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琴(乐器简介)
扬琴乐器的起源
扬琴乐器的起源
扬琴是中国民族乐队中必不可少的乐器,许多人都觉得扬琴是我国特有的民族乐器,那就错了,其实扬琴是由波斯传入我国的,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扬琴乐器的起源。
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扬琴是明朝末期由波斯传入,最初是为曲艺伴奏,并形成多种流派。
据史籍记载,中世纪以前,在中东的亚述、波斯等国,流行着一种桑图尔琴。
它有梯形或长方形的琴箱,面板上张以几十条钢弦,在弦的2/3 处支有条马,使每条弦发出五度关系的两个音。
这种桑图尔琴,至今仍在伊朗、伊拉克、土耳其、中亚和印度等国流传。
明末,随着我国和西亚日趋密切的友好往来。
扬琴由波斯经海路传入我国,最初只流行在广东一带,后逐渐扩及到闽、浙、江淮和中原地区,加入到为说唱音乐和地方戏曲伴奏的行列。
各地琴书多以扬琴作为主要伴奏乐器,如山东琴书、徐州琴书、安徽琴书、广西文场、贵州文琴、四川扬琴和云南扬琴等。
在粤剧、潮剧、汉剧、闽剧、越剧和沪剧等地方戏曲音乐中,也都用扬琴作为伴奏乐器。
以上的是一种关于扬琴来源的比较普遍的看法,但也有人认为扬琴是通过陆路传入我国。
如周菁葆《木卡姆探微》载:“过去人们认为扬琴是明代从海上通过沿海一带传入的。
其实它是波斯人的乐器,早就传入天山南北了,很可能是由新疆传入内地的,这个乐器维吾尔人继承了下来。
”
清末民初,许多民间器乐演奏形式,作为独立的乐种兴起,扬琴又成为广东音乐、江南丝竹和山东琴曲等乐种的主要乐器之一。
扬琴在我国经过近400 年的流传和演进。
不论在乐器制作、演奏艺术或乐曲创作上,都已具有我国传统特色和民族风格,并与各地民间乐种相结合,。
扬琴的简介
扬琴的简介
扬琴,又称洋琴,是中国民族乐队中必不可少的乐器。
无论用于独奏、伴奏还是合奏,扬琴的音乐特点都可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中国扬琴是中国乐器中唯一的世界性乐器,是明朝末期由波斯传入,在中国经过近400年的流传和演进。
不论在乐器制作、演奏艺术或乐曲创造上,都已具有了我国的传统特色和民族风格。
扬琴是中国常用的一种击弦乐器,音色具有鲜明的特点,音量宏大,刚柔并济。
慢奏时,音色如叮咚的山泉,快奏时音色又如潺潺的流水。
扬琴的构造是由共鸣箱,山口,弦钉,弦轴,马子,琴弦和琴竹组成。
扬琴相当于西洋乐队中的钢琴,电声乐队中的键盘,扬琴在乐队中既是和声的主题,也是承上启下的骨干。
学习扬琴通过对手指长期的训练,可以使人更加聪慧。
扬琴强调双手配合,左右手要具有一定的协调性,因此对于人的左右脑开发至关重要。
扬琴的几种演奏技巧与运用探讨
扬琴的几种演奏技巧与运用探讨扬琴是古典音乐中的一种弹拨乐器,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演奏技巧,下面将探讨几种常见的扬琴演奏技巧及其运用。
首先是扬琴的指法技巧。
扬琴是一种全音阶的乐器,它的指法有着丰富多样的变化。
常见的指法包括:单指按弦(即用一个手指按住一个弦),双指按弦(即用两个手指同时按住一个弦),三指按弦(即用三个手指同时按住一个弦)。
这些指法能够帮助演奏者在演奏时更加流畅地切换音符,实现各种艰巨的技巧要求。
扬琴也可以使用滚奏和颤音等技巧增加音乐的表现力。
其次是扬琴的和弦演奏技巧。
扬琴是一种多音弦乐器,其和弦演奏的技巧有很多种。
常用的和弦演奏技巧包括:确定性分割和弦(即准确按照和弦的要求一次性弹奏出完整的和弦),随机性分割和弦(即按照演奏者自己的调子进行和弦演奏),奶奶步和弦(即将和弦分割成等分的小节,使弹奏和弦更加流畅),双手分割和弦(即左右手同时演奏不同的和弦声音)。
这些和弦演奏技巧在扬琴演奏中经常使用,能够丰富音乐的层次和表达力。
再次是扬琴的花指演奏技巧。
花指是扬琴演奏中最具特色的技巧之一,它能够让演奏者在演奏中产生出连贯、流畅的音乐效果。
花指演奏技巧包括:隔音拨弦(即在弹奏的同时将不需要的琴弦隔音),正、反向演奏(即在演奏过程中同时进行正向和反向的操作),双手半移位演奏(即在演奏过程中用两只手同时进行部分移位)。
这些花指技巧能够增加扬琴演奏的技术难度和音乐魅力。
最后是扬琴的拨弦技巧。
扬琴的拨弦技巧也是其演奏的重要组成部分。
常见的拨弦技巧包括:顺拨(即沿着琴弦的方向拨弦),逆拨(即反向拨弦),刮派(即使用指甲的侧面刮弦),滚动拨弦(即连续快速地拨动琴弦)。
