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农业原理与应用作业二

合集下载

农业生态学-作业题及参考答案

农业生态学-作业题及参考答案

农业生态学-作业题及参考答案二、单选题1.1865年,(A)将两个希腊名词合并构成生态学一词。

A.勒特B.海克尔C.坦斯列D.奥德姆2.1866年,(B)第一次正式提出生态学的概念。

A.勒特B.海克尔C.坦斯列D.奥德姆3.《生态学基础》是著名生态学家(D)的著作。

A.勒特B.海克尔C.坦斯列D.奥德姆4.1935年,英国生态学家(D)首次提出生态系统的概念。

A.勒特B.海克尔C.奥德姆D.坦斯列5.生态学按性质划分为(D)和应用生态学A.普通生态学B.陆地生态学C.海洋生态学D.理论生态学6.1942年美国生态学家(.A)提出食物链和生态金字塔理论。

A.林德曼B.坦斯列C.谢尔福德D.奥德姆7.生态学的研究对象—环境包括无机环境和(B)环境。

A.生态B.生物C.宇宙D.人类8.()生态学是运用生态学的原理及系统论的方法,研究农业生物与自然和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的应用性科学。

A.农业B.农田C.草地D.森林9.农业生态学是生态学在()领域应用的一个分支学科。

A.种植业 B.农业C.林业D.畜牧业10.1803年,()在《人口论》中不仅研究了生物繁殖与食物的关系,而且特别分析了人口增长与食物生产的关系。

A.坦斯列B.海克尔C.马尔萨斯D.奥德姆11.(),生态学已正式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A.18世纪初B.19世纪初C.18世纪末D.19世纪末12.1859年,()出版著名的《物种起源》,对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作了深入探讨。

A.奥德姆B.马尔萨斯C.坦斯列D.达尔文13.1807年,德国学者()分析了植物分布与环境条件的关系A.洪堡德B.奥德姆C.马尔萨斯D.海克尔14.生态学开始进入()生态学阶段,也标志着生态学已进入近代生态学发展阶段。

A.个体B.种群C.群落D.生态系统15.()进一步确立了生态系统生态学,使生态学研究领域更为广泛。

A.《人口论》B.《物种起源》C.《植物地理学》D.《生态学基础》16.生态学按研究对象的生境划分为()和陆地生态学。

2019-2020年电大考试农业生态学大作业标准答案及答案

2019-2020年电大考试农业生态学大作业标准答案及答案

农业生态学大作业答案1、一个池塘有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和分解者。

其中生产者固定的全部能量为a,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和分解者固定的能量依次为b、c、d,下列表述正确的是[B ]。

. A. a等于b+d. B. a大于b+d. C. a等于b. D. a小于c+d2、可有效防治土壤污染的措施是[ C ]。

. A. 增施化肥. B. 增施化学农药. C. 增施有机肥. D. 污水灌溉3、最有可能造成农业面源污染的是[ D ]。

. A. 化工厂. B. 城市污水. C. 核电站. D. 畜禽养殖场4、下列气体中不属于“温室气体”的是[ B ]。

. A. 二氧化碳(CO2). B. 氮气(N2). C. 甲烷(CH4). D. 氧化亚氮(N2O)5、马→蛔虫→原生动物属于[ D ]食物链。

. A. 捕食. B. 腐食. D. 寄生6、下面哪种植物属于地下芽植物?[ A ]. A. 竹子. B. 杨树. C. 玉米. D. 花生7、青蛙与蝗虫等稻田害虫之间关系属于[ B ]。

. A. 中性作用. B. 捕食. C. 竞争. D. 原始合作8、农业生产中,实行高矮相间的立体种植或深浅结合的立体养殖,这种现象属于农业生态系统的[ B ]。

. A. 营养结构. B. 空间结构. C. 时间结构. D. 组分结构9、下面哪个属于农业生态系统的生物组分?[ D ]. A. 水体. B. 土壤. C. 日光温室. D. 人类10、下列属于环境污染问题的是[ D ]。

. A. 森林破坏导致的水土流失. C. 大量抽取地下水导致的地面沉降. D. 大量使用化肥导致的水体富营养化11、属于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沉积型循环的物质有[ B ]。

. A. 碳. B. 钾. C. 水. D. 氮12、一切影响生物生命活动的因子是[ B ]。

. A. 环境因子. B. 生态因子. C. 生物因子. D. 生存因子13、在农业生产中,对农作物、果树、林木的种植密度进行控制,这是[ C ]的实际应用。

农业生态学复习题答案

农业生态学复习题答案

复习题〔作业〕参考答案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 生态学〔ecology〕:是研究生物与其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

2. 农业生态学〔agricultural ecology, agroecology〕:是运用生态学和系统论的原理和方法,把农业生物与其自然和社会环境作为一个整体,研究其中的相互联系、协同演变、调节控制和持续开展规律的学科。

它是生态学在农业领域的分支。

3. 系统: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假设干组成局部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定义〕4. 生态系统〔ecosystem〕:生物与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其生存环境之间密切联系、相互作用,通过物质交换、能量转化和信息传递,成为占据一定空间、具有一定构造、执行一定功能的动态平衡整体。

简言之,是在一定空间的全部生物与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统一体。

5. 生产者〔producers〕:是指自养生物,主要指绿色植物,也包括一些化能合成细菌。

6. 大型消费者〔macroconsumers〕:是指以初级生产的产品为最初十五来源的大型异养生物,主要是指动物。

7. 小型消费者(microconsumers):又称分解者,是指利用动植物残体及其他有机物为食的小型异养生物,主要是指细菌、真菌、放线菌等微生物。

8. 农业生态系统(agroecosystem):是指以农业生物为主要组分、受人类调控、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目标的生态系统。

