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年鉴全国各省市区统计数据:1-26 全国各地区就业人员受教育程度构成(2018)
中国人口和就业全国各省市区数据:3-6 全国按行业、性别分的就业人员受教育程度构成(2018)
采矿业 Mining
总计
Total
未上过学
No Schooling
小学
Primary School
高中
Senior Secondary School
中等职业教育 Medium Vocational Education
高等职业教育 High Vocational Education
国际组织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100.0 1.6
12.9 48.5 16.9
6.5 1.4 7.9 4.2 0.2
100.0 0.2 1.7
10.9 7.6 7.1 2.2
23.3 40.1
6.8
100.0 0.4 3.1
12.2 8.8
12.4 2.6
28.3 28.5
100.0 0.3 4.4
26.7 17.3
9.8 2.0 20.7 17.3 1.6
100.0 0.9
16.8 58.5 10.9
2.9 0.6 5.4 3.7 0.2
100.0 0.5 7.4
43.3 21.0
7.7 1.6 12.3 6.0 0.2
100.0 0.3 7.1
49.6 18.3
7.0 1.5 10.1 5.9 0.2
房地产业
Real Estate
租赁和商 务服务业
Leasing and
Business Services
科学研究 和技术 服务业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Technical Services
水利、环境 和公共设施 管理业 Management
of Water Conservancy, Environment
高等职业教育对区域经济影响贡献率的实证分析——以浙江省各城市面板数据为例
高等职业教育对区域经济影响贡献率的实证分析——以浙江省各城市面板数据为例孔德兰;黄文妍【摘要】运用教育量简化指数改进法对浙江省2005-2015年11个地级市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以地级市为单位,计算劳动的产出弹性系数,得到各个地级市高等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对GDP年均增长率的贡献水平.结果显示,浙江省教育对GDP 实际年均增长率有积极贡献,但水平不高.其中,高等教育输出较强的为舟山市和杭州市,高等职业教育输出较强的为温州市与湖州市.【期刊名称】《湖州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9(041)006【总页数】9页(P12-20)【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浙江省区域经济;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作者】孔德兰;黄文妍【作者单位】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浙江杭州310000;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浙江杭州31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127;G719.2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
而《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指出,现阶段职业教育仍是教育体系中的突出短板,人才培养的类型、层次和学科专业结构与社会需求不够契合,需要进一步优先发展。
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决定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规模与速度,指导着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与课程建设,更直接地影响了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的就业流向与就业质量。
同样,高等职业教育作为区域人力资本输入的重要渠道,直接影响了地方区域经济的发展。
那么,浙江省教育对GDP实际年均增长率的贡献有多少?人才输出质量如何?职业教育在其中又起到了多少作用?本文以浙江省教育对GDP实际年均增长率的贡献为切入点,剖析其中高等教育所占的比重,计算高等教育类别下高等职业教育的贡献水平。
一、相关文献综述国内研究者对31个省际的实证研究较为多见,单独研究一个省份的职业教育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并不多。
3_1_分地区全国就业人员受教育程度构成
全国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National Total Beijing Tianjin Hebei Shanxi Inner Mongolia Liaoning Jilin Heilongjiang Shanghai Jiangsu Zhejiang Anhui Fujian Jiangxi Shandong Henan Hubei Hunan Guangdong Guangxi Hainan Chongqing Sichuan Guizhou Yunnan Tibet Shaanxi Gansu Qinghai
资料来源:2008年11月劳动力调查资料(下表同)。 Data Source:Labor Force Survey in Nov.2008.The same applies to the tables following.
