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文学翻译中语言风格差异比较
散文中存在的中英文语言差异的赏析报告
散文中存在的中英文语言差异的赏析报告
散文是一种以自由、随意的方式表达情感和思想的文学形式,常常涉及个人体验、观察和感受。
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散文也会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和风格。
本文将探讨中英文散文中存在的语言差异并进行赏析。
1. 文化背景的差异
中英文语言的差异首先来自于其所处的文化背景。
中文文化历史悠久,有着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
中文中常用比喻、典故等修辞手法来丰富文章的内涵。
英文则更注重逻辑和条理,使用直白明了的语言来表达观点。
因此,中英文散文在语言表达上会有很大的差异。
2. 语言形式的差异
中英文语言形式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语法结构、词汇选择和语调等方面。
中文语法灵活,词汇量大,讲究韵律和节奏。
英文语法相对固定,词汇量较少,但更加精准和简洁。
因此,在翻译中需要注意语言的转换和调整,以保证翻译的准确性和自然度。
3. 文化内涵的差异
散文中常常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而不同的文化背景也会影响到内涵的表达方式。
中文散文通常更注重描写细节和感受,强调情感与思想的交汇,倾向于通过比喻、象征等方式来表达观点。
英文散文则更加直接,逻辑性更强,偏重于思考和分析。
因此,在翻译时需要考虑如何恰当地传达原文的情感和意义。
总的来说,中英文散文之间存在语言差异是不可避免的。
了解这
些差异,并能够将其转换为优美、准确的翻译,需要有深厚的语言学知识和文化素养。
同时,也需要具备良好的文字处理能力和审美意识,才能更好地欣赏和赏析不同语言环境下的散文之美。
从语言学角度对比中英语言文化差异
从语言学角度对比中英语言文化差异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反映,不同的语言背后承载着不同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念。
中英语言文化的差异是多方面的,包括语音、语法、词汇、修辞手法等方面的差异。
本文将从语言学的角度对比中英语言文化的差异,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
一、语音差异中英语言的语音差异主要表现在音素、音调和语音特点上。
中文的音节是以声母和韵母构成的开合音节和声调音节,其中的声调对于词义的区分至关重要。
而英文则是以元音和辅音构成的音节,强调的是音素的组合和发音的规律。
中英语言的语音特点也有所不同,比如中文更注重韵律和声调,英文更注重重音和语气的变化。
在日常交流中,中英语音的差异可能会导致发音不准和口音重的问题,因此需要重视和练习。
中英语言的语法差异主要表现在句子结构和成分排列上。
中文句子的基本结构是主谓宾,修饰成分较多,且修饰成分可以灵活搭配。
英文句子则更注重主谓宾的固定结构和词序的规范,语法规则更加严谨。
中英语言的时态、语态和语气等方面也有较大差异。
英文的时态和语态分布更丰富,而中文的语气和语态变化更多样。
在语法的使用上,中英文的差异也表现在缩略形式、疑问句、否定句等方面。
因此学习者需要重视语法的学习和差异的对比,以免产生句子结构不通顺和用词不准确的问题。
三、词汇差异中英语言的词汇差异主要表现在词源、构词、词义和用法等方面。
中文的词源较为古老和丰富,包括古代汉语、外来词汇和新疆词汇等。
而英文的词源较为多元和混合,包括古英语、古法语、拉丁语和希腊语等。
中英语言的构词方式也有所不同,中文善于以意符合成词,而英文善于以词缀合成词。
在词义和用法上,中英文也有许多差异,比如同一个词在中英文中可能有不同的词义和用法,甚至有相反的含义。
中英文还存在一些文化差异,比如中文对家庭、学校、礼仪、饮食等方面的词汇更为丰富和详细,而英文对科技、商务、生活等方面的词汇更为丰富和详细。
因此学习者需要灵活运用中英文的词汇,避免产生歧义和误解。
从中英文化差异中浅议英汉习语翻译的区别与比较[1]..
