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空气的成分》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空气的成分》教案 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空气的成分》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空气的基本成分,包括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及其他气体。
2. 使学生掌握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及其作用。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学会使用实验仪器进行空气成分的简单测定。
4. 引导学生关注空气污染问题,提高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1. 空气的基本成分及体积分数。
2. 空气各成分的作用。
3. 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
三、教学难点:1. 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的记忆。
2. 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气压计、水槽、气球、玻璃管、胶塞等。
2. 教学课件:空气成分图片、实验视频等。
3. 练习题:关于空气成分的知识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感受空气的存在,引出本课课题《空气的成分》。
2. 讲解空气的基本成分:介绍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及其他气体的概念和性质。
3. 分析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讲解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及其他气体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及其意义。
4. 实验操作:分组进行实验,使用实验室用具测定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5. 数据处理与分析:让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分析,得出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6. 空气成分的作用:讲解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及其他气体在生活中的作用。
7. 空气污染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空气污染,提高环保意识。
8. 课堂小结:回顾本课内容,总结空气的成分、体积分数及其作用。
9. 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完成练习题,巩固空气成分的知识。
10.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课教学进行反思,查找不足,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空气基本成分的理解和记忆。
2. 评价学生对空气中各成分体积分数的掌握和应用。
3. 评价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技能和态度。
4. 评价学生的环保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七、教学拓展:1. 邀请环境保护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小学科学《空气的成分》教案 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空气的成分》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空气的基本成分,知道空气中的主要气体及其体积分数。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空气污染问题,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空气的基本成分: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其他气体和杂质。
2. 空气中的主要气体及其体积分数: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3. 空气污染的原因及危害。
三、教学重点:1. 空气的基本成分及其体积分数。
2. 空气污染的原因及危害。
四、教学难点:1. 空气成分的微观解释。
2. 空气污染的防治措施。
五、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空气的成分。
2. 利用实验、图片、视频等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空气成分及污染问题。
3. 运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4. 采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新意识。
5. 注重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实际。
【课堂导入】(时间: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空气污染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空气问题的关注,进而导入本节课的主题《空气的成分》。
【新课导入】(时间:10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空气的基本成分,引导学生了解空气中的主要气体及其体积分数。
2. 学生通过实验或观察,验证空气成分的体积分数。
【课堂探究】(时间:10分钟)1.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空气污染的原因及危害。
2.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析空气污染的成因,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课堂小结】(时间: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空气成分及污染问题的重要性。
【课后作业】1. 学生绘制空气成分的比例图,巩固所学知识。
2. 调查生活中常见的空气污染现象,并提出改进建议。
六、教学评价:(时间:5分钟)1. 课堂问答:教师针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提问学生,检查学生对空气成分及其体积分数的理解。
小学科学空气的成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科学三年级上册第21课《空气的成份》一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利用简单器材进行实验操作,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对探索过程和结果 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
2、培养敢于发表自己见解的品质和合作交流的科学态度,喜欢斗胆想象。
3、知道空气不是一种单纯的气体,它是由不同气体混合而成的,空气含着氧气和二氧化碳,知道人类的活动离不开空气。
教学重点:1、知道空气不是一种单纯的气体,它是由不同气体混合而成的,空气中主要含有支持物质燃烧的气体-----氧气和不支持物质燃烧的气体---氮气。
2、证明空气不是单一的气体,它是由氧气、氮气等组成。
教学准备:1、分组实验材料:水、培养皿、塑料瓶、蜡烛、火柴。
2、演示实验材料:塑料瓶、蜡烛、火柴、灯泡、小苏打、白醋等.教学过程:一、导入(小魔术)师:同学们,老师这里有只燃烧着的蜡烛,你用什么办法可以把它熄灭呢?生汇报。
师:老师有一个更巧妙的办法,这里有个瓶子,请同学们想一想瓶子里有什么?注意事想一想而不是看一看。
空气可以占领空间,好!请注意观察。
师:你们看到了什么现象?生回答。
师:你认为蜡烛的熄灭和什么有关?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21课。
(板书:空气的成份)师:空气是一种单纯的气体还是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请大家猜测一下。
学生猜测师:同学们各有各的猜想,验证猜想的最好办法就是实验,接下来咱们就同实验来验证空气到底是单纯的气体组成还是多种气体混合而成?二、实验探索1、设计实验法案师:咱们现在先认识一下实验材料 :水、培养皿、塑料瓶、蜡烛、火柴(打火机)、红色的水等。
现在就请同学们利用这些材料,联系老师刚才表演的小魔术以及上节课所学的空气占领空间的知识,想想该怎样做这个实验,咱们来比一比,哪个小组的在最短的时间内想出最好的办法。
学生汇报,教师及时评价。
学生实验师:那末在做这个实验应该注意什么?生汇报师:(课件展示实验应该注意的问题)同学们想出那末多的办法,但是老师还有个几个小小的要求给大家说一说。
《空气的成分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科学青岛版2001》
《空气的成分》导学案
导学目标:
1. 了解空气的成分及其比例;
2. 理解空气中氧气和氮气的重要性;
3. 掌握空气的物理性质。
导学内容:
1. 空气的成分;
2. 空气中氧气和氮气的比例;
3. 空气的物理性质。
导学步骤:
第一步:导入
请同砚们闭上眼睛,深呼吸几口空气,感受一下空气的味道和清新。
你们知道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吗?空气中最主要的成分是什么呢?