这些拨弦技巧能够使演奏者在演奏中增加不同的音色和效果,使音乐更加丰富多样。
扬琴的演奏技巧和运用是非常丰富多样的,不同的技巧和运用方式能够使演奏者在演奏中展示出独特的风格和个性。
扬琴演奏者应该熟练掌握这些技巧,并根据音乐的需要进行灵活运用,从而达到更好的演奏效果。
扬琴百科知识
扬琴百科知识扬琴百科知识一、扬琴的制作方法扬琴音域宽广,音色优美,富有表现力。
扬琴有着悠久的历史,制作者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使扬琴在构造、形制、音色等方面逐步得到发展,先后制造出各种类型的改良扬琴,目前常用的扬琴是北京402扬琴。
扬琴木质体的作用和制作方法扬琴的共呜箱是由外框、前后复板、弦轴板、弦钉板、面板、底板、音梁组成的。
音是通过琴竹击打琴弦产生振动,并通过琴码、音梁将其振动传送到琴身上,使面板和琴身的内腔空气随之振动而产生共呜,共呜箱的作用就是扩大音量,丰富音色(见图一)。
1.外框的制作外框是共呜箱的一个主要结构部,它直接关系到扬琴的寿命和音色。
它不但要受到一千公斤以上的拉力,而且还要受到一百多公斤的压力。
因此在制作中,不但需要适当的木材,而且必须要有科学的制作方法。
它的工艺大致经过材料选择、木材干燥、备料、绘制样板、开榫头,以及制作音梁和音孔等过程(见图二)。
以上两道工序完工后,先检验前后复板的弧度是否正确,水平弧度是否一样,前后复板是否在一条水平线上。
如果弧度过平、过大,会直接影响音色,或给演奏带耒困难。
两面不在一条水平线上,琴身会出现不平正,四只角的角度会出现较大的误差,水平斜度不一样,开榫头时会增加麻烦,甚至全部报废。
在制作榫头时,规格尺寸误差为正、负0.5mm,需要非常精确、细致(见图三)。
外框合拢时更要细心,榫头过大,琴框不牢固;榫头过小容易折断,甚至前后复板迸裂,前功尽弃。
2.音梁和面板音梁是振动的传导体,并支撑面板,它直接影响音色的好坏,一般用白松或红木松制成。
安装时,音粱与面板结合要紧密,位置和音孔的大小也要适当(见图十三)。
较多应用的是孔音式音梁,它是在一根木料中开若干个园孔制成。
为了使琴身承受一定压力,制作中每一根音梁应有3—5mm弧度,孔与孔之间均等(见图四)。
面板是扬琴最主要的发音体,对音色的好坏和音量的大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木料用干燥的泡桐、白松均可,但以泡桐为佳。
扬琴的起源及分布状况介绍
扬琴的起源及分布状况介绍扬琴的起源及分布状况是学习扬琴的同学必须清楚的基础知识,对此你了解多少了?下面就跟随小编一起去看看吧!扬琴(Dulcimer)起源于中东之亚洲与波斯等古国,后来传入西班牙、土耳其、匈牙利等国,名曰(Cimbalon)。
现在,扬琴已是世界各地许多国家如原苏联(各加盟共和国—编者注)、罗马尼亚、英国、法国、美国、伊朗、印度、伊拉克、越南、朝鲜、中国、日本等国家广为流传的乐器。
所以,扬琴是一件有着广泛的世界性和鲜明的民族性、普遍而大众化的击弦乐器。
它的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分布广阔,品种繁多,遍及欧、亚、美、非以及大洋洲的数十个国家。
在中国的国乐器中,唯独扬琴是一件有着广泛的世界性的乐器。
就世界扬琴的分布概况看,大致可画分为三大体系:即欧洲体系,西亚、南亚体系和中国体系。
欧洲扬琴体系包括所有欧洲国家和以前曾是欧洲殖民地的北美洲与大洋洲。
扬琴的名称主要有德西马、隆泰里、欣巴罗、海克布里等。
十五世纪,扬琴逐渐在欧洲各国流传,上至宫廷,下至平民,成为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件时髦乐器。
在古典乐派时期,欧洲扬琴开始兴盛起来,专业作家创作了不少扬琴奏鸣曲、协奏曲及重奏曲。
扬琴还成为东欧民间乐队和吉普赛乐队中的重要乐器。
十九世纪,随着欧洲音乐史上巨大变革时期的到来,李斯特首先在《第六号匈牙利狂想曲》的管弦乐中采用了改革的“音乐会扬琴”(大扬琴);科达伊、巴托克和斯特拉文斯基等人也在其作品中为扬琴配写了声部。
近半个世纪来,东欧不少现代作曲家哈巴(捷)、兰奇(匈)等人先后创作了一批扬琴独奏、重奏、协奏与奏鸣曲;涌现了一批包括拉齐、福碧在内的著名扬琴演奏家。
乐器工业的发展为扬琴制造改革提供了优越条件,从“盘塔林”扬琴,至1874 年匈牙利改革的第一。
中国扬琴的声色之美
