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自然关系论文: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论析人与自然的关系
浅析《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
湖 北 广 播 电视 大 学 学 报
J u a f Be V i e st or l n o Hu i T Un v r i y
V 1 9 No8 o. , . 2
Au u t 2 0 , 6  ̄ 0 9 g s. 0 9 0 8 6
[ 稿 日期] 090 —0 收 20 .43
义上, 马克思说 费尔 巴哈毕竟还是个“ 理论 家” “ 和 哲学家 ” 。 马克思却把握到 了 “ 历史感性 ”的唯物主义 ,把感性理解为 感性活动,把人 的活动本身理解 为对象 性的活动,这是马克 思新唯物主义的起点 。 从对象性的活动来理解 , 与 自然之 间的对象性关系有 人 两层含 义。 第一层含义是人与 自然之 间的 自然 性质 的对象性 关 系。“ 人直接地是 自然 存在 物。, ,【 】 的外 部 自然界是人 感性 维 持肉体存 在与进行 劳动实践 的源泉 。 先它给人 提供 了直 首 接 的生活资料 以维持人类 自身 的生存与繁衍 ; 次它为人类 其 的创造性活动提供 了场 所、对 象以及工具 。没有外部的 、感 性 的 自然界 ,人就没有 办法 生存 与生活。在这种程度上 ,人 与动植物一样都 受制 于外部 自然, 外部 自然作 为人所 依赖 与 欲望 的对象存在 于人 自身之外 。 但是人对于 自然并 不总是处 于受动 的地位 , 人作为一种类存在物在与 自然 的对象性 关系 中有着 自己的能动性 。 人会把 自己的现实欲求 与客观尺度 能 动 的结合起来 ,不断地将 自身的本质力量外化 出去 , 造出 创 物质 的与精神 的产 品。 这种外化 的过程就是人对其本质 力量 的确证过程 ,而作为场所、对象 以及工具 的外 部 自然就 是人 在确证其本质力量 时所 不可或缺的重要对象 。 人只有凭借外 部现实 的、 性的 自然 界才能表现 自己的生命与 能力 。正如 感 马克思在 《 手稿 》中论述 的一样,人 “ 一方面具有 自然力 、 生命力 , 是能动 的 自然存在物 ” “ , 另一方面 , 人作为 自然 的、 肉体 的、感性 的、对象 性的存在物 ,同动植物一样 ,是受动 的 、受制 约的和受限制的存在物 ,【。人作为 自然 自在 的存 , 在物既是能动 自主 的又是 受动 被限制的 。 外部 自然是人 的对 象 ,是人不可缺少 的、确证生命 的对象 :而人又是外部 自然 的对象 , 只有人在其 中存在 与生活,它才能充分体现 出其价 值 、展现其强大 的 自然力量 。 “ 感性 ” 也是 历史性的存在,人与 自然界对象性 的维度 是 同一事物 的两个方面 , 是说人是历史性 的存在 ,同时 自 就 然界也是历史性 的存在 。 对象性关系的第二层含义是指人与 自然之 间的社会性质 的对象性 关系。人 不仅是 自然存在物 , 而且更进一步是 “ 的 自然存在物 ” 人 ,即人是具有人性 与社 会性的存在物 , 而不单 单是一个 纯粹的 自然之物 。 这种人性 与社会性用马克思 自己的话说就是人是 “ 类存在物 ” “自然 , 界,无论是客观 的还是主观 的,都不是直接 同人 的存在物相 适合地存在着 ”【,它们必须被赋予人性 ,被 人化 了以后 , 7 J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人与自然的关系及其当代启示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人与自然的关系及其当代启示【摘要】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以异化劳动为尺度对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进行了深刻的批判,本人就《手稿》人与自然关系的辩证统一、异化劳动下的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其生态思想的当代价值进行了若干思考,望能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有所启示。
【关键词】《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与自然;辩证统一;异化劳动目前,克服日益严峻的自然生态环境危机,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推进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重要特征之一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作为非一个难题摆到我们面前。
从马克思富于科学预见的关于人与自然辩证关系的卓越思想中,我们可以得到有助于解决这一课题的若干重要启示。
1.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自然界。
在《手稿》中,马克思指出,“自然界”就它自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身体。
人靠自然界生活。
毫无疑问,在马克思看来,自然界是第一位的,精神世界通过人与自然界发生联系。
由此可知,人的精神生活同自然界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人的精神生活及其产品虽然超越了自然界,但不能脱离这个世界而独立存在。
除了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之外,人的社会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看成是自然性的。
人类的其他社会关系也与自然界保持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最为典型的是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劳动关系,劳动是人与自然之间的一种交互活动。
人能够能动的改造自然,但必须遵循自然规律。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始终交错着双方的相互影响和相互渗透,即“人化自然”和“自然人化”。
恩格斯有言“不要过分陶醉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
对于每一次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了报复。
每一次胜利,起初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往后和再往后却发生完全不同的、出乎意料的影响,常常把最初的结果又消除了。
……因此我们每走一步都要记住:我们统治自然界,绝不能同征服者统治异族人那样,绝不是想站在自然界之的人似的,——相反地,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和存在于自然之中的;我们对自然界的全部统治力量,就在于我们比其它一切生物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人与自然关系思想研究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人与自然关系思想研究郎廷建;黄咏薇
【期刊名称】《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
【年(卷),期】2024(36)2
【摘要】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零散分布着大量的人与自然关系论述,深蕴极富现实解释力和实践指导力的人与自然关系思想。
这些思想沿着异化劳动的状况描述、成因分析和解决路径展开理论叙事,内容论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维度的人化自然观、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维度的自然界财富观和科学社会主义维度的人与自然和谐观三个方面。
