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惯性的认识

合集下载

惯性

惯性

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惯性定律:任何物体在不受外力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就是惯性定律(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义:我们把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特性叫做惯性。

惯性是一切物体固有的属性,无论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无论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都具有惯性。

概述当你踢到球时,球就开始运动,这时,因为这个球自身具有惯性,它将不停的滚动,直到被外力所制止。

所有的物体在任何时候都是有惯性的,它要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幻想无法实现的原因--北京有个人,曾提出选一个无风的日子,乘坐气球在高空观看大地向东移动,以此来环游世界,这是否可行呢?显然不能,但这又是为什么呢?这就是惯性。

当有人乘坐气球离开地球表面时,由于惯性,人和气球仍以地球自转的速度运动着。

伽利略惯性原理是伽利略在1632年出版的《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书中发表的,它是作为捍卫日心说的基本论点而提出来的。

根据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保持物体以均速运动的是力的持久作用。

但是伽利略的实验结果证明物体在引力的持久影响下并不以匀速运动,而是相反地每次经过一定时间之后,在速度上就有所增加。

物体在任何一点上都继续保有其速度并且被引力加剧。

如果引力能够截断,物体将仍旧以它在那一点上所获得的速度继续运动下去。

伽利略在金属球在斜面滚动的实验中观察到,金属球以匀速继续滚过一片光滑的平桌面。

从以上这些观察结果就得到了惯性原理。

这个原理阐明物体只要不受到外力的作用,就会保持其原来的静止状态或匀速运动状态不变。

伽利略的惯性原理是近代科学的起点,它摧毁了反对哥白尼的所谓缺乏地球运动的直接证据的借口。

笛卡尔的补充笛卡尔等人又在伽利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他认为:如果运动物体,不受任何力的作用,不仅速度大小不变,而且运动方向也不会变,将沿原来的方向匀速运动下去.牛顿而被现代社会所普遍认知的惯性原理,来自于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Mathematical Principles of Natural Philosophy, 1687),定义如下:惯性定律就是牛顿第一定律。

惯性力和惯性的大小

惯性力和惯性的大小

惯性力和惯性的大小众所周知,物理学中有惯性的概念,惯性力的概念;而且惯性是有大小的,惯性力是不存在的。

笔者在长期的教学研究中发现,认为惯性有大小是不合理的,惯性力也未必是一种假想的力,它很可能是一种客观存在。

博士论文,惯性。

1•惯性力的概念惯性1. 1惯性力的原始概念大家知道:牛顿定律只适用于惯性系而不适用于非惯性系。

例如在由静止加速前进的火车上,受合力为零的小球会相对于火车向后加速运动。

为了使牛顿运动定律在火车中同样成立,需要引入惯性力的概念,所引入的惯性力大小,其方向与火车的加速度方向反向。

这样就有牛顿第二定律得以成立。

也就是说:相对于地面(我们认为是惯性系)有加速度的参照系是非惯性系,非惯性系中牛顿运动定律不成立,欲使牛顿运动定律成立,需要引入惯性力。

正是在这些问题中,我们认识了什么是惯性力。

然而本文所要定义的惯性力与上述惯性力的概念是完全不同的。

1. 2惯性力的新定义我始终有这样一个猜想:“所有物质组成的宇宙具有这样的一种性质,它可以允许任何物体对其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而不允许任何物体对其有加速度;如果物体对宇宙有加速度,物体就会受到宇宙对它的一种约束力,这种力就是我所定义的惯性力。

即惯性力是宇宙对物体的一种约束力,它并不是假想的力,是一种真实作用力。

”[需要说明的是,我这里所说的惯性力只是真正的惯性力在我们所能看到的参考系中的分力,而真正的属性力我们是无法知道的,因为我们不可能知道绝对的加速度。

以上这段文字在英语稿中没有]惯性力的施力物体是宇宙,就好象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一样。

宇宙中的一切物体只要对宇宙有加速度,就一定受到惯性力。

惯性力的大小与其相对于惯性系的加速度成正比,与相对于惯性系的加速度的方向相反。

如果物体的质量为m,对惯性系的加速度为a,则惯性力的大小为f=ma。

显然惯性力是非平衡状态下才受到的一种力。

关于惯性力的产生机理,我猜想应该类似于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

当然这仅仅是一种猜想,有待于实验的验证。

惯性概念的认识及其影响

惯性概念的认识及其影响

惯性概念的认识及其影响惯性是物理学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也是学习物理学最早遇到的概念之一。

这一极为普通和平凡的概念曾经引导许多物理学家深入思考和剖析,促进物理学重大进展,其中蕴涵着深刻的物理思想和丰富的物理学研究方法的教益,是培养学生科学地思考问题的能力非常有效的素材。

一、惯性概念的肇始和牛顿的综合惯性一般是指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保持其原有运动状态的属性。

人们对于惯性这一认识有赖于惯性定律的建立,而它则依赖于对于力的认识以及区分运动状态和运动状态改变的认识,这一点在人类认识发展史上经历了漫长的岁月。

在人类思想史上,两千多年前希腊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学说无疑地起过广泛的影响,然而他关于物理学的论述,许多都是错误的。

他把物体的运动分为自然运动和强制运动。

他认为圆周是完善的几何图形,圆周运动对于所有星体都是天然的,因而是自然运动;另外,地球上的物体都具有其天然位置,重物趋于向下,轻物趋于向上,如果没有其他物体阻碍,物体力图回到天然位置的运动也是自然运动;其他所有形式的运动则都是强制运动。