二、问答题1 生态学的开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主要事件有哪些.答:生态学100多年的开展经历了5个阶段:〔1〕生态学知识累积阶段〔1866年前〕;主要事件有:在中国长期的农业社会中就累积了像二十四节气这种实质反映气候与生物关系的知识,而且广为流传,成为指导农业生产的重要依据。

〔2〕个体生态学与群落生态学阶段〔1866--1935〕;主要事件有:1866年,德国动物学家海克尔定义了生态学,这就标志着生态学的产生。

生态农业技术的创新与应用

生态农业技术的创新与应用

生态农业技术的创新与应用一、引言随着人口的增加和资源的有限,人们对于生态农业技术的重视也随之上升。

生态农业技术是指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推广绿色生产理念,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模式。

本文将从种植技术、养殖技术和智能化技术三个方面阐述生态农业技术的创新与应用。

二、种植技术的创新与应用1、精准的土壤调控技术通过对土壤进行检测和管理,可以实现对土壤中微量营养元素等的补充及平衡的调节,使植物更加健康,提高产量和品质。

2、利用智能化经营实现智慧农业结合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实现精准的灌溉、施肥、除虫等作业。

为种植业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持,最终实现生产效益的提高。

三、养殖技术的创新与应用1、绿色养殖技术采用新型环保技术,如静态吸附、生态滤池等方法,实现废弃物的分离和转化,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提高产品品质。

2、光合营养技术光合营养技术可以提高鱼类的自养能力,大大减少了投喂量,节约了饲料成本,同时还可以养殖优质、健康的水产品。

四、智能化技术的创新与应用1、智能化监测技术通过传感器监测土壤湿度、光照强度等,实现对种植环境的实时监测,及时调整。

同时,还可以实现对作物成长的追踪和监测,让种植过程更加科学。

2、智能化饲养技术通过物联网、云计算技术等手段,对饲养场进行监测,实现对养殖环境的监控,保证水质的安全和其它环境因素。

同时,还可以实现对动物的体重、健康状况等的记录。

五、结论生态农业技术在种植、养殖、智能化等方面的创新与应用,实现了生产方式和生产模式的转变,带动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尤其在当前全球气候变化严峻的形势下,生态农业技术的应用将更加展现出其广泛的前景和深刻的意义。

生态学作业

生态学作业

生态学作业农业生态学作业农学112 林世泽113131217第一章绪论1、农业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研究内容有哪些?答:研究对象:农业生态系统研究内容:研究农业生态系统的输入输出构成规律、效益与效率提高规律和系统调控规律,研究农业生态系统的演变规律等。

2、什么是农业生态系统?农业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包括哪些部分?答:(1).指以农业生物为主要成分、受人类调控、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目标的生态系统。

(2).包括生物组分和环境组分,生物组分包括:生产者、大型消费者、小型消费者;环境组分包括:辐射、气体、水体、土体等。

3、农业生态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基本功能有哪些?答:基本结构:指农、林、牧、副(农产品加工)、渔之间的量比关系,以及各业内部的物种组成及量比关系。

基本功能: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价值转化、信息传递第二章生态系统的生物结构1、了解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的含义?什么是最小因素定律?耐性定律?答:自然环境:是环境总体下的一个层次,指一切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人类活动、生产的自然界中物质和资源的总和。

人工环境:指为了满足人类的需要,在自然物质基础上,通过人类长期有意识的社会劳动,加工改造自然物质等所形成的环境体系(狭义的定义:指由人为设置边界面围合成的空间环境)最小因素定律:植物的生长取决于数量最不足的那一种营养物质。

耐性定律:把最大量和最小量限制作用概念合并为耐性定律。

2、掌握生活型、生态型、生境、生态位的含义。

答:生活型:是生物对综合环境条件的长期适应,而在外貌上和生理上出现相似性的生物类型。

生态型: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群,长期生存在不同的自然生态条件和人为培育条件下,发生趋异适应,并经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而分化形成的生态、形态和生理特性不同的可以遗传的类群。

生境:生物具体生活的环境。

生态位:生物完成其正常生活周期所表现的对特定生态因子的综合适应位置。

3、什么是种群?种群的基本特征包括哪些内容?答:种群:指在某一特定时间中占据某一特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总和。

【2017年整理】农村环境保护作业2(1-3章)答案

【2017年整理】农村环境保护作业2(1-3章)答案

农村环境保护形考作业2(第一章~第三章)一、简答题(共50分,每题10分)1、什么叫环境、农业环境?农业环境的主要组成是什么?答:环境:是指大气、水、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植物、水生生物、名胜古迹、风景游览区、温泉、疗养区、自然保护区和生活居住区。

农业环境是以农作物(或以农业生产)为主体的周围环境的各种要素的总和,它也可以由两部分组成即农业自然环境和农业的社会环境。

而且以农业自然环境为主体。

二者均是环境中一部分。

农业环境的定义是:“农业生物赖以生存的大气、水源、土地、光、热、以及农业生产者劳动与生活的环境,包括广大农村、农区、牧区、林区等”。

农业环境是以农作物为主体的周围环境的各要素之和,因此其主要组成要素如下:(1)大气环境大气环境是农业生产过程中重要的要素之一,同时也是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物质。

