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谱分析》教学大纲

《色谱分析》教学大纲

Chromatography

课程编码:21A42089 学分:2 课程类别:专业任选课

计划学时:32 其中讲课:32 实验或实践:0 上机:0

适用专业:环境科学

推荐教材:苏立强主编,《色谱分析法》,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年

参考书目:

1.于世林编著,《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及应用》,第二版,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年

2.刘虎威编著,《气相色谱方法及应用》,第二版,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年

3.陈义编著,《毛细管电泳技术及应用》,第二版,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年

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任务

色谱分析是环境科学的主要专业课程。通过本课程的系统学习,使学生对色谱分析法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有系统全面的了解,初步具有应用此类方法解决相应问题的能力。并使学生对当今世界各类色谱分析方法和联用技术及发展趋势有一些初步的了解,从而为其今后的工作及更深一步地学习作必要的铺垫。

课程的基本要求

1.了解色谱分析在生活、生产实际及科研工作中的重要意义,掌握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平面液相色谱法、超临界流体色谱法和毛细管电泳中利用仪器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的基本原理以及仪器各重要组成部分的基本操作。

2.掌握色谱分析测定中的干扰因素、误差来源及其消除的方法。

3.熟悉色谱分析方法的应用对象及基本的分析过程。

各章节授课内容、教学方法及学时分配建议(含课内实验)

第一章概论建议学时:4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色谱法的分类、特点和局限性;色谱分析法中的色谱图和相关术语;色谱流出曲线的意义;熟悉色谱现代发展及相关联用技术。

[教学重点与难点] 色谱图和相关术语、色谱流出曲线的意义。

[授课方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授课内容]

第一节色谱分析法的历史

第二节色谱法的分类

一、按流动相和固定相的物态分类

二、按分离原理分类

三、按固定相使用的方式分类

四、按色谱动力学过程分类

五、按色谱技术分类

第三节色谱分析法的特点和局限性

第四节色谱图和相关术语

第五节色谱现代发展及相关联用技术

第六节有关色谱得中文工具书和国内外主要色谱期刊

第二章基本理论建议学时:4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平衡理论、塔板理论和速率理论;分配系数、分配比和分离度的概念;塔板理论和速率理论的作用和不足。

[教学重点与难点] 塔板理论、速率理论和分离度。

[授课方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平衡理论

一、分配系数

二、分配比

三、分配等温线

四、对色谱峰峰形的解释

第三节塔板理论

一、塔板理论假说

二、基本关系式

三、色谱柱效能和评价

四、塔板理论的作用和不足

第四节速率理论

一、色谱过程中的传质与扩散

二、速率理论方程

三、影响色谱峰展宽的其他因素

第五节分离度

一、分离度的表达

二、影响分离度的因素

第三章气相色谱法建议学时:4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气相色谱的分离原理;气相色谱仪的构造和各部分构件的作用;熟悉填充柱和毛细管柱气相色谱仪;裂解、衍生和顶空气相色谱法等辅助技术。

[教学重点与难点] 气相色谱得分离原理;气相色谱仪的构造。

[授课方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授课内容]

第一节气相色谱原理

一、气相色谱基本流程

二、气相色谱分离的原理

三、气相色谱常用术语及参数

第二节气相色谱仪

一、填充柱气相色谱仪

二、毛细管柱气相色谱仪

三、色谱固定相

四、检测器

五、色谱数据处理系统

第三节气相色谱辅助技术

一、裂解气相色谱法

二、衍生气相色谱法

三、顶空气相色谱法

第四章高效液相色谱法建议学时:4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高效液相色谱仪的构造和部件作用;液固吸附色谱、分配色谱、离子交换和离子色谱、离子对色谱、体积排阻色谱和亲和色谱法的分离原理。

[教学重点与难点] 各种液相色谱的分离原理。

[授课方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液相色谱的板高方程

第三节高效液相色谱仪

一、高压输液系统

二、进样装置

三、色谱柱系统

四、液相色谱检测器

第四节高效液相色谱分离方式

一、液液分离系统

二、液固吸附色谱

三、分配色谱

四、离子交换和离子色谱

五、离子对色谱

六、体积排阻色谱

七、亲和色谱法

第五章平面液相色谱法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平面色谱的分类和分离原理;薄层色谱;纸层析分离技术;熟悉加压及旋转色谱;平板电泳分离技术。

[教学重点与难点]平面色谱的分类和分离原理;薄层色谱;纸层析分离技术

[授课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授课内容]

第一节概述

一、平面色谱分类及分离原理

二、平面色谱的基本流程

三、平面液相色谱的技术参数

第二节薄层色谱

一、薄层用吸附剂

二、薄层板的制备

三、展开剂的种类及选择

四、点样和展开

五、斑点位置的确定和定性方法

六、薄层定量方法

七、薄层层析的应用

第三节加压与旋转薄层

一、加压薄层色谱

二、旋转薄层色谱

第四节纸层析分离技术

一、概述

二、纸色谱层析条件的选择

三、纸色谱点样和展开

四、纸色谱显色和应用实例

第五节平面电泳分离技术

一、电泳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分类

二、常用电泳分离技术

三、IEF/SDS-PAGE双向电泳法

第六章超临界流体色谱法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超临界流体色谱的基本原理;掌握超临界流体色谱仪的构造。

[教学重点与难点] 超临界流体色谱的基本原理。

[授课方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授课内容]

第一节超临界流体色谱的基本原理

一、超临界现象和超临界流体的特征

二、超临界流体色谱的特点

三、流动相及改性剂

四、色谱柱和固定相

第二节超临界流体色谱仪器

一、SFC的一般流程

二、SFC的流动相输送系统

三、SFC的分离系统

四、SFC的检测系统

第三节SFC联用技术

一、SFC-MS联用

二、SFC-FTIR联用

三、SFC-NMR联用

第四节超临界流体色谱的应用

一、糖类

二、脂肪酸和脂类

三、甘油酯

四、甾类化合物

五、维生素

六、氨基酸、肽、蛋白质

七、药物

八、手性对映体

九、展望

第七章毛细管电泳建议学时:6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毛细管电泳分离的基本原理;毛细管电泳分离中的基本概念;毛细管电泳的分类;熟悉电泳仪的结构和特点;熟悉各种毛细管电泳分离方式;了解毛细管电泳柱技术;毛细管电泳检测技术和应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 毛细管电泳分离的基本原理;毛细管电泳的分类。

