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 审计报告

合集下载

第2204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对舞弊行为进行检查和报告

第2204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对舞弊行为进行检查和报告

第2204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对舞弊行为进行检查和报告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在审计活动中对舞弊行为进行检查和报告,提高审计效率和效果,根据《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本准则所称舞弊,是指组织内、外人员采用欺骗等违法违规手段,损害或者谋取组织利益,同时可能为个人带来不正当利益的行为。

第三条本准则适用于各类组织的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人员及其从事的内部审计活动。

其他组织或者人员接受委托、聘用,承办或者参与内部审计业务,也应当遵守本准则。

第二章一般原则第四条组织管理层对舞弊行为的发生承担责任。

建立、健全并有效实施内部控制,预防、发现及纠正舞弊行为是组织管理层的责任。

第五条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应当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在实施的审计活动中关注可能发生的舞弊行为,并对舞弊行为进行检查和报告。

第六条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在检查和报告舞弊行为时,应当从下列方面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一)具有识别、检查舞弊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在实施审计项目时警惕相关方面可能存在的舞弊风险;(二)根据被审计事项的重要性、复杂性以及审计成本效益,合理关注和检查可能存在的舞弊行为;(三)运用适当的审计职业判断,确定审计范围和审计程序,以检查、发现和报告舞弊行为;(四)发现舞弊迹象时,应当及时向适当管理层报告,提出进一步检查的建议。

第七条由于内部审计并非专为检查舞弊而进行,即使审计人员以应有的职业谨慎执行了必要的审计程序,也不能保证发现所有的舞弊行为。

第八条损害组织经济利益的舞弊,是指组织内、外人员为谋取自身利益,采用欺骗等违法违规手段使组织经济利益遭受损害的不正当行为。

具体包括下列情形:(一)收受贿赂或者回扣;(二)将正常情况下可以使组织获利的交易事项转移给他人;(三)贪污、挪用、盗窃组织资产;(四)使组织为虚假的交易事项支付款项;(五)故意隐瞒、错报交易事项;(六)泄露组织的商业秘密;(七)其他损害组织经济利益的舞弊行为。

第2106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审计报告

第2106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审计报告

第2106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审计报告关键信息项:1、审计报告的定义与目的2、审计报告的类型3、审计报告的内容要求4、审计报告的格式规范5、审计报告的编制流程6、审计报告的审批与发布程序7、审计报告的存档与保管要求8、违反审计报告准则的责任与处罚11 审计报告的定义与目的审计报告是内部审计机构或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等进行审查和评价后,向组织适当管理层出具的书面文件,旨在提供独立、客观、准确的审计意见和建议,以促进组织的治理、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完善。

111 审计报告应当反映审计的目标、范围、方法和程序,以及审计发现的问题、结论和建议。

112 审计报告的目的包括但不限于:为组织管理层提供关于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和内部控制的客观信息,支持决策制定。

促进被审计单位改进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和管理水平。

监督和评价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12 审计报告的类型审计报告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包括但不限于:财务审计报告:重点关注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准确性。

绩效审计报告:评估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和业务绩效。

合规审计报告:检查被审计单位对法律法规、政策和内部规章制度的遵循情况。

内部控制审计报告:评价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健全性和有效性。

121 不同类型的审计报告在内容和重点上可能有所差异,但都应当遵循本准则的基本要求。

13 审计报告的内容要求审计报告应当包含以下基本内容:标题:明确表明审计报告的类型和主题。

收件人:明确报告的送达对象。

引言段:说明审计的依据、目标、范围和时间。

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包括被审计单位的业务范围、组织结构、财务状况等。

审计发现的问题:详细描述审计过程中发现的违规、缺陷、风险等问题。

审计结论:对审计发现的问题进行综合评价和判断。

审计建议:针对审计发现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措施和建议。

附件:如有必要,可附上相关的审计证据、图表等资料。

131 审计报告的内容应当准确、清晰、完整,具有逻辑性和说服力。

第2104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

第2104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

第2104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审计工作底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和使用,根据《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本准则所称审计工作底稿,是指内部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所形成的工作记录。

第三条本准则适用于各类组织的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人员及其从事的内部审计活动。

其他组织或者人员接受委托、聘用,承办或者参与内部审计业务,也应当遵守本准则。

第二章一般原则第四条内部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中应当编制审计工作底稿,以达到下列目的:(一)为编制审计报告提供依据;(二)证明审计目标的实现程度;(三)为检查和评价内部审计工作质量提供依据;(四)证明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是否遵循内部审计准则;(五)为以后的审计工作提供参考。

