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尿沉渣检验在泌尿系统疾病诊断中的重要性及临床意义
尿沉渣镜检法的意义

尿沉渣镜检法的意义目的:探讨尿沉渣镜检法的意义。
方法:随机抽查本院56例患者尿沉渣镜检,男性32例,女性24例。
结果:通过尿沉渣镜检法可提高细胞和管型的检出率。
结论:尿沉渣镜检法对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鉴别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标签:尿沉渣镜检;红细胞;白细胞;管型;结晶【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12-0123-01尿沉渣检查镜检就是指用显微镜对尿沉淀物进行检查,识别尿液中细胞、管型、结晶、细菌等各种病理成分。
是辅助对泌尿系统疾病做出诊断、定位、鉴别诊断及预后判断的重要常规试验项目[1]。
一般情况下,患者的尿液中不会含有或者只有极少量的红细胞、白细胞和管型等。
在临床诊疗泌尿系统疾病过程中,尿沉渣检查对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鉴别是尿液分析仪不可替代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1月~2012年2 月,在本院送检的56例患者的新鲜尿液做尿沉渣镜检。
其中,男性32例,女性24例。
用干燥、清洁的容器留取新鲜尿液50ml。
成年女性留取标本时,避免月经及阴道分泌物混入尿内。
不能立即送检则应先贮存于冰箱中。
尿沉渣分析应在2 h内完成。
1.2 检验方法(1)将患者送检的新鲜尿液,摇匀之后,缓缓倒入10ML刻度的离心管内;采用水平式离心机,1500转/min,离心5min。
(2)弃去上层尿,保留0.2ml尿沉渣镜检。
(3)先在低倍镜下观察尿沉渣分布的情况,再转高倍镜观察细胞。
2 结果在56例尿沉渣检验中,4例在显微镜下红细胞满视野检出率为5.36%;12例患者镜下见大量白细胞或脓细胞,检出率为21.43 % ;2例在显微镜下见少量扁平上皮细胞,检出率为3.57 %;4例患者检出真菌,检出率为7.14%,(经询问病史,上述患者均患有糖尿病);尿液在显微镜下见草酸钙结晶和非晶形尿酸盐各一例,检出率为3.57%;所检病例未见管型。
3 讨论在正常情况下,健康成人尿液离心镜检法为红细胞<3/HPF;白细胞<5/HPF;正常尿中可见少量扁平上皮细胞,偶见透明管型,无病原菌。
尿沉渣分析的临床意义

尿沉渣分析的临床意义尿沉渣分析的临床意义1、简介尿沉渣分析是通过显微镜观察尿液中的沉淀物,以便对个体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估和诊断的一种实验室检查方法。
尿沉渣分析可以提供有关肾脏功能、尿路感染、肾脏疾病和其他相关疾病的重要信息。
2、标本采集和保存- 标本采集:晨尿是最常用的样本类型,因为它具有更高的沉渣量,并且可以提供更准确的结果。
标本采集前应注意提醒患者进行适当的清洁,避免污染。
- 标本保存:采集后,标本应尽快送到实验室进行分析,避免样本的干燥和微生物污染。
3、尿沉渣分析的步骤- 镜检:将适量的尿液涂片放置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检查其中的细胞、颗粒、晶体等。
镜检可以提供关于尿液成分的直接信息。
- 化学分析:经典的化学分析可以用于检测尿液中的蛋白质、葡萄糖、酮体等物质。
这些化学指标可以提供进一步的诊断信息。
- 流式细胞仪分析:流式细胞仪可以用于快速检测尿液中的一些特定细胞类型,例如红细胞、白细胞和上皮细胞等。
4、尿沉渣分析的指标- 物理指标:包括尿液的颜色、透明度、比重等。
这些指标可以提供关于尿液稀释度和浓缩度的信息。
- 化学指标:包括尿蛋白、尿葡萄糖、尿潜血等。
这些指标可以提示肾脏功能、糖尿病和其他疾病的存在与程度。
- 细胞指标: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上皮细胞等。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肾脏和尿路的炎症和感染情况。
