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报告CC
CC语言实验报告标准格式

暨南大学本科实验报告专用纸
课程名称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成绩评定
实验项目名称实验一、实验二指导教师武建华
实验项目编号实验项目类型实验地点实C305
学生姓名学号
学院电气信息学院系专业软件软件工程
实验时间2010年10 月日午~10 月日午温度℃湿度
(一)实验目的
参见具体的各个实验项目。
!抄过来
(二)实验内容和要求
参见具体的各个实验项目。
(三)主要仪器设备
仪器:计算机
实验环境:Windows XP + Visual C++6.0
(四)实验原理
画程序的流程图或N-S图。
一二省略
(五)源程序
写出程序的源程序。
(六)实验步骤与调试
主要是写出对源程序的语法错误以及逻辑错误的进行发现、修正以及调试的步骤。
(七)实验结果与分析
写出最终逻辑正确的程序在各种实验数据下的实验结果以及进行简单的结果分析。
暨南大学本科实验报告专用纸(附页)。
观察标本的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通过观察标本,了解不同生物的形态特征,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提高对生物结构的认识。
二、实验原理显微镜是一种放大观察物体微小细节的仪器,通过显微镜观察标本,可以清晰地看到生物的细胞结构、组织构造等。
本实验选取了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标本,通过观察它们的形态结构,了解不同生物的分类和特点。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植物叶片、动物组织切片、微生物培养物等。
2. 实验仪器: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酒精灯、镊子、切片刀、剪刀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显微镜擦拭干净,调整好焦距,调整好照明。
2. 观察植物叶片:(1)将植物叶片切成薄片,用滴管滴一滴水在载玻片上。
(2)将叶片薄片放在载玻片上,用盖玻片轻轻盖住。
(3)调整显微镜,观察叶片的细胞结构、组织构造等。
3. 观察动物组织切片:(1)将动物组织切片放在载玻片上。
(2)调整显微镜,观察动物组织的细胞结构、组织构造等。
4. 观察微生物培养物:(1)将微生物培养物滴在载玻片上。
(2)调整显微镜,观察微生物的形态、大小等。
5. 记录观察结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植物叶片:(1)细胞结构:叶片细胞呈长方形,细胞壁厚,细胞质丰富,细胞核明显。
(2)组织构造:叶片由表皮组织、叶肉组织和叶脉组织组成。
表皮组织细胞排列紧密,叶肉组织细胞排列疏松,叶脉组织细胞排列整齐。
2. 动物组织切片:(1)细胞结构:动物组织细胞呈多边形,细胞壁薄,细胞质丰富,细胞核明显。
(2)组织构造:动物组织由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组成。
上皮组织细胞排列紧密,结缔组织细胞排列疏松,肌肉组织细胞呈长条状,神经组织细胞呈神经纤维状。
3. 微生物培养物:(1)形态:微生物呈球形、椭圆形、杆状等。
(2)大小:微生物直径在0.5~5微米之间。
六、实验结论通过观察植物叶片、动物组织切片和微生物培养物,我们了解了不同生物的形态特征,掌握了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光学创新小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光学作为一门研究光现象及其应用的学科,在现代科技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光学领域也涌现出许多创新性的研究成果。
为了提高自身对光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我们开展了一系列光学创新小实验。
以下是本次实验的详细报告。
二、实验目的1. 通过实验,加深对光学原理的理解和掌握;2. 培养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3. 提高团队协作能力;4. 探索光学在实际应用中的可能性。
三、实验内容本次实验主要围绕以下四个光学现象展开:1. 光的折射;2. 光的全反射;3. 光的干涉;4. 光的衍射。
四、实验步骤及结果1. 光的折射实验(1)实验步骤:将一束光线从空气射入水中,观察光线在水中的传播情况,并记录下入射角和折射角。
(2)实验结果:根据斯涅尔定律,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即n1sinθ1=n2sinθ2。
通过实验,我们验证了斯涅尔定律的正确性。
2. 光的全反射实验(1)实验步骤:将一束光线从空气射入水中,调整入射角,观察全反射现象的发生。
(2)实验结果:当入射角大于临界角时,光线在水中发生全反射。
实验结果符合全反射定律。
3. 光的干涉实验(1)实验步骤:利用双缝干涉实验,观察干涉条纹的形成,并记录下条纹间距。
(2)实验结果:根据干涉条纹的间距公式Δx=λL/d,我们可以计算出光的波长。
实验结果与理论值相符。
4. 光的衍射实验(1)实验步骤:将一束光线通过狭缝,观察光在屏幕上的衍射现象,并记录下衍射条纹的间距。
(2)实验结果:根据衍射条纹的间距公式Δx=λL/a,我们可以计算出光的波长。
实验结果与理论值相符。
五、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光学创新小实验,我们不仅加深了对光学原理的理解,还培养了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以下是本次实验的收获:1. 理解了光的折射、全反射、干涉和衍射等基本光学现象;2. 掌握了斯涅尔定律、全反射定律、干涉条纹间距公式和衍射条纹间距公式等基本理论;3. 培养了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4. 激发了对光学领域研究的兴趣,为今后深入学习光学奠定了基础。
电子技术实验报告(数电部分)

