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及具体准则2020版全

合集下载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导言:一、内部审计组织的责任1.内部审计组织应对组织的控制环境、风险管理和治理进行评估。

2.内部审计组织应通过评估内控体系的有效性,帮助管理层识别和应对风险。

4.内部审计组织应确保其资源和能力适应组织的需求。

二、内部审计组织的独立性1.内部审计组织应独立于受审计对象的业务和运营管理。

2.内部审计组织应向组织的最高管理层或监督机构直接汇报,免受不当压力或影响。

3.内部审计组织应制定和实施独立性保障措施,避免利益冲突。

三、内部审计组织的机构设置1.内部审计组织应由管理层或最高管理层设立,具有通过审核的职员。

2.内部审计组织应制定和实施组织结构、人员配备和培训计划等政策和措施。

3.内部审计组织应建立适当的纪检监察机构,监督审计活动的符合准则。

四、内部审计组织的工作流程1.内部审计组织应制定全面的内审计划,并确保内审计划与组织的风险管理和控制目标一致。

2.内部审计组织应采用适当的审计方法和技术,确保审计活动的客观性和有效性。

3.内部审计组织应开展内部控制评估,包括内部控制效益评估、流程审计和信息技术审计等。

4.内部审计组织应编制并及时提交审计报告,向管理层提供改进建议并跟踪执行情况。

5.内部审计组织应建立和实施质量保证措施,评估和提升审计活动的质量和效果。

五、内部审计组织的监管指南1.审计监督部门应建立相应的监管机制,对内部审计组织的工作进行评估和监督。

2.审计监督部门应与内部审计组织开展有效的沟通,了解审计进展、发现的问题和建议。

3.审计监督部门应及时披露审计结果和建议,促进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认同和改进。

总结:中国内部审计准则(2024版)为内部审计组织的运作提供了明确的指导。

它要求内部审计组织独立、客观地评估组织的控制环境、风险管理和治理,并向管理层提供改进的建议。

它还强调了内部审计组织的独立性、机构设置和工作流程,以及审计监督部门对内部审计工作的监管指南。

遵循这些准则,可以使内部审计在组织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提高组织的风险控制和治理水平。

中华人民共和国内部审计准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内部审计准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内部审计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内部审计准则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序言本序言旨在说明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的制定依据、目标、体系、约束力、适用范围、制定与发布程序、修订和解释权等问题。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内部审计准则,请阅读,上公文站,发现学习。

一、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的制定依据与目标1、中国内部审计准则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内部审计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

2、制定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的目标:(1)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内部审计条例》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实现内部审计的制度化与规范化。

(2)促使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按照统一的内部审计准则开展内部审计工作,保障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依法行使职权,保证内部审计质量,提高内部审计效率,以促进组织的自我完善与发展。

(3)明确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的责任,发挥内部审计在强化内部控制、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中的作用,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4)建立与国际内部审计准则相衔接的中国内部审计准则。

二、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的体系中国内部审计准则是中国内部审计工作规范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内部审计准则公告、内部审计指南三个层次组成。

1、内部审计基本准则。

内部审计基本准则是内部审计准则的总纲,是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进行内部审计时应当遵循的基本规范,是制定内部审计准则公告、内部审计指南的基本依据。

2、内部审计准则公告。

内部审计准则公告是依据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制定的,是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在进行内部审计时应当遵循的具体规范。

3、内部审计指南。

内部审计指南是依据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内部审计准则公告制定的,为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进行内部审计提供可操作的指导性意见。

三、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的.约束力1、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内部审计准则公告是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进行内部审计的法定要求,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在进行内部审计时必须遵照执行。

中国内部审计具体准则

中国内部审计具体准则

中国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6号--风险治理审计第二条本准则所称风险治理,是对阻碍组织目标实现的各种不确定性事件进行识不与评估,并采取应对措施将其阻碍操纵在可同意范畴内的过程。

风险治理旨在为组织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

第三条本准则适用于各类组织的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人员及其从事的内部审计活动。

第二章一样原则第五条组织治理层负责确定可同意的风险范畴,建立、健全风险治理机制并使之有效运行。

第七条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应当充分了解组织的风险治理过程,审查和评判其适当性和有效性,并提出改进建议。

第八条风险治理包括组织整体及职能部门两个层面。

内部审计人员既可对组织整体风险治理进行审查与评判,也可对职能部门风险治理进行审查与评判。

第三章风险治理的审查与评判第九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对风险识不过程进行审查与评判,重点关注组织面临的内、外部风险是否已得到充分、适当的确认。

第十条外部风险是指外部环境中对组织目标的实现产生阻碍的不确定性,其要紧来源于以下因素:(一)国家法律、法规及政策的变化;(二)经济环境的变化;(三)科技的快速进展;(四)行业竞争、资源及市场变化;(五)自然灾难及意外缺失;(六)其他。

第十一条内部风险是指内部环境中对组织目标的实现产生阻碍的不确定性,其要紧来源于以下因素:(一)组织治理结构的缺陷;(二)组织经营活动的特点;(三)组织资产的性质以及资产治理的局限性;(四)组织信息系统的故障或中断;(五)组织人员的道德品质、业务素养未达到要求;(六)其他。

第十二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对风险评估过程进行审查与评判,重点关注以下两个要素:(一)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二)风险对组织目标的实现产生阻碍的严峻程度。

