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脑干、小脑、间脑、端脑的外形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生5—羟色胺
(三)脑干的功能
1、反射活动的重要中枢: 基本生命活动中枢——如心血管运动、呼吸运
动中枢,角膜反射中枢,瞳孔对光反射中枢等 等。 2、传导作用:脑干内的上、下行纤维束。 3、脑干的网状结构:使大脑处于觉醒状态, 维持正常肌张力,参与脏活动区联系。与内脏活动有关。
内侧核群: 躯体和内脏感觉的整合中枢。
背侧核群 外侧核群
腹侧核群
腹前核: 主要接受黑质、基底核、小脑发来的纤维。
腹 侧
腹中间核:
核 群 腹后核:
腹后内侧核: 三叉丘系、味觉纤维. 腹后外侧核: 内侧丘系、脊髓丘系.
(二)上丘脑:丘脑髓纹、 缰三角、松果体。 (三)后丘脑: 内侧膝状体:听觉传导中 继站。借下丘臂连于下丘。 发纤维组成听辐射
3、后叶(新小脑) 小脑半球大部和小脑蚓。
(三) 内部结构
灰质集中在表面,称皮质; 白质在深面,称髓体;髓体 中有4对核团,称小脑核。
1、小脑皮质: 神经元排列成层。
2、小脑核:齿状核、顶核、栓状核、球状核 各一对,齿状核最大。
顶核 球状核
栓状核
齿状核
3、小脑的纤维联系:传 入的有前庭小脑纤维; 脊髓小脑前、后束;脑 桥小脑纤维;橄榄小脑 纤维等。
2)非脑神经核
(1)薄束核和楔束核: 分别位于薄束结节和
楔束结节深面,为薄束 和楔束的终止核。
(2)下橄榄核:
(3)脑桥核:
发出纤维构成 , 小脑中脚。
(4)红核: 中脑上丘平面的被 盖部, 接受大、 小脑的纤维,发出 红核脊髓束。
(5)黑质: 产生多巴胺。
2、白 质
1)上行传导束
内侧丘系:由薄束核 及楔束核发出的纤维交 (内侧丘系交叉)后形 成。
(一)位置: 颅后窝,脑桥和
延髓的背侧。
小脑 (上面)
原裂
小脑蚓
(二) 外形: 两侧小脑半球及小 脑蚓。原裂、小脑 扁桃体(小脑扁桃 绒球 体疝或称枕骨大孔 疝)。
小脑 (下面)
小结 小脑扁桃体
(三) 分 叶
1、绒球小结叶(古小脑) 绒球、小结、绒球脚
2、前叶(旧小脑) 原裂以前的半球和蚓部。 与后叶的蚓锥体和蚓垂合 称为旧小脑。
脊髓丘系:由脊髓丘 脑束进入脑干后形成。
三叉丘系:由三叉神 经脑桥核和脊束核发出 纤维交叉至对侧形成。
外侧丘系:由蜗神 经核发出的上行纤维 组成,传导听觉。
2)下行传导束
锥体束:皮质脊髓束 皮质核束
其他:皮质脑桥束、 前庭 脊髓束、 顶盖脊髓 束、 内侧纵束等。
3、脑干网状结 构与中缝核
1)网状结构: 2)中缝核:
(六)第三脑室
背侧丘脑和下丘脑之间的狭隙。前借室间孔与侧 脑室相通。后方经中 脑水管通第四脑室。
四、端 脑
由两侧大脑半球借胼胝体连接而成。
脑回 大脑半球
脑沟
大脑纵裂
大脑横裂
(一)外形和分叶:
三面:上外侧面、 内侧面、下面。
三极:额极、颞极、枕极。
三条沟 中央沟、 外侧沟、 顶枕沟。
五叶 额叶、 颞叶、 顶叶、 枕叶、 岛叶。
(二) 重要的沟和回
1、上外侧面
1) 额叶 沟:中央前沟、
额上沟、 额下沟。 回:中央前回、 额上回、 额中回、 额下回。
2)顶 叶 中央后沟 顶内沟 中央后回 顶上小叶 顶下小叶 缘上回 角回
3) 颞叶
沟: 颞上沟、 颞下沟。 回: 颞上回、 颞中回、
界沟
前庭区 听结节
中脑:
上丘:视觉反射中枢。 Ⅳ
下丘:听觉反射中枢。
附着有Ⅳ神经根。
3、第 四 脑 室
位 置:延髓、脑桥、 小脑之间。
连 通:上经中脑水管通 第三脑室。下通脊髓 中央管。借正中孔和 外侧孔通蛛网膜下隙。
第四脑室脉络丛
第四脑室
(二) 脑干的内部结构 1、灰质 1) 脑神经核: 由内向外排列成 躯体运动、内脏运动、 内脏感觉、躯体感觉 四个功能柱。
(1) 躯体运动核
动眼神经核:支配眼外肌(除外 直肌、上斜肌)。
滑车神经核:支配上斜肌。 三叉神经运动核:支配咀嚼肌。 展神经核:支配外直肌。
面神经核:支配面肌等。 疑核:加入舌咽神经及迷走神
经等,支配咽喉肌。 副神经核:支配胸锁乳突肌和
斜方肌。 舌下神经核:支配同侧舌肌。
(2) 内脏运动核 动眼神经副核:
传出纤维主要发自齿状 核,组成小脑上脚联系 红核、背侧丘脑。
(四) 功能: 维持姿势平 衡(蚓部)、调节肌张力、 协调运动(小脑半球)。
三、间脑
组成:
背侧丘脑、
上丘脑、下丘脑、 后丘脑、底丘脑。
(一)背侧丘脑 1、外形: 丘脑前结节 丘脑枕 丘脑间粘合
2、内部结构
两个卵圆形的灰质团块,内有“Y”形内髓板将其分为三群: 向下经乳头丘脑束与乳头体联系,向上与大脑皮质
纤维加入动眼神经。 上泌涎核:
纤维加入面神经。 下泌涎核:
纤维加入舌咽神经。 迷走神经背核:
纤维加入迷走神经。
(3) 内脏感觉核
孤束核 有面神经、舌咽神经 和迷走神经的内脏感 觉纤维进入,头端还 接受味觉传入纤维。
(4) 躯体感觉核
三叉神经中脑核 三叉神经脑桥核 三叉神经脊束核 蜗神经核 前庭神经核
位置:颅腔内。 组成:端脑、间脑、
小脑、脑干。
一、脑干: 自上而下
中脑 脑桥 延髓
(一)脑干外形
1、腹侧面
延髓:锥体、锥体交叉、
橄榄、前正中裂、
延髓脑桥沟。
附着有第Ⅸ、Ⅹ、Ⅺ、Ⅻ
对脑神经根。
Ⅻ
Ⅸ Ⅹ Ⅺ
脑桥:脑桥基底部、基底
沟、小脑中脚、
脑桥小脑三角。
附着有第Ⅴ、Ⅵ、Ⅶ、 Ⅷ对
Ⅲ
脑神经根。
Ⅴ
Ⅵ
中脑:大脑脚、脚间窝。
Ⅶ
Ⅷ
附着有第Ⅲ 对脑神经根。
2、背侧面
延髓:薄束结节、楔束结 节、小脑下脚、菱形窝下 半、迷走神经三角 (含迷走
神经背核)、舌下神经三角 (含舌下神经核)
菱形窝:由脑桥背侧和延 髓上半部背侧面构成。 舌下神经三角
迷走神经三角
脑桥:菱形窝上半、髓纹、 后正中沟、界沟、内侧隆起、 面神经丘(含展神经核)、 前庭区(含前庭神经核)、 内侧隆起 听结节(含蜗神经核)。 面神经丘
听觉中枢
外侧膝状体:视觉传导中继 站。借上丘臂连于上丘。发 纤维组成视辐射
视觉中 枢
(四)底丘脑:位于间脑 和中脑被盖的过渡区。
(五)下 丘 脑
由前向后可见到: 视交叉、灰结节、 乳头体、漏斗、垂体。 主要核团: 视上核(分泌加压素)、 室旁核(分泌催产素)、 漏斗核、乳头体核。
功能: 调节内脏活动, 调节内分泌活动等。
(三)脑干的功能
1、反射活动的重要中枢: 基本生命活动中枢——如心血管运动、呼吸运
动中枢,角膜反射中枢,瞳孔对光反射中枢等 等。 2、传导作用:脑干内的上、下行纤维束。 3、脑干的网状结构:使大脑处于觉醒状态, 维持正常肌张力,参与脏活动区联系。与内脏活动有关。
内侧核群: 躯体和内脏感觉的整合中枢。
背侧核群 外侧核群
腹侧核群
腹前核: 主要接受黑质、基底核、小脑发来的纤维。
腹 侧
腹中间核:
核 群 腹后核:
腹后内侧核: 三叉丘系、味觉纤维. 腹后外侧核: 内侧丘系、脊髓丘系.
