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政初期的货币危机和废两改元政策初探(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民政府初期的货币危机与“废两改元”政策初探

【内容摘要】1933年,随着西方国家相继放弃金本位和美国在国际上的大量购银,长期处于“两”“元”并存局面的中国出现了严重的货币危机。为了应对危机、发展经济和巩固政权,国民政府终于实施了由来已久的“废两改元”政策。虽然步履维艰,但“废两改元”最终完成了中国币制的统一,确立了银行业在中国金融体系中的主体地位,同时也促进了工商业的极大发展。

【关键词】货币危机废两改元币制统一

从1931年末到1933年,随着西方工业国家以及印度相继放弃金本位,并实行一系列购银政策后,国际白银的价格持续上升。这对于银本位的中国来说,无疑是一个致命的打击。它不仅导致了中国币值的升值和汇率的上涨,而且由于国外商品和资本严重冲击了国内市场,使得中国国内的资本大量外逃、外资和侨汇减少、国内金融环境急剧恶化。

为了应对日益严重的货币危机,1933年南京国民政府下令“废两改元”。作为国民政府在财政金融方面采取的第一个重大举措,“废两改元”不仅是中国货币史上的一件大事,而且也是近代中国金融、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它的推行,不仅极大地改善了中国通货市场的紊乱状态,而且也在技术上为1935年国民政府的币制改革做了准备。但是,目前学术界对此尚缺乏必要的研究。本文拟在大量原始资料的基础上,对1933年国民政府的“废两改革”进行梳理,并对其影响进行初步探讨。

(一) “废两改元”的准备

我国用银铸币的历史由来已久,早在春秋中晚期和战国早期,我国已开始用银铸币。但因为没有固定的总量和成色,所以一直以秤重评色计价,“两”一直是计数基本单位。明朝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逐步发展,重量、成色均有一定标准,且按枚计数的外国银元如“本洋”1、“鹰洋”2等大量流入中国。由于其市场价格远远超过其本身的实际价值,甚至和中国银两进行不等价交换,致使大批生银流出中国,给中国近代的币制带来了混乱。公元1888年,两广总督张之洞以“裕国用! 保利权”为由,奏准设立广东造币厂开铸机制银元,正面有满汉 (光

1又称“双柱洋”,是1519年西班牙铸造的货币,币面图案中有代表直布罗陀海峡两岸的山岩的两根柱子,每枚重约库平七钱二分,明朝万历年间(1573-1620年)开始流入中国。2又称墨洋,是墨西哥1823年独立后开始铸造的货币。它的币面图案是墨西哥国徽,——一只雄鹰站在仙人掌上啄食着一条蛇。1854年开始流入中国,很快取代了“本洋”的地位,成为中国主要流通货币。

绪元宝) 四字,周围有 (广东省造) 和库平 (七钱二分) 字样,背面中央有蟠龙纹,俗称“龙洋”,每枚含银九成。清政府下令作为法币行使,流通于市场。之后各省纷纷设局仿效,很快流通全国。公元1910年,清政府颁布了《币制则例》, 规定银元为本位币,以元为货币单位。

银元和银两的长期并存,造成了中国币制的极大混乱,也给政府的货币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麻烦,因此,早在清末民初,就出现“两”“元”之争。特别是1914年颁布《国币则例》,明确了银元的“国币”地位之后,国内舆论“废两改元之议,即甚嚣尘上”。因为《国币则例》1 虽然在形式上统一了中国的货币,[1]但是沿用数百年的银两制度依然存在,银两银元并行的流通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从清末到国民党上台前期,中国仅在偿还外债中,因两、元混杂折合成金镑就蒙受巨额损失。因此,这种两元并用的双重货币制度,严重影响国内财政金融的运行和国内外贸易的结算,阻碍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国内民众强烈要求政府“废两改元”,统一币制。