第十三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充分了解风险评估的方法。

风险评估能够采纳定性或定量的方法进行。

(一)定性方法。

是指运用定性术语评估并描述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阻碍程度;(二)定量方法。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内部审计基本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内部审计工作,明确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的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准则第二条本准则所称内部审计,是指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它通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第三条本准则适用于各类组织的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人员及其从事的内部审计活动第二章一般准则第四条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应考虑组织的性质、规模、内部治理结构及相关规定,并配备一定数量具有执业资格的内部审计人员第五条内部审计机构应建立有效的质量控制制度,并积极了解、参与组织的内部控制建设第六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具备必要的学识及业务能力,熟悉本组织的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并不断通过后续教育来保持和提高专业胜任能力第七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当遵循职业道德规范,并以应有的职业谨慎态度执行内部审计业务第八条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应保持独立性和客观性,不得负责被审计单位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的决策与执行第九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具有较强的人际交往技能,能恰当地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第三章作业准则第十条内部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重要性与审计风险的问题第十一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在考虑组织风险、管理需要及审计资源的基础上,制定审计计划,对审计工作做出合理安排第十二条内部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前,应向被审计单位送达内部审计通知书,并做好必要的审计准备工作第十三条内部审计人员应深入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情况,采用抽样审计等方法,对其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进行测试第十四条内部审计人员可以运用审核、观察、询问、函证和分析性复核等方法,获取充分、相关、可靠的审计证据,以支持审计结论和建议第十五条内部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应积极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审计在计算机信息系统下进行审计,不应改变审计计划确定的目标和范围第十六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将审计程序的执行过程及收集和评价的审计证据,记录于审计工作底稿第四章报告准则第十七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在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后,出具审计报告审计报告的编制应当以经过核实的审计证据为依据,做到客观、完整、清晰、及时、具有建设性,并体现重要性原则第十八条审计报告应说明审计目的、范围,提出结论和建议,并应当包括被审计单位的反馈意见第十九条审计报告应声明内部审计是按照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的规定实施,若存在未遵循该准则的情形,审计报告应对其作出解释和说明第二十条内部审计机构应建立审计报告的分级复核制度,明确规定各级复核的要求和责任第二十一条内部审计人员应进行后续审计促进被审计单位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及时采取合理、有效的纠正措施第五章内部管理准则第二十二条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应确定年度审计工作目标,制定年度审计计划,编制人力资源计划和财务预算第二十三条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应根据《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和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结合本组织的实际情况,制定审计工作手册,以指导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第二十四条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应建立内部激励约束制度,对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进行监督、考核,评价其工作业绩第二十五条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应在组织适当管理层的支持和监督下,做好与外部审计的协调工作第六章附则第二十六条本准则由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发布并负责解释第二十七条本准则自XX年x月x日起施行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号——审计计划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内部审计人员编制审计计划,保证及时、有效地执行审计业务,提高审计效率,根据《中国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第二条本准则所称审计计划,是指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为完成审计业务,达到预期的审计目的,对一段时期的审计工作任务或具体审计项目作出的事先规划第三条本准则适用于各类组织的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人员及其从事的内部审计活动第二章一般原则第四条审计计划一般包括年度审计计划、项目审计计划和审计方案三个层次: (一) 年度审计计划是对年度的审计任务所作的事先规划,是组织年度工作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二) 项目审计计划是对具体审计项目实施的全过程所作的综合安排; (三) 审计方案是对具体审计项目的审计程序及其时间等所作出的详细安排内部审计机构可以根据组织的性质、规模、审计业务的复杂程度等因素决定审计计划层次的繁简第五条年度审计计划应在下年度开始前编制完成,并报组织适当管理层批准,以指导内部审计机构下年度的工作;项目审计计划和审计方案应在审计实施前编制完成,并经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批准第六条内部审计机构应当根据批准后的审计计划组织实施内部审计活动在计划执行过程中,若有必要,应按规定的程序对计划进行修改和补充第七条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应定期检查审计计划的执行情况第三章年度审计计划第八条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负责年度审计计划的制定工作第九条年度审计计划应当包括以下基本内容:内部审计年度工作目标;需要执行的具体审计项目及其先后顺序;各审计项目所分配的审计资源;后续审计的必要安排第十条在制定年度审计计划时,应当考虑组织风险、管理需要和审计资源,以确定具体审计项目第十一条在制定年度审计计划前,应了解以下情况,以评价各审计项目的风险程度:组织的发展目标及年度工作重点;严重影响相关经营活动的法规、政策、计划和合同;相关内部控制的质量;相关经营活动的复杂性及其近期变化;相关人员的能力、品质及其岗位的近期变动;其他与项目有关的重要情况第十二条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应根据审计项目的风险程度规划审计项目执行的先后顺序第十三条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应根据审计项目的性质、复杂性及时间限制,合理安排所需的审计资源第四章项目审计计划与审计方案第十四条内部审计机构应根据年度审计计划确定的审计项目和时间安排,选派内部审计人员开展审计工作第十五条在具体实施审计项目前,审计项目负责人应充分了解被审计单位的以下情况,以制定项目审计计划:经营活动概况;内部控制的设计及运行情况;财务、会计资料;重要的合同、协议及会议记录;上次审计的结论、建议以及后续审计的执行情况;上次外部审计的审计意见;其他与项目审计计划有关的重要情况第十六条项目审计计划应当包括以下基本内容:审计目的和审计范围;重要性和审计风险的评估;审计小组构成和审计时间的分配;对专家和外部审计工作结果的利用;其他有关内容第十七条审计项目负责人应根据项目审计计划制定审计方案第十八条审计方案应当包括以下基本内容:具体审计目的;具体审计方法和程序;预定的执行人及执行日期;其他有关内容第十九条审计项目负责人可以根据被审计单位的经营规模、业务复杂程度及审计工作的复杂程度确定项目审计计划和审计方案内容的繁简程度第五章附则第二十条本准则由中国内部审计协会颁布并负责解释第二十一条本准则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号——审计通知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内部审计通知书的编制与发送根据《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第二条本准则所称审计通知书,是指内部审计机构在实施审计前,通知被审计单位或个人接受审计的书面文件第三条本准则适用于各类组织的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人员及其从事的内部审计活动第二章审计通知书的编制与发送第四条审计通知书应包括以下基本内容:被审计单位及审计项目名称;审计目的及审计范围;审计时间;被审计单位提供的具体资料和其他必要的协助;审计小组名单;内部审计机构及其负责人的签章和签发日期第五条内部审计机构应根据经过批准后的审计计划编制审计通知书第六条内部审计机构应在实施审计前,向被审计单位送达审计通知书特殊审计业务可在实施审计时送达第七条审计通知书主送被审计单位,可抄送组织内部相关部门涉及组织内个人责任的审计项目,应抄送被审计者本人第三章附则第八条本准则由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发布并负责解释第九条本准则自XX年x月x日起施行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3号——审计证据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内部审计证据的获取及处理,保证审计证据的充分性,相关性和可靠性,根据《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第二条本准则所称审计证据,是指内部审计人员在从事审计活动中,通过实施审计程序所获取的,用以证实审计事项,做出审计结论和建议的依据第三条本准则适用于各类组织的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人员及其从事的内部审计活动第二章一般原则第四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当依据审计目标获取不同类型的审计证据审计证据包括下列几种:(一)书面证据; (二)实物证据; (三)视听电子证据; (四)口头证据第五条内部审计人员获取的审计证据应当具备充分性、相关性、可靠性 (一)充分性是证据数量足以证实审计事项作出审计结论和建议;(二)相关性是指证据和审计目标相关联所反映的内容能够支持审计结论和建议; (三)可靠性是指证据能够反映审计事项的客观现实第六条审计项目的各级复核人应在各自责任范围内对审计证据的充分性相关性和可靠性予以复核第七条内部审计人员在获取审计证据时应当考虑下列基本因素: (一)适当的抽样方法;(二)合理的审计风险水平证据的充分性与审计风险水平密切相关可以接受的审计风险水平越低所需证据的数量就越多;(三)成本与效率的合理程度获取审计证据应考虑证据成本与证据效益的对比但对于重要审计事项,不应将审计成本的高低作为减少必要审计程序的理由;具体审计事项的重要程度内部审计人员应当从数量和性质两个方面判断具体审计事项的重要行,以做出获取审计证据的决策第三章审计证据的获取与处理第八条内部审计人员可以采用下列方法获取审计证据:审核;观察;监盘;函证;计算;分析性复核第九条内部审计人员获取的审计证据的名称,来源,内容,时间等应清晰、完整地记录在工作底稿中第十条内部审计人员可聘请其他专业机构或人士对审计项目的某些特殊问题进行鉴定,以鉴定结论作为审计证据内部审计人员应对引用该证据的可靠性负责第十一条对于被审计单位存在有异议的审计证据,内部审计人员应作进一步核实第十二条内部审计人员获取的审计证据,如有必要,应当由证据提供者签名或盖章如果证据提供者拒绝,内部审计人员应当注明原因和日期,该证据依然可作为支持审计结论和建议的依据第十三条内部审计人员应作好审计证据的分类,筛选和汇总,保证已获取审计证据的充分性,相关性和可靠性第十四条在评价审计证据时,应当考虑证据之间的相互印证及证据来源的可靠程度第四章附则第十五条本准则由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发布并负责解释第十六条本准则自XX年x月x日起施行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4号——审计工作底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和使用根据《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第二条本准则所称审计工作底稿,是指内部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形成的工作记录,是联系审计证据和审计结论的桥梁第三条本准则适用于各类组织的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人员及其从事的内部审计活动第二章一般原则第四条内部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中应编制审计工作底稿,以达到以下目的:为形成审计报告提供依据;说明审计目标的实现程度;为评价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实现程度;证实内部审计机构及人员是否遵循内部审计准则;为以后的审计工作提供参考;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第五条审计工作底稿应内容完整,记录清晰,结论明确,客观反映项目审计计划与审计方案的制定及实施情况,并包括与形成审计结论和建议有关的所有重要事项第六条审计工作底稿的形式可以是纸质、磁带、磁盘、胶片或其他有效的信息载体无纸化的工作底稿应制作备份第七条审计工作底稿主要包括以下记录:内部审计通知书、项目审计计划、审计方案及其调整的记录;审计程序执行过程的结果的记录;获取的各种类型审计证据的记录;其他与审计事项有关的记录第八条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建立审计工作底稿的分级复核制度,明确规定各级复核的要求和责任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对审计工作底稿的复核负完全责任第三章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与复核第九条审计工作底稿应载明下列事项;被审计单位的名称;审计事项及其期间或截止日期;审计程序的执行过程和执行结果记录;审计结论;执行人员姓名、执行日期;复核人员姓名、复核日期和复核意见;索引号及页次;审计标识与其他符号及其说明等第十条审计工作底稿中可使用各种审计标识,但应注明含义并保持前后一致第十一条审计工作底稿就注明索引编号和顺序编号相关工作底稿之间如存在勾稽关系应予以清晰反映,相互引用时应交叉注明索引编号第十二条审计工作底稿和复核应由内部审计机构中比工作底稿编制人员职位更高或具有丰富经验的人担任第十三条在审计工作中,审计项目负责人应加强对工作底稿的现场复核第十四条如果发现审计工作底稿存在问题,复核人员应在复核意见中加以说明,并要求相关人员补充或重编工作底稿第四章审计工作底稿的整理与使用第十五条内部审计人员在审计项目完成后,应及时对审计工作底稿进行分类整理,按相关法规的要求归档、管理和使用第十六条审计工作底稿归组织所有,由内部审计机构或组织内部有关部门保管第十七条内部审计机构应建立工作底稿保密制度如果内部审计机构以外的组织或个人要求查阅工作底稿,必须由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或其主管领导批准但法院、检察院和其他有权部门依法进行查阅的除外第五章附则第十八条本准则由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发布并负责解释第十九条本准则自XX年x月x日起施行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5号——内部控制审计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内部审计人员审查与评价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根据《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第二条本准则所称内部控制,是指组织内部为实现经营目标,保护资产安全完整,保证遵循国家法律法规,提高组织运营的效率及效果,而采取的各种政策和程序第三条本准则适用于各类组织的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人员及其从事的内部审计活动第二章一般原则第四条内部控制审计的目的是合理地保证组织实现以下目标: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组织内部规章制度;信息的真实、可靠;资产的安全、完整;完整经济有效地使用资源;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第五条内部控制包括控制环境、风险管理、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等五个要素第六条控制环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经济性质和经营理念;管理层的经营理念;管理层倡导的组织文化;法人治理结构;各项职责政策及其执行人力资源政策及其执行第七条风险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识别影响组织目标实现的各类风险;建立风险管理机制第八条控制活动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所有经营活动应有适当的授权;不相容职务应当分离;有效控制凭证和记录的真实性;资产和记录的接近限制;独立的业务审核第九条信息与沟通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及时、准确、完整地记录所有信息;保证管理信息系统的有序运行;保证管理信息系统的安全可靠第十条监督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内部审计机构实施的独立监督;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估第十一条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并使之有效运行是组织高级管理层的责任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有赖于组织所有人员的参与第十二条内部控制是对组织目标实现的相对保证由于人为错误、串通舞弊、超越制度、环境变化及成本效益原则等因素的影响,内部控制可能无法发挥其应有作用第三章内部控制的审查与评价第十三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实施适当的审查程序,以评价被审计单位的控制环境其审查重点为以下内容:经营活动的复杂程序;管理权限的集中程度;管理行为守则的健全性和有效性;管理层对逾越既定控制程度的态度;组织文化的内容及组织成员对此的理解与认同;法人治理结构的健全性和有效性;组织各阶层人员的知识与技能;组织结构和职责划分的合理性;重要岗位人员的权责相称程度及其胜任能力;员工聘用程度及培训制度;员工业绩考核与激励机制第十四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实施适当的审查程序,评价组织风险管理机制的健全性和有效性其审查重点为以下内容:可能引发风险的内外因素;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预计带来的后果;对抗风险的能力;风险管理的具体方法及效果第十五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实施适当的审查程序,评价控制活动的适当性、合法性、有效性其审查重点为以下内容:控制活动建立的适当性;控制活动对风险的识别和规避;控制活动对组织目标实现的作用;控制活动执行的有效性第十六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实施适当的审查程序,评价组织获取及处理信息的能力其审查重点为程序,评价组织获取及处理信息的能力其审查重点为以下内容:获取财务信息、非财务信息的能力;信息处理的及时性和适当性;信息传递渠道的便捷与畅通;管理信息系统的安全可靠性第十七条内部审计人员对内部控制做出评价时,应选择适当的评价标准内部审计人员首先应判断组织已有标准的适当性如果认为已有标准不合适,应向适当管理层报告;如果管理层没有制定合适的标准,内部审计人员可以基于组织利益最大化的原则选择适当的评价标准第十八条内部审计人员在评价内部控制时,按照项目的性质和需要,既可以对全部控制要素进行评价,也可以只对部分控制要素进行评价第十九条内部审计人员可以采用文字叙述、调查问卷、流程图等方法对内部控制进行描述和评价,并记录于审计工作底稿中第四章内部控制审计的报告第二十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向组织的适当管理层报告内部控制的审计结果审计报告应说明审查和评价内部控制的目的、范围、审计结论、审计决定及对改善内部控制的建议并应当包括被审计单位的反馈意见第二十一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在必要时进行内部控制的后续审计第五章附则第二十二条本准则由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发布并负解释第二十三条本准则自XX年x 月x日起施行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6号——舞弊的预防、检查与报告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协助组织预防、检查和报告舞弊行为,明确相关责任,降低组织风险,根据《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第二条本准则所称舞弊,是指组织内、外人员采用欺骗等违法块规手段,损害或谋取组织经济利益,同时可能为个人带来不正当利益的行为第三条本准则适用于种类组织的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人员及其从事的内部审计活动第二章一般原则第四条组织管理层应对舞弊行为的发生承担责任建立、健全并有效实施控制,预防、发现及纠正舞弊行为是组织管理层的主要责任第五条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应当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合理关注组织内部可能发生的舞弊行为,以协助组织管理层预防、检查和报告舞弊行为第六条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应在以下几个方面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具有预防、识别、检查舞弊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在执行审计项目时警惕相关方面可能存在的舞弊风险;根据被审计事项的重要性、复杂性以及审计的成本效益性,合理关注和检查可能存在的舞弊行为;运用适当的审计职业判断,确定审计范围和审计程序,以发现、检查和报告舞弊行为;发现舞弊迹象时,应及时向适当管理层报告,提出进一步检查的建议第七条内部审计并非专为检查舞弊而进行即使审计人员以应有的职业谨慎执行了必要的审计程序,也不能保证发现所有的舞弊行为第八条损害组织经济利益的舞弊,是指组织内外人员为谋取自身利益,采用欺骗等违法违规手段使用组织经济利益遭受损害的不正当行为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属于此类舞弊行为;收受贿赂或回扣;将正常情况下可以使组织获利的交易事项转移给他人;贪污、挪用、盗窃组织资财;使组织为虚假的交易事项支付款项;故意隐瞒、错报交易事项;泄露组织的商业秘密;其他损害组织经济利益的舞弊行为第九条谋取组织经济利益的舞弊,是指组织内部人员为使组织获得不当经济利益而其自身也可能获得相关利益,采用欺骗等违法违规手段,损害国家和其他组织或个人利益的不正当行为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属于此类舞弊;支付贿赂或回扣;。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及具体准则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及具体准则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及具体准则【原创版】目录一、内部审计准则概述1.1 内部审计基本准则1.2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1.3 内部审计实务指南二、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分类2.1 内部控制审计2.2 绩效审计2.3 信息系统审计2.4 对舞弊行为进行检查和报告2.5 经济责任审计三、内部审计准则的实施与意义3.1 规范审计行为3.2 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3.3 保证组织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的有效性正文一、内部审计准则概述内部审计准则是中国内部审计工作规范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内部审计实务指南三个层次组成。

