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产业内贸易结构实证分析
中国产业内贸易的实证研究基于产业层面和国家层面的视角
中国产业内贸易的实证研究基于产业层面和国家层面的视角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通过产业层面和国家层面的视角,对中国产业内贸易进行深入的实证研究。
产业内贸易,也称为产业内交换或双向贸易,指的是同一产业内产品同时发生进口和出口的活动。
这种贸易形式在现代国际贸易中占据重要地位,对国家的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从产业层面出发,对中国各产业的产业内贸易状况进行全面分析。
通过收集相关数据,运用实证研究方法,我们将深入探究各产业的贸易结构、贸易竞争力以及贸易利益分配等问题。
同时,我们还将关注不同产业间的贸易联系和互动,以揭示产业内贸易的规律和特点。
本文还将从国家层面出发,探讨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产业内贸易情况。
我们将选取若干具有代表性的贸易伙伴,分析中国与这些国家之间产业内贸易的发展状况、影响因素以及潜在的合作空间。
通过对比分析不同国家的产业内贸易模式和特点,我们可以为中国在全球贸易格局中的定位和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本文还将结合产业层面和国家层面的分析结果,提出促进中国产业内贸易发展的政策建议。
这些建议旨在优化贸易结构、提高贸易竞争力、推动产业升级以及加强国际合作等方面,为中国实现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通过本文的实证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相关政府部门和企业决策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推动中国产业内贸易的健康、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二、产业内贸易的理论基础产业内贸易(Intra-industry Trade)是国际贸易领域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同一产业内产品同时发生进口和出口的现象。
这一概念自20世纪60年代由弗农(Raymond Vernon)提出后,逐渐成为解释国际贸易格局变化的重要理论。
产业内贸易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规模经济、产品差异、需求偏好相似以及不完全竞争等几个方面。
规模经济是产业内贸易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
规模经济指的是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单位产品的成本会逐渐降低。
在存在规模经济的情况下,企业倾向于扩大生产规模以降低成本,进而可能导致某一产品的总产量超过国内市场需求,从而产生出口的需求。
我国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状况的实证分析
【 经济理论与应用】
文 编号 1 4 0 32 1 l 0 6 0 章 :6 —8 ( 1) 一0 —6 7 2 0 0 2
我 国服 务 业 产业 内贸 易状 况 的实证 分 析
陈双喜 ,王 磊 ,戴 美虹
( .大连 海 事 大 学 交 通 运输 管 理 学 院 ,辽 宁 大 连 162 2 1 106; .辽 宁 大学 经 济 学 院 , 阳 10 3 ) 沈 10 6
产 业 内贸 易 目前 还 是 以劳 动 密 集 型 为 主 , 资本 技 术 密 集 型部 门 的产 业 内贸 易 特 征 尚不 明显 。 关 键 词 : 务 业 ; 三 产 业 ; 务 贸 易 ;产业 内 贸 易 ; . 数 ; I 数 ; 证 分 析 服 第 服 G L指 MI T指 实 文 献 标 志码 :A 中 图分 类 号 : 1 ; 2 . F7 9 F7 29
我 国技术 密 集 型服 务 行 业 的产 业 内 贸 易 尚不 明 显, 仍然 是 以产 业 间贸易 为 主要特 征 ; 国服 务业 我
、
文 献 综 述
当前 , 国外对 服务 业 产 业 内贸 易进 行 定 量 分
析 的研 究 成果 主要 有 : o n 19 ) 用 投 入一 H e (99 运 产
业 的产业 内贸易均有 积极 影 响 。曾 国平 、 新华 、 胡
王晋 (0 5 对我 国服务 业整体 和 内部各 部 门的产 20 )
过 了 6%。但 目前有 关 服务 贸易 的理论 尚缺 乏 系 0
统性 , 服务业产业 内贸易的研究成果 更是不多 。 对
一
业 内贸 易发展 状 况进 行 了测 算 , 在 此 基 础上 进 并 行 了实证 分析 , 中得 出 的结 论 是 我 国 服务 业 整 从 体、 内部 各部 门均 以产业 内贸易为 主要 贸易模 式 ;
我国外贸商品结构合理性的实证分析
我国外贸商品结构合理性的实证分析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家对外贸易政策的积极调整,我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本文将通过具体的实证分析,探讨我国外贸商品结构合理性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
我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包括出口商品结构和进口商品结构两部分。
在出口商品结构方面,我国出口商品的品种越来越多样化,其中机电产品、纺织品和服装、轻工日用品、化工产品等传统出口产品继续保持较高份额,但高技术、高附加值、高品质产品快速增长,例如电子信息、汽车、航空航天、医疗器械等。
在进口商品结构方面,由于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能源和原材料、机械设备和高技术产品等进口商品增长迅速。
具体来说,根据中国海关统计的数据,2019年,我国出口商品主要包括机电产品、纺织品和服装、轻工日用品、化工产品、农产品和食品、钢材、矿产品等。
其中,机电产品为主要出口品类,占比达到58.0%。
进口商品主要包括能源和原材料、机械设备、高技术产品、农产品和食品等,其中,能源和原材料占比达到比较高的29.3%。
1. 出口商品结构的合理性从出口商品结构的比重来看,机电产品占据了绝对优势,占比较大。
这一现状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解释:首先,机电产品代表了中国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具有成本优势和生产能力优势。
其次,集中出口机电产品可以带动相关产业、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
再次,在国际市场上,技术含量高、品质好的高新技术产品可以带来高利润。
总之,机电产品的出口比重过高,既反映了中国制造业整体水平的提高,也需要加快技术创新和结构调整,提升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比重,形成更为合理的出口商品结构。
从进口商品结构的比重来看,能源和原材料的比重相对较大,占比29.3%。
首先,随着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和城市化进程,人口增长和城市化水平提高对能源和原材料的需求不断增加。
其次,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和产业调整,高技术产品和先进制造业所需的原材料和零部件不断增多。
我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现状实证研究
