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伦_坡短篇小说的精神心理分析
乌鸦理查读后感
乌鸦理查读后感《乌鸦理查》是一部由美国作家爱德加·爱伦·坡创作的短篇小说,讲述了一个关于心理恐怖的故事。
小说以其深刻的描写和独特的叙述方式,为读者呈现了一个扣人心弦的故事。
在读完这部小说后,我深受其影响,产生了许多感慨和思考。
首先,小说中的主题深刻而引人深思。
通过描写主人公理查德的心理变化和对乌鸦的恐惧,小说探讨了人性的黑暗面和内心深处的恐惧。
理查德在小说中逐渐被乌鸦的叫声所困扰,最终导致了他的精神崩溃。
这种对内心恐惧的描写,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人类内心的脆弱和无助。
同时,小说中对于理查德的心理描写也令人印象深刻,让我对人类心理产生了更深的理解和思考。
其次,小说的叙述方式也是其吸引人的地方。
作者通过一种独特的叙述方式,将故事情节逐渐展开,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了一种紧张和不安的感觉。
作者通过对理查德内心的描写和对乌鸦的叙述,将故事情节逐渐推进,让读者产生了一种无法自拔的阅读欲望。
这种叙述方式不仅增加了小说的吸引力,也让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了故事中所传达的主题。
最后,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也是其魅力所在。
作者通过对理查德的描写,展现了一个内心扭曲、充满恐惧的形象。
理查德在小说中的种种举动都让人感到不安和恐惧,同时也让人对他的命运产生了深深的同情。
通过对理查德的塑造,作者成功地传达了小说中所蕴含的主题,让读者产生了一种深刻的共鸣。
综上所述,《乌鸦理查》是一部充满深意和吸引力的小说。
通过对心理恐惧的描写和对人性黑暗面的探讨,作者成功地打动了读者的心灵。
小说中的叙述方式和人物形象也都展现了作者的才华和魅力。
读完这部小说后,我对人类内心产生了更深的理解和思考,也对作者的创作才华肃然起敬。
这部小说将成为我心中永远的经典,让我在阅读中得到了深刻的启发和感悟。
爱伦坡黑猫
爱伦坡黑猫简介《爱伦坡黑猫》是美国作家爱德加·爱伦·坡于1843年创作的一部短篇小说。
这部小说以奇异的氛围、复杂的情节和深刻的心理描写而闻名。
故事讲述了一个人在酗酒之后逐渐陷入疯狂,倾向于暴力,并且受到一只黑猫的追逐。
这部作品探索了人类的心理黑暗面和疯狂的本质,是爱伦·坡文学风格的典型代表之一。
故事梗概故事以名为普路托的叙述者开始,以第一人称的形式讲述他自己的不幸和疯狂。
普路托是一个善良的人,但却因为酗酒问题而患上了疾病。
他的性格开始变得孤僻和易怒,逐渐变成了一个暴力倾向的人。
在他家中,普路托和他的妻子养了一只名叫普拉顿的黑猫。
尽管普拉顿曾经是普路托最喜欢的伴侣,但随着普路托疯狂的程度加深,他开始对普拉顿表现出敌意。
最终,他深深地恨上了这只猫,最终动手杀死了它。
在普拉顿的死后,另一只黑猫出现在普路托面前。
这只猫长得和普拉顿一模一样,除了一点——它的毛发上有一个白色的斑点。
普路托试图忽略这只猫,但它却不断地出现在他的家中,甚至出现在他的梦中。
在短暂的宁静之后,普路托的家开始受到神秘的火灾侵扰,并且他的妻子也因为意外而死亡。
普路托开始深陷疯狂,不断追逐那只黑猫。
无论他逃到哪里,这只猫永远都会找到他。
最终,普路托变得彻底疯狂,他把这只黑猫当成了自己唯一的敌人,试图将其杀死。
然而,在他的冲动中,他不小心用斧头杀死了他的妻子。
结局故事的结局揭示了普路托的真实状态。
他的家被警察包围,而他自己因为谋杀被捕。
然而,在他被处决之前,他发现那只黑猫的画像画在了墙上。
画像中,猫站在一个绞刑架上,上面有一根奇怪的细绳,和普拉顿的尸体一模一样。
看到这幅画像,普路托意识到,他曾经杀死的那只猫是普拉顿的复仇之魂,而他的谋杀行为只是复仇的结果。
主题与分析《爱伦坡黑猫》以其深刻的心理描写和复杂的情节而闻名。
它探索了人类的心理黑暗面和疯狂的本质。
故事中,普路托的酗酒问题导致了他的心理和道德堕落,最终使他堕入疯狂的深渊。
爱伦坡黑猫读后心得体会
爱伦坡黑猫读后心得体会《黑猫》是美国作家爱伦·坡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是坡笔下的经典之作。
小说通过讲述主人公贾斯帕·戴维斯(The story's unnamed narrator)的亲身经历,展示了人性的黑暗面以及罪恶的力量。
我对这篇小说深受启发,下面是我对其的心得体会。
首先,小说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阴暗。
通过描述主人公与黑猫的关系,坡揭示了人类内心深处的欲望和冲动。
在小说中,主人公对黑猫的痛苦行为感到厌恶,但他却无法抑制自己的冲动,反复折磨和杀害了黑猫。
这一描写使我深思人性的复杂性,我们时常陷入矛盾的欲望和罪恶之中,往往在内心的较量中失去理智和控制。
而主人公对黑猫的冷酷行为也为我们提醒了不可饶恕的罪恶行径会带来的灾难。
此外,小说还探讨了命运和罪过的关系。
主人公在悔过之后,重新寻找了一只黑猫并以此为宠物。
然而,这只黑猫的出现似乎预示着命运的捉弄和惩罚。
它的出现让主人公重新陷入了罪恶之中,最终导致了他堕入深渊。
这部分情节让我深深地思考命运和罪恶之间的关系,人类行为不可避免地会对自己的命运产生影响,罪行所带来的后果也必然会引发不可预测的后果。
值得一提的是,小说中黑猫这一动物形象的运用也使我震撼。
在坡笔下,黑猫成为了恶意、邪恶以及主人公罪恶行径的象征。
坡通过黑猫的形象,寓意着恶魔般的力量,它也引发了主人公心理的混乱和痛苦。
这一形象的运用使得小说的情节更加紧凑,同时也加深了读者对人性和罪恶的思考。
而小说最后以黑猫的复仇为结局,使得人与动物之间的较量更加引人入胜。
最后,小说的叙事技巧也值得称赞。
坡以第一人称叙事的方式,让读者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到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同时,他使用了伏笔和暗示来制造悬疑和紧张的氛围,使得故事更加引人入胜。
