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质量缺陷及医疗安全管理办法

合集下载

医疗缺陷管理办法

医疗缺陷管理办法

医疗缺陷管理办法
医疗纠纷的主要原因是医疗缺陷。

因此应加强医疗缺陷的管理,减少和避免并发症、医疗意外的发生,防范医疗事故的发生,确保医疗安全。

为加强对医疗活动中医疗缺陷的管理,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医疗管理的实际,特制定本规定。

一、医疗缺陷主要是指医疗、护理、服务及管理过程中的不完善,而形成的质量不足或服务不满意。

根据判定角度不同可分为自查缺陷、投诉缺陷和鉴定缺陷。

医疗缺陷分为轻度缺陷、中度缺陷、重度缺陷。

二、医疗缺陷的预防及报告
各科室应加强对医务人员进行依法执业的教育与培训;在医疗活动中遵守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恪守医疗服务职业道德;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加强医疗质量和服务质量管理,努力提高医疗服务技术水平,执行防范、处理医疗缺陷的规定与预案,加强内部质量评价,不断改进服务质量;对重度医疗缺陷、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及医疗事故应严格贯彻执行《发生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报告制度的规定》,逐级进行报告。

三、医疗缺陷的处理
未引起医疗纠纷的自查缺陷,按照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和质量改进处理程序、规定进行处理;根据缺陷的等级、情节、本人态度和一贯表现,分别给予点名批评、通报批评、警告等行政处分。

引起医疗纠纷的投诉缺陷按医疗投诉处理程序、规定进行处理。

如果是医疗事故,按照医疗事故争议处理程序、规定进行处理。

个人必须承担一定比例的赔偿金。

情节严重的,按照执业医师法的有关规定,暂停责任人的执业许可;构成医疗事故罪的,给予开除公职的处分。

医院医疗缺陷管理制度

医院医疗缺陷管理制度

医院医疗缺陷管理制度1. 简介医院医疗缺陷管理制度是指医院为了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规范医疗行为,及时发现和处理医疗缺陷问题而制定的一系列管理措施和流程。

本文将从医院医疗缺陷管理的重要性、管理制度的目标、主要内容和实施步骤等方面进行论述。

2. 医院医疗缺陷管理的重要性医疗缺陷是指医疗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错误、失误或失效,它可能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严重损害,并对医院声誉和信誉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建立医院医疗缺陷管理制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及时发现和处理医疗缺陷问题,可以预防医疗差错的发生,提高医院的医疗质量和安全水平,增强患者的满意度和信任感。

3. 管理制度的目标医院医疗缺陷管理制度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预防:通过建立规范的医疗操作流程和制定标准化的操作规范,预防医疗缺陷的发生。

(2)发现:建立健全的监测和反馈机制,及时发现医疗缺陷问题。

(3)处理:制定全面、具体的医疗缺陷处理方案,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准确的处理和解决。

(4)改进:通过分析医疗缺陷问题的原因和趋势,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不断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水平。

4. 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医院医疗缺陷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医疗缺陷监测:建立医疗缺陷监测机制,通过定期的统计分析和评估,及时发现医疗缺陷问题。

(2)医疗缺陷通报:建立医疗缺陷通报制度,对发现的医疗缺陷问题进行及时、准确的通报和反馈。

(3)医疗缺陷处理:制定医疗缺陷处理的具体流程和要求,确保问题得到及时处理和解决。

(4)医疗缺陷改进:通过对医疗缺陷问题的分析和总结,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水平。

5. 实施步骤(1)制定医疗缺陷管理制度的目标和原则;(2)明确责任和权限,确定医疗缺陷管理的组织架构和工作流程;(3)培训医务人员,提高他们对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的认识和掌握;(4)建立医疗缺陷监测与评估系统,确保医疗缺陷问题得到及时监测和评估;(5)建立医疗缺陷通报和处理机制,确保问题得到及时通报和处理;(6)定期组织医疗缺陷的分析和总结,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7)评估和反馈,不断完善医疗缺陷管理制度。

医院缺陷管理制度所指缺陷

医院缺陷管理制度所指缺陷

1. 医疗文书内容不全:如门(急)诊病历、住院病历等未按时书写或记载内容不全。

2. 特殊情况记录不完整:未记录患者不配合诊疗、拒绝诊疗或自动出院等情况。

3. 药物过敏史、输血史等未记录:门(急)诊病历和住院病历中未记录患者药物过敏史、输血史等。

4. 知情同意文书缺陷:未及时与患者签订医院规定的各种知情同意文书,或缺项少款,不填时间,不签名。

5. 术前讨论、辅助检查等缺陷:大、中型手术未进行术前讨论,或缺乏必要的辅助检查报告,或无术前小结、术中注意事项及术后观察要点。

二、医疗设备缺陷1. 设备运行异常:在运行或备用的设备上,发生影响安全运行的异常现象。

2. 设备标准不达标:设备或建筑物发生达不到一类设备标准的异常现象。

3. 危急缺陷:设备或建筑物发生直接威胁安全运行并需立即处理的缺陷。

4. 严重缺陷:对人身或设备有严重威胁,暂时尚能坚持运行,但若长时间坚持运行,随时可能转为危急缺陷。

5. 一般缺陷:上述危急、严重缺陷以外的设备异常,指性质一般,情况较轻,对安全运行影响不大的缺陷。

三、医疗技术操作缺陷1. 术中记录不准确、不完整:术中记录不准确、不完整,对术中阳性发现描述不细,或对术中出现的意外和失误未能如实反映。

2. 对危重患者未及时下达病危通知书:对危重患者未及时向其家属下达病危通知书,或缺少与家属谈话并签字的记录。

3. 转科、转院记录缺陷:经治医师未书写转科、转院记录。

4. 出院记录缺陷:对自动要求出院的患者,出院记录过于简单,无出院医嘱和有关注意事项交代。

1. 医疗环境不符合规定:医疗环境不符合卫生、安全、舒适等要求。

2. 医疗设施不完善:医疗设施不完善,影响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

3. 医疗废物处理不当:医疗废物处理不当,可能对环境和患者健康造成危害。

医院缺陷管理制度所指缺陷,旨在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权益。

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缺陷管理制度,加强对医疗活动的监管,及时发现和处理缺陷,降低医疗风险,确保患者安全。

