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史之启蒙主义文学概述

合集下载

5启蒙文学 (2)

5启蒙文学 (2)

百科全书派
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在编纂《百科全书》 (全称为《百科全书,或科学、艺术和手工艺 分类字典》)的过程中形成的派别。《百科全 书》主编是D.狄德罗。百科全书派的核心是以 狄德罗为首的唯物论者,他们反对封建特权制 度和天主教会,向往合理的社会,认为迷信、 成见、愚昧无知是人类的大敌。主张一切制度 和观念要在理性的审判庭上受到批判和衡量。 他们推崇机械工艺,孕育了资产阶级务实谋利 的精神。
《波斯人信札》
主人公郁斯贝克是一位波斯贵族,他在 法国旅游期间,不断与朋友通信,靠跟 他众多的女人信件来往进行意淫,以非 凡的能力在脑子里去疼爱,去憎恨,去 杀人。小说通过郁斯贝克在巴黎的所见 所闻,辛辣无情地批判了法国当时的政 治、经济、军事、宗教、文化、风俗等 方面的现实,以令人着迷的笔力描绘了 18世纪初巴黎现实生活的画卷。
3、理查生(1689-1761)
书信体小说《帕米拉,
或美德有报》 开感伤主义小说的先 河
《克拉丽莎· 哈洛, 或一位小姐的故事》
劳伦斯· 斯泰恩及 其《感伤旅行》
《项迪传》
4、亨利· 菲尔丁 (1707-1754) 18世纪英国最杰出的 现实主义小说家
代表作:《弃儿汤
姆· 琼斯的历史》
鲁滨逊飘流记
鲁滨逊遇船难后漂流到一个无人的荒岛上,在 进退无路的情况下,他开始想办法自救——做 木筏、造房子、种粮食、养牲畜……竭力投入 到与大自然的抗争中去。他靠自己的双手,凭 着自己的智慧,花了几十年的时间把这个荒岛 变成了“世外桃源”,还勇敢地救了一个土著 人“星期五”,随著这段朝夕相处的日子,鲁 宾逊因这个土著人而改变了自己。也由于他们 之间的友谊他才得以存活下去,不幸的是星期 五最后被奴隶贩子射杀,鲁宾逊在两年的流浪 生涯之后带着这段友谊的怀念及一个全新的自 己回到了家乡。

启蒙主义文学的名词解释

启蒙主义文学的名词解释

启蒙主义文学的名词解释启蒙主义文学被视为18世纪欧洲文化运动的核心,旨在通过理性思维和科学知识来推动社会变革和个人解放。

它在文学领域中出现的标志性特征,对于理解西方文学史和思想史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启蒙主义文学的起源与特点启蒙主义文学起源于17世纪晚期的英国,当时的欧洲社会正经历着从封建制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的过程。

在这一时期,启蒙主义文学代表了人们对于旧有体制的挑战和对于自由和平等的强烈追求。

启蒙主义文学的核心特点在于强调理性、科学和普遍人权。

作为一种对传统观念和权威的反叛,启蒙主义文学主张人们不应该迷信宗教或崇拜权力,而应该依靠自己的理性思考和科学知识来认识世界。

二、启蒙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品及其影响启蒙主义文学在欧洲各国都有突出的代表作品,以下是其中几部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及其影响:1.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亚当·斯密)该作品由苏格兰启蒙思想家亚当·斯密撰写,将人类社会的发展解释为经济利益和合作的结果。

它提出了市场经济、自由贸易和工商业的理论基础,对于现代资本主义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告别欧洲》(伏尔泰)这部小说通过描述主人公卡拉斯塔的旅行和经历,批判了当时欧洲的政治腐败和宗教偏见,呼吁人们追求真理和自由。

伏尔泰的观点受到了广泛的认同,该作品对法国大革命起到了推动作用。

3. 《异端宗教的精神》(埃曼努埃尔·康德)康德认为人们应该摆脱信仰的束缚,以理性和自由的方式思考问题。

他主张个体应该根据自己的理性自主地行动,而不是盲从传统或权威。

这一观点对于后来的伦理学和政治哲学产生了巨大影响。

三、启蒙主义文学的影响与局限启蒙主义文学的影响深远,它为艺术家和作家提供了一种更新的创作范式,并影响了西方现代化社会的发展。

然而,启蒙主义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启蒙主义文学的普及面有限,尽管启蒙思想传播之广泛,但大多数作家和读者仍然只是受过教育的精英。