1.1 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内部审计基本准则是内部审计准则的总纲,是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进行内部审计时应当遵循的基本规范,是制定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的基本依据。

1.2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内部审计具体准则是根据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制定的,为内部审计人员在具体审计工作中提供操作性指导。

其中包括内部控制审计、绩效审计、信息系统审计、对舞弊行为进行检查和报告、经济责任审计等具体审计业务。

1.3 内部审计实务指南内部审计实务指南是对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的进一步细化和拓展,为内部审计人员提供更具体的操作指南和参考范例。

二、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分类2.1 内部控制审计内部控制审计是指内部审计机构对组织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的有效性进行的审查和评价活动,旨在为组织提供合理保证,确保组织目标的实现。

2.2 绩效审计绩效审计主要评价组织的运营效果和效率,包括对组织战略目标的实现程度、资源利用效率、运营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估,以帮助组织提高绩效。

2.3 信息系统审计信息系统审计是对组织的信息系统进行审查和评价,以评估信息系统的可靠性、完整性和安全性,确保信息系统能够为组织提供准确、及时、可靠的信息支持。

2.4 对舞弊行为进行检查和报告对舞弊行为进行检查和报告是内部审计的一项重要职责,旨在发现和揭露组织内部的舞弊行为,保护组织的合法权益。

中国内部审计具体准则最新版全

中国内部审计具体准则最新版全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第1101号——内部审计基本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内部审计工作,保证内部审计质量,明确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的责任,根据《审计法》及其实施条例,以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本准则所称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它通过运用系统、规范的方法,审查和评价组织的业务活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适当性和有效性,以促进组织完善治理、增加价值和实现目标。

第三条本准则适用于各类组织的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人员及其从事的内部审计活动。

其他组织或者人员接受委托、聘用,承办或者参与内部审计业务,也应当遵守本准则。

第二章一般准则第四条组织应当设置与其目标、性质、规模、治理结构等相适应的内部审计机构,并配备具有相应资格的内部审计人员。

第五条内部审计的目标、职责和权限等内容应当在组织的内部审计章程中明确规定。

第六条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应当保持独立性和客观性,不得负责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活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决策与执行。

第七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当遵守职业道德,在实施内部审计业务时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

第八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专业胜任能力,并通过后续教育加以保持和提高。

第九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履行保密义务,对于实施内部审计业务中所获取的信息保密。

第三章作业准则第十条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全面关注组织风险,以风险为基础组织实施内部审计业务。

第十一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充分运用重要性原则,考虑差异或者缺陷的性质、数量等因素,合理确定重要性水平。

第十二条内部审计机构应当根据组织的风险状况、管理需要及审计资源的配置情况,编制年度审计计划。

第十三条内部审计人员根据年度审计计划确定的审计项目,编制项目审计方案。

第十四条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在实施审计三日前,向被审计单位或者被审计人员送达审计通知书,做好审计准备工作。

第十五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当深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情况,审查和评价业务活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适当性和有效性,关注信息系统对业务活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影响。

中国现行内部审计准则(全面)

中国现行内部审计准则(全面)

现行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目录:(全面)一、序言:1项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序言二、基本准则:1项内部审计基本准则三、具体准则:27项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号——审计计划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号——审计通知书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3号——审计证据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4号——审计工作底稿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5号——内部控制审计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6号——舞弊的预防、检查与报告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7号——审计报告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8号——后续审计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审计督导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0号——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协调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1号——结果沟通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2号——遵循性审计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3号——评价外部审计工作质量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4号——利用外部专家服务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5号——分析性复核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6号——风险管理审计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7号――重要性与审计风险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8号——审计抽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9号――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0号——人际关系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1号――内部审计的控制自我评估法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2号――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与客观性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3号——内部审计机构与董事会或最高管理层的关系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4号――内部审计机构的管理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5号——经济性审计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6号——效果性审计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7号——效率性审计四、实务指南:2项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第1号――建设项目内部审计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第2号――物资采购审计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第一条为了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等有关法律,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内部审计是独立监督和评价本单位及所属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的行为,以促进加强经济管理和实现经济目标。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是指我国内部审计机构为执行其职能而制定的规章、文件和法规,它们规定了内部审计工作应遵循的准则。

根据《审计法》和各类行业准则,审计工作应遵循的准则包括:独立性原则、客观性原则、尊重原始记录原则、责任原则、可行性原则、适当性原则、及时性原则等。

独立性原则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必须保持独立性,不受外部干扰,以便客观地评估有关审计对象的运营情况和财务状况。

