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地质预测预报管理制度
预测预报、预警通知、停产停掘、限制开采”制度、瓦斯异常波动制度等3号6号文要求制度汇编
六盘水市钟山区XX煤矿瓦斯灾害防治相关制度(补充)2020年目录第一节瓦斯地质“预测预报、预警通知、停产停掘、限制开采”制度.. 3第二节煤巷掘进地质预测预报循环批准进尺制度 (10)第三节综合防突措施实施、检查、验收、审批、分析管理制度 (13)第四节抽采钻孔测定、分析研判制度 (18)第五节瓦斯抽采计量管理制度 (20)第六节瓦斯浓度异常波动预警制度 (22)第七节瓦斯超限停电、撤人、分析、追查制度 (27)第八节防突资料管理制度 (33)六盘水市钟山区XX煤矿瓦斯灾害防治相关制度(补充)第一节瓦斯地质“预测预报、预警通知、停产停掘、限制开采”制度矿井地质灾害是威胁矿井安全生产的主要灾害之一,加强地质灾害“预测预报、预警通知、停产停掘、限制开采”,是保证矿井安全生产的有效途径;根据《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强化煤矿瓦斯防治攻坚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黔府发〔2020〕3号)文件精神和《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煤矿瓦斯防治攻坚年行动进一步提升瓦斯治理能力的实施意见》(黔府办发〔2020〕6号)文件精神,结合XX煤矿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一、矿井水害的预测、预报制度1、水害预测预报内容采掘影响范围内的施工层位、顶底板含水层、地质构造、老空区边界、老空区积水量、水压大小、物探异常区、封闭不良钻孔、突水可能性、涌水量大小、防排水设施、防治水措施。
2、水害预测预报的主要依据(一)根据矿井地质报告中查明的水文地质情况,包括含(隔)水层特征、钻孔封孔情况等进行预测预报。
(二)根据巷道在掘进、回采过程中实际揭露水文地质情况,利用地质构造和水文地质情况赋存规律,对相邻巷道或者工作面进行水害预测预报。
(三)根据矿井月度生产接替计划及施工组织进行预测预报。
(四)根据超前物探、钻探的结果发现地质构造或者富水区,进行补充临时水文、地质预报。
3、预测预报的组织和实施(一)矿井水害预测预报日常管理实行各科室分工负责制。
矿压观测、分析、预报制度
矿压观测、分析、预报制度为规范掘进期间围岩观测工作,对与围岩观测工作规定如下:第一条根据《煤矿安全规程》(2016版)第102条第3项规定煤巷、半煤岩巷支护必须进行顶板离层监测,并将监测结果记录在牌板上,以及《煤矿安全生产标准要求及评分办法》(2017)掘进标准化评分表中的第3项第1条煤巷、半煤岩巷锚杆、锚索支护巷道进行顶板离层观测,并填写记录牌板;进行围岩观测并分析、预报。
第二条围岩观测以锚网支护的煤巷与半煤巷为主,观测方式采用顶板离层仪观测+围岩移近量观测。
第三条煤巷、半煤岩巷支护必须进行顶板离层监测,从巷道开门点开始,每隔50m必须安装1台顶板离层仪。
位置误差不超过5m,综掘距迎头不大于10m。
顶板离层仪安装在巷道正中位置,误差不超过0.5m,横杆与巷道走向保持垂直。
巷道交叉点、大跨度区域、应力集中地段等处,必须增设顶板离层仪,具体位置根据顶板情况现场确定。
顶板离层仪深基点必须保证进入煤层顶板稳定岩层中(一般与锚索长度一致),浅基点布置在煤层中(一般与锚杆长度一致)。
第四条围岩移近量测点可设置在离层仪安装处,在观测点做好标记,采用十字布点法观测办法,主要观测两帮移近量及顶底板移近量,观测周期、记录与顶板离层观测同步。
第五条工区技术员为区队围岩观测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工区的围岩观测工作全面负责。
顶板离层仪的安装是否拖后、围岩观测测点布置是否规范、离层仪安装位置、安装质量等,由技术员直接负责,必须保证离层仪读数清晰,牌板填写的规范,生产科矿压组人员负责巡查监督。
第六条工区必须每月对围岩观测工作进行总结分析与预测,形成《月度围岩观测分析预报》,应包括以下内容:(1)根据顶板离层量、围岩移近量记录的数据进行分析,如观测值变化较快出现什么时段、什么位置,支护形式对矿压的影响等。
(2)本月迎头地质变化对矿压的影响。
(3)压力显现采取的措施,如补打锚索、复棚数量等。
(4)下月预测分析。
每月3日前由工区技术员将上月围岩观测数据电子版(顶板离层量、围岩移近量)及月度矿压分析上报生产科邮箱(要确保数据真实,来自现场),每迟报一天,对技术员罚款100元(原始资料由区队保存)。
地质灾害预测预报制度
地质灾害预测预报制度
地质灾害预测预报是煤矿安全生产重要地质保障,对煤矿防范杜绝煤矿地质灾害和透水事故的发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结合本矿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一、地质预报应符合下列基本要求:
1、地测部门与采掘部门应密切配合,及时观测被揭露的各种地质现象,分析地质规律;
2、地质预报应按年报、月报等形式进行,且应根据釆掘工程的进展及时发出;
3、地质预报应做到期前预报、期末总结,预报与实际出入较大时,应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提高地质预报质量;
4、地质预报经矿井总工程师审查签字后生效。
二、地质预报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1、断层、褶皱、陷落柱、地层倾角和岩浆侵入体等特征,以及对煤(岩)层的影响等;
