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哲学部分常识复习提纲

合集下载

高三政治哲学常识部分总复习提纲

高三政治哲学常识部分总复习提纲

高三政治哲学常识部分总复习提纲前言1、世界观: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根本观点、根本看法。

方法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2、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它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两部分3、哲学和具体(学科)知识的关系:哲学是对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没有具体知识就没有哲学,所以,具体知识是哲学的(基础);哲学(概括出了众多具体知识的共性,反过来,)对具体知识的进一步研究具有(指导)作用(哲学是具体科学之母)。

所以,二者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第一课物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却能被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它是世界上万事万物的共性的概括。

1、整个世界万事万物都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被人的意识所反映,所以,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而不是意识、精神的产物。

2、意识:从起源看: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意识并非从来就有)从本质看: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实践客观事物人脑意识(从图见:缺乏三者之一,就不会产生意识。

)(人脑只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是意识的载体,没有人脑就没有意识,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其他动物虽有大脑,却没有意识;有了人脑,并非就有意识,意识来源于客观事物,没有客观事物也没有意识;没有实践也就没有意识,客观事物必须通过实践才能作用于人脑)3、意识有正确和错误之分。

区别:是否如实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

(宗教观念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虚幻的歪曲的反映。

所以是错误的意识。

)4、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表现在:㈠意识不仅能正确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正确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意识能正确反映事物,不等于人们的认识都一样;也不等于每个人的意识随时随地都是正确的。

原因:①客观方面: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特别是社会实践所达到的广度与深度(最根本的原因)②主观方面:A立场不同B世界观、人生观、思维方法不同C知识构成不同方法论:要端正立场,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来观察事物;学习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并以之为指导;学习科学知识;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

高考政治哲学部分复习治提纲

高考政治哲学部分复习治提纲

政治一轮复习哲学部分复习提纲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1、哲学的含义(从产生、本义)2、为什么学习哲学?(①本义+蓝标②作用③任务④功能)3、哲学与世界观、世界观与方法论、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4、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哪两方面)是什么、为什么?5、唯物、唯心的基本观点、基本形态、优缺点、代表观点?6、哲学的两个对子、两大阵营分别是什么?7、哲学与时代的关系?(为什么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8、为什么马哲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①产生条件②基本特征③地位作用)9、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10、为什么学习马哲?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1、世界的物质性原理、方法论?2、自然界的物质性原理、方法论?3、为什么人类社会是物质的?4、物质、运动、静止、规律的含义?5、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的原理、方法论?6、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原理、方法论?7、规律的客观性和意识的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方法论?8、意识的含义(从起源、生理基础、内容、本质)9、物质决定意识原理、方法论?10、意识能动作用原理、方法论?11、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原理、方法论?12、一切从实际出发(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13、实践的含义、特点(理解每个特点)及基本形式?14、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方法论?15、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检验标准的原因?16、真理的含义、特点(理解每个特点)?17、真理的具体性、条件性的原理、方法论?18、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认识反复性、无限性)原理、方法论?19、认识反复性、无限性的原因?20、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与实事求是的关系?P51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1、联系的普遍性原理、方法论?2、联系的客观性原理、方法论?3、联系的多样性原理、方法论?4、联系客观性的表现形式?5、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原理、方法论?6、系统与要素辩证关系原理、方法论?7、发展的普遍性原理、方法论?(实质)8、发展的前进行与曲折性相统一原理、方法论?(趋势)9、新旧事物的区别?10、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原理、方法论?11、矛盾的含义及基本属性?12、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区别、联系?13、对立统一规律原理、方法论?14、矛盾的普遍性原理、方法论?15、矛盾的特殊性原理、方法论?16、矛盾特殊性的含义、表现?17、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18、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原理、方法论?19、主要矛盾、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方法论?20、矛盾主要方面、次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方法论?21、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原理、方法论?22、辩证否定观的含义、特点、实质?23、辩证否定观的原理、方法论?24、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原理、方法论?25、为什么要创新?(哲学依据+意义)26、怎么样创新?(两个方法论)27、辩证法的总特征、实质与核心、根本要求?28、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区别P83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1、社会存在、社会意识的含义?2、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方法论?3、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根本观点?4、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含义?5、生产方式的地位?6、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原理、方法论?7、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基本规律?8、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实现途径?9、改革的性质、根本目的、作用?10、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原理、方法论?11、人民群众的含义、范畴、主体、范围?12、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的内容、现实意义、地位?13、怎样理解人的价值?14、价值观的含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地位?15、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原理、方法论?16、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含义、产生、特点及其社会历史性的意义?17、价值判断、价值选择的标准?18、影响价值选择、价值判断的因素?19、如何处理个人与人们群众利益的关系?20、怎么样实现人生的价值?(途径、客观条件、主观条件)第四单元高频主观题类型1、关键词:改革①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②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③改革的性质、根本目的、作用④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原理(5句话)⑤价值判断、价值选择的标准(2句话)2、关键词:人民群众①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原理(5句话)②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原理③价值判断、价值选择的标准(2句话)3、关键词:英雄模范①人的价值②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原理③价值判断、价值选择的标准(2句话)④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途径、客观条件、主观条件)。