坡描写了主人公内心的恐惧和痛苦,以及他逐渐失去理智的过程,让读者跟随着情节进展,感受到了故事的张力和紧迫感。
这样的叙事方式使得读者更易于投入故事中,与主人公共情。
爱伦_坡短篇小说的分析方法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第22卷2000年第6期(总第93期)Journal of Huaiyin Teachers College (Social Science) Vol.22No.6,2000(Sum No.93)爱伦#坡短篇小说的分析方法史秀冬(中国药科大学外语系,江苏南京210009)摘 要:爱伦#坡对世界文学的贡献来自他使用的分析方法。
真正显示才能的是爱伦#坡对于人物心理的剖示。
在坡的犯罪、复仇等恐怖小说中,坡深入到人的变态心理和下意识的领域里,为读者展示了一个丧失正常理智和意识的畸形人的画廊。
象征手法是短篇小说一个重要的、必不可少的要素。
坡在其短篇小说中大量地、娴熟地使用了象征手法。
他没有停留在其表面意义上,而是赋予其更复杂、更深、更多样化的意义。
关键词:心理分析;变态心理;下意识;象征手法;复仇;讽刺中图分类号:I10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444(2000)06-0099-04Adgar A llan Poe 's Analytical Methods Used In His Short StoriesS HI Xiu-dong(Foreign Language Department,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Jiangsu Nanjing 210009,Chi na)Abstract:Adgar Allan Poe 's contri bu tion to World literature came from his analystic methods.His talent was demonstrated fully in his analyses of people 's psychology.In his thrillers concerning cri mes and revenge,he went deep in to the field of ab -normal psychology and subconsciousness,displaying in front of readers a gallery of psychologically abnormal people suffered from the loss of common sense and consciousness.The use of symbols is an i mportant and indispensable element in short sto -ries.Adgar.A.Poe used symbols in a great number and with great adeptness.He endowed symbols with more complicated ,profound and diverse meanings in stead of interpreting it li terally.Key words:psychological analysis;abnormal psychology;subconsciousness;use of symbols;revenge;i rony 收稿日期:2000-08-12作者简介:史秀冬(1963-),女,江苏连云港人,中国药科大学讲师,主要从事英美文学研究。
厄舍府的崩塌
《鄂榭府崩溃记》是美国作家爱伦·坡创作的短篇小说。
小说描写一对双胞胎都患有不可名状的不治之症,又具有一种无法理解的病态心理。
最后在一个狂风暴雨之夜,姐妹裹着尸衣回来,与兄弟同归于尽,古老的鄂榭府也突然崩溃,化作一堆瓦砾。
作者通过这一阴森恐怖的故事,探索了人性中的邪恶与病态。
爱伦·坡在小说里着力描绘的自然环境不但渲染了一种恐怖的气氛,还充分表明了鄂谢庄院与自然的严重分裂。
正是由于充满生机的自然力的缺失,鄂榭府才弥漫了一种阴郁而窒息的气氛。
因此,《鄂榭府崩溃记》这一悲剧可以解读为一种生态灾难,它昭示了人类与自然休戚与共的联系。
如果脱离了活生生的自然,人类历面临的前景也只会是腐烂和崩溃。
内容简介小说中故事发生在阴森恐怖的鄂榭府,久居其中的双胞胎,兄弟多年精神失常,姐妹则久病不起,终被其兄弟活埋地下。
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姐妹破棺而出,长驱直入,倒在其兄弟怀里死去。
至此,其兄弟劳德立克·鄂榭原本错乱脆弱的神经也随着其姐妹玛德琳肉体的死亡而崩溃,鄂谢府也在风雨飘摇中倒塌。
创作背景《鄂榭府崩溃记》完成于1839年,后于1840年收录于《怪诞故事集》。
作品的写作年代基本处于19世纪中叶,这是西方传统精神与现代化文明激烈碰撞的年代,西方自中世纪一直延续的古老贵族阶级在新时代元素的冲击下已是日薄西山,一个又一个古老的家族随之塌陷、没落,而其直接表现便是其成员精神世界所出现的近乎于癫狂的错乱。
人物介绍罗德里克男性主人公罗德里克生性忧郁孤僻,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
对于精神失常而又极度匾乏爱情的罗德里克而言,最亲近的姐妹无疑成了他生理欲望的牺牲品,然而这种兄弟姐妹间的乱伦之爱并没有挽救其精神上的变态,反而因负罪感而使他的精神更加趋于疯狂和崩溃。
作为他的同胞姐妹,更是他罪孽的见证人和伦理道德的代言人,他狂热地爱着她,同时又更恨她,害怕见到她。
可以说正是这种折磨心灵的复杂情感促使他心理上无视于姐妹的存在,甚至可以说在潜意识中他早已将姐妹活埋了。
爱伦·坡短篇小说中怪诞形象的精神分析
作者: 李默
作者机构: 琼州学院人文社科学院,海南三亚572000
出版物刊名: 芒种
页码: 165-166页
年卷期: 2014年 第2期