他还进而指出,关于物体的强制运动,只有在外力的不断作用下才能发生;当外力的作用停止时,运动也立即停止。

从这里可以看出亚里士多德肯定了两点:一,自然运动不涉及曳力的问题,只有强制运动才存在力的问题;二、力是物体强制运动的原因。

从今天看,这显然是错误的,然而它束缚了人们近两千年。

从这种把物体的运动归结为外力作用的观念,可以提取出静止物体具有惯性的概念。

开普勒在他1609年发表的著作《新天学》和1619年发表的著作《宇宙谐和论》中写道;“天体有留在天空中任何地方的性质,除非它被拖曳着。

”“如果天体不赋有类似于重量的惯性,要使它运动就不需要力,最小的动力就足以使它有无限的速度,但由于天体公转需要用一定的时间,有的长些,有的短些,因此非常明显,物质必须具有能说明这些差别的惯性。

”“惯性,或对运动的阻力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在给定的体积中,物质的量愈多,惯性愈强。

★惯性

★惯性

解释惯性现象的思路和方法
分两大类解释
一,涉及两个物体的情况: 涉及两个物体的情况:
1,两个物体原来都处于什么运动状态;2,其中某一物体由于某种原因 突然改变状态(或忽然分开)3,另一物体由于惯性继续保持原来的状态, 于是就发生某种现象.
二,涉及同一物体两个部分的情况: 涉及同一物体两个部分的情况:
生产和生活中的惯性现象
踢球,用铁锹铲雪,泼水,滑冰; 烧锅炉时用铁锹往炉膛内添煤; 跳远运动员起跳前的助跑; 跑步的人当脚碰到障碍物时向前摔倒; 撞击锤柄,可以使锤头紧紧套在锤柄上; 骑自行车太快容易发生事故; 拍打衣服可除去灰尘; 摩托车飞跃断桥; 宇航员走出飞船后,仍能与飞船"并肩"前进,不会落在 飞船后面.
△氢气球吊着一个重物升空,若氢气球突然爆炸,那么重物将( A ) A.先竖直上升,后竖直下落. B.匀速竖直下落. C.加速竖直下落. D.匀速竖直上升.
△ 火车在长直轨道上匀速行驶, 车厢内有一人向上跳起,发 现仍落回原处的原因是什么?( D ) A.人跳起后,车厢内空气给他以向前的推力,带着他随同火 车一起向前运动.B.人跳起瞬间,车厢地板给他一向前推力,推 动他随同火车一起向前运动.C.人跳起后,车在继续向前运动, 所以人落下后必定偏后一些,只是由于时间很短,偏后的距离的 不明显.D.人跳起后直到落地,在水平方向上始终和车具有相 同的速度.
惯性现象分析
把一个木块直立在小车上,让小车突然启动,观察思考: 把一个木块直立在小车上,让小车突然启动,观察思考: 现象:小车上的木块向后倒去. 现象:小车上的木块向后倒去. 思考:木块初始状态是静止 当小车突然运动时, 静止, 思考:木块初始状态是静止,当小车突然运动时,木块由 惯性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 所以要向后 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 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所以要向后倒. 如果让小车突然急刹车,观察思考: 如果让小车突然急刹车,观察思考: 现象:小车上的木块向前倒去. 现象:小车上的木块向前倒去. 思考:木块初始状态是运动 运动, 思考:木块初始状态是运动,当小车突然停止运动 时, 木块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要向前 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木块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要向前倒.

对惯性和惯性力的再认识

对惯性和惯性力的再认识

惯性和惯性力实质重新认识1.引言根据牛顿力学定律,物体在不受力时,会一直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物体能够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被认为具有惯性。

在试图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时,必须克服一个试图阻碍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力,这个试图阻碍物体改变运动状态的力被叫做惯性力。

牛顿认为,惯性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后来马赫指出[1],所谓惯性不是物质的固有性质,惯性和惯性力是宇宙中所有其他物质对物体的引力作用所致。

这一认识被称为马赫原理,马赫的思想已被广为接受。

但是,在详细分析引力如何使变速运动的物体受到惯性力时,会遇到困难。

进一步研究认为,惯性可能是物体系统(物质系统)保持其内物体(物质粒子)运动状态的能力。

广义相对论有一个推论[2]:当一物体旁边的质量被加速时,该物体也将受到一个加速力,此力与加速度有同样的方向。

用这样一种加速机制描述惯性力,如果太阳系所在处较大范围内存在大量均匀分布的不可见物质,则定性结果与事实相符。

在非惯性系中,有时会虚拟一个力以保证牛顿力学定律的适用性,这个非惯性系中的虚拟力被叫做虚拟惯性力,有时也被叫做惯性力。

本文与这种虚拟的惯性力无关。

2.惯性力的来源以实验室内的水平旋转圆盘为例,在圆盘静止时,坐在圆盘边沿的一个人受到重力和圆盘的支撑力,此外不受其他力的作用。

在圆盘转动时此人随圆盘一齐转动,这时他有一个指向盘心的加速度,并感受到一个径向的向外的力,也就是惯性力。

为了使问题显得清楚,以下尽量考虑惯性力所有可能的来源。

(1)来自地心的引力与惯性力垂直,无需讨论。

由于这个人正在随地球绕太阳进行轨道运动,他绕盘心转动的切向速度叠加在绕日轨道速度上,会使太阳的引力效应发生变化,但即使这种变化足够大,力的方向也只能在日地连线方向。

因为惯性力是各向同性的,因此这种引力效应的变化不会是此人受到惯性力的原因。

如果银河系没有自引收缩和膨胀,同样的分析也适用于来自银心的引力。

如果我们所在的任何层次的天体系统正在自引收缩或膨胀,对收缩或膨胀也可以归结为力的作用,类似的分析也适用于导致收缩或膨胀的力。

如何在创新中避免陷入惯性

如何在创新中避免陷入惯性

如何在创新中避免陷入惯性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但如何在创新中避免陷入惯性?这是一个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