音乐论坛FORUM中国扬琴的声色之美■赵新芝西安音乐学院民乐系摘要:扬琴作为外来乐器在中国乐器里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素有中国钢琴之称。
本文以《卡门主题随想曲》为切入点,解析了扬琴这门乐器的发展里程以及主要特点。
从扬琴的力点和声色两个大的方面入手,剖析了扬琴的用力、声色特点。
最后以《卡门主题随想曲》为例,详尽对这两方面做一个综合阐述.关键词:扬琴力点用力音色一、扬琴的简介扬琴是中国乐器中唯一的世界性乐器,自明代初传入中国,即音色明亮、清脆、纯美、圆润,具有中国钢琴之称,扬琴就其历史与其它民族乐器相比,虽然并不悠长,但扬琴的发展变化却令人感叹,在半个多世纪的岁月里,经过扬琴前辈的呕心沥血,使中国扬琴逐渐完善,其音域宽广,质地精良,工艺精美,古朴典雅。
现在还有许多人为了扬琴的发展还在艰苦琢磨,不仅有402型号扬琴和401型号扬琴,还有很多热爱扬琴为扬琴献身的老师前辈们发明制作了大扬琴(其音域比普通扬琴低五度),填补民乐团里没有低音乐器的遗憾,使中国扬琴体系在世界扬琴体系中独树一帜,有着不可取代的位置。
它的世界性还表现在演奏的曲目,改革开放后,扬琴技术的飞速发展,那时代的扬琴乐曲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于当时的演奏技术,所以国内的创作和国外的移植都成为当时扬琴创作者的追求,经过创作者的不屑努力,现如今国外移植的曲目已有很多,例如《波兰舞曲》、《帕格尼尼随想曲》、《引子与回旋》、《引子与格兰特拉》、《摩西主题变奏曲》、《卡门主题随想曲》等等,这些国外移植的曲子给与我们耳目一新的扬琴风格,提高了演奏技术。
二、扬琴的力(一)力点谈到用力应该是每种乐器都存在的问题,力的运用直接关系到音色,音色是诠释好每首曲子的必要条件,所以要想解决音色就要解决用力。
许多前辈在告诉我们要轻松演奏,然而怎样才能理解真正的轻松呢?亚诺什·什塔凯尔曾经说过:“我认为演奏乐器,必须随时准备尽可能大的力量”,可见用力的重要性,但这里指的尽可能大的力量绝对不是蛮力,噪力。
扬琴——中国民族乐器介绍
扬琴——中国民族乐器介绍扬琴,击弦乐器。
又称洋琴、打琴、铜丝琴、扇面琴、蝙蝠琴、蝴蝶琴。
相传扬琴的前身是流行西亚地区的一种古击弦乐器,波斯语称“桑图尔”。
后来传入我国新疆地区和内地。
清初以来多有记述。
清乾隆九年(1744),在澳门设置地方官“澳门同知”,邱光任、张汝霖相继任职,在他们所著《澳门纪略》中记载,那里有一种“铜弦琴”,“削竹叩之,铮铮琮琮然”,即指扬琴,可能是葡萄牙人带到澳门去的。
清康熙年间(1662—1722)李声振《百戏竹枝词》、康熙至乾隆年间董伟业《竹枝词》均记述扬琴伴奏弹词和俗曲。
清嘉庆年间,麟庆(1791—1846)撰写、汪春泉等绘图的《鸿雪因缘图记》第二册有“同春听筝”图(《中国音乐史图鉴》Ⅴ—77)。
图中一人奏钢琴,即扬琴。
其文字载:“铜琴,刳木作匣,拈铜为丝,敲以细竹,俗称洋琴”。
清末以来,扬琴用于广东音乐、江南丝竹、扬州清曲、广西文场、常德丝弦、四川琴书、河南琴书、山东琴书、榆林小曲等乐种、曲种。
传统扬琴,框架用色木、桦木或榆木制,上蒙白松或桐木面板,下蒙胶合板,音箱呈蝴蝶形或扁梯形(图5-2-1)。
长90—97、宽32—41、高5.7—7厘米。
左侧琴头设拴弦钩钉,右侧琴头置弦轴。
面板上开两个圆形音孔,并镶骨雕音窗为饰。
上置两个用竹、红木或牛角制、呈峰谷状条形琴码,左为高音码,右为低音码,峰部用以支弦,谷部有另一码上的琴弦通过。
面板两侧设红木制直线或锯齿形长条山口,用以架弦。
音箱内对应面板琴码部位胶有音梁,音梁上开四或五个圆形风眼,以使音波对流。
张钢丝弦,高音用裸弦,低音用缠弦。
琴竹又称琴箭、琴签,为两支有弹性的竹制小棰。
常用扬琴有八音(实发二十四音)、十音(实发三十音)、十二音(实发三十六音)三种。
又称双八型、双十型、双十二型。
音域分别为:八音f1—c2,十音d1—d3,十二音c—e3。
演奏时,琴置于架上,左右手各执一琴竹分别敲击在条码两侧的弦上。
竹法(即演奏技巧)有单音、左、右弹轮、双音、长轮(密竹)滚奏、衬音、顿音、琶音、拨弦、上下滑音、泛音擅长演奏轻快、活泼的曲调。
扬琴
