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2 偏误分析
偏误分析
对外汉语教学的学习者偏误分析与研究东方汉院准备讲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偏误的概念;第二,偏误释例;第三,偏误分析、研究。
主要讲语法偏误。
参考书:王建勤主编《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研究》(第二章偏误分析;第三章中介语研究),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王建勤主编《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语言系统研究》(第三章汉语语法偏误分析;第六章汉语中介语研究),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
一、基本概念1.偏误与错误(1)偏误指的是中介语与目的语规律之间的差距,是有规律可循的,跟语言能力(competence)有关,是系统性的。
(2)错误是指在使用语言时胡猜乱想的口误,是没有正确使用已知的语言系统所致,任何人在使用本族语或外语时都会发生错误,跟言语行为(performance)有关,是非系统性的。
2.中介语理论中介语指的是由于学习外语的人在学习过程中对于目的语的规律所做的不正确的归纳与推论而产生的一个语言系统,这个语言系统既不同于学习者的母语,又区别于他所学的目的语。
中介语的产生是多方面心理因素影响的结果。
主要包括以下因素:①母语的负迁移,既干扰。
②所学的有限的目的语知识的干扰。
③本族或外族文化因素的干扰。
④学习或交际方式、态度等的影响。
⑤教师或教材对目的语语言现象的不恰当或不充分的讲解和训练。
中介语的特点:①可渗透性:指中介语可以受到来自学习者的母语和目的语的规则或形式的渗透。
②顽固性(fossilization,化石化):心理学家认为,“化石化”的形成原因有三:A.学习外语的成年人大脑灵活性的减退;B.成年人由于抽象思维活动能力的发展对目的语规则进行的不正确的归纳总结。
C.语言“自我”造成的对目的语的“移情作用”的阻滞。
③反复性:某些已经得到纠正的偏误重又有规律地反复出现。
中介语研究曾提出十个问题。
中介语理论并不是对于对比分析的简单否定,而是对于对比分析的发展。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经历了四个阶段:对比分析(contrastive analysis) ,错误分析(error analysis),语言运用分析(performance analysis)和话语分析(discourse analysis)。
第二章对比分析和偏误分析
第一节 对比分析 第二节 偏误分析
对比分析(Contrastive Analysis)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 兴盛于60年代。 1945年,Charles Fries在《作为外语的英语教学与学习》 (Teaching and Learning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 ) 提出对比分析的思想。
分析方法 对比分析的两种观点
语言迁移(Language Transfer)
母语的语言形式、意义及其分布、文化 迁移到第二语言系统中去;
目的语与母语结构特征相似时,产生正迁 移,反之,负迁移; 差异(difference)=困难(difficulty)
对比(Contrast)
音位(phoneme)、语法(grammar)、 书写(writing)、文化(culture)
2. 鉴别偏误
偏误的标准 偏误和失误的辨别 隐性偏误和显性偏误的鉴别
3. 描写偏误
表层特征分类(surface feature of errors) 表层策略分类(surface feature of strategy) Corder(1974):前系统偏误(presystematic errors),系统偏误(systematic errors),和 后系统偏误(postsystematic errors)。
区分了: “失误”(mistakes):无规律、无系统、 偶然性 “偏误”(errors):有规律、成系统、必 然性 Corder关于学习者语言偏误的认识改变 了人们以往排斥语言偏误的看法,学习者 的语言偏误进入SLA研究的视域。
1. 收集资料
偏误分析
偏误分析的步骤? 偏误分析的步骤? 析的步骤
(5)偏误深源:偏误产生的原因 (6)偏误评估:局部性偏误/整体性偏误 青少年期要培养基本是最重要的。 青少年期要培养基本是最重要的。要对 人生有乐观,还有得要勤奋的读书。 人生有乐观,还有得要勤奋的读书。读书对 人生乐观有很大的好处, 人生乐观有很大的好处,而且还能改好对人 生的想法。 生的想法。少年期有积极的想法等长大了才 能有好成就。 能有好成就。
对比分析与偏误分析 对比分析与偏误分析
-随着习得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偏误不仅跟 一语的干扰有关,还跟目标语规则泛化相连。 -1960年代偏误分析发展为应用语言学的一部 分,为了表明学者的偏误反映出学者的目标语 规则泛化而开始的。偏误分析是针对对比分析 的不足之处而提出来的方案。
偏误分析是什么? 偏误分析是什么? 析是什么
-刚开始:学生二语习得时因着二语及一语的 差异感觉到困难,偏误一般是学习的不够或者 学习方法的错误而产生。 -最近:学习二语时偏误是不可避免的现象。 偏误分析是记录学者在学习二语时出现的偏误 并对此进行分类。学习者的偏误是自然的,并 且看为不可避免的过程。 -通过偏误分析可以表明学者的过渡期的语言 (中介语)以及学者的学习战略。
中介语? 中介语?