一、认识惯性
什么是惯性?惯性是指人们某种固有的思考、观念和行动方式,经过长期时间形成的一种习惯性思维。

惯性既是一种稳定性,也
是一种限制性。

在创新过程中,惯性会成为企业创新的障碍。

二、如何避免陷入惯性
1.改变思维方式
惯性思维是源于过去的经验,所以要避免陷入惯性,就需要改
变自己的思维方式。

当我们遇到新问题时,不要只考虑过去的经验,而是要打破惯性思维,尝试更加广阔的思路。

2.建立创新文化
企业要建立一种以创新为核心的文化,把创新理念内化于员工
的思想之中,从而形成具有创新能力的组织。

这需要领导者倡导、支持和融入创新的精神与价值观,引导员工从创业文化、领导模式、组织运作、技术创新等方面进行变革。

3.启动小创新
小创新是一个组织累积创新力量的必经之路。

从小创新做起,逐步推进大创新,这样可以逐渐摆脱惯性思维,培育创新文化。

4.积极学习
企业要做到创新,就要有不断学习的意识。

要积极学习潜在竞争者的经验,从过去的成功和故事中汲取灵感,同时也要关注行业和市场的变化。

三、结语
创新不仅是做新的事情,更是做不同的事情。

惯性是企业创新的最大障碍,要发掘真正的打破点,推动企业实现创新发展,需要领导者从各个方面来进行思考和实践,不断寻找机会和挑战,跨越惯性,开拓局面。

惯性与惯性定律及惯性现象解释

惯性与惯性定律及惯性现象解释

惯性与惯性定律及惯性现象解释【编者按】为了丰富同学们的学习生活,查字典物理网中考频道为同学们搜集整理了中考物理复习指导:惯性与惯性定律及惯性现象解释,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惯性与惯性定律及惯性现象解释惯性是物理概念,反映的是物体的性质,即一切物体都有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

这里一切物体指所有物体,即包括静止的物体,也包括运动的物体。

都有是说没有例外,这就点明了共性。

或是指如果物体最初是静止的,它就有保持静止状态的性质;如果最初是运动的,它就有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的性质。

所以课本上给惯性的定义是: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

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时候、任何状态、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不可避免,不可克服,惯性与外界条件无关,与受力与否、受力大小、处于何种状态、状态如何改变等均无关。

好比一口缸,装满水时可容纳水1米3,说明这缸有这样大的容纳的本领,还是这口缸,不装水时,同样还具有容纳1米3水的本领,并不因为不装水就没有容纳水的本领。

惯性大小只与质量有关,质量大,惯性大;质量小,惯性小。

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

把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的种种认识,总结概括上升为理论认识,人们得到这样的规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即惯性定律,也称牛顿第一定律。

它是物理规律,反映的是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的运动规律。

一切物体指所有物体。

总是说没有例外和从始至终,这就点明了规律性。

没有受到外力是指明惯性定律成立的条件。

惯性定律指出了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提示了物体一定条件下物体的运动状态,反映了物体的运动规律。

惯性是物理概念,惯性定律是物理规律,二者有严格的区别,凡是一个定律都揭示事物在一定条件下的结果,因此定律内容的构成总包含有两部分,条件及结论。

惯性定律的条件是没有受到外力,结论是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惯性定律揭示了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如何运动的问题,为突出物体仅在惯性支配下运动,故称惯性定律。

初中生对惯性的经典错误认识

初中生对惯性的经典错误认识

初中生对惯性的经典错误认识
惯性是初中物理最严重的概念之一,它是正确理解力和运动关系的桥梁,对惯性概念理解不清,甚至影响高中力学知识的建构。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由于惯性的普遍性与抽象性共存,给学生的理解带来一定困难,下面是几种对惯性的几种经典错误认识,有初二宝宝的家长可以考考孩子啊!
对惯性经典错误认识
误区之一:运动的物体有惯性,静止的物体没有惯性
误区之二:运动速度大的物体惯性大
误区之三:“惯性”就是“惯性定律”
误区之四:重力越小,惯性越小;物体处于失重状态时,惯性消失误区之五:惯性是一种分外的力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没有一个是对的)
A.冲过终点后,他还会继续前进一段距离,是因为受到惯性力的作用
B.驾驶员系安全带是为了减小行驶中人的惯性
C汽车能够向前运动,是因为牵引力大于阻力
D推出去的铅球能继续在空中飞行,是由于铅球受到惯性的作用
E草地上滚动的足球逐渐停下来,是因为足球没有受到力的作用
F跳远运动员助跑可以提高成绩,是增大了身体的惯性
1/ 1。

正确认识惯性定律

正确认识惯性定律
唇圈 圊喝值园
千百 年 以来 , 关 于“ 力 和运 动 ” 的关 系 ,
律 中 出现 的几 个关 键 词 . “ 一 切 ” 既 包 括
科 学 家从 没 停 止探 索 的脚 步. 人 类 正 确认 识
这个问题 . 经 历 了 漫 长 曲折 的过 程 . 风 吹 树
地 球 上 的 万事 万 物 , 也 包 括 宇 宙 空 间 的
日月 星 辰 . 也 就 是 整 个自然 界 中 的 许 多 现 象 使 古 希
腊哲学 家亚里 士多德得 出了“ 物 体 的运 动 需要力来维持 ” 这样 一个结论. 后 来 的科 学 家发 现 .现 实生 活 中很 多 现 象用 这 一理 论 无法解释. 例如 。 运 动员 踢 足 球 . 运 动 员 的脚 与足 球 脱 离 接触 后 ,运 动 员 已不 能对 足球
态 和静止状 态 , 在 物 体 不 受 力 时 二 者 必 有
其一.

