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地系统规划数量方法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五. 规划工作内容 1. 调查城市绿地概况,进行绿地现状分析 2. 制定总则,包括规划范围、依据、指导思想与原则、 规模期限与规模
3.制定规划目标与指标 4.制定市域绿地系统规划 5.确定规划布局与分区 6.城市绿地分类规划(包括公园绿地、生产与防护绿 地、附属绿地、其他绿地等)
3.城市防护绿地应满足工业卫生、生态保护、交通地带 和城市组团的防护要求。
4.楔形绿地的布置应利用自然地形、水系等条件,满足 减少热岛效应、调节小气候等要求,搞好楔形绿地建 设
5.结合上述绿地布置,在城市中建立各绿地间的有机 联系,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网络结 构。
6.城郊各类生态绿地宜根据城内绿地系统布局结构要 求,充分利用农业用地及现状、山水地形与植被等条 件因地制宜、合理地确定城郊生态绿地布局。
第二节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一.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概念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对各种城市绿地进行定性、 定位、定量的统筹安排,形成具有合理结构的绿 色空间系统,以实现绿地所具有的生态保护、游 憩休闲和社会文化等功能的活动。
城市绿线:在城市规划建设中确定的各种城 市绿地的边界线。 《园林基本术语标准(JJ/T91-2002)》
四. 规划步骤
现场调查
规划方案或纲要
规划草案 中期汇报
评审 规划成果
主要包括现场踏勘,文字、图纸、电子 文件、音像等资料收集,座谈访问,现 状问题分析研究,绘制现状图等内容。
对规划建设现状评价分析、确定规划基 本原则、目标、规划控制指标、基本布 局结构、各类绿地规划要点、投资框算 等。
在规划方案或规划纲要确定之后,对规 划内容进行调整修改、深化完善,按照 有关技术规定,形成评审成果和最终成 果。
绿地规划方案
绿地规划方案1. 简介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个绿地规划方案,以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和改善居民生活质量。
通过合理的规划和设计,我们可以创造一个健康、美观且社区友好的绿色环境。
2. 规划目标与原则绿地规划的目标是满足城市居民对自然环境的需求,增加城市绿色空间的比例,并提供多样化的功能。
以下原则将指导我们的规划工作:2.1 环保原则- 保护和维护现有的自然生态系统。
- 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植被。
2.2 可持续发展原则- 鼓励生物多样性,提供适合动植物生存和繁衍的环境。
- 最大程度地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
2.3 社区友好原则- 创造多功能的绿地,满足不同人群和年龄段的需求。
- 提供舒适的休闲和户外活动空间,增加居民参与社区活动的机会。
3. 绿地规划设计基于以上原则,我们提出以下绿地规划设计方案:3.1 绿地的分布- 在城市中心区域,建设多个绿地公园,以满足居民的休闲和娱乐需求。
- 在住宅区域、学校和商业区周边,增加社区公园和小型花园。
3.2 绿地的功能- 设计多功能的公园,包括散步区、儿童游乐区、健身器材区等,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 引入自行车道和跑步道,鼓励居民进行户外运动。
3.3 植被选择- 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植被,以降低维护成本并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 保持植物的多样性,以促进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
3.4 绿地管理- 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负责绿地的维护和管理。
- 定期进行绿地巡查,及时修剪植被、清理垃圾等。
4. 实施计划本绿地规划方案的实施应遵循以下步骤:1. 进行现有绿地资源的调查和评估。
2. 制定详细的规划设计方案,包括绿地的位置、功能和植被选择。
3. 寻求相关政府部门的支持和批准。
4. 筹集资金和资源,以支持绿地的建设和管理。
5. 逐步实施规划方案,并定期评估和调整。
5. 结论通过实施本绿地规划方案,我们将创造一个更加环保、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并增加社区的活力。
这需要政府、居民和其他相关利益方的合作和支持。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
用地、公共
设施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退路广场 用地、市政公用设施用地、绿地、特殊用地、水域和其他崩 用地的统称。
(27)城市绿线:规划的城市公园及其他绿地的外围边界线。 (28)道路红线:规划的城市道路路幅的边界线。 (29)建筑红线:城市道路两侧控制沿街建筑物或构筑物
划经分区到详规、设计等4个层次,或从系统规划经详规到 设计等3个层次; 中、小城市一般经过从系统规划、详细规划到设计等3个层 次。 特大城市或城区用地相对独立的大、中城市应编制分区规划
各层次规划设计重点
