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诊断学知识点
实验诊断学概论
实验诊断学概论一、实验诊断学及其进展(一)基本概念实验医学(laboratory medicine,laboratry science)在国内习惯称为医学检验学。
它是一门包括多专业的边缘性学科,是临床医学中在诊断、治疗、预后判断和预防方面必不可少的实用性学科。
从应用常目;检验医学的任务是使用仪器、试剂、方法对标本/样品进行检测,并做好质量控制,为临床提供准确的检验结果。
(三)实验诊断学的主要内容:检验科(或实验诊断中心)的专业设置1、临床生化检验专业:用分光光度法、电泳法、离心分离法、色谱法、电极法、火焰光度法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等方法测定人体血液和体液中的各类代谢物、酶类、水盐血气、内分泌激素、治疗药物浓度、维生素与微量元素等。
2、临床免疫学检验专业:用细胞免疫、体液免疫、抗原抗体反应或各种免疫标记技术检测血液和体液中的内分泌激素、血药浓度、肿瘤标记物、各类传染病抗原抗体、细胞因子等都属于免疫检验的范围,而且免疫学方法也可以用于生化、微生物、血液等项目的测定。
3、临床微生物学检验专业:对人体各类标本进行细菌培养与药物敏感试验、血清学反应试验、传染病抗原、抗体检测、用免疫学方法检测传染性病原体以及医院内感染的微生物检测。
4、血液学检验专业:各类血液细胞的计数与形态、分类,凝血及止血各成份及凝因子测定,骨髓细胞形态学与组织化学染色法诊断血液病及各种贫血的实验室检查。
5配型等。
6712要用1)溶血标本对K+测定的影响。
2)采血不畅(部分凝固)时对血小板与凝血因子测定的影响。
3)输液污染对K+、葡萄糖浓度的影响。
4)标本放置时间过长对结果的影响。
如葡萄糖的分解,RBC代谢对血气的影响,细胞内外离子交换引起K+浓度的改变等。
5)尿液放置时间过长,红细胞溶解;24小时尿防腐剂的正确使用等。
6)采血时间的影响,如糖耐量试验,餐后2小时的血糖;血药浓度的峰值与谷值的掌握等。
三、实验诊断的临床应用和评价(一)实验结果的报告方式与分析1、定性结果,用阴性或阳性表示,阳性表示时又可以写成(+)~(++++)反映阳性的强度。
(完整版)实验诊断学笔记(第八版诊断学)
实验诊断第一节概述一、实验诊断的概念实验诊断(laboratory diagnosis)指医生的医嘱通过临床实验室分析所得到的信息为预防、诊断、治疗疾病和预后评价所用的医学临床活动。
二、实验诊断的影响因素和质量体系※(一)实验诊断的影响因素:分析前:检验项目选择、患者准备、标本采集与处理分析中:仪器、试剂、实验方法、人员等分析后:记录、书写、计算机输入(二)实验诊断的质量保证体系1. 室内质量控制(internal quality control, IQC)指在实验室内部对所有影响质量的每一个环节进行系统控制。
保证检验结果的精密度。
2. 室间质量评价(external quanlity assesment, EQA)是指多家实验室分析同一标本,有外部独立机构收集、分析和反馈实验室检测结果,评定实验室常规工作的质量,观察实验的准确性,建立起各实验室分析结果之间的可比性。
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度。
3. 全面质量管理:患者准备、标本采集、设施与环境、仪器、试剂、标准操作规程、室内质控、室间质评、人员、记录、临床实验室信息系统(laboratory information system, LIS)。
※(三)检验报告的临床应用在一项临床实验应用之前,应选择参考人群确定合适的参考区间和医学决定水平,以便在临床应用时参考。
在临床医疗实践中,一些实验在建立参考区间后,就可以开始应用;但是,医学决定水平往往需要在不断的临床医疗实践中反复验证后才能确定。
1.参考区间(reference interval)是指用稳定、可靠的实验方法,在特定的条件下检测健康人群所得的包括95%测定值(正态分布)的范围。
对一个测定值呈正态分布的参考区间,只能代表由健康者组成的小样本中95%的人的实验结果,而5%的健康人可出现假阳性结果。
因此,在实验结果轻度偏离参考区间时,应注意结合临床解释为真正的异常或是假阳性。
2.医学决定水平(medical decision level , MDL)是一种诊断实验的阈值或限值,可在疾病的诊断中起确诊或排除的作用,或对某些疾病进行分类或分级,或预示将出现某些生理或病理变化、评估某些疾病的预后等。
诊断学基础重点知识点总结
诊断学基础重点知识点总结一、诊断学的概念和基本原理1. 诊断学的概念诊断学是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通过对患者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医学影像学检查等手段的综合分析和判断,确定疾病的性质、原因、发展情况和预后,为患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的一门学科。
2. 诊断学的基本原理(1)综合性原理:诊断学是对疾病的诊断不是单一的检查结果决定,而是多方面因素综合判断,需要全面分析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医学影像学检查等信息。
(2)客观性原则:诊断过程要客观、科学,不受主观情感和经验的影响,要根据确凿的事实和科学的依据来作出诊断。
(3)可靠性原则:诊断结果要可靠、准确,不能含糊不清,对患者的病情判断要有一定的把握。
(4)预防性原则:诊断应该有预见性,要对患者的病情发展趋势有一定的预测,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二、诊断学的方法和技巧1. 病史采集(1)病史采集的目的: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疾病的病程、症状的变化和有无诱因等,为后续的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提供线索。
(2)病史采集的方法:有问诊、查阅病历、询问家属和通过患者自述等方式。
(3)病史采集的重点: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生活史、治疗史等。
2. 体格检查(1)体格检查的目的:了解患者的体征和病理性状,为诊断提供依据。
(2)体格检查的方法:包括望、闻、切、诊四个方面,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和专用检查器械对患者进行详细的检查。
(3)体格检查的重点:包括一般状况、营养情况、皮肤黏膜、淋巴结、头面颈部、胸部、心脏、肝脾、腹部、生殖泌尿系统、脊柱四肢等。