人 类 发射 的探 测 器 已 飞 出 了太 阳
系 ,在 飞 行 过 程 中如 果 探 测 器 所 受 的外 力
到“ 力 不是 维 持 物 体 运动 的原 因 ” . 后来 英 国
物理学家牛顿 。 在前人特别是笛卡尔 、 伽 利 略 等 科 学 家 大 量 实 验 成 果 的基 础 上 .经 过
时效 果 是 相 同 的. 所 以, 当一 个 物 体 受 到 平 衡力作用时 , 就 可 以 当做 物 体 不 受 力 来 处
理, 同样 遵 循 牛 顿 第 一 定 律 。 当然 我 们 初
中阶段 只研究 二 力的 平衡 .
2 . 力是 物 体 运 动 状 态 发 生 改 变 的 原 因
再 施 加 力 的作 用 . 但足球并没有立刻停下 ,

探究惯性与什么因素有关

探究惯性与什么因素有关

探究惯性与什么因素有关王圣昌惯性是经典力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同时它又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基础性观念,并且惯性问题也是经常被物理学界讨论的一个话题。

可是,尽管经典力学经过了漫长的发展时期,大部分的人在此问题上还存在着很多的混乱性,本文试从几个方面对惯性进行了讨论,望引起大家的共识。

一、惯性的意义我们知道,惯性是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

一个物体,只要不受外力作用,原来静止的就会一直静止下去,而原来运动的则会一直作匀速直线运动。

这里的问题在于:惯性是否是物体的性质?依据牛顿第一运动定律,任何物体均具有惯性。

因而,看来惯性不是被研究物体的性质,因为这一性质是一切物体所具有的,也就是说它与物体的个别特征无关。

因而,惯性只能是存在的一个特征,是被研究对象周围的环境在此对象上的表现。

换一句话说,它是存在于物体周围的一种条件,一种约束。

二十世纪初,德国数学家诺特尔证明了:空间平移对称性导致动量守恒、空间转动对称性导致角动量守恒、而时间均匀性导致能量守恒。

事实上,物体的惯性是时间均匀性与空间对称性的必然结果。

因而它与个别的特殊研究对象无关。

惯性不是个别存在物的性质,个别存在物只是惯性的显现者,惯性的本质与个别存在物的特性无关。

从而我们就不能用反映个别存在物性质的量(例如质量)来测度惯性。

因为惯性作为存在的一种显现,并无大小可言,它只是存在之状态的表达。

二、惯性与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难易程度无关通常认为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是据于这样的理由:质量大的物体在相同的力作用下其运动状态不容易改变。

这是由牛顿第二定律所得到的基本结论。

而事实上物体运动状态是否变化,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是难还是容易是与惯性无关的。

惯性所揭示出的物体之性质不在于其使(或抗拒)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或代表改变的难易程度的能力,而在于它的保持某种特定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本领:在最相似的物之间,错觉说着最巧妙的谎;最小的罅隙是最难度。

高中物理:惯性与质量

高中物理:惯性与质量

高中物理:惯性与质量【知识点的认识】1.定义:物体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

2.惯性的量度:惯性的大小与物体运动的速度无关,与物体是否受力无关,仅与质量有关,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

质量大的物体所具有的惯性大,质量小的物体所具有的惯性小。

3.惯性的性质:①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其本质是任何物体都有惯性。

②惯性与运动状态无关:不论物体处于怎样的运动状态,惯性总是存在的。

当物体本来静止时,它一直“想”保持这种静止状态。

当物体运动时,它一直“想”以那一时刻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4.惯性的表现形式:①当物体不受外力或所受合外力为零时,惯性表现为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②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惯性表现为改变运动状态的难易程度,物体惯性越大,它的运动状态越难改变。

5.加深理解惯性概念的几个方面:(1)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之一,物体的惯性与其所在的地理位置、运动状态、时间次序以及是否受力等均无关,任何物体都具有惯性;(2)惯性大小的量度是质量,与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无关,绝不是运动速度大、其惯性就大,运动速度小,其惯性就小;(3)物体不受外力时,其惯性表现为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受外力作用时,其惯性表现为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不同。

【命题方向】例1:关于物体的惯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运动速度大的物体不能很快地停下来,是因为物体速度越大,惯性也越大B.静止的火车启动时,速度变化慢,是因为静止的物体惯性大的缘故C.乒乓球可以被快速抽杀,是因为乒乓球惯性小D.在宇宙飞船中的物体不存在惯性分析:一切物体,不论是运动还是静止、匀速运动还是变速运动,都具有惯性,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基本属性,其大小只与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惯性的大小和物体是否运动、是否受力以及运动的快慢是没有任何关系的。

解答:A、影响惯性大小的是质量,惯性大小与速度大小无关,故A错误;B、静止的火车启动时,速度变化慢,是由于惯性大,惯性大是由于质量大,故B错误;C、乒乓球可以被快速抽杀,是因为乒乓球质量小,惯性小,故C正确;D、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基本属性,其大小只与质量有关,有质量就有惯性,在宇宙飞船中的物体有质量,故有惯性,故D错误。