从中英文化差异中浅议英汉习语翻译的区别与比较06外语系(3)班06050307 单彩敏1.引言习语又称熟语,它通常包括成语、俗语、谚语、典故等,是一种在意义上和结构上都比较稳定的语言结构。
其表现形式音节优美,音律协调,或含蓄幽默,或严肃典雅,言简意赅,形象生动,妙趣横生,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习语是语言的精华,它带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和鲜明的文化内涵。
因此对英语读者和汉语读者来说,做到彻底精确地理解蕴含深刻文化内涵的习语的翻译是相对比较困难的。
英汉文化是两种根本不同的文化,它们的渊源和发展道路各不相同。
习语之所以最能鲜明地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特点是和这种历史文化的沉积分不开的。
汉语习语和中国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体现了汉民族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态度,记述其民族和社会的历史发展过程,呈现出中华民族的文化个性。
同样,英语习语与英美文化历史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组合结构和修辞方法与英美文化密切相关。
因此,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把英汉习语进行对比,使语言学习者能加深了解这两种语言习语的文化异同,消除交流障碍和困难,提高语言交际能力.摘要习语又称熟语,堪称语言之精华,它通常包括成语、谚语、典故等,是一种在意义上和结构上都比较稳定的语言结构。
它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沉积的产物,它最能鲜明地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特点。
英汉文化是两种根本不同的文化,它们的渊源和发展道路各不相同。
在此考察了英汉语言中心理与文化的同异现象。
关键词:英汉习语心理文化对比翻译2. 英汉习语的不同所反应的文化背景差异2.1生活环境的差异习语的产生无不与人们生存的环境密切相关。
英国是一个岛国,地处西欧边缘,与西欧很多国家相邻,国内有很多富有特色、享有盛誉的城市和河流,这一特殊的地理环境都反映在习语上,英语中有许多关于船和水的习语,在汉语中没有完全相同的对应习语,比如“between the devil and the deep blue sea (进退维谷)”,“Carry coals to Newcastle”(把煤送到纽卡斯尔———英国的产煤中心),“Set the Thames on fire”(火烧泰晤士河,伟大的壮举)。
从文化角度看中西方英语翻译的差异
反语:在英语翻译中,中西方对于反语的理解和运用也存在差异。例如,英语 中常用反语来表达讽刺或调侃,而在汉语中则更注重反语的语言艺术和幽默感。
语篇风格
中方英语翻译中,语篇风格 较为严谨、规范,注重逻辑 性和条理性。
这种差异源于中西方文化的 不同,以及语言习惯和表达
方式的差异。
文化意象的传递与解释
中西方英语翻译中文化意象处理方式的差异 文化意象传递的完整性与准确性 文化意象解释的语境与背景 文化意象的转化与再创造
文化意象的转换与重构
直译:保留原文的文化意象,不 进行改动或解释
省略:省略原文中的文化意象, 避免造成歧义或误解
语言习惯
中西方英语翻译的差异源于文化背景的差异 文化背景的差异导致语言习惯的不同 中西方语言习惯的不同表现在词汇、语法和表达方式上 了解中西方文化背景的差异有助于提高英语翻译的准确性
词汇选择
英语词汇的直接翻译可能不准确
英语翻译中需要考虑到语境和语 气的差异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中西方文化差异导致词汇含义不 同
词汇运用习惯
英语中常用抽象名词表达具体事 物
英语中常用动词短语表达复杂概 念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英语中常用被动语态表达客观事 实
英语中常用连词短语表达逻辑关 系
句子结构
谓语差异:中文多用无主句, 英文必须出现主语
主语差异:中文多用人称主 语,英文多用物称主语
语序差异:中文多采用时间 顺序,英文多采用逻辑顺序
从文化角度看中西方英语翻译的差异
中西方英语翻译中语篇逻 辑的差异
西方英语翻译中注重形式 逻辑和论证逻辑
中国英语翻译中注重语境 逻辑和修辞逻辑
语篇逻辑差异对中西方文 化交流的影响
中西方英语翻译中, 语篇表达方式存在 差异,这主要表现 在句子的结构、语 序和表达习惯上。
添加标题
中文句子结构通常 较为松散,而英文 句子结构则较为严 谨,因此在进行中 英文翻译时,需要 特别注意句子的整 体结构和逻辑关系。
主语选择:中文习惯使用人称 主语,而英文则更倾向于使用 物称主语
语序差异:中文句子中修饰成 分通常前置,而英文句子中修 饰成分则常常后置
谓语选择:中文强调谓语与主 语的逻辑关系,而英文则更注 重谓语的形态变化
表达方式:中文句子中常用主 动语态,而英文句子中则常用 被动语态
中西方英语翻译中,句子语气存在差异。 中文句子语气较为委婉,而英文句子语气较为直接。 中文句子语气常常使用虚拟语气和被动语态,而英文句子语气则较少使用。 中文句子语气有时会省略主语,而英文句子语气则必须明确主语。
保留原文意象: 在翻译中保留 原文的文化意 象,以传达原 文的深层含义。
0 1
