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古诗《登鹳雀楼》
大班古诗欣赏登鹳雀楼教案
大班古诗欣赏登鹳雀楼教案教案标题:大班古诗欣赏——登鹳雀楼教学目标:1. 学习古诗《登鹳雀楼》,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传统诗歌形式。
2.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教学准备:1. 《登鹳雀楼》的诗歌文本。
2. 鹳雀楼的图片或模型。
3. 班级黑板或白板,粉笔或白板笔。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学习的内容,询问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记忆。
2. 导入新知(10分钟)展示鹳雀楼的图片或模型,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向学生介绍《登鹳雀楼》这首古诗的背景和作者王之涣。
3. 朗读古诗(10分钟)教师朗读《登鹳雀楼》,并鼓励学生跟读。
重点讲解一些生字词和句子的意思,确保学生理解整首诗的基本内容。
4. 欣赏与讨论(15分钟)分组让学生共同欣赏这首古诗,并讨论以下问题:-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你觉得这首诗的意境是怎样的?- 你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5. 创作活动(15分钟)让学生自由发挥,用自己的语言和想象力创作一段与鹳雀楼有关的小故事、小诗或画作。
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6. 总结与展示(5分钟)邀请学生分享他们的创作成果,展示在班级中。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学生对古诗的欣赏和表达能力的提高。
教学延伸:1. 让学生了解更多有关古诗的知识,如其他古诗的名篇、古诗的韵律等。
2.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古建筑,如楼阁、庙宇等,进一步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3. 给学生提供更多古诗的阅读材料,鼓励他们在课余时间进行自主阅读和欣赏。
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评估他们对古诗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2. 学生的创作成果和表达能力可以作为评估的依据。
3. 学生对课堂讨论的积极参与和提出的问题也可以作为评估的参考。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欣赏古诗《登鹳雀楼》,培养了学生的诗歌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通过创作活动,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后续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阅读和欣赏更多的古诗,拓展他们的文化视野和语言表达能力。
幼儿唐诗《登鹳雀楼》原文译文鉴赏
幼儿唐诗《登鹳雀楼》原文|译文|鉴赏是唐代诗人王之涣仅存的六首绝句之一。
诗人运用极其朴素、极其浅显的语言,既高度形象又高度概括地把进入广大视野的万里河山,收入短短几句诗中。
快来欣赏一下吧!幼儿唐诗《登鹳雀楼》原文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译文及注释译文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
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注释1.鹳雀楼:旧址在山西永济县,楼高三层,前对中条山,下临黄河。
传说常有鹳雀在此停留,故有此名。
2.白日:太阳。
3.依:依傍。
4.尽:消失。
这句话是说太阳依傍山峦沉落。
5。
欲:想要得到某种东西或达到某种目的的愿望,但也有希望、想要的意思。
6.穷:尽,使达到极点。
7.千里目:眼界宽阔。
8.更:替、换。
(不是通常理解的“再”的意思)赏析这首诗写诗人在登高望远中表现出来的不凡的胸襟抱负,反映了盛唐时期人们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其中,前两句写所见。
“白日依山尽”写远景,写山,写的是登楼望见的景色,“黄河入海流”写近景,写水写得景象壮观,气势磅礴。
这里,诗人运用极其朴素、极其浅显的语言,既高度形象又高度概括地把进入广大视野的万里河山,收入短短十个字中;而后人在千载之下读到这十个字时,也如临其地,如见其景,感到胸襟为之一开。
首句写遥望一轮落日向着楼前一望无际、连绵起伏的群山西沉,在视野的尽头冉冉而没。
这是天空景、远方景、西望景。
次句写目送流经楼前下方的黄河奔腾咆哮、滚滚南来,又在远处折而东向,流归大海。
这是由地面望到天边,由近望到远,由西望到东。
这两句诗合起来,就把上下、远近、东西的景物,全都容纳进诗笔之下,使画面显得特别宽广,特别辽远。
就次句诗而言,诗人身在鹳雀楼上,不可能望见黄河入海,句中写的是诗人目送黄河远去天边而产生的意中景,是把当前景与意中景溶合为一的写法。
这样写,更增加了画面的广度和深度。
而称太阳为“白日”,这是写实的笔调。
《登鹳雀楼》幼儿园大班语言绘本PPT课件
-------
肆
更
上
一 ------------
层
---------
楼。
---------
贰
登鹳雀楼 ----唐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景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1.太阳 山 黄河
景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楼
登 古诗欣赏
------
鹳 雀 学 段:幼儿园大班
唐 王
之领 域:语言
涣
宝鸡市 凤县留凤关镇中心幼儿园
楼 熊 吉 涛 何亚男 曹文华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古诗内容,并尝试用语言大胆表达。 2. 学习整首吟诵,感知古诗的韵律美。
重点、难点
难点:重点: 感受古诗句子的韵律。 体会古诗句子的韵律美和节奏感。
情
诗人通过景物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呢?
壹
一起来学习学吧!