u N C 0 MT R A D E ) , 选取 的时 间 业 仍 旧是 按照 传 统 的 比 较 优 势 理 论 参 与 部市场在 不同的 国家或 地区 间的双 向流 计数 据库 (
动, 其 理 论 基 础 是 不 完 全 竞 争 和 规模 经济 区 问 为 2 0 0 1 ~ 2 0 1 1年 , 按 照 H S编 码 分 国 际 贸 易 的 。 从 产 业 内 贸 易 发 展 趋 势 来
报酬递增 。1 9 6 1 年瑞 典经济 学家 L i n d e r 类, 将农产 品划分为 四大类共 2 4章 。
提I j J 了 需 求偏 好 相 似 理 论 , 解释 了发 达 国 家 问 制 成 品 双 向流 动 的 现 象 ( 产 业 内贸
看, 我 国农 产 品 产 业 内贸 易 指 数 呈 波 动 性
G— L指 数 是 比 较 通 用 的 测 度 一 国 某 产 品 以 HS章 为 基 础 产 品 计 算 是 以 产 业
贸易指数 和 T h o m & M c D o w e l 1 垂 直和 水平 产 业 的产 业 内贸 易 程 度 的 指 标 。 如 果 将 一 内贸易为主 ; 第二类 农产品历年 G L指数
关键词 : 农产品 ; 产业 内 贸 易 中图 分 类 号 : F 7 文献标识码: A 原标题 : 我 国 农产 品产 业 内 贸 易现 状
我国外贸商品结构合理性的实证分析
我国外贸商品结构合理性的实证分析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外贸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我国外贸商品结构的合理性对于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通过实证分析,探讨我国外贸商品结构的合理性,并提出对策建议。
一、我国外贸商品结构的特点我国的外贸商品结构主要由原材料、加工品和机电产品等组成。
在近年来,加工贸易在我国外贸中所占比重逐渐上升,加工品的出口比重不断增加。
机电产品在我国外贸中所占比重也较高。
这种结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我国的产业发展水平和国民经济的实际情况。
二、我国外贸商品结构的合理性分析1. 原材料出口依赖较高我国原材料的出口依赖较高,这主要是由于我国资源丰富,加之国际市场对于原材料的需求量较大,因此我国原材料的出口一直保持着较高的比重。
这种情况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我国的资源禀赋特点,但也暴露出我国产业结构的不合理性。
2. 加工贸易带动外贸增长近年来,我国加工贸易在外贸中所占比重逐渐上升,加工品的出口比重不断增加。
这主要得益于我国优良的劳动力和庞大的加工制造业基础。
加工贸易的发展为我国外贸增长注入了新动力,但也暴露出我国劳动力成本过高、产品附加值不足等问题。
3. 机电产品出口比重较高机电产品在我国外贸中所占比重较高,这主要得益于我国在制造业领域的强大竞争力。
我国机电产品出口依然存在着技术含量不高、品牌力不强等问题,这也反映出我国在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方面仍有待提升的空间。
我国外贸商品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的产业结构和国民经济发展水平,但也暴露出一些不合理性。
需要通过进一步的实证分析,确定我国外贸商品结构的合理性,以及对策建议。
三、我国外贸商品结构的合理化对策建议1. 促进加工贸易升级加工贸易在我国外贸中所占比重较高,因此需要进一步推动加工贸易的升级。
一方面可以加强技术引进和技术创新,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另一方面可以加强品牌建设,提高产品的市场知名度和溢价能力,从而实现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
我国外贸商品结构合理性的实证分析
我国外贸商品结构合理性的实证分析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全球贸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外贸商品结构也在不断变化。
为了进一步了解我国外贸商品结构的合理性,本文进行了实证分析,并探讨了合理性的内在原因。
首先,我们可以从商品结构的构成和价值构成两个方面来考察我国的外贸商品结构是否合理。
商品结构构成方面,我国的外贸商品主要集中在机电产品、纺织品、鞋帽、玩具等传统出口商品上,这些商品的出口量占据了我国整体出口量的大部分。
同时,新兴产业如智能手机、电子、光电等高端产品出口也逐渐增加。
可以看出,我国的商品结构在不断升级,向技术含量更高、附加值更大的方向转型,这是非常合理的。
价格构成方面,我国出口商品的价格主要集中在中低端产品上,这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劳动力成本密切相关。
不过,在近年来,我国的技术和品牌优势日益凸显,部分高端产品的价格也有所上涨。
这也表明我国的外贸商品结构在不断拓展市场,不断实现升级换代。
其次,我们可以从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外贸商品分布情况来分析我国外贸商品结构的合理性。
以地区来看,我国出口商品主要集中在亚洲、欧洲和美洲。
这三个地区的市场需求非常大,而且贸易伙伴关系十分紧密,有利于我国的贸易发展。
以国家来看,我国主要的贸易伙伴是美国、欧盟、东盟等。
这些国家有着良好的经济实力和市场规模,我国在这些国家的出口商品业务上有着很大的优势。
最后,我们可以从我国外贸商品结构的发展趋势来探讨其合理性。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我国的外贸商品结构也将不断发展和调整。
未来,我国将会在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领域继续加大力度,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强品牌建设,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以更好地应对国际市场的竞争与变化。
综上所述,我国的外贸商品结构在构成、价值构成、地区贸易分布以及发展趋势等方面具有合理性。
外贸商品的结构合理性主要体现在其升级换代的趋势上,以及逐步向高科技和高附加值商品的发展方向转型。
我国外贸商品结构合理性的实证分析
我国外贸商品结构合理性的实证分析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外贸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越来越大。
外贸商品的结构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旨在通过实证分析来评估我国外贸商品结构的合理性,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我们可以从我国外贸商品结构的组成情况入手进行分析。
根据数据统计,我国外贸商品主要以机电产品、劳动密集型产品和原材料为主。
机电产品包括机械设备、电子产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则主要包括纺织品、鞋类等,原材料则主要有石油、天然气等。
可以看到,这些商品的结构主要是以出口为导向的生产方式。
而且,机电产品和原材料的价值较高,具有较高的附加值,劳动密集型产品则劳动力成本较低,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定的竞争优势。
从就业角度来看,这种商品结构也有助于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促进了我国的就业稳定。