替换原文意象: 在翻译中用另 一种文化意象 替换原文的文 化意象,以更 符合目标语言 的表达习惯。
0 2
补充文化背景: 在翻译中补充 相关的文化背 景,以帮助读 者更好地理解 原文的文化意 象。
0 3
创新表达方式: 在翻译中采用 创新的表达方 式,以更好地 传达原文的文 化意象。
英语中常用抽 象名词表达具
体事物 英语中常事实 英语中常用连 词短语表达逻
辑关系
主语差异:中文多用无主语句,英文必须使用主语 谓语差异:中文多用动词,英文多用名词和介词 语序差异:中文常把修饰语放在中心词前面,英文则相反 时态和语态差异:中文使用时态和语态不如英文频繁
中西间在语言表达和表现形式上的异同
中西间在语言表达和表现形式上的差异摘要:语言是社会的产物,是人类历史和文化的结晶,它凝聚着一个民族世代相传的社会意识、历史文化、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各方面人类社会所有的特征。
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文化传统,使中西方在语言结构上、词汇的意义上、用词方面上以及词的寓意方面也存在很大的差异。
语言与文化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理解语言必须了解文化,了解文化必须了解语言。
在同西方社会交往的过程中,尤其语言交流中,因文化的差异,难免会存在误解或交谈中的误会等问题,因此研究中西方文化差异及其在语言交流中的体现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文化差异语言结构词汇意义用词寓意引言语言反映一个民族的特征,它不仅仅包含着该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而且蕴藏着该民族对人生的看法、生活方式。
1、在语言结构的表现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以及思维的工具,必然表现出其文化差异。
关于中西语言结构差异,根据国内外学者的精辟论述我们可以得知,印欧语言是一种形态语言,它以丰满的形态外露,重形合,形式严谨,缺乏弹性。
主要依靠词类和层次来控制结构关系,它力求言能尽意,关系外露,因此,对西方语言可做可观的静止的形式分析;而汉语则是一种意合语言,它没有繁杂的变位、变格。
语言成分之间的结合不受形态成分的约束,往往采取提取意义支点的方法。
人们对语义的理解往往本凭借语境及语感来完成。
因此,普通语言学奠基人洪堡特说:“ 在汉语的句子里,每个词排在哪里,要你斟酌,要你从各种不同的关系去考虑,然后才能往下读。
” Fowler ( 1965)也对汉语语言有着非常恰当的描述:节奏感强的语言或文字犹如海浪向前推进,浪峰浪谷似分似合,彼此相像,又各不相同;隐含着某些规律,但却过于复杂,难以分析或表述;这些规律规范着波浪与波浪,波浪与大海,词组与词组,词组与语段之间的各种关系。
中国文化属高语境文化,强调集体本位,天下为公。
语言含蓄,隐而不外露,赞赏一诺千金和高度的献身精神。
西方文化属低语境文化,崇尚人本论,事事以人为中心,语言寓意平素,话语表达快速而直率,尊重个性,看重功利。
国外文学翻译的风格差异研究
国外文学翻译的风格差异研究国外文学作品的翻译一直是研究领域的重点之一,因为翻译不仅仅是文字间的转换,更是文化、思维方式、价值观等方面的融合与传递。
在此过程中,不同的译者和翻译团队可能会因为文化差异、字词理解、语言变化等原因,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风格,本文将讨论其原因和影响。
一、因文化背景不同而导致的翻译差异文化的差异是导致翻译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为不同的文化背景会影响到原文和译文的语言选择、词汇用法、表达方式等方面,从而产生了明显的风格差异。
例如,日本小说在英语世界的翻译中,由于日本文化中比较常见的语言形式为间接的语气、表达含蓄暗示的方式,在翻译时会有意无意地保留这种语气和方式,在英文中也能够感受到这种含蓄和间接。
而在德语和法语等欧洲语言国家的翻译中,则更多地采用了直接明了的表述方式,这是因为这些语言自身就相对较为直白明了,也跟这些国家的语言文化有关系。
二、因人文思维方式有差异而导致的翻译差异不同的人文思维方式也会影响到翻译的结果,因为语言不仅仅是工具,更是传递人类思想和表达方式的载体。
在不同国家和地域的人文思维中,可能会强调不同的方面,例如东方文化的人文思维中,强调整体性和多层次思考,而在西方则更加强调逻辑性和严密性。
在翻译风格上也表现得很明显,例如日本小说在翻译成英文时,会有更多的强调整体性和多元性,而在德语等语言中则会更注重严谨的逻辑性和结构性,这正是由于人文思维方式不同所产生的影响。
三、因字词理解程度有差异而导致的翻译差异语言的差异不仅存在于整体的文化和人文思维方面,还存在于字词理解程度上。
不同译者的语言背景、字词的掌握程度、文化经验等方面都会影响到其在翻译中的选择,从而产生不同的翻译结果。
例如,翻译者的字词掌握程度不同,就可能出现将某个词汇翻译为和原文语境并不匹配的情况,这可能会造成读者的困惑。
有时候还会因为语言的多义性或者文化背景的不了解而导致错误的翻译结果,从而影响到作品的传播效果和读者的阅读体验。
中外文学比较对中文与其他文学的对比研究
中外文学比较对中文与其他文学的对比研究在中外文学比较研究中,对中文与其他文学的对比一直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通过对中文与其他文学的比较,我们可以深入探讨不同文学传统的特点和相互影响,进一步拓宽我们对文学的理解和认识。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对中文与其他文学进行对比,以探索其差异和互补之处。