电气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实验报告课程名称:电子技术实验(数电部分)专业名称:班级:学号:姓名:湖北理工学院电气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实验报告规范实验报告是检验学生对实验的掌握程度,以及评价学生实验课成绩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实验教学的重要文件,撰写实验报告必须在科学实验的基础上进行。
真实的记载实验过程,有利于不断积累研究资料、总结研究实验结果,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为加强实验教学中学生实验报告的管理,特指定湖北理工学院电气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实验报告规范。
一、每门实验课程中的每一个实验项目均须提交一份实验报告。
二、实验报告内容一般应包含以下几项内容:1、实验项目名称:用最简练的语言反映实验内容,要求与实验课程安排表中一致;2、实验目的和要求:明确实验的内容和具体任务;3、实验内容和原理:简要说明本实验项目所涉及原理、公式及其应用条件;4、操作方法与实验步骤:写出实验操作的总体思路、操作规范和操作主要注意事项,准确无误地记录原始数据;5、实验结果与分析:明确地写出最后结果,并对实验得出的结果进行具体、定量的结果分析,说明其可靠性;6、问题与建议(或实验小结):提出需要解决问题,提出改进办法与建议,避免抽象地罗列、笼统地讨论。
(或对本次实验项目进行总结阐述。
)三、实验报告总体上要求字迹工整,文字简练,数据齐全,图标规范,计算正确,分析充分、具体、定量。
四、指导教师及时批改实验报告,并将批改后的报告返还学生学习改进。
五、实验室每学期收回学生的实验报告,并按照学校规章保存相应时间。
实验报告实验项目名称:逻辑门电路逻辑功能的测试同组人:实验时间:实验地点:指导教师:一、实验目的1、熟悉数字逻辑实验箱的结构、基本功能和使用方法。
2、掌握常用非门、与非门、或非门、异或门的逻辑功能及其测试方法。
二、实验主要仪器与设备三、实验预习要求做实验前必须认真复习数字逻辑实验箱、数字万用表、芯片CC4011、CC4030、CC4000的有关内容。
c2c实验报告

c2c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C2C电商平台的基本原理和运作模式。
2. 掌握C2C电商平台的注册、发布商品、交易、评价等流程。
3. 了解C2C电商平台的安全措施和风险提示。
二、实验内容
1. 注册C2C电商平台账号,完善个人信息。
2. 发布一件商品,包括商品信息、价格、图片等。
3. 浏览其他卖家的商品,下单购买一件商品。
4. 支付购买的商品。
5. 订单交易完成后,评价卖家。
三、实验步骤
1. 访问淘宝、京东等C2C电商平台,注册账号,并完善个人信息。
2. 进入卖家中心,发布一件商品,包括商品信息、价格、图片等。
3. 在买家中心,浏览其他卖家的商品,并下单购买一件商品。
4. 在支付宝等支付平台,完成商品支付。
5. 商品交易完成后,进入评价页面,对卖家进行评价。
四、实验结果
1. 注册完成后,个人信息展示完整,包括头像、昵称、联系方式等。
2. 发布的商品信息展示正常,包括商品名称、价格、描述、库存等信息。
3. 购买的商品交易流程顺利,支付完成后,系统自动更新交易状态。
4. 评价完成后,卖家评价总分和评价内容展示在商品页面。
五、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我了解了C2C电商平台的基本原理和运作模式,掌握了注册、发布商品、交易、评价等流程。
同时,我还注意到
C2C电商平台安全措施和风险提示的重要性。
在日后使用C2C电
商平台时,我们应该加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提高识别安全风险
的能力,保障自身权益。
CCS实验报告

CCS实验报告《CCS 实验报告》一、实验背景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严峻,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成为了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
碳捕集与封存(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CCS)技术作为一种潜在的减排手段,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关注。
本次实验旨在对 CCS 技术的关键环节进行研究和测试,评估其可行性和效果。
二、实验目的1、深入了解 CCS 技术的工作原理和流程。
2、评估不同碳捕集方法的效率和成本。
3、研究二氧化碳的封存机制和安全性。
4、探索 CCS 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潜力和挑战。
三、实验原理CCS 技术主要包括三个环节:碳捕集、运输和封存。
碳捕集是指将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分离和收集起来。
常见的碳捕集方法包括燃烧后捕集、燃烧前捕集和富氧燃烧捕集等。
燃烧后捕集通常采用化学吸收法,利用碱性溶液(如胺溶液)与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将其吸收。
吸收后的溶液经过加热解析,释放出高浓度的二氧化碳。
燃烧前捕集则是在燃料燃烧前将其转化为氢气和二氧化碳,然后对二氧化碳进行分离和捕集。
富氧燃烧捕集是通过使用高浓度的氧气来燃烧燃料,产生以二氧化碳和水蒸气为主的烟气,经过冷却和脱水后,容易分离出二氧化碳。
运输环节主要有管道运输和船舶运输两种方式。
管道运输适用于大规模、长距离的二氧化碳运输,具有成本低、效率高的优点。
船舶运输则适用于海上运输。
封存环节是将捕集到的二氧化碳注入到合适的地质构造中,如枯竭的油气田、深部盐水层等,使其长期稳定地储存,避免重新释放到大气中。
四、实验设备与材料1、模拟工业生产的燃烧装置。
2、化学吸收塔及相关的化学试剂。
3、二氧化碳检测仪器。
4、管道运输模拟系统。
5、地质封存模拟装置。
五、实验步骤1、碳捕集实验启动燃烧装置,模拟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废气排放。
分别采用燃烧后捕集、燃烧前捕集和富氧燃烧捕集方法进行实验,记录不同方法下二氧化碳的捕集效率和能耗。
对捕集到的二氧化碳进行纯度检测和分析。
实验3:CC2530 继电器实验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实验报告课程名称:无线传感器网络原理与应用实验三 CC2530继电器实验一、实验目的掌握 CC2530 芯片 GPIO 引脚的控制方式,并且掌握继电器的工作方式。
二、实验内容利用 timer1 定时产生中断,在中断处理中翻转 P2.0 口的状态,实验继电器状态的翻转。
三、实验环境硬件:鼎轩 WSN 实验箱(汇聚网关、继电器模块、烧录线),PC 机;软件:IAR 软件。
四、实验步骤继电器(英文名称:relay)是一种电控制器件,是当输入量(激励量)的变化达到规定要求时,在电气输出电路中使被控量发生预定的阶跃变化的一种电器。
它具有控制系统(又称输入回路)和被控制系统(又称输出回路)之间的互动关系。
通常应用于自动化的控制电路中,它实际上是用小电流去控制大电流运作的一种“自动开关”。
故在电路中起着自动调节、安全保护、转换电路等作用。
继电器分很多类型,本实验使用的是信号继电器,针对我们的试验箱,继电器与 P2.0GPIO 口相接,P2.0 口的电平变化会是继电器“开关”发生变化。
实验步骤1)打开鼎轩 WSN 实验箱,检查实验箱设备,确保实验箱设备完整、连接无误后,连接电源线,打开电源开关;2)用烧录线连接汇聚网关上的烧录接口与电脑 USB 接口;3)打开 (\CC2530_simple_demo\cc2530-simple-demo\Relay)下的工程图标Relay.eww 打开工程;4)点击 IAR 中的图标按钮编译程序;5)完成编译后若没有错误信息,将实验箱节点编程开关上汇聚网关开关拨上去,点击调试并下载按钮将程序下载到汇聚网关上;6)点击运行程序,可以看到继电器及上面的灯每隔 5 秒变换一次。
程序代码程序源文件路径为/cc2530-simple-demo/Relay/Relay.c实验总结该实验使同学们熟悉了继电器的工作方式与使用方法,为以后的综合实验打下了基础。
实验报告总结(通用20篇)

