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专题训练咏物诗高考题
2023届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分类训练:咏物言志类
古代诗歌阅读:咏物言志类一、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咏白海棠贾探春①斜阳寒草带重门,苔翠盈铺雨后盆。
玉是精神难比洁,雪为肌骨易销魂。
芳心一点娇无力,倩影三更月有痕。
莫谓缟仙能羽化,多情伴我咏黄昏。
咏白海棠林黛玉②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注】①贾探春,贾政与妾赵姨娘所生,排行为贾府三小姐。
①林如海与贾敏的女儿,外祖母怜其孤独,接来荣国府扶养,出身于钟鼎世家,书香之族,祖籍姑苏,家住扬州,先祖曾世袭列侯,父亲林如海乃是前科探花,升至兰台寺大夫,又被钦点为扬州巡盐御史。
1.下面对词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贾诗”首联以白海棠生长的环境,“斜阳寒草、苔翠盈盆”的清幽暗寓贾探春出身卑微。
B.“林诗”首联以“半卷”“半掩”写赏花人娇媚含羞之态,为后面抒发幽怨情感作铺垫。
C.两诗都是咏物诗,讲究形神兼备,其颔联都着眼于白海棠之“白”,但神韵各有不同。
D.两诗均采用拟人、比喻、夸张以及化用前人诗句的手法,将个人的命运与海棠神韵融合。
2.请结合探春、黛玉“海棠”诗,赏析探春与黛玉形象特点的异同。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萤萤火陈与义翩翩飞蛾掩月烛,见烹膏油罪莫赎。
嘉尔萤火不自欺,草间相照光煜煜。
却马已录仙人方①,映书曾登君子堂。
不畏月明见陋质,但畏风雨难为光。
【注释】①相传仙人方术,取萤火,裹以羊皮,置土中,马见而鸣,却不敢行。
汉代武威太守刘子南佩戴萤火丸,敌箭不近身,安然脱险。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飞蛾在月光烛火边翩然起舞,终葬身于灯油之中。
飞蛾心向光亮,扑火而亡,“烹”字见其惨烈,“罪莫赎”的结局令人同情。
B.颔联作者态度鲜明,赞扬萤火不会自欺欺人,它生活在幽深僻暗的草野之间,质性卑微,却会在夜晚的草丛间发出煜煜之光。
C.颈联以萤火“却马”“映书”的典故来揭示萤火能入仙人之方、登君子之堂,兼有实用价值和风雅意味,对其赞赏也更进一层。
高中咏物诗试题及答案
高中咏物诗试题及答案1. 阅读下面这首咏物诗,回答问题。
咏梅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1)这首诗的作者是谁?答:王安石。
(2)诗中“凌寒独自开”中的“凌寒”是什么意思?答:凌寒指的是梅花在寒冷的冬天依然独自开放。
(3)“为有暗香来”中的“暗香”指的是什么?答:暗香指的是梅花的香气。
2. 阅读下面这首咏物诗,回答问题。
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这首诗的作者是谁?答:贺知章。
(2)诗中“碧玉妆成一树高”中的“碧玉”比喻的是什么?答:碧玉比喻的是柳树。
(3)“二月春风似剪刀”中的“剪刀”比喻的是什么?答:剪刀比喻的是春风,形容春风像剪刀一样裁剪出柳树的细叶。
3. 阅读下面这首咏物诗,回答问题。
咏竹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1)这首诗的作者是谁?答:郑燮。
(2)诗中“咬定青山不放松”中的“青山”指的是什么?答:青山指的是竹子生长的山岩。
(3)“任尔东西南北风”中的“任尔”是什么意思?答:任尔表示竹子无论遇到哪个方向的风,都能坚韧不拔。
4. 阅读下面这首咏物诗,回答问题。
咏菊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1)这首诗的作者是谁?答:元稹。
(2)诗中“秋丛绕舍似陶家”中的“陶家”指的是什么?答:陶家指的是陶渊明的家,这里用来形容菊花盛开的景象。
(3)“此花开尽更无花”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表达了作者对菊花坚韧、高洁品质的赞赏和喜爱之情。
高考语文《咏物诗》专题复习(学生版)
诗歌专题训练4咏物诗训练题1.(07重庆卷)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海棠苏轼惜牡丹花白居易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注]崇光:美艳的光彩。
(1)苏轼《海棠》诗的前二句描写了海棠花的哪些特点?后二句抒写情感时使用了什么手法?(4分)答:(1)前二句描写了光彩正艳、香气正浓的海棠花在春风中、月色下的朦胧美;后二句用了拟人手法,以花比人。
(2)苏轼的《海棠》与白居易的《惜牡丹花》同样写夜里赏花,二者所抒发的感情有何不同? (2分)答:苏诗爱花之盛开,白诗惜花之将谢。
2.(07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醉落魄·咏鹰[清]陈维崧寒山几堵①,风低削碎中原路②。
秋空一碧无今古。
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
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③。
人间多少闲狐兔。
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
[注]①堵:座。
②削碎中原路:形容鹰掠地飞过。
③轩举:意气飞扬。
(1)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鹰的?请作简要分析。
答: 主要运用了衬托的手法。
‚借用壁立的寒山、空旷的大地、澄碧的秋空等场景,来衬托鹰的形象。
(把“衬托”答成“烘托”也算对):(2)结合下片的句子,分析词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表达了猛气犹存、老当益壮的情怀。
3.(08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小孤山①[宋]谢枋得②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③无涯骇众观。