在这个层面上,我国外贸商品结构是相对合理的。
我们还需要从国际竞争力的角度来评判我国外贸商品结构的合理性。
国际竞争力是衡量一个国家对外贸易活动的竞争能力的重要指标。
我国机电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
机电产品的高附加值和技术含量,使得我国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很大的竞争力。
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低成本劳动力和大规模生产能力,使得我国在这些产品上也具有竞争优势。
从国际竞争力的角度来看,我国外贸商品结构也是相对合理的。
我们还需要看到我国外贸商品结构存在的一些问题。
机电产品和原材料的出口仍然是我国外贸的主导,这种依赖性使得我国的外贸面临着较大的风险。
尤其是在国际市场上出现经济周期波动时,我国的外贸可能会受到较大的冲击。
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竞争力正在逐渐减弱。
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以及其他国家技术水平的提高,我国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的竞争力可能会受到挑战。
我国在高技术产品和知识密集型产品方面的出口仍然较低,这与我国经济发展的要求不符。
为了进一步优化我国外贸商品结构,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应大力发展高技术产品和知识密集型产品的出口。
这可以通过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大研发投入,培养高技术人才等方式实现。
中国产业内贸易与产业结构升级分析
中国产业内贸易与产业结构升级分析池周锋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100070摘要:本文通过相关理论分析了影响产业内贸易的各种因素,联系中国对外贸易的现状,考察中国产业内贸易的发展,认为中国在国际分工中的传统优势正逐步丧失,产业内贸易是国际贸易发展的趋势,目前中国的产业内贸易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关键词:产业内贸易比较优势产品差异化一引言出口贸易作为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在GDP中占有很大的比重。
国际金融危机曾对中国的出口贸易产生比较大的冲击,使经济增长放缓;另一方面,中国在一些具有传统比较优势的产业的优势正在逐渐流失。
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中国目前面临产业结构发展滞后的问题,贸易结构亟待改善。
一般来说,一个国家出口商品的贸易结构总是从以产业间贸易为主发展到以垂直产业内贸易为主, 最后到以水平型产业内贸易为主。
因此,发展产业内贸易是当前实现对外贸易持续发展和推进产业结构升级的必由之路。
产业内贸易是相对于产业间贸易的一种国际贸易形式,指一个国家既出口又进口同一个产业内的产品的贸易行为。
产业内贸易有不同的分类方法,从产品差异的角度看, 产业内贸易可以划分为同质产品的产业内贸易和异质产品的产业内贸易, 后者又可以进一步细分为水平型产业内贸易:要素投入相似、质量相似、价格相似、在满足消费者偏好方面相似的产品的贸易和垂直型产业内贸易:要素投入不同、质量不同、价格不同、在满足消费者偏好方面的不同的产品的贸易。
二影响产业内贸易的因素产业内贸易主要受到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
(1)人均收入。
两个国家的人均收入较高,并且两国的人均收入差别较小,则两国间的产业内贸易比重较大。
因为随着人均收入的增长,消费者更加注重产品多样化和个性化,从而表现出对异质产品较高的需求;相似的需求结构和追求差异化的个性产品,将促进两国间产业内贸易发展。
(2)要素禀赋。
两个国家的生产要素禀赋差异越小,其产业内贸易尤其是水平型产业内贸易的比重就较大。
中国贸易条件实证分析
引言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际贸易对其经济增长和国际地位至关重要。贸 易条件是衡量一个国家国际贸易利益的重要指标,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发展 和国际竞争力。然而,近年来中国贸易条件面临着诸多挑战,有必要深入探讨 其影响因素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改善。
文献综述
关于中国贸易条件影响因素的研究,既有理论研究也有实证分析。理论研究主 要从贸易政策、国际市场价格、生产能力、技术水平等因素入手,探讨其对贸 易条件的影响机制。实证研究则通过收集具体数据,运用统计分析方法来检验 这些因素的影响效果。
3、国际市场需求和贸易壁垒对中国贸易条件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国际市场 需求增加可能有助于扩大出口,但贸易壁垒的提高将增加出口成本,从而对贸 易条件产生负面影响。
4、人民币汇率波动对中国贸易条件的影响较小。这可能是因为中国在国际贸 易中主要使用美元计价,人民币汇率波动对出口价格和进口价格的影响相对较 小。
中国贸易条件实证分析
01 引言
03 研究方法
目录
02 文献综述 04 实证分析
05 政策建议
07 参考内容
目录
06 结论
引言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贸易条件对其经济发展至关重要。贸易条件的好 坏直接影响到中国的进出口规模和经济增长。因此,对中国贸易条件进行实证 分析具有重要意义。本次演示将介绍中国贸易条件的背景和意义,综述相关文 献,阐述研究方法,进行实证分析,并提出未来研究方向。
首先,全面评估贸易便利化的综合影响。除了通关程序和运输设施等传统领域, 还应知识产权保护、金融合作等与贸易便利化相关的其他方面。只有通过全面 了解贸易便利化的各个方面,才能准确评估其对中国东盟贸易的影响。
其次,深入分析各国在贸易便利化过程中的差异及其原因。中国与东盟国家在 经济发展水平、政策环境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这些因素可能影响各国在贸易 便利化过程中的进展和成效。因此,研究各国在贸易便利化过程中的差异及其 原因,有助于为各国制定更具针对性的政策提供参考。
我国外贸商品结构合理性的实证分析
我国外贸商品结构合理性的实证分析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国之一,外贸商品的结构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外贸商品结构的合理性不仅直接影响到我国的国际竞争力,也关系到国内产业的结构优化和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
对我国外贸商品结构的实证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我国外贸商品结构的现状我国的外贸商品结构在经历了多年的调整和变革后,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目前,我国外贸商品主要分布在机电产品、纺织服装、鞋帽、家具等传统产业以及石油、矿产品、化工产品等新兴产业。
机电产品一直是我国外贸商品的主导,占据了我国出口总额的相当大的比重。
我国的外贸商品结构还存在一些不合理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存在大量的原材料和低附加值产品的出口,二是高附加值产品的进口较多,三是外贸商品的结构比较单一,缺乏多样性。