其次,启蒙主义文学对于权力和统治制度的批判仍然受到限制,作家们常常需要保持审慎,以避免遭到当时政府或宗教机构的迫害。

外国文学之启蒙文学

外国文学之启蒙文学

第二节 卢梭
著作《社会契约论》提出“人是生而自由”的著名论断。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指出:人类不平等起源 于私有观念及私有财产制的产生。 《论科学与艺术》认为人类创造艺术、科学和其他文明 推动了社会进步,但也包含着退步,因为这种风尚、文 明具有“邪恶虚伪的共同性”,在它的束缚下,源自人 的天性的美德不能举步,出自虚伪文明的恶性畅行无阻。 “回归自然”的口号。
基本特点
– 第一,具有强烈的政治性和革命性。以自由、平等、
博爱、“天赋人权”等“理性原则”全面批判封建统 治。 – 第二,主人公较之以往的文学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启 蒙文学把资产阶级和其他平民当作主人公甚至英雄人 物进行描写,成功地塑造了如鲁滨逊、汤姆·琼斯、 拉摩的侄儿、费加罗、维特、浮士德等一系列不朽的 艺术典型 。 – 第三,启蒙文学具有鲜明的哲理性。 – 第四,在文体形式方面,启蒙作家打破了自古以来诗 体文学独尊的局面,开创了文学史上的散文时代。小 说的形式多种多样,有书信体、游记体、自传体、对 话体等等,以英国现实主义长篇小说和法国的哲理小 说成就最为杰出。戏剧方面的创新突出地表现在市民
德国:
莱辛 《拉奥孔——论诗与画的界限》
“狂飚突进运动” 狂飚突进运动”
德国启蒙文学在十八世纪70—80年代迅猛发展。作家 多是市民阶级出身的青年,青年歌德和席勒成为这一 运动的中坚。运动参加者反对封建枷锁,鼓吹个性, 崇拜天才,主张民族统一和创作具有民族风格的文学。 他们受英国感伤主义和卢梭的影响,歌颂大自然,强 调感情。这个运动因克林格尔的同名剧本《狂飙突进》 而得名。狂飚突进运动在德国促进了民族意识和个性 的觉醒,把启蒙文学推向更为繁荣的新阶段。该运动 到80年代中期之后便沉寂下来。 席勒 《阴谋与爱情》“德国第一部有政治倾向的戏 剧” 菲迪南 露易丝 宰相 秘书

第五章第一节:启蒙主义文学概述

第五章第一节:启蒙主义文学概述

英国的资本主义经济最为发达, 英国的资本主义经济最为发达, 的资本主义经济最为发达 基本完成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 基本完成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 对英国资产阶级而言, 对英国资产阶级而言,主要任 务是“将革命进行到底” 务是“将革命进行到底”;
法国封建社会已腐朽不堪, 法国封建社会已腐朽不堪,尖 封建社会已腐朽不堪 锐的社会矛盾,导致1789年 锐的社会矛盾,导致 年 资产阶级革命, 资产阶级革命,是启蒙运动的 标本” 中心” “标本”和“中心”。
(一)、英国 )、英国
英国的启蒙运 动是在资产阶 级取得政权之 后发生的。 后发生的。
任务: 任务: 扫除封建主义因素是英国启 蒙运动的一大任务; 蒙运动的一大任务; 同时也批判资本主义制度下 的一些丑恶现象。 的一些丑恶现象。
主要成就: 主要成就: 现实主义小说 这是18世纪英国文学的主要 这是 世纪英国文学的主要 贡献。 贡献。
第一节 概 述 一、影响文学的诸因素 二、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运动 的比较 三、启蒙文学的基本特征 四、启蒙文学发展概况
一、影响文学的诸因素 18世纪仍然是欧洲社会、欧洲 世纪仍然是欧洲社会、 世纪仍然是欧洲社会 文化的理性调整时代。 理性调整时代 文化的理性调整时代。 18世纪是欧洲先进知识分子大 世纪是欧洲先进知识分子大 张旗鼓的进行思想启蒙和张扬 理性的时代。 理性的时代。
后者充满着个性解放的激情, 后者充满着个性解放的激情, 充满着个性解放的激情 前者则以冷静而又富有哲理的 前者则以冷静而又富有哲理的 眼光透视现实生活, 眼光透视现实生活,更能把握 其本质。 其本质。 启蒙现实主义更鲜明地表现出 启蒙现实主义更鲜明地表现出 客观性、社会性和理性的特征。 客观性、社会性和理性的特征。
发展经历: 发展经历: 1.17世纪末——18世纪30 世纪末——18世纪30年 1.17世纪末——18世纪30年 形成时期。 代,形成时期。 诗歌方面的代表:蒲柏, 诗歌方面的代表:蒲柏,英 国第一个启蒙文学作家。 国第一个启蒙文学作家。 现实主义小说的代表: 现实主义小说的代表:笛福 斯威夫特。 和斯威夫特。

05西方文学史 启蒙主义

05西方文学史 启蒙主义

4 、启蒙主义文学只是启蒙运动的一部分,二者不能等同。 5、启蒙主义文学对人文主义文学的发展 第一,批判精神。人文主义文学反封建偏重于伦理道德和
生活领域,揭露教会黑暗也仍然披着宗教的外衣,着重揭露教 会人员的贪婪伪善;启蒙主义文学则把批判的矛头指向封建传 统的各个方面,并认识到重要的是社会制度的变革。
三、狄德罗
狄德罗是法国启蒙思想 家中最杰出的无神论者。他 和达朗贝一起主持《百科全 书》的编纂工作,因此人们 把以狄德罗为首的一批人称 为“百科全书派”。后来, 达朗贝慑于统治者的压力 (why? ),辞去了编辑工作, 狄德罗独自在艰苦的斗争中 坚持工作,为此作出了终生 的努力。
狄德罗的文学成就主要是他的 三部小说:《修女》、《宿命论者 雅克和他的主人》、《拉摩的侄 儿》。
小说的目的和魅力在于肯定了情感 在文学中的地位。古典主义文学描写情 感恰恰是为了谴责它,强调和讴歌的是 理性。而卢梭则尽情地抒发它,讴歌它 。
自然与文明的对立
一、文明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
二、现代文明对人的自然本性的破坏
Hale Waihona Puke 启蒙思想家的“自然”概念来自17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家 伽桑狄的哲学。自然是指与文明对立的原始状态。卢梭提出 “返回自然”的口号,历数近代文明的罪恶,认为社会的罪 恶和不幸源于人类违背了自然。改革社会的途径就是返回自 然。由此产生了他的《民约论》思想。从自然主义出发,卢 梭提倡自然教育、自然宗教、自然文学。狄德罗的看法与卢 梭近似。启蒙思想家在批判旧文化时,常常利用卢梭的思想。
(二)创作
1、《爱弥尔》
这是一部讨论教育问题的哲理小说。开卷第一句:“ 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 全变坏了”,表现了卢梭的重要观点。

