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LC移相全桥

合集下载

基于移相全桥LLC技术的充电桩智能充电电源系统[实用新型专利]

基于移相全桥LLC技术的充电桩智能充电电源系统[实用新型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实用新型专利(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621125114.X(22)申请日 2016.10.14(73)专利权人 深圳市中电熊猫展盛科技有限公司地址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坪山新区大工业区青兰二路6号兰亭科技工业园C栋3-4楼(72)发明人 沈长松 赵德利 郑宽涵 赵尚民 杨斌 (51)Int.Cl.H02J 7/00(2006.01)H02M 1/44(2007.01)H02M 1/42(2007.01)H02M 7/04(2006.01)(54)实用新型名称基于移相全桥LLC技术的充电桩智能充电电源系统(57)摘要一种基于移相全桥LLC技术的充电桩智能充电电源系统,包括EMI输入电路、PFC三相有源电路、DC/DC变换电路、输入检测保护电路、DSP:PFC控制驱动保护电路、DSP:DC/DC控制驱动保护电路、辅助电源、输出检测保护及温度检测电路、通讯电路和EMI输出电路,所述DC/DC变换电路包括依次连接的LLC隔离驱动模块、控制驱动MOS管输出信号模块和LLC谐振电路模块。

其优点是:具有有源功率因数校正、高效率,高功率密度,抗干扰能力强、性能指标优良稳定可靠、智能化控制,是一种技术含量高,知识面宽,更新换代快、优良技术互补结合的系统,可广泛应用于工业,新能源、机房、运输、信息、通信及文化等领域。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4页CN 206673608 U 2017.11.24C N 206673608U1.一种基于移相全桥LLC技术的充电桩智能充电电源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EMI输入电路、PFC三相有源电路、DC/DC变换电路、输入检测保护电路、DSP:PFC控制驱动保护电路、DSP:DC/DC控制驱动保护电路、辅助电源、输出检测保护及温度检测电路、通讯电路和EMI输出电路,其中:EMI输入电路连接PFC三相有源电路和输入检测保护电路,用于三相输入间的差模干扰、三相线与大地间的共模干扰,抑制尖脉冲干扰和除多种原因产生的传导干扰;PFC三相有源电路连接EMI输入电路、DC/DC变换电路、DSP:PFC控制驱动保护电路和辅助电源,用于三相功率因数校正技术来抑制其产生的谐波污染;其由单独的DSP进行控制,根据交流输入电压,对输入电流进行校正,使其跟随交流输入电压,并按照环路计算的结果产生PWM进行驱动主电路;DC/DC变换电路连接PFC三相有源电路、DSP:DC/DC控制驱动保护电路和EMI输出电路,用于转换成所需的辅助电源系统电压,其由DSP产生PWM控制前级PFC输出的直流电压,整流滤波输出电流电压;输入检测保护电路连接EMI输入电路和DSP:PFC控制驱动保护电路,用于检测保护输入相的电压和电流是否正常,输入是否OVP过压、欠压;DSP:PFC控制驱动保护电路连接PFC三相有源电路、输入检测保护电路、DSP:PFC控制驱动保护电路和辅助电源,用于检测保护PFCPWM脉宽控制信号、各相的PFC OCP过流、PFC OVP 过压;DSP:DC/DC控制驱动保护电路连接DC/DC变换电路、DSP:PFC控制驱动保护电路、辅助电源、输出检测保护及温度检测电路和通讯电路,用于控制保护DC/DC变换电路、与通信电路互接信息;辅助电源用于提供DSP模块和集成IC运作的电源电压,其利用三相有源PFC的直流输出,产生控制电路所需的各路电源;输出检测保护及温度检测电路连接DSP:DC/DC控制驱动保护电路、通讯电路和EMI输出电路,用于保护检测输出电压OCP、OVP、欠压,以及充电桩电源模块的温度是否在正常水平;通讯电路连接DSP:DC/DC控制驱动保护电路,用于读取和修改充电桩模块电源的性能参数信息;实现整流模块与控制模块的通信以及多个整流模块之间的均流作用;输出电路连接DC/DC变换电路和输出检测保护及温度检测电路,用于将前级整流电压转换成充电模块要求的稳定的直流电压,输出充电桩所需要的直流电压。

llc电路 全桥 半桥 移相角

llc电路 全桥 半桥 移相角

LLC电路、全桥、半桥、移相角一、LLC电路LLC电路是一种电源转换电路,它结合了电感器、电容器和半导体开关器件。

LLC电路能够实现高效、高功率密度的电能转换,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和系统中,如服务器、通信设备和计算机等。

LLC电路的主要特点是能够实现宽范围的频率变化,同时保持高效率。

二、全桥电路全桥电路是一种将四个开关管或整流器连接成电桥结构的电路。

在全桥电路中,当开关管处于导通状态时,电流可以通过电桥的半边流动,从而实现整流或逆变的功能。

全桥电路的应用广泛,可以用于DC-DC转换器、电机控制器和逆变器等场合。

三、半桥电路半桥电路是一种将两个开关管或整流器连接成电桥结构的电路。

与全桥电路相比,半桥电路的结构较为简单,成本较低。

半桥电路可以用于多种场合,如逆变器、电机驱动器和LED驱动器等。

在半桥电路中,可以通过改变开关管的开关状态来调节输出电压或电流的大小。

四、移相角移相角是指在交流电路中,由于电感、电容等元件的存在,导致电压和电流之间存在的相位差。

这个相位差可以通过改变电路元件的参数或控制开关管的开关状态来调节。

在逆变器等场合中,通过调节移相角可以实现对输出电压或电流的相位和幅值的控制。

五、LLC电路与其他电路的比较1.LLC电路与全桥电路的比较:LLC电路和全桥电路都可以实现整流或逆变的功能,但LLC电路具有更高的效率和更宽的频率变化范围。

此外,LLC电路的开关频率较高,可以减小电感的体积和重量,使得整个电路更加紧凑和高效。

全桥电路则具有较高的电流容量,适用于需要大电流输出的场合。

2.LLC电路与半桥电路的比较:LLC电路和半桥电路相比,LLC电路具有更高的开关频率和更高的效率,同时具有更低的噪声和更小的体积。

半桥电路则具有较低的成本和简单的结构,适用于对效率和体积要求不高的场合。

3.LLC电路与移相角的比较:LLC电路和移相角是两种不同的技术,LLC 电路是一种电源转换电路,而移相角则是调节交流电路中电压和电流相位差的一种技术。

全桥llc电路工作原理的优势

全桥llc电路工作原理的优势

全桥llc电路工作原理的优势嘿!今天咱们就来好好聊聊全桥LLC 电路工作原理的优势呢!首先呀,全桥LLC 电路具有出色的效率优势。

在现代电子设备对能源利用效率要求越来越高的情况下,这一点简直太重要啦!它能够实现高效率的能量转换,哎呀呀,这意味着在相同的输入功率下,能够输出更多有用的功率,从而减少能量的浪费。

