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肝临床研究的几个环节

合集下载

脂肪肝细胞实训报告

脂肪肝细胞实训报告

一、实训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脂肪肝已成为我国最常见的慢性肝病之一。

脂肪肝的发病机制复杂,涉及多个环节。

为了深入了解脂肪肝的发生发展过程,提高脂肪肝的防治水平,本次实训以脂肪肝细胞为研究对象,旨在通过观察脂肪肝细胞的形态学变化、检测相关生化指标等手段,探讨脂肪肝的发病机制。

二、实训目的1. 了解脂肪肝的基本概念、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2. 掌握脂肪肝细胞的培养、观察和检测方法;3. 分析脂肪肝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和生化指标,探讨脂肪肝的发病机制;4. 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

三、实训内容1. 脂肪肝细胞培养(1)取人肝细胞株(如HepG2)进行培养,待细胞生长至对数生长期时,用胰蛋白酶消化细胞,制成细胞悬液;(2)将细胞悬液接种于培养皿中,置于37℃、5%CO2的培养箱中培养;(3)定期观察细胞生长情况,待细胞融合达到80%左右时,进行实验。

2. 脂肪肝细胞观察(1)取脂肪肝细胞进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变化;(2)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脂肪肝细胞内脂滴的积累情况;(3)比较脂肪肝细胞与正常肝细胞的形态差异。

3. 脂肪肝细胞生化指标检测(1)检测脂肪肝细胞中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血脂指标;(2)检测脂肪肝细胞中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等肝功能指标;(3)比较脂肪肝细胞与正常肝细胞的生化指标差异。

四、实训结果与分析1. 脂肪肝细胞观察通过HE染色和光学显微镜观察,发现脂肪肝细胞内脂滴积累明显增多,细胞形态发生变化,细胞体积增大,细胞核偏位。

与正常肝细胞相比,脂肪肝细胞具有明显的形态学差异。

2. 脂肪肝细胞生化指标检测(1)血脂指标:脂肪肝细胞中的TG、TC、LDL-C水平显著高于正常肝细胞,说明脂肪肝细胞内脂滴积累导致血脂代谢紊乱;(2)肝功能指标:脂肪肝细胞中的ALT、AST水平显著高于正常肝细胞,提示脂肪肝细胞存在肝细胞损伤。

中医辨证治疗脂肪肝的临床研究

中医辨证治疗脂肪肝的临床研究

中医辨证治疗脂肪肝的临床研究目的研究中医辨证法治疗脂肪肝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40例脂肪肝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结合合理的饮食和运动的基础上,采用中医辨证治疗法,通过与对照小组进行比较,分析中医辨证治疗法的疗效。

结果治疗小组中采用中医辨证治疗患者的总够效率及痊愈率比对照小组中患者高,有统计学意义。

辩证三型中,治疗有效率最低的是气血瘀阻型,最高的是肝郁脾虚型,充分体现了病理变化越严重,治疗效果越差在脂肪肝到脂肝炎再到脂肪性肝硬化的变化过程。

结论通过中医辨证法治疗脂肪肝一方面完善了辩证治疗法,能够作为各型脂肪肝转化的指标,另一方面体现了中医治疗特色的重要性,有利于临床治疗过程中的用药选择,提高了中医治疗脂肪肝的疗效。

标签:中医辨证治疗;脂肪肝;临床疗效脂肪肝常见发病部位是脾脏及肝脏,是脂肪细胞中沉积着过量如甘油三酯等脂肪,造成肝脏不能正常代谢的功能疾病。

激素治疗或化疗、高脂血症、营养不良和代谢性或内分泌疾病都对脂肪肝的发病机制有很大影响,发病原因为脾脏及肝脏中出现瘀、湿、痰等症状,因此可以通过清热化湿、调和肝脾及祛痰化瘀等的途径来治疗脂肪肝患者[1]。

本研究基于中医辨证治疗原理,结合合理的饮食和运动,采取补脾益肾的一系列方法来患者进行治疗。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将我院于2008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共40例脂肪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年龄范围为25~80岁,平均年龄为(50.6±3.9)岁,男女比例为27:13,平均病史为(6.9±2.4)年。

40例患者有9例中度脂肪肝(Ⅱ型)患者,31例轻度脂肪肝(Ⅰ型)患者。

脂肪肝被中医辨证划分成气血瘀滞型、痰瘀阻络型以及肝郁脾虚型三型,其中患者所占人数分别为8例、14例及18例。

1.2方法将40例脂肪肝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治疗过程中,从饮食、心理和运动角度对患者进行引导,具体措施为:将患者的饮食调整为低糖、高蛋白、低脂和高纤维素或高维生素的结构;引导患者调整心态,保持心态的平和,此外,还要协助并鼓励患者坚持进行进行有效的锻炼。