作为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思想整体初成的显性标志,《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人与自然关系思想极具独特价值。
深化相关研究,须要回到文本、深耕细作,整体把握、系统研究,实践导向、知行合一,顺应时代、通俗表达。
【总页数】10页(P1-10)
【作者】郎廷建;黄咏薇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029
【相关文献】
1.异化—人与自然关系的解密--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与自然关系探讨
2.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及人与自然关系思想探析——马克思《1844年经
济学哲学手稿》试解读3.马克思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多视角解读——《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生态思想4.马克思人与自然关系思想的生命哲学议题及其时代
价值——以《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为例5.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的“人与自然”关系之维——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解读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马克思的_人与自然_和谐统一论_读_1844年经济学_哲学手稿_莫放春
马克思的“人与自然”和谐统一论———读《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莫放春[内容提要]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存在和发展所必须面对的最基本的关系。
综观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的哲学发展史,没有一种哲学真正把人与自然统一起来。
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而它的重要起点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在《手稿》中,马克思从多个角度对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进行了完整的论述。
[关键词] 马克思 人与自然 和谐统一[分类号]D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505(2009)02-0030-04 一、人是“自然存在物”和“对象性的存在物”的统一 马克思首先认为,人直接地是“自然存在物”。
“作为自然存在物,而且是有生命的自然存在物,人一方面赋有自然力、生命力,是能动的自然存在物;这些力量是作为秉赋和能力、作为情欲在他身上存在的。
”①人是有生命的自然存在物,人与动物一样具有自然力、生命力、物质力,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依靠自然界而生存,具有维持生命机体所必不可少的自然需要,也具有与自然界从事物质、能量、信息变换的自然物质基础。
所有这一切都是因为人是物质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人与其从中发展而来的动物界具有密切的联系和发展进程中的连续性,这样才不至于把人说成某种可以脱离自然而存在的超自然的东西,或说成是上帝或神的创造物。
人同时又是“对象性的存在物”。
“另一方面,作为自然的、有形体的、感性的、对象性的存在物,人和动植物一样,是受动的、受制约的和受限制的存在物,也就是说,他的情欲的对象是作为不依赖于他的对象而存在于他之外的;但这些对象是他的需要的对象;这是表现和证实他的本质力量所必要的、重要的对象。
”②一个存在物如果在自身之外没有自己的自然界,就不是自然存在物,就不能参加自然界的生活。
一个存在如果在自身之外没有对象,就不是对象性的存在物。
非对象性的存在物是一种(根本不可能有的)怪物。
对象性的存在物进行对象性的活动,而只要它的本质规定中不包含对象性的东西,它就不能进行对象性的活动。
浅谈《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人与自然的论述
浅谈《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人与自然的论述《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是马克思于1844年初步探索政治经济学时写下的一部手稿,当时年仅26岁的马克思博士流亡巴黎时写下的,所以又称“巴黎手稿”。
时至今日,手稿还是马克思主义众多文献中被引用最多,同时又是最难懂的文本之一。
这部著作术语新旧参差,内容庞杂,可以看作马克思思想发展过程中一次巨大的综合和艰难的创造。
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而且是一个现实问题。
人类社会发展的首要问题就是怎样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
《手稿》)这部著作中关于这个问题有许多精辟的论述,本文从文献解析的角度分析人与自然的统一关系。
人与自然的关系一直是哲学的问题,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之前的几千年哲学史中各派对此问题都有自己的解答。
随着当代人与自然矛盾的激化,这个问题再次成为哲学的焦点。
《手稿》虽是马克思早期的一部重要著作但却蕴藏着丰富的生态自然观和生态文明观,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论述的独到而深刻,值得认真学习。
在《手稿》中,马克思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了全面的研究,科学的阐明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内在联系。
这将有助于了解人与自然关系的本质,从而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
一、人与自然统一的内容 1.自然界是人的自然界(1)自然界是人的无机身体自然界是人的身体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人为了生存而必须与之处于不断的交互作用过程的人的无机身体。
马克思说:“人的肉体只有靠这些自然产品才能生活,不管这些产品是以食物、燃料、衣着的形式还是以住房等等的形式表现出来。
在实践上,人的普遍性正是表现为这样的普遍性,它把整个自然界——首先作为人的直接的生活资料,其次作为人的生命活动的对象(材料)和工具——变成人的无机的身体。
”可见,“人与自然界是不能分离的,是人的必不可少的,无法隔离的组成部分,人靠自然界生活”。
(2)自然界是人的精神源泉自然界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也是人的精神源泉。
人与动物的不同之处在于人是有意识的个体。
和谐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体--读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 1 7・
和谐社会 : 人与 自然 的和谐统一体
— —
读马 克思 的{ 1 8 4 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
苏 美 岩
