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1 流体力学综合实验

合集下载

流体力学实验报告(全)

流体力学实验报告(全)

工程流体力学实验报告实验一流体静力学实验实验原理在重力作用下不可压缩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或(1.1)式中:z被测点在基准面的相对位置高度;p被测点的静水压强,用相对压强表示,以下同;p0水箱中液面的表面压强;γ液体容重;h被测点的液体深度。

另对装有水油(图1.2及图1.3)U型测管,应用等压面可得油的比重S0有下列关系:(1.2)据此可用仪器(不用另外尺)直接测得S0。

实验分析与讨论1.同一静止液体内的测管水头线是根什么线?测压管水头指,即静水力学实验仪显示的测管液面至基准面的垂直高度。

测压管水头线指测压管液面的连线。

实验直接观察可知,同一静止液面的测压管水头线是一根水平线。

<0时,试根据记录数据,确定水箱内的真空区域。

2.当PB,相应容器的真空区域包括以下三部分:(1)过测压管2液面作一水平面,由等压面原理知,相对测压管2及水箱内的水体而言,该水平面为等压面,均为大气压强,故该平面以上由密封的水、气所占的空间区域,均为真空区域。

(2)同理,过箱顶小水杯的液面作一水平面,测压管4中,该平面以上的水体亦为真空区域。

(3)在测压管5中,自水面向下深度某一段水柱亦为真空区。

这段高度与测压管2液面低于水箱液面的高度相等,亦与测压管4液面高于小水杯液面高度相等。

3.若再备一根直尺,试采用另外最简便的方法测定γ最简单的方法,是用直尺分别测量水箱内通大气情况下,管5油水界面至水面和油水界面至油面的垂直高度h和h0,由式,从而求得γ0。

4.如测压管太细,对测压管液面的读数将有何影响?设被测液体为水,测压管太细,测压管液面因毛细现象而升高,造成测量误差,毛细高度由下式计算式中,为表面张力系数;为液体的容量;d为测压管的内径;h为毛细升高。

常温(t=20℃)的水,=7.28dyn/mm,=0.98dyn/mm。

水与玻璃的浸润角很小,可认为cosθ=1.0。

于是有(h、d单位为mm)一般来说,当玻璃测压管的内径大于10mm时,毛细影响可略而不计。

流体力学综合实验

流体力学综合实验

实验报告课程名称:过程工程原理实验(甲) 指导老师: 成绩: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名称:流体力学综合实验(一、二) 实验类型:工程实验 同组学生姓名:姿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必填)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必填) 三、主要仪器设备(必填) 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 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六、实验结果与分析(必填)七、讨论、心得1、流体流动阻力的测定实验1.1 实验目的:1.1.1 掌握测定流体流经直管、阀门时阻力损失的一般实验方法1.1.2 测定直管摩擦系数λ与雷诺数 的关系,验证在一般湍流区内λ与 的关系曲线1.1.3测定流体流经阀门时的局部阻力系数ξ1.1.4 识辨组成管路的各种管件、阀门,并了解其作用 1.2 实验装置与流程: 1.2.1 实验装置:实验对象部分由贮水箱、离心泵、不同管径和材质的水管、阀门、管件、涡轮流量计、U 形流量计等所组成。

实验管路部分有两段并联长直管,自上而下分别用于测定粗糙管直管阻力系数和光滑管直管阻力Re Re系数。

同时在粗糙直管和光滑直管上分别装有闸阀和截止阀,用于测定不同种类阀门的局部阻力阻力系数。

水的流量使用涡流流量计或转子流量计测量,管路直管阻力和局部阻力采用压差传感器测量。

1.2.2 实验装置流程示意图,如图1,箭头所示为实验流程:其中:1——水箱2——离心泵3——涡轮流量计4——温度计5——光滑管实验段6——粗糙管实验段7——截止阀8——闸阀9、10、11、12——压差传感器13——引水漏斗图1 流体力学综合实验装置流程示意图1.3 基本原理:流体通过由直管、管件和阀门等组成的管路系统时,由于粘性剪应力和涡流应力的存在,要损失一定的机械能。

流体流经直管时所造成的机械能损失成为直管阻力损失。

流体通过管件、阀门时由于流体运动方向和速度大小的改变所引起的机械能损失成为局部阻力损失。

1.3.1直管阻力摩擦系数λ的测定:由流体力学知识可知,流体在水平等径直管中稳定流动时,阻力损失为:(1) 公式中:fp ∆:流体流经l 米直管的压力将,Pa ;λ:直管阻力摩擦系数,无因次; d :直管内径,m ;f h :单位质量流体流经l 米直管的机械能损失,J/kg ;ρ:流体密度,kg/m 3;l :直管长度,m ;u :流体在管内流动的平均速度,m/s ;由上面的式子可知: (2)雷诺数: Re =Reuρμ式子中:μ:流体粘度,kg/(m ·s)。

流体力学综合实验实验报告

流体力学综合实验实验报告

流体力学综合实验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 了解流体力学原理。

2. 学习流体力学实验的方法,掌握实验的技能。

3. 通过实验,明白流体力学中流体的各种属性及其产生的作用。

二、实验原理流体力学综合实验主要通过实验装置与实验方法,研究流体力学的基本原理,掌握压力、压降、流量、冲力等参数的测量方法,以及流体间的力学特性(如阻力、压力损失率、混合性等),量化表征流体运动规律,有助于进一步深入研究流体力学的原理。

三、实验设备流体力学综合实验装置由以下部分组成:1.供水管2.压力表3.流量计4.定压调节装置5.实验室水压测试系统6.实验室水压实验系统四、实验步骤1. 打开供水管,启动实验装置,并记录初始温度和流量。

2. 根据实验要求,调整定压调节装置,使实验装置持续运行。

3. 逐步记录实验装置的运行参数,如流量、压力、温度等。

4. 观察实验装置的运行状态,及时记录实验数据。

5. 根据实验结果,归纳总结实验意义,完成实验报告。

五、实验结果实验中测量的参数如下:1. 流量:1.32mL/min;2. 压力:2.45MPa;3. 温度:18℃。

六、实验分析通过实验,可以看出,流量、压力和温度是流体力学中非常重要的参数,改变这些参数,可以影响流体的运动状态,从而得出实验结论。

根据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压力的变化可以影响流体的流动状态。

随着压力的增加,流体的物理特性也发生了改变,即流量也相应增大。

2. 温度的变化也会影响流体的流动状态。

随着温度的升高,流量会增加。

七、实验总结本实验通过实验装置,和测量方法,了解流体力学的基本原理,掌握压力、压降、流量、冲力等参数的测量方法,以及流体间的力学特性,我们可以从中得出流体受到压力、温度等影响而发生变化的结论。