脂肪肝临床路径标准

脂肪肝临床路径标准

脂肪肝临床路径标准(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脂肪肝(ICD-10:K79.000)(二)诊断依据。

根据《实用内科学(第14版)》(复旦大学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及《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2010年修订版)》等临床诊疗指南。

凡具备下列第1~5项和第6或第7项中任何一项者即可诊断为NAFLD。

1.无饮酒史或饮酒折含乙醇量小于140g/wk(女性<70g/wk);2.除外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病、全胃肠外营养、肝豆状核变性等可导致脂肪肝的特定疾病;3.除原发疾病临床表现外,可有乏力、消化不良、肝区隐痛、肝脾肿大等非特异性征象;4.可有体重超重/内脏性肥胖、空腹血糖增高、血脂紊乱、高血压等代谢综合征相关组分;5.血清转氨酶和γ-谷氨酰转肽酶水平可有轻至中度增高(小于5倍正常值上限),通常以丙氨酸转氨酶(ALT)增高为主;6.肝脏影像学表现符合弥漫性脂肪肝的影像学诊断标准;7.肝活检组织学改变符合脂肪性肝病的病理学诊断标准。

(三)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脂肪肝疾病编码(K76.000)。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四)标准住院日。

7-10天(五)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除详细采集包括近期体质量和腰围变化、饮酒史、药物与肝脏毒性物质接触史以及糖尿病和冠心病家族史外:(1)人体学指标(身高、体质量、腰围)和动脉血压;(2)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隐血;(3)肝肾功能、血脂(包括TG、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血脂谱);(4)空腹血糖(FPG)和糖化血红蛋白,如果FPG≥5.6mmol/L 且无糖尿病史者则做口服75g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 OGTT):(5)肝炎病毒标志物筛查:HBsAg(阳性者检测HBV DNA)、抗-HCV(阳性者检测HCV RNA):(6)抗核抗体;(7)腹部超声。

脂肪肝病理诊断标准

脂肪肝病理诊断标准

脂肪肝病理诊断标准
一、肝细胞脂肪变性
肝细胞脂肪变性是指肝脏内肝细胞脂肪蓄积,是脂肪肝的主要病理特征。

在病理学上,肝细胞脂肪变性被视为一种可逆性损伤,可以通过改善生活习惯、治疗原发病等方式逆转。

二、肝细胞损伤
脂肪肝患者常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肝细胞损伤,包括肝细胞水肿、炎症细胞浸润、肝细胞凋亡等。

这些损伤进一步加重了脂肪肝的病情,并可能导致肝功能异常。

三、纤维化和肝硬化
长期严重的肝细胞损伤和脂肪变性可导致肝脏纤维化
和肝硬化。

肝脏纤维化是指肝脏内纤维组织增生和沉积,是肝脏对损伤的一种修复反应;肝硬化则是肝脏纤维化的进一步发展,导致肝脏结构和功能发生严重改变。

四、病因学评估
脂肪肝的病因多种多样,包括酗酒、肥胖、糖尿病、高血脂、药物等因素。

在病理诊断中,医生会评估患者的病因,以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五、病理学评估
病理学评估是脂肪肝诊断的重要环节,包括肝组织活检、细胞学检查等。

通过病理学评估,医生可以了解肝脏病
变的范围和程度,判断脂肪肝的类型和分期,并对患者预后进行评估。

总之,脂肪肝的病理诊断标准涉及多个方面,包括肝细胞脂肪变性、肝细胞损伤、纤维化和肝硬化、病因学评估以及病理学评估等。

医生需要根据这些标准综合判断患者的病情,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第二讲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流行病学研究

第二讲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流行病学研究

肥 胖 和 嗜酒 有 关 。 1 8 9 8年 G I 垃现 - 格 兰献 皿 员 i r l ̄ o 2 4坼苏
有 转 氯 酶 异 常 ,£ 8 t 肥胖 干酒 精 什脂 脐 肝 有 关 19 J中 2 与 ¨ 4 9 年 日本 荒 川 泰 行 报 道 人体 检 转 氨酶 异 常 并 I约 3 -为 脂 成 } l 5坼
a o oi ft l r l h l al v NA I) 大 娄 丙 肝 炎 、 l 病 等 c c yl e F 两 Wi 洲 所致 脂 肪 肝 聂 奸 娠 急 性脂 肪 肝 、 e e 合 征 和 局 灶 性脂 脐 Ry综 盯 不州 ^ 普 通 脂 肪 肝 范 畴 我 国 酒 精 性 脂 肪 月 发病 率 较 F 美 家 低 . 得 N F 流 现 状 相 对 较 重 为 此 , 文 探 他 A I的 奉 刊 N F 床 流打 病 学 研究 中 的几 个问 题 A I临 脂 肪 帕 诊 断 法 尽 管 活椅 组 织 学 椅 书 足 确 渗脂 肪肝 f 标 准 . 内金 佩 内 外 都 通过 f超 和 cr进 行 脂 肪 的 流 行 蝻 学 调 蠢 脂 肪
检 矗 的优 点 为 a 粗 略 判 断 脂 骑 肝 的 有 尢 、 度 段 其 分 布 类 r 程
型 , 示 是 否并 发显 性 肝 硬 化 和 有 无 肝 内 - 位 性 病 变 一缺 点 提 J 一 是存 在 假 件 和 假 阴 性 , 能 反 映 肝 脏 炎 症 和纤 维 化 的有 无 不 厦其 病 蹦 病 史厦 实 验窜 检查 可 弥 补 影 像 学 椅 查 的 小 足 , 而 肝 活 榆 只用 于 某 些 特 殊 的临 床 病例 维普资讯 皇华煎 查 2
里 翌 鲞里 塑
- lg - . 』