2、煤层厚度、煤层结构、煤体结构、煤质、煤层顶底板及其岩性等;
3、煤层瓦斯赋存规律、煤(岩)与瓦斯突出危险性等;
4、含水层、隔水层、构造体的含水性和导水性,最大涌水量和正常涌水量,老空区、老窑位置及其积水情况,封闭不良或封闭情况不明钻孔的位置及封孔情况等;
5、其他致灾地质因素及建议。
三、如釆掘工作面前方存在强富水区、导水断层或有釆空区存在积水、断层、薄基岩、小窑、釆空区、发火区等隐患时,地质专业技术人员有权要求施工单位立即停止施工,釆取措施、解除威胁后方准恢复施工。
四、地测部门在雨季来临前做好煤矿范围内的地表水、山洪、塌陷区、山体滑坡、井上下联通的钻孔、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排查,对可能发生事故的地点进行分析、预测、预报,提岀相应的防范措施。
地质灾害防治预测预报制度
地质灾害防治预测预报制度
是指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和数据分析方法对地质灾害进行预测预报,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治的一套制度和体系。
地质灾害预测预报制度的主要目的是早期发现并及早预警地质灾害的发生和发展趋势,为地质灾害应对和预防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对地质灾害的预测预报,可以在灾害发生前采取相应措施,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
地质灾害预测预报制度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数据采集与监测:通过采集和监测地质灾害相关的数据,如地质构造、地表形态、水文地质等,建立地质灾害的数据库,为灾害预测预报提供数据支持。
2. 预测预报方法与技术:利用地质灾害预测预报领域的先进方法和技术,如遥感技术、地震监测、地质力学模型等,对地质灾害进行预测预报分析。
3. 预警系统建设:建立地质灾害的预警系统,包括预警信号的观测、分析和发布,实现地质灾害的及时预警。
4. 防治措施与应急预案:基于地质灾害的预测预报结果,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和应急预案,包括加固工程、疏散预案等,以减少或避免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
5. 信息共享与传播:建立地质灾害的信息共享机制,将预测预报结果和相关信息传播给政府、企业和群众,提高公众的防灾意识和应对能力。
地质灾害防治预测预报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对于减少地质灾害带来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科学的预测预报和防治措施,可以有效减轻地质灾害带来的危害,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推动可持续发展。
地质预报管理制度
地质预报管理制度一、引言地质预报是对地质灾害进行的一种预测和预警手段,对于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促进地质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为了有效管理地质预报工作并提高预警的准确性和响应速度,制定一套科学严谨的地质预报管理制度是必不可少的。
二、概述地质预报管理制度是指为规范地质预报工作而制定的管理制度,包括预报组织机构、预报流程、预报人员管理、数据收集与整理、预警发布、预报评估与效果等方面的内容。
三、预报组织机构1. 预报领导小组预报领导小组由地质专家、行政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负责制定和审核地质预报工作的方针政策和管理制度,协调、指导和监督预报工作的实施。
2. 预报工作组预报工作组由地质专家、技术人员和支持人员组成,负责具体的地质预报工作,包括数据采集、预报预警、信息整理与分析等。
四、预报流程1. 数据收集与整理预报工作组需要定期收集和整理相关的地质数据,包括地质勘探数据、自然地质灾害案例、卫星遥感数据等,以及社会经济数据和气象数据等。
同时,也要与其他相关部门进行信息共享和交流。
2. 地质预报与预警基于收集到的数据,预报工作组需要进行地质预报与预警工作。
采用多种预警手段,包括地质勘查、遥感监测、地下水位监测等。
3. 预警发布与应对在确定地质灾害风险较大的情况下,预报工作组需要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向有关部门和公众发布预警信息,以便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五、预报人员管理1. 人员选拔与培训预报工作涉及到专业知识和技能,因此需要对预报人员进行严格的选拔和培训。
选拔和培训内容包括地质知识、预警技术、应急处置能力等。
2. 专业评估与激励预报工作需要不断进行专业评估,对预报人员的绩效和能力进行考核,以激励和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六、数据收集与整理1. 数据来源数据可以来源于地质部门、气象部门、水利部门、国土资源部门等,也可以来源于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等新兴技术。