我们来看我国外贸商品出口的情况。
我国外贸商品出口主要集中在机电产品和传统产业,这些产品的附加值相对较低。
这反映了我国外贸商品结构的单一性和附加值不高的现状,这不利于我国提高国际竞争力。
我国对于高附加值产品的进口量比较大。
虽然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很快,但是高技术产品的研发和生产仍然滞后,因此我国需要大量的高附加值产品进口,这导致了我国对于高技术产品的依赖性增加,加剧了我国外贸商品结构的不合理性。
为了解决我国外贸商品结构不合理的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调整策略。
应该加大对于高技术产品的科技投入,提高我国产品的附加值。
这需要政府加大对于科技创新的投入,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培育壮大高新技术产业,推动我国外贸商品结构的优化。
应该大力发展多元化的外贸商品。
除了传统的机电产品和纺织服装,我国应该大力发展绿色环保产品、高附加值产品、特色产品等多元化的外贸商品。
这有利于扩大我国外贸商品的市场空间,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我国外贸商品的竞争力。
四、结论我国外贸商品结构的合理性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我国外贸商品结构的实证分析,我们发现存在着一些不合理性,主要表现在出口产品附加值不高,对高技术产品的依赖性增加等方面。
我国外贸商品结构合理性的实证分析
我国外贸商品结构合理性的实证分析近年来,我国外贸商品结构经历了重大变化。
为了实现经济增长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我国政府一直在努力调整外贸商品结构,以提高高附加值和创新能力的商品的比重,同时降低低附加值和劳动力密集型商品的比重。
为了对我国外贸商品结构的合理性进行实证分析,本文将从外贸商品结构的变化、对外贸易的影响和外贸政策的角度进行探讨。
我国外贸商品结构的变化是合理的。
随着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我国企业的技术和创新能力不断提高,高附加值和创新能力的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也逐渐增强。
与此由于国内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和环保要求的提高,劳动力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商品的竞争力逐渐下降。
我国出口商品的结构逐渐从低附加值和劳动力密集型商品向高附加值和技术密集型商品转变,这是我国企业和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所决定的。
我国外贸商品结构的合理性对对外贸易有重要影响。
高附加值和创新能力的商品在国际市场上更具竞争力,能够带来更高的出口收入和利润。
这些商品的出口还能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提高整体产业链的附加值。
而低附加值和劳动力密集型商品的比重过高,则容易导致出口收入的下降和对国际市场需求的单一依赖。
合理调整外贸商品结构,增加高附加值和创新能力的商品的比重,对于提高对外贸易的质量和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外贸政策对外贸商品结构的形成和调整起到了重要作用。
通过采取财政补贴、税收优惠和金融支持等措施,我国政府鼓励企业加大科技创新和技术研发投入,提高高附加值和创新能力商品的生产和出口。
政府也加大对环保产业和服务贸易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转型升级,减少劳动力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商品的生产和出口。
这些政策措施的实施,有效促进了我国外贸商品结构的调整和提升。
关于我国产业内贸易的现状与成因探讨
关于我国产业内贸易的现状与成因探讨产业内贸易是指同一国家内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之间的商品流通和服务交换。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中国的产业内贸易也得到了显著的发展。
本文将就我国产业内贸易的现状与成因进行细致的探讨。
首先,近年来我国的产业内贸易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产业内贸易的比重逐渐增加,已经超过了对外贸易的比重。
这一现象主要得益于经济全球化的推动和内外需求的差异。
由于国内市场庞大,各地区、各行业之间需求的差异显著,因此产业内贸易的潜力巨大。
同时,科技的进步也为产业内贸易的发展提供了便利,信息和物流的畅通使得产业内贸易成为可能。
其次,我国产业内贸易的成因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进行解释。
首先,地理因素是影响产业内贸易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的资源和产业分布格局不一样,地理位置优势也不同,从而促进了地区间的产业内贸易。
其次,产业结构调整也是推动产业内贸易发展的因素之一、随着中国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各个地区的特色产业不断涌现,地区间的资源互补和供应链形成,从而推动了产业内贸易的增长。
再次,政策的支持和市场的开放也是促进产业内贸易的重要因素。
我国政府提出了一系列扩大内需的政策,同时加大了对外开放的力度,这些政策和措施为产业内贸易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然而,虽然我国产业内贸易取得了显著的发展,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地区之间的差异限制了产业内贸易的进一步发展。
由于地区发展不平衡,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存在差异,导致产业内贸易的规模和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
其次,部分地区由于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物流成本较高,阻碍了产业内贸易的顺畅进行。
再次,一些地方政府对企业的干预和保护主义倾向也影响了产业内贸易的发展。
最后,市场竞争的不充分和一些企业的低素质也是制约产业内贸易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推动产业内贸易的发展,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政策措施。
首先,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缩小地区之间的差距。
我国外贸商品结构合理性的实证分析
我国外贸商品结构合理性的实证分析
外贸商品结构合理性是指一个国家在对外贸易中,出口商品的种类和结构是否符合其经济发展水平和竞争力的要求,能否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本文将通过实证分析,从我国外贸商品结构的总体情况、行业结构和市场结构三个方面,来探讨我国外贸商品结构的合理性。
我国外贸商品结构的总体情况。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外贸商品结构的合理性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我国的出口商品主要集中在机械和电子产品、纺织品和服装、办公用品和家具等行业。