(二)上丘脑:丘脑髓纹、 缰三角、松果体。 (三)后丘脑: 内侧膝状体:听觉传导中 继站。借下丘臂连于下丘。 发纤维组成听辐射
3、后叶(新小脑) 小脑半球大部和小脑蚓。
(三) 内部结构
灰质集中在表面,称皮质; 白质在深面,称髓体;髓体 中有4对核团,称小脑核。
1、小脑皮质: 神经元排列成层。
2、小脑核:齿状核、顶核、栓状核、球状核 各一对,齿状核最大。
顶核 球状核
栓状核
齿状核
3、小脑的纤维联系:传 入的有前庭小脑纤维; 脊髓小脑前、后束;脑 桥小脑纤维;橄榄小脑 纤维等。
2)非脑神经核
(1)薄束核和楔束核: 分别位于薄束结节和
楔束结节深面,为薄束 和楔束的终止核。
(2)下橄榄核:
(3)脑桥核:
发出纤维构成 , 小脑中脚。
(4)红核: 中脑上丘平面的被 盖部, 接受大、 小脑的纤维,发出 红核脊髓束。
(5)黑质: 产生多巴胺。
2、白 质
1)上行传导束
内侧丘系:由薄束核 及楔束核发出的纤维交 (内侧丘系交叉)后形 成。
(一)位置: 颅后窝,脑桥和
延髓的背侧。
小脑 (上面)
原裂
小脑蚓
(二) 外形: 两侧小脑半球及小 脑蚓。原裂、小脑 扁桃体(小脑扁桃 绒球 体疝或称枕骨大孔 疝)。
小脑 (下面)
小结 小脑扁桃体
(三) 分 叶
1、绒球小结叶(古小脑) 绒球、小结、绒球脚
2、前叶(旧小脑) 原裂以前的半球和蚓部。 与后叶的蚓锥体和蚓垂合 称为旧小脑。
脊髓丘系:由脊髓丘 脑束进入脑干后形成。
三叉丘系:由三叉神 经脑桥核和脊束核发出 纤维交叉至对侧形成。
外侧丘系:由蜗神 经核发出的上行纤维 组成,传导听觉。
2)下行传导束
锥体束:皮质脊髓束 皮质核束
其他:皮质脑桥束、 前庭 脊髓束、 顶盖脊髓 束、 内侧纵束等。
3、脑干网状结 构与中缝核
1)网状结构: 2)中缝核:
(六)第三脑室
背侧丘脑和下丘脑之间的狭隙。前借室间孔与侧 脑室相通。后方经中 脑水管通第四脑室。
四、端 脑
由两侧大脑半球借胼胝体连接而成。
脑回 大脑半球
脑沟
大脑纵裂
大脑横裂
(一)外形和分叶:
三面:上外侧面、 内侧面、下面。
三极:额极、颞极、枕极。
三条沟 中央沟、 外侧沟、 顶枕沟。
五叶 额叶、 颞叶、 顶叶、 枕叶、 岛叶。
(二) 重要的沟和回
1、上外侧面
1) 额叶 沟:中央前沟、
额上沟、 额下沟。 回:中央前回、 额上回、 额中回、 额下回。
2)顶 叶 中央后沟 顶内沟 中央后回 顶上小叶 顶下小叶 缘上回 角回
3) 颞叶
沟: 颞上沟、 颞下沟。 回: 颞上回、 颞中回、
界沟
前庭区 听结节
中脑:
上丘:视觉反射中枢。 Ⅳ
下丘:听觉反射中枢。
附着有Ⅳ神经根。
3、第 四 脑 室
位 置:延髓、脑桥、 小脑之间。
连 通:上经中脑水管通 第三脑室。下通脊髓 中央管。借正中孔和 外侧孔通蛛网膜下隙。