流体力学综合实验报告

流体力学综合实验报告

流体力学综合实验报告流体力学综合实验报告引言:流体力学是研究流体运动规律和流体力学性质的学科,广泛应用于工程领域。

本实验旨在通过一系列实验,深入了解流体的性质和运动规律,加深对流体力学的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实验一:流体静力学实验在这个实验中,我们使用了一个容器装满了水,并通过一个小孔使水流出。

通过测量水的高度和流量,我们可以了解到流体静力学的基本原理。

实验结果表明,当小孔的面积增大时,流出的水流量也随之增加,而当容器的高度增加时,流出的水流量也会增加。

实验二:流体动力学实验在这个实验中,我们使用了一台水泵和一段水管,通过改变水泵的转速和水管的直径,我们可以观察到水流的速度和压力的变化。

实验结果表明,当水泵的转速增加时,水流的速度也会增加,而当水管的直径增加时,水流的速度会减小。

同时,我们还发现,水流的速度和压力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即当水流速度增加时,压力会减小。

实验三:流体粘度实验在这个实验中,我们使用了一个粘度计和一种称为甘油的液体。

通过测量液体在粘度计中的流动时间,我们可以计算出液体的粘度。

实验结果表明,甘油的粘度较大,流动时间较长,而水的粘度较小,流动时间较短。

这表明不同液体的粘度是不同的。

实验四:流体流动实验在这个实验中,我们使用了一个流量计和一段水管,通过改变水管的直径和流速,我们可以观察到水流的流量和流速的变化。

实验结果表明,当水管的直径增加时,水流的流量也会增加,而当流速增加时,水流的流量也会增加。

同时,我们还发现,水流的流量和流速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即当流速增加时,流量也会增加。

结论:通过以上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流体的性质和运动规律。

我们发现,流体静力学和动力学的基本原理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并且不同液体的粘度是不同的。

此外,我们还发现,流体的流量和流速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这些实验结果对于工程领域的流体力学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流体力学的理论知识。

实验一 流体力学综合实验

实验一 流体力学综合实验

实验一 流体力学综合实验流体力学综合实验台为多功能实验装置,其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

图1 流体力学综合实验台结构示意图1.储水箱2.恒压水箱溢流管3.上水管4.恒压水箱5.墨盒6.实验管段组7.支架8.计量水箱9.回水管10.实验桌利用上述流体力学综合实验台可进行下列实验:I. 雷诺实验;II.能量方程实验;III.阻力损失实验:1.沿程阻力2.局部阻力(含阀门、突扩和突缩);IV.孔板流量计流量系数和文丘里流量计流量系数的测定。

1··I 雷诺实验实验目的1. 观察流体在管道中的流动状态及层流状态下的速度分布。

2. 测定不同流态下的雷诺数,了解流态与雷诺数的关系。

3. 测定下临界雷诺数。

实验原理众所周知,流体在管道中具有不同的流态。

在图2所示的实验装置中,可以看到两种流态的征状。

容器A内装有清水,水从管G送入容器,从侧壁上的玻璃管B及靠近容器顶部的溢流管H流出。

送入的水量应使总有一部分水经过溢流管流出,这样可使容器的液面维持一定。

玻璃管的排水量可用阀C调节。

容器上方有小瓶D,瓶内装入有色液体,有色液体可经过细管E注入玻璃管B内。

图2 雷诺实验装置示意图当玻璃管内的流速较低时,从细管注入的有色液体能成为单独的一股细流前进,同玻璃管内的水不相混杂(见图1a)。

当玻璃管内的流速较高时,从细管注入的那股有色的细流马上消失在水中,同水混杂起来(见图1c)。

前一种情况说明流体流动时,流体的质点成为互不干扰的细流前进,各股细流互相平行,层次分明,流体的这种状态叫层流,或叫滞流。

后一种情况说明流体流动时,出现一种紊乱状态。

流体各质点作不规则的运动,流体内各股细流互相更换位置,流体质点有轴向和横向运动,互相撞击,产生湍动和旋涡,这种流态叫湍流,或称紊流。

这个实验称为雷诺实验。

2··实验证明,除了流速u对流态有影响外,管道直径d、流体密度ρ和粘度μ对流态也产生影响。

若流体处于层流状态时,d、ρ愈大,μ愈小,流态就愈容易从层流转为紊流;相反,d、ρ愈小,μ愈大,流态就愈不易从层流转为紊流。

《流体力学》实验指导书

《流体力学》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流体静力学综合性实验一、实验目的和要求掌握用测压管测量流体静压强的技能;通过测量静止液体点的静水压强,加深理解位臵水头、压强水头、及测管水头的基本概念;观察真空现象,加深对真空度的理解;验证不可压缩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测量油的重度二、实验装臵本实验装臵如图1.1所示4.真空测压管5.U 型测压管6.通气阀7.加压打气球8.截止阀9.油柱10. 水柱11.减压放水阀说明: 1. 所有测压管液面标高均以标尺(测压管2)零度数为基准;2.仪器铭牌所注^B 、▽D 系测点B 、C 、D 标高;若同时取标尺零点作为静力学基本方程的基准,则^B 、▽C .▽D 亦为Z B 、Z C 、Z D3. 本仪器中所有阀门旋柄顺管轴线为开。

4. 测压管读数据时,视线与液面保持水平,读凹液面最低点对应的数据。

三、实验原理1在重力作用下不可压缩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pz +=constY或p =+y h式中:z —被测点在基准面以上的位置高度;1.测压管2.带标尺测压管3.连通管 I2367485D图1.1流体静力学综合性实验装臵图p—被测点的静水压强,用相对压强表示,以下同;po—水箱中液面的表面压强Y—液体容重;h—被测点的液体深度。

上式表明,在连通的同种静止液体中各点对于同一基准面的测压管水头相等。

利用液体的平衡规律,可测量和计算出连通的静止液体中任意一点的压强,这就是测压管测量静水压强的原理。

压强水头£和位置水头z之间的互相转换,决定了夜柱高和压差的对应关系:Ap二yKh Y对装有水油(图1.2及图1.3)U型侧管,在压差相同的情况下,利用互相连通的同种液体的等压面原理可得油的比重So有下列关系:Y h0=1—Y h+hw12图1.2图1.3据此可用仪器(不用另外尺)直接测得So。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搞清仪器组成及其用法。

包括:1)各阀门的开关;2)加压方法关闭所有阀门(包括截止阀),然后用打气球充气;3)减压方法开启筒底阀11放水4)检查仪器是否密封加压后检查测管1、2、5液面高程是否恒定。

流动流体综合实验报告(3篇)

流动流体综合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掌握流体流动阻力测定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学习使用流体力学实验设备,如流量计、压差计等。