你想想,这能为我们节省多少电能呢?全桥LLC 电路还有一个显著的优势,那就是它的宽输入电压范围。

哇!这可不得了。

无论是在电压波动较大的环境中,还是面对不同的电源供应,它都能稳定可靠地工作。

比如说,有时候电网电压会出现不稳定的情况,而全桥LLC 电路就能轻松应对,保证设备正常运行,这难道不厉害吗?再者呢,全桥LLC 电路在降低电磁干扰方面表现出色。

在如今各种电子设备密集的环境中,电磁干扰可是个大问题。

而它通过巧妙的工作原理,有效地减少了电磁辐射,不仅让自身工作更稳定,还不会对周围的电子设备产生不良影响。

这对于提高整个电子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作用可大了呀!还有哦,全桥LLC 电路的功率密度也相当高。

这意味着在相同的体积内,它能够输出更大的功率。

如今的电子设备都在追求小型化、集成化,这种高功率密度的特性就显得尤为关键。

你看那些小巧却功能强大的电子产品,背后很可能就有全桥LLC 电路的功劳呢!另外,全桥LLC 电路在实现软开关方面也有独特之处。

这使得开关管在导通和关断过程中的损耗大大降低,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整个电路的效率。

而且,软开关还减少了开关过程中产生的电压和电流尖峰,延长了开关管的使用寿命。

这对于长期稳定运行的电子设备来说,可不是一笔小的节约呀!最后,全桥LLC 电路在控制策略上也相对灵活。

可以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和工作条件,灵活调整控制参数,以达到最佳的工作状态。

这就像是给电路赋予了“智能调节”的能力,使其能够适应各种复杂的工作环境。

综上所述,全桥LLC 电路工作原理的优势实在是太多啦!它在提高效率、适应宽输入电压、降低电磁干扰、提高功率密度、实现软开关以及灵活控制等方面的出色表现,使得它在众多电子电路中脱颖而出。

LLC串联谐振全桥DCDC变换器的研究移相全桥和LLC区别

LLC串联谐振全桥DCDC变换器的研究移相全桥和LLC区别

LLC串联谐振全桥DCDC变换器的研究移相全桥和LLC区别LLC串联谐振全桥DC-DC变换器是一种高效率的电力转换器,在许多应用中被广泛使用。

它可以实现高频率的电力转换,并具有快速的动态响应和低噪声特性。

与传统的移相全桥变换器相比,LLC变换器具有以下几点不同之处。

首先,移相全桥变换器是一种自振变换器,它的输出电压和输入电压之间的变换是通过改变谐振电感的相位来实现的。

这种变换方式能够提供高效率,但在高转换比时可能会出现电压换流问题。

而LLC变换器采用串联谐振网络,可以消除电压换流问题,并且提供更稳定的输出电压。

其次,移相全桥变换器的控制方式是通过改变谐振电感的频率来控制输出电压和输入电压之间的变换。

这种频率调制可以实现精确的电压调节,但需要更复杂的控制算法。

而LLC变换器采用谐振电容和谐振电感的并联谐振,能够通过改变谐振频率来实现精确的电压调节。

同时,LLC变换器的控制方式更简单,可轻松实现开环或闭环控制。

此外,LLC变换器还具有更低的开关损耗和更高的功率密度。

由于谐振网络可以在零电压或零电流点进行开关切换,因此LLC变换器的开关频率可以设置得相对较高,从而减少开关损耗。

与此同时,LLC变换器的谐振网络能够实现较高的功率密度,因为它可以有效地利用电流和电压的变化。

最后,LLC变换器还具有较低的EMI噪声和较少的谐振峰。

由于LLC变换器采用谐振网络,可以在零电压或零电流点进行开关切换,从而减少开关干扰和EMI噪声。

与此同时,LLC变换器还能够通过调节谐振频率来抑制谐振峰,从而减少谐振峰对系统的影响。

综上所述,LLC串联谐振全桥DC-DC变换器相对于传统的移相全桥变换器具有更稳定的输出电压、更简单的控制方式、更低的开关损耗和更高的功率密度。

因此,在高效率、高转换比和高功率密度的应用中,LLC变换器通常是更为理想的选择。

三电平全桥LLC电路原理详解

三电平全桥LLC电路原理详解

三电平全桥LLC电路原理详解三相模块的母线电压可以达到800V,如果(DC)DC仍然采用传统的两电平拓扑,那么DC MOS管必须采用1200V耐压的MOS管。

而目前市场上这样的MOS管型号非常少,而且很贵。

如果采用三电平拓扑,就可以继续采用600V的MOS管了,型号丰富,成本也低。

三电平PWM控制已经得到了成熟应用,但是传统的PWM拓扑整体效率低,所以在三电平的基础上,又采用了LLC拓扑,该拓扑从成本、效率等方面都得到了很好的兼顾。

三电平全桥LLC主电路拓扑电路说明:1、谐振电感和谐振(电容)做成两边平衡的方式,是因为项目组在实验过程中发现如果是单Lr, Cr模式,MOS驱动(信号)容易受干扰,拆成两边对称放置以后,驱动可靠性提高;三电平全桥LLC电路拓扑示意图如图(图五‑3)所示,有8个开关管S1~S8,需要8路驱动信号来完成PFM(调频)、PWM(调宽)控制,S1~S8对应的高精度驱动信号编号为PWM1~PWM8。

注:PWM并不单指控制策略采用PWM方式时的开关信号,也包括PFM方式时的开关信号。

三电平LLC电路拓扑框图在此三电平LLC电路控制中,设计8路驱动信号PWM1~PWM8,从(图五‑4)的发波时序图来看,这8路驱动有下面的关系:1) PWM1和PWM4,PWM2和PWM3,PWM5和PWM8,PWM6和PWM7相位互补(不考虑死区时间Td2和提前关断时间Td1);2) PWM1比PWM2提前Td1关断,PWM4比PWM3提前Td1关断,PWM5比PWM6提前Td1关断,PWM8比PWM7提前Td1关断;根据控制策略需要,PWM1~PWM8可以实现高精度PFM/PWM/PSM(或者同时实现其中两个状态,如PFM+PWM),在三种控制状态(PFM/PSM/PWM)下PWM1~PWM8在一个开关周期内的输出波形如图(图五‑4)所示,以高电平(或者为低电平)为有效电平,当PWMx(x=1~8)为高时通过相应的(驱动电路)使得Sx 导通,当PWMx为低时通过相应的驱动电路使得Sx断开。