初中 Junior Secondary School
高中 Senior Secondary School
大学 专科 College
大学 本科 University
研究生 及以上 Graduate and Higher Level
47.7279510890246 12.717193107536 4.37561976865742 2.27240255928207 0.20723790770345 33.9836996789331 25.1790565571746 14.448011854779 15.2630279081255 3.08718202025191 41.8716669533804 27.266471701359 9.77120247720626 6.39944950971959 0.774126956820919 57.4508642229721 11.0739032997604 3.23278637850648 1.58419412173823 0.224105509904433 57.8755933666235 13.8524135380063 5.09216447814561 2.00974045989766 7.39781764379508E-02 47.2501158659045 13.1855399351151 5.63880735362274 2.1319326432875 4.63463618105979E-02 51.9521464973655 13.4102098989375 6.9275287207394 4.56076703809277 0.228902133540641 49.3307324947871 17.2327974709087 4.72186722270801 2.75105939328715 0.1614313580413 54.3135568930926 15.028183815802 4.51418744625967 1.89643641922232 6.20999331231489E-02 34.6417514374171 26.5479876160991 14.6727111897391 12.8151260504202 1.71384343210969 50.228897089737 14.1705984023917 4.30933806698743 2.120801606951 0.198533190078012 42.4281198253801 12.0389884088514 5.59235285262683 3.11229866024387 0.199458076170405 46.6186960720182 7.87465345917827 2.91561536305018 1.06843597171604 0.074759368283338 39.7330083642608 12.0755553093669 4.42031795269484 2.77516202293248 0.216030576635462 42.9680223533064 14.2546680267885 4.86539229165743 1.94704395263228 9.75739566239411E-02 52.5196511252288 13.2245791608341 3.62334445999785 1.85564050105883 0.129212878216862 59.0704502868623 11.7739100198968 3.43655224370738 0.987115343751811 4.63615817026291E-02 44.4354587869362 14.6034214618974 4.37325038880249 2.46034214618974 0.220839813374806 48.1184857004913 14.4755900144841 3.93910993723552 1.51089148277527 0.159041208713186 51.9427928016909 18.2822037413824 5.38095332161271 3.05789858364775 0.308160322383106 53.7778106837449 10.3283604190575 2.6987006256247 0.958797615962685 6.29326620516048E-02 53.90625 15.1654411764706 4.18198529411765 1.65441176470588 0.229779411764706 43.6857234110508 9.65186841264772 2.60619610348132 1.28393484509741 4.47141488342383E-02 39.6376413747667 8.32107170308554 2.26858460524871 0.94652465136708 9.44328538486878E-02 38.0218204169441 5.8341443425703 3.10915330635661 1.34200686369923 5.12216360190544E-02 32.5432671169911 6.1233462568448 2.09840521203885 0.891322594827931 1.59878492345817E-02 11.1570247933884 0.964187327823691 0.34435261707989 44.8821262325442 13.3840532559187 5.73602282396516 2.72786425747034 0.450472996646479 35.5227108868061 8.8536409516943 3.47512617159337 1.57894736842105 0.115356885364095 28.1865284974093 9.01554404145078 6.14853195164076 2.9706390328152 0.138169257340242