( 浙 江工业职业技 术学院, 浙江 绍兴 3 1 2 0 0 0 ) 摘 要: 本文通过对马克 ̄ - ( ( 1 8 4 4年经 济学哲学手稿》 之共产主义“ 社会” 理论的解读 , 阐述 了马克思 的人 与 自然统一 于社会之 中和人 对 自然作用的 实践 活动是社会 产生的基础 及共产主义社会是人与 自然 矛盾 的“ 真正解 决” 的 高度和谐社会 的思想 , 从 而展 示 了马克思的 “ 社会” 与“ 人 与 自然 ” 观 对 和 谐 社 会 的 建 设 所 具 有 的 极 为 丰 富 的极 其 深 刻 的理 论 价 值 和 实际 意 义 。
本文通过对马克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之共产主义社会理论的解读阐述了马克思的人与自然统一于社会之中和人对自然作用的实践活动是社会产生的基础及共产主义社会人与自然矛盾的真正解决的高度和谐社会的思想从而展示了马克思的社会与人与自然观对和谐社会的建设所具有的极为丰富的极其深刻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
政 工 论 坛
关键词 : 人 与 自然 ; 社会 ; 实践 ; 共产主义 ; 和谐 社 会
( ( 1 8 4 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 以下简称《 手稿》 ) 是马克思早年的著 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 ,是 自然界对人来说 的生成 作。 在这部著作 中, 马克思在对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及其相互关系的 过程 ” 煳 句话充分说 明“ 现实 的历史关 系” “ 世界历史 ” 即社会是在 工业 ” 、 “ 劳动” “ 实践” 中生成的。马 作否 定 性 论 述 的 基础 上 ,阐述 了 自己 的人 与 自然 观 和社 会 观 及 二 者 人 的本质力量的展开及对象化 的“ 的关系 , 从而对人 与 自然 的统一体 , 自然主义与人道主义 的统一体 , 克思不仅论述 了人对 自然的实践活动对 于社会形成 的意义 , 同时 , 他 通过私有财产及其 富有和贫困或物质的和精神的富有和贫 人与 自然矛盾 “ 真正解决” 的高度和谐社会——共 产主义社会做 了肯 也指 出 “ 困的运动 , 正在生成的社会发现这种形成所需的全部材料; 同样 , 已经 定性 的论述 , 其思想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 生成 的社会 , 创造着具有人 的本质的这种全部 丰富性的人 , 创造着具 1人与 自然统一于社会之 中 全面而深刻的感觉的人作为这个社会 的恒久的现实。” 社 马克思认为人与 自然的统一不仅在于 自然 的人类学的意义上而 有丰富的 、 劳动和实践的基础 且更在于社会 的意义上 。在《 手稿》 中, 马克思写道“ 正像社会本身生 会也创造着人 的社会本质这一事实。在这个工业 、 在人的本质力量的展现过程 中就生成和构成各种社会关 系, 这种 产作为人 的人一样社会也是 由人生产的。…… 自然界的人 的本质只 上 , 有对社会的人来说才是存在 的; 因 为只有在社会 中, 自然界对人来说 社会关系的有机构成就形成各种的社会结构和社会有机体。因此 , 马 “ 人的本质是人 的真正的社会联系 ,所 以人在积极实现 自己 才是人与人联 系的纽带 , 才是他为别人 的存在和别人为他 的存在 , 只 克思说 : 有在社会 中 , 自然界才是人 自己的人的存在 的基础 , 才是人的现实 的 本质的过程中创造 、 生产人的社会联 系 、 社会本质 , 而社会本质不是 而是每一个单个人的本质 , 生活要素。只有在社会 中, 人 的自然的存在对他说来才是 自己的人 的 种同单个相对立的抽象的一般 的力量 , 存在 , 并且 自然界对他来说才成为人 。因此 , 社会是人 同自然界 的完 是他 自己的活动 , 他 自己的生活 , 他 自己的享受 , 他 自己的财富。…… 断 以人 的本质力量 成 了的本质的统一 , 是 自然界 的真正复活 , 是人 的实现 了的 自然 主义 也就是个人在积极 实现其存在时的直接产物。” 和 自然界的实现了的人道主义。” ‘ 塞 是马克思对社会本质的概括 , 其 的展开及对象化 即人对 自然的实践就构成 了社会形成的基础。 3 共 产 主义 社 会 : 人与 自然 矛盾 “ 真 正解 决 ” 的高 度和 谐社 会 中包含 了以下重要 思想 : ( 1 ) 在社会 中, 自然界与人相互依赖 、 相互作 马克思在论述人与 自然 同社会 的关系之前 ,他曾说 :共产主义 用、 相依存在 。 所谓“ 自然界的真正复活” 不是人类社会产生之前 的 自 然 界 和人 类 活 动 尚未 深 入 到 的 自然界 的 “ 复活 ” , 而 是 人 的活 动 介 入 “ 它是人 向 自身 、 向社会 的即合乎人性 的人 的复归 , 这种复归是 完全 的 自然界即“ 人化 ” 自然 的“ 复活” 。 从这个意义上而言 , 社会不仅是由 的,自觉 的和在以往发展 的全部财富的范围内生成的。这种共产主 人组成的也是 由自然组成的 ,自然界不仅存 在于人之外而且存 在于 义 , 作 为完成了的 自然主义 :人道主义 , 而作为完成 了的人道主义 = 它是人和 自然界之间 、 人 和人之 间的矛盾 的真正解决 , 是 人本 身之中 , 存在于社会之 中。所谓的 自然 的“ 人化” 过程 即 自然 的 自然主义 , “ 人 道 主 义化 ” 过程 同 时也 就 是 人 类 社会 形 成 和 发 展 的过 程 。社 会 中 存在和本质 、 对象化和 自我确证 、 自由和必然 、 个体和类之间的斗争 而 且知 道 自己就 是这 种 解答 。” q ) 的人是 以 自然界为基础 ,自然界为人的生存提供必须 的生活及生产 的真 正解 决 。它 是历 史 之 谜 的解 答 , 资料 , 所 以人们为生存从事物质生产 、 改造 自然的活动 , 与此 同时形 马克思的这段话为他后面的论述做了一个总捂 的说 明:无论是论 成、 改造和创造着 自己的社会关 系。没有人们 之间的社会关系 , 也就 述人与 自然统一于社会 之中 ,还是论述人对 自然的实践活动是社会 其最终 的 目的与归宿就是为了说 明, 只有共产主义社会 没有人与 自然之间的现实关系。 所 以说 , 自然 的“ 人道主义化” 是在社 产生 的基础 , 人的高度发展 , 人与 自然 的真正的和谐 会之中而不是在社会之外实现 的。 就是从这个意义上 , 马克思才说 自 才能实现 自然界的高度发展 , 然 界 的人 的本 质 只 有 对 社会 的人 说 来 才 是存 在 的 , 只有 在 社 会 中 , 自 统一 ,才能实现社会产生基础——人对 自然作用的实践活动的高度 然界才是人 自己的人的存在 的基础 。只有在社会 中, 自然界和人 、 人 发展 , 也就是整个社会的高度发展 , 整个社会 的和谐统一。 马克思的和谐社会是人与 自然的和谐统一体的思想 ,对现今我 与人 、 人与 自身才能实现高度 的统一。( 2 ) 社会是 自然主义 和人道主 义的本质统一 。 这种 自然主义是人 的本质存在与活动的体现 , 是 自然 们和谐社会 的建设 具有极为丰 富的极其 深刻的理论价值 和实 际意 既然社会是人与 自然界二者的统一体 , 那 么 界存在的真正价值 的体现 ,是 自然界为人的本质存在而复活与存在 义。按照马克思的论述 ,
浅析《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人与自然”思想
浅析《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人与自然”思想作者:陈菲落焱霞来源:《新校园·中旬刊》2014年第05期摘要:《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包含了马克思的异化劳动、共产主义、私有财产、人与自然等丰富的思想,对马克思后期的思想做了很重要的铺垫。
虽然马克思在异化劳动笔记和共产主义笔记中对“人与自然”思想仅略有涉及,但这一小部分的内容就是日后马克思思想的精华。
笔者就手稿中提到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和马克思的自然观进行简要阐述。
