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期](黄萧养)成功失败谁人评说 英雄枭雄终归寂寞
红色经典诗词十首
红色经典诗词十首1. 《就义诗》夏明翰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2. 《就义诗》杨超满天风雪满天愁,革命何须怕断头?留得子胥豪气在,三年归报楚王仇。
3. 《赠友人》朱德华北收复了赖群雄,勇敢的丧门如风如云。
自信挥戈能退日,河山依旧战旗红。
4. 《狱中诗》恽代英徜徉江湖追忆往事,老人生老病死各有不同。
已摈忧患寻常事,留得豪情作楚囚。
5. 《绝笔诗》周文雍头可断,肢可折,革命精神不可灭。
壮士头颅为党落,好汉身躯为群裂6. 《题西乡南洲游猎图》陈独秀勤王革命皆迹,有违吾心。
直尺不遗身后恨,枉寻徒屈自由身。
驶进荆棘丛,环顾墨菲的羊群。
男子立身唯一剑,不知事败与功成。
7. 《七律》秋瑾漫云女子不英雄,万里乘风独向东!诗思一帆海空阔,梦魂三岛月玲珑。
青铜骆驼已陷入悲伤回首,汗马终于失败。
如许伤心家国恨,那堪客里度春风。
8. 《吊鉴湖秋女士》柳亚子黄金意气铁肝肠,革命运中最擅场。
天地因缘而悲,中原在平阳行军。
飘零锦瑟无家别,慷慨欧刀有国殇。
一笑人间痴女子,如君端不愧娲皇。
9. 《无题》孙中山半个东南三楚雄,刘郎死了,称霸地图。
尚余遗孽艰难甚,谁与斯人慷慨同。
陷在秋风悲马中,中国的夕阳在哭,在哀。
什么时候喝黄龙酒,喝一口河水?10. 《囚歌》叶挺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一个声音高叫着:爬出来吧,给你自由!我渴望自由,但我深深的知道,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我希望有一天,这地下的烈火将我比同这活棺材烧掉。
J458编辑推荐安意如诗词经典1.我看不透你所有的虚伪,只摸得到你稍纵即逝的真诚。
2.命运伸出手,我们无能为力。
有些爱要用一生去忘记,恨会模糊时间。
3、一错身,错一生你不会看见我为你落下泪来。
4.爱一个人,如果你没有勇气去问,就像一只没有翅膀的蝴蝶,你无法飞过大海。
5、世事,有时看起来残酷,翻转过来想,也是一种慈悲。
6.原来,要等到风尘尽了香花,才能看到最后一轮明月和满月。
三国志通俗演义结尾赞诗的赏析
三国志通俗演义结尾赞诗的赏析高祖提剑入咸阳,炎炎红日升扶桑。
光武龙兴成大统,金乌飞上天中央。
哀哉献帝绍海宇,红轮西坠咸池傍。
何进无谋中贵乱,凉州董卓居朝堂。
王允定计诛逆党,李傕郭汜兴刀枪。
四方盗贼如蚁聚,六合奸雄皆鹰扬。
孙坚孙策起江左,袁绍袁术兴河梁。
刘焉父子据巴蜀,刘表军旅屯荆襄。
张邈张鲁霸南郑,马腾韩遂守西凉。
陶谦张绣公孙瓒,各逞雄才占一方。
曹操专权居相府,牢笼英俊用文武。
威挟天子令诸侯,总领貔貅镇中土。
楼桑玄德本皇孙,义结关张愿扶主。
东西奔走恨无家,将寡兵微作羁旅。
南阳三顾情何深,卧龙一见分寰宇。
先取荆州后取川,霸业王图在天府。
呜呼三载逝升遐,白帝托孤堪痛楚。
孔明六出祁山前,愿以只手将天补。
何期历数到此终,长星半夜落山坞。
姜维独凭气力高,九伐中原空劬劳。
锺会邓艾分兵进,汉室江山尽属曹。
丕睿芳髦才及奂,司马又将天下交。
受禅台前云雾起,石头城下无波涛。
陈留归命与安乐,王侯公爵从根苗。
纷纷世事无穷尽,天数茫茫不可逃。
鼎足三分已成梦,后人凭吊空牢骚。
鉴赏:刘邦斩蛇起义,气势如日初升。
东汉光武帝刘秀中兴汉室,如日中天。
可惜到汉献帝时,汉朝国运日衰,如同夕阳西沉。
朝廷内部有何进做乱,后来又招来董卓霸占朝廷。
王允定连环计,杀董卓,四方义师大起。
所谓义师鱼龙混杂,天下的奸雄们趁机起事。
孙坚孙策在江左起兵,袁氏兄弟兴起于河梁地区。
刘焉父子占据巴蜀,刘表屯兵于荆襄九郡。
张燕张鲁霸占南郑,马腾进遂据守西凉。
陶谦、张乡、公孙瓒也成了割据一方的诸候。
曹操则居于中央,统领才俊。
施行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策,统领雄师镇守中原。
居于楼桑的刘玄德是汉室宗亲,与关、张二人义结金兰。
本来没有根据地,无兵少将,寄人篱下。
后来在南阳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诸葛亮为他谋划天下先夺取荆州,后夺取四川,以天府之国为根据地,终于称王。
可惜三年后刘备死了,在白帝城托孤。
诸葛亮六出祁山,希望凭借自己的力量夺得天下。
可惜他的命也不久,上天已有先兆,也去世了。
《南安军、别云间、骊山怀古、咏喇叭》理解性默写及答案【部编版九下期末】
部编版九下期末课外古诗词理解性默写及答案期末课外古诗词诵读一、南安军/文天祥二、别云间/夏完淳三、山坡羊•骊山怀古/张养浩四、朝天子•咏喇叭/王磐一、《南安军》文天祥【原诗】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
出岭同谁出?归乡如此归!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饥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译文】由南往北走过大庾岭口,一路风雨打湿衣裳。
想到去南岭时有哪些同伴,回到家乡却身为俘囚。
祖国的河山千年万世永存,城郭只是暂时落入敌手。
绝食而死是我真正的意愿,梦中也学夷齐,吃野菜充饥等死。
【主题思想】表达诗人对民族危亡的深沉的忧患,以及他视死如归,坚贞不屈, 大义凛然的民族气节。
【习题】理解性默写:1、文天祥《南安军》中表示了誓不投降的决心的诗句是: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2、文天祥《南安军》中运用对比手法,突出诗人对恢复大宋江山的信念和对元人的蔑视的诗句是: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3、《南安军》化用了杜甫“国破山河在”的诗句,且蕴蓄着极深厚的爱国自信心的诗句是: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二、《别云间》夏完淳【原诗】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译文】三年为抗清兵辗转飘零,今天兵败被俘成为阶下囚。