扬琴结构 扬琴由共鸣箱、山口、弦钉、弦轴、马子、琴弦和琴竹等构成。 扬琴由共鸣箱、山口、弦钉、弦轴、马子、琴弦和琴竹等构成。 共鸣箱是扬琴的形体,它由前后两块侧板和左右两端琴头连接成琴架, 共鸣箱是扬琴的形体,它由前后两块侧板和左右两端琴头连接成琴架,上下 蒙以薄板而成。 蒙以薄板而成。 侧板和琴头使用色、烨木、榆木或其他质地较硬木材制作, 侧板和琴头使用色、烨木、榆木或其他质地较硬木材制作,琴架上的面板使 用纹理顺直、均匀的梧桐木或鱼鳞松制作。它是音响的共鸣板, 梧桐木或鱼鳞松制作 音响的共鸣板 用纹理顺直、均匀的梧桐木或鱼鳞松制作。它是音响的共鸣板,对扬琴的音量和 音色起重要作用。 音色起重要作用。 琴架下面的底板,多使用三层的胶合板。共鸣箱里面, 琴架下面的底板,多使用三层的胶合板。共鸣箱里面,对应面板每个码子处 都胶有一道音梁,它与面、底板和前后测板相连,使琴箱分成几个空间。 都胶有一道音梁,它与面、底板和前后测板相连,使琴箱分成几个空间。 在音梁板上开有四五个圆形孔洞,称作风眼, 在音梁板上开有四五个圆形孔洞,称作风眼,使共鸣后的音波在共鸣箱中对 然后由音孔传出。音孔原来开在面板上, 个圆孔。 流,然后由音孔传出。音孔原来开在面板上,为2或4个圆孔。上面嵌以镂空的 或 个圆孔 牙雕或骨雕,用以装饰美化琴面和保护音孔;现在多开在两山口下边, 两山口下边 牙雕或骨雕,用以装饰美化琴面和保护音孔;现在多开在两山口下边,每边有 4~5个,为圆形或长方形。孔边嵌以铜圈,也有的开在底板上,而且数量较多。 ~ 个 为圆形或长方形。孔边嵌以铜圈,也有的开在底板上,而且数量较多。 山口是面板两侧的长形木条,用红木制成,起架弦作用, 山口是面板两侧的长形木条,用红木制成,起架弦作用,山口至马子的一段 弦长,才是琴弦的振动发部分。 弦长,才是琴弦的振动发部分。 马子呈条形峰谷状,用竹、红木或牛骨制作, 马子呈条形峰谷状,用竹、红木或牛骨制作,有2~5个,置于面板上,左 ~ 个 置于面板上, 侧的为高音马,右侧为低音马,其凸出的峰部用以架弦, 侧的为高音马,右侧为低音马,其凸出的峰部用以架弦,凹下的谷部为其他琴弦 通过。 通过。 琴弦采用钢丝弦(最早用铜丝弦)。高音部分为裸弦,使用27~ 号钢丝 )。高音部分为裸弦 号钢丝, 琴弦采用钢丝弦(最早用铜丝弦)。高音部分为裸弦,使用 ~31号钢丝, 低音部分用缠弦,在裸弦上缠绕细钢丝而成。 低音部分用缠弦,在裸弦上缠绕细钢丝而成。 琴竹又有琴笕、琴签和琴棰之称,是两支富有弹性的竹制小棰, 琴竹又有琴笕、琴签和琴棰之称,是两支富有弹性的竹制小棰,用以敲击琴 弦发音。 弦发音。
扬琴中英文简介Yangqin
扬琴扬琴是中国民族音乐中,一种兼具打击乐器及弦乐器特点的乐器,普遍使用于民乐团,有“中国钢琴”之称。
目录∙ 1 名称∙ 2 历史o 2.1 起源o 2.2 中国∙ 3 构造o 3.1 弦o 3.2 琴桥o 3.3 琴竹o 3.4 滚珠及变音槽∙ 4 奏法∙ 5 音阶∙ 6 著名制造厂∙7 著名乐曲∙8 外部链接名称双音琴竹,左竹为四度,右竹为三度。
亦称洋琴、打琴、敲琴、扇面琴、蝙蝠琴、蝴蝶琴、瑶琴等,但现今几乎统一称作“扬琴”。
历史扬琴最早源于中东阿拉伯、波斯等地区,时称为“桑图尔(英语:Santur)”(Santur)。
后流传到欧洲、北美洲及大洋洲,有“德西马琴(英语:Hammered dulcimer)”(Dulcimer)、“Cymbalom”、“Hackbrett”及“Psaltery”等种变体。
最初的击弦工具是木制小槌,使得音色清脆为扬琴一族的特点。
中国Cymbalo而中国最早出现扬琴的年代,据史料记载,约于明末广东一带。
据推测,扬琴的出现,有可能因德西马琴,或是借鉴于翼琴所产生的。
理论根据是在1511年英国出版了一本音乐书籍,即已介绍了Dulcimer,若因后来西学东渐而传至中国是可能的。
另一个说法是明末意大利人利玛窦将欧洲的翼琴运至广州及北京,但因当时中国工业落后,无法仿制其精巧机械,遂变更键盘系统,改以双手持细竹击奏。
无论以上两者说法孰为正确,扬琴非源自中国是可以肯定的,这点可由扬琴的另名“洋琴”获得佐证。
构造琴码与弦扬琴以击弦发声,音箱以木制成,状如呈扁平的梯形,上有百余条弦,双手持琴竹击奏。
现今扬琴通常有100多条弦,看起来十分复杂。
事实上,扬琴一个音通常由1~5条弦组成,由低音到高音依次增加,以求增强其音量。
(这在弦乐器很普遍,例如钢琴)随着音色高低调的不同,弦的粗细及跨距也有几种不同规格。
另外,弦系由左右两端盖板下的螺丝栓著,若要调音,须重新调整螺丝,控制弦的松紧。
也由于弦实在太多,使得扬琴调音非常艰辛。
扬琴
• 扬琴亦称洋琴、打琴、敲琴、扇面琴、蝙 蝠琴、蝴蝶琴等,现代几乎统一称作“扬 琴”,是中国民族音乐中,一种兼具打击 乐器及弦乐器特点的乐器,普遍使用于民 乐团。
• 所属类型:木或榆木制, 上蒙白松或桐木面板,下蒙胶合板,音箱 呈蝴蝶形或扁梯形。长90~97厘米、宽 32~41厘米、高5.7~7厘米。左侧琴头设拴 弦钩钉,右侧琴头置弦轴。面板上开两个 圆形音孔,并镶骨雕音窗为饰。