2. 数据管理预报工作组需要建立规范的数据管理系统,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分类和存储,以便后续的分析和应用。
采掘工作面地质预测预报制度
工程地质勘察与测试
总结词
工程地质勘察与测试是对采掘工作面进行详细的工程 地质调查和分析,以评估采掘工程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
详细描述
工程地质勘察包括对采掘工作面的岩石力学性质、地 应力场、节理裂隙发育情况等进行详细调查和分析。 测试包括对岩石的强度、硬度、韧性等力学性质的测 试,以及对地下岩层的稳定性进行评估和分析。通过 这些勘察和测试数据,可以获得采掘工作面的工程地 质条件信息,为采掘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重要依据 。
地质编录与制图是采掘工作面地质预测预 报的基础,其目的是通过记录和绘制地质 现象,分析和预测采掘工作面的地质条件 。
详细描述
地质编录是对地下岩层、地层、构造、水 文地质等地质条件的详细记录,包括对岩 性、产状、节理、裂隙、夹层、断层等地 质现象的描述。制图是将地质编录信息转 化为图形,以直观的方式呈现地质条件, 包括地层分布图、构造图、水文地质图等 。
职责与分工
矿总工程师
负责全矿的地质预测预报工作,组 织制定地质预测预报相关制度、规 范,并监督实施。
地测部门
负责具体实施地质预测预报工作, 提供相关地质资料和图纸,协助采 掘单位进行安全生产。
安监部门
负责对地质预测预报工作进行监督 检查,确保安全生产。
采掘单位
负责根据地质预测预报资料进行采 掘设计和施工,及时反馈施工中的 地质变化情况。
采掘工作面地质预测 预报制度
2023-11-05
目录
• 制度总则 • 预测预报内容 • 预测预报工作要求 • 预测预报技术方法 • 预测预报管理制度 • 附则
CHAPTER 01
制度总则
目的与意义
确保采掘工作面的安全生产 预防地质条件变化对生产的影响 提高矿井灾害防治水平
煤矿煤层自然发火预测预报及管理制度
煤矿煤层自然发火预测预报及管理制度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的有关规定,结合矿井实际情况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一条矿井所开采煤层为自燃煤层,必须编制矿井防灭火专项设计。
自燃煤层的采掘工作面必须编制专门的设计及安全技术措施。
第二条采区和回采工作面进、回风两端风压差不应超过200Pa。
采煤工作面配风合理,严禁角联通风,尽可能减少采空区漏风。
采空区抽采必须安设CO传感器动态监控,孔口抽采负压不易过大;采面结束后必须在45天内进行永久性封闭。
封闭工程必须进行全面验收。
第三条严格执行采面留设煤柱的报审和审批权限制度。
采面初采、末采及回撤巷道过程中、上山、立眼及石门揭煤后必须清除浮煤、木材等一切可燃物。
第四条巷道掘进时,严防空帮空顶,对高冒区和突出孔洞等要在现场做好醒目标记,并按要求由施工队采取充填、喷浆等封闭措施进行防火处理。
第五条每一开采水平必须设立专门的消防材料库,应急分队负责每季度对井下消防材料库检查1次;通风队负责按规定配备足够数量的消防器材,对过期的及时更换和补充。
第六条矿井必须确定煤层的自然发火预测预报标志性气体,确定标志性气体的浓度、温度等临界指标,并报中心和公司备案。
(一)煤层自然发火预测预报管理制度1.自然发火的标志性指标主要是CO浓度和气温,采空区CO临界指标浓度为100PPm,采空区气温为超过35℃。
2.人体感知征兆:煤、岩、空气和水的温度超过正常值,附近巷道湿度增大,附近巷道壁面和支架表面出现水珠(挂汗),巷道中有煤油、汽油、松节油和焦油等气味。
3.根据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有限公司2015年4月提供的煤自然发火标志性气体指标测定报告:(1)K1煤层在30~200℃之间,可以选择CO作为该温度段内的标志性气体。
当通风量变化不大的情况下,CO浓度上升到日常量一倍时,说明自然煤炭的温度已经达到80℃左右,发现井下CO持续存在且浓度是不断增加的,就是煤炭自燃的征兆。
(2)K2b煤层在30~200℃之间,可以选择CO作为该温度段内的标志性气体。
地质预报管理制度范本
地质预报管理制度范本一、目的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规范地质预报工作,提高地质灾害预警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地质灾害预警预报工作,包括但不限于地质灾害的监测、收集、分析、预报和发布等环节。
三、岗位职责1. 预报员预报员负责地质灾害的实时监测和数据收集工作,负责通过专业设备获取地质灾害的相关数据,及时上报给预报分析员进行分析。
2. 预报分析员预报分析员负责地质灾害数据的分析和预报工作,根据预报员上报的数据进行分析,并结合历史数据和专业知识,准确判断地质灾害的可能发生时间、地点和影响范围。
3. 预报发布员预报发布员负责将预报结果及时发布给相关单位和公众,采用合适的方式和渠道发布地质灾害预警信息,确保信息的准确传达和及时响应。
四、工作流程1. 数据收集与传输预报员负责实时监测地质灾害的相关数据,并及时上报给预报分析员。
数据可以通过传感器、遥感技术、摄像头等设备获取,通过网络或专业通讯设备传输。
2. 数据分析与判断预报分析员根据收集到的地质灾害数据进行分析,并结合历史数据和专业知识,进行判断和预报。
预报分析员需要进行多方面的综合分析,包括地质构造、地下水位、降雨情况、地质灾害的形成机理等。
3. 预报发布与响应预报发布员根据预报结果及时发布地质灾害预警信息。