这些行业在我国的经济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对外贸易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与此我国的进口商品主要集中在石油和石油制品、机械设备和交通工具、化工产品等行业。
这些行业与我国经济的需求密切相关,对国内经济的发展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从总体情况来看,我国的外贸商品结构是合理的,能够满足国内经济的需求。
我国外贸商品的市场结构。
我国的外贸商品主要出口到美国、欧盟、东盟等地区和国家。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我国的主要出口市场是美国,占据了我国出口总额的比重较大。
其次是欧盟和东盟等地区和国家。
这些市场对于我国的外贸商品具有很大的需求量,也有较高的市场潜力。
我国还将目光转向了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通过开拓这些市场来拓宽出口渠道。
通过实证分析可以得出,我国外贸商品的市场结构是合理的,能够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我国外贸商品结构合理性的实证分析
我国外贸商品结构合理性的实证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研究背景:外贸商品结构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对外贸易中出口和进口商品的种类、规模和结构组成。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国际贸易竞争的日益激烈,外贸商品结构的合理性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影响。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国之一,外贸商品结构的合理性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的快速增长,外贸商品结构也在不断调整和优化。
我国外贸商品结构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依赖资源品出口、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不高等。
这些问题制约了我国外贸的可持续发展,也阻碍了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力。
研究我国外贸商品结构的合理性,寻找问题并提出调整策略,对我国外贸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对我国外贸商品结构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和调整策略,以及影响我国外贸商品结构合理性的因素。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为我国外贸商品结构调整提供参考和建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实证分析,深入探讨我国外贸商品结构的现状及问题,寻找存在的不合理性,并提出调整的策略和建议。
通过研究,旨在为我国外贸商品结构的进一步优化提供理论基础和政策参考,促进我国外贸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分析影响因素,揭示外贸商品结构合理性的内在机理,为相关领域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本研究旨在为我国外贸商品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提供理论支撑,为我国外贸发展的战略调整和政策制定提供依据和方向。
1.3 研究意义外贸商品结构合理性是外贸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其合理性直接影响着我国外贸的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
对我国外贸商品结构合理性进行实证分析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研究我国外贸商品结构的合理性有助于深入了解我国外贸的发展状况和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外贸商品结构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准确地把握我国外贸行业的发展趋势,及时发现和解决外贸商品结构存在的不合理之处,为我国外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研究我国外贸商品结构的合理性可以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我国农业产业内贸易的实证研究
章农产品 (即 04 粮食) 、第 ⑦章农产品 (即 06 食糖和天然蜂蜜) 和第 λω章农产品 (即 26 未加工的纺
部转化为产业间贸易 ,表明这章农产品曾因产品种类的多样性或质量方面的优势发生过产业内贸
易 ,但从 1996 年开始又退回到了以比较优势为基础的产业间贸易 。
第 ⑤、⑦、λω、λξ章农产品在各年都存在产业内贸易和产业间贸易两种贸易形式 。按照年平均
产业内贸易水平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 ,依次为第 ⑦章 、第 λω章 、第 ⑤章和第 λξ章农产品 。其中 ,第 ⑤
(即 05 蔬菜 、水果和坚果) 、第 ⑨章农产品 (即 09 辣椒干) 、第 ⑩章农产品 (即 12 烤烟) 和第 λϖ 章农产
品 (即 21 山羊板皮和未硝毛皮) 仍旧是按照传统的资源禀赋优势来参与国际贸易的 ,这些农产品在
国际上具有比较优势 。
第 ⑧章农产品 ,即茶叶 、咖啡和可可豆 ,在 1996 年以前存在产业内贸易 ,而从 1996 年开始则全
⑤04 粮食 ,主要包括大米 、大豆 、干豆 、大麦 、小麦和玉米 ; ⑥05 蔬菜 、水果和坚果 ,主要包括鲜蔬菜 、
金针菜 、干香菇 、木耳和榨菜 、柑 、桔 、橙 、苹果 、苦杏仁 、核桃 、核桃仁和栗子 ; ⑦06 食糖和天然蜂蜜 ;
⑧07 茶叶 、咖啡和可可豆 ; ⑨09 辣椒干 ; ⑩12 烤烟 ; λϖ 21 山羊板皮和未硝毛皮 ; λω26 未加工的纺织
① 虽然 Brander 和 Krugman (1983) 认为 ,由于相互倾销策略的存在 ,同一产业内完全相同的产品之间也可能发生产业内贸 易 ,但鉴于中国的实际情况 ,本文考察的是有差异的农产品的产业内贸易 ,即本文认为 ,中国农业产业内贸易主要发生在差异产品 之间 。这样的界定为本文第三部分把农业产业内贸易细分为水平型产业内贸易和垂直型产业内贸易奠定了理论基础 。
我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现状实证研究
我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现状实证研究[提要] 该文利用Grubel-Lloy1d产业内贸易指数、Brulhart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和Thom&McDowell垂直和水平产业内贸易指数分析我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现状,剖析我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和结构,并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农产品;产业内贸易一、引言产业内贸易是指同一产业(行业)内具有较为严密的生产替代和(或)消费替代关系的产品(服务)通过外部市场与内部市场在不同的国家或地区间的双向流动,其理论基础是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报酬递增。