客观性原则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必须客观、公正地进行审计,不受任何外部干扰,确保审计结果的真实性、公正性和可靠性。

尊重原始记录原则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必须尊重原始记录,不得随意更改、抹除或伪造原始记录,以保证审计结果的可靠性。

责任原则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必须认真履行职责,完成审计任务,为客户提供有效的审计服务。

可行性原则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必须根据客户的实际情况以及客户的审计要求,确定审计方案,使审计工作更加高效。

适当性原则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必须根据客户的实际情况,为其量身定制审计方案,以及确保审计方案的适用性。

及时性原则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必须及时完成审计任务,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向客户提出审计意见。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及具体准则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及具体准则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及具体准则中国内部审计准则是指中国国家审计署为规范内部审计活动而制定的官方准则和指导原则。

内部审计是指组织内部设立的一个独立的、客观的评估和改进活动,旨在提高组织的运营效率和有效性。

它主要关注组织的治理、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等方面,以保障组织的利益和财产安全。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以“内部审计职能”为核心,对内部审计的目标、实施方式、内容、职责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

具体的准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内部审计目标准则:内部审计旨在提供独立和客观的评估结果,为组织的决策制定提供依据,确保组织高效运作和有效控制。

二、内部审计实施准则:内部审计应遵循客观、独立、综合、透明、风险导向的原则,制定内部审计计划、开展内部审计工作、评估内部控制等。

三、内部审计内容准则:内部审计应覆盖组织的治理、战略与目标、风险管理、内部控制、运营业绩、合规与道德等方面,具体内容应根据不同组织和行业特点进行调整。

四、内部审计职责准则:内部审计应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依法、遵纪守法,保护审计过程的机密性,及时向组织管理层提供审计建议和评估结果。

五、内部审计报告准则:内部审计应及时向组织管理层提交审计报告,报告内容应清晰、准确、完整,并包含对审计结果的评价和改进建议。

此外,中国国家审计署还制定了一系列具体的内部审计准则,例如《公司内部审计制度》、《农村信用社内部审计准则》等,这些准则针对特定行业和组织类型的内部审计活动进行了具体规定和细化。

总之,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的制定和实施为组织提供了基于规范和标准的内部审计指导,有助于提升组织的运营效率和控制水平,保障组织的利益和财产安全。

这些准则的执行需要依赖相关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的共同努力,以确保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和有效性。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及具体准则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及具体准则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及具体准则中国内部审计准则是指为了规范和标准化中国境内企业内部审计活动,保障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性和合规性,制定的一系列准则和指南。

具体准则是对内部审计活动中的各个环节和要素进行规范和解释,旨在提高审计效能和审计质量。

以下是中国内部审计准则以及具体准则的重要内容。

一、内部审计的目的和职责:2.规定内部审计的职责范围,包括对内部控制环境、风险管理、运营绩效、合规性、资产保护等进行审计。

二、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客观性:1.明确内部审计应独立于被审计对象,避免利益冲突和主观偏见。

2.规定内部审计人员应保持客观、中立的态度,不受外部和内部干扰。

三、内部审计的组织和管理:1.明确设立内部审计部门的必要性,规定其组织架构和职责。

2.要求内部审计部门与公司高层管理层保持密切合作,独立行使其职责,直接向董事会或审计委员会报告。

四、内部审计的方法和程序:1.明确内部审计的工作程序,包括计划和目标设定、风险评估、审计程序设计、证据收集和分析等。

2.规定内部审计人员应统筹内外部资源,选择适当的审计方法和技术,确保审计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一、内部控制环境审计:1.评估机构的控制环境,包括企业文化、组织结构、内部监督机制等。

2.审计控制环境的特殊要点,如组织的价值观、道德标准、风险意识等。

二、风险管理审计:1.评估和监督风险管理体系的运作,包括风险识别、评估和应对措施的设计和执行情况。

2.审计风险管理的特殊要点,如排查内部控制漏洞、评估风险管理的效果等。

三、运营绩效审计:1.评估企业的运营目标和绩效指标的设定和实施情况。

2.审计运营绩效的特殊要点,如绩效评估的方法和数据的可靠性等。

四、合规性审计:1.审计公司的遵守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的情况,包括合同合规、信息披露合规等。

2.审计合规性的特殊要点,如内外部监管要求的理解和掌握等。

五、资产保护审计:1.评估企业的资产保护措施的效力和完整性。

2.审计资产保护的特殊要点,如制定安全策略和措施、评估和管理风险等。

2020年(财务内部审计)独立审计准则大全

2020年(财务内部审计)独立审计准则大全

(财务内部审计)独立审计准则大全中国注册会计师__独立审计准则__大全(2001年10月更新)中国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准则序言>>>返回目录本序言旨在说明中国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准则(以下简称“独立审计准则”)的目标、体系、制定与发布程序,并对其规范内容、约束力及适用范围进行解释。

本序言由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负责解释。

一、独立审计准则的制定依据与目标1.独立审计准则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制定。

2.制定独立审计准则的目标:2.1建立执行独立审计业务的权威性标准,规范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行为,促使注册会计恪守独立、客观、公正的基本原则,有效地发挥注册会计师的鉴证和服务作用。

2.2促使各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按照统一的执业准则执行独立审计业务,提高审计工作质量,提高业务素质和执业水平。

2.3明确汪册会计师的执业责任,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保护投资者和其他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2.4建立与国际审计准则相衔接的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

二、独立审计准则的体系1.独立审计准则是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规范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独立审计准则体系由以下三个层次组成:2.1独立审计基本准则。

独立审计基本准则是独立审计准则的总纲,是对注册会计师专业胜任能力的基本要求和执业行为的基本规范,是制定独立审计具体准则、实务公告和执业规范指南的基本依据。

2.2独立审计具体准则与独立审计实务公告独立审计具体准则是依据独立审计基本准则制定的,是对注册会计师执行一般审计业务、出具审计报告的具体规范。

独立审计实务公告是依据独立审计基本准则制定的,是对注册会计师执行特殊行业、特殊目的、特殊性质的审计业务、出具审计报告的具体规范。

2.3执业规范指南。

执业规范指南是依据独立审计基本准则、具体准则与实务公告制定的,为注册会计师执行独立审计具体准则、实务公告提供可操作的指导意见。

三、独立审计准则的约束力1.独立审计基本准则、具体准则与实务公告是注册会计师执行独立审计业务、出具审计报告的法定要求,各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汪册会计师法》第十四条规定的审计业务,应当遵照执行。

内部审计准则

内部审计准则

内部审计准则一、引言二、内部审计准则的基本原则1.独立性和客观性:内部审计人员应该具有独立性和客观性,不受组织内其他相关方的影响。

2.专业素质和技能:内部审计人员应具备必要的专业素质和技能,能够有效地执行内部审计工作。

3.综合风险管理:内部审计应对组织的全面风险管理过程进行评估,包括风险识别、评估和应对措施的制定。

4.有效的控制和治理:内部审计应评估组织的内部控制和治理机制的有效性,提出改进建议。

5.审计证据和文件:内部审计应确保审计证据和文件的可靠性和完整性,以支持审计结论和建议的制定。

三、内部审计工作程序和方法1.计划阶段:内部审计应根据组织的特点和风险情况制定审计计划,并与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沟通和确认。