贰 二零一八年十一月
壹
作者
王之涣(688—742),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字季凌,汉族,蓟门 人。其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凉州词》等。
壹
白
日
---------
依
山
---------
尽
---------
,
贰Hale Waihona Puke 黄河入 ------------
海
---------
流。
---------
叁
登/鹳/雀/楼
欲
穷
千 ------------
幼儿园大班唐诗欣赏教案《登鹳雀楼》
幼儿园大班唐诗欣赏教案《登鹳雀楼》教案名称:《登鹳雀楼》欣赏适用年级:幼儿园大班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诗歌文化。
2.欣赏并理解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3.通过学习与模仿,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让幼儿能够直观理解《登鹳雀楼》的文化内涵。
2.培养幼儿感受与表达的能力。
教学难点:1.激发幼儿们的文化兴趣和观察力。
2.引导幼儿逐渐领悟《登鹳雀楼》的意境。
教学准备:1.《登鹳雀楼》的文字内容。
2.幼儿园环境中相关的图片、图书和手工材料。
3.一本《古诗十九首》或其他相关的古典诗词集。
教学过程:Step1:导入介绍《登鹳雀楼》的背景,能引起幼儿的好奇心,提高他们的兴趣。
Step2:讲解给孩子们呈现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的文字内容,引导他们观察、欣赏。
Step3:分析请幼儿们简单分析一下《登鹳雀楼》的字音、字形和意义,帮助幼儿进一步认识《登鹳雀楼》中的意境和意义。
Step4:感受请幼儿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白天登高塔的情景,并请他们用口头表达或画画的方式表达他们的感受,让他们沉浸在《登鹳雀楼》中。
Step5:模仿请孩子们模仿《登鹳雀楼》的语调和韵律,并帮助他们在模仿时逐渐理解其中的意境。
Step6:表现鼓励幼儿通过手工、绘画、歌唱等形式表现他们对《登鹳雀楼》的理解和感受。
Step7:总结总结《登鹳雀楼》中的重要意义和文化内涵,并与幼儿分享中国古代诗歌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延伸:1.请幼儿翻阅《古诗十九首》或其他古典诗词集,鉴赏和欣赏更多的古代诗歌文化。
2.组织孩子们进行童话创作,让他们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评价:1.参与情况:全班积极参与,表现积极热情。
2.效果评价:幼儿掌握《登鹳雀楼》的基本意境和文化内涵,语言表达和情感表达能力得到提高。
教学反思:1.授课时长会影响到幼儿的耐心和注意力,应及时适度调整和活跃气氛。
2.教学中对幼儿情感的引导和表现的评价应更微感性,更注重幼儿的自由发挥和主观感受。
幼儿托班登鹳雀楼教案
幼儿托班《登鹳雀楼》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登鹳雀楼》这首古诗的内容和意义,知道鹳雀楼是我国古代的一座高楼。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朗诵能力,能流利地背诵《登鹳雀楼》。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自然景观的热爱,激发幼儿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理解《登鹳雀楼》的意境,感受古诗的美。
难点:帮助幼儿记忆并背诵《登鹳雀楼》。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登鹳雀楼》全文、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教室,有利于幼儿集中注意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以讲故事的形式引入鹳雀楼的背景,激发幼儿的兴趣。
2. 学习古诗:教师带领幼儿一起朗读《登鹳雀楼》,边读边解释诗句的意思。
3. 理解意境: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源,帮助幼儿形象地理解古诗的意境。
4. 朗诵练习:教师指导幼儿进行朗诵练习,注意语音、语调、节奏的把握。
5. 背诵古诗:教师鼓励幼儿尝试背诵《登鹳雀楼》,对表现优秀的幼儿给予表扬。
五、作业布置:1. 回家后,家长协助幼儿背诵《登鹳雀楼》。
2. 家长引导幼儿描述古诗中的画面,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3. 家长鼓励幼儿讲述自己对鹳雀楼的认识,增进亲子交流。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倾听、回答问题、朗诵等。
2. 评估幼儿对《登鹳雀楼》的理解程度,是否能正确表达诗句的意思。
3. 关注幼儿在家庭作业中的表现,如背诵情况、描述画面等。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幼儿进行户外活动,观察自然景观,引导幼儿体验古诗中的意境。
2. 开展绘画活动,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画出《登鹳雀楼》的场景。
3. 邀请家长参与课堂教学,共同参与幼儿的学习与互动。
八、教学反馈:1. 课后与家长沟通,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学习情况,给予家长指导和建议。
2. 根据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3. 定期组织幼儿进行诗歌朗诵比赛,展示幼儿的学习成果。
《登鹳雀楼》全文带拼音
《登鹳雀楼》全文带拼音dēng guàn què lóuBái yún sōng qiān gào,lí tiān dè chū cáng lóu.bǎi wài yòu nú xūn chōu,huáng hé chū xiǎo duō.tīng wǔ wàng, yī tí zhuǎn,fēn shāng yè, fù ruì hòu.tài píng tǔ dì qī lì hé,wèi zhǐ fēi xiáng zǒu.登鹳雀楼白云千高高,离天得初藏楼。
白外佑怒寻仇,黄河楚笑多。
听武舞,移题转,奋赏液,浮瑞后。
太平土地气和,未至废享走。
解析:这是一首以古代长城建筑“鹳雀楼”为背景的诗词。
诗中描述了作者登上鹳雀楼时的情景,以及对远方的美景的赞美。
首句“白云千高高,离天得初藏楼”,通过描绘高耸入云的鹳雀楼的景象,以及楼与天相接之感,展示了登楼的壮丽场景。
接下来的两句诗“白外佑怒寻仇,黄河楚笑多”,形象地描绘了白云层外的秋雨,以及黄河畔的楚笑,凸显了登楼时的多变气象。
后面的两句诗“听武舞,移题转,奋赏液,浮瑞后”,以移形换影的方式,描绘了楼上观赏舞蹈表演、转移目光,并极富感染力地描述了赞美的心情。