3. 实验室检查(1)实验室检查的目的:通过检查患者的血液、尿液、粪便、体液等,了解患者的病理生理状态,为诊断提供依据。
(2)常规实验室检查项目:包括血常规、尿常规、粪便常规、血生化、C反应蛋白、肿瘤标志物、风湿因子等。
(3)特殊实验室检查项目:包括病原学检查、免疫学检查、分子生物学检查、遗传学检查等。
诊断学基础知识重点
诊断学基础知识重点诊断学基础知识重点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医学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越来越受到重视。
而作为医学的基础学科,诊断学至关重要。
在学习诊断学的过程中,一些基础知识必须掌握。
以下是这些基础知识的重点,按类划分。
一、生理学基础知识1.血液样本的采集与处理。
准确诊断需要合理的血液样本采集与处理,应掌握合适的采血部位、采血量、采血方式以及不同类型的血液样本的处理方法。
2.影响临床检验的因素。
影响临床检验结果的因素很多,如饮食、体育锻炼、服药及时间等。
应掌握这些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能够进行准确测定。
二、病理学基础知识3.病因与病理生理学。
病因是引起疾病的原因,病理生理学是研究器官组织失去正常生理功能的病理学过程。
准确的病因与病理生理学理解对于明确疾病诊断、制定治疗方案非常关键。
4.细胞与组织病理学。
肿瘤学、炎症学等都属于细胞与组织病理学范畴。
掌握细胞与组织病理学知识能够提高疾病诊断的效果。
三、药学基础知识5.基本药理学知识。
掌握药物的毒性、药代动力学、药理学和药物相互作用等基本药理学知识,能够更好地判断疾病诊断及药物治疗效果。
6.临床药物学知识。
包括药物的分类、使用禁忌以及化疗、抗生素应用等方面的知识。
熟练掌握临床药物学知识对于制定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四、实验室检测基础知识7.实验室检测方法。
临床医学上常用的实验室检测方法包括生化检验、免疫学检验、血细胞学检验、微生物学检验等。
了解不同检测方法的原理、优缺点和适用范围,能够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以及进行相关的质量控制和质量评价。
8.质量控制与质量评价。
正确应用实验室检测方法需要进行相应的质量控制和质量评价。
应掌握这些知识,确保准确、可靠的检测结果。
综上所述,以上基础知识是诊断学学习中的重点。
只有深刻理解并掌握了这些知识,医生才能够更加准确地诊断疾病,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诊断学重点知识重点总结汇总
诊断学重点知识汇总第一单元症状学1、稽留热:体温持续于39-40以上,24小时波动范围<1见于肺炎链球菌性肺炎,伤寒,斑疹伤寒2、弛张热:体温在39以上,24小时温差>2度。
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化脓性炎症3、间歇热:高热期与无热期交替出现。
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4、回归热:体温骤然升至39以上,后又骤然下降至正常见于回归热,霍奇金病,周期热5、波状热:体温逐渐升高达39,后逐渐下降至正常见于布鲁菌病6、不规则热:见于结核病,风湿热,支气管肺炎,渗出性胸膜炎,感染性心内膜炎第二单元缺第三单元检体诊断1、伤寒可见面容为:无欲貌2、核黄素缺乏可见:地图舌3、颈静脉搏动见于:二尖瓣关闭不全4、可引起颈静脉怒张的疾病:右心功能不全,缩窄性心包炎,上腔静脉梗阻;心包积液。
5、肺实变最早出现的体征:支气管语音6、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适合听诊:舒张期杂音7、胸骨左缘第1、2肋间及其附近区听到连续性杂音见于:支脉导管未闭。
8、心脏的绝对浊音界是:右心室9、第二心音产生的机理主要是:两个半月瓣关闭时的震动。
10、可使二尖瓣狭窄的杂音更为清晰体位:左侧卧位11、中枢性瘫痪可出现:病理反射消失12、主动脉瓣狭窄时杂音形成的机理:血流加速13、肺动脉高压:第二心音分裂多见14、左心功能不全:舒张期奔马律多见15、洋地黄中毒的心律失常是:频发或多源性室早16、洋地黄量不足的心律失常是:心房纤颤快速心室率17、二、三尖瓣关闭不同步可致:第一心音分裂18、主、肺动脉瓣关闭不同步可致:第二心音分裂19、右心功能不全可出现:点头运动20、风心病二尖瓣狭窄可出现:二尖瓣开放拍击音心脏:周围血管征――头部随脉搏呈节律性点头运动、颈动脉搏动明显、毛细血管搏动征、水冲脉、枪击音与杜氏双重杂音。
――常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发热、贫血及甲亢等1、二尖瓣狭窄:二尖瓣面容,心尖搏动向左移,心尖部触及舒张期震颤;心浊音界早期稍向左,以后向右扩大,心腰膨出,呈梨形;心尖部S1亢进,舒张期隆隆样杂音,可伴开瓣音,P2亢进;2、二尖瓣关闭不全: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常呈抬举性;心尖部S1减弱,心尖部有3/6级或以上较粗糙的吹风样全收缩期杂音,范围广泛,常向左腋下及左肩胛下角传导。
诊断学重点重点总结【完整版】
诊断学重点重点总结【完整版】第一单元症状学热型1、稽留热:体温持续于39-40以上,24小时波动范围<1见于肺炎链球菌性肺炎,伤寒,斑疹伤寒2、弛张热:体温在39以上,24小时温差>2度。
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化脓性炎症3、间歇热:高热期与无热期交替出现。
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4、回归热:体温骤然升至39以上,后又骤然下降至正常见于回归热,霍奇金病,周期热5、波状热:体温逐渐升高达39,后逐渐下降至正常见于布鲁菌病6、不规则热:见于结核病,风湿热,支气管肺炎,渗出性胸膜炎,感染性心内膜炎第二单元缺第三单元检体诊断1、伤寒可见面容为:无欲貌2、核黄素缺乏可见:地图舌3、颈静脉搏动见于:二尖瓣关闭不全4、可引起颈静脉怒张的疾病:右心功能不全,缩窄性心包炎,上腔静脉梗阻;心包积液。
5、肺实变最早出现的体征:支气管语音6、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适合听诊:舒张期杂音7、胸骨左缘第1、2肋间及其附近区听到连续性杂音见于:支脉导管未闭。
8、心脏的绝对浊音界是:右心室9、第二心音产生的机理主要是:两个半月瓣关闭时的震动。
