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式塔
格式塔名词解释
格式塔名词解释
格式塔是一种论证方法,在写作和演讲中广泛应用。
它是由德国学者卡尔•冯•德林格(Carl von Clausewitz)提出的,其核心思想是将论证内容按照一定的结构、层次和步骤展开,以达到论证的逻辑严密性和说服力。
格式塔包括四个部分:引言(Introduction)、主体(Body)、反驳(Refutation)和结论(Conclusion)。
其中引言部分介绍主题和目的,主体部分列举论点和证据,反驳部分针对可能出现的反对观点进行反驳,结论部分总结论证内容并得出结论。
格式塔的优点是能够使论述更有条理、更易懂,同时能够有效地打破和反驳反对观点。
格式塔
、具体化、组织性和恒常性。 整体性 整体性的论据可见于“狗图片”的知觉,图片表现一条达尔 马提亚狗在树荫下的地面上嗅。对于狗的认识丌是首先确定它的 各部分,并从这些组成部分来推断这是一条狗,而是立刻就将狗 作为一个整体来认知的。 具体化 具体化是知觉的“建设性”的或“生成性的”方面,这种知 觉经验,比起其所基于的感觉刺激,包括了更多外在的空间信息。 例如,图形A可以被知觉为三角形,尽管在事实上并未画三角形。 组织性 组织性是趋势模糊知觉经验,丌稳定地在两个或两个以上丌 同解释之间往返。 恒常性 恒常性知觉认可的简单几何组件,形成独立的转移,平移, 大小以及其他一些变化(如弹性变化,丌同的灯光和丌同的组件 功能)。
格式塔
心理学派
大纲
格式塔学派——概括
格式塔学派——关键特征
格式塔学派——贡献与局限
简介: 格式塔学派是心理学重要流派之 一,兴于20世纪初的德国,由魏 特海默(M.wetheimei,18801943)、柯勒(W.kohler,18871967)和考卡夫(K.Koffka,18861941)三位德国心理学家在研究似 动现象的基础上创立。格式塔是 德文Gestalt的译音,意即“模式、 形式、形状”,Configuration"等, 意思是指“能动的整体”又称为" 完型心理学"
贡献: 1:格式塔心理学强调整体并丌等于部分的总和, 整体乃是先于部分而存在并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 2:格式塔心理专家坚决反对任何心理现象进行元 素分析,这对于揭发心理学内的机械主义和元素主义 观点的错误具有一定的作用。 3:目前在一般心理学教科书内所讲述的一些有关 知觉的觃律知识,例如似动现象的发生、知觉过程中 图形和背景的关系的意义,基本上都是来源于格式塔 学派的研究成果。 局限: 把直接经验世界,看作是唯一确实而又可知的世 界。把全部心理学问题,完全简化为数理得问题。这 其实已经违背了系统观。
第五章 格式塔心理学
(二)实验现象学的方法 格式塔心理学所运用的实验法主要是实验现 象学,这种实验法不同于一般的实验法,它主要 表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首先,实验现象学是一种以归纳为主要手段 的实验,它主要通过对现象加以直观描述,进而 发现其意义结构。 其次,它主要以文字描述而不是以数量关系 来反映实验,只从整体上对直接经验做质的分析。
迹)
6、共方向原则,如果一个对象中的一部 分都向共同的方向去运动,那这些共同移 动的部分就易被感知为一个整体。(箭头) 7、连续性原则。如果一个图形的某些部 分可以被看作是连接在一起的,那么这些 部分就相对容易被我们知觉为一个整体。
(垛口) (恒常性,理解性,A,13,王)
(四)学习理论 尽管格式塔心理学的主要贡献是对 知觉的研究,但任何心理学书在谈到学 习理论时一定会提到苛勒的顿悟说,顿 悟说主要是苛勒通过对黑猩猩的实验而 提出的。
二、格式塔心理学的思想渊源及产生背景 (一)古代整体论的思想传统 格式塔心理学在心理学历史上最大的特点 是强调研究心理对象的整体性。整体性思 想的核心是有机体或统一的整体要大于各 部分单纯相加之和.
(二)社会历史背景 自1871年德国实现全国统一之后,德国 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到20世纪初,一 跃成为欧洲乃至世界强国,在这种社会历史 条件下,德国整个社会的意识形态便是强调 统一,积极的主观能动。 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等领域 也都受这种意识形态的影响,倾向于整体的 研究。在这一过程中,心理学自然也不能例 外。
第二节
格式塔心理学的主要观点
一、格式塔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直接经验 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心理学应该研究直接经验。 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外界的客观刺激只具有 几何属性或物理属性,这些属性只有以整体的方 式被人感受到以后才成为直接经验,因此直接经 验具有超几何、超物理的性质。
格式塔的八大原则及举例
格式塔的八大原则及举例嘿,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格式塔的八大原则,这可是设计和心理学的一个宝藏知识点,简直让人忍不住想要一探究竟!你可能会想,“格式塔”听起来像是个高大上的词,其实简单来说,就是我们人脑处理视觉信息的一种方式。
听起来不错吧?好,咱们就从这八大原则说起,让我们一起轻松走进这个有趣的世界!1. 接近性原则首先,我们来聊聊“接近性原则”。
想象一下,你在超市里,看到了几个苹果,哎呀,它们都挤在一起,像是朋友们在开派对。
我们的大脑会自然把这些苹果看作一个整体,因为它们距离很近。
其实,这个原则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比如你在聚会上,看到一群人在聊天,你会本能地觉得他们是一个小团队,而不是一群毫无关系的人。