山河破碎,感伤的泪水流不断,国土沦丧,谁还能说天地宽?已经知道生命即将走到尽头,想到永别故乡实在心犯难。
等到我魂魄归来的那一天,定要在空中看后继者的队伍抵抗清军。
【主题思想】这首诀别故乡之作,表达的不是对生命苦短的感叹,而是对山河沦丧的极度悲愤,对家乡亲人的无限依恋和对抗清斗争的坚定信念。
【习题】理解性默写:1、《别云间》写作者几年来的生活遭遇,表达无限哀怨而又无可奈何心情的两句空际看。
3、《别云间》中作者坦露对故乡、亲人的依恋不舍之情的诗句是: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4、夏完淳的《别云间》中,抒发诗人壮志难酬的悲愤情感的诗句是: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
三、《山坡羊•骊山怀古》张养浩【原曲】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年奢侈今何处?只见草萧疏,水萦纡,至今遗情迷烟树。
有关自嘲的诗句
有关自嘲的诗句《自嘲》作者:鲁迅(近代)诗文: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戏题》作者:陆游(宋)诗文:莫笑畸翁迫耄期,从来不许俗人知。
系船惯听巴东雨,画策曾从渭北师。
袖剑客同楼上醉,烂柯人看洞中棋。
如今更欲沧溟去,鲸浪浮天信所之。
《解嘲》作者:范成大(宋)诗文:我生学语即耽书,万卷纵横眼欲枯。
莫道终身作鱼蠹,尔来书外有工夫。
《自嘲》作者:汪精卫(近代)诗文:心宇将灭万事休,天涯无处不怨尤。
纵有先辈尝炎凉,谅无后人续春秋。
《自嘲》作者:苏轼(宋)诗文: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杂感》作者:黄景仁(清)诗文:仙佛茫茫两未成,只知独夜不平鸣。
风蓬飘尽悲歌气,泥絮沾来薄幸名。
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
莫因诗卷愁成谶,春鸟秋虫自作声。
《病起书怀》作者:陆游(宋)诗文: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
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1. ◦ ◦2. ◦ ◦3. ◦ ◦4. ◦ ◦5. ◦ ◦6. ◦ ◦7. ◦ ◦《贫病戏书》作者:陆游(宋)诗文:得米还忧无束薪,今年真欲甑生尘。
椎奴跣婢皆辞去,始觉卢仝未苦贫。
《遣兴》作者:袁枚(清)诗文:爱好由来落笔难,一诗千改始心安。
阿婆还似初笄女,头未梳成不许看。
《自嘲》作者:郑燮(清)诗文:卖画钱来付酒家,身如闲云野鹤。
闲云野鹤一身轻,何似人间走一程。
8. ◦ ◦ 9. ◦ ◦ 10. ◦ ◦。
高三语文阅读材料:《官场诗客之民族英雄的赞歌》素材
民族英雄的赞歌“生死无愧辞,大义照颜色”。
吴伟业在《临江参军》中,以满蘸激情的笔触塑造了两位抗清的英雄形象——杨廷麟和卢象昇,对他们激昂的爱国精神和高尚节操加以热情的讴歌,令人难忘。
作者在《梅村诗话》中说:“余与机部(杨廷麟字伯祥,又字机部,临江清江人)相知最深,于其为参军周旋最久,故于诗最真,论其事最当,即谓之诗史,可勿愧。
”可见作者创作这首诗态度相当严肃、认真。
明崇祯十一年(1638),清兵骚扰宣府羊房堡一带,北京受到严重威胁,朝廷大为震惊。
“战”,还是“和”,朝廷里主战主和两派矛盾激化。
主和派以兵部尚书杨嗣昌为首,主战派中有杨廷麟和卢象昇。
杨廷麟,崇祯四年进士,授编修。
为人刚正不阿,曾上疏劾杨嗣昌,指责他“无御侮之才,谋之不臧,以国为戏”(见《明史》本传)。
总督卢象昇也极力主战,《明史·卢象昇传》载:“当是时(指崇祯十一年),嗣昌、起潜主和议,象昇闻之顿足叹曰:‘余受国恩,恨不得死所,有如万分一不幸,宁捐躯断腹耳。
’及都,帝召对,问方略。
对曰:‘臣主战。
’帝变色,良久曰:‘抚乃外廷议耳,其出与嗣昌、起潜议。
’出与议,不合。
”其实崇祯帝很明显倾向主和,只是不便明说而已。
因此朝政大权实落在主和派手中。
崇祯十二年,明军在河北巨鹿附近的贾庄与清兵交战。
在贾庄战役中,杨嗣昌等人伺机进行报复。
杨廷麟本是一介书生,杨嗣昌却“诡荐廷麟知兵,帝改廷麟兵部职方主事,赞画象昇军。
”(《明史·杨廷麟传》)“君拜极言疏,夜半片纸出。
赞画枢曹郎,迁官得左秩”,指的就是这件事。
让一位翰林院编修去赞画军事,有点欲置人于死地而后快的味道。
同时,杨嗣昌又有意断绝卢象昇部的粮饷,《卢象昇传》云:“(嗣昌)命大学士刘宇亮辅臣督师,巡抚张其平闭闉绝粮。
”并一再抽调卢象昇的部下,以致最后决战时,“亲军唯数百”。
因此贾庄战役的失败是不可避免的。
而贾庄战役的惨败,又促使明王朝向灭亡的道路上迈前了一步。
这首诗以《临江参军》为题,主人公当是杨廷麟无疑,但诗中却以相当的篇幅刻画卢象昇,他与杨廷麟一样,耿耿丹心,铮铮铁骨,临危不惧,视死如归。
关于天下家国的古诗
关于天下家国的古诗1.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
——罗隐《西施》2.如许伤心家国恨,那堪客里度春风。
——秋瑾《日人石井君索和即用原韵》3.中兴当时颂大唐,大唐家国天为昌。
——杨万里《浯溪摩崖怀古》4.家国邅迍極,君臣际会稀。
——邵雍《观棋大吟》5.家国兴亡都不管,满城争看放风筝。
——陈独秀《金粉泪(56首)·要人玩耍新生活》6.姹女不知家国恨,更弹汉曲入胡琴。
——梁启超《澳亚归舟杂兴》7.尊前岂解愁家国,辇下唯能忆弟兄。
——杜牧《冬至日遇京使发寄舍弟》8.君臣一殽膳,家国共残杀。
——皮日休《三羞诗三首》9.岂若公今日,身安家国肥。
——白居易《裴侍中晋公以集贤林亭即事诗三十六韵见赠…以伸酬献》10.勉哉戒徒驭,家国迟子荣。
——韩愈《燕河南府秀才得生字》11.家国共沦亡,精魂空在斯。