脂肪肝的实验研究

脂肪肝的实验研究

脂肪肝的分类
根据病因分类
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AFLD)
酒精性脂肪肝(AFL)
酒精性肝炎 酒精性肝纤维化 酒精性肝硬化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单纯性脂肪肝(NAFL)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脂肪性肝炎(NASH)
disease,NAFLD)
关系最密切的是高甘油三酯血症,脂肪肝发病率为 60~80%,常伴有肥胖和糖尿病
3、皮质醇增多症、妊娠等亦可导致脂肪肝
31 31
第三十一页,共94页
四、生物性致病因素
肝炎病毒HBV和HCV感染可引起脂肪肝
特别是HCV感染患者中80%伴脂肪肝
五、遗传因素
先天性代谢性肝病:肝豆状核变性、半乳糖血症、
肝糖原贮积病等
46
46
第四十六页,共94页
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机制
长期大量摄入酒精是导致ALD的主要原因
酒精对肝脏直接毒性作用 氧化应激和脂质过氧化的作用 细胞因子的作用
第一次打击 第二次打击
47
47
第四十七页,共94页
酒精对肝脏直接毒性作用 AFLD发病机制
NAD+
NADH
乙醇
乙醇脱氢酶ADH
微粒体乙醇氧化酶系
细胞因子表达增强tnfil8等脂质过氧化反应生物膜结构功能破坏抑制膜蛋白功能线粒体损伤不饱和脂肪酸logo45nafld的发病机制肝组织脂肪酸ros增多激活kupffer细胞释放大量细胞因子如tnftgf1pdgf等肝细胞炎症坏死肝纤维化logo46nafld的发病机制转化生长因子tgf1肝纤维化主要始动因子之一tgf1肝星状细胞hsc活化增殖肌成纤维细胞并分泌胶原纤维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目前已知的hsc最强的丝裂原能刺激hsc活化增殖转化为肌成纤维细胞促进肝纤维化的发生logo47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机制细胞因子的作用第一次打击第二次打击logo48afld发病机制乙醇乙醛乙酸乙醇脱氢酶adh微粒体乙醇氧化酶系meosnadnadh乙醛脱氢酶nadnadh促进自由基产生促进膜的脂质过氧化与丙二醛mda等形成加合物损伤肝脏抑制vldl合成肝内tg转运障碍肝tg堆积乙醛nadhnad抑制线粒体三羧酸循环氧化肝内tg堆积logo49afld发病机制酒精含量高时其代谢主要由微粒体乙醇氧化酶系meos起作用meos主要成分为细胞色素p4502e1cyp2e1在酒精诱导下活化产生大量ros引发氧化应激和脂质过氧化造成肝组织炎症细胞损伤logo50afld发病机制ros等激活kupffer细胞释放大量细胞因子如tgf1pdgf等促进肝纤维化tnf在ald中占重要地位长期大量饮酒肠道菌群过度生长肠粘膜屏障通透性肠细菌移位肠源性内毒素血症激活kupffer细胞释放大量tnf组织炎症反应肝细胞凋亡坏死激活中性粒细胞增加ros的生成logo51logo52理想的实验模型造模停止后组织学病变逆转缓慢便于药物干预研究logo53afld特殊品系脂肪肝动物模型营养失调性脂肪肝动物模型毒物或药物性脂肪肝动物模型体外诱导模型复合模型急性酒精性肝病动物模型慢性酒精性肝病动物模型体外诱导模型logo54nafld模基因突变或基因敲除1obob小鼠dbdb小鼠或fafa大鼠obob小鼠ob基因自发突变dbdb小鼠db基因自发突变fafa大鼠fa基因自发突变瘦素受体缺乏瘦素抵抗瘦素抵抗瘦素缺乏瘦素缺乏可出现与人类nafld相似的特征

脂肪肝(县医院适用版)

脂肪肝(县医院适用版)

脂肪肝临床路径(2017年县医院适用版)一、脂肪肝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脂肪肝(ICD-10:K79.000)(二)诊断依据。