关键词:《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自然;社会化;异化人与自然对立统一,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从原始社会的人类为自然所束缚、恐惧一切自然现象到后来的工业社会人类肆意掠夺自然资源、造成一系列的环境问题,人与自然的关系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人类逐渐掌握主动权,看似权威地操控着自然界。
就马克思的《手稿》而言,每一个章节都流露着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表述,在“异化劳动”和“共产主义”笔记中的表述相对较多,而且与马克思的生态观较为接近。
以下是对上述两个部分中关于人与自然思想的梳理。
一、异化劳动笔记中的“人与自然”“异化劳动”是《手稿》中画龙点睛的一部分。
异化劳动是指在资本主义社会下,非正常的劳动形式,表现为:“工人生产的越多,他能够消费的就越少;他创造的价值越多,他自己越没有价值;工人的产品越完美,工人自己越畸形;工人创造的对象越文明,工人自己越野蛮;劳动越有力量,工人越无力;劳动越机巧,工人越愚笨,越成为自然的奴隶。
”异化劳动的四个规定性即:人同劳动产品相异化、人与劳动本身相异化、人与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人与其他人相异化。
马克思认为“异化劳动”是一种异化社会环境下的异化现象,在异化的社会背景下,人与自然的关系必然也是异化的、对立的。
回到问题的根本,人与自然是如何发生关系的呢?人要实现自己的类本质就要把自己对象化到对象中去,人的类本质是有意识的自由自觉的活动。
人类正是在改造对象的世界中,才真正证明自己是类存在物。
210900629_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的“人与自然”关系之维——对《1844_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解
2023第1期·总第591期共产主义思想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的核心思想。
马克思从人与自然关系的视角出发,以哲学与自然科学的长期疏远为理论起点,深刻地揭示了异化劳动、私有财产下人与自然异化的表现并对粗陋的共产主义进行了批判。
这为我们理解共产主义提供了新的视域,即共产主义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和“完成了的人道主义”的统一,是人与自然和解的历史之谜的解答。
一、马克思对人与自然关系异化的批判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的核心是人与自然的“和解”。
马克思之前的哲学,无论是黑格尔的唯心主义,抑或是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都始终认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是分离的,甚至是对立的。
在《手稿》中,马克思对人与自然关系异化进行了深刻的理论批判,同时揭示了异化劳动、私有财产下人与自然异化的表现并对粗陋的共产主义进行了批判。
第一,对人与自然关系异化的理论批判。
人与自然关系异化的理论表现是哲学与自然科学的长期疏远。
在《手稿》中,马克思指出:“哲学对自然科学始终是疏远的,正像自然科学对哲学也始终是疏远的一样。
”〔1〕黑格尔把人等同于自我意识,其思辨逻辑展开为,自我意识—对象性的自然界、社会—自我意识。
在这个意义上,自然界是基金项目:本文系2022年度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新时代坚持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的理论逻辑和实践理路研究”(L22CKS009)的成果。
[作者简介]冯贺,博士,沈阳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摘要: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的核心是人与自然的和解,因而人与自然关系就成为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中蕴含的基本关系。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从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视角出发,对异化劳动、私有财产导致的人与自然异化关系及粗陋的共产主义,进行了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批判;在此基础上,对作为历史之谜解答的、人与自然和解的共产主义,展开理论和实践的双重阐释。
同时,共产主义作为一种实现人与自然和解的理想社会形态,蕴含并体现出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思想是现实性与超越性统一的理论特质和实践特色。
马克思《手稿》中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探析
马克思《手稿》中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探析摘要: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通过对工人劳动环境和“异化劳动”现象的深刻分析,揭示了人的本质特征,为进一步发扬和倡导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奠定了理论基础。
在《手稿》中,马克思针对资本主义社会日益形成的工人与资本家的对立、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对立,从哲学的视角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生态问题等做了深刻的论述。
不仅深刻地分析了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实质,而且指明了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本出路。
关键词:人与自然,异化劳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是哲学永恒的思想主题。
打开人类文明史册,人类自从成为人类以来,最重要的是处理好三个关系:一,人与自然的关系;二,人与人的关系,即社会关系;三,人与自身的关系,其中尤以第一个关系—人与自然关系最为重要,它更多地影响和规定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本文从马克思《手稿》中有关异化劳动理论解读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的关系,从而探讨生态和谐的理念。
一《手稿》中的人与自然关系思想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是生态哲学研究的基本问题,也是贯穿生态哲学体系的主要线索。
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不仅是目前面临的一个严峻的现实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
马克思认为,人与自然的对立统一关系表现在两个方面:自然的人化和人的自然化。
首先,人类通过劳动,改变自然的原始状态,使自然发生人化。
“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物种的尺度和需要来进行塑造,而人则懂得按照任何物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随时随地都能用内在固有的尺度来衡量对象,所以,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物体。