外国文学史5:十八世纪欧洲文学(启蒙主义)

外国文学史5:十八世纪欧洲文学(启蒙主义)

启蒙运动
● 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
⑴思想政治方面:文艺复兴反对封建领主的割据状态, 建立民族统一的君主专制政体,在王权保护下发展资本主义 经济,侧重于思想意识、伦理道德的范畴;启蒙运动进一步 要求获得政权,侧重于政治制度和政权性质方面。
⑵反教会方面:文艺复兴揭露天主教会的贪污腐化,谴 责修道院戕害人性的罪恶,要求进行宗教改革,废除繁琐的 宗教仪式,提倡比较渐变的礼仪;启蒙运动由于唯物论和自 然科学的发展,反教会方面就比文艺复兴时期更为彻底,把 反教会提高到自然神论和无神论的高度。
⑵人道精神 人文主义作家理解的“人”是人性的复归,提倡个人自由 和个性解放。启蒙主义作家思考的是社会的“人”,以“自由、 平等、博爱”为人道主义的内容,正面主人公往往是符合理 性原则、具有道德规范的正人君子。
启蒙文学
⑶民主精神 人文主义文学中的这些下层人物还处于次要地位,它着 重表现的是崇高的富于诗意的心灵,描写雄伟的、巨人式的 形象。启蒙主义文学把仆人、私生子、落魄文人、流浪汉当 作主人公,描写他们缺乏诗意的普通生活。
西方文学史 一旦灵魂开口言说, 啊!那么灵魂自己就不再言说! 许尔东 ——席勒
Western Literature
西方文学
第导一论章 导 论 第 第第一 二一章 章章 导 古古希希腊腊论、罗罗马马文:学自由与魔影 第二章 古希腊、罗马:自由与魔影 第第三二章章 中中世世纪纪:文别学问“我”是谁 第 第 第第三 四 四三章 章 章章 中 文 文文世 艺艺艺纪 复复复: 兴兴兴别 ::文醒问 醒学“ 来来我的的”狂狂是欢欢谁与与忧忧郁郁 第 第第五 五四章 章章 古 古十典典七主主世义义纪::欧带带洲着着文锁锁学链链(跳跳古舞舞典的的主文文义学学) 第 第 第第六 六 七五章 章 章章 启 启 浪十蒙 漫蒙八主 主主世义 义义纪: ::欧““ 思洲人 想人文”有”学的多的(深远深启层我层蒙凸们凸主显就显义能)走多远 第第七六章章 浪十漫九主世义纪:浪思漫想主有义多文远学我们就能走多远 第八章 19世纪现实主义:金钱时代的心灵体系 第 第第八 九七章 章章 12十90九世 世世纪 纪纪现 现现实 实实主 主主义 义义: :文金揭学钱露时的代痛的苦心与灵快体感系 第 第第九 十八章 章章 2现二0代十世主世纪义纪现:现实性实主、主义荒义:诞文揭与学露死的亡痛苦与快感 第第十九章章 现二代十主世义纪:现性代、主荒义诞文与学死亡

启蒙主义文学概述

启蒙主义文学概述

• 启蒙主义者以“自由”、“平等”来 对抗“ 拴在人类脖子上的两大 绳 索”——宗教迷信和专制制度。
18世纪的启蒙思想家
• 启蒙主义者把思维的理性当作一切现存事 物的唯一评判者和批判旧制度的思想武器。 如恩格斯所说:“宗教、自然观、社会、 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 一切都必须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 在作辩护或者放弃自己存在的权利。”
法国大百科全书派的聚餐
• 狄德罗的文学声誉 建 立在他死后出版 的三 部小说上。这 三部小 说 是 : 《 修 女》、 《定命论者雅克》和 《拉摩的侄儿》。
• 《拉摩的侄儿》(1762) 是最重要的一部。小 说生动地塑造了一 个 寡廉鲜耻但又观 察敏 锐的资产阶级 无行文 人的形象, 即 拉 摩 的 侄儿的形 象。
建反教会的思想倾向。
• 伏尔泰(1694-1778)本 名弗朗索亚·玛丽·阿卢 埃,“ 伏尔泰” 为 笔 名。他是法国启 蒙运 动的领袖, 有 人曾说 “ 18世纪是 伏尔泰的 世纪”, 可 见 其 影 响 之大。
• 伏尔泰推崇中国文化。 根据元人纪君祥的杂 剧《赵氏孤儿》的法 译本,他写了悲剧 《中国孤儿》(1755)。 这成了比较文学史 上 的一件大事。
• 18世纪欧洲文学的 主 流是启蒙文学, 启蒙 文学的产生、 发展, 与启蒙运动 具 有 直 接 联系。
• 18世纪欧洲的启蒙运动,是文艺复兴运 动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续和发展。文 艺复 兴运动侧重于批判文化和伦理道德 领域的 封建精神束缚,而启蒙运动则直 接把矛头 指向封建专制制度,为资产阶 级夺取和巩 固政权作舆论准备。
• 丹 尼 尔 ·笛 福 ( 1 6 6 1 1731)是英国文学史 上 第一个重要小说 家, 有“ 英国小说 之 父 ” 之称。。

启蒙主义的文学特点与人文主义文学关系

启蒙主义的文学特点与人文主义文学关系

启蒙主义的文学特点与人文主义文学关系摘要:一、启蒙主义文学的定义与特点1.启蒙主义文学的定义2.启蒙主义文学的主要特点二、人文主义文学的定义与特点1.人文主义文学的定义2.人文主义文学的主要特点三、启蒙主义文学与人文主义文学的关系1.启蒙主义文学与人文主义文学的联系2.启蒙主义文学与人文主义文学的区别正文:一、启蒙主义文学的定义与特点启蒙主义文学是18 世纪欧洲启蒙运动时期的文学,它主张理性、自由和平等,强调个人主义和理性思考,反对封建专制和愚昧迷信。