第五条审计工作底稿应当内容完整、记录清晰、结论明确,客观地反映项目审计方案的编制及实施情况,以及与形成审计结论、意见和建议有关的所有重要事项。

第六条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建立审计工作底稿分级复核制度,明确规定各级复核人员的要求和责任。

第三章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与复核第七条审计工作底稿主要包括下列要素:(一)被审计单位的名称;(二)审计事项及其期间或者截止日期;(三)审计程序的执行过程及结果记录;(四)审计结论、意见及建议;(五)审计人员姓名和审计日期;(六)复核人员姓名、复核日期和复核意见;(七)索引号及页次;(八)审计标识与其他符号及其说明等。

第八条项目审计方案的编制及调整情况应当编制审计工作底稿。

第九条审计工作底稿中可以使用各种审计标识,但应当注明含义并保持前后一致。

第十条审计工作底稿应当注明索引编号和顺序编号。

相关审计工作底稿之间如存在勾稽关系,应当予以清晰反映,相互引用时应当交叉注明索引编号。

第十一条审计工作底稿的复核工作应当由比审计工作底稿编制人员职位更高或者经验更为丰富的人员承担。

第十二条如果发现审计工作底稿存在问题,复核人员应当在复核意见中加以说明,并要求相关人员补充或者修改审计工作底稿。

中国内部审计具体准则最新版全

中国内部审计具体准则最新版全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第1101号——内部审计基本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内部审计工作,保证内部审计质量,明确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的责任,根据《审计法》及其实施条例,以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本准则所称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它通过运用系统、规范的方法,审查和评价组织的业务活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适当性和有效性,以促进组织完善治理、增加价值和实现目标。

第三条本准则适用于各类组织的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人员及其从事的内部审计活动。

其他组织或者人员接受委托、聘用,承办或者参与内部审计业务,也应当遵守本准则。

第二章一般准则第四条组织应当设置与其目标、性质、规模、治理结构等相适应的内部审计机构,并配备具有相应资格的内部审计人员。

第五条内部审计的目标、职责和权限等内容应当在组织的内部审计章程中明确规定。

第六条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应当保持独立性和客观性,不得负责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活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决策与执行。

第七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当遵守职业道德,在实施内部审计业务时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

第八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专业胜任能力,并通过后续教育加以保持和提高。

第九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履行保密义务,对于实施内部审计业务中所获取的信息保密。

第三章作业准则第十条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全面关注组织风险,以风险为基础组织实施内部审计业务。

第十一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充分运用重要性原则,考虑差异或者缺陷的性质、数量等因素,合理确定重要性水平。

第十二条内部审计机构应当根据组织的风险状况、管理需要及审计资源的配置情况,编制年度审计计划。

第十三条内部审计人员根据年度审计计划确定的审计项目,编制项目审计方案。

第十四条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在实施审计三日前,向被审计单位或者被审计人员送达审计通知书,做好审计准备工作。

第十五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当深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情况,审查和评价业务活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适当性和有效性,关注信息系统对业务活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影响。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及具体准则(全)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及具体准则(全)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第1201号——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行为,维护内部审计职业声誉,根据《审计法》及其实施条例,以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是内部审计人员在开展内部审计工作中应当具有的职业品德、应当遵守的职业纪律和应当承担的职业责任的总称。

第三条内部审计人员从事内部审计活动时,应当遵守本规范,认真履行职责,不得损害国家利益、组织利益和内部审计职业声誉。

第二章一般原则第四条内部审计人员在从事内部审计活动时,应当保持诚信正直。

第五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当遵循客观性原则,公正、不偏不倚地作出审计职业判断。

第六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当保持并提高专业胜任能力,按照规定参加后续教育。

第七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当遵循保密原则,按照规定使用其在履行职责时所获取的信息。

第八条内部审计人员违反本规范要求的,组织应当批评教育,也可以视情节给予一定的处分。

第三章诚信正直第九条内部审计人员在实施内部审计业务时,应当诚实、守信,不应有下列行为:(一)歪曲事实;(二)隐瞒审计发现的问题;(三)进行缺少证据支持的判断;(四)做误导性的或者含糊的陈述。

第十条内部审计人员在实施内部审计业务时,应当廉洁、正直,不应有下列行为:(一)利用职权谋取私利;(二)屈从于外部压力,违反原则。

第四章客观性第十一条内部审计人员实施内部审计业务时,应当实事求是,不得由于偏见、利益冲突而影响职业判断。

第十二条内部审计人员实施内部审计业务前,应当采取下列步骤对客观性进行评估:(一)识别可能影响客观性的因素;(二)评估可能影响客观性因素的严重程度;(三)向审计项目负责人或者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报告客观性受损可能造成的影响。