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澜。
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
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
[注]①小孤山:位于安徽宿松县城南 65公里的长江之中,四无依傍,地势险要,是南宋军事要地。
②谢枋得:宋弋阳(今属江西)人,以忠义自任,曾率军抗元。
兵败后隐居福建一带,后被元人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
③海眼:急流遇阻所形成的大漩涡。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题专练之咏物言志诗(含答案)
诗歌鉴赏题专练之咏物言志诗一、概念借助吟咏自然之物或社会事物来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的诗。
二、标志①咏物诗的对象是单纯的某个事物。
诗人着重对所咏之物的特征、功能进行刻画,或者着重对所咏之物的某一内韵、精神进行吟咏。
②多以所咏之物为诗名,或以“咏某物”“题某物”“某物吟”等为题目形式。
内容:单纯咏物、托物言志(寓意)、托物喻理、托物讽世。
三、表达的情感①寄寓作者的理想抱负,或实现个人理想,或报效国家。
②寄寓高尚的节操,或表达怀才不遇与命途多舛的伤感,或抒发年华易逝与理想破灭的哀愁。
③或忧国忧民,或感时伤世,或愤世嫉俗,或针砭时弊。
四、艺术手法①从具体描写的方法看,主要有正面描写(绘形绘色)与侧面烘托②从修辞手法看,主要是比喻、象征、拟人和夸张等。
③从抒情方法看,主要是托物言志。
专题练习:(一)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寒菊注宋·郑思肖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菊花明·唐寅故园三径吐幽丛,一夜玄霜坠碧空。
多少天涯未归客,尽借篱落看秋风。
注:这首诗是作者在南宋灭亡后所写。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郑诗和唐诗题目大体相同,都是以菊花作为描写对象的咏物抒怀诗。
B.郑诗所写的菊花独自开放在疏篱边,唐诗中的菊花则开在隐者家园。
C.郑诗笔下的菊花傲风拒霜、独放光华,与唐诗中菊花形象完全不同。
D.郑诗中的“百花”和唐诗中的“玄霜”对表现菊花的品质作用相似。
2.这两首诗中,作者借菊花抒发的情感并不相同。
请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孤雁张炎①楚江空晚。
怅离群万里,恍然惊散。
自顾影、欲下寒塘,正沙净草枯,水平天远。
写不成书,只寄得、相思一点。
料因循②误了,残毡拥雪,故人心眼。
谁怜旅愁荏苒。
谩长门③夜悄,锦筝弹怨。
想伴侣、犹宿芦花,也曾念春前,去程应转。
暮雨相呼,怕蓦地、玉关重见。
未羞他、双燕归来,画帘半卷。
【注】①张炎早年为贵族公子,1276年元兵攻破临安,父死家散,浪迹天涯。
最新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咏物诗复习专题精品版
2020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咏物诗复习专题精品版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咏物诗复习专题一、典型例题1.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醉落魄•咏鹰 [清]陈维崧寒山几堵①,风低削碎中原路②。
秋空一碧无今古。
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
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③。
人间多少闲狐兔。
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
[注]①堵:座。
②削碎中原路:形容鹰掠地飞过。
③轩举:意气飞扬。
(1)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鹰的?请作简要分析。
答案:主要运用了衬托的手法。
‚借用壁立的寒山、空旷的大地、澄碧的秋空等场景,来衬托鹰的形象。
(把“衬托”答成“烘托”也算对)(2)结合下片的句子,分析词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表达了猛气犹存、老当益壮的情怀。
‚“人间多少闲狐兔。
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表达了期待施展抱负、建功立业的志向。
2.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华清宫吴融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便干。
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过华清宫李约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
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1)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
(4分)(2)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答:(1)两首诗都应用了对比(或对照、映衬)手法(2分)‚第一首宫内宫外(或空间)对比:宫外飞血阴云,分外寒冷;宫内绿树成阴,温暖如春。
(1分)第二首今昔(或时间)对比: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杂树丛生,宫殿荒凉。
(1分)(2)第一首诗通过写景状物,鞭挞无视人民疾苦、沉湎于享乐的统治者。
(2分)第二首诗通过咏史抒怀,讽刺统治者荒淫误国,感叹王朝的兴衰。
(2分)3.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海棠 (宋)苏轼惜牡丹花 (唐)白居易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高考复习咏物诗鉴赏训练1