第二步:进修
1. 空气的成分
空气主要由氮气(约78%)、氧气(约21%)、二氧化碳、氩气等气体组成。
其中,氮气和氧气是最主要的成分,占据了空气中的绝大部分比例。
2. 氧气和氮气的比例
氧气是维持生命的必需气体,它参与了动植物的呼吸过程,增进了生命的正常运转。
而氮气则是一种稳定气体,对维持大气的平衡和稳定起着重要作用。
空气中氧气和氮气的比例约为21:78,这个比例是维持生物生存的基础。
第三步:探究
1. 为什么我们需要呼吸氧气?
2. 氮气在大气中的作用是什么?
第四步:总结
通过进修,我们知道空气的成分主要是氮气和氧气,它们在维持生命和大气平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同时,我们也了解到空气中还含有其他气体,它们共同构成了我们呼吸的空气。
第五步:拓展
1. 了解其他气体在空气中的比例和作用;
2. 探究空气的物理性质,如密度、压强等。
导学案小结:
通过本次进修,我们对空气的成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明白了氮气和氧气在空气中的重要性。
希望同砚们能够继续探索空气的奥秘,发现更多有趣的知识。
新课标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 21《空气的成分》教学设计
新课标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 21《空气的成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指导学生了解空气主要是由氮气、氧气等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培养学生记录实验过程、实验现象、试验结果。
3情感、态度、精神和价值观目标:初步培养学生具有实事求是、严谨踏实、与人合作、乐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培养学生记录实验过程、实验现象、试验结果的能力。
教具准备1蜡烛、火柴、水槽、去底的饮料瓶2个、水(红水)2空气成分的图片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做演示实验;点燃一支蜡烛,然后用杯子罩住。
师生共同观察有什么现象(过一会儿,蜡烛慢慢的熄灭了)。
2同学们看到刚才的现象有什么要说要问的吗?(适当鼓励)3蜡烛究竟为什么会灭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4板书课题:空气的成分二实验探究1认识燃烧只用去了一部分气体(1)分组:前后桌8人为一组,面向老师的中间的两位同学为组长。
(2)介绍器材名称。
老师手拿器材,学生说名称。
(3)同学们猜想和假设用我们的器材怎样做这个实验呢?学生思考并回答。
(4)在这个实验中我们要注意什么呢?学生回答(适当鼓励)。
老师补充(火柴别烧着手,蜡烛放到塑料瓶的中间,同时点燃蜡烛,同时放塑料瓶)(5)学生点燃两支蜡烛。
老师点燃一支蜡烛在教桌。
(6)进行猜想:饮料瓶罩住点燃的蜡烛,蜡烛会熄灭吗?哪支先熄灭?学生回答。
(7)你们回答的是否正确呢?让我们用实验来验证吧。
把大饮料瓶和小饮料瓶分别同时罩住大小蜡烛。
(8)让我们仔细观察蜡烛和饮料瓶中的水有什么变化。
实验结束以后不要动材料。
(9)汇报实验现象:我们观察完了刚才做的实验,你看到了什么实验现象?学生回答。
(小饮料瓶罩住的蜡烛先熄灭,大饮料瓶罩住的蜡烛后熄灭,完全暴露在空气中的蜡烛没有熄灭。
蜡烛熄灭后饮料瓶里进了水,水面高于外面的水面。
)(10)对产生的这些现象,你有什么疑问吗?学生答。
(11)A水进入饮料瓶,这说明杯内的空气少了,腾出一部分空间,水才能进入。
小学科学《空气的成分》说课稿
青岛版三年级上册《空气的成分》说课稿我说课的内容是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的第二课《空气的成分》。
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在学生认识到空气是气体。
它占据空间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认识空气的组成,知道空气不是一种单纯的气体,它是由不同气体混合而成的。
本节继“空气在哪里”之后,再次让学生经历和体验较为完整的探究空气的过程,引导学生用观察、实验、思考的方法分析空气的成分,使学生体验到合作学习的愉快。
[着重分析了本节在这一单元中的地位和作用]课本内容分三部分:1、活动过程:空气是一种单纯的气体吗?2、自由活动:人类的生活离不开空气。
3、拓展活动:二氧化碳是什么样的的?二氧化碳有哪些用途?【介绍了这一节的内容有三部分】二、说学生虽然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无色透明的气体,学生学起来会比较抽象,但是因为空气的无处不在并且与我们生活的息息相关,从上一节的学习已经了解了空气的有关性质,知道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因此学生会比较感兴趣。
【经过上一节对空气的学习和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会很感兴趣】三、教学目标《科学》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加强探究式学习和动手实践等学习方式的运用,从而为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此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设计如下:1、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培养学生记录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实验结果的能力。
2.知识掌握:了解空气主要是由氮气、氧气等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知道人类的活动离不开空气,氧气能支持燃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踏实、与人合作、乐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重点:知道空气不是一种单纯的气体,它是由不同气体混合而成的,空气中主要含有支持燃烧的气体---氧气和不支持燃烧的气体---氮气。
难点:证明剩余的气体不支持燃烧。
教学突破:1、通过设问、思考、讨论、实验、思辨等进行深入探究,为此我设计了四大环节,三个有趣的环环相扣的实验,层层推进,完成学习目标。
小学科学《空气的成分》优秀教案