-学者从开始学习二语后直到完全学会二语为 止之前的非完整的语言。 -塞林克(Selinker,1972):学者的失误或者 偏误可以看为“学者接近目的语体系的过程中, 学者自己构建的一种语言体系”。 中介语是二语习得过程中与学者的一语、二语 独立的系统性知识。 -习得二语的正确体系作为目标,不断纠正语言 体系的持续性过程中,也包括偏误的语言体系。
第2章对比分析与偏误分析
第四,偏误分析部分地揭示了二语习得的一般性规 律从而丰富和充实了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偏误分析 可以揭示二语习得过程和学习者所采用的策略和程 序。 第五,偏误分析具有指导教学工作的实际意义。 (1)有利于开展有的放矢的补救性教学。 (2)有利于改进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计划 。
偏误分析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其局限体现 在研究方法和研究范围两个方面。 在研究方法上的局限是: 偏误资料常常不是在自然的第二语言习得环 境中获得,而是通过测试取得,不能准确反 映学习者的习得情况。
在词汇和表达整体上,母语者更严格。如下 列错误母语者一般会纠正: *我的词典很瘦。(哥斯达黎加;初级上) *我有三个少儿。(韩国;初级上) *他是一个优良的学生。
3.评估标准问题。 三个标准:可理解程度;可接受程度;冒犯 程度。 A: Shall I just push this button? B:*Of course.
二、对比分析的基本内容
(一)基本假设——语言迁移 (二)两种观点 由于对比分析的目的不同,对比分析分为 “强势说”和“弱势说”两种观点。
三、对比分析的步骤和难度等级
对比分析包括描写、选择、比较、预测四个 步骤。 描写:对学习者的母语和目的语两个语言系 统进行细致的描写。 选择:是结合偏误找出学习者学习困难的语 言项目。
在研究范围上,偏误分析有四个问题。 1.只考察学习者的偏误而忽略了其正确的部 分。 2.纵向研究少,不能了解习得过程的全貌。 3.无法采集到被学习者回避的语言项目的使 用情况。 4.五个步骤都存在问题。
比较:是对选择好的语言项目进行细致的分 析和对比,找出共同点和不同点。 预测:是在对比的基础上对学习者在学习过 程中可能在哪些方面出现错误进行预测。
偏误分析
对外汉语教学的学习者偏误分析与研究东方汉院准备讲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偏误的概念;第二,偏误释例;第三,偏误分析、研究。
主要讲语法偏误。
参考书:王建勤主编《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研究》(第二章偏误分析;第三章中介语研究),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王建勤主编《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语言系统研究》(第三章汉语语法偏误分析;第六章汉语中介语研究),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
一、基本概念1.偏误与错误(1)偏误指的是中介语与目的语规律之间的差距,是有规律可循的,跟语言能力(competence)有关,是系统性的。
(2)错误是指在使用语言时胡猜乱想的口误,是没有正确使用已知的语言系统所致,任何人在使用本族语或外语时都会发生错误,跟言语行为(performance)有关,是非系统性的。
2.中介语理论中介语指的是由于学习外语的人在学习过程中对于目的语的规律所做的不正确的归纳与推论而产生的一个语言系统,这个语言系统既不同于学习者的母语,又区别于他所学的目的语。
中介语的产生是多方面心理因素影响的结果。
主要包括以下因素:①母语的负迁移,既干扰。
②所学的有限的目的语知识的干扰。
③本族或外族文化因素的干扰。
④学习或交际方式、态度等的影响。
⑤教师或教材对目的语语言现象的不恰当或不充分的讲解和训练。
中介语的特点:①可渗透性:指中介语可以受到来自学习者的母语和目的语的规则或形式的渗透。
②顽固性(fossilization,化石化):心理学家认为,“化石化”的形成原因有三:A.学习外语的成年人大脑灵活性的减退;B.成年人由于抽象思维活动能力的发展对目的语规则进行的不正确的归纳总结。
C.语言“自我”造成的对目的语的“移情作用”的阻滞。
③反复性:某些已经得到纠正的偏误重又有规律地反复出现。
中介语研究曾提出十个问题。
中介语理论并不是对于对比分析的简单否定,而是对于对比分析的发展。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经历了四个阶段:对比分析(contrastive analysis) ,错误分析(error analysis),语言运用分析(performance analysis)和话语分析(discourse analysis)。
第二章 2 偏误分析
• 语内偏误:泛化 Overgeneralization
• I wonder where are you going。 • 我在床上躺。
偏误分析 背景(1960-1980’s)
• 强调关注学习者语言系统,提出对学习者 语言系统进行描写和分析。
• Corder(1967)“The significance of learners’ errors”《学习者语言偏误的意义》
• 2)遗漏(omission error)
句子、语篇中少了必须具备的语言单位。
•*他在广州住了六月。 •*如果不去中国,我们就去香港或别有意
思的地方。
•*明天早上你到朋友吗?