例4、阅读下面诗,回答问题: 马诗(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注释:金络脑,指马披上威武的鞍具。 (1)这首诗中的“马”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2)诗人通过咏马表达什么样的情感? 答案:(1)这首诗刻画了渴望披上威武的鞍具,在 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的马的形象。 (2)抒发了自己渴望建功立业而又不被赏识的感慨。
(1)“逐”字写柳枝追逐春风,运用拟人手 法,变被动为主动,写出了柳条的蓬勃生机。 (2) 前两句写春日之柳追逐东风,在繁花似 锦的春日,在热闹非凡的乐游苑的舞筵上, 与舞女翩翩起舞;后两句写秋日之柳,清秋 斜阳,秋蝉哀鸣,何等萧条凄凉。春日之柳 的繁盛反衬出秋日之柳的衰落,表现出作者 对秋日之柳的悲叹之情。 (3)自伤迟暮,自叹身世。(表达作者壮志难 酬、命途多舛的悲凉心境。)
例3、 画眉鸟 欧阳修 百转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⑴前两句写了什么内容? ⑵后两句用什么手法来表现作者的思想? 答(1) 前两句描绘了林间画眉自由自在的美好形象: 鸟声宛转,鸟影翩翩,山花绚丽,树阴浓密,可以 自由的飞翔。 (2) 运用对比手法,将笼中画眉和林间画眉对比,表 达了作者对自由的歌颂和追求。
注释:西陆:秋天。 南冠:囚犯。玄鬓影:蝉。白头吟:古乐府篇名, 传说是汉代卓文君丈夫司马相如再娶而写的一首哀愁的诗。
(1)这两道诗是 诗。(2)分别说出两首诗中“蝉”的 形象特点。(3)这两首诗借咏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案: (1)咏物 (2)《蝉》:生性高洁、啜饮清露、居高 声远。《在狱咏蝉》:身处恶劣的环境, 但品性高洁。 (3)《蝉》:寓贤能之人,并不需要某种 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扬。《在狱咏 蝉》:感伤自己经历了种种政治上的磨难, 青春已逝,自己有着蝉一样的高洁品性, 却不为时人了解。
高考复习(语文)专项练习:(古代诗歌阅读群文通练)咏物言志【含答案及解析】
高频主题4咏物言志一、(2021·甘肃天水第一中学高一期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孤雁①杜甫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杜甫带着家人离开成都,乘船沿长江出川,滞留夔州。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以孤雁“不饮啄”“声念群”写出孤雁情感热烈而执着,非常想念它的同伴。
B.颔联境界忽然开阔。
高远浩茫的天空中,这小小的孤雁仅是“片影”,它与雁群相失在“万重云”间,此时此际显得惶急、焦虑和迷茫。
C.尾联表达了诗人的感情。
诗人对孤雁无比怜悯,对野鸦也是羡慕,野鸦们全然不懂,它们无忧无虑,热闹非常,自得其乐。
D.“谁怜”二字直抒胸隐,凝聚了诗人对孤雁的怜悯之情。
这一联以“谁怜”二字设问,诗人与雁,物我交融,浑然一体了。
2.这首诗中“孤雁”这一形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二、(2021·河南高三三模)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3~4题。
春寒①陈与义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
海棠美人图唐寅②褪尽东风满面妆,可怜蝶粉与蜂狂。
自今意思和谁说,一片春心付海棠。
:明朝著名画家、文学家。
曾为府试、乡试第一名,会试卷入徐经科场舞弊案,坐罪入狱,被贬为浙藩小吏,从此游荡江湖,埋没于诗画之间。
晚年生活穷困,依靠朋友接济度日。
3.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首诗与其说是写春寒,不如说是咏海棠,它在料峭春寒中默默开放。
B.第一首诗在描写海棠时使用了拟人的手法,海棠不吝惜红艳娇美的花朵。
C.第二首诗描写了海棠花在春风中绽放的画面,蝴蝶、蜜蜂萦绕在花间。
D.第二首诗在写海棠美人时,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写出了美人的孤独忧愁。
4.两首诗中的海棠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三、(2020·天津高一期末)阅读下面的这首宋词,完成5~6题。
绮罗香·红叶张炎①万里飞霜,千林落木,寒艳不招春妒。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分类训练:咏物言志
古代诗歌阅读:咏物言志阅读下面这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咏萤火萧绎①着人疑不热,集草讶无烟。
到来灯下暗,翻往雨中然②。
咏萤火虞世南的历③流光小,飘摇弱翅轻。
恐畏无人识,独自暗中明。
【注】①萧绎:南朝梁第四位皇帝,人生前四十年作为皇子养尊处优,常读书、写诗、作画。
此诗正作于这一时期。
①然:通“燃”,指萤火虫能在雨夜发光。
①的历:闪亮的样子。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萧诗着力展现萤火虫萤火的多样特征,虞诗对萤火特征的呈现相对较少。
B.萧诗中没有体现出萤火虫轻盈灵活、飘摇飞动的特点,而虞诗则表现突出。
C.萧诗语言自然生动,富有趣味性;虞诗语言朴素之中又包含着深刻寓意。
D.萧诗主要从感官角度描写萤火;虞诗则托物言志,借写萤火虫表露心迹。
2.这两首诗中诗人借萤火所表达的情感并不相同,请结合诗文作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鹧鸪词李益湘江斑竹枝,锦翼鹧鸪飞。
处处湘云合,郎从何处归?鹧鸪郑谷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鸡。
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①里啼。
