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药物转运及转运体ppt课件

合集下载

药物在体内的转运和代谢转化

药物在体内的转运和代谢转化

PPT文档演模板
药物在体内的转运和代谢转化
二、肝脏疾患时可能出现的临床现 象及其产生原因
l
PPT文档演模板
药物在体内的转运和代谢转化
第二节
药物代谢转化作用
PPT文档演模板
药物在体内的转运和代谢转化
一、药物代谢转化的概念
l 生物转化是指非营养物质在体内,经过氧化、 还原、水解和结合反应,使脂溶性较强的物 质获得极性基团,增加水溶性,而易随胆汁 排出体外的过程。
•RCHO+NH3+H2O
PPT文档演模板
药物在体内的转运和代谢转化
3. 醇脱氢酶及醛脱氢酶系
l 存在部位:胞液中 l 催化的反应:
l 醇脱氢酶(alcohol dehydrogenase, ADH)催化醇 类氧化成醛。
l 醛脱氢酶(aldehyde dehydrogenase, ALDH)催化 醛类生成酸。
l 女性的转化能力一般高于男性。 l 长期服用某一药物会出现耐药性。
PPT文档演模板
药物在体内的转运和代谢转化
3rew
演讲完毕,谢谢听讲!
再见,see you again
PPT文档演模板
2020/12/17
药物在体内的转运和代谢转化
l 维生素的转化
Vit D3 → 25-(OH)-Vit D3 水溶性维生素→辅酶的组成成分
PPT文档演模板
药物在体内的转运和代谢转化
5、肝在激素代谢中的作用
l 激素的灭活 (inactivation of hormone) 激素主要在肝中转化,降解或
失去活性的过程称为激素的灭活。
•* 主要方式:生物转化
PPT文档演模板
药物在体内的转运和代谢转化

药动学[精品ppt课件]

药动学[精品ppt课件]

10PH-Pka = [A-]/[HA] = [解离型]/[非解离型] 弱碱性药物:BH+=H++B 10Pka-PH = [BH+]/[B] = [解离型]/[非解离型]
结论:
酸性药物在酸性环境中解离少,容易跨 膜转运。达到扩散平衡时,主要分布在 碱侧。 碱性药物在碱性环境中解离少,容易跨 膜转运。达到扩散平衡时,主要分布在 酸侧。


肝药酶诱导剂,使药酶的数量增加,或活性提高。 如:苯妥英钠,巴比妥类; 肝药酶抑制剂,使药酶的数量减少,或活性降低。 如:氯霉素,异烟肼。
排泄(excretion)
药物的原形或其代谢产物通过排泄器官 或分泌器官排出体外的转运过程。 排泄器官:肾、肺、胆汁及腺体(乳腺, 汗腺,唾液腺)。 排泄方式:被动转运,少数为主动转运。
药物的跨膜转运
被动转运(passive transport) 主动转运(active transport) 特殊转运
简 单 扩 散 : 属 于 脂 溶 性 扩 散
影响简单扩散的因素
非解离型、分子量小、极性小、脂溶性高的药 物易于通过生物膜。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Handerson-hasselbalch公式: 弱酸性药物:HA=H++A-
催化转化的酶
专一性酶:

特点:具有专一性(选择性),如乙酰胆 碱酶、单胺氧化酶等;
非专一性酶,即肝脏微粒体混合功能酶 系统。

存在于肝脏的微粒内,参与多种化合物的转 化,与药物的代谢密切相关,因此又称为肝 药酶。其中主要的酶为P450(细胞色素 P450)。
肝药酶的特点
个体差异大:先天,年龄,营养状态,机体功 能状态,疾病等均可影响其含量及活性; 数量有限,对药物的代谢转化有饱和性。经相 同途径代谢的药物相互竞争,相互抑制代谢。 可被药物诱导或抑制:

2药物体内转运 (2)

2药物体内转运 (2)

• 2) 胃肠排空作用 延缓胃排空时间,有利 于一些碱性药物在胃中溶解时间,因此会 促进其进入肠道吸收;对于某些酸性药物 则相反,如普鲁本辛(probanthine) 延缓胃 排空,使扑热息痛(paracetamol)吸收减慢。 食物对不同药物在胃肠道中吸收影响不一。
3) 首过效应 口服给药必须经胃肠道(壁) 和肝脏后才进入体循环,对于首过效应大 的药物,口服给药往往生物利用度很低, 或个体差异大,难以获得满意的疗效。对 于这类药物最好采取其它给药途径,避免 首过效应。 4) 肠上皮的外排机制 近来研究发现在肠 粘膜细胞上存在P-糖蛋白等外排系统,使 得通过其它转运途径进入上皮细胞中的药 物外排到肠腔,这也可能是多种药物生物 利用度低的原因之一。
• 一般来说,糖、氨基酸和脂肪以及大部分药物是 在十二指肠和空肠吸收的。回肠有其独特的机能, 即主动吸收胆盐和维生素B12。对于多数物质, 当它们到达回肠时,基本上已吸收完毕。因此, 小肠的内容物进入大肠时,基本上不再被吸收了。 大肠主要吸收水份和盐类。一般认为结肠可吸收 进入其内的80%的水和90%的Na+和Cl -。 • 物质在小肠内的转运时间约3-4 h, 在大肠中需要 10-12 h。通常药物通透性与吸收表面积从十二指 肠到直肠是逐渐下降的,多数药物在大肠是不吸 收的。多数药物往往存在最佳吸收部位,即吸收 窗(absorption window)。 因此,当药物在胃肠 中的释放时间大于 4 h或更长,肯定会有一部分 药物在大肠中释放。
• 2)药物通过肠上皮 药物通过肠上皮涉及到通过 刷毛缘膜、细胞间隙及细胞侧膜(basolateral membrane)。若药物透过生物膜是被动扩散的, 则取决于药物的脂溶性,刷毛缘膜是肠道药物吸 收的主要屏障。通常药物通过刷毛缘膜服从pH分 配学说。但是有时弱酸性或弱碱性药物在小肠的 吸收与计算值不一致。如水杨酸(salicylic acid)的 pKa为3。人空肠的pH为6.5。此时99.97%的水杨 酸以解离型形式存在,似乎药物不吸收,但实际 上是吸收的,如口服水杨酸肠衣片吸收很好。