”人类通过生产劳动,改变了自然的面貌和形态,使自然界按照人类的期望和需要发生变化,自然界被打上了人类活动的烙印。
其次,人类在改造自然的同时,自然也不可避免地对人类产生影响,从而不断地使人自然化。
“自然界制约着人类的活动方式,这样,外部世界的客观规定性就内化为人的主观规定性。
二《手稿》中异化劳动造成生态不和谐的表现劳动异化状态是资本主义社会各种矛盾,种种不和谐现象的集中体现,马克思通过批判资本主义社会劳动异化的现实阐述其关于和谐思想,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自身美好和谐的社会。
浅谈《巴黎手稿》中有关“人与自然关系”思想的生态美学意义的论文
浅谈《巴黎手稿》中有关“人与自然关系”思想的生态美学意义的论文摘要: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即《巴黎手稿》)中强调建立的“人与自然关系”是一种在实践基础上的相互依存的整体关系。
表现在:第一,将自然置于基础性地位——以实现“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关系”和人类生存发展相统一。
第二,对象化——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是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实践性形式和辩证法。
马克思对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的强调,突出表现在“自然的人化”和“人的自然化”这两个问题上。
马克思的这种思想是一种重要的具有实践性的生态哲学和美学思想。
关键词:《巴黎手稿》人与自然的关系生态整体生态美学美学意义有很多学者认为,中国美学的当代发展出现了某种转型,即有从传统的认识论美学向当代存在论美学发展的趋势;生态美学的兴起就是这种转变的突出表现。
什么是生态美学呢?有学者理解,“对于生态美学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理解。
狭义的理解是指建立一种人与自然的亲和和谐的生态审美关系;而广义的理解则是指建立一种人与自然、社会、他人、自身的生态审美关系,走向人的诗意的栖居,从根本上说是一种符合生态规律的当代存在论美学。
”由此看来,“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生态美学的一个中心课题,也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中心课题。
生态美学追求的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整体,而放弃人与自然主客二分和人类中心主义的观念。
生态美学的出现标志着人类思维从人类中心的传统的主客二分模式过渡到消解主客二分的生态现象学方法。
故而,很多学者把生态美学的基础认为是以海德格尔为代表的西方现象学和存在论哲学流派。
当然以上这两者对生态美学的兴起和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理论基础作用,这是不容忽视的。
在当代中国美学的发展形态中,后实践美学对上世纪80年代中国实践美学的攻击主要的方面是认为人“主体性”的过度膨胀使人与自然、人类的生态失衡。
这确实也是实践美学的弱点。
后实践美学如生命美学、生态美学提出的人类的生态整体关系论被视为是对实践美学理论偏颇的一种反驳。
论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人与自然的关系
论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人与自然的关系作者:刘蕊菡来源:《青年与社会》2013年第08期【摘要】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人类过度开发利用自然也造成了严重的生态危机,人与自然的矛盾越来越成为一个不可小觑的关键问题。
研究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人与自然关系对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问题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与自然;实践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包含了丰富的生态自然观,把人类对自然的态度从“物化自然”中解放出来,创立了“人化自然”的观念,第一次用实践的观点把人和自然统一起来,摆脱了形而上学的束缚。
一、《手稿》中关于人的定义马克思将人定义为:“人直接是自然存在物,作为自然存在物,而且是具有生命的自然存在物。
”人是自然产生的结果,是自然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这就规定了人的自然属性。
另外,“动物不把自己同自己的生命活动区别开来。
他就是自己的生命活动。
人则使自己的生命活动本身变成自己意志的和自己意识的对象。
它具有有意识的生命活动。
”这样就把人和其他动物区别开来,人的活动才能称得上是有目的的、自由的活动。
二、《手稿》中关于自然界的定义马克思将自然界定义为“自然界,就它自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的身体。
”在这里有两层含义,第一:自然界为人类提供生活材料,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没有自然界,没有感性的外部世界,工人什么也不能创造。
”这就说明,自然界是人类活动的源泉,它不仅为人类提供直接的生活资料,而且还为人类的劳动创造活动提供材料、对象和工具。
第二:“从理论领域来说,植物、动物、石头、空气、光等等,一方面作为自然科学的对象,一方面作为艺术的对象,都是人的意识的一部分,是人的精神的无机界,是人必须事先进行加工以便享用和消化的精神食粮。
”这就说明,不仅人的物质生活来源于自然界,就连人的精神生活也是自然界所赋予的。
三、《手稿》中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研究马克思系统地阐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一方面“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自然生态、人文生态和社会生态的辩证统一——《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生态伦理思想
自然生态、人文生态和社会生态的辩证统一——《1844年经
济学哲学手稿》的生态伦理思想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发表的一篇著名论文,其中提出了“生态伦理”的概念,即人们应该认识到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社会环境之间的辩证统一,从而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
马克思认为,自然和社会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人类活动也会对自然环境造成影响。
因此,人类应该建立起一种和谐的关系,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要保护自然环境,不断改善人文环境,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
此外,马克思还认为,人类发展应该遵循“合理分配”的原则,即将资源合理分配给不同阶层的人,从而改善社会环境。
他认为,社会应该建立一种有效的社会分配机制,使每个人都能获得公平的待遇,从而实现社会和谐。
总之,《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提出的生态伦理思想强调了自然生态、人文生态和社会生态之间的辩证统一,即要发展经济,同时也要保护自然环境,改善人文环境,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并将资源合理分配给不同阶层的人。