(2)水体环境水是各种生物赖以生存的宝贵资源。

就象大气资源一样,过去人们也认为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最廉价资源。

地球表面水资源总贮量还是相当丰富的,尽管如此, 可为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数量确很少,不及0.01%。

(3)土地资源环境我国耕地仅占世界耕地资源总量的7%,但却养活了世界上22%的人口。

(4)聚落环境聚落环境根据其性质、功能和规模可分为院落环境、村落环境和城市环境等。

2、什么是生态系统?它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生态系统有哪些特点?答:生态系统就是在一定空间中共同栖居着的所有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由于不断地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即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

一般来说,生态系统都包括下列4种主要组成成分。

(1)非生物环境;(2)生产者;(3)消费者;(4)分解者生态系统的基本特点:(1)具有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三大功能(2)具有自动调节能力。

(3)是一种开放的动态系统。

3、自然资源的分类与特点是什么?答:自然资源按其存在形态可分成三类:原生性自然资源和次生性自然资源,次生性自然资源又分为不可更新资源(非再生资)和可更新资源(再生资源)两类。

作业2农业工程概论教学课件

作业2农业工程概论教学课件
有公猪栏、妊娠母猪栏和分娩猪栏三种。
14
农业工程概论
5. 奶牛场舍饲方式有哪几种?各有什么特点? 1)拴养式
每头牛都有固定牛床拴养、就地挤奶、互相干 扰少,产奶量高、但手工操作、劳动量大、一人只 能管理10~15头奶牛,生产效率低适于小型牛场。
2)散放式
牛可以自由进出牛舍,在运动场上采食青饲 料,定时到挤奶厅挤奶并喂精饲料,管理粗放喂 料不均、产奶量低、每人可喂30-40头奶牛。
3)生物质能 广大农村生活用能在大部分地区目前 仍不得不直接燃烧秸秆、草皮、树木、畜粪等生物质 燃料,但热量利用效率很低,并对农业环境保护已构 成了严重威胁。
20
农业工程概论
3.什么是生物质能源?如何产生?如何利用? 秸秆、薪柴、人畜粪便等及其沼气、气化、裂解
产出物等能源均以生物质为原料,称为生物质能源。 生物质能源还包含农、畜产品加工及森林采伐加
2)但从另一角度出发,农业既是一个能源的巨大 消费者,又是一个能源的巨大生产者。但很多能源资 源并未得到很好的利用。有些资源未利用,而有些资 源浪费较大。
17
农业工程概论
3)农业的任务近年来已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农业已从单 纯追求温饱的农业,发展为生产性农业、加工性农业,生 态性农业三足鼎立的格局。这三者构成了完整农业的的锁 链,而能源的投入与转换是这一锁链的重要环节。
要求,采取一定措施保持其新鲜品质和风味。
6
农业工程概论
常用贮藏保鲜方式有自然冷却贮藏与人工冷却贮 藏两种。
自然冷却贮藏是利用自然条件下降温来进行贮藏, 如沟藏,通风库藏等。
人工冷却贮藏是利用机械制冷贮藏、气调贮藏, 自然冷资源冷库贮藏等。
7
农业工程概论
第二章 思考题2

农业生态学作业题

农业生态学作业题

农业生态学作业题(一)一、名词解释1.生态学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2.农业生态系统是指在人类的积极参与下,利用农业生物和非生物环境之间以及农业生物种群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合理的生态结构和高效生态机能,进行能量转化和物质循环,并按人类社会需要进行物质生产的综合体。

3.邻接效应当种群的密度增加时,在邻接的个体之间所出现的相互影响称为邻接效应。

4.群落演替生态系统内的生物群落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物种消失,另一些物种侵入,出现了生物群落及其环境向着一定方向有顺序的发展变化过程。

5.生态位是生物物种在完成其正常生活周期时所表现出的对环境综合适应的特征,即一个物种在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中的功能与地位。

6.人工辅助能人类为防止农业生态系统向自然生态系统演化,提高农业生物种群的生产力,减少消耗,人为地向系统加入的那一部分能量。

7.总初级生产力包括呼吸消耗在内的光合作用总速率,Pg=Pn+R。

8.生物小循环环境中的元素经生物体吸收,在生态系统中被多层次利用,然后经过分解者的作用,再为生产者吸收、利用。

9.社会资源指通过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创造出来的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力的人工资源,如劳力、畜力、农机具、信息等。

10.有机农业是一种完全不用或基本不用人工合成的化肥、农药、生长调节剂和家畜饲料添加剂的农业生产体系。

有机农业在可能范围内尽量依靠作物轮作、作物秸秆、家畜粪肥、豆类作物、绿肥、有机废物、含有矿物质养分的岩石和机械耕作,以保持土壤肥力和耕性,尽可能用生物防治抑制病虫和杂草的危害。

二、单选题1.1865年,(A )将两个词合并构成Oiko1ogie(生态学)一词。

A.勒特B.海克尔C.坦斯列D.奥德姆2.生态系统的能量来自太阳辐射,能量沿着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B )流动。

A.往复B.单向C.多向D.反向3.农田中的农作物属于(B )类型。

A.随机分布B.均匀分布C.集群分布D.自由分布4.一块农田、一片草地或一片森林都可以组成一个( B )。

电大一村一《农业生态基础》课程形成性考核作业答案

电大一村一《农业生态基础》课程形成性考核作业答案

电大一村一《农业生态基础》课程形成性考核作业答案======================================1. 生态概念及其内涵《农业生态基础》课程中,生态概念指的是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和内涵。