(1)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也是全市绿地系统 的总体规划,重点解决全市园林绿地系统规 划原则、目标以及规划城市绿地类型、定额 指标、布局结构和各类绿地规划、树种规划 及实施规划的措施等内容。与城市总体规划、 风景旅游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相关规 划相协调,并对城市总体规划等提出调整建 议。
(3)城市绿地率到2000午应不少于25%,到2010年应不少于30%。 (4)新建居住区绿地占居住区总用地比率不低于30%。 (5)城市道路均应根据实际情况搞好绿化*其中主干道绿带面积占道路总用地比
率不低于20%,次干道绿带面积所占比率不低于15%。 (6)城市内河、海、湖等水体及铁路旁的防护林带宽度应不少于30m。 (7)单位附属绿地面积占单份总用地面积比率不低于30%,其中工业企业、交
(6)在其他各类绿地合理布局的前提下,为了满足 生态环境和卫生防护的要求,需增加生态防护绿地 面积时,可以不受规定指标限制。
规划依据
由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规范,相关各 类规划和当地现状基础条件等四个方面的内 容组成
阜阳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阜阳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一、规划目标调整绿地布局结构,完善绿地类型,优化城市空间环境,创造特色园林景观,重视生态效应,形成以环、楔、带、廊、园为基本框架的绿地系统,2010年达到安徽省级园林城市标准,2020年达到国家级园林城市标准。
至2010年,规划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7.5平方米/人以上,人均中心区绿地面积达4平方米/人,绿地率达到28%以上,绿化覆盖率达到33%。
至2020年,规划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0平方米/人以上,人均中心区绿地面积达7平方米/人,绿地率达到31%以上,绿化覆盖率达到36%。
二、规划布局1.规划结构规划绿地结构概括为:“一环、二带、三廊、四楔、多园”的绿地结构模式。
“一环”:环绕颍州古城的环城公园。
“二带”:颍河风景带,泉河风景带。
“三廊”:京九绿地长廊,道路绿色长廊,高压线防护走廊。
“四楔”:分别从城市的西北、西、西南、东南方向楔入的四块楔形绿地。
“多园”:城市中的集中公园绿地。
2.公园绿地规划(1)城市公园规划重点布局18个城市公园,其中大型的城市中心公园为三角洲公园和古西湖生态公园。
①三角洲公园:位于城市中心的泉颍交汇处,颍河西路以北,区位条件优越,是城市绿地系统的“点睛”之处。
②古西湖生态公园:为遗址公园,以水面古景点的恢复为主体,体现城市历史的延续。
③其它各类重点公园:青颍公园:以文化休闲为主的综合性公园。
文峰公园:结合文峰塔,成为游憩、纪念性公园。
环城公园:位于河西老城区中心,由西城河景区、东城河景区、南城河景区构成,为带状游憩公园。
刘锜公园:位于西城河两岸,规划为纪念性公园。
结合景点建设,修复部分古城墙、刘公祠。
七渔河公园:位于城区西部七渔河东岸,为城市边缘以游憩、垂钓、休闲运动为主的开敞式公园。
清河公园:位于淮河路以北,中清河、西清河之间。
西清公园:位于三清路以南,西清河以西。
华桥沟公园:位于经济技术开发区,结合华桥沟,规划建设为服务于开发区的综合性公园。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笔记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笔记Part1绿地:配合环境创造自然条件,适合种植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而形成一定范围的绿化地面或区域。
城市绿地:城市中专门用以改善生态、保护环境、为居民提供游憩场地和美化景观的绿化用地。
城市绿地系统:是由一定质与量的各种绿地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绿色有机整体,也就是城市中不同类型、不同性质和规模的各种绿地,共同组合构建而成的一个稳定持久的城市绿色环境体系。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进行定性、定位、定量。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在规划方法上采用的是一种规则营造的规划方法,其特点是为城市绿地系统未来的发展提供指引,侧重于引导和控制,规划依托于理性的分析。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主要任务(P3)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目的:(1)明确城市绿地建设的任务和要求,为城市绿地管理提供依据(2)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3)塑造富有特色的城市形象(4)协调城市绿地多种功能,控制或引导城市绿地规划设计规划层次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一般有两种编制形式:第一种是作为城市总体规划的一个组成部分第二种是单独进行的专项规划城市规划的五个阶段:1.城市规划纲要——定向示意性图纸2.城市总体规划——定性 1:5000~1:250003.分区规划——定量 1:50004.控制性详细规划——定位 1:1000~1:20005.修建性详细规划——定形 1:500~1:2000中国的城市规划体系:区域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总体规划分区(期)规划城市详细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现代城市的5个基本因素:人口规模、人口密集、行政地位和行政区域、产业结构、城市设施Part2著名的规划思想和理论:以城市结构优化为导向的理想绿地模式以环境与生物保护为导向的生态绿地模式以人类利用和功能区分为导向的功能绿地模式伯肯海德公园标志着第一个城市公园的建立19世纪下半叶,欧洲、北美掀起了城市公园建设的第一次高潮,称之为“公园运动”。