高考政治总复习提纲(哲学生活)

高考政治总复习提纲(哲学生活)

(3)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唯物论与认识论)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与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唯物论的主要原理)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正确意识促进事物发展,要重视意识作用,树立正确意识.2、规律的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1)规律具有客观性,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基础,要求我们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

(2)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利用规律的条件,人在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

要求我们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认识和利用规律,造福人类.(3)要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总述:规律的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要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结合起来,一切从实际从发、实事求是。

3、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2)意识能够反作用于物质,对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正确意识促进事物发展,错误意识阻碍事物发展。

(3)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4)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4、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如何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①做事情要尊重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②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不断解放思想。

(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③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5、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原理:①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②物质是运动的承担着,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注意错误倾向:离开运动谈物质导致形而上学,比如刻舟求剑。

离开物质谈运动导致唯心主义,比如仁者心动。

6、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态,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

高考政治常识专题复习(哲学常识)

高考政治常识专题复习(哲学常识)

高考政治常识专题复习(哲学常识)高考政治温习专题:哲学知识第一局部唯物论(一)重要考点1.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迷信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物质的含义,世界的客观性原理:自然界与社会及其开展规律的客观性。

3.人的看法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看法可以反作用于客观事物,不同的看法对客观事物的开展起着不同的反作用。

4.物质和看法的辨证关系:一切从实践动身是人们正确看法世界、有效改造世界的基本立足点,从实践动身,树立中国特征社会主义,实事求是。

5.人具有客观能动性,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扬人的客观能动性的关系;物质运动的规律性与人的客观能动性的关系。

(二)考点中要留意的效果1.留意哲学上的物质概念与物质的详细形状、以及自然迷信上的物质的区别。

2.物质的独一特性是客观真实性,物质的基本属性是运动。

两者是不同的,前者是区别于看法而言的独一特性。

后者是指物质具有的属性中最基本的是运动。

3.世界的根源是物质,这提醒了世界的来源。

世界的实质是物质,这提醒了世界的共同属性和实质特征。

物质第一性,是相对看法第二性而言的。

看法是物质的反映,提醒的是物质决议看法。

4.看法的能举措用,首先表如古人的看法能正确反映客观世界,其次表如今看法能反作用客观事物。

前者不排挤看法对物质的反映有错误的方面,但强调能正确反映,要求人类不时探求,追求真理。

后者在前者的基础上得出两方面:正确的看法促进事物的开展,错误的看法阻碍事物的开展。

5.物质决议看法是一切从实践动身的哲学实际依据。

从实践动身复杂地说就是从客观存在的理想动身,从物质动身,就是路途方针政策和实际与客观存在的理想相分歧。

因此要支持从客观动身。

6.从实践动身要实事求是。

但从实践动身与实事求是又不是同等的。

前者的实际前提是物质决议看法,后者的实际前提是按规律办事。

7.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客观能动性是唯物论、辩证法和看法论的一致。

人的客观能动性的发扬必需以遵照客观规律为前提,不能违犯客观规律。

尊重客观规律必需发扬人的客观能动性。

高二政治哲学常识复习提纲

高二政治哲学常识复习提纲

高二政治哲学常识复习提纲一、唯物论部分(主要原理、观点)1、自然界的客观性原理: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必须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2、规律的客观性原理: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规律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但人们能够认识并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做到按规律办事。