第二章 药代动力学 PPT课件

第二章 药代动力学 PPT课件

从给药时至峰值浓度的时间称为达峰时间,在应用须密切观察
和控制最大作用的药物(如降血糖药)时,更应注意这一参数。
残留期是指药物浓度已降至最小有效浓度以下,但尚未 自体内完全消除的时间。此期的长短与消除速度有关。如在 此时间内第二次给药,则需考虑前次用药的残留作用。一次
用药的时效曲线提供的信息可作为制定临床用药方案的参考
多数药物经代谢转化后失活,其代谢物的药理作用减弱或消失,
称灭活;
有些药物经代谢转化后,其代谢产物的药理活性与母药相当; 还有些药物本身无活性或活性较低,经代谢转化后变成有活性或
活性强的产物,称活化。
有些由无毒或毒性小的药物变成毒性代谢物,如异烟肼的乙酰 化代谢产物对肝脏有较大的毒性。
药物的生物转化酶主要是肝微粒体中的细胞色素P450酶 系,也称肝药酶。P450酶系是一个庞大的多功能酶系,它由 多种酶组成。 肝药酶的特点是专一性很低、活性和含量是不稳定的,且 个体差异大,又易受某些药物的影响。有些药物能使肝药酶的 活性增强或合成增加称为肝药酶诱导剂,可加速药物自身和其
五、药物的排泄及影响因素
药物在体内经吸收、分布、代谢后,以原形或代谢产物
经不同途径排出体外的过程称排泄(excretion)。 肾排泄 药物及其代谢物经肾排泄,包括肾小球滤过、
肾小管分泌及肾小管重吸收三种方式。 尿液pH值的改变可影响药物排泄。尿液偏酸性时,弱碱 性药物解离型多,脂溶性低,重吸收少,排泄多,而弱酸性 药物则相反。
主动转运: 即逆浓度或电位梯度的转运,药物由低浓度一侧向
高浓度一侧转运。
特点 是在转运过程中消耗能量;需要载体转运,载体对药物 有特异的选择性。因此,如果两个药物均由相同的载体转运, 则它们之间存在竞争性抑制现象,且转运能力有饱和性。如药 物自肾小管的分泌排泄过程属于主动转运。

01第二章 药物转运

01第二章 药物转运
• 方法:将动物脱颈处死后,取出小肠置于4℃氧饱和的Kreb’s培养液中, 用生理盐水灌洗小肠,洗去小肠中的内容物。然后用手术线将小肠一端 扎紧,用一根光滑的玻璃杆推动扎紧的小肠端,使玻璃棒穿过肠腔,翻 转小肠,此时黏膜面朝外浆膜面朝内。小肠近端出口连接一段塑料管, 再将取样器与塑料管连接,从塑料管中注入一定体积空白Kreb’s液于肠 囊内,并将含有空白Kreb’s液的小肠囊置于37℃氧饱和的Kreb’s培养液 中培养30min。在不同时间点取出肠腔内部分缓冲液测定其中的药物浓 度,同时补充相同体积的空白Kreb’s缓冲液到肠腔,继续培养。
2.2 接种
• 生长于细胞培养瓶中已经分化成熟的Caco-2细胞可以进行接种。首先将 培养瓶中的细胞消化为细胞悬液,再根据不同的试验目的进行接种。为 摄取及外排试验接种细胞时,细胞一般接种于24孔板上,细胞接种密度 为1×105个/平方厘米。接种后每两天换一次培养液,一周后每天换液, 培养14天待用。为转运试验接种细胞时,细胞接种于多聚碳纤维膜 (3µm孔径)上(事先涂以鼠尾胶原),多聚碳纤维膜用稀释后的鼠尾胶 原(1:3=胶原:60%乙醇)涂壁后 (70µl/cm2),置37℃培养箱中干燥至少4小 时,细胞接种密度为5×104个/ 平方厘米。在此系统下培养的Caco-2细 胞可以产生顶侧面(黏膜面) 及基底面(血清面),两面皆浸于溶液中可以 进行物质交换,这与小肠黏膜的体内状况相似。用直径4.5mm的 Transwell滤膜时,顶侧与基底侧的介质体积分别为1.5及2.6ml。培养介 质于接种24小时后更换,移去残渣及死细胞。接下来一周隔天换液,一 周以后每日换液。接种后5~6天细胞开始融合,融合后的Caco-2细胞会 自发呈上皮样分化,形成分化良好的微绒毛及连接复合体。
• 原位小肠灌流渗透率通常是由分析单向通过灌流液 后,肠腔出口处的药物浓度而计算得出。由于出口 处药物浓度会受到肠组织对水分吸收或分泌的影响, 因此常向灌流液中加入不可吸收的标记物(如放射 性标记的聚乙二醇4000),以评价肠道水转运对出 口药物浓度的影响。

