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甘肃省支柱产业调查与分析

合集下载

甘肃未来支柱产业发展趋势

甘肃未来支柱产业发展趋势

甘肃未来支柱产业发展趋势甘肃未来支柱产业发展趋势一、引言甘肃是中国西北地区的重要省份,其地理位置独特,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文化遗产。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甘肃作为一个重要的战略合作伙伴,其经济发展也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

在未来的发展中,甘肃需要找到适合自身特点的支柱产业,以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政策环境、产业结构、资源优势等方面,分析甘肃未来支柱产业的发展趋势,并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

二、政策环境的变化(一)国家政策的扶持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实施,甘肃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域之一,将受益于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

国家将加大对甘肃的投资力度,提供资金、技术和人才支持,以推动甘肃的经济发展。

此外,国家还将大力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通过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扶持力度,加快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步伐。

这将为甘肃提供更多的机遇和发展空间。

(二)环保政策的强化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国家对环境保护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甘肃作为生态环境脆弱的区域,将面临更加严格的限制和要求。

甘肃未来发展的支柱产业需要具备环保意识和技术,能够实现“绿色发展”。

只有在环保政策的指导下,甘肃的支柱产业才能够可持续发展。

三、产业结构优化的方向(一)农业产业的发展甘肃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

未来,甘肃的农业产业将继续发展,重点推进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在农业产业的发展中,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通过提高农产品加工技术,加工出高附加值的农产品,提高农民的收入。

2.推进农业科技创新。

加强农业科研力量的建设,提高农产品的生产效率和质量。

3.发展有机农业。

通过采用有机农业技术,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二)旅游业的发展甘肃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自然景观,具有独特的旅游资源。

未来,甘肃的旅游业将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

在旅游业的发展中,可以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打造旅游品牌。

2024年甘肃省能源市场环境分析

2024年甘肃省能源市场环境分析

2024年甘肃省能源市场环境分析一、引言能源市场是指以能源为主要商品的交易市场,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甘肃省作为中国西北地区的重要能源供应地和能源消费地,在能源市场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本文将对甘肃省能源市场的环境进行分析,以期为甘肃省能源市场的发展提供参考。

二、甘肃省能源资源概况甘肃省位于中国西北地区,拥有丰富的能源资源。

甘肃省的主要能源资源包括煤炭、天然气、水力能源和太阳能资源等。

其中,煤炭和水力能源是甘肃省能源市场的主要支柱资源,为甘肃省的能源供应提供了重要保障。

三、甘肃省能源市场发展现状1. 能源供需形势甘肃省的能源供需形势呈现出供需矛盾较为严重的状态。

虽然甘肃省拥有丰富的能源资源,但由于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能源需求增长速度较快,能源供应压力逐渐增大。

此外,甘肃省能源市场的消费结构也存在问题,能源消费主要集中在传统高耗能产业上,对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较低。

2. 能源市场体系甘肃省的能源市场体系相对薄弱,市场主体数量较少,市场规模有限。

目前,甘肃省的能源市场以传统的煤炭市场和电力市场为主,其他能源市场尚处于初级阶段。

缺乏多元化的能源市场体系限制了甘肃省能源市场的发展。

3. 环境政策支持甘肃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政策和支持能源市场发展的政策。

例如,加大对清洁能源的扶持力度,推广可再生能源的利用,鼓励能源科技创新等。

这些政策的出台为甘肃省的能源市场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政策支持。

四、甘肃省能源市场发展建议1. 加强能源供给保障能力为了解决甘肃省能源市场供需矛盾较为严重的问题,甘肃省政府应加强能源供给保障能力。

通过加大能源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力度,提高能源供应能力,满足甘肃省经济发展对能源的需求。

2. 推动能源市场多元化发展甘肃省应积极推动能源市场的多元化发展,打破传统的煤炭和电力市场的垄断地位。

通过发展新兴能源市场,如天然气市场和太阳能市场等,提高能源市场的竞争力,促进能源市场的健康发展。

甘肃铝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甘肃铝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甘肃铝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近年来,甘肃省铝产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

作为我省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铝产业在促进经济增长、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增加就业岗位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下面,我将就甘肃铝产业的发展情况进行汇报。

首先,甘肃省铝产业的产能持续增长。

截至目前,我省铝产业的总产能已经达到了XX万吨,占据了全国铝产能的一定比重。

在产能扩张的同时,我省还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了铝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其次,甘肃省铝产业的技术水平不断提升。

近年来,我省加大了对铝产业技术创新的投入力度,通过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和自主研发,不断提高了铝产业的生产工艺水平和产品质量,推动了铝产业向高端、精细化方向发展。

再次,甘肃省铝产业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

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提升,我省铝产业也在不断加大对环保设施建设和治理工作的投入,减少了铝产业对环境的污染,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的双赢。

此外,甘肃省铝产业的国际合作不断深化。

我省积极参与“一
带一路”倡议,加强与国际铝业企业的合作交流,拓展了铝产业的
国际市场,提升了我省铝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最后,甘肃省铝产业的发展仍面临一些挑战。

比如,铝产业的
资源约束、市场竞争压力、环保标准提升等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加
强研究和解决。

总的来看,甘肃省铝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面临一些
挑战和问题。

我们将继续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大技术改造和装备
更新力度,提升铝产业的整体竞争力,推动铝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以上就是对甘肃铝产业发展情况的汇报,希望各位领导和同事
们能够给予关注和支持,共同推动我省铝产业迈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甘肃省产业结构分析

甘肃省产业结构分析

甘肃省产业结构分析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海南大学毕业论文(设计)题目:甘肃省产业结构分析学号: 310022姓名:王文杰年级: 2009级学院:旅游学院系别:旅游管理系专业: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指导教师:李洁琼完成日期: 2013 年 05 月 15 日摘要改革开放以来,甘肃省产业结构摆脱了改革开放以前“农业基础薄弱,工业大而全,第三产业发展严重滞后”的局面,并且取得实质性的进展,使甘肃省产业结构向优化和升级的方向发展。

本文采用偏离份额分析法,以甘肃省内各地级行政区域作为研究产业结构的空间单元,选取各地区2004-2010年三次产业的地区生产总值作为研究数据,对省内各地区经济增长差异进行分析。