生态学研究的是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科学,主要研究生物与环境的结构、功能、相互作用及其规律。

生态学的内涵包括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生态环境及生态学原理等。

2. 农业生态系统农业生态系统是农业生产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集合体。

它由农业生产、农业生态环境以及农业生物多样性组成。

农业生态系统是一个内部相对稳定的生命体系,通过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实现农业永续发展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3. 农业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农业活动对生物多样性产生了显著影响。

一方面,农业种植和养殖过程中使用的农药和化肥对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另一方面,农业生产提供了一定的生境和食物资源,促进了部分物种的繁衍和生存。

农业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不同因素的相互作用。

4. 农业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农业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农业生产需求的前提下,确保农业生产对生态环境没有破坏,并能够长期维持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发展模式。

为了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科学合理的农业生产方式,控制农业污染,保护农田生态系统,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

5. 生态农业的发展生态农业是一种以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为目标的农业发展模式。

它强调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物多样性保护。

生态农业注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农田生态环境的改善,通过有机耕作、秸秆还田、农田生态系统调控等方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减少农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结:《农业生态基础》课程主要涵盖了生态概念及其内涵、农业生态系统、农业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以及生态农业的发展等内容。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农业生态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为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贡献自己的力量。

(完整版)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农业生态学》网络课形考网考作业及答案

(完整版)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农业生态学》网络课形考网考作业及答案

(完整版)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农业生态学》网络课形考网考作业及答案(完整版)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农业生态学》网络课形考网考作业及答案100%通过考试说明:2021年秋期电大把该网络课纳入到“国开平台”进行考核,该课程共有4个形考任务,针对该门课程,本人汇总了该科所有的题,形成一个完整的标准题库,并且以后会不断更新,对考生的复习、作业和考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给您节省大量的时间。

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

本文库还有其他网核及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

课程总成绩=形成性考核×50%+终结性考试×50%形考任务1题目1根据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干预程度不同,生态系统可分为自然生态系统、半人工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

选择一项:对错题目2以农田为中心的农业生态系统中养殖业一般比较发达。

选择一项:对错题目3属于陆地生态系统的是()。

选择一项:a.海岸生态系统b.淡水生态系统c.航天器生态系统d.森林生态系统题目4农—果模式主要是以多年生的果树和农作物如粮食、棉花、瓜果、蔬菜等间作。

选择一项:对错题目5群落在演替的进程中最后到达的稳定群落,称为顶级或顶级群落。

选择一项:对错题目6农业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生物主要是土壤微生物(细菌、真菌、放线菌)。

选择一项:对错题目7属于生态系统中生物组分的是()。

选择一项:a.土壤b.风c.玉米d.二氧化碳题目8农业生态系统是()。

选择一项:a.封闭性系统,净生产力低b.开放性系统,净生产力高c.封闭性系统,净生产力高d.开放性系统,净生产力低题目9高投入、高产出、高能耗的农业为()。

选择一项:a.石化农业b.自然农业c.生态农业d.有机农业题目10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选择一项:a.生物圈b.森林生态系统c.草原生态系统d.农业生态系统题目11青鱼、草鱼、鲢鱼、鳙鱼四大家鱼同时养殖在一个水域,容易发生竞争而导致减产。

《农业生态工程》 学历案

《农业生态工程》 学历案

《农业生态工程》学历案一、课程目标1、了解农业生态工程的概念、原理和特点。

2、掌握农业生态工程的主要技术和方法。

3、能够分析农业生态系统中的问题,并运用农业生态工程的理念和技术提出解决方案。

4、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课程内容1、农业生态工程的概念农业生态工程的定义农业生态工程与传统农业的区别农业生态工程的发展历程2、农业生态工程的原理生态系统原理物质循环与再生原理物种共生与互补原理生态位原理能量多级利用与转化原理3、农业生态工程的主要技术立体种植与养殖技术有机物多层次利用技术生物防治技术沼气池与生态厕所技术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4、农业生态工程的应用案例生态农业园区的建设与发展农田生态系统的优化山地农业生态工程水域农业生态工程5、农业生态工程的效益评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三、学习资源1、教材:《农业生态工程》、《生态学原理》等相关专业书籍。

2、网络资源:相关学术网站、科普文章、视频资料等。

3、实地考察:参观当地的生态农业园区、农场等。

四、学习活动1、课堂讲授教师讲解农业生态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通过实例分析加深学生的理解。

2、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农业生态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提出解决方案。

交流分享各小组的讨论结果,共同探讨最佳方案。

3、案例分析分析国内外成功的农业生态工程案例,总结经验和教训。

针对特定的案例,进行深入的效益评估和分析。

4、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实地考察生态农业园区或农场,了解实际的生产过程和生态工程应用情况。

要求学生撰写考察报告,总结所见所闻和心得体会。

5、项目作业布置农业生态工程设计项目,要求学生根据给定的条件和要求,设计一个农业生态工程方案。

学生进行方案展示和汇报,教师和同学进行评价和反馈。

五、学习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发言质量、小组合作能力等。

2、作业完成情况按时完成作业,作业质量高,包括对知识点的理解、应用能力等。

3、考试定期进行小测验和期末考试,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国开《农业生态学》实训1 农业生态系统结构与特征辅导资料