最后两句诗“太平土地气和,未至废享走”,表达了对太平盛世的期盼和对废兴的警觉,展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思考和关切。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融合了建筑、自然、人文等元素,通过描绘景物、表达情感,传递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社会状况的关注和愿景。
[古诗教育] 幼儿园教案:《登鹳雀楼》
[古诗教育] 幼儿园教案:《登鹳雀楼》古诗教育幼儿园教案:《登鹳雀楼》引言:古诗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古诗能够培养幼儿的语感、审美能力和想象力,同时也有助于孩子们更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本次幼儿园教案的主题是《登鹳雀楼》,通过深入解析这首古诗,旨在引导幼儿们欣赏古诗的美妙之处,并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
一、课前准备:在开始教学之前,教师需要准备以下材料:1.《登鹳雀楼》的诗歌原文和注释;2.与幼儿年龄相适应的绘本或图片,辅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3.录制好的《登鹳雀楼》的朗诵音频。
二、教学步骤:第一步:介绍古诗背景(10分钟)教师可以向幼儿们简要介绍《登鹳雀楼》的背景,包括作者王之涣和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
通过简单的讲解,幼儿们能够初步了解古诗的起源,并对其有一定的兴趣。
第二步:朗读古诗(10分钟)教师播放或自己朗读《登鹳雀楼》,让幼儿们聆听古诗的美妙音节。
朗读时,教师可以根据句子的重要性和情感的变化,调整语调和声音的节奏。
这样可以让幼儿们更好地理解古诗的情感表达。
第三步:解读诗歌(20分钟)1. 教师可以依次介绍《登鹳雀楼》的每一句,解释其中的词语和意思。
为了帮助幼儿理解,可以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解释,同时利用绘本或图片进行示意展示。
2. 针对诗歌的意境和美感,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们讨论有关自然景观和动物的问题,进一步加深幼儿对诗歌内涵的理解。
3. 引导幼儿们思考:为什么古人要写这样一首诗?这首诗给我们带来了怎样的情感和感受?第四步:互动活动(15分钟)1. 教师可以与幼儿们进行角色扮演,让幼儿们化身为“登鹳雀楼”的游客,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幼儿们更直观地感受到古诗所描绘的景象。
2. 教师可以带领幼儿们一起创作一首简单的古诗,以《登鹳雀楼》为蓝本,鼓励幼儿们发挥想象力,对日常生活或自然景物进行描述。
第五步:总结回顾(10分钟)教师可以通过简单的问答,回顾本节课学到的知识点。
可以问幼儿们以下问题:1.《登鹳雀楼》是一首什么样的古诗?2. 你学到了哪些新的词语?3. 这首诗里有哪些美景和动物?4. 你们通过什么方式理解了这首诗的意境?结语: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幼儿们不仅能够对《登鹳雀楼》有更深入的理解,还能培养他们的语感、审美能力和想象力。
大班登鹳雀楼教案
大班《登鹳雀楼》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登鹳雀楼》这首古诗的基本内容,理解其寓意。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朗诵能力,能流利地背诵《登鹳雀楼》。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古诗的兴趣,激发他们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熟悉并背诵《登鹳雀楼》。
难点:帮助幼儿理解古诗中的意境和寓意。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挂图、课件、音频资料。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阅读角。
四、教学过程1. 导入:以图片和课件的形式展示鹳雀楼的图片,引起幼儿的兴趣。
2. 基本部分:(1)教师带领幼儿朗读古诗,让幼儿熟悉诗句。
(2)教师讲解古诗的内容和意境,帮助幼儿理解。
(3)教师指导幼儿背诵古诗,鼓励他们大胆尝试。
3. 巩固部分:(1)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古诗接龙游戏,巩固记忆。
(2)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喜欢的古诗,促进交流。
五、作业布置1. 回家后,家长协助幼儿完成古诗的家庭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2. 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尝试运用古诗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六、教学评价1. 评价目标:通过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价他们对于《登鹳雀楼》的理解和记忆程度。
2. 评价方法:(1)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如是否积极参与讨论、主动分享想法等。
(2)评估幼儿在朗诵和背诵时的表现,如是否流利、准确地背诵古诗。
(3)通过家长反馈,了解幼儿在家庭环境中对古诗的学习和应用情况。
七、教学内容拓展1. 相关诗歌:引导幼儿欣赏其他描写自然景观的诗歌,如《望庐山瀑布》、《春晓》等,扩大幼儿的诗歌视野。
2. 绘画活动:邀请幼儿根据《登鹳雀楼》的意境进行绘画创作,鼓励他们用画笔表达自己对诗意的理解。
八、教学策略运用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幼儿的思维和参与度。
2. 情境教学:利用图片、课件等资源,营造诗中的景象,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古诗。
3. 游戏化教学:设计接龙、角色扮演等游戏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古诗,提高学习兴趣。
大班登鹳雀楼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登鹳雀楼》这首古诗的基本内容,知道它是由唐代诗人王之涣所作。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朗诵能力,能流畅地背诵《登鹳雀楼》。