LLC串联谐振全桥DCDC变换器的研究 移相全桥和LLC区别

LLC串联谐振全桥DCDC变换器的研究  移相全桥和LLC区别

II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 究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 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 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保密□ ,在_____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本论文属于 不保密□。
(请在以上方框内打“√” )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1 绪论
1.1 电力电子技术的概况
电力电子技术是电工技术的分支之一, 应用电力电子器件和以计算机为代表的控 制技术对电能特别是大的电功率进行处理和变换是电力电子技术的主要内容[1][2]。 在现代工业、交通、国防、生活等领域中,除变比固定的交流变压器以外,大量 需要其他各种类型的电力变换装置和变换系统,将一种频率、电压、波形的电能变换 为另一种频率、电压、波形的电能,使用电设备处于各自理想的最佳工作情况,或满 足用电负载的特殊工作情况要求,以获得最大的技术经济效益。经过变换处理后再供 用户使用的电能占全国总发电量的百分比值的高低, 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技术进步的 主要标志之一。2000年末,美国发电站生产的40%以上的电能都是经变换或处理后再 提供负载使用,预计到21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发电站生产的全部电能都将经变换 或处理后再供负载使用。 当今世界环境保护问题日益严重,广泛采用电力电子技术后,可以节省大量的电 力,这就可以节约大量资源和一次能源,从而改善人类的生活环境。此外,如果在电 力系统的适当位置设置电力变换器或电力补偿器,能显著改善电力系统的运行特性。

LLC串联谐振全桥DCDC变换器的研究 移相全桥和LLC区别

LLC串联谐振全桥DCDC变换器的研究  移相全桥和LLC区别

II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 究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 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 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
直流-直流变换器
软开关
串联谐振
小信号模型
I
Abstract
In DC/DC converter applications, high frequency, high power density and high efficiency is the development trend. Traditional hard-switched converters restrict the development of DC/DC converter.Phase-shift Full Bridge PWM ZVS DC/DC converter has been widely used owing to its ZVS condition of main switches. But it still has some disadvantages, for example: lagging-arm switches is hard to achieve ZVS in light load conditions; rectifier diode have unavoidable recovery problems and they not only cause great secondary loss, but also increase the voltage stress of the rectifier diodes; converter can achieve high efficiency in low input DC voltage conditions but low efficiency in high input DC voltage conditions, this kind of efficiency characteristic restricts its applications on high input DC voltage occasions and high-quality converters which have hold-up time requirements.Fortunately, as one focus in DC/DC converters research fields nowadays, LLC series resonant Full Bridge DC/DC converter can solve these problems successfully. But owing to its complexity caused by multi-resonant process, it’s hard to analyze, design and control. So LLC series resonant Full Bridge DC/DC converter has biggish research value. In this paper, LLC series resonant Full Bridge DC/DC converter is analyzed in detail. Based on the fundermental element simplification method, the mathematics model of the converter is obtained, the conditions to achieve ZVS are given. Steady working region of LLC series resonant Full Bridge DC/DC is confirmed, the relations between input and output voltage depending on switching frequency and load conditions are given. Simulation results prove the correctness of the theory. In order to design controller, small-signal model of the converter must be given. In this paper, the small-signal model of LLC series resonant Full Bridge DC/DC converters is deduced using Extended Desicribing Function Method. Also, stability of the converter is analysed and controller is designed to meet the requirments of dynamic process. Simulation results prove the correctness of theory. Based on theory analysis, a 500w prototype circuit is designed, and the design steps is given.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he converter. Keywords: DC/DC converter Soft-switching Series-resonant Small-signal model

毕业论文——全桥LLC串联谐振DCDC变换器

毕业论文——全桥LLC串联谐振DCDC变换器

编号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毕业设计全桥 LLC 串联谐振 DC/DC 题目变换器学生姓名学号学院自动化学院专业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班级指导教师二〇XX年X月毕业设计(论文)报告纸全桥 LLC 串联谐振 DC/DC 变换器摘要近现代随着能源价格的增高和需求的增大,工作效率的高低成为了 DC/DC 变换器比较重要的指标之一。

为了追求 DC/DC 变换器的大功率和高效率,需要不断地改进变换器的结构和器件。

传统移相全桥软开关变换器可以有较大的功率,并且可以较好的实现 ZVS,提高效率。

但是相对的却限制了负载的范围,反向二极管的恢复也成了问题并且在输入大电压时效率很低。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文试着研究全桥 LLC 串联谐振变换器。

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传统移相全桥 PWM ZVS 变换器、全桥 LC 串联谐振变换器、全桥LC 并联谐振变换器和全桥 LCC 串并联谐振变换器,并指出了其中的优缺点。

在此基础上对比介绍了全桥 LLC 串联谐振变换器。

对 LLC 串联谐振全桥 DC/DC 变换器的工作原理进行了详细研究,利用基频分量近似法建立了变换器的数学模型,确定了主开关管实现 ZVS 的条件,推导了边界负载条件和边界频率,确定了变换器的稳态工作区域,推导了输入、输出电压和开关频率以及负载的关系。