1961年瑞典经济学家Linder提出了需求偏好相似理论,解释了发达国家间制成品双向流动的现象(产业内贸易),从而使产业内贸易研究成为分析商品贸易类型的新模式。
一般而言,一国或地区的经济越发达,人均收入水平越高,某一产业的竞争力越强,其产业内贸易水平就越高,而产业内贸易本身也可以增加社会福利,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和技术水平的提高,产业内贸易水平的高低已成为衡量一国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产品竞争力的重要指标。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发展农业产业内贸易有助于提高农产品贸易水平,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对我国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二、实证研究(一)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本文从G-L指数、bruelhart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和Thom&McDowell垂直和水平产业内贸易指数出发,分析我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现状。
G-L指数是比较通用的测度一国某产业的产业内贸易程度的指标。
如果将一国的每个产业的进出口总值占整个国家进出口总值的比重作为权重,加总之后即可得到一国总体的产业内贸易指数。
Bruelhart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是衡量某产品边际产业内贸易水平的指数,能够动态分析某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和结构特征。
本文选定的时期为一年。
Thom&McDowell水平及垂直产业内贸易指数可以考察哪些产品属于垂直产品的产业内贸易,哪些是属于水平差别的产业内贸易,能够更加深入地考察某产品产业内贸易发展状况和结构。
关于我国产业内贸易的现状与成因探讨
关于我国产业内贸易的现状与成因探讨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贸易在国家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然而,除了国际贸易外,产业内贸易也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产业内贸易是指在国内范围内,不同地区之间进行的企业之间的产品和服务交易。
本文将探讨我国产业内贸易的现状以及造成这种现状的成因。
首先,我国产业内贸易的现状是相对较好的。
随着国家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各个地区的产业结构日益完善,产业内贸易逐渐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之一、根据统计数据,我国产业内贸易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在近年有所提升,成为支撑国内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因素。
产业内贸易的现状中,一方面是各个地区间产业链的合作紧密,形成产业集群效应。
随着分工更加精细,不同地区各自的优势和特色得以发挥,企业之间的合作不断加深。
比如,浙江温州、广东深圳等地成为国内知名的产业集群,各个企业通过互相承揽订单、互相配合生产和销售,形成了良好的合作格局。
这种合作能够有效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另一方面,由于不同地区发展水平的差异,产业转移和产业内贸易在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间形成了一种互补关系。
发达地区通过在欠发达地区投资兴业,将部分生产环节外包出去,以降低成本。
同时,欠发达地区通过合理利用本地资源和便宜的劳动力成本,生产出成本低廉的产品,再通过产业内贸易将其销往发达地区,实现互利共赢。
产业内贸易的现状在一定程度上由以下几个因素造成。
首先,政府的政策支持为产业内贸易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近年来,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产业内贸易的政策,包括鼓励企业自主研发、扩大内需、改善市场准入条件等。
这些政策为产业内贸易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和支持。
其次,我国的交通和物流体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为产业内贸易提供了良好的运输和流通环境。
近年来,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我国不断加大投资力度,修建了大量的高速公路、铁路和机场,提高了货物运输的速度和效率。
产业内贸易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机制和中国的实证分析的开题报告
产业内贸易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机制和中国的实证分析的开题报告产业内贸易是指同一品类或相关品类的产品在国内不同地区的交易活动。
它在促进经济增长、提高产业效率和加速结构升级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产业内贸易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机制,并以中国为例进行实证分析。
一、产业内贸易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机制1. 促进技术和知识的传递和创新产业内贸易可以促进技术和知识的传递和创新,使得不同地区间的企业能够分享技术和知识资源。
例如,在某个地区生产的某种产品能够被其他地区的企业购买,通过技术和知识交流,双方能够学习和吸取对方的先进技术和经验,从而推动产品创新和工艺改进,提高企业竞争力。
2. 加速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内贸易能够加速产业结构调整,使资源得到更加有效的配置。
例如,在某一地区某种产品的供应过剩,但在其他地区需求旺盛,通过产业内贸易,这些产品能够流向需求旺盛的地区,促进资源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3. 提高市场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通过产业内贸易,企业能够更加方便地获取所需要的原材料、零部件和其他生产要素,这有助于提高市场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从而推动整个产业的升级。
二、中国产业内贸易的实证分析1. 产业内贸易在中国产业结构升级中的作用近年来,中国正逐步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实现产业升级是这一转变的重要手段之一。
