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的代名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档案的代名词:兰台

在工作中我们经常看到什么兰台信息、兰台动态、兰台世界、兰台大话等等以“兰台”命名的各大杂志或期刊,其实这些都反映了档案领域的工作动态和话题,都与档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中国档案事业的发展可谓源远流长,在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中,历史的不断沿革和演变,造成了档案事业或是档案从业人员有不同别称或美称,其中以“兰台”最为普及。提到“兰台”二字,其实在古代就有所涉及。

“兰台”二字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文选·宋玉<风赋>序》:“楚襄王游于兰台之宫,宋玉、景差侍。”唐代的李贺《自昌谷到洛后门》诗:“……始欲南去楚,又将西适秦。襄王与武帝,各自留青春。闻道兰台上,宋玉无归魂…”后来张九龄《登左阳云台》诗有“楚国兹故都,兰台有余址”。这些诗句中的“兰台”(今湖北钟祥县)所指的都是楚台名,即楚王登高赏景之处。然而这里的“兰台”几乎和我们现在意义上的“兰台”毫无联系。。

兰台最早与档案有关的可以追溯到汉代。汉《易林·巽之明夷》:“典策法书,藏兰臺,虽遭溃乱,独不逢灾。”在汉代,兰台是宫内藏书之处,是中央兰台典藏十分丰富,包括皇帝诏令、臣僚章奏、国家重要率律令、地图和郡县计簿等等。也因为这个原因,兰台从此与档案结下了不解之缘。后来又派专职人员掌管,兰台又演变为一种官职的称谓。《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御史大夫……有两丞,秩千石。一曰中丞,在殿中兰台,掌图籍秘书。外督部刺史,内领侍御史十五人,受公卿奏事,举劾按章。”后世因称御史台为“兰台”。《资治通鉴·齐东昏侯永元二年》:“慧景烧兰台府署为战场。”胡三省注:“兰台,御史台也。”东汉又置兰台令史,受诏撰史,故后世亦称史官为“兰台”。班固曾担任辞职,《后汉书·班固传》:“召诣校书郎,除兰台令史。”受诏撰《光武本纪》。后来又将修史机构、负责监察弹劾百官的御史机构也称为“兰台”。三国时期的《魏略》云:“兰台,台也,而秘书署耳。”在唐代,唐中宗又改秘书省为“兰台”,也是管理藏书的机构。白居易《秘书省中忆旧山》诗:“犹喜兰台非傲吏,归时应免动移文。”李商隐《无题》诗:“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冯浩笺注:“《旧书·职官志》:秘书省,龙朔初改为兰台,光宅时改为麟台,神龙时复为秘书省。”

经过两千多年的演变,现在“兰台”一词已成为用来泛指档案保管机构和档案工作的代名词。我国各朝代中央保管档案的机构是:周为天府,汉为兰台、东观、石渠,唐为史馆,宋为架阁库,元为架阁库,明为皇史(成)、后湖黄册库、内阁大库、大本唐、古今通集库,清为内阁大库。正因为这些兰台宝库,才出现了像班固、司马迁、张九龄、白居易等众多文人墨客及不朽诗篇,这不仅保存了中华文化精粹,而且使华夏五千年的文明更加璀璨辉煌。为了纪念成就卓著先贤们,档案工作者也就被称为“兰台人”。他们继续担当起延续人类记忆、服务社会的重任,让世人了解中华民族的光辉业绩,让后代继承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为建设和谐稳定的现代社会贡献一份力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