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
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春日西。
【注】①黄陵庙:传说舜帝南巡,死于苍梧。
二妃娥皇、女英从征,泪洒斑竹,后溺于湘江,后人遂立祠于水侧,是为黄陵庙,3.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诗前三句中“湘云”“斑竹”“鹧鸪”等意象构造了动静相宜的图画,为末句抒情做了铺垫。
B.郑诗首联从鹧鸪的习性、羽色两方面起笔,诗人将其与山鸡进行比较,能够引起人们的联想。
C.郑诗颔联用暮雨潇潇、落红片片之景营造出凄迷哀怨的氛围,鹧鸪之声相杂更令人魂销肠断。
D.两首诗都涉及了娥皇、女英的典故,这个优美而动人的爱情传说勾起了两位诗人的满腔愁绪。
4.两首诗表现愁情时都涉及了“鹧鸪”这一意象,但作用却不尽相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从韦二明府续处觅绵竹①唐·杜甫华轩蔼蔼他年到,绵竹亭亭出县②高。
咏物诗专题练习学生版含答案
咏物诗专题练习(高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两小题。
古风(其五十九)李白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
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
秀色空绝世,馨香为谁传。
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
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
注:此诗作于李白应诏入京为官之前。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写荷之美,先总写其“艳”、“鲜”,然后分写“花”“叶”“色”“香”,并用“幽泉”“朝日”“绿水”“青烟”加以衬托。
B.三、四两句中“冒”“罗”二字用得巧妙:“冒”赋予出水芙蓉以动态美;“罗”将青烟笼罩绿叶的形态写得生动传神。
C.“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用了拟人的手法,写芬芳艳丽的荷花,尽管无比美丽,也只能在满天飞霜中无奈凋零。
D.诗歌语言清新自然,节奏轻快,充满奇特的想象和夸张,极富抒情性,体现了李白诗歌浪漫主义的风格。
2.这首咏物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6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3—4两小题。
叹庭前甘菊花杜甫庭前甘菊移时晚,青蕊重阳不堪摘。
明日萧条醉尽醒,残花烂熳开何益?篱边野外多众芳,采撷细琐升中堂。
念兹空长大枝叶,结根失所缠风霜。
3.下列对这首诗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交代了诗人“叹菊花”的原因是“移时晚”,错过了重阳这一赏菊的好时机。
B.颈联写“众芳”被精心采撷烘托甘菊生不逢时,即使甘菊的花蕾缀满枝头也无人观赏。
C.尾联从侧面反映了甘菊花傲煞霜雪的气概,衬托出了菊花高层次、高品味的风格美。
D.这首诗借庭菊以寄慨,甘菊喻君子,众芳喻小人。
菊花的内蕴为诗人心内之象的写照。
4.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歌简要概括。
(6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5—6两小题。
高松曾巩高松高于云,众林安可到?汤汤鸣寒溪,偃偃倚翠纛①。
侧听心神醒,仰视目睛眊②。
风雨天地动,一叶不欹倒。
岂同涧中萍,上下逐流潦。
岂同墙根槐,卷卷秋可扫。
凤凰引众禽,此木阴可焘③。
君求百常④柱,星日此可造。
般匠⑤世有无,方钟野人好。
诗歌鉴赏五年高考题——咏物诗训练题
诗歌鉴赏五年高考题——咏物诗训练题诗歌鉴赏五年高考题——咏物诗训练题诗歌鉴赏五年高考题——咏物诗训练题 1.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海棠(宋)苏轼惜牡丹花(唐)白居易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廊。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注]崇光:美艳的光彩。
(1)苏轼《海棠》诗的前二句描写了海棠花的哪些特点?后二句抒写情感时使用了什么手法?(4分) 答:(1)前二句描写了光彩正艳、香气正浓的海棠花在春风中、月色下的朦胧美;后二句用了拟人手法,以花比人。
(2)苏轼的《海棠》与白居易的《惜牡丹花》同样写夜里赏花,二者所抒发的感情有何不同? (2分)(2)苏诗爱花之盛开,白诗惜花之将谢。
【析海棠】这首绝句写于元丰三年,苏轼被贬黄州期间。
诗人首先刻画微风中的海棠,着意表现海棠的色彩。
东风就是春风,袅袅,微风轻轻吹拂的样子,崇光指高贵华美的光泽。
这句诗的意思是:微风轻拂着海棠,海棠泛出华美的光泽。
一个泛字,写出了在月光的照耀下,在微风的吹拂中,海棠花朵闪烁不定的情景。
第二句描写月下的海棠的清香。
香雾空蒙,写海棠阵阵幽香在氤氲的雾气中弥漫开来,沁人心脾。
月廊的意思是说,明月过了回廊,照不到海棠花。
既然这样,海棠花就只能在孤寂黑暗的夜幕里,散发幽香了。
显然,此时的海棠花就如同诗人本人,有才能,有理想,却得不到重用,真是处江湖之僻远,不遇君王恩宠啊!所以,这里的空蒙幽寂的夜景描写,暗示的是诗人幽寂孤独的心理。
最妙的是三四两句。
句中恐是担心的意思,它形象地写出了诗人爱花的心理活动和依依不舍赏玩的情态;故照应上文的只恐二字,含有特意而为的意思,表现了诗人对海棠的情有独钟。
这两句诗被后人誉为造语之奇,构思之巧。
奇在古人常常以人喻花,而却以花喻人且兼用移情手法。
在诗人的想象里,海棠花也和人一样,会在深夜睡去,因此,特地点燃高烛,使海棠打起精神,真是痴语,淋漓尽致地表现出诗人爱花更惜花的感情。
高三高考诗歌分类鉴赏:咏物诗 试题(共9页)
咏物诗世间万物纷繁芜杂,各具形态,各有情性,其中颇有些与人情或者相近,或者相似,或者相通的,这就成为(chéngwéi)诗人们吟咏的对象。
中华诗词中有不少咏物精品,意蕴深邃,感人肺腑,令人击节叹赏。