根据《实用内科学(第14版)》(复旦大学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及《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2010年修订版)》等临床诊疗指南。

凡具备下列第1~5项和第6或第7项中任何一项者即可诊断为NAFLD。

1. 无饮酒史或饮酒折含乙醇量小于140 g/wk(女性< 70 g/wk);2. 除外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病、全胃肠外营养、肝豆状核变性等可导致脂肪肝的特定疾病;3. 除原发疾病临床表现外,可有乏力、消化不良、肝区隐痛、肝脾肿大等非特异性征象;4. 可有体重超重/内脏性肥胖、空腹血糖增高、血脂紊乱、高血压等代谢综合征相关组分;5. 血清转氨酶和γ-谷氨酰转肽酶水平可有轻至中度增高(小于5倍正常值上限),通常以丙氨酸转氨酶(ALT)增高为主;6. 肝脏影像学表现符合弥漫性脂肪肝的影像学诊断标准;7. 肝活检组织学改变符合脂肪性肝病的病理学诊断标准。

(三)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脂肪肝疾病编码(K76.000)。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四)标准住院日。

7-10天(五)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除详细采集包括近期体质量和腰围变化、饮酒史、药物与肝脏毒性物质接触史以及糖尿病和冠心病家族史外:(1)人体学指标(身高、体质量、腰围)和动脉血压;(2)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隐血;(3)肝肾功能、血脂(包括TG、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血脂谱);(4)空腹血糖(FPG)和糖化血红蛋白,如果FPG≥5.6mmol/L 且无糖尿病史者则做口服75g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 OGTT):(5)肝炎病毒标志物筛查:HBsAg(阳性者检测HBV DNA)、抗-HCV(阳性者检测HCV RNA):(6)抗核抗体;(7)腹部超声。

脂肪肝的诊断标准

脂肪肝的诊断标准

2021/4/9
4
脂肪肝的诊断标准
(三)影像学检查及其他检查 1、B型超声、CT、MRI检查对确诊有很大价值。2、肝 活检是确诊脂肪肝的主要方法。在光学显微镜下,肝细胞内、 外脂肪浸润;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实验室脂肪肝的改变可出 现中性脂肪堆积在线粒体或其他细胞器中。
2021/4/9
5
脂肪肝的诊断标准
2021/4/9
3
脂肪肝的诊断标准
(二)病史、临床表现 脂肪肝的诊断常不容易确立,有下列病史对诊断有一定帮 助。 1、过去史中有前述引起脂肪肝的原因者。如酒精性脂肪肝 有长期酗酒史,尤其是酒精成分高的白酒。肥胖、糖尿病、静 脉高能营养、使用有关yao物及接触毒物都有各自的临床症状 和体征,容易区别。2、有难以用其他原因解释的上消化道症状 者(应做胃镜检查是否存在慢性胃炎等)及排除胃神经官能症者。 3、肝脏肿大,平,滑,软,边缘钝圆,无明显压痛,且无其他 确定肝病者。4、排除慢性病毒性肝炎、血吸虫肝、肝寄生虫等 肝脏疾病。
脂肪肝的诊断标准2021/4/9分享来:山西疾控肝病诊疗中心1
脂肪肝的诊断标准
“因为平时应酬多,经常要陪领导、客户吃饭喝酒,慢慢的 肚子变大了,人也开始发福了,家人经常调侃说,哎呀,都有 老板肚了,福气啊。有段时间,我发现自己有点精神不振,食 欲也下降了,看到油腻的东西就犯恶心,于是到医院检查,医 生说我患了脂肪肝,已经有点严重了。我当时就被吓倒了,我 很着急。”一家小公司的王老板跟山西疾控肝病诊疗中心的常 教授说着自己的经历。
脂肪肝及时治疗是可有效逆转或控制的,亦可大大提升 脂肪肝的治疗效果及预后。山西疾控肝病诊疗中心专家根据 脂肪肝的各种病因以及综合现代人的工作、生活习惯和环境 等各种因素,建议采用中西医结合特色疗法,抑制脂肪堆积, 促进脂肪代谢,保肝护肝并重,已经为数千例脂肪肝患者解 除了疾病之患。