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
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目录1. 内容概括 (2)1.1 研究背景 (2)1.2 文献综述 (3)1.3 研究目的与方法 (5)2. 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概述 (6)2.1 当前国内就业市场概况 (7)2.2 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统计 (8)2.3 不同毕业专业就业情况对比 (9)2.4 就业区域分布与城市选择偏好 (11)3. 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的因素 (12)3.1 经济环境对就业的影响 (13)3.2 政策法规的角色 (15)3.3 高校课程设计与就业指导 (16)3.4 社会对毕业生能力和技能的需求 (17)4. 就业形势的挑战与机遇 (18)4.1 技能缺口与职业培训 (19)4.2 新兴行业与传统行业并存下的选择 (21)4.3 毕业生创业环境与机会分析 (22)4.4 国际就业市场的机会与限制 (24)5. 对策与建议 (25)5.1 为高校毕业生提供针对性的就业指导 (27)5.2 推动就业市场的灵活性与包容性 (28)5.3 提升毕业生核心竞争力 (30)5.4 促进高校与企业间的合作与对接 (31)6. 结论与未来展望 (32)6.1 研究总结 (33)6.2 未来趋势预测 (34)6.3 对于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36)1. 内容概括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毕业生数量的逐年增加,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的焦点。
本分析报告旨在揭示当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探讨影响就业的主要因素,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通过对近年来的就业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和预测,报告将揭示就业市场的供需变化,深入探讨专业、性别、地区、学历层次等因素对就业形势的影响。
报告还将评估不同行业、职业对毕业生的吸纳能力,并基于市场趋势为高校教育改革和毕业生职业规划提供参考。
报告还将关注政府和高校如何通过政策支持和创新服务来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以促进高校毕业生更好地适应日益激烈的就业环境。
1.1 研究背景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始终是社会关注的焦点,横亘于 graduates 面前的一系列挑战引发了广泛的思考和讨论。
国内地域就业现状分析报告
国内地域就业现状分析报告引言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就业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国内各地的就业现状对于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影响。
本报告旨在分析当前国内地域就业的现状,并探讨造成差异的原因。
一、就业人口规模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截至2021年底,全国就业人口总规模达到8.9亿人,比上年增加200万人。
其中,城镇就业人口为4.8亿人,农村就业人口为4.1亿人。
尽管就业总规模持续扩大,但城乡之间的就业差距依然存在。
二、就业结构差异1. 一二三产业比重不同根据数据分析,国内不同地域的就业结构存在明显差异。
发达地区,特别是一线城市,服务业的比重较高,而农业和制造业的比重较低。
相比之下,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则以农业和制造业为主导。
这种差异导致了不同地域就业结构的差异。
2. 技能水平差异另外,不同地域的人才供给和需求不平衡也造成就业结构的差异。
发达地区的人才储备丰富,技术水平普遍较高,而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的技术人才相对不足。
这导致发达地区更容易吸引高技能人才和外来人口,而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则更多依赖低技能劳动力就业。
三、就业质量差异1. 薪资待遇差异尽管就业总规模增加,但不同地域的就业质量差异依然存在。
发达地区的平均工资普遍较高,而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的平均工资偏低。
这种差异导致了不同地域的生活水平和消费能力的差距。
2. 就业稳定性差异就业稳定性也是影响就业质量的重要因素。
发达地区的企业普遍规模较大,就业相对稳定。
相比之下,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的企业规模偏小,就业岗位多为中小型企业,存在相对较高的就业不稳定性。
四、就业差异的原因1. 地理位置和资源禀赋不同地域的就业差异首先源于地理位置和资源禀赋的差异。