第十三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当识别下列可能影响客观性的因素:(一)审计本人曾经参与过的业务活动;(二)与被审计单位存在直接利益关系;(三)与被审计单位存在长期合作关系;(四)与被审计单位管理层有密切的私人关系;(五)遭受来自组织内部和外部的压力;(六)内部审计范围受到限制;(七)其他。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经济责任审计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经济责任审计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经济责任审计内部审计是指由组织内部的专业审计机构或部门对该组织的财务、经济责任执行情况和内部控制体系进行独立、客观、全面审查和评价的工作。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经济责任审计是对组织在经济责任执行方面的情况进行审计,以评估和改进组织经济责任的执行情况。

下面是关于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经济责任审计的详细说明。

一、审计目标和原则1.审计目标:经济责任审计的目标是对组织在经济责任执行方面的情况进行审计,明确责任主体、责任范围和责任内容,评估责任主体的经济责任执行情况。

2.审计原则:审计按照事先规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以真实、准确、完整的资料为依据,遵循客观、公正、独立、保密的原则,确保审计结果的可靠性。

二、审计范围和内容1.审计范围:经济责任审计的范围包括组织的所有经济责任活动,包括财务管理、资金使用、资产管理、成本控制等。

2.审计内容: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主要包括责任主体的经济责任执行情况、财务管理的合规性、资金使用效益、资产管理的安全性、成本控制的有效性等。

三、审计程序和方法1.审计程序:经济责任审计按照确定的工作程序进行,包括审计计划的制定、资料的收集、风险评估、审计测试、证据的收集和分析、发现问题和提出改进建议等。

2.审计方法:经济责任审计采用的方法包括问卷调查、核实抽样、现场检查、比较分析等,以获取证据并评估经济责任执行情况和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性。

四、审计报告和使用1.审计报告:经济责任审计的结果要以书面报告的形式提供给审计委员会或组织的管理层,报告内容应包括审计目标、范围、程序、发现的问题、改进建议等。

2.使用审计报告:组织的管理层应根据审计报告中提出的问题和改进建议,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改进经济责任执行情况,并定期进行自查,确保改进措施的有效性。

五、审计监督和评估1.审计监督:组织内部的审计委员会或审计主管部门应对内部审计的实施进行监督,确保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和专业性,推动组织内部控制体系的不断完善。

第2205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经济责任审计

第2205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经济责任审计

第2205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经济责任审计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提高审计质量和效果,根据《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实施细则》和《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本准则所称经济责任,是指领导干部任职期间因其所任职务,依法对所在部门、单位、团体或企业(含金融机构)的财政、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应当履行的职责、义务。

第三条本准则所称经济责任审计,是指内部审计机构对本组织所管理的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监督、评价和鉴证的行为。

第四条本准则适用于各类组织的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人员所从事的经济责任审计活动。

其他单位或者人员接受委托、聘用,承办或者参与经济责任审计业务,也应当遵守本准则。

第二章一般原则第五条经济责任审计的对象包括:党政工作部门、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下属独立核算单位的主要领导人员,以及下属非独立核算但负有经济管理职能单位的主要领导人员;企业(含金融机构)下属全资或控股企业的主要领导人员,以及对经营效益产生重大影响或掌握重要资产的部门和机构的主要领导人员等。

第六条经济责任审计应当有计划地进行,一般由干部管理部门书面委托内部审计机构负责实施。

内部审计机构应当结合干部管理部门提出的年度委托建议,拟定年度经济责任审计计划,报请主管领导批准后,纳入年度审计计划并组织实施。

组织可以结合实际,建立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负责经济责任审计的委托和其他重大经济责任事项的审定。

第三章审计内容第七条内部审计机构应当根据被审计领导干部的职责权限和履行经济责任情况,结合其所在组织或者原任职组织的实际情况,确定审计内容。

第八条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内容一般包括:(一)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有关经济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推动组织可持续发展情况;(二)组织治理结构的健全和运转情况;(三)组织发展战略的制定和执行情况及其效果;(四)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财经纪律情况;(五)各项管理制度的健全和完善,特别是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和执行情况,以及对下属单位的监管情况;(六)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情况;(七)有关目标责任制完成情况;(八)重大经济事项决策程序的执行情况及其效果;(九)重要项目的投资、建设、管理及效益情况;(十)资产的管理及保值增值情况;(十一)本人遵守廉洁从业规定情况;(十二)对以往审计中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十三)其他需要审计的内容。

内部审计工作报告(共14篇)

内部审计工作报告(共14篇)