一、文学表现形式的对比中文和其他文学在文学表现形式上存在显著差异。
中文文学在表达上更加注重意境的烘托和修辞手法的运用,以达到传达情感和思想的目的。
然而,其他一些文学传统则更加重视故事情节的发展和角色的刻画,更直接地通过情节来传递信息。
二、文学主题的对比中文文学通常具有丰富的哲学思考和深刻的人生观。
中国文学经常以家庭、友情和爱情等人际关系为题材,同时探讨人的存在、人性的复杂性和道德伦理等问题。
而其他文学传统可能更关注社会问题、政治冲突或历史事件等。
三、文学创作风格的对比中文文学在创作风格上注重细腻和深入,强调意境的描绘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相比之下,其他文学传统可能更加直接和实用,追求简洁明了的语言风格。
这两种不同的创作风格都有其独特的美感和审美价值。
四、文化背景的对比中文文学与其他文学的对比还需考虑文化背景因素。
中文文学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强调儒家思想和佛教哲学的价值观。
而其他文学传统则深受其独特的文化背景影响,如西方文学中的基督教价值观和希腊罗马文化的影响。
五、文学发展的对比中文文学和其他文学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不同。
中文文学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拥有丰富的古典文学和现代文学传统,并且在不同朝代形成了不同的文学流派和作品类型。
而其他文学传统在历史上也有其独特的发展轨迹和文学流派。
六、文学交流和影响的对比中文文学与其他文学之间的交流和相互影响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中文与其他语言的翻译和文化传播,使得中文文学能够在世界范围内被更多人了解和欣赏。
同时,中文文学也受到其他文学传统的影响,吸取外来元素,丰富了其自身的创作方式和表达手法。
《简爱》中译本语言风格比较
简爱》中译本语言风格比较《简爱》是英国19 世纪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
自1935 年首次译为中文后,国内先后出现了数个译本,其中以李霁野和祝庆英的译本最为突出。
李译本采用了直译的翻译方法,模仿了英语句子的结构,多把时间状语放在句末,并频繁地运用系动词和形容词“的”,使得句子定语较长且句子结构复杂,充分体现了当时翻译界所使用的欧化汉语的特点。
祝庆英的译本,直译和意译相结合,四字短语或成语的频繁使用,长短句交替,这使得祝译本的语言自然流畅,通俗易懂,同时使文章更有韵律感,可读性更强。
文学作品的翻译不仅仅是用另一种语言去阐释原作者的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更是对原著语言的再创造。
因此,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除了将原著要表达的意思传递给读者之外,同时也会尽力去体现原著的语言的风格。
然而,由于不同的译者会受其所在时期、外语程度、思考方式、生活经验以及自身语言风格等等的影响,不同的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对词语、句子甚至段落的选择都会有所不同,从而表现出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
一、词语的选择词语之于句子就像珍珠之于项链一样。
为了能够更准确生动地表达句子的意思,译者必须仔细选词。
两部中译本中,李译本喜欢直译词语的意思,而祝译本则更多联系上下文译出词的隐含意思,有时还会加上原文中没有的词或猜测原有词的内在含义,使得表达更形象生动。
例1:Everything appeared very stately and inposingto me;but then I was so little accustomed tograndeur.李译:一切东西在我看来都庄严堂皇;不过那时候我对富丽堂皇的东西是见识很少的。
祝译:对我来说,一切都显得雄伟和庄严;可是当时,我对富丽堂皇也不太习惯了。
英语的词汇可分为字面意义和内涵意义。
词汇的内涵意义蕴含在语境和情景之中。
译者要理解其内涵意义需要联系话语,话语所处的客观环境提供的信息,以及上下文的内部信息。
关于中西文化差异中的言语差异比较研究
第22卷第3期2015年9月西安翻译学院学报Journal of Xi’an Fanyi UniversityVol.22 No.3Sep.2015◎语言文学关于中西文化差异中的言语差异比较研究赵玲(宝鸡文理学院文传院,陕西宝鸡721013)摘要:由于中西方自然环境、历史条件、地理位置及人们的思维、价值观等方面的不同,使得中西方文化 差异明显存在,这些差异都一一的在我们的语言中得以体现。
关键词:中西文化;语言;差异中图分类号:G0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94004 - (2015 )03 - 0047 -05每个民族都有自己不同于其他民族的语言和文化。
这种语言和文化都是在特定自然环境、历史条件、地理位置和社会现实中形成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用来表达人们的思想和情感的一种工具,它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社会文化的产物。