21.空气的成分【教学内容】青岛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21课【教学目标】1.能够对观察到的现象提出猜想和假设:能够采用简单器材进行对比实验的操作探究空气的成分: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记录实验过程、分析实验现象及结果的能力。
2. 在引导学生观察、实验、思考、分析空气的成分的过程中,使学生体验到合作学习的快乐,培养学生乐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3.知道空气不是一种单纯的气体,含有支持燃烧的气体氧气和不支持燃烧的气体:氮气、二氧化碳等多种气体:知道人类的活动离不开空气。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知道空气不是一种单纯的气体,它是由不同气体混合而成的,空气中主要含有支持燃烧的气体---氧气和不支持燃烧的气体---氮气。
教学难点:证明剩余的气体不支持燃烧。
【教具、学具】学生准备:大小不同的两只去底塑料瓶、蜡烛(4厘米左右)、红色水、烧杯、火柴、培养皿。
教师准备: 4根4厘米长的蜡烛、火柴、钟罩、水槽、培养皿、教学课件、相关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1.谈话导入:教师出示一根点燃的蜡烛,提出问题:根据你们的生活经验,说一说蜡烛在什么情况下会熄灭呢?2.学生交流。
对于学生的预设,教师及时给予评价。
3.小实验。
(1)谈话:如果让你把燃烧的蜡烛放入水中会怎么样?(熄灭)老师把它放入水中,能不让它熄灭,你们信吗?(不信)试试看?(2)教师演示实验做法,同时引导学生观察猜测现象。
①学生会看到蜡烛及火焰完全浸在水中,蜡烛却依然在燃烧。
会感到非常的好奇,发出疑问,为什么不灭?教师引导:谁能利用我们学过的知识来解释现象?学生解释:空气占据空间,所以蜡烛不会灭。
蜡烛不会灭----瓶内有空气。
②引导学生猜测:过一会蜡烛会灭吗?让学生说一说猜测的理由。
③继续实验观察,还会有什么发现?说一说认识。
学生说发现:蜡烛灭了、水槽里的水好像下降了一些。
教师引导:蜡烛为什么会灭?学生认识:蜡烛灭了----瓶内没有空气。
教师倾斜钟罩完成实验:有气泡冒出。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空气的成分》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空气的成分》教学设计第21课空气的成分一、教材分析:本课是在学生认识到空气是气体、占据空间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认识空气的组成,知道空气不是一种单纯的气体,它是由不同气体混合而成的。
本课继“空气在哪里”之后,再次让学生经历和体验较为完整的探究空气的过程,引导学生用观察、实验、思考的方法分析空气的成分,使学生体验到合作学习的愉快。
二、教学目标:1、利用简单器材进行实验操作,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能对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
2、培养敢于发表自己见解的品质和合作交流的科学态度,喜欢大胆想象。
3、知道空气不是一种单纯的气体,它是由不同气体混合而成的,空气含着氧气和二氧化碳,知道人类的活动离不开空气。
三、教学重难点:1、知道空气不是一种单纯的气体,它是由不同气体混合而成的,空气中主要含有支持物质燃烧的气体-----氧气和不支持物质燃烧的气体---氮气。
2、证明空气不是单一的气体,它是由氧气、氮气等组成。
四、教学准备:1、分组实验材料:水槽、玻璃片、集气瓶、蜡烛、火柴。
2、演示实验材料:大玻璃杯、蜡烛、火柴。
五、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提出问题同学们咱们现在家里晚上都用什么照明啊?(电灯)老师今天也带来了一样照明工具看同学们认识吗?(出示蜡烛)大家瞧!今天咱们的学习就和蜡烛有关,老师手里有两支蜡烛,放在桌子上点燃,同学们看蜡烛燃烧的怎么样?它在什么情况下会熄灭呢?如果老师用玻璃杯把其中一支蜡烛罩上,将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二、提出猜想假设:同学们大胆地猜测一下,将会出现什么情况?(学生猜测蜡烛慢慢地灭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你知道吗?看到这种现象,你想说什么?问题提问:为什么这边的蜡烛灭了?请同学们推测一下原因。
[学生可能出现的推测:①杯内的空气用完了②氧气用完了③某种物质用完了(抓住重点问题进行板书)]大家的猜测对吗?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三、制定方案,实施探究:空气是一种单一的气体吗?(1)燃烧用去了一部分气体。
21.空气的成分-青岛2001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21. 空气的成分-青岛2001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空气的成分及其作用;2.学习使用简单的实验验证空气成分。
二、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火柴头–食醋–肥皂水–玻璃板–盖子或纸片2.教具:–PPT课件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1.通过PPT课件呈现一张静态图片,图片中包含一些能够呼吸、飞翔等生物和物体;2.引导学生感受这些生物和物体能够进行的活动,询问他们与这些生物和物体的联系,进而引出“空气”这个话题。
2. 学习空气的成分及其作用(20分钟)1.通过PPT课件讲解空气的成分及其作用,让学生学习并了解空气主要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组成,并介绍每种气体的作用;2.引导学生思考和交流空气对人们和动物的重要性以及对环境的影响。
3. 实验验证空气成分(30分钟)1.将一根火柴点燃,吹灭后对着一瓶食醋,让学生感受空气中的二氧化碳;2.向一杯肥皂水里吹气,观察气泡的形状,让学生感受空气中的氧气;3.将一片盖子或纸片放在玻璃板上,轻轻地按一下,在盖子或纸片上涂一些肥皂水,然后倒上一点食醋,盖上玻璃板,让学生观察玻璃板上出现的气泡,感受空气中的氮气。
4. 拓展(5分钟)让学生了解其他气体的作用和重要性,例如臭氧、氦气等。
四、课后练习1.请你简述空气的成分及其作用;2.你知道空气中还有哪些气体吗?它们的作用是什么?五、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空气的成分及其作用,并通过简单的实验验证了空气中所含气体的存在。
此外,通过PPT的使用,教学显得更加生动和有趣,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
但同时也需要注意,这节课的实验操作需要严格控制安全,让学生达到真正的科学探究和体验,如果掌握不好会有一定的危险性。