药物在体内的过程和药代PPT课件

药物在体内的过程和药代PPT课件

3. 药物在排泄器官的高浓度可用于治疗该器
官的疾病,但有时药物也可导致排泄器官的
损害。
18
主要排泄器官:
1. 肾:药物经肾排泄的方式有:1)药物经肾小球滤过后,经 肾小管排出,属被动转运。改变管腔液的pH,可改变药物的排 泄;2)药物经近曲小管或远曲小管分泌到肾小管排出,属主动 转运,转运能力有限,有竞争性抑制。
指药物吸收达平衡或稳态时,按照血药浓度 (C)推算体内药物总量(A)在理论上应占有的 体液容积,以L或 L/kg表示
* Vd = A(体内药物总量,mg) C(血药浓度, mg/L)
FD C
23
(五)药物自血浆的消除、消除动力学和消除速率常数: 消除(elimination):指进入血液循环的药物由于分布、代谢和 排泄,使血药浓度衰减的过程。 消除速率常数(elimination rate constant, k):表示单位时间 内药物被消除的百分速率数。
13
*
(四)生物转化(biotransformation)也称药物的转化 (transformation)
*药物转化的结果:1) 活化;2)灭活;
3)代谢产物保持母药活性,但强度改变
*药物转化的步骤:1)在酶促下进行氧化、还原或水解反应;
2)结合。
*药物转化酶:1)专一性酶;2)非专一性酶—肝微粒体混合
药物在体内的过程和 药代动力学
Pharmacokinetics
1
**药物在体内的过程:是机体对药物处置(disposition)的过程,可 概括为吸收、分布、排泄(转运)和代谢(转化)。
*药动学主要研究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即研究药物在体
内转运和转化的速度,并以数学公式和图解表示之。

药物在体内的转运和代谢转化.ppt

药物在体内的转运和代谢转化.ppt

5、肝在激素代谢中的作用
激素的灭活 (inactivation of hormone) 激素主要在肝中转化,降解或
失去活性的过程称为激素的灭活。
* 主要方式:生物转化
二、肝脏疾患时可能出现的临床现 象及其产生原因

第二节
药物代谢转化作用
一、药物代谢转化的概念
生物转化是指非营养物质在体内,经过氧化、 还原、水解和结合反应,使脂溶性较强的物 质获得极性基团,增加水溶性,而易随胆汁 排出体外的过程。
H3COC N
SO2NH2
氨 苯 磺 胺
乙 酰 氨 苯 磺 胺
4、与谷胱甘肽结合反应
H
O H
谷 胱 甘 肽 S-转 移 酶
+ GSH
HSG OH H
环氧萘
S-二氢萘醇谷胱甘肽
5、甘氨酸结合反应
胆酸 + 甘氨酸
甘氨胆酸
6、甲基化反应
S-腺苷同型半胱氨酸
CONH2 SAM
CONH2
N
甲基转移酶
+
N
CH3
内源:激素、胆色素、胺等 非营养性物质
外源:药物、毒物、食品添加剂等
药物的代谢转化即药物的生物转化 进行部位:肝(主要)、肠等
酶促反应类型的特点
多样性:氧化、还原、水解、结合 连续性:两相反应
第一相:氧化、还原、水解 第二相:结合
产物特性(结果、作用、意义)
极性加强 双重性:失活与激活
空腹状态 肝糖原分解↑
饥饿状态 以糖异生为主 ※脂肪动员↑→酮体合成↑ →节省葡萄糖
2、肝在脂类代谢中的作用
作用:在脂类的消化、吸收、合成、分 解与运输均具有重要作用。
回顾:肝内进行的脂类代谢主要有哪些?