2.执行阶段:内部审计应根据审计计划执行审计工作,包括收集和分析数据、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进行现场检查等。

3.评价阶段:内部审计应根据收集到的数据和证据评价组织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有效性,并提出改进建议。

4.报告阶段:内部审计应编制审计报告,清楚地说明审计发现、结论和建议,报告应及时提交给组织相关方。

四、内部审计报告的要求1.报告目标和范围:内部审计报告应明确说明审计的目标和范围,从而帮助组织相关方理解审计的目的和意义。

2.发现和结论:内部审计报告应准确、全面地描述审计发现和结论,并与组织相关方进行充分的沟通和确认。

3.建议和改进措施:内部审计报告应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和相应的改进措施,以帮助组织改进其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

4.保密和机密性:内部审计报告应确保保密和机密性,并遵守适用的法律和道德规范。

五、内部审计的监督和评估1.监督机构:内部审计应设立相应的监督机构,监督内部审计活动的执行和结果。

2.内部审计程序的评估:组织应定期对内部审计程序的有效性和适用性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进。

3.内部审计人员的培训和发展:组织应提供必要的培训和发展机会,确保内部审计人员具备必要的专业素质和技能。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
一.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的基本原则
(1)符合法律法规:内部审计必须遵守所有适用的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

(2)公平和客观:内部审计人员必须在审计过程中,以公平和客观的态度,对待所有相关方。

(3)专业素养: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具备恰当的专业素养,尤其要求具备良好的职业操守、审计理论和技术等。

(4)有效合规:内部审计工作需要遵循合理的管理程序,确保审计实施的有效性和合规性。

(5)责任实施:内部审计的实施必须有责任,接受审计单位应负责确保审计准则的实施和实施的有效性,遵守审计准则的要求。

二.内部审计准则的主要要求
1.审计范围:内部审计工作的范围和内容要结合公司特点制定审计计划;
2.审计目的:旨在确保资产、财务资料及管理程序均处于有效和合法状态;
3.审计程序:审计人员应根据审计工作的范围和要求,编制审计程序并严格遵守;
4.审计报告:审计报告对审计结果进行总结和详细说明,以供审计单位及上级管理部门参考;
5.审计发现:若审计过程中发现重大缺陷或损失,应即刻报告;。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及具体准则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及具体准则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及具体准则
具体准则是指国家审计署根据具体行业和领域的特点,制定的与内部审计有关的具体要求和规定。

具体准则分为行政机关内部审计准则、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准则、企业内部审计准则等,以覆盖不同类型、不同行业的组织内部审计工作。

总体而言,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及具体准则重点强调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客观性:内部审计应独立于被审计部门,确保审计结果的客观性。

2.内部审计的全面性和综合性:内部审计应对被审计部门的各个方面进行全面审计,确保审计结果的综合性。

3.内部审计的风险管理:内部审计应关注组织的风险管理,对风险进行评估和监控。

4.内部审计的法律合规性:内部审计应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审计准则的规定,确保审计工作的合法合规。

5.内部审计的责任和职权:内部审计应明确各级审计机构的职责和职权,确保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6.内部审计的信息保护和机密性:内部审计应保护审计工作的信息安全和机密性,防止信息泄露和滥用。

此外,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及具体准则还对内部审计的组织架构、审计计划和程序、审计报告和跟踪检查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和规定。

总结起来,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及具体准则是一套致力于规范内部审计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它对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全面性、风险管理、法律合规性、责任职权、信息保护等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为内部审计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参考。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及具体准则(最新2020版全)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及具体准则(最新2020版全)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第1201号——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行为,维护内部审计职业声誉,根据《审计法》及其实施条例,以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是内部审计人员在开展内部审计工作中应当具有的职业品德、应当遵守的职业纪律和应当承担的职业责任的总称。

第三条内部审计人员从事内部审计活动时,应当遵守本规范,认真履行职责,不得损害国家利益、组织利益和内部审计职业声誉。

第二章一般原则第四条内部审计人员在从事内部审计活动时,应当保持诚信正直。

第五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当遵循客观性原则,公正、不偏不倚地作出审计职业判断。

第六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当保持并提高专业胜任能力,按照规定参加后续教育。

第七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当遵循保密原则,按照规定使用其在履行职责时所获取的信息。

第八条内部审计人员违反本规范要求的,组织应当批评教育,也可以视情节给予一定的处分。

第三章诚信正直第九条内部审计人员在实施内部审计业务时,应当诚实、守信,不应有下列行为:(一)歪曲事实;(二)隐瞒审计发现的问题;(三)进行缺少证据支持的判断;(四)做误导性的或者含糊的陈述。

第十条内部审计人员在实施内部审计业务时,应当廉洁、正直,不应有下列行为:(一)利用职权谋取私利;(二)屈从于外部压力,违反原则。

第四章客观性第十一条内部审计人员实施内部审计业务时,应当实事求是,不得由于偏见、利益冲突而影响职业判断。

第十二条内部审计人员实施内部审计业务前,应当采取下列步骤对客观性进行评估:(一)识别可能影响客观性的因素;(二)评估可能影响客观性因素的严重程度;(三)向审计项目负责人或者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报告客观性受损可能造成的影响。

第十三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当识别下列可能影响客观性的因素:(一)审计本人曾经参与过的业务活动;(二)与被审计单位存在直接利益关系;(三)与被审计单位存在长期合作关系;(四)与被审计单位管理层有密切的私人关系;(五)遭受来自组织内部和外部的压力;(六)内部审计范围受到限制;(七)其他。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及具体准则(最新版全).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及具体准则(最新版全).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第1201号——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行为,维护内部审计职业声誉,根据《审计法》及其实施条例,以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是内部审计人员在开展内部审计工作中应当具有的职业品德、应当遵守的职业纪律和应当承担的职业责任的总称。

第三条内部审计人员从事内部审计活动时,应当遵守本规范,认真履行职责,不得损害国家利益、组织利益和内部审计职业声誉。

第二章一般原则第四条内部审计人员在从事内部审计活动时,应当保持诚信正直。

第五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当遵循客观性原则,公正、不偏不倚地作出审计职业判断。

第六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当保持并提高专业胜任能力,按照规定参加后续教育。

第七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当遵循保密原则,按照规定使用其在履行职责时所获取的信息。

第八条内部审计人员违反本规范要求的,组织应当批评教育,也可以视情节给予一定的处分。

第三章诚信正直第九条内部审计人员在实施内部审计业务时,应当诚实、守信,不应有下列行为:(一)歪曲事实;(二)隐瞒审计发现的问题;(三)进行缺少证据支持的判断;(四)做误导性的或者含糊的陈述。