• 3)错序(sequential error) 也称为“错位”,
指句子、语篇中某个或某些语言单位的位置、
顺序错了。如:
• (4) 学习环境的影响。
• (5) 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的影响。 • 学习者作为语言学习和语言交际的主体,常常以积极
的主动参与态度为克服困难、达到有效学习和顺利交 际的目的采取各种计划和措施,这分别表现为学习策 略和交际策略。
• 对学习者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的研究是第二语言习得 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在此仅只从偏误分析的角度对 可能成为偏误来源的某些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
• *我们每天两小时学习。 • *我决定下周回去美国。 • *他做练习做得很马马虎虎。 • *他正在看看电视呢。 • *这个天大家都休息。
• (3) 文化因素负迁移。 • 有的偏误不完全是语言本身的问题,而是由于
文化差异造成语言形式上的偏误,或是语言使 用上的偏误。究其原因,不外是受本国文化的 影响,或是由于未能正确理解目的语文化所造 成的。
偏误分析
对比分析的步骤方法和难度等级模式 对比分析的步骤方法: 描写- 选择 -对比 -预测 对比分析的难度等级模式: 零级:(迁移)。发生正迁移,学习没有困难。 一级:合并。多种项目合并到一项。人称、时态 二级:差异不足。母语有,而目的语没有。如汉语 的量词;英语的the,时态,体,数,格, 三级:再解释。项目的形式、分布、功能有差异。 如all 和汉语的“都”、汉语 “被”字句 四级:超差异。母语没有,目的语有。“把”字句 五级:分裂。母语一个项目,目的语分为几个。汉 语的“是”。
对比分析的目的是预测和描写那些引起学习者 困难,以及不会引起学习者困难的语言模式。 他强调了系统对比的重要性,而且不限于两种 语言系统的对比,还包括学习者的母语文化和 目的语文化的对比。
对比分析的作用: 对比分析把两种语言进行 对比,从而确定二者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对比分析旨在预测母语对第二语言学习可能 造成的影响,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 迁移:心理学上,把已获得的知识、情感和 态度对后续学习活动的影响,或者后续学习 活动对先前学习活动的影响称为学习迁移。
对比分析仅仅对学习者的母语和目的语系统进
行对比,忽视了学习者的语言系统的研究。
偏误分析是第一个关注学习者的语言系统的理
论,提出了调查学习者语言系统的研究方法。
学者们认为,偏误分析是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一
个恰当的起点。
偏误分析的背景
1.对比分析的迁移理论不能解释学习者的全部 偏误。 2.对比分析的理论基础——行为主义心理学 遭受批评,Chomsky不断提醒人们:语言能 力是人区别于动物的主要标志;语言运用是 一个受规则支配的、创造性的过程;刺激反 应无法解释语言学习和语言运用的全部。 3.第一语言习得研究的发展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重点知识点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第一章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概述第一节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基本概念1.母语:通常是指学习者所属种族、社团使用的语言,因而也称作“本族语”。
一般情况下,母语通常是儿童出生以后最先接触、习得的语言。
因此,母语通常也被称作“第一语言”。
2.目的语:也称“目标语”,一般是指学习者正在学习的语言。
它强调的是学习者正在学习的任何一种语言,与学习者的语言习得环境无关。
3.第一语言:指儿童幼年最先接触和习得的语言。
4.第二语言:相对于学习者习得的第一语言之外的任何一种其他语言而言的。
强调的是语言习得的先后顺序,与语言习得的环境无关。
5.习得:指“非正式”的语言获得。
“习得”通常是指在自然状态下“下意识”的语言获得。
内隐学习是通过无意识或下意识的方式来获得语言知识。
通过“习得”方式获得的是“隐性语言知识”。
6.学习:指“正式”的语言规则学习,即通过课堂教学的方式来获得第二语言。
一般是指“有意识”的语言知识的获得。
外显学习是在有意识的状态下通过规则学习来获得语言知识。
通过“学习”方式获得的是“显性语言知识”。
7.第二语言习得:指学习者在目的语国家学习目的语。
学习者所学的目的语在目的语国家是公认的交际工具,当然也是学习者用来交际的工具。
8.外语习得:学习者所学的语言在本国不是作为整个社团的交际工具,而且学习者所学的语言主要是在课堂学习的。
9.第二语言环境:指学习者所学的语言在语言习得发生的环境中作为交际语言。
10.自然的第二语言习得:指以交际的方式获得第二语言,而且语言习得通常是在自然的社会环境下发生的。
11.有指导的第二语言习得:以教学指导的方式获得第二语言,语言习得通常是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发生的。
12.语言能力:是由交际双方内在语法规则的心理表征构成的。
语言能力是一种反映交际双方语言知识的心理语法。
母语使用者对句子的合语法性的直觉判断依据的就是这种隐性语言知识。
语言能力是关于语言的知识。
13.语言表达:交际双方在语言的理解与生成过程中对其内在语法的运用。
第二章 偏误分析的研究程序
2.词汇偏误
3.汉字偏误 4.语法偏误 汉字书写上的偏误。 词类、句法成分、句子的偏误。
Company Logo
2. 从标准数学范畴入手(表层策略分类) (二)添加、遗漏、替代、错序(Dulay,Burt,Krashen)
Company Logo
第二节 偏误研究程序
一、偏误收集
(一)偏误的收集方式
横向(cross-sectional)与纵向(longitudi-sectional) 自然(natural)与非自然(unnatural)
(二)偏误的收集范围
大规模、特定规模、个案
(三)影响偏误的因素
学习者母语的背景、偏误的语体、语言习得环境、 被试语言水平…..