内部审计工作报告(共14篇)篇1:内部审计工作报告审计报告是注册会计师在完成审计工作后向委托人提交的最终产品。

注册会计师只有在实施审计工作的基础上才能报告。

注册会计师通过对财务报表发表意见,从而履行业务约定的责任。

下面为大家带来内部审计工作报告,希望能够帮到大家!内部审计虽然不参与单位的经营管理活动,但随着集团公司的规模扩大,内部审计作为集团公司的经济监督机构,其作用越来越重要。

集团公司的内部审计不同与社会审计,同样内部审计报告与社会审计报告存在较大差别,社会审计遵循的是《独立审基准则》,而内部审计遵循的是《内部审基准则》。

因此两者在审计的独立性上、审计方式、审计重点、审计目的、审计职责作用是不同的,从而使内部审计报告对集团公司内部控制的健全有效,会计信息的真实合法完整,经营绩效,经济责任及经营合规性等进行检查、监督、评价、整改及奖惩建议,内部审计报告作为改进内控管理的参考依据只对集团公司本单位、本部门、股东负责并对外保密。

而社会审计主要围绕会计报表进行,对会计报表发表意见,对外出具《审计报告》,具有鉴证作用,需要对股东、债权人、及社会公众使用人负责,社会审计出具的《管理建议书》仅仅指出内部控制制度及执行的不足,出具建议。

但内部审计与社会审计在工作上具有一致性,在审计内容、审计依据、审计方法等方面有一致之处。

因此《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7号--审计报告》某些要求,值得我们再写内部审计报告时参考,如审计的目的、审计对象、审计依据、审计责任、审计的实施过程等在内部审计报告中也需要体现。

需要指出的是内部审计报告更突出对内部控制的关注,要针对内部控制制度及执行的不足提出具体审计意见及处罚建议,这与社会审计的《管理建议书》也有相同之处。

以下是abc集团公司出具的分公司审计报告部分内容,目的是希望大家共同探讨。

一、封面篇2:审计工作报告各位代表:受厂部委托,现向大会报告我厂今年度审计工作情况,请予审议。

一、总体情况说明:今年,在集团的正确指导下,在厂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各部门的积极配合下,我们顺利通过了田健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工作和浙江钟瑞税务师事务所的税务审计工作,全面完成了企业内部审计工作。

专项审计报告内部审计准则

专项审计报告内部审计准则

专项审计报告内部审计准则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内部审计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内部审计作为一种组织内部独立的审计活动,为组织提供独立的审计评价和咨询服务,旨在帮助组织实现目标、提高操作效率和风险管理。

内部审计准则作为内部审计活动的指导性文件,对于规范和提升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本报告旨在对内部审计准则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和总结,为企业内部审计活动提供指导和借鉴。

一、内部审计准则的基本概念内部审计准则是指规范内部审计活动的一系列原则、标准和要求,它涵盖了内部审计的目标、原则、方法、程序、责任等内容,是内部审计活动的基本依据和指导性文件。

内部审计准则的制定和执行,有助于确保内部审计活动的独立性、客观性和有效性。

二、内部审计准则的重要性和价值1. 规范内部审计活动:内部审计准则为内部审计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明确的指导和要求,规范了审计活动的程序和方法,有助于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2. 保障内部审计独立性和客观性:内部审计准则明确了内部审计活动的独立性和客观性要求,有助于防止利益冲突和干扰,确保审计工作的对象性和公正性。

3. 提升企业风险管理水平:内部审计准则要求内部审计活动应重点关注风险管理和控制,有助于帮助企业及时发现和应对风险,提升企业的风险管理水平。

4. 促进企业持续改进:内部审计准则强调内部审计活动应该帮助企业改进管理和运营,促进组织的持续改进和提高。

三、内部审计准则的主要内容1. 内部审计的目标和原则:内部审计准则会明确内部审计的目标和原则,例如强调审计的客观性、独立性和保密性等。

2. 审计活动的程序和方法:内部审计准则对审计活动的程序和方法进行指导,包括审计的计划和实施、信息收集和分析、风险评估和控制测试等。

3. 审计报告的编制要求:内部审计准则会要求审计报告的编制应当客观、清晰、具体和有针对性,能够明确反映审计结果和建议。

4. 内部审计的管理和监督:内部审计准则还将对内部审计活动的管理和监督进行规定,包括审计资源的配置、人员素质和培训、风险管理等。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5号——经济性审计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5号——经济性审计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5号——经济性审计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商业环境中,企业面临着日益激烈的竞争和不断增长的成本压力。

为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经济性审计成为了内部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 25 号——经济性审计,为企业开展经济性审计提供了明确的指导和规范,有助于提升审计质量和效果。