因此在实验操作的环节需要教师加强安全提示,防止意外发生。
《空气的成分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科学青岛版五四制》
《空气的成分》导学案一、导入1.1 引入话题:大家知道空气是什么吗?我们每天都在呼吸空气,但你们有没有想过空气到底是由什么组成的呢?1.2 激发学生兴趣:今天我们将进修《空气的成分》,通过实验和讨论,一起来探究空气的奇奥的地方。
二、进修目标2.1 知识目标: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及其比例;掌握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
2.2 能力目标: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培养学生科学实验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进修内容3.1 空气的成分:氧气、氮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
3.2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支持燃烧,呼吸作用,氧化反应等。
3.3 氮气的性质和用途:稳定性高,用于珍爱食品,制造氮气气囊等。
3.4 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增进植物光合作用,用于制冷、灭火等。
四、进修过程4.1 实验探究:利用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实验,观察现象并记录数据。
4.2 讨论交流: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讨论空气的成分及其作用,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问。
4.3 总结归纳:老师引导学生总结空气的主要成分及其比例,并探讨空气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五、教室延伸5.1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空气质量监测,了解空气污染对健康的影响。
5.2 知识拓展:介绍其他气体的性质和用途,拓展学生的科学知识面。
5.3 进修反思:学生反思空气的成分对生物和环境的重要性,提出珍爱环境的建议和措施。
六、进修评判6.1 实验报告: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标、方法、结果和结论。
6.2 口头表达:学生展示实验效果,分享实验心得和体会,提高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认识。
6.3 进修反馈:老师对学生的进修情况进行评判和反馈,帮助学生及时纠正错误,提高进修效果。
七、课后作业7.1 完成实验报告: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完成实验报告,包括实验过程和结论。
7.2 阅读拓展:学生阅读相关科普文章,了解空气的其他成分及其作用。
7.3 知识稳固:学生复习空气的成分及其性质,做好笔记和总结,以备考试复习之用。
小学科学_ 空气的成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空气的成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利用简单器材进行实验操作,证明支持燃烧的气体占空气体积的一少部分,剩下的气体不支持燃烧。
能对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
2、培养学生敢于发表自己见解的品质和合作交流的科学态度,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推理、验证。
3、知道空气不是一种单一的气体,它是由不同气体混合而成的,空气中主要含有支持物质燃烧的气体----氧气和不支持物质燃烧的气体---氮气,知道人类的活动离不开空气。
教学重点、难点:1、知道空气是由不同气体混合而成的,空气中主要含有支持物质燃烧的气体----氧气和不支持物质燃烧的气体---氮气。
2、能通过试验动手操作,证明支持燃烧的气体占空气体积的一少部分,剩下的气体不支持燃烧。
教学过程:一.实验激趣:谈话:同学们,我们先来看一个小实验。
老师这里有两支相同的蜡烛,把它们点燃,这是一个玻璃罩,里面有什么?一支蜡烛罩轻轻上玻璃罩,观察现象。
追问:你看到了什么?预设:罩瓶子的蜡烛熄灭了,另一支蜡烛还在燃烧。
追问:这支蜡烛为什么会熄灭?可能跟什么有关?预设1.玻璃罩里的空气都烧完了。
预设2.玻璃罩中支持燃烧的气体用完了。
预设3:我觉得是一部分空气,我知道燃烧消耗的是氧气。
预设4:我知道空气中有氧气和二氧化碳,应该消耗了一部分。
预设5:我觉得所有的空气都燃烧了教师及时评价小结:有的同学认为蜡烛熄灭是消耗了一部分空气,有的同学认为消耗了所有空气。
这些都是我们的猜想,要验证我们的猜想需要进行科学实验。
【设计意图:小实验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点燃两支蜡烛,一支罩玻璃罩,一支暴露在空气中,通过对比实验发现蜡烛燃烧是和空气有关的,为后面探究“蜡烛熄灭是消耗了一部分空气还是全部空气”的实验做铺垫。
】二.实验探究:活动一、探究蜡烛燃烧是消耗了一部分空气还是全部空气。
1.明确用水代替消耗空气占据的空间追问:怎样验证呢?(如果能看见消耗了多少空气就好了)空气有什么特点?那怎样才能看见消耗了多少空气呢!预设:可以用什么代替消耗的空气,去占据消耗空气的空间老师给你们提供了几件物品,你认为哪一种合适呢?出示:小米、细沙、水学生说自己的想法预设:小米和细沙都有空隙,所以选择水师:同学们都选择了水来代替消耗空气所占据的空间。
三年级科学上册《21 空气的成分》教案1 青岛版
《21 空气的成分》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空气是由不同气体混合而成的,空气中包括氧气和二氧化碳。
2、知道氧气支持燃烧、二氧化碳能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二)过程与方法1、学习用观察、实验、思考、阅读资料的方法分析空气的成分。
2、培养初步的化学实验技能。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的品质和合作交流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知道氧气支持燃烧、二氧化碳能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三、教学难点知道空气是由不同气体混合而成的,空气中包括氧气和二氧化碳。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准备蜡烛、水槽、集气瓶、杯子、石灰水六、教学过程新课导入:1、今天我们继续来了解空气。