3.系统后偏误(postsystematic errors)
指学习者了解了正确的规则,但在运用时出现了偏误。
Company Logo
第一节 偏误类别
错误类型 1. 系统前阶段 2. 系统阶段 改正可能性 否 否 解释可能性 否 可能
3. 系统后阶段
可能
可能
Company Logo
第二节 偏误研究程序
Company Logo
第一节 偏误类别
(三)系统前偏误、系统偏误、系统后偏误
根据偏误产生的阶段分类(Corder,1974) 1.系统前偏误(presystematic errors)
指学习者还没有意识到目的语的特定规则时发生的偏误。
2.系统偏误(systematic errors)
指学习者能够发现一些特定的规则,但这些规则往往是错的, 而且学习者不能纠正错用的规则而产生的偏误。
【学习】外国人学汉语语法偏误研究详细笔记
【关键字】学习偏误,error,是指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语言偏离了目的语规律的一种现象,它显示的是一种“差距”,大多带有规律性,且可追究原因,因而不应当视为一种错误。
它被作为观察第二语言学习者语言认知心理过程的一个窗口。
有一种说法,对比分析、偏误分析和中介语研究为三驾马车,奔向第二语言习得研究。
对比分析的目的主要在于找出母语对目的语学习的干扰,预测并解释学习者的习得难点和可能出现的错误。
偏误的产生并非单纯源于母语的干扰。
偏误分析理论在对比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总结出一些非母语干扰而造成的原因(如使用目的语的泛化现象)。
偏误分析的研究目的,一是通过偏误分析建立中介语系统;一是通过偏误分析找到第二语言学习中产生问题的症结。
这一切仍离不开对比分析。
本书基于中介语语料库,从汉外语言对比出发,分析学习者的偏误,从而显现中介语的性质和特点,展示学习者目的语的发展过程,并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习得过程,解释偏误,预测偏误,为第二语言教学提供教学对策和学习策略。
三驾马车,三位一体,共同深化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共同促进汉语第二语言教学研究。
偏误的成因:母语负迁移、目的语规则泛化、教学误导、交际策略应用失误等解释偏误:语言普遍性、普遍语法与第二语言习得的关系、标记性和偏误的产生、自然度的高低与偏误的生成等总论第一章语法偏误研究的意义和现状第一节语法偏误研究的意义第二节偏误研究与对比分析、中介语理论第三节语法偏误的研究现状第二章语法偏误的研究方法第一节偏误类别第二节研究程序汉外对比与母语负迁移第三章对比分析与语际偏误第一节对比分析的兴起与发展第二节对比分析的程序与困难层次模式第三节语际偏误的类型第四章英语母语者的偏误第一节助动词语际偏误及认知解释第二节语篇语法偏误的语际因素第五章日语母语者的偏误第一节常见偏误第二节被动句第三节比较句第六章韩语母语者的偏误第一节常见偏误第二节韩汉量范畴表达差异引发的偏误第三节“比”字句第七章越南语母语者的偏误第一节词语第二节修饰语的位置第三节句式第八章泰语母语者的偏误第一节词语第二节语序第三节句式第四节综合分析第九章西班牙语母语者的偏误第一节西班牙语母语者的偏误第二节法语母语者的偏误目的语规则泛化第十章搭配偏误第一节主谓搭配偏误第二节动宾搭配偏误第三节定中搭配偏误第四节状中搭配偏误第五节中补搭配偏误第六节主宾搭配偏误第七节关联词语搭配偏误第十一章宾语偏误第一节体词性宾语偏误第二节谓词性宾语偏误第三节双宾语偏误第四节小句宾语偏误第十二章语法单位的杂糅第一节偏误类别第二节偏误成因第十三章语篇偏误第一节错误推理第二节规则应用不完全第三节系统规则简化第十四章结构诱发性偏误第一节过去时间词语诱发“了”的误加第二节方所词语诱发“在”的误加第三节句首话题诱发副词状语的错位教学误导第十五章教材误导因素分析第一节外语注释第二节词语解释和语法讲解第三节课文第四节练习设计i第十六章“得”字情态补语句的教学误导分析第一节“得”字句的概念第二节注释说明第三节语法规则的解释第四节“得”