5、尿沉渣分析的临床意义- 肾脏疾病评估:尿沉渣分析可以提供关于肾小球滤过功能和肾小管重吸收功能的信息,对于肾脏疾病的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 尿路感染诊断:尿沉渣分析可以检测白细胞和细菌等指标,用于尿路感染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 炎症和感染评估:尿沉渣分析还可以检测尿液中的白细胞和炎性细胞等,提供有关炎症和感染的信息。
- 结石评估:尿沉渣分析中的晶体检测可以用于评估尿路结石的类型和形成的原因。
附件:本文档无附件。
法律名词及注释:无。
尿沉渣临床意义

尿沉渣临床意义及合作方案
一.概述尿沉渣分析的临床意义
尿沉渣分析或称尿有形成分分析、或进一步称为尿颗粒计数是尿液分析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在临床上对肾脏疾病、泌尿道疾病、循环系统疾病以及感染性疾病等,有重要的诊断和鉴别作用,曾被美国著名的Dahelen Free称为“体外的肾活检”。
二.尿沉渣标准化进程
••90年代开始,国外已非常重视尿液分析
•1995年美国临床检验标准委员会(NCCLS)的文件GP-16A
•1995年日本临床检验标准委员会(JCCLS)的文件GP1-P2
•1997年欧洲尿液分析协作组提出尿沉渣检查的相关文件
•2000年中国CCCLS制定《尿液物理学、化学及沉渣分析标准化》
三.尿沉渣各有形成份临床意义一览表:
四、综上所述:
1、尿沉渣标准定量计数可以协助临床医生提高对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提高治疗质量和对疾病的诊断与鉴别,对安全用药的检测和健康初评有重要的价值。
2、提高检验质量和工作效率,做好诊断的质控,完全达到NCCLS和CCCLS及中华医学检验分会对尿液分析高度重复和标准化的要求,以单位体积XX细胞(管型)/µL 报告方式代替传统半定量及每视野计数,真正与国际接轨。
3、提高医院学术影响。
尿沉渣标准定量计数有利于医院进行医疗总结和开展科研教学活动,相关课题可参加会议交流或刊物发表。
4、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实现双赢。
尿沉渣检验在泌尿系统疾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分析

尿沉渣检验在泌尿系统疾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分析李建柱【期刊名称】《医学信息》【年(卷),期】2018(31)17【摘要】目的分析尿沉渣检验在泌尿系统疾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7年9月100例疑似泌尿系统疾病患者,采用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行尿沉渣检验,同时采用显微镜观察,以显微镜观察结果作为金标准,对比两种检查诊断方式的效果.结果本组100例患者中,肉眼血尿阳性率为4.00%,尿糖阳性率为15.00%,尿液脱落细胞异常阳性率为11.00%;与显微镜检查结果相比,尿沉渣检验红细胞阳性47例,准确率为88.33%,假阳性率为11.67%;白细胞阳性标本65例,检验准确率为83.33%,假阳性率为16.67%;管型阳性标本39例,准确率为83.56%,假阳性率为16.43%.结论尿沉渣检验泌尿系统疾病,准确度较高,诊断价值明显,但是存在一定假阳性现象,应对尿沉渣检验进行规范,必要时配合镜检结果,对患者病情做出更为准确的判断.【总页数】3页(P160-162)【作者】李建柱【作者单位】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检验科,天津 30021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6.12;R69【相关文献】1.血清PA、TBA、GGT和ALP联合检测对肝脏疾病诊断的临床意义分析 [J], 丁慧红;杨一;谢晓君;胡蓉;皮艳霞;冯国莲;管旋羽;刘家霞2.血、尿γ-谷氨酰转移酶在泌尿系统疾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J], 龚英峰3.磁共振成像检查在心血管疾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分析 [J], 张武4.CTA、CTU联合应用在泌尿系统疾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研究 [J], 高树华5.尿液中不同形态的吞噬样细胞在泌尿系统疾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J], 卢佩; 刘海波; 丁振若; 郑善銮; 郝晓柯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尿沉渣与尿常规在尿液检验中有何价值