但要做到领会咏物诗词的精华,却非易事,因为咏物诗词只是以“物〞为吟咏的对象,或者借物抒怀,或者托物寓意,而上乘的咏物诗词往往到达“物我一境〞的境界,因此,我们必须仔细体贴诗人用意,才能到达鉴赏的目的。
鉴赏咏物诗词的主要秘诀有如下几条:首先要理解咏物诗词在创作时要采用“不即不离〞的吟咏方法。
那么,什么叫做“不即不离〞呢?通俗一点儿说,就是诗人在创作时,要在切合咏物,曲尽“物〞的妙处的根底上来抒发作者的情思、感慨,而不仅仅停留在“物〞上。
例如,高中?语文读本?第三册中的苏轼的?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刘熙载在?艺概?中评论曰:“东坡?水龙吟?起句云:‘似花还似非花。
’此句可作全词评语,盖不即不离也。
〞也就是说,苏轼在咏杨花的同时,也在咏思妇,二者水乳交融,密不可分,到达“物我一境〞的最高境界。
词中的杨花像是很有情意,能万里随梦寻郎,能化为浮萍,还能变成离人泪;而词中的思妇“愁绪满怀无着处〞,梦中万里寻郎“不得到辽西〞,又“无计留春住〞,梦醒后“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洒闲抛更向谁〞,咏物与抒情所似水中着盐。
所以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盛赞此词曰:“东坡?水龙吟?咏杨花,和韵而似原唱,章质夫词原唱而似和词,才之不可强也如是。
〞虞世南、骆宾王、李商隐的咏蝉诗,杜甫、崔涂的咏孤雁诗,姜夔的咏蟋蟀词,林逋、陆游、姜夔的咏梅诗与词,于谦的咏石灰诗,郑板桥的咏竹诗等,也都属于这类精品,不可不细心研读,以求能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我们即以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燃烧假设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出这样一道练习题:“诗中的石灰有何比喻或者象征意义?抒发了诗人怎样的一种情怀?〞考虑时应该想到诗人在咏石灰的同时,也在咏己,二者完全融为一体,不分彼此,然后才能做出这样正确的答复:“诗人以石灰自喻,抒发了自己不畏艰险,勇于牺牲的高尚精神,表达了洁身自好,清白自守的高风亮节,展示了诗人的远想和坦荡的胸襟〞其次要抓住所咏之“物〞的主要特点及其比喻或者象征意义,也有人把这叫做有“寄托〞。
2024届高三年级语文咏物言志微专题训练
咏物言志微专练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题小松李商隐①怜君孤秀植庭中,细叶轻阴满座风。
桃李盛时虽寂寞,雪霜多后始青葱。
一年几变枯荣事,百尺方资②柱石功③。
为谢西园车马客,定悲摇落尽成空。
[注释]①李商隐:唐代诗人,少年早慧,品行高洁,有才华,有抱负。
后不幸被卷入牛李党争的漩涡之中,成了政治的牺牲品,他一生坎坷不平,襟怀未展,壮志未酬。
②方资:正可用作。
③柱石功:栋梁之材的功用。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题咏的是一株枝叶未茂的小松,因此诗人以“细”状其叶,以“轻”状其荫,突出小松的秀美。
B.这首诗善用对比,如以桃李春日之盛来衬托小松的寂寞,突出小松的“孤秀”,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C.颈联“一年几变枯荣事,百尺方资柱石功”,是说小松一年中经历多次枯荣变化难以长成栋梁之材。
D.“为谢西园车马客,定悲摇落尽成空”,写西园车马客争驰看花,怎奈荣华百态,转首成空,发人深省。
2.《题小松》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借小松的形象来象征某种精神、品格。
下列诗文没有运用这一手法的一项是()A.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姜夔《扬州慢》)B.松柏本孤直,难为桃李颜。
(李白《古风(其十二)》)C.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王安石《梅花》)D.予独爱莲之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周敦颐《爱莲说》)主观题一、诗人通过小松的形象寄托了哪些思想感情?请联系具体诗句加以分析。
二、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
鹧鸪天·桂李清照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
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①。
山花子②李清照揉破黄金万点轻,剪成碧玉叶层层。
风度精神如彦辅③,太鲜明。
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结苦粗生。
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
【注】①屈原当年作《离骚》,遍收名花珍卉,唯独桂花不在其列。
②作于北宋灭亡,词人南渡之后。
高考诗歌热点体裁咏物诗专题训练
高考诗歌热点体裁咏物诗专题训练春寒陈与义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
【注】此诗作于南宋高宗建炎三年二月,当时金兵南侵,南宋朝廷正处于风雨飘摇之际,作者几经逃难,避乱于巴陵(今湖南岳阳),借居于郡守后花园的君子亭,自称“园公"。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5分)A、第一句,诗人先用“日日风”三字写出早春二月的洞庭湖畔春寒料峭的天气特点。
B、第二句,接着再作渲染,直陈“春寒未了”,一个“怯”字写出了诗人内心的畏惧。
C、第三句,诗人写出了海棠鲜洁艳丽,像少女一样具有胭脂美色且敛眉含羞的神态。
D、第四句,写海棠花毫不吝惜自己鲜红的花朵,挺身独立,毅然在寒风冷雨中绽放。
E、这首诗写出了诗人抗金到底的坚定决心,也表达了对南宋朝廷屈膝投降的不满。
2这首绝句题为“春寒",但与其说是写春寒,不如说是咏海棠,请结合具体诗句谈谈您的理解。
(6分)红梅苏轼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
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