3、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1)辨证唯物论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2)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4、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辨证关系原理:一方面,客观规律性始终制约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尊重客观规律是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另一方面,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辩证法部分(一)联系的观点(普遍性、客观性、条件性、可变性、多样性)1、事物联系的普遍性原理:(内容及方法论要求)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其中没有任何一个事物孤立地存在,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

事物的联系还具有客观性。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孤立的观点。

2、整体和部分的辨证关系原理:(内容及方法论要求) 唯物辩证法认为,在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系统和要素的关系中,整体或系统处于统帅的决定地位,部分从属于整体,所以在一切活动中,要求我们树立整体观念和全局思想,从整体出发,选择最佳行动方案,实现整体或系统的最优目标。

高考政治常识专题复习(哲学常识)

高考政治常识专题复习(哲学常识)

高考政治知识专题复习(哲学知识)高考政治复习专题:哲学知识第一部分唯物论(一 )重要考点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物质的含义,世界的客观性原理:自然界与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的客观性。

3.人的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应,意识可以反作用于客观事物,不一样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着不一样的反作用。

4.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全部从实质出发是人们正确认识世界、有效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从实质出发,建设中国特点社会主义,脚踏实地。

5.人拥有主观能动性,尊敬客观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关系;物质运动的规律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二 )考点中要注意的问题1.注意哲学上的物质观点与物质的详细形态、以及自然科学上的物质的差别。

2.物质的独一特征是客观实在性,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

二者是不一样的,前者是差别于意识而言的独一特征。

后者是指物质拥有的属性中最根本的是运动。

3.世界的根源是物质,这揭露了世界的根源。

世界的本质是物质,这揭露了世界的共同属性和实质特点。

物质第一性,是相对意识第二性而言的。

意识是物质的反应,揭露的是物质决定意识。

4.意识的能动作用,第一表此刻人的意识能正确反应客观世界,其次表此刻意识能反作用客观事物。

前者不排挤意识对物质的反应有错误的方面,但重申能正确反应,要求人类不停探究,追求真谛。

后者在前者的基础上得出双方面:正确的意识促使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挡事物的发展。

5.物质决定意识是全部从实质出发的哲学理论依照。

从实质出发简单地说就是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从物质出发,就是路线目标政策和理论与客观存在的事实相一致。

因此要反对从主观出发。

6.从实质出发要脚踏实地。

但从实质出发与脚踏实地又不是等同的。

前者的理论前提是物质决定意识,后者的理论前提是按规律做事。

7.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唯物论、辩证法和认识论的一致。

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一定以按照客观规律为前提,不可以违反客观规律。

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提纲

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提纲

哲学提纲(必修4)第一单元1.什么是世界观?(7)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是怎样的?(8)2.什么是哲学?(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与总结。

)3.具体科学与哲学的关系是怎样的?(8-9)4.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为什么?(11)包括哪些内容?(9-10)5.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标准是什么?(10)6.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什么?(12)唯物主义有哪些基本派别?(12)7.唯心主义基本观点是什么?(12)其基本形态有哪些?(13)8.哲学与时代的关系是怎样的?(16-17)为什么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16)和社会变革的先导?(17)9.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基础是什么?(18-20)10.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是什么?(22—23)1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20—21)12.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25)第二单元1.什么是物质?(29)为什么世界统一于物质?(30)2.什么是运动?(31)物质与运动的辨证关系怎样?(31)3.什么是静止?(32)运动与静止的辨证关系怎样?(32)4.什么是规律?(33)为什么要按客观规律办事?(33)(客观性、普遍性、不可违背性)?5.什么是意识?(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映象)?为什么说物质决定意识?(37)6.物质与意识的辨证关系怎样?((1)物质决定意识。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7.意识能动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②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对人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38-40)8.意识对物质反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使人的实践活动顺利进行;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使人的实践活动遭到失败。

)9.什么是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41)为什么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高考政治哲学复习提纲

