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传统养生文化简要概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传统养生的特色
一、独特的理论体系 二、和谐适度的宗旨 三、综合、辨证的调摄 四、适应范围广泛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一、独特的理论体系
• 中医养生理论,都是以“天人相应”、“形神合一” 的整体观念为出发点,去认识人体生命活动及其与自 然、社会的关系。特别强调人与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 的协调,讲究体内气化升降,以及心理与生理的协调 一致。并用阴阳形气学说、脏腑经络理论来阐述人体 生老病死的规律。尤其把精、气、神作为人体之三宝, 作为养生保健的核心,进而确定了指导养生实践的种 种原则,提出养生之道必须“法于阴阳,和于术数”、 “起居有常”。即顺应自然,保护生机遵循自然变化 的规律,使生命过程的节奏,随着时间、空间的移易 和四时气候的改变而进行调整。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四、适应范围广泛
• 养生保健实可与每个人的一生相始终。人生自 妊娠于母体之始,直至耄耋老年,每个年龄阶 段都存在着养生的内容。人在未病之时,患病 之际,病愈之后,都有养生的必要。不仅如此, 对不同体质、不同性别、不同地区的人也都有 相应的养生措施。因此,养生学的适应范围是 非常广泛的。它应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进行 全面普及,提高养生保健的自觉性,把养生保 健活动看作是人生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 因中医保留着最多的中国传统文化,且本文不介绍少 数民族地区等养生文化,故本文所言中国传统养生即 等于曰中医养生学。
• 中医养生学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探索和研究中国 传统的颐养身心,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延年益寿的 理论和方法,并用这种理论和方法指导人们保健活动 的实用科学。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 自古以来,东方人、西方人对养生保健,都进 行了长期的大量的实践和探讨。但由于各自的 文化背景不同,其养生的观点也有差异。
• 中医养生学是在中华民族文化为主体背景下发 生、发展起来的,故此有它自身特点,按不同 历史阶段,现略述其概要。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一、上古时期——萌芽时期
• 《易·系辞下》记载:“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作结绳而为 网,以佃以渔”。“包牺氏没,神农氏作,斲木为耜,揉木为耒, 耒耨之利,以教天下”,“神农氏没,黄帝、尧、舜垂衣赏而天 下治,……刳木为舟,剡木为楫,舟楫之利以济不通,……服牛 乘马,引重致远,以利天下。 ……断木为杵,掘地为臼,臼杵之 利,万民以济,……弦木为弧,剡木为矢,弧矢之利,以咸天 下。……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 待风雨……”。概括地说明了上古时期劳动促进人类社会进步的 情形。由此可以看出,在漫长的劳动实践中,人们逐步认识 到 人与自然的关系及生命规律,并学会运用自然规律去支配自然界, 从而改善了人类生活环境,增长了智慧,强壮了身体,延长了寿 命。这说明养生思想的原始萌芽在此时已经开始萌发。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主要内容
• 养生学的相关概念 • 中医传统养生的特色 • 中医传统养生文化发展简述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养生学的相关概念
• 养生就是根据生命发展的规律,采取能够保养身体, 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手段,所进行的保 健活动。
• 养生(又称摄生、道生)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内篇》。 所谓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之意;所谓养,即保 养、调养、培养、补养、护养之意。养生是通过养精 神、调饮食、练形体、慎房事、适寒温等各种方法去 实现的,是一种综合性的强身益寿活动。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三、综合、辨证的调摄
• 人类健康长寿并非靠一朝一夕、一功一法的摄养就能实现的,而 是要针对人体的各个方面,采取多种调养方法,持之以恒地进行 审因施养,才能达到目的。因此,中医养生学一方面强调从自然 环境到衣食住行,从生活爱好到精神卫生,从药饵强身到运动保 健等,进行较为全面的、综合的防病保健。另一方面又十分重视 按照不同情况区别对待,反对千篇一律、一个模式,而是针对各 自的不同特点有的放矢,体现中医养生的动态整体平衡和审因施 养的思想。历代养生家都主张养生要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全 面配合。例如,因年龄而异,注意分阶段养生;顺乎自然变化, 四时养生;重视环境与健康长寿的关系,注意环境养生等。又如 传统健身术的运用原则,提倡根据各自的需要,可分别选用动功、 静功或动静结合之功,又可配合导引、按摩等法。这样,不但可 补偏救弊、导气归经,有益寿延年之效,又有开发潜能和智慧之 功,从而收到最佳摄生保健效果。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二、和谐适度的宗旨
• 养生保健必须整体协调,寓养生于日常生活之 中,贯穿在衣、食、住、行、坐、卧之间,事 事处处都有讲究。其中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和 谐适度。使体内阴阳平衡,守其中正,保其冲 和,则可健康长寿。例如,情绪保健要求不卑 不亢,“不偏不倚”,中和适度。又如,节制 饮食、节欲保精、睡眠适度、形劳而不倦等, 都体现了这种思想。晋代养生家葛洪提出“养 生以不伤为本”的观点,不伤的关键即在于遵 循自然及生命过程的变化规律,掌握适度,注 意调节。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中医养生文化发展简述
一、上古时期——萌芽时期 二、先秦时期——奠基时期 三、汉唐时期——发展时期 四、宋元时期——结承时期 五、明清时期——鼎盛时期 六、近代现代——新时期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 中医养生文化以其博大精深的理论和丰富多彩 的方法而闻名于世。它的形成和发展与数千年 光辉灿烂的传统文化密切相关,因此具有独特 的东方色彩和民族风格。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二、先秦时期——奠基时期
• 在公元前二十一世纪,建立了第一个奴隶制王 朝——夏。经过殷、商到周,奴隶制得到较大 发展。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文化事业也相 应发展,其突出的标志是知识分子数量空前增 加,出现了“诸子蜂起,百家争鸣”。在先秦 的学术争鸣中,人们关于世界本源、生命学说 及人生现象等方面,有了较为客观的认识。由 于金属工具的运用及生产技术的提高,人们对 生活的需求也在提高。在养生保健方面,则提 出了主动改善个人、环境卫生,合理调配饮食 等措施,并有相应制度,以加强防病保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