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诗老:指苏轼的前辈诗人石曼卿,石曼卿笔下的《红梅》诗云“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3、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5分)A。
诗人使用拟人手法,以红梅自况,表达了与桃杏一起装点春天的愿望、B、心境幽寒的红梅“怕愁贪睡",不肯随“春",故而未能及早开放、C、颔联的“故作"是没有丝毫贬义的,它不是忸怩作态,而是在她的“冰容”之外的另一种性格,即是她的与人为乐,她的朴实。
D、面对百花盛开的“春态”,红梅仍深自怵惕,保持自己的节操、E、诗的尾联用自己敬仰前辈诗作,表明梅花高洁,古今同赞、4、诗人用哪些艺术手法来勾画红梅的?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杜鹃花真山民①愁锁巴云往事空,只将遗恨寄芳丛。
归心千古终难白,啼血万山都是红。
枝带翠烟深夜月,魂飞锦水②旧东风。
咏物诗练习
诗歌鉴赏一——咏物诗练习一、(2021·全国乙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的小题。
鹊桥仙·赠鹭鸶辛弃疾溪边白鹭,来吾告汝:“溪里鱼儿堪数。
主人怜汝汝怜鱼,要物我欣然一处。
白沙远浦,青泥别渚,剩有虾跳鳅舞。
听君飞去饱时来,看头上风吹一缕。
”14.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上阙结尾句“要物我欣然一处”,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望。
B.因“溪里鱼儿堪数”,故作者建议鹭莺去虾鳅较多的“远浦”“别渚”。
C.本词将鹭作为题赠对象,以“汝”“君”相称,营造出轻松亲切的氛围。
D.词末从听觉和视觉,上分别书写了鹭鹫饱食后心满意足的状态,活灵活现。
15.这首词的语言特明,请简要分析。
(6分)答:14. 答案:D解析:本题综合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同时考查了考生对教材内容的延伸拓展的能力。
D 项词末两句是说那里的虾鳅任你饱餐,我当看你乘风归来。
“听君飞去饱时来”中的“听”字是“任凭”的意思,可依据教材李密《陈情表》一文中“听臣微志”的“听任,允许”之意,而选项误解成“听觉”,所以 D 项手法分析有误。
15. 答案:①本词语言多用口语,风格亲切自然,清新明快,句式整散结合,和谐统一。
②将鹭鸶作为题赠对象,以第二人称“汝”“君”称之,以“来”字呼之,词人好似抚摸着白鹭说着悄悄话,营造出轻松亲切的氛围,显得自然而亲切。
③使用拟人、对比的修辞手法。
“虾跳鳅舞”,写出了远渚的虾鳅舞动的生机,与“溪里鱼儿堪数”形成对比。
词人将笔下的山水湖泊、鱼虫虾草、青天白鹭、人鸟私语融合,展现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面。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诗歌的语言特色。
此题不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这首词表现出来的整体语言风格。
辛弃疾的词风,既有沉雄豪迈,又不乏清丽明快。
作答时抓住本词的重点语句“来吾告汝”“主人怜汝汝怜鱼,要物我欣然一处”“白沙远浦,青泥别渚”“虾跳鳅舞”,可见本词并非辛词一贯的沉雄豪迈,而是清新明快的词风。
高考 咏物诗《菊花》《蝉》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1-2题。
菊花元稹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蝉虞世南垂緌(ruí)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1.两首诗分别写了“菊花”“蝉”两种事物,那么作者的用意就是描情摹态吗?2.在两首诗里,作者的形象是如何显露出来的?解析:①咏物诗不直接表露诗人的思想情感,而是运用比喻、象征、拟人手法把自己的理想和人格融入一物象中,这是常识。
根据诗中对这个物象描述的一些特征,分析诗人的真正用意,这是方法。
②咏物诗常常运用自况、自喻、自比的手法来表现自己的精神境界和人格特征。
1.①两首诗虽然分别冠以“菊花”、“蝉”,但均言在此而意在彼、别有兴寄。
②《菊花》中,借菊花的高洁的品质来表现诗人自己高贵无瑕的品行。
③《蝉》中,作者借“居高饮露”的蝉来表现自己那种“不假良史之辞”,不借“东风之力”,而是凭借“垂緌饮清露”的超凡脱俗的形象来向世人表明:自己立身高洁,不需要外界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的隐然自得之情。
2.①作者的形象是借“菊花”、“蝉”的形象描绘而自喻出来。
②在诗歌里作者貌似超脱,游离于诗歌的形象“菊花”“蝉”之外,其实,在“此花开尽更无花”里;在“居高声自远”的蝉声中,我们完全可以品评出作者那种清高的节操来。
一丛一丛的秋菊环绕着房屋,看起来好似诗人陶渊明的家。
绕着篱笆观赏菊花,不知不觉太阳已经快落山了。
不是因为百花中偏爱菊花,只是因为菊花开过之后便不能够看到更好的花了。
蝉垂下像帽缨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声音从挺拔疏朗的梧桐树枝间传出。
蝉声远传的原因是因为蝉居在高树上,而不是依靠秋风。
言外之意是一个品格高尚的人不需要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扬。
这是一首咏蝉的诗句,讴歌了蝉的高洁品格。
但也是托物言志。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分类训练:咏物言志类(含解析)
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鹭鸶杜牧雪衣雪发青玉嘴,群捕鱼儿溪影中。
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
鹭鸶罗隐①斜阳澹澹柳阴阴,风袅寒丝映水深。
不要向人夸素白,也知常有羡鱼心。