医院医疗质量缺陷管理制度

医院医疗质量缺陷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了加强医院医疗质量管理,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保障患者安全,防止医疗事故的发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医疗质量缺陷的概念医疗质量缺陷是指医疗机构在医疗服务过程中,因医务人员、设备、药品、环境等因素造成的,可能导致患者损害或者损害患者权益的行为、事件或现象。

三、医疗质量缺陷管理制度1.建立健全医疗质量缺陷报告制度(1)医务人员发现医疗质量缺陷时,应立即向科室负责人报告,科室负责人应及时向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报告。

(2)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接到报告后,应立即组织调查,分析原因,制定整改措施。

2.医疗质量缺陷调查与分析(1)调查: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组织相关人员对医疗质量缺陷进行调查,查明原因,明确责任。

(2)分析: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经验教训,查找管理漏洞。

3.医疗质量缺陷整改(1)对发现的医疗质量缺陷,医疗机构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整改,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2)对因医疗质量缺陷导致患者损害的,医疗机构应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4.医疗质量缺陷信息公开(1)医院应定期对医疗质量缺陷进行调查、分析和整改情况,并向社会公开。

(2)对涉及患者隐私的医疗质量缺陷,应采取保密措施。

5.医疗质量缺陷培训与教育(1)医疗机构应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医务人员的医疗质量意识和责任感。

(2)对发生医疗质量缺陷的医务人员,应进行批评教育,必要时进行专业技术考核。

四、责任追究1.医疗机构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医疗质量缺陷负有直接责任。

2.医务人员因医疗质量缺陷造成患者损害的,应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3.对隐瞒、谎报医疗质量缺陷的,依法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五、附则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由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负责解释。

医院医疗质量缺陷管理制度旨在提高医院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防止医疗事故的发生。

各科室、各部门应认真贯彻执行,确保医疗质量缺陷得到有效控制。

医疗缺陷管理制度范本

医疗缺陷管理制度范本

医疗缺陷管理制度范本一、引言本医疗缺陷管理制度旨在规范和加强医疗机构对医疗缺陷的管理,保障患者的权益和安全,并提高医疗质量。

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医疗机构,包括医院、诊所等。

二、定义和范围1.医疗缺陷是指医务人员在提供医疗服务过程中,出现的错误、疏漏或不合理行为,导致患者受到损害或伤害的情况。

2.医疗缺陷管理工作包括对医疗缺陷的预防、发现、纠正和整改等方面的工作。

三、责任和义务1.医疗机构应建立医疗缺陷管理部门或专职人员,负责医疗缺陷管理工作。

2.医务人员应具备相关的医疗知识和技能,严格按照医疗规范和操作规程进行工作,减少医疗缺陷的发生。

3.患者有权要求医疗机构提供医疗缺陷的处理情况,并有权知情、参与和监督医疗缺陷的整改过程。

四、医疗缺陷的预防1.医疗机构应开展医疗质量管理工作,完善和落实各项标准和规范,确保医疗过程的规范和安全。

2.医务人员应接受定期的培训和考核,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技能。

3.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医疗缺陷上报和反馈机制,鼓励医务人员主动上报医疗缺陷的情况,以便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五、医疗缺陷的发现和处理1.医务人员在发现医疗缺陷后,应立即停止有关操作,并通知上级。

2.医疗机构应及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调查和分析,找出医疗缺陷发生的原因和责任人。

3.医疗机构应向患者说明医疗缺陷的原因和后果,积极协商解决方案,并向患者提供必要的赔偿和帮助。

六、医疗缺陷的整改和改进1.医疗机构应根据医疗缺陷的实际情况,制定整改计划,并确定责任人和时间节点。

2.医疗机构应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和流程,防止同类医疗缺陷的再次发生。

3.医疗机构应开展内部和外部的质量评估和监督,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水平。

七、医疗缺陷的通报和公开1.医疗机构应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医疗缺陷的情况,并向患者提供通报机制。

2.医疗机构应在媒体和社会公众面前公开医疗缺陷的处理情况,接受舆论监督和社会评价。

八、监督和评估1.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定期对医疗机构的医疗缺陷管理工作进行评估和检查。

医院医疗质量安全管理规定

医院医疗质量安全管理规定

医院医疗质量安全管理规定一、总则医院作为提供医疗服务的机构,为了保障患者的健康和安全,制定本医疗质量安全管理规定。

二、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医院内所有医疗活动的质量安全管理,包括但不限于医疗过程、医疗设备的管理和维护、医疗队伍的培训与管理。

三、质量管理1. 医疗活动的质量控制医院设立质量控制部门,负责对医疗活动进行监督与评估,确保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

2. 心肺复苏技能培训医院每年组织心肺复苏技能培训,确保急救人员具备及时有效的应急处理能力。

3. 医疗纠纷处理医院设立医疗纠纷处理专门机构,及时处理医疗纠纷,妥善解决患者投诉,保护患者合法权益。

四、安全管理1. 设备管理医院设立设备管理部门,负责医疗设备的日常检查、维护和维修,并定期进行设备质量评估。

2. 医疗废物处理医院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委托合格的机构处理医疗废物,确保环境的安全与卫生。