公共卫生运动、环境保护运动、城市美化运动这三者贯穿西方城市化的全过程,深刻地影响了近代城市规划的起源。
绿化计量公式范文
绿化计量公式范文绿化计量是指对绿地植被进行量化测算,以评估和监测绿地的质量和效益。
绿化计量可以帮助衡量绿地面积、树木数量、植被覆盖率、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指标,从而为城市绿化规划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介绍一种常用的绿化计量公式,主要包括面积计算、树木数量计算和植被覆盖率计算三个方面。
一、面积计算公式绿地面积是绿化计量的基本指标之一,其测算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包括实地测量和遥感影像解译等技术。
其中,根据实地测量的方法,面积计算公式如下:绿地面积=面积长度×面积宽度其中,面积长度和面积宽度分别为绿地的实际测量值,单位为米。
通过这个公式,可以得到绿地的实际面积。
二、树木数量计算公式绿地内的树木数量是评估绿地质量和生态效益的重要指标之一、树木数量计算公式如下:树木数量=绿地面积×树木密度其中,绿地面积为上述面积计算结果,树木密度即绿地内单位面积的树木数量。
树木密度可以通过实地调查测算得到,或者根据城市绿地规划标准和设计要求进行估算。
单位为株/平方米。
三、植被覆盖率计算公式植被覆盖率是评估绿地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指标之一、植被覆盖率计算公式如下:植被覆盖率=(绿地面积-未覆盖地表面积)/绿地面积×100%其中,绿地面积为上述面积计算结果,未覆盖地表面积为绿地内没有植被覆盖的地表面积。
植被覆盖率一般用百分比表示,描述绿地的植被覆盖程度。
此外,还可以通过计算生物多样性指数等方法来评价绿地的生态效益,但相关计算公式较为复杂,需要借助生物学和生态学的专业知识。
绿地的生物多样性指数一般包括物种丰富度、物种均匀度和物种多度等指标,可以通过实地调查和数据分析来计算。
总结起来,绿化计量公式主要包括面积计算、树木数量计算和植被覆盖率计算三个方面。
通过这些公式,可以对城市绿地的面积、树木数量和植被覆盖率等指标进行科学测算和评估,为城市绿化规划、设计和管理提供参考和依据。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布局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布局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布局一、基本概念1、城市绿地城市是人类社会活动和经济活动高度集中的地区,是市民生活的环境载体。
绿地一词的定义和范围,各国的法律规范和学术研究对它的解释也不尽相同,在西方城市规划概念中一般不提“城市绿地”,而是称为开敞空间。
城市中的绿地对于城市的形态、功能具有很大的影响,它是城市的有几座城部分。
我国现行标准城市绿地是:城市建成区或规划区内覆有人工(或自然)植被的用地,指以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为主要存在形态的城市用地。
它包含两个层次的内容:一是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用于绿化的土地;二是城市建设用地之外,对城市生态、景观和居民休闲生活具有积极作用、绿化环境较好的区域。
2、绿地系统的定义及特征所谓绿地系统,是由一定质和量的各类绿地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具有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绿色有机整体。
城市绿地系统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整体性特征城市绿地系统中,不同的绿地类型既相对独立又有机联系,发挥各自不同的作用;绿地类型的有机结合使得整个绿地系统发挥更多的综合功效。
(2)层次性特征现代城市绿地系统都具有一定完的内部也随着时间、季节的更替转换,发生着变化,导致整个城市绿地系统整的层次结构体系,按照规模及精细程度可以从大到小分为宏观层次、中观层次和微观层次。
(3)互动性特征包括绿地系统各层次、要素内部的互动和绿地系统与城市其他系统间的互动。
(4)时间性特征绿地系统是一种有生命的系统。
根据植物生长和植物群落演替的规律,植物景观会随时间、季节、年龄逐渐产生周期性的变化,绿地系统的时间性演变特征。
(5)开放性特征城市绿地是城市环境中唯一有生命的面向每一个居民的市政基础服务设施,是向公众开放的开敞空间。
二、城市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1、提供生态产品城市绿地系统作为自然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城市重要的生态产品生产者。
(1)城市绿地中的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降低环境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在城市低空范围内调节和改善城区的碳氧平衡,缓解和消除局部缺氧,以改善局部地区的空气质量。
绿地系统规划
绿地系统规划绿地系统规划是城市规划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它对城市的环境、生态和居民的生活质量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个好的绿地系统规划可以保护城市的生态环境,提供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绿地系统规划的内容。