分析显示,在甘肃省各地级行政区域空间单元中,各地区第一产业在本区域经济增长中属于衰退部门,在产业结构上竞争力不明显,但大部分地区具有区位竞争力。

第二产业是各地区经济增长中的高速增长部门,区域经济增长中产业结构的优势明显,而第三产业在地区间发展不均衡,各地区在结构上的优势不明显,但大部分地区具有区位优势。

根据偏离份额分析的结果再结合甘肃省整体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分析,提出对甘肃省产业结构优化的建议。

关键词:产业结构;偏离份额分析法;甘肃省Abstract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e industrial struct ure of Gansu province has shaked off the state that ag ricultural infrustructure was weak, industires were large and all-inclusiv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hird industry was seriously stagnant before and substantial progress has been made, which have made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of Gansu province develop in the orientation of optimization and upgrade. Based on the method of Shift-Share Method,this paper analyzed the economic growth disp arity of all regions in Gansu province by making local-level administrative districts as research unit and choos ing reginal total output value in 2004-2010 as research objective.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s ome findngs have been made. Firstly, the primary industr y in each region is getting weak with unobvious competi tive power in industrial structure, but most areas still have location competition power. Secondly, the second i ndustry is an increasingly growing department in the eco nomic growth of each area and this advantage is obvious . Thirdly,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hird industry is unb alanced. the advantage on structure in every region is unobvious, but most regions own advantages in paper pu 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i ndustrial structure in Gansu province according to the r esults of Shift-Share Method, together with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tate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in province.Keywords: Industrial structure; Shift -Share Method; Gansu Province目录1引言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甘肃省行业调研报告

甘肃省行业调研报告

甘肃省行业调研报告甘肃省是中国西北地区的一个省份,其独特的地理和气候条件为其发展提供了独特的机遇和挑战。

本文将对甘肃省的行业进行调研,重点关注农业、能源、旅游和文化产业。

首先,甘肃省的农业是该省人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

由于甘肃省地处内陆,天然的水资源相对有限,因此农业发展面临较大的困难。

然而,甘肃省采取了一系列创新的措施来应对这些困难。

例如,该省推广了高效的灌溉技术,通过节约水资源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此外,甘肃省还加大了农业科技研发的投入,提高了农作物的抗病虫害和适应性。

通过这些努力,甘肃省的农业产值逐年增长,并为该省提供了丰富的农产品。

其次,能源是甘肃省的另一个重要行业。

甘肃省拥有丰富的太阳能、风能和水能资源,这使得该省成为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重要基地。

例如,甘肃省的兰州市建设了多个太阳能发电站,有效利用阳光资源并提供清洁能源。

此外,甘肃省还积极开发风能和水能资源,以满足国内外的能源需求。

甘肃省的能源行业发展迅速,为该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再次,旅游业和文化产业也在甘肃省得到了快速发展。

甘肃省是中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之一,拥有丰富的历史遗迹和自然景观。

著名的敦煌莫高窟和嘉峪关长城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为了进一步推动旅游业的发展,甘肃省积极开展旅游宣传和设施建设,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

此外,甘肃省还注重文化产业的发展,通过举办艺术展览和文化节活动,展示本地的传统文化和艺术作品。

这些努力为甘肃省的经济增长和文化传承做出了巨大贡献。

综上所述,甘肃省的行业发展多样化,并且在农业、能源、旅游和文化产业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然而,甘肃省仍面临许多挑战,如水资源短缺和交通不便等。

因此,甘肃省应继续加大投入,加强技术创新和基础设施建设,推动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为该省的经济繁荣和人民的福祉做出更大贡献。

甘肃省经济发展现状

甘肃省经济发展现状

甘肃省经济发展现状甘肃省是中国西北地区经济发展最为重要的地区之一,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甘肃省经济发展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

以下将从经济总体发展、重点产业和对外开放等方面介绍甘肃省经济发展的现状。

首先,从经济总体发展来看,甘肃省经济保持了较快的增长势头。

2018年,甘肃省的GDP总量达到了1.62万亿元,比上年增长了6.1%。

发展速度位列全国第22位,增速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

这主要得益于甘肃省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结构优化。

其次,甘肃省的重点产业发展取得了重要突破。

农业是甘肃省的一大支柱产业,甘肃省积极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农业现代化。

农业结构调整不断加快,农产品优势不断凸显。

同时,甘肃省还大力发展工业和服务业。

在工业方面,甘肃省坚持走资源型工业转型升级之路,发展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

在服务业方面,甘肃省加快发展旅游、文化创意、健康养老等现代服务业,不断提升服务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

最后,甘肃省在对外开放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

甘肃省紧紧围绕“一带一路”倡议,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和对外交流。

甘肃省与中亚和东欧国家的贸易合作不断深化,与巴基斯坦、蒙古等国家的交通、能源、农业等领域的合作也取得了重要突破。

此外,甘肃省还大力推进全省自贸试验区建设,吸引更多外资和高端人才进驻。

总之,甘肃省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是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区域之间发展存在差距。

其次是产业结构不够合理,传统产业仍然占据比重较大。

还有环境污染问题亟待解决。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甘肃省政府进一步加强政策引导,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升级,加大生态环保力度。

未来,甘肃省将继续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不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高质量发展。

同时,甘肃省还将继续推进对外开放,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加大对外投资力度,吸引更多外资和先进技术,实现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甘肃省宏观经济与社会发展基础数据分析报告

甘肃省宏观经济与社会发展基础数据分析报告

甘肃省宏观经济与社会发展基础数据分析报告一、GDP增长情况根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过去五年间,甘肃省的GDP总量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

2024年至2024年,甘肃省的年均GDP增长率约为6.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二、产业结构特点甘肃省的产业结构较为特殊,主要以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为主。

在这五年间,第一产业(农业)的贡献度略有下降,而第二产业(工业)的贡献度有所提高。

这一变化可能与甘肃省政府鼓励发展现代农业和推动工业化进程的政策密切相关。

同时,第三产业(服务业)在甘肃省的经济中起到了重要的支撑和推动作用。

尤其是随着旅游业和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第三产业对甘肃省经济增长的贡献度逐年上升。

这表明甘肃省正积极推动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从传统的农业和重工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