尿沉渣与尿常规在尿液检验中有何价值临床在对疾病进行检查时,尿液检验为最基本且重要的项目,在多种疾病,尤其是血液病、全身性疾病、肾脏疾病早期诊断、预后评估中所起作用均十分突出。
而在尿液检验中,尿沉渣与尿常规均为最常用的检测形式,尿沉渣是经仪器将尿液中分布的有形成分作离心处理,在泌尿系统疾病诊断中占有优势;尿常规属临床基础检验项目,可对疾病特征予以判定。
两者在检查方法及机制上均存有差异,通过对各自特征展开分析,并明确关联性及优势和不足,可为临床应用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1 什么是尿液检验?尿液为机体终末代谢产物,对其产生机制展开分析,为由血液经肾小球作过滤处理后,并重新被肾小管、集合管吸收、排泄而成,其性状与成分可对人体所具有的代谢状况进行反映,另外,人体各系统机能与状态,也可返过来对尿液性状与成分产生影响。
故尿液为最为基础的检验项目,包括尿沉渣镜检、尿液化学分析及物理性状分析等多项内容,在疾病诊治中可发挥重要价值。
具体包括:(1)可作为对内分泌系统、血液系统、消化系统病症进行诊断的标准;(2)可作为诊断泌尿系统疾病的标准;(2)可用于对毒物、药物指标的监测。
2 尿液检验中尿沉渣与尿常规如何开展?2.1 检验方法(1)尿沉渣:针对未行离心操作的尿液标本,可直接涂片,于显微镜下完成检验。
即对新鲜尿液予以收集,充分混匀后,于载玻片上滴置,加盖玻片,低倍显微镜下进行细致观察,以掌握尿液整体状况,后用高倍显微镜,仔细辨认与分析管型和细胞,完善记录。
针对已行离心操作的尿沉渣,需作涂片镜检。
即取10ml新鲜尿液,在1500r/min转速下,完成离心操作,5min后,去除上清液,对0.2ml沉渣留取,轻微摇晃沉渣管,以达到充分将尿沉渣中分布的有效成分混匀的目的,并于载玻片滴置,涂片镜检。
在10×10高倍显微镜下,分析细胞成分,计算细胞数量,完善记录。
(2)尿常规:各项操作均在全自动尿液分析仪下完成,首先在检验工作开展前,对样本作分离处理,并将尿液充分摇匀,检测尿蛋白、红细胞、白细胞等成分,同时在显微镜下,观察红细胞、白细胞增减状况,后进行酮体、蛋白、尿糖、尿胆原等指标的检测工作,各环节均需严格依据说明书实施,期间完善质控管理。
尿沉渣镜检方法的重要性及相关分析

冲液 , 尿液中的酮 体与 其反应颜 色从浅 黄变 到紫红 色 , 该 法对 乙酰 乙酸 的敏感性较好 , 对丙酮 的敏感性较差 , 而对 B一羟丁酸
基本无反床上对于 自动化仪 器的使用 , 为临床检验提 供 了更
加便捷的途径 , 自动化仪 器能够省 略离 心过程 , 直 接采用 流式 细胞分析或荧 光染色 的方法将 各种 成分定 量并对 于各种 颗粒 进行识别 , 目前临床上应用较多 的有 尿沉渣流式细 胞仪等 。但 是 自动化的背后也存 在有一定 的不足 , 仪 器不能够检测 出药物 结 晶、 滴 虫以及肿 瘤细胞 等 , 对于一些疾 病所 能提 供的临 床依 据不足 , 而且 当尿液 中存在大量 的细 菌或结 晶时会 对红细胞计 数造成干扰 , 使实验结 果出现偏差 。 4 小 结 通过随机抽取临床 患者尿 标本进 行于化 学与尿 镜 检联合 检测 , 结果表明 : 尿沉渣 显微 镜检查 时尿液分 析 中不可缺 少 的 检查手段 。标准化的显微 镜检查是 尿液沉渣分析 的金标准 , 具 有重要临床价值 。因此 , 仍 需重视 显微镜 检查 的复检 工作 , 以 切实保证尿液检验的质量【 3 J 。 参考 文献 [ 1 ] 叶应妩 , 王毓 三 , 申子瑜 . 全 国临床检 验操 作规 程 [ M] . 第3 版. 南京 : 东南大学出版社 , 2 0 0 6 : 1 0 . [ 2 ] 熊立凡 .临床 检验 基础 [ M] . 第 3版 , 北京: 人 民军 医 出版
. 文章编号 : 1 0 0 6— 0 9 7 9 ( 2 0 1 3 ) 0 4 — 0 0 7 0—0 2