预测发布员需要选择合适的发布方式和渠道,包括但不限于电视、广播、短信、社交媒体等,确保信息的准确传达和及时响应。
五、预警等级根据地质灾害的可能威胁和影响范围,制定不同的预警等级,包括特别严重、严重、较重和一般等级。
不同等级的地质灾害预警信息需要采取不同的措施和回应,以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六、应急预案与演练为了应对地质灾害的发生,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明确各部门和单位的责任和行动方案。
定期组织地质灾害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响应能力和协作效率。
七、监督和评估建立健全地质灾害预警管理的监督机制,定期对地质灾害预警工作进行评估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采取措施预防类似问题的再次发生。
地质灾害预测预报制度范文(三篇)
地质灾害预测预报制度范文是指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手段,对地质灾害发生的概率、时间和范围等进行预测和预报,以便提前采取相应的防范和救援措施,减少地质灾害对人类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危害。
地质灾害预测预报制度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面:1. 监测系统:建立完善的地质灾害监测系统,包括地质环境监测、地震监测、地质灾害动态监测等,通过地下水位、地形、地质构造等指标的监测,实时了解地质灾害的发展动态。
2. 预测方法:通过对已有的历史数据、地质资料和现场观测资料的分析,采用统计、数学模型等方法,推断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以及发生的时间和范围。
3. 预报机制:建立科学的地质灾害预报机制,使得预测结果能够及时有效地传递给相关部门和社会大众,以便采取相应的防范和救援措施。
4. 防范措施:根据地质灾害的预测结果,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包括加固建筑物、疏导水流、搬迁居民等,最大程度地减少地质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
地质灾害预测预报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对于减少地质灾害的危害和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地质调查、研究和应用的重要内容之一。
地质灾害预测预报制度范文(二)一、引言地质灾害是世界各地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为了保障人民的安全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建立有效的地质灾害预测预报制度至关重要。
本范本旨在提供一个基本的框架,以指导地质灾害预测预报工作的开展。
二、目标和原则1. 目标:(1) 提高地质灾害预测预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2) 降低地质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的伤害。
2. 原则:(1) 科学性:地质灾害预测预报应基于科学研究和数据支持,遵循科学原则进行;(2) 综合性:利用多源数据和多学科知识进行地质灾害预测预报,提高综合分析能力;(3) 持续性:地质灾害预测预报工作应具有持续性,及时更新数据和信息,并进行监测和评估。
三、组织和管理1. 责任部门:(1) 地质灾害预测预报中心:负责地质灾害的预测预报工作,组织开展监测、预警和预报工作;(2) 地质灾害管理部门:负责制定政策和法规,指导地质灾害预测预报工作,协调相关部门的合作。
煤矿矿压危险性分析预测预报制度
煤矿矿压危险性分析预测预报制度煤矿矿压是指矿山地面或井下煤层和岩层围压对煤矿工作面的压力,是煤矿生产中的主要安全隐患之一、煤矿矿压危险性分析预测预报制度,是通过对煤矿地质构造、采动煤柱的力学特性、岩层应力状态、矿压破坏传输规律等因素的综合分析,以及对矿压失稳的判断和预测,为煤矿生产提供科学依据,以减少煤矿事故发生的概率。
一、煤矿地质构造分析煤矿地质构造是指地下岩层和煤层的空间分布和关系。
对煤矿地质构造进行综合分析,可以确定矿井的地质应力分布和变化情况,以及岩层的层位、倾角和厚度等参数,为矿井设计和采掘方案提供依据。
二、采动煤柱力学特性分析采动煤柱力学特性是指煤矿采动过程中煤柱的应力-应变关系和变形特点。
通过对已有煤矿采动煤柱的实测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可以确定煤柱在不同压力下的变形特征,以预测煤矿采动过程中的矿压变化情况。
三、岩层应力状态分析岩层应力状态是指地下岩层受到的应力分布情况。
通过对煤矿岩层应力进行现场观测和实测,可以确定煤矿不同工作面的应力状态,以及不同岩层之间的应力差异。
这些数据可以揭示不同地质构造下的岩层变形和破坏规律,为煤矿采动过程中的矿压变化提供依据。
四、矿压破坏传输规律分析矿压破坏传输规律是指采动过程中矿压的传播与演化规律。
通过对不同采动条件下的矿压进行观测和分析,可以确定矿压的传输路径和传输速度,以及不同工作面之间的矿压关系。