[授课方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授课内容]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毛细管电泳分离的一般过程

一、分离的一般过程

二、数学描述

第三节毛细管电泳分离的基本原理

第四节基本概念

一、电泳、淌度、绝对淌度及有效淌度

二、电渗、电渗率及合淌度

三、两项分配与权均淌度

第五节毛细管电泳分类

第六节毛细管电泳仪系统

一、电泳仪的结构

二、毛细管电泳仪的特点

第七节毛细管电泳分离方式

一、毛细管区带电泳

二、毛细管凝胶电泳

三、胶束毛细管电动色谱

四、毛细管电色谱

五、毛细管等速电泳

六、毛细管等电聚焦

第八节毛细管电泳柱技术

第九节毛细管电泳检测技术

第十节应用实例

第八章色谱定性和定量分析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色谱分析法的多种定性和定量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各种定性分析方法。

[授课方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授课内容]

第一节色谱定性分析

一、一般性定性

二、利用保留值规律进行定性分析

三、利用选择性检测器定性

四、联用方法定性

五、化学方法定性

六、平面色谱中的定性方法

七、多种方法配合定性

第二节色谱定量分析

一、定量分析的基本公式

二、色谱峰高和峰面积的测定

三、定量校正因子

四、定量方法

五、影响确定量的主要因素

第九章色谱联用技术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气质联用技术;液质联用技术;熟悉气相、液相-红外联用技术;了解色谱与其他仪器的联用技术。

[教学重点与难点] 气质、液质联用技术的条件和要求。

[授课方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授课内容]

第一节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一、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器系统简介

二、气相色谱-四极杆台式质谱联用仪器间接

三、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的条件选择

四、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的谱图及其信息

五、气相色谱-质谱联用质谱谱库及检索简介

第二节气相色谱-傅里叶红外光谱联用技术

一、气相色谱-傅利叶变换红外联用仪器系统简介

二、气相色谱-傅利叶变换红外数据采集与处理简介

三、气相色谱-傅利叶变换红外的条件优化

四、气相色谱-傅利叶变换红外联用技术的应用

第三节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一、LC-MS接口

二、LC-MS分析条件的选择

三、毛细管电泳-质谱联用

四、LC-MS联用的应用

第四节液相色谱-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联用

第五节色谱与其他仪器的联用

第十章色谱联用技术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液液萃取、液固萃取、膜分离等样品预处理技术;熟悉衍生化预处理技术[教学重点与难点] 液液萃取、液固萃取、膜分离等样品预处理技术。

[授课方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授课内容]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液液萃取

一、液液萃取的基本操作

二、液液萃取溶剂的选择

三、液液萃取常用装置

第三节固相萃取

一、固相萃取的原理及特点

二、固相萃取常用的吸附剂

三、洗脱剂

四、固相萃取装置及操作

五、固相微萃取

第四节膜分离

一、膜分离原理

二、膜的分类

三、膜分离过程的类型及特点

五、膜分离技术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第五节衍生化技术

一、衍生化作用与反应要求

二、柱前衍生化

三、柱后衍生化

四、紫外衍生化

五、荧光衍生化

《色谱分析》教学大纲

《色谱分析》教学大纲 Chromatography 课程编码:21A42089 学分:2 课程类别:专业任选课 计划学时:32 其中讲课:32 实验或实践:0 上机:0 适用专业:环境科学 推荐教材:苏立强主编,《色谱分析法》,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年 参考书目: 1.于世林编著,《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及应用》,第二版,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年 2.刘虎威编著,《气相色谱方法及应用》,第二版,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年 3.陈义编著,《毛细管电泳技术及应用》,第二版,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年 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任务 色谱分析是环境科学的主要专业课程。通过本课程的系统学习,使学生对色谱分析法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有系统全面的了解,初步具有应用此类方法解决相应问题的能力。并使学生对当今世界各类色谱分析方法和联用技术及发展趋势有一些初步的了解,从而为其今后的工作及更深一步地学习作必要的铺垫。 课程的基本要求 1.了解色谱分析在生活、生产实际及科研工作中的重要意义,掌握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平面液相色谱法、超临界流体色谱法和毛细管电泳中利用仪器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的基本原理以及仪器各重要组成部分的基本操作。 2.掌握色谱分析测定中的干扰因素、误差来源及其消除的方法。 3.熟悉色谱分析方法的应用对象及基本的分析过程。 各章节授课内容、教学方法及学时分配建议(含课内实验) 第一章概论建议学时:4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色谱法的分类、特点和局限性;色谱分析法中的色谱图和相关术语;色谱流出曲线的意义;熟悉色谱现代发展及相关联用技术。 [教学重点与难点] 色谱图和相关术语、色谱流出曲线的意义。 [授课方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授课内容] 第一节色谱分析法的历史 第二节色谱法的分类 一、按流动相和固定相的物态分类 二、按分离原理分类 三、按固定相使用的方式分类 四、按色谱动力学过程分类 五、按色谱技术分类 第三节色谱分析法的特点和局限性 第四节色谱图和相关术语 第五节色谱现代发展及相关联用技术 第六节有关色谱得中文工具书和国内外主要色谱期刊 第二章基本理论建议学时:4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平衡理论、塔板理论和速率理论;分配系数、分配比和分离度的概念;塔板理论和速率理论的作用和不足。 [教学重点与难点] 塔板理论、速率理论和分离度。 [授课方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实验教学大纲

