳需要外,学生还有体验自己有能力做出影响同伴的决定的需要。

当然,并非一切左右课堂教学活动的决策都可以由他们来定夺。

从个体层面看,决策需要是指学生体验教师和同伴认可自己能胜任地、负责地做出决策的需要;从人际角度审视,它是指学生体验分担决策责任的需要。

决策需要贯穿于所有学段。

譬如,在小学,教师有时奖励学生的方式是;允许他(她)为集体作决策。

有的教师可能会认为,这种机会对于学生而言并无多大意义。

但事实上,小学生往往会尽全力去竞争这种被教师视为微不足道的决策机会。

决策需要长期得不到满足会给学生造成实实在在的负面影响。

决策需要长期得不到满足的学生会误以为,教师和同学认为自己不胜任、不负责任。

显然,这种观念无助于健康自我观的形成,会导致学生屈服性的产生。

那些真地以为教师和同学视自己为不胜任、不负责任的学生可能会开始逃避理应承担的责任,可能会试图将自己的责任推卸给他人,或倾向于完全顺从。

这种推卸责任的态度或顺从态度;同社会为学生所制定的发展目标是不一致的。

从学业角度看,让学生学会在课堂教学中舒服地做决定,绝对是重要的。

从人际角度观察,让学生学会在自主活动中分担决策责任,一样是重要的。

如果学生因决策需要得不到满足而养成推卸责任的恶习或变得顺从,那么,他将不可能形成必备的智力和有效课堂交往的能力。

应指出的是,决策需要得不到满足并不见得一定使学生变得顺从。

相反,有些学生可能会采取“我将做给他们看”’的态度,试图独断独行,而不是分担决策责任。

就象顺从的学生一样,独裁的学生也会遇到人际上和学业上的困难。

至少,在涉及集体事务时,其它同学可能会对独裁学生之独裁行为产生愤感情绪。

一旦这种愤感情绪被激化,全体同学就可能会对独裁者采取排斥态度。

且不说独裁者在课堂交往中会成为不受欢迎的人,他(她)还可能会碰到学业上的困难。

而学业问题反过来又强化了独裁者在集体事务中的不合作性。

故此,课堂教学要满足学生的决策需要。

决策需要得不到满足会对学生健康自我观的形成产生严重的消极影响。

这种消极影响可能表现在顺从或独裁行为上。

无论哪种情况,其结果都是相同的;使学生碰到严重的课堂交往和学业障碍。

3.满足学生的亲和需要课堂交往的基本动机之一是寻求建立亲和关系。

学生有和同学与教师建立密切关系的内在需要。

一般而言,亲和需要是指学生觉得自己有能力给予和接受关爱的需求。

同社会接纳需要长期得不到满足相似,亲和需要长期得不到满足也会导致学生产生亚社会行为或超社会行为。

这两种行为是建立在学生觉得同学与老师认为自己冷淡或没有情感的观念基础之上的。

在课堂教学中,具有亚社会行为的学生有能力和他人联系与交往。

问题不在于他们的有效课堂交往的能力,而在于他们努力避免同他人缩短心理距离,在于他们不愿意向同学和教师敞开心扉。

这会造成两个问题;一是会强化他们自己的冷淡或无感情的观念;二是增加教师对其课堂交往行为的误解及不恰当的反应。

因此,从长远眼光看,具有亚社会行为的学生,其过分谨慎的行为不仅会对其有效课堂交往的能力的形成产生一定影响,而且对其学业成绩会产生实际的影响。

与具有亚社会行为的学生在课堂交往中的过分谨慎不同,具有超社会行为的学生则行事鲁莽。

此类学生很快会将自己最隐秘的情况告诉同学和老师,可能会贸然加强与同学的关系,并倾向于宁可忽视学业需要也要满足亲和需要,但是,相互亲和的关系并非一下子就能形成。

从这个意义上讲,希望同伴在课堂教学中迅速向自己敞开心扉的想法是不现实的。

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帮助具有亚社会行为的学生满足亲和需要,而且要引导具有超社会行为的学生科学地满足亲和需要。

须指出的是,无论是在亲和需要得不到满足的前提下,抑或是在决策需要和社会接纳需要得不到满足之时,所有学生都可能会表现出亚社会行为或超社会行为。

因此,亚社会行为或超社会行为特征不应被当作一种识别问题学生的便利手段,而应把它们视为一种检测学生课堂交往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的标准。

教师应透过这种标准及时地满足学生的亲和、决策和社会接纳等课堂交往需要,以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交往,使学生在有效课堂交往中得到全面发展。

(二)课堂交往的引导策略所谓课堂交往的引导策略,是指课堂教学通过激发兴趣、启发思维、点拨疑难、指导方法,即通过正确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来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交往,使学生在有效课堂交往中自己会学、学会;懂得想、想得懂问题从而得到全面发展的一种操作对策。

1.引导有助于提高课堂交往的有效性课堂交往中的认识过程与人类的一般认识规律既有共同的一面,又有其特殊性。

课堂交往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客观世界和学习改造客观世界的捷径,是向学生传授规律性知识和发展其思维能力的捷径,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的捷径。

从这个意义上讲,课堂交往过程的有效性要体现在能否走通这条捷径上。

而能否走通这条捷径又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教师的正确引导和学生的能动学习的有机结合。

具体而言,教师的正确引导和学生的能动学习的有机结合主要又体现在引导学生做好两个转化上作;一把人类己知的科学真理转化为学生的真知;二引导学生将真知转化为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