——高适《题尉迟将军新庙》12.彼此亡家国,东西役梦魂。
——齐己《寄唐洙处士》13.家国兴亡身独存,玉容还受楚王恩。
——汪遵《息国》14.不忧家国任奸臣,骨肉翻为蓦路人。
——汪遵《望思台》15.缟素酬家国,戈船决死生!——夏完淳《即事》16.似鹤如云一个身,不忧家国不忧贫。
——郑遨《偶题》17.夏后客堂黄叶多,又怀家国起悲歌。
——周贺《送郭秀才归金陵》18.老不预人家国事,自撑一叶向深湾。
——刘克庄《又即事四首·霜髭撚断雪肩寒》19.渠亦若与人家国,输与兴公赋遂初。
——刘克庄《饮良翁宫教新第二首·拂袖归来计未疏》20.溪不预人家国事,可能一例受愚名。
——刘克庄《愚溪二首·青云失脚谪零陵》21.似鹤如云一个身,不忧家国不忧贫。
——杜光庭《偶题》22.帝祉之受,施及家国。
——《宝祐二年皇子冠二十首·冠醮之平》23.寿名兼美,家国咸喜。
——《淳熙十二年加上太上皇帝太上皇后尊号十一首·我尊我亲》24.时人多是轻先见,不独田家国亦然。
——周昙《春秋战国门再吟·曲突徙薪不谓贤》25.厚德未闻闻厚色,不亡家国幸亡身。
陈维崧《醉落魄咏鹰》阅读练习及答案
陈维崧《醉落魄咏鹰》阅读练习及答案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7分)醉落魄咏鹰清·陈维崧寒山几堵①,风低削碎中原路②。
秋空一碧无今古。
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
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③。
人间多少闲狐兔。
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
【注释】①陈维崧(1625~1682)清代词人、骈文作家。
字其年,号迦陵。
出生于讲究气节的文学世家,少时作文敏捷,词采瑰玮。
明亡(1644)时,陈维崧才20岁。
入清后虽补为诸生,但长期未曾得到官职,身世飘零,游食四方。
②堵:座。
③削碎中原路:形容鹰掠地飞过。
④轩举:意气飞扬。
(1)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塑造鹰的形象?请作简要分析。
(3分)(2)结合下片的句子,分析词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答案:12、(1)主要运用了衬托的手法。
借壁立的寒山、空旷的大地、澄碧的秋空衬托鹰勇猛无畏、志存高远(勇猛、矫健也可)的形象。
(把“衬托”答成“烘托”也算对)(手法1分,分析2分)(2)“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表达了猛气犹存、老当益壮的情怀。
“人间多少闲狐兔。
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表达了期待施展抱负、建功立业的志向。
(每点2分)【注释参考】【鉴赏】《醉落魄咏鹰》这首词题为《咏鹰》,可见鹰为陈维崧在词中所吟咏的形象。
《醉落魄咏鹰》这首词上片没有全部直接写鹰,而是写寒山、大地、秋空,为鹰的活动提供了特定的场所。
显然陈维崧在这里用了衬托的手法,以壁立的寒山、空旷的大地、澄碧的秋空衬托鹰勇猛无畏、志存高远的形象。
“人间多少闲狐兔。
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表达了期待施展抱负、建功立业的志向。
词借咏鹰抒壮怀,言其欲像雄鹰搏击狐兔一样,消除恶人、小人,声色俱厉;可见陈维崧在郁闷中迸发之愤慨。
该词大概作于陈维崧旅寓河南期间。
首句“寒山几堵”写出山高,“风低”句写鹰在广阔平原上迅疾低飞。
“削碎”犹“划破”。
“秋空”句写出天的空旷、澄碧,“醉袒”句,写出酒醉想起鹰逐兽的地方。
初中初三中考作文范文-落魄的“枭雄”.天津市第五十四中初三六班
落魄的“枭雄”天津市第五十四中初三六班王满鑫枭雄也会是精神上的英雄—题记古往今来,有多少英雄为江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他们不惜一切代价,打下江山,为了什么?为了让众人崇敬么,为了流芳百世么,为了后宫三千佳丽么?不!他们为了提升自我人生价值,为了天下的统一与安定而奋斗。
最后,谁才是赢家,登上龙座的天子吗?“枭雄”的出现如神话般的他,是战神,他的出现,一鸣惊人,他无畏无惧,不愧于“武王”之称。
汉末黄巾时,一位不竭之人显露头角。
开创了一段令人难忘的阶段。
伟大的“枭雄”公元200年10月,他在官渡之战以少胜多战胜敌人,又以“十面埋伏”之计再次攻退敌人,他又构筑了整个魏国基础,在公元207年统一了中原地区,完成了他道路的第一步。
因为他,三国鼎立,他又被神圣的成为魏王,获得了“参拜不名,剑履上殿”的至高权利,他为了全国能尽快统一,在北方广泛屯田,恢复丞相制度,废三公,虽然在赤壁之战撤军,但他并未放弃自己的理想,仍奋斗不停壮士暮年,壮心不已他虽迈入晚年,但他的豪迈气概不减半分,他不想自己称帝,只为安定国家,说出“苟天命在孤,孤为周文王矣”,他的血性与张狂,他“挟天子以令诸侯”,一生活在战斗中,他不卑不亢,英勇作战,为自己的理想奉上自己的一生。
“枭雄”的成败他善于根据地形与军队谋事,他精于兵法。
作为一代枭雄,他精通音律,善作诗歌,体谅人民疾苦。
他的精神,理想伟大而神圣,他不惜战败,因为他懂得失败乃成功之母,坚信自己的理想会实现,只要坚持不懈,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即使失败,但自己努力过,不会后悔。
天上地下唯我独尊点评:文章语言简洁准确而有气势,结构清晰,在对人物的介绍出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升华文章的主题。
每段的小标题使读者眼前一亮,同时能够引起下文,让读者更好的了解文章。
指导教师:陈爽。
拟古 其八 鲍照 译注
拟古其八鲍照译注
拟古(一)其八鲍照
穿白袍,步紫绮,月华明照花院香。
吹笛声,幽深意,徘徊独醉放胸藏。
碧云卷,微风透,轻捧琴书何事悲?