实验教学大纲 实验一:葡萄糖杂质检查 一、目的要求: 1.掌握葡萄糖中氯化物、硫酸盐、铁盐、重金属、砷盐等限量的检方法、原理、反应条件及计算。 2.熟悉纳氏比色管、验砷瓶、量筒、天平等使用方法。 3.了解药物一般杂质检查项目的意义。 二、教学内容: 1.氯化物的限量检查 2.硫酸盐的限量检查 3.重金属的限量检查 4.铁盐的限量检查 5.砷盐的限量检查 实验二特殊杂质检查 一、目的要求: 熟悉阿斯匹林、盐酸普鲁卡因中的一些特殊杂质的检查原理及操作方法。 二、教学内容: 1、乙酰水杨酸中游离水杨酸检查 2、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中对氨基苯甲酸的检查 实验三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的含量测定(重氮化法) 一、目的要求: 1.掌握重氮化的反应原理,操作条件及注意事项。 2.熟悉注射液含量的测定基本方法和计算。 3.熟悉外指示剂法。 二、教学内容: 盐酸普鲁卡因含有芳伯氨基,在酸性条件下与亚硝酸钠发生重氮化反应。 试验四氟尿嘧啶的含量测定 (氧瓶燃烧法) 一、目的要求: 学习氧瓶燃烧法的原理及操作技术。 二、教学内容: 1、燃烧瓶的使用

2、样品测定 实验五硫酸阿托品注射液的含量测定 (酸性染料比色法) 一、目的要求: 掌握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生物碱制剂的基本原理及操作方法。 二、教学内容: 1、对照液的制备 2、供试液的制备 1、测定法 实验六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清茶碱浓度 一、目的要求: 掌握离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清茶碱样品制备标准曲线的基本方法及测定前样品的制备处理基本操作方法。 二、教学内容 1、样品的提取 2、标准曲线的绘制 实验七复方乙酰水杨酸片的含量测定 一、目的要求: 掌握复方制剂中各成分的分离及含量测定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二、教学内容: 1、乙酰水杨酸得含量测定: 2、咖非因的含量测定: 实验四:(原待定)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异烟肼片剂含量 一、目的要求: 本实验为设计性实验,使同学自己根据所学知识设计实验方案,然后进行实验操作,完成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异烟肼片剂含量 二、教学内容 1、同学根据所学有关专业知识按照中国药典的格式自己设计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异烟肼片剂含量实验方案和操作方法(设计两种方法)及应准备用的仪器、试药、试剂。 实验讲义 实验一:葡萄糖杂质检查 一、教学目的:

《仪器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仪器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 【课程代码】【课程修习类型】必修(平台课程) 【开课学院】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院【适用专业】化学 【学分数】【学时数】总学时学时 【建议修读学期】二秋【先修课程】无机化学、物理、高等数学、 分析化学、有机化学 一、课程说明 .课程介绍(中、英文) 仪器分析是化学专业的专业核心课,应化及制药工程专业的专业选修课之一。它是研 究物质的化学组成、结构和状态的分析测试方法,也是其它学科取得化学信息的研究手段, 在许多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课程涉及的知识面广且综合性强,包括各种现代仪器分析方 法的物理和化学的原理、特点、仪器的结构原理、定性定量分析原理、方法及其应用范围。 本课程主要讲解原子发射光谱、原子吸收光谱、分子发光分析法、电位分析法、电解库仑分 析法、伏安与极谱法、气相色谱、液相色谱及毛细管电泳等分析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基本掌握主要仪器分析方法的原理及应用领域,掌握应 用合适的方法进行实际样品分析,并解决相应分析化学问题的能力。 仪器分析在工业、农业、环境、医药、健康、食品及科学研究等方方面面都有着广泛的 应用。掌握各种仪器分析方法,不仅有利于学生提高化学及相关学科的学习和研究能力,而 且能更快更好地与社会接轨,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因此,仪器分析课程在化学及相关专 业的人才培养过程中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课程的主要内容及课时安排:

.课程教学目标: ()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等方面达到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 目标:掌握光学分析法、电化学分析法、色谱分析法的基本原理、仪器的基本构成。理解仪器各部分的物理原理,各种仪器的应用情况。了解各类仪器分析方法的最新发展情况。 目标:掌握原子发射光谱、原子吸收光谱、分子发光分析法、电位分析法、电解库仑分析法、伏安与极谱法、气相色谱、液相色谱等主要仪器分析方法的仪器基本结构及其工作原理,主要部件的功能,条件选择及干扰消除、定性及定量方法原理,应用范围等。 目标:了解原子荧光光谱,毛细管电泳、离子色谱等常用仪器分析方法。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仪器分析的研究前沿。 )能力方面 目标:能够独立预习和思考课程的各部分内容,能在学习过程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目标:初步具有应用各种仪器分析方法分析各种实际样品,或能针对分析要求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的能力,具有对各种仪器分析方法进行条件优化的能力,具有对样品分析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数据进行分析的能力和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 目标:具备复杂样品仪器分析方法方案设计、文献查阅和方案实施的能力。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和交流沟通能力。 )素质方面 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通过各种课前课后思考题和作业题的训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目标:注重培养的学生创新意识及创造能力,使其具有较强的工作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符合社会需求。 目标:要求学生阅读一些仪器分析在各行业中的应用情况及前沿的科学报道,并撰写读书报告。培养学生的前瞻性思维。 ()课程目标对培养要求的支撑:

仪器分析教学大纲

仪器分析教学大纲 一、教学目标 本课程旨在通过系统性的理论教学和实验操作,使学生掌握现代仪器分析的基本原理、技术及方法,熟悉仪器分析的实验操作流程,培养学生分析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今后从事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 1. 仪器分析的基本原理 1.仪器分析的概念和历史 2.分析化学基础知识 3.仪器分析的分类、特点和应用 4.仪器分析的误差和精密度 2. 常用分析仪器 1.光谱分析仪 –分光光度计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仪 –荧光光谱仪 –红外分光光度计 2.色谱分析仪 –气相色谱仪