发达地区由于交通便利、资源丰富以及政策优惠,更容易吸引投资和人才,从而形成了较高的就业水平和就业质量。
2. 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也是造成就业差异的重要原因。
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较快,产业结构更加先进,就业机会更多。
中国劳动年鉴2017全国各省市区指标:全国劳动统计主要指标
#国有单位 城镇集体单位 其他单位
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元)
#国有单位 城镇集体单位 其他单位
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元) #国有单位 城镇集体单位 其他单位
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年末人数(万人)
Total Population (10 000 persons) Population Above 16(10 000 persons) Economically Active Population(10 000 persons) Employment (end of year, 10 000 persons) Urban Employment Urban Unit Employment
137462 113296
80091 77451 40410 18062.5 6208.3 481.4 11372.8 18980
37041 112007.8
40387.9 2239.4
69380.5 62029
65296 46607 60906 63241 1)自2009年始,“城镇单位就业人员 工资和总“城额镇”和单“位城就镇业单人位员就平业均人劳员动平报均酬工” 。往年本年鉴及相关资料中1994-2008
指标统计口径相同。 2)2013年部分经济类型单位、部分行 业就业人员数、工资总额变动较大,系 范围所致(以下相关表同)。
a)Since 2009, “Total wages of the urban units employment” and “Average wage of
indicators above.
b)In 2013, some units by status of registration, some employment by
中国劳动统计年鉴2021
中国劳动统计年鉴2021中国劳动统计是一本反映全国劳动力情况的参考图书,包括劳动力的劳动力基本情况、劳动力的人口特点、劳动力的地区分布、劳动力的收入构成、劳动力的教育程度、劳动力的体力劳动特点、劳动力的性别特点、劳动力的劳动力运动与社会保障、劳动力的劳动力行业特点等内容。
《中国劳动统计年鉴2021》对全国劳动力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促进了劳动力的优化配置,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020年,中国经历了前所未有的重大疫情,经济重心也从产业转向了服务业。
然而,劳动力的结构仍然符合传统观念,农业劳动力仍然占据主导地位,非农业劳动力仍然滞后。
因此,未来几年中国劳动力结构仍将处于变革状态,农村劳动力和农民工继续逐步发展,城市劳动力将继续增长,尤其是专业技术人员人口结构将大幅改变。
2020年,中国劳动力就业总量从2019年的9.8亿人达到10亿人,居世界第一。
2020年末,中国劳动力中农村劳动力占比仍然较高,为45.5%;农民工约占24.2%。
非农业劳动力的就业量仍然较低,为29.8%,就业人口中,小微企业为主要就业人口,占比26.3%,大中型企业占比仅为3.6%。
2020年,中国劳动力的教育水平,在全球排名也持续攀升,中国2.5%的劳动力拥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全球排名位居第二,仅次于美国。
在中国劳动力中,就业人口中上进步学历也日益提高,大学以上学历占比12.8%,高中以上学历占比72.4%,初中以下学历占比14.9%。
此外,中国劳动力的性别构成也在不断变化,女性劳动力的比例有所增加,男性劳动力比例有所下降,处于性别平衡状态,男女比例为1:1.02。
2020年,中国劳动力人均收入稳步增长,全年人均收入为107605元,比上年增长3.1%。
从收入构成上看,薪酬收入和其他收入仍然是收入的主要来源,薪酬收入占比74.8%,其他收入占比25.2%。
随着中国劳动力结构的调整,对劳动力收入的期望也日益提高,改善劳动力收入水平,提高劳动力的实际购买力,也是中国政府正在着力调整的重要方向。
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2016目录【精选资料】
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2016目录【精选资料】《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2009》目录(中英文对照附电子版)是一部以全面反映我国人口和就业状况为主的资料性年刊,收集了全国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口就业统计的主要数据,同时附录了世界部分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数据。
年鉴内容分为八部分:综合数据、2008年全国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数据、2008年劳动力抽样调查主要数据、2008年城镇单位就业人员统计数据、2008年全国户籍统计人口数据、2008年全国计划生育统计人口数据、世界部分国家及地区人口和就业统计数据、2008年人口变动和劳动力调查制度说明及主要统计指标解释。