药物的跨膜转运ppt课件

药物的跨膜转运ppt课件
2
Membrane
3
脂质双分子层
• 构成:由双嗜性脂质分子两两相对排列成 双分子层
• 脂质以磷脂类为主(总量的70%以上)、胆固 醇(一般低于30%)和少量糖脂。
• 2. 特点:液态(同层横向移动的流动性) 稳定性(可自动形成和维持,能承受较
大张力。) • 3. 功能:屏障作用和传递信息
4
蛋白质(55%)
3、F-type:由多亚基构成,位于细菌质膜,线粒体内膜
和植物细胞的类囊体膜上。顺H+浓度梯度转运质子。
利用释放的能量合成ATP,也叫H+-ATP合成酶。
21
ABC 超家族
• ABC超家族(ABC superfamily):分布
广泛,庞大的蛋白家族,有两个跨膜结构域和 两个原生质侧的ATP结合区(ATP binding cassette),故名ABC转运器。
• 吞噬作用:胞吞物为固体。(单核、巨噬、 中性粒C)
• 吞饮作用:胞吞物为液体。(液相和受体 介导入胞)
29
• 液相入胞---指细胞外液及其所含的溶质连续 不断地进入胞内,是细胞本身固有的活动,进 入细胞的溶质量和溶质的浓度成正比。
• 受体介导入胞---指通过被转运物与膜受体的 特异结 合,选择性地促进其进入细胞的一种 入胞方式。
与生物电的形成密切相关; • 3.建立Na+浓度是能储备。是营养物质跨越
小肠和肾小管上皮细胞等跨膜主动转运的 能量来源。
25
原发性与继发性的比较
区别 转运方向 膜蛋白质 能量来源
举例
原发性
继发性
低浓度向高浓 低浓度向高浓
度转运
度转运
生物泵 转运体蛋白质
生物泵 钠泵等生物泵

第二章 药物代谢动力学

第二章 药物代谢动力学

肾脏排泄
肾小球滤过; 肾小管分泌(主动分泌通道, 竞争性抑制);
肾小管重吸收(被动扩散,尿液pH)、
消化道排泄 肝肠循环:胆汁排入肠腔的药物部分可再经小肠上皮细胞吸收经
肝脏进入血液循环,形成的肝—胆汁—小肠间的循环。
其他途径 汗液、泪液、唾液、乳汁、呼吸道、头发和皮肤。
第三节 药物的速率过程
一、一次给药的药—时曲线下面积
内转运的药物量随时间而下降;
t1/2恒定,与剂量或血药浓度无关, t1/2=0.693/ ke
消除 5单位/h
2.5单位/h
1.25单位/h
零级动力学消除
单位时间内消除恒定量的药物(超过机体的消除能力),
即血药浓度按恒定消除速度进行消除,也称恒量消除。
过量用药时出现;
单位时间消除恒量的药物;
消除速率与药量或浓度无关,与初始浓度无关;
特点 通过毛细血管壁吸收(简单扩散、滤过); 可避免胃肠液中酸碱及消化酶对药物的影响; 可避免首过消除现象; 给药剂量准确; 药物效应快速显著.
影响因素 药物在组织间液的溶解度; 注射部位血流量。
血管内给药
无吸收过程,可迅速起效; 静脉注射、静脉滴注; 静脉滴注适用于治疗指数小、药物容积大、不易吸收或刺激性
代第 谢二 动章 力药 学物
药物代谢动力学
研究机体对药物的处置过程,即药物在体内吸收、分布、生
物转化(代谢)及排泄的过程,以及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而 变化的规律的科学。
第一节 药物的跨膜转运
药物分子的跨膜转运方式
被动转运(passive transport):滤过、简单扩散 载体转运(active transport):主动转运、易化扩散 膜动转运:胞吐、胞饮

药物在体内的过程和药代课件

药物在体内的过程和药代课件
• 4)增加剂量并不能缩短达到Css的时间。
•药物在体内的过程和药代
•30
药动学的基本概念
2. 零级消除动力学(zero order kinetics):其特点为血浆中的药物在单位 时间内按恒量消除,其消除速率与血药 浓度无关。多为药量过大,超过机体最 大消除能力所致。其特点如下:
1)某些药物剂量过大,机体对其 消除能力有限,体内药物浓度以最大速 率衰减。其时量曲线以普通坐标表示时 为直线,当改为对数坐标时为内凹曲线;
4. 某些疾病、老年血浆蛋白含量降低,血中自由
型药物增加。
•药物在体内的过程和药代
•11
药物的体内过程
(三)分布(distribution):
影响药物在体内分布的因素:
1. 药物的理化性质;
2. 体液的pH和药物的解离度;
3. 细胞膜屏障:血脑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和胎盘屏障(placental barrier)。
• 药物转化酶:1)专一性酶;2)非专一 性酶—肝微粒体混合功能氧化酶。
•药物在体内的过程和药代
•13
药物的体内过程
• 肝微粒体混合功能氧化酶系统:又称肝药酶, 包括微粒体中的多种酶,加上辅酶II (NADPH)形成一个氧化还原酶系统,参与药 物的生物转化。
• 细胞色素P-450(cytochrome P-450):是主要的 氧化酶,它与 CO结合后吸收光谱主峰在 450nm处,故名。
• 肝药酶诱导剂:诱导肝药酶,使其 活性增强,如巴比妥类、苯妥英钠 等。
• 肝药酶抑制剂:抑制肝药酶,使其 活性降低,如异烟肼、保泰松等。
•药物在体内的过程和药代
•16
药物的体内过程
(五)排泄(excretion):