字句的排序第十七章概数表示法的教学误导分析第一节概数表示法和教材分析第二节留学生对概数表示法的习得和偏误分析第三节对教材编写的建议基于交际策略的偏误第十八章常见交际策略引发偏误的类别第一节转述第二节有意识的迁移第三节回避第四节检索中的重复语法偏误的认知解释第十九章语言普遍性、标记性、自然度与偏误解释第一节语言普遍性与偏误第二节标记性与偏误第三节自然度与偏误第二十章疑问句偏误的认知解释第一节添加类标记第二节重叠标记第三节疑问词标记第一章语法偏误研究的意义和现状第一节语法偏误研究的意义偏误是一种中介语现象,“指的是中介语与目的语规律之间的差距”。
第二章-对比分析与偏误分析讲课稿
第二章对比分析与偏误分析第一节对比分析假设“对比分析”产生并流行于20世纪50年代。
60年代是对比分析的兴盛时期。
美国和欧洲的一些国家建立了语言对比研究中心。
60年代后期,由于认知心理学和转换生成语法的出现,其理论基础受到挑战,对比分析开始衰落。
F r i e s(1945)率先提出了最有效的教材应该建立在对学习者的母语和目的语进行科学的描写和仔细的对比的基础上。
体现在他的著作:“T e a c h i n g a n d L e a r n i n g E n g l i s h a s a F o r e i g n L a n g u a g e”。
L a d o(1957)提出对比分析理论系统。
标志著作“l i n g u i s i t i c s a c r o s s c u l t u r e”。
L a d o(1957):“W e c a n p r e d i c t a n d d e s c r i b e t h e p a t t e r n s t h a t w i l l c a u s e d i f f i c u l t yi n l e a r n i n g,a n d t h o s e t h a t w i l l n o t c a u s e d i f f i c u l t y,b y c o m p a r i n gs y s t e m a t i c a l l y t h e l a n g u a g e a n d t h e c u l t u r e t o b e l e a r n e d w i t h t h e n a t i v el a n g u a g e a n d c u l t u r e o f t h e s t u d e n t.”L a d o认为,通过学习者母语、文化与其目的语、文化系统对比,可以预测造成学习者困难的语言模式。
第二章 偏误分析的研究程序
谢谢!
医学资料
• 仅供参考,用药方面谨遵医嘱
发展偏误 developmental errors 因语言知识有限建立了错误的假设
第二节 偏误研究程序
Schachter and Cele-Murcia (1977)
语际偏误(interlingual errors) 发生在两种语言之间,由学习者的母语对 目的语的干扰造成 。 语内偏误(intralingual errors) 发生在目的语内部,因为对目的语规则掌握得 不完整或者归纳错误造成。
大规模、特定规模、个案
(三)影响偏误的因素
学习者母语的背景、偏误的语体、语言习得环境、 被试语言水平…..
第二节 偏误研究程序
1. 横向(cross-sectional)与纵向(longitudi-sectional) 横向 指研究者收集学习者某一特定阶段出现的偏误。
共时语料, 效率高,但不能反映学习者的习得过程。
第二节 偏误研究程序
(三)辨认方法
1. 凭借语感。 2. 使用语法知识。 3. Corder的辨别方法。
1
A
B
进
根据目的语语法要求
是
句子在表层结构上是
根据目的语所做出 的正常解释是否符
是
不是个性方言
出
否完整?
合语境?
否
否
句子明显地具有个性 风格
C
句子隐蔽地具有个性
风格。
D
句子在语境中能否做 出似乎合理的解释?
失误 指学习者未形成自动机制而偶然出现的错误。
(mistake)
口误 slip of the tongue
笔误 slip of the pen
Ellis
鉴 别
偏误分析和教学建议123.