• 扬琴是中国常用的一种击弦乐器,与钢琴 同宗,音色具有鲜明的特点,音量宏大,
刚柔并济;慢奏时,音色如叮咚的山泉, 快奏时音色又如潺潺流水。它的音色明亮, 犹如大珠小珠落玉盘般清脆。表现力极为 丰富
• 扬琴是明朝末期由波斯传入,最初是为曲 艺伴奏,并形成多种流派。
• 各地琴书多以扬琴作为主要伴奏乐器,如 山东琴书、徐州琴书、安徽琴书、广西文 场、贵州文琴、四川扬琴和云南扬琴等。 在粤剧、潮剧、汉剧、闽剧、越剧和沪剧 等地方戏曲音乐中,也都用扬琴作为伴奏 乐器。
弹奏
• 琴键,也叫琴竹,是竹子做的两根富有弹性 用以演奏的击弦工具。琴键的长度、硬度、 弹性大小等,也因人因地的不同而大同小异。 早年的琴键子演奏时,直接用光板竹击弦, 所奏音色脆亮但又过于刺耳。近年来琴键子 的键头上套一层胶皮管,即自行车用气门芯, 所奏音色悦耳宜人。琴键由键头、键柄、键 尾组成。调音扳子也叫调音器,用以套在弦 轴上调音定弦的。
扬琴的文化
扬琴在几百年历史传承中,由于地域性,扬琴与各地的民间音乐和文化相结合,其中利用其形成的音乐艺术风格影响最大和发展完整的扬琴艺术流派有四个。
(一)、广东音乐扬琴流派
广东音乐扬琴,起源于广东一带的流派,作为中国第一个接触扬琴的地方,当地扬琴艺术发展高于其他派别,广东音乐扬琴的发展方向受到广东音乐的影响,广东音乐也是从粤曲中衍生的,所以极具地方风格样貌,至今,广东音乐改编而成的扬琴曲目有许多。
(二)、西亚南亚扬琴体系
波斯音乐极其传统和古老,在或大或小的宴会、节日上,都会来一些艺术表演,现在古波斯被认为是扬琴的起源地,是古波斯高级会场表演的主要乐器。相反,南亚的扬琴历史则相较前者就有些少了,当地扬琴表演上经常用到震音、滑音等技法。
(三)、中国扬琴体系
中国扬琴体系有几百年的历史,“洋琴”通过欧洲海运来到明清时期的中国广东,才形成了现在这样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器乐。音色变得清脆悦耳,透明响耳。改革出来的宏大的音量形成的声音拥有洪亮、清脆的优点,具有很强的张力和表现力,让扬琴渐渐坐上中国民族乐器中心,为中国民族音乐带来了不少佳作。
(三)简述《天山诗画》艺术风格和背景
扬琴曲《天山诗画》是黄河所编写的作品,是一首新疆风格的乐曲。成功描绘了天山的风景,风土人情,先是描绘天山的美丽和高调,然后是天山所拥有的风土人情,欢快、激昂,形成一道美丽的风景线,突出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深层主题。作品中采用了中西结合的创作手法,达到现在效果。该作品具有浓厚地方特色,传统意蕴厚重,在情感上以借景抒情为主,感叹自然与人的和。此作品旋律自然清爽,多以新疆当地河山为描述主线,演奏技术难度不高,使黄河先生的早期创作广受推广。
现代扬琴技术十分多样化,多种的技法会借鉴了其他乐器的技术,其他艺术风格和流派的特点,带来了打样单变化和旋律。
中国扬琴及历史及发展
中国扬琴的历史及发展中国扬琴的始祖,起源于中东、波斯地区,经欧洲再传入我国。
据王光祈《中国音乐史》(1934年版)载:“洋琴,欧洲乐器,公元17、18世纪之交,输入中国之物。
”中国音乐研究所《中国音乐史参考图片》(1954连版)载:“洋琴,亦名扬琴,打击乐器。
它在14世纪已在欧洲流行(名德西Dulcimer),大概是由阿拉伯、波斯一代传过去的。
明代(1368~1644)自国外传自中国,初流行于广东一带。
”《辞海》、《中国音乐辞典》等有关扬琴的解释中关于扬琴的起源一条,其基本说法大致相同。
--中国扬琴最早通称为洋琴,后又称铜丝琴、蝴蝶琴、扬琴等,这些名称与扬琴的演化变革有着密切的关系。
--从文献资料中所找到的最早的中国扬琴图文记载,是喜名盛昭所著《冲绳与中国技能》一书中:“1663年中国册封使臣张学礼至琉球,在唱曲时使用了伴奏乐器洋琴(瑶琴)、胡琴等(当时在琉球和广东潮州均把洋琴称作瑶琴)。
”该书中附有小禄里之身穿明代服装,手持两支琴竹击琴弦的演奏图。
图中扬琴(瑶琴)的琴体呈梯形,琴面板上设有两派码,并雕有图案。
这是目前文献资料中能找到的最早的扬琴乐器图和扬琴演奏图;同时也可论证扬琴在1663年前,即明代就传入广东沿海一带。
--清·唐再丰的《中外观法大观图说》(卷12)所载的扬琴图,,琴体呈梯形,有两排码,左码置于琴面五分之二处,使琴码的两侧构成五度音程关系。
又据徐珂《清裨类钞》“金赤泉听洋琴”条目记载:“乾隆时,钱塘有金赤泉典焜者好音乐。
尝听洋琴而作歌以纪之。
……此琴也自大海洋。