2、蜡烛的燃烧能离开空气么?你怎么知道的?3、现在老师这里有三个蜡烛,分别放在空气中,小杯子、大杯子里,蜡烛能燃烧么?4、他们的燃烧情况会不会有什么不同?5、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谁来解释一下?新课讲解:1、空气的成分(1)为什么会出现蜡烛熄灭的结果,我们再来看一遍实验,不过我们稍加一些改变。
(2)教师演示书上实验。
(3)蜡烛熄灭后,你还看到什么现象?(4)用空气占据空间解释水为什么进入了杯子,说明了什么?(5)杯子中的空气有没有完全消失?剩下的空气会产生怎样的情况呢?(6)教师演示实验。
(7)火柴为什么会熄灭?正常情况下会不会熄灭?说明剩下的空气有什么性质?(8)通过蜡烛的燃烧与火柴的熄灭你能确定空气中至少有几种气体?他们分别有什么性质?(9)教师简单介绍空气的成分。
2、认识二氧化碳(1)二氧化碳虽然在空气中很少,但在我们的生活中却很重要,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它的制取方法。
(2)教师制取二氧化碳。
(3)二氧化碳究有什么样的性质?(4)教师演示实验。
(5)蜡烛由下而上的熄灭可以说明什么?二氧化碳重、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
(6)教师继续演示实验。
(7)石灰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8)谁来总结一下二氧化碳具有什么样的性质?3、巩固你知道在生活中,我们是怎么应用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么?学生做介绍。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空气的成分》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空气的成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对探究的问题进行大胆的猜想与假设;能利用简单器材做空气成分的探究性实验;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2、培养学生探究空气成分的问题意识;培养敢于发表自己见解的品质和合作交流的科学态度,喜欢大胆想象。
3、知道空气不是一种单纯的气体,它是由不同气体混合而成的;知道人类的活动离不开空气。
教学准备1、分组实验材料:三个铁盘(铁盘内有蜡烛、装有适量红水);大、小不同两个塑料瓶;盛水的瓶子。
2、教学课件、实验记录单。
教学过程课前活动猜谜语:今天呀,有个时时刻刻和你相伴相随的朋友,要和你一块儿来上科学课,请你猜猜它是谁?(课件出示)奇妙奇妙真奇妙,占据空间摸不着,无孔不入看不见,每分每秒都需要。
对了,它,就是空气。
一、情境导入师:手拿一个(空)瓶子(朝向全体学生)展示给学生。
问: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手里拿着的瓶子里有什么东西吗?瓶子里有空气。
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这节课我们共同探究空气的成分。
出示课件。
板书:空气的成分。
二、探究活动(一)探究空气中有支持燃烧的气体1、猜想师:同学们大胆地猜一猜,空气是一种单纯的气体吗?生:是或不是。
师:赞成不是的同学请举手。
用什么方法验证你的猜想是否正确呢?生:用实验来验证。
师:同学们个个都是小科学家,实验证明一切,验证空气是否是一种单纯的气体,咱们今天就来做个燃烧实验。
师:同学们,观察一下我们桌子上有哪些器材?那位同学介绍一下?生说:有三个铁盘,盘内有蜡烛,红水。
有两个大小不同的两个塑料瓶。
有带铁丝的蜡烛。
有点火枪。
师介绍的真全。
2、为了做好实验,同学们阅读一下温馨提示。
课件出示试验方法:①、小组长用点火枪分别点燃三支蜡烛。
②、等蜡烛完全燃烧,小组长同时把大塑料瓶罩在3号蜡烛上,把小塑料瓶罩在2号蜡烛上。
手不要松开,等蜡烛熄灭后再松手。
③、认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员填写完整记录表。
④、瓶子罩住蜡烛后不要往外拿,后面还要用它做实验。
小学科学《空气的成分》教案
21.空气的成分【教学内容】青岛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21课【教学目标】1.能够对观看到的现象提出猜测和假设:能够承受简洁器材进展比照试验的操作探究空气的成分:培育学生的观看、试验、记录试验过程、分析试验现象及结果的力气。
2.在引导学生观看、试验、思考、分析空气的成分的过程中,使学生体验到合作学习的欢快,培育学生乐于探究的科学态度。
3.知道空气不是一种单纯的气体,含有支持燃烧的气体氧气和不支持燃烧的气体:氮气、二氧化碳等多种气体:知道人类的活动离不开空气。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知道空气不是一种单纯的气体,它是由不同气体混合而成的,空气中主要含有支持燃烧的气体---氧气和不支持燃烧的气体---氮气。
教学难点:证明剩余的气体不支持燃烧。
【教具、学具】学生预备:大小不同的两只去底塑料瓶、蜡烛〔4厘米左右〕、红色水、烧杯、火柴、培育皿。
教师预备:4根4厘米长的蜡烛、火柴、钟罩、水槽、培育皿、教学课件、相关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1.谈话导入:教师出示一根点燃的蜡烛,提出问题:依据你们的生活阅历,说一说蜡烛在什么状况下会熄灭呢?2.学生沟通。
对于学生的预设,教师准时赐予评价。
3.小试验。
(1)谈话:假设让你把燃烧的蜡烛放入水中会怎么样?〔熄灭〕教师把它放入水中,能不让它熄灭,你们信吗?〔不信〕试试看?(2)教师演示试验做法,同时引导学生观看猜测现象。
①学生会看到蜡烛及火焰完全浸在水中,蜡烛却照旧在燃烧。
会感到格外的奇异,发出疑问,为什么不灭?教师引导:谁能利用我们学过的学问来解释现象?学生解释:空气占据空间,所以蜡烛不会灭。
蜡烛不会灭 ----- 瓶内有空气。
②引导学生猜测:过一会蜡烛会灭吗?让学生说一说猜测的理由。
③连续试验观看,还会有什么觉察?说一说生疏。
学生说觉察:蜡烛灭了、水槽里的水似乎下降了一些。
教师引导:蜡烛为什么会灭?学生生疏:蜡烛灭了 ----- 瓶内没有空气。
教师倾斜钟罩完成试验:有气泡冒出。
小学科学《空气的成分》教案 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空气的成分》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空气的成分,知道空气主要由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和其他气体和杂质组成。