3. 用药管理医院建立健全的用药管理制度,规范用药流程,加强药品管理,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五、人员管理1. 医务人员准入管理医院制定医务人员准入管理制度,要求医务人员具备相应资格证书,通过考核合格方可从事相关工作。

2. 继续教育与培训医院每年组织医务人员参加继续教育与培训,提升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服务意识。

3. 岗位责任与考核医院明确医务人员的岗位职责与考核标准,确保医务人员履行职责,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六、其他规定1. 技术标准和操作规程医院依据国家相关技术标准和操作规程,建立医疗活动的技术标准和操作规程,确保医疗过程标准化、规范化。

2. 医患沟通与互动医院鼓励医务人员与患者积极沟通与互动,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体验。

3. 信息管理安全医院建立信息管理安全制度,加强信息保护和隐私保密工作,确保患者个人信息的安全。

以上即为医院医疗质量安全管理规定的主要内容,医院全体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守,确保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维护患者的合法权益。

医疗安全管理办法

医疗安全管理办法

医疗安全管理办法为保证医疗工作正常运行,减少医疗差错、杜绝医疗事故、确保医疗安全,医院特重申如下规定:一、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强化医疗安全教育各科室应组织全体医护人员认真学习《执业医师法》、《药品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落实医院各项医疗工作制度、医疗质量标准、岗位责任制以及医疗技术操作规范。

依法规范医疗行为,完善差错事故的监督,检查、登记和重大事件报告制度,科室要定期组织有关人员对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并制订与本专业相关的、切实可行的医疗差错事故防范措施。

二、抓好技术培训考核,逐步提高业务素质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素质是保证医疗质量的关键因素,也是预防差错事故的根本措施。

科室应重视医务人员的基础知识、基本操作、基本技能的教育,抓好医疗、教学、科研工作质量;对医务人员技术培训和考核要按继续教育有关规定实施。

三、加强医德医风教育,不断提高服务质量良好的医德医风是医务人员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医疗缺陷与差错多源于医务人员的疏忽大意和服务态度。

科室应重视提高医疗服务满意度,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转变工作作风,改善服务态度,尊重病人知情权,加强医患之间沟通与交流,对病情及诊疗情况要如实、及时地告知患者及家属,不得夸大疗效。

四、正确认识病案等医疗文书作用医疗纠纷实行举证倒置,科室应严格遵守《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等规定,消除医疗纠纷的隐患。

要求保持病历书写完整、及时、准确及真实性;加强医疗保护性制度管理,落实病历保管、使用、传递等有关规定,克服医疗各环节存在缺陷,严禁将病历交由病人及亲属自行复印;对学术上的不同观点可在医护人员之间交流探讨,但不得引起医院或科室间的矛盾。

五、制度管理责任到人消除医疗差错事故的隐患,避免医疗行为过失实行责任追究制,各医疗小组、纠纷当事人为第一负责人,科主任及护士长负有直接领导管理责任。

科室应完善三级查房、危重、抢救病人交接班,落实综合治疗前及疑难病例讨论等相关的医疗制度,建立统一的医疗差错登记本,各科室质控小组每月要对医疗安全的有关环节进行自查,并将检查结果记录在案。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管理制度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管理制度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管理制度为了加强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管理,规范不良事件上报,及时发现及排除医院存在的质量安全缺陷,推动医疗质量持续改进,切实保障医疗安全,确保患者安全,根据《2012版综合医院等级评审标准细则》和中国医院协会《2018版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管理标准》的要求,现制定我院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管理制度。

一、目的规范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管理,增强全院职工的风险防控意识,及时发现不良事件和安全隐患,并对获取的医疗安全信息、不良事件进行分析,从医院管理体系、运行机制与规章制度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持续改进,避免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切实保障医疗安全,保护病人安全。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在医院发生的与患者安全相关的不良事件、安全隐患和各类缺陷以及运行不畅等,适用于医院内任何部门、科室和人员。

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定义、分级、分类和管理1.定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指在临床诊疗活动和医疗机构运行过程中,任何可能影响到患者的诊疗结果、增加患者痛苦和负担并可能引发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以及影响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行和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因素和事件。

2.事件分级及管理(1)事件分级根据不良事件导致后果的严重程度,划分为I、II、III、IV四个等级。

I级事件(警讯事件、警告事件):非预期的死亡,或在非疾病自然进展过程中造成的永久性功能丧失。

∏级事件(不良后果事件、差错事件):在诊疗过程中,因诊疗活动,而非疾病本身造成的机体与功能损害。

In级事件(无后果事件、临界差错):虽然发生了错误事实,但未给机体与功能造成任何损害,或有轻微后果而不需要任何处理可完全康复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

IV级事件(隐患事件、未遂事件):由于及时发现,错误在实施之前被发现并得到纠正,未造成危害的事件。

(2)分级管理I级、∏级事件采取强制性上报管理,III级、IV级事件采取鼓励性上报管理。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严重程度评估,采用国际严重性分级代码(SAC)分级统计,按照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发生频率和严重程度分为4级。

成二院医 〔2016〕17号 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印发《医疗缺陷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成二院医 〔2016〕17号 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印发《医疗缺陷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文件成二院医〔2016〕17号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关于印发医疗缺陷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全院各相关科室:为进一步加强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最大限度减少医疗缺陷的发生,按PDCA质量管理原则,结合追踪方法学的理论,经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讨论通过,特制定本管理办法(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严格遵照执行。