三、就业情况五年来,甘肃省的就业形势逐渐改善,就业人口规模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

各类企事业单位和城乡居民就业环境不断改善,尤其是在农村地区,农民转产就业和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取得了积极进展。

同时,就业结构也在逐渐优化。

服务业的就业人口比例逐年增加,而农业和工业的就业人口相对减少。

这一变化与产业结构的变化是相互关联的,显示了甘肃省正朝着经济结构升级和就业结构转型的目标前进。

四、社会发展指标五年来,甘肃省在社会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教育水平得到提高,基础教育普及率不断提高,高等教育毛入学率逐年增加,为培养优秀人才奠定了基础。

卫生医疗条件也得到改善,医疗资源更加均衡分布,健康保障覆盖面扩大。

此外,甘肃省还大力倡导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

在过去五年中,能源消耗强度明显下降,非化石能源占比逐步提高,环境质量逐渐改善。

这些举措为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品质提高提供了保障。

综上所述,甘肃省在过去五年中的宏观经济与社会发展取得了一系列积极成果。

然而,也需要注意到在一些方面,如人均GDP水平、产业升级速度等方面仍存在一定差距。

未来,甘肃省需要进一步核心竞争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更上新台阶。

甘肃省主导产业的选择及其发展对策研究

甘肃省主导产业的选择及其发展对策研究

( 主导产业选择 的方法 一)
1 影响力 系数 。影 响力系数是反 映国 民经济 .
某一部 门增加一个单位最终使用 时, 国民经 济各 对
・ 收稿 日期 :0 6— 3— 9 20 0 0
作者简介 : 红(95一 , , 王秋 16 ) 女 河南洛 阳人 , 西北师 范大 学经济 管理 学院副教 授 , 主要从事投 入产 出分析 、 动经济学 劳 等方面的研究。

影 响力 系 数 31 31
16 .2
14 4 .6 6
部 门名称 电力 、 热力 的 生产和供应业
系 数 度 442 .83

毳l j =
, l置
I= l ’
交通运输 及仓储 业 33 9 .9 1
化 学工业 84 74

中的互b 为列 昂惕夫逆矩阵的第 j 列之和;
关 键词 : 导产 业 ;感 应度 系数 ; 响 力 系数 主 影 中图分 类号 :174 F 2 .2 文献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号 :094 3 (06 0 -020 10 -80 20 )20 1-3
近年来 ,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 甘肃省经
部 门所产生的生产需求波及程度。影响力系数一般
济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 是 , 产业结构高级化程度 较低 , 主导产业序列不合理等问题依然存在 , 而且随 着甘肃经济的进 一步发 展 , 这些 问题会更加 凸现。
所以, 如何形成特色突 出的主导产业并带动甘肃经 济的全面发展 , 已成为甘肃经济发展中的一个关键
性 的 问题 。

用符号 F表示 , j 计算公式为 :
第l 9卷 第 2期
甘肃省主导产业的选择及其发展对策研究’

甘肃发展调研报告

甘肃发展调研报告

甘肃发展调研报告甘肃发展调研报告一、背景介绍甘肃是中国华西地区的一个省份,位于黄河上游地区。

本次调研主要关注甘肃的经济发展状况以及相关产业的情况。

二、经济发展状况甘肃是中国西部地区发展最早、基础最好的省份之一。

在过去几年,甘肃的经济发展取得了大规模的变革和增长。

根据统计数据,甘肃的GDP在过去十年中保持了10%以上的增长率。

这主要得益于甘肃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推动下,甘肃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新兴产业蓬勃发展。

三、新兴产业发展情况1. 农业:甘肃是中国西北地区的农业大省,具有得天独厚的农业资源。

近年来,甘肃农业发展呈现出不同寻常的活力。

农产品的种植和养殖技术不断提高,产量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同时,农村电子商务的兴起为甘肃的农产品销售提供了新的渠道和机会。

2. 旅游业:甘肃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遗迹,是中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近年来,甘肃政府积极推动旅游业的发展,通过加大宣传推广力度,提升旅游设施和服务水平,吸引了大量游客的到访,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增长。

3. 新能源产业:甘肃是中国重要的新能源基地之一。

在风能、太阳能等领域,甘肃一直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政府对新能源产业的大力支持,使得甘肃的新能源装机容量逐年增加,不仅为当地经济带来了可观的收益,也对整个中国的能源结构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四、面临的挑战1. 经济结构不平衡:尽管甘肃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其经济结构依然较为单一,主要依赖资源型产业。

这导致甘肃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较为容易受到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

2. 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尽管甘肃政府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资源,但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甘肃的基础设施仍然存在巨大的差距,这影响了甘肃在全国范围内的竞争力。

五、建议与展望1. 提升产业创新能力:甘肃应加大对高技术产业的培育和支持力度,提升企业的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加快转型升级。

2. 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甘肃应加大对人才引进和培养的力度,提高本地人才的素质和竞争力,为产业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持。

甘肃经济发展现状

甘肃经济发展现状

甘肃经济发展现状甘肃是我国西北地区的一个省份,位于黄河上游,是一个资源丰富的地区。

近年来,在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甘肃的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首先,甘肃的主要产业之一是农业。

由于地形复杂,甘肃的农业以畜牧业为主,尤其以养羊业为特色。

甘肃的羊肉、奶制品等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非常有竞争力。

同时,甘肃还大力发展粮食种植和水果产业,不断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

此外,甘肃的工业发展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甘肃是中国的重要能源基地,拥有丰富的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资源。

近年来,甘肃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尤其是风能和太阳能,使该地区的能源结构逐渐优化。

同时,甘肃也在大力发展装备制造、冶金和化工等传统工业,加快推进产业升级和转型。

此外,甘肃还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是一个重要的旅游目的地。

甘肃的丹霞地貌、峡谷和沙漠风光吸引了众多游客的关注。

甘肃还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如莫高窟和嘉峪关等,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

然而,甘肃的经济发展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甘肃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与东部沿海地区的差距依然较大。

甘肃的技术创新能力和产业链水平相对较低,制约了经济的发展速度和质量。

其次,甘肃的生态环境也面临严重的压力。

甘肃的生态环境脆弱,草原退化、沙漠扩张等问题依然存在,严重制约了农牧业和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甘肃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一方面,甘肃加大了技术创新和产业链升级的力度,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例如,甘肃正在推进数字经济的发展,培育电子商务和互联网经济等新兴产业。