–液相色谱仪 3.质谱分析仪 –气相质谱仪 –液相质谱仪 4.电化学分析仪 –电位滴定仪 –电化学分析仪 5.其他常用分析仪器 3. 分析实验操作 1.光度法测定 2.色谱法测定 3.质谱法测定 4.电化学法测定 5.其他分析实验操作 三、教学方法 1.经典教学法:讲授仪器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2.线上教学法:通过多媒体教学平台进行视频教学和在线答 疑。 3.实验教学法:开展仪器分析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操作仪 器,掌握实际操作技巧。

四、考核方式 1.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和实验报告等。 2.期中考试:对学生对仪器分析原理和技术的理解进行考查。 3.期末考试:综合考查学生对仪器分析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 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 五、教学要求 1.学生应当具备一定的化学和数学基础。 2.学生应当认真听课、做好笔记、及时完成作业和实验报告。 3.学生应当积极参加课堂讨论,并及时向教师提出问题和困 难,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实验操作中去。 4.教师应当严格制定考试和评分标准,公正评分。 5.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情况,灵活调整授课内容和 教学方法。 六、参考教材 1.《现代仪器分析》(第三版),刘文栋主编,高等教育出 版社。 2.《仪器分析实验指导与操作》,张明诗,科学出版社。 3.《仪器分析原理与技术》,谷宝玉,高等教育出版社。 4.《仪器分析与化学计量学》,杨志华,化学工业出版社。 七、教学进度安排 教学内容教学时数

仪器分析教学大纲

仪器分析教学大纲 (供卫生检验专业使用)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仪器分析(Instrumental Analysis)是卫生检验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仪器分析是利用物质的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对物质的组成、含量、结构进行鉴别和剖析。仪器分析技术已成为现代检测部门的重要支柱,成为产品质量保证的必不可少环节,成为环境卫生、工业卫生、食品卫生监测的主要手段,也是人群防病、治病、诊断、进行生物材料组织检测的重要手段,已在医院、工厂、检测部门广泛使用。中国加入WTO后,面对与世界各国更频繁的交流,面对各国所设立的技术壁垒,以及为保卫我国人民的健康和权益,仪器分析检测更有了比以往显著重要的地位。 二、课程基本要求 本课程分为掌握、熟悉、了解三种层次要求。掌握的内容要求理解透彻,能在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学习工作中熟练、灵活运用其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熟悉的内容要求能熟知其相关内容的概念及有关理论,并能适当应用。了解的内容要求对其中的概念和相关内容有所了解。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仪器分析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各种各类仪器分析方法的测定原理、特点和应用,熟悉使用各种分析仪器;树立量与误差的概念,正确处理分析数据和表示分析结果;通过严格的基本实验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与作风,为今后的学习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考试内容中掌握的内容约占70%,熟悉、了解的内容约占25%,5%左右的大纲外内容。 本大纲的参考教材是卫生部规划教材《分析化学》(邹学贤主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3月)。 三、课程基本内容及学时分配

仪器分析教学总时数为108学时,其中理论为63学时,实验为45学时。共17章。本课程有4部分,第一部分为第1章绪论,主要内容为仪器分析的任务、作用和发展趋势;第二部分从2章到9章,为光化学分析部分,主要内容为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分子发光光谱法,此外还有原子发射光谱、原子荧光、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波谱、质谱的一般介绍;第三部分从10章到12章,为电化学分析部分,主要内容为电位分析法、电导分析法和库仑分析法、伏安法和电位溶出法;第四部分从13章到17章,为色谱分析部分,主要内容为色谱分析概论、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离子色谱法和毛细管电泳。 第一章绪论(1学时) 掌握: 1、仪器分析的性质、任务及其在卫生检验中的作用; 2、分析方法的分类; 3、仪器分析与化学分析的异同。 熟悉: 1、仪器分析的内容 了解: 1、仪器分析的发展趋势; 2、仪器分析的应用前景。 第二章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7学时) 掌握: 1、电磁辐射及电磁辐射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2、分子吸收光谱的产生及分子吸收光谱; 3、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主要类型; 4、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 5、光的吸收定律及影响光吸收定律的因素; 6、分光光度法反应条件和测量条件的选择; 7、定量方法。 熟悉: 1、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构造原理及操作方法;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述 分析化学是化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课程教学大纲旨在明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评估方式,以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分析化学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术。 二、课程目标 1.认识和理解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熟悉常用的分析仪器设备、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技术; 3.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4.掌握分析化学在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三、教学内容 1.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1)分析化学的定义和分类 (2)样品的制备和处理技术 (3)分析方法的选择和评价 2.常用的分析仪器设备和实验技术 (1)光谱分析法(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等) (2)电化学分析法(电位滴定法、电化学方法等)

(3)色谱分析法(气相色谱、液相色谱等) (4)质谱分析法(质量光谱、质谱法等) 3.分析化学实验技术 (1)标准曲线的建立和应用 (2)样品测定和数据处理 (3)实验安全与仪器操作规范 4.分析化学在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中的应用 (1)环境监测与分析 (2)生物医药分析 (3)食品安全与质量监测 四、教学方法 1.理论授课:通过课堂讲解和案例分析,向学生介绍分析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实验教学: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体验和掌握分析化学的实验技术; 3.讨论和互动式学习: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分享实验经验和思考问题;

4.案例分析和实践报告: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并 撰写实践报告。 五、评估方式 1.平时成绩:包括参与度、实验报告和课堂作业等; 2.期中考试:对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验能力进行考核; 3.期末考试:综合考察学生对分析化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六、学时安排 本课程总学时为36学时,其中理论教学占24学时,实验教学占12 学时。 七、教材和参考书目 主教材:《分析化学教程》 参考书目: 1. 《分析化学基础》 2. 《分析化学导论》 3. 《现代分析化学》 总结: 此份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大纲明确了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和评估方式等重要要素。通过合理的学时安排和多种教学手段的运用,