一、定义(一)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因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而发生诊疗过失的行- 1 -为。

医疗过失造成的一切不良后果都属于医疗缺陷。

医疗缺陷是医疗问题、缺点、差错和事故的总称,多发生在检诊、用药、手术、抢救、医院感染、护理、病历书写等诊疗环节上。

(二)医疗缺陷的分类:根据判定角度不同分为自查缺陷和投诉缺陷。

1.自查缺陷是指医院进行内部质量评价时认定的未引起医疗纠纷的缺陷。

2.投诉缺陷是指患方对医疗服务不满意而向医院投诉并反映情况,形成医疗争议,医院根据患方投诉核查确认的缺陷。

(三)医疗缺陷的分度:根据缺陷程度的不同分为轻度缺陷、中度缺陷和重度缺陷。

1.轻度缺陷:指对病人的病情未造成影响或有影响未造成不良后果的缺陷。

2.中度缺陷:指给病人造成组织器官的可愈性损伤,增加病人痛苦、延长疗程或违反操作规程,但未造成严重不良后果的缺陷。

3.重度缺陷:指严重影响疗程或造成的损伤长期不愈,甚至造成残疾、死亡等不良后果的缺陷。

二、内容重点突出医疗核心制度、围手术期管理、合理用药、合理用血等制度的落实和诊疗操作常规的执行情况,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记当事人或科室缺陷1次。

- 2 -(一)医疗核心制度1.三级查房制度:保证各级医师查房次数和查房质量。

(1)患者入院48小时内无主治医师查房记录;(2)72小时内无主任(副主任)医师查房;(3)危重病人24小时内未完成三级医师查房;(4)科主任每周查房少于1次;(5)病历中缺三级医师查房记录或记录不符合国家卫计委《病历书写基本规范》(2010年版)要求。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与隐患缺陷报告制度及工作流程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与隐患缺陷报告制度及工作流程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与隐患缺陷报告制度及工作流程医疗安全是医疗行业的重要方面,而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是指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所发生的任何与疗效、安全、质量等相关的事项,可能对病人或者医务人员造成不良的影响。

为了更好地保障病人和医务人员的身体健康和安全,医疗机构需要建立完整的医疗安全管理制度。

其中,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与隐患缺陷报告制度就是医疗机构医疗安全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与隐患缺陷报告制度的重要性建立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与隐患缺陷报告制度,是为了及时发现、控制和修正医疗安全问题,以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这一制度能够及时向医务人员汇聚安全信息,促进医务人员之间安全信息的共享,通过信息共享、案例分析和交流学习等方式,提高医务人员对安全问题的认识和应对能力,避免类似意外事故的再次发生。

除此之外,建立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与隐患缺陷报告制度还能提高医院的信誉度和竞争力,增强患者和社会对医院的信任和认可。

二、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与隐患缺陷报告制度的具体内容1.建立安全信息采集的机制建立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与隐患缺陷报告制度需要首先建立安全信息采集的机制。

通过多种渠道收集安全信息,如从病人、家属、医务人员以及医药代表处等方面收集有关医疗事故、不良事件和隐患缺陷等信息。

建立保密制度,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避免不良事件得到曝光而产生法律纠纷。

2.建立信息汇总和分析的机制建立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与隐患缺陷报告制度后,需要建立信息汇总和分析的机制,将从各个方面收集到的安全信息集中到统一的信息管理平台中进行整理,以便及时发现安全问题。

同时,还需要对医疗安全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找出事故的根本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以防事故再次发生。

3.建立处置和处理的机制针对不良事件与隐患缺陷报告,需要建立相应的处置和处理的机制。

对于轻微的不良事件,可以进行纠正和改进,并督导相关人员执行;对于一些较为严重的不良事件和隐患缺陷,需要上报医院领导进行会商研究并报告有关部门,做好单独事件的突发处理。

二院医疗质量缺陷管理办法(李伟初稿)

二院医疗质量缺陷管理办法(李伟初稿)

医疗质量缺陷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医疗质量缺陷是指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因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医疗制度,诊疗操作规范而引发的诊疗过失行为。

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必须严格遵守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操作规范,恪守医疗服务职业道德。

为保障我院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促进医疗工作的持续改进和医院发展,特制定本办法对违反制度、规范的医务人员予以处罚其目的在于规范医务人员的医疗行为。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在本院从事临床、医技诊疗工作的执业医务人员、尚未取得执业资格但在上级医师指导下从事临床诊疗工作的医务人员。

第三条本办法中针对的违规执业行为,特指医务人员在医疗服务工作中存在过失行为但尚未对患者造成严重损害,及尚未引发医患纠纷或引发患者投诉但未造成经济损失的情况。

对患者造成严重损害的情况按医疗事故论处,提交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认定责任及处罚措施。

凡因过失行为引发医疗纠纷并导致医院经济损失者按照《医疗事故(纠纷)争议赔偿及解决办法的暂行规定》执行。

第四条检查与奖惩由医务部负责组织与实施,采取抽查的形式每月对医疗科室的医疗质量进行检查。

对查实的医疗缺陷以发放书面《整改通知书》的形式通知科室,科室有不同意见的科主任可在接到通知后72小时内向医务部提出申诉。

对违规责任人按本办法的相应条款予以经济处罚。

经济处罚一般从当月绩效工资中扣除,当月绩效工资不足可顺延至次月执行。

对违反医疗核心制度的违规行为将记录在医师个人技术档案。

条款中未特别注明责任人的,责任人为当事医师。

第二章基本要求第五条执业医务人员在诊疗工作中,必须按规定着清洁工作服,佩带医院统一印制的工号卡,诊察病人需随身携带基本诊疗器具(如听诊器等),执行诊疗操作时需做好院感防护、无菌操作的按无菌操作技术规范要求执行)。