之后又设计了一个变换器电路,计算了相关参数,并且对元器件进行了选择。

本文使用UC3861 进行开关控制,设计了它的闭环电路。

最后用 saber 软件分别进行了满载、半载、轻载和空载的仿真分析。

仿真结果证实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关键词:DC/DC 变换器,全桥,UC3861,LLCiFull bridge LLC series resonant DC/DC converterAbstractIn modern times with increasing energy prices and increased demand, the level of efficiency has become the important index of DC/DC converter. In order to pursue DC/DC converter with high power and high efficiency, the structure and device of converter is needed to be improved. The traditional phase shifted full bridge PWM ZVS converter has some bad place.It limits the load range. Reverse diode recovery has become a problem when the input voltage and high efficiency is very low.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we try to study the full bridge LLC series resonant converter.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ircuit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raditional phase shifted full bridge PWM ZVS converter, full bridge LC series resonant converter and the full bridge LC parallel resonant converter and the full bridge LCC series resonant converter. Then their shortcomings are pointed out. In this paper, LLC series resonant Full Bridge DC/DC converter is analyzed in detail. Based on the fundamental element simplification method, the mathematics model of the converter is obtained, and the conditions to achieve ZVS are given. Steady working region of LLC series resonant Full Bridge DC/DC is confirmed, the relations between input and output voltage depending on switching frequency and load conditions are given.Then, a converter circuit is designed, its parameters are calculated and the selected its components. This paper uses UC3861 for switching control and designed the closed-loop circuit. Finally uses the saber software to analyze some different situation of load.Finally, the simulation results are given, confirm the theoretical results are accurate.Key Words:DC/DC converter; Full bridge; UC3861; LLC目录摘要 (i)ii 第一章引言.............................................................................................................................- 1 -1.1 课题背景......................................................................................................................... - 1 -1.2 谐振变换器研究现状..................................................................................................... - 1 -1.2.1 移相全桥 PWM ZVS DC/DC 变换器.................................................................. - 1 -1.2.2 LC 串联谐振变换器............................................................................................. - 2 -1.2.3 LC 并联谐振变换器............................................................................................. - 3 -1.2.4 LCC 串并联谐振变换器....................................................................................... - 3 -1.3 本文的主要内容............................................................................................................. - 4 - 第二章全桥 LLC 串联谐振 DC/DC 变换器................................................................................ - 6 -2.1 引言................................................................................................................................. - 6 -2.1.1 拓扑图................................................................................................................... - 6 -2.1.2 全桥 LLC 谐振变换器的优缺点.......................................................................... - 6 -2.2 全桥 LLC 串联谐振变换器的原理................................................................................ - 6 -2.2.1 全桥 LLC 串联谐振变换器的等效电路.............................................................. - 6 -2.2.2 全桥 LLC 串联谐振变换器的工作区域............................................................ - 10 -2.3 全桥 LLC 串联谐振变换器的工作过程...................................................................... - 12 -2.3.1 开关管工作在区域 1(f m<f<f r)....................................................................... - 12 -2.3.2 开关管工作在区域 2(f>f r)............................................................................. - 14 -2.4 频率特性....................................................................................................................... - 16 -2.5 空载特性....................................................................................................................... - 17 -2.5 短路特性....................................................................................................................... - 18 -2.6 本章总结....................................................................................................................... - 19 - 第三章闭环控制电路的设计..................................................................................................... - 20 -3.1 UC3861 的简单介绍..................................................................................................... - 20 -3.2 UC3861 的工作原理..................................................................................................... - 21 -3.3 闭环电路的设计........................................................................................................... - 22 -3.4 本章总结....................................................................................................................... - 22 - 第四章参数设计及仿真结果..................................................................................................... - 24 -4.1 参数设计....................................................................................................................... - 24 -4.1.1 性能指标要求..................................................................................................... - 24 -4.1.2 主电路参数设计................................................................................................. - 24 -4.1.3 输出整流滤波电路............................................................................................. - 28 -4.1.4 fmax、fmin、死区时间设计.............................................................................. - 28 -4.2 saber 仿真结果.............................................................................................................. - 29 -4.2.1 满载..................................................................................................................... - 29 -4.2.2 半载..................................................................................................................... - 34 -4.2.3 轻载..................................................................................................................... - 38 -4.2.4 空载..................................................................................................................... - 40 -4.3 本章小结....................................................................................................................... - 42 - 第五章全文总结及展望........................................................................................................... - 43 - 参考文献................................................................................................................................. - 44 - 致谢..................................................................................................................................... - 45 -第一章引言1.1课题背景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与计算机技术的快速提升,有关 DC/DC 变换器的应用变得很普遍,对于这方面的研究也就多了起来。

全桥LLC谐振变换器的参数分析与研究

全桥LLC谐振变换器的参数分析与研究

全桥LLC谐振变换器的参数分析与研究全桥LLC谐振变换器以软开关、高效率等特性,广泛应用在中大功率DC/DC 变换器。

文章详细分析了全桥LLC谐振变换器拓扑的工作原理,并运用基频分量法讨论了L、C等参数对谐振变换器的影响。

结果分析表明,励磁电感Lm选取较大值时,变换器的传输损耗较小。

标签:LLC谐振变换器;基频分量法;电压增益;参数引言移相全桥变换器在直流变换中应用广泛,但是存在次级二极管关断时反向恢复严重的特点[1]。

所以,在中大功率DC/DC变换的应用中,全桥LLC谐振变换器以能在宽输入全负载范围内实现原边开关管的零电压开通和副边整流二极管的零电流关断,降低了开关损耗,而且变压器的漏感可作为谐振电感,减小了变换器的体积等优点,成为当前谐振变换器[2]的研究热点。

文章详细分析了通态状态下全桥LLC谐振变换器的工作状态,并运用基频分量法[3][4]对其进行稳态建模,详细讨论了电压增益和谐振网络参数对全桥LLC谐振变换器的影响。

1 全桥LLC谐振变换器的工作原理和主要波形全桥LLC谐振变换器拓扑结构如图1所示,图中,Q1-Q4为主功率开关管,D1-D4,C1-C4为开关管的体二极管与寄生电容,T为主功率变压器,DR1和DR2为输出整流二极管,谐振电感Lr,谐振电容Cr和励磁电感Lm组成LLC 谐振变换器的谐振网络。

LLC谐振变换器电路有两个谐振频率,一个是谐振电感Lr和谐振电容Cr 的谐振频率fr,另一个是Lm和Lr,Cr形成的谐振频率fm。

即选取不同的全桥LLC谐振变换器开关频率f,则有三种工作模式,即f>fr,fm<f<fr,f=fr。

由于在fm<f<fr的工作模式包含了其他模式的模态,因此以此工作模式为例,对全桥LLC谐振变换器的工作原理进行分析。

其主要工作波形如图2所示。

一个开关周期可分为8 个工作阶段,各阶段的工作情况介绍如下[5]。

阶段1(t0-t1):在t=t0时刻之前,Q1,Q3的寄生反并联二极管D1,D3已经导通,因此,在t=t0时刻,Q1,Q3实现零电压开通。

LLC移相全桥

LLC移相全桥

在早期的大功率电源(输出功率大于1KW)应用中,硬开关全桥(Full-Bridge)拓扑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其特点是开关频率固定,开关管承受的电压与电流应力小,便于控制,特别是适合于低压大电流,以及输出电压与电流变化较大的场合。