国开《农业生态学》实训1 农业生态系统结构与特征辅导资料

国开《农业生态学》实训1农业生态系统结构与特征辅导资料实训1农业生态系统结构与特征调查学完本课程9个单元的内容后,请在第17周结束前,完成本次实训活动,并以作业形式上传实训总结。

特别提醒:本学期共5次实训活动,选择1次完成即可。

具体选定哪次由您所在教学点(学习中心)决定。

一、目的要求通过本实训调查了解农田生态系统组成与结构,体会农业生态学讲述的种群与群落结构特征原理,加强对生态系统种群间相互关系概念的认识和理解。

二、实训内容分析典型的农田生态系统的结构,描述该系统的基本状况,明确群落的结构特征。

三、方法和步骤选择典型的农田立体种养模式,采用田间观察、农户走访及仪器测定相结合的方法,时间选择5月上旬或9月中旬。

1.根据所选择的模式(系统),结合所选择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进行农田生态系统生物与环境组分的调查,绘出农田生态系统组分图。

2.了解该系统群落的时间结构、水平结构、空间结构、营养结构以及生产结构,描述农田生态系统的各种结构特征。

3.分析该农田生态系统内主要的物种种间关系,列举3种系统内存在的有益或有害种间关系。

四、实训材料记录本、绘图纸、温度计等。

五、作业完成所选生态系统的生物与组分的分析,绘制该组分图;图例说明该农田生态系统的结构,并举例说明该系统存在的主要种间关系。

参考答案:实训总结通过本次实训,我对农田生态系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选择典型的农田立体种养模式进行调查后,我掌握了该系统的生物与环境组分的关系,绘制了农田生态系统组分图。

在调查过程中,我了解到该系统的时间结构、水平结构、空间结构、营养结构以及生产结构的特点。

通过与农户的交流,我了解到该系统内存在的有益和有害的种间关系,例如某些作物之间的共生关系以及某些作物之间的竞争关系。

在分析该农田生态系统内主要的物种种间关系时,我列举了三种系统内存在的有益或有害种间关系。

例如,某些作物与微生物之间的共生关系可以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某些作物之间的竞争关系可能导致一种作物抑制另一种作物的生长;某些作物之间的寄生关系可能导致一种作物对另一种作物的危害。

生态农业原理与应用平时作业 二

生态农业原理与应用平时作业 二

一、单选题题目1未回答满分1.00标记题目题干南方丘陵山区农业资源综合开发的主要做法是()。

①发展鱼塘—台田模式②优势资源的系列开发③发展立体农业④小流域综合治理选择一项:A. ①④B. ③④C. ②③D. ①②反馈你的回答不正确解析:鱼塘—台田模式主要是对治理低湿涝洼地有良好效果,小流域综合治理是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措施。

正确答案是:②③题目2未回答满分1.00标记题目题干下列不属于造成环境危机的原因是( )。

选择一项:A. 大力植树造林B. 环境污染C. 自然资源危机D. 人口的急剧增长反馈你的回答不正确解析:大力植树造林属于防治温室效应等环境危机的措施。

正确答案是:大力植树造林题目3未回答满分1.00标记题目题干稻→鸭→萍共作是一种新兴的生态农业模式。

其中,水生植物红萍(满江红)适生于荫蔽环境,可作为鸭子的饲料;鸭子能吃有害昆虫并供肥,促进水稻生长。

对以此模式形成的生态系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C )。

选择一项:A. 生物群落由水稻、红萍、鸭子和有害昆虫组成B. 水稻和红萍分层分布,能提高光能利用率C. 鸭子既是初级消费者,又是次级消费者D. 该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反馈你的回答不正确解析: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故A正确;鸭子吃红萍为初级消费者,鸭子又吃有害昆虫为次级消费者,故B正确;水稻和红萍占据不同空间,分层分布,能提高光能利用率,故D正确;生物群落是指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一般应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所以该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除水稻、红萍、鸭子和昆虫外,还应包括多种微生物等分解者,故错误。

正确答案是:生物群落由水稻、红萍、鸭子和有害昆虫组成题目4未回答满分1.00标记题目题干下列关于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选择一项:A. 生物必须适应其生存环境,适应环境的过程就是基因频率定向变化的过程B.在深海火山口附近存在的复杂生态系统,其生产者是一些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生物C.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增加某生态系统的生产者种类肯定有利于该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D. 生物的生命活动能影响其生存环境,对人类来说可能有利也有弊反馈你的回答不正确解析:生物对于环境首先是要适应;环境可以选择生物;其三,生物可影响环境;生物和环境只有和谐相处并保持生物多样性,两者才能稳定处于一个平衡态,这也是目前我们所倡导的和谐、低碳的目标。

农田生态系统

农田生态系统

农田生态系统考察农田中人工栽种的农作物与农业环境之间,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所构成的生态系统,称为农田生态系统。

农田生态系统是农业生态系统中最基本的亚系统,它以栽培作物种群为主体,以农田气候、土壤环境为基础,在人工辅助能量和科学技术的作用下,进行着能量和物质的转化、固定、分配和贮藏,同时消除对农作物生长发育的不利因素,提高农作物种群的生产能力,以满足人类的需要。

一、考察目的1.了解农田生态系统的特点。

2.了解生态工程思想在农业中的应用。

二、方法步骤(一)调查带学生到郊区,选择一片农田,结合以下问题,引导学生用生态学的观点,观察并记录农田生态系统中的各个组成成分。

1.农田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的主体是什么,还有哪些种类的生物是生产者?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2.农田生态系统的初级消费者有哪些?它们与农作物之间是什么关系?3.农田生态系统的次级消费者有哪些?它们与农作物是什么关系?4.人与农作物的关系是什么?5.农田生态系统的分解途径是什么?(二)结果分析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观察的结果和对上述问题的讨论出农田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和简单的能量流动图。