违者扣30元/例。

第六条诊疗病人时应做到严肃认真、耐心细致、作风严谨、语言文明、不使用服务忌语。

因服务态度差引发投诉的扣30元/例。

禁止酒后诊视病人,如酒后诊视病人被查实或被投诉的扣200元/例。

医疗缺陷管理制度(四篇)

医疗缺陷管理制度(四篇)

医疗缺陷管理制度1。

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感,遵守医院规章制度,认真履行岗位职责,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流程。

2:制定并落实各种缺陷防范预案,护士长,组长和质量检测员应严格把好质量关,加强质量监控,做好质量检查督促工作。

3:制定相应缺陷处理办法和应急预案,对薄弱环节和关键岗位重点监控,及时妥善处理。

4:出现缺陷问题,当事人应及时报告并采取有效补救措施。

5:定期对缺陷问题进行分析,讨论,评价,明确责任,及时整改,促进质量持续改进。

医疗缺陷管理制度(二)一、医疗缺陷的定义: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因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而发生诊疗过失的行为。

医疗过失造成的一切不良后果都属于医疗缺陷。

医疗缺陷是医疗问题、缺点、差错和事故的总称,多发生在检诊、用药、手术、抢救、医院感染、病历书写等环节上。

二、医疗缺陷的内容重点突出医疗核心制度、围手术期管理制度的落实和诊疗操作常规的执行情况,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记录当事人缺陷____次。

(一)医疗核心制度:1、三级查房制度。

保证查房次数和查房质量。

1)患者入院____小时内无主治医师查房记录;2)每周主任医师查房少于____次;3)病历中缺三级医师查房记录或记录不符合卫生厅《病历书写规范》要求;2、首诊负责制。

落实“首诊医师负责制”原则,按“科室流程规范”要求接诊并做到合理分流患者。

1)首诊医师拒绝诊治患者或推诿患者或未进行必要的病历记录;2)如属他科疾病,首诊医师未安排患者转诊,或收治非本专业患者;3)对病情涉及多科的患者,首诊医生未按患者的主要病情收住相应的科室;3、会诊制度。

保证会诊到达时限和会诊质量。

1)“急会诊”在接到通知后____分钟内未到达;2)“需会诊”在接到通知后____小时内未到达;3)会诊医师不具备规定的资格;4、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应在患者死亡____周内讨论,由科主任或委托的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者主持,并记录于病历中。

医疗行业质量缺陷分析与改进管理办法

医疗行业质量缺陷分析与改进管理办法

医疗行业质量缺陷分析与改进管理办法在当今社会,医疗行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人们对于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性寄予了极高的期望。

然而,不可忽视的是,医疗行业中仍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质量缺陷,这些缺陷不仅影响着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康复进程,甚至可能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

因此,深入分析医疗行业中的质量缺陷,并制定有效的改进管理办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医疗行业质量缺陷的表现形式1、医疗差错医疗差错是指在医疗过程中,由于医务人员的疏忽、失误或技术水平不足等原因,导致患者接受了错误的诊断、治疗或护理。

例如,医生开错药方、护士给患者输错液等。

2、医疗事故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

医疗事故的后果往往较为严重,可能导致患者残疾甚至死亡。

3、医疗服务态度不佳部分医务人员在工作中缺乏耐心、热情和责任心,对患者态度冷漠、生硬,甚至出现推诿、敷衍等现象,这不仅影响了患者的就医体验,还可能引发医患矛盾。

4、医疗资源分配不合理在一些地区,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优质医疗资源集中在大城市和大医院,而基层医疗机构则面临着医疗设备简陋、医务人员短缺等问题,导致患者无法及时获得有效的医疗服务。

5、医疗信息沟通不畅医务人员之间、医务人员与患者之间的信息沟通不及时、不准确,可能导致治疗方案的延误或错误,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

二、医疗行业质量缺陷的原因分析1、人员因素(1)医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术水平参差不齐。

一些医务人员缺乏系统的培训和继续教育,对新知识、新技术的掌握不够,导致在医疗实践中出现失误。

(2)医务人员的工作压力过大。

长期的高强度工作容易导致医务人员疲劳、注意力不集中,从而增加了医疗差错的发生风险。

(3)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责任心缺失。

部分医务人员为了追求个人利益,违反医疗规范和职业道德,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伤害。

2、管理因素(1)医疗机构的管理制度不完善。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与隐患、缺陷报告制度及流程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与隐患、缺陷报告制度及流程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与隐患、缺陷报告制度及流程一、引言医疗安全是医院运营的核心,是患者治疗和护理的基本保障。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与隐患、缺陷的及时发现和报告对于保障患者安全和提高医疗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为规范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与隐患、缺陷的主动报告,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及时发现医疗不良事件和安全隐患,加强医院安全管理,特制定本报告制度及流程。

二、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与隐患、缺陷的定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是指在正常诊断与治疗过程中,发生本可避免的涉及医疗安全的不良事件(缺陷)。

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情况:1. 可能损害患者健康或延长患者住院时间的事件;2. 可能导致患者残疾或死亡的事件;3. 各类可能引发医疗纠纷的事件;4. 不符合临床诊疗规范的操作;5. 可能引起患者额外经济损失的事件;6. 可能给医院带来经济损失的事件;7. 可能给医务人员带来人身损害或经济损失的事件;8. 可能给医院带来信誉等各种损失的事件;9. 其他可能导致不良后果的事件或隐患。