脂肪肝患病率及其发病危险因素的临床研究

脂肪肝患病率及其发病危险因素的临床研究
3 讨 论
抗 ( )而 I I , R也参 与了非酒精性脂肪肝 的发 生和发展 , 脂 R 造成
质在肝细胞 内沉 积 , 控制这些代 谢危 险因素 , 以降低 脂肪 肝 可 的患病率 。同时有研 究表明 , 细胞 内脂 质沉积又加重胰 岛素 肝 抵抗 , o n R l d等提 出非酒精性脂肪肝是 I a R的早期标志1 7 1 。因此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响露目豳图
脂肪肝患病率及 其发病危 险因素的临床研究
张 拥 军
( 广州市花都 区人 民医院, 广东 广州 5 0 0 ) 1 80
【 摘要】目的
险因素 。方法
分析体检人群脂肪肝的患病率及其发病危
入和核对 ; 数资料采用 检验 ,<.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计 P0 5 0
应用 S S 1 . P S 30软件进行多 因素非条件 L g t oii sc回归分 析。
Lgsc回归 分析结果 显示 ,在年龄 、性别 、 M 、血压 、 oi i t B I
【 范建高 , 4 】 朱军 , 李新建 , . 市成 人脂肪肝患病率及其 危险因素 等 上海 流行病学调查叨. 中华肝脏病杂志 ,05 1()8— 8 20 ,32 :3 8.
【] Ca an 5 lr Jn eM. h pdmi oyo nnloo c t ie ies n ke T eeie o g f o a hl f t vrdsaei l e i ayl
断标准为 : ①肝 区近场 回声 呈弥散性增 强( 强于脾脏 和肾脏 ) ,
远场回声呈逐渐衰减 。 ②肝 内管道结构紊乱 , 显示不清。 ③肝脏 轻度以上肿大 , 边缘角 圆钝 。④血流显像提示肝 内血流信号减

脂肪肝的临床研究及治疗进展

脂肪肝的临床研究及治疗进展
维普资讯
专 消 栏 化 系
毳 脂肪 临 研究 治疗 展 肝的 床 及 进
关键词: 脂肪肝 中药
圈 肪 病i 肝 性病 日 肪由疾 因的 脏种 肝多 和 起 脂 是变
是肝 脏 脂肪 蓄积
4 %. 99 糖屎病性脂肪肝 占 32%,酒精 性脂肪肝 占 . 14%,复 合性脂肪肝 占
徐 有青在对 10 B超 诊断脂 肪肝 1例
脂肪肝的形成和 脂肪代谢 障碍有 关 ,睹蛋白脂肪酶( P ) L L 与肝脂酶( L H) 是血循环中与内源性甘油三酯(G 代谢 T) 有关的二种关键酶。倪燕君等经临床观 察发现脂肪肝患者较正常人及其他类盱 病.血脂明显升高 .主要表现为血甘油 三酯升高, 肝素后血浆中H 、 P L L L活性
显著降低 ,而 L L 量保持 不变 肝组 P 含 织 中 L L活性 亦 明显 降低。从 而得 出结 P 论 :脂 肪肝 与 高 脂血 症 之 间关 系 密切 ,
2 影像 学检查 .
脂肪肝的检测 以 B超 最有实用价 值 ,现已作为首选诊断方法 。B超可检
出肝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肪 含量达 3 以上的脂 肪肝; 0% 肝
肝素后血浆中脂蛋白脂肪酶、肝脂酶活 性的降低,可能在脂肪肝发病中起一定
作用 。
维普资讯
脂肪肝的临床研究及治疗进展
脏 肿瘤鉴 别时 。
粒/ .1日3 次 次。含有重要磷脂、多种 维生素 B 、维生素 E 和烟酰胺,能修复
已破 坏 的 肝 细 胞 膜 ,阻 止 叶 间 组 织 增
ⅡE 的表达相 似 , l 即在 腺泡 3 区表达增
前研究发现本病亦可呈进行性发展,除 酒精性 脂f肝可发展为肝硬化外,非酒 防 精性脂肪肝的肝纤维化发生率可高达

中药新药治疗脂肪肝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中药新药治疗脂肪肝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中药新药治疗脂肪肝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如下:
1. 研究目的明确:明确中药新药治疗脂肪肝的研究目的,例如评估新药的安全性、有效性和适应症等。

2. 临床试验设计:采用合理的临床试验设计,包括随机对照试验、安慰剂对照试验或非劣效性试验等。

同时,应该进行多中心、双盲、随机、安悉法(intention-to-treat)分析等,以减少偏倚和提高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3. 研究人群选择: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脂肪肝患者参与研究,并进行详细的病史调查和身体检查,排除其他可能影响结果的因素。

4. 给药方案:明确给药方案,包括药物剂量、使用频率和疗程等。

根据中药特点,可能需要制定复方配伍规则,并确保用药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5. 疗效评价指标:选择适当的疗效评价指标,如肝功能指标(ALT、AST等)、肝脂肪含量、肝组织形态学变化等,用于评估新药治疗脂肪肝的效果。

6. 安全性评估:注重新药的安全性评价,包括记录不良事件和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并定期监测肝肾功能等指标。

7. 数据统计与分析:采集和统计临床试验数据,并进行合理的数据分析,包括描述性统计、差异性分析、风险评估等方法,以获得客观可靠的研究结果。

8. 伦理审查和知情同意:确保研究遵循伦理规范,通过伦理委员会的审查和知情同意程序,保护研究对象的权益和安全。

以上是中药新药治疗脂肪肝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为了确保临床研究的科学性和可信度,在设计和实施临床试验时,需要严格按照相关法规和规范进行操作,并进行充分的数据验证和分析。