有许多农田生态系统的能流模式图,彼此大同小异。

1.用长横线分开地上和地下部分,最大的长方形代表生产者主体——作物种群,而小长方形表示杂草种群。

2.生产者的功能是利用太阳能(画出太阳),通过光合作用把水和二氧化碳合成碳水化合物,加入N、P等转化为蛋白质、脂肪等有机物(连接相应各线,区分来自地下和地上的)。

而作物种群和杂草种群间的两条路线,表示了它们的竞争关系。

3.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被作物分配给生长(能量贮存)和维持消耗(能量分配)两部分。

4.危害作物的食草动物(害虫等)和病菌的活动,对作物而言,则是白白地消耗能量。

5.没有画出次级消费者(可以画出连接害虫种群的食肉动物种群的方块及连接线)和分解者。

三、教学建议(一)组织教学1.有条件的学校,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访问一个生态户或生态村、生态县(类似的生态农业典型几乎全国各地都有),了解当地是如何根据生态工程思想,应用物种共生、物质分层多级利用和循环再生等原理来设计农业经济,以达到提高经济效益、防止环境破坏和促进系统的良性循环的。

农业生态学离线作业答案

农业生态学离线作业答案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农业生态学》课程作业姓名:屠江云学号:712年级:12秋农业技术推广学习中心:嘉兴农业学习中心—————————————————————————————绪论名词解释:1.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及其作用机理的学科2. 农业生态学是运用生态学基本原理和系统分析方法,研究农业生物与农业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和机理,以获得最高生物产量和最佳经济效益,又能在一定程度上维持农业再生资源持续利用的一门生态与经济相结合的综合性学科。

3. 生态系统生物与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其生存环境之间密切联系、相互作用;通过物质交换、能量转化和信息传递成为占据一定空间,具有一定结构,执行一定功能的动态平衡整体。

4. 农业生态系统指在人类的积极参与下,利用农业生物种群和非生物环境之间以及农业生物种群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合理的生态结构和高效的生态机能,进行能量转化和物质循环,并按人类的理想要求进行物质生产的综合体简答题农业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主要区别论述题1.论述生态系统的基本组分及特点农业生态系统的组成:(1)生物组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2)环境组分包括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农业生态系统的特点:1、受人类的控制 2、农业生产系统的净生产力高3、农业生态系统的组成要素简化,自我稳定性能较差4、农业生态系统是开放性系统5、农业生态系统同时受自然与社会经济双重规律的制约6、农业生态系统有明显的区域性第二章农业的基本生态关系名词解释:1.生态因子自然环境中一切影响生物生命活动的因子。

包括太阳辐射、大气圈、水圈、土壤圈。

2.阿利氏原则指每个生物都有自己最适的密度,过疏和过密都产生限制影响。

种群总是避免过分的分散和过分拥挤,使种群内个体能获得最佳的生活和生存条件。

3.顶极群落是的最终阶段,是最稳定的群落阶段,其中各主要种群的和死亡率达到平衡,的输入与输出以及生产量和消耗量(如呼吸)也都达到平衡。

生态农业原理与应用平时作业三

生态农业原理与应用平时作业三

一、单选题题目1 窦店村综合发展生态工程作为我国农村生态工程的样板,在全国推广,这主要是由于该生态工程()。

选择一项:A. 创造了较多的劳动力就业机会B. 建立了良好的物质多级循环利用程序C. 以实施沼气工程为中心D. 最早推出“无公害蔬菜”解析:窦店村的生态工程建设,既有专家指导,又有传统农业的影响和农民的创新,它适合当地经济发展的实际。

实施沼气工程是整个生态工程的中心工程,使多个生产和生活环节产生的废物被充分利用,实现物质的多级循环利用,效益好又无污染。

因此,实施沼气工程是手段,实现物质多级循环利用是目标,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是必然结果。

作为样板推广,这个生态工程有科学的操作原理是根本。

正确答案是:建立了良好的物质多级循环利用程序题目2“猪--沼--茶”是华南山地丘陵地区常见的生态农业模式,由种植(茶树)、养殖(猪)、农户(人)和沼气生产(微生物)四个子系统构成。

该生态农业模式()。

选择一项:A. 注重系统内部的自身调节作用,不需要外部投入B. 是由茶树、猪、人和微生物组成的生态系统C. 实现了物质和能量在系统中的多级循环利用D. 使整个生产过程进入了废物资源化的良性循环解析:“猪--沼--茶”生态农业模式中,猪粪及秸秆经发酵产生沼气和渣水,沼气可作燃料,渣水可为茶林和农作物施肥。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变成了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能分解植物的残枝落叶、动物的尸体及粪便的主要是细菌、真菌等这些微生物,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它们会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食物链必须都是以绿色植物开始的,该模式是属于生态农业,其特点是:结构协调、合理种养、具有良好的食物链和食物网、资源高效利用,内部良性循环,稳定持续发展。

正确答案是:使整个生产过程进入了废物资源化的良性循环题目3 下图是一个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关于该系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现代农业概论作业2

现代农业概论作业2

现代农业概论作业2------教育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现代农业概论形成性考核册一、名称解释1.生态文明:生态文明是指人们在遵循人类、自然、社会和谐发展基本规律的基础上,所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也是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的文化伦理形态。