实验报告总结(通用20篇)实验报告总结篇1在本学期,自然实验室的工作仍旧在以往的基础上,继续以省实验小学的标准来严格要求。
本学期,实验室能做好各项工作:能按实验小学的要求规范存放各类仪器,并对实验器材进行保养和维修;按要求来配备自然仪器,每学期都会增添必要的实验用品;及时做好实验室的各项资料备查等等。
一学期下来,工作取得了必须的成绩,也存在这一些问题以及要改善的设想,为将工作做的更好,特分如下四个方面来总结。
一、实验教学开展情景1、本学期,各年级都能按照实验计划执行,上好开足实验课,教师和学生均能记好实验记录。
同时,在实验中,教师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让学生参与探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验本事和科学的学习、实验态度。
经过一学期的努力,师生的实验水平都有所提高。
据统计,本学期开足学生分组实验课和教师演示实验课,完成了计划任务。
2、在深化教育改革,实施新课程标准的同时,结合自然实验教学向全体学生贯彻落实素质教育,注重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本事,培养了学生对科学的兴趣爱好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实验室活动1、在期初,实验室即制订了全年级的实验计划、周日程安排表,组织成立了自然备课组,在每个星期二组织开展活动,对实验教学的`目标、要求进行了详尽的研讨,使每个实验教师的专业素质本事获得了提高。
2、实验教师充分利用现有的仪器设备,组织开展实践活动,以举办科学知识和小实验等竞赛来激发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和爱好。
三、成绩方面1、本学期,自然教师科研兴教意识较强,能经过平时每周一次备课组活动和空余时间认真学习科研理论方法,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
本学期,实验教师撰写自然学科论文2篇,分获市级二、三等奖。
2、本学期,实验教师认真辅导学生参加了金钥匙科技知识竞赛,学生们在比赛中努力为学校争光,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成绩。
3、本着勤俭节俭的原则,收集了很多塑料瓶杯等其它可代用品用于教学,小的维修则自我动手,为学校节俭开支。
C2C实验报告

(此部分为实验总结, 是体现实验过程的重要内容, 应鼓励学生将遇到的重要问题及解决方法总结出来, 以体现实验对学生技能的提升作用)。
批语:
教师手写, 不能打印。
密码
竞卖商品信息
商品名称
起始价
商品在线时间
买家身份注册
用户编号
密码
截图1:我是买家/已买入的商品
截图2:我是卖家/已结束的商品
截图3:卖家信誉以及收到的评价(好评/中评/差评)
截图4:拍卖商品总列表(后台管理)
思考题:
1.如果不提供底价,商品的拍卖何时结束?价格如何?
2.在C2C模块中, 系统时间的几分钟相当于在线时间一天。
实验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 如何解决?
实验名称: C2C课程名称:助理电子商务师认证课程
学号:
姓名:
实验时间:
专业:
班级:
实验地点: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与实验指导书内容相同)
二、实验环境
(与实验指导书内容相同)
三、实验内容:
(与实验指导书内容相同)
四、实验步骤
(由学生根据实验指导书内容填写, 内容应比实验指导书丰富, 程序设计、界面设计类应将主体代码填写此处, 系统操作类应将主要步骤填写此处)
实验报告总结及体会(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科技的发展,实验在各个领域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了解实验的过程和方法,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我参加了本次实验课程。
通过本次实验,我对实验过程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对实验方法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
二、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1. 掌握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2. 培养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严谨性;3. 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 增强团队协作意识。
三、实验内容本次实验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实验原理及设备介绍;2. 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3. 数据记录与分析;4. 实验结果讨论。
四、实验过程1. 实验原理及设备介绍:在实验开始前,我们首先了解了实验的原理和所使用的设备。
通过学习,我们掌握了实验的基本原理和设备的使用方法。
2. 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注意观察实验现象,记录数据。
同时,我们还注意以下几点:(1)确保实验环境的整洁,防止实验事故的发生;(2)操作过程中,严格遵守实验规程,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和安全性;(3)实验过程中,如遇到问题,及时与同学和老师沟通,共同解决。
3. 数据记录与分析: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认真记录了实验数据,并对数据进行了分析。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实验结果与预期相符,验证了实验原理的正确性。
4. 实验结果讨论:在实验结束后,我们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讨论。
讨论内容包括:(1)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2)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3)实验方法的改进与优化。
五、实验总结1.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2.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严谨、规范地操作,培养了良好的实验习惯;3. 通过数据记录与分析,我们提高了自己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实验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团队协作,共同完成了实验任务。
六、体会1. 实验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途径,通过实验,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2. 实验过程中,我们要严谨、规范地操作,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3. 团队协作在实验中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学会与他人沟通、合作,共同完成任务;4. 实验是一个不断探索、创新的过程,我们要敢于尝试,勇于创新,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超链接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超链接的概念和作用;2. 掌握超链接的创建方法;3. 熟悉超链接在网页中的应用。
二、实验环境1. 操作系统:Windows 102. 浏览器:Chrome3. 网页制作软件:Dreamweaver CC三、实验内容1. 超链接的概念及作用超链接(Hyperlink)是一种在网页中实现链接跳转的技术。
通过超链接,用户可以轻松地从一个页面跳转到另一个页面,实现信息资源的快速检索和浏览。
超链接在网页中具有以下作用:(1)提高用户体验:通过超链接,用户可以方便地浏览相关内容,提高网页的可用性;(2)增强网页互动性:超链接可以让网页更具互动性,吸引用户参与;(3)优化搜索引擎排名:合理运用超链接,可以提高网页在搜索引擎中的排名。
2. 超链接的创建方法在Dreamweaver中创建超链接的方法如下:(1)选中需要设置超链接的文本或图片;(2)在“属性”面板中,找到“链接”字段;(3)点击“链接”字段右侧的文件夹图标,弹出“选择文件”对话框;(4)在对话框中选择要链接的文件,点击“确定”;(5)在“目标”下拉菜单中选择链接目标窗口;(6)在“替换”字段中,可以设置当鼠标悬停在超链接上时显示的替代文本;(7)在“访问键”字段中,可以设置键盘快捷键,方便用户快速访问超链接;(8)点击“保存”按钮,完成超链接的设置。
3. 超链接在网页中的应用以下是一些超链接在网页中的应用实例:(1)导航栏:在网页顶部或左侧设置导航栏,包含网站各个页面的超链接,方便用户浏览;(2)友情链接:在网页底部设置友情链接,与其他网站进行互链,提高网站知名度;(3)相关阅读:在文章底部设置相关阅读的超链接,引导用户阅读其他相关内容;(4)广告链接:在网页中设置广告链接,吸引用户点击,提高广告收益。
四、实验步骤1. 打开Dreamweaver,创建一个新的网页;2. 在网页中输入以下文本:“点击这里访问我的博客”;3. 选中文本,按照上述步骤设置超链接,链接到你的博客地址;4. 保存网页,并在浏览器中预览效果。
实验报告总结通用万能模板范文(6篇)