3. 通过实验,了解流体流动阻力在工程中的应用,如管道设计、流体输送等。

4. 分析实验数据,验证流体流动阻力理论,并探讨其影响因素。

二、实验原理流体流动阻力主要分为直管摩擦阻力和局部阻力。

直管摩擦阻力是由于流体在管道中流动时,与管道壁面产生摩擦而导致的能量损失。

局部阻力是由于流体在管道中遇到管件、阀门等局部阻力系数较大的部件时,流动方向和速度发生改变而导致的能量损失。

直管摩擦阻力计算公式为:hf = f (l/d) (u^2/2g)式中:hf为直管摩擦阻力损失,f为摩擦系数,l为直管长度,d为管道内径,u 为流体平均流速,g为重力加速度。

局部阻力计算公式为:hj = K (u^2/2g)式中:hj为局部阻力损失,K为局部阻力系数,u为流体平均流速。

三、实验设备与仪器1. 实验台:包括直管、弯头、三通、阀门等管件。

2. 流量计:涡轮流量计。

3. 压差计:U型管压差计。

4. 温度计:水银温度计。

5. 计时器:秒表。

6. 量筒:500mL。

7. 仪器架:实验台。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台,安装直管、弯头、三通、阀门等管件。

2. 连接流量计和压差计,确保仪器正常运行。

3. 在实验台上设置实验管道,调整管道长度和管件布置。

4. 开启实验台水源,调整流量计,使流体稳定流动。

5. 使用压差计测量直管和管件处的压力差,记录数据。

6. 使用温度计测量流体温度,记录数据。

7. 计算直管摩擦阻力损失和局部阻力损失。

8. 重复步骤4-7,改变流量和管件布置,进行多组实验。

五、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1. 记录实验管道长度、管径、管件布置等信息。

2. 记录不同流量下的压力差、流体温度等数据。

3. 计算直管摩擦阻力损失和局部阻力损失。

4. 绘制直管摩擦阻力损失与流量关系曲线、局部阻力损失与流量关系曲线。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通过实验数据,验证了流体流动阻力理论,即直管摩擦阻力损失和局部阻力损失随流量增加而增大。

流体实验综合实验报告

流体实验综合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流体力学综合实验实验日期:2023年4月10日实验地点:流体力学实验室一、实验目的1. 通过实验加深对流体力学基本理论的理解和掌握。

2. 掌握流体力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

4.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实验原理本实验主要研究流体在管道中流动时的基本特性,包括流速分布、压力分布、流量测量等。

实验采用流体力学的基本原理,如连续性方程、伯努利方程、雷诺数等,通过实验数据验证理论公式,分析实验结果。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1. 实验台:包括管道、阀门、流量计、压力计等。

2. 数据采集系统:用于采集实验数据。

3. 计算机软件:用于数据处理和分析。

四、实验步骤1. 实验准备:检查实验仪器和设备是否完好,熟悉实验操作步骤。

2. 实验数据采集:a. 打开阀门,调节流量,使流体在管道中稳定流动。

b. 在管道不同位置安装压力计,测量压力值。

c. 在管道出口处安装流量计,测量流量值。

d. 记录实验数据,包括流量、压力、管道直径等。

3. 实验数据处理:a. 利用伯努利方程计算流速。

b. 利用连续性方程计算流量。

c. 分析实验数据,验证理论公式。

4. 实验结果分析:a. 分析流速分布、压力分布的特点。

b. 分析流量测量误差。

c. 总结实验结论。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数据:a. 管道直径:D = 0.02 mb. 流量:Q = 0.01 m³/sc. 压力:P = 1.0×10⁵ Pad. 流速:v = 0.5 m/s2. 实验结果分析:a. 流速分布:实验数据表明,管道中流速分布均匀,流速在管道中心最大,靠近管道壁面最小。

b. 压力分布:实验数据表明,管道中压力分布均匀,压力在管道中心最大,靠近管道壁面最小。

c. 流量测量误差:实验数据表明,流量测量误差较小,说明实验装置和测量方法可靠。

六、实验结论1. 实验验证了流体力学基本理论,如连续性方程、伯努利方程等。

综合流体力学实验报告

综合流体力学实验报告

实验一:综合流体力学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测定流体流经直管、管件和阀门时阻力损失的实验方法;2、测定直管摩擦系数λ与雷诺准数Re,验证在一般湍流区λ与Re的关系;3、测定流体流经阀门时的局部阻力系数ξ;4、学会流量计的使用方法;5、辨识组成管路的各种管件、阀门,并了解其作用。

二、实验原理1.直管阻力摩擦系数λ与雷诺数Re的测定原理流体流经直管时,流体阻力、流体本身的黏性以及管路的粗糙程度是产生能量损失的主要原因。

当流体在水平等径直管中稳定流动时,阻力损失为:流体在直管内流动阻力的大小与管长、管径、流体流速和管道摩擦系数有关,它们之间存在的关系为:上式相连可得:,也可为雷诺数计算公式,也可为2、流体经过截止阀门的局部阻力系数ξ的测定原理局部阻力损失测量法有:当量长度法和局部阻力系数法,本实验采取局部阻力系数法------流体通过某一管件或者阀门时的机械能损失表示为流体在小管径内流动时平均动能的某一倍数。

,可化为λ--- 直管阻力摩擦系数;d --- 直管内径,m;---压力降,Pa;---流体流经直管的机械能损失;P --- 流体密度,kg/m3;l --- 直管长度,m;u --- 流体在管内流动的平均速度,m/s;μ--- 流体粘度,kg/(m*s);三、实验设备及流程1、实验设备由水槽、离心泵、不同管径、材质的水管、阀门、管件、涡轮流量计和U形流量计等所组成。

实验管路部分有两段并联长直管,自上而下分别为用于粗糙管直管阻力系数和光滑管直管阻力系数。

同时在粗糙直管和光滑直管上分别装有闸阀和截止阀,用于测定不同种类阀门的局部阻力系数。

水的流量使用涡流流量计测量,管路直管阻力和局部阻力采用差压传感器测量。

2、实验流程流体由水槽流经离心泵进入排出管路,首先经过一个流量调节阀门,然后经过转子流量计,最后遇到三根平行的管路,最上方的管路是一根粗糙管,主要用于测定粗糙管的摩擦阻力系数λ与雷诺数Re之间的关系;第二根管是一根光滑管,主要用于测定光滑管的摩擦阻力系数λ与雷诺数Re之间的关系,由于光滑管是透明的,也可用它进行雷诺实验的演示;第三根管是中间安装了一个截止阀,主要用于测定流体流经阀门的局部阻力系数ξ;且这几根管路每根管路的入口处都有一个管路阀门,当测量某一跟管路时,需要将这一根管路的管路阀门打开,其余管路阀门关闭。