这些数据可以用于预测矿压失稳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为煤矿采动的安全管理提供参考。
五、矿压失稳判断与预测通过对矿压的变化趋势和矿压失稳的特征进行研究,可以建立矿压失稳的判断模型和预测模型。
这些模型可以根据工作面的采动情况和矿压监测数据,进行失稳的判断和预测,以及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和修正。
六、矿压危险性分析预测预报制度建立基于以上分析和研究,可以建立矿压危险性分析预测预报制度。
该制度应包括煤矿地质构造、采动煤柱力学特性、岩层应力状态、矿压破坏传输规律等方面的数据和模型,以及矿压的监测和控制方法。
采掘工作面地质预测预报制度
采掘工作面地质预测预报制度采掘工作面地质预测预报制度是指在煤矿采掘过程中,根据地测部门与采掘部门提供的地质资料和实测数据,对采掘工作面可能出现的地质情况进行预测预报,并及时发出预警信息,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采掘工作面的安全生产。
以下是采掘工作面地质预测预报制度的详细内容:一、预测预报的组织与管理1. 成立地质预测预报小组,由地测部门、采掘部门、安全部门等相关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组成。
2. 地质预测预报小组负责制定和组织实施地质预测预报工作计划,对采掘工作面的地质情况进行定期预测预报。
3. 地质预测预报小组应当加强与采掘部门的沟通与协作,及时了解采掘工作面的实际情况,确保预测预报的准确性。
二、预测预报的内容与方法1. 预测预报内容主要包括:煤层的起伏变化、地质构造的延伸、发展趋势、影响范围等方面的情况。
2. 预测预报方法主要包括:地质观测、地球物理勘探、钻探、巷道揭露等。
3. 地测部门应当根据地表地质、钻孔地质、巷道揭露等资料,运用地质学原理和方法,对采掘工作面的地质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提出预测预报意见。
三、预测预报的发布与执行1. 地质预测预报小组应当定期发布地质预测预报结果,并及时向采掘部门、安全部门等相关单位通报。
2. 采掘部门应当根据地质预测预报结果,制定相应的安全生产措施,并及时组织实施。
3. 安全部门应当对地质预测预报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各项措施的落实到位。
四、预测预报的更新与调整1. 随着采掘工程的进展,地质预测预报小组应当不断收集新的地质资料,对预测预报结果进行更新和调整。
2. 地质预测预报小组应当及时对预测预报结果进行验证,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正。
3. 采掘部门、安全部门等相关单位应当密切关注地质预测预报的更新和调整情况,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五、预测预报的奖惩与责任1. 对地质预测预报工作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给予表彰和奖励。
2. 对违反地质预测预报制度,导致生产安全事故的,应当依法依规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地质灾害防治技术管理,预测预报,地测安全办公会议制度
地质灾害防治技术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进一步提高矿井地质管理工作,防治地质灾害事故的发生,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煤矿地质工作规定》和《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要求及评分方法》,结合矿井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机构第一条成立矿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工程管理科,工程科科长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地质灾害日常管理工作。
第二条领导小组职责:1、对本矿的地质灾害防治全面负责;2、负责组织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工作;3、处理因采掘引起地质灾害的纠纷工作;4、组织开展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作;5、定期组织开展矿井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并制定专项措施。
第三条各部门职责1、工程管理科:负责牵头组织地质灾害防治技术管理工作,积极组织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整改、复验。
2、调度室:负责信息的传递,协调有关各部门的工作。
3、综合办公室:负责牵头开展地质灾害环境恢复治理工作,牵头处理因采矿引起的纠纷工作。
4、施工单位:负责各自施工区域内地质灾害防治、包括防治措施和发生灾害后采取的应急处理方案的具体实施。
5、其它部室:负责按照职责分工及领导组的分配,配合有关工作。
三、地质灾害隐患排查第四条地质隐患排查时间规定:工程管理科每月至少组织矿属各部门、区队及施工单位进行矿区范围内的巡查,重点对可能引发地质灾害的区域进行调查和监测,并登记在册。