第二章-药物转运及转运体教学文稿

第二章-药物转运及转运体教学文稿
➢ ABCC2的主要功能:1、限制肠腔内药物摄入肠细胞;2、限制药物从血液 循环摄入脑、胎盘细胞内;3、将肝细胞、肾小管细胞及肠上皮细胞中药物 排至邻近腔隙,加快药物从这些组织部位的消除。
➢ 因此,ABCC2在药物的吸收、分布和排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ABCC2与多药耐药
1. ABCC2能将多种化疗药物从细胞内泵出细胞以降低细胞内药物浓度和减轻细胞毒 作用,进而可使机体对肿瘤药物产生耐药。
[A-] = [HA]
当pH = pKa时,
[HA] = [A-]
pKa 即弱酸性或弱碱性药物在50% 解离时的溶液pH值。
例:丙磺舒的pKa=3.4
胃液pH=1.4
10pH-pKa=
[离子型] [非离子型]
101.4-3.4=
[离子型] [非离子型]
1 100
[离子型]
= [非离子型]
血液pH=7.4 [离子型]
1. Dubin-Johnson综合征又称为慢性特发性黄疸,为遗传性结合胆红 素增高Ⅰ型
2. Dubin-Johnson综合征,由于MRP2基因突变致使结合胆红素从肝 细胞向毛细胆管的运转发生障碍,结果使结合胆红素反流入血,血 结合胆红素水平增高,病人出现黄疸。
MRP2
三、ABCG2
ABCG2,即乳腺癌耐药蛋白(breast cancer resistance protein,BCRP),属于半转运 流出泵,主要在乳腺、胎盘和肝细胞胆管 侧表达。
10pH-pKa=
[非离子型]
107.4-3.4=
[离子型] [非离子型]
10000 1
=
[离子型]Leabharlann [非离子型]➢ 苯巴比妥(弱酸性药物)误服中毒, ➢ 碱化尿液? ➢ 酸化尿液?

《药品的出库和运输》PPT课件

《药品的出库和运输》PPT课件
《药品的出库和运输》 PPT课件
教学要求
1、熟悉药品出库和运输原则、基本程序及要求。 2、能按照药品出库原则、发货业务的基本程序 规范办理药品出库、运输业务。
2
本章内容 第一节 药品的出库 第二节 药品的运输
3
第一节 药品的出库 一、药品出库的原则 “先进先出”、“先产先出”、“易变先出”、 “近期先出”和“按批号发货”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1.发运前必须检查,药品未经质量验收不得发运。
2.发运药品应单货同行。
3.填制运输单据,应项目齐全,严禁涂改;不同 接收港和单位,分别填写;拼装必须分别填写, 并在药品包装上明显区别。
4.装车前核对标志、件数有无差错,运输标志是 否正确。
5.严格按外包装图示标志要求堆放和采取保护措 施。
15
第二节 药品的运输 ❖ 具体要求 按照实际情况,合理组织运输 加强部门之间的联系,合理编制运输计划 加强运输工作的安全管理和经济核算 做好运输人员的业务培训
16
第二节 药品的运输 二、药品运输的内容 核心内容:针对运送药品的包装条件及道路状 况,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药品的破损和混淆
17
26
第二节 药品的运输 (三)药品发运和装卸的注意事项 6.各种药品在运输途中须防止日晒雨淋 7.定期检查发运情况和待运情况。
27
第二节 药品的运输 (四)特殊要求的药品运输 1.有温度要求的药品运输 2.危险药品的运输 3.特殊药品的运输
28
第二节 药品的运输
1.有温度要求的药品运输 (1)怕冻药品的运输 ①拟定发运期 ②发运期前,按先北方后南方,先高寒后低寒的 原则提前安排调运 ③如不加防寒包装,水运只发直达港,铁路以保 温车为主 ④注明“怕冻药品”

药理学药物在体内的转运和代谢转化PPT课件

药理学药物在体内的转运和代谢转化PPT课件

3、乙酰基化结合反应:
肝细胞胞液中含有乙酰转移酶,催化乙酰 基转移到芳香族胺化合物。
例如,抗结核病药物异烟肼经乙酰化而失 去活性,大部分磺胺类药物在肝内也通过这种 形式灭活。
第40页/共55页
4、甲基化反应:体内一些胺类和药物可在肝 细胞胞液和微粒体中通过甲基化灭活。 S - 腺苷甲硫氨酸(SAM)是甲基的供体。
作用:参与硫酸酯的生成 参与硫酸化氨基糖生成
第38页/共55页
补充
❖激素的灭活 (inactivation of hormone) 激素在肝中转化、降解或失去活性 的过程。
灭活方式:
水溶性激素-内吞作用进入肝细胞 脂溶性激素-与GA、PAPS等结合
灭活过程对H作用的长短、强度有调控作用
第39页/共55页
CH3CONH-
[O] CH3CONH-
-OH
乙酰苯胺
乙酰氨基酚
第13页/共55页
注: ①许多致癌物本身并没有致癌作用,但
由于在体内的羟化而成为致癌物,如 3,4苯吡、甲基胆蒽、黄曲霉毒素。
第14页/共55页
②与上述羟化酶不同的是,肝细胞可溶 性部分含有非常活跃的醇脱氢酶及醛 脱氢酶可催化醇类氧化成醛,再生成酸。
第28页/共55页
2)醇和醛氧化酶:此类酶在胞浆和线粒体 中,可氧化醇为醛,醛再经氧化成酸。
乙醇
乙醛
TCA
乙酸
ADH
ALDH
甲醇 甲醛 甲酸
高毒性
ALDH活性影响饮酒
第29页/共55页
2、还原反应
肝细胞中的主要还原酶类是醛酮还原酶和 偶氮或硝基化合物还原酶。
醛酮还原酶催化酮基或醛基还原为醇。 酶系存在于细胞可溶部分。
第6页/共55页