但受制于开关器件的损耗,无法将开关频率提升以获得更高的功率密度。

例如:一个5KW的电源,采用硬开关全桥,即使效率做到92%,那么依然还有400W的损耗,那么每提升一个点的效率,就可以减少50W的损耗,特别在多台并机以及长时间运行的系统中,其经济效益相当可观。

随后,人们在硬开关全桥的基础上,开发出了一种软开关的全桥拓扑——移相全桥(Phase-Shifting Full-Bridge Converter,简称PS FB),利用功率器件的结电容与变压器的漏感作为谐振元件,使全桥电源的4个开关管依次在零电压下导通(Zero voltage Switching,简称ZVS),来实现恒频软开关,提升电源的整体效率与EMI性能,当然还可以提高电源的功率密度。

上图是移相全桥的拓扑图,各个元件的意义如下:Vin:输入的直流电源T1-T4:4个主开关管,一般是MOSFET或IGBTT1,T2称为超前臂开关管,T3,T4称为滞后臂开关管C1-C4:4个开关管的寄生电容或外加谐振电容D1-D4:4个开关管的寄生二极管或外加续流二极管VD1,VD2:电源次级高频整流二极管TR:移相全桥电源变压器Lp:变压器原边绕组电感量Ls1,Ls2:变压器副边电感量Lr:变压器原边漏感或原边漏感与外加电感的和Lf:移相全桥电源次级输出续流电感Cf: 移相全桥电源次级输出电容R L: 移相全桥电源次级负载因为是做理论分析,所以要将一些器件的特性理想化,具体如下:1、假设所有的开关管为理想元件,开通与关断不存在延迟,导通电阻无穷小;开关管的体二极管或者外部的二极管也为理想元件,其开通与关断不存在延迟,正向压降为0。

基于移相变频控制的全桥型LLC谐振DC-DC变换器

基于移相变频控制的全桥型LLC谐振DC-DC变换器

研制开发变换器 2022年1月25日第39卷第2期Telecom Power TechnologyJan. 25, 2022, Vol.39 No.2申宏伟,等:基于移相变频控制的全桥型LLC 谐振DC-DC 变换器初始条件:12221o 2o r r s 122r 21o 2r r r s ()π()(())()sin()2π()π()(())()cos()2πL C C L L C i t v t v t nU f nU f C f i t C i t v t nU f L f C f αϕαϕ −=+++−− =+++(14)解得:=++++−−2222~32bus o r 3or r()()(())()sin(2π)2L C t t C bus i t v t v t V nU f t U nU f C ϕπ(15)r r r 222r2~32bus o r 3r r r()()(())()sin(2π)2πL L t t C i t C i t v t U nU f t L f C ϕ=++++(16)其中:off_S 2bus o rr s r r s3off_S r 2bus o r r r s ππ(())cos()sin()2πarctanππcos()(())sin()2πC C sI v t U nU f f f f C f I f v t U nU f f C f f ααϕαα−−++−=−−+++(17)根据电路的对称性,终值条件为:rr o 3s m o 3s r ()4()4C L nU v t f L I i t nf C==(18)在Matlab 中对上述方程组进行数值求解,求得开关频率与移相值的对应关系如图3所示,将得到的结果整理成两个下标一一对应的数组,写入程序中作为生成PWM 信号的控制表格。

1.451.401.351.301.251.201.151.101.051.000.950 0.2 0.4 0.6 0.8 1.0 1.2移相角/rad频率/×105H z图3 开关频率与移相角的对应关系3 控制程序设计环路控制部分采用典型的内外双环的控制架构,如图4所示,电流环为外环,输出电流反馈值和参考电流值做差之后经过电流环PI 计算,输出作为电压环参考值。

LLC移相全桥

LLC移相全桥

移相全桥学习笔记在早期的大功率电源(输出功率大于1KW)应用中,硬开关全桥(Full-Bridge)拓扑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其特点是开关频率固定,开关管承受的电压与电流应力小,便于控制,特别是适合于低压大电流,以及输出电压与电流变化较大的场合。

但受制于开关器件的损耗,无法将开关频率提升以获得更高的功率密度。

例如:一个5KW 的电源,采用硬开关全桥,即使效率做到92%,那么依然还有400W的损耗,那么每提升一个点的效率,就可以减少50W的损耗,特别在多台并机以及长时间运行的系统中,其经济效益相当可观。

随后,人们在硬开关全桥的基础上,开发出了一种软开关的全桥拓扑——移相全桥(Phase-Shifting Full-Bridge Converter,简称PS FB),利用功率器件的结电容与变压器的漏感作为谐振元件,使全桥电源的4个开关管依次在零电压下导通(Zero voltage Switching,简称ZVS),来实现恒频软开关,提升电源的整体效率与EMI性能,当然还可以提高电源的功率密度。

上图是移相全桥的拓扑图,各个元件的意义如下:Vin:输入的直流电源T1-T4:4个主开关管,一般是MOSFET或IGBTT1,T2称为超前臂开关管,T3,T4称为滞后臂开关管C1-C4:4个开关管的寄生电容或外加谐振电容D1-D4:4个开关管的寄生二极管或外加续流二极管VD1,VD2:电源次级高频整流二极管TR:移相全桥电源变压器Lp:变压器原边绕组电感量Ls1,Ls2:变压器副边电感量Lr:变压器原边漏感或原边漏感与外加电感的和Lf:移相全桥电源次级输出续流电感Cf: 移相全桥电源次级输出电容R L: 移相全桥电源次级负载因为是做理论分析,所以要将一些器件的特性理想化,具体如下:1、假设所有的开关管为理想元件,开通与关断不存在延迟,导通电阻无穷小;开关管的体二极管或者外部的二极管也为理想元件,其开通与关断不存在延迟,正向压降为0。

llc全桥电路原理

llc全桥电路原理

llc全桥电路原理LLC全桥电路原理引言:LLC全桥电路是一种常见的电力电子变换器拓扑结构,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中。

本文将介绍LLC全桥电路的原理及其工作方式,以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一、LLC全桥电路的原理LLC全桥电路由LLC谐振电路和全桥逆变器组成。