实验报告总结通用万能模板范文(6篇)实验报告总结通用万能模板范文1一个长学期的电路原理,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从最开始的什么都不懂,到此刻的略懂一二。
在学习知识上面,开始的时候完全是老师讲什么就做什么,感觉速度还是比较快的,跟理论也没什么差距。
但是之后就觉得越来越麻烦了。
从最开始的误差分析,实验报告写了很多,但是真正掌握的确不多,到最后的回转器,负阻,感觉都是理论没有很好的跟上实践,很多状况下是在实验出现象以后在去想理论。
在实验这门课中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必须要先弄清楚原理,在做实验,这样又快又好。
在养成习惯方面,最开始的时候我做实验都是没有什么条理,想到哪里就做到哪里。
比如说测量三相电,有很多种状况,有中线,无中线,三角形接线法还是Y形接线法,在这个实验中,如果选取恰当的顺序就能够减少很多接线,做实验就应要有良好的习惯,就应在做实验之前想好这个实验要求什么,有几个步骤,就应怎样安排才最合理,其实这也映射到做事情,不管做什么事情,就应都要想想目的和过程,这样才能高效的完成。
电原实验开始的几周上课时间不是很固定,实验报告也累计了很多,第一次感觉有那么多实验报告要写,在交实验报告的前一天很多同学都通宵了的,这说明我们都没有合理的安排好自己的时间,我就应从这件事情中吸取教训,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完成就应完成的学习任务。
这学期做的一些实验都需要严谨的态度。
在负阻的实验中,我和同组的同学连了两三次才把负阻链接好,又浪费时间,又没有效果,在这个实验中,有很多线,很容易插错,所以要个性仔细。
在最后的综合实验中,我更是受益匪浅。
完整的做出了一个红外测量角度的仪器,虽然不是个性准确。
我和我组员分工合作,各自完成自己的模块。
我负责的是单片机,和数码显示电路。
这两块都是比较简单的,但是数码显示个性需要细致,由于我自己是一个粗心的人,所以数码管我检查了很多遍,做了很多无用功。
总结:电路原理实验最后给我留下的是:严谨的学习态度。
化学实验报告结论

化学实验报告结论
根据实验结果和数据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实验目的的达成: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地合成了目标化合物,并通过对化合物的性质与特征进行分析,验证了我们的合成方法的可行性。
2. 合成方法的效果评价:我们采用的合成方法具有较高的合成效率和产物收率。
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我们的合成方法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合成出高纯度的目标化合物。
3. 产物的纯度评价: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合成产物的纯度较高,满足了实验要求。
通过对产物的熔点、红外光谱、质谱等数据的分析,我们确定了目标化合物的结构和纯度,并与理论值进行了比较。
4. 产物的结构确定:通过红外光谱的分析,我们确定了目标化合物中存在的官能团,并与已知的化合物进行了比较。
质谱分析进一步证实了目标化合物的分子量和分子结构,并排除了其他可能的杂质或副产物的存在。
5. 性质与特征的分析:通过对目标化合物的性质与特征进行分析,我们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
例如,我们观察到目标化合物的颜色与反应条件有关,且在特定条件下会发生颜色的变化。
此外,目标化合物的溶解性、转化温度、热稳定性等也被测定并分析。
6. 反应条件的优化:通过实验数据和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对合成方法中的反应条件进行优化。
例如,通过改变反应温度、反应物配比、催化剂的选择等,可以提高合成产物的产率和纯度。
这些优化的结果有助于进一步完善合成方法的可行性和应用性。
综上所述,通过对实验结果和数据的分析,我们成功地合成出了目标化合物,并对其性质与特征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实验结果验证了合成方法的可行性,并为进一步优化反应条件和探索合成机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无线控制网络综合实验实验报告