主题词: 短篇小说 精神分析 怪诞 形象 著名作家 文学评论家 哥特式小说 19世纪
摘要:19世纪美国著名作家、编者、诗人和文学评论家爱伦·坡,是美国浪漫主义运动的主要人物之一,美国短篇小说家先锋之一,推理小说的创造者,同时被公认为科幻小说的共同催生者之一,他的作品中哥特式小说居多,但却未明确定位为哥特文学。
一、爱伦·坡创作心理分析爱伦·坡是一位具有争议的作家,马克·吐温曾说他的作品不值一读,而在大洋彼岸他却颇受尊崇,如萧伯纳等人就对他的成就赞叹不已。
他凭借《乌鸦》一夕成名,随后陆续发表了小说《黑猫》《怪诞故事集》《莫格街谋杀案》,。
《厄舍府的倒塌》中主人公的性格分析
《厄舍府的倒塌》中主人公的性格分析埃德加?爱伦?坡(1809-1849)是美国著名的短篇小说家、诗人、评论家和散文家,享有精神分析批评与侦探小说之父的美誉。
坡(以下简称“坡”)在小说、诗歌和文学评论三个领域内都取得了卓越成就。
坡的短篇小说独具一格。
他着意描写人的内心世界,探讨当时依然被人们所忽略的人的精神状态,对表现人的病态思想尤感兴趣。
他致力于描绘现实与梦幻晦明交界地带的状貌,从而扩张了文学表现的广度和深度,对西方现代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
坡有意识的探索人脑的下意识状态,最擅长对人的精神和道德病态的探索和描绘,以精神错乱和不正常的思想状态为手段,以属于半疯或精神失常的人物为媒介,揭示出生命与死亡、理性与疯狂之间激烈的对抗和人的理智最后崩溃的恐怖过程。
英国小说家D?H?劳伦斯(1885-1930)称此为“心灵的分裂过程”。
坡成为美国文学史上首位把精神病人作为小说主人公的作家,并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坡式人物。
坡最著名的哥特式恐怖小说《厄舍府的倒塌》主人公罗德里克?厄舍就是一个典型。
《厄舍府的倒塌》描写了一个古老家族的一对孪生兄妹罗德里克和妹妹马德琳住在一座令人窒息的幽暗古屋中。
妹妹疾病缠身多年,哥哥因思想久被压抑而精神失常。
妹妹病笃,哥哥邀请挚友前来做伴。
后来哥哥将妹妹活埋。
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妹妹又破棺而出,抱着哥哥一道死去。
朋友“我”仓皇逃出。
古屋在风雨中突然崩塌,悄无声息地沉人黑黝黝的山湖里。
在该小说中,爱伦?坡通过一个阴森、恐怖的外部世界的展示表现了人物的内心病态。
文本中所揭示的主人公内心的困境及其无望的挣扎带给人一种“叫天天不应,呼地地不灵”的悲哀与绝望,令人感到即便上帝没有死,至少也是极端不负责任的。
本文拟就给埃德里克-厄舍的精神所造成的压抑、病态乃至最终崩溃的悲剧成因及其恐怖效果进行初步探讨分析。
一、恐怖隔绝的生活环境人是环境中的人,个人的成长离不开其生活环境。
厄舍从出生之日起一直生活在恐怖、隔绝的环境中,伴随着厄舍的成长,环境逐步琢蚀并扭曲他的心灵。
tell tale heart解读
tell tale heart解读《Tell-Tale Heart》是美国作家埃德加·爱伦·坡于1843年创作的一部短篇惊悚小说。
故事以第一人称的视角展示了一个心理错乱的主人公对自己犯罪行为的揭示。
小说从主人公疯狂的思维中展现了紧张的气氛和令人毛骨悚然的心理变化。
故事开始,无名的主人公向读者坦白了自己犯下的残忍谋杀行为。
主人公一开始似乎很冷静地解释了自己对被害人的仇恨,并声称自己有一个极其敏锐的听力。
他描述了自己如何计划并在夜晚悄无声息地进入被害人的房间。
然而,在这个过程中,他的思维开始变得混乱,充满了不稳定的情感。
随着时间的推移,主人公变得越来越焦虑,他逐渐认为被害人听到了自己的心跳声。
这种噪音渐渐变成了一种折磨,逐渐将主人公推向疯狂的边缘。
最终,他无法忍受内心的压抑,向警察坦白了自己的罪行。
这种内疚感逐渐变成了他内心深处那颗「死者之心」的回响,导致他决定将尸体分成几块埋在自家地板下。
《Tell-Tale Heart》探讨了内心黑暗面的存在和人性的复杂性。
这个故事通过主人公的独白,直接暴露了一个扭曲的心灵以及心理错乱所带来的发展。
主人公的心理转变揭示了人类在面对罪行时内心所经历的内疚和恐惧,以及这种内疚和恐惧如何渐渐侵蚀他的理智。
此外,《Tell-Tale Heart》还通过主人公对声音的过度关注,探讨了心理错乱与感官体验的关系。
主人公对自己的敏锐听力的夸张描述暗示了他的精神状态,他的焦虑和疯狂无论如何都无法摆脱这个听觉幻觉。
总之,坡的《Tell-Tale Heart》以其紧张的氛围和主人公心理发展的揭示而闻名。
这个故事挖掘了人类内心的黑暗面和思维的扭曲,从而引发读者对道德和精神健康的深入思考。
它是一部值得一读并深思的短篇惊悚小说。
浅析爱伦_坡的哥特小说_黑猫_和_泄密的心_中的心理冲突
2007年11月号下旬刊摘要:爱伦·坡在短篇小说《黑猫》和《泄密的心》中,运用哥特手法描写了人的精神和思想病态,探究了主人内心世界的心理冲突,达到了恐怖的单一预期效果,在文学创作中开辟了新的领域。
关键词:哥特主义《黑猫》《泄密的心》心理冲突爱伦·坡,美国著名小说家、诗人和批评家,以其奇特诡异的短篇小说和影响深远的文学批评理论在美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在短篇小说中,爱伦·坡善于描述耸人听闻的哥特主义,探究人的内心感受及人性。
在短篇小说《黑猫》和《泄密的心》中,爱伦·坡运用哥特手法揭露了小说叙述者的心理冲突和变态心理。
作为谋杀者,小说的叙述者在自以为头脑清醒的情况下向读者讲述了一个疯子的罪行。
这两篇小说恰到好处地运用了哥特手法,从而使小说具有独特的魅力。
一历史上的“哥特”指的是中世纪早期的一个日尔曼部落,后来词义得到了扩展,用来指代日耳曼民族或中世纪,此后又成为一种中世纪的建筑风格的名称,特指12到16世纪之间流行于西欧的一种以突起的拱门和圆顶、垂直向上的结构(象征追求)、着色的玻璃(象征神秘)、细长的尖塔、飞扬的拱壁和复杂的窗饰为特征的非古典风格。
进入哥特式建筑内部时,人们会有一种莫名的恐惧感。
后来哥特式建筑风格开始对欧洲文学产生影响。
英国作家贺拉斯·瓦尔普创作的小说《奥特朗托城堡》首次出版于1764年,宣告了哥特小说的诞生。