10、可使二尖瓣狭窄的杂音更为清晰体位:左侧卧位11、中枢性瘫痪可出现:病理反射消失12、主动脉瓣狭窄时杂音形成的机理:血流加速13、肺动脉高压:第二心音分裂多见14、左心功能不全:舒张期奔马律多见15、洋地黄中毒的心律失常是:频发或多源性室早16、洋地黄量不足的心律失常是:心房纤颤快速心室率17、二、三尖瓣关闭不同步可致:第一心音分裂18、主、肺动脉瓣关闭不同步可致:第二心音分裂19、右心功能不全可出现:点头运动20、风心病二尖瓣狭窄可出现:二尖瓣开放拍击音心脏:周围血管征――头部随脉搏呈节律性点头运动、颈动脉搏动明显、毛细血管搏动征、水冲脉、枪击音与杜氏双重杂音。
――常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发热、贫血及甲亢等1、二尖瓣狭窄:二尖瓣面容,心尖搏动向左移,心尖部触及舒张期震颤;心浊音界早期稍向左,以后向右扩大,心腰膨出,呈梨形;心尖部S1亢进,舒张期隆隆样杂音,可伴开瓣音,P2亢进;2、二尖瓣关闭不全: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常呈抬举性;心尖部S1减弱,心尖部有3/6级或以上较粗糙的吹风样全收缩期杂音,范围广泛,常向左腋下及左肩胛下角传导。
诊断学实验室检查重点内容
第五篇实验室检查血液实验室检查正常外周血细胞发育过程▲造血肝细胞(HSC)→造血祖母肝细胞(▲血红蛋白由亚铁血红素和珠蛋白肽链联接形成血液RBC和Hb正常值:对象RBC(10/L)Hb(g/L)男性(4.0~5.5)120~160g/l女性(3.5~5.0)110~150 g/l新生儿(15~20)180~190 g/l儿童(5~12)120~140 g/lRBC及Hb的病理变化一、病理增多1.相对性增多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血液浓缩,如严重呕吐和大量面积烧伤2.继发性增多见于缺氧性疾病→RBC代偿性增多,见于肺心病,先天性心脏病3.原发性增多见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二、病理减少当血液中的RBC及Hb低于参考值称为贫血贫血根据Hb的水平将贫血分为四级性别/分级轻度贫血中度贫血重度贫血极重度贫血男性Hb <120 g/L Hb <90g/L Hb <60g/L Hb <30g/L女性Hb <110 g/L血细胞比容测定血细胞比容(HCT)旧称血细胞压积(PCV)是指血细胞占全血容积的比值临床意义:(1)增多:引起红细胞增多的原因均可使HCT增高1.HCT是掌握血液稀释程度的可靠指标2.作为判断血液粘滞度的指标(2)减少:见于各种贫血和血液稀释红细胞三种平均值主要用贫血的形态学分类红细胞平均值测定:血细胞分析仪法:MCV:80~100fl; MCH:27~34pg,MCHC:320~360g/L (MCV为红细胞平均体积; MCH为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 MCHC为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贫血的形态学分类类型MCV MCH MCHC病因正常细胞性贫血80~10027~34320~360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失血,急性溶血,白血病大细胞性贫血>100>34320~360巨幼细胞贫血(缺乏叶酸和维生素B12)单纯小细胞性贫血<80<27320~360慢性感染,炎症,尿毒症,肝病,恶性肿瘤所致的贫血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80<27<320缺铁性贫血,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红细胞大小分布的离散程度RDW 的临床意义:1.用于缺铁性贫血(IDA )的筛选诊断和疗效观察,IDA 患者RDW ↑,早于其他指标2.对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的鉴别诊断:IDA 患者RDW ↑;轻型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RDW 正常3.用于形态学分类白细胞分类(分为三类五分法)白细胞参考值成人儿童新生儿 WBC 计数(10/L ) (4~10)x10/L (5~12)x 10/L15~20 x 10/L中性粒细胞<05 x10/L 时患者有高度感染性,WBC>30 x10/L 提示可能为白血病,应进行外周涂片和骨髓检查一、 白细胞总数与中性粒细胞外周白细胞中,主要是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尤其是中性粒细胞为主,故中性粒细胞的多少直接影响白细胞数(一).生理性中性粒细胞增多:(剧烈活动、饱餐、高温、严寒、) (二).病理性中性粒细胞增多《机制取决于(1)骨髓生成和释放的白细胞入血的速度(2)外周血边缘和循环池白细胞的比例(3)白细胞离开血液的速度》 病理性中性粒细胞增多分为: ⑴反应性增多:♣ 急性感染或炎性(常见原因,而化脓性感染为最常见原因) ♣ 广泛得组织损伤或坏死♣ 急性大出血.溶血(白细胞增多可作为早期诊断内出血的参考指标) ♣ 急性中毒,如有机磷农药中毒 ♣ 恶性肿瘤,如胃癌,肝癌等 ♣ 其他,如器官移植排拆⑵异常增生性增多:①粒细胞白血病:急性、慢性;②骨髓增殖性疾病:真性RBC(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PLT(血小板)增多症,骨髓纤维化症(三)病理性中性粒细胞减少《机制(1)生成障碍或者无效造血(2)破坏和消耗过渡(3)分布异常》✧ 某些感染,如最常见的病毒感染,或见于伤寒; ✧ 某些血液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或骨髓纤维化等 ✧ 药物或理化因素等,如服用抗甲状腺药物;白细胞(WBC )淋巴细胞(L) 单核细胞(M)粒细胞(GRAN)嗜酸性粒细胞(E)嗜碱性粒细胞(B)中性粒细胞(N)✧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脾功能亢进等二、中性粒细胞的核象变化核左移:外周血杆状核或杆状以上的幼稚粒细胞增多,超过5%。
实验室诊断学的主要内容
实验室诊断学的主要内容实验室诊断学是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通过对人体样本(如血液、尿液、组织等)进行检测分析,从而获得相关信息,辅助临床医生做出诊断和治疗决策的学科。
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实验室检测技术实验室检测技术是实验室诊断学的基础,包括各种生物化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等技术。