启蒙主义文学的主要特点包括:1.强调理性:启蒙主义文学主张用理性思考问题,反对盲目跟从传统和权威。

2.注重个人主义:启蒙主义文学强调个人的自由和平等,追求个人的幸福和利益。

3.崇尚自然:启蒙主义文学认为自然是美的,人类应该回归自然,追求简朴、真实的生活。

4.反对封建专制:启蒙主义文学批判封建专制制度,呼吁社会改革和民主自由。

二、人文主义文学的定义与特点人文主义文学是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文学的主流,它主张以人为中心,强调人的尊严和价值,追求自由、平等和博爱。

人文主义文学的主要特点包括:1.重视人的尊严:人文主义文学强调人的尊严和价值,认为人是宇宙的中心。

2.追求自由平等:人文主义文学主张自由、平等和博爱,反对封建专制和等级制度。

3.注重现实主义:人文主义文学强调现实主义,主张真实地描绘人物和生活。

4.崇尚自然:人文主义文学认为自然是美的,人类应该回归自然,追求简朴、真实的生活。

三、启蒙主义文学与人文主义文学的关系启蒙主义文学与人文主义文学之间存在联系和区别。

它们的联系在于:1.都强调理性:启蒙主义文学和人文主义文学都强调理性思考,反对盲目跟从传统和权威。

2.都追求自由:启蒙主义文学和人文主义文学都追求自由、平等和博爱。

然而,启蒙主义文学与人文主义文学之间也存在区别:1.时期不同:启蒙主义文学出现在18 世纪,而人文主义文学出现在文艺复兴时期。

2.背景不同:启蒙主义文学是在启蒙运动时期兴起的,而人文主义文学是在文艺复兴时期兴起的。

启蒙主义名词解释外国文学史

启蒙主义名词解释外国文学史

启蒙主义名词解释外国文学史
介绍外国文学史,必然要提及启蒙主义。

启蒙主义是18世纪欧洲
所流行的一种思想运动。

它强调自由、理性、进步、人权等价值观,
认为人类有能力进一步发展,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在文学领域,启
蒙主义提出了一些颇为有影响的新观点和新表现手法。

一、人文主义
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思潮。

它强调人类的尊严和价值,重
视人的个性和创造力,并认为人类的兴盛和繁荣取决于他们的自我努
力和智力充实。

在文学史上,人文主义通过大量以人为本的作品,为
文学带来了新的价值观和美学观。

二、浪漫主义
浪漫主义是19世纪末的一种文学思潮,提出了文学应该回归人的内心
体验,追求非凡、超自然的境界,热爱自然、人民和自由。

浪漫主义
的出现,拉开了一幅多姿多彩、充满变化和丰富感情色彩的文学画卷。

三、现实主义
现实主义是19世纪中后期的一个文学流派。

它以社会现实为基础,关
注社会问题和人道主义,强调文学要呈现真实的生活和人性,为真正
的改变现实作出贡献。

现实主义在强调真实和生动的同时,也提出了
文学和社会意义的连接。

四、自然主义
自然主义起源于19世纪末期的法国。

它将人类看成是自然的一部分,
强调环境、遗传及社会上层建筑等因素对人生命的影响。

在文学史上,自然主义借助自然科学的研究成果,对现实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和描述。

总之,启蒙主义为外国文学史上的不同流派、思潮提供了重要的指引
和参照。

它的理念一直延续到今天,激发着世界各地的文学大师们勇
于挑战传统,开拓创新。

外国文学启蒙文学

外国文学启蒙文学

一、启蒙主义文学概述18世纪,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打破了它和封建贵族阶级势均力敌的状态。

为了夺取和巩固政权,资产阶级发起了一场规模巨大,影响深远的思想解放运动:启蒙运动。

18世纪欧洲文学主潮是启蒙文学,它是欧洲启蒙运动在文学上的表现和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背景:英国:已经建立其资本主义制度,继续扫荡清除封建势力残余。

法国:呼唤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声势最大,战斗性最强。

德国:反对割据,争取民族统一。

启蒙运动:18世纪西方资产阶级继文艺复兴后掀起的一场更激烈、更广泛的反封建、反教会的全欧性的思想文化运动。

启蒙运动追求政治和学术思想上的自由,有两大特点,一是反对宗教蒙昧主义,宣扬理性与科学;二是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宣扬民主与法制。

启蒙文学(运动)的基本特征1、理性崇拜是启蒙运动的思想核心,也是启蒙文学的思想基础。

人们把理性作为裁判一切的真理标准。

启蒙学者崇拜的理性同样受笛卡儿唯理主义学说的影响,同17世纪古典主义文学的哲学基础有共同之处,但启蒙学者所崇拜的是“自然理性”,而“自然”在启蒙学者看来就是“自由”就是没有受封建文明所污染的纯真和清明,就其思想内涵说,它不同于17世纪崇尚君主王权和教条的理性主义,甚至与之根本对立2、启蒙文学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内容,较人文主义文学相比具有更强烈的政治性和革命性。

以自然神论或者无神论为武器对教会进行猛烈抨击。

他们以自由、平等、博爱、天赋人权等理性原则全面批判封建统治。

3、主人公较以前文学发生了根本变化。

把第三资产阶级和平民作为主人公加以歌颂,成功塑造了诸如鲁滨逊,汤姆琼斯,费加罗,浮士德等形象。

4、启蒙作家的理性崇拜和渴望参加现实斗争的倾向,使启蒙文学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政论性。