在情节设计上,破落的城堡,黑暗的地下通道﹑密室﹑地牢,鬼魂和难以理解的超自然现象使整个小说笼罩着一种恐怖和神秘色彩。
典型的哥特小说情节是无知者对于权利﹑色欲和金钱的邪恶追求。
险恶和谋杀在哥特小说中极其普遍。
身份认同和权利问题,伴随着家族历史、婚姻状况以及性属问题在哥特小说中也非常重要[1]。
所有这些都表现了人性中黑暗和邪恶的一面,包括欲望﹑暴力﹑疯狂﹑复仇﹑谋杀等等。
后来哥特小说因故事情节简单重复很快衰败下去,但是主流文学却吸收了哥特小说中的一些艺术表现手法来表现人内心的阴暗面。
《黑猫》中主人公的畸形心理探究
1引言埃德加·爱伦·坡是美国文学史上著名的浪漫派诗人、小说家,开创了科幻小说和侦探小说的先河。
爱伦·坡十分擅长创作怪诞、幽默的小说。
《黑猫》是爱伦·坡的代表作之一,深刻诠释了爱伦·坡的诡异、神秘的创作风格,展现了一种怪诞而复杂、黑暗并扭曲的心理特征,将读者置身于强烈的恐惧中。
爱伦·坡试图用恐惧的氛围强化读者对孤独心灵的体悟。
本文从爱伦·坡的创作宗旨入手,分析爱伦·坡在其作品《黑猫》中对效果论的巧妙运用,继而从心理学视角出发,剖析男主人公曲折的“心理活动轨迹和巨大的心理变化”(王旭霞,2019:7)的根本原因,深入探析爱伦·坡的心理描写艺术。
2爱伦·坡的创作宗旨2.1爱伦·坡的效果论爱伦·坡的童年生活并不幸福。
父母早亡后他被收养,但是养父并没有给予爱伦·坡应有的关爱和体贴,他的童年时光在颠沛流离中度过。
这段破碎的童年记忆给爱伦·坡带来了无法治愈的心灵创伤,也在一定程度上造就了他独树一帜的写作风格。
爱伦·坡试图从人物的心灵世界出发,强调对孤独的精神世界的关注,“从人类自身的精神深处”(陈丽屏,2018:178)找寻孤独的原因。
“‘效果论’是爱伦·坡反复强调的创作理念,其核心在于文学创作应在读者的情感上产生尽可能强烈的艺术效果,这也是爱伦·坡的创作宗旨。
”(徐婷,2018:35)爱伦·坡始终以触发读者的情感、引起情感共鸣为目的来展开小说创作。
他曾经说过,“在短篇小说这种文艺形式里,每一事件,每一描写细节,甚至一字一句都应当收到一定的统一效果,一个预想中的效果,印象主义的效果。
”(爱伦·坡,2006:6)他非常注重读者的反应,即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的一种浸润式的阅读体验(奚昕,2019:49)。
他匠心独具,善于揣摩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并且通过细腻的描写使得读者的感受和印象最大化。
爱伦坡的梦中之梦解读
爱伦坡的《梦中之梦》是一篇具有强烈心理悬疑氛围的短篇小说。
故事以一个名叫伦普的男子为主角,他经历了一个充满离奇和恐怖的梦境。
首先,从叙事角度来看,爱伦坡运用了独特的叙事方式,让读者通过主角的梦境进入了一个迷离、神秘的世界。
这种叙事方式不仅增强了故事的心理悬疑感,也引发了读者对主角经历的种种恐怖和痛苦的强烈代入感和探索欲望。
其次,爱伦坡在语言运用上展现了精湛的技巧。
他的文字优美而富有诗意,通过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营造出了梦幻般的氛围。
例如,在描述主角的梦境时,他运用了许多华丽的形容词和比喻,让读者能够感受到主角内心的混乱和困惑。
此外,小说中充满了各种意象和隐喻,例如地窖、药水、梦境等,它们在营造神秘和恐怖氛围的同时,也暗示了主角内心的复杂情感和无法摆脱的困境。
在主题上,《梦中之梦》探讨了人类对恐惧和痛苦的记忆以及梦境对人的影响。
小说中主角从梦境中惊醒后仍然无法摆脱那些恐怖的回忆,这表明人类对恐惧和痛苦的记忆往往比对快乐的记忆更为深刻。
同时,小说也探讨了梦境如何影响人的心理状态和情感体验。
总的来说,爱伦坡的《梦中之梦》通过独特的叙事方式、优美的语言、意象和隐喻等手法,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悬
疑、神秘和恐怖的世界。
同时,小说也深入探讨了人类对恐惧和痛苦的记忆以及梦境对人的影响等主题,使读者在享受故事的悬疑和恐怖元素的同时,也能对人类内心世界有更深入的思考。
the cask of amontillado的写作特点
the cask of amontillado的写作特点
《The Cask of Amontillado》是美国作家埃德加·爱伦·坡的短篇小说,其写作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情节紧凑,充满悬疑:故事以第一人称叙述,从一开始就设置了悬念,让读者对主人公的动机和计划产生好奇。
坡通过精心构建的情节,逐步揭示真相,使读者始终保持高度的紧张和兴趣。
2. 心理分析深刻:坡对主人公的心理进行了深入剖析,展示了他的复仇欲望、理智与疯狂之间的斗争以及对死亡的痴迷。
这种心理分析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主人公的行为和动机。
3. 气氛烘托:坡运用了细腻的描写和紧张的氛围烘托,使读者感受到故事中的恐怖和压抑。
例如,对地下酒窖的阴森描写以及对主人公病态心理的刻画,都增强了故事的恐怖氛围。
4. 象征主义手法:故事中使用了象征主义手法,如“ Montillado ”这个名字象征着死亡和毁灭,而“cask”则代表着封闭和压抑。
这些象征元素为故事增添了更深层次的意义。
5. 独特的叙事风格:坡的叙事风格简洁、精确,用词考究。
他擅长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和比喻,使故事更富有感染力。
总的来说,《The Cask of Amontillado》以其紧凑的情节、深刻的心理分析、紧张的氛围烘托、象征主义手法和独特的叙事风格成为了美国文学的经典之作。
逃避孤独:人群之外的人——爱伦·坡的短篇小说《人群中的人》
、
孤独是不幸 的起 因
小说 的题记“ 幸起 因于不能 承受 孤独 ” 一语 道 出 了故 不 , 事的真谛 。老人在人群中正是 为了逃避孤 独 。就精神 学研究 来说 , 人意识 到 自己是一个 孤独 的个 体 , 当个 意识到他 与外界
自由曾是长 期 以来 人类 奋 斗 的 目标 。 自原 始社 会起 , 人
Vo . 2 No 5 12 .