对力学惯性的认识和讨论

对力学惯性的认识和讨论

多 媒 体 教 学 与 传 统 教 学 并 无 矛 盾 ,它 仍 能 表 现 教 师 的 教 学 个 性 , 师 依 然 可 把 握 整 体 的 教 学 效 果 , 导 整 个 教 学 教 主 过 程 , 以 层 层 铺 垫 , 置 悬 念 , 为 是 面 授 , 深 印 象 的 肢 可 设 因 加 体 语 言 仍 可 发 挥 作 用 。 教 学 实 践 中 , 然 多媒 体 教 学 有 许 在 虽 多 突 出 优 势 , 但 存 在 单 位 学 时 信 息 量 大 与 学 生 消 化 能 力 之 间 的 矛 盾 。因此 目前 还 不 能 完 全 以 软 件 来 取 代 老 师 的 作 用 只 有 将 现 代 化 的 教 学 手 段 与 传 统 教 学 手 段 有 机 地 结 合 起 来 , 取 所 长 , 辅 相 成 , 足 提 高 电 工 学 教 学 质 量 的 有 效 各 相 才 方式。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去 , 原 来 运 动 的 则 会 一 直 作 匀 速 直 线 运 动 。依 据 牛 顿 第 一 运 而 动 定 律 , 何 物 体 均 具 有 惯 性 。 所 以 惯 性 是 物 体 的 固有 属性 , 任 不 论 宏 人 物 体 , 是 微 小 粒 子 , 论 固 体 、 体 、 体 , 止 物 还 不 液 气 静
有 惯 性 , 而 运 动 状 态 改 变 或 所 受 合 外 力 不 为 零 时 就 没 有 惯 性 ” 也 不 能 说 惯 性 “ 在 物 体 处 于 匀 速 直 线 运 动 状 态 或 静 止 , 仅 状 态 时 起 作 用 ” 而 “ 物 体 运 动 状 态 改 变 或 所 受 合 外 力 不 为 , 在 零 时不 起 作 用 ” 例 如 : 行 驶 中的 汽 车 或 火 车 , 。 “ 由于 惯 性 , 能 不 立 刻 停 止 , 即使 紧急 刹 车 .也 要 向 前 运 动 一 段 距 离 才 能 停 下 来 ” 一 现 象 , 知 “ 运 动 物 体 即使 加 上 很 大 的 阻 力 , 使 它 这 可 对 要 停 下 来 仍 需 一 段 时 间 ” 正 是 运 动 物 体 要 保 持 匀 速 直 线 运 动 状 . 态( 因而 力 图 反 抗 速 度 减 小 ) 性 质 表 现 ; 以汽 车 出 发 时 即 的 再 使 加 大 油 门使 牵 引力 很 大 . 不 可 能 立 刻 开得 很快 为 例 , 明 也 说 “ 静 止 物 体 即 使 加 上 很 大 的推 动力 , 使 它 达 到 某 一 速 度 仍 对 要 需 一段 时 间 ” 正 是 静 止 的物 体 要 保 持 静 止状 态 ( 而 力 图反 也 因 抗 速度 增 大 ) 性 质 表 现 。从 上 面 两 个 实 验 现 象 说 明 , 体 具 的 物 有 保 持 原 有 运 动状 态 不 变 的 性 质 , 管 受 到 外 力 大 还 是 小 . 不 不 管 物体 的速 度 大 还是 小 . 这 种 性 质 时刻 存 存 . 它 因此 惯 性 不 会

惯性概念的认识及其影响

惯性概念的认识及其影响

惯性概念的认识及其影响【摘要】惯性是物体保持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最早由伽利略和牛顿提出。

惯性的重要性在于它是运动规律的基础,牛顿第一定律指出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时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

惯性对运动的影响体现在物体的惯性质量和运动趋势上,影响了机械运动的设计和控制。

在工程领域,惯性可以用来设计惯性导航系统和惯性控制器。

在社会层面,惯性影响着个体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同时也影响着社会文化的传承和演变。

未来,惯性概念将继续对个体和社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促进科技创新和社会进步。

通过对惯性的深入认识和应用,可以更好地推动未来社会发展。

【关键词】惯性概念、牛顿第一定律、运动、工程领域、社会影响、文化背景、个体、社会发展、未来发展趋势1. 引言1.1 定义和起源惯性概念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且基础的概念,它起源于古希腊时期的哲学思想,并在牛顿时代得到了具体的阐释和发展。

惯性的定义可以表述为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这意味着物体会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直至被外力干扰。

关于惯性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自然哲学家亚里士多德。

他提出了“天体运行的自然”这一概念,认为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时,会停止运动。

随着科学的发展和实验的不断验证,牛顿第一定律的提出和证实标志着惯性概念的确立。

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即“每个物体都保持恒定速度直线运动的趋势,直至有外力使其改变状态”。

这一定律为后续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奠定了基础。

惯性的定义和起源对于理解物体运动和力的作用至关重要,是物理学研究和工程实践的基石。

通过对惯性概念的深入了解,可以更好地把握物体的行为和相互作用,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持。

1.2 重要性惯性概念在物理学中被广泛应用,对于我们理解物体的运动和行为至关重要。

惯性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惯性是物理学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它帮助我们理解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变化过程。

物理书惯性知识点总结

物理书惯性知识点总结

物理书惯性知识点总结1. 惯性的基本概念惯性是物体保持其现有状态的性质。

当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时,它会继续保持静止状态;当物体处于运动状态时,它会继续保持运动状态。

这是牛顿第一定律的基本内容,也是惯性的核心概念。

2. 惯性的性质惯性有以下几个基本的性质:(1)惯性是一种保持运动状态的性质。

一旦物体处于运动状态,它会继续保持这种状态,直至受到外力的作用。

(2)惯性是一种相对性的性质。

即使物体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也无法确定它是在静止的地面上运动,还是在匀速运动的车厢内运动。