Ab s t r a c t : t h e a n a l y s i s o f u r i n e i s a me d i c a l t e s t me t h o d ,ma n y d i s e a s e s a I e n e e d e d i n c l i n i c l a u r i n e a n a l y s i s r e s u l t s t o p r o v i d e t h e b a s i s f o r d i - a g n o s i s a n d t r e a l me n t ,e s p e c i a l l y f o r t h e u r i n a r y s y s t e m is d e a s e i s h a v i n g c o n c l u s i v e e f e c t .W i t h he t g r a d u a l p o p u l a r i z a t i o n o f u r i n e a n a l y z e r ,i n
尿沉渣检测泌尿系统论文-泌尿系统论文-医学论文

尿沉渣检测泌尿系统论文-泌尿系统论文-医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1年8月至2013年2月新乐市医院收治的泌尿系统感染患者100例。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50例。
观察组患者中,男23例、女27例,年龄23-74岁,平均(49.6±10.2)岁。
对照组患者中,男24例、女26例,年龄25-78岁,平均(52.2±10.4)岁。
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采用无菌、干燥塑料杯采集所有受试对象清晨首次尿液标本,混合均匀后倒入已编号的玻璃试管中。
对照组尿液标本采用干化学法进行检测。
观察组尿液标本采用UF1000i型尿沉渣分析仪(日本Sysmex公司)检测白细胞数量(参考区间:小于20个/微升)。
所有标本均进行微生物培养。
上述检测方法均参照文献。
1.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P<0.05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2.1尿白细胞检测结果观察组患者尿白细胞数量分布为小于20个/微升25例、大于或等于20个/微升25例,所占比例分别为50.0%、50.0%%。
对照组患者尿白细胞数量分布为小于20个/微升35例、大于或等于20-100个/微升15例,所占比例分别为70.0%、30.0%。
观察组患者中,尿白细胞数量超过参考区间上限的患者所占比例大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尿微生物培养检测结果观察组患者尿微生物培养阴性13例,阴性率为26.0%;微生物培养阳性24例,阳性率为48.0%;微生物培养可疑阳性3例,可疑率为6.0%。
对照组患者尿微生物培养阴性21例,阴性率为42.0%;微生物培养阳性12例,阳性率为24.0%;微生物培养可疑阳性2例,可疑率为4.0%。
尿沉渣与尿常规在尿液检验中的差异分析

尿沉渣与尿常规在尿液检验中的差异分析尿液检验是临床诊断中常用的一种检查手段,其中尿沉渣和尿常规是两种常见的检测项目。
它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尿液进行分析,具有一定的差异性。
本文将对尿沉渣与尿常规在尿液检验中的差异进行分析,旨在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这两种检测项目的特点和意义。
一、尿沉渣与尿常规的概念和作用尿沉渣是指尿液中沉淀下来的固体物质,包括细胞、颗粒、结晶等。
尿液离心沉淀后得到的沉渣,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对尿液中的细胞和颗粒进行定量和形态分析。
而尿常规是指通过物理、化学和显微镜检查,对尿液中的生理指标、生化成分和形态特征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
尿液检验可以反映出人体的排泄功能、代谢状况和疾病情况。
尿沉渣与尿常规都是尿液检验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相辅相成,各自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和临床意义。
尿沉渣主要反映尿液中的细胞和颗粒情况,尤其对泌尿系统疾病有一定的诊断价值;而尿常规则更加全面地反映尿液的生理和病理情况,是临床常规检查中的必备项目。
尿沉渣的检测主要包括采集尿液、离心、取沉渣、上样和显微镜检查等步骤。