第2 卷 2
第 5期
逃避孤独 : 群之 外的人 人
爱伦 ・ 坡的短篇小说《 人群 中的人》
徐 薇
( 江苏教育学院外语系,江苏南京 20 1) 10 3
[ 摘 要 ] 爱伦 ・ 的短篇 小说《 群 中的人 》 坡 人 表达 了 现代人 的悲哀: 逃避孤独—— 即便 跻身 于人 群之 中, 仍 却
人类 自幼儿时期 起就 与 自然连 为一体 , 土地 、 动物 、 物是 人 植 类世界不可缺 少的一部分 。依照弗洛姆 的观点 , 随着 人类“ 逐
步挣脱 自然纽带 , 他与 自然相分 离 的程 度 日益 加深 , 寻求逃避
一
实 , 以人 的精神世界为对象 , 实地表 现了人类 的 内心世 界 并 真 和压抑的心境 , 描绘 了现代人 的精 神病症 。 “ 意识到 自己是个分 离的存在 物” 使人 类“ 感到 无法忍 受 的孤独 、 失落与 无能 为力 ” “ 。 如何克 服 因孤 独 而产 生的
痛苦 , 如何摆脱 因分离所造成 的孤独 , 这是 长期 以来人们 不断
类就与 自然紧密相 连 , 依 存于 自然 , 他 同时 又被 自然 所束缚 。 随着人类 的成长和 科技 的发展 , 人类 控制 自然 的能 力大 为增
隔绝 , 人生就会变成难 以忍 受的牢笼 , 痛苦 不堪。倘若不 令人 能逃脱 出去 , 以这种或 那种 方式 与他人 , “ 外部 世界相 沟通 ” ,
爱伦·坡哥特小说中灵魂的崩溃
爱伦·坡哥特小说中灵魂的崩溃【摘要】爱伦·坡哥特的小说中经常探讨灵魂的崩溃主题,这引发了人们对精神世界的深刻思考。
本文从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展开论述。
在引言中,简要介绍了爱伦·坡哥特及其作品,并探讨了灵魂崩溃的意义。
正文部分分别解析了灵魂崩溃是如何呈现的、其根源、爱伦·坡哥特小说中的案例以及对人物的影响,同时探讨了灵魂崩溃的象征意义。
结论部分强调了灵魂崩溃主题的重要性,以及读者对此主题的共鸣。
最后以结语总结爱伦·坡哥特小说中灵魂崩溃的启示,为读者留下深刻的思考。
通过本文的探讨,读者将更深入地理解爱伦·坡哥特小说中灵魂崩溃的主题,并对其意义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和体会。
【关键词】爱伦·坡哥特,灵魂崩溃,小说,意义,怎样呈现,根源,案例,影响,象征意义,重要性,共鸣,启示1. 引言1.1 爱伦·坡哥特及其作品简介爱伦·坡(Edgar Allan Poe)是19世纪美国著名的浪漫主义作家,被誉为“推理小说之父”和“恐怖文学大师”。
他以独特的文风和深沉的思想深受读者喜爱,影响了后世无数的作家和文学作品。
爱伦·坡的作品多以黑暗、恐怖、死亡和疯狂为主题,探讨人类内心深处的阴暗面和不可知的神秘。
他善于运用悬疑和心理分析的手法,营造出扣人心弦的氛围,使读者不禁陷入阴郁的世界中。
爱伦·坡的作品《乌鸦》、《黑猫》、《压制心灵》等都探讨了人类内在的恐惧和不安,揭示了灵魂深处的阴暗面。
他通过描写人物的精神崩溃和心灵扭曲,呈现出一种离奇诡谲的恐怖氛围,使读者不由自主地沉浸其中。
爱伦·坡以其卓越的想象力和独特的文风,深刻地探讨了人类内心的恐惧和痛苦,使其作品成为恐怖文学的经典之作,为后世文学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1.2 灵魂崩溃的意义在爱伦·坡哥特的作品中,灵魂崩溃是一个重要的主题,它代表了人类内心最深处的痛苦和无力感。
从荣格阴影理论分析《泄密的心》
从荣格阴影理论分析《泄密的心》发布时间:2021-12-24T08:39:40.566Z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8月第22期作者:马瑞[导读] 《泄密的心》是美国短篇小说大师爱伦·坡著名的哥特小说作品,从第一叙述视角讲述了一名强调自己精神正常的无名叙述者马瑞郑州财经学院河南郑州 450000摘要:《泄密的心》是美国短篇小说大师爱伦·坡著名的哥特小说作品,从第一叙述视角讲述了一名强调自己精神正常的无名叙述者因为一位老人的“鹰眼”而将其残忍谋杀并藏匿尸体的故事。
本文将借助荣格原型心理学中四大原型之一“阴影”对文中叙述者进行心理分析,并进一步探讨爱伦·坡如何通过这种“心理式恐怖”获得令人惊叹的阅读效果。
关键词:《泄密的心》;阴影;荣格;爱伦·坡一、引言卡尔·古斯塔夫·荣格(1875-1961),分析心理学创始者,创立了荣格人格分析心理学理论,主张把人格分为意识、个人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三层。
荣格分析心理学又衍生出原型心理学(Archetypal Psychology),提出原型(Archetypes)这一概念,将大多心理问题的形成一般归结为某一“原型”没有得到良好发展而受到阻碍,由此精神系统作出自我调整而表现为神经症或别的问题。
我们可以将原型理解为人类出生之前就预置的行为模式和想法。
荣格分析心理学中有四大原型:自性(Self)、阿尼玛(Anima)、阿尼马斯(Animus)和阴影(Shadow)。
本文将借助阴影原型对爱伦坡名作《泄密的心》进行分析。
《泄密的心》(The Tell-tale Heart)又译《告密的心》,是美国的短篇小说大师爱伦·坡(Edgar Allan Poe)于1843年所著的一篇经典的哥特小说作品。