第十条内部审计人员在实施内部审计业务时,应当廉洁、正直,不应有下列行为:(一)利用职权谋取私利;(二)屈从于外部压力,违反原则。

第四章客观性第十一条内部审计人员实施内部审计业务时,应当实事求是,不得由于偏见、利益冲突而影响职业判断。

第十二条内部审计人员实施内部审计业务前,应当采取下列步骤对客观性进行评估:(一)识别可能影响客观性的因素;(二)评估可能影响客观性因素的严重程度;(三)向审计项目负责人或者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报告客观性受损可能造成的影响。

第十三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当识别下列可能影响客观性的因素:(一)审计本人曾经参与过的业务活动;(二)与被审计单位存在直接利益关系;(三)与被审计单位存在长期合作关系;(四)与被审计单位管理层有密切的私人关系;(五)遭受来自组织内部和外部的压力;(六)内部审计范围受到限制;(七)其他。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及具体准则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及具体准则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是为了规范和指导内部审计工作而制定的一系列准则和规定。

下面是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的一些具体准则:
1. 内部审计总体原则:内部审计应独立、客观、公正、全面、系统和可靠,确保审计结果准确、及时和权威。

2. 内部审计职责:内部审计应对组织的运作和风险管理提供评估、咨询和审计服务,提出建议和改进措施。

3. 内部审计计划和程序:内部审计应根据风险评估和控制需求确定审计计划,制定合适的审计程序和方法。

4. 内部审计报告:审计结果应以书面报告形式呈现,包括审计目的、范围、发现的问题、建议的改进措施和执行情况。

5. 内部审计跟踪监督:内部审计应建立有效的跟踪和监督机制,确保提出的改进措施得到有效执行并跟踪到位。

6. 内部审计保密和信息安全:内部审计人员应履行保密义务,确保审计过程和结果的保密性和信息安全性。

这些是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的一些具体准则,用于指导和规范内部审计工作,确保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有效性。

请注意,这只是一些例子,并不包括所有的内部审计准则。

具体的准则可以参考中国内部审计机构和组织发布的官方文件和指南。

2020年(财务内部审计)年最新审计准则

2020年(财务内部审计)年最新审计准则

(财务内部审计)年最新审计准则最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准则》全文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第三章审计计划第四章审计实施第一节审计实施方案第二节审计证据第三节审计记录第四节重大违法行为检查第五章审计报告第一节审计报告的形式和内容第二节审计报告的编审第三节专题报告与综合报告第四节审计结果公布第五节审计整改检查第六章审计质量控制和责任第七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和指导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执行审计业务的行为,保证审计质量,防范审计风险,发挥审计保障国家经济和社会健康运行的“免疫系统”功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本准则是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履行法定审计职责的行为规范,是执行审计业务的职业标准,是评价审计质量的基本尺度。

第三条本准则中使用“应当”、“不得”词汇的条款为约束性条款,是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执行审计业务必须遵守的职业要求。

本准则中使用“可以”词汇的条款为指导性条款,是对良好审计实务的推介。

第四条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执行审计业务,应当适用本准则。

其他组织或者人员接受审计机关的委托、聘用,承办或者参加审计业务,也应当适用本准则。

第五条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执行审计业务,应当区分被审计单位的责任和审计机关的责任。

在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中,履行法定职责、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并实施内部控制、按照有关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编报财务会计报告、保持财务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是被审计单位的责任。

依据法律法规和本准则的规定,对被审计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独立实施审计并作出审计结论,是审计机关的责任。

第六条审计机关的主要工作目标是通过监督被审计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推进民主法治,促进廉政建设,保障国家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

真实性是指反映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的信息与实际情况相符合的程度。

中国内部审计具体准则

中国内部审计具体准则

中国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 1 号——审计打算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内部审计人员编制审计打算,保证及时、有效地执行审计业务,提高审计效率,依照《内部审计差不多准则》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本准则所称审计打算,是指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为完成审计业务,达到预期的审计目的,对一段时期的审计工作任务或具体审计项目作出的事先规划。

第三条本准则适用于各类组织的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人员及其从事的内部审计活动。

第二章一样原则第四条审计打算一样包括年度审计打算、项目审计打算和审计方案三个层次:(一) 年度审计打确实是对年度的审计任务所作的事先规划,是组织年度工作打算的重要组成部分;(二) 项目审计打确实是对具体审计项目实施的全过程所作的综合安排;(三) 审计方案是对具体审计项目的审计程序及其时刻等所作出的详细安排。

内部审计机构能够依照组织的性质、规模、审计业务的复杂程度等因素决定审计打算层次的繁简。

第五条年度审计打算应在下年度开始前编制完成,并报组织适当治理层批准,以指导内部审计机构下年度的工作;项目审计打算和审计方案应在审计实施前编制完成,并经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批准。

第六条内部审计机构应当依照批准后的审计打算组织实施内部审计活动。

在打算执行过程中,若有必要,应按规定的程序对打算进行修改和补充。

第七条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应定期检查审计打算的执行情形。

第三章年度审计打算第八条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负责年度审计打算的制定工作。

第九条年度审计打算应当包括以下差不多内容:(一)内部审计年度工作目标;(二)需要执行的具体审计项目及其先后顺序;(三)各审计项目所分配的审计资源;(四)后续审计的必要安排。

第十条在制定年度审计打算时,应当考虑组织风险、治理需要和审计资源,以确定具体审计项目。

第十一条在制定年度审计打算前,应了解以下情形,以评判各审计项目的风险程度:(一)组织的进展目标及年度工作重点;(二)严峻阻碍相关经营活动的法规、政策、打算和合同;(三)相关内部操纵的质量;(四)相关经营活动的复杂性及其近期变化;(五)相关人员的能力、品质及其岗位的近期变动;(六)其他与项目有关的重要情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1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第1201号——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行为,维护内部审计职业声誉,根据《审计法》及其实施条例,以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是内部审计人员在开展内部审计工作中应当具有的职业品德、应当遵守的职业纪律和应当承担的职业责任的总称。

第三条内部审计人员从事内部审计活动时,应当遵守本规范,认真履行职责,不得损害国家利益、组织利益和内部审计职业声誉。

第二章一般原则第四条内部审计人员在从事内部审计活动时,应当保持诚信正直。

第五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当遵循客观性原则,公正、不偏不倚地作出审计职业判断。

第六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当保持并提高专业胜任能力,按照规定参加后续教育。

第七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当遵循保密原则,按照规定使用其在履行职责时所获取的信息。

第八条内部审计人员违反本规范要求的,组织应当批评教育,也可以视情节给予一定的处分。

第三章诚信正直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1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第九条内部审计人员在实施内部审计业务时,应当诚实、守信,不应有下列行为:(一)歪曲事实;(二)隐瞒审计发现的问题;(三)进行缺少证据支持的判断;(四)做误导性的或者含糊的陈述。

第十条内部审计人员在实施内部审计业务时,应当廉洁、正直,不应有下列行为:(一)利用职权谋取私利;(二)屈从于外部压力,违反原则。

第四章客观性第十一条内部审计人员实施内部审计业务时,应当实事求是,不得由于偏见、利益冲突而影响职业判断。

第十二条内部审计人员实施内部审计业务前,应当采取下列步骤对客观性进行评估:(一)识别可能影响客观性的因素;(二)评估可能影响客观性因素的严重程度;(三)向审计项目负责人或者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报告客观性受损可能造成的影响。