第一部分综合数据1-1 各地区人口数1-2 按性别分人口数1-3 按城乡分人口数1-4 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1-5 各地区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1-6 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人口基本情况1-7 各地区人口平均预期寿命1-8 全国历年人口密度1-9 全国劳动统计主要指标1-10 分城乡就业人员年末人数1-11 分产业就业人员年末人数1-12 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及失业率(年末登记数)1-13 分地区城镇登记失业人员数(年末登记数)1-14 分地区城镇登记失业率(年末登记数)1-15 分行业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年末人数1-16 分登记注册类型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年末人数 1-17 分行业城镇单位女性就业人员年末人数 1-18 分登记注册类型城镇单位女性就业人员年末人数 1-19 分地区城镇单位使用的农村劳动力年末人数 1-20 分地区城镇单位使用的农村劳动力年末人数(国有单位) 1-21 分地区城镇单位使用的农村劳动力年末人数(城镇集体单位)1-22 分地区城镇单位使用的农村劳动力年末人数(其他单位) 1-23 分行业城镇单位使用的农村劳动力年末人数 1-24 分登记注册类型职工平均工资及指数 1-25 分登记注册类型职工平均实际工资指数 1-26 分行业职工平均工资1-27 分地区职工平均工资1-28 国内生产总值及构成1-29 国内生产总值指数第二部分 2007年全国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数据 2-1 各地区人口数及人口自然变动情况2-2 各地区人口的城乡构成2-3 全国分年龄、性别的人口数2-4 全国城市分年龄、性别的人口数2-5 全国镇分年龄、性别的人口数2-6 全国乡村分年龄、性别的人口数2-7 各地区人口年龄构成和抚养比2-8 各地区城市人口年龄构成和抚养比2-9 各地区镇人口年龄构成和抚养比2-10 各地区乡村人口年龄构成和抚养比2-11 各地区户数、人口数、性别比和平均家庭户规模 2-12 各地区城市户数、人口数、性别比和平均家庭户规模2-13 各地区镇的户数、人口数、性别比和平均家庭户规模 2-14 各地区乡村户数、人口数、性别比和平均家庭户规模 2-15 各地区按家庭户规模分的户数2-16 各地区城市按家庭户规模分的户数2-17 各地区镇按家庭户规模分的户数2-18 各地区乡村按家庭户规模分的户数2-19 各地区家庭户类别2-20 各地区城市家庭户类别2-21 各地区镇家庭户类别2-22 各地区乡村家庭户类别2-23 全国家庭户人数和户主的年龄、性别构成 2-24 各地区分性别、受教育程度的人口2-25 各地区城市分性别、受教育程度的人口 2-26 各地区镇分性别、受教育程度的人口2-27 各地区乡村分性别、受教育程度的人口 2-28 各地区分性别的15岁及以上文盲人口 2-29 各地区城市分性别的15岁及以上文盲人口 2-30 各地区镇分性别的15岁及以上文盲人口 2-31 各地区乡村分性别的15岁及以上文盲人口 2-32 全国15岁及以上人口分年龄、性别的婚姻状况 2-33 全国城市15岁及以上人口分年龄、性别的婚姻状况 2-34 全国镇15岁及以上人口分年龄、性别的婚姻状况 2-35 全国乡村15岁及以上人口分年龄、性别的婚姻状况 2-36 各地区分性别、婚姻状况的人口2-37 各地区城市分性别、婚姻状况的人口2-38 各地区镇分性别、婚姻状况的人口2-39 各地区乡村分性别、婚姻状况的人口2-40 全国育龄妇女分年龄、孩次的生育状况(2006年11月1日至2007年10月31日) 2-41 全国城市育龄妇女分年龄、孩次的生育状况(2006年11月1日至2007年10月31日) 2-42 全国镇育龄妇女分年龄、孩次的生育状况(2006年11月1日至2007年10月31日) 2-43 全国乡村育龄妇女分年龄、孩次的生育状况(2006年11月1日至2007年10月31日) 2-44 全国分年龄、性别的死亡人口状况(2006年11月1日至2007年10月31日) 2-45 全国城市分年龄、性别的死亡人口状况(2006年11月1日至2007年10月31日) 2-46 全国镇分年龄、性别的死亡人口状况(2006年11月1日至2007年10月31日) 2-47 全国乡村分年龄、性别的死亡人口状况(2006年11月1日至2007年10月31日) 2-48 各地区分性别的各种户口状况人口2-49 各地区城市分性别的各种户口状况人口2-50 各地区镇分性别的各种户口状况人口2-51 各地区乡村分性别的各种户口状况人口2-52 各地区60岁及以上分性别、主要生活来源的人口2-53 各地区城市60岁及以上分性别、主要生活来源的人口2-54 各地区镇60岁及以上分性别、主要生活来源的人口2-55 各地区乡村60岁及以上分性别、主要生活来源的人口2-56 全国60岁及以上分年龄、性别、主要生活来源的人口2-57 全国城市60岁及以上分年龄、性别、主要生活来源的人口2-58 全国镇60岁及以上分年龄性别、主要生活来源的人口2-59 全国乡村60岁及以上分年龄、性别、主要生活来源的人口第三部分 2007年劳动力抽样调查主要数据3-1 分地区全国就业人员受教育程度构成3-2 分地区全国男性就业人员受教育程度构成3-3 分地区全国女性就业人员受教育程度构成3-4 按年龄、性别分的全国就业人员受教育程度构成3-5 