在哲理小说方面体现尤为明显。

5、在文体形式方面,摒弃古典主义关于体裁方面高低之分的清规戒律,平等广泛采用小说、诗歌、戏剧和文艺性政论等文体,打破了自古以来诗体文学独尊的局面,开创了文学史上的散文时代。

4启蒙主义文学

4启蒙主义文学

艺术特色
诗剧以幻想为主,将写实和幻想 结合。
在人物塑造上采用辩证和对比手 法。 形式多样化。


启蒙运动中最激进的代表
浪漫主义文学先驱

关于文化、文明、社会政治 的激进思想:
《论科学和艺术》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社会契约论》
1.
2. 3.
文学创作代表
《爱弥尔》:哲理小 说,讨论人道主义教 育问题;
《忏悔录》 :晚年自 传体小说; 《新爱洛依丝》 :书 信体哲理小说
博马舍
法国启蒙戏剧最成功的实践者,最著
(二)法国启蒙主义文学
“启蒙时代”:四大启蒙学者
伏尔泰
孟德斯鸠
卢梭
伏尔泰
孟德斯鸠
法国启蒙运动先驱,第一位真 正意义上的启蒙作家
代表作:
《波斯人信札》:书信体哲理小 说,第一部著名哲理小说 《法的精神》/《法意》: “三权分立”学说
伏尔泰
启蒙运动的领袖 戏剧:强调古典主义规 则 哲理小说:《老实人》 —— 讽刺盲目乐观主义 哲学
《修女》
自白体书信体哲理
小说:少女苏珊· 西
蒙南独白的方式
揭露教会罪行,维 护人权与个性解放
《拉摩的侄儿》
对话体哲理小说
马克思:“无与伦比的作品”。
恩格斯:“辩证法的杰作”。
通过一个放荡无耻的人物“拉 摩的侄儿”的言语,揭露了上 流社会的腐朽,并就道德、艺 术等等问题提出了一些独到的 见解。
卢 梭Leabharlann 2、狂飙突进运动 18世纪德国文学史发生第一次声势浩大的全国规
模的文学运动;
德国社会封闭,各邦国间不能沟通,社会沉闷,
滞息,需要冲突这种僵化的状态;

外国文学18世纪启蒙文学概述

外国文学18世纪启蒙文学概述

▪ “启蒙”一词原意为“照亮”和“照耀”。
启蒙思想家主张以理性的启迪和科学的光明
去战胜经院哲学的无知和封建势力的黑暗,
照亮人们的头脑,建立“理性王国”,故有
“启蒙”之称。
一、历史文化背景——启蒙运动
▪启蒙运动是适
产 应资产阶级顺 生 条 应历史要求, 件 彻底推翻封建
制度的需要。
▪自然科学、唯物主义哲学的发展,为启蒙运动 提供了理论根据。
德 的分裂状态,所以德国的启蒙文学带有更为
国 浓厚的反国家分裂和渴望民族统一的特点。
文 学
▪ 启蒙运动时期
▪ “狂飙突进”时 期
▪ 古典文学时期
席勒
歌德
哲理小说:18世纪由法国启蒙作家创立的一种新型 小说。它不注意环境与人物的细致描写,以人物活 动为主线,表现作家关于政治、法律、道德、文学 方面的启蒙观点,富于哲理性。如孟德斯鸠《波斯 人的信札》、伏尔泰《老实人》、卢梭《爱弥尔》。
第五章 18世纪启蒙主义文学
第一节 概述
一、历史文化背景——启蒙运动 二、启蒙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三、启蒙主义文学的发展概况
一、历史文化背景——启蒙运动
▪ 18世纪西方资产阶级掀起的一场反封建的、
概 反教会的、具有全欧性的思想文化运动。它
念 是文艺复兴运动的继续与发展,为1789年资
解 析
产阶级革命准备了思想条件。
《鲁滨逊漂流记》
1704年,苏格兰水手亚历山大·塞尔柯克
题 材
在一次航海中与船长发生冲突,船长将其遗
来 弃在距智利海岸约五百海里的一个荒岛上,
源 船长只给他留下一磅火药,火药用完之后,
他就得徒手捕捉野生动物充饥。他过了4年
零4个月茹毛饮血的生活之后,终于被著名

外国文学——18世纪文学 (启蒙主义文学)

外国文学——18世纪文学 (启蒙主义文学)

第五章 18世纪文学(启蒙主义文学)第一节概述启蒙运动:18世纪兴起于欧洲的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运动,是文艺复兴的继续和发展,为资产阶级革命作了舆论准备;它比文艺复兴具有更强的政治革命性质,直接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制造舆论;启蒙运动中形成的资产阶级的思想体系称为启蒙主义。

启蒙主义的矛头主要是对准宗教迷信和封建专制制度的。

启蒙主义的体系的核心是理性。

启蒙主义者把资产阶级的“理性”(合乎自然、合乎人性的原则)作为衡量一切的准则,最高理想是建立一个永恒完美的“理性王国”。

简述18世纪启蒙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1 18古典主义仍占重要地位,但启蒙主义成就最高。

2有鲜明的倾性,要求文学为现实服务。

属于资产阶级性质文学思潮,反对国王,宣传启蒙思想。

孟德斯鸠《波斯人信札》,三分之二是抨击时政,揭露宗教,只有“后房故事”才具有一点文学色彩。

3把第三等级的资产阶级和平民作为主人公来正面歌颂。

过去文学作品的主人公都是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王公贵族,18世纪以第三等级为正面主人公,王公贵族成了批评对象。