故事讲述了一名强调自己精神正常的无名叙述者因为一位老人的“鹰眼”(vulture eye)而谋杀了他。
谋杀者有过仔细的计划,并且再肢解尸体后将其藏在地板下面。
从精神理看爱伦·坡短篇小说恐怖美论文
从精神分析理论看爱伦·坡短篇小说的恐怖美摘要爱伦·坡的短篇小说集合了许多精神分裂的变态人物,这些人物在小说中以异样的行为,展现了坡小说中的恐怖美。
本文以荣格的精神分析理论为基础,分析了爱伦·坡小说中人物的变态情结和人格二重性问题,探讨了坡是如何通过这些变态的人物形象传达恐怖美的。
关键词:精神分析理论恐怖美变态情结人格二重性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一引言爱伦·坡的心理恐怖小说被认为是19世纪美国哥特文学的巅峰之作,他所撰写的恐怖故事大都篇幅短小、结构紧凑、情节环环相扣,整体效果十分突出。
为了使其作品能引起读者的共鸣,爱伦·坡常通过破坏来进行创造,通过恐惧来追逐美感,通过黑暗来接近光明,以此实现对读者心灵的极大震撼,可以说,他的恐怖小说属于真正意义上的心理恐怖小说。
二小说中人物的变态情结与弗洛伊德不同,荣格将力比多看作是精神分析学说的基础和心理的原动力,包括生殖、生长和其他的生命活动,而性欲只是众多的、生理的、心理的功能之一。
他认为心灵代表了一个人的整体人格,反映了意识和无意识中的思想、情感、行为并且预设了人物行为和心理的走向及趋势;他将心灵结构中的无意识结构进一步区分为个人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个人无意识也就是他所说的情结,是一种心象与意念的集合,多属于心灵分裂的产物。
创伤性的体验、情感上的困扰或道德上的冲突都会导致情结的形成;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情结,但是如果我们不能与之协调的话就会引发心理疾病。
爱伦·坡心理恐怖小说中描写的都是比较典型的变态情结和心理异常的人物,从这些变态人物的身上,读者能感受到一种诡异的恐怖美。
总体上来说,爱伦·坡心理小说中的故事主要围绕三个变态情结展开,即俄狄浦斯情结、安提戈涅情结和皮革马利翁情结。
1 俄狄浦斯情结荣格认为俄狄浦斯情结即幼儿时期的恋母情结,是从弑父娶母的野蛮时代遗传下来的原始印象。
恐怖的心灵 阴暗的人性——浅析爱伦·坡《阿芒提拉多的酒桶》
的。
窟、 地窖和 阴森可 怕 的地 道 的 冒险家 。” 在爱 伦 ・ 坡 的恐怖 小说中 , 他深入到人 的变 态心理 和下意识 的领
域 中 , 读 者 展示 了一 个 丧 失 正 常 理 智 和 畸 形 人 的 画 为
埃德 加 ・ 伦 ・ 是 1 爱 坡 9世纪 初美 国文坛 著名 的 作家 、 诗人和批评 家 。他一 生经历 坎坷 , 尝艰 辛忧 饱 患, 写作生涯充满 了艰难 曲折 , 而 , 是 这样一 位 然 正
在 生前 没有 受 到 应有 重视 的 伟 大奇 才 为 人 类 留 下 了 一
爱伦 ・ 的恐怖 小说并不侧重于正面表 达健康积 坡 极 的道德 观 , 也没有古典主义 的那 份强烈 的人道 主义
往 往 情 节 离 奇 , 物 精 神 错 乱 , 处 都 是 神 秘 怪 诞 的 人 到
到这一效果 , 的许多故 事如 《 他 阿芒 提 拉多 的酒 桶》 、 《 厄歇尔府 的倒塌 》 《 色死亡 的化装 舞会》、 提 前 、红 《
死亡》 等的叙述 者 都采 用第 一人 称 。这 样 ,不仅 使情 节愈加 阴森恐怖 , 情更加 炽烈 可怕 ,而且文 章 的恐 感 怖气氛层层加重 , 奏步步 加快 ,文章 的高潮恰 是读 节 者恐怖 的顶点 , 让人觉 得作 者不但 高度 紧张 ,而且近
以达到人心灵 深处 的恐 怖 , 现人性 的阴暗。连 爱伦 显
・
坡 自己也 曾夸 口说 , 的小说 不要制造 德 国式 的恐 他
怖, 而要制 造灵魂 的恐怖 。也 就是 说 , 把程 式化 的 他 恐怖故事改造成 心理 小说 , 他写 这种小说 并不是 对社 会上 的犯罪现象感 到关切 , 而是 出于对心 理活动 的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令批评家感兴趣的一个问题是,为什么爱伦·坡对活埋题材和对活埋他人的有罪之人感兴趣。
为什么作家早在他妻子逝世之前就那么热中于描写美女之死?为什么在他的有些短篇小说不是写某人折磨某人,就是写某人被某人折磨。
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就得回顾他的早期生活经历,这对其后来的创作影响极大。
爱伦·坡于1809年19日生在波士顿的一个流浪艺人的家庭里。
艾德加是第二个儿子。
由于父母关系不和,母亲携子出走,在1811年,她积劳成疾,一病不起,就此凄然与世长辞。
当时,爱伦·坡只有3岁。
一位叫约翰·爱伦的商人收养了他。
对他关怀备至,他的童年生活是幸福的。
和其他孩子一样读书上学。
我们并不完全知道他少年时代的恋爱经历,中学时代居然爱上一个玩伴的母亲简·斯蒂恩·斯塔那德,未几,她就病故。
他伤心之余,写了一首悼诗:《致海伦》,流传至今。
17岁时,坡进弗吉尼亚大学,就此结束不知天高地厚的少年时代。
他在大学里还没念满一年,就回到里奇蒙,当发现少年时代的恋人莎拉·爱弥拉·罗埃丝特已经准备另嫁他人,受的刺激就更大了。