1. 绿地系统规划的目标:绿地系统规划的目标是保护城市的生态系统,提供优雅、可持续和可访问的绿色空间,满足居民的休闲需求,并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和生态环境。
2. 绿地系统的功能分区:根据绿地的功能和使用需求,绿地系统可以分为公园、植物园、游乐场、运动场等不同的功能分区。
这些功能分区的位置和规模应该能够满足居民的各种需求,并保持城市的生态平衡。
3. 绿地的规模和布局:绿地系统规划需要考虑到城市的整体规模和布局。
大型城市应该有大面积的绿地,以满足大量人口的休闲需求。
绿地的布局应该合理,覆盖城市的各个区域,并与其他的城市设施相互配合,形成有机的整体。
4. 绿地的设计和建设:绿地的设计和建设应遵循生态保护的原则,尽量保留和利用城市自然资源,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绿地的设计应注重景观效果,使人们在其中能够得到放松和享受。
同时,要灵活运用各种植物和景观要素,创造多样化和富有特色的绿地空间。
5. 绿地的管理和维护:绿地系统规划不仅要考虑到绿地的设计和建设,还要考虑到绿地的管理和维护。
绿地的管理应该有一个完善的机构和体系,负责绿地的日常管理、环境保护和维护工作。
绿地的维护要及时、高效,确保绿地的整洁和安全。
6. 绿地的环境效益:绿地系统规划不仅对居民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还可以为城市带来经济效益。
绿地可以提高城市的整体形象和吸引力,增加城市的旅游业和文化产业,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
绿地系统规划是一个复杂而细致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城市的社会、经济和生态因素,并与其他的城市规划和环境保护工作相互配合。
只有做好绿地系统规划,才能保护城市的生态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创造一个宜居的城市环境。
绿地系统规划要点
1、规划目标以景观生态学原理为为指导,立足地域特色,弘扬文化科技内涵,坚持生物多样性,通过水体、水系及绿地,力争建立起全区的、多类型、多层次、多功能的绿色空间网络,高新区建设成为绿地系统特色突出、环境优美的园林式、生态型高新技术产业区。
同时与外围城市绿地系统相衔接,与整个城市协同构建绿色空间体系,建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人居环境。
2、绿地建设标准至2020年,绿地达970.4万m2,其中公共绿地568.48万m2,防护绿地401.92万m2,人均绿地15.31m2,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城市园林绿地系统。
3、绿地规划原则(1)生态原则以生态学基本原理为指导,强调多种绿地并存,满足生物的多样性需求,开辟城市绿色廊道,构筑城市绿色体系网络,使生态环境持续发展。
(2)整体性原则点、线、面相结合,使各类绿化有机联系起来,相互衔接,组成一个完整的绿地体系。
使城市绿地宏观层面与城市大环境范围内绿地组成系统,中观层面在城区范围内组成网络,微观层面在城区局部地段形成可憩可游的绿色空间。
(3) 可持续发展原则充分保护、利用现有绿地资源,保证生物的多样性,加强居民绿化保护意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走城市可持续发展之路。
(4) 游憩观赏原则以人为本是城市的基本理念之一,突出反映在市民对绿色空间的需求,城市应当为市民提供优美、舒适、方便,并具有一定文化内涵的绿色空间体系,以增加城市凝聚力。
在普遍绿化的基础上重点建设公共绿地,改善环境,满足居民休憩游览需求。
合理改造利用沿河沿渠岸线,加大河渠两岸绿化,布置滨水绿化休闲空间,建立滨水生态绿化走廊。
(5)因地制宜原则根据不同绿化植物的性质,结合当地土壤、气候等特点,因地制宜,合理配植。
4、绿地布局结构绿地布局结构:贾鲁河、须水河、索须河和引黄干渠横穿整个高新区,利用其滨水绿带空间构筑起高新区基本的绿色生态构架,在科技大道中部南北两侧分别设置30m和100m的绿化带,沟通新区和旧区之间的绿地系统,与外围城市水系、绿地系统及农田保护区相联系,维持良好的区域生态环境;形成以公园、城市广场为点,滨水绿化、道路绿化和防护绿化为线,以大面积的生态绿地为面的点、线、面相互结合的多层次的绿地系统。
第三章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
五、规划方法
建立稳定的生态植物群落 片状混交的植物群落结构 建立以乔木为主的疏林草地群落结构 创造高低错落的复层群落结构
第三章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
第一节 城市园林绿地的类型
第二节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指标
绿地的主要统计指标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Aglm=Agl/Np
式中 Aglm——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人); Agl——公园绿地面积(㎡); Np——城市人口数量(人)。 Agm=(Ag1+Ag2+Ag3+Ag4)/Np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二、绿地布局的形式 • 块状绿地布局 • 带状绿地布局 • 楔形绿地布局 • 混合式绿地布局
花园城镇布局 公园花园路系统布局 林带网系统布局 郊区森林及森林公园布局
第四节 城市园林绿化的树种规划