如鲁宾孙、苏珊(《修女》)、费加罗、露伊斯(《阴谋与爱情》)。

4创造性地运用了多种形式的文体:正剧、哲理小说等。

缺点:有时忽视文学的审美功能,把人物形象变成作者的代言人。

代表作家有:菲尔丁、伏尔泰、卢梭等。

主要成就:法国启蒙运动、英国现实主义长篇小说和德国民族文学。

18世纪文学状况:一英国文学笛福(英国实现主义小说的奠基人、英国小说之父、现代新闻主要作品:《鲁滨逊漂流记》标志着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诞生。

鲁滨逊是一个新兴资产阶级理想中的英雄形象。

鲁滨孙在荒岛依靠火药和文明的工具,用自己的双手建造了一个文明世界,他是西方商业英雄。

反映了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资产阶级征服世界、占有世界的雄心。

在他身上有着创造者和劳动者的品格,精力充沛,百折不挠,富于实干精神和进取精神。

鲁滨逊又是资产阶级上升时期一个“真正的资产者”(恩格斯语)的典型。

10 启蒙主义文学

10  启蒙主义文学

《格列佛游记》(1726)
《格列佛游记》是斯威夫特
唯一的小说,是一部讽刺杰 作。 全书共分四卷。叙述格列佛 在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 慧涅姆(智马)国中的经历。 游记继承了流浪汉小说的结 构方法,通过格列佛的见闻 抨击了英国18世纪初期的资 本主义统治。
第一卷 利立浦特(Lilliput )
情节的幻想性与现实的真实性有机结合

虽然作者展现的是一个虚构的童话般的神奇世界,但它 是以当时英国社会生活的真实为基础的。由于作者精确、 细腻、贴切的描述,使人感觉不到它是虚构的幻景,似 乎一切都是真情实事。 例如,在描述小人与大人、人与物的比例关系时,一概 按1:12之比缩小或放大。小人国里的小人比格列佛小 12倍;大人国的大人又比格列佛大12倍。格列佛的一块 区区手帕,可以给小人国皇宫当地毯;大人国农妇的那 块手帕,盖在格列佛身上,就变成一床被单了。 在描述飞岛的运行,宫殿的建筑,城镇的结构时,作者 还有意运用了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医药诸方面的 知识与数据。这样,就使人物局部细节的真实、和谐、 匀称,转化为整个画面、场景的真实、和谐、统一,极 大地增强了作品的真实感和感染力。
在此期间,经过多年酝酿和五年的写作,完成了
著名讽刺小说《格列佛游记》(1726)。 在这部小说里,斯威夫特对英国的资本主义制度 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辛辣的讽刺,还尖锐地揭露 了贫富的矛盾和对立。 全书共四卷,是一部幻想游记体的讽刺小说,叙 述了英国外科医生格列佛航海漂流到几个幻想国 家的遭遇和经历。 1745年10月19日,斯威夫特在黑暗和孤苦中告 别人世。“他去了,狂野的怒火再不会烧伤他的 心。”
4. 感伤主义文学(前浪漫主义) 18世纪后期在欧洲出现的一种资产阶级文艺思潮, 得名于英国作家劳伦斯· 斯特恩的小说《感伤的 旅行》。 主要特点:崇尚感情,要求彻底解放感情,提倡 刻画人物的内心活动,注重描写自然景物,强调 人物的个性和个人的精神生活。在形式上往往采 用日记、自白、回忆录、书笺、游记等。主要成 就是小说。 奥立维· 哥尔德斯密斯:《威克菲尔德的牧师》 塞缪尔· 理查森:《帕米拉》、《克拉丽莎》 “墓园诗派”是其在诗歌领域的代表(格雷《墓 园挽歌》)

启蒙主义文学 名词解释

启蒙主义文学 名词解释

启蒙主义文学名词解释启蒙主义文学(Enlightenment Literature),又称启蒙时代文学,指的是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期间产生的一种文学流派。

启蒙主义文学起源于启蒙运动的理念和哲学思想,以思辨、理性、自由的精神为核心,重视人性、科学和知识的发展。

该文学流派的成立对欧洲文化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启蒙主义文学强调理性和批判精神。

启蒙运动倡导人们用理性思维去解决问题和追求真理,启蒙主义文学正是在这个背景下崛起的。

文学家们不再拘泥于传统的宗教和神话体系,而是以批判的眼光审视社会、政治、宗教等方面的问题,提倡用理性思考来推动社会的进步。

其次,启蒙主义文学注重对人性的思考和解放。

启蒙运动提倡理性人道主义,将人的自由和自主作为核心价值。

启蒙主义文学反对封建专制和迷信观念,提倡个体的理性解放和平等自由的追求。

作品中常出现对人性、人权、个人解放的探讨,以及对道德和价值观的批判性反思。

此外,启蒙主义文学关注世界和知识的发展。

启蒙运动积极推动科学和教育的发展,启蒙主义文学也将这种追求融入到作品中。

作家们以科学、哲学、政治等广泛的知识为基础,用批判性的思维和科学的方法来创作。

他们通过作品传递科学知识、推动文化传播和文明进步。

最后,启蒙主义文学注重艺术手法的创新和表现力的发挥。

启蒙主义文学对文学表现形式进行了创新,追求对真实世界的真实描写和生动表现,注重构建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心理描写,以及情节的紧凑和逻辑的连贯。

文学作品通常寓意深沉,思想内涵丰富,形式独特。

总之,启蒙主义文学作为启蒙运动的产物,以理性、自由和批判精神为核心,对宗教、政治、思想等领域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探讨。

它倡导个体的理性解放和价值追求,强调科学知识的发展和创新的艺术手法。

这一文学流派的影响不仅限于18世纪的欧洲,而是对整个西方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欧洲启蒙主义文学之一:概述