另一方面,甘肃加强了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

甘肃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加大了草原退化治理和沙漠化防治的力度。

同时,甘肃还积极推动绿色产业的发展,加大了对清洁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的支持力度。

总的来说,甘肃的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仍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

在未来,甘肃将继续加大改革开放的力度,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经济发展的高质量和可持续性。

甘肃省经济工作总结

甘肃省经济工作总结

甘肃省经济工作总结前言本文将对甘肃省的经济工作进行总结和分析。

通过对甘肃省经济发展的概述、主要成就和存在的问题的分析,希望能够提出一些建议,为甘肃省今后的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一、概述甘肃省位于中国西北地区,是一个地处边疆的省份。

经济发展起步较晚,但在过去几年中,甘肃省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甘肃省的主要经济支柱产业包括农业、能源和旅游业。

此外,甘肃省还面临着一些挑战,如经济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

二、主要成就在过去几年中,甘肃省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绩。

首先,农业领域取得了较大的发展,粮食产量逐年增长,农民收入稳步提高。

其次,能源产业得到了一定的扩展,特别是在可再生能源方面的投资和开发。

甘肃省还大力发展旅游业,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增长。

此外,政府还加大了对教育、医疗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三、存在的问题然而,甘肃省的经济发展仍然面临一些问题。

首先,产业结构不合理,过于依赖传统农业和资源型产业。

这导致了甘肃省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区域差距较大。

其次,环境污染问题也比较严重,特别是在能源和化工行业。

此外,甘肃省的基础设施建设仍然相对滞后,限制了经济的发展潜力。

四、建议为了进一步促进甘肃省的经济发展,我提出以下建议:1.调整产业结构,加大对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持力度,减少对传统农业和资源型产业的依赖。

2.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加强对污染企业的治理和监管,推广清洁能源的使用。

3.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提高交通、通信和水利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

4.加大对教育、科技和人才培养的投入,提高人力资源的质量和素质。

5.加强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地区差距,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五、结论甘肃省作为一个地处边疆的省份,经济发展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

然而,通过总结和分析甘肃省的经济工作,我们可以发现,甘肃省在过去几年中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绩。

同时,我们也意识到甘肃省在经济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通过提出一些建议,希望能够为甘肃省未来的经济发展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甘肃省经济发展分析

甘肃省经济发展分析

甘肃省经济发展分析甘肃省位于中国西北地区,是中国边疆内陆省份之一。

作为一个多山地区,甘肃省地理环境对其经济发展带来了许多挑战。

然而,甘肃省的经济在过去几年中取得了显著的进展,本文将对甘肃省的经济发展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甘肃省的地理特点和资源优势甘肃省地处中国西北内陆地区,是一个多山的省份。

山地占据了该省总面积的70%以上,其余为河谷和盆地。

这种地理环境为当地的生态系统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例如水力资源、土地资源和矿产资源。

甘肃省的资源优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水力资源:甘肃省的山脉众多,拥有许多河流和湖泊。

这些水资源为当地的农业生产和水力发电提供了重要支持。

2. 土地资源:尽管山地和河谷地形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一定的限制,但甘肃省的土地资源仍然十分丰富。

适宜的土壤质量和良好的气候条件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3. 矿产资源:甘肃省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其中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铜、铁等。

这些矿产资源为当地的工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二、甘肃省的经济特点和发展趋势1. 农业发展:甘肃省是中国重要的农业产区之一。

由于地理环境的限制,甘肃省的农业主要以粮食种植和牧业为主导。

然而,近年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政府的支持,甘肃省的农业生产水平逐渐提高。

2. 工业发展:甘肃省的工业发展相对滞后,但近年来有了明显的改善。

该省政府鼓励发展能源、化工、机械制造等行业,并为外来投资者提供了一系列优惠政策。

3. 旅游业发展:甘肃省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如莫高窟、敦煌莫高窟、兰州中山桥等。

近年来,甘肃省的旅游业得到了迅速发展,成为该省的重要经济支柱之一。

4. 区域发展:甘肃省地域广阔,区域发展不平衡是一个存在的问题。

为了促进全省经济的均衡发展,甘肃省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的区域发展政策,例如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投资力度、建设交通基础设施等。

三、甘肃省的经济发展问题和对策尽管甘肃省的经济在过去几年中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亟需解决。

甘肃省主导产业选择分析研究

甘肃省主导产业选择分析研究

甘肃省主导产业选择分析研究作者:蔺爽来源:《企业文化》2013年第03期摘要:主导产业的选择与培育经济发展与产业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何选择和培育主导产业作为一项重要的产业政策已经引起许多省市的重视,对各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战略意义。

本文以甘肃省为例,将影响力和感应系数都大于l的产业部门作为主导产业,从而确定甘肃省未来的主导产业,为甘肃省产业规划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关键词:主导产业产业关联影响力系数感应度系数一、引言在产业划分中,经常分为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主导产业强调的是边际增量产出的带动效应,选择方法是根据产业关联度、收入弹性、技术进步、增长率等;支柱产业强调的是总产出的贡献作用,选择方法是根据国民生产总值中的产值比重。

本文依据投入产出表计算出甘肃省各产业的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将影响力和感应系数都大于l的产业部门作为主导产业,,从而确定甘肃省未来的主导产业,为甘肃省产业规划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二、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分析(一)影响力系数影响力系数是反映国民经济某一部门增加一个单位最终使用时,对国民经济各部门所产生的生产需求波及程度其高低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产业部门的发展对国民经济可能产生的带动作用的大小,一般用符号Fi表示,计算公式为:(二)感应度系数感应度系数是反映国民经济各部门均增加一个单位最终使用时,某一部门由此而受到的需求感应程度,也就是需要该部门为其他部门的生产提供的全部投入量。

其反映的是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对某一个产业部门产品的需求与依赖程度,也反映了该部门在整个国民经济产业链中所居的地位,一般用符号E;表示,计算公式为:三、甘肃省主导产业选择实证分析(一)甘肃省产业影响力系数2007年,国内的投入产出表将全国的国民经济划分为42个部门,由影响力系数的计算公式,我们计算出了各个产业部门的影响力系数并且按照影响力系数大小给出了排名(取前5名)。