一、经济性审计的定义和目标经济性审计是指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对组织经营活动的资源利用经济性进行审查与评价的活动。

其主要目标是通过审查和评价组织资源利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发现并纠正资源浪费和低效使用的问题,促进组织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成本,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例如,一家制造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原材料浪费、设备闲置、生产流程不合理等问题,通过经济性审计,可以发现这些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二、经济性审计的范围和内容经济性审计的范围广泛,涵盖了组织的各个方面,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采购环节审查采购计划的合理性、采购流程的规范性、供应商的选择和管理、采购价格的合理性等。

比如,是否存在不必要的高价采购,是否有未充分利用的集中采购优势等。

2、生产环节关注生产流程的优化、生产设备的利用效率、劳动力的配置、废品率的控制等。

例如,生产线上是否存在不必要的等待时间,设备是否定期维护以确保高效运行。

3、人力资源管理评估员工的配置是否合理,薪酬福利政策是否符合成本效益原则,培训和发展计划是否有助于提高员工绩效等。

比如,是否存在人员冗余或关键岗位人员不足的情况。

4、财务管理审查费用支出的合理性,预算编制和执行的有效性,资金的使用效率等。

像是否存在超预算支出、资金闲置等问题。

5、资产管理包括固定资产的购置、使用、维护和处置,以及存货管理等方面。

比如,固定资产是否得到充分利用,存货是否存在积压或短缺。

三、经济性审计的程序和方法经济性审计通常遵循以下程序:1、审计准备明确审计目标和范围,组建审计团队,收集相关资料,制定审计方案。

第2201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

第2201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

第2201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1.前言内部审计作为企业内部的一项重要管理工具,其准则的制定对于规范内部审计工作,提高审计质量,保障企业利益具有重要意义。

国际上对内部审计的准则制定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讨论,以期提高企业治理水平,净化商业环境。

2.内部审计的基本概念内部审计是指组织内部、经过独立、客观、全面审查,对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进行评价的一种管理活动。

内部审计准则的制定旨在规范内部审计行为,提高内部审计质量,提升内部审计效益。

3.内部审计准则的重要性(1)规范内部审计行为内部审计准则的制定能够明确内部审计工作的基本要求和执行标准,对内部审核员的行为进行规范,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合法、规范进行。

(2)提高审计质量内部审计准则的制定可以帮助内部审核员更好地审查和评价组织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提高审计质量,保障企业利益。

(3)促进企业管理水平提升内部审计准则的制定能够帮助企业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提高企业整体竞争力。

4.内部审计准则的主要内容内部审计准则主要包括内部审计活动的计划与组织、实施内部审计、内部审计报告的编制与报送等方面的内容。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内部审计活动的计划与组织内部审计准则对于内部审计活动的计划与组织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要求内部审核员应当制定合理的审计计划,并按照审计计划开展审计工作;要求内部审核员应当独立开展审计工作,不受外部干扰。

(2)实施内部审计内部审计准则对于实施内部审计提出了具体要求,要求内部审核员应当按照内部审计计划,对组织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进行审计评价,找出存在的问题和隐患,并提出改进建议。

(3)内部审计报告的编制与报送内部审计准则对于内部审计报告的编制与报送提出了具体要求,要求内部审核员应当制定合理的内部审计报告,并按照规定报送相关部门,确保内部审计报告真实、准确、全面。

5.内部审计准则的实施内部审计准则的实施需要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和全体内部审核员的积极参与。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审计报告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审计报告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审计报告《审计报告》是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发布的规范,以规范内部审计报告的编制及审计结论的落实,保证审计工作质量。

该规范自XXXX年XX月XX日起施行。

以下是《审计报告》的部分内容概述:1. 内部审计报告应当清晰、准确地反映审计活动和审计结论,提供充分、相关、有用的信息,以供使用。

2. 内部审计报告应当包括以下基本要素:标题、收件人、引言段、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的责任段、注册会计师的责任段、审计意见段、注册会计师的签名和盖章、会计师事务所的名称地址和盖章、报告日期。

3. 内部审计报告的引言段应当说明被审计单位的名称和财务报表已经过审计,并包括财务报表的日期和涵盖的期间。

4. 内部审计报告的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的责任段应当说明按照适用的财务报告框架编制财务报表是管理层的责任,这种责任包括:设计、实施和维护健全的内部控制,以使财务报表不存在由于舞弊或错误而导致的重大错报;选择和运用恰当的会计政策;作出合理的会计估计。

5. 内部审计报告的注册会计师的责任段应当说明注册会计师的责任是在执行审计工作的基础上对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