咱们说“近水楼台先得月”,就是这个道理呀!1.1 举例举个简单的例子吧,想想那些网页设计,有时候信息会分散得七零八落,但是如果把相关内容放得近一点,用户就会更容易理解,咱们的脑袋瓜也能轻松消化。
嘿,设计师们就是利用这个原则,来让用户更友好地浏览网站,真是一箭双雕啊!2. 相似性原则接下来是“相似性原则”。
这个原则很简单,咱们的大脑喜欢把相似的东西放到一起。
比如,你看一群穿着相同T恤的人,瞬间就会觉得,他们像是一支队伍,而不是一群路人甲、路人乙。
生活中你可能见过这样的情形,某个活动的参与者都穿着统一的服装,瞬间就拉近了彼此的关系,团队感爆棚!2.1 举例在广告中,这个原则也经常被用到。
你看到一组产品,它们的颜色、形状都差不多,嘿,你就会觉得它们是属于同一个品牌。
这样一来,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就会提升,毕竟“群体的力量”可不是盖的嘛!3. 连续性原则然后是“连续性原则”。
人脑喜欢看到一种流畅的线条,就像你在街上看到一条美丽的小路,它会引导你朝着某个方向走。
这种连续的视觉体验,让我们在理解信息时变得更加轻松。
想象一下,看到一条优雅的曲线,我们就会自然地跟随它的走势,而不是忽视它。
3.1 举例例如,很多logo设计都是运用了这个原则,让整个视觉效果更加和谐。
格式塔教学法
格式塔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体验,以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该教学法的名称“格式塔”来自于德语“Gestalt”,意为“形态、形状、结构”,指的是学习应该从整体上把握知识和技能,而不是仅仅掌握零散的知识点。
格式塔教学法的核心理念是“先学后教”,即在教授新知识之前,先让学生自主探索、发现和学习相关的知识,然后再进行教师的讲解和指导。
在这种教学法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协助者,帮助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精神。
格式塔教学法通常采用以下几种教学策略:
1. 分组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小组,鼓励他们相互合作、交流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
2. 案例学习:通过真实的案例或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学习,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探究式学习:通过提出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实验,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
4. 翻转课堂:将传统的教学方式翻转过来,让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相关知识,然后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和交流。
总之,格式塔教学法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实践,培养学生的思考、创造和问题解决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习效果。
格式塔Gestalt
(图6)谐趣园就是以涵远堂为中心依 次排布的。涵远堂作为个点元素以自身为 中心向四面发散出张力,控制整个景观空 问。
(图7)亚利桑那中心庭院
格式塔Gestalt
——景观空间与设计的应用
目录
1.格式塔简介 2.组织原则 3.景观空间中的应用
1.何为格式塔
“格式塔”系德文“Gestalt”的音译,主要指完形,即 具有不同部分分离特性的有机整体。 格式塔心理学诞生于1912年,主要代表人物有惠太海 默(似动现象),考夫卡和苛勒。
似动是指在 一定的时间和空 间条件下,人们在 静止的物体间看 到了运动.或者在 没有连续位移的 地方,看到了连续 位移.
THANK YOU
(图1)似动现象
2.组织原则
(一)图形与背景(图底关系)
(图2)鲁宾之壶
(图3)太极图
(二)群化原则 邻近原则 相似原则(材料,质感,色彩,形状等) 连续原则 封闭原则(一个有倾向于完成而尚未闭合的图形易被看做一
个完整的图形)(主观轮廓)
(三)简化原则 良好完形原则(视觉组织中,把对称,规则,简单形态的一
英国的巨石阵(如 图11),它是由向心的 石柱组成的圆形内向 型空间,产生了各个 方向均匀向中心集中 的张力,突出了其稳 定性和纪念性。
北京的天坛中的圆丘(如图 12),它通过三个逐级上升的台 阶形成了圆形外向形空间,虽然 这个空间没有实体的围合,但是 由于这个空间发散出从中心向四 面辐射的张力,同样在人的视觉 感知中形成了一个稳定的空间模 型,让人觉得永恒。
3.3.2 椭圆形空间 椭圆形空间由于长、短轴的不对称,因此长轴产 生的力比短轴更强,由于两个方向的张力不对等因此 产生了运动感,所以椭圆形空间更动态、更生命力、 更具有可变性、不定性的。
格式塔的组织原则
格式塔的组织原则:
格式塔的组织原则包括以下几种:
1.图形与背景的关系原则:图形与背景的关系是格式塔组织原则的重要体现。
在感知
过程中,人们通常会将某些刺激物视为“图形”,而将其他刺激物视为“背景”。
在格式塔心理学中,图形与背景的关系是动态的,会随着观察者的视角和注意力的变化而变化。
2.接近或邻近原则:当某些刺激物在空间上接近或邻近时,人们会将这些刺激物感知
为一个整体。
例如,当看到两个或多个物体紧密相邻时,人们通常会将它们视为一个整体。
3.相似原则:当刺激物的形状、大小、颜色、强度等物理属性相似时,人们容易将这