高考政治哲学复习提纲

7.get into a lift
使瘫痪 上升 保持镇静
8. bring down 9. go up 10. stay calm
译一译重点句型
1. Earthquakes usually come without warning.
2. An earthquake is dangerous, but there are things you can do to protect yourself. (第一段)
3) 什么都不能阻止我。
Nothing can _p_r_e_v_e_n__t_me!
小结:
① _p_r_e_v_e_n__t_…__(_f_r_o_m__)_doing sth.
②_p_r_e_v_e_n__t_s_b_._/_s_t_h_.____
2. protect….from…保护…免受…侵害
2)My mother often
w_a_r_n__s_m__y__fa__th__e_r_n_o_t__to__s_m__o_k(警e 告爸爸别吸
烟了)。
warn
警告某人某事 1. I must warn you of your wrong decision.
2. He warned her _to__k_e_e_p_(keep) away from the dog.
(保护土壤不流失)
3)Those soldiers will protect our country.
3. as…as possible尽可能地 = as …as you can
1) as soon as possible 尽早
as much/many as possible尽可能多
as fast as possible尽可能快

高考政治哲学部分考点复习提纲

高考政治哲学部分考点复习提纲

高考政治哲学部分考点复习提纲《辩证唯物论》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1)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符合客观。

(分析材料)(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方法论)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要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分析材料)①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②人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

意识不仅能够能动地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可以能动地指导人们改造世界,即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符合人的目的的客观事物。

2、物质和运动辩证关系。

(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3)(方法论)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防止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和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物主义观点。

3、规律的含义、特征及方法论要求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规律是普遍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4、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

(1)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条件。

主观能动性受到客观规律的制约。

(2)人在客观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认识和利用规律,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3)(方法论)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唯物辩证法1、联系的观点(1)联系的含义:联系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2)联系的特征:①联系是普遍的。

(方法论)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②联系是客观的。

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高考政治必背-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知识提纲

高考政治必背-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知识提纲

第一单元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第一课时代精神的精华第一框追求智慧的学问1、哲学的本义是什么?①哲学是一门热爱智慧、追求智慧的学问,它致力于从总体上把握人与世界的关系。

②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2、哲学是怎样产生的?①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②哲学起源于人们在生活实践中的对宇宙、人生的追问和思考。

3、为什么说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哲学从最一般本质和最普遍规律的层面上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4、世界观与哲学的关系?①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就是世界观;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②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一般人的世界观是自发的、朴素的、零散的、不系统的;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③我们既反对把哲学简单化,把零散的不自觉的世界观当作哲学学说,也要反对把哲学神秘化,认为哲学与普通人无关。

④哲学与世界观都有科学和非科学之分。

5、哲学、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①哲学既是世界观,也是方法论。

②人们关于世界是什么、怎么样的根本观点是世界观,用这种观点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成了方法论。

③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④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6、具体知识分为哪几类?①一类是认识和改造自然的知识。

②一类是认识和改造社会的知识。

③一类是关于人的认识和思维的知识。

7、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怎样的?①二者的研究对象和范围不同。

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或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哲学是对其进行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②二者又是相互联系的:A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B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C二者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③把哲学看作是“科学之科学”,认为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的观点是错误的。

8、总结归纳:哲学是什么?①从本义看,哲学是一门热爱智慧、追求智慧的学问,它致力于从总体上把握人与世界的关系。

高三政治哲学常识复习提纲

高三政治哲学常识复习提纲

高三政治哲学常识复习提纲高中政治复习提纲哲学常识第一课一切从实际出发第一节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1.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和世界关系的根本观点、根本看法。

2.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3.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具体指示的概括和总结。

4.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它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主要、最显著的特点。

5.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物质的;世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物质的;意识也是物质世界发展的产物和反映。

6.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在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也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7.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1)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人类产生以后,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也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2)人类有意识的利用自然物和改造自然物,虽然体现了人的本质能力,但人们在这方面所取得的有益成果,都是首先肯定自然的客观存在观并服从自然的属性与规律的结果。

(3)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务必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8.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社会是客观世界发展的必然结果;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物质资料方式是客观的;支配社会发展的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是客观的。

9.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是支配社会发展的根本规律。

10.马克思主义哲学把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叫做物质,指明整个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第二节人们的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11.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技能;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本质)(无论正确与否,无论具体与否,无论发生的时间如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政治复习对策高考已迫在眉睫,根据近几年政治高考试题对考生考查的要求,笔者对政治科复习提出几点建议,供老师和考生参考。