二-药物转运及转运体PPT课件

二-药物转运及转运体PPT课件

药物转运体
药物靶点
药物代谢动力学
药物效应动力学
药物效应和毒性个体差异
循环系统
OATP1B1 OATP1B3 OATP2B1
OCT1 OAT2 MRP1
MRP3
M-4R/5P
MDR1
CYPs
MDR3
BCRP
BSEP
MDR3
肝脏细胞
小肠细胞
OATP2B1
CYPs
MDR1 BCRP
MRP1 MRP3
MRP2
是药物以载体及需要能量的跨膜运动,不依赖于膜两侧药物的浓 度差,药物可以从低浓度的一侧向高浓度的一侧跨膜转运。
载体对药物有特异的选择性,且转运能力有饱和性。
1)原发性主动转运(primary active transport)
2)继发性主动转运(secondary active transport)
A A A A BL A BL A
BL, A
U H H H, Si, Mo U H, Si, K H, CH K U U
BL: 细胞基底膜; A: 细胞顶侧; H:肝细胞;B:脑;;K:肾;U:广泛分布(肝、 胎盘、心肺、肾、脾、小肠);He:心;M:肌肉;CH:胆管上皮细胞;Mo:单 核细胞
1、 ABCB1
简单扩散的条件:脂溶性、解离度、浓度差。 绝大多数药物为弱酸性或弱碱性,均有解离型与非解离型,
后者脂溶性高。
弱酸或弱碱药物的解离
Handerson-Hasselbalch公式
以弱酸药物为例
HA
Ka
H+ + A-
pKa = pH
log
[H+] [A-]
Ka =
[HA]

转运体

转运体

肝脏摄入
小肠吸收
胆汁分泌
药物转运体在体内的分布
肾脏排泌
转运体分类
根据对底物的转运方向,主要可以将转运体分为摄入转运体和外排转运体: 摄入转运体负责将内外源性物质摄入细胞内,包括有机阴离子转运多肽 家族(OATP)、有机阴离子转运体家族(OAT)、有机阳离子转运体家族 (OCT)。 外排型转运体主要是多药耐药蛋白(MDR)、多药耐药相关蛋白 (MRP)、乳腺癌耐药相关蛋白(BCRP)以及胆盐分泌蛋白(BSEP)等。
➢ 因此,ABCC2在药物的吸收、分布和排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ABCC2与多药耐药
1. ABCC2能将多种化疗药物从细胞内泵出细胞以降低细胞内药物浓度和减轻细胞毒 作用,进而可使机体对肿瘤药物产生耐药。
2. ABCC2表达特征与恶性肿瘤化疗效果有密切关系,高表达者化疗效果不佳,甚至 无效,而低表达则疗效较好。
3. ABCC2在肝癌细胞、卵巢癌细胞、膀胱癌细胞等癌细胞上过表达,是造成肿瘤细 胞多药耐药的主要原因之一。
4. 肿瘤细胞过表达ABCC2,促进化疗药物的排出可能是自我保护的一种方式 。
三、OATP1B1
OATP1B1全称有机阴离子转运多肽1B1(原名OATP-C,OATP2,基因名 SLCO1B1),特异性存在于肝脏,对多种内、外源性物质摄取进入肝脏细 胞具有重要作用 。
药物转运体
转运(Transport):包括药物吸收、分布与排泄等过程。
当药物代谢对药物体内过程影响较小 时,转运成为药动学特征的重要原因。 药物转运多是药物的透膜位移过程。
药物反应的个体差异
药物代谢酶
基因多态性 药物转运体
药物靶点
药物代谢动力学
药物效应动力学