其中,生物化学技术主要用于检测生理功能、代谢异常等方面的指标,如血糖、肝功、电解质等;免疫学技术主要用于检测体液或细胞免疫功能、免疫球蛋白、肿瘤标志物等;分子生物学技术主要用于检测DNA、RNA、蛋白质等方面的信息;微生物学技术主要用于检测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感染。
二、实验室质量管理实验室质量管理是保证实验室检测结果准确可靠的重要保障。
其主要内容包括实验室设备的维护和校准、标本采集和保存的规范、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和执行、检测结果的解释和报告等方面。
通过建立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能够有效地提高实验室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实验室诊断应用实验室诊断应用是将实验室检测结果与临床表现相结合,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帮助临床医生做出诊断和治疗决策的过程。
实验室检测结果能够为临床医生提供重要的辅助信息,如病毒感染的种类、肿瘤的类型和分子水平的特征、药物代谢的个体差异等,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力支持。
四、实验室信息系统实验室信息系统是将实验室检测结果、质量管理信息、诊断应用信息等整合起来,建立科学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提高实验室管理和服务水平的必要手段。
实验室信息系统应具备数据采集、存储、分析、报告等功能,能够对实验室过程进行全面监控和管理,提高实验室工作效率和质量。
实验室诊断学作为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临床医学的诊治水平和质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实验室诊断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实验室检测技术、实验室质量管理、实验室诊断应用和实验室信息系统等方面,需要实验室医师和临床医生密切合作,共同推进实验室诊断学的发展。
诊断学考试知识点总结
诊断学考试知识点总结一、常见的临床检查1. 体格检查体格检查是医生对患者进行的一种基本的检查方法。
它主要包括了一些基本的检查项目,比如血压、体温、心率、呼吸频率、身高、体重等。
通过对患者的体格检查,医生可以初步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对于后续的诊断和治疗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2. 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是通过对患者的血液、尿液、组织等样本进行实验室分析,从而得到一些有关患者身体状况的参数。
实验室检查的项目非常多,主要包括了血常规、尿常规、血生化、免疫学检查、微生物学检查等。
通过实验室检查,医生可以更直接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对于制定治疗方案和评估治疗效果有很重要的作用。
3. 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是通过一些高科技设备,比如X光、CT、核磁共振等,对患者进行扫描,从而得到患者身体内部结构和功能状况的信息。
影像学检查能够提供很多有价值的信息,对于一些疑难病例的诊断和治疗非常有帮助。
4. 病理学检查病理学检查是通过对患者的组织标本进行显微镜观察,并从中得到一些有关疾病的信息。
病理学检查主要包括了病理组织学检查和病理免疫组化检查。
通过病理学检查,医生可以得到一些非常具体的病理性诊断,对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着非常大的帮助。
以上就是一些常见的临床检查方法,它们对于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需要结合不同的检查方法,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得到一个全面的病情评估,制定出合理的治疗方案。
二、主要临床症状与临床检查一样,了解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也是进行诊断的重要基础之一。
下面对一些常见的临床症状进行总结。
1. 发热发热是患者体温升高的症状,其原因非常多样。
最常见的原因包括感染、炎症、肿瘤、代谢性疾病等。
对于发热患者,医生需要借助临床检查,找出其病因,从而进行相应的治疗。
2. 咳嗽咳嗽是由呼吸道受到刺激时所产生的一种自发的动作。
咳嗽的原因也非常多样,包括感染、过敏、气道异物、支气管扩张等。
对于咳嗽患者,医生需要了解其咳嗽的性质、伴随症状等信息,从而进行诊断和治疗。
诊断学重点内容_(完美版)
诊断学知识点(完美版)绪论1、症状概念,2、体格检查,3、诊断学内容第一篇常见症状1、体征,2、正常体温、稽留热、弛张热的定义,3、咯血定义,4、咯血与呕血区别5、呼吸困难定义,6、三种肺性呼吸困难表现(尤期前二种),7、心原性呼吸困难的特点8、胸痛的病因,9、中心与周围性紫绀不同原因,10、心原性与肾原性水肿的鉴别11、肝原性水肿表现特点12、急性腹痛的常见原因13、呕血的常见原因,出血量的估计,呕血与便血的相互关系14、黄疸(和隐性)的定义,三种黄疸的鉴别,15、嗜睡与昏睡的区别,浅与深昏迷的区别第二篇问诊1、问诊的内容,2、主诉的定义和组成3、现病史是病史中的主体部分,由哪些组成,与既往史有何不同第三篇检体诊断1、体检基本方法有哪些?触诊的方法有哪些?叩诊的方法,体型的分类2,常见面容,三种体位,皮肤发黄二种原因的区别,红疹与出血点的区别,蜘蛛痣与肝掌购3、霍纳氏征,瞳孔大小的改变,4、扁桃体肿大的分度,5、颈静脉怒张的定义6、甲状腺肿大的分度,听到血管杂音的意义,7、桶状胸8、胸式(男,小孩)腹式(女)呼吸增减意义,9、深大呼吸,潮式及间停呼吸10、触觉语颤、听觉语音的定义及方法,增减意义、11、正常胸部叩诊音(4种),肺下界及移动度,12、三种呼吸音的区别13、异常支气管呼吸音听诊意义,14、罗音产生机理,二种罗音的鉴别15、胸膜磨擦音的听诊特点,16、肺实变、肺气肿、胸腔积液、气胸的综合体征。