人:自然进化生成的存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生态思想解读
人:自然进化生成的存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生态思想解读王永灿【摘要】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对于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前提性界定是其生态思想的鲜明特征.通过人向自然、自然向人历史生成的探究,彰显了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协同共生性以及人类历史发展的生态进化视野.马克思立足于人类发展的历史维度,准确把握劳动本质和辩证法的深刻内涵,坚持从现实出发的实践生成论路向,阐释了“两个完成”和“两个和解”的辩证关系以及人类全面发展趋向的多维视角.挖掘其深刻生态思想对当下中国生态文明的构建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期刊名称】《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9(031)004【总页数】9页(P108-116)【关键词】前提性界定;历史生成性;异化;生态【作者】王永灿【作者单位】江苏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镇江212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A811;X2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对于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前提性界定是马克思生态思想的鲜明特征,基于上下语境在历史维度上进行发生学意蕴的关于人、社会、自然生成性探究,彰显了马克思生态思想的历史演化机理。
特别是对黑格尔以及整个哲学的批判剖析,实现了对劳动本质和辩证法的准确把握,认识到从先验概念出发的错误思辨路向进而转变为从现实出发的实践生成论路向。
阐释了人化自然和自然化人并最终实现“两个完成”的辩证关系,扬弃人与自然和人与人之间双重异化关系的资本主义制度,在历史实践的基础上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并最终建立共产主义社会,由此廓清了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双重“和解”的发展路径,构成了《手稿》的主要论证基调,挖掘其深刻生态思想对于当下中国生态文明的构建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直接理论来源和重要价值准则。
”[1]在《手稿》中,马克思论证了“人作为受动的自然存在物与能动的自然存在物……人的生成的全面性、人的解放、社会的解放和自然的解放……等多方面的辩证关系”[2],“自然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人在自然界中是一种对象性的存在物,劳动实践是人作用于自然界的中介……建立共产主义是实现人与自然和人与人双重‘和解’的根本出路”[3]。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对人和自然关系的探讨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对人和自然关系的探讨作者:岳花来源:《学理论·上》2015年第02期摘要:在生产力急速发展的今天,人类在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由于对自然的无度索取造成了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极度紧张。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关于人和自然关系的阐释,对我们建设生态文明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
关键词:人和自然;生态文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图分类号:A81 ; 文献标志码:A ;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04-0040-02人类文明发展历程的必然趋势是生态文明,它是继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之后的一种新型文明形态,是对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的积极扬弃。
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共同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
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亦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更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题中之义。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形成过程中的一部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著作,蕴含着生态文明思想的萌芽,集中体现了早期马克思对人和自然关系的理解,这对于正确理解和把握人和自然的关系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人作为自然的一部分对自然具有依赖性“人直接地是自然存在物”[1]105。
人是自然界的产物,是自然界产生了人。
马克思在《手稿》中明确指出:“自然界,就它自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的身体。
人靠自然界生活。
这就是说,自然界是人为了不致死亡而必须与之处于持续不断的交互作用过程的、人的身体。
所谓人的肉体生活和精神生活同自然界相联系,不外是说自然界同自身相联系,因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1]56-57人对自然的依赖性即离开自然界人类是无法生存和发展的。
“自然界一方面在这样的意义上给劳动提供生活资料,即没有劳动加工的对象,劳动就不能存在,另一方面,也在更狭隘的意义上提供生活资料,即维持工人本身的肉体生存的手段。
论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人―自然―社会”的统一-文档
论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人―自然―社会”的统一当代经济危机给世界各国人民带来了严重的损害。
它表明世界上很多国家的经济处于衰退和不景气状态之中。
这表面上看似乎只是人类社会内部的问题,其实,从根本上看,这是存在于人与自然关系领域的问题。
因为,一方面,人类的经济活动是以人类的物质生产劳动为基础的,经济关系不仅仅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它首先还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当前的经济危机,几乎都与各种自然资源的短缺以及由此而引发的物价上涨直接相关。