一 、基本知识 生物多样性是指各种各样的生物及其与环境形成 的生态复合体总和,以及它们的各种生态过程 生物多样性包括四个层次:遗传多样性、物种多 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
二、措施 增加城市公共绿地的种类 丰富绿化层次,增加花灌木及地被植物的运用 按照生态学和群落学的要求,根据植物的生态习 性进行配置 开发野生种质资源,培育优良品种,或引进和选 育该城市绿地建设的适生树种
三、规划理论基础
城市生态学理论 生态园林理论 植物群落学理论 风景美学的理论 四、规划原则 要基本切合本区域森林植被所展示的自然规律 以乡土树种为主,并适当选用经过长期考验的外 来树种 要选择抗性树种 以乔木树种做主体,形成城市园林绿地的骨架, 同时做到乔、灌、藤、花、草全面合理的安排 贯彻“适地适树”原则
第三节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布局原则和形式
一、原则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应结合城市其它部分 的规划,综合考虑,全面安排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必须因地制宜,从 实际出发 城市园林绿地应均衡分布,比例合理,满足 全市居民休息游览需要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既要有远景的目标, 也要有近期的安排,做到远近结合
探讨如何确定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指标
探讨如何确定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指标内容摘要:合理制定各类园林绿地规划建设指标和定额,是绿地系统规划主要的工作环节。
有关研究表明,科学的衡量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建设的高低,需要有多项综合指标体现其可持续发展能力。
关键词:规划指标绿地率正文:规划指标体系的意义与作用在于,1衡量城市绿地系统水平的重要依据。
2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提供量化的依据。
3是确定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目标的主要。
4是绿地系统规划主要的工作环节。
随着年月的增长,指标也在发展变化着,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变化,目前在我国,20世纪50年代我国衡量城市绿化水平的指标,仅有树木株数、公园个数和面积、年游人量;70年代后期,提出了以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和绿化覆盖率作为衡量指标;3“城市生存环境绿色量值群的研究”的分类。
生存环境绿色量值群,分成5类40项指标。
城市生存环境绿色量值群分类指标,主要分为5大类:第一类,基本指标;第二类,绿化结构指标;第三类,游憩指标;第四类,计划管理指标;第五类,人均指标。
其中第一类“基本指标”与第五类“人均指标”是最主要的。
我国目前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指标体系: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建成区绿地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人均绿地面积(㎡);城市中心区绿地率(%);城市中心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
关于指标简介,①、绿地面积:公园绿地 生产绿地 防护绿地 附属绿地 其他绿地5大类绿地面积的总和。
②、绿地率:指在城市一定区域范围内,绿地面积占总面积的比例。
③、绿化覆盖面积:在城市一定范围内所有用于绿化的乔木、灌木和地被、多年生草本植物的垂直投影面积,也包括绿地以外的单株树木等覆盖面积。
乔木树冠下的灌木和地被草地不重复计算。
④、绿化覆盖率:在城市一定范围内绿化覆盖面积占区域总面积的百分比。
⑤、屋顶绿化面积:指各类建筑屋顶、地下和半地下建筑顶层的绿化面积,即屋顶花园面积。
⑥、垂直绿化面积:指建筑墙面、栏杆、柱体、高架道路和立交桥体等竖向绿化覆盖的面积。
绿地系统规划实施方案
绿地系统规划实施方案
为了更好地建设城市绿地系统,提升城市环境质量,改善居民生活条件,我们
制定了以下绿地系统规划实施方案。
首先,我们将对城市现有的绿地资源进行全面调查和评估。
通过对城市各区域
的绿地分布、类型、面积和利用率等方面进行调查,全面了解城市绿地资源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后续规划提供数据支持。
其次,我们将制定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目标。
根据城市发展规划和居民需求,明
确绿地系统规划的总体目标和具体指标,包括绿地覆盖率、绿地类型结构、绿地利用率等方面的目标,确保规划目标具体、可行。
接下来,我们将进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设计。
结合城市的地形地貌、自然环境
和城市发展需求,科学规划城市绿地系统的布局、结构和功能分区,合理确定各类绿地的位置、规模和功能定位,打造多样化、多功能的城市绿地系统。
然后,我们将制定城市绿地系统建设实施方案。
根据规划设计确定的绿地布局
和功能分区,制定具体的建设方案和时间表,明确绿地建设的重点区域和重点项目,统筹安排资金和人力资源,推动绿地系统建设工作的顺利实施。
最后,我们将加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实施的监督和评估。
建立健全的监督评估