17、心尖搏动点的位置,范围,左、右心室肥大及纵隔移位时的变化18 、震颤定义与杂音的辨证关系19、心脏叩诊的方法,左右心界的组成,心浊音界改变的原因(左室肥大、右室肥大肺脉高压,心包积液,左气胸及胸腔积液)20、心脏听诊内容,听诊部位,21、早搏及房颤的体征,室早及房颤的ECG表现。
二、三联律的概念。
22、第一、二心音的鉴别,23、第一心音增减及第二心音增减的意义,24钟摆律,胎心律25、第二心音分裂的听诊特点及临床意义(正常人,二狭,PDA,RBBB,ASD—“固定”)26、左心室舒张期奔马律的听诊特点及临床意义,27、OS及心包叩击音的意义28、心杂音分析内容,29、器质性与功能性杂音的区别30、Austin Flint 及Graham Steell的定义,31 连续性杂音的意义32、异常脉搏,正常血压,临界高血压,高血压,低血压33、左、右心衰时的症状和体征,心功能级别(心功能不全度数)的判定原理及标准34、二狭,二闭,主闭(周围血管体征),主狭的综合体征35、腹部膨隆的意义,36、腹壁静脉方向(上,下腔梗阻,门脉高压,正常)36、腹膜刺激征的检查方法及意义(板状腹,揉面感,压痛点,反跳痛,麦氏点,胆囊点)37、腹部包块的检查内容,38、液波震颤的意义39、肝、脾触诊的方法,正常大小,40、莫菲氏征及胆总管渐进阻塞征41、泌尿系有炎症时的压痛点,42、肝上界位置、脾界,及浊音宽度43、移动性浊音及腹水与巨大卵巢囊肿的鉴别44、振水音的意义,45、肝硬化肝功能失低偿期,门脉高压的全身综合体征46、胃肠穿孔致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时的综合体征47、区别上、下运动神经元瘫痪,偏瘫和交叉瘫的概念。
实验室诊断学的主要内容
实验室诊断学的主要内容实验室诊断学是临床医学中的重要分支,它主要研究各种疾病的诊断方法和技术,通过实验室检查来确定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实验室诊断学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血液学检查血液学检查是实验室诊断学中最常用的检查方法之一,它可以通过检查血液中的各种成分来确定疾病的类型和程度。
血液学检查包括血常规、血型鉴定、凝血功能检查、血清学检查等。
其中,血常规是最基本的检查方法,它可以检测血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指标,对于贫血、感染等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二、生化学检查生化学检查是通过检测血液、尿液、体液等样本中的生化指标来确定疾病的类型和程度。
生化学检查包括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等指标的检测。
其中,肝功能检查可以检测肝脏的代谢和排泄功能,对于肝炎、肝硬化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三、微生物学检查微生物学检查是通过检测病原微生物在体内的存在和数量来确定疾病的类型和程度。
微生物学检查包括细菌学、病毒学、真菌学等方面的检测。
其中,细菌学检查可以检测细菌的种类和数量,对于细菌感染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四、免疫学检查免疫学检查是通过检测体内免疫系统的功能来确定疾病的类型和程度。
免疫学检查包括免疫球蛋白、淋巴细胞、细胞因子等指标的检测。
其中,免疫球蛋白检查可以检测体内抗体的水平,对于免疫缺陷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五、分子生物学检查分子生物学检查是通过检测体内基因、DNA、RNA等分子水平的变化来确定疾病的类型和程度。
分子生物学检查包括PCR、基因测序、基因芯片等技术的应用。
其中,PCR技术可以检测病原体的DNA或RNA,对于病毒感染、肿瘤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实验室诊断学是临床医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通过各种检查方法来确定疾病的类型和程度,为临床医生提供了重要的诊断和治疗依据。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实验室诊断学的技术和方法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为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更加精准和有效的手段。
诊断学-实验室检查重点内容教学提纲
诊断学-实验室检查重点内容第五篇实验室检查血液实验室检查正常外周血细胞发育过程▲造血肝细胞(HSC)→造血祖母肝细胞(HPC)→形态上开始识别的原始及幼稚细胞阶段▲血红蛋白由亚铁血红素和珠蛋白肽链联接形成血液RBC和Hb正常值:对象RBC(10/L)Hb(g/L)男性(4.0~5.5) 120~160g/l女性(3.5~5.0) 110~150 g/l新生儿(15~20) 180~190 g/l儿童(5~12) 120~140 g/lRBC及Hb的病理变化一、病理增多1.相对性增多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血液浓缩,如严重呕吐和大量面积烧伤2.继发性增多见于缺氧性疾病→RBC代偿性增多,见于肺心病,先天性心脏病3.原发性增多见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二、病理减少当血液中的RBC及Hb低于参考值称为贫血贫血根据Hb的水平将贫血分为四级性别/分级轻度贫血中度贫血重度贫血极重度贫血男性Hb <120 g/L Hb <90g/L Hb <60g/L Hb <30g/L女性Hb <110 g/L血细胞比容测定血细胞比容(HCT)旧称血细胞压积(PCV)是指血细胞占全血容积的比值临床意义:(1)增多:引起红细胞增多的原因均可使HCT增高1.HCT是掌握血液稀释程度的可靠指标2.作为判断血液粘滞度的指标(2)减少:见于各种贫血和血液稀释红细胞三种平均值主要用贫血的形态学分类红细胞平均值测定:血细胞分析仪法:MCV:80~100fl;MCH:27~34pg,MCHC:320~360g/L(MCV为红细胞平均体积; MCH为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 MCHC为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贫血的形态学分类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红细胞大小分布的离散程度RDW的临床意义:1.