LLC谐振电路由电感、电容和电阻组成,用于实现电能的存储和传输。

全桥逆变器由四个开关管组成,用于将直流电能转换为交流电能。

二、LLC全桥电路的工作方式LLC全桥电路的工作方式如下:1. 输入电压经过整流电路得到直流电压,然后通过LLC谐振电路进行滤波和存储。

2. 经过滤波后的直流电压通过全桥逆变器进行逆变,得到交流电压。

3. 逆变后的交流电压经过输出滤波电路,得到稳定的输出电压。

三、LLC全桥电路的优点LLC全桥电路具有以下优点:1. 高效性:LLC全桥电路采用谐振电路,能够实现零电压开关和零电流开关,提高了能量转换的效率。

2. 低噪声:LLC全桥电路采用谐振电路,能够减少电磁干扰和噪声。

3. 宽输入电压范围:LLC全桥电路能够适应不同的输入电压范围,具有较好的适应性。

4. 高可靠性:LLC全桥电路采用多级结构,能够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四、LLC全桥电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LLC全桥电路在电力系统中有广泛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 电力变换器:LLC全桥电路可以用于电力变换器中,实现直流电能到交流电能的转换。

2. 电力调节器:LLC全桥电路可以用于电力调节器中,实现对电力的调节和控制。

3. 电力逆变器:LLC全桥电路可以用于电力逆变器中,将直流电能转换为交流电能,供给电力系统中的负载。

结论:LLC全桥电路是一种重要的电力电子变换器拓扑结构,具有高效性、低噪声、宽输入电压范围和高可靠性等优点。

在电力系统中,LLC 全桥电路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可以实现电能的转换、调节和逆变。

通过深入理解LLC全桥电路的原理和工作方式,可以更好地应用于实际工程中,提高电力系统的效率和稳定性。

移相全桥和LLC技术在电推进PPU上的应用对比

移相全桥和LLC技术在电推进PPU上的应用对比

移相全桥和L L C技术在电推进PPU上的应用对比陈昶文,武桐,冯玮玮,张保平(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宄所,甘肃兰州73_)摘要:分别采用移相全桥和全桥LLC设计了离子电推进电源处理单元(PPU)屏栅电源模块。

针对恒流启动、打 火保护、负载调整率等特性开展了设计和实验验证。

得出移相全桥变换器应用在P PU设计显著提高了效率,但 整流二极管和变压器绕组的电压应力较髙,限制了单模块能够输出的最大电压;全桥LLC变换器消除了输出端滤波电感和箝位电路,降低了绝缘设计的难度和体积重量,劣势在于在输入电压范围变宽时效率下降明显。

关键词:电源处理单元;电推进;移相全桥中图分类号:V423.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00X(2021)05-0053-04Comparison of Phase-shifted Full Bridge and LLC Technology inElectric Propulsion PPUCHEN Chang-wen,W U Tong,FENG Wei-wei,ZHANG Bao-ping(Lanzhou Institute of Space Technology Physics, Lanzhou73C X X X), China)Abstract : The grid power module of power processing unit (PPU) is designed by using phase-shifted full bridge and full bridge LLC respectively.The constant current start-up, ignition protection and load regulation are designed and verified by experiments.lt is concluded that the phase-shifting full bridge converter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PPU, but the voltage stress of rectifier diode and transformer winding is high, which limits the maximum output voltage of a single module, the full bridge LLC converter eliminates the filter inductance and clamp circuit at the output end,reduces the difficulty and volume weight of the insulation design,but the disadvantage is that the effi­ciency decreases when the input voltage range is widened obviously.Keywords : power processing unit; electric propulsion; phase-shifting full bridgel引言屏栅电源及阳极电源分别是离子电推进和霍 尔电推进PPU中的核心模块,处理了对应P P U 80% 以上的功率屏栅和阳极电源输出电压高、处 理功率大,高效率变换是其热设计和可靠性设计的 关键。

全桥LLC调试概要

全桥LLC调试概要

全桥LLC调试在摸索了N年的移相全桥后,现在终于开始着手这项目前尚算较新的DC/DC技术。

基本设计参数:输入390VDC,输出48VDC,功率2KW,谐振频率100KHZ,最低频率68KHZ,空载开机最高频率250KHZ,固定死区调频方式,0.5us的死区时间。

今天进行了调压器强电调试,在输入270VDC左右开始输出稳压,稳压后看着原边逆变桥前桥与后桥中点的近乎50%占空比的电压波形就让俺半天反应不过来(脑子里面还是被移相的观念“毒害”着,怎么样还不移相稳压呢?)。

死负载挂了一个50W的大功率电阻,现在测试了在50W负载下的开机电压上升波形、逆变桥原边中点电压波形与电流波形、副边二极管电压波形。

发现N多疑点,先上图:1.挂着50W的负载开机,发现在电压输出到37V时有一个台阶,然后再到48。

为什么会有个台阶?2. 测试了原边中点电压波形与电流波形,发现理论相差甚远。

(我设计的谐振频率为100KHZ,现在带载才50W,居然测试开关频率就为89KHZ,这还得了的。

我岂不是不用带重载了?并且,电流波形貌似滞后了电压N大的相位,这与很多资料介绍的不符合),最后,占空比几乎近似50%,按照传统的思维应该向副边传输很大的能量,但是实际不是,这又是为什么呢?3.测试了副边二极管阳极相对阴极的电压波形,可以看出,副边电压幅值为100VDC,约为2倍的额定输出电压,反向尖峰很小,应该此时副边是ZCS,但是为什么幅值是额定电压的2倍呢?这样一个周期算起来岂不是输出平均电压为100V?但是实际上测试得到的电压为48V4.测试了控制板正面不同点地的电平(控制板背面大面积敷铜作为地),发现居然在电源工作后,控制板的地存在干扰现象,我用的非隔离采样。

这个可是在以前从来没有遇到过,大家帮忙分析分析。

很啰嗦,可能会引起很多人不屑,估计很多人看完后都会叫俺先回去吸收消化好LLC的谐振过程再动手做。

俺其实也研究了好一段时间原理了,不过很多疑点和不懂,故就大着胆子红着脖子边做边学,顺便请教大家,这样,估计学起来更快!还请大家不吝赐教。

学术简报|基于直接移相角控制的移相全桥LLC变换器混合控制策略

学术简报|基于直接移相角控制的移相全桥LLC变换器混合控制策略

学术简报|基于直接移相角控制的移相全桥LLC变换器混合控制策略招聘中国电工技术学会招聘学术期刊编辑☝点击上面标题查看详情摘要北京工业大学信息学部的研究人员郭兵、张一鸣等,在2018年第19期《电工技术学报》上撰文,基于移相全桥LLC(PSFB-LLC)变换器,提出一种数字式直接相移控制(DDPSC)方法,并将该方法与传统线性控制相结合,提出一种混合控制策略。