举杯酒,开口歌,心灵飞翔不受羁缚。
烟花照,灯火绕,独坐河桥夜未晓。
盈步翻,啼鸟咬,金陵风景尽入眼。
青山叠,碧水荡,寂寞思绪如潮涌。
自问我,何处是,古人留下的遗世独立?
落花时,笑靥荡,凝望苍茫天地间。
英雄气,娇俊颜,行走江湖天下看。
虎豹跃,龙蛇腾,壮志豪情任锋芒。
文采频,歌声长,留诗传世傲世侠士。
(译注:该古风诗以鲍照为主题,展现了他风姿出众,才华横溢的形象。
诗人通过描绘鲍照独自行走于江湖的场景,以及他坚毅的志向和豪情壮志,表达了对古代豪杰的敬仰和对英勇战士的赞美。
)。
九年级语文诗词曲鉴赏《南安军》含答案
九年级语文诗词曲鉴赏《南安军》含答案南安军①文天祥梅花②南北路,风雨湿征衣。
出岭同谁出?归乡如不归!(一作“如此归”)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饥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③。
【注释】①诗人被俘押解北上,途经家乡江西南安军,曾绝食。
①梅花,指梅岭即大庾岭。
①商亡,伯夷、叔齐不食周粟,逃进首阳山,采薇充饥,最后饿死。
48.下面对本诗的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二两句写行程中的地点和景色,借“风雨”“征衣”等意象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沉重。
B.“归乡如不归”是说这次的北行,本来可以回到故乡庐陵,但身系拘囚,不能自由,虽经故乡而犹如不归。
C.诗中用伯夷、叔齐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对南宋统治者的失望,渴望能避世隐居的心理。
D.整首诗逐层递进,声情激荡,于质朴之中见深厚之性情,可以说是用血和泪写成的作品。
49.第三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案】48.C49.宋朝的山河将存在万古千秋,城郭却暂时落入敌手。
此联运用了对比(借景抒情)的手法,将祖国山河依旧与城郭已面目全非进行对比,突出了诗人的亡国之痛;“千古”与“一时”也形成了对比,意思是“宋朝的山河将存在万古千秋,城郭却暂时落入敌手”,突出诗人对恢复大宋江山的信念和对元人的蔑视。
【解析】48.本题考查诗句赏析。
(1)饥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饿死于乡是我的愿望,梦里采薇在首阳山头。
(2)赏析。
最后两句表明自己的态度:决心饿死殉国。
他出之以言,继之以行,于是开始绝食,意欲死在家乡。
而在绝食第五天时,即已行过庐陵,没有能死在家乡。
又过了三天,在监护人的强迫下,只好开始进食。
诗中用伯夷、叔齐指责周武王代商为“以暴易暴”,因而隐居首阳山,不食周粟,采薇而食,以至饿死的故事(见《史记·伯夷列传》),这里是指责元朝统治者,表示了绝不投降的决心。
“饿死真吾志”,说得斩钉截铁,大义凛然,而且有实际行动,不是徒托空言,感人肺腑。
故“诗中用伯夷、叔齐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对南宋统治者的失望,渴望能避世隐居的心理”错误,C错误,选C。
金戈铁马终遭贬谪一位英雄诗人却写了最美田园诗
金戈铁马终遭贬谪一位英雄诗人却写了最美田园诗中国诗歌史上的大家,他们的才华往往像多棱的钻石一样面面生辉:除了善于表现重大的题材,还能成功地抒写多种多样的题材;除了驾驭得最为得心应手的体裁,还能驱遣其他多种形式;除了有鲜明突出的艺术个性,还有不拘一格的风格。
小家的作品虽然也有可观,但大都比较单一与单调;大家的作品除了有他们自己的“主旋律”之外,同时也呈现出丰富多样而富于变化的特征。
当代台湾名诗人余光中曾戏称自己是“艺术的多妻主义者”,南宋词坛的领军人物辛弃疾更是一派大家气象。
辛弃疾,原字坦夫,改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居士。
他出生时山东沦陷已十有三年,父亲早亡,在祖父辛赞的教育和影响之下,他二十一岁即参加耿京的抗金义军,曾率领五十骑闯入济州(今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五万人众的金营,生缚叛徒张安国于马上,并策反上万士兵渡淮水与长江而归南宋。
辛弃疾首先是一位英雄,其次才是一位诗人。
作为具栋梁之才能挽大厦之将倾的杰出军事家与政治家,在昏君与奸臣当道的南宋,他不是位沉下僚,就是投闲置散,始终英雄无用武之地,于是,他只能将自己的热血与心潮,寄托于文战的词场而不是武战的沙场。
他的词,不是一般文人的舞文弄墨,而是一代志士的热血燃烧,不是一般作者的闲情逸致,而是国士心潮澎湃的壮曲,烈士回天无力的悲歌。
辛弃疾现存词六百二十九首,全部都是他“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鹧鸪天·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南渡归宋之后的作品。
他二十三岁南归以前应有词作,但竟未有一首存世,真是令人不胜遗憾而临风怀想。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英雄词人继承了苏东坡清雄高朗的词风,在南宋词坛高扬的是“豪放派”的大纛。
他早期的作品《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就说“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人到中年,他在《满江红·江行,简杨济翁、周显先》中,又感叹“英雄事,曹刘敌。
被西风吹尽,了无陈迹”。
他真牛,可惜被毁了!