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与隐患、缺陷报告制度1. 主动报告制度:医务人员在发现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与隐患、缺陷时,应主动向医院安全管理部门报告,并提供相关资料。

2. 保密制度:医院对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与隐患、缺陷的报告内容进行保密,不得泄露个人隐私和医院内部信息。

3. 奖惩制度:对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与隐患、缺陷的医务人员给予奖励,对隐瞒不报的医务人员进行处罚。

4. 定期通报制度:医院安全管理部门应定期将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与隐患、缺陷的报告情况进行通报,加强医院内部的信息共享。

四、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与隐患、缺陷报告流程1. 发现事件:医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发现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与隐患、缺陷时,应立即记录相关情况,并采取必要的紧急措施。

2. 填写报告表:医务人员应在规定时间内填写《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与隐患、缺陷报告表》,包括事件的基本情况、发生时间、涉及人员、事件原因、处理措施等内容。

3. 上报:医务人员将填写好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与隐患、缺陷报告表》提交给医院安全管理部门。

医院存在安全隐患及整改措施范文8篇

医院存在安全隐患及整改措施范文8篇

医院存在安全隐患及整改措施范文8篇我院根据卫生局下发关于"医疗安全隐患整改”通知的要求,认真组织广大职工学习通知精神,根据要求对医院各个方面的安全工作进行了专项整改活动。

现将我院医疗安全存在的隐患及整改措施汇报如下:存在的问题:1、医疗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1)部分医务人员业务技能不高,不能够对一些常见急救设备进行熟练地掌握和应用,对一些基本急救技术掌握不够熟练。

各科室之间配合不够紧密,科室人员之间协作不够。

(2)医疗文书书写不够规*。

处方书写不够规*,要素不全,剂量用法不详,抗生素应用不够规*,存在不合理用药情况。

门诊留观病历内容过于简单。

住院病例质量管理不到位,部分医务人员病例书写不规*、不及时。

各种记录不规*,急危重病人谈话记录、抢救记录、疑难病例讨论记录、死亡病人讨论记录等书写不规*,书写要求远未达到医疗文书书写质量规*要求。

各种门诊日志记录登记不全、不连续、不全面。

部分医疗制度及核心制度建立不全、不完善。

有待与进一步建立、健全、落实各科室相关制度,尤其是核心制度各项制度落实不到位。

(3)护理工作中存在互相推诿情况。

护理人力资源管理不建全。

定期对护理工作进行考核不及时,流于形式。

护理文书书写不规*,书写质量不高。

各种登记不全,如消毒记录、留观记录,急危重病人的抢救记录,交接班记录等。

护理工作人员服务质量不高,未能体现人性化服务。

提供的基础护理和分级护理措施不到位,对住院病人的护理停留在原始阶段。

部分医务人员医疗服务质量不高,服务态度不佳,患者时有反映。

部分护士岗位职责责任心不够,"三查七对”制度执行不到位,存在医疗隐患。

护理差错报告和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对患者的观察不到位,护士不能够主动报告一些护理不良事件。

(4)无菌技术观念不强,操作仍需进一步提高。

(5)药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管理有隐患。

药品管理工作不到位,药品养护差等情况仍存在。

对相关药品调剂知识了解不够,处方调配时把关不严,时有不合格处方调剂发生。

医院缺陷管理制度

医院缺陷管理制度

医院缺陷管理制度一、总则1.1 为确保医院服务质量和患者安全,规范医院缺陷管理,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1.2 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部各部门、各岗位在医疗服务过程中出现的缺陷管理。

1.3 缺陷管理应坚持“预防为主、纠正为辅、持续改进”的原则。

二、缺陷定义与分类2.1 缺陷定义:医院在提供医疗服务过程中,因管理、技术、设备、人员等原因导致的不符合医疗质量标准、影响患者安全、增加患者痛苦或引起医疗纠纷的行为或事件。

2.2 缺陷分类:2.2.1 轻微缺陷:不影响患者安全、不增加患者痛苦、未引起医疗纠纷的行为或事件。

2.2.2 一般缺陷:对患者安全有一定影响、增加患者痛苦或可能引起医疗纠纷的行为或事件。

2.2.3 严重缺陷:严重影响患者安全、增加患者痛苦、已引起医疗纠纷或可能造成医疗事故的行为或事件。

三、缺陷报告与登记3.1 医院各部门、各岗位发现缺陷后,应立即报告至上级管理部门,并按照医院规定的流程进行登记。

3.2 缺陷报告应真实、准确、及时,不得隐瞒、谎报或延误。

3.3 上级管理部门接到缺陷报告后,应立即组织调查核实,并对缺陷进行分类和定级。

四、缺陷处理与纠正4.1 根据缺陷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和纠正方案。

4.2 轻微缺陷应立即纠正,一般缺陷和严重缺陷应制定整改计划,限期整改。

4.3 整改过程中应明确责任部门、责任人和整改时限,并加强监督检查,确保整改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4.4 整改完成后,应进行验收评估,确保缺陷得到彻底纠正。