3.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古诗,培养幼儿对自然景色的欣赏能力,激发他们对祖国大好春光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熟悉并背诵《登鹳雀楼》。
难点:帮助幼儿理解古诗中描绘的景色和意境。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挂图、多媒体课件等。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阅读角。
四、教学过程1. 导入:以故事形式引入《登鹳雀楼》这首古诗,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2. 基本内容学习:1) 教师带领幼儿朗读古诗,让幼儿熟悉诗句。
2) 解释古诗中的生词和句子,帮助幼儿理解古诗内容。
3. 欣赏与讨论:1) 教师引导幼儿欣赏挂图,让幼儿描述图片中的景色。
2) 组织幼儿讨论古诗中所描绘的景象,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话表达感受。
4. 朗诵与背诵:1) 教师指导幼儿正确的朗诵技巧,如语气、节奏等。
2) 组织幼儿集体背诵古诗,鼓励幼儿大胆表现自己。
5. 总结与拓展:1) 教师总结本次活动的内容,强调《登鹳雀楼》的意境美。
2) 鼓励幼儿课后收集其他描写自然景色的古诗,进行分享。
五、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本次教学活动进行反思,观察幼儿对《登鹳雀楼》的学习效果,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为下一步的教学活动提供改进方向。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朗诵表现和背诵情况,了解他们对古诗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课后作业评价:检查幼儿回家后的课后作业,评估他们对古诗的背诵情况和对自然景色描绘的理解。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幼儿进行户外观察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自然景色的美丽,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
2. 邀请家长参与古诗朗诵会,让幼儿在家长面前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增进家庭与学校的互动。
八、教学资源1. 网络资源:寻找相关的视频、音频资料,为幼儿提供更多样的学习材料。
2019年大班古诗教案登鹳雀楼-word范文 (4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大班古诗教案登鹳雀楼《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代表作。
诗人通过描写登鹳雀楼观看太阳西沉、大河归海的景色,告诉人们要看得远,就应站得高的道理,为大家分享了古诗教案登鹳雀楼,一起来看看吧!【教学目标】1、认识4个生字,会写4个字,能做到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课文。
3、大致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明白“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
【教学重点】1、认识4个生字,会写4个字,能做到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课文。
3、大致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明白“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
【教学难点】明白“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
【教学准备】教师:本课的生字、词语卡片、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1、读课文三遍,包括课后生字。
2、勾出文中带有生字的词语。
3、给田字格中的生字注音。
4、给生字组词,至少两个,鼓励找四字词语。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
1、师:今天老师带你们去一个地方旅游,这个地方叫鹳雀楼,看,我们到了。
播放鹳雀楼的录像2、看课文中的图,说说景象如何?3、著名诗人王之涣来到这里看到了这样的景色,留下了传送千古的名诗——《登鹳雀楼》,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诗吧!生读题,学习题目中的三个汉字,只要求认。
二、读熟古诗,认识汉字。
1、师:王之涣笔下的黄鹤楼是什么样子的呢?先听老师读一读,一边听一边划出停顿来。
2、师:你能在拼音娃娃的帮助下,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吗?自己试一试吧!生读完以后,交流展示。
3、诗歌读得这么好,汉字娃娃一定记得很熟!咱们来打打招呼吧!生:自由读汉字,交流识字方法,组词。
4、把汉字娃娃送回到古诗中,你一定读得更好。
生再读古诗。
5、师:孩子们知道这首诗是什么意思吗?我说一句话,你说一句诗中的话,咱们试试。
幼儿园古诗教育教案:《登鹳雀楼》
幼儿园古诗教育教案:《登鹳雀楼》一、教学主题古诗教育——《登鹳雀楼》二、教学目标1.了解《登鹳雀楼》的背景及作者2.理解诗歌内涵,感受诗歌美妙3. 掌握朗读技巧,表达情感三、教学内容1.导入: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听说古诗吗?古诗有很多好听的古曲,比如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登鹳雀楼》。
2.知识梳理:(1)了解《登鹳雀楼》背景及作者:《登鹳雀楼》,唐代诗人王之涣所作,描写作者登上鹳雀楼,俯瞰四周美景,感叹人生短暂、风景宜人。
王之涣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之一,他的诗很有特点,语言简练、意境深刻,但讲究端正的诗歌形式和格律统领。
他曾在历史上有过“三王”之一的美称,是唐代文坛的重要人物。
(2)理解诗歌内涵,感受诗歌美妙:《登鹳雀楼》是一首优美的山水田园诗,它的诗歌内容表达了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对自然美景的追寻和渴望;二是对人生短暂的感慨。
通过登楼而看远方并发出的感叹,让人更深刻地感觉到时间的流逝和岁月的无情。
(3)掌握朗读技巧,表达情感:读古诗要讲究声律和韵律,要注意抑扬顿挫的节奏,引导听者进入诗歌情境,让感受更加深刻。
读诗时应使语调和情感紧密结合,升降声调,提示语言的变化和情感的高潮低谷,让听者对诗句的含义有更深的体会。