每年的6月1日至9月31日期间,工程管理科每月至少组织两次矿区范围内地质灾害防治专项检查,重点对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对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的山体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等灾害隐患进行排查,并制定专项措施。
第五条在矿井建设、开始生产、生产后的不同阶段,对开采区地面的地貌、建筑、公路等拍照留存,以便对比和观测。
第六条工作面开始回采后,重点对开采影响区范围内的村庄进行巡查。
对采矿塌陷造成的地质灾害进行调查和拍照、观测。
第七条矿井地测人员因定期、不定期的开展矿井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发生较大变化时,应及时修改《矿井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报告》,并及时完善相应的防治措施。
矿压预测预报制度及矿压观测方案
矿压预测预报制度及矿压观测方案一、矿压预测预报制度1、初采工作面根据顶板控制设计,预测工作面的初次来压及周期来压步距。
2、工作面两顺槽要根据顶板结构和岩性安装顶板离层探测仪观测顶板,专人对顶板观测仪定期观测、记录分析。
3、工作面回采期间对超前支护阻力及工作面支护阻力进行观测,以及顶板破碎、煤壁冒漏片帮情况进行观测,并作好观测记录,形成报表报生产技术部。
4、在工作面上下出口预计来压位置悬挂周期来压预报牌板。
5、经过多次来压数据分析,掌握来压规律,对预计的初次来压及周期来压步距误差进行修正。
6、工作面回采结束后根据所有矿压观测资料编写矿压总结报告,并交技术科存档。
二、矿压观测方案(一)、矿压观测内容综采工作面的矿压观测研究的内容主要有。
支架阻力观测、支架活柱缩量观测、巷道围岩变形观测、巷道围岩表面位移观测、顺槽超前支护范围内单体液压支柱阻力观测,以及支护质量动态监测。
根据观测结果对工作面顶板及顶板活动规律、来压特征,工作面支架受力特点,支架对顶板的适应性和控制效果,超前支撑压力影响范围和分布特点,顶板、煤层稳定性,工作面支护质量等进行分析,并进一步了解煤、岩体力学参数等基础数据。
(二)、观测方法1、支架阻力观测利用(圆图压力自记仪)或压力表分别在工作面均匀布置10条观测线,观测支架前、后柱工作阻力的变化。
测线布置在(133架)4X、18X、32X、46X、60X、74X、88X、102X、116X、130X支架上。
由矿压部门、生产单位连续观测支架的初撑力、工作阻力。
2、支架活柱观测用标记法在工作面上、中、下布置3条观测线,在移架后、下次移架前测量活柱下缩量。
根据循环的次数,可算出循环下缩量和下缩速度。
其测线与支架阻力测线对应布置,即分别布置在18X、60X、102X支架上。
3、统计观测沿工作面采煤机移动方向每隔5架作为一观测剖面,矿压部门每班(天)统计一次端面顶板的破碎情况及煤壁的片帮情况(包括梁端距、片帮、冒高超过0.3m以上的区域及顶板破碎情况),同时统计支架安全阀开启量(率)、顶板冒落状况和支架因顶板压力损坏的部件等。
瓦斯地质预测预报制度
瓦斯地质预测预报制度龙煤司2014年编制龙滩煤矿瓦斯地质预测预报制度为认真贯彻党和国家安全生产方针,保障职工的生命安全和健康,保证矿井安全生产正常运行,根据《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第四十二条、四十三条规定,我矿区域预测采用根据煤层瓦斯参数结合瓦斯地质分析的方法进行,特制定本制度。
一、根据《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第四十二条、四十三条之规定,我矿区域预测采用根据煤层瓦斯参数结合瓦斯地质分析的方法进行。
二、瓦斯地质分析法根据已开采区域确切掌握的煤层赋存特征、地质构造条件、突出分布的规律和对预测区域煤层地质构造的探测、预测结果,采用瓦斯地质分析和统计的方法划分突出危险区域。
当突出点及具有明显突出预兆的位置分布与地质构造的关系确定构造线两侧突出危险区边缘到构造线的最远距离,并结合下部区域的地质构造分析划出下部区域构造线两侧的突出危险区;否则,在同一地质单元内,突出点及有明显预兆的位置以上20m(埋深)及以下的范围为突出危险区。
三、无突出危险区和突出危险区以外的区域定名为其他区域,应当根据煤层瓦斯压力或瓦斯含量进行预测。
四、瓦斯地质单元,是根据地质特征相近的、未受到大的地质构造阻隔的一片区域。
在同一地质单元内,应该具有相同的煤质,相近的构造影响程度、煤层破坏程度、软分层厚度等,区内煤层基本连续,瓦斯能够沿煤层地区内较顺利地流动。
瓦斯地质单元划分要充分分析煤层、采区、工作面或是巷道的地质构造、瓦斯、构造煤等的具体条件,找出它们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区别和联系,按照一定的定量、指标组合,划分出不同级别的地段。
在采区或工作面划分突出带,进一步确定突出点,从而对煤矿生产实行分级管理、区别对待。
五、对矿井瓦斯地质单元实行统一编号,按照采区、东西两翼、南北走向对矿井地质单元进行编号。
如31201,3代表311采区;2代表背斜西翼,1代表背斜东翼,01代表地质单元编号。
31101代表311采区东翼第05号地质单元。
六、掘进和采煤工作面的瓦斯地质分析法煤与瓦斯突出区域预测通知单和预测图,在工作面掘进或回采前3个月发放到通瓦科、防突队、调度室、安监处、施工队。
煤矿地质预测预报制度