无线控制网络综合实验实验报告姓名:学号:分组编号:小组成员:指导老师:2016年3月实验3.1 LED灯控制实验一、实验目的1、熟悉UP-CUP IOT-6410-II实验系统的硬件组成及使用方法,熟悉Zigbee模块的硬件接口;2、熟悉和掌握使用IAR集成开发环境,编写程序实现利用CC2530的IO口控制LED闪烁的功能。
二、实验原理1、硬件原理CC2530控制LED 的电路原理图如图3-1-1所示。
CC2530核心板上预留了两个LED,采用共阳极驱动方式,分别由CC2530的P1.0和P1.0控制,通过控制这两个IO口输出低电平即可点亮对应LED。
图3-1-1 LED硬件原理图IO口的控制是通过对CC2530相关寄存器的操作实现的,其中部分IO相关寄存器如图3-1-2所示。
具体操作过程见软件设计部分。
图3-1-2部分IO相关寄存器2、软件原理(1)、首先设置P1SEL寄存器,选择IO口的通用IO功能;(2)、设置P1DIR寄存器,选择P1.0和P1.1口的输入输出方向为输出方向;(3)、通过设置P1寄存器的第0位和第1位即可控制LED的亮灭,其中P1寄存器是可位寻址的,即可直接使用P1_x操作。
程序主函数如下。
void main(void){Initial(); //调用初始化函数,初始化P1.0和P1.1口,包括对寄存//器P1SEL和P1DIR的操作LED1=0; //LED1点亮LED2=0; //LED2点亮while(1){LED2 = !LED2; //LED2闪烁Delay(50000);}}三、实验步骤1、调整硬件:使用配套USB线连接PC机和UP-CUP IOT-6410-II型设备,设备上电,确保打开Zigbee模块开关供电,并使用CCD_SETKEY选择要使用的Zigbee 模块;2、创建工程:打开IAR Embedded Workbench for MCS-51嵌入式开发环境,按下列步骤建立新工程;(1).选择file→new→Workspace新建一个工作空间;(2).选择Project→Greate New Project...弹出图3-1-3建立新工程对话框,然后确认Tool chain栏已经选择8051,在Project templates:栏选择Empty project,点击下方OK按钮;图3-1-3建立新工程(3).选择工程的保存位置,如图3-1-4;图3-1-4保存工程(4).保存Workspace工作空间并选择保存位置,如图3-1-5;图3-1-5保存Workspace3、配置工程选项按照《物联网综合实验系统实验指导书V1.3》的说明对工程进行配置,其中部分配置的说明如下:(1).Codemodel和Datamodel可以调节程序寻址范围的大小,要根据实际程序的大小进行调节;(2).Stack/Heap标签:用于调整堆栈的大小;(3).Linker选项,Output标签:用于输出编译生成的文件,用于下载到芯片运行,可以输出.hex、.bin或.txt等多种格式;(4).Debugger:用于选择软件调试的方式和使用的仿真器类型。
CC实验报告

.精选word范本!C2C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 掌握电子商务C2C模式的交易流程2. 掌握各角色在C2C流程中的功能3.掌握各角色之间的配合。
二、实验环境博星卓越电子商务教学试验系统三、实验内容本实验项目以博星电子商务模拟系统为平台,模拟B2B商务环境中各种商务角色的运作过程。
本实验中设计了商城会员和商城管理员两个角色。
小组成员中根据各自的角色,配合模拟会员之间在网城中进行“拍卖”或“竟标”商品的交易。
C2C的交易双方和管理员进入系统,完成个人档案的信息,并根据要求对自己信息进行相应的修改、删除和添加操作。
卖方和买方添加产品信息和描述。
商场平台管理员发布公告信息。
买卖双方进入C2C商场平台,交易开始。
买方查看产品信息,选购产品,选择交易模式,对卖方进行相关产品信息的提问。
卖方对提问回答。
交易双方谈成后完成交易。
买卖方向商场管理员进行意见反馈,管理员对反馈意见处理。
交易双方查看交易信息。
四、实验领会和总结C2C是电子商务中的一种重要的模式,是通过internet为消费者提供一个新型的购物环境,个人消费者通过网络在网上进行购物。
通过这种模式节省了买卖双方的时间和空间,大大提高了交易效率,节省了不必要的开支,使更多的人获益。
模拟实验中的网上洽谈其实很有趣,在实际交易中,更多要洽谈的东西还有很多,不仅是质量、款式、颜色,还会有更多,如运送方式和保险之类的。
以后有机会一定要再现实中去进行真正的洽谈。
通过实践操作,我熟练掌握了C2C交易的整个流程。
C2C给消费者足够自由的交易空间,这种模式在未来将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实验报告

姓名杜芃学号222010306022005 专业应用心理学年级 10级课程实验心理学实验时间同组人姓名王一鸣林小渊范香云成绩双手调节测试杜芃王一鸣范香云林小渊(西南大学心理学院2010级应用心理学专业重庆400715)摘要本实验选取西南大学心理学院被试一名,使用双手调节器,考察被试的注意分配,测试被试将仪器上的红点绕圆一圈的时间及出轨次数,共进行20次实验,记录其时间及离轨次数,最后对双手调节的时间变化做出统计。
关键词双手调节注意分配1 前言注意的分配性,表现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分配到两种或两种以上对象或动作上的能力。
双手协调器亦是将注意分配到两种动作的一种典型仪器。
它将动作目标,通过双手,即右手完成上下移动轨迹。
左手完成左右移动轨迹,可按圆的轨迹正常移动。
根据被试完成一周所用的时间及错误次数(即离轨次数)观察其在注意分配上的能力。
本实验被试共做20次双手调节实验,分别记录其完成一周所用的时间以及离轨次数,观察其20次实验中的变化。
2 方法2.1被试西南大学心理学院被试1名2.2实验器材双手调节器记录纸2.3实验设计自变量为实验的次数,因变量为每次的时间及错误次数,做10次休息5分钟,共做20次实验。
2.4研究程序实验程序:(1)连接好仪器,为被试讲解操作方式。
(2)开始实验,被试用左右手分别旋转两边的旋钮,让红点在两个同心圆之间的空隙中移动,出了圆的线即为离轨。
(3)完成一圈后,记录完成一周的时间及离轨次数。
(4)重复20次(5)录入及分析统计数据3 结果对被试的实验结果分析如下平均一圈时间:52.08663秒平均离轨次数:0.95次图1 20次实验的完成一周所需时间及其离轨次数折线图由图可知,随着实验次数的增加,被试完成一周所需时间呈减少趋势,离轨次数保持在1次左右。
4 讨论本次实验由于被试有练习效应和疲劳效应,所以后面的成绩比前面的好很多,到最后的时候又耗费时间又有些长,有上升的趋势。
应在中间多几次休息时间,让被试不会感到那么疲劳。
物理学实验报告——移位寄存器及其应用