对比分析法的作用和不足
按照这一理论,语言的习得是一种语言习惯积累的过 程:1十1=2+1=3十1=4。这一理论在语言教学中的 具体体现便是60年代风靡一时的句型替换练习 (PatternDrills)。 应该指出的是,句型替换练习在教学的某一环节中,作 为一种教学手段尚可接受,但是如果将其看作是教学目 的,帮助学生形成语言习惯,这在理论上是很难让人信 服的。这一理论忽视了人的能动性和人类头脑的创造力。 人的大脑对语言信息的吸收不仅仅是积累的过程,而且 是通过对其分析进行再创造的过程。也就是说大脑对语 言信息处理的公式不是简单的1十1=2,而是1+1>2。
对比分析
再比如与汉语相比,泰语的语法形式具有明显的不同特点:汉语的 修饰语多在中心语之前,泰语的修饰语多在修饰语之后;即: 汉语: 修饰语 + 中心语 泰语: 中心语 + 修饰语 汉语的表达习惯是从大到小,泰语的表达习惯是从小到大,如: (汉语):今天是2010年1月28日。 (泰语):今天是1月28日2010年。 (汉语):我们在国教院门口见。 (泰语):我们见在门口国教院。
2、误加(多成分),误加是不该加而加,如: *“他常常去了商店”,动态助词“了”误加; 再如: 他非常(很)高兴。 从前我每个星期都看(了)一个电影。 房间已经(被)打扫干净了。
3、误代(所用不当),误代是从几个形式中选择了不 适合的形式,如: *“明天还是后天,我去看你”。陈述句中应该用“或 者”表示选择,用了“还是”就是误代; 还有语法的误代,如: *(太晚)来(应用补语“来得太晚”而误用为状语) 句式的误代,如: *请你带这本词典给小李。(应用“把” 字句)。
汉语偏误分析
鲁健骥先生关于语音、语法、词语、语用的一系 列研究文章(1984,1987,1993,1994) 开启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偏误分析之 先河,建立了一定的分析框架。以后的偏误研究 多受其影响。 鲁文之后相继出现了一大批研究著作和文章,论 述的范围涉及到语音、语法、词汇、汉字、语用、 篇章、标点符号、学习策略等各方面;
对比分析与偏误分析PPT讲稿
第一节 对比分析
对比分析(Contrastive Analysis)产生于20世纪50年
代,兴盛于60年代。
1945年,Charles Fries在《作为外语的英语教学与学
习》(Teaching and Learning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 )提出对比分析的思想。
• 结构主义语言学(Structural Linguistics)
结构主义语言学注重结构和分布,强调对 语言特征进行客观、静态的科学描写。
语言学习理论的发展
Chomsky理论
20世纪60年代,Chomsky语言学理论的建 立,对心理语言学的研究带来很大的影响,使语 言习得研究完全抛开行为主义理论的限制,为以 后的儿童语言研究开辟了新的理论框架。乔姆斯 基理论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对语言习得的解 释,即语言天赋论,这种理论认为儿童天生就具 有一种语言能力,儿童掌握语言并不是一种“学 习 ( learning ) ” 的 过 程 , 而 是 一 种 “ 习 得 (acquisition)”过程,儿童最终学会的语言要 比儿童接受的语言训练复杂、细致得多。
难度 等级
1
母语和目的语的关系 两种语言中语言成分相同为一项 borrow、lend在汉语 中都是借
3 母语中的语言项目在目的语中没有对 格、定冠词、时体标
应项
记、“把”字句
4 母语中某个语言项目在目的语中虽然 被动句:汉语有标和
有对应项,但形式和分布存在差别
• 对比分析的基本假设 • 分析方法 • 对比分析的两种观点
对比分析的基本假设
• 语言迁移(Language Transfer)
– 母语的语言形式、意义及其分布、文化 迁移到第二语言系统中去;
硕士课程偏误分析第二周
在这个发展过程中,错误率在下降,具有显著的意 义,但正确率却并未提高。
邓对此无法说明。他倒是列出了第八个月中出现的9个例 句。他没有区分缺失和赘余的情况。
随后邓又把每个月的进展中总句数的正误比列了一个表格。
(3)在有进行体的语言里,进行体标记首先用于活动动词,然后 扩展到完结动词和达成动词。
(4)进行体标记不会错误地扩展到状态动词。
孙德坤1993《外国学生现代汉语“了”的习 得过程初步分析》
一、语料来源
27岁男新西兰人L,起点为零, 27岁女澳大利亚人W,有三个月基础。 入学开课一个月后,每两周一次为时一小时的个别谈话录
4.附加成分,如词尾、结构助词等,容易被遗漏, *他们打〔得〕很好。 5.汉语中是复合成分,英语中是单纯成分时,常常受母语影 响出现遗漏偏误。 *从他[那儿/家/左边/身上…〕 二、误加 比起遗漏偏误来,误加偏误的情况比较单纯,多发生在 这样一些语法形式上:在这些语法形式中,在通常情况下可以 必须使用某个成分,但当这些形式发生了某种变化时,又一 定不能使用这个成分。 *啊,你的房间多么[很]干净啊! *从前我每星期都看[了]一个电影。
邓指出看起来初级学习者的错误率并不高,但中级和高级 学习者的错误率几乎相同,这意味着“了”的习得很快就到 达高原期而这种僵化状态会保持较长时间。