机制,对绿地建设工作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确保规划实施效果的达到预期目标。
总之,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将有力地推动城市绿地建设
工作的有序进行,提升城市绿地系统的整体质量和水平,为构建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环境,创造更美好的城市生活提供坚实的基础和保障。
第二章 绿地系统规划1
二、影响城市园林绿地指标的因素 1、国民经济水平; 2、城市性质; 3、城市规模; 4、城市自然条件; 5、城市现状。
三、绿地指标制定的依据
1、国内城市绿地的现状水平: 2、国外城市绿地水平; 3、环境保护的科学要求; 4、游憩绿地的合理容量。
四、城市园林绿地指标的计算
1、计算城市现状绿地和规划绿地的指标时,应分别采用 相应的城市人口数据和城市用地数据;规划年限、城市建设 用地面积、规划人口应与城市总体规划一致,统一进行汇总 计算。
以下方面:
• 城市概况、绿地现状(包括各类绿地面积、人均占有量、 绿地分布、 质量及植被状况等);
• 绿地系统的规划原则、布局结构、规划指标、人均定额、各类绿地规 划要点等;
• 绿地系统分期建设规划、总投资估算和投资解决途径,分析绿地系统 的环境与经济效益;
• 城市绿化应用植物规划、古树名木保护规划、绿化育苗规划和绿地建 设管理措施。
楔状、放射状、带状、放射环状、指状等。 我国的城市绿地系统,从形式上可以归纳为四种: 1、块状绿地布局: 2、带状绿地布局; 3、楔状绿地布局; 4、混合式绿地布局。
二、绿地布局的目的 1、满足全市居民方便地游览和休息; 2、维护大的生态环境系统平衡; 3、形成舒适的生产、生活环境; 4、满足各类防护的需要; 5、丰富城市的艺术面貌; 6、有利于花园城市的建设。
5、强调在保护和发展地方生物资源的前提下,开辟绿色廊道,保护城 市地区的生物多样性;
6、依法规划与方法创新相结合,规划观念与措施要 "与时俱进",符合 时代发展要求;
7、发扬地方历史文化特色,促进城市在自然与文化发展中形成个性和 风貌;
8、城乡结合,远近期结合,充分利用生态绿地系统的循环、再生功能, 构建平衡的城市生态系统,实现城市环境可持续发展。
城市规划第六章5节
4、混合式绿地布局 • 综合运用点线面结合 • 居民可以获得最大的绿地接触面, • 利于城市环境的改善 • 同时丰富城市景观风貌
(二)绿地布局的目的与要求
1、目的: 满足全市居民方便游览休息的要求; 满足城市生活及生产活动安全的要求; 满足工业生产防护的要求; 满足城市艺术面貌的要求。
2、基本要求 四个要求互相联系,缺一不可
第五节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方法
一、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规划层次 二、城市绿地规划程序 三、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依据 四、城市绿地系统总体规划基本原则 五、城市绿地系统的布局 六、城市绿地分类规划 七、城市绿线管理规划 八、城市绿地建设规划 九、重点绿地详细规划 十、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案例分析
第五节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方法
三效益。城市绿地应均衡分布,比例合理,满足全市居民 休息游览要求。 ▲ 参照人口密度,计算服务半径
▲ 4个结合: 点、线、面;
大中小;
集中与分散;
重点与一般 ➢ 加强与邻近城市间的区域合作,构建区域性生态系统
5、远近结合原则 ➢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既要有远景目标,又要有近期安排,
远近结合。 ▲ 考虑城市建设规模和人口规模的扩大 ▲ 苗圃——植物园; 革命遗址——名胜公园; 林带——森林公园
3、防护绿地 (1)规划内容 (2)生产绿地的选择 • 防风林 • 通风林 • 卫生防护林 • 农田防护林 • 水土保持林
4、附属绿地 (1)居住绿地规划内容
规划原则 ① 相对自成体系, ② 植物造景为主 ③ 绿化种植人性化 ④ 垂直绿化与天台绿化 (2)道路绿地规划内容
5、其他绿地 规划要点 • 生态优先原则 • 资源保护原则 • 规划布置绿化隔离带 • 高绿地率控制区 • 结合农村产业结构布局
10绿地系统规划
绿地系统规划(一)现状分析1、绿地系统不健全现状绿地呈点状、块状随机分布,且分布不均匀,绿地之间缺乏系统联系,综合生态效应差,道路绿化水平低,居住区绿地少。
2、绿化建设用地紧张现状人均城市建设用地为80平方米/人,属国家指标的中下限水平,人均公共绿地仅为2.19平方米/人,大大低于国家定额指标,在全国同类省会城市中也属较低水平。
3、绿地形态布局不合理近年来,随着园林绿化建设的加强,城市绿化量增加显著,但便于市民使用的“亲自然性”绿化环境不多,滨水绿地的断面形式单一。
(二)规划要点1、建构城市绿化网络鉴于兰州城市建设用地的紧张,绿化网络的建构必须以结构的合理性来弥补数量的不足。
利用兰州新城规划建设的契机,确保绿化用地的落实,形成周边生态保护圈和内部绿地网络的大格局,以取得最佳的自然生态效应。
在兰州“两山夹一川”生态构架的基础上,以黄河河道为主脊,以拦河道、排洪沟为支系形成城市绿化网络。
规划在崔家大滩沿南河道建设防护林带及公共绿地,与南侧的彭家坪和北侧的万亩桃园形成跨黄河的绿色廊道,同时向东与马滩的南河道绿带连接,再向北跨越黄河通过排洪沟绿带与北山、白塔山联系。
2、创造富有特色的绿色景观兰州拥有独特的大自然山水构架,绿地系统若经营得当,可形成“山在城外,水绕城中,山水相伴,四季常青”的景观特征。
为确保现代化大尺度的城市空间与自然山水相契合,规划通过南北向的道路绿化和排洪沟绿化反映城市与自然融合依托的空间关系。
在黄河两岸形成“四季常青,三季有花,水映城廓,树伴流水”的绿色格局,把黄河两岸的滨河绿带建设成开放式大型带状公园,分段建设标题性景区,形成段段不同,景景有别的自然风景林。