而产业内贸易在中国产业升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首先,产业内贸易促进了技术和知识的传递和创新,推动了中国制造业向高质量、高附加值的方向发展。
例如,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内领先制造企业走出国门,他们将更多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带回国内,并将其应用于国内市场,推动本土企业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提升。
其次,产业内贸易有助于加速产业结构的调整,对中国经济发展也起到了推动作用。
例如,在沿海发达地区,企业的生产成本较高,但是由于其在全国市场的占有率,可以通过产业内贸易向其他地区销售产品,从而使得整个产业链更加优化。
此外,通过产业内贸易,企业可以更加方便地获取所需要的原材料、零部件等生产要素,降低生产成本,提升市场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
我国产业内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我国产业内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摘要]本文从我国产业内贸易现状及存在问题入手,分析影响产业内贸易的主要因素,指出国家规模和发展程度、人均国民收入及其分配方式、市场结构、贸易壁垒等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产业内贸易的发展,提出了促进和发展我国产业内贸易的策略。
[关键词]产业内贸易问题对策一、我国产业内贸易中存在的问题自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一直保持了较高的贸易份额,其中对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工业国之间的贸易占总贸易的比重一直居高不下。
2001年中国就有57%的出口贸易和52.3%的进口贸易是同这些国家进行的,中国和发展中国家的进出口贸易也保持了相对稳定的份额。
与此同时,国际市场上粗加工低附加值产品和深加工高附加值产品的价格剪刀差日益拉大,包括中国在内的价格贸易条件不断恶化。
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一方面迫使来自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彼此恶性竞争;另一方面又屡屡启用反倾销、反规避的诉讼程序以遏制发展中国家产品的出口。
所以中国在产业内贸易中仍存在许多问题,其中尤为重要的问题表现如下。
1.差异产品没有特色且技术含量低所谓差异产品,指那些要素投入具有相似性,用途也基本相同,存在着替代性但是不能完全替代的产品。
我国产品的差异性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水平的花色、款式等的差异;二是纵向的质量差异。
水平差异主要是由于同类产品相同属性的不同组合;纵向差异则是由于同类产品技术资本、技术密集度的不同,质量高的产品资本、技术含量也较高。
由于我国企业对技术的应用水平较低,所以无论是对水平差异的产品还是对纵向差异的产品的生产都不能达到其所要求的标准,因此我们应该运用高科技生产具有自己特色的且技术含量较高的差异性产品。
2.产业结构水平低,缺少竞争力由于本国的科技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很大的差距,所以很多发达国家能够生产具有很高的产业内贸易指数的高技术或高技术密集度产品,而我国却处于很低的产业内贸易水平上,其中最具有规模经济效益且差异产品特征显著的也只有汽车、机床等,但是它们所占的比重也很有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 L指数不能反映进出口贸易额严重失衡时的产业内贸易
实际水平的情况,阿基诺(A.Aquino,1978)和伯格斯特朗德
(Bergstrand,1983)分别提出了自己的产、肚内贸易修正指数 (见表一)。
表一
产业内贸易指数一览表
f援顿(P J Verdon) 1960年
巴拉萨(B BaIa跚) 1966正
慝磊i巨茹 博4剁29 7
术密集第7剥W 73
劳动密集第6剖94 31
第8划26 3
其他第9凳l 88 3 55 0 83
94 65 94 97 8l 95 6
58 6l 85 44
资料来繇根据1995午2003年中目海关统计年鉴整理
为了进行分析方便,我们把初级产品、资本或技术密集型
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的GL指数进行图形化显示(见图一、 图二)。
2005年第6期 总第147期
·经济学研究·
兰州学刊 IJan zhou xue kan
No 6 2005 General No.147
我国产业内贸易结构实证分析
张光明杨毅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北京100872)
[摘要】我国加入WTO以后,对外开放度和国民经济外贸依存度一直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外贸净出口对于我国总需求影 响举足轻重。本文将从我国的产业内贸易进行实证分析,比较外贸中的各种产品的优劣势,得出了发展技术与资本密集型产 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基本结论。
[关键词] 贸易;产业内贸易;产业结构 [中图分类号]F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492(2005}06—0097 03
一、引言:产业内贸易理论的发展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就有许多学者开始就产业内贸 易领域进行了相关的实证研究,并提出了一系列的产业内贸 易理论,颇具代表性的有格鲁贝尔(Gmbel)、劳埃德(Lloyd)、 法尔维(E R Falvey)、巴拉萨(Balassa)、克鲁格曼(P.Krug—
此外,我国学者也在产业内贸易领域进行了相关研究,如 刘诚旧1(2004)对中日的产业内贸易研究表明,中日两国的大 部分商品类别的产业内贸易指数呈上升趋势,并且中日两国 的产业内贸易主要集中在制成品领域。刘春香【¨(2004)对中 国和菲律宾的产业内贸易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菲之 间的贸易结构正发生转变,由以前的资源产品向工业制成品 进行转换,同时指出,两国之间的产业内贸易强度指数不高, 贸易联系不够紧密,双边关系有待进一步发展。此外,高运 胜15一(2002)、李海平”1(2003)、郑理明141(2003)等人也对我国 的产业内贸易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研究。
阿基诺提出的修正指标存在诸多缺陷和不足,曾经引起 过一些争议,如由单个类别产品产生的总贸易额的失衡在测 算时总是累加到各个类别产品中去,而伯格斯特朗德的修正 指数则更适用于两个国家双边贸易问产业内贸易水平的测 度,在此,出于研究的实际需要,将选用GL指数进行我国产 业内贸易的测度。
GL指数的取值范围为[0,100],当x.=0或Mi=0时,表 示贸易中只有进口或出口,此时,Gb=0;当X=M时,进I=1 额等于出I=I额,此时GL=100,可见GI,当越大时产业内贸 易强度越大,GL越小时,产业内的贸易越不明显,表现为产 业间的贸易。
76乖电信厦声音的 录制厦重放装置设备
77章电力机械、器具 致电器零件
78章陆路车辆
84章服装及表着附件
87章专业、科学噩 控制甩仪器厦装置
91 64l 78 9a.