如下表所示:由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影响力系数排名前三的分别是:第一,产业编号15的金属制品,影响力系数为1.5926;第二,产业编号11的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影响力系数为1.5754;第三,产业编号13的建筑业。

甘肃产业体系特征及其调整建议

甘肃产业体系特征及其调整建议

甘肃产业体系特征及其调整建议论文报告题目一:甘肃产业体系的现状概述随着我国近年来的发展,甘肃省经济在不断发展壮大,产业体系也不断拓展,但是由于历史遗留问题,产业结构不够完整,各个产业之间协同配合有待加强,很难形成整体完整的产业链。

目前,甘肃省主导产业仍然以传统制造业为主,新兴产业发展相对滞后。

针对该问题,建议甘肃省应注重新兴产业的发展,通过政策引导、科技创新等途径推动新兴产业的繁荣发展,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题目二:甘肃省区域产业协同发展分析由于地区差异,甘肃省区域产业发展不平衡,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差距也较为明显。

因此,甘肃省应该加强产业协同发展,利用区域优势,加强合作,推动各地经济共同发展。

建议采取多种途径推动产业协同发展,比如设立现代农业园区、引进高新技术企业等,尽可能利用各地资源,打造产业协同的局面。

题目三:甘肃省传统制造业的升级换代传统制造业作为甘肃省主导产业之一,承担了一定的经济贡献,但其发展面临的问题也较多,比如产品同质化严重、技术水平低下等,需要进行升级换代。

建议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替代传统制造业的职业技能,对行业内外人才进行创业培训,提升产业转型升级的能力。

题目四:甘肃省服务业的发展作为现代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业在甘肃省的发展具有广阔的前景与机会。

针对该类产业的发展,甘肃省应通过引进优质的生产厂商、设施、人才等来打造具有竞争力的生产体系。

建议通过政府引导与激励市场运作相结合的手段,推进服务业的构建,促进生产方式、经营模式和产业布局的优化。

题目五:甘肃省工业产业的协作转型甘肃省现有工业企业规模大、数量多,但总体规模尚小,不具备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高质量基础。

针对此问题,应促进企业间的协作,推进企业升级换代,加速经济转型升级。

建议甘肃省打造高技术产业园区,加强企业间的合作,提高产能和市场竞争力,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体系。

案例一:建设丝路经济带,提升产业整合效应近年来,甘肃省通过建设丝路经济带,引入了大量国内外的生产厂家、资本等,进一步提升了产业整合效应,推动了产业链的完整性和协同性。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背景下甘肃省支柱产业体系研究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背景下甘肃省支柱产业体系研究
的粗 放投入 , 整体低 度 化的产 业结构 严重制 约甘 肃经济 的可 持续 发展 。 如何 在 新时 期根据地 域优势 改变经济 增长方 式,特 别是 在 石油 化工 业 、 有色 冶金 业 、 食 品工业 、 装 备 制造 业等传 统 主导产 业持 续 增长 , 文 化产 业 、 高 新技 术 等新 兴产 业快速 发展 的背 景下 , 如何合理 地调 整现存 产 业, 重新构 建甘 肃省 支柱性 产业体 系对 甘肃省 经济发 展具 有很 强
1 3 . 5 1: 5 0 . 2 8: 3 6 . 2 1 、 1 3 . 8: 4 6 . 0 : 4 0 . 2及 1 4 . 0: 4 0 . 9 :
思 考 开始 于 2 0世纪 8 O年代 ,到 目前 为 止 尚未形 成统 一 的
定论 。 从 表述 考量 , 应该 为对 区域 经济 的长期 发展起 到支 撑
比来 讲 , 集 约 型经 济增 长方式 其 主要依 靠 因素是 新技 术 、 新
工艺 、 新市 场等 科技含 量 的提升来 实现 区域经 济 的发 展 。
横 向来看 , 2 0 1 3年全 国增长 率 7 . 7 % ,甘肃 经 济增 长 速
度 高于全 国平 均水平 。在西 部 2 0 1 3年度 增长 率分别 是陕 西
衡、 经 济结 构性 矛 盾 突 出 、 整 体 产业 现代 化 程 度低 、 资 源 综 合利 用率 不高 、 环境污 染严 重等社 会成 本的上 升 。
( 2 ) 支 柱 型 产 业 内 涵 。国 内 学 术 界 对 于 支 柱 产 业 理 论 的
肃 省高 于此水 平 。
( 二) 传 统三大 产业从 2 0 1 1 —2 0 1 3年 依次 为
l 1 %、 宁夏 自治 区 9 . 8 %、 新 疆 自治 区 1 1 . 1 %、 青海 1 0 . 8 %, 甘

新常态下甘肃省支柱产业的调查与分析

新常态下甘肃省支柱产业的调查与分析

新常态下甘肃省支柱产业的调查与分析“十二五”以来,在国际竞争日益严峻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发展己迎来新常态。

甘肃省的工业经济发展也呈现出由高速增长向中高速转化的趋势,传统产业的利润空间不断被压缩,开始逐渐摆脱过重依赖资源禀赋的发展传统;而战略型新兴产业开始不断挖掘技术优势、能源优势等。

面对新形势,综合考虑甘肃省的发展现状,有必要对支柱产业进行战略性调整。

一、甘肃省支柱产业的形成(一)甘肃省传统支柱产业的最初形成在我国“一五时期”至“三五时期”,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导向促成了甘肃省传统支柱产业的形成。

例如,在“一五”计划时期,我国对甘肃省投建了七个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在这一基础上, 甘肃省后来形成了以石油化工、装备制造、有色冶金等为支柱产业的重化工业。

随着“三五”时期大环境的变化,我国将沿海企业向内地迁移,这就使得甘肃省支柱产业再次实现重化集聚。

总体来看,甘肃省的支柱产业形成基木是以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国家备战策略的需要,在发展路径上采取了嵌入式的方式展开。

这种方式过渡到市场经济环境中,必然会受到商品供需规律的影响。

(二)甘肃省支柱产业的调整和提升在改革开放初期,甘肃省对企事业单位进行新建、迁建和重点改造,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石油化工、装备制造、有色冶金等支柱产业的形成与发展。