3、强化绿地的游憩功能公共绿地按市、区、居住区和居住小区四级配置,建设与城市密切相关的市级、区级、居住区级和居住小区级公共绿地。
规划有意识地突出公共绿地开放性、均匀性的特点,以便于市民贴近城市的自然空间。
另外,充分利用城市道路交叉口、立交桥和各类大型公建,设置街头小绿地,即可提供市民休憩,又能改善城市道路景观及局部地区的小气候环境。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设计原则及规划层次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设计原则及规划层次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城市的发展水平,当前,我国各个地区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虽然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随着现代化城市进程的加快,传统的绿地系统规划方法已经难以满足城市发展需求,结合当前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存在的问题,从全局角度出发,统筹规划,协调发展,加大对绿地系统规划的.研究力度,为人们创造一个健康、舒适、美好的城市环境。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设计原则1以人为本市民是城市生活的主体,城市规划区的绿地系统规划应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充分了解市民对城市环境的要求和需求,合理划分绿地系统,实现人与大自然的和谐相处。
2因地制宜我国幅员辽阔,各个地区的气候特点、水文条件存在明显差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不能生搬硬套,应深入分析不同城市自身的特点和独特文化内涵,了解城市发展趋势,因地制宜,采取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方案,做好绿地系统规划的分析和预测,推动城市绿地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3协调性城市绿地系统是现代化城市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规划设计符合现代化城市发展要求,突出绿地系统的作用、关系和地位,实现绿地系统和城市各项基础设施的相互融合,体现出城市发展的协调性和连续性,实现城市绿地系统最大化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城市规划区中绿地系统规划层次1.市域绿地系统城市区域绿地系统应以保护绿化环境为基础,积极开发各种具有休闲、旅游等功能的绿地系统,组成市域范围内的绿化防护和游憩体系[3],改善城市远郊区的自然生态环境。
2.城市规划区绿地系统城市规划区绿地系统规划应符合城市整体规划要求,合理划分城市绿化系统和建设用地,将绿地空间布局和现代化城市发展布局有效结合起来,组成良好的城市绿化生态屏障,为城市建设区域中的人们提供游憩、生态的功能,推动城市近郊区的绿地系统规划,实现农村经济和现代化城市建设的协调发展,在市域绿地系统和城市建设用地之间形成良好衔接和过渡。
3.城市建设用地绿化系统城市建设用地绿化系统规划应符合城市空间布局,重点解决城市绿化特色、绿地指标、用地性质、绿地规划范围等问题,改善城市自然环境和景观环境,设计城市外围和内部空间之间的绿地系统,满足市民接近大自然的心理需求。
城市绿地景观规划设计的方法有哪些
城市绿地景观规划设计的方法有哪些城市绿地景观规划设计的方法有哪些城市绿地是城市景观规划的主要组成部分,对城市绿地景观实施规划不仅能改善城市生活环境,提高城市生态质量,而且有利于环境保护。
下面,店铺为大家分享城市绿地景观规划设计的方法,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景观绿地植物配置在植物的配置选择上,要根据用地的使用性质和功能来进行选择,例如是观赏性绿地,可以选择一些尽观赏性强的植物,尽量采用自然式的布局,充分发挥植物的自然姿态。
同时也要考虑到景色的四季变化,可分区段配置之物。
合理搭配植物,在平面上做到植物种植疏密合理,根据植物的树冠大小决定树的间距,在竖向上则做到高低层次、错落有致,也可以结合场地的地形和建筑组成有韵律、有节奏的空间,营造不同的场景氛围。
在植物的配置上最重要的是选择适合当地的植物,符合植物生长的要求。
景观绿地种植设计根据总体规划布局的要求采用不同的'种植形式。
例如在游园小路两边一般采用不对称种植,而在主要道路两边则采用规则式种植。
在植物的种植设计上尽量使植物以自然方式生长,充分利用常绿树和落叶树、乔木与灌木、速生树与慢生树之间的搭配,丰富视觉效果和空间变化;在道路两边应充分考虑遮阴效果的制造,同时宜选用树形优美、疏密有致、高低合适的树种。
在每一个区段应设置一个突出的季节植物景观,形成景观中心。
除了种植成本之外,植物栽种以后的养护费用也应该充分考虑。
景观绿地设施设计城市景观绿地中的设施是为了提供人们休息、娱乐或者装饰照明使用的小型设施,应该遵循经济、实用、美观的原则,综合考虑各种设施的设计和布置。
可用自然石块做成凳、桌,又可以在绿地内设置一些地灯、雕塑等,既方便使用,又与自然景观完美结合。
但是在规划设计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场地的安全性的考虑,如亲水平台、桥、假山,这些地方都容易造成事故的发生,所以应该设置栏杆、障碍等保护人们的安全。
城市景观绿地规划设计是城市景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发展、社会进步和自然演化过程中一种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因子地图法也称为“麦克哈格法”,简称“地图 法”或“地图重叠法”