欧洲启蒙主义文学之一:概述

欧洲启蒙主义文学之一:概述展开全文欧洲启蒙主义文学之一:概述18世纪是启蒙主义文学思潮的时代。

启蒙主义不像古典主义那样主要盛行于法国。

它席卷整个欧洲大陆,成为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先导;启蒙一词的意义正是在这一意义上使用的。

1.启蒙主义产生、发展的基础首先在于社会历史的发展。

18世纪欧洲各国发展不均衡。

英国已经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国家,资产阶级与新贵族掌握了政权;工商业比较发达,一些工业部门开始采用机器;向外大规模地殖民扩张。

法国的工商业在欧洲最为发达,但经济主体仍然是封建小农经济,国内的社会矛盾异常尖锐,1789年爆发了资产阶级大革命,一场资产阶级对封建制度的最彻底革命。

德国发展比较缓慢,仍然处于封建割据状态。

意大利受到外国入侵,资产阶级受到更大的抑制。

俄国比西欧更为落后,农奴制的社会矛盾带来巨大灾难。

其次,18世纪科学研究突飞猛进。

牛顿等科学家的研究推动唯物主义、经验主义、自由思想在欧洲得到较大发展。

洛克的经验主义是霍布士哲学的继续;他在政治上主张君主立宪,人民的权力通过议会得到行使;认为个人的财产符合天性,国家应当保护个人财产。

法国思想家贝勒、封特奈勒继续发展笛卡尔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主张自由检验的科学精神,以理性作为反对封建制度与宗教权威的武器,给启蒙主义开拓了思想。

其三,启蒙主义思想运动是启蒙主义文学思潮的直接基础。

启蒙主义思想运动是资产阶级的思想运动,反封建、反宗教是最基本的思想,其目的是建立资产阶级政权,推翻整个封建思想意识体系。

封建思想的根基在于宗教思想,教会认为神权与王权至高无上。

启蒙运动的武器是理性,以理性是检验真理的思想提出:世界是物质的,国家权力是人民的,反对君王的专权,也反对教会的思想束缚,宣扬自然神论和无神论;主张天赋人权论,认为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在理性的王国人人都有与生俱来的权力,反对封建贵族的特权。

2.启蒙主义文学思潮的特点一、政治倾向性与民主性是启蒙主义文学思潮的最重要特点之一。

启蒙运动文学概述(法俄意)

启蒙运动文学概述(法俄意)

《论法的精神》 政治学著作,认为“法是由事物性质产生出来的必 然关系”,上帝、自然、人类各有不同的法,人的 法是人类理性,法权不受上帝干预。 提出政体分类 论,认为有共和、君主、专制政体三种,主张开明 君主政体、三权分立。
3、伏尔泰(1694-1778) 出身于资产者家庭,受贵族教育,因诗讽宫廷曾 入狱,写《俄狄浦斯王》、《享利亚特》。当过 德腓得烈二世高级侍从,后定居法国瑞士边境菲 尔奈避迫害。他首次把莎士比亚介绍到法国,为
3、启蒙文学 启蒙文学是新兴的资产阶级文学,是以宣扬启 蒙思想为己任,充满创新精神的新型文学。 政论性和民主倾向。法国启蒙作家同时又是思 想家,德国作家有强烈的反封建倾向性和哲理 深度。英国作家宣扬资产阶级价值观,批判君 主专制。俄国作家揭露沙皇黑暗统治,同情农 奴悲惨境遇,呼应法国启蒙思潮。
表现第三等级。法德形成市民剧热潮,市民剧以第 三等级中市民群众为主角,表达他们反封建、争取 个性解放的情绪。小说方面,以资产阶级人物为主 人公,或叙其人生奋斗精神,或批判封建特权。诗 歌方面,针对尖锐社会矛盾,或同情下层民众不幸, 或流露感时伤世情绪。
法国启蒙作家的区别:卢梭代表激进的小资产阶 级,他的作品说理性强,雄辩而饶有抒情意味。 他推崇感情、热爱大自然、赞扬自我,因受社会 压迫而笔端常含感伤忧愤情绪。他的作品对浪漫 主义文学的兴起开辟了道路。伏尔泰、孟德斯鸠 代表贵族资产阶级,作品嬉笑怒骂,讽刺尖刻, 哲理色彩浓郁。狄德罗从第三等级立场出发,介 入现实生活,声讨君主专制,作品的战斗性强。 除卢梭外,他们都主张君主立宪 。
4、狄德罗(1713-1784) 出生于外省一刀剪师傅家庭,受教会教育,后到 巴黎上学,19岁获文科硕士学位。违父命不愿学 法律,因生活费断绝一度穷困潦倒,因批判宗教 和教会,被视为“极端危险人物”并入狱。他是 无神论者、唯物主义者,《百科全书》主编,现 实主义美学先驱,古典主义美学的反对者,提出 市民剧理论,对绘画、音乐、戏剧、表演也有创 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国文学史之启蒙主义文学概述
1、18世纪的欧洲文学最令人瞩目的就是启蒙文学,18世纪也被称为启蒙的世纪。

2、着名作家有法国的伏尔泰、狄德罗、卢梭及德国的莱辛。

3、启蒙文学家所用主要体裁:哲理小说、书信体小说、戏剧。

第一节概述
一、1、启蒙运动:启蒙运动是18世纪在欧洲影响深远的思想文化运动,是西方资产阶级继文艺复兴运动之后又一次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解放运动。

运动中的许多作家观点方面各有侧重,但他们都有着同样的内在的精神脉搏。

他们都鼓励运用理性或理智,让人们以及人类社会“脱离自己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这是运动的实质。