药物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药物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药物分析是一门重要的药学专业课程,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药物分析技能,确保药物的质量和安全。在药物分析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遵循一定的教学大纲,确保学生能够全面掌握药物分析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一、教学内容 药物分析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 1.药物分析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如分析方法、标准物质、质量标准等。 2.药物合成过程中质量控制的方法和技能,如合成路线、试剂选择、产物纯度等。 3.药物制剂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如制剂工艺、药物含量、有关物质等。 4.药物分析实验技术和实验方法,如化学分析、光谱分析、色谱分析等。 5.药代动力学参数的测定方法和应用,如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等。 二、教学方法 药物分析课程的教学方法包括以下几方面:

1.理论教学:通过课堂讲解和PPT演示,使学生掌握药物分析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 2.实验教学:通过实验操作和实验数据处理,使学生掌握药物分析的实验技术和实验方法。 3.案例教学:通过分析真实的药品质量案例,使学生了解药物分析在药物研发和生产中的应用。 4.自主学习:通过布置课外作业和提供相关参考书籍,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 三、教学评估 药物分析课程的教学评估包括以下几方面: 1.平时成绩:包括课堂提问、作业、实验报告等。 2.期中考试:通过试卷考察学生对药物分析基本知识和实验技术的掌握情况。 3.期末考试:通过试卷考察学生对药物分析基本知识和实验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 4.综合评估:包括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总之,药物分析课程的教学大纲旨在使学生全面掌握药物分析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确保药物的质量和安全。通过理论教学、实验教学、案例教学和自主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通过教学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

《仪器分析实验》教学大纲

《仪器分析实验》教学大纲 仪器分析是现代分析化学的重要分支,它利用各种仪器设备对物质进行分析和鉴定。仪器分析实验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一门课程,本教学大纲旨在培养学生的仪器操作和实验设计能力,以及对仪器分析原理和方法的理解。 一、课程概述 1.1课程名称:仪器分析实验 1.2学时安排:32学时 1.3授课对象:化学及相关专业本科生 1.4学时分配: -仪器分析实验原理及操作:16学时 -仪器分析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8学时 -仪器分析实验项目研究:4学时 -仪器分析实验综合实践:4学时 二、教学目标 2.1知识与理解 -理解仪器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常用仪器的工作原理 -熟悉常用仪器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了解仪器分析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2.2能力与技能 -掌握基本的仪器操作技巧 -具备设计和实施仪器分析实验的能力 -能够准确地测量和分析实验数据 -能够合理地解释实验结果和提出改进意见 2.3态度和价值观 -具备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验室安全意识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科学合作意识 -重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教学内容 3.1仪器分析实验原理及操作(16学时) -热学分析仪器:热重量法、差示扫描量热法等 -光谱分析仪器:紫外-可见光谱仪、红外光谱仪、质谱仪等-色谱分析仪器: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等 -电化学分析仪器:电位滴定仪、电导仪等 -其他仪器:核磁共振仪、电子显微镜等 3.2仪器分析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8学时) -实验设计及流程制定 -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

-误差分析与精密度评价 -仪器校正与标定 3.3仪器分析实验项目研究(4学时) -学生选择特定的仪器进行实验 -研究仪器性能和优化操作条件 -分析实验结果并撰写报告 3.4仪器分析实验综合实践(4学时) -学生组队完成一项综合实验项目 -设计实验方案并采集实验数据 -根据实验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 -撰写实验报告并进行口头答辩 四、教学方法 4.1理论讲授 4.2仪器操作演示 4.3实验操作指导 4.4实验报告撰写和讨论 五、实验报告评分标准 5.1实验设计和操作30% 5.2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30%

《现代分析测试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现代分析测试技术 Modern Analysis and Test Technique 【课程编号】【课程类别】专业任选 【学分数】1.5 【学时数】32=24+8【先修课程】量子力学、原子物理、电子技术 【适用专业】物理学 一、教学目的、任务 学习用于成分分析、结构分析、表面形态分析、谱学分析及物化性质测定等常见现代分析测试技术原理与方法,了解分析测试技术的前沿发展。通过该课程学习,使学生深入学习分析测试方法的基本原理、仪器设备及应用;掌握常见现代分析测试技术所获信息的解释和分析方法;培养学生正确选择分析仪器和分析方法,解决问题、创新分析方法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紫外-可见分光、红外光谱、拉曼光谱、荧光光谱、光散射、核磁共振、质谱分析、色谱分析(气相、液相、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分析、电镜、差热分析等。。 三、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2 + 4 + 4 + 4 + 4+ 4 + 2+ 8= 32 (一)理论教学内容及时数(24) 第一章绪论2学时(课堂讲授2学时) §1-1仪器分析概述 §1-2光或电磁波的性质 §1-3分子运动和能级 §1-4 光吸收定律 §1-5 光波谱分析方法的分类 §1-6 参考资料 教学要求: 理解物质的结构与光的相互作用,知道光谱的分类 第二章紫外与可见吸收光谱4学时(课堂讲授学时)

§2-1紫外与可见吸收光谱的产生 §2-2有机化合物的吸收光谱 §2-3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教学要求: 理解物质光谱的产生,了解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工作原理第三章热分析及其应用4学时(课堂讲授4学时) §3-1热分析定义及其可获信息 §3-2热分析的主要方法 §3-3 热分析的仪器 §3-4 热分析在高分子中的应用 教学要求: 了解热分析的主要方法,掌握热分析仪器的工作原理 第四章分子发光分析4学时(课堂讲授4学时) §4-1分子荧光和磷光分析 §4-2化学发光分析 §4-3 荧光及发光仪器介绍 教学要求: 了解分子的荧光和磷光掌握荧光及发光仪器的工作原理 第五章高效液相色谱法4学时(课堂讲授4学时) §5-1液相色谱仪器 §5-2高效液相色谱法的特点 §5-3 色谱法中主要分离类型及原理 §5-4 液相色谱的固定相与流动相 教学要求: 了解色谱法中主要分离类型及原理 第六章核磁共振波谱法4学时(课堂讲授4学时) §6-1基本原理 §6-2核磁共振光谱仪 §6-3 核磁共振谱图与化学位移 §6-4 自旋偶合与自旋裂分