经济危机表明了生态问题的出现和不断强化,展示了当代人与自然之间的严重对立,如何有效地控制和合理地解决生态问题、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当代人类实践所面临的重要课题[2]。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论至今仍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在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问题上,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首先是围绕“能动与受动”、“主体与客体”等方面的对立统一关系,展开论述的。
马克思认为,自然是人的无机身体,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作为主体对自然具有能动性,同时又具有受自然界客体所制约的受动性,能动性与受动性是对立的。
人的活动是在实践中对自然的对象性活动,人的主体是相当于自然的客体而言的,人的能动性也离不开对自然的受动性。
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自然界也是人的一部分,“自然界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自然界,既是人的改造对象,又是人的生存基础。
”[1]经过对“人―自然”关系中的自然和人的各有针对性的深入分析后,可以使人们对人、对自然都有了更全面、深刻的认识,但这些认识对于解决当前的生态问题,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不足够的。
那么人与自然是如何对立统一的?如何才能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马克思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是着重从社会实践的角度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只有把研究的重点转向到“社会”,从“人―自然―社会”的角度来更深入地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才能寻求人与自然对立矛盾之源,促进人与自然的统一和谐发展。
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人与自然的关系及其现实意义
Vo 1 . 2 7 No . 2
F e b . 2 0 1 4
论《 1 8 4 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中 人 与 自然 的关 系及其现实意义
张繇 曦 ,李 昌英
( 中南 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湖北武汉 ,4 3 0 0 7 4 ) [ 摘 要] 《 1 8 4 4 年 经济学哲学手稿》 中包含 丰富的人与 自然关 系的思想 ,具体 可归结为三个层面 。而其 中劳动实践是
( 二) 人 与 自然 相 互 作 用 的 观 点
论述 , 总结来看 分为三种观点 : 人与 自然地位关系 的观 点 、 人 与 自然相互作用 的观点 、 人与 自然 如何 和解 的观点 。这三种 观点具体 阐述 如下 :
( 一) 人 与 自然 地位 关 系 的观 点
马克思批评 了费尔巴哈这种把 自然 当作人类感 觉 、 直 观
[ 文献标识码 ] A
[ 中图分类号 ] A 8 l
[ 作者简介 ] 张繇曦 ( 1 9 9 0 一 ) ,女,硕 士研 究生,研 究方向为马克 思主义基本原理及经典著作解读 。
马克思在 { 1 8 4 4 年 经济学哲 学手稿》 ( 以下简称 《 手稿 》 ) 中没有用完整 的章节 系统 阐述 人与 自然 的关系 , 然而透过异
“ 物质第一性 , 意识第二性 ” 对人与 自然 的地位做 了一个初步 的阐述 , 然 而如何具 体地看待人与 自然 的地位 呢?马克思在 { T - 稿》 中说 道“ 从理论领域 来说 , 植物 、 动物、 石头、 空气 、 光 等等 , 一方 面作 为 自然科 学的对象 , 一方 面作为艺术 的对象 , 都 是人 的意识 的一部 分 , 是人 的精 神 的无 机界 , 是人必须 事 先 进行加工 以便 享用和 消化 的精 神食粮 。 ” Ⅲ 。 可见 , 马克 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与自然关系论文: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论析人与自然的关系[摘要]《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早期的著作,它虽然不是一部完整的著作,但内容极为丰富。
其中,通过剖析异化劳动形成的原因和结果,开启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关注。
自然界是先于人类社会存在的,人类社会不能离开自然界,两者之间的关系既对立又统一。
通过三个方面论析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离不开自然界具有受动性;人改造自然具有能动性;人与自然是受动性与能动性的统一。
马克思在《手稿》中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从人自身的受动性与能动性的统一来解决人与自然的关系。
[关键词]人;自然;受动性;能动性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两者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人要依赖自然,从自然界获得自身生存所需要的资料。
自然界先于人类社会存在,人类要想与自然和谐相处,必须遵守自然界的规律,从这个意义上讲,人又受制于自然界。
人与动物是有区别的,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不是像动物那样消极地适应自然,而是积极地适应自然。
一、人依赖自然具有受动性人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都是从自然界获取的。
自然界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没有自然界,没有感性的外部世界,工人什么也不能创造。
它是工人的劳动得以实现、工人的劳动在其中活动、工人的劳动从中生产出和借以生产出自己的产品的资料。
”人本身也是属于自然的。
“自然界,就它自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的身体。
人靠自然界生活。
这就是说,自然界是为了不致死亡而必须与之处于持续不断的交互作用中。
所谓人的肉体生活和精神生活同自然界相联系,不外是说自然界同自身相联系,因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与自然界要不断的交换能量,人本身也是一种自然的存在物,也是自然界中的一个物种。
人依赖自然而生存,本身就是自然的一部分,没有自然界人类就不能获取生活必须的资料,这种关系是不会改变的。
自然界是先于人类社会而存在的,所以人类要尊重自然界现存的规律,不能任意地破坏自然界的规律。
人类能从自然界获取的资料是有限的,自然界具有自偿性,人类不能任意地无限制地从自然界索取资源,从这个意义上讲人类受制于自然界。
人作为直接的自然存在物,依赖自然生存,受制于自然,“人作为对象的、感性的存在物,是一个受动的存在物。
”“人作为自然的、感性的、肉体的、对象的存在物同植物一样,是受动的受制约受限制的存在物。
”人必须以自然作为自己的对象,没有对象的活动是难以想象的,也不可能存在,人只能通过对象活动来表现自身。
人依赖自然界而生存,就必须使自身适应自然界,就必须以自然界作为自己活动的对象,且受制于自然界。
因此,人具有受动性。
受动性是人与自然发生关系时,人具有的一种表现。
受动性主要表现为,在人与自然界进行信息、能量和物质的交换过程中,人不是为所欲为的。
人作为自然存在物要受到各种各样自然条件的制约,处于被动地位的原因是:人是要依赖自然而生存的,一定的自然条件和资源就限定了人类生产的种类和活动的范围,人要更好地生存只有适应其所处的自然条件。
人的受动性就是指条件性和自然对其的限制。