用于缺铁性贫血(IDA)的筛选诊断和疗效观察,IDA患者RD W↑,早于其他指标2.对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的鉴别诊断:IDA患者RD W↑;轻型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RD W正常3.用于形态学分类白细胞分类(分为三类五分法)白细胞参考值成人 儿童新生儿WBC 计数(10/L ) (4~10)x 10/L(5~12)x 10/L 15~20 x 10/L白细胞的临床意义中性粒细胞<05 x 10/L 时患者有高度感染性,WBC>30 x 10/L 提示可能为白血病,应进行外周涂片和骨髓检查 一、 白细胞总数与中性粒细胞外周白细胞中,主要是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尤其是中性粒细胞为主,故中性粒细胞的多少直接影响白细胞数(一).生理性中性粒细胞增多:(剧烈活动、饱餐、高温、严寒、) (二).病理性中性粒细胞增多《机制取决于(1)骨髓生成和释放的白细胞入血的速度(2)外周血边缘和循环池白细胞的比例(3)白细胞离开血液的速度》病理性中性粒细胞增多分为: ⑴反应性增多:♣ 急性感染或炎性(常见原因,而化脓性感染为最常见原因) ♣ 广泛得组织损伤或坏死♣ 急性大出血.溶血(白细胞增多可作为早期诊断内出血的参考指标)白细胞(WBC )淋巴细胞(L) 单核细胞(M) 粒细胞(GRAN)嗜酸性粒细胞(E)嗜碱性粒细胞(B)中性粒细胞(N)♣急性中毒,如有机磷农药中毒♣恶性肿瘤,如胃癌,肝癌等♣其他,如器官移植排拆⑵异常增生性增多:①粒细胞白血病:急性、慢性;②骨髓增殖性疾病:真性RBC(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PLT(血小板)增多症,骨髓纤维化症(三)病理性中性粒细胞减少《机制(1)生成障碍或者无效造血(2)破坏和消耗过渡(3)分布异常》✧某些感染,如最常见的病毒感染,或见于伤寒;✧某些血液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或骨髓纤维化等✧药物或理化因素等,如服用抗甲状腺药物;✧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脾功能亢进等二、中性粒细胞的核象变化核左移:外周血杆状核或杆状以上的幼稚粒细胞增多,超过5%。
实验诊断学(第4版)
实验诊断学(第4版)引言实验诊断学是临床医学与实验室医学结合的重要学科,通过分析患者体内的实验室数据,帮助医生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决策。
本文将介绍实验诊断学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应用领域,并以第4版为基础,详细讨论其中的内容。
一、实验诊断学的定义和意义实验诊断学是指利用实验室方法和技术进行诊断和鉴定疾病的科学。
它通过观察、测量和分析生理、生化和免疫指标等实验室数据,为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实验诊断学的意义在于提高疾病的诊断准确性和早期诊断率,指导医生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预测疾病进展和预后,评估治疗效果,控制疾病的传播和流行趋势,推动精准医疗的发展。
二、实验诊断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实验诊断学的基本原则包括先进性、准确性、快速性和经济性。
为了提高实验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要严格控制实验室质量,保证实验方法的标准化和全面性。
实验诊断学的方法主要包括生物化学分析、免疫学检测、细胞学检查、分子生物学技术、放射免疫测定等。
这些方法各自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可以用于疾病的早期筛查、诊断和治疗监测。
三、实验诊断学的应用领域实验诊断学在临床医学中应用广泛,涉及多个领域,包括疾病的筛查和诊断、治疗方案的选择和监测、疾病的预后评估和流行病学调查等。
在疾病的筛查和诊断中,实验诊断学可以通过检测血液、尿液、组织和体液中的生化指标、免疫标志物和遗传物质等,辅助医生做出准确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在治疗方案的选择和监测中,实验诊断学可以通过检测药物浓度、药物代谢产物、免疫抗体或细胞标记物等,帮助医生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并监测治疗效果。
在疾病的预后评估中,实验诊断学可以通过检测疾病相关的标志物和遗传标记,预测疾病的进展和转归,指导医生调整治疗方案。
在流行病学调查中,实验诊断学可以通过检测疾病相关的感染指标和免疫标志物,了解疾病的传播途径和流行趋势,提供科学依据制定防控措施。
四、实验诊断学中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实验诊断学中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是保证实验结果准确可靠的重要环节。
诊断学考试重点总结
一、名词解释1、放射痛(radiating pain):又叫牵涉痛,内脏疼痛引起身体体表的疼痛,内脏痛觉信号传入相应的脊髓节段,该节段支配的身体体表部位发生疼痛,特点是疼痛明显,有压痛、感觉过敏。
2、阿-斯(Adams—Stokes)综合征:主要表现是在心搏停止5~10s后出现晕厥,停搏15s以后可出现抽搐,偶有大小便失禁,见于最严重的心源性晕厥.3、Horner征:一侧眼交感神经麻痹,出现瞳孔缩小,眼睑下垂和眼球下陷,同侧结膜充血及面部无汗。
4、奔马律:一种额外心音发生在舒张期的三音心律,由于同时常存在心率增快,额外心音与原有S1、S2组成类似马奔跑的蹄声。
5、Austin-Flint杂音:中、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导致左室舒张期容量负荷过高,使二尖瓣基本处于半关闭状态,呈现相对狭窄而产生杂音.6、肠源性青紫症:由于大量进食含亚硝酸盐的变质蔬菜而引起的中毒性高缺血红蛋白血症而出现紫绀。
7、端坐呼吸:患者坐于床沿,以两手置于膝盖上或扶持床边,这种体委可使胸廓辅助呼吸肌易于参与呼吸运动,加大膈肌活动度,增加肺通气量,减少回心血量和减轻心脏负担,见于心肺功能不全者。