五、缺陷分析与改进5.1 对发生的缺陷进行深入分析,查找原因,总结经验教训。

5.2 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完善医院管理制度和服务流程。

5.3 定期开展缺陷管理培训,提高医院员工的缺陷意识和防范能力。

5.4 建立缺陷管理档案,记录缺陷处理过程和结果,作为医院持续改进的依据。

六、监督与考核6.1 医院应建立缺陷管理监督机制,定期对各部门、各岗位的缺陷管理工作进行检查和考核。

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管理办法

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管理办法

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管理办法为了落实全院职工及时、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与隐患缺陷,及时分析原因,采取相应措施,最大限度地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以达到持续改进医疗质量,防范医疗事故,保障医疗安全的目的,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质量管理办法》、《卫生部关于印发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暂行规定的通知》(卫医管发〔2011〕4号)和各级卫生行政部门下发的医疗安全管理相关文件精神,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一、目的规范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与隐患缺陷的主动报告,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及时发现医疗不良事件和安全隐患,积极采取挽救或抢救措施,尽量减少或消除不良后果,并将获取的医疗安全信息进行分析、反馈并从医院管理体系、运行机制与规章制度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持续改进,构建“勇于报告、善于从错误中学习”的患者安全文化。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医院内/院前急救、普通临床诊疗及医院运行过程中发生的各类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与隐患缺陷的主动报告,内容包括诊治、用药、沟通、意外、辅助、手术、费用、器械、威胁和其他导致医疗安全不良后果的事件,其中药品、医疗器械和输血不良反应及院内感染个案报告需按特定的报告表格和程序上报。

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定义和等级划分(一)定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是指在临床诊疗活动中以及医院运行过程中,任何可能影响病人的诊疗结果、增加病人的痛苦和负担并可能引发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以及影响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行和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因素和事件。

(二)等级划分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按事件的严重程度分4个等级:Ⅰ级事件(警告事件)——非预期的死亡,或是非疾病自然进展过程中造成永久性功能丧失。

有过错事实并且造成后果,如果两者有因果关系,根据后果的严重程度构成“医疗事故”或“医疗差错”,在不良事件中级别应属最高。

Ⅱ级事件(不良后果事件)——在疾病医疗过程中是因诊疗活动而非疾病本身造成的病人机体与功能损害。

无过错事实但造成后果的事件:医疗行为无过错,主要由药物、医疗器械、植入物等造成的医疗意外,或不可避免的医疗并发症和疾病的自然转归,其后果可能比较严重,但一般不构成“医疗事故”或“医疗差错”。

医疗缺陷管理制度及防范措施(3篇)

医疗缺陷管理制度及防范措施(3篇)

医疗缺陷管理制度及防范措施医疗缺陷是指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在医疗服务过程中产生的错误、违规行为或不良事件等,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医疗缺陷管理制度及防范措施是为了提高医疗质量、防止医疗事故的发生而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和措施。

下面就详细介绍医疗缺陷管理制度及防范措施。

一、医疗缺陷管理制度1.质量管理制度: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质量管理制度,包括医疗质量评估、事故报告、事后评估和问责等,对医疗活动全过程进行监控和管理。

2.人员培训制度:医疗机构应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专业水平和责任意识。

医务人员应定期接受继续教育,提高医疗技能和知识水平。

3.医疗质量评估制度:医疗机构应定期对医疗质量进行评估,评估结果应定期向公开,并采取改进措施提升医疗质量。

4.事故报告及处理制度:医疗机构应设立事故报告和处理机构,及时报告医疗事故,对事故进行调查和处理,并向患者家属完整、真实地告知事故原因和处理结果。

5.医疗纠纷处理制度: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医疗纠纷处理机构,及时处理医疗纠纷,通过协商、调解等方式解决纠纷,保护患者的合法权益。

6.信息管理制度: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信息管理制度,加强医疗信息的收集、传输和保护,确保患者信息的安全和隐私。

二、医疗缺陷防范措施1.完善医疗流程:医疗机构应制定详细的医疗操作流程和规范,明确医务人员的职责和工作程序,避免操作疏漏和错误。

2.加强治疗流程控制:医疗机构应加强对临床治疗过程的监控和控制,建立规范的治疗指南和流程,严格按照规范操作,减少错误和不良事件的发生。

3.提高药物管理质量: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药物管理制度,包括药品采购、存储、分发和使用等环节的管理,避免药品差错和滥用的发生。

4.加强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培养:医疗机构应加强对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强调医务人员的责任和职业操守,使其养成良好的医疗行为和习惯。

5.加强设备管理与维护:医疗机构应加强医疗设备的管理和维护,及时修复和更换老旧设备,确保设备的安全和可靠性,避免设备故障对医疗质量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院质量缺陷及医疗安全管理办法
为了进一步提高工作质量,防范纠纷,确保医疗工作安全,根据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02年190号、193号、36号文件精神,以及江西省卫生厅、省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江西省病历书写规范与管理规定及病案医疗质量评定标准》、《江西省中医医院护理管理规范与工作质量标准》,结合我院实际工作制定本管理方法。

一、工作质量缺陷及事故处理
1、根据其工作质量缺陷对工作效果产生的影响程度,分为重、中、轻度缺陷。

2、重度:严重影响工作或违反有关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制度、技术操作规程造成直接经济损失造成严重后果者。

3、中度:明显影响工作或违反技术操作规程、部门规章制度,或存在潜在工作安全隐患、纠纷事故现象,但未造成严重后果者。

4、轻度:存在工作缺陷,违反工作制度、工作纪律、技术操作规程,工作职责未落实,但未造成不良后果者。

5、根据重、中、轻的影响程度,分别处以50-100元、20-50元、5-10元的罚款,责任缺陷从严。

6、出现差错事故者,科室或部门承担赔偿金额的35%,责任人承担25%。

在工作环节出现差错或违规、违反制度、操作规程,造成后果者,尽管未赔偿金额,但仍将对有关科室处以50-200元罚款,由科室落实到责任人,对管理干部要从严。

二、医疗文书质量缺陷管理
7、各类医疗、护理文书、申请单、报告单、处方单应字迹清晰,栏目填写齐全,否则每人次按轻度缺陷处理。

8、凡因申请单、报告单、处方单等医疗文件字迹不清、栏目填写不全,造成成病人意见或误诊、漏诊等不良后果者,每例次按中度缺陷处理。

9、出院病历应由主诊医生、科主任(副主任)、护士长及时配合审阅、评定,争取在5日内及时归档,逾期未归档者每份按中度缺陷处理(其中主诊医生占50%、科主任(副主任)30%,护士长20%)。

