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7《散文诗二首》解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散文诗二首》文本解读
1.时代背景
《金色花》是泰戈尔散文集《新月集》的代表作,是他的早期作品。这一时期泰戈尔的创作往往"梦幻多于现实"。他本人幻想通过温和的宗教、哲学、教育和道德等手段来改造国民性、改造社会,从而实现民族自治。
《荷叶母亲》是作者看见雨中的红莲垂在荷叶下,荷叶为红莲遮风挡雨,就好像母亲呵护着自己的儿女,不让他们受到伤害一样,从而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散文诗。
2.文题诠释
《金色花》有一以贯之的核心意象“金色花”,围绕着这个核心意象,有具体完整的情境︰在宁静圣洁的气氛里,变成金色花的孩子与母亲亲昵地做着游戏。更值得关注的是,这些情境描写,写的都是日常的事物——金色花、庭院、树下、花影、牛棚等;表现的都是日常的生活——沐浴、祷告、读《罗摩衍那》,黄昏时拿灯去牛棚、讲故事等。这些日常的事物和日常的生活所形成的生活序列是很有特色的,它所体现出的是一个尊崇神的国度里充满诗意与神性的日常生活。
《荷叶母亲》全诗篇幅很短,开篇从自家院中的两缸莲花写起,重点描写了倾盆大雨中荷叶遮盖红莲的画面,由此作者联想到母亲爱护儿女的情景,于是借景抒发了对母爱的至真至深之情。作者通过联想,先把儿女比做莲花,再把母亲比做荷叶,从而颂扬了深沉、饱满的母爱。
3.主旨
《荷叶母亲》全诗采用借物喻人的写法,非常典型。借物喻人的手法很多文章都会用到,但是用来又各有其妙。《荷叶母亲》是一首画面感非常强的散文诗,全诗最大的妙处不仅在于以荷叶喻母亲和以红莲喻儿女,而且在于以“莲”为中心构造的画面跳转与情绪流动。
4.内容解读
《金色花》
自开头起,泰戈尔就以十分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了小孩子活泼的想象力和小孩子那种好玩又会玩的天性。“变成金色花”后的小孩子“只是为了好玩”,生动地描绘出了孩子顽皮、淘气、天真无邪的特点,而变成什么都要时刻在妈妈身边,
体现出了小孩子对温柔妈依恋与喜爱。诗末的一句“不告诉你,妈妈”,更是稚气十足,娇憨可爱。
整首诗通篇用第一人称来写,字里行间又融入了许多细致真切的心理描写,读来十分亲切,小孩子调皮的笑脸好像就在眼前.
作者能对这样的情境描写得如此细致入微,也反映了他对自然淳朴这种品质的向往与童真的喜爱,而这些都来源于他超乎常人的对于生活的观察与体味。作品虽短,但是有完整的情节,情节发展有波澜。人物在情节的发展中各显现其性格:“我”是天真活泼、机灵“诡谲”的,又是天生善良的;母亲是沉静的、虔诚的,也是善良的、慈爱的。善良、善意,是母子两人性格表现的主旋律,而“我”的“诡谲”与母亲的“受骗”则与主旋律“不和谐”,产生一些微妙的变化,创造出浓浓的意趣。
《荷叶母亲》
诗中第一幅画面是自家院中一红一白两缸莲花,作者并没有在这幅画面上过多停留,而是立即进入第二幅画面:故乡庭院“莲”的画面。这两幅画面之间的切换,其实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院中的两缸莲花引起了作者关于莲花的种种联想,但是有意思的是,作者没有联想到诸如公园等地方的莲花,思维偏偏定格在故乡的庭院里,这是有着内在的情绪原因的。在诗中作者写到,半夜大雨,早起是阴郁的天,她的心情是烦闷的,在这样的情绪下,往往会唤起人对故乡的记忆、对过往温暖的渴望。
在对故乡“莲”的记忆中,作者将自己与红莲自然而然地联系在一起。两幅画面的跳转跨越了时间与空间的局限,短小的篇幅却给读者提供了极大的想象空间。
随后,作者又将画面切回到雨天的院中,站在窗前看着雨中的红莲,心情仍是不适意。此时,大雨又下了起来,红莲被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攲斜,作者却无计可施。此时母亲的呼唤使作者离开窗前,坐到了母亲的身边,猛然间回头,看到窗外一叶荷叶正为红莲抵挡风雨,至此,心中的不宁散尽了。作者的描写使画面跃然纸上,色彩鲜明,让人觉得眼前仿佛正放着一场老电影,甚至可以听见灰瓦屋檐正不断滴落的雨滴,而红莲的颜色在以灰色天空与灰色院落为主色调的背景里也显得格外的鲜艳。