化学-现代色谱分析 教学大纲

《现代色谱分析》课程大纲 (Modern chromatographic analysis) 一、课程目标 色谱分析是现代仪器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化学化工、生命科学、环境科学、医学、食品科学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在本科学习的基础上更加系统和全面的掌握色谱分析的理论、方法及应用,为学生熟练的掌握色谱技术并应用于科研和生产实际奠定基础。 二、课程内容 第一专题:色谱分析方法的发展史 主要介绍色谱法的出现、发展、色谱法的定义及分类、色谱法的作用等,2课时。 第二专题:色谱法的原理 主要介绍色谱分析的基本原理、色谱分离的本质、色谱分离的塔板理论、速率理论、色谱动力学基础、色谱过程热力学以及气相色谱、液相色谱保留值规律等,10学时。 第三专题:气相色谱法及应用 主要介绍气相色谱分析方法的开发步骤、方法验证、影响峰展宽的因素及操作条件的优化、气相色谱仪的组成等。8学时。 参观气相色谱仪器分析室一次,观摩不同进样方式及整个气相色谱分析流程。2学时。 在学生自学完成顶空气相色谱和裂解气相色谱方法之后,安排课堂讨论一次:顶空气相色谱、裂解气相色谱与常规气相色谱在仪器配置、使用方法、测试对象及应用上有何区别。2学时。 第四专题:液相色谱法及应用 主要介绍建立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的步骤、液相色谱分离条件的优化、液固色谱法、液液色谱法和键合相色谱法的分离原理、液相色谱仪的组成等。8学时。 参观液相色谱仪器分析室一次,观摩液相色谱分析过程。2学时。 自学:离子色谱法和体积排阻色谱法。

课堂讨论:各种液相色谱分析方法的区别及作用。2学时。 第五专题:色谱分析法的应用实例 学生针对某一色谱分析方法的应用,通过查阅文献,撰写应用实例综述,并在课堂上介绍给大家。4学时 总计:40学时 三、教学方式 教师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学生自学为辅,每位学生至少有一次在讨论课上发言,所有学生均需撰写综述并在课堂上呈献给大家。 四、教学评价 课堂讨论发言情况及观点阐述占5%,综述撰写质量、课堂介绍表达情况占10%,学期末采用闭卷考试,成绩占85%。 五、学习资源 1.《色谱分析概论》(傅若农编著),化工出版社。 2.《气相色谱方法及应用》(刘虎威编著),化工出版社。 3.《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及应用》(于世林编著),化工出版社。 4.《现代色谱分析》(张祥民编著),复旦大学出版社。 5.各类色谱杂志及网络资源 六、学习建议 1.学习本课程前,复习本科生《仪器分析》中色谱分析的基本知识。 2.创造机会,在自己的科学研究中去使用色谱方法,这是更好的掌握本课程的内容的最佳途径。

《色谱分析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色谱分析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Chromatography Analysis Technology 课程类型:专业课 课程要求:必修 学时/学分:64/4 适用专业:工业分析技术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的一门学科专业课。是分析化学学科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从事仪器分析相关工作必需的专业知识。色谱分析法是利用不同性质的物质在互不相溶的两相中分配系数、吸附性能或其它作用不同而被分离,并进行成分、含量、结构等多方面的分析。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了解、掌握各种色谱分析方法的基本理论,了解气相色谱仪和液相色谱仪的主要结构与工艺,培养学生对各种实际分析样品的分析能力和实验方案设计能力,正确应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该课程是在完成分析化学课程学习的基础上学习的一门课程,掌握色谱分析方法可以 为走上工作岗位,胜任分析工作打基础。 三、课程教学目标 1.学习色谱分析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知识; 2.学习色谱分析原理,使学生理解色谱分析方法的应用; 3.学习色谱分析仪器的使用,培养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运用及动手操作能力; 4.学习色谱分析的定性定量方法,培养学生对色谱分析结果进行分析的能力; 5.学习色谱联用技术,使学生了解色谱联用的应用。 四、教学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

五、其他教学环节(课外教学环节、要求、目标) 无。

六、教学方法 本课程以课堂教学为主,结合作业及测验等教学手段和形式完成课程教学任务。 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讲授、提问、练习等教学方法和手段让学生理解色谱的定义及原理,掌握色谱分析仪器的使用及定性定量方法。 七、考核方式 最终成绩由平时作业成绩、平时测验成绩、期末成绩等组合而成。各部分所占比例如下:平时出勤成绩:5分。主要考核学生的出勤情况。 平时作业成绩:5分。主要考核对课程知识点的复习、理解和掌握程度。 平时实验成绩:10分。考核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及对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 期末考试成绩:80分。主要考核色谱分析的概念,方法和仪器使用的知识的掌握程度。书面考试形式。题型为1、选择题2、填空题3、简答题4、计算题等。 八、教材及参考书目 1.教材: [1] 色谱分析技术讲义.白晓琳主编. 2.参考书目: [1]仪器分析.董慧茹.第二版.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色谱分析》课程介绍与教学大纲

《色谱分析》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03024026 课程名称:色谱分析/ Chromatography 学分:2 学时:32 适用专业:应用化学专业 建议修读学期:6 开课单位:化学化工学院应用化学系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 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标准: 考核采用期终考试与平时成绩相结合的方法确定课程成绩。其中期终考试成绩占课程成绩的70%,平时成绩占课程成绩的30%。 教材与主要参考书目 1.叶宪曾、张新祥等编,仪器分析教程(第2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2.苏立强主编.《色谱分析法》,2009年第1版,清华大学出版社 3.史景讲主编. 《色谱分析法》,2001年第2版,重庆大学出版社 4.刘虎威编著.《气相色谱方法及应用》,2007年5月第2版,化学工业出版社 5.傅若农主编.色谱技术丛书,2007年5月第2版,化学工业出版社 内容概述: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向学生阐述色谱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兼顾实际应用和学科发展的重点内容,对色谱分析法分类、不同分离模式的原理及方法发展、学科最新研究动态加以系统介绍。主要内容包括:色谱法概述、色谱基本理论、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平面液相色谱法、超临界流体色谱法、毛细管电泳、色谱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色谱联用技术、液相色谱样品预处理等。 The main task of this course is to introduce the basic theory of chromatography to students.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and the focu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ubject, the classification of chromatographic analysis, the separation of the principle and method development and the latest research topics to be systematically introduced. The main contents include: chromatographic overview, chromatography basic theory, gas chromatography,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liquid chromatography, supercritical fluid chromatography,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 chromatographic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chromatography, liquid chromatography sample pretreatment and so on.