他真牛,可惜被毁了!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后商周;五霸七雄闹春秋,顷刻兴亡过手!青史几行名姓,北邙无数荒丘;前人田地后人收,说甚龙争虎斗!这篇德云社剧场惯用的开场白,原创者是明朝学霸杨慎。
他创作这篇词的时间,距今已逾五百年。
但你听起来,毫无违和感。
除此之外,很多现代人耳熟能详的金句,都是出自他的笔下:荣华富贵转头空,恰似南柯一梦、万般回首化尘埃,只有青山不改。
不一而足。
最具知名度的,当属94版《三国演义》的片首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源自杨慎的《廿一史弹词》,其间涵盖了二十一个王朝的评词,杨慎也因此被誉为“后世弹词之祖”。
字里行间,历史的硝烟,个人的荣辱,穿越千年后都化作平淡无奇的日常,大气磅礴中蕴藏着莫可名状的慷慨悲壮,雄浑豁达下隐含着怀才不遇的喟叹无奈,无不流溢出参透人生的超脱。
有了文字的载体,人类的悲欢离合,是相通的。
就像五百年前的杨慎,你没见过他,可你一定听过他的歌,明白他的心,他的喜怒哀乐。
01总有些成功学家,会不遗余力地给你灌鸡汤:成功的路上并不拥挤,因为坚持的人不多。
可他们并不会告诉你,有些人不用挤,因为他的起点,就足以令无数人拼搏一生。
杨慎,就是这样的人。
1488年十一月初六,杨慎含着金钥匙出生了。
几年后,他用实际行动证明,他继承的,不止是父亲给他的北京户口,还有家族传承了多年的文化基因。
杨慎的祖籍江西庐陵,后来迁居至四川成都。
其祖父杨春早年科举及第,曾任湖广提学佥事。
父亲杨廷和更是学霸中的天花板,12岁乡试中举、19岁殿试及第,随即被授予翰林检讨,给当时的皇太子,后来的明武宗朱厚照做老师,之后一路开挂,在正德、嘉靖年间均出任内阁首辅。
杨慎的叔父杨瑞红,在弘治年间担任兵部侍郎。
杨慎的母亲黄氏,是云南督学黄明善的女儿,知书达理精通诗词。
不难想象,这样的家庭配置,已经秒杀了当时绝大多数家庭。
这个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情,莫过于比你优秀的人,比你更努力。
据说尚在襁褓中的杨慎,每临啼哭时,只要听到母亲诵读《论语》《中庸》,就很快入睡。
《梦李白二首》原诗及赏析
《梦李白》原诗及赏析《梦李白二首》原诗及赏析出自杜甫《梦李白二首》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
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
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
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参考译文天上的浮云终日飞来飘去,远方的游子为何久久不至。
一连三夜都梦见与你相会,情亲意切足见你对我厚谊。
告别时你总显得局促不安,愁苦地诉说来路艰险不易。
你说江湖上风波多么险恶,总是担心船只失事会翻毁。
你出门时还搔着满头白发,好像辜负了平生凌云壮志。
京都中达官贵人冠盖相续,高洁如你却落得这样憔悴。
谁能说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为何你到老反被牵连受罪?你的声名将千秋万代流传,可是生前却这般悲凉孤寂。
赏析《梦李白二首》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组诗作品。
这两首记梦诗是杜甫听到李白流放夜郎后,积思成梦而作。
诗以梦前、梦中、梦后的次序叙写。
第二首写梦中所见李白的形象,抒写对老友悲惨遭遇的同情。
全诗体现了李杜两人形离神合、肝胆相照、互劝互勉、至情交往的友谊。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见浮云而念游子,是诗家比兴常例,李白也有“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送友人》)的诗句。
天上浮云终日飘去飘来,天涯故人却久望不至;所幸李白一往情深,魂魄频频前来探访,使诗人得以聊释愁怀。
“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与上篇“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互相照应,体现着两人形离神合、肝胆相照的情谊。
其实,我见君意也好,君明我忆也好,都是诗人推己及人,抒写自己对故人的一片衷情。
“告归”以下六句选取梦中魂返前的片刻,描述李白的幻影:每当分手的时候,李白总是匆促不安地苦苦诉说:“来一趟好不容易啊,江湖上风波迭起,我真怕会沉船呢!”看他走出门去用手搔着头上白发的背影,分明是在为自己壮志不遂而怅恨。
“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写神态;“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是独白;“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通过动作、外貌揭示心理。
九年级语文《南安军》诗歌赏析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九年级语文《南安军》课文赏析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南安军》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
出岭同谁出?归乡如此归!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1.译文由南往北走过大庾岭口,一路凄风苦雨把征衣湿透。
想到去南岭时有哪些同伴,回到家乡时却落入敌手。
祖国的河山千年万世永存,城郭只是暂时落入敌手。
饿死于乡是我的愿望,梦里也学夷齐采薇在首阳山头。
2.主旨、情感这首诗抒写自己的胸怀,突出诗人对恢复大宋江山的信念和对元人的蔑视,表明自己宁死不屈的态度,表现出强烈的爱国感情,显示出民族正气。