些刺激物组织成一个整体。
例如,当看到两个颜色相同或形状相似的物体时,人们会倾向于将它们视为一个整体。
4.封闭的原则:有时也称为闭合的原则。
当一个图形不完全或没有完全闭合时,人们
通常会将其知觉为完整的图形。
例如,当看到一个不完整的圆圈时,人们会自动填充缺失的部分,将其感知为一个完整的圆圈。
5.共同命运原则:当某些刺激物在运动或变化方面具有相同或相似的特征时,人们会
将这些刺激物感知为一个整体。
例如,当看到一群同时移动的鸟时,人们会将它们视为一个整体。
6.完形趋向性和良好完形原则:人们倾向于将刺激物知觉为简单的几何图形或规则的
形状,并避免不规则的形状。
例如,当看到不规则的形状时,人们会自动将其填补或修正为规则的形状。
格式塔(心理学中的理论)
格式塔(心理学中的理论)(二)引言概述:格式塔理论是由德国心理学家克劳德·勒维-斯特劳斯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一种心理学理论,是一种关于社会认知和心理规律的理论。
格式塔理论认为,人们对于信息的处理是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的,人们通过对信息的归类和编码,来实现对外界的认知。
本文将深入探讨格式塔理论,并从五个大点出发,介绍格式塔理论的核心概念和相关应用,以期逐步揭示这一理论的深度和广度。
正文内容:一、格式塔理论的核心概念1. 结构化认知:格式塔理论认为,人们通过对信息进行结构化的认知,来整合和组织外界的各种知觉刺激。
这种结构化认知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解释世界,并构建起个体在社会交往中的自我。
2. 选择性感知:格式塔理论指出,由于人们的认知资源有限,所以个体在信息处理过程中会进行选择性感知,即只关注与自己感兴趣或重要的信息,而忽略其他无关的信息。
这种选择性感知可以提高信息的处理效率,但也可能导致信息的片面性。
3. 简化与归类:为了方便对信息进行处理和记忆,格式塔理论将人们的信息处理过程描述为一种简化与归类的策略。
人们通过将信息归类到已有的概念和认知结构中,来加深对信息的理解,同时也可以减少对外界信息的认知负荷。
二、格式塔理论的应用领域1. 广告营销:格式塔理论认为,人们对广告的反应和记忆是受到其结构和编码方式的影响的。
在广告设计中,可以利用格式塔理论的原理,通过简单易懂、结构化的广告语言和图像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并提高广告的认知和传达效果。
2. 教育教学:教育教学中的知识传递和学习也可以受益于格式塔理论的应用。
教师可以通过对知识进行结构化的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点,提高学习效果。
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将新知识归类到已有的知识结构中,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 商业决策:格式塔理论也可以应用于商业决策中。
在面对复杂的商业环境和信息冲击时,管理者可以通过对信息的结构化和归类来进行决策,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市场趋势,做出更准确的商业决策。
格式塔心理学理论
产生背景
格式塔心理学产生有深刻的社会背景。德国自1871年实现全国统一后,资本主义工业经过二、三十年的迅速 发展,到20世纪初迎头赶上并超过了老牌的英、法等资本主义国家,一跃成为欧洲最强硬的政治帝国。德国以最 新呢起的力量,要求重新划分势力范围,积极参与瓜分世界的罪恶活动。后来更是妄图称霸世界、征服全球,使 全世界归属于德意志帝国的整个版图中。在意识形态中,强调主动能动、统一国民意志、加强对整体的研究。德 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等领域的研究,都被迫适应这一背景和潮流,心理学自然也不可能例外,格式塔心 理学不过是这一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一种产物。
基本观点
1.学习即知觉重组或认知重组。
格式塔心理学家对学习的解释,往往倾向于使用知觉方面的术语。学习意味着要觉察特定情境中的关键性要 素,了解这些要素是如何联系的,识别其中内在的结构。所以,学习与知觉、认知几乎是同义词。
象其他学派的心理学家一样,格式塔心理学家也认为,通过学习,会在头脑中留下记忆痕迹,记忆痕迹是因 经验而留在神经系统中的。但格式塔心理学认为,这些痕迹不是孤立的要素,而是一个有组织的整体,即完形。 因此,学习主要不是加进新痕迹或减去旧痕迹的问题,而是要使一种完形改变成另一种完形。这种完形的改变可 以因新的经验而发生,也可以通过思维而产生。格式塔学习理论所**的,正是发生这种知觉重组的方式。所以, 在格式塔心理学家看来,一个人学到些什么,直接取决于他是如何知觉问题情境的。如果一个人看不出呈现在他 面前的问题,看不出各种事物之间的联系,那么他对事物的知觉就还处在无组织的、末分化的状态,因而也就无 所谓学习了。一个人学习的方式,通常是从一种混沌的模糊状态,转变成一种有意义的、有结构的状态,这就是 知觉重组的过程。
2.格式塔学派引发了知觉心理学的革新
格式塔 名词解释
格式塔名词解释
格式塔是一个德文词,直译为“整体”,其含义是指一种整体性或完整的形态。
在心理学中,格式塔被用来描述一种整体感知的倾向,即人们看到事物时,通常会将它们视为一个整体,而不是一组独立的、分离的元素。
格式塔心理学认为,人们在感知事物时,会倾向于将它们视为一个完整的整体,而不是一组分离的元素。
例如,当我们看到一张人脸时,我们不仅仅看到一个个别的特征,如眼睛、鼻子、嘴巴等,而是将这些特征视为一个整体,感知到一张人脸的整体形态。
此外,格式塔心理学还强调认知的整体性,认为人们在认知过程中会倾向于将事物视为一个整体,而不是一组分离的元素。