《分析化学》教学大纲

《分析化学》教学大纲 <药学>专业(中专) <药物制剂>专业(中专) <医药商品经营>专业(中专) 一、课程的目的和任务: 分析化学是研究物质化学组成的分析方法,及有关理论的科学。本课程是在无机化学基础上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在教学中要贯彻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原则,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分析化学的基本理论,准确树立量的概念,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课程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达到: 1、明确分析化学的目的、任务和要求。了解分析化学在生产实际及科研工作中的重要意义。 2、了解分析天平的构造和原理,正确掌握分析天平的称量技术。 3、掌握分析测定中的误差来源、误差表征,初步学会实验数据的统计处理方法。 4、熟悉电离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沉淀平衡和质子理论。掌握这些理论在定量分析中的应用。 5、掌握各种分析方法;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正确掌握分析操作。 6、了解仪器分析在分析工作中的意义,熟练常用的分析仪器的基本原理,掌握常用的分析仪器的使用。 7、具有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分析方法的能力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 绪论 一、教学要求: 了解分析化学的性质、任务与作用,分析化学的分类及其发展史。会用不同的分类标准 , 将分析化学分成许多不同的类别;懂得样品分析的一般程序。 教学内容: 1、分析化学的目的、任务和作用。 2、分析方法的分类。 3、定量分析的一般程序。 4、分析化学的发展、现状和展望。 三、教学建议: 结合分析化学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和药物检验工作的重要性,来讲述绪论。 第二章分析天平与称量 一、教学要求: 1、了解各类分析天平的构造原理,熟悉使用分析天平的性能和注意事项。 2、掌握分析天平的称量方法,了解其常见故障和排除方法。 3、了解灵敏度、稳定性、示值变动性和不等臂性的概念。 4、熟悉实验室规则。

《分析化学(仪器分析)》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分析化学(仪器分析) (Analytical Chemistry & Instrumental Analysis) 课程代码:13410017 学分:3.5 学时:56 (其中:课堂教学学时:56 实验学时:0 上机学时:0 课程实践学时:0)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 适用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 教材:《分析化学》,华东理工大学分析化学教研组,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第六版。 一、课程性质与课程目标 (一)课程性质 《分析化学》是化学学科的一个分支,它是化工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之一。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分析化学的基本原理,掌握化学分析和常用仪器分析的基本操作技术,对化学结构分析常用的分析方法有所了解,并初步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以及正确处理数据的能力。 《分析化学》是研究物质的化学组成和分析方法的科学。其任务是:鉴定物质的化学组成(或成分),测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及确定物质的化学结构。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化学分析,主要讲授经典化学分析的内容。第二部分为仪器分析,主要讲授电化学分析法、光谱分析和色谱分析。 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技术。熟悉定性定量分析方法,了解各类分析方法所使用的仪器。培养耐心细致、一丝不苟的科学作风和较强的实验操作能力,为从事各专业工作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和扎实的实验技术基础。 (二)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1:熟悉定性定量分析方法,了解各类分析方法所使用的仪器。培养耐心细致、一丝不苟的科学作风和较强的实验操作能力,为从事各专业工作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和扎实的实验技术基础。 课程目标2: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以及正确处理数据的能力。 (三)课程目标与专业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一)课程名称、所属专业、课程性质、学分; 课程名称:分析化学 所属专业:材料化学 课程性质:基础课 学分:3学分(54学时) (二)课程简介、目标与任务; 课程简介: 《分析化学》是材料化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课程包括经典的定量分析及仪器分析两部份,由分析化学的大体知识及理论、化学分析法、光学光谱法、电分析法、色谱分析法等五个要紧部份组成。 通过经典定量分析的学习来使学生牢固把握其大体的原理和测定方式,成立起严格的“量”的概念,培育学生具有从事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的能力和严谨的科学作风。通过仪器分析的学习来使学生牢固把握各类仪器分析方式的大体原理和仪器的各重要组成部份,对各仪器分析方式的应用对象及分析进程要有大体的了解。另外,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让学生对现今世界各类分析仪器及分析方式及进展趋势有一些初步的了解,从而为其尔后的工作及更深一步地学习作必要的铺垫。 目标与任务: 《分析化学》的目标和任务为: 1.把握常量组分定量分析的大体知识、大体理论和大体分析方式。 2.把握分析测定中的误差来源、误差的表征及初步学会实验数据的统计处置方式。 3.把握各类仪器分析方式的大体原理和仪器的各重要组成部份。 4.了解各仪器分析方式的应用对象及分析进程 5.课程学习完成后,要求能够依照样品性质、分析对象选择适合的分析仪