1917年,上海商界人士苏筠尚、张知笙等便明确指出过“两”“元”并用的七点弊端,主张贸易往来改用银元。[2]1918年上海银行公会成立后,尤其是1919年上海取消“鹰洋”行市之后,银行业人士和一些经济学金融学者在上海银行公会机关刊物《银行周报》上发表文章,主张实施“废两改元”,并开始筹建上海造币厂,为“废两改元”做准备。但由于北洋政府的腐败、钱庄业的反对以及上海造币厂筹建的失败,“废两改革”根本无法实行。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浙江省政府委员马寅初再次提出了《统一国币应先实行废两用元案》。应该说,马寅初的提案恰逢其时,因为此时的国民政府正在竭尽全力垄断全国的金融,而统一货币发行权是非常关键且无法回避的问题,因此,该法案于1928年4月27日被国民政府第58次会议正式通过。这表明了国民政府对“废两改元”的重视,也意味着屡议屡废、拖延了近20年的“废两改元”有望得以解决。

为了统一币制,南京国民政府在1928年召开全国经济与财政会议,决定把“废两改元”作为统一货币、解决本位制度的“第一步骤”,并拟定了10点实施意见,决定在半年内为此上海造币厂的建设,在开工鼓铸新银元后,于1929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废两改元”[3]。但是,由于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该项改革计划未能如期实施。

1929年2月,国民政府邀请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美国财政专家甘末尔等来华为中国设计币制改革方案,并组成“中国财政设计委员会”,[4]研究涉及中国币制为解决中国经济所面临的困境。经过九个月的考察研究,甘末尔于同年

11914年,北洋政府铸造有袁世凯头像的银币,又称“袁头币”或“大头”,由于成色低于旧银元,很快流通全国。

11月向财政部提交了《中国逐渐采行金本位币制法草案》,该草案于1930年3月由财政部长宋子文公布。

甘末尔在草案中建议中国实行金本位货币体制方案,即“该项计划仅把银币视为象征,仅在某些时候作为标准,而以黄金作为通用的交换标准。”[5]但该草案公布后立即引起国内农、工、商业和金融业的强烈反对。因为中国是银本位国家,白银是国内使用已久的主要通货,再加上我国黄金储备有限,国民政府根本无法在短期内以黄金为通货取代白银货币,因此,甘末尔的金本位计划在中国这个负债累累的用银大国根本无法实现。尽管如此,国民政府仍以此草案为提案,在1931年请美国费城造币厂订制金本位货币的模型,并于1932年由新竣工的上海中央造币厂试铸金币。但是国际银价的持续下跌,以及中国无法在短时期内发行大量金币,“甘末尔计划”最终因无法实施而不了了之。

(二)“废两改元”的实施

“甘末尔计划”失败后,为了整顿混乱的货币现状,1932年7月7日,财政部长宋子文来到在上海,在其宅第召集了银、钱业代表会议。在会上,宋子文明确表示“废两改元”、势在必行,并确定了“废两改元”的三点原则:1、废除银两制度,完全采用银元制度,以统一币制;2、完全采用银元制度后,旧铸银元可照旧使用;3、俟政府决定每元法价后,再行详细研究新币币值。[6]这些原则的确定,实际上迈出了“废两改元”的第一步。

但是,由于银两制和银元制并存是钱庄业维持其传统优势和特权的重要原因,因此国民政府“废两改元”的设想遭到了上海钱庄业的坚决抵制。虽然在政府的压力下,上海钱庄业在原则上表示同意“废两改元”,但却一再强调银元制也存在种种弊端,而银两制又是中国多年的习惯,一旦废除,可能会影响商业的前途和债权债务关系的平稳过渡。因此,他们主张在实行“废两改元”之前,政府必须先做好充分的准备,如:政治清明、切实整顿软硬币、取消治外法权及外商银行发现纸币的特别权益、统一造币制度、统一发行等[7],否则“若于仓猝之间,突然宣布废两改元,将见市面立起纷扰,各业争事投机,物价失序,金融紊乱,是利未见而害即呈,效未显而弊已著”;[8]为此,上海钱庄业大力呼吁“社会舆论,主持公道”。[9]

为了消除钱庄的抵触情绪,国民政府财政部钱币司司长徐堪专门到上海,就“废两改元”的具体内容与上海银钱界进一步磋商。7月22日,宋子文再次来到上海,进一步确定了实施“废两改元”须解决的三个问题:1、新银币重量、成色及法价;2。尚在有效期之银两契约,其于银币折合之比率,如何规定;3。应采用何种方法可使社会一般人对于此项变更了解而信任。此外,还决定成立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