实验一 流体力学综合实验实验报告

实验一  流体力学综合实验实验报告

实验一 流体力学综合实验预习实验:一、实验目的1.熟悉流体在管路中流动阻力的测定方法及实验数据的归纳 2.测定直管摩擦系数λ和e R 关系曲线及局部阻力系数ζ 3. 了解离心泵的构造,熟悉其操作和调节方法 4. 测出单级离心泵在固定转速下的特定曲线 二、实验原理流体在管路中的流动阻力分为直管阻力和局部阻力两种。

直管阻力是流体流经一定管径的直管时,由于流体内摩擦而产生的阻力,可由下式计算:gu d l g p H f 22⋅⋅=∆-=λρ (3-1) 局部阻力主要是由于流体流经管路中的管件、阀门及管截面的突然扩大或缩小等局部地方所引起的阻力,计算公式如下:gu g p H f22''⋅=∆-=ζρ (3-2) 管路的能量损失'f f f H H H +=∑ (3-3)式中 f H ——直管阻力,m 水柱;λ——直管摩擦阻力系数;l ——管长,m ; d ——直管内径,m ;u ——管内平均流速,1s m -⋅;g ——重力加速度,9.812s m -⋅p ∆——直管阻力引起的压强降,Pa ;ρ——流体的密度,3m kg -⋅;ζ——局部阻力系数; 由式3-1可得22ludP ρλ⋅∆-=(3-4) 这样,利用实验方法测取不同流量下长度为l 直管两端的压差P ∆即可计算出λ和Re ,然后在双对数坐标纸上标绘出Re λ-的曲线图。

离心泵的性能受到泵的内部结构、叶轮形式、叶轮转速的影响。

实验将测出的H —Q 、N —Q 、η—Q 之间的关系标绘在坐标纸上成为三条曲线,即为离心泵的特性曲线,根据曲线可找出泵的最佳操作范围,作为选泵的依据。

离心泵的扬程可由进、出口间的能量衡算求得:gu u h H H H 221220-++-=入口压力表出口压力表 (3-5) 式中出口压力表H ——离心泵出口压力表读数,m 水柱;入口压力表H ——离心泵入口压力表的读数,m 水柱;0h ——离心泵进、出口管路两测压点间的垂直距离,可忽略不计;1u ——吸入管内流体的流速,1s m -⋅;2u ——压出管内流体的流速,1s m -⋅泵的有效功率,由于泵在运转过程中存在种种能量损失,使泵的实际压头和流量较理论值为低,而输入泵的功率又较理论值为高,所以泵的效率%100⨯=NN eη (3-6) 而泵的有效功率g QH N e e ρ=/(3600×1000) (3-7) 式中:e N ——泵的有效功率,K w ;N ——电机的输入功率,由功率表测出,K w ; Q ——泵的流量,-13h m ⋅;e H ——泵的扬程,m 水柱。

实验一流体力学综合实验实验报告

实验一流体力学综合实验实验报告

实验一流体力学综合实验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对流动物体的测量,探究流体的运动规律,深入了解流体力学的相关概念。

同时,本实验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二、实验原理1. 基本概念流体是指能够流动的物质,包括液体和气体。

流体运动过程中,流速和压强是两个重要的物理量。

流体的流动受到斯托克斯定律的影响,该定律表明,在粘性流体中,流体的阻力与流过它的物体的速度成正比,与物体的表面积和流体的黏度成反比。

2. 流动物体的测量研究流动物体的运动规律,需要对流量、流速、压强等进行测量。

其中,流量的测量一般采用体积法、重量法、压降法等方法。

流速的测量可以采用中心角法、浮标法、液面法等方法。

压强的测量一般采用静压法和动压法。

3. 流体力学的应用流体力学在现代工程领域中有广泛的应用,如水力发电、空气动力学、航空航天工程等。

在这些领域内,流体力学的理论和实验技术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有助于提高工程效率和安全性。

三、实验内容1. 流量计测量利用流量计对水流的流量进行测量。

流量计是一种可以对流体流量进行直接读数的设备,可以通过它来确定液体或气体的流量大小。

在本实验中,流量计采用的是内切式流量计,该流量计适用于流量较小时的情况。

四、实验结果通过测量流量计的读数,我们得到了水流的平均流量值为0.026 L/s。

3. 压力计测量结果五、实验分析在本实验中采用的是旋转翼流量计,该流量计适用于流量较大、粘度较小的情况。

通过测量流速计读数可以得到水流的流速值,该值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分析水流的运动规律。

流体力学综合实验实验报告

流体力学综合实验实验报告

流体力学综合实验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流体力学综合实验是为了通过实验操作,结合理论知识,提高学生对流体力学理论的理解,以及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二、实验原理流体力学是研究流体运动规律和相应力学问题的学科。

流体力学综合实验主要涉及流体力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如流体静力学实验、流速测量实验和流体动力学实验等。

主要实验装置包括流量计、细管、不同形状的孔洞等。

三、实验内容流体力学综合实验包括以下几个实验内容:1.流体静力学实验:通过水柱和压力计器测量水平管道的压力,验证其与高度和流速的关系。

2.流速测量实验:通过使用流量计和测速仪器,测量不同位置和不同孔径处的流速,探究流速与孔径大小的关系。

3.流体动力学实验:通过流过不同形状的孔洞的流体,测量不同孔洞形状的流速和流量,以及分析孔形对流速的影响。

四、实验步骤1.流体静力学实验:安装水柱和压力计器,利用压力计器测量不同高度处的压力值,并记录下来。

根据实测数据,绘制压力与高度的关系曲线。

2.流速测量实验:选择不同位置和不同孔径的流量计和测速仪器,测量流体在这些位置和孔径处的流速,并记录下来。

将实测数据整理成表格,并分析不同孔径大小对流速的影响。

3.流体动力学实验:利用不同形状的孔洞,将流体流过孔洞,同时测量流体在不同孔洞处的流速和流量。

绘制不同孔洞形状的流速和流量曲线,并分析孔形对流速的影响。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计算,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流体静力学实验表明,水平管道的压力与高度呈线性关系,压强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

2.流速测量实验结果显示,流速随孔径的减小而增加,即孔径越小,流速越大。

3.流体动力学实验结果表明,孔洞形状对流速存在影响。

如孔洞形状为圆形时,流速较大;而孔洞形状为方形时,流速较小。

六、实验结论通过流体力学综合实验的操作与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流体力学中的流体静力学理论得到了实验的验证,水平管道的压力与高度呈线性关系。

流体力学综合实验报告

流体力学综合实验报告

流体力学综合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对流体力学的实验操作,掌握流速、流量、压力、阻力和流体力学定律等内容的研究方法和实验技巧,进一步加深对流体力学的理解,培养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的能力。

二、实验仪器与材料1.流量计2.压力计3.流速计4.直管段5.U型管6.PVC水管三、实验原理1.流速的测量流速是单位时间内流体通过其中一截面的速度,可以采用流速计进行测量。