尿液的采集要求晨起首行尿,收集新鲜尿样,并避免混入其他污染物。
离心后的尿沉渣需要在显微镜下进行细胞和颗粒的定量和形态观察,通常可以观察到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颗粒管型、结晶等。
而尿常规的检测包括尿比重、尿PH值、尿蛋白、尿糖、尿胆红素、尿潜血、尿酮体等生理指标的测定,同时也包括尿沉渣的显微镜检查。
尿常规的步骤相对复杂,需要严格控制各项操作条件,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尿沉渣的检测结果对泌尿系统疾病有一定的诊断意义和临床应用价值。
红细胞增多可能表明泌尿系统出血症状,白细胞增多可能表示泌尿系统感染症状,颗粒管型和结晶的出现可能提示泌尿系统结石形成等。
尿沉渣的检测可以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
而尿常规则更加全面地反映尿液的生理和病理情况,对泌尿系统疾病、代谢性疾病和全身性疾病都具有一定的诊断意义。
尿比重的改变可能与水代谢紊乱有关,尿蛋白和尿糖的检测可以提示肾脏疾病和糖尿病的情况,尿潜血的检测可提示泌尿系统出血的情况,尿酮体的检测可提示糖尿病酮症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尿沉渣检验在泌尿系统疾病诊断中的重要性及临床意义
发表时间:2015-04-30T11:53:40.077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35期供稿作者:吕承旻
[导读] 尿沉渣检验在泌尿系统疾病患者的临床诊断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吕承旻(广西贵港市第二人民医院广西贵港 537132)
【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尿沉渣检验在泌尿系统疾病患者临床诊断中的意义和重要性。
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4年12月间收治的内科住院患者的新鲜尿液标本400例进行研究,对其进行离心去除上清液后,取残留的沉渣进行尿沉渣检验。
结果本组400例新鲜尿液标本的检验中,共有39例标本经尿沉渣检查为镜下血尿,检出率为(9.75%),有2例红细胞形态异常,检出率(0.5%),经调查临床资料显示,以上患者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慢性肾炎和肾小球肾炎。
有19例标本经显微镜检查显示白细胞满视野,且检出细菌,检出率(4.75%),属于泌尿系统感染。
有3例标本经显微镜检查显示有颗粒管型和透明管型,检出率(0.75%),属于肾病综合征和糖尿病肾病。
结论尿沉渣检验在泌尿系统疾病患者的临床诊断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尿沉渣检验泌尿系统疾病红细胞白细胞临床意义
【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35-0131-02 泌尿系统疾病不仅能够由机体的其它系统病变引发,还能够对机体的其它系统甚至全身造成影响,患者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泌尿系统疼痛、肿块及排尿改变等泌尿系统症状,同时也可伴发水肿、贫血及高血压等[1]。
大量的临床试验表明,尿液和尿液沉渣的分析对于泌尿系统疾病的临床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其中尿液分析容易受到其它因素的感染,导致无法进行准确的分析,而尿沉渣检验可以有效排除干扰因素,为临床诊断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2]。
本次研究通过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4年12月间收治的内科住院患者的400例新鲜尿液标本进行研究,对其尿沉渣检验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4年12月间收治的内科住院患者的新鲜尿液标本400例进行研究。
标本均取自住院患者清晨起床后的首次尿液,属于较酸化或浓缩的标本,其中的上皮细胞、管型及血细胞等结构均比较完整。