制度一变殊几常。
取材讵用金铜锌,发音亦自循宫商。
图形宛然如便面,中桓铁弦练百炼。
细钉节比排两头,二十六条相贯穿。
携来可击不可弹,双锤巧刻青琅轩。
琴师举手指未落,满座肃听心生欢。
”这段词具体而生动地描述了清代扬琴形制和构造。
--印光任、张汝霜撰《澳门记略》(1751年版)下卷载:“铜丝琴、削竹扣之、铮铮琮琮。
”(树种“铜丝琴”指早期的扬琴为铜丝,故而得名;“削竹扣之”指击弦工具已采用竹制的琴竹。
扬琴的历史发展过程
扬琴的历史发展过程扬琴的历史发展过程扬琴在民间器乐合奏和民族乐队中经常充当“钢琴伴奏”的角色,是一种不可缺少的主要乐器。
下面,店铺就把扬琴的历史发展过程分享给大家。
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据史书记载,中世纪以前,亚述、波斯等古代中东国家,流行着一种扬琴,名叫桑图尔琴。
明朝(1368~1644年),随着中国和西亚、东亚间日趋密切的友好往来,桑图尔琴由波斯经海路传入我国,最初只流行在广东一带,后来逐渐扩散到中国各地。
后来经过中国民间艺人的改造,桑图尔琴渐渐演化成为中国扬琴。
清末以来,扬琴用于广东音乐、江南丝竹、扬州清曲、广西文场、常德丝弦、四川琴书、河南琴书、山东琴书、榆林小曲等乐种、曲种。
传统扬琴,框架用色木、桦木或榆木制,上蒙白松或桐木面板,下蒙胶合板,音箱呈蝴蝶形或扁梯形。
长90~97厘米、宽32~41厘米、高5.7~7厘米。
左侧琴头设拴弦钩钉,右侧琴头置弦轴。
面板上开两个圆形音孔,并镶骨雕音窗为饰。
上置两个用竹、红木或牛角制、呈峰谷状条形琴码,左为高音码,右为低音码,峰部用以支弦,谷部有另一码上的琴弦通过。
面板两侧设红木制直线或锯齿形长条山口,用以架弦。
音箱内对应面板琴码部位胶有音梁,音梁上开四或五个圆形风眼,以使音波对流。
张钢丝弦,高音用钢弦,低音用缠弦。
琴竹又称琴箭、琴签,为两支有弹性的.竹制小棰。
常用扬琴有八音(实发二十四音)、十音(实发三十音)、十二音(实发三十六音)三种。
又称双八型、双十型、双十二型。
音域分别为:八音f1—c2,十音d1—d3,十二音c—e3。
扬琴在中国已经流传和演化了四百多年了。
在这期间,中国的乐器制作家研制出了不少扬琴的新品种,比如像高低音扬琴、转调扬琴、筝扬琴和电声扬琴等。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电声扬琴,这种电声扬琴由琴体、拾音器、放大器和音箱组成,当琴弦振动的时候,声音波通过拾音器转变为电讯号,然后经过放大器美化音色之后,由扬声器发出。
电声扬琴既能伴奏又能独奏,因此,从它问世以来,一直受到扬琴演奏家们的好评。
我国扬琴艺术的发展及流派
我国扬琴艺术的发展及流派内容摘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一个民族的音乐所涵盖的情感和精神往往就是这个民族的灵魂和思想,是这个民族智慧的发源地。
扬琴在我国民族音乐中被视为最宝贵的财富之一,此文通过介绍扬琴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脉络及其在我国形成的不同流派和不同的艺术特点,试图让更多的人对扬琴及其艺术形式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关键词:民族文化扬琴体系传统流派扬琴亦名洋琴,是一种古击弦乐器,也是我国民族乐器中不可缺少的乐器之一。
从扬琴的分布来看,可分为三大体系:西亚南亚扬琴体系、欧洲扬琴体系和中国扬琴体系。
西亚南亚扬琴体系:原为波斯、阿拉伯一带流行的古击弦乐器,处在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和印度次大陆文化背景中。
在这一体系中,扬琴通称为Santur。
相传它于17世纪传入伊朗,成为伊朗宫廷音乐的常用乐器。
南亚扬琴历史较短,经过改革,印度扬琴也擅长表现“拉格”的滑音声韵。
阿拉伯扬琴为二十四平均律,印度扬琴每八度中有22个音,形成和欧洲扬琴完全不同的色彩和风格。
欧洲扬琴体系:包括所有欧洲国家和以前曾是欧洲殖民地的北美洲和大洋洲。
在这个体系中扬琴的主要名称为德西马(Dulcimer)、欣巴罗(Cymbalom)等。
15世纪,扬琴逐渐在欧洲各国流行,从宫廷至平民,成为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件时髦乐器。