第四脑室脉络丛
第四脑室
(二) 脑干的内部结构 1、灰质 1) 脑神经核: 由内向外排列成 躯体运动、内脏运动、 内脏感觉、躯体感觉 四个功能柱。
(1) 躯体运动核
动眼神经核:支配眼外肌(除外 直肌、上斜肌)。
滑车神经核:支配上斜肌。 三叉神经运动核:支配咀嚼肌。 展神经核:支配外直肌。
面神经核:支配面肌等。 疑核:加入舌咽神经及迷走神
经等,支配咽喉肌。 副神经核:支配胸锁乳突肌和
斜方肌。 舌下神经核:支配同侧舌肌。
(2) 内脏运动核 动眼神经副核:
传出纤维主要发自齿状 核,组成小脑上脚联系 红核、背侧丘脑。
(四) 功能: 维持姿势平 衡(蚓部)、调节肌张力、 协调运动(小脑半球)。
三、间脑
组成:
背侧丘脑、
上丘脑、下丘脑、 后丘脑、底丘脑。
(一)背侧丘脑 1、外形: 丘脑前结节 丘脑枕 丘脑间粘合
2、内部结构
两个卵圆形的灰质团块,内有“Y”形内髓板将其分为三群: 向下经乳头丘脑束与乳头体联系,向上与大脑皮质
纤维加入动眼神经。 上泌涎核:
纤维加入面神经。 下泌涎核:
纤维加入舌咽神经。 迷走神经背核:
纤维加入迷走神经。
(3) 内脏感觉核
孤束核 有面神经、舌咽神经 和迷走神经的内脏感 觉纤维进入,头端还 接受味觉传入纤维。
(4) 躯体感觉核
三叉神经中脑核 三叉神经脑桥核 三叉神经脊束核 蜗神经核 前庭神经核
位置:颅腔内。 组成:端脑、间脑、
小脑、脑干。
一、脑干: 自上而下
中脑 脑桥 延髓
(一)脑干外形
1、腹侧面
延髓:锥体、锥体交叉、
橄榄、前正中裂、
延髓脑桥沟。
附着有第Ⅸ、Ⅹ、Ⅺ、Ⅻ
对脑神经根。
Ⅻ
Ⅸ Ⅹ Ⅺ
脑桥:脑桥基底部、基底
沟、小脑中脚、
脑桥小脑三角。
附着有第Ⅴ、Ⅵ、Ⅶ、 Ⅷ对
Ⅲ
脑神经根。
Ⅴ
Ⅵ
中脑:大脑脚、脚间窝。
Ⅶ
Ⅷ
附着有第Ⅲ 对脑神经根。
2、背侧面
延髓:薄束结节、楔束结 节、小脑下脚、菱形窝下 半、迷走神经三角 (含迷走
神经背核)、舌下神经三角 (含舌下神经核)
菱形窝:由脑桥背侧和延 髓上半部背侧面构成。 舌下神经三角
迷走神经三角
脑桥:菱形窝上半、髓纹、 后正中沟、界沟、内侧隆起、 面神经丘(含展神经核)、 前庭区(含前庭神经核)、 内侧隆起 听结节(含蜗神经核)。 面神经丘
听觉中枢
外侧膝状体:视觉传导中继 站。借上丘臂连于上丘。发 纤维组成视辐射
视觉中 枢
(四)底丘脑:位于间脑 和中脑被盖的过渡区。
(五)下 丘 脑
由前向后可见到: 视交叉、灰结节、 乳头体、漏斗、垂体。 主要核团: 视上核(分泌加压素)、 室旁核(分泌催产素)、 漏斗核、乳头体核。
功能: 调节内脏活动, 调节内分泌活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