3.实践演练:(1)朗诵诗歌:学生分组,逐句朗读《登鹳雀楼》,感受诗歌内涵,体验古诗带来的美好情感。
(2)模仿创作:让学生借鉴《登鹳雀楼》的诗歌形式和格律,用自己的语言写一首与自然风光有关的诗歌。
四、教学评价教学效果评估将通过以下方式考察:1. 口语表达能力:通过学生的朗诵和表演,评估其发音、语调和表达情感的能力。
2. 创意能力:通过学生的创作,评估其诗歌的语言表达和创意思维能力。
3. 感受能力:通过学生的观察和感悟,评估其对自然风光和人生哲理的理解和感受程度。
五、教学参考1. 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2. 课外阅读推荐:《唐诗三百首》《唐诗选赏》《少儿名篇精选》以上就是本次幼儿园古诗教育教案的内容及要求,老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确保教学实施效果最大化,让孩子们更好地感受和领悟古诗之美。
幼儿园大班古诗词教案《登鹳雀楼》
幼儿园大班古诗词教案《登鹳雀楼》教案主题:幼儿园大班古诗词教学《登鹳雀楼》一、教学目标1、了解《登鹳雀楼》的背景和作者。
2、能够正确朗读《登鹳雀楼》,理解诗中的意义。
3、通过欣赏诗歌,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和语感。
二、教学准备1、《登鹳雀楼》诗歌2、幼儿文学资料3、图片三、教学过程1、热身活动教师出示一幅画面,让幼儿观察并进行描述。
鼓励幼儿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想法。
2、导入新课a. 首先,向幼儿介绍《登鹳雀楼》的作者王之涣。
b. 接着,告诉幼儿《登鹳雀楼》是一首杂言诗,具体内容是怎样的,让幼儿初步了解。
c. 通过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让幼儿领略《登鹳雀楼》中的壮丽场景。
3、核心教学a. 朗读《登鹳雀楼》教师先朗读这首诗歌,给出正确的诗歌韵律和旋律,然后引导幼儿跟着朗读,让幼儿感受到古诗的韵律和魅力。
b. 了解《登鹳雀楼》中涉及的语句和用法教师将《登鹳雀楼》中重要的语句和用法挑选出来,和幼儿一起学习,帮助幼儿理解古诗的含义和文化内涵。
c. 参与互动让学生再次朗读《登鹳雀楼》,并用自己的话简单描述诗中的故事,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看法。
d. 扩展知识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幼儿想象古人当时的生活场景,了解古代建筑和文化。
四、结语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到《登鹳雀楼》的含义和文化背景,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和语感。
让幼儿在欣赏诗歌的过程中感悟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幼儿的情感和思维能力。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幼儿多次朗读,加深对古诗的理解。
同时,还应该注意让幼儿参与互动,激发幼儿的思维,增加幼儿的兴趣。
大班古诗《登鹳雀楼》(精选8篇)
大班古诗《登鹳雀楼》大班古诗《登鹳雀楼》(精选8篇)大班古诗《登鹳雀楼》篇1活动目标:1、初步理解古诗的大意,知道个别词的意思。
2、学习吟唱古诗,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活动准备:PPT、flash活动重点:学习吟唱古诗。
活动难点:初步理解古诗的大意,知道个别词的意思。
活动过程:一、导入1、出示鹳雀楼的图片师:小朋友们,你们在图片上看到了什么?师:噢,看到了一座塔楼。
其实,这座塔楼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叫鹳雀楼。
很久以前,有一位叫王之涣的诗人,他登上了这座鹳雀楼,看到了很美丽的景色,于是就写下了这首古诗《登鹳雀楼》。
2、欣赏古诗师:诗人到底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色才可以写下这么美的古诗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这首古诗吧!二、理解古诗大意1、出示落日图片,理解诗句“白日依山尽”。
师:从图片上你看到了什么?那太阳是怎样落下去的呢?师:太阳挨着大山慢慢地落下了。
诗人看到这个画面,于是就写下了“白日依山尽”这句诗句。
出示诗句“白日依山尽”。
2、出示黄河图片,理解诗句“黄河入海流”。
师:现在你又看到了什么?师:这条河叫黄河,黄河流啊流,流到大海中去了。
诗人看到这个画面,于是就写下了“黄河入海流”。
出示诗句“黄河入海流”。
2、理解诗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师:现在诗人站在鹳雀楼的底楼,但是他想要看到更高更远的风景。
那他该怎么办呢?(走到更高的楼层上,就能看到更高更远的风景了。
)出示诗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三、幼儿吟唱古诗1、欣赏吟唱师:这么好听的古诗,我们跟着音乐一起来念一念吧!2、认字吟唱:根据出示的文字吟唱古诗3、动作表现师:现在我邀请你们用动作来表现一下古诗的内容。
(请个别幼儿演示)四、结束总结师:古诗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就是说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今天回家有一个任务请你们回家问问爸爸妈妈在我们的生活中哪里可以用到这句话的好吗。
大班古诗《登鹳雀楼》篇2学习目标:1、初步理解古诗内容,并尝试用语言大胆表达。
幼儿园古诗词朗诵《登鹳雀楼》教案
幼儿园古诗词朗诵《登鹳雀楼》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诗词《登鹳雀楼》的背景和作者。
2.掌握古诗词的基本朗诵方式。
3.培养孩子们对古诗词的兴趣和情感。
二、教学内容:1.古诗词《登鹳雀楼》背景和作者介绍。
2.古诗词《登鹳雀楼》的基本朗诵方式。
3.鼓励孩子们表达对古诗词的喜爱和情感。
三、教学过程:1.开场设计(5分钟)教师与孩子们互动,通过问答形式引出授课主题——《登鹳雀楼》。
2.阅读课文(20分钟)(1)教师先介绍《登鹳雀楼》的背景和作者。
(2)让孩子们轮流阅读课文,并注重语音语调和停顿。
(3)了解古诗词中的生字和生词。
3.表达感情(15分钟)(1)教师通过提问帮助孩子们了解整首古诗的意义。
(2)让孩子们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这首古诗词的喜爱之情。
(3)教师引导孩子们体会古诗词所表达的情感和意义,并一起分享。
4.朗诵练习(20分钟)(1)教师对古诗词的基本朗诵方式进行讲解:要注意语音语调,让声音优美流畅,符合古诗词的节奏和韵律。
(2)教师针对孩子们的语言差异,进行分组训练。
(3)分组练习朗诵古诗词。