这表明惯性是与参照系相关的。

(3)惯性是一种自身属性。

物体的惯性是由其自身性质决定的,与其质量有关。

质量越大的物体,其惯性越大,即越难改变其运动状态。

3. 惯性的应用惯性在物理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其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惯性导航。

惯性导航系统利用物体运动状态的不变性,通过测量物体的加速度和角速度,来确定物体在三维空间中的位置、速度和方向,从而实现导航定位的功能。

(2)惯性力。

惯性力是指非惯性参照系下的虚拟力,它是由于参照系的加速度而产生的。

在惯性参照系中,惯性力为零;而在非惯性参照系中,物体会受到额外的惯性力的作用。

(3)惯性仪表。

飞行器、航天器等载具上常常搭载惯性仪表,来测量载具的位置、速度和方向,从而辅助飞行员或航天员进行飞行和导航。

(4)惯性负载。

在工程领域中,惯性负载可用于模拟真实环境中的惯性作用,从而用于测试和评估机械设备的性能和稳定性。

4. 惯性的重要性惯性在物理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牛顿力学体系的基础之一,也是其他物理领域中的重要概念。

惯性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惯性是牛顿第一定律的基础。

牛顿第一定律描述了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的运动状态,而这种运动状态的保持正是由于物体的惯性所决定的。

(2)惯性是运动定律的基础。

牛顿第二定律描述了物体受力时的运动规律,而这种运动规律的成立正是基于物体的惯性。

惯性的概念

惯性的概念

惯性的概念
惯性是一种物体能够抵抗它原来的状态发生变化的特性。

它是由于物体移动时所需要的特殊力量而产生的反作用力。

物体移动时,如有受力影响而减少移动时,则会产生反向力,
使物体保持移动状态或原有状态,从而产生惯性。

在实际应用中,惯性是一种机械力学概念,它与物体物理属性(如质量、体积、外形等)
有关,它与物体速度有关,它也与基本力学原理有关。

例如,重力的惯性作用使物体不会悬空,而惯性的抵抗作用使物体中的结构紧密,重力的惯性作用使两个速度相反方向的物体不会相撞。

这些作用是物体所拥有的“惯性”,它们发
挥着重要的作用。

另外,惯性的概念也不仅仅只局限于物理物体,在社会生活中也可以看到它的影响。

比如,就社会变革来看,它往往会抗拒变革,以维持原有状态,这正是惯性的体现。

比如,一些习俗坚持已久,人们总是坚持一成不变,很难改变,这也是惯性的表现。

总之,惯性是一种状态,它的发生影响着许多事物,在社会、物理上均有其实际意义。

所以,我们要充分认识它的影响,优化自身行为,积极参与社会变革,使社会发展更具健康
活力。

关于惯性在物理学中的几点认识

关于惯性在物理学中的几点认识

关于惯性在物理学中的几点认识作者杨小民指导教师姜小云摘要惯性是经典力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一般是指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保持其原有运动状态的属性,同时它又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基础性观念,并且惯性问题也是经常被物理学界讨论的一个话题。

惯性只能是存在的一个特征,是被研究对象周围的环境在此对象上的表现,换一句话说,它是存在于物体周围的一种条件,一种约束。

根据惯性定律,物体具有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属性,这种属性称为惯性。

不仅静止的物体具有惯性,运动的物体也具有惯性;物体惯性的大小用其质量大小来衡量。

惯性与能量对于惯性认识的一个重要进展是惯性与能量的关系可是,尽管经典力学经过了漫长的发展时期。

惯性不仅是物理学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也是学习物理学最早遇到的概念之一。

这一极为普通和平凡的概念曾经引导许多物理学家深入思考和剖析,促进物理学重大进展,其中蕴涵着深刻的物理思想和丰富的物理学研究方法的教益,是培养学生科学地思考问题的能力非常有效的素材。

大部分的物理教师在此问题上还存在着很多的混乱性,本文试从几个方面对惯性进行了讨论,望引起大家的共识。

关键词惯性定律本质质量能量物体的运动一、惯性概念的远源惯性一般是指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保持其原有运动状态的属性。

人们对于惯性这一认识有赖于惯性定律的建立,而它则依赖于对于力的认识以及区分运动状态和运动状态改变的认识,这一点在人类认识发展史上经历了漫长的岁月。

在人类思想史上,两千多年前希腊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学说无疑地起过广泛的影响,然而他关于物理学的论述,许多都是错误的。

他把物体的运动分为自然运动和强制运动。

他认为圆周是完善的几何图形,圆周运动对于所有星体都是天然的,因而是自然运动;另外,地球上的物体都具有其天然位置,重物趋于向下,轻物趋于向上,如果没有其他物体阻碍,物体力图回到天然位置的运动也是自然运动;其他所有形式的运动则都是强制运动。

他还进而指出,关于物体的强制运动,只有在外力的不断作用下才能发生;当外力的作用停止时,运动也立即停止。

什么是惯性?

什么是惯性?