一、抓基础知识落实,构筑完整的知识体系复习应该紧扣基础知识,使考生真正领会教材的基本观点、基本原理,对原理的理解要准确简练,使用政治术语要规范。

就建构完整、准确的知识体系而言,应做到点、线、面的结合。

1.对知识点的把握要“全”就是要全面地掌握《考试大纲》所列考点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基本原理等。

只有如此,方能“以不变应万变”。

试题无论怎样的新、奇、巧,终究“万变不离其宗”,因此,复习过程中只能是“以纲为纲,以本为本”,即以《考试大纲》为纲要,以课本为根本,打牢基础,切忌根据自己的猜测随意取舍。

比如复习“认识”这个概念时,不妨联系唯物主义部分的“意识”概念。

通过比较不难看出: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物质对象在人脑中的反映;而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客观物质对象在人脑中的反映。

显然,认识属于意识范畴,认识强调的是“以实践为基础”。

这样一比较,就进一步加深了对“认识”这个概念的理解。

有不少同学仅仅满足于对该概念的熟记,而不是把相关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加以比较,这样,对知识点的把握就很难达到“全”的程度。

2003年高考政治试题第36题:“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制造矛盾越多越能推动事物的发展。

”这考查了考生对“矛盾”这一概念的把握,这道题看起来不陌生,但很多同学失分较多,说明相当一部分同学对知识点的复习是不到位的。

对知识点的复习还要注意把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加以区分,例如:“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和“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这里的“主导”和“主体”容易混淆,要注意加以区分。

“主导”侧重于控制力,也就是说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对国民经济的控制力上。

“主体”侧重于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而且注重质的提高。

2.对知识线的归纳要“清”所谓知识线,就是把各知识点按一定的内在联系串联起来,形成基本线索。

弄清各知识点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弄清知识点之间的逻辑结构,达到融会贯通,触类旁通。

否则,零散的识记肯定是不牢固的。

即使知识点背得很熟,在解答具体问题的时候,由于信息库的知识点没有成线,处于零乱状态,就会因某些疏漏而遗憾。

例如当复习“国家宏观调控”这一知识点时,首先应该回忆一下“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这部分内容,接着复习“市场经济为什么离不开宏观调控”,然后再复习“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和手段”。

这样围绕“国家的宏观调控”把相关的知识点串联在一起。

再比如,哲学中的“发展”问题,围绕这个知识点,应该弄清以下知识:什么是发展,发展的实质是什么,怎样坚持发展观,发展的动力是什么,事物发展的原因是什么,事物发展的状态有哪些,事物发展的趋势是怎样的,如此“点”、“点”相连,就能形成一条明晰的知识线。

3.对知识面的辐射要“宽”知识面是由许许多多的知识点和知识线有机联系而形成的知识层面。

即在点线复习的基础上,把教材的内容按性质或特征分门别类,并在各个类别中划分出若干层面,做到“纵横”延伸和辐射。

从纵向来说,首先要把经济常识的八课内容、哲学常识的四大块内容和政治常识的五课内容分别融会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例如,对经济常识来说,可以把这八课内容按经济理论、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进行重新整合。

其中经济理论对全书内容具有统领意义,而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是经济领域内不可分割、顺序不能颠倒的四个环节。

这样就可以把整个经济常识内容串联成一棵完整的知识树:经济理论是根,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是枝,商品、货币、市场经济、社会保障制度等这些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就是叶。

从横向来说,关心时事政治,关注社会热点,也不要放弃冷点,用复习到的理论分析现实鲜活材料,从而进一步加深对理论的把握,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二、理论联系实际,是政治课备考的鲜明特征分析近几年来的文综或政治高考试题,可以看出其对社会热点的关注、对人文素养的渗透日趋理性和成熟。

这就要求广大考生在平时的复习中更加注重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一是联系教材中的事例,以往很多学生并不注重课本中的事例,只是满足于对教材黑体字的掌握,现在看来,处理好黑体字与楷书、小体字部分的关系相当重要。

2002年高考综合能力测试(江苏、河南卷)试题第35题中的第③题“我国在核武器使用问题上坚持的原则”,其答案就是书上的小体字材料。

在这里,并不是考试考到了,小字部分才变得重要了,而是因为课本中的事例都是经过精选的,是比较经得起推敲的典型事例,所以才不可忽视。

二是联系日常生活中的事例,特别是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用所学知识与校园内外、高三学生思想倾向相联系,然后运用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来分析。