这种整体性不仅体现在视觉感知上,也体现在其他认知过程如思维、记忆、语言等中。
格式塔心理学课件
4、封闭性原则:使不完满的图形完满的倾向。
5、连续性原则:趋向于看成一条“好的曲线”。
6、完形趋向原则:尽可能视图形为完好图形的趋向。
7、简单性原则:若不受其他因素的影响,人们在知觉时倾 向于把知觉到的东西看成是简单的规则图形。
图:简单性原则图示
❖ 此外还有共向原则(向共同方向移动的部分易被感知为一 个整体,未动的部分组成另一个整体)
❖ 勒温拓扑心理学的基本观点
勒温认为,在心理学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两种思想方 法或两种科学观,即亚里士多德的科学观和伽利略的科学 观。
亚里士多德式的科学观强调事物的本质和范畴。事物 依照其共同性而分为不同的范畴。同一范畴内的各个成员 享有的共同特征就是这个范畴内所有成员所具有的本质。
这种科学观认为内在本质是事物发展的动因,科学的 任务就是发现这种内在的本质。表现在心理学中,就是以 本能、驱力、性格类型等因素解释行为的产生,力求发现 决定行为的这种内在因素。
❖ 格式塔的组织原则:刺激丛-组织作用-对组织结构的反应。 组织原则决定人们如何组织刺激,以一定方式构造或解释 视野中某些刺激变量。
1、图形与背景的关系:图形组织较严密且相对较小,差别越 大越容易区分。可变换。
2、接近原则:在空间或时间上彼此邻近或接近的对象倾向于 一起被感知。
3、相似原则:在形状、大小、颜色、结构等方面相似的部 分容易组成整体。
❖ 认为错觉是“一种精神状态”,错觉的发生在感知,即意 识之中。
科勒(1887-1967)
❖ 格式塔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在斯顿夫指导下获博士学位。 后受普鲁士科学院的任命,到大西洋加纳利群岛的西班牙 属地特纳利夫岛上进行类人猿的心理研究。由于第一次世 界大战的爆发,作为德国人被拘留此岛长达七年之久。在 那七年里,苛勒专门研究了黑猩猩的学习问题。这些研究 成果导致后来大量关于学习究竟是通过顿悟还是通过试误 的争论。提出顿悟学习理论,理解力的学习是能够进行 “积极迁移”的
格式塔心理治疗
格式塔心理治疗
第1页
第一节 概述
一、格式塔治疗发展简史
• 弗列兹·皮尔斯(1893—1970)
• 出生德国,中产阶级犹太人家庭。七年级时两次留级、退学 。19加入德军,担任军医。医学博士,与戈尔茨坦共同任职 于“古德斯坦军人脑伤医疗机构”,认识到把人视为整体。 19接收精神分析培训。1952年,在纽约成立了格式塔协会 。1947年《自我、饥饿和攻击》,1951年《完形治疗:人 格中兴奋与成长》。20世纪60年代,格式塔治疗理论得到 重视。
第16页
格式塔试验形式
• 想象可能遭遇可怕情境 • 和生活中某个主要他人进行“对话” • 将记忆中某个痛苦事件加以放大 • 将一个久远早期经历再次挖掘出来 • 以角色饰演方式来体验父母感受 • 关注
格式塔心理治疗
第17页
(二)帮助来访者为格式塔试验做好准备
1、咨询师应具备了解何时应该让来访者独处敏锐感觉。 2、能够在适当时机,以适当方式来向来访者推荐试验 3、试验性质主要取决于来访者问题、当前体验以及咨询师和来访者生活 经历。 4、试验需要来访者进行主动自我探索。 5、当咨询师尊重来访者文化背景并能和来访者进行良好接触时,格式塔 疗法试验才能够取得最正确效果。 6、假如来访者犹豫,那么咨询师最好探索一下这种犹豫背后含义。 7、咨询师在利用咨询技巧、关注来访者反应时应保持一定灵活性。 8、咨询师应该降低任务难度方便来访者能够经过努力取得结果体验。 9、咨询师需要了解哪些试验适合在咨询过程中进行,哪些试验又适合在 咨询过程外开展。
• 场理论——重视整体。格式塔疗法中,场被区分为前景( 图像)和背景
格式塔心理治疗
第3页
心理场和物理场 心物场——自我和环境(行为环境和地理环境)
格式塔
格式塔视觉原理并不是什么新鲜玩意儿,诸多与设计有关的课程中都将其列为必学的科目,网络上关于格式塔视觉原理的文章和讨论也非常多,本文将图文并茂的讲述其原理、应用形式提供给平面设计师和网页视觉设计师一定的参考。
注:本文中的部分图片资料由视觉机构提供,请在转载时务必说明有关著作权归属。
格式塔的基本理论不要以为格式塔是一座建筑物,也不要认为它是什么国外著名人物的名字;格式塔是德文Gestalt的译音,意思就是“模式、形状、形式”。
格式塔是一个著名的心理学派,基于这个学派的格式塔视觉原理还有一个小名:完形心理学。
最基本的格式塔:在上图中并不存在三角形,然而由于视觉系统不断的实行完形计算,让人们的视觉认为“存在一个完整的三角形”核心理论冠冕堂皇的解释:不是用主观要领把原本存在的碎片结合起来的内容的总和,或主观随意决定的结构。
它们不单纯是盲目地相加起来的、基本上是散乱的难于处理的元素般的“形质”,也不仅仅是附加于已经存在的资料之上的形式的东西。
相反,这里要研究的是整体,是具有特殊的内在规律的完整的历程,所考虑的是有具体的整体原则的结构……总结成三句话:人们总是先看到整体,然后再去关注局部;人们对事物的整体感受不等于局部感受的加法;视觉系统总是在不断的试图在感官上将图形闭合;格式塔学派断言在一个格式塔(即一个单一视场,或单一的参照系)内,眼睛的能力只能接受少数多个不有关联的整体单位。
这种能力的强弱取决于这些整体单位的不同与相似,以及它们之间的有关位置。
格式塔中的视觉联系在一个格式塔中,通常存在以下视觉联系:和谐 Harmony变化 Changes冲突 Conflict混乱 Confusion下面我们分别举例描述。
和谐 Harmony 的来源组成整体的每个局部,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趋近一致,并且排列有序,这时产生整体视觉感官就是“和谐”。
和谐来自所有局部的感官接近变化 Changes 的来源在“和谐”的基础上,局部产生了形状、大小、颜色的变化,但这种变化没有改动所有局部的同一性质,这就是“变化”。
格式塔