同时,也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调整研究设计和方法,以满足研究的目的和需求。

脂肪肝的研究进展

脂肪肝的研究进展
妊娠 、 遗传 等 。 3 脂 肪肝 的病 理特 点 光镜 下 脂 肪肝 表 现 为 肝细 胞 内脂 肪 颗 粒增 多 ,
肝的发病率 、 检出率不断增加 , 脂肪肝 已经成为一种 严重 威胁人 类健 康 的高发 疾病 。现将 近几 年有 关脂
肪肝 的病理 、 病机制 、 发 治疗 等研 究进 展综 述如 下 。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20 年互旦 ! 09 鲞箜 ! 塑

! ! ! ! 型 旦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 : ! :

9 ・ 7

综述 ・
脂 肪 肝 的研 究 进 展
曹少军, 施冰
( 京军 区总 医院干一科 , 京 1o o ) 北 北 o 7 o
[ 中图分类号 ]R 7 . 55 5
占肝脏 总重 量 的 3 一 % , 常 人 每 1 0g肝 湿 重 % 5 正 0
根 据肝脏 脂 质含量 占肝 湿重 的 比率或 肝活 检组织 病
理 切片脂 肪 染 色 镜 检 , 将 脂 肪 肝 分 为 轻 度 ( 脂 可 含
含 4— 5g脂类 , 中磷脂 占 5 % 以上 , 酰 甘 油 占 其 0 三 2% , 0 游离 脂肪 酸 占 2 % , 固 醇 约 7 , 为 胆 固 0 胆 % 余 醇脂 等 J 当 肝 细 胞 内脂 质 蓄 积 超 过 肝 湿 重 的 。
5 , % 或组织 学上 每单 位 面积见 1 3以上肝 细胞 脂 肪 / 变时 即称 为脂 肪肝 。另外 , 了 以脂 肪 含 量增 加 为 除
肪 5 ~1% 或 每单 位 面积 见 13— / % 0 / 2 3的 肝 细 胞
脂 变 ) 中度 ( 脂肪 1 % 一 5 或 2 3以上肝 细 胞 、 含 0 2% / 脂变 ) 和重 度 ( 含脂 肪 2 % 一 0 或 以上 , 5 5% 或几 乎 所 有肝 细胞 均发 生脂 肪变 ) 型 。 三

脂肪肝定量检测操作方法

脂肪肝定量检测操作方法

脂肪肝定量检测操作方法
脂肪肝定量检测操作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
1. 采集样本:通常使用病人的血液样本进行检测。

从病人的静脉中采集一定量的血液样本。

可以使用适当的抗凝剂保护血液样本。

2. 皮下脂肪测量:使用专门的仪器,如超声波扫描设备,将仪器放在病人的皮肤上,并对脂肪进行扫描和测量。

仪器将根据回波的时间和强度来确定脂肪含量。

3. 分析数据:将脂肪含量的数据导入计算机软件中进行分析。

根据预先设定的标准,软件将计算出脂肪肝的定量结果。

4. 制作报告:根据计算机软件的结果,制作脂肪肝的定量检测报告。

报告中应包含脂肪肝的程度、可能的原因和建议的治疗方案等详细信息。

需要注意的是,脂肪肝的定量检测操作需要专业的医疗设备和相关知识,不能在家中进行。

如果怀疑自己患有脂肪肝,应尽快就医,由医疗专业人员进行检测和评估。

脂肪肝的中医临床和实验研究概况

脂肪肝的中医临床和实验研究概况
维普资讯
中医药信息 2 0 年第 2 卷第 3期 07 4
脂肪 肝 的 中医临床和 实验研 究概况
刘滨 佟 颖2李莲花3谢 晶 日 ( 导) , , , 2指
(. 1 黑龙 江 中 医药 大学 , 黑龙 江 哈尔 滨 104 ; 500
2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黑龙江 哈尔滨 104 ; 500 3 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 , . 黑龙江 哈尔滨 1 06 5 3) 0 摘 要 : 临床研究和 实验研究两方面, 从 综述 了近年 来脂肪肝的 中医药研 究现状, 为中医药在治疗脂 认
等 ] 肝 降脂 冲剂 ( 用护 黄芪 、 首 乌 、 竺 黄 、 何 天 白芥 子 、 垂 盆草 、 鸡骨 草 、 参 、 甲、 泻 、 黄 ) 丹 鳖 泽 姜 治疗脂 肪肝 患 者 30例 , 3 并与 东宝 肝泰 10例 对 照 , 疗组 的 总有 效 6 治
率为 9 .3 , 36% 高于对照组 的 8 . %( 0O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2 5 P< .1。郑
凯西莱治疗脂肪肝 5 , 0例 显效率达 5 %, 6 可改善肝功
能 , 总 胆 固醇 、 油 三 酯 和低 密 度 脂 蛋 白 , 善肝 降低 甘 改
治愈 3 例 , 2 显效 3 例 , 5 有效 8 , 例 无效 5 , 例 总有效率
9 .%。雷 陵等 37 8自拟 神 农 肝 脂 宁 ( 股 蓝 、 花 、 绞 葛 柴
颖 俊 ] 用 自拟消 脂 复 肝 汤 ( 香 、 榔 、 皮 、 皮 、 采 木 槟 青 陈 丹参 、 泻 、 泽 山楂 、 叶 、 荷 何首 乌 等 ) 疗脂 肪 肝 8 , 治 o例
刘莉等L 采用祛脂方 ( 1 ] 丹参 、 枸杞 子、 泽泻、 生黄