原来他俩早就相爱并私订终身,坡上大学后,两人不断有情书来往,但都被养父扣留,双方产生误会,才酿成悲剧。
在他20岁左右时,爱上了表妹伊丽莎白·海尔林,还为之写过好些诗。
他3岁时,母亲死了,他的受挫开始了;15岁时,他心目中的“第一个纯洁而理想的女人”斯塔那德,即他朋友的母亲死了;20岁时,他从小依恋养母爱伦夫人也死了。
“而到23岁,他又先后被三个情人抛弃。
这三个情人既然都弃他而去,他便觉得她们也死了”[1]。
这一切无不表明,是早年生活的强烈影响导致爱伦·坡“里比多”受阻。
所以说,他对死亡题材感兴趣并不是像众多的评论家所说的是因为弗吉尼亚的生病和去世,而是因为他在22岁之前就失去了六个女人。
他对这一题材的兴趣继而又使他能克服或延迟死亡。
“20世纪30年代波拿巴特(Marie Bonarparte,弗洛依德的学生)的心理分析以及60年代拉康的结构主义精神分析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前者认为坡的作品意义在于,它是作者本人心理作用的外化,而这一心理活动又与其生活经历密切相关。
坡在作品中以情节、人物等置换了他本人在现实生活中的相应经历。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可以把坡的小说作为‘心理自传’来解读”[2]爱伦·坡对活埋题材和对活埋他人的有罪之人感兴趣。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在《梦的解析》一书中的一条注释里说:“我知道评价有关子宫内生活的幻想和潜意识的重要性还为时不久。
它们包括了许多人对活埋感到极度恐惧的解释。
也成了深刻信仰死后复生的基础。
这不过是对出生前这种奇怪生活的未来的揣测。
此外分娩行为是焦虑的第一次体验,因此,也是焦虑的来源和原型。
”[3]王齐建先生在《试论爱伦·坡》一文中说:“坡几乎是兴信奉弗洛依德主义的人可拒以引证的最好例子:他的‘俄狄浦斯情欲综合体’所引起的仇父倾向和恋母情结,他的纵饮和吸毒所导致的性行为的不可能,他的被压抑的性力升华为文艺作品等等,无一不‘印证了’弗洛依德的理论。
”[4]“认为坡是患了‘尸体恐怖症’、‘异性虐待狂症’者有之;认为《捧名士》里那不同凡响的鼻子是‘阴茎’的标记者有之;就连坡为赚钱而写的而且自己承认是‘一本愚蠢透顶的书’的海上冒险故事《亚瑟·戈登·皮姆》,竟也被人发现了灵性,认定是‘对自我的本性和自我达到认识的依赖方式的探讨’”[4]。
变态恐惧或焦虑在爱伦·坡笔下———特别是在其《鄂榭府崩溃记》里———被描述的淋漓尽致。
根据精神分析学,我们知道,变态恐惧即受阻的性欲;这是对“里比多”的一种抵制。
一个人的性欲冲动不可能在受到压抑的同时而不以某些变化形式表现出来;这些变化形式如果相互不协调,相互冲突,便产生恐惧。
变态恐惧和一般恐惧不同,它是持续不断的,而非一时一事的,因为它的真正起因是一个人的无意识,而非现实生活中的某人某事。
爱伦·坡从小饱受“里比多”受阻之苦,他就是《鄂榭府崩溃记》中的劳德立克·鄂榭,而且是在描写他自己的变态恐惧。
读者不免觉得,小说里的故事叙述者“我”就是个神经错乱的人,因为他看见了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他想象的那栋房子被一股致命的毒气围绕着。
他告诉我们说,劳德立克的状态影响了他,因而劳德立克那些胡思乱想也慢慢地出现在他心里。
他当时肯定是神经错乱了,因为劳德立克的妹妹玛德琳死后已被钉进棺材,他却说他看见她从地窖里爬出来,还死死地拖住劳德立克。
他还说他后来看见那房子裂成了碎片,并沉入水池。
他的叙述,不说通篇都是幻觉,就是这些,也够虚玄了。
不过,真正的变态恐惧症患者是劳德立克。
他生来脾气古怪,而且显得精神抑郁。
他把自己的病因归之于他妹妹玛德琳,因为她生病而使他忧虑。
其实,病因在他的无意识里。
熟悉精神分析学和爱伦·坡生平的人都会觉得劳德立克肯定有和爱伦·坡一样的生活经历;早年失去母亲,后来又失去一个朋友的母亲,后来又失去养母。
毫无疑问,他也和爱伦·坡一样失恋过三次,也可能酗过酒。
同样,他始终生活在恐惧中,而且总觉得自己很快就会在恐惧的挣扎中死去;他惧怕未来,读一些希奇古怪的书,同时想象一些荒诞不经的事情。
他妹妹死了,他竟然要“我”帮他一起把他葬在家里的地窖里。
随后,他又陷入幻想,觉得他妹妹是被他活埋的,因而极度害怕,担心她会报复。
所以,当“我”为他朗诵一个传奇故事时,就他把故事中的有些事情和他妹妹玛德琳联系在一起,说他听到她的棺材裂开来了,棺材上的铁链还在嘎嘎作响。
他仿佛觉得她从地窖里爬了出来,然后又抓住他不放,还拼命掐他的脖子。
就这样,他在恐惧中死去。
显然,这一切是劳德立克和“我”的想象,因为玛德琳小姐是不可能从从上了钉的棺材和地窖里逃出来的,再说她躺在那里已有好几天没进食了,也没有那么大的力气掐死她哥哥。
劳德立克·鄂榭是死于他自己制造的变态恐惧。
爱伦·坡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虐待癖。
这可以解释他的许多短篇小说,如《陷坑与钟摆》和《一桶白葡萄酒》等,不是写某人折磨某人,就是写某人被某人折磨。
此外,任何人都能从另一方爱伦·坡短篇小说的精神心理分析张永怀(黄山学院外语系安徽黄山245041)摘要:结合精神分析学方法,以爱伦·坡的生活为依据,通过研读其作品,我们发现爱伦·坡的有些短篇小说的女主人公常常经历恐怖的死亡,她们或被活埋,或被损毁,或遭受精神吞噬;男主人公都经历了变态恐惧和焦虑,其作品中充分展现了爱伦·坡的虐待癖和受虐癖。