10、丢失病历者或丙级病历者按重度缺陷处理,并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重写。

三、医技、药剂质量缺陷管理
11、各类申请单、报告单、处方单要求字迹清晰,不清之处及时查证,避免误诊、漏诊,否则参照缺陷分度处理。

12、对疑难病例及罕见病例或标本应及时申请集体会诊或复查,切忌主观臆断报告,否则参照缺陷分度处理。

13、不符合处方规定或不合理的临床用药要求,应予以退回,提请处方者修正或肯定,否则参照缺陷分度处理。

14、因工作疏忽造成发错药、少发药,按每例次轻度缺陷处理,造成后果者按中度或重度处理,造成事故、纠纷者按第6条处理。

15、医技科室因工作不当造成仪器故障、试剂缺陷或药品过期失效、霉变,影响诊疗效果者,每例次按中度缺陷处理。

四、后勤、财务、设备质量缺陷管理
16、后勤人员要求每周到科室巡视2-3次,及时协助科室解决故障问题,每少一次,记轻度缺陷一次。

17、后勤维修实行登记报备制,一般维修当日完成,大、中型维修超过2个工作日,而又说不清原因者,分别按轻、中、重度缺陷处理,造成医疗纠纷者参照事故处理条款第6条处理。

18、财务人员因工作疏忽,出现乱收费、少收费、错收费者,每次按轻度缺陷处理,造成病人意见者按中度缺陷处理,导致医院造成经济损失的按重度缺陷处理。

19、医疗仪器、设备及后勤通用设备管理由各科主任(副主任)或护士长为第一负责人,要求每1-2个月定期保养一次,并要有登记记录,少一次按中度缺陷处理,如有故障应及时维修,参照第17条办理。

20、各类设备、器材因质量原因影响工作者,其经济损失由采购部门承担,造成医疗纠纷者,按第6条办理。

五、服务质量缺陷管理
21、医院倡导各科室(部门)优质文明服务,凡医院工作人员之间因工作相互争吵,影响工作者按重度缺陷处理。

22、凡医院工作人员因自身原因与病人发生争吵,造成不良后果者,按重度缺陷处理。

23、医院工作人员因自身原因造成病人投诉者,每例次按中度缺陷处理,医院卫生员工作检查,一次不合格者,按轻度缺陷处理。

六、行政质量缺陷管理
24、各科值班人员擅自离岗、串岗、调班,迟到、早退超过20分钟者,上班工作区内玩电脑游戏者,按中度缺陷处理。

25、工作场地着装不整,违反“四轻十不准”制度的,在病区、禁烟区或查房时抽烟、嚼槟榔、吃零食、粗言秽语等,每例次按中度缺陷处理。

26、医院禁止任何形式的赌博活动,发现一次给予记过处分,并处以500元的罚款,发现第二次将作解除劳动合同处理。

27、私收诊费者、私自克扣病人药品者、私自转诊病人得好处费者、私自销售医疗用品或公共用品者,每例次处以经费10倍的罚款。

接受在院病人的吃请,一经查实每一次处罚金200元。

28、出现“三防”事件者,相关负责人按重度缺陷处理。

29、凡医院各类工作人员无故不参加医院组织的相关考试、考核、考评者按重度处理,不及格者按中度处理,中层管理干部从严办理。

30、要求各科室加强本科室(部门)的管理,按医院的有关规章制度,每月组织一次质量讲评会,每月组织1-2次科内业务学习,医技、行管、后勤、财务可按季度组织;医技与药剂等科室要求每月下一线科室一次,沟通建议;后勤每季协助护理部组织一次工休会;行政组织后勤、财务每月组织一次行政查房;医务、质控、护理部门根据自身工作安排,每月组织一次大查房;所有会议、学习、查房均要有记录,每少一次,按中度缺陷处理相关负责人,并将纳入医院综合目标质量管理考评内容,与目标责任状挂钩。

31、“120”急救确保做到“5510”(即接电话5分钟内各类人员要到位,5分钟内要出车,对急危重症患者以及时救治为第一原则,一路畅通,要求“120”急救出诊工作“零缺陷”),一次未做到,按中度缺陷处理,正常医疗纠纷者按第6条办理。

32、学习未参加者,年终按学分制管理,未达到规定学分者,按每一个学分轻度缺陷处理,无故不参加会议者,每次按轻度缺陷处理。

七、奖励办法
33、优质文明服务良好,获得病人好评并致感谢信、锦旗,报纸、电视上答谢者,每例奖50-200元。

34、一级临床科室全年无医疗事故及重大差错,年终分别给予2000-5000元医疗安全奖。

35、获全年医生优秀病历书写奖前3名,获全年护士优秀操作奖前3名,分别给予200、150、100元奖励,并记入人事档案。

36、获临床技术创新成果或新技术推广成果,并取得良好效益,给予500-3000元奖励。

37、为医院发展引进资金或大型设备或提合理建议(管理创新思维),创造良好效益者(或被记大功),医院一次性给予重奖。

38、集体和个人获省、市、县级荣誉者,医院也给予相应奖励。

39、鼓励自学岗位成才,设立“大成育才基金奖”:凡在院工作期间,通过在职学习,通过在职学习取得本科学历者奖励1000元,取得研究生学历者奖励5000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