明代晚期(约17世纪),随着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扬琴由欧洲传入中国,在我国流传三四百年之久,至今一直流传在中华大地上,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
中国扬琴体系:初称洋琴,另有蝴蝶琴、打琴、敲琴、扇面琴、铜丝琴等称谓。
据有关资料介绍,在欧洲时期便有了1—2排码琴,在演奏时将琴放在膝上(有时放在桌子上),以拨弹和槌击两种形式进行演奏。
明代后期,扬琴从西洋传入我国,最早流行于广东沿海一带,后传入内地,其音箱扁方、琴身为木质梯形,两侧安有弦轴、弦钉、钢丝弦及金属缠丝弦。
琴面安置弦码、琴弦、山口、滚珠、盖板等,有两排码8档式、两排码10档式或者12档式等多种规格,每档2—4根弦。
浅谈扬琴的发展
浅谈扬琴的发展一、扬琴的起源扬琴这件乐器,起源于中亚细亚、中东地区,确实地点也说不清楚,大约在明代中晚期传来中国,在说唱艺术界,有各种方言的琴书,如:山东琴书、四川琴书……等,尤其在各个地方戏曲中用扬琴伴奏的更多了,大家都依赖它是固定音阶的乐器,可帮助唱者不走音,因而在国际音乐界广受欢迎。
扬琴,它属击弦乐器,在世界上分布很广,欧洲,亚洲,北美洲,澳大利亚都有,不同的文字的名字达几10种,欧洲的英语国家1般称它为Dulcimer(德西玛),或Psaltery(索爾特里),东欧及通行南斯拉夫语的国家叫它Cimbalom(新巴罗),南亚、西亚1带叫Saunter(桑图尔),中亚及中国的新疆叫Chang(锵)。
中国早期叫“洋琴”、“打琴”、“蝴蝶琴”等,后来称“扬琴”。
中国的周边国家大多用汉名的音译:yang(朝鲜)、Yoochin(蒙古)、Yankin(日本)、Kim(泰国)等。
一件乐器能够遍及四大洲这么多国家,而且各个国家都有着自己代表性的曲目和演奏家,国际扬琴大会也举办过多次,所以称它为世界性的乐器应当没有什么争议的。
二、扬琴在中国的发展扬琴是中国民族乐队中必不可少的乐器。
无论用于独奏、伴奏还是合奏,扬琴的音色特点都可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扬琴是中国常用的一种击弦乐器,音色具有鲜明的特点,音量宏大,刚柔并济;慢奏时,音色如叮咚的山泉,快奏时音色又如潺潺流水。
它的音色明亮,犹如大珠小珠落玉盘般清脆。
现在的各个乐团乐队都需要扬琴,而扬琴一般在乐团里坐在正中间的位置,这个位置也是不可替代的。
因为,在国乐中目前就只有扬琴是固定音位,声音犹如钢琴的音色,但比钢琴又更加的清脆、颗粒一些。
随着时间的推移,扬琴在中国广为流传。
我国的扬琴蓬勃发展的道路要从解放后说起,随着项祖华,郑宝恒,黄河,桂习礼,许学东等老师的不断努力,扬琴有了系统的练习方法与演奏曲目。
扬琴也开始欣欣向荣的发展起来。
但是世界发展的节奏是相当快的,在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很多新鲜事物不断的迸发出来,各种新兴艺术形式不断冲击并挑战着传统艺术,扬琴那薄弱的基层性发展尤其受到严峻的考验。
扬琴是我国民族乐器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乐器
扬琴是我国民族乐器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乐器,按过去民族乐器分类法把扬琴归类为弹拔乐器,而按现在乐器分类法则把扬琴归类为弦鸣乐器类的击弦乐器。
我国是个民族众多、地大物博的国家,根据各地区的民族风情、地域特色,经过前辈乐师不断的艺术实践和积累,扬琴演奏逐渐形成自己的民族特色、地方风格,拥有各自优秀的传统曲目、代表人物,并为社会各界所喜爱与承认,其中影响最大的扬琴传统流派是广东音乐扬琴、江南丝竹扬琴、四川扬琴和东北扬琴。
江南丝竹是流传于鱼米之乡的江浙沪一带的丝竹音乐,是中华民族音乐艺术中的一朵奇葩。
经过多年的努力和实践,已经积累了一套代表性的乐曲,并广泛流传于海内外。
江南丝竹音乐大多是抒发欢快的情绪,其精致细腻优美秀雅和清澈的风格,犹如江南美女般清丽委婉,令人赏心悦目。
江南丝竹演奏的各种乐器均为单件,自然形成了各自发挥本乐器的性能,同时根据在合奏中的各种变化进行演奏。
江南丝竹扬琴在演奏中,采用添加各种插入音、经过音等音型,在演奏手法上擅长运用连打音、轮竹、颤音、反竹、八度等技巧,时而补充时而让当,时而又抓住时机奏出优美动听的主旋律,描绘出江南水乡清新淡雅的意境,演奏出各种欢快和华丽的气氛。
其演奏特点多以加花装饰、减字抢当、让路以及连度板式节奏的独特变化形式为主。