5.集体朗诵(10分钟)(1)教师带领大家一起朗诵古诗词。
(2)通过朗诵,在全班营造出古韵悠扬的氛围,使孩子们更好地体验和感受古诗词的美。
四、教学评价:(1)在课中,教师重视了孩子们的语音语调训练,呈现出了整首古诗词的节奏和韵律,营造出古韵悠扬的氛围,让孩子们体验到了古诗的美。
(2)教师通过集体阅读、个人阅读以及口头表达的方式,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古诗词的情感和意义。
(3)这样的教学方式和课程设计,鼓励了孩子们对古诗词的兴趣和热爱,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五、作业:课后布置:让孩子们回家将课本中的《登鹳雀楼》古诗词背诵,并尝试模仿教师的朗诵练习。
《登鹳雀楼》幼儿园教案设计
《登鹳雀楼》幼儿园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1. 能让幼儿了解《登鹳雀楼》这首古诗的基本内容。
2. 能让幼儿学习到古诗中的文化内涵和修辞手法。
1.2 技能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登鹳雀楼》。
2. 能够用自己的话简单解释古诗中的意思。
1.3 情感目标1. 培养幼儿对古诗的兴趣和热爱。
2. 培养幼儿的审美情感和艺术鉴赏能力。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古诗《登鹳雀楼》的原文及译文原文: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译文:太阳靠着山峦落下,黄河流入大海。
如果想要看得更远,就再往高处走。
2.2 古诗背后的文化内涵介绍鹳雀楼的历史背景和地理位置,以及诗人王之涣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2.3 古诗的修辞手法解析《登鹳雀楼》中的对仗、比喻等修辞手法,让幼儿了解古诗的美感。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直观演示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具,帮助幼儿形象地理解古诗内容。
3.2 互动教学法通过问答、讨论等方式,激发幼儿的思维和想象力,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3.3 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幼儿身临其境,感受古诗所描绘的景象,激发他们的情感共鸣。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通过引入与鹳雀楼相关的图片、故事等,激发幼儿对课题的兴趣。
4.2 朗读和背诵带领幼儿朗读《登鹳雀楼》,指导他们正确发音和节奏,帮助他们背诵。
4.3 解析古诗讲解古诗的原文、译文和背后的文化内涵,让幼儿了解古诗的意义。
4.4 修辞手法解析分析古诗中的修辞手法,让幼儿了解古诗的美感。
4.5 创作练习让幼儿尝试用自己的话描述古诗中的景象,或者创作类似的诗句。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参与度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发言、互动等。
5.2 朗读和背诵效果评估幼儿对《登鹳雀楼》的朗读和背诵效果,确保他们能够正确地表达。
5.3 创作能力评估幼儿在创作练习中的表现,鼓励他们的创意和想象力。
第六章:教学准备6.1 教具准备《登鹳雀楼》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古诗全文和相关文化背景的资料书写板或投影仪彩色粉笔或马克笔录音设备(可选)6.2 环境布置教室布置成温馨舒适的环境,可以放置一些自然元素如植物或水景,以营造出古诗中的自然氛围。
大班教案 大班古诗登鹳雀楼9篇
大班教案大班古诗登鹳雀楼9篇大班古诗登鹳雀楼 1一说课内容冀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1课古诗《登鹳雀楼》。
二教材分析冀教版教材在编写上,是以不同的文化主题来划分各个单元,旨在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由浅入深的引导他们走进自然、感悟生活、品位真情。
本册第五单元的文化主题是生活哲理。
里面的五篇课文,从简单的生活现象入手,写出了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人对生活的不同感悟。
而这种感悟本身又是极朴素的。
因其朴素,才得以永存。
《登鹳雀楼》是唐朝诗人王之涣的名篇。
这是一首登高望远诗。
寥寥数语,把景色写得浩瀚壮阔,气魄雄伟。
放眼宇宙之无限,寄哲理之深沉。
后两句语出自然,千古传颂,被人们看作是追求理想和崇高境界的象征。
追求更高目标、争取更好成绩的激励语。
也成为许多有志之士追求理想境界的座右铭。
全诗气势奔放、意境开阔,语言通俗易懂而且富有哲理意味。
三学生情况分析中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了长期合作学习的训练以后,已经具有了一些自学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对于学习古诗的方法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在这个基础上,放手让他们自由交流可提高他们参与的积极性,也达到让每一个孩子都参与学习的目的。
四设计理念中年级的古诗教学目标,要在读、背、识字的基础上,加入整体感知诗意、体会古诗描绘的意境的要求。
因此在本学段的古诗教学中我们应该注意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诵读中感悟意境,体会感情,领悟内涵。
在丰富语言积累的同时,培养良好的语感,提高审美修养。
所以在本节课上我力求体现以下两点理念:1 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力求达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2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五教学目标:1 具体目标: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诵读古诗,能背诵并默写诗文。
过程与方法:初步了解古诗的一般特点,简单概括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
在合作中初步理解古诗的意思。
情感与态度:初步理解古诗的意境及蕴含的哲理。
能联系生活去感受和领悟。
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幼儿园古诗教育教案:《登鹳雀楼》