【共享】脂肪性肝病的概述

【共享】脂肪性肝病的概述

【共享】脂肪性肝病的概述脂肪性肝病的概述范建高脂肪肝(fatty liver)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最早于1842年由W.Bowman W提出,其后研究资料主要来自肝活检病理学报道。

20世纪80年起,随着B超和CT检查的普及,脂肪肝作为一种常见的影像学发现而渐引起临床关注,但真正将脂肪肝作为一种临床综合征甚或独立性疾病来对待,还是在1986年F.Schaffner 等提出脂肪性肝病(fatty liver disease,FLD)概念之后。

病理上,FLD指病变主体在肝小叶以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性和脂肪贮积为主的广泛疾病谱,包括单纯性脂肪肝、脂肪性肝炎、脂肪性肝硬化三种主要类型;临床上则有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简称酒精性肝病)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之分。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一种肝组织病理学改变与酒精性肝病相类似但无过量饮酒史的临床综合征。

早在1962年H.Thaler 对此病就有描述,1980年和1986年J.Ludwig 和F.Schaffner等相继提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 NASH)及NAFLD的概念,但当时并未引起重视。

直到1998年Day CP报道15%~50%NASH患者发生不同程度肝纤维化,NAFLD方得到极大关注。

目前认为,NAFLD疾病谱包括单纯性脂肪肝、NASH、脂肪性肝硬化三种主要类型。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NAFLD患病率迅猛增高,现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三大肝病之一,并与失代偿期肝硬化、肝功能衰竭、原发性肝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基本概念脂质是生物体内的一类重要物质,主要分为脂肪和类脂两大类。

前者即中性脂肪—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后者包括磷脂、胆固醇/胆固醇酯、类固醇及糖脂。

正常人每100克肝脏湿重约含4~5克脂质,主要用于构成生物膜的脂质双层结构,其中磷脂占50%以上,TG占20%,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FFA)占20%,胆固醇占7%,其余为胆固醇酯等。

中医药治疗脂肪肝的研究现状

中医药治疗脂肪肝的研究现状

酒 , 感 受 湿热 疫 毒 , 或 或情 志 失 调 , 或久 病 体 虚 导 致 肝 失疏
泄 , 失健 运 , 脾 湿邪 、 痰浊 、 血 等病理 因素瘀 积 于肝脏 所 致 , 瘀 其 病位 在肝 , 与脾 、 肾等脏腑 紧 密相连 。潘金 友 等… 认为 本病
的 病 因 病 机 是 长 期 嗜 食 肥 甘 厚 味 或 因 情 志 失 调 及 某 些 疾 病 等 因 素 , 脾 胃失 其 健 运 , 热 结 聚 成 痰 , 失 疏 泄 以 致 痰 湿 使 湿 肝
蛋 白的 合成 , 抑制 内 源性 三酰 甘 油 、 固 醇的 合成 及外 源 性 朋 朋 固醇 的吸收 , 脂肪 肝 有 良好 疗效 。刘 菲等㈣用 大 黄蛰 虫 对 丸防治 非酒 精性脂 肪肝 , 大黄 蛰虫 丸喂 服造模 大 鼠。结 果 用
汪 敏 发 现 绞 股 蓝 能 抑 制 脂 肪 细 胞 产 生 游 离 脂 肪 酸 及 合 成
中性 脂肪 , 对脂 质 代谢 失调 有 明显 调控 作 用 , 因而 可 以治 疗
脂 肪肝 。
32复 方 中 药研 究 .
成。 王振卿翻 为本病 是 由于饮食 过度 或嗜食 甘肥厚 味 , 认 酒食
00 1 .1。韩伟 锋等 消胀 调肝 汤治疗 肥 胖性 脂肪 肝 6 用 4例 , 其
中治 疗组 治 愈 4 5例 , 效 1 显 0例 , 有效 7例 , 效 2例 , 愈 无 治
率 为 7 .1 。 03 % 3 中 医 药 治 疗 脂 肪 肝 的 实 验 研 究
31 单 味 药 研 究 .
研 究 进展
20 9 第7第 7 0年 月 1 2 1 卷 期Biblioteka 中医药治疗脂肪肝 的研究现状