实验六项目名称:移位寄存器及其应用一、实验目的1、掌握中规模4位双向移位寄存器逻辑功能及使用方法。
2、熟悉移位寄存器的应用—实现数据的串行、并行转换和构成环形计数器。
二、实验设备1、数字电子技术实验箱2、CC40194×2(74LS194)三、实验内容及步骤1 、测试CC40194(或74LS194)的逻辑功能按图6-5接线,R C、S1、S0、S L、S R、D0、D1、D2、D3分别接至逻辑开关的输出插口;Q0、Q1、Q2、Q3接至逻辑电平显示输入插口。
CP端接单次脉冲源。
按图6-5 CC40194逻辑功能测试(1)清除:令R C=0,其它输入均为任意态,这时寄存器输出Q0、Q1、Q2、Q3应均为0。
清除后,置R C=1 。
(2)送数:令R C=S1=S0=1 ,送入4位二进制数,如令:D0D1D2D3=1001,加CP脉冲,此时Q0、Q1、Q2、Q3输出状态为:1001 。
(3)右移:令R C=1,S1=0,S0=1,然后右移输入端S R送入二进制数码如0,加CP脉冲,此时Q0、Q1、Q2、Q3显示为:0100 ;紧接着,右移输入端S R送入二进制数码如1,加CP脉冲,此时Q0、Q1、Q2、Q3显示为:1010 ;紧接着,右移输入端S R送入二进制数码如0,加CP脉冲,此时Q0、Q1、Q2、Q3显示为:0101 ;紧接着,右移输入端S R送入二进制数码如0,加CP脉冲,此时Q0、Q1、Q2、Q3显示为:0010 。
(4) 左移:先令R C=0进行清零,再令R C=1,S1=1,S0=0,然后左移输入端S L送入二进制数码如1,加CP脉冲,此时Q0、Q1、Q2、Q3显示为:0001 ;紧接着,左移输入端S L送入二进制数码如1,加CP脉冲,此时Q0、Q1、Q2、Q3显示为:0011 ;紧接着,左移输入端S L送入二进制数码如1,加CP脉冲,此时Q0、Q1、Q2、Q3显示为:0111 ;紧接着,左移输入端S L送入二进制数码如1,加CP脉冲,此时Q0、Q1、Q2、Q3显示为:1111 。
实验报告内容说明

实验报告内容说明
自查报告。
在本次实验中,我负责对实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
在进行数据收集的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些错误和不足之处,现在进行自查报告如下:
1. 数据采集过程中,我发现有一些数据采集不准确,可能是由于仪器故障或操作不当导致的。
我已经进行了数据再次采集,并且对比了两次数据,确保了数据的准确性。
2. 在数据分析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些计算错误,导致了部分数据的分析结果不准确。
我已经对这些数据进行了重新计算,并且对比了两次数据,确保了数据分析的准确性。
3. 在实验报告撰写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些表述不清晰和错误的地方,我已经对报告进行了修改和完善,确保了报告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通过以上自查报告,我对本次实验的数据采集和分析过程进行
了全面的检查和整改,确保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我也意识到了自身在实验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将会在以后的实验中加以改进和提高。
C语言程序设计 实验报告2--选择结构

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实验报告系(教研室):专业:年级:实验课程:C语言程序设计姓名:学号:实验室号:计算机号:实验时间:指导教师签字:成绩:实验2:选择结构程序设计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了解C语言表示逻辑量的方法2.正确使用逻辑运算符和逻辑表达式,掌握if语句和switch语句3.结合程序掌握一些简单算法,并学习调试程序二、实验内容和原理1.有一函数:x2+2x-6(x<0,x≠-3)y = x2-5x+6(0≤x<10,x≠2,x≠3)x2-x-15(x=-3,x=2,x=3,x≧10)写一程序,用scanf函数输入x,输出y值。
2.分别用if语句和switch语句编程实现:给出一个百分制成绩,要求输出成绩等级A、B、C、D、E。
90分以上为A,80~89分为B,70~79分为C,60~69分为D,60分以下为E。
3.输入4个整数,要求按由小到大顺序输出。
4.有三个整数a,b,c,由键盘输入,输出其中最大的数,请编写程序。
(用两种方法实现)5.输入出租车类型和里程,计算打车的费用。
计算方式为:3公里以内10元;3公里以上0车型每公里1.5元,1车型每公里2元。
三、实验环境1. 硬件:PC机;2. 软件:Windows操作系统、Visual C++ 6.0,DEV-CPP 。
四、算法描述及实验步骤1、先用scanf函数输入,再用if语句的嵌套来计算该方程。
2、(1)用switch语句时,对输入的数据进行检查,在用score/10将其强制转换得到一个整型。
最后用switch语句执行使其得到一个字符型字母。
(2)用if语句分成各个分数段将符合要求的输出对应的字符。
3、用if语句依次比较的方法排出其大小顺序。
4、(1)先用scanf函数输入,再用if语句的嵌套比较其大小顺序。
(2)带入一个中间数用条件表达式比较其大小顺序。
5、在标题写入条件,3公里以下直接输出。
3公里以上判断车型,再带入相应车型计算车费。
基本测量实验报告(精选6篇)