人类学家Malinowski 认为,语言是人们的习惯或习俗,它与其它风俗一样,是精神文化的一部分。
美国人类学家Edward S a p r认为,语言是一种文化模型,是人们认识世界的钥匙,同时也是桎梏,与其说人生活在一个客观世界中,不如说人生活在另一个语言支配的世中。
一、语言与文化首先,关于文化的定义,中外学者见仁见智,立意多多。
文化,可概括为广义的文化和狭义的文化。
其中,广义的文化主要指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而狭义的文化概念专指精神文化,包括观念文化,指人们所创造的固有特定的理论表达模式。
如,哲学、文学艺术、法律、宗教等。
心态文化,指没有特定理论表达模式的文化。
如音乐、风俗习惯、心理倾向等。
此外,文化可指一个社会的整个生活方式,是人类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所取得的成就的总和。
它不仅包括城市、组织机构等物质方面的东西,而且还包括文学艺术、哲学思想、风俗习惯、家庭模式以及语言交际模式等非物质方面的东西。
文化可以被最简单地定义为以人们生活为特征的、普遍的思想、意识、信仰以及知识。
从语言学角度对比中英语言文化差异
从语言学角度对比中英语言文化差异【摘要】这篇文章从语言学角度对比中英语言文化差异。
在词汇差异方面,中英语言有许多不同的词汇,反映了两种文化的特点。
在语法结构差异方面,中文注重语序和修饰词的使用,而英文则更注重时态和副词的运用。
在语音语调差异方面,中文的四声调和英文的重音规律不同,造成了语音上的明显区别。
在社交交际文化差异方面,中英文化的礼节、谦虚以及直接与含蓄的表达方式也有很大的差异。
在文字表达方式差异方面,中文注重修辞和意境的表达,英文则更加直接和逻辑。
中英语言文化在词汇、语法、语音、社交交际及文字表达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这反映了两种文化的独特性和多样性。
【关键词】中英语言文化差异、词汇差异、语法结构差异、语音语调差异、社交交际文化差异、文字表达方式差异、总结。
1. 引言1.1 概述中英语言文化差异中英语言文化差异是两种不同语言和文化体系之间的比较和对比。
中英两种语言虽然都属于世界主要语言文化体系中的一员,但在词汇、语法、语音、语调、社交交际文化和文字表达方式等方面存在着明显差异。
在词汇方面,中英语言的词汇量和词汇系统有着很大区别。
中文词汇的特点是字形意义丰富,一个字可以包含多个意思;而英文词汇则更注重构词和词根词缀的组合,形成独立的单词。
这种词汇差异导致了中英两种语言在表达方式和思维习惯上的不同。
在语法结构方面,中英语言也存在明显差异。
中文语法较为简单灵活,弹性较大,常常通过词序或修辞手法来表达语义;而英文语法结构则更加严谨,注重主谓宾和时态的搭配。
这种语法差异也直接影响到了两种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文化传达。
中英语言文化差异不仅体现在表达方式和理解方式上,更体现在整个思维习惯和文化传统中。
通过深入比较和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在跨文化交流和交际中更加得心应手。
2. 正文2.1 词汇差异中英文语言文化的差异体现在词汇方面有着明显的特点。
中英文词汇之间存在着很多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词汇数量:中文词汇量庞大,据统计约有50万至80万个词汇,而英文词汇量则较少,大约在25万个左右。
试论如何从英语文学翻译看中西文化的差异中英文对照
试论如何从英语文学翻译看中西文化的差异中英文对照Try to talk about how to look from the English literary translation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Chinese and English language compared欧·亨利是美国最著名的短篇小说家之一,虽然The Gift of the Magi ①是其广为流传的优秀作品,曾被收录中学课本,但对于这篇小说的翻译版本,一直存在许多的争论。
本文从翻译的功能角度阐释对这篇小说众多翻译版本的个人认识,希望读者能透过这篇小说对英语文学作品的翻译有新的思考。
O. Henry is one of The most famous short story writer in The United States, although The Gift of The tells (1) is a widely circulated outstanding works, has been included high school textbooks, but for The translated version of this novel, there has been a lot of controversy. This articl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function of translation interpretation for this novel many translation versions of personal understanding, hope that readers can through the translation of this novel in English literary works have new thinking.翻译标准Translation criteria对于翻译的标准和原则,我国学者严复最早提出“信、达、雅”的标准——“信”即忠实于原文,“达”即翻译的流畅,“雅”即译文的典雅。