煤矿地质预测预报制度篇一:英安煤矿地质预测预报管理制度煤矿地质预测预报管理制度英安煤矿地质预测预报管理制度第一条、为做好矿井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的预测预报工作,确保矿井安全生产,杜绝矿井地质灾害和透水事故的发生,根据《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严格按照《矿井水文地质规程》、《煤矿防治水条例》中关于矿井水害分析及预测预报的要求,做好水害分析、预测预报工作,确保矿井安全生产。
第三条、每年年初、季初,由煤矿安全生产技术室负责人组织有关人员,根据矿井采掘计划,结合水文地质资料,全面分析水害因素,绘制水害预测图,编写水害分析报告。
水害分析报告编制完毕后,按有关规定及时报公司总工程师审查、批准。
第四条、煤矿安全生产技术科负责人对各采掘工作面每月组织一次检查,对年初、季初编制的水害分析报告及预测图及时进行补充、修订和报批。
第五条、煤矿安全生产技术科负责人应定期深入现场检查,发现险情,及时发出水害通知。
第六条、矿井各施工地点的水文情况发生异常,各负责采掘的技术人员,及时向煤矿安全生产技术室负责人汇报,煤矿安全生产技术科负责人在规定时间内向公司安全生产技术部汇报。
第七条、各采掘队负责人、煤矿安全生产技术科负责人注意收集各采掘工作面水文地质资料,为预测预报工作提供依据。
第八条、坚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则,对可能出现水害的施工地点,作业规程中必须有相应的安全措施。
第九条、根据地质资料和实际测量工作,准确预报掘进巷道前方是否有老窑、采空区和火烧区存在,确保施工安全。
第十条、贯通巷道贯通前,炮掘不小于20m,机掘不小于50m,必须下达贯通通知单。
第十一条、违反本制度任一条款规定处相关责任人50-200元罚款。
篇二:煤矿水文地质预测预报制度水文地质预测预报制度1、为做好矿井水文地质工作,掌握矿井水文地质规律,研究和解决矿井生产建设中的水文地质问题,防治水害,为矿井建设提供技术保障,保护和利用地下水资源,特制定本制度。
地质灾害防治预测预报制度
地质灾害防治预测预报制度地质灾害是指由于地壳运动、岩体破裂以及气候变化等原因导致的地表或地下的自然灾害。
地质灾害具有突发性、随机性和破坏性大的特点,对社会的人员安全、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为了有效预防和减轻地质灾害带来的损失,需要建立地质灾害防治预测预报制度。
地质灾害防治预测预报制度是指根据地质灾害的发生规律,通过对地质灾害的动态监测和数据分析,提前发现灾害的迹象,并预测灾害的发生可能性和影响范围,进而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提供准确的预警信息,以保障社会的安全和稳定发展。
首先,要加强地质灾害的监测和数据收集工作。
地质灾害的监测包括地震、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等各类灾害的监测,通过设置监测站点,安装相关仪器设备,收集地质灾害的时空数据,建立完善的监测网络,实现对地质灾害的全面监测。
其次,要加强地质灾害的数据分析和建模工作。
通过对地质灾害监测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利用地质灾害的统计学和数学模型,研究地质灾害的发生机制和规律,揭示各种地质灾害的特点和趋势,为预测和预报地质灾害提供科学依据。
第三,要建立地质灾害的预测和预报模型。
根据地质灾害的历史数据和环境背景,结合地质灾害的变化趋势和影响因素,建立适用于不同类型地质灾害的预测和预报模型,提供准确的地质灾害预报信息。
第四,要及时发布地质灾害的预警和预报信息。
建立地质灾害预警和预报的发布系统,通过媒体渠道和信息网络,及时向社会公众发布地质灾害的预警和预报信息,引导公众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第五,要加强地质灾害防治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是指通过地质工程、生态工程等手段对地质灾害进行治理和预防的技术方法。
要加大对地质灾害防治技术的研发力度,加强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提高地质灾害防治的效果和能力。
地质灾害防治预测预报制度的建立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政府、科研机构、社会组织和公众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科学的预测和预报,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才能有效减轻地质灾害带来的损失,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矿井地质灾害预测预报制度(5篇)
矿井地质灾害预测预报制度第一节总则地质灾害预测预报是煤矿生产建设中不可或缺的基础工作,也是提高防治地质灾害保障能力的重要手段。
为了进一步加强矿井防治地质灾害工作,充分发挥地质“尖兵”作用,超前、准确地为矿井安全生产提供地质和水文地质资料,结合矿井生产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节职责划分一、生产技术科职责(1)负责地质灾害预测预报日常管理工作,制定落实《地质灾害预测预报管理办法》。
(2)编制矿井年度、季度、月度、每周《地质灾害预测预报》及临时预报,并跟踪验证分析和总结。
(3)负责《地质灾害预测预报》的编制上报工作。