2、测量原理:根据水平角的定义,若在A点的上方,水平地安置一个带有刻度盘的圆盘(水平度盘),度盘中心o点与A点位于同一铅垂线上,过AB、AC直线的竖直面与水平度盘相交,其交线分别为oa、oc,在水平度盘上的读数分别为b、c则∠boc为欲测水平角。
三、测区概况:
此次测量我们选择的地点是风景秀丽怡人的唐岛湾滨海公园,此处吸引我们的主要原因是较近的距离(离理工大较近,搬运仪器方便)和合理的地势(便于测量)以及旖旎的风光。唐岛湾北临繁忙的滨海公路,南靠波涛不甚汹涌的唐岛湾,视野开阔。
公园内部,也就是测区内有木质桥梁,可以称之为小桥流水;高耸的银杏树,杉木,松树;高低不一的台阶;草坪;喷泉。这样测量工作就要在桥梁上进行,经受震动和风的影响。还有树木的阻挡影响视线,台阶影响地面点的定位,草坪仪器的安置整平。
南部测量点多为折线,地势较复杂,北侧沿路沿分布,地势较平坦,都分布在路边步行路上。在总长度1082多米的路线上分布13个点,形成一个闭合导线。
四、实训过程:
周日胡老师和于老师给我们进行了了实训动员会,与此同时我们领了仪器,主要包括:经纬仪一台,水准仪一台,红黑面尺两个,水准仪三角架、经纬仪三角架各一个,铁架两个,钢尺一个。
(1)标尺要立直,尽量避免晃动,有晃动时,应该选择数据最小的时候进行读取。在读数前一定将水准仪视野的水准气泡调平(两侧的线重合),否则造成的误差会很大。
(2)当用经纬仪测量角度时,如果目标较小,最好使单线与目标重合,如果目标有一定宽度,可以用双丝夹住目标。
(3)在测量时候一定要小心,因为稍微碰了一下仪器,就要重新调整对中水平,否则就会导致数据错误,也可能导致仪器的损坏。
3、精度要求:角度闭合差fβ=∑β测-(n-2)×18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线通信原理实验报告2.1:两径模型的仿真实验一(**)实验工具:Mathworks Matlab实验目的:了解两径模型中接收功率与距离的关系,熟练操作matlab 软件;实现内容:1、根据两径模型中,窄带信号的接收功率公式为:其中,Δϕ= 2π (x + x' - l) /l 是直射信号和反射信号的相位差。
d表示收发天线的水平距离,ht 表示发送天线高度,hr 表示接收天线高度。
由几何关系有下式:当Δϕ =π时,可近似得到临界距离为dc = 4ht hr /l 。
2、如果两径模型的参数为f = 900MHz、R=-1、ht =50m、hr =2m,Gl =1,请按照不同的Gr值,Gr =1,Gr =0.3、Gr =0.1、Gr =0.01时,画出d=1m到100km内分贝接收功率和对数距离的关系曲线。
3、计算出临界距离dc = 4ht hr /l ,并标注在关系曲线中。
将图的起点归一化为0dB。
实验代码:f=900000000;c=300000000; %光速r=c/f; %波长R=-1;ht=50; %发送天线高度hr=2; %接收天线高度Gl=1;%Gr=[1, 0.3, 0.1, 0.01];Pt=0; %发送功率自定义为0dBd=[1:0.5:100000]; %收发天线的水平距离x = sqrt( (ht + hr)^2 + d.^2 ); %x+x'l = sqrt( (ht - hr)^2 + d.^2 );a=2*pi*(x-l)/r; %直射信号和反射信号的相位差dc=4*ht*hr/rGr=1;%画出Gr=1时,d=1m到100km内分贝接收功率和对数距离的关系Pr1 = Pt + 20*log10(r/(4*pi)) + 20*log10( abs( sqrt(Gl)./l + R*sqrt(Gr)*exp(-1i.*a)./x ) );plot(log10(d), Pr1-Pr1(1), 'r' )grid on;hold on;Gr=0.3;%画出Gr=0.3时,d=1m到100km内分贝接收功率和对数距离的关系Pr2 = Pt + 20*log10(r/(4*pi)) + 20*log10( abs( sqrt(Gl)./l + R*sqrt(Gr)*exp(-1i*a)./x ) );plot(log10(d),Pr2-Pr2(1) , 'g')hold on;Gr=0.1;%画出Gr=0.1时,d=1m到100km内分贝接收功率和对数距离的关系Pr3 = Pt + 20*log10(r/(4*pi)) + 20*log10( abs( sqrt(Gl)./l + R*sqrt(Gr)*exp(-1i*a)./x ) );plot(log10(d),Pr3-Pr3(1) , 'b')hold on;Gr=0.01;%画出Gr=0.01时,d=1m到100km内分贝接收功率和对数距离的关系Pr4 = Pt + 20*log10(r/(4*pi)) + 20*log10( abs( sqrt(Gl)./l + R*sqrt(Gr)*exp(-1i*a)./x ) );plot(log10(d),Pr4-Pr4(1) , 'y')plot([log10(dc) log10(dc)],[-100 40], '--b')legend('1', '0.3', '0.1', '0.01', 'dc')实验效果图:其中:Pr = Pt + 20*log10(r/(4*pi)) + 20*log10( abs( sqrt(Gl)./l + R*sqrt(Gr)*exp(-1i.*a)./x ) )就是对公式的表述。
2.2:两径模型的仿真实验二(**)实验工具:Mathworks Matlab实验目的:了解两径模型中的路径损耗,熟练操作matlab 软件;实现内容:1、根据两径模型中,窄带信号的接收功率公式为:其中,Δϕ= 2π (x + x' - l) /l 是直射信号和反射信号的相位差。
d表示收发天线的水平距离,ht 表示发送天线高度,hr 表示接收天线高度。
由几何关系有下式:当Δϕ =π时,可近似得到临界距离为dc = 4ht hr /l 。
当d足够大时,d >> ht + hr 时,接收功率近似为:2、当两径模型的距离范围是1m到1000m,参数为f = 900MHz、R=-1、ht =50m、hr =2m,Gl =Gr =1,请确定三段折线近似模型的参数,画出此距离范围内的路径损耗和其折线的近似结果。