2. 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探究兴趣和能力。
3. 教育学生珍惜空气资源,保护环境。
二、教学重点1. 空气的成分及其体积分数。
2. 实验探究空气成分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 空气中各种气体的体积分数的计算和理解。
2. 实验操作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集气瓶、水槽、烧杯、玻璃片、注射器等。
2. 实验药品:澄清石灰水、碘酒、木条等。
3. 教学课件和图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空气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空气的成分。
提问:“你们知道空气由哪些气体组成吗?”从而引出本课的课题《空气的成分》。
2. 探究空气的成分(1)氮气实验教师演示氮气的实验,将少量澄清石灰水倒入集气瓶中,用注射器抽取一定量的空气,注入集气瓶中。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讨论得出结论。
(2)氧气实验教师演示氧气的实验,将一根木条点燃后,迅速放入集气瓶中,用注射器抽取一定量的空气,注入集气瓶中。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讨论得出结论。
(3)稀有气体实验教师演示稀有气体的实验,用玻璃片覆盖集气瓶,用注射器抽取一定量的空气,注入集气瓶中。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讨论得出结论。
4. 保护空气资源教师教育学生珍惜空气资源,保护环境,从自身做起,减少污染。
5.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空气的成分及其体积分数。
6. 作业布置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里的空气,思考家里空气的成分,并和家长交流学习心得。
六、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进行教学反思,思考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参与度,以及是否达成了教学目标。
教师还需要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七、教学评价教师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实验操作能力等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学生对空气成分的了解、实验操作的技巧和注意事项的掌握等。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空气的成分》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空气的成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对探究的问题进行大胆的猜想与假设;能利用简单器材做空气成分的探究性实验;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2、培养学生探究空气成分的问题意识;培养敢于发表自己见解的品质和合作交流的科学态度,喜欢大胆想象。
3、知道空气不是一种单纯的气体,它是由不同气体混合而成的;知道人类的活动离不开空气。
教学准备1、分组实验材料:三个水槽(水槽内粘有蜡烛、装有适量红水);大、小不同的瓶两个玻璃瓶;火柴;盛水的杯子。
2、演示实验材料:乒乓球、水槽;其它与分组实验材料相同。
3、教学课件、实验记录单。
教学过程一、教学引入1、猜谜语:今天呀,有个时时刻刻和你相伴相随的朋友,要和你一块儿来上科学课,请你猜猜它是谁?(课件出示)奇妙奇妙真奇妙,占据空间摸不着,无孔不入看不见,每分每秒都需要。
对了,它,就是。
我们来和交朋友,手拉手去体验科学的奥秘。
(学生朗读并揭示谜底:空气。
)2、趣味小实验:对,是空气。
这节课咱就研究空气,老师先做一个小实验考考你,看你对空气有多少了解。
小球浮在水面上,罩上去了底的饮料瓶(实验前要拧紧瓶盖),小球还会浮在水面上吗?(学生猜测,教师演示:小球沉入水底。
)小球为什么会沉入水底?你有办法让它上来吗?(学生谈方法,教师拧开瓶盖,小球浮上来。
)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道理?同学们真聪明,以上现象说明空气占据空间,你还想知道关于空气的哪些秘密?欢迎你提出来。
学生提出问题。
设计意图:教学伊始,设计一个谜语和一个小实验,不是对前一课教学内容的简单重复,主要意图有三:其一,通过猜谜语唤起学生对空气的已有认知;其二,通过小实验再现空气占据空间的现象,是为下一步“探究空气成分实验”之后的分析作知识性铺垫;其三,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空气的兴趣。
二、探究空气中至少含有两种气体(一)认识燃烧只用去了一部分气体。
师:空气朋友想让同学们做一个非常有趣的小实验来研究空气中究竟有什么(板书课题:空气的成分)。
《空气的成分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青岛版五四制》
《空气的成分》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空气的成分及其重要性;2.掌握空气中氧气、氮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主要成分的含量及其作用;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4.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1.空气的组成及其重要性;2.空气中氧气、氮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主要成分的含量及其作用;3.实验操作:观察空气的成分、测量氧气、二氧化碳的含量等。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空气的成分及其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2.讲解(1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空气的组成及其重要性,重点讲解空气中氧气、氮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主要成分的含量及其作用。