19世纪末,以冯特(W.Wundt)为代表的心理学家倡导了构造主义心理学,提出了格式塔心理学家称之为 “束捆假设”(bun-dle hypothesis)的元素说,认为复杂的知觉是简单感觉的束捆,意识经验是各种简单元 素的群集。
学习理论
0 1
产生的背景
0 2
主要代表人 物
0 3
研究对象
0 4
实验研究
0 6
格式派的发 展
0 5
心理学论
格式塔心理学产生有深刻的社会背景。德国自1871年实现全国统一后,资本主义工业经过二、三十年的迅速 发展,到20世纪初迎头赶上并超过了老牌的英、法等资本主义国家,一跃成为欧洲最强硬的政治帝国。德国以最 新呢起的力量,要求重新划分势力范围,积极参与瓜分世界的罪恶活动。后来更是妄图称霸世界、征服全球,使 全世界归属于德意志帝国的整个版图中。在意识形态中,强调主动能动、统一国民意志、加强对整体的研究。德 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等领域的研究,都被迫适应这一背景和潮流,心理学自然也不可能例外,格式塔心 理学不过是这一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一种产物。
简介
通俗地说格式塔就是知觉的最终结果。是我们在心不在焉与没有引入反思的现象学状态时的知觉。格式塔理 论(Gestalt)强调经验和行为的整体性,反对当时流行的构造主义元素学说和行为主义“刺激-反应”公式, 认为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意识不等于感觉元素的集合,行为不等于反射弧的循环。
产生
的产生
主义
考夫卡的主要观点:认为心理学的任务是研究行为与心理物理场的因果关系,所谓心理物理场含有自我和环 境的两极性,而这两极性的每一部分都有自己的结构。
格式塔 简单原则
格式塔简单原则什么是格式塔简单原则格式塔简单原则是指在设计和排版中遵循简洁明了、一致性和可预测性的原则。
它的意义在于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使用信息,提升信息的传递效果和用户体验。
简洁明了1.1 清晰的标题清晰的标题是信息传递的第一步。
在设计中,使用简洁明了的标题可以让读者迅速了解主要内容。
例如,在报纸上使用大字体的标题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同时通过副标题来提供更详细的信息。
1.2 简明扼要的文字在文章中,采用简明扼要的文字可以提高读者的阅读效率。
避免使用冗长的句子和复杂的词汇,以及不必要的修饰词。
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来传递信息,并通过段落的分割来使内容更易于理解。
1.3 强调重点信息在设计中,通过使用不同的字体、颜色、大小和排版方式来强调重点信息。
在文章中,可以使用斜体、粗体或下划线来突出重点。
这样,读者可以更快地了解文章的重要信息。
一致性2.1 布局的一致性在设计和排版中,保持布局的一致性可以使信息更易于阅读和理解。
例如,在报纸上,每个版面的排版布局都是相似的,这种一致性使读者可以更快地找到所需信息。
2.2 字体的一致性在设计中,保持字体的一致性可以使整个设计更加统一和协调。
选择一种适合设计主题的字体,并在整个设计中始终使用该字体。
这样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记忆信息。
2.3 颜色的一致性在设计中,使用一致的颜色方案可以提高设计的视觉效果。
选择一组相似的颜色,并在整个设计中使用这些颜色。
这样可以使设计更加统一、协调且易于阅读。
可预测性3.1 一致的导航在设计网页或应用程序时,保持导航的一致性可以帮助用户更好地理解和使用界面。
例如,在网页的顶部或侧边栏放置导航菜单,并在所有页面中保持一致。
这样用户就能够轻松地浏览和访问各个页面。
3.2 明确的按钮和链接在界面设计中,按钮和链接的功能应该明确且容易理解。
使用直观的图标和标签,使用户能够准确地预测它们将执行什么操作。
这样用户就能够更顺利地完成任务。
3.3 清晰的反馈在用户界面中,提供清晰的反馈可以帮助用户了解他们的行为是否成功。
格式塔心理学原则
格式塔心理学原则
格式塔心理学原则又称为完形视觉原理,由心理学家马克斯·韦特海默提出,后来不断发展,与视觉艺术相结合,形成了一整套理论体系,用于解释视觉艺术现象。
主张“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当我们观看一个物体时,并非一开始就将它区分为整体与部分,而是将各个部分组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
包含五项完形法则:
1. 相近(Proximity)
物体之间的相对距离会影响观者对其整体性的感知。
当多个物体距离相近时,会被识别为一个整体。
当多个物体距离较远时,会被识别为一堆分散的个体。
看作三行 看作三列
2、相似(Similarity)
在某一方面(形状、大小、颜色、方向等)相似的各部分趋于组成整体。
形状 颜色 大小方向3、闭合(Closure)
视觉会自动将残缺的、不完整的图形补全、闭合,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图形。
4、连续(Continuity)
具有相同运动趋势并因此处于同一路径上的物体,在视觉上呈现为连续的整体而不是一堆分散的个体。
5、简单(Simplicity)
大脑倾向于将图形感知为简单的物体。
理解为两个圆圈,而非。
格式塔疗法
八、治疗的原则九个原则
一、生活在现在 不要老是惦念明天的事,也不要总是懊悔昨天发生
的事,而把精神集中在今天要干什么上。因为遗 憾、悔恨、内疚和难过并不能改变过去,只会使 目前的工作难以进行下去。 二、生活在这里 我们对远方发生的事无能为力,想也没有用;杞人 忧天,徒劳无益;惶惶不安,对于事情毫无帮助 。记住自己就是生活在此处此地,而不是遥远的 其他地方。
– “你的眼睛在说些什么?”
– “如果你的手可以说话,那它会说些 什么?”、
– “你的左右手能互相交谈吗?”