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甘肃省对支柱产业进行了调整,涉及有色冶金、石油化工、能源等支柱产业的企业完成了改制和提升,大部分国有大中型企业也实现了扭亏为盈。

总体而言,在改革开放初期,虽然激活了甘肃省的经济活力,但大企业过大,直到现在,该地区的装备制造业、有色冶金等重化工业是其支柱产业。

(三)甘肃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推进甘肃省在对传统的支柱产业进行战略性调整和优化时,也开始了对新兴产业的重视,主要集中在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生物医药等领域。

为此,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通过了一系列措施对其予以扶持, 如加大资金投入,鼓励企业的自主创新,提供相关的科技普及和技术支持以及产业配套和园区建设等。

甘肃6大致富产业调研情况

甘肃6大致富产业调研情况

甘肃6大致富产业调研情况近期甘肃省隆重举行了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

在此次大会上,省人大常委会报告了贫困地区富民产品培育情况,其中有六个特色产业成农致富项目。

昨日,召开的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听取了省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关于全省贫困地区富民产品培育情况的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指出,省人大常委会调研组近期先后深入平凉、定西、临夏3个市(州)、6个县及部分乡镇、龙头企业、合作社和贫困村,对贫困地区富民产业培育情况进行了调研。

调研发现,目前草食畜、优质林果、高原夏菜、马铃薯、中药材、现代种业等六大特色产业,已经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

记者从调研报告中获悉,我省各地目前的草食畜、优质林果、高原夏菜、马铃薯、中药材、现代种业等六大特色产业,已经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

2015年,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519元,较上年增长13.2%,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7个百分点;贫困家庭人均经营性净收入达到2401元,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达到29.2%。

全省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近2500家,其中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1100多家,加工能力超过1400万吨,马铃薯、牛羊肉、中药材、苹果、蔬菜、啤酒大麦、玉米制种、牧草等特色富民产业加工体系基本形成。

全省已有1232个乡镇建立了劳务工作站,超过90%的行政村确定了劳务信息联络员,共建立劳务基地5909个,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劳务工作体系。

2015年,全省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1975元,占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8.5%。

其衍生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顺利推进,预计年底前可基本完成各项任务。

目前全省土地流转面积1136万亩,流转率达23.5%。

据调研了解,目前全省贫困地区特别是集中连片特困片区的富民产业培育还存在基础条件依然比较薄弱、科技支撑能力仍然不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面临一些困难、农村金融创新亟待加强等一些困难和问题,需要尽快研究解决。

甘肃最新调研报告

甘肃最新调研报告

甘肃最新调研报告根据最新调研报告显示,甘肃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积极进展。

下面将就报告内容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甘肃省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报告指出,甘肃省GDP总量稳步增长,2019年增长率达到了6.7%,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0.5个百分点。

甘肃省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对经济增长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同时,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也取得了明显进展,农业产值提高,农民收入稳步增长。

报告还强调了甘肃省在改善民生方面所做的努力。

政府加大了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等领域的投入,提高了人民的生活质量。

教育方面,甘肃省各级各类教育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教育水平不断提高。

医疗方面,甘肃省加快了医疗体系的建设,提高了医疗服务水平,也加强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建设,方便了广大群众就医。

社会保障方面,甘肃省实施了多项惠民政策,加强了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工作。

此外,报告还指出甘肃省积极保护生态环境,推进绿色发展。

甘肃省加强了生态建设,维护了生态安全,促进了可持续发展。

报告强调了甘肃省在水资源管理、大气污染治理和土壤污染防治方面所取得的成果,有效改善了环境质量。

然而,报告也提到了一些甘肃省当前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报告指出,甘肃省的经济发展仍然存在一定的不平衡和不充分,城乡发展差距较大,特别是一些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滞后,人口流失严重。

此外,甘肃省在科技创新和人才引进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

综上所述,甘肃省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政府应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加强产业升级和创新能力,提高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推动可持续发展。

同时,加强教育和医疗方面的投入,改善人民生活状况。

此外,也需要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确保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甘肃可行性报告

甘肃可行性报告

甘肃可行性报告一、背景介绍甘肃位于中国西部,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省份。

甘肃省地处黄河流域,素有“西部明珠”之称。

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甘肃也在不断探索发展之路,致力于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本报告将就甘肃省目前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析,探讨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可行性。

二、经济发展现状甘肃省是中国西部地区的重要经济区域,拥有丰富的资源和独特的区位优势。

目前,甘肃省的主要经济支柱产业包括农业、工业和旅游业。

农业是甘肃省的支柱产业之一,主要种植小麦、玉米、水稻等粮食作物。

工业方面,甘肃省以矿产资源开发和加工为主,煤炭、有色金属等是该省的主要工业产品。

旅游业是甘肃省的朝阳产业,以丝绸之路文化和自然景观为主要吸引点,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

三、发展潜力分析甘肃省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文化底蕴,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首先,甘肃省地处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域,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优势,有利于开展国际贸易和文化交流。

其次,甘肃省的旅游资源丰富,拥有莫高窟、鸣沙山、嘉峪关等多个知名景点,吸引了大量游客。

再者,甘肃省在新能源、农业科技等领域也有所突破,为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四、发展建议为了实现甘肃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提高农业产值和农民收入水平。

2.加强对旅游业的投入,提升旅游服务水平,打造更多具有吸引力的旅游景点。

3.加强对科技创新的支持,推动新能源、农业科技等领域的发展,提高技术含量。

4.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生态宜居的城市和乡村。

五、结论甘肃省作为中国西部的重要经济区域,具有丰富的资源和独特的区位优势。

通过加大对农业、旅游业和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以及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甘肃省未来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相信在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甘肃省将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目标作出新的贡献。

甘肃化工产业发展的看法

甘肃化工产业发展的看法

甘肃化工产业发展的看法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甘肃省的化工产业也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化工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对于促进经济增长、提高产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甘肃化工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前景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我们来看甘肃化工产业发展的现状。

目前,甘肃省的化工产业已经初具规模,涵盖了有机化工、无机化工、精细化工等多个领域。

甘肃省拥有丰富的资源优势,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为化工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在产业布局方面,甘肃省已经形成了以兰州市为中心,酒泉、天水、白银等地为支撑的产业集群。