实验代码:clear allf=900000000;c=300000000; %光速r=c/f; %波长R=-1;ht=50; %发送天线高度hr=2;Gl=1;Gr=1;Pt=0; %发送功率自定义为0dBdc=4*ht*hr/rd=[1:0.5:100000]; %收发天线的水平距离x = sqrt( (ht + hr)^2 + d.^2 ); %x+x'l = sqrt( (ht - hr)^2 + d.^2 );a=2*pi*(x-l)/r; %直射信号和反射信号的相位差Pr = Pt + 20*log10(r/(4*pi)) + 20*log10( abs( sqrt(Gl)./l + R*sqrt(Gr)*exp(-1i.*a)./x ) );Pr(1)plot(log10(d), Pr-Pr(1)) %两径模型路径损耗归一化曲线grid on;hold on;d1 = [1:0.05:50];x1 = sqrt( ht^2 ); %x+x'l1 = sqrt( ht^2);a1 =2*pi*(x1 -l1)/r;Pr1 = Pt + 20*log10(r/(4*pi))+ 20*log10( abs( sqrt(Gl)./l1 ) - R*sqrt(Gr)./x1);%第一段折线d2 = [50:0.05:dc];x2 = sqrt( (ht + hr)^2 + d2.^2 ); %x+x'l2 = sqrt( (ht - hr)^2 + d2.^2 );Pr2 = Pt + 20*log10(r/(4*pi))+ 20*log10( abs( sqrt(Gl)./l2 ) - 2*R*sqrt(Gr)./x2); %第二段折线d3 = [dc:0.05:100000];Pr3 = Pt + 20*log10(ht*hr*sqrt(Gl)) - 40*log10(d3);%第三段折线plot( log10(d1), Pr1-Pr1, log10(d2), Pr2-Pr1, log10(d3), Pr3-Pr1 )实验效果图:2.5:瑞利衰落的仿真实验(**)实验工具:Mathworks Matlab实验目的:设计移动通信信道中的瑞利衰落仿真器,熟练操作matlab 软件;实现内容:1、产生幅度随时间瑞利衰落的信号,要求:取样率至少为每秒1000 样值,包络的平均值为1,仿真参数包括多普勒频率f D。
2、当多普勒频率f D =1Hz 、f D =10Hz、f D =100Hz时,给出两秒钟时间内,接收幅度(dB)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
实验代码:N=30; %路径数M=0.5*(N/2-1);Wn(M)=0;beta(M)=0;%选择每秒1000个样本ritemp(M,2001)=0; %通过一条路径的接收信号同相分量rqtemp(M,2001)=0; %通过一条路径的接收信号正交分量rialpha(1,2001)=0; %发射信号幅度fm=[1 10 100];Wm=2*pi*fm;for i=1:3for n=1:Mfor t=0:0.001:2Wn(n)=Wm(i)*cos(2*pi*n/N);beta(n)=pi*n/M;t1=floor(1000*t + 1);ritemp(n,t1)=2*cos(beta(n))*cos( Wn(n)*t );rqtemp(n,t1)=2*sin(beta(n))*cos( Wn(n)*t );rialpha(1,t1)=2*cos(Wm(i)*t)/sqrt(2);endend%所有路径上接收信号的同相分量之和ri=sum(ritemp)+rialpha;%所有路径上接收信号的正交分量之和rq=sum(rqtemp);%r为接收信号幅度r=sqrt(ri.^2+rq.^2);%求幅度的均值mean=sum(r)/2001;subplot(3,1,i);time=0:0.001:2;%把幅度平均值归一化到0dBplot(time,(10*log10(r)-10*log10(mean)));title(['fd = ', int2str(fm(i)) ,'Hz'])xlabel('time(second)');ylabel('Envelope(dB)');end实验效果图:2.6:平衰落信道的仿真实验(*)实验工具:Mathworks Matlab实验目的:了解带中断的容量随中断率变化的过程,熟练操作matlab 软件;实现内容:1、设平衰落信道的带宽为20MHz,若将发射功率固定为P ,则接收信噪比有五个可能取值:r1=20dB,r2 =15dB,r3 =10dB,r4 =5dB,r5 =0dB,对应出现的概率为P1 =0.1,P2 = P4=0.2,P3 = P5 =0.25,假设只有接收端已知CSI。
2、画出带中断率的容量随中断率变化的曲线( 0 <= Pout < 1),以及对应的能被正确接收的平均接收速率,得到能被正确接收的最大平均速率。
实验代码:band = 20000000; %20MHzr = [0 5 10 15 20]; %接收信噪比dBsnr = 10.^(r./10);P = [0.25 0.2 0.25 0.2 0.1]; %出现概率C = zeros(1,100); %能被正确接收的平均接收速率Cmax = [0 0 0 0 0 0];%能被正确接收的最大平均速率rr = zeros(1,100);Pout = [0 0.25 0.45 0.7 0.9 1];for rr = 1:ceil(snr(1))-1 %rmin < r1C(rr) = (1-Pout(1))*band*log2(1+rr);Cmax(1) = (1-Pout(1))*band*log2(1+snr(1));endfor rr = ceil(snr(1)):ceil(snr(2))-1 %r1<=rmin<r2C(rr) = (1-Pout(2))*band*log2(1+rr);Cmax(2) = (1-Pout(2))*band*log2(1+snr(2));endfor rr = ceil(snr(2)):ceil(snr(3))-1 %r2<=rmin<r3C(rr) = (1-Pout(3))*band*log2(1+rr);Cmax(3) = (1-Pout(3))*band*log2(1+snr(3));endfor rr = ceil(snr(3)):ceil(snr(4))-1 %r3<=rmin<r4C(rr) = (1-Pout(4))*band*log2(1+rr);Cmax(4) = (1-Pout(4))*band*log2(1+snr(4));endfor rr = ceil(snr(4)):ceil(snr(5))-1 %r4<=rmin<r5C(rr) = (1-Pout(5))*band*log2(1+rr);Cmax(5) = (1-Pout(5))*band*log2(1+snr(5));endfor rr = ceil(snr(5))C(rr) = 0;Cmax(6)=0;endplot(C);xlabel('SNR');ylabel('C');title('能被正确接收的最大平均速率随信噪比变化的曲线') figurestem(Pout,Cmax);xlabel('Pout');ylabel('Cmax');title('带中断率的容量随中断率变化的曲线')实验效果图:2.7:频率选择性衰落信道的仿真实验(**)实验工具:Mathworks Matlab实验目的:了解频率选择性衰落信道的最佳二维注水法功率控制,熟练操作matlab 软件;实现内容:1、设某频率选择性衰落信道的总带宽为12MHz,相干带宽为Bc =4MHz,将该信道划分为三个带宽为Bc的子信道,并假设各个子信道服从瑞利衰落且相互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