【注】罗隐:从唐大中十三年(859年)底进入京师开始,参加十多次进士试,全部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改名罗隐,隐居于九华山。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杜诗和罗诗题材相同,两首诗都是以大自然的鹭鸶为直接描写对象的咏物诗。
B.杜诗先写鹭鸶的外形特点和其捕鱼的情景,然后描绘了它们惊飞远去的画面。
C.罗诗写鹭鸶洁白的羽毛随风摆动,鹭鸶自视清高,不需要人们来夸耀其洁白。
D.这两首诗都借鹭鸶来抒发情感,但抒发的情感不同,其中罗诗具有讽刺意味。
2.这两首诗都写了鹭鸶,但运用的手法和描写的鹭鸶形象都有不同之处,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枯树①韩愈老树无枝叶,风霜不复侵。
腹穿人可过,皮剥蚁还寻。
寄托惟朝菌,依投绝暮禽。
犹堪持改火②,未肯但空心。
【注】①本诗是诗人晚年所作。
②改火,古代钻木取火,四季所用树木种类不同,故名。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枯树无枝无叶,只剩下树干,到了严寒季节,枯树不再惧怕风霜的侵袭。
B.枯树树干已经腐朽了,树皮很容易剥离,剥下之后,蚂蚁会来寻觅食物。
C.枯树上长满了菌类植物,到了傍晚,也没任何飞禽会选择到枯树上栖息。
D.枯树虽没有其他的用途,但可用作改火,可见空心也有意想不到的好处。
4.诗人写出了枯树的哪些特点?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感遇(其二)陈子昂兰若①生春夏,芊蔚②何青青!幽独空林色,朱蕤③冒紫茎。
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
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感遇(其一)张九龄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注】①兰若,指兰花和杜若,皆是草本植物。
高考语文古诗词复习备考:咏物诗鉴赏题 专练
高考古诗词复习备考:咏物诗鉴赏题专练一、阅读下面作品,完成第12—14题。
(8分)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宋)苏轼①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萦损柔肠②,困酣娇眼,欲开还闭。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注]①本词作于元丰三年,苏轼贬居黄州。
②柔肠:柳枝细长柔软,故以柔肠为喻。
用唐白居易《杨柳枝》诗:“人言柳叶似愁眉,更有愁肠如柳枝。
”12.关于本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1分)A.从字数上来看,此词是一首中调。
B.从题材上来看,此词是一首咏物词。
C.此词笔致缠绵悠远,属于婉约词。
D.此词以物为人,以人写物,妙趣横生。
13.对本词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也无人惜从教坠”句中,“惜”字运用反衬手法暗露作者缕缕怜惜杨花的情意。
B.“萦损”三句,由杨花写到柳树,运用想象,描写思妇困倦的娇眼睁开又闭合。
C.下阕首句,作者由“不恨”到“恨”,欲进先退,由杨花到落红,而后折回杨花。
D.“细看来”三句,作者以景结情,虚实相生,由眼前的流水联想到思妇的泪水。
14.请赏析下阕画线句中数词的妙用。
(4分)答案:12.(1分)A13.(3分)D14.(4分)词人将杨花之春色分成三份,二分落地化为轻尘,一分落水随流水而去(1分)。
数字描摹出杨花渺无踪迹,春光消逝,渲染出感伤的氛围(1分)。
将点点杨花与流水相融,流露出思妇的愁绪(1分),更含蓄地表达出词人伤春惜花之愁,以及忧患中浓郁的忧思。
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5~16题.蝉虞世南垂缕①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咏蝉②骆宾王西陆蝉声唱,南冠③客思深。
不堪玄鬓④影,来对白头吟⑤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注】①垂缕:帽带系结后的下垂部分;蝉腹下的针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①萼:花萼。这里指花瓣。
①词中的“两种”指的是
的是
。(2分)
,“一家”指
②指出这首词的写作手法并简析作者的情感。(4 分
• ①梅花与雪花
大自然
• ②手法:对比(反衬)情感:对梅与雪的 品格有所褒贬,突出了对梅花的喜爱和赞 赏之情。
这两句与前面两句形成了先抑后扬(欲扬先抑) 的效果。前两句写山泉的平凡无名,为抑;这两 句凸现泉流山中的奇观,为扬。如此描写也为最 后两句称赞山泉做了铺垫。
(2)这首诗在表现山泉得天地之声色,具满涧平 池之能的同时,又表现了山泉恬淡自然、清高自 守的品格。
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淡薄清高、任性自然的情怀。
人。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
(1)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 (3分)
(2)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5分
• (1)追随着蜜蜂围绕着绿色的蕙兰飞,为 了躲避黄雀藏在绿叶之中,在太阳的映照 之下忽然争着飞起,趁着风一起归去。在 花中出没,顺着高低不同的绿叶飞翔。写 了素蝶的远近高低不同方位的动作,采用 细节描写,以蜂、雀、日、风、花、叶作 衬托。
•
• 3)答案符合诗意,言之成理即可。
• 示例一:要尊重天性,顺应自然。示例二:要 呵护人才,不要摧残人才。
• 示例三:期待得到提携,使自己有所作为。
6、(09年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2-23题。(6 分)
踏莎行 雪中看梅花
(元)王 旭
两种风流,一家制作。雪花全似梅花萼①。细看 不是雪无香,天风吹得香零落。
(1)诗中小孤山的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 情?