3.请自选角度赏析“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的表达效果。
答:————————————————————————————————————————————————————————————。
4.“归乡如不归”的原因是什么?答:————————————————————————————————————————————————————————————。
5.请自选角度赏析颈联“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的表达效果。
答:————————————————————————————————————————————————————————————。
6. 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尾联“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的表达效果。
答:————————————————————————————————————————————————————————————。
7.下列诗句与“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意思相近的一项是()A.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B.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C.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D.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8.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 “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
”此处写梅花不是实景,而是因梅岭而说到梅花,借以和“风雨”对照,初步显示了行程中心情的沉重。
B. “出岭同谁出?归乡如不归!”两句,上句是说行程的孤单,而用问话的语气写出,显得分外沉痛。
【名师讲题】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节选)》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4-15题。
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节选)李白黄金散尽交不成,白首为儒身被轻。
一谈一笑失颜色,苍蝇贝锦喧谤声。
曾参岂是杀人者?谗言三及慈母惊。
与君论心握君手,荣辱于余亦何有?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王十二是李白的朋友,他曾经写了一首《寒夜独酌有怀》赠给李白,李白这首诗是酬答朋友、抒发己志之作。
B.诗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苍蝇”喻谗人,“贝锦”喻忠言。
小人的谗谤与忠言相互交织,谈笑间令人失色。
C.“与君论心握君手”表现了诗人与王十二深挚的感情,诗人由之前对现实境遇的感慨转为向朋友表达心志。
D.诗歌的最后一句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表明了诗人肯定的态度,增强了诗歌的语势,感情激烈,富有感染力。
15.这首诗蕴含着作者复杂的感情,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6分)参考答案:14.B15.(1)世态炎凉的感慨。
诗人想通过广泛交游来施展自己的才能和抱负,但是“黄金散尽交不成”,尝尽了世态炎凉。
(2)光阴虚度的无奈。
“白首为儒身被轻”抒发了作者年华老去,不得重用,反被轻视,内心充满了壮志难酬的伤感、无奈。
(3)受人排挤的愤懑。
“一谈一笑失颜色,苍蝇贝锦喧谤声”两句写小人毁谤之声非常喧闹,闻之令人心惊。
运用典故,意指谗言可畏。
揭露世间贤愚不分,贤者遭诽谤,小人得志猖狂。
(4)荣辱偕忘的洒脱。
诗人与朋友倾心畅谈,“光荣和耻辱对于我来说又算的什么?”表现了诗人襟怀磊落,洒脱无羁。
名师讲题:14.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
B.“‘贝锦’喻忠言。
小人的谗谤与忠言相互交织”说法错误。
“贝锦”比喻花言巧语,指小人毁谤之声非常喧闹。
这两句诗是说,到处都是世俗小人的谗谤声,谈笑间令人失色。
故选B。
15.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情感的能力。
“黄金散尽交不成,白首为儒身被轻”,散尽了黄金也不得与世人相交,身为儒生一辈子都被世俗社会所轻视。
抒发了世态炎凉的感慨。
“白首为儒身被轻”,年华老去,可是作者壮志未酬,空有一身才华却依然被人轻视,不得重用,抒发了作者虚度光阴的无奈。
《醉落魄_咏鹰》的阅读附答案
《醉落魄·咏鹰》的阅读附答案醉落魄·咏鹰陈维崧寒山几堵①,风低削碎中原路②。
秋空一碧无今古。
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
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③。
人间多少闲狐兔。
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
【注】①堵:座。
②削碎中原路:形容鹰掠地飞过。
③轩举:意气飞扬。
1.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词的上阕咏物而抒怀,即先以粗犷的笔墨刻划了苍鹰的高傲、英武的形象;接着由鹰及人,写到自己对旧事的追忆。
B.下阙的情绪直承上片的气氛,“男儿身手和谁赌”赞叹男儿矫健的身手无人可敌,抒发了一种独孤求败的孤傲感,和对像鹰同样的对手的思念。