什么是惯性?
惯性是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性质。

它是物理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属于物体的固有属性。

惯性的概念最早由艾萨克·牛顿在其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提出。

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表明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

惯性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广泛,例如交通安全、运动训练和工程设计等领域。

了解和利用惯性原理,可以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生产效率和生活质量。

惯性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这意味着,当一个物体受到外力时,它不容易改变运动状态。

这种性质在交通安全中尤为重要,例如汽车驾驶员必须时刻注意道路状况,以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另外,惯性在运动训练中也具有重要意义。

运动员在进行训练时,要学会如何利用和克服惯性,以提高运动成绩。

例如,在短跑比赛中,起跑时运动员需要迅速加速,以克服惯性,达到更高的速度。

在工程设计领域,惯性原理也被广泛应用。

例如,在设计汽车、火车等交通工具时,要考虑到乘客和驾驶员的安全,因此需要降低车辆的惯性,使其在遇到突发状况时更容易控制。

总之,惯性是物体固有的属性,它在物理学、现实生活和工程设
计等多个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深入了解和掌握惯性原理,我们可以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生产和生活质量。

如何理解惯性的含义

如何理解惯性的含义

如何理解惯性的含义摘要:惯性是物理学中的一个名词,然而,很多物理资料对于惯性的解释都不是太容易理解,如何才能更好地理解惯性,使我们对惯性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呢?在本文中,笔者就谈一谈有关惯性的话题。

关键词:物理教学;惯性;含义一、物理学中惯性的含义1.惯性的定义:物体具有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单从表面上看,很容易让人产生这样的理解:物体保持了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就有惯性,如果没有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就没有惯性。

其实这种理解是错误的,就其产生的原因是定义带来影响,定义从牛顿第一定律得出,所以只是强调了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运动状态的性质,而忽略了更重要的性质。

对于惯性较合适理解应当是:物体想保持原来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更通俗一些就是物体想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

对于这种性质,如果不受到外力作用,就可以保持静止或匀速运动状态;如果物体在运动中受到了力(非平衡力)的作用,它就不会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但它仍想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只是没有保持住而已。

所以,在上面的解释中用了一个人性化的字眼:想保持。

通过上述的解释可以知道:只是想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

惯性同物体的质量一样是与生俱来的,所以惯性也是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不论物体是否受到外力作用和不论它作什么运动,它的惯性是始终不会改变的。

物体总想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但是不是运动状态就永远一成不变呢?当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它的惯性是不是就会改变呢?不会的。

惯性作为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是永远不会变的。

惯性同时也反应了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即惯性大的物体运动状态运动状态不易改变、惯性小的物体运动状态容易改变。

例如:战斗机投入战斗需要丢掉副油箱是为了减小自身质量、减小惯性,运动状态容易改变,从而达到增加飞机灵活性的目的。

2.对于惯性的进一步解释对于惯性含义中想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这里的原来运动状态是指哪一时刻呢?这里的原来运动状态应当理解为:所讲时刻的前一时刻的运动状态,不要将其理解为最原始的运动状态。

“惯性”及其现象解释4页word

“惯性”及其现象解释4页word

“惯性”及其现象解释在讲授“惯性”一节时,有不少同学对“惯性”这一概念认识不清、理解不深。

致使在解释惯性现象时,常常在“惯性”前面加上“产生”“受到”“出现”等错误词语。

甚至在解释惯性现象的问题时无从下手。

为此,笔者做了如下几点尝试。

一、引导学生从惯性一词的字面含义去帮助和加深对其物理意义的理解“惯”在汉语中含有“一直”“总是”“不变”之意。

因此,“惯性”这一物理名词的“惯”字具有三重含义。

第一,从“惯性”这一物理概念的内容讲,“惯”可理解为“不变”。

那么,“惯性”应理解为“不变的性质”。

可是到底是什么不变呢?是物体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

故惯性是指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第二,从“惯性”所存在的范围讲,“惯”可理解为“一直”“总是”。

那么,“惯性”是指“一直总是”具有的性质,即“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的性质。

也就是说,自然界中所有物体,无论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无论是巨大的还是微小的都有这一性质;另外,对同一物体而言,无论物体在何时何地或处于何种运动状态这一性质都始终存在,既不会消失,也不会时有时无。

因此,“惯性”一词前面不能加上“产生”“出现”等词语。

第三,从影响“惯性”大小的因素上讲,“惯”仍有不变之意。

即:一个物体的惯性大小只由它本身的质量决定,与其他外界因素无关。

只要它的质量不变,其“惯性”大小就保持不变。

通过以上对“惯性”一词字面含义与物理意义的引申、结合、分析,既提高了学生对“惯性”理解的兴趣,又加深了对“惯性”的理解深度,同时也有助于增强对惯性含义的记忆。

二、引导学生注意三个方面的区别1.要区别惯性和惯性定律惯性定律是强调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的条件下,“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反之,如果受到外力作用,物体的运动状态可能发生改变。

即,惯性定律是物体在理想情况下的运动规律。

其意义在于发现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惯性是指物体本身具有的一种性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惯性的认识
摘要:惯性是物理学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物理学习中最早遇到的概念之一。

这一极为普遍的概念曾经人们的思考和剖析,促进物理学的发展,其中包含着的深刻的物理思想和丰富的物理学研究方法的教益。

关键词:惯性力运动
一、惯性概念的肇启和牛顿综合
惯性是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精止状态的属性,对于这一点的认识,人类经历了漫长的岁月。

惯性运用于生活、生产也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惯性的概念,经历了几个科学家的发展。

在人类思想史上,两千年前的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分为自然运动和强制运动:他认为:一是自然运动不涉及拽力问题,只有强制运动才存在力的问题,二是力是物体运动的原因。

从今天来看是不正确。

它束缚了人类近两千多年。

开普勒在他1609年发表的著作《新天文学》和1619年发表的著作《宇宙谐和论》中写道;“天体有留在天空中任何地方的性质,除非它被拖曳着。

”“如果天体不赋有类似于重量的惯性,要使它运动就不需要力,最小的动力就足以使它有无限的速度,但由于天体公转需要用一定的时间,有的长些,有的短些,因此非常明显,物质必须具有能说明这些差别的惯性。

”“惯性,或对运动的阻力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在给定的体积中,物质的量愈多,惯性愈强。