注册会计师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的规定执行了审计工作。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要求注册会计师遵守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守则,计划和执行审计工作以对财务报表是否不存在重大错报获取合理保证。

6. 内部审计报告的审计意见段应当说明,根据审计证据,财务报表在所有重大方面是否符合适用的财务报告框架。

7. 内部审计报告应当注明报告日期。

审计报告日不应早于注册会计师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并在此基础上对财务报表形成审计意见的日期。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果您对此类问题存在疑问,建议您咨询法律相关专业人士,以便于更好的为您解答。

审计报告的要求

审计报告的要求

审计报告的要求审计报告的要求「篇一」内部审计报告编写原则客观性原则《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7号——审计报告》第四条规定:“内部审计人员应在审计实施结束后,以经过核实的审计证据为依据,形成审计结论与建议,出具审计报告”。

即审计报告应实事求是、不偏不倚地反映审计事项。

审计依据、标准不明确的事项,以及由各种原因导致模棱两可,事实不清的问题都不应该在审计报告中评价。

重要性原则审计报告应突出重点,以点采面,充分考虑审计风险水平,不遗漏审计中发现的重大事项。

审计评价要围绕预定的审计目标开展,不可扩大审计范围。

简洁易懂原则审计报告文字措辞要“明确、简练”。

从内部审计报告的利用来看,“明确”是指写出的报告要让大多数人能看懂,所提出的审计意见或建议具有可操作性,被审计单位一看就知道怎么做,“简练”是指内部审计报告一定要主次分明,繁简得体,能短则短,把主要方面讲清楚则可。

说明审计立项依据、审计目的和范围、审计重点和审计标准等内容。

内部审计报告包含内容1.审计概况说明审计立项依据、审计目的和范围、审计重点和审计标准等内容。

2.审计依据说明在审计过程中遵守的国家制定的相关法律、法规、上级单位制定的制度等外部依据。

3.审计结论根据已查明的事实,对被审计单位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所作的评价,结论要正确、客观、公正、实事求是,该肯定就肯定,该否定就否定,不能含糊不清,更不能掺杂任何个人意志。

4.审计决定及审计建议针对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提出的处理、处罚意见或合理化建议。

审计建议要确保可行性,不仅要体现一定的政策性和指导性,符合有关法规和制度要求,同时也要结合实际情况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否则被审计单位难以达到整改要求。

内部审计报告特点为了充分发挥内部审计报告的作用,一份好的内审报告应具备一些基本的质量特征。

即应当正确、客观、完整、清晰、及时、具有建设性,并体现重要性原则。

1.正确性。

是指审计报告的形式和内容都必须是正确的。

2.客观性。

第2106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审计报告

第2106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审计报告

第2106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审计报告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审计报告的编制、复核和报送,根据《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本准则所称审计报告,是指内部审计人员根据审计计划对被审计单位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后,就被审计事项作出审计结论,提出审计意见和审计建议的书面文件。

第三条本准则适用于各类组织的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人员及其从事的内部审计活动。

其他组织或者人员接受委托、聘用,承办或者参与内部审计业务,也应当遵守本准则。

第二章一般原则第四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在审计实施结束后,以经过核实的审计证据为依据,形成审计结论、意见和建议,出具审计报告。

如有必要,内部审计人员可以在审计过程中提交期中报告,以便及时采取有效的纠正措施改善业务活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

第五条审计报告的编制应当符合下列要求:(一)实事求是、不偏不倚地反映被审计事项的事实;(二)要素齐全、格式规范,完整反映审计中发现的重要问题;(三)逻辑清晰、用词准确、简明扼要、易于理解;(四)充分考虑审计项目的重要性和风险水平,对于重要事项应当重点说明;(五)针对被审计单位业务活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或者缺陷提出可行的改进建议,以促进组织实现目标。

第六条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审计报告分级复核制度,明确规定各级复核人员的要求和责任。

第三章审计报告的内容第七条审计报告主要包括下列要素:(一)标题;(二)收件人;(三)正文;(四)附件:(五)签章;(六)报告日期;(七)其他。

第八条审计报告的正文主要包括下列内容:(一)审计概况,包括审计目标、审计范围、审计内容及重点、审计方法、审计程序及审计时间等;(二)审计依据,即实施审计所依据的相关法律法规、内部审计准则等规定;(三)审计发现,即对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活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实施审计过程中所发现的主要问题的事实;(四)审计结论,即根据已查明的事实,对被审计单位业务活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所作的评价;(五)审计意见,即针对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提出的处理意见;(六)审计建议,即针对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提出的改善业务活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建议.第九条审计报告的附件应当包括针对审计过程、审计中发现问题所作出的具体说明,以及被审计单位的反馈意见等内容。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7号——审计报告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7号——审计报告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7号——审计报告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7号是关于审计报告的指导准则。