如:年末岁首,各级政府“追讨农民工工资”问题,可以从社会主义本质、普遍联系、党的宗旨、国家机构组织和活动原则等基本原理去分析;对校园网络利弊、中学生抗挫折教育等均可以用“一分为二”的观点、“艰苦奋斗”的精神、内外因辩证关系等知识来分析说明。

三是联系国内、外重大时事,把社会热点与高考考点有机结合起来,深入浅出,以此把握时代脉搏。

要把以知识复习带动社会热点的学习和以分析社会热点带动知识复习结合起来。

具体做法是:以某个热点问题去分析其所反映的基本原理(一题多理法),或以某个知识点去统率热点问题(一理多题法),两种方法互相渗透,交替使用。

一题多理法。

比如“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与着陆,可联系以下原理来分析说明: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发扬创新精神,促进事物发展;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奉献;国际竞争的实质;国家职能;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等。

一理多题法。

如运用意识能动作用原理可以说明许多热点问题: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防治高致病性禽流感;贯彻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

三、培养人文精神,提高人文素质1.时代呼唤具有一定的科学精神、高尚的思想情操和较高人文素质的人才。

近年来的高考试题都不同程度地凸现了这一要求,体现了以人为本、与时俱进的命题理念。

这就要求考生关注国家、世界和人类的命运,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与社会协调发展的现代意识,培养人文精神。

2.注意学科渗透,提高综合能力。

高考命题是以“现实问题立意”的形式来体现“能力立意”原则的,而客观事物并不是按照人安排好的学科路线进行发展的。

因此,在复习时就要根据客观事物本身发展的内在联系,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评价和论证这些事物。

就拿文综来说,政、史、地三个学科尽管在知识上有许多内容互相渗透,但这三个学科在能力要求上大相径庭。

地理重在考查较为形象的空间判断和思维能力;政治考查的是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历史重在对事件的回顾和思考。

文综试题要求考生在同一单位时间内将大脑中储存的三个学科的信息不断地进行转换使用,具有较大的难度;更难的是要求考生将三个不同学科的学科能力不停地变换运用。

鉴于此,我们在跨学科复习过程中,要从现实生活和历史中选取能够承载多个学科的学术信息,适合不同学科进行设问的情景材料,或对某些材料进行加工处理,使其内容延伸,触及到多个学科领域,从不同的角度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对过去所学知识进行重组整合,并运用所学知识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解释、评价、论证这些问题,达到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

高考政治:哲学部分常识复习提纲一、唯物论部分(主要原理、观点)1、自然界的客观性原理: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必须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2、规律的客观性原理: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规律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但人们能够认识并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做到按规律办事。

3、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1)辨证唯物论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2)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4、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辨证关系原理:一方面,客观规律性始终制约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尊重客观规律是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另一方面,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辩证法部分(一)联系的观点(普遍性、客观性、条件性、可变性、多样性)1、事物联系的普遍性原理:(内容及方法论要求)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其中没有任何一个事物孤立地存在,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

事物的联系还具有客观性。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孤立的观点。

2、整体和部分的辨证关系原理:(内容及方法论要求)唯物辩证法认为,在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系统和要素的关系中,整体或系统处于统帅的决定地位,部分从属于整体,所以在一切活动中,要求我们树立整体观念和全局思想,从整体出发,选择最佳行动方案,实现整体或系统的最优目标.部分也制约整体,甚至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性能会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整体和部分存在着互相依赖、互相影响的关系,所以要达到整体的功能大于局部功能之和的理想结果,就必须在强调局部要服从整体的前提下,十分重视搞好局部,以便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3、原因和结果的辨证关系原理:(内容及方法论要求)唯物辩证法认为,原因和结果是辨证统一的,二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提高人们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二)发展的观点(规律性、原因、状态、趋势)1、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

2、一切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有规律的(规律的含义)3、内外因的辨证关系原理:(内容及方法论要求)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坚持用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看问题,充分重视内因,同时不忽视外因。

4、量变与质变的辨证关系原理:(内容及方法论要求)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在新质的基础上又进行新的量变。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坚持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

(重视量的积累;坚持适度原则;不失时机的促成飞跃)5、事物发展道路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原理:(内容及方法论要求)唯物辩证法认为,新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而发展的道路是迂回曲折的,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