C.“秋空一碧无今古”在情形上陡然一转,突然扭转了前两句中略带萧飒和冷厉的的气氛,把一片高朗辽远的景象带入词境。
D.词人善用衬托的笔法,前两句不着一鹰字,但却使咱们分明感觉到鹰在低飞、在盘旋的矫健、刚劲的姿态。
E.“寒山”“秋风”“碧空”为雄鹰翱翔提供了一个广袤、辽远的天地。
“寒”字写出秋山之肃杀。
“低”字写秋风之劲。
“削碎”,是用拟人笔法突显风的猛烈。
2.结合下片的句子,分析表达了词人怎么的思想感情。
(6分)参考答案1.B E(B.“抒发了一种独孤求败的孤傲感,和对像鹰同样的对手的思念。
”错,E.拟人笔法错,应为夸大手法。
)2.①怀才不遇的忧愤。
“男儿身手和谁赌”表达了诗人的牢骚不平, “和谁赌”暗藏了怀瑜握瑾而不见用的悲愤.“偏思汝”又体现无人赏识的落寞。
②老当益壮的豪迈之气。
“老来猛气还轩举”则表达了自己“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决心.③发挥抱负、建功立业的渴想。
“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以“闲狐兔”比喻人间的恶人、小人。
诗人立志像雄鹰搏击狐兔同样,去奸惩恶,还人间以合理。
简析词写于作者流寓河南之时。
全词慷慨悲壮,抒发了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忧愤。
词的上阕咏物而抒怀,即先以粗犷的笔墨刻划了苍鹰的高傲、英武的形象;接着由鹰及人,写到自己对旧事的追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2期](黄萧养)成功失败谁人评说英雄枭雄终归寂寞南方都市报广州沙面公园内的黄萧养塑像,为著名雕塑家尹积昌的作品,题字是关山月的手迹。
一家之言明代中叶频繁的农民起义明朝自英宗正统起就进入它的中期,直至神宗张居正的变法。
这时期社会最明显的一个特点就是皇帝和地主阶级各阶层剧烈的土地兼并和赋役、地租的加重,以及由此引发的频繁的全国范围内的农民爆动。
明代自宣德(公元1426-1435年)以后,“臣僚宴乐,以奢相尚”。
尤其到英宗正统时(公元1436-1449年),土地兼并,宦官专权,政治腐败,财政恐慌等等,愈演愈烈,而农民阶级为争取生活权利的斗争亦越来越猛烈,爆发了大大小小的农民起义,举其大者,则有正统十年(1445年)浙江叶宗留起义,正统十三年(1448年)福建邓茂七起义,正统十三年(1448年)广东黄萧养起义,景泰七年(1456年)广西大藤峡瑶民起义,成化元年(1465年)荆襄“流民”起义,正德三年(1508年)四川刘烈起义,正德五年(1510年)河北刘六、刘七起义,正德六年(1511年)江西抚州王钰五起义。
另外,广东、四川、江西等地也发生了不少小规模的农民起义。
这些起义突出的一点,是发展了农民平均主义思想。
邓茂七起义称“铲平王”。
贵州苗民中富起义,亦称“刬平王”,表达了农民要用武装手段,铲除封建社会会所规定的不平等的剥削关系,尤其是用武力夺取地主阶级和封建国家的土地,更是对封建制度基础的冲击,这也直接促使了张居正为缓和社会矛盾而进行的国家赋税制度的改革。
□陈鸿钧人物辞典黄萧养(1410-1450年)明初广东南海人。
正统十三年(1449年)聚众起义,南海、番禺、香山民众纷起响应。
次年,攻围郡城,队伍扩大到十余万人,有船八百艘。
8月,攻广州,据五羊驿为行殿,称顺天王(一作顺民天王、东阳王),屡败官军。
景泰元年(1450年),为明都督董兴率军俘杀。
明代黄瑜《双槐岁钞》中关于黄萧养的记载。
历史年表明英宗、代宗二朝的农民起义◎1436年(明英宗正统元年)蒙顾等十六峒蛮起事◎1439年(明正统四年)贵州计沙苗起事,松潘“祈命番”起事◎1444年(明正统九年)叶宗留起义◎1446年(明正统十一年)广西瑶起事1448年(明正统十三年)邓茂七起义,广东瑶赵音旺起事◎1449年(明正统十四年)湖广靖州苗起事,金台起事,黄萧养起事,明军与瓦剌土木堡之战,明军保卫北京之战◎1451年(明景泰二年)韦同烈起事,贵州苗民再起事◎1453年(明景泰四年)湖广五开、清浪苗起事◎1454年(明景泰五年)泷水苗起事,草塘苗起事◎1455年(明景泰六年)明镇压湖广苗◎1457年(明英宗天顺元年)王斌起义,浔州蛮起事,广西田州苗起事◎1459年(明天顺三年)两广瑶起事,广东泷水瑶起事,东苗千把猪起事◎1460年(明天顺四年)李添保起义,广西壮族起事◎1461年(明天顺五年)明军镇压城步瑶,山都掌蛮起事◎1462年(明天顺六年)两广瑶起事◎1463年(明天顺七年)洪江苗起事,上杭民起事,广西瑶攻梧州之战,赤溪、湳峒苗起事◎1464年(明天顺八年)四川赵铎起事人物列传揭竿顺应时势得失皆因人心黄萧养领导的农民起义历时10个月,席卷珠江三角洲,震动明朝廷,由星星之火发展成广州地区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自发的农民武装暴动,史称“黄萧养之乱”。
其速度之快,人数之多,规模之大,堪称广州地区之“史无前例”。
因其是个英雄人物,因而被赋予神话色彩,有不少民间传说至今流传。
他的故事在历代的官方史书和私人著述中均被记载,并被收录在1996年陈泽泓编著的《广东历史名人传略》。
越狱起事黄萧养自幼性情倔强,好舞拳弄棒,打抱不平。
因为人豪爽,结识了一批江湖好汉和冲鹤堡的农民兄弟、疍民。
明正统十一年(1446年),珠江三角洲的南海、顺德一带洪水为患,农田失收,但税赋不减,人民生活困苦不堪。
黄萧养遂带头抗粮抗税,痛殴抢占沙田的土霸,结果吃了一场人命官司,被捕入狱。
因逢大赦出狱,他便流落到沿海各贸易集市为贩运私盐商当佣工,参与了武装走私,并结识了许多豪杰。
当时,由于海禁森严,黄萧养以“盗嫌”之名再度入狱,定了死罪。
黄萧养智术过人,并不坐以待毙,他想办法联络在押难友,伺机越狱。
陈泽泓编著的《广东历史名人传略》记述:正统十四年(1449年)春,据说有一天,黄发现“所卧竹床,皮忽青色,渐生竹叶”,同窗“难友”江西商人认为复生之竹为死里逃生之吉兆,并“教以不轨”。
黄以此为机,激励众难友,共谋起事。
三月初八深夜,黄萧养和事先串联好的19位难友利用利斧砍开囚械,打开牢门,狱中170名重囚暴动越狱。
暴动队伍奔至军械局夺取武器,撞开东城门,登上预泊河边的船只,扬帆出海。