2.流量的测量流量是单位时间内通过其中一截面的流体量,可以通过流速计算得出。

3.压力的测量压力是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力的大小,可以通过压力计进行测量。

4.阻力的测量阻力是流体通过管道时受到的阻力,可以通过流速和流量的测量计算得出。

5.流体力学定律通过实验可以验证贝尔劳定律和弗侖定律,贝尔劳定律:流体通过管道时速度越大,压力越低;弗侖定律:流体通过管道时流量与压力成反比。

四、实验步骤1.测量直管段内的流速:在直管段上安装流速计,流量计读数固定,在一分钟内记录流速读数,取平均值。

2.测量U型管的压力:将U型管一个端口与直管段相连,另一个端口与压力计相连,调整高度使液面平衡,记录液面高度差。

3.测量不同液面高度下的流量:调整U型管液面高度,记录流量计读数,计算流量。

4.计算阻力:根据流速、流量和压力计算出阻力。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流速的测量结果表明,流体在直管段内的速度是均匀的,流速测量值较为接近,说明测量结果准确可靠。

2.U型管的压力测量结果表明,压力与液面高度呈线性关系,验证了贝尔劳定律的准确性。

3.不同液面高度下的流量测量结果表明,流量随着液面高度的增加而减小,验证了弗侖定律的准确性。

4.阻力的计算结果表明,阻力与流速、流量和压力成正比,符合阻力的定义。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次综合实验,我们掌握了流速、流量、压力、阻力和流体力学定律的测量方法和计算方法,进一步加深了对流体力学的理解。

实验结果验证了贝尔劳定律和弗侖定律的准确性。

流速、流量和压力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阻力与流速、流量和压力成正比。

流体力学综合实验报告

流体力学综合实验报告

流体力学综合实验报告引言流体力学是一个涉及流体运动的物理学科,其应用广泛。

流体力学综合实验旨在通过实验手段了解流体的一些基本性质,例如流体的速度、流量、压强等,熟悉流体力学中的基本定律和实验方法。

实验一:流量计测量流量计是一种测量流体性质的仪器,主要用于测量泵站、水箱等液体的流量。

本实验中使用的流量计为硬质异形喉流量计。

实验步骤:1. 装置实验装置:将异形喉流量计、水泵、水箱依次安装,并用软管把它们连接。

2. 调整水泵流量:根据实验要求将水泵的流量调整到合适的大小。

3. 开始测量:打开水泵,记录下从流量计出口处流出的水的体积以及流量计的读数,再根据流量计的刻度推算出水流的流速和流量。

实验数据:开度(mm)流量计读数(L/min)流量(L/s)流速(m/s)2.5 13 0.22 0.00585 26 0.43 0.01157.5 38 0.63 0.016810 51 0.85 0.022712.5 63 1.05 0.02815 76 1.27 0.034图1:异形喉流量计的流量-开度关系图分析与讨论:根据图1和实验数据可以得出,流量计的读数与开度呈现一定的线性关系。

开度越大,流量计的读数越大,流速也越大。

在实验过程中,当我们把开度从2.5mm变为15mm,流量增加了大约6倍。

通过流量计的读数,我们可以得知水流的流量以及流速等重要参数。

同时,我们还可以发现,开度最小值并不是0,这意味着即使在开口部分受到一定阻碍,流量计的测量结果仍然是准确的。

实验二:伯努利实验伯努利实验是流体力学中的一个经典实验,它通过测量流体流经不同断面时的压力,探究了液体压强、流速、密度之间的关系。

2. 调整水平和仪器位置:调整U型水槽、压力计以及水箱等位置,使之处于同一水平面上,并调整压力计的刻度。

3. 开始测量:打开水箱的水龙头,让水从U型水槽中流过,通过测量不同位置的压力差,计算出该处的流速和流量。

高度(cm)压强(pa)流速(m/s)动压(pa)静压(pa)通过实验二,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1. 伯努利定理得到了证实,流速与压力之间确实成线性关系。

实验一 流体力学综合实验实验报告

实验一  流体力学综合实验实验报告

实验一 流体力学综合实验预习实验:一、实验目的1.熟悉流体在管路中流动阻力的测定方法及实验数据的归纳2.测定直管摩擦系数λ与e R 关系曲线及局部阻力系数ζ 3、 了解离心泵的构造,熟悉其操作与调节方法 4、 测出单级离心泵在固定转速下的特定曲线 二、实验原理流体在管路中的流动阻力分为直管阻力与局部阻力两种。

直管阻力就是流体流经一定管径的直管时,由于流体内摩擦而产生的阻力,可由下式计算:gu d l g p H f 22⋅⋅=∆-=λρ (3-1)局部阻力主要就是由于流体流经管路中的管件、阀门及管截面的突然扩大或缩小等局部地方所引起的阻力,计算公式如下:gu g p H f22''⋅=∆-=ζρ (3-2)管路的能量损失'f f f H H H +=∑ (3-3)式中 f H ——直管阻力,m 水柱;λ——直管摩擦阻力系数;l ——管长,m; d ——直管内径,m;u ——管内平均流速,1s m -⋅;g ——重力加速度,9、812s m -⋅p ∆——直管阻力引起的压强降,Pa;ρ——流体的密度,3m kg -⋅;ζ——局部阻力系数; 由式3-1可得22ludP ρλ⋅∆-=(3-4) 这样,利用实验方法测取不同流量下长度为l 直管两端的压差P ∆即可计算出λ与Re ,然后在双对数坐标纸上标绘出Re λ-的曲线图。

离心泵的性能受到泵的内部结构、叶轮形式、叶轮转速的影响。

实验将测出的H —Q 、N —Q 、η—Q 之间的关系标绘在坐标纸上成为三条曲线,即为离心泵的特性曲线,根据曲线可找出泵的最佳操作范围,作为选泵的依据。

离心泵的扬程可由进、出口间的能量衡算求得:gu u h H H H 221220-++-=入口压力表出口压力表 (3-5)式中出口压力表H ——离心泵出口压力表读数,m 水柱;入口压力表H ——离心泵入口压力表的读数,m 水柱;0h ——离心泵进、出口管路两测压点间的垂直距离,可忽略不计;1u ——吸入管内流体的流速,1s m -⋅; 2u ——压出管内流体的流速,1s m -⋅泵的有效功率,由于泵在运转过程中存在种种能量损失,使泵的实际压头与流量较理论值为低,而输入泵的功率又较理论值为高,所以泵的效率%100⨯=NN eη (3-6) 而泵的有效功率g QH N e e ρ=/(3600×1000) (3-7)式中:e N ——泵的有效功率,K w;N ——电机的输入功率,由功率表测出,K w ;Q ——泵的流量,-13h m ⋅;e H ——泵的扬程,m 水柱。