该控制策略结合了线性控制和DDPSC控制的优点,易于实现,动态响应快。

PSFB-LLC电路结构简单并且工作在定频模式下,在全负载范围内能够实现开关管的零电压开关(ZVS)和整流二极管的零电流开关(ZCS)。

该文对PSFB-LLC变换器谐振腔进行了详细分析,基于相平面分析和时域模型求解给出了混合控制策略的具体实现方案,并研制了一台3 kW的原理样机,通过实验结果验证了DDPSC控制器及混合策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功率密度和动态响应能力等。

通常采用谐振变换器来满足HTEM发射机对效率和功率密度的要求,比如准谐振变换器、并联谐振变换器、串联谐振变换器和LLC谐振变换器。

LLC谐振变换器因具有软开关范围宽、效率和功率密度高以及电磁干扰低等特点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LLC变换器通常采用变频控制实现电压增益的调整,在电压增益小于1时,变换器二次侧整流电路无法实现零电流开关(Zero-Current-Switching,ZCS),变换器效率较低,并且开关频率变化范围较宽,不利于磁性元器件和电磁兼容性的设计。

另外,HTEM发射机输出功率具有脉动性,要求供电电源具有较好的动态性能。

近年来,一些新的控制方法被提出,包括脉冲宽度调制(Pulse Width Modulation, PWM)控制方法、移相控制、变频与移相的混合控制等方法。

文献[17]将PWM控制法引入到LLC变换器中,用于改善高频段和轻载情况下损耗大的问题。

文献[18]针对LLC谐振变换器提出了一种频率自适应相移调制控制策略以适应较宽的输入电压范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移相全桥学习笔记在早期的大功率电源(输出功率大于1KW)应用中,硬开关全桥(Full-Bridge)拓扑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其特点是开关频率固定,开关管承受的电压与电流应力小,便于控制,特别是适合于低压大电流,以及输出电压与电流变化较大的场合。

但受制于开关器件的损耗,无法将开关频率提升以获得更高的功率密度。

例如:一个5KW的电源,采用硬开关全桥,即使效率做到92%,那么依然还有400W的损耗,那么每提升一个点的效率,就可以减少50W的损耗,特别在多台并机以及长时间运行的系统中,其经济效益相当可观。

随后,人们在硬开关全桥的基础上,开发出了一种软开关的全桥拓扑——移相全桥(Phase-Shifting Full-Bridge Converter,简称PS FB),利用功率器件的结电容与变压器的漏感作为谐振元件,使全桥电源的4个开关管依次在零电压下导通(Zero voltage Switching,简称ZVS),来实现恒频软开关,提升电源的整体效率与EMI性能,当然还可以提高电源的功率密度。

上图是移相全桥的拓扑图,各个元件的意义如下:Vin:输入的直流电源T1-T4:4个主开关管,一般是MOSFET或IGBTT1,T2称为超前臂开关管,T3,T4称为滞后臂开关管C1-C4:4个开关管的寄生电容或外加谐振电容D1-D4:4个开关管的寄生二极管或外加续流二极管VD1,VD2:电源次级高频整流二极管TR:移相全桥电源变压器Lp:变压器原边绕组电感量Ls1,Ls2:变压器副边电感量Lr:变压器原边漏感或原边漏感与外加电感的和Lf:移相全桥电源次级输出续流电感Cf: 移相全桥电源次级输出电容R L: 移相全桥电源次级负载因为是做理论分析,所以要将一些器件的特性理想化,具体如下:1、假设所有的开关管为理想元件,开通与关断不存在延迟,导通电阻无穷小;开关管的体二极管或者外部的二极管也为理想元件,其开通与关断不存在延迟,正向压降为0。

2、所有的电感,电容都为理想元件,不存在寄生参数,变压器也为理想变压器,不存在漏感与分布参数的影响,励磁电感无穷大,励磁电流可以忽略,谐振电感是外加的。

3、超前桥臂与滞后的谐振电容都相等,即C1=C2=C lead,C3=C4=C lag。

次级续流电感通过匝比折算到初级的电感量L S`远远大于谐振电感的感量L r即L S=L r*n2》L r。

PS FB一个周期可以分为12中工作模态,其中正负半周期是对应的关系,只不过改变的是电流在桥臂上的流向,下面我们首先来分析这12个工作模态的情况,揭开移相全桥的神秘面纱。

工作模态一:正半周期功率输出过程如上图,此时T1与T4同时导通,T2与T3同时关断,原边电流的流向是T1—Lp—Lk —T4,如图所示。

此时的输入电压几乎全部降落在图中的A,B两点上,即U AB=V in, 此时AB两点的电感量除了图上标示出的Lp与Lk之外,应该还有次级反射回来的电感L S`(因为此时次级二极管VD1是导通的),即L S`=n2* L f,由于是按照匝比平方折算回来,所以L S`会比Lk大很多,导致Ip上升缓慢,上升电流△Ip为△Ip=(Vin-n*Uo)*(t1-t0)/( Lk+ L S`)Vin-n*UO 是谐振电感两端的电压,就是用输入电压减去次级反射回来的电压此过程中,根据变压器的同名端关系,次级二极管VD1导通,VD2关断,变压器原边向负载提供能量,同时给输出电感L f与输出电容C f储能。

(图中未画出)此时, U C2 =U C3=U A=U AB=V inU B=0V工作模态二:超前臂谐振过程如上图,此时超前桥臂上管T1在t1时刻关断,但由于电感两端电流不能突变的特性,变压器原边的电流仍然需要维持原来的方向,故电流被转移到C1与C2中,C1被充电,电压很快会上升到输入电压Vin,而C2开始放电,电压很快就下降到0,即将A点的电位钳位到0V。

由于次级折算过来的感量L S`远远大于谐振电感的感量L k,故基本可以认为此是的原边类似一个恒流源,此时的ip基本不变,或下降很小。

C1两端的电压由下式给出Vc1=Ip*(t2-t1)/(C1+C3)= Ip*(t2-t1)/2 C leadC2两端的电压由下式给出Vc1= Vin- 【Ip*(t2-t1)/2 C lead】其中Ip是在模态2流过原边电感的电流,在T2时刻C1上的电压很快上升到Vin,C2上的电压很快变成0V,D2开始导通。

在t2时刻之前,C1充满电,C2放完电,即 V C1= V C3= Vin V C2=V A=V B= 0V模态2的时间为△t= t2-t1=2 C lead * Vin/ Ip工作模态三:原边电流正半周期钳位续流过程如上图,此时二极管D2已经完全导通续流,将超前臂下管T2两端的电压钳位到0V,此时将T2打开,就实现了超前臂下管T2的ZVS开通;但此时的原边电流仍然是从D2走,而不是T2。