8、移动性浊音:腹部查体时,因体位不同而出现浊音区变动的现象,称为移动性浊音,是发现有无胸腔积液的重要检查方法。
腹水1000ML以上。
9、脉搏短绌:心率大于脉率的现象,血液不足以充盈血管,见于房颤等心律失常。
10、主诉:患者感受最主要的痛苦或最明显的症状或(和)体征,也就是本次就诊最主要的原因及其持续时间。
11、黄疸(Jaundice):是由于胆色素代谢障碍导致血液中胆红素增高,而致巩膜、粘膜、皮肤及体液发生黄染的现象,若血中胆红素浓度在17.1~34。
2μmol/L,而临床上尚没有出现肉眼可见的黄疸者,称为隐性黄疸。
12、潮式呼吸(cheyne-stokes):陈-施呼吸,是一种由浅慢逐渐变为深快,然后再由深快转为浅慢,随之出现一段呼吸暂停后,又开始如上变化的周期性呼吸。
诊断学重点知识点汇总整理
诊断学重点知识点汇总整理一、症状学发热发热病因:感染性、非感染性(6条)发热分度:以口腔温度(36.2~37.30C)为准,低热37.3~38中热38.1~39高热39.1~41超高热≧41热型:稽留热、弛张热、间歇热、回归热、波状热题型:最多选择题,可单选和多选;其次名词解释,针对热型;XXX答题咯血指喉部以下的呼吸道出血咯血量的划分(选择)病因:支气管、肺部疾病、心血管、其他。
易遗漏心血管疾病※咯血与呕血的鉴别题型:选择题或简答题,简答题主要针对咯血与呕血的鉴别。
发绀发生机制:还原血红蛋白量的绝对增加,毛细血管内的还原血红蛋白量超过50g/L(5g/dl)中心性发绀与周围性发绀鉴别:中心性(肺性、心性)、周围性(体循环淤血、心排出量减少、局部血流障哎)病因、特点题型:选择题、名词解释(紫绀、中心性发绀、周围性发绀)、简答题:中心性发绀与周围性发绀鉴别。
呼吸困难肺源性:吸气性、呼气性、混合性呼吸困难的特点和意义。
心源性:(左心衰)特性两者鉴别:病因、临床表现、抗心衰治疗的效果其他:了解中毒性、神经精神性、血源性题型:名词解释多见三凹征(吸气性呼吸困难)、呼气性呼吸困难、心源性呼吸困难,呼吸困难,心源性哮喘,危坐呼吸等。
水肿发生机制:即产生水肿的主要因素:钠水潴留毛细血管滤过压↑通透性↑血浆胶体渗透压↓淋巴回流受阻※病因与临床表现:重点是全身性水肿(心源性、肾源性、肝源性),心源性与肾源性水肿的鉴别表题型:选择题,简答题,应用题。
呕血与便血定义:(上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胰腺、肝胆)病因:不同病变部位呕血与黑便的特点(上消化道/小肠出血→柏油样便乙状结肠以下→鲜红色黏附粪便表面不与之混合)临床表现:呕血与黑便(机制)便血颜色与部位特殊病变(如菌痢、阿米巴痢疾)的便血特点呕血黑便最常见病因:消化性溃疡题型:选择题多见(出血定位问题),可能出现简答题黄疸胆红素的肠肝循环发生机理、病因及临床表现:发生机理记住分类(4类,常见少了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重点记住3种黄疸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实验诊断学重点知识点大汇总_考试前复习用
1、网织红细胞参考值成人:0.005~0.015(0.5~1.5%)新生儿:0.03 ~0.06(3~6%)绝对值:24~84×109 / L2、溶血性贫血是RBC寿命缩短、破坏加速,超过骨髓造血代偿能力时所引起的一组贫血。
属于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
3、血细胞的发展规律原始→成熟[ 胞体] 大→小(巨核细胞相反)[ 胞浆] 量:少→多染色:深蓝→浅蓝→浅红颗粒:无→有,非特异性→特异性[ 胞核] 大→小(巨核细胞相反)核型:规则→不规则染色质:细致疏松→粗糙密集→紧缩成块核仁:有→无核膜:不明显→明显[ 核浆比] 大→小(巨核细胞相反)4、粒红比值的定义:粒细胞系统各阶段总和与有核红细胞系统(成熟红细胞除外) 总和之比。
正常值:2~4 : 15、造血干细胞既可产生和自己功能相同的细胞,又能产生造血祖细胞及各种不同系列的血细胞。
造血干细胞的特点:高度自我更新能力多向分化能力6、骨髓增生程度的分级(1-10%)(0.5-1%)(<0.5%)临床意义:增生极度活跃:亢进增生明显活跃:旺盛增生活跃:基本正常增生减低:减低增生极度减低:衰竭7、骨髓各细胞比例:名称比例(%)粒细胞系统40-60红细胞系统20淋巴细胞系统20单核细胞系统<4浆细胞系统<2巨核细胞系统7-35个/L8、尿液比重参考值:成人在1.015 - 1.025间,晨尿一般大于1.020临床意义:增高: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出血热少尿期﹑失水等肾血流灌注不足。
降低:大量饮水﹑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出血热多尿期﹑尿崩症。
若持续固定在1.010左右,提示肾实质严重损害。
9、渗出液与漏出液鉴别:10、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用系统学理论对实验全过程进行分析,找出影响实验结果的各个环节,制定措施加以控制11 参考值范围参考值是指对抽样的个体某项目检测所得的值;所有抽样组测得的平均值加减2个标准差即为参考值范围。
12 医学决定水平(Medicine decide level ,MDL)是指不同于参考值的另一些限值,通过观察测定值是否高于或低于这些限值,可在疾病的诊断中起排除或确认的作用,或对某些疾病进行分级或分类,或对预后作出估计,以提示医师在临床上采取何种处理方式或决定采取某种治疗措施等等。
实验诊断学知识点大汇总(一)2024
实验诊断学知识点大汇总(一)引言概述:实验诊断学是临床医学中重要的学科之一,它涉及到很多诊断实验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技巧。
本文将对实验诊断学的知识点进行大汇总,并分为五个大点进行阐述。
通过本文的学习,读者将能够深入了解实验诊断学的重要内容,提高对临床实验的理解和操作水平。