两个月后,黄萧养又回乡招兵起义。
5月13日,在赤岗出海口一带将拦截的官兵打败,当场杀死统兵官张百户,转到南海番村,在该村海口召集人马,修造船只训练队伍。
当地老百姓闻风归附,队伍不断扩大,汇集了万余人的队伍,改造了一百多艘战船,集中到西村(现顺德勒流镇富裕乡),加强训练,准备进攻广州。
兵临广州6月中,黄萧养在南海县冲鹤堡横岗二龙山前(今顺德勒流镇龙眼村内)祭旗起义,自号“天威将军”。
义军首先向冲鹤堡进军,镇压了潘姓大户,其他土豪劣绅闻风而逃。
随后攻下桂洲、逢简、大良、马齐、龙江、新涌口、太艮堡(今顺德大良),并以太艮堡为根据地,开仓济民,修筑工事,封锁河道,储备粮草,并乘势发展水师。
当地朝廷虽心生恐惧,却无力能敌。
8月中旬,黄萧养开始执行“拜佛(山)劏羊(城)”的军事行动。
27日,黄萧养亲率300艘战船,从苇涌直插广州,沿途官兵节节败退,起义军声势大振,队伍不断扩大,直抵广州城下。
水军进军南门,陆路则进军西关,形成水陆夹击之势,将广州城围得水泄不通。
广州城内的官军不敢应战,派人向朝廷十万火急告急,紧闭城门死守待援。
明朝都指挥王清奉命由高州统帅200余艘战船和5000军队驰援广州,但船至沙角尾搁浅。
预先设伏在此的义军驾着装载柴、米、油、盐的小艇,扮成“贼船”驶向王清所部,乘其不备,埋伏在柴堆中的义军冲上大船,活捉王清,全歼其军。
广西总兵张安奉命带兵解围,陷于义军数百艘战船的重围之中,张安惊慌之中坠入水中溺毙。
建国称王黄萧养从两次战役中夺得许多军械,义军队伍发展到10万人,拥有战船1000余艘。
同时,派往新会、香山一带的义军协同作战,占领了石岐、新会、东莞等地,军威大振。
这时,明英宗御驾亲征蒙古失利,在土木堡被俘。
朝廷人心惶惶,京师一片混乱。
10月,黄萧养在大良建都,以广州城南五羊驿(今南关清水濠街处)为行宫,建立“大东国”,自封为“顺民天王”,改元“东阳”,分封文武官员100多人。
起义军以河南漱珠岗附近原南汉离宫为指挥所,赶造吕公车、云梯等器械抓紧攻城准备。
广州城中的明朝官吏登城见之,十分震恐,相顾涕泣。
黄萧养义军围攻广州数月之久,其间沙田地区农民也纷纷起义策应,扫清广州外围,解除起义军后顾之忧。
黄萧养随后分兵进攻新会,与新会义军王三联合起来,杀死官军六十余人。
又分兵进攻南海、番禺等县,重点围攻佛山,打算夺取这个盛产“广铁”的重镇,作为兵器物资供应之基地,同时扩大围攻广州的威慑。
珠江决战广州被围三个月之余不解,告急文书纷飞至京师,即位不久的景泰帝大为震惊,除调集广东各地官兵,还命都督同知董兴为左副总兵,调广西“狼兵”(广西溪峒士兵)策应,又调江西、南京各2000军队驰赴广东董兴统帅,还命侍郎孟鉴赞理军务,右佥都御史杨信民巡抚广东。
杨信民一到广东,即派人到义军营中诱降,又将官府疑为“贼”关押者释放出狱。
打开城门,让居民得以进出广州,还刻制散发数万份“押印公据”,声言即使做了强盗拿着公据即可免罪,还可以进城就食。
义军此时粮食不继,不少人动摇,队伍受到分化,“留者不满千人”,“叛萧养者渐多”。
1450年4月11日,起义军与官军在珠江洲头咀水面展开激战。
起义军虽然有人数优势,但装备、素质远远不如官军,并由于围城以达八个多月,又加上分兵出击各地,义军锐气大不如前。
而广西狼兵作战勇敢,双方激战五昼夜,黄萧养始终身先士卒,不避矢石,在作战中被流失射中,落水牺牲。
义军群龙无首,围城之役失败,黄萧养被明军涵首献京。
黄萧养死后,大东国瓦解,义军分两路撤退。
一路有万余人,由黄大牙率领,退守三山、太艮等处,终因孤立无援而在4月23日被攻破营寨。
黄萧养之父黄大纲、侄以及将领33人被俘,俱械送京师,义军被斩溺无数。
另一路由黄公庞率领退至钦州一带,坚持至成化三年(1467年)。
历史影响农民起义风起云涌,统治阶级亡羊补牢黄萧养起义影响深远,在政治统治、文化等方面的影响直至民国时期。
引爆新宁少数民族起义受黄萧养领导的农民起义影响,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激化的新宁少数民族地区也爆发了多次起义。
黄萧养起义的次年2月,新宁县文章都大岭村民黄汝通聚集三千余人乘势而起。
及后又有铁炉坑岑子华、坡头谭保、南坑黄三、那西白大蛮等揭竿而起。
后来,黄三、区蛋家、温积彩等人,成为黄萧养部的重要将领,坚持斗争到景泰九年(1450年)5月黄萧养壮烈牺牲后。
此外,正德十三年,新宁的温边、白石一带被官僚、地主压迫得难以维生的汉族农民集结起义;新宁县的瑶族人民也于正德十四年(1519年)群起反抗,断断续续持续十多年,但都被朝廷血腥镇压。
统治者反思危机,整顿吏治黄萧养起义使朝廷认识到农民起义对朝廷统治的危机,遂开始整顿吏治。
景泰二年(1451年)1月,朝廷命令广东左参议罗崇本整顿吏治,如发现所属文武官员纵容豪强坑害百姓、霸田夺产而致贫民无力缴粮纳税的,文职六品以下可以直接拿问,五品以上则具奏拿问,依律议罪。
接着,又实行均徭法,按赋税轻重、人丁多寡负担徭役。
还把上至德庆、下至沙口的西江河段,划给“自卫有功”的九江人免税捕捞鱼苗,这都是起义军付出巨大代价换来的。
对起义“战俘”采取怀柔政策,设“顺德”县,其中可见明统治者用心。
此外,统治者还利用祭祀以渲染朝廷统治的权威。
例如,佛山祖庙就因黄萧养起义而地位陡升,并由民祀改为官祀。
《佛山忠义乡志》卷八《祠祀》记载,景泰元年(1450年)朝廷抗击黄萧养起义的胜利促使佛山的统治者抓住了隆祀祖庙的好机会,上奏朝廷请求封典。
皇帝遂敕赐祖庙为灵应祠,并发了四个匾额,两副对联等敕物(至尽犹存祖庙)。
明代宗朱祁钰写的“法界大开正直真武殿从人寿,神光普照兆民家奸邪不尔私”,以皇帝的名义肯定佛山北帝正直无私,并警告兆民密藏奸邪,并把祖庙从一般的社区香火升为官祀。
从此,祖庙在人们心中赢得“灵验”和保民安乡,救民于危难的声誉。
成为宣传反帝侵略的武器中日甲午战争以后,随着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和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展,戏剧成为宣传武器,大量歌颂民族英雄的故事被编成杂剧和乱弹剧本,发表在《新小说》、《小说月报》、《二十世纪大舞台》等刊物上,以揭露帝国主义侵略罪行及清廷腐朽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