审计报告是内部审计工作结论的正式表述,它是内部审计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

审计报告包含了内部审计工作的目的、范围、方法、结果以及建议等内容,是内部审计工作成果的最终输出。

本文将详细介绍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7号中有关审计报告的主要内容。

审计报告的基本要素包括报告的标题、报告的收件人、报告的日期、审计范围与目的、审计方法与依据、审计发现与结论、建议与改进措施、审计报告的附注等。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每个要素的内容。

首先是报告的标题。

报告的标题应准确地反映出内部审计工作的主题。

标题应简明扼要地概括内部审计工作的核心内容,以便读者可以迅速了解报告的主旨。

其次是报告的收件人。

报告的收件人应准确地指明内部审计工作报告的受众对象。

收件人可以是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董事会、股东、监事会、外部审计机构等。

不同的收件人可能对报告的内容与表达方式有不同的需求,因此在撰写报告时需要考虑到不同收件人的特点与要求。

接下来是审计范围与目的。

审计范围与目的是指内部审计工作所涉及的范围和目标。

范围可以包括公司的各个部门、业务活动、风险控制措施等,目的可以包括评估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现潜在风险与问题、提高管理水平等。

明确审计范围与目的有助于读者了解内部审计工作的背景与目标。

再次是审计方法与依据。

审计方法与依据是指内部审计工作所采用的方法和参考依据。

方法可以包括资料收集、现场检查、访谈、数据分析等,依据可以包括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法律法规、行业标准等。

明确审计方法与依据有助于读者了解内部审计工作的过程与可靠性。

然后是审计发现与结论。

审计发现与结论是指内部审计工作所发现的问题和得出的结论。

发现可以包括风险点、违规行为、内部控制缺陷等,结论可以包括问题的影响程度、原因分析、整改建议等。

明确审计发现与结论有助于读者了解内部审计工作的结果与影响。

接着是建议与改进措施。

建议与改进措施是指根据内部审计工作的结果,为公司提出的改进建议与具体实施措施。

中国内部审计具体准则

中国内部审计具体准则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 1 号——审计计划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内部审计人员编制审计计划,保证及时、有效地执行审计业务,提高审计效率,根据《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本准则所称审计计划,是指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为完成审计业务,达到预期的审计目的,对一段时期的审计工作任务或具体审计项目作出的事先规划。

第三条本准则适用于各类组织的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人员及其从事的内部审计活动。

第二章一般原则第四条审计计划一般包括年度审计计划、项目审计计划和审计方案三个层次:(一) 年度审计计划是对年度的审计任务所作的事先规划,是组织年度工作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二) 项目审计计划是对具体审计项目实施的全过程所作的综合安排;(三) 审计方案是对具体审计项目的审计程序及其时间等所作出的详细安排。

内部审计机构可以根据组织的性质、规模、审计业务的复杂程度等因素决定审计计划层次的繁简。

第五条年度审计计划应在下年度开始前编制完成,并报组织适当管理层批准,以指导内部审计机构下年度的工作;项目审计计划和审计方案应在审计实施前编制完成,并经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批准。

第六条内部审计机构应当根据批准后的审计计划组织实施内部审计活动。

在计划执行过程中,若有必要,应按规定的程序对计划进行修改和补充。

第七条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应定期检查审计计划的执行情况。

第三章年度审计计划第八条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负责年度审计计划的制定工作。

第九条年度审计计划应当包括以下基本内容:(一)内部审计年度工作目标;(二)需要执行的具体审计项目及其先后顺序;(三)各审计项目所分配的审计资源;(四)后续审计的必要安排。

第十条在制定年度审计计划时,应当考虑组织风险、管理需要和审计资源,以确定具体审计项目。

第十一条在制定年度审计计划前,应了解以下情况,以评价各审计项目的风险程度:(一)组织的发展目标及年度工作重点;(二)严重影响相关经营活动的法规、政策、计划和合同;(三)相关内部控制的质量;(四)相关经营活动的复杂性及其近期变化;(五)相关人员的能力、品质及其岗位的近期变动;(六)其他与项目有关的重要情况。

第2204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对舞弊行为进行检查和报告

第2204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对舞弊行为进行检查和报告

第2204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对舞弊行为进行检查和报告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在审计活动中对舞弊行为进行检查和报告,提高审计效率和效果,根据《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本准则所称舞弊,是指组织内、外人员采用欺骗等违法违规手段,损害或者谋取组织利益,同时可能为个人带来不正当利益的行为。