第十三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当识别下列可能影响客观性的因素:(一)审计本人曾经参与过的业务活动;(二)与被审计单位存在直接利益关系;(三)与被审计单位存在长期合作关系;(四)与被审计单位管理层有密切的私人关系;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1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五)遭受来自组织内部和外部的压力;(六)内部审计范围受到限制;(七)其他。

第十四条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应当采取下列措施保障内部审计的客观性:(一)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准;(二)选派适当的内部审计人员参加审计项目,并进行适当分工;(三)采用工作轮换的方式安排审计项目及审计组;(四)建立适当、有效的激励机制;(五)制定并实施系统、有效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制度、程序和方法;(六)当内部审计人员的客观性受到严重影响,且无法采取适当措施降低影响时,停止实施有关业务,并及时向董事会或者最高管理层报告。

第五章专业胜任能力第十五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具备下列履行职责所需的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和实践经验:(一)审计、会计、财务、税务、经济、金融、统计、管理、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法律和信息技术等专业知识,以及与组织业务活动相关的专业知识;(二)语言文字表达、问题分析、审计技术应用、人际沟通、组织管理等职业技能;(三)必要的实践经验及相关职业经历。

第十六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当通过后续教育和职业实践等途径,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1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了解、学习和掌握相关法律法规、专业知识、技术方法和审计实务的发展变化,保持和提升专业胜任能力。

第十七条内部审计人员实施内部审计业务时,应当保持职业谨慎,合理运用职业判断。

第六章保密第十八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对实施内部审计业务所获取的信息保密,非因有效授权、法律规定或其他合法事由不得披露。

第十九条内部审计人员在社会交往中,应当履行保密义务,警惕非故意泄密的可能性。

内部审计人员不得利用其在实施内部审计业务时获取的信息牟取不正当利益,或者以有悖于法律法规、组织规定及职业道德的方式使用信息。

第七章附则第二十条本规范由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发布并负责解释。

第二十一条本规范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

第1101号——内部审计基本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内部审计工作,保证内部审计质量,明确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的责任,根据《审计法》及其实施条例,以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本准则所称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它通过运用系统、规范的方法,审查和评价组织的业务活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适当性和有效性,以促进组织完善治理、增加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1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价值和实现目标。

第三条本准则适用于各类组织的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人员及其从事的内部审计活动。

其他组织或者人员接受委托、聘用,承办或者参与内部审计业务,也应当遵守本准则。

第二章一般准则第四条组织应当设置与其目标、性质、规模、治理结构等相适应的内部审计机构,并配备具有相应资格的内部审计人员。

第五条内部审计的目标、职责和权限等内容应当在组织的内部审计章程中明确规定。

第六条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应当保持独立性和客观性,不得负责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活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决策与执行。

第七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当遵守职业道德,在实施内部审计业务时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

第八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专业胜任能力,并通过后续教育加以保持和提高。

第九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履行保密义务,对于实施内部审计业务中所获取的信息保密。

第三章作业准则第十条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全面关注组织风险,以风险为基础组织实施内部审计业务。

第十一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充分运用重要性原则,考虑差异或者缺陷的性质、数量等因素,合理确定重要性水平。

第十二条内部审计机构应当根据组织的风险状况、管理需要及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1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审计资源的配置情况,编制年度审计计划。

第十三条内部审计人员根据年度审计计划确定的审计项目,编制项目审计方案。

第十四条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在实施审计三日前,向被审计单位或者被审计人员送达审计通知书,做好审计准备工作。

第十五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当深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情况,审查和评价业务活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适当性和有效性,关注信息系统对业务活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影响。

第十六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关注被审计单位业务活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中的舞弊风险,对舞弊行为进行检查和报告。

第十七条内部审计人员可以运用审核、观察、监盘、访谈、调查、函证、计算和分析程序等方法,获取相关、可靠和充分的审计证据,以支持审计结论、意见和建议。

第十八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在审计工作底稿中记录审计程序的执行过程,获取的审计证据,以及作出的审计结论。

第十九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当以适当方式提供咨询服务,改善组织的业务活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

第四章报告准则第二十条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在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后,及时出具审计报告。

第二十一条审计报告应当客观、完整、清晰,具有建设性并体现重要性原则。

第二十二条审计报告应当包括审计概况、审计依据、审计发现、审计结论、审计意见和审计建议。

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1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第二十三条审计报告应当包含是否遵循内部审计准则的声明。

如存在未遵循内部审计准则的情形,应当在审计报告中作出解释和说明。

第五章内部管理准则第二十四条内部审计机构应当接受组织董事会或者最高管理层的领导和监督,并保持与董事会或者最高管理层及时、高效的沟通。

第二十五条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建立合理、有效的组织结构,多层级组织的内部审计机构可以实行集中管理或者分级管理。

第二十六条内部审计机构应当根据内部审计准则及相关规定,结合本组织的实际情况制定内部审计工作手册,指导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

第二十七条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对内部审计质量实施有效控制,建立指导、监督、分级复核和内部审计质量评估制度,并接受内部审计质量外部评估。

第二十八条内部审计机构应当编制中长期审计规划、年度审计计划、本机构人力资源计划和财务预算。

第二十九条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对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进行考核、评价和奖惩。

第三十条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在董事会或者最高管理层的支持和监督下,做好与外部审计的协调工作。

第三十一条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应当对内部审计机构管理的适当性和有效性负主要责任。

第六章附则第三十二条本准则由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发布并负责解释。

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1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第三十三条本准则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

中国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101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审计计划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审计计划的编制与执行,保证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审计业务,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根据《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本准则所称审计计划,是指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为完成审计业务,达到预期的审计目的,对审计工作或者具体审计项目作出的安排。

第三条本准则适用于各类组织的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人员及其从事的内部审计活动。

其他组织或者人员接受委托、聘用,承办或者参与内部审计业务,也应当遵守本准则。

第二章一般原则第四条审计计划一般包括年度审计计划和项目审计方案。

年度审计计划是对年度预期要完成的审计任务所作的工作安排,是组织年度工作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项目审计方案是对实施具体审计项目所需要的审计内容、审计程序、人员分工、审计时间等作出的安排。

第五条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在本年度编制下年度审计计划,并报经组织董事会或者最高管理层批准;审计项目负责人应当在审计项目实施前编制项目审计方案,并报经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批准。

第六条内部审计机构应当根据批准后的审计计划组织开展内部审计活动。

在审计计划执行过程中,如有必要,应当按照规定的程序对审计计划进行调整。

第七条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应当定期检查审计计划的执行情况。

第三章年度审计计划第八条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负责年度审计计划的编制工作。

第九条编制年度审计计划应当结合内部审计中长期规划,在对组织风险进行评估的基础上,根据组织的风险状况、管理需要和审计资源的配置情况,确定具体审计项目及时间安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