2.种实调制:种实调制是采种后对果实和种子进行的干燥、脱粒、净种和种粒分级等技术措施的总称。

3.抚育采伐:也称抚育间伐,是指在未成熟的林分中,为了保留木创造良好的生长条件而采伐部分林木的措施。

4.饲养标准:饲养标准是根据实验测定的平均营养需要量,并参考实验条件为畜禽确定的营养供应定额。

5.配合饲料:配合饲料是指根据动物的营养需要,将多种饲料原料按照一定的饲料配方,经过规定的工艺流程加工而成的具有一定形状的饲料产品。

二、填空1、工业直接,森林汇碳2、林业经营,经营模式3、更新营造,抚育管理4、动物性蛋白质5、消化系统、消化器官、消化功能,草和粗饲料6、钙三、单项选择题1.C2.D3.C4.B5.A6.A7.D8.C9.C 10.D四、简答题1、简要说明我国森林资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森林资源总量不足(2)森林资源质量不高(3)林地保护管理压力增加(4)营造林难度越来越大2、简要说明森林抚育采伐的种类和作用。

(1)透光伐:在幼林时期的抚育采伐,有全面抚育、团装抚育和带状抚育三种。

(2)疏伐:林木从速生期开始,直至主伐前一个龄级为止的时期内,为使不同年龄阶段的林木占有适宜的营养面积而采取的抚育措施,主要有下层、上层、综合和机械四中疏伐法。

(3)生长伐:为了培育大径材,在近熟林阶段实施的一种抚育采伐方法。

抚育采伐是为了给保留木创造良好的生长条件而采伐部分林木,可以维持生态平衡、满足特殊林分的经营要求。

3、现代养禽业规模化养殖系统包括哪7个体系?(1)良种繁殖体系(2)饲料工业体系(3)禽病防治体系(4)禽舍及其设备供应维修服务体系(5)生产经营管理体系(6)产品处理、加工、销售体系(7)生态环保体系4、说明家畜不同生长时期的生长重点及对饲料的需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目11
题干
下列措施中,属于小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的事( )。
选择一项:
A. 农作物秸秆的“过腹还田”
B. 矿山废弃地的恢复
C. 治坡、治沟、修梯田,发展林业
D. 利用废弃的糖蜜酒精
解析:山区小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的生态工程强调,在治理恢复小流域生态的基础上,可持续利用小流域自然资源,将治坡、治沟、修梯田与发展草业、牧业、林业结合起来。
正确答案是:使整个生产过程进入了废物资源化的良性循环
题目5
题干
南方丘陵山区农业资源综合开发的主要做法是( )。
①发展鱼塘—台田模式②优势资源的系列开发③发展立体农业④小流域综合治理
选择一项:
A. ②③
B. ③④
C. ①②
D. ①④
解析:鱼塘—台田模式主要是对治理低湿涝洼地有良好效果,小流域综合治理是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措施。
B. 生物必须适应其生存环境,适应环境的过程就是基因频率定向变化的过程
C.
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增加某生态系统的生产者种类肯定有利于该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D. 生物的生命活动能影响其生存环境,对人类来说可能有利也有弊
解析:生物对于环境首先是要适应;环境可以选择生物;其三,生物可影响环境;生物和环境只有和谐相处并保持生物多样性,两者才能稳定处于一个平衡态,这也是目前我们所倡导的和谐、低碳的目标。
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24
题干
在同一农田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作物从空间和时间上多层次地利用空间的种植方式称之为立体种植。
选择一项:


解析:凡是立体种植都有多物种、多层次的立体利用资源进行种植的特点,都构成复合群体。
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25
题干
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的活动与繁殖,促进了土壤中有机养料的加速分解,提高了土壤供肥能力。
D. 通过兔子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
解析:兔子的同化量有三个去向:自身呼吸消耗;传递给下一营养级(狐)和被分解者分解。兔子粪便中的能量不是该营养级的同化的能量,而应该是上一个营养级的同化能量的一部分,故B错误。
正确答案是:通过兔子的粪便流入到分解者体内的能量
题目9
题干
很多农村将农作物的秸秆、生活垃圾等经发酵处理制作沼气作为清洁能源,下列属于其生态工程的是( )。
C. ①②⑤
D. ③④⑤
解析:解决粮食生产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可以从控制人口、协调人与自然关系、开发新的粮食资源、利用新技术提高作物产量等角度着手。③中增施化肥会造成一定程度的环境污染,④中开荒辟地与围湖造田都会破坏原有植被,改变当地环境甚至影响气候,故①②⑤正确,③④错误,选择B。
正确答案是:①②⑤
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30
题干
塑料大棚俗称冷棚,是一种简易实用的保护地栽培设施,被世界各国普遍采用。
选择一项:


解析:塑料大棚由于其建造容易、使用方便、投资较少,随着塑料工业的发展,所以被世界各国普遍采用。
正确的答案是“对”。
生态农业原理与应用
admin@
正确答案是:②③
题目6
题干
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选择一项:
A. 碳在生态系统中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在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循环
B. 植物枝叶腐烂后其中的矿质元素归还土壤中,属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范畴
C. 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使大气中SO2过多,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之一
D. 猫头鹰和黄鼬都捕食田鼠,猎头鼠和黄鼬有竞争关系
信息文本
二、判断题
题目14
题干
在水稻生长期,必须在插秧前开挖鱼沟、鱼凼,增加稻田容水量,以利于鱼类生长及种稻施肥、洒药。
选择一项:


解析:在水稻生长期,为解决稻鱼用水矛盾,必须在插秧前开挖鱼沟、鱼凼,增加稻田容水量,以利于鱼类生长及种稻施肥、洒药。
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15
题干
四川省的“山顶松柏戴帽,山间果竹缠腰,山下水稻鱼跃,田埂种桑放哨”模式属于丘陵山区立体开发利用模式。
D. 引入一个生性喜阴植物可以恢复入侵地原有的生态系统
解析:引入外来物种对当地生物并不一定都有害外来物种的疯长是因为当地环境适宜,且没有天敌,不一定是该物种发生了基因突变和喜光、喜阴没有绝对的关系植物之间因对阳光、水分和矿质元素的共同需求一定存在着竞争的关系。
正确答案是:该植物与被其覆盖的植物间一定是竞争关系
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21
题干
稻田养鱼是利用稻鱼互惠共生的原理,通过修建田间工程设施,在种植水稻的田中同时套养鱼类,从而获得稻、鱼双丰收的一种立体农业生产模式。
选择一项:


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22
题干
昆虫病毒可以用人工培养基培养。
选择一项:


解析:病毒是寄生在活体上的生物,而培养基是没有生命的有机物或无机物,病毒在上面不能生存。所以昆虫病毒只能在寄主活体上培养,不能用人工培养基培养。
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19
题干
在养殖业生态工程中,它的组成是否合理与优劣直接影响整个工程的结构、生产和效益。
选择一项:


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20
题干
鸡-猪-牛模式是用饲料喂鸡,鸡粪再生处理后喂猪,猪粪处理后喂牛,牛粪作农田肥料。
选择一项:


解析:因为这样可大大减少人、畜、粮的矛盾,有效地降低饲料成本。
选择一项:


解析:是依据当地的资源状况和农民长期实践中总结归纳出来的小流域综合利用立体模式。
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16
题干
物质能量多层分级利用系统型模拟不同种类生物群落的共生功能,包含分级利用和
各取所需的生物结构。
选择一项:


解析:此类系统可进行多种类型和多种途径的模拟,并可在短期内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
选择一项:
A. 提高了食物链中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B. 使整个生产过程进入了废物资源化的良性循环
C. 实现了物质和能量在系统中的多级循环利用
D. 注重系统内部的自身调节作用,不需要外部投入
解析:生态农业实现了物质循环利用,能量多级利用,提高了能量的利用效率;生态农业使整个生产过程进入了废物资源化的良性循环;该过程提高了能量的利用效率,但并没有改变能量的传递效率;生态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总是与外界进行着物质、能量与信息的交流,不断有能量和物质的输入和输出,对于生态农业而言,还必须有人力的投入。
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27
题干
在鸡-猪-鱼立体养殖模式中,投入某种鱼时,其数量不宜超过该鱼在生态系统中的环境容纳量。
选择一项:


解析:根据协调与平衡原理,在鸡-猪-鱼立体养殖模式中,投入某种鱼时,其数量不宜超过该鱼在生态系统中的环境容纳量。
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28
题干
地膜覆盖的方式依当地自然条件、作物种类、生产季节及栽培习惯不同而异。
解析:碳在无机环境中主要以CO2、碳酸盐的形式存在,在生物群落中,主要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存在。
正确答案是:碳在生态系统中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在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循环
题目7
题干
下列关于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选择一项:
A.
在深海火山口附近存在的复杂生态系统,其生产者是一些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生物
题目10
题干
为解决粮食生产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当前科学、有效的途径是( )。
① 合理开发海洋,寻找新的粮食资源
② 控制人口增长,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③ 提高粮食种植面积
⑤ 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培育具有较大光合作用效率的作物新品种
选择一项:
A. ①③④
B. ①②③
生态农业原理与应用作业二
一、单选题
题目1
题干
下面是某生态农场生产流程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选择一项:
A.能量经过多级利用,实现了生态系统能量的良性循环
B. 每一环节都获得产品,循环利用了农业有机废弃物,提高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
C.由于食物链延长,能量逐级损耗,系统总能量利用效率降低
正确答案是:
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增加某生态系统的生产者种类肯定有利于该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题目8
题干
在由草、兔、狐组成的一条食物链中,兔经同化作用获得的能量,其去向不包括( )。
选择一项:
A. 流入到狐体内的能量
B. 通过兔子的粪便流入到分解者体内的能量
C. 通过狐狸的粪便流入到分解者体内的能量
D.当蚯蚓利用食用菌杂屑并将其同化为自身的有机物时,能量就从第三营养级流入第四营养级
解析:生态农业涉及了如何调整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使其流向对人更有利的方向,实现物质的反复循环和能量的多级利用,变原料---产品---废料的模式为:原料---产品---原料---产品的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从而使每一生产环节都获得产品,提高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题中还涉及了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的问题,蚯蚓利用食用菌杂屑并将其同化为自身的有机物,并不属于捕食食物链,不构成营养级关系。
题目13
题干
某种植物原产于南美洲生性喜光、善于攀援、生长迅速后来引入我国某地导致入侵地许多植物被其覆盖后因缺少阳光而死亡。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选择一项:
A. 该植物与被其覆盖的植物间一定是竞争关系
B. 引入外来生物一定是对当地生物有害的
C. 导致该植物在入侵地疯长的原因一定是其基因发生了突变
正确的答案是“错”。
题目23
题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