• 当事人可能在语言上表示生气,但 在脸上又显出微笑;或是说自己正 处于痛苦中,但同时却又大笑。
帮助 当事 人去 察觉 语言 形式 对他 们的 影响
• ①采用“我”语言句式:
– 例1,“交朋友真难” ——“我很难 跟别人做朋友
大我觉察练习
• 每个人都有一个深层自我,那是最有力量的你,一直都在 你的内部,一直都跟你在一起。他在你的意识里,但你很 少认出他,白天清醒时在,夜里睡眠也在,但你却不知道 。你现在要认出这个真正的你,那个内部觉察者。
• 边看这段文字,边觉察: • 让我们从周围的一切开始觉察。请看看窗外的天空,放松
接触
• 接触(contact)在完形治疗的领域里, 可说是促成成长与发生改变的必要条件。 当我们与环境接触时,改变就无可避免的 发生了。接触系通过看、听、嗅、触摸和 移动等方式来达成。良好的接触指的是与 他人自然地进行交互作用,但仍不失其个 人的个体感。
五、心理失调
• 格式塔疗法把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归为: • 1、以假定的“必须如此”的思想对待生活。 • 2、以固执、僵化的思维代替行动。 • 3、拒绝现时的实际,回味过去,憧憬未来。 • 4、怨天尤人,认为自己和别人不应如此,而不承认自己
格式塔心理学原理
“感知不仅仅是感觉元素的集合,而是对刺激的整体性把握。”
这句话揭示了感知的本质。格式塔心理学认为感知是对刺激的整体性把握, 而不是对感觉元素的简单组合。
“记忆不是对过去经验的简单再现,而是对过去经验的重构和整合。”
这句话强调了记忆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格式塔心理学认为记忆不是对过去经 验的简单再现,而是对过去经验的重构和整合。
谢谢观看
《格式塔心理学原理》是一本非常有启发性的书籍。通过对其目录的深入分 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核心内容和结构。书中的观点和理论对于我们理解心 理学研究的方法和思路具有重要意义。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可以进一步探讨格 式塔心理学派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为心理学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简介
这是《格式塔心理学原理》的读书笔记,暂无该书作者的介绍。
《格式塔心理学原理》这本书的内容摘要表明了格式塔心理学的基本观点和理论框架。它强调了 心理现象的整体性、完整性和动态性,认为心理现象是由多个元素组成的整体,这些元素之间存 在着复杂的关系和相互作用。它也强调了心理现象的功能性,即它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和需求。 这些观点对于理解人类心理和行为具有重要的意义。
考夫卡还提出了顿悟学习观点,这一观点对于学习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认为,通过顿悟学习,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这一观点对于我们改进教学方法和提高学习效率具有指导意义。
在阅读过程中,我深感格式塔心理学派对于整体性思维的重视。作者强调, 在研究心理学时,我们需要从整体角度来看待个体和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这种 整体性思维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行为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作者在书中还提出了心物场、心物同构的理论。他认为,对于人来说,关键 影响的是内心。我们可以观察到,人类社会是由内在和内在的构成的。每个人的 心田大小不一样。越是精力旺盛的人,越能用心去影响社会上其他人的事情。这 种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来理解人的心理和行为。
格式塔_心理学
格式塔_心理学格式塔理论是一种心理学理论,其主要观点是人们行为和心理状态受到社会文化背景下的符号和符号系统的影响。
格式塔理论于20世纪初由波兰文化社会学家泽米洛夫·科夫卡所创立,他认为符号是人们沟通的基本元素。
格式塔理论后来被引入到心理学中,成为人们研究人类行为和心理状态的重要理论之一。
格式塔理论的核心思想是符号学,它认为符号是人类进化的产物。
符号指的是物体、行为和言语等能够传达信息或代表事物的元素。
人类利用符号来沟通和理解世界,符号可以被视为人类交流的基础。
符号系统则是一组符号的集合,人们通过符号系统来理解和表达信息。
符号系统有两个主要的特征:一是它是客观存在的,二是它是一种约定俗成的文化现象。
符号系统是一种社会文化背景的产物,因此它具有文化多样性。
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下的符号系统可能具有完全不同的含义。
例如在中国,红色通常象征着好运和吉祥,而在西方国家,红色则代表着危险和警示。
因此,在分析某种符号时,人们需要考虑其所处的文化背景以及符号系统的历史演变。
符号的含义是通过社会共识来建立的。
社会共识指的是在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人们对符号的共同理解和使用。
社会共识使得符号系统具有了一定的规范性和固定性,这也为人们的交流提供了便利。
符号的意义并非固定不变的,它们可以随着时间和环境的改变而改变。
例如,蛇在古代被视为神秘和神圣的动物,而在现代则主要被视为危险的动物。
格式塔理论认为,符号和符号系统对人类的行为和心理状态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人们的行为和决策会受到符号系统的影响,这种影响是无意识的。
符号会影响人们产生某种情绪、思考和行动,而人们并不一定意识到这种影响。
换句话说,符号和符号系统是隐藏在人类行为和心理状态背后的力量。
格式塔理论在实际应用中有很多用途。
它可以帮助人们理解不同文化和社会背景下人类行为和心理状态的差异。
它还可以用于解释人类行为背后的动机和心理过程。