【论文】英汉语言文化差异的对比中外文化差异论文
【关键字】论文英汉语言文化差异的对比,中外文化差异论文[摘要]翻译不只是两种语言的语法、句式、语义系统之间的语系转换,它更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交际。
英汉两种语言之间有语句差异、思维差异与文化内涵上的差异,这些差异会对翻译造成一定影响。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任何形式的语言都有某种文化内涵。
于是深富特定民族情感、内涵深厚的一种语言就会成为译者极难克服的对手。
有学者把英汉语言与中西思维方式、民族文化联系起来进行单向、双向或交叉对比研究,但“ 至今尚未取得突破性成果。
” [ 1 ]这始终是英汉互译困难的焦点所在。
因此,只有明晰两种语言所承载的文化差异,才能保证翻译的顺利进行。
一、英汉语句差异(一)英汉词汇现象对比1 .意义差异“ 英语是综合型语言,词化程度相当高,即在英语词汇中存在大量分析型语言(如汉语要用一个短语甚至一个句子才能表达单个词)。
” [ 2 ]译者熟练掌握英语的这种特点,就可以使译文简洁。
英语中有不少单个动词隐含着“make +宾语+补语” 的意思,“v . + adv” ,“v . + like” “v .+with” 这些复杂的意思。
英语一个动词,汉语要用一个短语词组来表达。
如果在汉译英中正确运用这种动词,就简洁多了。
由于名词尤其是抽象名词大都是从动词或形容词派生来的,而很多动词或形容词都有自己习惯的主语或并与之搭配, 因此单个抽象名词隐含一个主谓或动宾结构的内容。
2 .词类差异“ 英汉语言的最大差异之一便是体现在动本论文由无忧论文网” [ 3 ]。
汉语动词灵活多变,表现力极强。
沈家煊认为,汉语在句法上遵循时间顺序的相似原则,这是因为汉语缺乏形态变化而采用直接映照的方法。
[ 4 ]汉语句序体现认知次序,多述谓成分线性排列。
因此“ 汉语中动词使用频率远比英语为高。
” [ 5 ]在表达一些复杂的思想时,汉语往往借助动词,按时间顺序逐步交待、层层铺开,给人以舒缓明快的感觉。
从使用方法上来看,汉语动词的连用和叠用非常普遍,而在英语中习惯用非谓语动词形式。
从语言学角度对比中英语言文化差异
从语言学角度对比中英语言文化差异中英文化差异是全球范围内最明显的,这种差异反映在很多方面上,其中语言文化方面占据很重要的角色。
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看,中英语言文化差异表现在语音、语法、词汇、句式等方面。
首先,中英语音的不同让人印象深刻。
英语中辅音的发音硬而有力,母音则发音时长短清晰。
而对于中国人来说,英语中带有的浊音、连读等发音特点很难准确地表述出来。
例如,英语中的/r/音、/θ/音及/ð/音尤其是口型和舌部的运动都与中文中的音运动不同,对于不熟悉的中文说话者,很难复制。
其次,中英语法的差异是另一个方面。
英语中主谓宾的结构非常清晰,而中文则借助动态语态,更多地依靠上下文来确定句子的结构。
例如,一个英语句子的顺序通常是主语+谓语+宾语,而中文可以前置修饰或从句,以便更清晰地传达信息。
此外,中英文在词汇方面有很大差异。
翻译工作可以看到,英语单词在中文文化中有时候很难找到他们的等价词。
这是由于中英文化的不同,以及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和发展过程的差异。
这就使得在某些情况下,我们不得不把英语单词直接翻译成中文来传达信息,但是这样容易导致误解。
最后,中英文的句式也非常不同。
中文通常采用“主+谓+宾”结构,这种结构更紧凑,有助于节约语言材料。
英文则更倾向于使用被动语态和复杂的从句,这样信息量就更充实。
因此,将英文句子翻译成中文时,我们需要非常小心地处理这些结构的差异。
综上所述,中英文化差异涵盖语音、语法、词汇和句式等许多方面。
我们需要理解这些差异,以便在翻译和交流中,更清晰、精准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同时,积极尝试学习对方的语言文化,将会更有帮助地促进中英交流和沟通。
国内外译者的不同之处
国内外译者的不同之处国内外译者的不同之处译者是文化交流的重要角色,他们的翻译作品直接影响着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交流。
然而,国内外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存在着许多不同之处。
本文将从语言、文化、思维方式等方面探讨国内外译者的不同之处。
语言方面首先,国内外译者的语言背景不同。
国内译者的母语是中文,而国外译者的母语则是英语、法语、德语等。
这种语言背景的不同会直接影响到翻译的质量。
例如,国内译者在翻译英文时,可能会出现语法错误、用词不当等问题,而国外译者则更加熟悉英语的语法和用词习惯,能够更好地将原文翻译成流畅、准确的目标语言。
其次,国内外译者的语言风格也存在差异。
国内译者在翻译时,可能会更加注重语言的优美和文学性,而国外译者则更加注重语言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这种差异在翻译文学作品时尤为明显,国内译者可能会更加注重保留原作的文学风格和韵味,而国外译者则更加注重传达原作的情感和意义。
文化方面文化是翻译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国内外译者的文化背景不同,会直接影响到他们对原文的理解和翻译。