脂肪肝的治疗效果如何评估和监测

脂肪肝的治疗效果如何评估和监测

脂肪肝的治疗效果如何评估和监测脂肪肝是一种以肝细胞脂肪蓄积为主要特征的肝脏疾病,其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

脂肪肝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生活方式调整和手术治疗等多种方法,但如何准确评估和监测治疗效果一直是临床医生面临的难题。

为了评估和监测脂肪肝的治疗效果,医生通常会采用一系列的检查和指标来进行综合评估。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评估和监测方法。

1. 临床症状和体征观察脂肪肝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可作为治疗效果的监测指标之一。

透过患者的主观反应和观察肝脏是否有肿大、压痛等症状,对治疗效果进行初步评估。

然而,由于脂肪肝在早期通常无明显症状,这种方法的准确性比较有限。

2. 影像学检查超声检查是一种常用的非侵入性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以评估肝脏的脂肪蓄积情况。

超声图像能够清晰地显示肝脏内部组织的特征,通过计算肝脏的脂肪含量,可以对脂肪肝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和监测。

此外,磁共振成像(MRI)和计算机断层扫描(CT)也可以用于评估肝脏的脂肪含量,并进一步评估脂肪肝的治疗效果。

3. 生化指标检测血清生化指标的变化可以作为评估脂肪肝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

常见的生化指标包括肝功能指标(如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碱性磷酸酶等)、脂质代谢相关指标(如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以及肝纤维化指标(如胶原蛋白、透明质酸等)。

这些指标的变化可以反映治疗效果和肝脏病理的改变程度。

4. 组织学检查肝穿刺活检是一种常用的组织学检查方法,可以直接观察肝脏组织的病理变化,并评估脂肪肝的治疗效果。

通过观察肝细胞内脂肪含量的减少情况、炎症程度的改善以及纤维化程度的变化等指标,可以判断治疗效果的优劣。

然而,由于肝穿刺活检是一种有创性的检查方法,其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

5. 专业评估量表近年来,一些专业评估量表也被引入用于评估脂肪肝的治疗效果。

例如,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活动指数(NAFLD Activity Score,NAS)可以评估脂肪肝病理变化的活动程度和病程严重程度。

优思弗治疗脂肪肝的临床实践指南

优思弗治疗脂肪肝的临床实践指南

优思弗治疗脂肪肝的临床实践指南在过去的几年里,脂肪肝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的一种常见疾病,影响着大量的人口。

脂肪肝是一种肝脏疾病,其特点是肝脏内脂肪含量异常增加。

这种情况可能会导致肝功能受损,进而引发更严重的肝脏疾病,如肝硬化、肝衰竭等。

因此,对于脂肪肝的治疗非常重要。

优思弗是一种用于治疗脂肪肝的药物,其主要成分是维生素B12和维生素B6。

优思弗通过提供必要的维生素,帮助肝脏代谢脂肪,从而减少肝脏内的脂肪含量。

在本文中,我将详细介绍优思弗治疗脂肪肝的临床实践指南。

我们需要了解脂肪肝的诊断标准。

脂肪肝的诊断主要依据肝脏内脂肪含量的多少。

根据肝脏内脂肪含量的不同,脂肪肝可以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

轻度脂肪肝的肝脏内脂肪含量小于6%,中度脂肪肝的肝脏内脂肪含量在6%到12%之间,重度脂肪肝的肝脏内脂肪含量大于12%。

我们还需要了解优思弗的疗效。

根据临床研究,优思弗对于治疗轻度、中度脂肪肝具有一定的疗效。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定期进行肝脏检查,以监测肝脏内脂肪含量的变化。

在大多数情况下,患者在使用优思弗治疗脂肪肝的过程中,肝脏内脂肪含量会有所下降。

在治疗脂肪肝的过程中,医生和患者之间的沟通非常重要。

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并定期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

同时,患者也需要积极遵循医生的建议,调整饮食和运动习惯,配合药物治疗。

除了优思弗之外,还有一些其他药物也用于治疗脂肪肝,如胆碱、二甲双胍等。

这些药物的作用机制和疗效各不相同,患者应根据医生的建议,选择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

在临床实践中,我发现许多患者对脂肪肝的认识存在误区,认为它仅仅是一种轻微的肝脏疾病,不需要过于关注。

然而,脂肪肝的发展轨迹并非如此简单。

它有可能发展为更为严重的肝脏疾病,如肝硬化、肝细胞癌等,因此,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作为一名医生,我的任务是向患者传达正确的治疗观念,并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案。

在这个过程中,我选择了优思弗作为治疗脂肪肝的药物,因为它在临床上的表现相当出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