按受教育程度、性别分的全国就业人员年龄构成3-6 按行业、性别分的全国就业人员受教育程度构成3-7 按职业、性别分的全国就业人员受教育程度构成 3-8 按受教育程度、性别分的全国就业人员职业构成 3-9 按年龄、性别分的全国就业人员就业身份构成3-10 按就业身份、性别分的全国就业人员年龄构成 3-11 按受教育程度、性别分的全国就业人员就业身份构成 3-12 按就业身份、性别分的全国就业人员受教育程度构成 3-13 按年龄、性别分的城镇就业人员就业身份构成 3-14 按就业身份、性别分的城镇就业人员年龄构成 3-15 按受教育程度、性别分的城镇就业人员就业身份构成 3-16 按就业身份、性别分的城镇就业人员受教育程度构成 3-17 按年龄、性别分的城镇就业人员行业构成 3-18 按行业、性别分的城镇就业人员年龄构成3-19 按受教育程度、性别分的城镇就业人员行业构成 3-20 按行业、性别分的城镇就业人员受教育程度构成 3-21 按年龄、性别分的城镇就业人员职业构成 3-22 按职业、性别分的城镇就业人员年龄构成 3-23 按受教育程度、性别分的城镇就业人员职业构成 3-24 按职业、性别分的城镇就业人员受教育程度构成 3-25 城镇就业人员调查周平均工作时间3-26 城镇男性就业人员调查周平均工作时间3-27 城镇女性就业人员调查周平均工作时间3-28 按年龄、性别分的城镇就业人员工作时间构成 3-29 按受教育程度、性别分的城镇就业人员工作时间构成 3-30 按户口性质、性别分的城镇就业人员工作时间构成 3-31 按就业身份、性别分的城镇就业人员工作时间构成 3-32 按行业、性别分的城镇就业人员工作时间构成 3-33 按职业、性别分的城镇就业人员工作时间构成3-34 按年龄、性别分的城镇失业人员失业原因构成 3-35 按失业原因、性别分的城镇失业人员年龄构成 3-36 按受教育程度、性别分的城镇失业人员失业原因构成 3-37 按失业原因、性别分的城镇失业人员受教育程度构成 3-38 按年龄、性别分的城镇失业人员受教育程度构成 3-39 按受教育程度、性别分的城镇失业人员年龄构成 3-40 按年龄、性别分的城镇失业人员寻找工作方式构成 3-41 按受教育程度、性别分的城镇失业人员寻找工作方式构成 3-42 按年龄、性别分的城镇失业人员失业前的行业构成 3-43 按受教育程度、性别分的城镇失业人员失业前的行业构成 3-44 按年龄、性别分的城镇失业人员失业前的职业构成 3-45 按受教育程度、性别分的城镇失业人员失业前的职业构成 3-46 按受教育程度、性别分的城镇失业人员未工作时间构成 3-47 按年龄、性别分的城镇失业人员未工作时间构成第四部分 2007年城镇单位就业人员统计数据 4-1 各地区分行业国有单位就业人员数4-2 各地区分行业城镇集体单位就业人员数4-3 各地区分行业其他单位就业人员数第五部分 2007年全国户籍统计人口数据5-1 各地区总户数、总人口5-2 各地区市总户数、总人口5-3 各地区县总户数、总人口5-4 各地区镇总户数、总人口5-5 各地区非农业、农业人口5-6 各地区市非农业、农业人口5-7 各地区县非农业、农业人口5-8 各地区镇非农业、农业人口5-9 按总人口排序的市及人口数5-10 按非农业人口排序的市及人口数第六部分 2007年全国计划生育统计人口数据 6-1 各地区分孩次计划生育率与上年同期比较 6-2 各地区已婚育龄妇女领证情况及避孕率与上年同期比较 6-3 各地区采用各种节育措施人数6-4 各地区采用各种节育措施人数与上年同期比较 6-5 各地区采取各种避孕措施分布6-6 各地区采取各种避孕措施分布与上年同期对比 6-7 各地区实施各种节育手术的例数6-8 各地区实施各种节育手术例数与上年同期对比第七部分世界部分国家及地区人口和就业统计数据一、世界部分国家人口和就业统计数据7-1 年中人口数7-2 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7-3 人口年龄构成7-4 人口、社会和经济指标7-5 全部就业人数7-6 全部女性就业人数7-7 第一产业就业人数7-8 第二产业就业人数7-9 第三产业就业人数7-10 失业人数7-11 制造业平均工资7-12 消费价格指数二、香港特别行政区人口和就业统计数据 7-13 人口主要指标7-14 分行业全部就业人数 7-15 分职业全部就业人数 7-16 按年龄分组的失业人数 7-17 按失业前行业分的失业人数 7-18 按失业前职业分的失业人数 7-19 非农行业工人日工资率 7-20 非农行业管理人员月工资率 7-21 非农行业周工作小时 7-22 分行业职业伤害情况 7-23 消费价格指数三、澳门特别行政区人口和就业统计数据 7-24 人口主要指标?7-25 分行业全部就业人数 7-26 分职业全部就业人数 7-27 按年龄分组的失业人数 7-28 按失业前行业分的失业人数 7-29 按失业前职业分的失业人数 7-30 非农行业平均工资7-31 非农行业周工作小时 7-32 分行业职业伤害情况 7-33 消费价格指数四、台湾省人口和就业统计数据 7-34 台湾省面积及人口主要指标 7-35 分行业全部就业人数 7-36 失业人数和失业率7-37 非农行业工人月工资率 7-38 非农行业月工作小时7-39 分行业职业伤害情况7-40 消费价格指数第八部分 2007年人口变动和劳动力调查制度说明及主要统计指标解释以下是附加文档,不需要的朋友下载后删除,谢谢高二班主任教学工作总结5篇高二班主任工作总结1本学期,我担任高二(14)班班主任。
EPS数据库介绍