药物在体内的转运和代谢转化PPT课件

药物在体内的转运和代谢转化PPT课件
七、为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第22页/共23页
感谢您的观看!
第23页/共23页
二、药物代谢转化概述 1、药物代谢转化的概念 药物的代谢转化又名药物的生物转化,药物及 其他非营养物质在体内代谢转化的过程,多数药物 经转化成为毒性或药理活性较小、水溶性较大而易 于排泄的物质 2、药物代谢转化的部位 药物代谢转化主要是在肝进行的,有些药物在肾 脏、肺脏或小肠粘膜上皮细胞等肝外组织进行
SG OH
谷胱甘肽结合物
B、侧链的羟化或脂肪烃的羟化 芳香环侧链或者脂肪烃羟化生成醇,醇进一步氧化成 醛,醛进一步氧化成羧酸,一般是在胞液中醇脱氢酶和醛 脱氢酶催化下进行,以NAD+为辅酶
羟化酶醇脱氢酶ຫໍສະໝຸດ 醛脱氢酶R-CH3
R-CH2OH
R-CHO
R-COOH
巴比妥酸衍生物5位碳上的侧链烃基的羟化 大黄酚和甲苯磺丁脲的甲基羟化生成羟甲基,羟甲 基进一步氧化成醛基,后者进一步氧化成羧基,中间产 物醛不已分离 醇氧化成醛和醛进一步氧化成羧酸在胞液由一般的 醇脱氢酶和醛脱氢酶催化下进行,脱下的氢由NAD+接受
多芳香烃:3、4-苯并吡、甲基胆蒽、黄曲霉毒素等加单 氧形成环氧化物有很强的致癌作用
第5页/共23页
多环芳烃的生 物转化过程
多芳香烃
加单氧酶系 加氧
非酶促反应 分子重排
OH
酚类
葡糖醛酸或硫酸结合物
O
环氧化物 (致癌物)
水化酶 水化
谷胱甘肽-S-环氧化物
GSH
转移酶
H OH H OH
二氢二醇衍生物
第6页/共23页
3、药物代谢酶 催化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转化的酶系称为药 物代谢酶
第1页/共23页
4、生物转化的特点 (1)解毒(失活)与致毒(激活)二重性 有的药物经生物转化活性、毒性降低,有的药物经 生物转化活性、毒性反而增强,如多芳香烃类:3、4苯并吡、甲基胆蒽、黄曲霉毒素等经加单氧氧化反应 生成环氧化物,具有强烈的致癌作用 生物转化的主要目的是增加极性,以便增加水溶性 ,减少其重吸收,有利于从肾脏或肝脏排出,但也有 个别物质经生物转化后水溶性反而降低,脂溶性增强 如磺胺类药物经乙酰化反应后水溶性降低,在酸性 环境中易结晶,因此在给病人磺胺类药物时给一定量 的碳酸氢钠(小苏打)酸化尿液,防止磺胺结晶 (2)反应的多样性:氧化、还原、水解、结合 (3)反应的连续性:两相反应

药物转运

药物转运

酸性药物 碱性药物
AH=A-+H+ B+H+ =BH+
离子障
Handerson-Hasselbalch公式 公式
药物的Pka 药物的 碱性药物
酸性药物
体液PH值与药物的 药物的解离度± 倍 体液 值与药物的Pka每±1;药物的解离度±10倍 值与药物的 每 药物的解离度
Handerson-Hasselbalch公式
多数药物的转运方式, 定律: 多数药物的转运方式,FICK定律: 定律 扩散速度= 扩散速度统中,A面积、H膜厚度较恒定 面积、 膜厚度较恒定 生物系统中, 面积 C1-C2(浓度差)的影响见一级动力学; 浓度差)的影响见一级动力学; D(扩散系数)取决于油水分布系数,即脂 (扩散系数)取决于油水分布系数, 溶性,脂溶性与药物pKa , pH有关 溶性,脂溶性与药物 有关
药物跨膜转运
Transport
07-3-14
一、生物膜
一、药物的跨膜转运方式
被动转运(passive transport) 被动转运
脂溶扩散(简单扩散) 脂溶扩散(简单扩散) 水溶扩散(虑过) 水溶扩散(虑过) 易化扩散 脂溶性药物 小分子水溶性药物 大分子水溶性药物
主动转运(active transport) 主动转运 其他转运方式。 胞饮、 其他转运方式。 胞饮、胞吐
转运方式图解
被动转运 量 ? 能
主动转运
药物的转运方式示意图
Fig3-3 : Schematic representation of the Passive and active cell membrane transport
简单扩散 simple diffusion
1.高浓度 低浓度
2.对药物无选择性,转运速度与脂溶性 对药物无选择性,转运速度与脂溶性 及通透系数有关 通透系数有关 3.无饱和现象 4.无竞争抑制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转运速度与浓度差成正比 ;
转运速度与药物解离度 (pK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有关。
PPT学习交流
12
药物有解离型(离子型)和非解离型(分子型)两种互变形式: 解离型药物,极性高,脂溶性小,较难扩散; 非解离型药物,极性低,脂溶性大,易扩散。
PPT学习交流
13
简单扩散的条件:脂溶性、解离度、浓度差。 绝大多数药物为弱酸性或弱碱性,均有解离型与非解离型,后者
第二章 药物的转运及转运体
PPT学习交流
1
主要研究内容为两部分:
❖药物的体内过程(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 ❖药物转运体及其功能
PPT学习交流
2
药物的跨膜转运
消化道
间血 隙液
皮肤