a
4
一、生态绿地系统的能流和物流
生态系统中的每一个营养级的生物量,都是以化学形式积累的能量 。太阳辐射能等外界能量进入生态系统后,不断地从一个营养级转移 到另一个营养级。这种能量的转换是单向的,不能逆转。能量在生态 系统中通过物质形式的转换而流动,称能流。
全球绿色植物利用太阳能进行光合作用,制作的有机物质每年可达 1500-2000亿吨,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贮存 在有机物质里,提供给消费者使用。
a
9
地图法的优点:
(1)形象直观,它可将社会与自然环境等不同量纲的有关 生态因子转化为不同色度和明度的图像进行分析、评价。
(2)定位准确,因为所有生态因子都直接在地图上分析与 综合,得出的结论也能具体准确地落实在相应的空间地段上 。
(3)综合性强,能宏观的把握一个较大尺度区域内各个生 态因子的变化趋势,综合分析各种相关影响因子的作用结果 。
a
2
二、生态平衡的调节机制
主要依靠生态系统的自调节能力,人为调节只能作为 辅助的手段。
负反馈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具有重要意义。负反 馈是当系统的某种成分开始变化时,其它成分也相应地 发生一系列变化,而且这种变化最终又返回系统、减少 开始的那种成为的变化速度和作用。生态系统通过内部 负反馈机制进行自调节和自修复,达到自维持和自发展 的目的。
a
3
生态平衡能够自动调节的界线称为阈值
在阈值以内,系统能够通过负反馈作用,校正和调节人 类和自然所引起的许多不平衡现象。环境条件改变越出阈 值范围,生态负反馈调节就不能在起作用,系统因遭到改 变、伤害以致破坏。
阈值现系统的稳定性和多样性相联系。在成分多样、能 量流动和物质循环途径复杂的生态系统中,较易保持稳定 ,阈值越高,系统对外界压力和干扰的抵抗能力也愈大。
地图法基本原理:用一系列画在透明胶片上的生态因子 地图,进行多层次的单因素分析,然后针对具体的规划 目标,通过地图的重叠,找出对有关生态因子干扰最小 的区域。在运用地图重叠分析的过程中,也就对有关的 生态因子进行了筛选和评价,使得规划师能够综合考虑 社会和环境因素,在多种可能性选择中寻求最佳解决方 案。
a
1
平衡的生态系统,具有良好的的稳定性、恢复力、成 熟性、内稳定和自治力。平衡的生态系统,是系统的组 成和结构相对稳定,系统功能得到发挥,物质和能量的 流入、流出协调一致,有机体与环境协调一致,系统保 持高度有序状态。
生态系统中没有任何组分是持久不变的,生物有生有 死、能量有进有出、物质有存有灭,生态系统的平衡是 动态平衡。
a
8
生态因子地图法进行绿地规划研究的基本步骤: (1)确定规划目标及规划中所涉及的因子。 (2)调查每个因子在区域中的状况及分布 ,并根据其
目标的适宜性进行分级,然后用不同深浅的颜色将各个 因子的适宜性分级绘成不同的单因子透明片地图. (3)将两张及多张的单因子地图进行叠加得到复合 图。 (4)分析复合图的单因子重叠状况,并由此制定土 地利用的规划方案。
人口承载率比(SR)=预测人口/承载力人口
a
6
一、游憩空间定额法 这是城市绿地规划工作中常用的传统方法,来源于50年代前苏
联对文化休息公园每个活动场所里游人占地面积的统计结论。
我国现行的城市规划技术法规中,公共绿地和城市绿地总量规 划的计算依据:
1、人均公共绿地定额指标F=Pf/e(P为节假日城市居民的出游 率%,1988年为8%,预计每4年增加1个百分点;f为每个游人在公园 中所占有的面积m2/人,市区大型公园取值60,居住区公园取值30 ,e为周转系数,即高峰时在园游人与全日总游人量之比),计算 的结果,就会得出我国城市公共绿地规划定额指标7-11m2/人
a
5
人口承载力是生态系统自身生产的食物能量所能供养的最大人口 数。生态系统是一个开放系统,与外界的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实 际人口承载量会随着交换而发生改变。这种实际供养的人口数称为 “人口容量”。有外界食物能量的输入,人口容量可超过人口承载 力;反之,小于。
地球生物圈基本是一个封闭系统,其人口容量不能超过它的人口 承载力。而城市生态系统是人口容量高于人口承载力的系统,它必 须依赖于从系统输入的食物能量维持。对一个特定的城市区域规划 ,应当尽量把其作为封闭系统处理比较好,有利于合理控制城乡人 口容量和空间分配,而且有利于维护区域生态系统的持续自生、平 衡发展。
(4)应变力大,尤其适合快速地进行多方案的选择和比较 。
a
10
地图法的缺陷:
(1)地图法依据的是一种等权相加的数学思维方法 ,在实际的生态系统中,各因子的作用强度常呈非线性 函数关系,对于那些以对数函数、指数函数或三角函数 等复杂条件相联系的因子,用这种方法叠加求和的结果 就会出现较大的误差
第一节生态平衡的基本原理
一、生态平衡的基本概念
在任何一个正常的生态系统中,总是不断地进行着能 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并逐渐趋于相对稳定。生物有机体 与环境条件之间相互渗透、互相影响、互相制约,形成 一个复杂的统一体。这时,生态系统的能量和物流能较 长时间地保持平衡状态。植物、动物、微生物和人类之 间,构成完整的营养结构和典型的食物链关系,也保持 着一种动态平衡状态。这种平衡,主要是凭借生态系统 的结构和功能之间的关系获得最优化协调而实现的,称 为生态平衡。
生物体内需要的营养元素在生物圈里运转不息,从无机环境到有机 环境,再返回到无机环境中去,构成“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在生物 元素的循环中,植物、腐生植物、空气和水起着重要作用。
二、土地承载力与绿地发展
土地承载力是指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条件下,合理投入物质、能量 、和劳务后单位面积耕地的产出水平所能供养的人口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