人把自然作为自己的对象,必然要受到自然的限制,因此人具有受动性。
二、人改造自然具有能动性人除了依赖自然的受动性外,还具有改造自然的能动性。
这种能动性主要表现在:人在与自然界发生信息,能量和物质的交换时,加入了自己“有意识的生命活动”,在依赖自然的同时,建立了与自然的联系,建立了属人自然,即人类社会,使自然获得了属人的价值,这就是人与动物的区别。
“动物和自己的生命是直接同一的。
动物不把自己同自己的生命活动区别开来,它就是自己的生命活动。
人则使自己的生命活动本身变成自己意志的和自己意识的对象。
他具有意识且是生命活动。
这不是人与之直接融为一体的那种规定性。
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把人同动物的生命活动直接区别开来。
”动物与自然的关系同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本质区别就在于:“动物也生产。
它为自己营造巢穴或住所,如蜜蜂、海狸、蚂蚁等。
但是,动物只生产它自己或它的幼仔所直接需要的东西;动物的生产是片面的,而人的生产是全面的;动物只是在直接的肉体需要的支配下生产,人甚至不受肉体需要而进行生产,并且只有不受这种需要的影响才进行真正的生产;动物只生产自身,而人再生产整个自然界;动物的产品直接属于它的肉体,而人则自由地面对自己的产品。
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构造,而人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于对象;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构造。
”可见,动物只是消极的适应其生存的自然环境,只是按照动物固有的尺度来适应自然;而人则是积极地适应自然,按照自己特有的尺度即真、善、美再生产了一个属人的自然。
人通过自己积极能动的改造活动把自然纳入到人的活动范围中来。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人相比于动物而言具有意识的能动性。
人可以“通过实践创造对象世界,改造无机界”,这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充分体现了人的能动性,即意识的能动性。
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就意味着人不甘于在种种自然条件对人自身的约束下生存,而是积极地突破种种束缚以求得生存的自由空间。
人的能动性是人本身所固有的一种强烈要求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力量。
人与动物同属于自然、但是由于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又使得人不同于动物,他能改造自然。
在适应自然、依赖自然的同时,又超越了自然,建立了属人自然,即人类社会。
三、人是受动性与能动性的辨证统一人要依赖于自然而生存,要受到种种自然条件的限制,说明人具有受动性。
但是人不甘于受到种种条件的限制,他利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突破了自然界的限制,建立了属人自然,说明人具有能动性。
“人作为自然存在物,而且作为有生命的自然存在物,一方面具有自然力、生命力,是能动的自然存在物;这些力量作为天赋和才能,作为欲望存在于人身上;另一方面,人作为自然的、肉体的、感性的、对象性的存在物,同植物一样,是受动的、受约束的、受限制的存在物。
”能动性和受动性是一对矛盾,两者都是人固有的属性,所以人是能动性和受动性的辩证统一体。
(一)受动性中有能动性受动性是指人要受到种种自然条件的限制,人为了生存要受制于周围的环境,表现为一种适应性。
但人是能动的存在物,不愿意受制于种种自然条件。
人的受动性是不能磨灭的,人必须要认识和利用这种受动性。
人的受动性不同于动物的被动性。
被动性是指动物消极地适应自然的本能。
人们更好地认识到自身受到的限制,并且这种受动性是意识到的受动性,是发挥能动性的前提,人的受动性本身就包含了能动性。
人的受动性与动物的被动性的区别就在于人的受动性中含有能动性。
受动性表现为人的活动受到自然条件和客观规律的制约,人们在现实的生产中不是仅仅满足于意识到,而是积极地利用自然。
要认识和利用人的受动性就必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所以说,人的受动性中有能动性,受动性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是在认识和利用受动性的基础上进行的,且不是要消灭受动性。
(二)能动性中有受动性能动性指的是人意识的能动性,是指人具有改变自然的意识。
人们在认识、改造、利用和控制自然的过程中总是在一定意识的支配下进行的。
意识应该属于思维的范畴,思维和自然界是对立存在的,自然界的客观性限制了思维的发挥。
人改造自然的意识是受自然本身制约的,改造必须以自然为基础才能进行,必须建立在适应自然的基础上来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此外,人的能动性的发挥是有选择性的发挥,人们在发挥主观能动性时总是要选择有利于自己的方面,在种种自然条件的限制下和规律的限制下做出“趋利避害”的选择,这都是由于人们充分地认识和利用受动性的结果。
人的能动性的发挥总是在人对自然的认识和利用的循序渐进的过程中进行的,在不断地认识和利用受动性的过程中进行的,所以说,能动性中有受动性。
(三)受动性中有能动性,能动性中有受动性人的能动性的发挥就是不断认识和利用受动性的过程,使受动性转化为能动性。
人的受动性的不断发现也使能动性得到更好地发挥。
总之,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需要适应自然来生存,人能对自然界实施能动的作用和影响。
人在自然界中生存就必须发挥能动性把自然转化为人的自然、社会自然。
人的受动性和能动性不可偏废,只有把受动性转化为能动性,更好地发挥能动性,才能更好地解决目前的环境问题和生态问题。
参考文献:[1]谭培文,陈新夏,吕世荣.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编与导读[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2]韩学本“.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论析[M].兰州大学出版社,1988.[3]李可.马克思恩格斯环境法哲学初探[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4]孙伯鍨,张一兵.走进马克思[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5]王锐生,景天魁.论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学说[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4.[6]刘自尊.人与自然话题漫谈[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1):111-113.[7]铁省林.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19-22.[8]陈文珍“.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体现的人与自然的关系[J].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4(3):23-25.[9]张忠.人与自然:—读“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J].保定师专学报,1999(1):11-15.[10]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53,56-58,105,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