3.实验操作(3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观察空气的成分、测量氧气、二氧化碳的含量等,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分析。
4.讨论(15分钟):学生就实验结果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体会,探讨空气的成分对生物和环境的影响。
5.总结(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空气的成分及其重要性,鼓励学生继续探究科学知识。
四、教学评判:1.教室表现(30%):包括学生对教师提出问题的回答、实验操作的认真水平等;2.实验报告(40%):要求学生按照要求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标、方法、结果、分析和结论等;3.思维能力(30%):考察学生的思维深度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想法。
五、拓展延伸:1.让学生自主选择一个与空气成分相关的课题进行钻研,撰写小论文或设计实验方案;2.组织学生参与科技竞争或科普活动,展示他们的钻研效果,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综合能力。
六、教学资源:1.教材《化学》第三册;2.实验器械:空气采集瓶、氧气检测管、二氧化碳检测管等;3.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设计和实施,学生对空气的成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小学科学青岛版三年级上册高效课堂资料《空气的成分》教案2
小学科学青岛版三年级上册高效课堂资料空气的成分教案一、教学设计思路【教材分析】本课为第四单元第一课的教学内容。
要求学生通过对空气成分的探究,了解空气的组成。
教学重点:空气的组成、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
教学难点: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
【教学理念】本课题主要采用问题探究来设计教学,始终贯穿“设置主题──分析思考──实验探究──总结交流”的教学流程,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努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索精神。
【学生分析】刚刚步入初三的学生仍处在不善于发问、不善于质疑阶段,对待知识更多的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在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启发、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体系,去探索未知领域的知识。
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进行点拨、释疑、指导、小结,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逐渐摸索出科学的探究方法,逐步发展探究能力。
【教学流程】引入课题→探究1:证明空气的存在→探究2:探讨空气成分(包括:空气中有哪些物质;科学家探索空气成分的历史与评价等)→探究3: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探究4: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药品选择及量化测定。
【教法探讨】首先通过猜谜的形式引入课题,使学生兴趣盎然地进入教学情景。
指导学生阅读拉瓦锡探究空气的实验,以期达到以下目的: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②通过科学家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作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③初步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④理解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原理。
教师要进行实验演示: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适时地向学生提问,设置悬念让学生思考、做出假设或得出结论。
如:①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有哪些现象?②通过该实验,可以得出什么结论?③完成该实验有哪些注意事项?④实验过程的误差分析等等。
在上述问题中,大多数学生对问题③的理解可能有困难,本人设计了一个简单的学生实验,就很好地将这一难点突破了。
对于问题④的误差分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分析,得出产生误差可能有以下原因:①装置气密性不好;②铜粉不足,没有把氧气耗尽;③没有等到集气瓶冷却就测量;④导气管的体积被忽略不计了,同时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还有一个主要误差是来自于燃烧方式本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空气的成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对探究的问题进行大胆的猜想与假设;能利用简单器材做空气成分的探究性实验;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2、培养学生探究空气成分的问题意识;培养敢于发表自己见解的品质和合作交流的科学态度,喜欢大胆想象。
3、知道空气不是一种单纯的气体,它是由不同气体混合而成的;知道人类的活动离不开空气。
教学准备
1、分组实验材料:三个铁盘(铁盘内有蜡烛、装有适量红水);大、小不同两个塑料瓶;盛水的瓶子。
2、教学课件、实验记录单。
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
猜谜语:今天呀,有个时时刻刻和你相伴相随的朋友,要和你一块儿来上科学课,请你猜猜它是谁?(课件出示)
奇妙奇妙真奇妙,
占据空间摸不着,
无孔不入看不见,
每分每秒都需要。
对了,
它,就是空气。
一、情境导入
师:手拿一个(空)瓶子(朝向全体学生)展示给学生。
问: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手里拿着的瓶子里有什么东西吗?