《EPS数据库介绍》北京福卡斯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2015年1月1.世界贸易数据库(Worl d Trade Database) (2)2. 世界能源数据库(Worl d Energy Database) (2)3. 世界宏观经济数据库(World Macro Economy Database) (2)4. 世界经济发展数据库(World Economy Development Database) (2)5. 非洲经济发展数据库(Africa Economy Development Database) (3)6. 欧亚经济发展数据库(Euro-Asia Economy Development Database) (3)7. 世界教育数据库(World Education Database) (3)8. 中国宏观经济数据库(China Macro Economy Database) (3)9中国对外经济数据库(China Foreign Economic Database) (4)10中国劳动经济数据库(China Labour Economic Database) (4)11. 中国财政税收数据库(China Finance and Taxation Database) (4)12. 中国金融数据库(China Finance Database) (5)13. 中国固定资产投资数据库(China Investment in Fixed Assets Database) (5)14. 中国上市公司数据库(China Listed Company Database) (5)15. 中国商品贸易数据库(China Commodity Trade Database) (6)16. 中国地区贸易数据库(China Regional Trad e Database) (6)17. 中国行业贸易数据库(China Industry Trad e Database) (6)18. 中国贸易指数数据库(China Trad e Index Database) (6)19. 中国商品交易市场数据库(China Commodity Exchange Market Database) (7)20. 中国农林数据库(China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Database) (7)21. 中国三农数据库(China Rural Areas、Agriculture, and Peasantry Database) (7)22. 中国农产品成本收益数据库(China Agricultural Products Cost-benefit Database) 823. 中国工业经济数据库(China Industry Economy Database) (8)24 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China Industry Business Performance Database) (8)25 中国工业行业数据库(China Industry Database) (8)26. 中国工业产品产量数据库(China Industry Product Output Database) (9)27. 中国第三产业数据库(China Tertiary Industry Database) (9)28. 中国科技数据库(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 ogy Database) (9)29. 中国高技术产业数据库(China High Technol ogy Industry Database) (9)30. 中国卫生数据库(China Health Database ) (10)31. 中国交通数据库(China Transportation Database) (10)32. 中国环境数据库(China Environment Database) (10)33. 中国海洋数据库(China Marine Database) (11)34. 中国教育数据库(China Education Database) (11)35. 中国旅游数据库(China Tourism Database) (11)36. 中国能源数据库(China Energy Database) (11)37. 中国国土资源数据库(China Land and Resources Database) (12)38. 中国建筑业数据库(China Construction Industry Database) (12)39. 中国房地产数据库(China Real Estate Database) (12)40. 中国城乡建设数据库(China Urban-Rural Construction Database) (13)41. 中国区域经济数据库(China Regional Economy Database) (13)42. 中国城市数据库(China City Database) (13)43. 北京社会发展数据库(Beijing Social Development Database) (14)44. 重庆社会发展数据库(Chongqing Social Devel opment Database ) (14)45. 内蒙古社会发展数据库(Inner Mongolia Social Development Database ) (14)1.世界贸易数据库(World Trade Database)世界贸易数据库,数据来源于联合国统计司(署)、中国海关,是用于进行国际贸易分析的必不可少的数据库。
我国在业人口受教育程度分析
!"
人口教育
! 西北人口 "#$%&’($ )")*+,$-".
于广大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非常不利!
"$$’()’’’ 年 "在 业 人 口 中 "大 专 以 上 文 化 程 度 女
性占所有在业女性人口的比例大幅度提高" 由 "*)+上
升到 ,*-!+! 男性在业人口大专以上文化的由 )*,$+上
升到 %*,%+"但占相应在业人口的比重仍然很小! 十年
小学 文盲半文盲
在业人口 !+,,
"(+,%
!"+)’
*(+.!
.+"!
失业人口 %+’"
*"+.’