例如,中国和西方文化的差异很大,中国文化注重“含蓄”和“委婉”,而西方文化则更加注重“直接”和“明确”。
因此,在翻译时,国内译者可能会更加注重保留原文的“含蓄”和“委婉”,而国外译者则更加注重传达原文的“直接”和“明确”。
此外,国内外译者对文化背景的理解也存在差异。
国内译者更加熟悉中国文化,对中国文化的细节和内涵有更深入的理解,而国外译者则更加熟悉西方文化,对西方文化的细节和内涵有更深入的理解。
因此,在翻译涉及到文化差异的作品时,国内译者可能会更加注重保留原文的文化内涵和特色,而国外译者则更加注重传达原文的文化差异和特色。
思维方式方面思维方式是国内外译者的另一个不同之处。
中国和西方的思维方式存在差异,这种差异会直接影响到翻译的质量。
例如,中国人注重整体思维和归纳思维,而西方人注重分析思维和演绎思维。
因此,在翻译时,国内译者可能会更加注重整体的语言表达和文化内涵,而国外译者则更加注重语言的细节和逻辑关系。
英文原著与中文译著的艺术风格差异对比
黑暗 , 迎接光明。这里我们选择王佐 良, 瀛洲和 施 傅林 ( 以下皆简称王 , , ) 施 傅 三个翻译版本和原著
进行 比较 。这三 个 版 本 也 都 从 不 同层 面上 极 力 的
想再 现原 诗 的风格 和特 点 。
( ) 一 结构 风格
的, 两者 之间 的关 系 , 则 失 , 远 近则 似 , 在 对 立 中 可 求统 一 , 两 者 风 格 逼 似 。 这样 , 于 中西 方 文 学 使 对
间的相互 借鉴 不 仅成 为 了双 方不 可 或缺 的部分 , 而 且 呈现 出 了 日趋 重要 的艺 术价 值 。在 此基 础 上 , 文 学 翻译便 成 为 了 一 项 极其 重 要 的交 流 手 段 。翻 译 界严 复先 生 的翻译 标 准 “ 、 、 ” 信 达 雅 的确 立 为 中文
译著提供了一把量尺。但 由于 中西方文化 的差异 ,
翻译 者本身 的局 限性 以及不 同的社 会 背景 等 原 因 ,
译著与原著两者间的艺术 风格不可能达 到高度完
全统一 , 其相 异性 又是 十分 突 出。译 作 和原 著 之 间
艺 术风 格 的关 系是 既 对立 又统 一 的。鉴 于 此 , 中西 方 之 间的翻译 作 品 和原 著 的艺 术 风 格 对 比是 可 行
然而 , 么是 “ 术风格 ” 什 艺 ?这 是 个 较 为 复 杂 的问题 。 因为这 个 词 的概 念 大 到足 以 涵盖 一 部 作
品中所有 的特 点 , 它 同样 指 的是 一位 作 家 的个 人 但
风格 , 时代 风格 或 写作 风格 等 。它 也指 一 部作 品的 魅力所 在 , 指 作 品 的 形 式 和 修 辞 等 推 动力 , 中西方 文 化 交 流也会 更 深人 发展 。
从语言学角度对比中英语言文化差异
从语言学角度对比中英语言文化差异语言是一种文化传承和交流工具,它反映了一个文化和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和世界观。
中英语言文化是两种不同类型的语言,它们在语音、语法、词汇、语用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异。
本文主要结合语言学角度,对中英语言文化差异进行对比分析。
一、语音差异中英语音虽然在音律和语音形态方面存在巨大差异,但总体上它们的音韵结构都是比较清晰和规律的。
1. 中文语音中文语音有四个基本声调: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
四声声调的区别是由于声音的高低、升降和浊声、清音的区别造成的。
每个声调都有其独特的发音方法和语音形态,如“阴平”要求音高不变,音量稳定;“上声”则要求音高先升后降,音量比前半截高。
此外,中文语音中还有很多特殊的音质、音节和音韵,如双音节词的拼读、连读等。
2. 英语语音英语发音较为复杂,不仅有不同的语音类型,还有不同的语言变体。
英语语音中有元音、辅音和半元音。
其语音形态在发音上主要是依靠强调、重读和语音节奏等方式,来表达想要表达的内容。
与中文不同的是,英语语音只有有声、无声两种发音方式。
非元音辅音和元音也有不同的来完成它们的功能,这些发音的“用途”如同汉字的笔画,会影响单词的意义和重音位置,给人口音的特点塑造了形象。
二、词汇差异中英词汇差异虽然各有特点,但从使用上来看,它们有些也有相通之处。
中文有浩瀚的汉字词汇,其中大量是由同一个或几个字组成的词语。
可以通过增加、删除和变动字形来创造新的词语,使得其表示的概念更加广泛,例如“电脑”、“电视”、“电冰箱”都是从“电”这个字中推出的。
中文还有富于表达含义的或隐喻或比喻的习惯。
例如,常用的成语“井底之蛙”形象地表达了人们对浅薄无知的人的看法。
英语词汇是以拉丁和希腊语为主要根源的,在语汇中添加后缀和前缀构成复合词,例如“computer”和“telephone”,底层词汇来源于希腊语。
英语中词汇丰富多彩,要求加上新的词语和短语来满足新概念的传达和表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外文学翻译中语言风格差异比较摘要:中西文化的不同使其在进行中外文学的翻译上存在着很大的区别,翻译者都会受到译语语言的民族风格的限制。
文学翻译主要受本土文化传统、语言系统和思想方式的影响,本文针对中西文化的不同及在中外文学翻译中所体现的语言风格,对如何采用适合的翻译策略等问题作探讨。
关键词:中外文学翻译语言风格差异比较
我们一般将翻译定义为一种高级的人类语言系统,它是对语言的艺术性创造。