丝竹扬琴演奏特点如项祖华先生所比喻“节节如长山之蛇,起伏有致,其清新绵长,抑扬动听。
”形成细腻幽雅、流畅悠远、韵味隽永的风格。
丝竹扬琴演奏特点:一、加花。
加花是指扬琴在原曲调的基础上,在较长的音跳进的或结构较简单的音符之间适当的加进一些能发挥扬琴演奏特色,但要符合江南音乐语汇和地方音调,使原曲调更华丽流畅丰富细致,音乐形象鲜明突出情绪更为生动活泼。
二、减字。
减字与加花相反,在江南丝竹中扬琴一般较少用,但抢当则是常用手法之一。
所谓抢当就是在合奏中碰到某些声音出现长的延音、休止符或是较稀松的节奏等空当时,适当加入些过渡音。
三、连度板式节奏的变化。
例如《欢乐歌》中第一段是行板,第二、三段中板,第四段到第五段是渐快。
扬琴在首席演奏中发挥的作用
扬琴在首席演奏中发挥的作用扬琴是在十四世纪(明代)由波斯传入中国的击弦乐器,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
扬琴的音域很宽,根据写作的具体情况,用高音谱表或低音谱表或大谱表均能按实音记谱。
无论用于独奏、伴奏还是合奏,扬琴的音色特点都可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1]扬琴的声音像涓涓细流。
它常被用来在慢板和中板上唱旋律,使之更悠长、更优美;弹性轮密实紧凑,多用于时值较短的音符,轻快活泼;分解的和弦就像微波荡漾的湖面上的波光粼粼,常被用来描绘山川秀美和大自然迷人的风光;两个声音部分的配置增强了声音的立体感,使音乐形象的塑造更加生动丰满。
当今,扬琴已成为具有中国音乐风格、语境和色彩的民族乐器,它与钢琴同宗,音色具有鲜明的特点,音量宏大,刚柔并济;慢奏时,音色如叮咚的山泉,快奏时音色又如潺潺流水。
它的音色明亮,犹如大珠小珠落玉盘般清脆。
表现力极为丰富,可以独奏、合奏或为琴书、说唱和戏曲伴奏,在民间器乐合奏和民族乐队中在常充当钢琴伴奏的角色,是不可缺少的首席演奏乐器。
二、首席执行官的内涵与作用首席演奏在西方被称为合奏长(concertmaster),也就是通常我们所说的管弦乐队中的首席。
在管弦乐队里,首席是指第一小提琴手,他位于第一小提琴组的第一个谱架外侧,指挥在左侧,距离指挥最近。
首席还必须有比较全面的音乐知识和组织才能。
因为除指挥规定的指法和弓法外,乐曲中出现的弦乐齐奏的弓法以及他本声部的指法和弓法必须由他制定;为了使乐队的音响平衡完美,有时要进行细致的调律,这个工作有时由指挥担任,有时由首席主持;指挥在处理乐曲或修改配器时,常常要与首席合作;指挥不在时,首席要代行指挥的职务;乐队伴奏合唱时,指挥的注意力往往集中在合唱部分,这时首席必须分担指挥职责,以自己的演奏示意乐队音量及速度变化等,使乐队按指挥意图伴奏合唱。
作为乐队指挥,他不仅要有出色的音乐表演能力,还要有良好的组织能力。
优秀的演奏能力是每一位国家级乐团团长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扬琴
• 扬琴,又称洋琴、打琴、铜丝琴、扇面琴、蝙蝠 琴、蝴蝶琴,击弦乐器。扬琴是中国民族乐队中 必不可少的乐器。无论用于独奏、伴奏还是合奏 , 扬琴的音色特点都可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扬 琴是中国常用的一种击弦乐器,与钢琴同宗,
• 音色具有鲜明的特点,音量宏大, 刚柔并 济;慢奏时,音色如叮咚的山泉,快奏时 音色又如潺潺流水。它的音色明亮,犹如 大珠小珠落玉盘般清脆。表现力极为丰富 ,可以独奏、合奏或为琴书、说唱和戏曲 伴奏,在民间器乐合奏和民族乐队中在常 充当“钢琴伴奏”的角色,是一种不可缺 少的主要乐器。
• 历史
• 扬琴是明朝末期由波斯传入,最初是为曲艺伴奏 ,并形成多种流派。 • 据史籍记载,中世纪以前,在中东的亚速、波斯 等国,流行着一种萨泰里琴。它有梯形或长方形 的琴箱,面板上张以几十条钢弦,在弦的2/3处支 有条马,使每条弦发出五度关系的两个音。这种 萨泰里琴,至今仍在伊朗、伊拉克、中亚和印度 等国流传。明末,随着我国和西亚日趋密切的友 好往来。扬琴由波斯经海路传入我国。
• 扬琴的品种很多,除传统的八音、十音和十二音 小扬琴适于民、转盘转调扬琴、筝扬琴、全律 活马大扬琴和电扬琴等则适于独奏或参加民族乐 队合奏。
︽︽︽︽︽︽ 采将离映苏林 红 军 骚︾ 山 武 冲 菱令 红牧夜 ︾ ︾ ︾ 羊 奔︾ ︾
•
传 统 乐 曲
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