古诗教育教案:《登鹳雀楼》在幼儿园中,通过古诗教育,可以培养孩子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热爱,同时也可以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和情感体验能力。
本教案以李白的《登鹳雀楼》为例,展示如何通过这首古诗进行幼儿园教育教学。
一、教学目标1.能够朗读《登鹳雀楼》的每个句子,理解每句话的含义。
2.能够用自己的话表达对古诗的感受和理解。
3.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用简单的语言写一段对《登鹳雀楼》的感想。
二、教学重点1.诗词朗读2.古诗意境理解3.情感表达三、教学准备1.李白的《登鹳雀楼》文本2.贴有《登鹳雀楼》每句话的图片卡片3.描述“高楼”的图片4.能够模仿鹳雀站在高楼上的游戏四、教学过程第一步:诗词朗读老师朗读《登鹳雀楼》,重复每句话,并指导幼儿一起朗读。
在朗读过程中,老师可以解释一些生僻词,并引导幼儿理解整首诗的基本意境。
第二步:情感表达老师可以先以对高楼的描述开展情感教育,让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高楼是什么样子的,站在高楼上感受到什么。
第三步:游戏互动在幼儿园的活动中,可以安排一些类似于鹳雀站在高楼上的游戏,让孩子们亲身感受高处的景象和情感。
五、教学总结通过本次教学,幼儿了解了李白的《登鹳雀楼》,通过朗读、情感表达和游戏互动,深入感受到了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适当延伸,让幼儿更深入地理解古诗的内涵和气韵,培养他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理解。
六、我的观点和理解《登鹳雀楼》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通过教育教学,幼儿可以在对古诗的感受中,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并从中感受到诗歌的美感和情感。
幼儿园的古诗教育对孩子的心灵和情感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是非常有意义的教学内容。
通过上述教案的展示,可以看出古诗《登鹳雀楼》作为教学内容,能够在幼儿中引发情感共鸣,提升他们的文学素养和情感表达能力。
在幼儿园的教育中,应当注重对优秀文化传统的传承和教育,让孩子们在欣赏古诗中感受文化的魅力,在情感交流中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古诗教育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
幼儿园古诗《登鹳雀楼》教案
幼儿园古诗《登鹳雀楼》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诵读古诗《登鹳雀楼》,培养幼儿爱国的情感,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2.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语感。
3.让幼儿了解鹳和雀在中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4.帮助幼儿锻炼朗诵技巧,增强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课文:《登鹳雀楼》2.学习方法:反复朗诵、理解词义、感受诗意3.教学重点:通过诵读《登鹳雀楼》,让幼儿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和爱国情感。
4.教学难点:引导幼儿理解诗中的象征意义,感受作者对祖国的深情厚爱。
三、教学流程1、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张中国地图,让幼儿找到教室所在的省份,并指出它在中国的位置。
然后,教师为幼儿介绍这首古诗的名字——《登鹳雀楼》。
2、拓展(5分钟)教师用图片让幼儿观察鹳和雀,并了解它们在中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帮助幼儿理解诗中表达的意思。
3、朗诵(10分钟)教师给幼儿反复示范,然后让幼儿跟读,指导幼儿掌握诗歌朗读的节奏和语调。
然后让幼儿分小组,进行课文朗诵,并评出最佳朗诵小组。
4、理解和感受(25分钟)教师解释诗中生词和难句,并请幼儿描述诗中的场景和人物,并分小组进行讨论和分享。
然后,教师引导幼儿分析诗中所表达的爱国情感,让他们感受到祖国的美好和伟大。
5、练习(10分钟)教师让幼儿自由创作一些简单的句子,用来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和祝福。
并引导幼儿使用课文中的词语和语言结构,让他们逐渐形成语感。
6、评价(5分钟)教师采用评价表的形式,对幼儿的朗诵、表情以及课堂表现进行评价,并给予花朵和鼓励。
四、教学方法本节课采取朗诵、分组讨论、自主创作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幼儿理解诗词的含义,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语感。
五、教学资源1.中国地图2.鹳和雀的图片3.评价表六、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通过诵读古诗《登鹳雀楼》,培养幼儿的爱国情感,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教师通过导入、拓展、朗诵、理解和感受、练习和评价等环节设计教学流程。
本节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幼儿理解诗词的意义,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大班语言登鹳雀楼教案
大班语言登鹳雀楼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唐代诗人王之涣《登鹳雀楼》的背景故事和意义;2.学会识别诗歌中的一些重要语汇,如“望”、“白云”、“江流”等;3.培养大班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4.提高幼儿对诗歌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教学准备:1.课件:《登鹳雀楼》的简短介绍和相关图片;2.一堆小玩具,如小飞机、小船、玩具动物等;3.一份故事要素卡片,包括人物、地点、时间、事件;4.多媒体播放设备。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时间:5分钟)1.老师问学生:你们在学过哪些古诗词?2.引入《登鹳雀楼》:今天我们要学的是一首非常有名的诗,叫做《登鹳雀楼》。
这是一个很古老的诗,写于唐代,诗人叫做王之涣。
3.展示课件,简要介绍《登鹳雀楼》的背景故事和意义。
第二步:理解诗意及重要语汇(时间:10分钟)1.读诗:老师声情并茂地读《登鹳雀楼》。