翻译的基础是两种文化之间存在一定的共性,但是由于民族文化的不同,因此在语言的表达上存在着区别,这是翻译人员在翻译的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翻译人员应该减少文化差异对文学翻译的影响。
一、中西文化的不同之处
作为一个成功的翻译人员,应该对中外的文化有着很深的了解,这样,词语才在文化内体现其真正的内涵。
如果不了解中西的文化,就会在翻译中出现误译,影响其原有的文学意蕴。
1.中外文化理念不同。
即使是对同一事件的描述,由于中西文化的理念不同,会引发不同的感想。
这也是由于生活条件及对文化内涵的了解程度不一样所致。
例如:在对待龙这种动物的时候,中国人就把它作为民族的象征,所以在文学中常使用龙。
但是外国人翻译的时候,如果不了解中国的文化,就会出现误译,只是赋予龙
一个普通的意思,只是看成一只动物。
2.价值观的不同。
中西的价值观念是不相同的,中国人比较注重集体主义,强调的是集体文化,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克制个人欲望,个人应该为祖国及集体服务,能够自觉地担当社会责任。
然而西方的文化更为注重的是个人主义,强调的是个人为中心,重视个人自由,提倡个人价值的实现,并且自我意识比较严重。
所以在文学的翻译中会出现这方面的倾向。
例如:英国著名作家在翻译中国文学作品《永远的尹卓燕》时,“lyceum”在外国中的本意是希腊人观看歌舞及开展艺术交流的地方,为了迎合中国的价值观,将其翻译成:兰心剧院。
这主要是因为兰花在中国的思想中是高洁的代表、君子的象征,但是在外国只是一种花。
3.思维方式的不同。
中国人比较注重逻辑思维的能力,在文学作品中一般蕴藏着丰富的内涵。
外国人比较注重形象思维,所以在翻译中国文学时,一般的词用得比较浅显,把原著中的意思改变了。
4.宗教文化的不同。
中国人的宗教是道教、儒教、佛教。
道教的思想形成到今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它主要对哲学方面的涉及相对较多,儒家主要是传授人人平等,注重学术的研究,佛家对我国文学的影响相对来说比较大,已经成为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西方人比较信奉基督教,他们认为《圣经》是经典著作,西方的主要修辞手法就来源于《圣经》里面,对外国文学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例如:大为在翻译中国文学作品《红楼梦》的时候,中间也
一句话是说“成事在天,谋事在人”,“天”具有明显的佛教色彩,而在翻译的时候就成了“神”,也就是man proposes,god disposes,这就是宗教的信仰不同。
二、中外文学翻译中所体现的语言风格
对于文学来说,汉语崇尚唯美,英语崇尚的是平淡、质朴,其在文学的翻译体现得很明显。
1.汉语善用艺术化的语言,英文较质朴。
对于中国文学来说,在文学中应用较多的修辞手法,正因为汉语的修辞丰富多彩,所以中国文学比较含蓄。
西方人崇尚形式主义及唯美主义,为了艺术而艺术。
对于中国的诗歌来说,是比较有节奏的,给人以美感,但是如果说翻译成英语的话,就成了一杯白开水,没有韵味。
但是外国的诗歌翻译成汉语,就相对来说增加了韵味,这都是跟中西文化有关联的。
2.直译与意译。
外国文学让中国人翻译,在了解外国文化的基础上,就会加入一些中国的元素,就会意译,根据理解的意思通过中国的文学表达方式翻译出来,较多是意译,但是这样就有很多改变了原来文学作品的意思。
然而,对于中国文学,外国翻译人员通常用直白的英语翻译,在英语语法的基础上进行直译,好比诗歌,也就失去了它原来的意味。
三、在中外文学翻译中选取合适的翻译策略
1.归化。
所谓的归化就是将作品翻译成目的语的风格,让更多
的人了解基本内容。
为了保证翻译后的文章与目的语的价值观,以及文化意识相一致,一般根据目的语的文化规范对原文进行适当的变更。
例如:汉语中的龙生龙,凤生凤,可以直译成dragon born dragon,chicken born chicken。
因为龙在我国是虚构的形象,并不影响它在原句中的意思。
2.异化。
所谓的异化就是将原来的语言文化作为目标,能够将文章的原汁原味呈现在读者的面前。
这种方法相对来说比较难,但是它对于两种文化的融合是非常有益的。
所以对于翻译来说,异化是首选的翻译策略。
例如:纸老虎就可以翻译成paper tiger,这就达到了原汁原味的目的。
针对以后的文学翻译中,不管是归化还是异化,或者是将两种结合起来,要求的都是尽量保持原文学作品思想不变的前提下,不能够脱离原文的语境,从实际出发,针对具体的材料,选取具体的翻译策略。
四、结语
总而言之,由于中西文化存在着不同,给文学的翻译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只有深刻地了解各国的文化,才能在翻译上突破常规,做到有所创新。
在保持原文意思不变的情况下,还能够使语言更加华丽,使原文与译文产生一致性。
参考文献:
[1]王春燕.浅谈中西文化差异与翻译方法[j].科技信息,2009
(01).
[2]孙雪娥,何树勋,廉洁.英美文学作品中双关语的修辞效果及其翻译[j].商洛学院学报,2009(05).
[3]胡曙中.英汉修辞比较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4]喻锋平.谈目的论中翻译策略的影响因素[c].王东风,功能语言学与翻译研究,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6:393.
[5]王东风.变异还是差异——文学翻译中文体转换失误分析[j].外国语,2004(3):6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