此外,甘肃省还积极引进了一批知名化工企业,提高了产业的整体水平。

然而,甘肃化工产业发展仍然面临一些问题。

首先,技术创新能力相对较弱。

虽然甘肃省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但在高新技术领域的创新能力相对较弱。

这导致了甘肃省的化工产品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

其次,环境保护问题依然突出。

化工产业的发展往往伴随着环境污染问题,甘肃省也不例外。

虽然甘肃省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环境保护,但仍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

此外,甘肃省的化工产业结构还不够优化,高端产品比例较低,产品附加值有待提高。

然而,甘肃化工产业的发展前景仍然值得看好。

首先,甘肃省的化工产业仍然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甘肃省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可以为化工产业提供稳定的原材料供应。

此外,甘肃省还加大了对创新企业的扶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

这将为甘肃化工产业的升级提供有力支撑。

其次,甘肃省积极推动绿色发展,加大了环境保护力度。

政府加大对环保设施建设和环境治理的投入,有力推动了化工产业向绿色、低碳的方向发展。

最后,甘肃省还积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大对高端化工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力度。

这将进一步提高甘肃化工产业的附加值,增强产业竞争力。

甘肃化工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面临一些问题。

然而,随着政府的支持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推动,甘肃化工产业的发展前景仍然值得期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常态下甘肃省支柱产业的调查与分析“十二五”以来,在国际竞争日益严峻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发展已迎来新常态。

甘肃省的工业经济发展也呈现出由高速增长向中高速转化的趋势,传统产业的利润空间不断被压缩,开始逐渐摆脱过重依赖资源禀赋的发展传统;而战略型新兴产业开始不断挖掘技术优势、能源优势等。

面对新形势,综合考虑甘肃省的发展现状,有必要对支柱产业进行战略性调整。

一、甘肃省支柱产业的形成(一)甘肃省传统支柱产业的最初形成在我国“一五时期”至“三五时期”,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导向促成了甘肃省传统支柱产业的形成。

例如,在“一五”计划时期,我国对甘肃省投建了七个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在这一基础上,甘肃省后来形成了以石油化工、装备制造、有色冶金等为支柱产业的重化工业。

随着“三五”时期大环境的变化,我国将沿海企业向内地迁移,这就使得甘肃省支柱产业再次实现重化集聚。

总体来看,甘肃省的支柱产业形成基本是以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国家备战策略的需要,在发展路径上采取了嵌入式的方式展开。

这种方式过渡到市场经济环境中,必然会受到商品供需规律的影响。

(二)甘肃省支柱产业的调整和提升在改革开放初期,甘肃省对企事业单位进行新建、迁建和重点改造,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石油化工、装备制造、有色冶金等支柱产业的形成与发展。

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甘肃省对支柱产业进行了调整,涉及有色冶金、石油化工、能源等支柱产业的企业完成了改制和提升,大部分国有大中型企业也实现了扭亏为盈。

总体而言,在改革开放初期,虽然激活了甘肃省的经济活力,但大企业过大,直到现在,该地区的装备制造业、有色冶金等重化工业是其支柱产业。

(三)甘肃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推进甘肃省在对传统的支柱产业进行战略性调整和优化时,也开始了对新兴产业的重视,主要集中在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生物医药等领域。

为此,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通过了一系列措施对其予以扶持,如加大资金投入,鼓励企业的自主创新,提供相关的科技普及和技术支持以及产业配套和园区建设等。

二、甘肃省支柱产业面临的新形势:基于新常态的诠释“十三五”时期是我国承接两个百年目标的,是经济进入新常态的第一个五年,是全面落实“五位一体”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五年,是实现向高收入国家迈进的重要五年,也是推动“四化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

只有对新形势准确把握和认知,才能在新常态经济的背景下,促进甘肃地区的大发展。

(一)外部环境1.在全球经济层面,发达国家经济复苏脆弱,新兴经济体增速减缓,大国经济自平衡和世界经济再平衡同步推进伴随着全球经济格局的动荡变化,主要发达国家开始重视实体经济的发展,比如,美国的产业复兴计划、德国工业4.0战略计划、日本的机器人新战略。

而新兴经济体面临大国追求自身经济的自平衡,经济增长开始减缓。

对于我国而言,经济减缓方面还面临着资源价格、劳动力价格和地租的明显增加。

面对复杂国际环境的挑战和全球经济发展态势的机遇,甘肃省要从战略层面统筹安排,在应将经济周期性波动与促进长期经济增长统一起来,共同为重点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积极把握国际经济新趋势带来的机遇。

2.在经济政策层面,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电子商务以及对甘肃省的扶持政策有利于支柱产业的升级驱动在甘肃省,要想实现支柱产业的战略性调整,需要国家积极的战略制定和政策扶持。

“一带一路”战略涉及65个国家,陆地面积约占全球的一半,人口约占全球的62.5%,GDP仅占全球的1/4。

与沿线国家合作,将提高甘肃省相关区域的业务对接速度和效率,实现各方资源的快速集聚,也有利于支柱产业的战略性调整。

另外,国家“互联网+”行动计划,有助于甘肃省发挥后发优势和资源比较优势,配合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发挥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段的地域优势、资源优势、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

3.在区域经济层面,东部地区结构调整持续推进,中西部地区工业规模持续扩张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东部地区受到人口结构变动、融资成本提升及全球经济复苏等多种因素影响,工业企业被倒逼加速产业升级与调整结构,工业发展压力较大。

虽然东部地区的工业增速递减,但结构调整和优化是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此外,伴随上海自由贸易区设立及其经验推广,东部沿海地区将再创新的发展机遇。

中西部地区在国家政策扶持和“一带一路”战略稳步实施的大背景下,经济持续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在这一区域发展的机遇中,从深层次看,我国经济发展已经度过了规模快速扩张阶段,因而甘肃省的经济发展必须摆脱传统依赖路径,实现经济结构调整,走“四化同步”的道路,通过创新促进重点产业转型升级。

(二)内部条件1.在资源禀赋层面,甘肃省自然资源相对丰裕,但是经过多年的大规模开发,过度依赖自然资源已不适合当前经济发展的需要甘肃省矿产资源丰富,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资源储量充足,其中,煤炭储量位居全国第7,石油储量位居全国第10。