在这些画面跳转的背后,是作者情绪的自然变化与流动,从“烦闷”“仍是不适意”和“无法可想”到“不宁散尽”,如同一曲背景音乐,与画面内容浑然交织在一起,而这首乐曲的高潮部分则是作者“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母亲啊 ! 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心中的雨”是人生路上的坎坷磨难,只有母亲是保护自己度过人生坎坷与磨难的人,母爱为儿女孕育出了面对风雨的无穷勇气。画面与音乐均在高潮处戛然而止,留给读者的却是心潮澎湃与不尽回味。
借物喻人是一种常见的写法,但是作者运用这种写法巧妙地描绘出画面的跳转与情绪的流动,使得全诗不显造作,不堕入寻常,与作者的情绪浑然天成,带给读者感动。教师对全诗的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以什么物喻哪个人的层面上,也不能直接切入对文章意义层面的讨论,而是要真实展现文本通过语言描写透露意义与情感的过程,让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获得读写能力的真实发展和对文章深层意义的体验与共鸣。
5.结构分析
诗本该浑然一体,故此处略
6.写作特点
《金色花》借助想象,写一个孩子突发奇想,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与妈妈捉迷藏,从而构成一组甜美动人的画面,营造了一种温馨和谐的氛围,也让我们感受到真挚的母子之爱。本文表现的形象美:孩子天真顽皮、机灵可爱,妈妈慈爱善良,且有一种圣洁的美。本文运用的语言美:儿童的口吻、儿童的心理、写景抒情,语言行云流水又含蓄蕴藉。本文抒发的情感美:孩子对妈妈无限的依恋,妈妈对孩子的无比疼爱,母子间心心相印,情感和美。而其想象的新奇美妙,同样耐人寻味。
《荷叶母亲》借景抒情,抒发对母亲的深情。作者以饱蘸深情的笔触,描绘了一幅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雨荷图,作者由此联想到女儿对母亲的依恋,母亲对女儿的呵护。作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并以莲自比,讴歌伟大的母爱,自然贴切,新颖独特。
7.精彩语段
(1)当你沐浴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色花的林阴,走到做祷告的小庭
院时
【解析】沐浴后的母亲浑身散发出恬静的美丽,一位沉静的、虔诚的、优雅的女性形象跃然纸上。
(2)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解析】“心中的雨”暗指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坎坷磨难,只有母亲是保护自己度过人生路上坎坷与磨难的人。
《散文诗二首》语言积累与运用
1.重要字词
匿(nì)隐藏,不让人知道。
蒂(dì)瓜果等跟茎、枝相连的部分。
梗(gěng)某些植物的枝和茎。
摇摆
沐(mù)浴:洗澡。
祷(dǎo)告:向神祈求保佑。
阴影
姊(zǐ)妹:姐妹。
繁杂
烦闷
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
遮蔽
覆盖
心绪:心情。
荫(yīn)蔽:大树枝遮蔽阳光,宜于人们休息。『辨析』:荫(yìn)庇:比喻尊长照顾晚辈或祖宗保佑子孙。
菡萏(hàndàn):荷花。
敧(qī)斜:倾斜。
2.精彩语句
(1)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