2.学习重要语汇:老师指出诗歌中的一些重要语汇,如“望”、“白云”、“江流”等,让学生依次朗读,并解释它们的意思。
第三步:绘画(时间:15分钟)1.老师让学生根据《登鹳雀楼》中的内容,画一幅画,画出江边、雀儿、山林和白云,以及烟雨蒙蒙的远方。
2.学生画完后,老师让他们讲解自己的作品。
第四步:角色扮演(时间:20分钟)1.分发一份故事要素卡片给每个学生,让他们选择一张卡片,做好准备。
2.请学生根据自己所选的故事要素,想象自己是登上鹳雀楼的人物。
3.学生依据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描述自己所看到的美景。
第五步:游戏(时间:15分钟)1.老师用讲故事的方式,向学生传授有关《登鹳雀楼》的一些知识。
2.准备一些小玩具,如小飞机、小船、玩具动物等,让学生视图了解这些物品与作品的关系。
3.老师请学生把玩具按照自己的想象,摆放在教室中。
第六步:总结(时间:5分钟)1.老师提问:“你们觉得《登鹳雀楼》有什么寓意?它对我们有什么启示?”2.此时,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感悟,回答老师的问题。
教学反思:本次课程重点培养大班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正好组合了诗歌和动手的课程,对于孩子的情感和创造性思维都是很好的培养。
大班登鹳雀楼教案
大班《登鹳雀楼》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登鹳雀楼》这首古诗的创作背景,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朗读、背诵能力,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古代文学的兴趣,激发幼儿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理解《登鹳雀楼》的内容,学会朗读和背诵。
难点:帮助幼儿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古诗卡片、图片、多媒体课件等。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阅读环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以讲故事的形式引入《登鹳雀楼》这首古诗,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教师详细讲解古诗的内容,包括诗句的意义、作者的创作背景等,帮助幼儿深入理解。
3. 朗读:教师带领幼儿朗读古诗,注意语音、语调的准确性,让幼儿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4. 背诵:教师引导幼儿背诵古诗,鼓励幼儿大胆尝试,逐渐熟练掌握。
5. 延伸: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古诗创意活动,如绘画、表演等,让幼儿发挥想象,加深对古诗的理解。
五、作业布置:1. 回家后,家长协助幼儿复习《登鹳雀楼》,巩固所学内容。
2. 家长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尝试运用古诗中的诗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 家长引导幼儿观察自然景物,尝试创作自己的古诗,激发幼儿的创造力。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学习态度、合作意识等,评价幼儿对《登鹳雀楼》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幼儿回家后的作业完成情况,包括背诵、复习和创作古诗等方面,了解幼儿对所学知识的巩固程度。
3. 家长反馈:与家长沟通,了解幼儿在家庭环境中的学习情况和表现,收集家长对教学的意见和建议。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关注幼儿的学习需求,是否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调整。
2. 教学方法是否生动有趣,是否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幼儿园大班古诗《登鹳雀楼》
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古诗的大意,知道个别词的意思。
2、学习吟唱古诗,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活动准备:ppt、flash
活动重点:学习吟唱古诗。
活动难点:初步理解古诗的大意,知道个别词的意思。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出示鹳雀楼的图片
师:小朋友们,你们在图片上看到了什么?
师:噢,看到了一座塔楼。
其实,这座塔楼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
叫鹳雀楼。
很久以前,有一位叫王之涣的诗人,他登上了这座鹳雀楼,看到了很美丽的景色,于是就写下了这首古诗《登鹳雀楼》。
2、欣赏古诗
师:诗人到底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色才可以写下这么美的古诗呢?
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这首古诗吧!
二、理解古诗大意
1、出示落日图片,理解诗句“白日依山尽”。
师:从图片上你看到了什么?那太阳是怎样落下去的呢?
师:太阳挨着大山慢慢地落下了。
诗人看到这个画面,于是就写
下了“白日依山尽”这句诗句。
出示诗句“白日依山尽”。
2、出示黄河图片,理解诗句“黄河入海流”。
师:现在你又看到了什么?
师:这条河叫黄河,黄河流啊流,流到大海中去了。
诗人看到这个画面,于是就写下了“黄河入海流”。
出示诗句“黄河入海流”。
2、理解诗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师:现在诗人站在鹳雀楼的底楼,但是他想要看到更高更远的风景。
那他该怎么办呢?(走到更高的楼层上,就能看到更高更远的风景了。
)出示诗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三、幼儿吟唱古诗
1、欣赏吟唱
师:这么好听的古诗,我们跟着音乐一起来念一念吧!
2、认字吟唱:根据出示的文字吟唱古诗
3、动作表现
师:现在我邀请你们用动作来表现一下古诗的内容。
(请个别幼儿演示)
四、结束总结
师:古诗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就是说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今天回家有一个任务请你们回家问问爸爸妈妈在我们的生活中哪里可以用到这句话的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