关键词:爱伦·坡精神分析变态恐惧焦虑虐待癖受虐癖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578(2009)10-0057-02面看出他有虐待癖倾向,那就是他喜欢写批评性文章,喜欢用刻薄的言辞有意使某些作家深感痛苦。
他想惩罚文坛对手,就在文章中对他们肆意泄恨。
他有一种为痛苦而制造痛苦无意识。
他还受虐癖倾向,无意识地喜欢自我折磨。
在《黑猫》里,他不仅把邪恶称为人心的原始冲动,还说这是“关于这种邪念,哲学上并没有重视。
不过我深信不疑,这种邪念是人性本能的一股冲动,是一种微乎其微的原始功能,或者说是情绪,人类性格就由它来决定。
谁没有在无意中多次干下坏事或蠢事呢?而且这样干时无缘无故,心里明知干不得而偏要干。
哪怕我们明知这样干犯法,我们不是还会无视自己看到的后果,有股拼命想去以身试法的邪念吗?唉,就是这股邪念终于断送了我的一生。
正是出于内心这股深奥难测的渴望,渴望自找烦恼,违背本性,为作恶而作恶,我竟然对那只无辜的畜生继续下起毒手来,最后害它送了命。
”[5]爱伦·坡早在童年时代就有虐待癖和受虐癖。
一想到受苦受难,他就为之神往,所以他才会《提前埋葬》里说:“例如,当我们读到有关飞渡别列茨那河、里斯本大地震、伦敦黑死病、圣巴塞勒缪的屠杀、以及加尔各答黑牢里那一百二十三个囚犯窒息而死的报道时,总会感到无比强烈的‘快意的痛苦’。
”[5]他的虐待癖和受虐癖在其创作中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他在生活中无法实现自己的惩罚欲,于是就在文学中寻找发泄地。
“他只是用夸张的手法表现一种病态心理罢了。
收到预期的恐怖效果才是他的真正目的。
《一桶白葡萄酒》和《跳蛙》这两篇写的是复仇,有人认为他自恃才智出众为,未获知遇,满腹牢骚,更兼命运不济,只得借助白日梦———写作,来对一切不公正的势力报复,所以从着这一方面说,亦可以说是爱伦·坡不满情绪的自我发泄吧。
”[5]纵观爱伦·坡的早年生活经历,仔细阅读其作品,我们得知坡确实是美国的心理分析小说的鼻祖,其著名的短篇小说,如《幽会》、《莫瑞拉》、《艾蕾奥瑙拉》、《丽姬娅》等都是作者早年情感经历受挫的表现,女主人公无一例外地经历恐怖的死亡,她们或被活埋,或被损毁,或遭受精神吞噬;另外,坡的有些短篇小说,如《鄂榭府崩溃记》、《陷坑与钟摆》、《一桶白葡萄酒》、《黑猫》、《提前埋葬》等的男主人公都经历了变态恐惧和焦虑。
这充分说明爱伦·坡是描述变态心理与人物的高手,也充分的表现他在文学创作中的虐待癖和受虐癖倾向。
参考文献:[1]阿尔伯特·莫德尔,刘文荣(译).文学中的色情动机[M].上海:文汇出版社,2006.[2]刘海平,王守仁,张冲.新编美国文学史[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3]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著),陈名之,顾凯华,冯华英(译).梦的解析[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1.[4]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所.外国文学研究集[A].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6).[5]艾德加·爱伦·坡(著),陈良廷,徐汝椿,马爱农(译).爱伦·坡短篇小说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作者简介:张永怀(1981-),男,甘肃礼县人,黄山学院外语系助教、安徽大学外语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主要从事英美文学、比较文学、大学英语教学、汉英对比研究。
(上接56页)3.2将学习策略融入课堂教学“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作为老师,我们不能只教给学生知识,更应该教会他们如何去学习知识。
因此,教师要在讲授知识的同时,把学习策略的培养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使学生从知道什么是学习策略过渡到了解如何运用学习策略,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将学习策略运用到具体语言实践中。
把策略与日常的课堂材料结合在一起,以明确或隐含的方式将策略融进语言任务中,为学生提供语境化的策略练习。
选择学生需要重点学习的策略,然后围绕这些策略设计,在适当的时候将策略指导插入某一堂语言教学课。
例如在单词的讲解中,融入同根词、同义词和反义词的解释,教会学生利用同根词、同义词、反义词的联想记忆单词;在听力课上,向学生输入认知策略的使用,先阅读与即将听到的材料有关的文字,然后预测将要听到的内容有可能问到的问题,以便集中注意力,抓住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