通过对符号系统的分析和理解,人们可以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流,增进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格式塔心理机制
格式塔心理机制格式塔心理机制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指的是个体为了适应和管理情绪、思维和行为而采取的一系列心理策略和机制。
格式塔心理机制的名称来源于心理学家Sigmund Freud对人类心理结构的比喻,他将心理结构比喻为一座有三个层次的塔。
格式塔心理机制的三个层次分别是:1. 意识:位于塔顶,指的是人们能够直接察觉和认识到的心理过程,包括有意识的情绪、思维和行为。
2. 前意识:位于塔中层,指的是人们并非一直关注的、但可以通过专注和努力回忆出来的心理过程。
3. 无意识:位于塔底,指的是人们并不察觉和认识到的心理过程,包括潜意识的冲突、欲望和情感。
格式塔心理机制通过调节和管理这三个层次的心理过程,帮助个体处理焦虑、冲突和压力等心理问题。
其中常见的格式塔心理机制包括:1. 拒绝:个体拒绝承认或接受与自己价值观或期望相悖的现实或信息,以保护自尊心或避免焦虑。
2. 投射:个体将自己的冲突、欲望或不良特质投射到他人身上,从而将自己的内心问题外化或归咎于他人。
3. 反向:个体采取与自己真实感受和欲望相反的行为,以应对内心的冲突或抑制。
4. 转移:个体将自己的情感、欲望或冲突转移到其他对象或情境上,以减轻内心的压力或冲突。
5. 退行:个体在压力或冲突面前回归到较为原始或儿童化的行为和思维方式,以逃避现实或寻求心理安慰。
6. 合理化:个体使用逻辑和合理的解释或借口来解释自己的情感、欲望或行为,以减少内心的冲突或焦虑感。
这些格式塔心理机制可以在不同的情境下启动,并且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个体的认知、情绪和行为,帮助个体应对各种心理挑战。
然而,有时过度使用这些机制可能会导致心理问题的加重或心理健康的恶化,因此理解和调节格式塔心理机制对于个体的心理健康和幸福至关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格式塔理论认为,“整体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各部分简单结合起来的内容总合,恰恰相反,正是整体赋予了各部分特殊的功能与属性,这些特征只存在于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框架下”(Wolfgang Köhler)。
格式塔理论的关注焦点是“组群”(Group),也就是那些诱使我们对视觉场或认知问题按照一定方式进行阐释的部分,以及它们的属性与功能(Max Wertheimer, 1922)。
格式塔理论的完形法则1.相近(Proximity)。
距离相近的各部分趋于组成整体。
2.相似(Similarity)。
在某一方面相似的各部分趋于组成整体。
3.封闭(Closure)。
彼此相属、构成封闭实体的各部分趋于组成整体。
4.简单(Simplicity)。
具有对称、规则、平滑的简单图形特征的各部分趋于组成整体。
以上这些组织规律即所谓的“完形法则”(Law of Organization),是心理学家在认知领域中的研究成果。
格式塔在德语中就是“整体、形状”的意思,因此,格式塔理论,也被称作为“完形理论”。
在与地理环境、行为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人被视为一个开放的系统。
Wertheimer在1924年写道,人类是一个整体,其行为并非由作为个体的人所决定的,而是取决于这个整体的内在特征,个体的人及其行为只不过是这个整体过程中的一部分罢了。
格式塔理论恰好能解释这整体的内在特征。
格式塔理论尤其适用于帮助理解、阐释心理学上的秩序、结构问题。
格式塔理论起源于德国,很多学者对这一理论的形成发展做出了贡献,他们都极力反对构造主义元素学说用元素解构的方法对心理事件、心理概念及行为进行心理分析。
不幸的是,纳粹势力在德国的兴起中断了格式塔理论在德语世界的研究与发展。
格式塔理论起始于视觉领域的完形研究,但它又绝不仅仅限于认知领域的完形法则,其应用范围远远超越了一些出版物对它的理解:•现象是金:承认并严肃对待人类世界的现象经验,并视其为整体的或完形的真实存在,而不要简单将其拆分为感觉元素,这样的一种认识和态度是格式塔理论的基石,是心理学与心理诊疗学研究取之不尽的泉源。
•人的经验与行为是由动态场之下的个体与其所属环境互相作用的结果,而不仅仅是内部驱动(心理分析学、行为学观点)、外部诱因(行动主义学派观点)或静止的人格特征(古典人格理论观点)所决定的。
•心理内容上的持久联系有其真实的、坚实的基础,而绝不仅仅源自现象的一遍遍重复和行为的不断加强。
•认为和解决问题描绘为朝期望办法的方向基于的(“洞察”)适当实质组织,更改结构和集中。
•为了方便记忆,基于一定联系的组织结构总有被阐释为最佳组织的趋势。
•如果个体不能对认知进行整合,那么它就会导致不和谐认知经验。
相反,认知整合的过程,就是消除这一不和谐的过程。
•在超个体(Supra-individual)的团体群组中,有一种互动的趋势,能将团体的优势与团体需求紧密结合起来。
格式塔理论的认识观最终导向一种批判实在论,它试图从方法论上寻找一种可行的方法将实验与现象过程统一起来(即实验—经验法)。
它力求在检阅现象的同时,无损实验的精度。
对于格式塔理论的理解,不能用静止的观点,要把它作为一个仍在不断发展的科学范例。
通过不断发展,如对自我组织系统理论的完善,格式塔理论在当代心理学研究领域将获得更为重要的地位。
格式塔gestalt 定义:即对整体的认知。
如昆虫在选择食物、产卵场所等过程中,将感觉获得的信息综合成是否符合自身需要的整体形象,由此决定取舍的行为反应。
百科名片为主义“刺激-反应”公式,认为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意识不等于感觉元素的集合,行为不等于反射弧的循环。
目录编辑本段格式塔格式塔系德文“Gestalt”的音译,主要指完形,即具有不同部分分离特性的有机整体。
“格式塔”(Gestalt)一词具有两种涵义。
一种涵义是指形状或形式,亦即物体的性质,例如,用“有角的”或“对称的”这样一些术语来表示物体的一般性质,以示三角形(在几何图形中)或时间序列(在曲调中)的一些特性。
在这个意义上说,格式塔意即“形式”。
另一种涵义是指一个具体的实体和它具有一种特殊形状或形式的特征,例如,“有角的”或“对称的”是指具体的三角形或曲调,而非第一种涵义那样意指三角形或时间序列的概念,它涉及物体本身,而不是物体的特殊形式,形式只是物体的属性之一。