第三条本准则适用于各类组织的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人员及其从事的内部审计活动。

其他组织或者人员接受委托、聘用,承办或者参与内部审计业务,也应当遵守本准则。

第二章一般原则第四条组织管理层对舞弊行为的发生承担责任。

建立、健全并有效实施内部控制,预防、发现及纠正舞弊行为是组织管理层的责任。

第五条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应当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在实施的审计活动中关注可能发生的舞弊行为,并对舞弊行为进行检查和报告。

第六条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在检查和报告舞弊行为时,应当从下列方面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一)具有识别、检查舞弊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在实施审计项目时警惕相关方面可能存在的舞弊风险;(二)根据被审计事项的重要性、复杂性以及审计成本效益,合理关注和检查可能存在的舞弊行为;(三)运用适当的审计职业判断,确定审计范围和审计程序,以检查、发现和报告舞弊行为;(四)发现舞弊迹象时,应当及时向适当管理层报告,提出进一步检查的建议。

第七条由于内部审计并非专为检查舞弊而进行,即使审计人员以应有的职业谨慎执行了必要的审计程序,也不能保证发现所有的舞弊行为。

第八条损害组织经济利益的舞弊,是指组织内、外人员为谋取自身利益,采用欺骗等违法违规手段使组织经济利益遭受损害的不正当行为。

具体包括下列情形:(一)收受贿赂或者回扣;(二)将正常情况下可以使组织获利的交易事项转移给他人;(三)贪污、挪用、盗窃组织资产;(四)使组织为虚假的交易事项支付款项;(五)故意隐瞒、错报交易事项;(六)泄露组织的商业秘密;(七)其他损害组织经济利益的舞弊行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要素齐全、格式规范,完整反映审计中发现的重要问题;
(三பைடு நூலகம்逻辑清晰、用词准确、简明扼要、易于理解;
(四)充分考虑审计项目的重要性和风险水平,对于重要事 项应当重点说明;
(五)针对被审计单位业务活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或者缺陷提出可行的改进建议,以促进组织实现目标。
第六条 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审计报告分级复核制度,明确规定各级复核人员的要求和责任。
第三章 审计报告的内容
第七条 审计报告主要包括下列要素:
(一)标题;
(二)收件人;
(三)正文;
(四)附件:
(五)签章;
(六)报告日期;
(七)其他。
第八条 审计报告的正文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一)审计概况,包括审计目标、审计范围、审计内容及重点、审计方法、审计程序及审计时间等;
(二)审计依据,即实施审计所依据的相关法律法规、内部审计准则等规定;
第十五条 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将审计报告及时归入审计档案,妥善保存。
第五章 附 则
第十六条 本准则由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发布并负责解释。
第十七条 本准则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
第十二条 审计报告经过必要的修改后,应当连同被审计单位的反馈意见及时报送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复核。
第十三条 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将审计报告提交被审计单位和组织适当管理层,并要求被审计单位在规定的期限内落实纠正措施。
第十四条 已经出具的审计报告如果存在重要错误或者遗漏,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及时更正,并将更正后的审计报告提交给原审计报告接收者。
第九条 审计报告的附件应当包括针对审计过程、审计中发现问题所作出的具体说明,以及被审计单位的反馈意见等内容。
第四章 审计报告的编制、复核与报送
第十条 审计组应当在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后,及时编制审计报告,并征求被审计对象的意见。
第十一条 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报告有异议的,审计项目负责人及相关人员应当核实,必要时应当修改审计报告。
(三)审计发现,即对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活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实施审计过程中所发现的主要问题的事实;
(四)审计结论,即根据已查明的事实,对被审计单位业务活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所作的评价;
(五)审计意见,即针对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提出的处理意见;
(六)审计建议,即针对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提出的改善业务活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建议。
第二章 一般原则
第四条 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在审计实施结束后,以经过核实的审计证据为依据,形成审计结论、意见和建议,出具审计报告。如有必要,内部审计人员可以在审计过程中提交期中报告,以便及时采取有效的纠正措施改善业务活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
第五条 审计报告的编制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实事求是、不偏不倚地反映被审计事项的事实;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审计报告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审计报告的编制、复核和报送,根据《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 本准则所称审计报告,是指内部审计人员根据审计计划对被审计单位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后,就被审计事项作出审计结论,提出审计意见和审计建议的书面文件。
第三条 本准则适用于各类组织的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人员及其从事的内部审计活动。其他组织或者人员接受委托、聘用,承办或者参与内部审计业务,也应当遵守本准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