胞 膜
皮下 肌肉
PPT学习交流
3
药物通过细胞膜的方式:
(一)被动转运(passive transport) (二)主动转运(active transport) (三)膜动转运 (cytosis)
=
[离子型] [非离子型]
PPT学习交流
16
➢苯巴比妥(弱酸性药物)误服中毒, ➢碱化尿液? ➢酸化尿液?
苯巴比妥(弱酸性)pKa=7.4 根据10pH–pKa=[A–]/[HA],当尿液为碱性时, pH值大于pKa,[A-]增多,即[解离型]多, 重吸收减少,药物排泄加快,中毒时碱化尿液。
PPT学习交流
的现象。
PPT学习交流
9
1.滤过(filtration, 水性扩散): 小分子药物可直接通过生物膜的 膜孔(水性信道)而扩散。
PPT学习交流
10
毛细血管内皮孔道约 40Å , 除蛋白质外 , 血浆中的溶质均能通 过
PPT学习交流
11
无需载体 无饱和性 无竞争性
简单扩散的特点:
转运速度与脂溶度(lipid solubility )成正比; 顺差转运,不耗能;
17
离子障(ion trapping):非离子型(分子型)药物极性低,
亲脂,可以自由透过生物膜,而离子型药物则被限制在膜的
一侧的现象。
H+
HA
A-
H+ B
BH+
HA
A-
B
BH+
H+
H+
PPT学习交流
18
PPT学习交流
19
例:水杨酸(弱酸)pKa=3.4,在pH=1.4的胃液中及pH=7.4 的血浆中,
PPT学习交流
20
简单扩散的规律:
1.弱酸药在酸性体液中,或弱碱药在碱性体液中的解离度小,药物 易通过生物膜扩散转运; 2.当生物膜两侧pH值不等时,弱酸药易由较酸侧进入较碱侧,弱碱 性药则易由较碱侧进入较酸侧。
弱酸药(巴比妥类、阿司匹林)可由胃中转运到较碱的血浆中去 ,而弱碱药(吗啡、利血平)则很少自胃中吸收。
22
(二)主动转运(active transport)
是药物以载体及需要能量的跨膜运动,不依赖于膜两侧药物的浓 度差,药物可以从低浓度的一侧向高浓度的一侧跨膜转运。
载体对药物有特异的选择性,且转运能力有饱和性。
1)原发性主动转运(primary active transport)
2)继发性主动转运(secondary active transport)
OATP2B1
CYPs
PPT学习交流
25
药物反应的个体差异
基因多态性
药物代谢酶
药物转运体
药物靶点
药物代谢动力学
药物效应动力学
药物效应和毒性个体差异
PPT学习交流
26
循环系统
OATP1B1 OATP1B3 OATP2B1
OCT1 OAT2 MRP1
MRP3
M-4R/5P
MDR1
CYPs
MDR3
BCRP
BSEP
MDR3
肝脏细胞 小肠细胞
脂溶性高。
PPT学习交流
14
弱酸或弱碱药物的解离
• Handerson-Hasselbalch公式
以弱酸药物为例
HA
Ka
H+ + A-
pKa = pH
log
[H+] [A-]
Ka =
[HA]
[A-] [HA]
10pH-pKa
[A-] = [HA]
当pH = pKa时,
[HA] = [A-]
pKa 即弱酸性或弱碱性药物在50% 解离时的溶液pH值。
解离型与非解离型的比例分别是多少?
胃液中:10 1.4-3.4 = 血浆中:10 7.4-3.4 =
= 10 -2 =1/100
[ A- ]
[HA]
= 10 4 = 10000/1
[ A- ]
[HA]
胃中: 酸性药物,[A–]少,[HA]多,药物易于从胃向血液转运。 血中:酸性药物,[A–]多,[HA]少,药物不易于从血液向胃中转运, 所以吸收多。
PPT学习交流
23
(三)膜动转运
• 1.胞饮(pinocytosis) • 2.胞吐(exocytosis)
PPT学习交流
24
二、药物转运体
转运(Transport):包括药物吸收、分布与排泄等过程。
当药物代谢对药物体内过程影响较小 时,转运成为药动学特征的重要原因。 药物转运多是药物的透膜位移过程。
PPT学习交流
21
简单扩散的规律:
3.细胞外液(pH=7.4)较细胞内液(pH=7.0)为碱,所以弱酸药在 细胞外液中浓度高。
碱化体液后,可加速弱酸药由细胞内液向细胞外液扩散,有利 于解除弱酸药中毒(巴比妥类)。 4.碱化尿液可使弱酸药在肾小管的被动重吸收减少,有利于弱酸药 经肾排泄。
PPT学习交流
PPT学习交流
15
• 例:丙磺舒的pKa=3.4
胃液pH=1.4
10pH-pKa=
[离子型] [非离子型]
101.4-3.4=
[离子型] [非离子型]
血液pH=7.4
[离子型]
10pH-pKa=
[非离子型]
107.4-3.4=
[离子型] [非离子型]
1 100
[离子型]
= [非离子型]
10000 1
PPT学习交流
4
PPT学习交流
5
(一)被动转运(passive transport)
指药物由浓度高的一侧向浓度低的一侧进行跨膜转运
特点:①不需要载体 ②不消耗能量 ③转运时无饱和现象 ④不同药物同时转运时无竞争性抑制现象 ⑤当膜两侧浓度达到平衡时转运即保持在动态稳定水平
PPT学习交流
6
被动转运的方式:
(一)简单扩散(simple diffusion) (二)滤过 (三)易化扩散(passive diffusion)
PPT学习交流
7
简单扩 散
膜孔滤过
载体转运


PPT学习交流
8
影响跨膜转运的药物理化性质:
(1)分子量 (2)溶解性 指药物具有的脂溶性和水溶性。 (3)解离性
离子障(ion trapping) 是指非离子型药物可以自由穿透,离子型药物被限制在膜的一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