4】06鲫86
31 64 30 94
!驾
46 97
资料来繇根据1995年2003年中目海关统计年鉴整理
2.初级产品贸易存在贸易逆差。1995年以来我国的初 级产品总体处丁贸易逆差状态,特别是1999年以来,这一特 点有加速扩大的趋势(见图i)。这表明r随着我国进一步参 与国际化分工,我国的贸易产品结构在不断的发生改变,对初 级产品的出口越来越少,而进口越来越多。进一步从2003的 产业内贸易指数分析来看,所有的初级产品类产品的GL指 数在65以下,大多初级产品贸易为产业间贸易。
(=)教据选取与数据分类 为了增加分析的可信度,本文选取1995年至2003年9 年的海关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在数据的分类标准上,现行较 为普遍的有两种商品分类标准,一种分类是基于ItS代码为 分类标准,此种分类把贸易商品分为22大类、98章,另一种
分类是联合国的slw分类标准,把贸易商品分为2大部分、
表三 1995年2003年进出口重点类产品指数表
薅淤是
28章金届矿砂 及金屑废料
mt,【s s,
3 37
33目章石&油☆、石 Ⅻ油#产
51章有机化学品
钳4l 50 3
57章初级 形状的坦料
65章纺纱、织物 制成品等
67章钢铁
69章盘羼制品
72章特种工业 专用机械
74音通用工业机 械设备艇零件
75章,J/,Jz}用机械及 自动数据处理设备
《≈_o
图二1995年—2【)03年资本l技术)劳动密集型产品GL指数走势
2重点章商品的GL指数测算 为了更深入地分析我国产业内贸易的特点,在此选取r 9类商品中,在绝大部分年份的进几或者出口贸易额占当年 贸易总额2%以上的重点章商品进行分析,计算出其GL指数 如下表三所示: 三、对我国产业内贸易特点的评估分析 (一)初级产品贸易特点 1初级产品贸易指数总体趋势下降,产业内贸易情况不 显著。从表二中可看到,初级产品包含的五类产品中,除r饮 料及烟类(第1类)外,其余的4类产品的贸易指数都在稳步 下降(由于第1类在进出口贸易中的比例太小,低于1%,故 其影响可以忽略不计)。其中第2类初级产品(非食用原料,
万方数据
图三 1995年一2003初级产品 资料来源:根据1995年2003年中国海关统计年鉴整理 (二)资本(或技术)密集型、劳动密集型产品贸易特点 1总体平稳,波动不大。与初级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指数 走势相反,资本与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指数走势较 为平稳(见图二)。其中第6类劳动密集型产品的贸易指数每 年均在90以上,产业内贸易效果显著,EL最大与最小指数值 的差距也只有4 81,这也间接反映r我国具有的劳动力资源 禀赋的比较优势;同样,资本密集型的第7类产品的指数值绝 大部分年份(除95、96年以外)也在90以上,表现为产业内贸 易显著且走势平稳。
9大类、89章,其中的2大部分为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9 大类中,0至4类为初级产品,5和7类为资本或技术密集型 产品,6和8类为劳动密集型产品,第9类为其他分类产品。 为了更好地进行各个层次的分析,本文将选择SITC商品分
兰州 学刊
总第147期
类标准对我国的产业内贸易水甲进行测算和分析。
(三)数值的测算
二、我国产业内贸易水平测算 (一)指标的选取厦其原因 关于衡量产业内贸易的标准,经历了一个发展的过程。 沃顿(P J Verdon,1960)、巴拉萨(13.Balas.sa,1966)、克鲁贝尔
万方数据
和劳埃德(Grubel Herbert&P J Lloyd,1975)分别提出了自 己关于产业内贸易水平的测度指标。在随后的研究中,针对
第6期
我国产业内贸易结构实证分析
2.第8类劳动密集型产品产业内贸易逐步深化。从图二 可以看出,第8类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指数从1995年的26.3上 升到2003年的41 5,尽管其数值仍然较小,但其从产业间贸 易向产业内贸易的过渡趋势明显。
3第5类资本(或技术)密集型产品产业内贸易指数在波 动中呈现出下降趋势。其GL指数从68 91下降到57 12,中 间略有波动,总体下降幅度在10以上,下降幅度较大。这种 情况是和中国化工工业不发达、整体水平落后相一致的。随 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对化工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而国内 的化学工业不能完全满足需求,有相当一部分依靠进口解决, 从而表现为其产业问贸易倾向上升趋势,贸易指数逐年下降。
(三)重点进出l:/产品贸易特点 分析可知,重点类进出口产晶特点表现如下:①石油、石 油产品及有荚原料、钢铁(33章、67章)产业内贸易指数下降 很快,反映了强劲的中国经济增长对石油等原料和钢材等基 础工业产品的需求的巨大增长,使其逐渐向产业间贸易转变。 ②有机化学品(51章)贸易指数呈稳步下降趋势。③特种工 业专用机械、通用工业机械设备及零件(72章和74章)贸易 指数逐年上升,反映了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中国机械工业 的技术取得了一定的进步,有从产业间贸易逐渐向产业内贸 易发展的趋势。④办公用机械及自动数据处理设备、电信及 声音的录制及重放装置设备、电力机械、器具及电器零件(75 章、76章和77章)产品为数字类产品和机电产品,其贸易指 数逐渐下降,有向产业间贸易发展的趋势,反映了我国在数字 类产品和电力设备制造工业的国际竞争中并不占优势。 四、结语 我国近10年来的外贸变化基本反映了中国经济近10年 来的发展变化,贸易结构的发展变化趋势也反映了产业结构 调整变化的趋势。要使我国贸易在以后的工业化进程中保持 健康合理的发展趋势,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不仅要从国内经济 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还要兼顾我国产业内、产业间贸易的实 际情况进行: (--)鼓励高新技术产业化,促进资本密集型产品产业内 贸易发展 从上述分析町以看出,我国产业间贸易具有明显比较优 势的产业多集中在技术含量低、经济附加值低的劳动密集型 产业,相比之下,在体现高、精、尖的特种工业专用机械(第72 章)、专业、科学及控制用仪器及装置(第87章)以及精密仪 器、光学仪器、航空航天器材等领域不具有贸易的比较优势。 要实现我国的工业化,在WTO框架下参与激烈的国际竞争 与国际分工并取得一席之地,就必须发展新材料、新能源、电 子等高新技术产业。这些高技术产业具有很高的附加值,可 以大大地改善我国的贸易条件,增加出口收入,提高我国总的 经济福利水平。同时,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也是我国发展水平 性差异产品贸易的保障,从产业内贸易的情况来看,要赢得国 际市场的消费者,就是要积极地参与产业内的国际分工,不仅 要发展生产垂直性差异产品的产业,更要大力扶持资本密集 型、生产同国际同类产品具有水平性差异的产品。 (二)调整产业布局,进行企业兼并,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从GL指数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国产业内贸易劣势比较 显著的产品组主要集中在石油、石油产品及有关原料、钢铁、 原材料等行业。在这些行业中,产业间贸易的倾向十分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