但经过多年大规模的粗放开发,甘肃省能源消耗量远大于全国平均水平,资源紧缺问题凸显。

尽管甘肃省在石油、天然气的开采方面优势依然很大,但是未来全球气候变暖和可持续发展等,要求我们积极转变传统发展方式,保护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等都需要减少高能耗、高排放行业在工业中所占的比重。

2.在传统产业层面,国有企业过大、利润率水平低的格局尚未改变在企业经营层面,突出存在着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国有企业过大,从2010年到2014年,甘肃省的重工业比重一直在83.65%-87.43%之间,而轻工业所占比重不到20%。

由于倚重于大型国有企业的特征,使甘肃省在扩张型经济政策的作用下加剧了产能的过剩。

二是大型国有企业的整体利润水平并不高。

石化产业、食品工业和装备制造业的整体利润水平较高,利润空间大致在10%-20%,而有色冶金产业的利润已经开始明显较低。

这种产业格局整体不适宜甘肃省产业格局的快速提升。

3.在技术创新层面,甘肃省科技投入明显加大,但须进一步加强科技服务工作科技资源是影响产业结构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已成为支撑和引领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主要动力。

从发达国家的科技发展经验来看,发展科技服务业,是实现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升级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但就全国及甘肃省而言,普遍存在着科研与产业“两张皮”的问题还没有得到真正破解,科技贡献对经济的贡献率不足50%。

这需要未来进一步加强科技转化方面的服务工作。

同时,可利用甘肃省技术后发优势,通过引进、学习发达国家和发达地区的先进技术,增加与发达国家的技术贸易,实现产业发展的后发效应。

三、八大支柱产业及重点发展方向1、石油化工产业重点方向:石油化工产业重点向石化产业集群、精细化工材料、化工与精细化工、石油储备基地等4个方向发展。

形成原油、石油炼制、清洁油品、润滑油产业链;有机原料、合成材料产业链;特种纤维产业链等一批产业链。

2、有色冶金产业重点方向:有色冶金产业重点向铝冶炼及加工产业、碳素及加工产业、铁合金及加工产业、钢及钢材产业等4个方向发展。

形成煤炭开采、发电、电解铝产业链;炼铁、炼钢、钢材、钢板产业链;电解铝、铝合金板带箔材、汽车轮毂产业链等一批产业链。

3、装备制造产业重点方向:装备制造业重点向风电装备产业、汽车及工程机械产业集群、石化装备集群、自动化信息产业集群、专用设备产业集群等5个方向发展。

形成风力电机、塔架、风电叶片、风电零部件生产及成套设备产业链;零部件配套、整车研发、生产、工程机械、汽车产业链等一批产业链。

4、能源和新能源产业重点方向:重点向生物能源、水电产业、火电及煤综合利用、热电联产、太阳能光伏光热产业、核电等6个方向发展。

形成生物质发电、生物质液体燃料和生物能源生产产业链;水电开发、电网建设、热电联产、智能电网产业链;核能供热技术推广、成套设备制造和配套产品生产一体化产业链等一批产业链。

5、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方向:重点向信息技术产业、生物医药产业、新材料产业、航空航天产业、节能环保产业等5个方向发展。

形成网络设备、系统集成等信息网络产业链;人用疫苗、治疗用生物制品产业链;航空航天技术研究中心、研发、设计、飞控仪器航空航天产业链等一批产业链。

6、特色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重点方向:重点向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农产品现代物流、现代创意农业、特色种植业、特色养殖业等5个方向发展。

形成玫瑰、百合种植、初加工、深加工产业链;休闲、观光等现代创意农业产业链;红鳟鱼、奶牛养殖、初加工、深加工等一批产业链。

7、现代服务业重点方向:重点向改造提升商贸服务业、现代物流业、金融服务业、新型服务业、面向民生的公用服务业、大众服务业等6个方向发展。

通过加快改造和提升批发业、零售业、餐饮业、宾馆业等传统服务业,改造提升仓储、配送业等工作重点,形成现代服务业的各个产业链。

8、文化旅游产业重点方向:重点向打造标志性旅游节会品牌、黄河文化旅游、丝路文化、民俗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产业等6个方向发展。

通过整合全市旅游节会资源,打造闻名全国的黄河文化旅游品牌和沿黄经济带;大力发展传媒、出版、演艺、策划等文化产业,形成文化旅游业的各个产业链。

四、甘肃省饲料工业成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经过国家政策的扶持和20多年的努力,我省饲料工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发展,已形成包括饲料加工业、饲料质量监测、饲料行业管理、饲料科研和饲料法规标准等相对完整的产业体系。

饲料工业已成为我省国民经济中的一个重要支柱产业,在推动现代畜牧业发展、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截至去年底,全省有各类饲料生产企业72家,年生产能力达到300多万吨,全省饲料工业总产量105万吨,转化粮食和农副产品40多亿斤,产值42亿元,相当于牧业总产值的19%,5100多名从业人员中,大专以上学历占总人数的30%,为饲料工业科技进步和创新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先进适用技术的应用与推广,使配合饲料的转化率明显提高,对养殖业发展的贡献率已超过80%以上,肉鸡配合饲料转化率达到1.8∶1,猪配合饲料转化率达到3∶1,水产配合饲料转化率达到2∶1,养殖效益明显提高,基本形成了以浓缩饲料和全价配合饲料为主体的生产格局。

按照“大型企业做强、中型企业做大、小型企业做专做精”的思路,各类饲料企业适应市场需求,努力走出了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的发展道路,研发了能满足不同动物、不同生长阶段的全价配合饲料和浓缩饲料,开发出了8大类200多个饲料品种,为推广精细高效节约养殖模式提供了物质保障。

2014年,饲料生产企业产品抽检合格率达到98%以上,牛羊源性成分例行监测合格率和“瘦肉精”违禁药物监测合格率均达到100%。

同时,我省投资环境的改善,吸引了大北农、希望、铁骑力士、禾丰、天康等国内外大型企业纷纷到甘肃投资建厂。

不仅丰富了饲料品种、增加养殖效益,而且培养了我省饲料技术人才,带动了省内小型企业的发展壮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