实验1 流体力学综合实验

实验1 流体力学综合实验

本科实验报告姓名:学院:系:专业:学号:指导教师:2018年11月30日实验报告课程名称:过程工程原理实验 实验类型:综合实验 实验项目名称:流体力学综合实验 学生姓名: 专业: 学号: 同组学生姓名: 指导老师:实验地点:流体综合实验室实验日期:2018年 11月 30日实验一流体流动阻力测定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 掌握测定流体流经直管、管件(阀门)时阻力损失的一般实验方法。

2) 测定直管摩擦系数λ与雷诺准数Re 的关系,验证在一般湍流区内λ与Re 的关系曲线。

3) 测定流体流经管件(阀门)时的局部阻力系数ξ。

4) 识辨组成管路的各种管件、阀门,并了解其作用。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2.1Re 数:Re du ρμ=⑴2900Vu d π=⑵采用涡轮流量计测流体流量V (m 3/h ) 2.2直管阻力摩擦系数λ的测定流体在水平等径直管中稳定流动时,阻力损失为:2122ff p p p l u h d λρρ∆-===⑶装订线即22fd p lu λρ∆=⑷f p ∆-直管(长度l )的压降。

Pa ;用压差传感器测量。

2.3局部阻力系数ζ的测定(阻力系数法): 流体通过某一管件(阀门)时的机械能损失可表示为流体在小管径内流动时平均动能的某一倍数。

即:'2'2ffp u h g gζρ∆==⑸ 故'22fp uζρ∆=⑹f p '∆-局部阻力压力降,Pa ;局部阻力压力降的测量方法:测量管件及管件两端直管(总长度'l )总的压降p ∑∆,减去其直管段的压降,该直管段的压降可由直管阻力f p ∆(长度l )实验结果求取。

f f P ll p p ∆-∑∆='∆'⑺p ∑∆-包含管件(阀门)与直管(长度为'l )的压降,Pa ;用压差传感器测量。

2.4流量计校核通过计时称重对涡轮流量计读数进行校核。

三、主要仪器设备(系统、软件或平台) 1. 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1—水箱2—离心泵3、10、11、12、13、14—压差传感器4—温度计5—涡轮流量计6—孔板(或文丘里)流量计7、8、9—转子流量计15—层流管实验段16—粗糙管实验段17—光滑关实验段18—闸阀19—截止阀20—引水漏斗21、22—调节阀23—泵出口阀24—旁路阀(流量校核)abcdefgh—取压点2.四、操作方法与实验步骤1)离心泵通过引水漏斗(20)灌水,关闭出口阀(23),打开电源,启动水泵电机,待电机转动平稳后,把泵的出口阀(23)缓缓开到最大。

流体力学综合实验

流体力学综合实验

实验一 流体力学综合实验一、实验目的1. 测定水在管道内流动时的直管阻力损失,作出与Re的关系曲线;2. 测定水在管道内流动时的局部阻力损失,测量和计算不同开度下截止阀的局部阻力系数或当量长度l e;3. 测定一定转速下,离心泵的特性曲线;4. 观察水在直管内的流动类型。

二、实验原理1. 摩擦阻力系数~Re流体在管道内流动时,由于内摩擦力的存在,必然有能量损耗,此损耗能量为直管阻力损失。

在流经阀门、管件时,由于流道方向或大小的改变,造成流体的剧烈湍动,造成的能量损失称为局部阻力损失。

根据柏努利方程,对等直径的1、2两截面间的直管阻力损失为:图2-1 直管阻力测量原理示意图(1)由因次分析法得(2)(3)(4)式中:h f 直管阻力损失 (J/kg);摩擦阻力系数;l 、d 、直管的长度、管内径和绝对粗糙度 (m);p流体流经直管的压降 (Pa);、分别是流体的密度 (kg/m3) 和粘度 (Pas);u流体在管内的平均流速 (m/s)。

由公式(2)可以看出,流体流动时的摩擦阻力损失与管道的长度成正比,与管道的直径成反比。

流体的平均速度越高,阻力损失越大。

利用公式(2)计算直管阻力损失时,需要知道不同雷诺数下摩擦阻力系数的值。

穆迪图给出了~Re的关系曲线。

本实验装置可以利用上面的公式来验证直管阻力损失计算,测定~Re的关系曲线。

流体在长度和直径一定的管道内流动时,利用U型管压差计实验测出一定流量下流体流经该长度管段所产生的压降,即可算得h f,利用公式(2)可得到,根据流速和物性数据可按公式(5)计算出对应的雷诺数Re,从而关联出与Re的关系曲线。

改变实验管可得出不同粗糙度(不同材质直管)的与Re的关系曲线。

2. 局部阻力系数和当量长度l e对于由阀门或管件造成的局部阻力损失,可以用以下的公式计算:当量长度法(5)局部阻力系数法(6)式中:h f 局部阻力损失 (J/kg);局部阻力系数;l e当量长度 (m);图2-2 局部阻力测量原理示意图测出一定流速时流体通过阀门或管件的压降h f,就可利用公式(5)、(6)计算出对应的当量长度或局部阻力系数。

流体的综合实验报告

流体的综合实验报告

流体的综合实验报告流体的综合实验报告引言:流体力学是研究流体运动规律的一门学科,广泛应用于工程领域。

为了更好地理解流体力学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综合实验。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实验的目的、原理、实验装置和实验结果,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探究流体的基本性质,如流体的压力、流速、粘度等,并通过实验数据验证流体力学的基本定律,如质量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

实验一:流体压力实验实验装置:实验装置由一个装满水的容器、一个连接容器底部的压力计和一个用于调节流体流量的阀门组成。

实验原理:根据帕斯卡定律,封闭在一个容器中的流体受到的压力是均匀的。

通过调节阀门,可以改变流体的流量,从而改变容器内的压力。

实验步骤:首先,打开阀门,调节流体流量,记录不同流量下的压力值。

然后,根据实验数据绘制流量与压力的关系曲线。

实验结果和分析:实验结果显示,流量和压力呈正相关关系。

这与帕斯卡定律的预期相符。

实验数据的线性关系表明,流体的压力与流体流速成正比。

实验二:流体黏度实验实验装置:实验装置由一个粘度计和一个用于调节温度的恒温槽组成。

实验原理:流体的黏度是流体内部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量度。

通过在不同温度下测量流体的黏度,可以研究流体的流动特性。

实验步骤:首先,将恒温槽调节到不同的温度,然后将流体样品倒入粘度计中,测量流体在不同温度下的流动时间。

最后,根据实验数据计算流体的黏度。

实验结果和分析:实验结果显示,流体的黏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这与流体分子热运动增强、相互作用力减弱的规律相符。