第二个月至第八个月的进展情况如下:
错误例依次为 34 26 28 24 16 15 9 占错误总句数 21% 16% 18% 15% 10% 10% 6%
三 偏误用例的分析
1、分析必须符合语言规律 (1)桂林有中国最美丽的风景,今年我去了,明年我再要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偏误分析
1.我学习中文在江汉大学。 2. I wonder where are you going。 3.我在床上躺。
2
偏误的种类
• 语际偏误: ——受学习者第一语言干扰产生的偏误 • 语内偏误:
——无论学习者操何种语言,均会产生类似的偏误
• 偏误原因 • 语际偏误:来自第一语言的干扰 Interference 我学习中文在江汉大学。 • 语内偏误:泛化 Overgeneralization
25
• 造成偏误的学习策略主要有迁移、过度泛 化和简化。 • 迁移主要指学习者在遇到困难的情况下求
助于已知的第一语言知识去理解并运用目 的语,有可能由此而产生偏误;
• 过度泛化主要指学习者采用推理的方法, •
把新获得的目的语知识不适当地扩大使用 而造成偏误。 这两类偏误实际上就是前边已经提到的母 语负迁移和目的语知识负迁移。
• (4) 学习环境的影响。
24
• (5) 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的影响。 • 学习者作为语言学习和语言交际的主体,常常以积极
的主动参与态度为克服困难、达到有效学习和顺利交 际的目的采取各种计划和措施,这分别表现为学习策 略和交际策略。
• 对学习者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的研究是第二语言习得
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在此仅只从偏误分析的角度对 可能成为偏误来源的某些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
37
关于偏误分析得失的评价
• Ellis在评价偏误分析时指出,实际上学者们对 偏误分析的批评也有不当之处。 • Corder清楚地认识到检验学习者第二语言习 得全过程的重要性。 • 偏误分析仍然可以作为研究学习者语言一种工
具。事实上,80年代,有迹象表明,偏误分析 开始复苏。
38
作业
• 找语料做偏误分析。 • 例子: • 这只大熊猫跟1985年发现的一只有一样的颜 色。 • 中国在法律领域上还有专业人员和其他资源的 一个缺乏。 • 虽然他在家的时间不长,但他们有很愉快的时
21
• (2) 语内偏误:目的语知识负迁移。 • 学习者把他所学的有限的、不充分的目的语知
识,用类推的办法不适当地套用在目的语新的 语言现象上,造成了偏误,也称为过度概括 (over-generalization)或过度泛化。这类偏误 一般在其母语中找不到根源,而且不同母语背 景的学习者常常出现同样的偏误。
22
• *我们每天两小时学习。 • *我决定下周回去美国。 • *他做练习做得很马马虎虎。 • *他正在看看电视呢。 • *这个天大家都休息。
23
• (3) 文化因素负迁移。 • 有的偏误不完全是语言本身的问题,而是由于
文化差异造成语言形式上的偏误,或是语言使 用上的偏误。究其原因,不外是受本国文化的 影响,或是由于未能正确理解目的语文化所造 成的。
因之一。母语负迁移又特别体现在目的语 语音的学习中,用学习者第一语言的语音 规律代替目的语的语音规律是中介语语音 的一大特色。
19
• *那个鸡很胖。 • *阿里在哪儿?——我不会。
know.)
(I don’t
20
• *他唱歌很好和他跳舞也很好。 • *他想结婚她。 • *请你把这本书送到王老师。
• Ellis(1994:68)认为,偏误分析是第一 个关注学习者的语言系统的研究方法。 • 偏误分析重要的贡献是它为70年代心灵学 •
派与行为主义理论的论战提供了有力的证 据。证明学习者偏误并不是完全是由于母 语干扰造成的。 70年代的偏误分析不仅对教学而且对观察 学习者怎样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具有重要 的意义。
30
Ellis(1994)认为,第二语言学习者的语言偏误来源包括:
• (1)大量的偏误是语内偏误,而非语际偏误。 • (2)初级学习者的语际偏误多于中高级学习者。 • (3)语内偏误和语际偏误的多少和任务有关。(翻译、
写作)
• (4)语际偏误在语音和词汇中的出现比例多于语法。在 语法教学中,也有一些项目更容易发生语际偏误。 • (5)成人比儿童更容易发生语际偏误。 • (6)偏误不只一个来源,一个偏误可能是语内偏误和语
Taxonomy
• “表层策略” 即根据学习者偏误产生的方式
对偏误进行描写和分类。
• 这种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学习者的认知策
略和认知过程。
9
• 偏误形式跟正确形式之间的区别,分为5类:
误加、遗漏、错位、误代、类推。
• 1)误加(addition error) 也称 “添加”: • *那篇文章被修改完了。 • *啊,你的房间多么很干净啊! • *我们在一起去了北京玩。