在这个意义上说,格式塔即任何分离的整体。
当你走进心理学实验室,一个构造主义心理学家问你,你在桌子上看见了什么。
“一本书”“不错,当然是一本书。
”“可是,你…真正‟看见了什么?”“你说的是什么意思?我…真正‟看见什么?我不是已经告诉你了,我看见一本书,一本包着红色封套的书。
”“对了,你要对我尽可能明确地描述它。
”“按你的意思,它不是一本书?那是什么?”“是的,它是一本书,我只要你把能看到的东西严格地向我描述出来。
”“这本书的封面看来好像是一个暗红色的平行四边形。
”“对了,对了,你在平行四边形上看到了暗红色。
还有别的吗?”“在它下面有一条灰白色的边,再下面是一条暗红色的细线,细线下面是桌子,周围是一些闪烁着淡褐色的杂色条纹。
”“谢谢你,你帮助我再一次证明了我的知觉原理。
你看见的是颜色而不是物体,你之所以认为它是一本书,是因为它不是别的什么东西,而仅仅是感觉元素的复合物。
”那么,你究竟真正看到了什么?格式塔心理学家出来说话了:“任何一个蠢人都知道,…书‟是最初立即直接得到的不容置疑的知觉事实!至于那种把知觉还原为感觉,不是别的什么东西,只是一种智力游戏。
任何人在应该看见书的地方,却看到一些暗红色的斑点,那么这个人就是一个病人。
”在格式塔心理学家看来,知觉到的东西要大于眼睛见到的东西;任何一种经验的现象,其中的每一成分都牵连到其他成分,每一成分之所以有其特性,是因为它与其他部分具有关系。
由此构成的整体,并不决定于其个别的元素,而局部过程却取决于整体的内在特性。
完整的现象具有它本身的完整特性,它既不能分解为简单的元素,它的特性又不包含于元素之内。
格式塔心理学的理论核心是整体决定部分的性质,部分依从于整体。
他们通过实验的方式证明感知运动不等于实际运动,也不等于若干的单一刺激,而是与交互作用的刺激网络相关,整体不等于各部分简单相加之和。
心理场考夫卡认为,世界是心物的,经验世界与物理世界不一样。
观察者知觉现实的观念称作心理场(psychological field),被知觉的现实称作物理场(physical field)。
为了说明两者的关系,可用图1为例。
这是一种人们熟知的视错觉。
不论观察者对该图观看多长时间,线条似乎都是向内盘旋直到中心。
这种螺旋效应是观察者的知觉产物,属于心理场。
然而,如果观察者从A点开始,随着曲线前进360度,就又会回运到A;螺旋线原来都是圆周,这就是物理场。
由此可见,心理场与物理场之间并不存在——对应的关系,但是人类的心理活动却是两者结合而成的心物场,同样一把老式椅子,年迈的母亲视作珍品,它蕴含着一段历史,一个故事,而在时髦的儿子眼里,如同一堆破烂,它蕴含着在女友面前陷于尴尬处境的危机。
心物场含有自我(Ego)和环境(environment)的两极化,这两极的每一部分各有它自己的组织(organization)。
这种组织说明,自我不是欲望、态度、志向、需求等等的束捆,环境也不是各种感觉的镶嵌。
环境又可以分为地理环境和行为环境(geographicaland behavioural environments)两个方面。
地理环境就是现实的环境,行为环境是意想中的环境。
在考夫卡看来,行为产生于行为的环境,受行为环境的调节。
为此,他曾用一个生动的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在一个冬日的傍晚,于风雪交加之中,有一男子骑马来到一家客栈。
他在铺天盖地的大雪中奔驰了数小时,大雪覆盖了一切道路和路标,由于找到这样一个安身之处而使他格外高兴。
店主诧异地到门口迎接这位陌生人,并问客从何来。
男子直指客栈外面的方向,店主用一种惊恐的语调说:“你是否知道你已经骑马穿过了康斯坦斯湖?”闻及此事,男子当即倒毙在店主脚下。
那么,该男子的行为发生于何种环境之中呢?考夫卡认为,在他骑马过湖时,地理环境毫无疑问是湖泊,而他的行为环境则是冰天雪地的平原。
倘若那个男子事先知道他要途经一个大湖,则他的行为环境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正因为他当时的行为环境是坚硬的平地,才在闻及他骑马穿过湖泊时大惊毙命。
所以,在考夫卡看来,行为受行为环境的调节。
但是,行为环境在受地理环境调节的同时,以自我为核心的心理场也在运作着,它表明有机体的心理活动是一个由自我一行为环境-地理环境等进行动力交互作用的场。
例如,一个动物受到某一障碍物的阻挡(地理环境),无法获得置于障碍物后面的食物(行为环境),在这样一种心物场中,自我的张力是明显的。
当顿悟使这个场获得重新组织时,也即当动物发现它可以绕过障碍物时,问题就得到了解决。
问题的解决使动物得到食物,同时清除了这一心物场中的张力。
这里,一个重要的内涵在于:动物在产生一个真正的心理问题之前,必须意识到这一问题情境的所有因素。
如果动物不知道障碍物后面有食物,即没有行为环境,问题就不会存在,因为产生不了心物场的张力;如果动物知道障碍物后面有食物,但它的自我没有这方面的欲望或需求,问题也不会存在,因为同样产生不了心物场的张力。
以此类推,地理环境也是如此。
同型论同型论这概念意指环境中的组织关系在体验这些关系的个体中产生了一个与之同型的脑场模型。
考夫卡认为,大脑并非像许多人所认为的那样是一个感觉运动的连接器,而是一个复杂的电场。
例如,让被试坐在暗室内,室内有两个光点交替闪现。
当两个光点闪现的间隔超过200毫秒时,先见到第一光点,后见到第二光点,两者均静止不动;当间隔只有30毫秒时,被试则同时看到两个光点,它们也静止不动;但是,当间隔介于上述两者之间,为60毫秒时,被试则看到一个处于连续运动的光点。
被试在事实上无运动的情境里觉察到明显的运动,说明光点引起了相互交迭的两个脑场,使之产生运动感觉。
在一个问题情境中,心物场的张力在脑中表现为电场张力;顿悟解除脑场张力,导向现实问题的解决。
正是由于考夫卡坚持心物场与脑场之间在功能上是同型的,从而使他在对经验和行为作出整体的动力学解释时幸免于二元论。
格式塔同型论与神经系统机械观相对。
神经系统的机械观认为,神经活动好比一架机器的运作,它不能组织或修改输入机器的东西,正像“记忆机器”忠实地复制知觉印象一样,它的机械性使知觉印象与其皮质复本之间在大小、形状和组织方面是一一对应的。
由此推论,对每一知觉过程,脑内都会产生一种与物理刺激的组织精确对应的皮质“画面”。
例如,一个人看到一个十字形,视觉区的皮质神经元就会被激活为一种十字形的形式,其视网膜意像与皮质之间具有一对一的对应,正如视网膜意像与刺激图形具有类似的对应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