(4)负责督促施工队组按照地质灾害预测预报或临时地质预报编制作业规程或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5)负责施工队组超前探放水、地质钻探等指令性工作任务的安排及报工工作。
二、调度室职责(1)负责井下开掘及回采过程中出现的地质条件变化时信息的传递。
(2)负责地质构造、探放水、物探施工的有关协调工作。
三、通风队职责负责提供各采掘开头面实测瓦斯和二氧化碳涌出量数据、分析预测结果,用来作为地质预测预报资料。
四、队组职责(1)根据地质灾害预测预报编制作业规程或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2)根据职能部门的指令安排,负责本单位作业头超前探放水、地质构造的钻探施工。
(3)负责在掘进或回采过程中水文发生异常时,及时向矿调度室和地质测量科汇报。
第三节预测预报的主要依据一、地质灾害预测预报的依据(1)根据《地质报告》中已经查明的地质构造包括断层、陷落柱、冲刷带、褶曲、薄煤区、查明的水文地质情况等进行预测预报。
(2)根据巷道在掘进、回采过程中实际揭露水文地质情况,利用地质构造和水文地质的规律,对相邻巷道或工作面进行预测预报。
(3)根据超前钻探探查结果,发现地质构造或富水区,进行补充临时水文地质预报。
(4)根据精查地质勘探查明井田水文地质情况进行预测预报。
(5)根据巷道施工过程中实际揭露巷道顶板淋水情况进行预测预报。
(6)利用有关水文地质科研成果进行预测预报工作。
煤矿地质预测预报预警制度
贵州百里杜鹃红林乡黔鑫煤矿地质预测预报预警制度编制:审核:日期:2020年5月地质预测预报预警制度一、为做好矿井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预测预报工作,确保矿井安全生产,杜绝矿井地质灾害和透水事故的发生,根据《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特制定本制度。
二、严格按照《矿井水文地质规程》、《煤矿防治水细则》中关于矿井水害分析及预测预报的要求,每月做好水害分析、预测预报工作,确保矿井安全生产。
三、每年年初、季初,由煤矿生产技术科负责人组织有关人员,根据年度采掘计划,结合矿井水文地质资料,全面分析水害隐患,绘制水害预测图,编写水害分析报告。
水害分析报告编制完毕后,按有关规定及时报公司总工程师审查、批准。
四、地测科负责人及时掌握井下各个采掘工作面的地质变化情况,严格坚持“逢掘必探、先探后掘”,每循环应探明前方至少60m、巷道轮廓线外10m范围内地质构造、煤层赋存等情况,确定工作面最大允掘距离。
对年初、季初编制的水害分析报告及预测图及时进行补充、修正和报批,发现险情,及时发出水害通知单,并报矿调度室。
五、严格执行井下探放水“两探、一撤、三专”的要求,查清采掘工作面前方是否有水害威胁,根据钻孔实际数据分析前方地质构造、煤层赋存等情况,并及时上图。
六、地测科技术人员要经常入井,掌握井下各个施工地点的涌水量变化情况,一旦施工地点的水文情况发生异常时,及时发出水害通知单,并报矿调度室。
七、地测科技术人员、煤矿安全生产技术科负责人注意收集各采掘工作面水文地质资料,为预测预报工作提供依据。
八、坚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则,对可能出现水害的施工地点,作业规程中必须有相应的安全措施。
九、根据地质资料和实际测量工作,准确预报掘进巷道前方是否有老窑、采空区存在,确保施工安全。
十、贯通巷道贯通前,炮掘不小于20m,综掘不小于50m,必须下达贯通通知单。
十一、违反本制度任一条款规定处相关责任人100-500元罚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煤矿地质预测预报管理制度
大元煤矿地质预测预报管理制度
第一条、为做好矿井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的预测预报工作,确保矿井安全生产,杜绝矿井地质灾害和透水事故的发生,根据《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严格按照《矿井水文地质规程》、《煤矿防治水条例》中关于矿井水害分析及预测预报的要求,做好水害分析、预测预报工作,确保矿井安全生产。
第三条、每年年初、季初,由煤矿安全生产技术室负责人组织有关人员,根据矿井采掘计划,结合水文地质资料,全面分析水害因素,绘制水害预测图,编写水害分析报告。
水害分析报告编制完毕后,按有关规定及时报公司总工程师审查、批准。
第四条、煤矿安全生产技术科负责人对各采掘工作面每月组织一次检查,对年初、季初编制的水害分析报告及预测图及时进行补充、修订和报批。
第五条、煤矿安全生产技术科负责人应定期深入现场检查,发现险情,及时发出水害通知。
第六条、矿井各施工地点的水文情况发生异常,各负责采掘的技术人员,及时向煤矿安全生产技术室负责人汇报,煤矿安全生产技术科负责人在规定时间内向公司安全生产技术部汇报。
第七条、各采掘队负责人、煤矿安全生产技术科负责人注意收集各采掘工作面水文地质资料,为预测预报工作提供依据。
第八条、坚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则,对可能出现水害的施工地点,作业规程中必须有相应的安全措施。
第九条、根据地质资料和实际测量工作,准确预报掘进巷道前方是否有老窑、采空区和火烧区存在,确保施工安全。
第十条、贯通巷道贯通前,炮掘不小于20m,机掘不小于50m,必须下达贯通通知单。
第十一条、违反本制度任一条款规定处相关责任人50-200元罚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