2、启蒙主义文学包括法国启蒙主义文学、英国现实主义长篇小说和德国民族文学。

二、英国现实主义长篇小说的代表作家及其代表作品:
1、笛福是英国现代小说的先驱,代表作品是《鲁滨逊漂流记》,这也是他的第一部小说。

除此之外还创作了《辛格尔顿船长》《摩尔·弗兰德斯》《杰克上校》《罗克萨那》等小说及传记。

他笔下的主人公都充满机智、活力和个人奋斗致富的精神,明显带有新兴资产阶级的典型特征,表现出了英国当时的时代精神。

2、另一位很受欢迎的小说家是理查逊。

他的书信体小说《帕美勒,或美德有报》,被誉为“第一部英国现代小说”,除此之外,另一部书信体小说是《克拉丽莎,或一位青年妇女的故事》。

3、菲尔丁是18世纪欧洲成就最大的现实主义小说家。

他曾戏仿查理逊的《帕美勒》,写作了《莎美勒·安德鲁斯夫人生平的辩护》,以此来嘲笑帕美勒故事的呆板和荒唐。

他的代表作是长篇小说《弃儿汤姆·琼斯的故事》。

4、英国启蒙主义文学的特点:鲜明地拥护民主和自由,把文学作品作为启蒙的工具;取材于日常生活,市民阶层出身的人物更多地成为主人公;在小说方面取得了重要成绩。

5、在英国除了现实主义小说外,还涌现出其它不少探索性的小说创作形式,尤其是斯威夫特的讽刺小说《格列弗游记》和以斯恩特为代表的“伤感主义”小说。

6、斯恩特是一位牧师,最主要的成绩是写作了幽默却又不拘一格的小说《项狄传》,这部小说在叙述和写作方面的游戏特征,备受歌德及后世的好评。

7、伤感主义:得名自劳伦斯·斯恩特的另一部小说《伤感的旅行》,在创作上强调情感的力量,着力描写人物的不幸和痛苦,以引起读者的怜悯和同情。

它曾流传到德国、法国、俄国,有着广泛的影响,为浪漫主义的兴起作了铺垫。

三、法国启蒙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及其代表作品:
1、法国是启蒙运动的中心,伏尔泰是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在文学方面,他最重视的是悲剧,先后创作了《俄狄浦斯王》《凯撒之死》《穆罕默德》《中国孤儿》等,然而更能让后世不断品味的文学作品,还是他的哲理小说,如《查第格》《老实人》《天真汉》,其中《老实人》是伏尔泰最出色的哲理小说。

2、狄德罗是“百科全书派”的领袖,他主持了《百科全书》的编辑工作,并以此作为毕生的事业。

此外,他在文学理论方面也颇有造诣,他尝试建立一种新的戏剧体裁,并称这种新的戏剧为“严肃剧”,即所谓“正剧”。

他还写过两部“严肃剧”《私生子》和《一家之主》。

他创作的小说有《修女》《拉摩的侄儿》《宿命论者雅克和他的主人》。

3、正剧:是指18世纪法国启蒙主义作家狄德罗尝试建立的一种新的戏剧体裁,它冲破了古典主义理论在悲、喜剧之间画下的界限,用散文的方式表现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并称这种新的戏剧为“严肃剧”,他写过两部“严肃剧”《私生子》和《一家之主》。

4、法国启蒙主义文学中成就最高的是卢梭。

他的书信体小说《新爱洛伊斯》,教育小说《爱弥儿》,自传体小说《忏悔录》都是传世佳作。

尤其是他的《新爱洛伊斯》肯定了情感在文学中的地位。

卢梭的“社会契约”思想影响很大。

他也是法国启蒙文学的代表。

四、德国民族文学的代表作家及其代表作品:
1、德国的启蒙文学,除了也要象法国一样揭露落后顽固的旧制度外,还肩负着建设民族文学的使命。

在这两个方面,莱辛是当仁不让的领袖。

他在文学上最重要的贡献是,通过具体的创作和批评的实践,建设德国的民族戏剧,充分利用戏剧的教育功能开化德国的民智。

他号召,德国要摆脱法国文学(尤其是法国新古典主义悲剧)的依赖,主张创作“市民悲剧”。

他的最有名的作品是《艾米丽亚·伽洛提》和《智者纳坦》。

2、德国启蒙文学的高潮时“狂飙突进”运动,此时,涌现出一批优秀作品,德国文学终于以民族文学的姿态开始在欧洲获得认可,尤其以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席勒的《海盗》、《阴谋与爱情》最为着名。

3、狂飙突进运动:它是德国启蒙文学的高潮,1770年歌德与赫尔德在斯特拉斯堡相识与相知,以及1770年《哥廷根文艺年鉴》杂志的出版,吸引了一批青年作家,共同标志着狂飙突进运动的开始。

“狂飙突进”运动的名称源于克林格尔的同名剧本《狂飙突进》。

这批青年作家受到启蒙思潮的影响,他们在领袖赫尔德带领下,以“天才、精力、自由、创造”为中心口号,主张个性解放,崇尚感情,提出“返回自然”,提倡民族意识。

4、在“狂飙突进”运动中还诞生了两位伟大的德国诗人歌德和席勒。

如席勒的剧本《华伦斯坦》、《威廉·退尔》和文论《论朴素的诗和伤感的诗》及美学着作《审美教育书简》,歌德的小说《威廉·麦斯特的学习时代》、叙事诗《赫尔曼与窦绿苔》和《浮士德》的第一部。

5、席勒的主要创作成就是戏剧。

他早期创作的剧本《强盗》的主题是反对暴政、争取自由,他的代表作市民悲剧《阴谋与爱情》。

6、《阴谋与爱情》:它是德国18世纪启蒙主义作家席勒的代表作,是一部市民悲剧。

剧作通过斐迪南与路易斯的爱情悲剧,反映了平民与贵族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被称为“德国第一部有政治倾向性的戏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