实验数据的变化趋势与实验室中常见的流体黏度变化规律一致。

实验三:流体动量定律实验实验装置:实验装置由一个水平放置的流体管道、一个流速计和一个用于测量流体管道两端压力的压力计组成。

实验原理:根据流体动量定律,流体在管道中的流速和压力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通过测量流体管道两端的压力差和流速,可以验证动量定律。

流体静力学的综合实验

流体静力学的综合实验

(三)实验原理及计算公式
在质量力仅有重力的情况下, 在质量力仅有重力的情况下,处于静止状态的不可压 缩均质流体的静力学基本方程式为: 缩均质流体的静力学基本方程式为:
P Z + = 常数 r
(1—1) )
式中:Z—液体内部一点相对于基准面的高度(m) 液体内部一点相对于基准面的高度( ) 式中: 液体内部一点相对于基准面的高度
(四)实验项目 四
1、求A、B、C三点的静压强(用相对压和绝对压表示) 、 三点的静压强( 、 、 三点的静压强 用相对压和绝对压表示) 2、求大水箱内的气体压强P0 ′ >Pa 和 P0′ < Pa 时的压强 、 型管测压计, (分别用测压 管, U型管测压计,多管式测压计测量)。 型管测压计 多管式测压计测量)。 3、求未知液体(酒精)的重度r3。 、求未知液体(酒精)的重度
7管读数 7 管读数R 管读数 8管读数 8 管读数R 管读数 液位差h 液位差 4= R7- R8 9管读数 9 管读数R 管读数 10管读数 10 管读数R 管读数 液位差h 液位差 5= R9- R10 11管读数R 11管读数R11 管读数 12管读数 12 管读数R 管读数 液位差h 液位差 6= R11- R12 13管读数 13 管读数R 管读数 14管读数 14 管读数R 管读数 液位差h 液位差 7= R13- R14
实验记录表格( 实验记录表格(Ⅰ)


′ P0 < Pa
′ P0 > Pa
1管读数 1 管读数R 管读数 2管读数 2 管读数R 管读数 液位差h 液位差 1= R1- R2 3管读数 3 管读数R 管读数 4管读数 4 管读数R 管读数 液位差h 液位差 2= R3- R4 5管读数 5 管读数R 管读数 6管读数 6 管读数R 管读数 液位差h 液位差 3= R5- R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科实验报告姓名:学院:系:专业:学号:指导教师:2018年11月30日实验报告课程名称:过程工程原理实验 实验类型:综合实验 实验项目名称:流体力学综合实验 学生姓名: 专业: 学号: 同组学生姓名: 指导老师:实验地点:流体综合实验室实验日期:2018年 11月 30日实验一流体流动阻力测定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 掌握测定流体流经直管、管件(阀门)时阻力损失的一般实验方法。

2) 测定直管摩擦系数λ与雷诺准数Re 的关系,验证在一般湍流区内λ与Re 的关系曲线。

3) 测定流体流经管件(阀门)时的局部阻力系数ξ。

4) 识辨组成管路的各种管件、阀门,并了解其作用。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2.1Re 数:Re du ρμ=⑴2900Vu d π=⑵采用涡轮流量计测流体流量V (m 3/h ) 2.2直管阻力摩擦系数λ的测定流体在水平等径直管中稳定流动时,阻力损失为:2122ff p p p l u h d λρρ∆-===⑶装订线即22fd p lu λρ∆=⑷f p ∆-直管(长度l )的压降。

Pa ;用压差传感器测量。

2.3局部阻力系数ζ的测定(阻力系数法): 流体通过某一管件(阀门)时的机械能损失可表示为流体在小管径内流动时平均动能的某一倍数。

即:'2'2ffp u h g gζρ∆==⑸ 故'22fp uζρ∆=⑹f p '∆-局部阻力压力降,Pa ;局部阻力压力降的测量方法:测量管件及管件两端直管(总长度'l )总的压降p ∑∆,减去其直管段的压降,该直管段的压降可由直管阻力f p ∆(长度l )实验结果求取。

f f P ll p p ∆-∑∆='∆'⑺p ∑∆-包含管件(阀门)与直管(长度为'l )的压降,Pa ;用压差传感器测量。

2.4流量计校核通过计时称重对涡轮流量计读数进行校核。

三、主要仪器设备(系统、软件或平台) 1. 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1—水箱2—离心泵3、10、11、12、13、14—压差传感器4—温度计5—涡轮流量计6—孔板(或文丘里)流量计7、8、9—转子流量计15—层流管实验段16—粗糙管实验段17—光滑关实验段18—闸阀19—截止阀20—引水漏斗21、22—调节阀23—泵出口阀24—旁路阀(流量校核)abcdefgh—取压点2.四、操作方法与实验步骤1)离心泵通过引水漏斗(20)灌水,关闭出口阀(23),打开电源,启动水泵电机,待电机转动平稳后,把泵的出口阀(23)缓缓开到最大。

2)对压差传感器进行排气,完成后关闭排气阀门,使压差传感器处于测量状态。

3)开启流量调节阀(21),合理分配流量。

每次改变流量,待流动达到稳定后,记录压差、流量、温度等数据。

4)实验结束,关闭出口阀(23),停止水泵电机,清理装置。

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2.光滑管流体阻力实验记录求其局部阻力(截止阀全开)为9.005。

求其局部阻力(闸阀全开)为1.097。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必填)1.光滑管λ与Re的关系曲线由于光滑管λ与Re的关系曲线无法较好的拟合,故无法计算及相对粗糙度,问题原因将在下部展开。

2.粗糙管λ与Re的关系曲线在上图中找出Re范围4.5—8*104;然后再找出λ的范围0.03-0.04,查阅课本找出大致相符的弧线,最后找到e/d=0.0008。

七、实验分析实验中问题分析:本次实验与现实时之间皆有较大的误差,例如各局部阻力构建的局部阻力系数明显大于表定值;且无论粗糙管或光滑管的λ与Re相关性较差,尤其是光滑管的雷若数与直管摩擦系数之间不不如理论上随着雷诺数增加直管摩擦阻力减小,相反的两者间反而成一如周期性的线性关系。

以下将分析实验过程中可能导致实验出现误差与错误的地方。

本次实验中主要使用的数据包含光环管的流量与直管压差。

(1)实验出现误差的可能原因一:流量测量出现误差本次实验中流量的测量使用的是涡轮流量计,其工作原理为将流速转换为涡轮的转速,再将转速转换成与流量成正比的电信号输出,故造成流量测量出现的原因可能是在仪器老化,导致电信号的传递出现误差。

另外涡轮流量计在仪器安装上也有一定的限制,例如在安装上其要求流量计需要安装在管道倾斜在5以内的管道上,且其安装点的上下游配管的内径与流量计内径相同,且其中通过待测液体应保持洁净无杂质,故另一可能造成测量原因可能是因为流量计在安装上出现问题。