%(+$(
$+%(
’+),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 年和 (’’’ 年人口普查数据%
二!不同性别的在业人口受教育程度变化不同
’五普(数据显示!男性在业人口中初中所占比重为
!%+$(-!高 出 女 性 %*,+,(-&$+* 个 百 分 点 " 初 中 以 下 受
)’*"% 个百分点!这种文化程度构成"有利于国家决策的
民主化和科学化"也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 而其他职
业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均在 %+以下"尤其是第五
表 ! 不同职业的在业人口受教育水平分布情况 单位"+
职业分类 受教育程度 大专以上 中专#高中 初中
小学
中国劳动力的受教育状况
• 2008年美国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高达13.6年, 高于中国5.1年,与之对应劳动生产率是中国 的8倍,虽然劳动年龄人口仅为中国的1/5,但 创造的GDP总量是中国的3.4倍。过度依赖 劳动人口数量和低成本竞争优势的发展方 式难以持续,必须通过提升劳动力质量应对 劳动力规模减少,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持久 动力,实现劳动力从低成本型向高质量型战 略转变。”
最新报告称中国劳动力高等教育程 度仅为7.2% 度仅为
• 由于人口城镇化水平低,劳动力就业结构落后 于产业结构。2008年全国人口城镇化水平为 45.7%,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劳动力就业结构 落后,第一、二、三产业就业比重分别为 39.6%、27.2%、33.2%,明显滞后于产业结构 发展。劳动力性别结构均衡,年龄结构趋于稳 定。2008年男性劳动力占50.06%,女性49.94%, 女性就业率73%,居世界前列。劳动力年轻化 特征明显, 劳动力受教育程度较低,初中及 以下受教育程度的劳动力为79.4%,高中程度 为13.4%,高等教育程度仅为7.2%。
过度依赖劳动人口数量和低成本竞争优势的发展方式难以持续必须通过提升劳动力质量应对劳动力规模减少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持久动力实现劳动力从低成本型向高质量型战略转变
中国劳动力的受教育状况
中国劳动力目前的状况
• 中国过去近30年的高速增长,既得益于改革开放带来的 “制度红利”,也得益于巨大的“人口红利”。国企改 制已经走入尾声,农村劳动力持续十多年的“进城史” 依然在浩荡持续。虽然还面临着譬如户籍制度、农民工 定居城市等诸多问题,不可否认的是,中国的劳动力市 场正在转入一个相对彻底的市场时代。 • 官方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累计实现新增 城镇就业人员629万人,完成全年目标的70%,但全年 劳动力就业缺口仍然有1200万。在持续两位数的发展速 度背后,中国的就业状况到底如何?劳动力供求的“刘 易斯拐点”是否即将到来?对未来10年的中国而言,这 将是近30年来的一个重大国情变化,它和中国的产业政 策,经济发展模式以至整个宏观经济都将紧密相关。
劳动教育调研调查问卷模板
尊敬的参与者:您好!为了全面了解我国劳动教育的现状、效果以及存在的问题,我们特设计此问卷。
本问卷旨在收集您对劳动教育的看法和意见,以期为我国劳动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本问卷采取匿名方式,您的个人信息和回答将严格保密。
请您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感受,认真填写以下问题。
一、基本信息1. 您的性别:(1)男(2)女2. 您的年龄段:(1)18岁以下(2)18-25岁(3)26-35岁(4)36-45岁(5)46-55岁(6)55岁以上3. 您的职业:(1)学生(2)教师(3)企业员工(4)公务员(5)其他二、劳动教育认知4. 您对劳动教育的理解是什么?(1)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2)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和劳动态度(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4)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5)以上都是5. 您认为劳动教育对个人成长的意义是什么?(1)提高生活自理能力(2)增强社会责任感(3)培养独立思考能力(4)提高综合素质(5)以上都是6. 您认为我国劳动教育存在哪些问题?(1)劳动教育课程设置不合理(2)劳动教育师资力量不足(3)劳动教育实践环节薄弱(4)劳动教育评价体系不完善(5)其他三、劳动教育实施7. 您所在学校/单位是否开展劳动教育?(1)是(2)否8. 您认为学校/单位在劳动教育方面做得如何?(1)很好(2)较好(3)一般(4)较差(5)很差9. 您认为学校/单位在劳动教育方面的主要做法有哪些?(1)开设劳动教育课程(2)组织劳动实践活动(3)开展劳动技能竞赛(4)举办劳动讲座(5)其他10. 您认为学校/单位在劳动教育方面的不足有哪些?(1)劳动教育课程内容单一(2)劳动实践活动组织不力(3)劳动技能竞赛形式单一(4)劳动讲座质量不高(5)其他四、劳动教育评价11. 您认为学校/单位在劳动教育评价方面做得如何?(1)很好(2)较好(3)一般(4)较差(5)很差12. 您认为劳动教育评价应关注哪些方面?(1)劳动技能(2)劳动态度(3)团队合作精神(4)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5)其他五、建议与期望13. 您对我国劳动教育改革有何建议?(1)加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2)提高劳动教育师资水平(3)丰富劳动教育实践活动(4)完善劳动教育评价体系(5)其他14. 您对我国劳动教育的未来发展有何期望?(1)提高劳动教育的地位(2)加强劳动教育的普及程度(3)培养更多热爱劳动、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4)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5)其他感谢您参与本次问卷调查,您的宝贵意见将对我们研究劳动教育问题提供重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