7
• 偏误归类的方法: • 1. 表层特征分类(surface feature of errors) • 根据目的语范畴对学习者的偏误进行描写和分类; • 声 • 语音 韵 • 汉语 调——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词汇 • 语法
8
3. 描写偏误
• 2. “表层策略分类法” :Surface Strategy
际偏误同时造成的。
31
5. 学习者语言偏误的评价
• 对偏误的评价涉及三个问题: • 1. 究竟哪类偏误问题更严重 • 2. 母语者和非母语者在评价学习者偏误时是否 有差别。 • 3. 评价的标准问题。
32
• Khalil(1985)提出三个标准: • “可理解度”(intelligibility):一个有偏 误的句子能否被理解。 • “可接受程度”(acceptability):句子的接 受者认为偏误有多严重。 • “冒犯程度”:语用层面上,指存在偏误
14
3.Corder:前系统偏误,系统偏误,后系统偏误
• 前系统偏误的特点: • 1)表义不清。 • 2)偏误点很多。 • 3)任意性很强。同样一个意思,一会儿用这个形 式,一会儿用那种形式。 • 4)无法说明来源。 • 你最近难吗?嗯,不好吗? • 书,桌子,我看。
15
• 系统偏误:指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学习者正
在对某一语音、词汇或句式甚至某一话题 感到没有把握时,就尽量避免使用。
28
• 回避的方法可能是保持沉默不愿开口,但
更多则是采取代替的办法,以简单的句式 代替复杂的句式。
29
• Schachter发现,说汉语和日语的学习者学英
语比说波斯语或阿拉伯语的学习者在使用关系 从句方面犯的错误更少,因为他们一般说出的 从句要少得多 。
10
• 2)遗漏(omission error)
句子、语篇中少了必须具备的语言单位。
•*他在广州住了六月。 •*如果不去中国,我们就去香港或别有意 •*明天早上你到朋友吗?
11
思的地方。
• 3)错序(sequential error) 也称为“错位”, •*小王比较跑得快。 •*北方人吃很少米饭。 •*北方人 吃 很少 米饭。
• 因而,对学习者偏误产生的来源的分析,
是基于偏误产生的过程的分析。
• 通过过程的分析对作为产出结果的偏误进
行解释。基于过程的偏误分析和解释才有 意义。
18
•
(1)语际偏误:母语负迁移。学习者不熟 悉目的语规则的情况下,只能依赖母语知 识,因而同一母语背景的学习者往往出现 同类性质的偏误。
• 对初学者来说,这是其偏误产生的主要原
的句子会不会让接受者心理上感觉不舒服。
33
对偏误分析的批评
• 研究者只集中分析偏误,忽略二语习得的全 貌。 • 偏误的来源常常难以确定。 • 第二语言学习者会避免使用某些他们感到困
难或容易出错的结构 (回避)。在这种情况 下,第一语言的作用在学习者的输出(偏误) 方面并不明显,在学习者没有输出(缺失) 方面才明显。
34
偏误分析衰落的原因
• 偏误分析虽然提出了系统的分析方法和步骤, 但是偏误分析的方法存在许多问题; • 偏误分析的局限概括地说,主要有两方面: • 一是分析方法上弱点,二是研究范围的局限。 • 这些问题在每一个分析步骤都存在。由于偏误
分析这些问题,70年代后开始衰落。
35
关于偏误分析得失的评价
指句子、语篇中某个或某些语言单位的位置、 顺序错了。如:
12
• 4)误代(substitution) • 也可称为“替代”,指在某个句法位置 • *我和她是隔壁。 •*他很喜欢我,到底我们结婚了。 •*小李通常迟到。
上用了一个不应该用的语言单位。如:
13
• 5)类推 • 一个月、一个星期——一个天、一个年
间。
39
பைடு நூலகம்36
关于偏误分析得失的评价
• 局限之一,偏误分析仅仅考察学习者的 • •
偏误,而不是学习者第二语言习得的全 过程; 局限之二,偏误分析是横向研究和静态 描写,难以区分学习者在不同阶段出现 的偏误,难以观察学习者的习得过程; 局限之三,学习者采取回避的策略。由 于偏误分析关注的是学习者产出的偏误, 而对回避策略却无法观察到。
26
• 简化的策略常常指学习者故意减少他们认
• 比如: • *他气得不说话。 • *他不高兴了,他走了。 • *她到学校了,她穿了新衣服。
为的目的语的冗余部分,或者将带状语、 定语成分的复杂句子,分成几个简单的句 子。
27
• 造成偏误的交际策略很多,这里重点提一
下回避和语言转换。
• 回避是第二语言学习者经常采用的策略,
背景、习得的环境
• (3)语料收集的方式: • 诱导(面谈、作文;实验)、横向与纵向;
6
2. 鉴别偏误
• 问题之一:偏误的标准问题 • 问题之二: “偏误”和“失误”的鉴别问
题
• 问题之三:如何区分学习者的“显性偏误” 和“隐性偏误” 。 • * I want to know the English. • 问题之四:“得体性”的问题。
逐渐发现并形成目的语的规则和系统,但还不 能正确地运用这些规则,因而出现的规律性的 偏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