瓶子里有空气。
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这节课我们共同探究空气的成分。
出示课件。
板书:空气的成分。
二、探究活动
(一)探究空气中有支持燃烧的气体
1、猜想
师:同学们大胆地猜一猜,空气是一种单纯的气体吗?
生:是或不是。
师:赞成不是的同学请举手。
用什么方法验证你的猜想是否正确呢?
生:用实验来验证。
师:同学们个个都是小科学家,实验证明一切,验证空气是否是一种单纯的气体,咱们今天就来做个燃烧实验。
师:同学们,观察一下我们桌子上有哪些器材?那位同学介绍一下?
生说:有三个铁盘,盘内有蜡烛,红水。
有两个大小不同的两个塑料瓶。
有带铁丝的蜡烛。
有点火枪。
师介绍的真全。
2、为了做好实验,同学们阅读一下温馨提示。
课件出示试验方法:
①、小组长用点火枪分别点燃三支蜡烛。
②、等蜡烛完全燃烧,小组长同时把大塑料瓶罩在3号蜡烛上,把小塑料瓶罩在2号蜡烛上。
手不要松开,等蜡烛熄灭后再松手。
③、认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员填写完整记录表。
④、瓶子罩住蜡烛后不要往外拿,后面还要用它做实验。
课件出示:
①、实验器材要轻拿轻放,打火点燃蜡烛时要小心,注意安全。
②、注意实验卫生,不要把水溅出来,实验完成后整理好实验器材。
③、做实验时小组合作,要保持安静。
教师边讲边演示强调。
教师演示使用打火枪和同时罩。
3、学生分小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实验情况和填写实验记录表。
哪个小组的代表把你们小组的观察情况向大家汇报一下。
学生汇报实验记录中的内容,展示实验记录表。
师生共同归纳实验结论:燃烧用去瓶内一部分的空气。
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空气中有支持燃烧的气体。
(贴板书氧气 21%)
(二)探究剩余的气体是否支持燃烧
师:我们还发现,蜡烛熄灭后,2号瓶和3号瓶内还有空气。
请同学们猜想一下,瓶内剩余的的空气还能继续支持燃烧吗?
师:用什么方法来验证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呢?
生:继续做实验。
师:对,实验是验证的最好方法。
课件出示:教师强调实验方法和温馨提示。
实验方法:
①、副组长点燃铁丝上的蜡烛,准备好
②、小组长扶住瓶身,拧开瓶盖。
③、副组长迅速将铁丝上燃着的蜡烛插入3号瓶中。
④、小组成员观察蜡烛还能继续燃烧吗?
温馨提示:
①、配合要紧密。
②、动作要迅速。
③、观察要仔细。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实验,与学生交流实验观察到的现象。
找同学汇报观察到的现象。
通过实验,我们知道空气中还有不支持燃烧的气体。
贴板书氮气 78%。
教师归纳:空气不是一种单纯的气体。
课件出示资料。
学生阅读,知道空气的成分有氧气,氮气和二氧化碳、水蒸气等。
三、应用——人类的活动离不开空气
师:同学们,我们通过前面的学习,知道了空气的成分。
那么空气和我们有什么关系呢?
观察图片自我体验。
学生谈感受,总结人类的活动离不开空气。
师: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氧气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下面我们就通过一段视频来认识一下氧气的应用。
四、我的收获
师:通过本科的学习了我们知道了哪些知识呢?那位同学愿意介绍一下你的收获?
学生谈收获。
教师总结学习内容。
五、拓展延伸
我们认识了氧气的用途,空气中还有其他的成分,课下大家了解一下二氧化碳是什么样的?了解一下二氧化碳的用途吧。
板书设计
空气的成分
实验记录表:用你喜欢的符号在图上标出实验时有变化的地方。
3号 2号 1号
我们的发现:
1号蜡烛,是因为。
2号蜡烛,瓶内的水,瓶内的空气,说明了。
3号蜡烛,瓶内的水,瓶内的空气,说明了。
我们还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