一、实验诊断学概述1. 实验诊断学的定义和作用2. 实验诊断学的分类3. 实验诊断学的发展历程4. 实验诊断学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二、实验室常规检验1. 血液学检验a. 血常规检验b. 凝血功能检验c. 血型鉴定d. 共享病原体检验2. 尿液学检验a. 尿常规检验b. 尿妊娠试验c. 尿液有形成分检验d. 尿培养和药敏试验3. 生化学检验a. 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检验b. 肝功能检验c. 肾功能检验d. 电解质检验e. 血脂检验三、免疫学检验1. 免疫学基础知识a. 免疫反应的基本原理b. 免疫球蛋白的分类和功能c. 免疫细胞的种类和功能d. 免疫系统的器官和组织2. 免疫学检验方法a. 免疫荧光法b.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c. 免疫电泳d. 免疫沉淀法e. 免疫组化方法四、微生物学检验1. 微生物学基础知识a. 微生物的分类和形态特征b. 微生物的培养方法c. 微生物的鉴定方法2. 常见致病微生物的检验a. 革兰氏染色b. 细菌培养和鉴定c. 真菌培养和鉴定d. 病毒检验e. 寄生虫检验五、分子诊断学1. 分子诊断学基础知识a. DNA的结构和功能b. RNA的结构和功能c. PCR技术原理d. 基因测序和基因突变检测方法e. 基因表达和基因组学2. 常见分子诊断方法a. 荧光定量PCRb. 基因芯片技术c. 基因重组技术d. 蛋白质质谱法e. 基因编辑技术总结:实验诊断学是临床医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文对实验诊断学进行了大汇总。
从实验诊断学的概述开始,我们深入了解了实验室常规检验、免疫学检验、微生物学检验和分子诊断学的知识点。
诊断学-第五章 实验室检查 第三节 血清电解质和凝血功能检查
诊断学基础
实验室
第三节 血清电解质和凝血功能检查
一、血清电解质测定
(一)血清钾测定 (二)血清钠测定 (三)血清氯测定 (四)血清钙测定 (五)血清磷测定
标本采集:抽取空腹静脉血3ml注入干燥管内,勿使溶血
血清电解质测定
在人体体液中含有的无机盐,多以离子状态存在,
带又称为 电解质。正离子主要是钠离子( Na+ )、钾离子 ( K+ )、钙离子( Ca2+ )、镁离子( Mg2+ );负 离子主要是氯离子(Cl-)和HCO3- 。 电解质主要功能: 1 维持体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平衡 2 维持神经、肌肉、心肌细胞静息电位及参与动 作电位 3 参与新陈代谢等生理活动
(三)血清氯测定
【参考值】 98~105mmol/L
【临床意义】 同血钠 血清钠和血清氯增高:大量失水、摄入食盐过 多或输入盐水过多、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醛 固酮增多症等。 血清钠和血清氯降低:摄入不足、严重呕吐或 腹泻、持续胃肠减压、反复使用利尿剂、严重 烧伤、酸中毒、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等。
(一)血清钾测定
【参考值】 3.5~5.5mmol/L. 【临床意义】 低于3.5mmol/L为低血钾症;高于 5.5mmol/L为高血钾症。 低血钾症见于: (1)摄取不足; (2)丢失过多(吐泻、 大量利尿、大汗等);(3)葡萄糖与胰岛素同时使 用,周期性麻痹和碱中毒等,钾过多转入细胞内。 高血钾症见于: (1) 摄入过多; (2) 排泄困难(肾衰 竭及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3)细胞内钾大量释 出;(4)细胞外液因失水或休克而浓缩,使血钾增 高。
谢谢
The end
(五)血清磷测定
【参考值】 血清磷成人为0.97~1.61mmol/L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室诊断学知识点
实验室诊断学是临床医学中的重要学科,通过实验室检查对疾病进行辅助诊断和监测。
本文将介绍一些实验室诊断学的知识点,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学习这一领域。
一、实验室常用标本及其采集方法
1. 血液标本采集
血液是一种重要的生物体液,包含丰富的生物信息。
常见的血液标本采集方法有针头穿刺、静脉留置针等。
2. 尿液标本采集
尿液是另一种常用的生物体液,反映了人体的代谢和排泄情况。
尿液标本采集方法一般为清洁中段尿,避免采集首末尿。
3. 痰液标本采集
痰液是呼吸系统疾病的常见标本,可以通过咳出或者支气管镜等方法采集。
4. 组织标本采集
组织标本采集主要通过手术或穿刺等方法进行,用于病理学检查和诊断。
二、常见实验室检验项目
1. 血常规检验
血常规检验是检测血液中不同类型血细胞数量和形态的检测项目,包括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等。
2. 生化检验
生化检验主要检测血液中各种生化指标的浓度,常见的有血糖、肝功能指标、肾功能指标等。
3. 微生物学检验
微生物学检验主要用于检测感染性疾病的病原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等。
4. 免疫学检验
免疫学检验是检测人体免疫功能的重要方法,包括抗体检测、免疫球蛋白测定等。
5. 检验标本的保存与运输
为确保实验室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标本的保存和运输至关重要。
常见的方法有冷藏、冷冻等。
三、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
1. 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是指通过标本品质的控制、检测方法的准确性和精密度的控制,确保实验室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质量保证
质量保证是在实验室检验过程中保证质量的一系列措施,包括日常
质量控制、仪器校准与维护等。
四、临床应用与疾病诊断
1. 实验室诊断与疾病监测
实验室诊断在临床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能够辅助医生进行疾病的
诊断和监测,提供及时、准确的实验室检验结果。
2. 常见疾病实验室诊断
实验室诊断学广泛应用于多种疾病的辅助诊断,例如血液系统病变、肾脏疾病、肝脏疾病等。
3. 新技术在实验室诊断中的应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的实验室诊断技术不断涌现,例如基因检测、分子诊断等。
结语
实验室诊断学是医学领域中的重要学科,对疾病的诊断和监测有着
重要的作用。
通过了解实验室常用标本、检验项目以及质量控制与质
量保证等知识点,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实验室诊断学的重要性和应用
价值。
同时,结合临床实际,合理应用实验室检验结果,能够更好地
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的诊疗方案和健康管理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