(2)实验出现误差的可能原因二:直管压差测量出现误差实验中用以测量直管压差的仪器为压差传感器,测量可能出现误差的原因可能为实验者在压差还未达到完全稳定时就记录其压差,或压差传感器的安装出现问题,导致其测量出的不是流体的静压差。

八、思考题1) 在对装置做排气工作时,是否一定要关闭流程尾部的出口阀?为什么?答:是。

由离心泵特性曲线可知,当流量为零时,离心泵轴功率最小,电机负荷最小,关闭流程尾部的出口阀可以起到保护电机的作用。

2) 如何检测管路中的空气已经被排除干净?答:启动离心泵用大流量水循环把残留在系统内的空气带走。

关闭出口阀后,打开U形管顶部的阀门,利用空气压强使U形管两支管水往下降,当两支管液柱水平,证明系统中空气已被排除干净。

;3) 以水做介质所测得的λ~Re关系能否适用于其它流体?如何应用?答:(1)适用其他种类的牛顿型流体。

理由:从λ=Φ(Re,s/d)可以看出,阻力系数与流体具体流动形态无关,只与管径、粗糙度等有关。

(2)鉴于Re本身并不十分准确,建议选取中间段曲线,不宜用两边端数据。

Re与流速、黏度和管径一次相关,黏度可查表得。

4) 在不同设备上(包括不同管径),不同水温下测定的λ~Re数据能否关联在同一条曲线上?答::只要ε/d 相同,λ~Re 的数据点就能关联在一条直线上。

5) 如果测压口、孔边缘有毛刺或安装不垂直,对静压的测量有何影响?答:没有影响.静压是流体内部分子运动造成的.表现的形式是流体的位能是上液面和下液面的垂直高度差,只要静压一-定.高度差就一定.如果用弹簧压力表测量压力是一样的.所以没有影响。

实验二离心泵特性曲线测定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 了解离心泵结构与特性,熟悉离心泵的使用; 2) 测定离心泵在恒定转速下的操作特性,做出特性曲线;3) 了解差压变送器、涡轮流量计等仪器仪表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离心泵的特性曲线是选择和使用离心泵的重要依据之一,其特性曲线是在恒定转速下泵的扬程H 、轴功率N 及效率η与泵流量Q 之前的关系曲线,它是流体在泵内流动规律的宏观表现形式。

由于泵内流动复杂,不能使用理论方法推导出泵的特性关系曲线,只能依靠实验测定。

2.1扬程H 的测定与计算取离心泵进口真空表和出口压力表处为1、2两截面(流程图中的h 和g ),列机械能衡算方程:2211221222p u p u z H z g g g gρρ+++=++⑴若泵进出口速度相差不大,则速度平方差可忽略,则有2121()p p H z z gρ-=-+=H 0+ΔP/ρg ⑵式中:021H z z =-,表示泵出口(g )和进口(h )的位差,本实验为0.1m ; ρ——流体密度,kg/m 3;g ——重力加速度,m/s 2;p 1、p 2——分别为泵进口的真空度和泵出口的表压,Pa ; u 1、u 2——分别为泵进、出口的流速,m/s ;z 1、z 2——分别为真空表、压力表的安装高度,m ;ΔP ——泵的出口和进口之间的压差,Pa ,用压差传感器测量。

2.2轴功率N 的测量与计算⑶其中,2.3效率η的计算泵的效率η是泵的有效功率Ne 与轴功率N 的比值。

有效功率Ne 是单位时间内流体经过泵时所获得的实际功,轴功率N 是单位时间内泵轴从电机得到的功,两者差异反映了水力损失、容积损失和机械损失的大小。

泵的有效功率Ne 可用下式计算:Ne HQ g ρ=⑷故泵效率为100%HQ gNρη=⨯⑸ 2.4转速改变时的换算泵的特性曲线是在定转速下的实验测定所得。

但是,实际上感应电动机在转矩改变时,其转速会有变化,这样随着流量Q 的变化,多个实验点的转速n 将有所差异,因此在绘制特性曲线之前,须将实测数据换算为某一定转速n’下(可取离心泵的额定转速)的数据。

流量''n Q Q n=⑹扬程''2()n H H n=⑺轴功率''3()n N N n=⑻效率''''Q H g QH gN Nρρηη===⑼三、主要仪器设备(系统、软件或平台) 实验流程图见实验一。

实验装置是由贮水箱、离心泵,涡轮流量计和压差传感器等组成的。

水的流量使用涡轮流量计进行测量,泵进出口压差采用压差传感器(3)进行测量,泵的轴功率由功率表测量,流体温度采用Pt100温度传感器测量。

四、操作方法与实验步骤1) 离心泵通过引水漏斗(20)灌水,关闭泵出口阀(23),开启仪表柜上的总电源、仪表电源开关,启动水泵,待电机转动平稳后,把泵的出口阀(23)缓缓开到最大。

2)对压差传感器进行排气,完成后关闭排气阀门,使压差传感器处于测量状态。

3)缓缓开启流量调节阀(22),合理分配流量。

每次改变流量,待流动达到稳定后,记录压差、流量、电机功率、流体温度、转速等数据。

记录设备数据(如离心泵型号,额定流量、扬程和功率等)。

4)实验结束,关闭泵出口阀(23),关闭水泵电机,关闭仪表电源和总电源开关,将装置恢复原状。

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1.实验数据:2.其余参数:3. 离心泵特性曲线:六、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该离心泵的特性曲线,其泵扬程与流量间的关系为:随着流量变大,扬程H 减小。

与轴功率之间的关系为:随着流量增大,轴功率接近线性增加。

与泵的效率η的关系为,随着流量增加,泵的效率η增加。

根据泵特性曲线,可以发现当流量为7m3/h 时离心泵效率最高,故在其流量值±15%为泵的高效区。

该实验操作中有一很大的问题,在离心泵进出口压差测量点上,进出口压力传感器分别接在进口段旁一支管与利用一口径与值管相近的管做为压差传感器的测量点,该做法会给测量造成极大的误差,也是本次实验中实验值出现误差的主要来源。

七、思考题1) 试从所测试验数据分析,离心泵在启动时为什么要关闭出口阀门?答:由于轴功率随着流量增大而上升,故离心泵启动前应关闭出口阀,使泵在所需功率最小的条件启动,以减小电动机的启动电流,同时避免出口管线的水利冲击。

2) 启动离心泵之前为什么要引水灌泵?如果灌泵后仍然启动不起来,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什么?答:(1)离心泵在工作前如为先灌满所需液体或气体,叶轮会在空气中转动,甩出空气,因空气密度比液体小,以轮旋转所产生的离心力又与密度成正比,从而造成叶轮吸入端真空度不足以膝上液体的现象,即气缚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