”这大概是关于物体惯性的最早陈述。

然而受到亚里士多德思想的束缚,不可能思考运动物体是否具有惯性的问题。

伽利略开创了实验和理性思维相结合的近代物理研究方法,并用于研究物体的运动。

伽利略假设:沿斜面AB落下的物体,以B点得到的速度沿另一斜面BC 向上运动,则物体不受BC倾斜的影响仍将达到与A点相同的高度,只是需要的时间不同;当第二个斜面变成既不上升,亦不下降的水平面时,物体将一直以已获得的速度永远向前运动。

伽利略的思想无疑地比他的前辈前进了一大步,他认
识到不受其他物体的作用,物体可以永恒地运动,这已经很接近惯性定律。

但受亚里士多德的影响,还不能说伽略发现了惯性定律。

最早清楚表述惯性定律并把它作为原理加以确定的是笛卡儿。

他把这条基本原理表述为两条定律:一、每一单独的物质微粒将继续保持同一状态,直到与其他微粒相碰被迫改变这一状态为止;二、所有的运动,其本身都是沿直线的。

笛卡儿的思想对牛顿的综合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牛顿以“定义”和“公理,即运动定律”为基础建立起把天上的力学和地上的力学统一起来的力学体系。

惯性定律就是牛顿第一定律,表述为“所有物体始终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除非由于作用于它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惯性定律真正成为力学的出发点。

根据惯性定律物体惯性的大小用其质量大小来衡量。

至此,人们对于物体惯性的认识达到第一阶段比较完善的程度。

从此,人们对于运动中的种种惯性现象都能很好地理解;在实际中设计出种种利用惯性造福和防止惯性伤害的措施。

二、惯性与能量
对于惯性认识的一个重要进展是惯性与能量的关系。

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建立和被赫兹电磁波实验证实之后,人们认识到电磁作用是通过场实现的,电磁场的实在性在认识上开始形成,场中不仅贮存有能量,能量的传送也是通过场来传输的,即存在能流:能流与场的动量联系在一起。

人们研究的运动,运动电子周围存在变化的电场,变化的电场又产生磁场,两者的共存又导致存在能流和动量,它们同电子的速度平行。

因此这一附加的动量意味着电子存在附加的惯性质量。

后来,爱因斯坦证明质能关系,E=mc2,一定的质量对应于一定的能量,反之一定的能量对应一定的质量。

这样,惯性是能量的属性,能量具有惯性(质
量),任何惯性质量都应归因于能量。

作为物理学基本概念和物质的量的质量概念退居次要的地位,如今在近代物理中能量、动量等概念要比质量、力等概念要重要得多。

能量具有惯性拓宽了对于惯性的认识,也拓宽了对于能量的认识。

它带来的重大实用价值就是核能的释放。

它也使得人们很好地认识许多物理现象,包括涉及物质的全部质量与能量转化的正反粒子对的产生和湮没过程。

三、惯性质量和引力质量
惯性质量是物体惯性的量度,反映物体对加速度的阻抗,而引力质量是物体引力属性的量度,反映物体产生和承受引力的能力。

它们显然是物质的两种完全不同的属性,描述物质两种不同性质的量是否严格相等是一个严格的定律。

人们发现,在牛顿力学中无法加以说明,于是长时期里它就成为游离于物理学之外而不加重视的一个结论。

直到1922年以后,爱因斯坦利用降机的理想实验,表明物体在非惯性系中的运动等效于引力场作用下的运动,或者说非惯性生活费与引力场等效,爱因斯坦把它称为“等效原理。

”根据等效原理,引力场可以用非惯性来消除,例如在引力场中自由降落的参考系中就消除了引力,在这个自由落体系中,惯性定律很好地成立,一个不受外力作用的物体将保持其原有运动状态,这一参考系实在是很好的惯性系,其中物理具有狭义相对论的形式。

另外,非惯性系与引力场等效,非惯性系与惯性系就没有原则性的区别,它们都可以同样好地用来描述物体的运动,没有哪一个比另一个更优越。

由此爱因斯坦把狭义相对性原理推广为一切参考系都是等价的,没有哪一个比另一个更优越,爱因斯坦把它称为广义相对性原理。

广义相对论清楚地回答了不存在特别优越的惯性系,所有的参考系对于描述物体的运动都是等价的,而引力问题通过广义的时空坐标变换纳入相对论理论
中。

然而,究竟物体的惯性完全归因为外部的作用,还是归因于物体的内部性质,还有待于未来的研究。

由此可见,原来牛顿力学中无法加说明的惯性质量与引力质量相等不再是游离于物理之外的一个普遍事实,而是成为意义得大的广义相对论的基石。

爱因斯坦找到了这块基石,并由此了广义相对,这实在是爱因斯坦独具慧眼、超群绝伦的伟大贡献。

四、惯性与生活
惯性在生活中处处可见。

在交通上惯性使交通事故发生;为此,减少惯性是必要的,粗糙的路面,轮胎可以减少惯性,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利用惯性发明了电动机,进而发明了风扇,将惯性造福人类。

利用惯性人们也使子弹,炮弹等的发射成为了可能,为打击恶势力提供了强有力的武器。

可见,惯性既可阻碍人类的生活和生产,也可为人们所用;其实像惯性一样,物理的研究,都有利与蔽两方面,我们应该减少物理对人们的不利方面,将物理的现象,规律正确地运用到生产生活之中。

对物理的认识是无止尽的,我们要勇于探索,揭开物理的神秘面纱,使物理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相信将物理运用到生产生活中能使未来更先进,更环保。

人类与物理将宜起发展。

参考文献:
《物理学史论文》——(惯性概念的认识及其影响)作者:不详
《物理学史论文》——(论惯性)作者:不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