器及分析方式。 6.初步了解现今世界各类分析仪器及分析方式的进展趋势。 (三)先修课程要求,与先修课与后续相关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内容衔接;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一般物理、高等数学等 后续相关课程:现代分离分析技术、现代光谱分析、高等分析等。 无机化学、有机化学、一般物理、高等数学是学习分析化学的基础,现代分离分析技术、现代光谱分析、高等分析是分析化学课程的进一步加深与提高。 (四)教材与要紧参考书 教材:化学与仪器分析(第一版),兰州大学王春明、张海霞主编 参考书: [1] 陈兴国,何疆,陈宏丽,陈永雷.分析化学。第一版。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21 [2]武汉大学等. 分析化学(上下册). 第五版.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3]四川大学. 分析化学.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1 [4]邹明珠,许宏鼎,于桂荣. 分析化学. 长春: 吉林大学出版社,1996 [5]张锡瑜等. 化学分析原理.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1 [6]彭崇慧, 冯建章, 张锡瑜等. 定量化学分析简明教程. 第二版.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7 [7]北京大学. 仪器分析教程.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8]朱明华. 仪器分析. 第三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9]方惠群等. 仪器分析原理. 第二版.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1 二、课程内容与安排 第一章.绪论 分析化学的概念、分类、任务和作用 分析化学的进展、现状和展望 定量分析进程 定量分析方式

分析化学教学大纲

分析化学教学大纲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制定教学大纲的依据 本课程教学大纲依据轻工系化工、食品、生物、制药等专业培养目标及教学计划制定,符合社会对人才、知识、能力、素质需求及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二、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分析化学是化工、食品、生物、制药等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基础理论课课程。它的任务是:在系统讲授化学的基本原理即化学平衡、物质性质的基础上,重点讲述滴定分析法(酸碱滴定、配位滴定、氧化还原滴定、沉淀滴定)、重量分析法、吸光光度分析、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电位分析法、气相色谱法等基本分析方法。使学生较好掌握分析化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了解学科领域的新成果和发展动态,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灵活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使学生在科学方法上得到初步训练,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本课程的任务是:1.知识教学目标 (1)掌握定量分析中误差、有效数字及其运算等知识。 (2)理解滴定反应的条件及方式、标准溶液的配制及表示、滴定分析法的相关计算。 (3)掌握四大平衡及四种滴定分析方法。(4)掌握吸光光度分析方法及其他仪器分析方法。2.能力培养目标

(1)具有运用化学科学理论知识解释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具有良好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分析化学 (3)具有较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及分析综合能力。 (4)具有实验操作能力,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思想教育目标 (1)具有热爱科学、实事求是的学风,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2)具有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3)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环境保护意识。三、课程教学要求的层次 1.熟练掌握:要求学生能够全面、深入理解和熟练掌握所学内容并用其能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够举一反三。 2.掌握:要求学生能够较好地理解和掌握,并能够进行简单分析和判断。 3.了解:要求学生能够一般地了解所学的内容。 第二部分课程的学时分配与考核 一、课程进行总学时数、学分数课程教学学时72学时。二、主要教学过程与学时分配 第一章概论6学时第二章滴定分析法概述4学时第三章酸碱滴定法10学时第四章配位滴定法10学时第五章氧化还原滴定法8学时第六章重量分析法和沉淀滴定法6学时第七章吸光光度法6学时第八章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4学时第九章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简介4学时 分析化学

《仪器分析实验》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仪器分析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描述和目标 《仪器分析》是《分析化学》、《药物分析》课程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仪器分析实验》是为药学类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主要基础课之一,它既是一门独立的课程,又需要与仪器分析理论课密切相关。通过仪器分析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使学生熟练掌握各类仪器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以及分析过程,能够根据药学专业的特殊分析项目如药物中的杂质检查、中药复杂物质的分离分析、中成药中有效成分的鉴别,结合学到的各种仪器分析方法的特点、应用范围,选择适当的分析法,从而具备在药物分析实际工作中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目标 1 使学生树立药学人才在保障人民身心健康中的神圣使命感,使学生认识到具备药学学科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重要性。 课程目标 2 使学生了解基本分析仪器的构造、工作原理及其使用方法,掌握定性、定量分析的基本操作和技能。 课程目标 3 训练学生选择合适的实验条件、正确测量和处理实验数据、及时记录实验现象、正确地分析实验结果、规范地撰写实验报告。 课程目标 4 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以及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

四、实验项目与内容提要

五、实验教学方式与基本要求 课程教学提倡学生的主动学习和主动实践精神,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意识。在完成 pH、紫外、荧光、红外、薄层色谱、高效液相、气相色谱实验的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地去思考实验结果的影响因素、探索实验条件的优化方案。通过实验培养学生主动查阅文献资料、分析实验结果、优化实验方案的能力,并为下阶段药物分析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六、实验报告与考核

《现代仪器分析技术》教学大纲

《现代仪器分析技术》教学大纲 一、说明 (一)本课程的目的、要求 现代仪器分析技术是发展和应用各种方法、仪器和策略,以获得有关物质在空间和时间方面组成和性质的表征和量测的科学,是环境科学专业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仅可以掌握一些基本的分析方法,而且可以把理论知识同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训练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实验态度,为将来从事环境检测等方面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课程以仪器分析方法训练为体系。教学的基本要求是使学生: 1.掌握现代仪器分析特别是光分析、色谱分析的基本原理以及分析方法。 2.注重应用特点(含仪器的流程和主要部件、仪器的操作要领和注意事项以及方法的应用范围等)。 (二)内容选取和实施中注意的问题 1.本课程以讲授仪器分析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和训练,并侧重各种分析方法的应用。 2.本课程除了理论课程课程之外,还包括17学时的实验课程,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式。 3.在讲授中,应精讲基本内容,注意教学方法,尽量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辅助教学。 4.为了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应适当的讲授例题,安排适当的习题,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概念,牢固掌握知识。 5.在应用本大纲进行教学时,应保证大纲的基本内容,而对系统安排、课时分配等问题可根据教学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灵活掌握,必要时可进行适当的调整。 6.大纲中带“*”号的内容属于选讲内容,可不讲。 (三)教学方法 1.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启发式教学,尽可能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以提高教学效果。

2.课堂教学中,要适当的讲解一些习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消化课堂教学内容。 3.教学过程中,适当讲授仪器发展分析发展方向,让学生了解我国仪器分析发展现状。(四)考核方式 平时作业、测验占20%,期末考试占80%。 (五)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实验部分可根据实际情况选做17学时) 二、大纲内容 (一)理论部分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