留置尿液标本前叮嘱患者仔细清洗外阴,将前段尿液排出后,使用干净的尿杯取中段尿液送检。
女性月经期间禁止留置标本,防止受到月经血污染标本。
1.2 检验方法
(1)将送检的尿液标本轻摇混匀充分后,取10ml逐渐倒入离心管中,注意不可倒满试管,防止混匀吸样时发生溢出,进而导致标本间互相污染。
(2)在标本中放入尿试带,待其充分浸入之后取出滤干后置于尿干化学分析仪中进行检测。
注意不可用手碰触试带的实验区,使用完毕后将瓶盖拧紧,置于30℃阴凉干燥环境下储存。
(3)使用水平式离心机将尿管取出,离心半径为15cm,转速为1500r/min,相对离心力为400g,离心5min后去除上清液,取0.2ml尿液沉渣,混匀后取1滴于载玻片上,低倍镜观察整体后改用高倍镜对各个细胞的管型形态进行辨认。
(4)报告方法①细胞成分:平均值/HPF,对于标本中出现红细胞异常的,应该详细标明红细胞的百分数和形态;②管型成分:最低~最高/LPE,对于检查疑似管型的物质可以通过滴加醋酸的方法进行区分。
因为管型包括了蛋白质成分,滴入醋酸后会使管型物质变清晰,而假管型则会消失;③结晶成分:当其占据视野的25%时为+,50%时为++,75%时为+++,100%时为++++,对于具有草酸钙结晶、尿酸盐解决、胆固醇结晶和磷酸盐结晶等有意义的结晶应注明类型[3];④在进行报告时,应注明离心沉渣镜检;⑤当镜检时发现有真菌和细菌时,应在报告中注明,且建议进行尿液真菌及细菌培养。
2 结果
本组400例新鲜尿液标本的检验中,共有39例标本经尿沉渣检查为镜下血尿,检出率为(9.75%),有2例红细胞形态异常,检出率(0.5%),经调查临床资料显示,以上患者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慢性肾炎和肾小球肾炎。
有19例标本经显微镜检查显示白细胞满视野,且检出细菌,检出率(4.75%),属于泌尿系统感染。
有3例标本经显微镜检查显示有颗粒管型和透明管型,检出率(0.75%),属于肾病综合征和糖尿病肾病。
3 讨论
健康人群尿液中包含的红细胞通常都比较少,平均每个视野中均小于3个,当超过3个时即代表出现异常,并且根据尿液中红细胞的形态来判断属于肾内出血或肾外出血。
70%以上的红细胞变形来自于肾内出血,红细胞形态正常的患者属于非肾性血尿。
当患者的尿液表现为洗肉水样时,代表患者的泌尿系统存在严重的疾病,应安排其进行进一步的深度检查,查明原因[4]。
尿沉渣检验在泌尿系统疾病患者临床诊断中的意义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尿沉渣检验对于尿蛋白和红细胞的定量检测具有较高的灵敏度,所以临床上测定泌尿系统患者的尿液时应将尿沉渣检验结果作为依据;②尿沉渣检验不仅可以检出管型的存在,还能够对管型的类别进行区分。
可以通过在尿沉渣中滴入一滴较黄的人血清的方式对管型进行染色,从而提高管型检验的准确性[5];③尿沉渣检验的优点主要在于结果可靠、准确及可比性强等。
综上所述,尿沉渣检验在泌尿系统疾病患者的临床诊断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何超,曹伟华,常娟锋等.64排容积CT尿路造影对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价值[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4,30(1):90-93.
[2]罗娟,阳海平,李秋等.尿液分析在大规模筛查小儿无症状泌尿系统疾病中的作用[J].重庆医学,2010,39(5):596-597.
[3]/NSTLQK_NSTL_QK.aspxBednarek AK,Laflin KJ,Daniel RL. WWOX,a novel WW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 mapping to human chromosome 16q23.3-24.1,a region frequently affected in breast Cancer[J].Cancer Research,2010, (08):2140-2145.
[4]林逾峰.泌尿系统疾病所致早期肾损害的尿液改变[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3,23(4):1635-1636.
[5]韦爱青.86例尿沉渣检验结果分析[J].吉林医学,2010,31(33): 6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