(2)简析“危似孤臣末世难”中“孤”字的妙处。
• (1)此诗托小孤山以言志,表达了诗人尽 管身为孤臣,身处末世,也要勇猛坚毅、 杀敌报国的壮烈情怀,以及自己能够力挽 狂澜、取得抗元胜利的坚定信念。
• (2)①小孤山的“孤”与孤臣的“孤”, 字面相应,联想自然。
• (2)托物言志,写自己徒负才华,只能追随 他人,仕途起起伏伏,不能为人赏识,施 展才能。
3、(07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
• 醉落魄·咏鹰 [清]陈维崧
• 寒山几堵①,风低削碎中原路②。秋空一 碧无今古。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
• 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③。人 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
1、(07重庆卷)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海棠 (宋)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注]崇光:美艳的光彩。
惜牡丹花 (唐)白居易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1)苏轼《海棠》诗的前二句描写了海棠花的哪些 特点?后二句抒写情感时使用了什么手法?(4分) (2)苏轼的《海棠》与白居易的《惜牡丹花》同样 写夜里赏花,二者所抒发的感情有何不同? (2分)
7、【11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咏山泉 储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 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 恬澹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1)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映地为天色,飞 空作雨声。”的妙处。
(2)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诗 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
(1)这两句从声与色的角度描写了山泉的情态。 山泉平缓流淌时,清澈见底,水面映照天光云色; 凌空而下时,水石相激,作风雨之声。山泉虽然 无名,却有映地照天、兴风作雨的奇观。
• ②小孤山砥柱中流的地理特征与诗人砥柱 中流的壮士情怀相应,托物而言志
• ③偶尔存留的孤山与没世仅存的孤臣相应, 暗指南宋末年抗元将帅严重匮乏,比喻贴 切。
5、(09年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6分)
严郑公①宅同咏竹 唐·杜甫 绿竹半含箨②,新梢才出墙。 色侵书帙③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涓涓净,风吹细细香。 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1)前二句描写了光彩正艳、香气正浓的 海棠花在春风中、月色下的朦胧美; 后二句用了拟人手法,以花比人。
(2)苏诗爱花之盛开,白诗惜花之将谢。
2、(10全国)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咏素蝶诗 刘孝绰
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 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 。 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
• [注]①堵:座。 ②削碎中原路:形容鹰掠地飞 过。 ③轩举:意气飞扬。
(1)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鹰 的?请作简要分析。
(2)结合下片的句子,分析词人表达了怎样的思 想感情。
• (1)答案:主要运用了衬托的手法。 借 用壁立的寒山、空旷的大地、澄碧的秋空 等场景,来衬托鹰的形象。(把“衬托” 答成“烘托”也算对) (2)答案:“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 气还轩举”,表达了猛气犹存、老当益壮 的情怀。“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 此际偏思汝”,表达了期待施展抱负、建 功立业的志向。
4、(08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 分)
• 小孤山① [宋]谢枋得②。 • 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明日登峰须
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
• [注]①小孤山:位于安徽宿松县城南 65公里的长江之中,四无依傍,地势 险要,是南宋军事要地。②谢枋得:宋弋阳(今属江西)人,以忠义自任, 曾率军抗元。兵败后隐居福建一带,后被元人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③海
注:①严郑公,即严武,受封郑公。②箨(tuò),笋壳。 ③帙,包书的布套。
(1)本诗前三联描写出竹子怎样的形象?
(2)请赏析“色侵书帙晚”一句。
(3)请你谈谈对最后一联寓意的理解。
• (1)形象:嫩竹新出,竹影阴凉,雨洗竹净, 风送竹香。
• (2)翠竹的影子投映在书上,使人感到光线 暗了下来。“侵”写出了竹影移动扩大的渐进 过程。“晚”字则写出了竹影给人带来的时间 错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