此时流过原边的电流仍然较大,等与副边电感L f的电流折算到原边的电流即 i p(t)= i Lf(t)/n此时电流的下降速度跟电感量有关。

从超前臂T1关断到T2打开这段时间t d,称为超前臂死区时间,为保证满足T2的ZVS开通条件,就必须让C3放电到0V,即t d≥△t= t2-t1=2 C lead * Vin/ Ip此时, U C1=U C3=V in ,U A=U B=U AB=0V工作模态四:正半周期滞后臂谐振过程如图所示:在T3时刻将滞后臂下管T4关断,在T4关断前,C4两端的电压为0,所以T4是零电压关断。

由于T4的关断,原边电流ip突然失去通路,但由电感的原理我们知道,原边电流不允许突变,需要维持原来的方向,以一定的速率减少。

所以,原边电流ip会对C4充电,使C4两端的电压慢慢往上升,同时抽走C3两端的电荷。

即 ip(t)=I2sinω(t-t3)v c4(t)=ZpI2sinω(t-t3)v c3(t)=Vin-ZpI2sinω(t-t3)其中,I2:t3时刻,原边电流下降之后的电流值Zp:滞后臂的谐振阻抗,Zp=)0.5ω:滞后臂的谐振角频率,ω=1/(2Lr*C lag)0.5可能有人会感到奇怪,电流怎么出现了正弦函数关系呢,没错,因为此时是原边的谐振电感L r与滞后臂的两个电容C3,C4谐振,其关系就是正弦关系。

为何我上面提到只有原边的谐振电感Lr参加谐振呢,那么次级的储能电感是否有参加谐振呢?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由于滞后臂下管T4的关断,C4慢慢建立起电压,而最终等于电源电压,即U C4=Vin,从图纸上我们可以看到,U C4其实就是B点的电压,C4两端电压的上升就是B点电压由0V慢慢的上升过程,而此时A点电压被钳位到0V,所以这会导致U AB<0V,也就是说这个时候原边绕组的电压已经开始反向。

由于原边电压的反向,根据同名端的关系,L S1,L S2同时出现下正上负的关系,此时VD2开始导通并流过电流;而由于L S1与L f的关系,流过L S1与VD1的电流不能马上减少到0,只能慢慢的减少;而且通过VD2的电流也只能慢慢的增加,所以出现了VD1与VD2同时导通的情况,即副边绕组L S1,L S2同时出现了短路。

而副边绕组的短路,导致L f反射到原边去的通路被切断,也就是说会导致原边参加谐振的电感量由原来的(L f*n2+ L r)迅速减少到只剩L r,由于L r比(L f*n2+ L r)小很多,所以原边电流会迅速减少。

此时,原边的U AB=U Lr=-V in,U A=0V, U B= V in开关模态五:谐振结束,原边电感向电网馈能如图所示,当C4充电到Vin之后,谐振结束,就不再有电流流过C3,C4,转而D3自然导通,原边电流通过D2—L r—D3向电网馈能,其实能量来源于储存在L r中的能量,此时原边电流迅速减少,ip(t)= I p4-(t-t4)其中 I p4是t4时刻的原边电流值在t5时刻减少到0。

此时T3两端的电压降为0V,只要在这个时间将T3开启,那么T3就达到了零电压开启的效果。

在这里有几个概念需要介绍下:死区时间:超前臂或滞后臂的上下两管,开通或关闭的间隔时间,移相全桥电源每个周期有4个死区时间。

谐振周期:滞后臂两个管子关断之后到超前臂两个管子开通之前,次级电感通过匝比反射回来的电感与谐振电感之和与各自的谐振电容的2个谐振时间;还有就是超前臂已经开通,滞后臂两个管子换流之前,谐振电感与各自的谐振电容的2个谐振时间。

移相角度:指的是超前臂上管开通到滞后臂下管的开通的时间间隔或超前臂下管开通到滞后臂上管的开通的时间间隔,再转换成角频率ωω=2∏f=2∏/T.对于开关模态5来说,谐振周期一定要小于死区时间,否则就不能达到滞后臂的ZVS 效果了。

但此时的谐振电感是没有次级电感通过匝比反射回来的,所以只有谐振电感参与了谐振,在设计的时候小心了,谐振电感一定要足够大,否则谐振能量不够的话,原边电流就会畸变。

在t5时刻,U AB=U Lr=-V in,U A=0V, U B= U C1= V in开关模态六:原边电流从0反向增大如图所示,在t5时刻之前,T3已经导通,在t5时刻原边电流ip已经下降到0,由于没有了电流,所以D2,D3自然关断。

在t5-t6的时间内,副边的二极管D1,D2还是同时导通流过电流,将副边绕组短路,阻断输出电感反射到初级的途径,此时的负载电流还是由次级电感与输出电容提供;同时,由于原边的T2,T3已经导通,原边电流ip流过T3--L r--T2,又因为L r很小,所以原边电流ip就会反向急剧增大。

即 ip(t)= -(t-t5)在t6时刻,ip达到最大,等于副边的电感电流折算到初级的电流即 ip(t6)= -I Lf(t6)/n在这个开关模态,原边电流是不传递能量的,但副边却存在着一个剧烈的换流过程,通过副边二极管VD1的电流迅速减少,VD2的电流迅速增大,在t6时刻,通过VD1的电流减少到0,通过VD2的电流等于电感电流I Lf。

在t6时刻之前,原边的U AB= U Lr=-V in,U A=0V, U B= V in达到t6时刻之后,移相全桥的正半周期工作结束;并开始负半周期工作,其工作原理与正半周期相似,下面来做进一步的分析:开关模态七:负半周期功率输出过程如上图,此时T2与T3同时导通,T1与T4同时关断,原边电流ip的流向是T3—Lk —Lp—T2,如图所示。

此时的输入电压几乎全部降落在图中的B,A两点上,即U AB=-V in, 此时AB两点的电感量除了图上标示出的Lp与Lk之外,应该还有次级反射回来的电感L S`(因为此时次级二极管VD2是导通的),即L S`=n2* L f,由于是按照匝比平方折算回来,所以L S`会比Lk大很多,导致Ip上升缓慢,上升电流△Ip为-△Ip=-【 (Vin-n*Uo)*(t7-t6)/( Lk+ L S`)】此过程中,根据变压器的同名端关系,次级二极管VD2导通,VD1关断,变压器原边向负载提供能量,同时给输出电感L f与输出电容C f储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